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童小说之香椿树街少年典型形象分析

苏童小说之香椿树街少年典型形象分析

苏童小说之香椿树街少年典型形象分析
苏童小说之香椿树街少年典型形象分析

摘要

苏童,原名童中贵。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青年作家,他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奇异的类似《百年孤独》中的城街一样的,为我们耳熟能详的香椿树街世界。毫无疑问,在这条“城北地带”的小街上,有着作家精心设计的人物形象长廊,那就是他的少年系列。

苏童的这这类人物形象浩如烟海,本论文分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第一部分讨论的主要是以香椿树街上的少年为代表的游走在城市与乡村边缘的典型少年形象。这部分主要分析这些少年的性格,生活的环境及其对他们的影响,及他们惊人的结局与人性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分析存在主义哲学下的此类形象的生存价值与意义。这部分重点研究这些男性的生存困境,他们悲剧的命运与自身的关系,及他们神话般的结局。第三部分主要写苏童创作这些少年形象的独特意蕴及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

这篇论文通过对苏童小说男性代表人物的分析,望能够开辟出一条对苏童研究的新途径,在研究这位优秀当代作家的过程中,对他有更深的了解。

关键词

苏童;香椿树街;少年形象;少年形象生存意义;少年形象的文学史意义

Abstract

Su Tong, formerly known as Tong Zhonggui.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 unique young writer, his pen, there is a strange lik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in the Shing same, as we are familiar with Toon Tree Street world.There is no doubt that in this zone north of the city the little street, with well-designed characters writers promenade, it is his young family and the ;Pink world.

Su Tongs characters these two vast, this paper analyze three aspects. The first section discusses the main street is a juvenile toon tree walk, represented by the edge of the urban and rural juvenile image.This part of the juvenile;s personality, living environment and its impact on them, and their amaz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utcome and humanity.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outhern town full of wet gas, This section focuses on the plight of these women to survive their own tragic fate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ir fabulous ending. The third part of Su Tong creative writing these characters and their links with their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is paper the novel by Su Tong, the analysis of two representatives, hope to open up a new research approach on Su Tong, the best contemporary writers in the study proces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im.

Key words

Su Tong; Toon Tree Street; juvenile image; Pink image; Literary History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前言 (2)

1. 城市与乡村边缘的少年 (2)

1.1少年典型形象的集体忧郁 (2)

1.2少年生活环境及对其影响 (3)

1.3少年的结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香椿树街少年典型在存在主义哲学下生存价值与意义 (4)

2.1香椿树街少年典型的存在状态 (4)

2.2香椿树街少年的独特生存价值 (5)

3. 香椿树街少年的独特魅力 (5)

3.1 独特的少年典型创作由来 (6)

3.2 少年典型给人们的启示 (6)

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前言

苏童的小说如其人一样,充满传奇.正如他本人在《一份自传》中所描绘的那样,小年夜出生的他被母亲诞在木盆里,而其母亲正要去上夜班。童年苏童就生活在潮湿的苏州,直到离开苏州,坐上开往京城的火车上大学。家乡给予苏童内敛的性格,而他的创作也深深地烙上南国潮湿温绵的基调。

苏童为人们所知,不外乎是因为由他的《妻妾成群》改编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而此前苏童同马原,余华一起,掀起中国先锋小说实验的小高潮。此后,苏还写了相当一部分新历史小说,与刘震云等成为此类小说代表作家。

对于苏童小说的研究,大多注重他的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以及其小说意象的研究上,而单就香椿树街这一条街上的人物形象系列研究却少之又少。但正如苏童在接受采访时所说,他最自怜的故事都发生在香椿树街,而这些故事都与他自己的生命有关。香椿树街的故事是苏童小说的一种标志,因此,这条街上的人物形象便具有了非凡的意义。[1]他们与苏童的童年乃至其生命深处的灵魂息息相关。无论是《城北地带》中的时而冷漠时而热血的少年,还是《像天使一样美丽》中的神经质而又苍白美丽的女孩,我们都可以透过他们几乎透明的皮肤,看见隐藏在其中的隐秘性格与仿佛触手可及的他们的命运。

苏童的香椿树系列小说结局往往是悲剧,里面的主人公如同提线木偶般,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些形象的悲剧命运?导致他们不幸的结局又与他们自身有什么关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人物的命运呢?这就是本论文所要研究的问题。

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香椿树街少年的性格,环境对其影响,以及他们惊人相似的悲剧结局与人性的关系的研究,对这条小街上的少年形象的生存困境,悲剧命运及他们神话似地结局进行研究,从而总结苏童香椿树街系列小说的文学史意义,探讨这类小说与作者之间的隐秘关系。

