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物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7)

高中物理复习 经典专题讲座 (7)

第1课时力学图象问题

1.v-t图象的应用技巧

(1)图象意义:在v-t图象中,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加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2)注意:加速度沿正方向不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时做加速运动.

2.x-t图象的应用技巧

(1)图象意义:在x-t图象上,图象上某点的斜率表示对应时刻的速度,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注意:在x-t图象中,斜率绝对值的变化反映加速度的方向.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增大则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

1 (2019·广西桂林市、贺州市、崇左市3月

联合调研)甲、乙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在t =0时刻两车正好相遇,在之后一段时间0~t 2内两车速度—时间图象(v -t 图象)如图1所示,则在0~t 2这段时间内有关两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 .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相反

B .在t 1时刻甲、乙两车再次相遇

C .乙车在0~t 2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

2

D .在t 1~t 2时间内乙车在甲车前方 答案 C

解析 由题图可知,二者速度均为正值,即二者均向正方向运动,故甲、乙两辆车运动方向

相同,选项A 错误;由题图可知,在0~t 1时间内,二者位移不相等,即在t 1时刻甲乙两车没有相遇,在该时刻二者速度相等,二者之间的距离是最大的,故选项B 错误;若乙车在0~t 2时间内做匀变速运动,则平均速度为v 1+v 22,如图所示:由v -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代表

位移可知,匀变速运动的位移较大,故乙车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小于v 1+v 2

2,故选项C

正确;由于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所以开始时甲车在乙车前面,由v -t 图象与t 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可知在0~t 2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故整个过程中甲车一直在乙车前面,故选项D 错误.

拓展训练

1(2019·云南昆明市4月质检)汽车在限速为40 km/h的道路上匀速行驶,驾驶员发现前方斑马线上有行人,于是减速礼让,汽车到达斑马线处时行人已通过斑马线,驾驶员便加速前进,监控系统绘制出该汽车的速度v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2

A.减速前该车已超速

B.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3 m/s2

C.驾驶员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18 m

D.汽车在加速阶段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保持不变

答案 B

解析由题图可知,汽车减速前的行驶速度为v0=10 m/s=36 km/h<40 km/h,未超速,故A

错误;汽车在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大小为:a =Δv Δt =8-2

5.5-3.5 m/s 2=3 m/s 2,故B 正确;由题图

可知,汽车减速过程不是做匀减速运动,因此由速度-时间图象不能精确求解汽车开始减速时距斑马线的距离,故C 错误;由题图可知汽车在加速阶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 -F f =ma 知,牵引力F 恒定,速度增加,据P =F v 知,发动机的输出功率P 增加,故D 错误.

2 (2019·湖北鄂南高中、华师一附中等八校

第一次联考)A 、B 两质点在同一平面内同时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时间图象如图3所示,其中甲是顶点过原点的抛物线的一部分,乙是过点(0,3)的一条直线,两图象相交于坐标为(3,9)的P 点,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3

A .质点A 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2 m/s 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 .质点B 以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前3 s 内,质点A 比B 向前多前进了9 m

D .在3 s 前某时刻质点A 、B 速度相等 答案 C

解析 质点A 的运动方程为x =1

2at 2,则初速度为零,加速度a =2 m/s 2,故A 正确;乙直线

的斜率表示速度,故质点B 做匀速直线运动,质点B 的速度为v =Δx Δt =9-3

3 m/s =2 m/s ,故

B 正确;在前3 s 内,质点B 的位移为6 m ,质点A 的位移为9 m ,质点A 比B 向前多前进了3 m ,故

C 错误;t =1 s 时刻,质点A 的速度为2 m/s ,且质点B 以v =2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 正确.

拓展训练

2(多选)(2019·吉林省名校第一次联合模拟)某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移-时间图象(抛物线)如图4所示,P(2,12)为图线上的一点.PQ为过P点的切线,与x轴交于点Q(0,4).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

A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 .2 s 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6 m/s

C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D .0~1 s 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4 m 答案 AC

解析 由题知图象为抛物线,结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v 0t +1

2at 2,而v 0=8 m /s ,t

=2 s 时的位移x =12 m ,代入解得a =-2 m/s 2,则函数表达式为x =8t -t 2,即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 2,故A 、C 正确;2 s 时的瞬时速度为v =v 0+at =8 m/s -2×2 m/s =4 m/s ,故B 错误;由位移公式可得1 s 内的位移x 1=8×1 m -12 m =7 m ,故D 错误.

1.基本思路

(1)解读图象的坐标轴,理清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坐标点的意义.

(2)解读图象的形状、斜率、截距和面积信息.

2.解题技巧

(1)可以采用解析法和排除法分析a-t图象和F-t图象.

(2)要树立图象的函数思想,即图象反映的是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应用物理规律找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解题关键.

3(多选)(2019·河南驻马店市第一学期期末)如图5甲所示,一质量m=1 kg的物体置于水平地面上,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4 s后的图线没有画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 .物体在第3 s 末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 2

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

C .物体在前6 s 内的位移为10 m

D .物体在前6 s 内的位移为12 m 答案 BD

解析 由题图丙可知,物体在前4 s 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物体在第3 s 末的加速度a 1等于前4 s 内的加速度,a 1=

Δv Δt =4

4

m /s 2=1 m/s 2,选项A 错误; 在0~4 s 内,F 1-μmg =ma 1, 解出:μ=0.4,选项B 正确;

设前4 s 内的位移为x 1,x 1=12a 1t 12=1

2×1×16 m =8 m ;

设4 s 后物体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2,则:F 2-μmg =ma 2, 解得,a 2=-2 m/s 2;

物体在4 s 末时的速度为v ′=4 m/s , 设物体从4 s 末运动时间t 2速度减为0, 则:0=v ′+a 2t 2,解得:t 2=2 s ; 所以物体在6 s 末速度恰好减为0. 故后2 s 内的位移:x 2=v ′t 2+1

2

a 2t 22,

解得,x 2=4 m ;所以物体在前6 s 内的位移x =x 1+x 2=8 m +4 m =12 m ,选项C 错误,D 正

确.

