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动物科学本科教育的思考

动物科学本科教育的思考

动物科学本科教育的思考
动物科学本科教育的思考

动物科学本科教育的思考

张文广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呼和浩特,010018

摘要:动物科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中最富有挑战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动物科学专业正处在由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革中,专业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和重组,专业领域在不断扩大,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正在形成。我国农业院校动物科学本科教育需认清形势并充分发挥各个院校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关注学生的再学习能力,对动物科学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块和合作教育等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尽快缩短大学教育和社会需求的距离。

关键词:动物科学、本科教育、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模块、合作教育、再学习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animal science: a global perspective

Wenguang Zha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ohhot, 010018 Abstract: A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and potential discipline of 21st century, animal science has been in the face with revolution in modern life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imal science is not an independent academic discipline, but a dimension and approach to interdisciplinary efforts following specialty structure’s optimization and recombination, expansible domains of disciplines and specialty. It is time to 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for each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China. It is of overriding importance to analyze of distinctive feature and superiority of university in exciting re-learning ability, enforcing professional emphasis, reforming curriculum, modifying teaching model, extending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bridging the gap existing betwee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animal industry. Key Words:Animal scienc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mphasis, Curriculum, Teaching model, Co-operative education

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是本科教育,它随大学形成而产生,随大学发展而不断分化。随着农业生产的商品化、专业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动物科学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继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其研究领域已从传统的畜牧业扩展到了水产动物、珍禽异兽、伴侣动物、观赏动物的饲养、育种、繁殖、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其研究深度已从动物整体水平、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使得人们可以在多水平上系统认识和利用动物遗传、发育、繁殖、代谢的规律。国内高校动物科学教师普遍反映我国动物科学教育存在课程设置窄,教学内容重叠大,专业教育泛而不精的特点。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更长的适应期,影响了学生潜质的充分发挥。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但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中也一度出现了本科教育的目标与定位不清,使本科教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从对本科教育人才需求的宏观情况看,既有国家需求,又有社会各种利益主体的需求,更有将多样性体现得淋漓尽致的个体需求。高等教育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基于人文、学术、社会发展、个人发展需要的本科教育思想与培养模式。本科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带来本科教育的变革,对本科教育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向21世纪,动物科学本科教育需要突出“综合型”培养的特点,并且要在动物科学类本科生专业设置、课程体系中逐步得到充分体现。当然,这种综合并不是“万金油”,而应该是以专业带动综合。动物科学专业教育要充分考虑专业基础和专业特色的培养。只有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结合学生自身的主动学习与选择适应以及导师的分类指导才谈得上综合培养。因为,综合型是专业型的更高阶段。目前有很多高校强调“综合型”,这种发展是与我国目前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一致的。但这种动物科学“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始终未能落到实处。高校在发挥学生自主学习方面仍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与课程设置上一度放松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是值得深思的。

一、专业设置

我国现行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专业目录的动物科学专业与1993年目录中的畜牧兽医(部分)、畜牧、蜂学(部分)和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4个专业相对应。新目录中的动物科学专业大大拓宽了专业的口径,扩大了其领域,这对增强动物科学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的适应能力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美国现行的2002年学科专业目录(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 Programs, CIP-2000)中,所有学科被清晰地归入学术型学位教育、应用型与专业学位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三种大的类型。“动物科学”归属于38个学科群之一的农学与农业经营学科群,归属于农学学科大类,属于应用型学科,以授专业学位为主。在该目录中,“动物科学”学科下设8个专业,分别是:动物科学(综合);动物育种;动物卫生;动物营养;乳品科学;家畜管理、家禽科学、动物科学(其他)。

我国和美国动物科学专业设置的不同(如表1)主要在于美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只是一个不具有强制性的引导性文件,而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是一个强制性的规范性文件。美国各大学在学科专业设置、名称确定、学位授予等各方面拥有自主权,完全由各专业的教授投票决定。虽然我国近年来适当放宽了对专业设置的限制,但总体来说仍然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创造性。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动物科学专业内也陆续开出不同发展方向的柔性专业方向,不同的发展方向内所开设的柔性专业方向课程类群有所不同,这主要是根据不同发展方向的实际需要而定。比如在动物科学专业范围内开出动物产业、动物管理和动物科学3个发展方向。前两个方向注重培养学生在畜牧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特长,而动物科学方向则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能力。又如,在动物科学专业范围内开出经营管理、兽医预科和科研预科3个专业发展方向,一般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学期开始,就按照不同的专业发展方向培养计划执行。这种设置专业方向的培养计划,更加有利于具有不同兴趣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挥以及高级别专门人才的培养。我国虽也有部分院校在动物科学专业范围内开出动物遗传育

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2个发展方向。但总体而言,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以后应加强在这方面的改革力度,确保我国动物科学专业高等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专业的水平,将教学与产业相联结,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表1 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学科目录及动物科学专业设置比较

项目中国美国

学科专业目录修订情况始于1952年

于1978年、1986年、1993年和1998

年四次修订

最早于1980年颁布

历经1985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

修订

现行学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

11个学科门类,下设71个二级学

科,249个专业

2002年形成最终版本

(CIP-2000)

所有学科被划分到38个学科群

动物科学学科归属于71个二级学科之一的动物

生产类,动物生产类又与植物生产

类、草业科学类、森林资源类、环

境生态类、动物医学类和水产类等

二级学科并列被归为农学门类, 授

予农学学士学位归属于38个学科群之一的农学与农业经营学科群,而农学与农业经营学科群又归属于农学学科大类,在学科大类中农学与工学、医学、工商管理、教育学、法学、建筑学、艺术学、公共管理、新文学、图书馆学和神学等被明显归在一起,属于应用型学科,以授专业学位为主

动物科学专业与1993年目录中的畜牧兽医(部

分)、畜牧、蜂学(部分)和动物

营养与饲料加工4个专业相对应下设8个专业,分别是:动物科学(综合);动物育种;动物卫生;动物营养;乳品科学;家畜管理、家禽科学、动物科学(其他)