1.城市与乡村边缘的少年

从苏州小城到北京,苏童完成了他人生的一次蜕变,可以说正是这个时候他的文学才华开始乍现光芒。但不能为我们忽略的是,童年的江南小镇给了苏童无数的记忆珍宝,最终呈献给我们以香椿树街为代表的系列小说.从某种意义来说,香椿树街不是作者虚构的,而是隐藏在苏童灵魂深处的童年印象. 在作家笔下的这条香椿树街上,首先出现了一批少年,他们游走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有着共同的标志—那就是“苏童式的悲伤”。即每一个少年都有着苦难的生活背景,令人尴尬的处境,苏童无处不实践着他的存在主义哲学观映照下的故事设计,给人巨大的宿命感.可以这么说,这类作品中,我们至今尚未看到苏童一篇欢乐的作品,从早期的《石码头》一直到近期的《罂粟之家》,苏童都是忧伤的,当然也是美丽,大约可以用凄艳去概括。[2]

也许是受到早期先锋小说思维的影响,苏童的这类少年都受到一种神秘力量的指引,最终走向死亡。他们向往外面的世界,却又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热爱,正像作家本人热爱自己家乡的那座城一样。我们能看见的如《城北地带》中的李达生,《回力牌球鞋》中的陶,甚至那个《小莫》中的无赖少年,都作为苏童少年梦的一部分游走在他的笔下。那么,这群城市与乡村边缘的少年们都有哪些共同性格特征,他们的生活环境如何,他们的命运有为何如此相似,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悲剧结局呢?下面将通过三方面详细分

析这类香椿树街的少年形象。

1.1 少年典型形象的集体忧郁

在这条街上,无论多么荒诞不经的故事都有可能发生。而这条街上的少年们,无论家庭,外貌,甚至人缘的好坏有多大差别,但是他们的性格和命运都似乎由一根线上牵着一样,有着惊人的类似与雷同。他们都有着江南少年的忧郁,不论如何,即使是某件事情使他们得到荣誉,也无法摆脱忧郁.如少年小拐短暂的兴奋过后,脑海中也只剩下更大的虚无感。而更多时候,他们的得到的,只有孤独,惶惑,屈辱,甚至死亡。让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些惊人相似的性格。首先,因为家庭因素。让我们看看苏童是如何描写《城北地带》中的李达生的家庭背景的。

从少年时代开始,达生从母亲滕凤那里得到过无数次的提醒,是你害死了你父亲,是你把这个家弄到了现在这步田地,腾凤以前温软懦弱的性格在丧夫之后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在一些阴郁的令人伤情的天气里,腾凤用扫帚柄追打着儿子,嘴里哭诉着他的悲苦…………有时候达生也用一种鄙夷的口气回敬倚门而泣的母亲,你这个神经病.你是个疯子。①

达生父亲的死原本是一场意外,由少年父亲粗暴的性格导致.却阴差阳错的被少年承担,于是少年达生的性格因家庭因素变成了我们熟知的一类少年性格:冷漠,孤独,义气,当然,也有鲁莽与冲动。我们在小说中看到的达生,对母亲的抱怨不以为然,对家庭应负的责任意识甚微,就连耍蛇人是否就是自己的外公也不感兴趣。母亲怨妇似的唠叨以及父亲莽撞的性格使这个少年从小就沉默寡言,他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周围的环境以及与朋友的友情上。甚至与母亲为敌的邻居的儿子叙德,由于与他的伙伴关系,达生都可以不顾母亲的训斥,与之交好。作者在文中多次像这样暗示到:

达生的誓言给红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时不知道达生所说的半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到半年以后才见分晓?直到后来达生的名字终于被整个城市的少年广泛传颂,打鱼弄的红海扳指一算,距离达生的半年时限还绰绰有余,因此红海认为达生提前实现了他的誓言,而香椿树街的少年们在他的呼唤声中,终于冒出了一条真正的汉子。②

苏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李达生会成为一位响当当的大人物。可是,到了结局我们却看到了这样的结局,那就是少年的死亡。只有看到最后,我们才会看到作家的用意,仿佛是对我们无情的嘲弄:你们都错了。少年的性格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说明,冷漠,孤独,甚至残忍,都因为其无法摆脱的宿命。源于他自童年就深埋的家庭阴影。正如研究苏童的人所说的,苏童能看透这些少年的本性上的命运—宿命—它与生俱来,无法由个人加以改变。而如果再往深剖析这类少年的性格,则不同于鲁迅等启蒙主义写作者对国民劣根性的挖掘,苏童注重的是少年身上的宿命性。[3]

让我们再来看一种导致这类少年产生此类的性格与周围生存环境的紧张关系.翻开苏童的小说,我们可以看见这样几篇小说:《训子记》,《回力牌球鞋》,《肉联厂的春天》等等。在这类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少年往往处在一个令其感到不适的环境中。他们或因为周围的人们对其婚姻的嘲弄而恼火:或因朋友对自己的新鞋而导致友情的裂痕而神经质:又或因领导的爱才而走不出“困”住自己的单位。。。总之,人际关系的紧张导致了这类少年的后天性格变得粗暴,多疑,神经质。让我们看看《肉联厂的春天》里,少年金桥本热衷于外交,他的理想是当一名外交家,他有理想,有追求,有美丽懂事有能干