拓展训练

3(2019·河北张家口市上学期期末)如图6所示,一足够长的水平传送带以恒定的速度顺时针转动.将一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左端,则物体速度大小v、加速度大小a、所受摩擦力的大小F f以及位移大小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

图6

答案 A

解析 在前t 1内物体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变,F f 恒定,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为 v =at ,v -t 图象是倾斜的直线;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 =1

2at 2,x -t 图象

是抛物线;物体的速度与传送带速度相同后,不受摩擦力而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摩擦力F f 为0,加速度为0.故A 正确,B 、C 、D 错误.

拓展训练

4(多选)(2019·山东淄博市3月模拟)如图7所示,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距离弹簧上端高h处由静止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继续向下运动.小球从开始下落到小球第一次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的速度v、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图7

答案AD

解析在小球由静止自由下落未接触弹簧阶段,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接触弹簧后,刚开始重力大于弹力,加速度方向向下,随着小球的不断下降,弹力逐渐变大,故小球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当小球所受弹簧弹力等于重力时,加速度为零,此时速度最大;小球继续下落时,弹力大于重力,加速度方向变为向上,且加速度逐渐变大,直到速度减小到零,到达最低点,由对称知识可知,到达最低点的加速度大于g,故A、D正确.

1.x -v 图象的应用技巧

x 与v 的关系式:2ax =v 2-v 02,图象表达式:x =12a v 2-1

2a

v 02

2.解题技巧

对于图象问题要注意应用解析法和排除法,两者结合提高选择题图象类题型的解题准确率和速度.

高中物理重要方法典型模型突破15-模型专题(7)--杆+导轨模型(解析版)

模型专题(7)杆+导轨模型 【重点模型解读】 “杆+导轨”模型是电磁感应问题高考命题的“基本道具”之一,也是高考的热点,考查的知识点多,题目的综合性强,物理情景富于变化,是我们复习中的难点。“杆+导轨”模型又分为“单杆”型和“双杆”型(江苏高考基本要求单杆较多);导轨放置方式可分为水平、竖直和倾斜;杆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匀速运动、匀变速运动、非匀变速运动或转动等;磁场的状态可分为恒定不变、均匀变化和非均匀变化等等,情景复杂形式多变。 情景1(v0≠0)情景2(v0=0)情景三(v0=0)情景四(v0=0) 说明杆cd以一定初速度v0 在光滑水平轨道上滑 动,质量为m,电阻不 计,两导轨间距为L 轨道水平光滑,杆 cd质量为m,电阻不 计,两导轨间距为 L,拉力F恒定 倾斜轨道光滑,倾角 为α,杆cd质量为m, 两导轨间距为L 竖直轨道光滑,杆 cd质量为m,两导 轨间距为L 示意图 力学观点杆以速度v切割磁感线 产生感应电动势E= BLv,电流I= BLv R,安 培力F=BIL= B2L2v R。 杆做减速运动: v↓⇒F↓⇒a↓,当v=0 时,a=0,杆保持静止 开始时a= F m,杆cd 速度v↑⇒感应电动 势E=BLv↑⇒I↑⇒安 培力F安=BIL↑,由 F-F安=ma知a↓, 当a=0时,v最大, v m= FR B2L2 开始时a=g sin α,杆 cd速度v↑⇒感应电动 势E=BLv↑⇒I↑⇒安 培力F安=BIL↑,由 mg sin α-F安=ma知 a↓,当a=0时,v最 大,v m= mgR sin α B2L2 开始时a=g,杆cd 速度v↑⇒感应电动 势E=BLv↑⇒I↑⇒安 培力F安=BIL↑,由 mg-F安=ma知 a↓,当a=0时,v 最大,v m= mgR B2L2 图像观点 能量观点动能全部转化为内能: Q= 1 2mv0 2 F做的功一部分转 化为杆的动能,一部 分转化为内能:W F =Q+ 1 2mv m 2 重力做的功(或减少 的重力势能)一部分 转化为杆的动能,一 部分转化为内能:W G =Q+ 1 2mv m 2 重力做的功(或减 少的重力势能)一 部分转化为杆的动 能,一部分转化为 内能:W G=Q+ 1 2 mv m2