柔性专业方向是多元化教育和各种社会需求的完美结合。在动物科学教育中要以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并重,以专业学位为主。从面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动物科学的柔性专业方向有很多。比如,动物科学(产业)、动物科学(科研)、动物繁育工程、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产品安全生产、畜牧场规划与设计、伴侣动物饲养管理、特种经济动物生产,等等。但我国,这种学科特性在学科、专业设置上未能体现出来。今后应逐渐加大各院校柔性专业方向的拓展和建设力度,尽量满足学生和产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二、课程设置

学科课程体系及其教学设计是本科教育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课程体系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培养目标与学生基础、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专业知识与共同知识、校内与校外、学生认识和教师理念等多种关系和矛盾,还包括推动课程教材、实验实习条件、图书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课程设置是大学教育中改革难度最大的部分,也是最迫切需要改革的部分。

我国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限选课、任意选修课和实践课七大模块(表2)。除任意选修课的课程在各个学校开设的情况有所不同外,总的来说,我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差别不大。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为例,动物科学学制为4年,要求总学分一般在180分以上。国外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则存在较大差别。大致可分为公共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尤以专业选修课开设最为全面(表2),而且成为各个大学的一大特色。国外高校动物科学学制一般为4年,要求总学分一般在120分以上。

我国和国外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在数量和结构上有比较大的差异,反映了双方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上的明显差异。从公共课来看,我国公共课在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方面比较薄弱,建议适当调整相关课程的比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我国多泛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而轻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缺乏基本技能的培养和专业思维的训练。使得学生毕业后在生产实践中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欠佳,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适应本职工作。这在最近十年更是得到了充分暴露。国外发达国家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非常灵活,其显著特点是专业选修课能门数多,分得细,或讲得精,或讲得深,这一特点非常适合学校对学生的学分制管理,也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一切创造发明,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与国外相比,我们的课程设置上选修课门数明显偏少,内容陈旧,特色选修课程的课时严重不足,影响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挥,从根本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面的拓宽。动物科学专业所服务的对象极其复杂和多样化,且每种动物都有其鲜明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上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动物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基于农业、生物学、社会学等的专业化教育,课程设置不能过于狭窄(图1),不能局限于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同时要在课程的多样化、灵活性方面下功夫。如果我们所开设的课程注重适应社会的需求,在能够保证决定专业性质的基本理论课程的前提下多开设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学生再学习能力的拓展,以便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要求,也便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面,这样的专业才有生命力和活力。只有这样的课程设置才能帮助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适应科学研究或者产业技能方面的本职工作,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表3)。

表2 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横向比较

中国国外发达国家

课程分类主要课程举例主要课程举例课程分类

公共课思想政治教育、计算机教育、

外国语教育、法律教育等

基础课数学教育、化学教育、物理

教育等历史、美学与艺术、地理学、大代

数、生物学基本原理、基础化学、

普通微生物等

公共课

专业基础课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

家畜组织胚胎学、微生物与

免疫学、动物遗传学、家畜

育种学、家畜繁殖学、生物

统计附试验设计、动物营养

学、家畜环境卫生等动物科学导论、动物育种与遗传

学、动物营养、动物繁殖生理基本

原理、猪生产、羊生产、马生产、

肥犊牛饲养管理、繁殖母牛饲养管

理等

专业核心课

专业课养牛学、养羊学、养猪学、

养禽学等

限选课数量遗传学、兽医学大义、

遗传检测技术、畜产品检测

技术、饲料配方技术等

任意选修课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畜牧业

经济管理、畜牧机械、文献

检索等家畜行为学、养马学、马行为学与

驯马学、动物饲养管理导论、奶牛

饲养管理、动物生理、家畜选择与

评定、家畜高级评定、动物营养应

用、肉类科学、食品安全与生产、

家畜胴体评价、奶制品评定、牛与

猪的人工授精、种畜销售规划、动

物寄生虫学应用、非草食家畜寄生

虫病、家畜疾病、动物保健、瘟疫

处理、农业经济学导论、微型计算

机应用、植物学科学导论、细胞生

物学、鸡与火鸡生产、种畜与种蛋

管理、家禽生物学、动物科学专题、

伴侣动物护理与管理、特别专题

专业选修课

实践课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毕业

实习等

全时实习

课程改革是动物科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不断地检验并经常性地调整专业拓展课程,开发新课程。特别是课程设置要努力体现时代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要与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使之能较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与职业世界的变化。虽然有很多困难,但动物科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目标应该是:更新内容、提高水平、减少专业必修学时、增加专业任选学时。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经典内容更加精炼,主要体现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要求;二是引进新的科技成果,并使之与经典内容融合和渗透,要为新知识、新内容留有充分的窗口和接口,课程的深度、广度和内容结构,都要考虑到学生可能接受的程度以及社会的需求;三是加强各门课程的专业程度,给学生综合其他相关内容提供基础理论和切实体验的背景,而不是教师的“灌输式”交叉,以期为培养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创造良好条件。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流动的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出结构多样和更加多变的特点。那些具有较强应变能力和工作领域转移能力的人才是社会欢迎的人才。这些人才的适应性,得益于一专多能,举一反三,而不是万金油。课程改革既要关注学生的职能背景,更要关注学生主体意识的唤醒,既要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还要关注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在课程内容改革中一定要把课程目标定位于个性化教育,在完成整个课程目标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以被动

接受学习方式为基础的课程结构为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的课程结构。这无疑需要多样化拓展课程(选修课)的支撑。现行“一统到底,微观管理”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目前教学方式的发展,必须予以改革。

图1 动物科学课程设置概览

目前动物科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显然反映不出各个学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很有必要在课程设置上突破当前体制下过分统一的课程设计局面,在一定的范围内鼓励各院校依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学科生长点,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

表3 两个动物科学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举例

学期课程举例

1 动物科学导论、化学、数学、动物学

2 化学、动物学、经济学、物理学

3 遗传学、生理学、通讯、土壤学

4 通讯、植物、育种学、繁殖学

5 科研方向产业方向

营养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伦理学营养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地理

6 生长发育、奶产品、艺术

实习(实验室研究)生长发育、家禽产品、戏剧实习(业务销售代表)