的女朋友。可是却阴差阳错的分进了一家肉联厂,整日与猪肉和终日抱怨的工厂女工为伍。命运仿佛就在这一刻与他开起了玩笑,先是调工作失败,接着是与工厂的女同事们格格不入,然后爱他的女朋友伤心失望,与之分手,就连到了最后,金桥最欣赏的肉联厂厂长,与他关在冷冻室里,到了生命的最后似乎也没有与之得到心灵的契合。如果说少年金桥似乎太过于倒霉,不如说他周围的人际关系似乎都不利于他,仿佛他周围所有人都与之为敌。苏童这样的安排在他的小说中比比皆是。他的香椿树街的少年们永远都不是朝气蓬勃的,他们永远比不上中年人,甚至老年人。他们缺乏睿智,没有耐心,最终又受命运的摆布。[4]

而《回力牌球鞋》中的陶,因为当时罕见的一双球鞋,导致友情的破灭,甚至自己也受伤进了医院。人际关系的紧张使少年们的性格由明朗变得阴郁,并从此走向了一条“不归路”。而分析以上因素,最终导致少年性格类型化的还是隐含的作者的用意:无法摆脱的宿命。《训子记》中的小马性格刚烈,本已同妻子离婚,却又莫名奇妙的喝妻子倒卖的假酒而死:《肉联厂的春天》里金桥本想与厂长好好沟通调出肉联厂,最终却离奇的与厂长冻死在冰库里;《回力牌球鞋》中的少年陶,只因一双球鞋,与好友决裂,而且莫名其妙受了重伤进了医院。。。。。。以上种种实际上都是导致香椿树街的少年忧郁性格的成因.归根到底,就是人物的宿命,一种神秘的无法言说的力量。

1.2少年生活环境及对其影响

香椿树街并不是一条普通的街,它不像一般江南小城那样婉转,清丽。恰恰相反,它的骨子里带有的更多的似乎是北方人的彪悍与血性。生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首先,让我们看看这条街的自然环境。在苏童的代表作《城北地带》中,对香椿树街有着专门的注解:

香椿树街上其实没有一棵香椿树,这条诗意匮乏的城北小街唯一盛产的花卉就是夜繁花,而人们通常把这种花的花名理解为夜饭花,夜饭花的名字或许更贴近香椿树街嘈杂庸碌的现实。③

就是这样的一条街,位于城北地带的街,树立着三个大烟囱,布满炭黑与水泥的微粒的香椿树街,它虽然是江南小街,却并不宁静。它充满噪音,布满灰尘,即使苍蝇在垃圾箱旁久久盘旋,对于午睡的人来说也是催眠之音。就是这样的环境,培养出了我们熟悉的香椿树街少年,夏天的炎热,小街的拥挤,脏乱,使李达生们烦躁,混乱,急于干出所谓的大事情。于是,在燥热,脏乱的条件下,李达生可以单独一人去单挑一群人;叙德可以与有夫之妇发生关系:红旗可以对纯洁的少女下手。。。一切都与这种环境不动声色的配合着,作家把这条街当成了他梦想的整个世界,而少年们只能在此做无意义的挣扎。

再来看这条街的社会环境:

沈庭方不偏不倚的评点也代表了香椿树街的公众看法,类似的邻里风波往往在不偏不倚的舆论裁决中结束,没有绝对的胜方和负方,公正之绳本身也是模糊和溃烂的,就像街上随意拉起的晾衣绳,或者就像化工厂从香椿树街凌空高架的那根输油管道,人们每天从此经过却易于忽略它们的存在。④

这就是香椿树街的人们处事的方式,他们习惯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习惯于对事对人冷漠而无原则。太过有责任感或太有原则,在这里都被视为异类。由此,这些少年的性格由来便有了一个很好的说明。

1.3少年的结局

香椿树街的少年,拥有着苏童的影子。南方的少年,在北上的经历过后,冷静的审视南方的人情风俗,在纸上刻画下我们熟悉的形象。客观的观察,是苏童洞悉了南方的阴郁,冷漠,以及神秘。少年本身的性格就是悲剧,从一开始就如步入暮年一般死气沉沉,最终走向死亡或受伤(心灵多于肉体)。如《灰呢绒鸭舌帽》中的小柯,其爷爷将一顶帽子传给其父亲,而老柯如着魔般戴着这顶祖传的帽子,到其弥留之际又神秘的把帽子传给了小柯。苏童的小说从来不缺乏神秘气息,少年的惊人相似的结局背后有着作者对人性的洞悉。苏童的特色之一就是关注人性深层的黑暗。少年们的冷酷与邪恶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表现出来的,即使在他的枫杨树系列小说中也有体现(如《米》)中的五龙),于是更具有了骇人心魄的深度。[5]