高中物理竞赛讲座7(天体运动word)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天体运动 一、万有引力 2mM F G r = 1122 6.6710/G N m kg -=?? 关于r,球和非球的填补法 例题:证明,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匀质薄球壳内任一点P 处的质量为m 质点,受到球壳对其万有引力为零。 例题:设地球的密度为ρ,半径为R ,求距离地心为r 处的重力加速度。 答案(1)r R ≥时,32 4 3m R F G r πρ= 3243R G g r πρ= (2)r R <时, 324 433 m r Gm F G r r πρπρ== 43G g r πρ= 例题:沿地球直径贯穿打一洞,从洞口将一小球由静止释放,小球如何运动。 二、卫星的圆运动 2 2222mM v G m m R m R mv R R T πωω??==== ??? 1、R 一定。v 、ω、T 均一定 2、R v T ω↑→↓→↓→↑ 3、能量 212k E mv = p mM E G R =- 2x p mM E E E G R =+=- k p R E E E ↑→↓→↑→↑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核卢瑟福模型的匀圆运动,也具有如此特点。 三、三个宇宙速度 1、第一宇宙速度 1V = 2、第二宇宙速度:物体在地球表面以v 抛出,正好脱离地球引 力而飞向无限远处。 利用总能量守恒: 2102mM mv G r -= 得 V = 3、第三宇宙速度:地面上物体具有动能 2 12 mv ,脱离地球引力作用(考虑地球自转),并也脱离太阳引力作用,飞出太阳系。 四、天体运动中的二个守恒 1、机械能守恒 212mM E mv G r = - 2、角动量守恒 L=2mr ω=恒量 或 1m r υ=恒量 几点说明: 1、利用角动量守恒可以推出开普勒第二定律。 2、以上二个守恒无论是圆周运动、椭圆运动、抛物线运动、双曲线运动均适用。 3、圆周或椭圆运动 0E < 抛物线运动 0E = 双曲线运动 0E > 五、天体的椭圆运动 1、机械能守恒 212mM E mv G r =- 2、角动量守恒 L=2mr ω=恒量 或 m r υ⊥=恒量 3、近(A )、远(B )点及特征 B B A A V r V r = 22 22A B A B V V m m r r >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高中物理会考专题讲练七圆周运动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 高中物理睬考专题讲练七- 圆周运动 1 .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两个物体,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若它们线速度相等,则角速度必定相等 B .若它们角速度相等,则线速度必定也相等 C.若它们周期相等,则角速度必定也相等[根源 ZXXK] D .若它们周期相等,则线速度必定也相等 2.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A .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的位移都相同 B.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质点经过的行程都相同 D.在任何时辰,质点的角速度都相同 3.对于匀速圆周运动向心加快度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选 项是() A .一直指向圆心 B .一直保持不变 C.沿圆周的切线方向 D .与线速度方向保持一致 4.对于角速度和线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 项是() A .半径必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反比B.半径必定,角速度与线速度成正比 C.线速度必定,角速度与半径成正比D.角速度必定,线速度与半径成反比 5.甲、乙两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质点,它们的角速度之比为1:3,半径之比为 2:3,则 () A .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1:3B.它们的线速度之比为3:2 C.它们的周期之比为2:3D.它们的周期之比为3:1 6.静止在地球上的物体都要随处球一同转动,则它们的() A .运动周期都是相等的B.线速度都是相同的 C.线速度大小都是相同的D.角速度是不一样的 7.时针、分针和秒针转动时,以下说法中正确是() A .时针的角速度是分针的60 倍B.分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60 倍 C.秒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360 倍D.秒针的角速度是时针的720 倍[根源学科网Z,X,X,K] 8.半径为 l0cm 的转轮,每秒转 5 圈,则该转轮的周期T 为__________,在转轮的边沿某点 A 的角速度为 __________ ,线速度为 __________. 9.如图3-6 所示,两轮用皮带传动,皮带不打滑,图中 A 、 B 、C 三点所 在处半径r A> r B= r C,则这三点的向心加快度a A、 a B、 a C关系是() A .a A=a B B.a C> a A C.a A< a B D .a C= a B 10.如图 3-7 所示,一个大轮拉动着小轮转动,皮带和两轮之间不打滑,大轮的半径是小轮的 2 倍,当大轮的角速度为 1. 2rad/s 时,小轮的角速度为()

2019版高中物理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第7讲 碰撞与动量守恒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 时间:

第7讲碰撞与动量守恒 1.(2018·全国Ⅱ卷15)高空坠物极易对行人造成伤害.若一个50 g的鸡蛋从一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面的碰撞时间约为2 ms,则该鸡蛋对地面产生的冲击力约为() A.10 N B.102 N C.103 N D.104 N C [设每层楼高约为3 m,则下落高度约为 h=3×25 m=75 m 由mgh=错误!mv2及(F-mg)t=mv知 鸡蛋对地面的冲击力F=错误!+mg≈103 N] 2.(2018·全国Ⅲ卷,21)如图,一平行板电容器连接在直流电源上,电容器的极

板水平;两微粒a、b所带电荷量大小相等、符号相反,使它们分别静止于电容器的上、下极板附近,与极板距离相等.现同时释放a、b,它们由静止开始运动.在随后的某时刻t,a、b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同一水平面.a、b间的相互作用和重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质量比b的大 B.在t时刻,a的动能比b的大 C.在t时刻,a和b的电势能相等 D.在t时刻,a和b的动量大小相等 BD [A错:经时间t、a、b经过电容器两极板间下半区域的同一水平面,则x a〉x b,根据x=错误!at2,得a a>a b,又由a=错误!知,m aW b,由动能定理知,a的动能比b的动能大;C错:a、b处在同一等势面上,根据E p=qφ,a、b的电势能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D对:根据动量定理Ft=p-p0,则经过时间t,a、b的动量大小相等.] 3.(2018·天津卷,9(1))质量为0。45 kg的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0。05 kg的子弹以200 m/s的水平速度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整个木块沿子弹原方向运动,则木块最终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 m/s.若子弹在木块中运动时受到的平均阻力为4。5×103 N,则子弹射入木块的深度为________ m. 解析设木块的最终速度为v,则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m)v,解得v=20 m/s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F f d相对=错误!mv错误!-错误!(M+m)v2, 解得d相对=0.2 m 答案20 0。2 4.(2017·高考全国卷Ⅰ,14)将质量为 1.00 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 g 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 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 )