7 动物产品、卫生学、哲学、细胞生物学动物产品、音乐、卫生学、人事

8 历史、泌乳、食品科学、毕业论文法律、肉类科学、物流、项目报告备注:公共基础课程56学分动物科学核心课程24学分

专业课程(限选)16学分专业产品方向课程(限选)8学分

总结4学分实习(限选)4学分

文化(限选)16学分总计:~128学分

三、教学模块

人才市场对动物科学专业需求逐渐呈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动物科学相关部门急需熟练掌握动物遗传育种、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基本知识以及熟悉动物生产、畜产品流通、动物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的人员,特别强调种畜评估、繁殖技术、繁育体系、饲养与饲料配合、牧场设计、动物资源调查、卫生防疫、畜产品开发利用等方法与技术应用。因此在人才培养及专业方向上更要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时地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来设置方向、增加选修课程范围和内容内涵建设,逐步构建和完善新的积木式教学课程体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动物科学实践的训练,强调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

模块教学是把一个复杂的、相互交叉的课程结构分成若干个基本课程或教程模块,把相互渗透的教学内容组成系列知识模块。将教学模块应用于动物科学教育中,把专业分成核心基础课程、柔性专业方向两个模块,每个专业方向分基本能力和综合探索两个层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分开考核。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要从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和素质模块三个层面综合发展自己。知识模块的深度和广度,是课程体系的任务。能力模块的培养与锻炼是课程体系的职责,提高素质是课程体系的依托与升华。模块化课程体系是编织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模块的理想载体。

采用模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自由性,提高了学习效率。采用模块学习,有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和个人发展目标的确定。特别是模块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而且模块教学使各类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成就感,避免了单一教学模式给学生较小的个性空间。简单举例来说,有的同学擅长理论学习,有的同学擅长实验操作,如果只给学生一次理论考核,最后会背诵理论的同学获得了较高的评价,擅长操作学生的能力发挥得不到体现。实际上,操作能力和理论学习均擅长的才是社会亟需的优秀人才,大多数单位倾向选择录用操作能力强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

动物科学教育的模块有很多(表4)。从专业外语角度,可构建双语模块;从学科方向角度,可构建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模块、动物遗传育种模块、动物生产模块、产业经济模块、动物食品加工模块、兽医防疫模块等;从畜种类别角度,可构建牛模块、马模块等等,每个学生可以根据爱好至少完成两个畜种的生产过程;从专业经历角度,可构建导师模块。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实习受时间(毕业求职、面试、考试与实习时间冲突等)、场地(学校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去企业实习受企业接受实习生与经济效益的矛盾的影响)、经费等限制,客观上造成了毕业实习综合性不强的事实。如果能够在导师的指导下使原来相对独立的二年级认知实习、三年级教学实习、四年级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成为一个整体,三年中,学生在导师的安排下,动物科学的各个学科由浅入深,实现系统实习。这种方式由于导师指导的学生数较少——导师模块,实习安排比集中实习相对容易实施和落到实处。特别是二年级选择实习导师,比四年级再选稍好,因为这样的导师组内有二、三、四年级的学生交流,对于发挥多年级学生与导师的互动互学很有益处。还可以在第七学期开设“动物科学专题讨论”课,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专业基础,他们可通过课外阅读专业文献,写作专题文章,并由导师组织课堂报告和开展研讨。该门课程可让学生对不同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动态参与该课程,通过导师与学生的课程安排协调,导师组织课堂讨论还可以避开与部分学生考研复习的矛盾,甚至可以把这类学生的课堂讨论安排在考研之后,这些都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缓解“第七学期现象”。这也是导师模块能发挥学生特长、教学时间和形式灵活的一个体现。

表4 动物科学教学模块示例

教学模块名称(从教师讲授角度)

主要任务(从学生培养角度) 任务编码

核心基础课程

1A 知识=1 能力=2 素质=3 精讲=A 多读=B 宽考=C 勤练=D 柔性专业方向

23B 基本能力

1CD 综合探索

3ABCD 理论知识

1A 操作技能

2D 双语模块

12CD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1ABCD 动物遗传育种

1ABCD 动物生产

1ABCD 产业经济

2BC 动物食品加工

1BCD 兽医防疫

1ABCD 牛

23ABCD 马

23ABCD 导师

123BCD 动物科学专题讨论

123BC 阅读写作

123BCD 实验教学

123ACD 实验室参观

123CD 教材建设 123ABCD 写作水平下降是目前本科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阅读是获取重要和较深知识的最重要的手段。大学生阅读减少已成为写作能力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大学生补考比例呈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与学生缺乏求知欲,学习无新奇感,更重要的是学生很少阅读课本,更谈不上阅读其他课外读物。另外,电子邮件和短信等现代通讯手段使交流和写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长此以往,势必严重影响写作水平的提高。在本科教育阶段本科生的写作也很少(大学实际上很少要求学生写作科技论文或科普文章)。还有,学生完成作业时直接从网上下载他人作品,特别是直接粘贴,没有经过键盘录入和动笔修改,有关内容信息没有经过大脑过滤或处理,抄袭过后也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提高。虽然初衷是为了提高学生写作,但是由于教学管理的滞后,结果不但不能训练写作能力,而且滋生了抄袭浮躁作风。写作技能的降低无疑会影响今后的成功。动物科学专业毕业后,无论是从事领导、管理、营销、科研、教学等工作,都会进行大量的写作。在动物科学教育中亟需增加写作模块,把语言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整合到专业教学中。

实验教学模块也是需要单独列出的重要内容。我国高等学校的实验教学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也需要及时做较大的调整。特别要改变过去重讲师轻实验员的偏见,实验系列是大学“铁打的营盘”,我们需要从职称待遇等多方面给予实验系列教师足够的认可和承认。相当数量的实验课需要单独列为技术课程,保持一定的学分。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也是目前学校的亟需改变的重要问题,如果根据特有仪器为感兴趣的同学开设特色选修课可以极大提高仪器的利用率,也拓展了师生的专业知识。这些都是实验教学模块可以发挥的作用。