然而,苏童不同于其他作家,他塑造的香椿树街的少年们,并不像十七年时期的小说中的人物,这些少年的表现不足以作为评价他们好坏的标准。他们的性格是隐晦的,不明朗的。苏童在这里并不是在宣传传统的因果报应,而是在试图解释一些日常生活背后深层的奥秘。但我们仔细读过苏童的小说后,又发现这些少年残酷结局背后并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苏童和我们开了一个黑色幽默,生活本身实际就是一个神秘的事物,有着我们无法说明的道理。就如曹禺的《雷雨》一样,命运本身就可以解释人物的结局。实际上,这就是我们在文学史所见的新历史与新写实小说,他们打破以往战争小说的束缚,用生活本身说明了生活。

如果试图分析少年的结局,我想,来自这些人物灵魂深处的人性也许或多或少能解释一些。让我们看看一篇叫《训子记》的小说。其中有一段这样描绘青年马骏:

可是邻居就是不提马俊在外面干的事,他们知道马俊最恨搬弄是非的人,弄不好是要挨巴掌的。他们都习惯了说马俊好话,有的老妇人看见马恒大,重复的还是多少年的一句话,老马你有福气,马俊虽说脾气不好,可他是个大孝子呀。⑤

马俊人虽然粗暴,但我们通过上面的文字,能看出这是一个内心正直的人,即使他动手打了自己的妻子,瞒着父亲做陪酒员,但就人性而言这还是一个注重情义的好男儿。于是,当我们看见小说的结局,人物的死亡便不会惊讶了。因为要帮自己的前妻卖酒而意外死于酒精中毒,这对马俊来说不失为一种讽刺,而仔细思考过后又会觉得人物的这种结局实际上合情合理,它与人性有关,与生活本身有关,也可以说是作者与我们开的玩笑。

2.香椿树街少年典型在存在主义哲学下生存价值与意义

香椿树街的少年形象是当代文学史上独立而又特别的存在,如果将之与鲁迅之后的小说人物比较,会发现作家不仅描绘出其童年视角,而且还有其深层的内涵。我们知道,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哲学理论上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人的存在是特别的,无重复的,即人都是单一而独特的个体。而存在的状态都表现为孤独,痛苦,绝望,乃至死亡。人只有存在,才能进而通过活动来获得自身的意义。而存在又具有多重选择性,人要做出选择,并对其负责。存在也不能还原为理性,理性在理解存在面前无能为力。苏童的香椿树街少年典型通过存在主义哲学理论的解读,有着独特的生存价值与意义。

2.1香椿树街少年典型的存在状态

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高于其意义,而人的存在状态又是孤独,痛苦,绝望,最终死亡。用存在主义的观点来看香椿树街的少年,我们可以发现,香椿树街的少年典型的生存状态大多惊人相似:生活无聊,被伙伴排挤,孤独,最终死亡。比如《城北地

带》中的李达生,父亲因他的缘故意外早逝,母亲又不懂得如何安慰他的心灵,这个少年变得敏感多疑,长大后也因自己的孤僻与对朋友的误会,而陷入存在主义哲学中人的那种精神状态,生活对于他从来没有美好的价值与意义。充满的只有无意义的单调与匮乏。活着的人似乎都无法了解他,而死去的人似乎才真正是他的伙伴。让我们来看一段文本:

达生记得在梦中他他的意识依然清醒,他知道那是美琪的幽灵,他冲着幽灵说,别过来,我不是红旗,我是李达生。可是幽灵美琪湿漉漉的身体总是轻盈的贴近他,她的美丽哀伤的眼睛总是默默的睇视他,然后便是那些该死的小水珠一滴滴地从她的黑发,绿裙以及指尖滴落,滴在达生所有敏感的青春荡漾的肌肤上。⑥

美琪作为游荡在香椿树街的幽魂,本身就象征了死亡,而李达生不止一次的梦见她,并且恰逢达生与好兄弟叙德关系紧张,而自己有即将面对与临街少年单挑的境地,实际实际上作家已经向我们暗示了少年即将死亡的生存状态。李达生的死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他将临街少年的话当做玩笑,如果他可以凑足人数去拼命,如果他打架那天被其他人看见并及时被阻止。。。。。。存在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存在都是自己的选择,李达生的存在方式实际上都是他一手造成的:破碎的家庭,孤立的社交关系,以及最终的死亡。苏童通过笔下的人物刻画,与存在主义哲学中的观念不谋而合。