高中物理奥赛专题七 机械能

专题七 机械能 【扩展知识】 一、功 1. 恒力做功 W=Fscos α 当物体不可视为质点时,s 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 2.变力做功 (1)平均值法 如计算弹簧的弹力做功,可先求得F = )(2121x x k +,再求出弹力做功为 W =F (x 2-x 1)= 21222 121kx kx - (2)图像法 当力的方向不变,其大小随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成函数关变化时,作出力— 位移图像(即F —s 图),则图线与位移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就表示力做的功。如功率—时间图像。 (3)等效法 通过因果关系,如动能定理、功能原理或Pt 等效代换可求变力做功。 (4)微元法 二、动能定理 1. 对于单一物体(可视为质点) ∑-=12k k E E W 只有在同一惯性参照系中计算功和动能,动能定理才成立。当物体不能视为质点时,则不能应用动能定理。 2. 对于几个物体组成的质点系,因内力可以做功,则 ∑∑∑∑-=+12k k E E W W 内外 同样只适用于同一惯性参照系。 3. 在非惯性系中,质点动能定理除了考虑各力做的功外,还要考虑惯性力做的功,其总和对应于质点动能的改变。此时功和动能中的位移、速度均为相对于非惯性参照系的值。 三、势能 1. 弹性势能 221kx E p = 2. 引力势能 (1) 质点之间 r m m G Ep 21-= (2) 均匀球体(半径为R )与质点之间 r Mm G E p -= (r ≥R ) (3) 均匀球壳与质点之间 r Mm G E p -= (r ≥R )

R Mm G E p -= (r <R ) 四、功能原理 物体系外力做的功与物体系内非保守力做的功之和,等于物体系机械能的增量。即 ∑∑∑∑-=+12E E W W 非保守外 【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在倾角θ=30°,长为L 的斜面顶部放一质量为m 的木块。当斜面水平向右匀速移动s =L 3 3 时,木块沿斜面匀速地下滑到底部。试求此过程中木块所受各力所做的功及斜面对木块做的功。 例题2:用锤击钉,设木板对钉子的阻力跟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成正比,每次击钉时对钉子做的功相同,已知击第一次时,钉子进入板内1cm ,则击第二次时,钉子进入木板的深度为多少?

「高中生物理培优难点突破」专题7: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

「高中生物理培优难点突破」专题7: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问题 【专题概述】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物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力学问题中的基石,它具有矢量性、瞬时性等特性,其中瞬时性是同学们理解的难点。 所谓瞬时性,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有瞬时对应的关系,每一瞬时的加速度只取决于这一瞬时的合外力。也就是物体一旦受到不为零的合外力的作用,物体立即产生加速度;当合外力的方向、大小改变时,物体的加速度方向、大小也立即发生相应的改变;当物体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的加速度也立即为零。由此可知,力和加速度之间是瞬时对应的。以两个相对比的情形来说明一下如图所示,物块1、2间用刚性轻质杆连接,物块3、4间用轻质弹簧相连,物块1、3质量为m,物块2、4质量为M,两个系统均置于水平放置的光滑木板上,并处于静止状态。现将两木板沿水平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后的瞬间,物块1、2、3、4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1、a2、a3、a4。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有( )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解:设l1线上拉力为T1,l2线上拉力为T2,物体重力为mg,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T1cosθ=mg,T1sinθ=T2,T2=mgtanθ剪断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T2反方向获得加速度。 因为mg tanθ=ma,所以加速度a=g tanθ,方向在T2反方向。 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对该解法作出评价并说明理由。 (2)若将图a中的细线l1改为长度相同、质量不计的轻弹簧,如图b所示,其他条件不变,求解的步骤和结果与(l)完全相同,即a =g tanθ,你认为这个结果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典例精析】 解这类问题要明确两种基本模型的特点: 一、弹簧连接物 中学物理中的“弹簧”是理想模型,主要有两个特性: (1) 轻:即忽略弹簧的质量和重力,因此,同一弹簧的两端及中间各点的弹力大小相等 (2)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故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但当弹簧被剪断或解除束缚时弹方立即消失。 1、剪断前处于平衡的 2、剪断前有加速度的