四、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它提倡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合作,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健康发展,主张取消分数而

以发展学生的认识积极性为目标等。由于合作教育学倡导教育的个性化,因而它极大地影响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从合作教育的理念出发,在动物科学教育中实施合作教育要突出抓好“师生合作”、“产学合作”、“院校合作”、“国际合作”等教育模式。

在大学阶段,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则只需要用少量的时间讲授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以及对不同素质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以实现“因材施教”的目标。把专业教师从繁重的课堂讲授中解放出来,但同时又要求教师具有更高的素质指导学生,教学相长。动物科学教育要推行“精讲、多读、宽考、勤练”的教学和考评体系。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读;学生要求教师精讲,教师也要多读。宽考不是降低考试标准,是指拓宽课程考试的内容范围和考试形式,是新的教学方法体系下有效的督导手段。“勤练”需要时间,需要地点,需要任务,需要协作,需要思考。没有好的“师生合作”、“产学合作”、“院校合作”、“国际合作”模式,“精讲、多读、宽考、勤练”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学生真正融入到勤练的环境中,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高等农业教育要注重个性化。国外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设置专业方向的做法,既利于专门人才的培养,又保证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另外,把不同方向和侧重点的选修内容提供给学生,满足了众多学生的不同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开设大量的选修课,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活跃学术气氛。近年来,我国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课程结构中,选修课比例虽有所上升,但是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远远高于国外大学。在这方面仍有改革的潜力可挖。合作教育的前提是师生双方感兴趣,这样教师才能把自己最擅长、最喜欢的内容与学生分享,学生的问题和拓展又反过来促进教师的提升。通过合作教育才能实现大自由度的选择权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的同步化,也同时提升了对合作教育改革的更深层次要求。

动物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有意安排一定比例的研讨和专题,使学生置身于研讨的气氛中,把学生的主动选修兴趣进一步提升,真正变灌输教学为主动学习。充分参与研讨与学生能力的培养的一致性必然要求合作教育的提升。比如,根据实际生产问题的研讨、根据技术需求的研讨、根据科研课题的专题研讨、根据国际交流的各类研讨等,这些都需要实施“师生合作”、“产学合作”、“院校合作”、“国际合作”。

建立“产学合作”实习基地,采用互惠互利的原则,学校指导学生和基地建立合理劳务合同,提高企业与学生双方约束力。然而,我们的教学在这些方面还有很多空白。“院校合作”是单一学校教育的有机补充,还可以弥补教学资源不足的缺陷,需要花较小气力,但是能够有较大的收获。不但能增强学生交流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竞争意识,更能提高老师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学意识。“国际合作”更是对以上合作教育的进一步提升。

专业设置引导了课程设置,课程设置需要教材建设的支撑。动物科学教育对于教材的要求要满足新颖性、逻辑性、实用性、规范性、易读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深入学习的愿望。我国在这方面还明显滞后,需要从引进原版教材翻译学习为主,逐渐过渡到完善各自农业大学自己的体系。新颖性、逻辑性、实用性、规范性、易读性的实现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持之以恒的积累,合作教育是实现上述教材建设目标的必由之路。

五、结语

动物科学专业虽然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和办学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基础,但现有的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明显出现了滞后现象。主要表现在:动物科学专业的主要课程设置过泛,过分强调各自的系列性和完整性,不利于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和建设;课程内容重复,教学内容的编排和结构不太合理,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理论教学仍然是以讲授法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不令人满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实践教学质量不高。因此,在新形势下动物科学专业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教

师必须尽快转变观念,适合国内外动物科学本科生培养的形势。为了更好地培养和输送懂专业、懂管理、懂行业、懂社会的“四懂”高质量动物科学人才,我们需要师生共同推动“精讲、多读、宽考、勤练”并认真研究动物科学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模块、合作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参考文献

Kauffman R.G. Modernizing the animal science curriculum: Is change needed? J Animal Science, 1992, 70:2593~2596.

白文林,邢小军,尹荣焕,中外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1):164~166.

白文林,尹荣焕,罗光彬,张守纯,赵玉军,中美高等动物科学教育课程建设的比较与启示,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9):115~116.

白文林,赵玉军,牛巨龙,中美普通高校本科动物科学教育专业设置的比较,高等农业教育,2007,12.

董国忠,李周权,现代技术对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影响,畜牧兽医杂志,2007,26(4):45~46.

董国忠,李周权,如何提高动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语言技能,畜牧兽医杂志,2007,26(5):118~119.

高腾云,郭金玲,国外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与学生的能力培养,中国农业教育,2000,(4):43~44.

高腾云,郭金玲,八所大学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0,(8):94~95.

洪奇华,蒋振东,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6):91~93.

洪奇华,蒋振东,模块教学在动物科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黑龙江畜牧兽医,2006,(11):114~115.

候文菲,潘薇,徐伟,国内外农学动物科学专业教材比较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531~21533,21542.

李士平,栾冬梅,徐良梅,孙黎,动物科学专业开设“畜牧场规划设计”刍议,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5):111~112.

王立克,金光明,王立新,闻爱友,戴四发,动物科学专业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4):55~59.

徐琪,吴信生,李碧春,王志凤,陈国宏,浅谈构建动物科学专业KAQ人才培养模式,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4.

张卫宪,袁逢新,罗国琦,李凤刚,闫庆健,高职动物科学专业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模式研究,职业教育研究,2009,2.

张勇,朱宇旌,周晓蕾,动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问题调查与思考,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587~590.

周勤飞,动物科学专业开设《安全畜产品生产》课程探讨,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2.