2.2香椿树街少年的独特生存价值

很多作家都刻画过系列人物形象,如鲁迅笔下鲁镇病态的看客系列,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中自由恬淡的人们等等形象。苏童笔下的也自有其特别之处。仔细阅读,香椿树街的少年典型形象仿佛各具特色,可是却又有着共同的特征:同样的充满矛盾,冷漠转而热络,结局宿命又引人深思。香椿树街的人物大多并不起眼,他们不是帝王将相,也非达官贵人,但就是这样一些平头百姓,也上演一幕幕动人心魄的故事。小莫,李达生,金桥。。。。。。这些人物都扮演了亦正亦邪的角色,谁也不是大恶大善的角色,拥有的只是知道了其结局后长长地叹息。

如果说他们结局在当代文学史上是特别的,就不得不说他们性格的特别之处。苏童就是这样出人意料,先锋小说作家出身的他,作品充满了因果轮回,宿命与无常。他无意批判谁,说明什么道理。他只执着于讲述故事,从人自身的矛盾出发,在还给你无法解释又引人深思的结局,这结局又能照应前面,环环相扣,令人感叹。而如果用存在主义哲学来分析,我们知道,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萨特曾有一篇出名的日记体长篇小说《恶心》,里面的青年历史学家深感周围环境的荒诞与无意义,于是千方百计避免与周围人事发生接触,否则就会感到恶心。存在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自由性,认为人不能屈从于社会赋予他的既定角色,否则就会变为物,丧失了自我的尊严与价值。而人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并尊重他人的存在。苏童笔下的香椿树街少年正是这种理论很好的一个阐释:他们不同于以往的作品中的少年形象,与周围环境脱轨,按自己的意志去选择生活,即使最终得不到想要的自由,也要用自身的毁灭去反抗。

香椿树街少年典型的独特生存价值就在于他们很好的阐释了存在主义的理论观点,并给了我们鲜明的形象更好的理解这种理论,同时,由于这类人物形象的性格纯粹性,以及作家的想象与对于人物的理想,这香椿树街的少年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也许很难遇见,但其存在主义哲学下的生存价值却在当代文坛闪耀其光芒。

3.香椿树街少年典型的独特魅力

香椿树街系列小说中的少年形象看似平凡琐碎,却是当代文学史上无法复制的一批珍

贵“文物”,他们在作家尝试了种种文学实验后,返璞归真,人物就像我们身边的邻居朋友般,鲜活形象,又能说明深刻的道理,甚至有着无法解释的表象。在文学史上,如果说苏童是个大家,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但作为当代文学这样一个百花齐放的现状,苏童无疑是一个善于讲故事从而吸引读者进入他的世界的作家。他的笔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百姓走卒,包罗万象。与其他作家不同的是,苏童即使写的是大人物,也用普通人视角去描写其心理行动,从而给了我们更多想象空间。而他的香椿树街少年形象则更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3.1独特的少年典型创作由来

童年生活在江南小乡,苏童比其他人更有理由去描画这条神奇的街,无论是街上的一花一草,还是那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苏童如画家般胸有成竹,因为这些都是他所熟悉的,并加之其虚构想象,香椿树街便浮现在我们眼前。香椿树街的人们结局不明朗,并不代表苏童的心理是阴暗的。相反,苏童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一种赤裸裸的真实,而少了许多常见的浮夸,因而显得残酷而血腥。在一篇叫《永远的寻找》的苏童访谈录中,苏童说他割舍不了那些“街头少年”的小说,为此还不过瘾般写出了《城北地带》这样总结性的小说。[6]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苏童的香椿树系列中的人物固然源于自己生活的那座江南小城,但也融入了作者的想象与虚构,当然,也有他自己的梦想。我们看他的《城北地带》时,就会浮现出一群稚嫩却敢想敢为的热血少年;读《小莫》,我们会诧异于小莫的无赖与放荡:而翻阅《肉联厂的春天》,也会感慨于金桥的无奈与宿命的结局。。。。。。

这就是苏童,一个外表文雅却又最会创造故事的作家,人物就是他的世界,完成着他心中的梦想,并为他带来了好运,使之为我们熟知。但熟悉苏童的家庭背景后,我们知道,父母工作繁忙,生活困乏,家中姊妹众多,使苏童的生命与性格中多少留下对于童年的阴影与对家乡复杂的情感,加之上文我们对于存在主义哲学与苏童创作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少年形象的悲剧意蕴多少得到说明。