2024届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第七讲:追及与相遇问题

第七讲:追及与相遇问题 一、单选题 1.甲、乙两汽车同时同地出发,甲车做匀速运动,乙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 =10s 时,甲车追上乙车 B .t =10s 时,两车相距最远 C .t =5s 时,两车速度相同 D .t =10s 时,两车速度相同 2.在一条平直道路上,汽车甲从静止开始启动做加速度为25m/s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汽车甲刚开始启动时,汽车乙恰好从汽车甲旁以1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同向运动,则甲车追上乙车所经过的时间为( ) A .2s B .4s C .5s D .10s 3.汽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108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刹车距离为50m ;货车在晴天干燥沥青路面上以72km/h 的速度行驶时,刹车距离为40m 。若雨天时在沥青路面上汽车与货车所受阻力均为晴天时的0.8倍,则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雨天时汽车与前方货车在沥青路面上同时刹车的最小安全距离约为( ) A .12m B .16m C .20m D .24m 4.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出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乙物体先向负方向运动,后向正方向运动 B .2t 时刻,二者共速并再次处于同一位置 C .20~t 时间内,两者距离先增大后减小,1t 时刻相距最远 D .20~t 时间内,乙的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先减小后增大 5.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平直公路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A.甲车做匀减速运动,乙车做匀加速运动B.甲、乙两车在t=3s时相遇 C.甲、乙两车在t=6s前必定相遇D.甲、乙两车相遇前二者之间的最大距离为15m 6.甲、乙两小车在同一地点同时开始往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甲小车速度减为0后不再运动),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可知() A.甲车在0-4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甲车0-4s内与4-6s内的速度方向相反C.在乙追上甲之前,4s末两小车相距最远D.8s末甲、乙两小车相遇,且离出发点距离为32m 7.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车启动时,甲车在其前方10m处 t=时相距最远 B.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在15s C.乙车启动10s后正好追上甲车D.乙车超过甲车后,两车还会再相遇 8.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的无线电技术。两根足够长的光滑杆竖直放置,两杆之间水平距离为6m。两杆上分别套有具有蓝牙功能的环A、B,两环在10m距离内可实现蓝牙有效通讯。现环A由某高度由静止释放,同时环B以初速度2m/s与环A相同高度处下滑。从两环开始运动计时,则两环可实现有效通讯时长为()

高中物理-第一篇 专题七 第15讲 光学 电磁波

第15讲 光学 电磁波 命题规律 1.命题角度:(1)光的折射与全反射;(2)光的干涉和衍射;(3)电磁波;(4)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的综合分析;(5)测定玻璃的折射率;(6)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2.常用方法:几何分析法,光路可逆.3.常考题型:选择题、计算题. 考点一 光的折射与全反射 1.常用的三个公式 sin θ1sin θ2=n ,n =c v ,sin C =1n . 2.折射率的理解 (1)折射率与介质和光的频率有关,与入射角的大小无关. (2)光密介质指折射率较大的介质,而不是指密度大的介质. (3)同一种介质中,频率越高的光折射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 3.求解光的折射和全反射问题的思路 (1)根据题意画出正确的光路图,特别注意全反射的临界光线. (2)利用几何关系确定光路中的边、角关系. (3)利用折射定律等公式求解. (4)注意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例1 (多选)(2022·宁夏六盘山高级中学三模)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向厚度为d 的长方体玻璃砖,经它折射后射出a 、b 两束光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玻璃砖对a 光的折射率大于对b 光的折射率 B .在真空中,a 光的波长大于b 光的波长 C .在玻璃砖中,a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b 光的传播速度 D .从玻璃砖底边射出的a 、b 光传播方向不平行 E .如果只将玻璃砖的厚度d 减小,那么从玻璃砖底边射出的a 、b 光线间的距离也减小 学习笔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 (2022·山东卷·7)柱状光学器件横截面如图所示,OP 右侧是以O 为圆心、半径为R 的14 圆,左侧是直角梯形,AP 长为R ,AC 与CO 夹角45°,AC 中点为B .a 、b 两种频率的细激光束,垂直AB 面入射,器件介质对a 、b 光的折射率分别为1.42、1.40.保持光的入射方向不变,入

第7讲三种常见力-高中物理一轮复习提升素养导学案(全国通用)原卷版

明确目标 确定方向 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概念. 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的基本方法. 3.掌握胡克定律. 4.会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5.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知识回归】 回归课本 夯实基础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梳理 1.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即G =mg 。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4)重心:其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而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2)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间直接接触。 ②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总是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 3.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 成正比。 (2)表达式:F =kx 。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的性质决定,单位是N/m ,x 是弹簧长度的改变量, 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4、摩擦力 (1).静摩擦力 ①定义:两个物体之间只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 ②产生条件:接触面粗糙;接触处有弹力;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学习目标

③方向:沿两物体的接触面,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大小:0

高中物理竞赛专题第7讲动量动量定理

1. 学习动量冲量的概念,动量定理的推导与应用 2. 学习连续体与瞬时过程中使用动量定理的方法 动量这一章无论在高考,竞赛,自主招生中都是典型的出压轴题的章节,学习难度大,高考主要考一维的动量定理与守恒,而自主招生与竞赛主要考察二维的动量定理与守恒,相对而言更强调熟练运用矢量分解原理的数学能力。 知识点睛 一.概念引入 1.动量 ⑴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叫做动量,p mv =. ⑵动量表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两个物体的动量相同必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2.动量的变化量 ①0t p p p ∆=-. ②动量的变化量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与合外力冲量的方向相同,跟动量的方向无关. ③求动量变化量的方法:021t p p p mv mv ∆=-=-,p Ft ∆= 3.冲量 ⑴定义:力和力的作用时间的乘积,叫做该力的冲量,I Ft =. ⑵冲量表示力在一段时间内的累积作用效果,是矢量,其方向由力的方向决定,如果在作用时间内力的方向不变,冲量的方向就和力的方向相同. ⑶求冲量的方法:I Ft =(适用于求恒力的冲量);I p =∆(适用于恒力和变力). 二.动量定理 内容: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这个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三.知识理解 1.动量变化p ∆:不指动量大小的变化,仍然必须用矢量计算,这个量是衡量动量大小方向总变化的一个物理量,大部分时候我们会把复杂的动量变化分解到几个独立的方向上进行计算。 2.动量定理可以认为是牛顿第二定律的过程式。 3.相互作用力的冲量等大反向。 4.对一个整体,内力总冲量为零。 例题精讲 【例1】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从高度为H 的地方自由落下,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起, 设碰撞时间为定值t ,则在碰撞过程中,下列关于小球对地面的平均冲击力与球弹起的高度h 的关系中正确的是(设冲击力远大于重力)( ). A .h 越大,平均冲击力越大 B .h 越小,平均冲击力越大 本讲导学 第7讲 动量 动量定理