参考以下大学的动物科学教育情况: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马里兰大学、密执安州立大学、犹他州立大学、华盛顿大学、佛罗里达大学、德克萨斯州立大学、阿肯色州立大学、肯塔基州立大学、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明尼苏达大学、芬德利大学、夏威夷大学、圭尔夫大学、曼尼托巴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体育教学心得体会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的合作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和谐统一,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的过程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教与练习必须密切结合,教师与学生接触频繁,且须配合默契,因此,师生在教学过程中感情是否融洽,就显得十分重要以下是我结合这2年来体育教学工作的体会一、教师必须带着爱心去上课,并把这种感情体现在行动上教师良好的感情能唤起学生感情共鸣,使师生感情融洽相互信任,教学气氛活跃,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带着爱心去上课教师处处关心、爱护学生,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表现出教师爱的真情,就会改变过去怕体育老师是因为体育老师“凶”的现象,以自身的人格力量去感染和教育学生,体育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和谐的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人学习之中,去体验、去完成教学任务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要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中尽量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参与的各种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能与教师一起参与到学习中去,形成一种在自学、自练的基础上相互帮助、相互矫正,共同提高的合作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融人到课堂练习中,让他们在感受体验总结的基础上学习,教师再去指导,这样不仅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教师要有热心和耐心,体育教学灵活多变,动作复杂,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动作时经常遇到各种各徉的困难,这时学生心中往往产生消极情绪和退缩心理有些动作学生一时掌握不了,教师千万不可急躁,更不能埋怨,而要满腔热情地帮助,指导学生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育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的时候,教师应宽容,沉着冷静,要用爱心高中体育教学心得体会体育教学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其作用的学科教学,学科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其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这是教学的第一责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教学的同期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是教学的远期理想胆量、勇气、自信心、成就感、耐挫力等等综合性的素质,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的综合性人才通过体育教学,我有以下心得建议:一、要完善中学体育教学体制体育学科的教学特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2.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3.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4.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 1.形式逻辑 2.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正式测量 4.积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5.文学艺术 6.家庭中 7.整合性 8.长期系统性观察 9. 二元 10.2061 三、简答题 1.(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全面性与整体性;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一性。 3.(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性、规则性。(2)让学前儿童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戏。 四、论述题 1.以儿童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知识; 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五、设计题 要求:1.格式正确。(5分)2.目标、内容、活动材料与环境的设计、过程。(10分)3.内容设计的理由。(5分)答案略。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1(第1至3章) 一、概念题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层次,从上到下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可以分解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并且分别阐述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 1观察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2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1操作性问题:操作性问题是一种可以通过学前儿童自身的操作来寻求答案的问题。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既包括教师向区角投放的供儿童自选活动的材料,也包括日常生活中儿童自由探索的材料,还包括在教师专门组织的科学教育活动中为儿童投放的材料。 3集体教学活动: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决定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并创设相应的环境,提供合适的材料,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简单的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4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2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4“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实施的科学教育。 二、填空题 1、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以认识春夏秋冬为主线,将儿童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科学教育内容的方法。 3、按科学素养的不同领域分,科学教育目标包括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 4、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科学性的要求。 5、1999年,由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50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即“2049计划”。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7、在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8、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

小学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玩中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来达到体育锻炼目标,让学生体验上体育课的乐趣,这不仅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教学思想,而且能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亲切、自由和欢悦,并能对提高体育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有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就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比如在一节前滚翻教学中这样讲到,孩子们,今天我们来看天。孩子们一听这有什么希奇的,都仰头望着天空。这时老师又说了,只不过今天我们看天的方式有点特别。这下强烈的好奇心可把孩子们吸引住了。怎样看天呢,老师说,我们从胯下看,谁能双手着垫翻过去,并能看到天,谁就是这节课的英雄。听了老师的讲述,学生们个个欲试,谁也不甘落后。因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创设情景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为终身奠定快乐体育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让音乐走进课堂,促进体育教学氛围 体育课是单调的、重复的练习来锻炼身体的,这是很多人给体育课下的定义。在这里我要对大家说,体育的锻炼可以不这样的。在体育课上我们仍然有美的享受。这就是让音乐走进课堂。比如:随着教

师的讲解、示范,播放轻音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配播儿童轻快乐曲,在体育课结束部分用音乐舞蹈的形式来结束课程。这样除了增加课堂的愉快气氛外,还能减轻学生运动的疲劳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这不仅是优质体育课的需要,也是未来体育课的需要。因此,针对体育活动的单调乏味,教师一定要创设欢乐轻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让他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进行各种活动,寓教于乐。 三、体育游戏化,增加体育教学兴趣感 很多人认为体育课应该是跑啊、跳啊让学生机械的反复练习。其实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游戏才是他们的乐园。如果体育课的教学机械而无生命力的话,学生是不会感兴趣的,是枯燥乏味而又令人厌烦的。自古以来教师被喻为“辛勤的园丁”,而学生则是是花圃中那一朵朵初绽的小蕾或骄人怒放的鲜花。在体育课中只要你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有些花“无精打采”。他们的“无精打采”也正是因为体育课的枯燥乏味,机械的反复练习。这时,我们只要多费心思尽量用游戏的手段来提高兴趣,使课变得生动多姿,学生听起来就会有滋有味,动起来也会生龙活虎。 四、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提高体育教学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在体育课中即使有了轻松愉快的音乐和丰富有趣的游戏,教师不参与活动,只是让学生活动,这样的游戏毫无生机,学生玩一会儿就毫无兴趣,我就经常和孩子们一起活动,效果非常理想。

一、名词解释 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2.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3.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4.观察法: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5.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②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方法。 6.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7.分类:亦称“归类”,是根据事物的异同,把事物集合成类的过程,即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进行概括的过程。 8.社会资源:科学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9.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10.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11.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12.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探究性教学:幼儿园的“探究性教学”:是指教师有目的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儿童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15.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填空题 1.“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形式逻辑 为基础。 2.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中、短期发展目标。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等。 6.在我国古代,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家庭中接受科学教育。 7.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游戏可分为感知游戏、分类游戏和运动性游戏。 8.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正式测量。