3.2少年典型给人们的启示

从鲁迅起,评判国民劣根性的文章便比比皆是,再看二十年代开始,乡土小说,农村题材小说,问题小说等更是层出不穷。过了将近半个世纪后的八十年代,中国文坛刚刚解冻便又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新历史,新写实小说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先锋作家们更是通过文体与叙事的创新来表现自己的思想,而这之中,就有苏童的身影。香椿树街是苏的一个创作高峰,它扬弃了早前先锋小说的一些弊病,加入更多写实的手法,好的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局,使这条街总能给我们带来惊喜。香椿树街人物形象不是孤立存在的,你可以将之与枫杨树系列中的人物进行比较,并会找出其中的共通之处。作为枫杨树街代表作的《米》,五龙形象仿佛香椿树街的少年一夜长大,这似乎可以看作苏童梦想的升华。在《苏童创作自述》一文中,苏童这样诉说香椿树街的由来:童年的生活孤独而寂寞,贫穷使作家沉默寡言,而其生活的那条城北小街自然就被虚构成了“香椿树街”。只因童年的梦遥远而又清晰,再写那里的人和事就显得别梦依稀了。苏童的香椿树街系列来源于童年生活经历,但使之为人们注意的却是故事里内含的荒诞与深刻。不懂苏童的人都觉得他写的东西有些危言耸听,不合逻辑。也许是先锋小说家的背景,这个现实生活中不甚张扬的人心中也许住着一个鬼斧神工的世界。他懂得生活本身的荒诞与无解,因此也就无意再写一些意识形态的文字,而是真正的写人,写他们的事,写他们的心,写他们的欢恼,写他们最后的结局,尽管那结局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其实,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应该有一个苏童。他是讲故事的大师,讲出了人间大多的

道理:那些自私的,残忍的,绝望的,宿命的,然而善良的,仁义的,英勇的。过好与过坏的人都与香椿树街无缘。这条街还给你人的最真实一面,没有伪装,想象的梦幻,最终却让人明白很多。

顺便推荐一本我近期看过的觉得不错的书《此时此刻相爱的能力》。集中谈论爱情的,却又不仅仅只涉及爱情,更能让人看透很多人际交往中的真相,明白一些生活的实质。书的作者是个男的,感觉他是个有趣的人,不毒舌,也不迎合,常摆出一副“你喜不喜欢我都很正常”的样子,我反而觉得他这种真实随性的个性很难得,三观也正。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在恋爱里受苦了,对于曾经在恋爱中纠结的那些小情绪,那些揪着不放甚至导致不愉快分手的没必要的事情,我已经学会释然了。如今,对象夸我比以前懂事多了,但我才不会告诉他我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摆正心态、做出改变的,让我在感情和生活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哈哈。(最后,感谢我的好闺蜜晶晶把这本好书分享给我。。所以我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好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分享主义万岁@!)

结论

八十年代先锋小说的出现让我们认识了苏童,一位青年得名的江南作家。他并没有止步于这类小说的创作,随后的新历史小说让我们看到了这位作家惊人的蜕变。用心灵写作,专注人自身情感,尽管时代的痕迹变淡,仍然可以从他的作品中品味人生。而对于其先锋小说,新历史小说,乃至女性题材作品的研究,又太过频繁,对于其香椿树小说系列的专项研究却寥寥无几。香椿树街小说是苏童的一种情结,它表现了苏的少年情怀,一种对于人性的关照。

通过对香椿树街人物典型形象的分析,以及通过对他的创作意图和存在主义哲学的关照,苏童独有的悲剧价值观,可以发现这条街的少年形象的特别,苏童通过香椿树小说中人物的刻画,试图找到不同以往的全新思路,他不再像描写先锋小说是那样令人困惑无解,而开始人性化,细腻地写男人女人,这在香椿树街系列中都得到完美的体现。如《城北地带》中的少年形象,作家使之人性许多,即使最终的结局还是无法令人理解,但我们还是能看出苏童的匠心独运。而苏童对人性解读而无解,这是作家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总之,苏童为当代文学中年轻的一份子,他描写故事,诉说人物,他的香椿树街人物形象早已构成一个世界,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想象与联想。

注释

①苏童《苏童作品精编——<城北地带>》漓江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P3

②苏童《苏童作品精编——<城北地带>》漓江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P123

③苏童《苏童作品精编——<城北地带>》漓江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P3

④苏童《苏童作品精编——<城北地带>》漓江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P9

⑤苏童《苏童作品精编——<训子记>》漓江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P248

⑥苏童《苏童作品精编——<城北地带>》漓江出版社 2007年8月第一版P121

参考文献

[1]吴凤华编.纸上的美女-苏童随笔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12. .

[2]汪政.互补的青年意识-与苏童有关的或无关的[J].读书.1989,7-8.

[3]葛红兵.苏童的意象主义写作[J].社会科学.2002,2.

[4] 葛红兵.苏童的意象主义写作[J].社会科学.2002,2.

[5]摩罗.逃遁与陷落-苏童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8.2.

[6]林舟.永远的寻找-苏童访谈录[J].花城。.96.1.