高中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07 万有引力与航天--解析

专题07 万有引力与航天 【例题】2021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成功送入了天和核心舱,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任务主要目标为验证中国空间站建造相关技术,为我国空间站后续建造及运营任务奠定基础。 已知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完成对接后在轨道上运行,可视为匀速圆周运动,它们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t 。已知它们的总质量为m ,它们距地面的高度为h ,地球半径为R ,引力常量为G 。求: (1)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组合体对接后,地球对它们的万有引力F ; (2)地球的质量M ; (3)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 【答案】 (1) 2224()n F m R h t π=+;(2)22324()n M R h Gt π=+;(3)223224()n g R h t R π=+ 【解析】 (1)组合体绕地球运动的周期 t T n = 则所受的万有引力为 2 222244()()n F m R h m R h T t ππ=+=+ (2) 根据万有引力等于向心力 22224()()Mm n G m R h R h t π=++ 解得地球的质量 22324()n M R h Gt π= + (3)根据 2Mm G mg R = 解得 2232224()GM n g R h R t R π==+ 模拟训练 1.北京时间2021年5月19日12时0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海洋二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已知卫星入轨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为r 、运行周期为T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引力常量为G 。求: (1)“海洋二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 ; (2)地球的半径R 。 【答案】 (1)2 24T πr ;(22324r gT π【解析】 (1)卫星入轨后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2T πω= 2a r ω= 联立解得 224a r T π= (2)设地球质量为M ,地球的半径R ,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2224Mm r G m r T π= 在地球表面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 专题强化七 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二)——“传送带”和“滑块—木板”模型

专题强化七动力学和能量观点的综合应用(二) ——“传送带”和“滑块—木板”模型 模型一“传送带”模型 1.设问的角度 (1)动力学角度:首先要正确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做好受力分析,然后利用运动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求物体及传送带在相应时间内的位移,找出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位移关系。 (2)能量角度:求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和传送带由于相对滑动而产生的热量、因放上物体而使电动机多消耗的电能等,常依据功能关系或能量守恒定律求解。 2.功能关系分析 (1)功能关系分析:W=ΔE k+ΔE p+Q。 (2)对W和Q的理解 ①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的功:W=F f x传; ②产生的内能:Q=F f x相对。 水平传送带问题 【真题示例1(2019·浙江4月选考,20)某砂场为提高运输效率,研究砂粒下滑的高度与砂粒在传送带上运动的关系,建立如图1所示的物理模型。竖直平面内有一倾角θ=37°的直轨道AB,其下方右侧放置一水平传送带,直轨道末端B与传送带间距可近似为零,但允许砂粒通过。转轮半径R=0.4 m、转轴间距L=2 m 的传送带以恒定的线速度逆时针转动,转轮最低点离地面的高度H=2.2 m。现将一小物块放在距离传送带高h处由静止释放,假设小物块从直轨道B端运动到达传送带上C点时,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向右。已知小物块与直轨道和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sin 37°=0.6,g取10 m/s2)

图1 (1)若h=2.4 m,求小物块到达B端时速度的大小; (2)若小物块落到传送带左侧地面,求h需要满足的条件; (3)改变小物块释放的高度h,小物块从传送带的D点水平向右抛出,求小物块落地点到D点的水平距离x与h的关系式及h需要满足的条件。 答案(1)4 m/s(2)h<3.0 m (3)x=2h-3(m)h≥3.6 m 解析(1)小物块由静止释放到B的过程中,有mg sin θ-μmg cos θ=ma v2B=2a h sin θ 解得v B=4 m/s。 (2)若要小物块落到传送带左侧地面,小物块到达传送带上D点前速度应为零,设小物块从距传送带高度为h1处由静止释放,到D点时速度恰好为零,则有 mgh1-μmg cos θ·h1 sin θ-μmgL=0 解得h1=3.0 m 当h<h1=3.0 m时满足题中条件。 (3)当小物块从右侧抛出时,设小物块到达D点的速度为v,则有 mgh-μmg cos θ h sin θ-μmgL= 1 2m v 2 H+2R=1 2gt 2,x=v t 解得x=2h-3(m) 为使小物块能在D点水平向右抛出,则需满足mg≤m v2 R 解得h≥3.6 m。 倾斜传送带问题 【例2(多选)(2021·山东日照市模拟)如图2所示,现将一长为L、质量为m且分布均匀的金属链条通过装有传送带的斜面输送到高处。斜面与传送带靠在一起连