体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5篇 体育教学原则是长期体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体育教学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体育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准则。下面是带来的体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小学体育教师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那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呢 一、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新格局 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中心环节和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传统的课堂体育教学存在如下弊端:一是重知识轻方法;二是重技术轻素质;三是重应试轻应用;四是重继承轻创新。这些传统的教学弊端严重阻碍了当前的体育教学发展,因此必须打破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格局的束缚,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课堂教学格局,以确保学生“自主学习”。 1、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改“一言堂”为“群言堂”,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象,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又可以使体育课堂教学发生深刻的变化,它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它可以创造超时空的课堂,它给课堂教学带来的将是教学领域突破性的变革。 二、创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从而更好的进行“自主学习”。 三、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颖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步骤、程序、规则、方式等,包括教法与学法。教法起着组织、控制、激发、引导、示范、说明、概括、评价等作用,学法起着主体、目的、内化、发展等作用。教法和学法是有机联系不可侵害的整体,有什么样的教法,就会有某种相应的学法,或者为了建立某种新的学法,就必须采取相应的教法。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概述 教学时数:2课时授课时间:(第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程有关内容,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2.理解科学、儿童科学的内涵。 3.掌握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科学的价值,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如何学习科学,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涵。 第一课时科学与儿童的科学 [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儿童的科学?儿童怎样学习科学的? 一、什么是科学?(头脑风暴:3分钟内用你能想到的词去形容科学) 对于人类来说,科学是什么?说远点,科学是物理、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学科知识,是科学家们进行的实验研究。说近些,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斗转星移,这些事物和现象无一不和科学联系在一起,无一不是科学探索的对象。总之科学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举例:人们都在传说牛顿和苹果的故事,苹果的下落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可是苹果为什么会落地而不是飘落在空中? 1.石头从空中下落; 2.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3.雨滴从屋檐上落下来。 [思考]石头比树叶下落得快吗?是否认为重的物体就会下落得快一些呢? “科学”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

[实验与探究] 1.将一枚硬币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重的物体下落的快; 2.把一张纸片捏成纸团,将纸团和一张展开的纸片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3.将一枚硬币和一枚表面贴有纸片的硬币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 那么,科学的含义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层面来理解,会得出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我们综合各家论述给科学的内涵作一个解释: 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认识和知识体系,同时也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一种世界观、一种看待世界的方法和态度。 如何理解这个概念呢? 科学是人类探究周围世界客观规律的活动。它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1. 科学是知识 广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哲学和数学。 狭义自然科学。 2. 科学是过程核心在于探究 3. 科学是态度探究精神 二、“儿童的科学”是什么 对于儿童来说,科学是什么?这是个值得我们教师与家长深思的问题,儿童眼中的科学不是什么牛顿定律、三角函数,也不是密密麻麻的科学公式。科学是他们生活中有趣的发现,是他们眼中好奇的现象。我们可以先从具体例子来讨论。 例一: 科学区中,两位小朋友在玩磁铁,他们一会儿吸吸这个,一会儿吸吸那个,玩得很高兴。这时,幼儿A发现旁边有一辆小汽车,就拿着玩起来,然后把它放

体育教学心得体会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通过这几年来在体育教学中对达标工作中的感受,及其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对教学中的体会性练习有了深入的体会。在以往的抓达标过程中,达标困难的同学往往表现出动作不协调。体力分配的欠缺,使得学生往往因为动作不协调而产生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学生本人对体育锻炼有意识的逃避。对其终身体育锻炼的发展意识制造了障碍。是孩子本身不适合运动,还是老师教学中有误区呢?为此,我进行了反思和实践。 学生对体育活动基本上表现了积极的态度,愿意和喜欢投入到运动本身当中去。特别是有趣味性的运动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和爱好逐渐的具有倾向化。即使是再不从事锻炼的人,在某一特定场合与条件下,也愿意全情的投入其中。这说明,每个人都是能够实现

终身体育锻炼的,是有其心理和生理需要基础的。新课标的出台,就是要求体育工作者把这种情绪化的偶尔锻炼,转变为从小就开始培养与引导习惯性、自主性的终身体育锻炼。做好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体会性练习是利用辅助练习器材、改变运动环境和分解模仿等手段来解决适龄学生普遍存在的、对全过程的运动技术较难理解的环节。使学生对此项运动有比较清晰的的感知印象,能够比较合理、轻松的掌握此项运动技术,并愿意就此参与和提高。 体会性练习在新动作的学习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低段的学生。在大纲的立定跳远教材中,要求上、下肢协调用力、动作迅速连贯、落地稳定。我重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双脚连续跳台阶来体会上下肢协调与连贯、稳定。随着台阶高度的递增,学生随意应付的思想因为任务本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心理准备和注意力集中上开始提高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 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 2 分,共20 分)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育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 一、概念题(每小题4 分,共16 分) 1.科学教育: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2.小实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3.时代性要求: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向现代化。 4.科学教育环境: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二、填空题(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 1935 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幼稚园的自然》一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教材内容、教学原则、方法和设备等内容。2.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观察阅读类、科学玩具类、操作实验类、制作创造类。验类、制作创造类。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4.以认识冬季为主线,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这是采用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5.在“不同衣料的服装”的活动设计中,有科学教育、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整合性要求而设计的。 6. 自然角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供饲养小动物、栽培植物、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7.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长期系统性观察。 8.文学艺术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运用作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一种方法。 9.家庭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具有潜移默化性、个别性、随机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10.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的。 三、单项选择题 1.科学的范畴极为广泛,我们把科学定义为:科学是关于(D )。 A.自然、思维和人类的知识体系B.思维、天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C.自然、社会和人类的知识体系D.思维、自然和社会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是指(D )。 A.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B.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C.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D.以上三项全是 3.渗透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包括(D )。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 B.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偶发性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教育、游戏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其它教育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4.从各种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选出水果来,这种分类是(A )。 A.挑选分类B.感知分类C.二元分类D.多元分类

体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体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体育与健康意识,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体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体育教学心得体会 走向新课程,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了。尤其是在现代化的教学改革中,心理情绪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一堂体育课,单靠以往传统的教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教学的效率,不仅取决于教师熟悉教材或完整的传授程度,而且要提高到另一个高度——学生的主动配合。因此,要求教学织者具备另一种能力:注重学习过程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重视情绪产生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精心设计环境 环境是激发情绪的特殊条件。课堂环境即课堂气氛,如何创设最佳的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先决条件。如果只是公式化