致谢

时光荏苒,大学四年即将过去,岁月如朱自清先生所写的那样,如指缝中的水般,匆匆流过。而自上大学起,我就对苏童的小说深感兴趣,毕业的来临,使我有机会提起笔来,诉说对这位青年作家的敬仰。苏童笔下人物甚多,而香椿树少年系列则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我的脑海,亦或是当代文坛熠熠生辉。

当代文坛名家济济,即使与苏同时出名的作家也人数甚多。而作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作家,苏童写出了自己心中那个独特的童年世界,即使作为读者的我们也同样能过感同身受。这也是我能写下此论文的动力所在。

写此论文期间,我的导师徐昭晖给了我很大的支持与鼓励。她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为我提供了很多思路与灵感。使我得以顺利完成论文。在此,我要对她表示诚挚的感谢。同时,也感谢我的家人与朋友的支持与鼓励。

2011 年 4 月 25日

顺便推荐一本我近期看过的觉得不错的书《此时此刻相爱的能力》。集中谈论爱情的,却又不仅仅只涉及爱情,更能让人看透很多人际交往中的真相,明白一些生活的实质。书的作者是个男的,感觉他是个有趣的人,不毒舌,也不迎合,常摆出一副“你喜不喜欢我都很正常”的样子,我反而觉得他这种真实随性的个性很难得,三观也正。妈妈再也不担心我在恋爱里受苦了,对于曾经在恋爱中纠结的那些小情绪,那些揪着不放甚至导致不愉快分手的没必要的事情,我已经学会释然了。如今,对象夸我比以前懂事多了,但我才不会告诉他我是因为看了这本书才摆正心态、做出改变的,让我在感情和生活中少走了不少弯路,哈哈。(最后,感谢我的好闺蜜晶晶把这本好书分享给我。。所以我也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好东西分享给更多人。分享主义万岁@!)

[1]吴凤华编.纸上的美女-苏童随笔选[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8.12. .

[2]汪政.互补的青年意识-与苏童有关的或无关的[J].读书.1989,7-8.

[3]葛红兵.苏童的意象主义写作[J].社会科学.2002,2.

[4] 葛红兵.苏童的意象主义写作[J].社会科学.2002,2.

[5]摩罗.逃遁与陷落-苏童论[J].当代作家评论.1998.2.

[6]林舟.永远的寻找-苏童访谈录[J].花城。.96.1.

香椿简介

香椿简介 红椿木别名香椿,属于乌木的一种,是我国名贵的用材树种,国家二级野生保护植物。色泽红润,纹理通直,花纹美观,树质本身质地坚韧,不变形,在民间被称为“树中之王”,赛过红木。香椿木因其所具有的特色常被用来制作船体,是游艇内饰、汽车内饰、室内装饰、雕刻及工艺品的理想高档用材,因此人们又亲切的称它为“平安树”、“吉祥树”、“发财树”。香椿木家具是一款具有亲情象征意义的家具。“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传统上尊称父亲为“椿庭”,母亲为“萱堂”,因以“椿萱”为父母代称,故香椿树又称“中国的父亲树”。用香椿木制作而成的更是饱含了浓浓的亲情在里面,再加入以人为本、以自然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就更能拉近人和材料,人和自然的距离,给人一种亲切感。 从零香椿木家具有颜色、有香味,还能驱蚊虫。香椿木来自大自然,材色红润,纹理清晰,刨面光亮美观,经过手工打磨制作而成的家具色泽更加红润与光亮。木材本身会散发出沁人的清香,能驱赶蚊虫苍蝇,还能避免鼠咬蚁蛀,有静心养神和驱虫之功效。 香椿木家具做工精美,百分之百纯实木。香椿木家具对工艺和板材要求极高,全部采用纯手工制作与打磨,所有材料都是未经再次加工的天然原木,无指接板和拼版,包括桌面、衣柜的门板、侧板等均用纯实木而制成。繁多的工艺考究,独具匠心的完美设计理念及制造者高超的制作工艺,现代与古典气质并存,将香椿木家具的精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香椿木家具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椿寿自有极,槿花何用凝”。《庄子.逍遥游》记载“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椿,八千岁为秋”。“椿”象征长寿、康健、威猛,固有“椿寿”“椿龄”等祝词。香椿木不渗水,可防潮,遇水湿不变形,埋地可百年不朽,常被用来制作船体。在过去人们常用香椿树来做碗柜,相当于现在的小冰箱,放在里面的菜不容易坏,这种木材做成的家具,衣服也不容易变质,实用性相当强。 香椿木家具有档次有品位有艺术感。香椿木是一种珍贵的用材树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在明清时期,只有大户人家才用香椿木做家具。香椿木又具有鲜明的美学元素,横切面呈同心圆环,径切面呈平行线花纹,弦切面呈山水状花纹,不加以修饰香椿木家具各个面自然就呈现出一幅幅美丽优雅的自然画作。从零家具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个性,集自然精华于一身,将渊源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融入到家具的设计中,为家具赋予新的内涵,将家具更加人性化、现代化。 香椿木家具即环保健康,又具有收藏、升值保值的功能。香椿木家具能给家居带来温润的木气。香椿木家具采用天然纯实木制作,所用的油漆是健康环保的清漆,此漆透明色、无毒、无异味,干后不影响原木的纹理和美观。原木色既天然又无化学污染,这绝对是现代健康生活的最好选择。由于香椿树稀少就愈发的珍贵,传说八仙之一吕洞宾在单州赛仙台谪居时常以香椿木为枕。香椿木家具还有越用越新的特点,随着年数的增加,花纹更清晰,色彩更亮丽,愈加的有古董的韵味,具有很高的升值性,因此得到很多收藏家的青睐。香椿木家具对各方面的要求极高,因此得到一套做工精美的纯实木香椿木家具实属不易。 香椿木家具有灵气,能辟邪。香椿木在古时被视为一种灵木,传说该木能吸收和聚集天地灵气,得一放在家里能兴家旺业。