高中物理-专题七第2课时 电学图象问题

第2课时电学图象问题 高考题型1电场中的图象问题电场中几种常见图象的特点及规律

E p-x图象(1)反映了电势能随位移变化的规律 (2)图线的切线斜率大小等于静电力大小 (3)进一步判断电场强度、动能、加速度等随位移的变化情况 【例1】(2021·江西鹰潭市高考一模)空间存在着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电场,但电场的具体方向未知,现用仪器在纸面内沿互成60°角的OA、OB两个方向探测该静电场中各点电势,得到各点电势φ与O点距离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则下列关于该场的电场强度E的大小、方向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1 A.E=400 V/m,沿AO方向 B.E=400 V/m,沿BO方向 C.E=400 3 V/m,沿y轴负方向成30°斜向左下 D.E=400 3 V/m,沿y轴正方向成30°斜向右上 答案 A 解析设电场线方向与OA方向夹角为θ,则与OB方向夹角为60°-θ,设O点电势为0,则有沿OA方向U1=Ed1cos θ,U2=Ed2cos(60°-θ),代入数据解得θ=0,说明电场强度方向与OA在同一直线上,由图可知,沿OA方向电势升高,则电场强度方向沿AO方向,电场强度大小为E=80 20×10-2 V/m=400 V/m,A 正确,B、C、D错误。 【例2】真空中两个点电荷Q1、Q2分别固定于x轴上x1=0和x2=4a的两点,在它们的连线上,场强E与x的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取x轴正方向为场强正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图2 A.Q 1带正电、Q 2带负电 B.Q 1的电荷量是Q 2的3倍 C.x 轴上a 处的电势比2a 处的高 D.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a 处移到3a 处,电场力做正功 答案 C 解析 0~3a 场强为正,所以Q 1带正电,在3a 处合场强为0,根据场强的叠加可知Q 2也一定带正电,A 错误;根据点电荷的场强公式,在3a 处合场强为0,k Q 1(3a ) 2=k Q 2a 2,解得Q 1=9Q 2,B 错误;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所以x 轴上a 处的电势比2a 处的高,C 正确;带负电的试探电荷从a 处移到3a 处,所受电场力的方向沿x 轴负方向,电场力做负功,D 错误。 【拓展训练1】 (多选) (202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3月第一次检测)一带正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A 点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v -t 图象为正弦曲线,如图3所示。已知粒子在t 1时刻运动到B 点,t 2时刻运动到C 点,t 3时刻运动到D 点,t 4时刻运动到E 点,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3 A.A 、E 两点重合 B.C 、D 两点场强大小关系为E C

2022版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第6章 动量 微专题7 应用“三大力学观点”的四类典型模型教案-20

微专题七 应用“三大力学观点”的四类典型模型 “人船”模型 1.“人船模型”的特征 两个原来静止的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若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0,则系统动量守恒。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任一时刻两物体的速度大小之比等于质量的反比。 2.“人船”位置 如图所示,长为L 、质量为m 船的小船停在静水中,质量为m 人的人由静止开始从船的一端走到船的另一端,不计水的阻力,因人和船组成的系统动量始终守恒,可得m 船v 船=m 人v 人,故有m 船x 船=m 人x 人,由图可看出x 船+x 人=L ,可解得x 人=m 船m 人+m 船L ,x 船=m 人m 人+m 船L 。x 人,x 船均为沿动量方向相对于同一参考系的位移。 3.模型扩展 人沿着静止在空中的热气球下面的软梯滑下或攀上,求热气球上升或下降的高度的问题;小球沿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弧形槽滑下,求弧形槽移动的距离的问题等。 [典例1] 有一只小船停靠在湖边码头,小船又窄又长(质量一吨左右)。一位同学想用一个卷尺粗略测定它的质量。他进行了如下操作:首先将船平行于码头自由停泊,轻轻从船尾上船,走到船头停下,而后轻轻下船。用卷尺测出船后退的距离d ,然后用卷尺测出船长L 。已知他的自身质量为m ,水的阻力不计,则船的质量为( ) A .m L +d d B .m L -d d C .mL d D .m L +d L B [设船的质量为M ,人走动的时候船的速度为v ,人的速度为v ′,人从船尾走到船头用时为t ,人的位移为L -d ,船的位移为d ,所以v =d t ,v ′= L -d t 。以船后退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有:Mv -mv ′=0,可得:M d t =m L -d t ,小船的质量为:M =m L -d d ,故B 正确。] [跟进训练] 1.质量为M 的气球上有一个质量为m 的人,气球和人在静止的空气中共同静止于离地

高中高考物理专题复习专题7 研究物理问题的图象方法

考点7 研究物理问题的图象方法 山东贾玉兵 命题趋势 高考说明对图象的要求不高,一般都只要求理解它的物理意义,并不要求用它去分析问题,但命题者常常突破这一限制。例如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对于振动图象和波的图象,只要求理解他们的物理意义,并能识别它们”,但2001年高考理科综合试卷的第20题,却要求考生把波的图象和振动图象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明显超过了考试说明的要求。不过反过来恰好体现了命题的原则——遵循考试说明,但不拘泥于考试说明。因此在图象这一类重要问题的复习上,不要太受框框的限制。 近年高考图象出现的频率较高,尤其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中。有关图象试题的设计意图明显由“注重对状态的分析”转化为“注重对过程的理解和处理”。 现行教材中相对强调运动图象的地位,注重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分析物体的运动,所以不能忽视。更为重要的是用速度—时间图象分析一些追赶、比较加速度大小、所用时间的最值和碰撞等问题是极为方便的。 简谐运动和简谐波是历年必考的热点内容。题目难度多数中档,考查的重点是波的图象的综合运用,特别是波的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间的关系。 这类试题能很好的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电磁感应现象中,结合感应电流—时间图象分析问题,近几年也有时出现;另外用图象处理实验的题也是高考命题的趋势。 知识概要 在物理学中,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不仅可以用公式表示,而且还可以用图象表示。物理图象是数与形相结合的产物,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体现,它能够直观、形象、简洁的展现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清晰的表达物理过程,正确地反映实验规律。因此,利用图象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有着广泛的应用。图象法的功能主要有: 1、可运用图象直接解题。一些对情景进行定性分析的问题,如判断对象状态、过程是否能够实现、做功情况等,常可运用图象直接解答。由于图象直观、形象,因此解答往往特别简捷。 2、运用图象能启发解题思路。图象能从整体上把物理过程的动态特征展现得更清楚,因此能拓展思维的广度,使思路更清晰。许多问题,当用其他方法较难解决时,常能从图象上触发灵感,另辟蹊径。 3、图象还能用于实验。用图象来处理数据,可避免繁杂的计算,较快地找出事物的发展规律或需求物理量的平均值。也可用来定性的分析误差。 应用图象解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图象首先必须搞清楚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物理量,明确要描述的是哪两个物