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气。环境包括教学的设计、布局、形式等因素,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就是创造了学生良好的心态,为进入角色做好准备。 二、细心培养情绪 这是诱发积极心理因素的具体手段。一盘菜好看好闻而不中吃,会令人不得不中途停筷,要使人越尝越有味,越吃越想吃,需要厨师的调烹艺术。教师的“手艺”就是组织教法、教学手段的运用。在有利于学习教材的前提下,教师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运用多变的教学形式,巧妙的组织手段,不断培养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在变化多样、趣味无穷的教法与练习中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认识主题。可以说准确优美的示范,生动形象的讲解,必要的教具图解,有效的游戏比赛,多变的练习形式等等,都是诱发学生积极心理因素的有效手段。只要对这个问题有了真正的认识,每个教师在教学中就必然会有自己的创造。 三、准确把握时机 每一堂课都有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必然向学生作了讲解,但往往在这个时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上,对教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难以有理性的认识。所以,有些知识未必千篇一律的。在示范讲解的教学过程中,某一适当的环节(学生练习过程对这方面显示需要的时刻)再向学生提示,肯定效果大不相同。教师如果把握好这个时机,能使学生对教材有更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范文1 如何使体育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谈谈我在进行基础课程改革实践与探索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转变观念、更新理念 新课程体育教材,应和了新世纪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要求。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引起教师角色、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在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影响。新课程改革教育的预期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多元智力理论”。它不仅是一切知识和技能所开出的鲜艳花朵,而且也是一切”教”与”学”所结出的最终果实。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呢?教育报的一篇文章中说,”需要通才,有创造能力,终展能力,身心协调的人”。体育活动中充满了可创造性的元素与机会。例如:教学比赛及游戏的规则就是如此。它本来是为了公平地、愉快地进行的,但在具体的情况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修改,既为体育教育的目的服务,又为学生愉快地进行体育活动服务。在进行某种类型的体育技能教学时,我们可以把课本上列举的部分学练手段对技能锻炼的作用及原理向学生作简要介绍就行了,学生可以据此选择或创造新的适合自身的方法进行锻炼,只要有效果,教师就应该给予鼓励,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从体育学习活动中得到乐趣。

因此,针对新课程教材编注栏中众多的”自我测评”、”自我认识”、”自我阅读”、”想一想”、”看一看”、”读一读”、”试一试”及”学一学”等等。作为教师首先应克服思维定势,提倡发散性思维。让老师和学生总是同处一个平等交流的氛围之中,学做”孩子王”。学生可以随时打断老师提问,甚至于可以立刻进行课堂讨论,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激发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上,鼓励引导学生根据当前条件和已有经验,沿着不同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思考,产生大量的设想,进而提出独特见解,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检测。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新课程教学落到实处。 二、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 新课程的教学法:必须用“心”去作战,其实,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要想获得教学的成功,首先必须用“心”去进行教学。一切新的教学方法产生在教学观念转变之后。试观几十年来我国中小学走过的路,对课程标准新的理念逐渐接受和认可。只要将“心”用到教学上去,新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1、在学生经验中吸取教学方法: 快速跑,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沿用竞技运动教学模式,从一开始就采用了直线跑,记时跑的方法,而孩子恰恰不是直线跑,而是喜欢用扭动着躯干的直线跑,传统的跑是单纯地发展跑速度,是与提高速度素质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而生活中的快速跑正是一种娱乐性很强的,孩子的自我展示以及心理满足的活动。

体育教师工作心得体会3篇 体育教师应随时进行体能训练,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这样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下面是体育教师工作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体育教师工作心得体会 当坐在电脑前回想来到朝小的这一年,可以说是幸福的,思绪万千,竟然不知从何说起。翻出网上日记,那是来朝小写下的一篇篇关于我工作上的东西,那里有我刚来的彷徨,来到的喜悦,后来对工作的不知所措到渐渐明了,又到训练的方法改进,教学多变,一直到今年的一点点对于工作的方法和总结。这学期我写的日记明显多了起来,因为有了更多的认识,是压力,是责任,是任何促使我进步的动力,是教学的方法,是多变的课堂,是每节课上的质量。既然是总结,就总结下训练和上课。也是体育老师最基本的东西,看似简单的东西却又很棘手。 一训练工作 训练工作一直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为上一级输送优秀的后备力量。但是很多学生家长不能正确的理解课余时间的田径训练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一是认为田径训练对孩子成长本身是没有多大关系,二是田径训练太苦,不忍心让孩子受苦,三是认为孩子训练田径是要耽误学习的。再加上孩子很多都要上辅导班,使得我们的课余训练举步维艰。 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我所担任的都是跳远的训练,就从这二个学期的训练来讲,有了很大的区别。第一是和班主任的沟通,有了他们的支持,孩子不仅在学生上有所进步,在训练上也可以达到有时有效。在和班主任沟通时发现,班主任也是很支持学校的工作。再来是和家长的沟通,因为和孩子的关系较好,孩子便想去我家里吃饭,谈谈心,我也利用这样的机会和家长面对面的交流,无论是面对面或是后来的电话沟通,都有了很大的效果,孩子在训练上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说实话,那是有成就感的。第三就是和孩子的沟通,现在的队员和我在一起一年了,跟我训练了一年的孩子,我们有了感情,有了依赖,对于他们我有了太多的不舍。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题库及答案 注:本学期开设的此课程为考查科目,不再参加课程考试!考查内容包含两部分:学期课程作业、依照考查办法需完成的相应文档或作品,缺一不可!请各位考生届时参照主页上所发布的通知附件:《本学期考查办法》提交相关文档或作品! 一、填空题 1.科学教育中常采用的观察方法是①、②、③。 2.幼儿劳动的种类包括①、②、③、④。 3.在幼儿科学教育中,情感的目标非常广泛。《纲要》突出了其中两个方面:①、②。 4.幼儿园中的技术操作型活动,主要涉及两种不同的“技术”,一种是①,即幼儿在进行科技小制作中要思考的方法,一种是②,即幼儿在学习使用某种科技产品或工具时要掌握的操作技巧。 5.幼儿科学教育评价的新观念是:①、②、③、④。 6.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自上而下的三个层次:①、②、③。 7.例举四种幼儿科学游戏的类型:①、②、③、 ④。 8.科学发现室的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是:①、②、③、 ④。 二、解释名词: 1.科学 2.观察法 3.幼儿自主探究方法 4.幼儿的“前科学概念” 5.讲述法 6.项目活动 7.幼儿科学教育评价 三、简答题: 1.幼儿科学教育有何意义? 2.简述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3.简述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理念。

4.幼儿科学教育有何意义? 5.科学发现室对于幼儿学科学有何作用? 6.简述在科学教育中教师提问的策略。 7.幼儿科学教育有何意义? 8.简述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及组织领导。 四、论述题: 1.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教师如何引导幼儿自主探究?(15分) 2.试述观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要点。 五、教育活动设计: 1.认识各类水果(大班) 2.认识纸制品(大班)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作业答案一、填空题

体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20xx年x月x日x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体育骨干教师技能培训为期x天的体育教师业务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学校体育热点、体能训练方法、业余训练方法、专项技术教学训练方法、观摩学习。通过这次培训给予了我们体育教师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一个个教学资源实例、一个个有效教学的,使我们在感悟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教学技能和运动训练水平。 此次培训我带着一种责任和压力而参加的。我们每一位学员都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在教学能力、理论水平上上一个新台阶。在培训中,xx学院xx学院副院长xx教授为我们开设了一堂如何上好体育课精彩讲座。丰富了体育课堂展示了体育教师多才多艺的一面,也让技术动作更加的直观,给我们今后的体育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还聆听了xx学院x教授的运动训练体制等、在这些讲座中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前的体育改革动态和文件精神,而且也理解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怎样上好每一节体育课、怎样做好每一个技术动作等等。我经常在领导、专家们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的实例中产生一些共鸣,从而让自己能从理论的高度来解释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现象。通过领导专家的点拔,困扰了许久的一些教学问题也迎刃而解。讲座中我们还不时的观优秀体育课图片,更直观地认识如何上好体育课,拓宽了我的视野,更新自我理念,使我在体育教学中有了新知识、新思路、新方法。 四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了,可带给我的思考与学习才刚刚开始。当我来参加这个培训之前,只是抱着学到一些新东西的想法,可培训结束的时候,我们心中都明白,在这里所收获的远超出预计的设想。如何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如何上好一节体育课如何设计出高水平的教学设计,上出高效率的课只有我们体育教师的观念转变,把适应新的课程方法和理念应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达到我们的追求的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作为小学体育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从追求运动成绩的框框里跳出来,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树立健康体育观的意识,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来带领和引导同学们参加体育锻炼。使同学们身体素质和体质两方面都得到相应的提高,让他们的人人身体都“棒”起来,少生病或不生病。这也是我们上体育课的一个重要目标之一。长期以来,学校体育的目的是要增强学生体质使身体变得更健康,而每周有限的体育课,往往是不能满足增强体质、增

进健康的目的的。健康则是一个长期持之以恒的过程,也就是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想通过短时间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因为人体机能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在体育教学中应把着眼于怎样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来激发与调动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逐步地培养他们爱好和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他们在运动中,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的让体育运动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他们的一生。 体育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一个学期的工作基本已结束,本人在学校领导下顺利了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现在本学期教育教学心得归纳如下: 本学期。本人在开学初就努力学习体育学科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学校体育》博客圈里学习优秀体育教师的工作心得与体会,读书、看报就成为开学前每天的功课。由于本校是新开办不足二年的新校,在开学初我们颂德学校就迎来了一批优秀而且年经的教师,有时还担心自己融入不到他们当中,这种担忧已经是多余了,通过一学期的相处,我已经成功的融入到这批新教师当中,并和他们相处非常开心,有的还成为了好朋友、好搭档。 本学期。本人担任八年级的体育教学,每星期15节课时。因此,我在开学初就根椐初中的体育大纲和本区中考的情况,制定了本学期学期工作计划、单元工作计划、课时工

科学教育复习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涵义:只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以及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质: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育。 (1)皮亚杰把前运算阶段(2~7 岁)儿童的思维叫做自我中心思维。皮亚杰说“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称为自我中心主义” 。不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 如:一个孩子喜欢吃巧克力,他会认为其它小朋友也喜欢吃巧克力。 (2)该阶段的另一特点是:认为万物是有灵的、人造的,常常表现出“泛灵论”倾向,即任何 事物都被他们看作有生命的或类似生命的活动,任何事物都有意图和动机的。如:太阳下山去休息了、花儿开了是因为它喜欢小朋友。 三、知识分类理论;一是物理知识,二是逻辑~数理知识。我们应注意丰富儿童的生活,鼓励儿童在不同的环境中积极活动,为他们提供多种分析综合的材料以及获得材料的机会。充分利用儿童好奇心强、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喜欢探究肯于思索等特点,让他们较早较广地接触外界,认识环境,观察自然与社会,亲身实践,这样可以从中获得生动丰富的经验,特别是逻辑数理经验,为日后抽象思维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 3~4 岁(小班) 1、认识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 2、认识带有模范性,缺乏有意性; 3、认识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倾向; 4、认识带有表面性和片面性。 4~5 岁(中班) 1、好奇好问; 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的和简单的因果关系; 3、开始根据事物的表面属性、功能和情境进行概括分类。 5~6 岁(大班) 1、有积极的求知欲望; 2、初八理解科学现象中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 3、能初步根据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概括分类。 五、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涵义:是学前阶段科学教育总的任务要求,它原则性地指出在学前阶段进行科学教育的范围和方向,是科学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具有较强的特殊性和相对的独立性。 六、科学知识教育目标:包括通过教育使学前儿童获取周围世界的广泛的科学经验,或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初级的科学概念。 七、科学方法教育目标: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量、思考、表达 交流和解决问题等,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科学情感态度目标: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 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九、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内容: 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3、能运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的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十、科学经验的涵义:指幼儿在科学探索活动中,通过他们的亲自操作,以自身的感觉器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