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常见物理解题方法

高三物理专题复习资料 专题七 常见物理解题方法 1、隔离法和整体法 合理选择研究对象.这是解答力学问题成败的关键 研究对象的选取关系到能否得到解答或能否顺利得到解答.当选取所求力的物体,不能做出解答时,应选取与它相互作用的物体为对象,即转移对象,或把它与周围的物体当做一整体来考虑,即部分的看一看.整体的看一看.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有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是相对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所以解决问题时决不能把这两种方法对立起来,而应该灵活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为使解答简便,选取对象时,一般先整体考虑,若不能解答,再隔离考虑。 如需隔离,原则上选择受力情况少,且又能求解未知量的物体分析,这一思想在牛顿定律中会大量体现。 例1: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21,即a =21g ,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灵活选取研究对象的能力.B 级要求. 错解分析:(1)部分考生习惯于具有相同加速度连接体问题演练,对于“一 动一静”连续体问题难以对其隔离,列出正确方程.(2)思维缺乏创新,对整体法列出的方 程感到疑惑. 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法一:(隔离法) 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 取小球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摩擦力F f ,如图2,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f =ma ① 取木箱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地面支持力F N 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 f ′如图3 据物体平衡条件得: F N -F f ′-Mg =0 ② 且F f =F f ′ ③ 由①②③式得F N =2 2m M +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 N ′=F N =2 2m M +g . 解法二:(整体法) 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 定律列式: (mg +Mg )-F N =ma +M ×0 图2 图3 图1

高中物理考点专题07 动量(3)(解析版)

三、专题07 动量(3) 四、计算题:(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M=4.0kg 的带有圆弧轨道的小车,车的上表面是一段长L=1.0m 的粗糙水平轨道,水平轨道左侧连一半径R=0.25m 的 4 1 光滑圆弧轨道,圆弧轨道与水平轨道在O '点相切。车右端固定一个尺寸可以忽略、处于锁定状态的压缩弹簧,一质量m=1.0kg 的小物块紧靠弹簧放置,小物块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弹簧解除锁定,小物块被弹出,恰能到达圆弧轨道的最高点A 。取g=10m/s ,求: (1)解除锁定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2)小物块第二次经过O '点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1)最高点A 时速度相等,对上滑过程: 系统动量守恒:0=(M+m )V 共,解得V 共=0 系统能量守恒:Ep=mgR+μmgL , 联立解得:Ep=7.5J (2)对下滑过程: 系统动量守恒:0=mV 1-MV 2 系统能量守恒:mgR= 21mV 12+2 1 MV 22 联立解得: V 1=2.0m/s 【考点】动力学多过程;临界问题 【难度】中等 2、质量为M=4.0kg 的平板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当t=0时,两个质量分别为m A =2kg 、m B =1kg 的小物体A 、B 都以大小为V 0=7m/s 、方向相反的水平速度,同时从小车板面上的左右两端相向滑动。直到它们在小车上停止滑动时都没有相碰,A 、B 与小车板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取g=10m/s 2。求:

(1)A 在小车上刚停止滑动时,A 的速度大小。 (2)A 、B 在小车上都停止滑动时,小车的速度及此时小车运动的时间。 【解析】(1)由题意知小车向右运动,因为A 和B 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A 和车先达到速度相等,选水平向右为正方向,对A 由动量定理知-μm A gt 1=m A V A -m A V 0 ,对小车由动量定理知(μm A g-μm B g )t 1=MV A -0 联立解得:V A =1.4m/s ,t 1=2.8s (2)经分析知A 和B 都停滑时三者速度相同,选水平向右为正方向 系统动量守恒: m A V 0-m B V 0=(M+m A +m B )V 车 ,解得V 车=1m/s 设小车运动了时间t 三者速度相同,对B 由动量定理知: μm B gt=m B V 车- m B (- V 0),解得:t=4s ⑦ 【考点】块板模型 【难度】较难 3、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 1=20kg 的小车和质量为m 2=25kg 的平板拖车B ,用松弛的不能伸长的轻绳连接,质量m 3=15kg 的小物块C 置于拖车上。设拖车长度足够长,物体和拖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对小车A 作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冲量,使小车A 获得V 0=3m/s 的速度,求: (1)当A 、B 、C 以相同速度运动时,共同运动的速度是多大? (2)C 在B 上滑动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1)ABC 全过程动量守恒:m 1V 0=(m 1+m 2+m 3)V 共,解得:V 共=1m/s (2)轻绳绷紧瞬间小物块C 速度为零,系统机械能损失最大 轻绳绷紧瞬间AB 动量守恒:m 1V 0=(m 1+m 2)V 12,V 12=3 4 m/s C 在B 上相对滑动过程ABC 能量守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