浅论苏童新历史小说的美学追求

浅论苏童新历史小说的美学追求 郭 莹 (浙江大学,浙江 西溪 310028) 摘 要:苏童在对现实和历史的追寻中完成对生命存在的深切关怀,运用丰富的意象和隐喻,营造颓废的气息、朦胧神秘的气氛,形成了自由感伤的美学风格。这种美学风格的形成与苏童童年的生活经历、江南地域文化特征以及中外文化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苏童;美学风格;意象;感伤 中图分类号:I 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40(2007)02-0048-03 收稿日期:2007-02-16 作者简介:郭莹(1982-),女,山东淄博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苏童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非常优秀的先锋派作家,他的新历史小说为当代小说的叙事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更广阔的空间,呈现出独特的美学风格。他的小说直面被遮蔽的生存状态,揭示人类灵魂深不可测的无限可能性,在历史和现实的追寻中展示独特的生命姿态,在传达生命的原欲,逃亡和死亡等意识时也显示了他对生命的执着追寻。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意象和隐喻,在小说中营造颓废的气息、朦胧神秘的气氛,形成了自由感伤的美学风格。 一、意象空间的营造 苏童注重运用富有诗意的意象来构筑小说的意义空间,与其小说精致细腻,舒缓优雅的叙述语言相融合,在幽怨婉转,气韵流通的叙事结构中,营造出独特的朦胧神秘的氛围和诗化意蕴。他是一位“靠想象创作”的小说家,“苏童的想象是创造性的,是心灵化的。想象和激情激发着他的写作,在心灵与世界之间架设着一座座彩虹般的浮桥。”[1] 意象的营造最能显示一个作家虚构与想象的才能。苏童的小说往往能够在细节、环境、人物的社会关系中制造出一种强烈的色调或者梦幻般的氛围,这样的写作具有强烈的想象性特征,它使作家的思想往往含而不露,包裹在其中,富有理性的表达力而又富有感性的渗透力。 苏童的小说像诗歌一样充斥着大量的意象,这些意象以其各自的所指使小说形成一个独特的象喻空间。它们一方面是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构成故事链的一个必需环节或中介,一方面又是作家主体的理念与情感的载体,具有隐喻、象征的色彩和预示、暗示故事结局的意义。苏童小说中的一些意象象征了人物的生存环境,主要的两个核心意象是街道和河流。苏童在他的小说中曾不止一次的描摹着 “街道”与“河流”,这两个绵延的意象在文本中环绕,成为苏童思想的载体,也成为文本中人物的特定生存环境,映衬着人物的生活。“我从来没有如此深情地描摹我出生的香椿树街,歌颂一条苍白的缺乏人情味的石路面,歌颂两排无始无终的破旧丑陋的旧式民房,歌颂出没在黑洞洞的窗口 里那些体型矮小,面容委琐的街坊邻居。”(《南方的堕落》 )这种狭窄、肮脏的街道己经成为苏童一个固定的心理意象出现在文本中。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琐屑、粗俗、无聊,在此街道上打发自己的生命,发生在这里的故事都充满了罪恶、残暴、肮脏。 苏童还营造了承载着死亡、病态或者某些神秘感应式的内蕴意象,并且努力使这些意象与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构成一种对应关系。如《妻妾成群》中的“箫”、“井”,《红粉》中的“伞”,还有己经在《婴粟之家》中出现的“猫”这一意象,刘素子终日以“猫”为伴,“猫”还构成了刘素子和翠花之间的一场冲突,这一意象在他后来的城市生活小说中频繁地出现,这是值得我们玩味的,它的出现决非随心所欲,而是有意为之。“猫”被认为是一种孤独、冷漠和无情的动物,它的频繁出现也许正是对个人主体精神世界那挥之不去的孤独荒凉之气的预示。 苏童善于在小说中编织总体的隐喻性意象空间,使小说在整体的故事空间内弥漫着诗性因素与诗化特质。小说中飘逸出绮丽与诡异的诗意想象,故事的核心总是有个忧郁的孤独的灵魂在游荡。这颗游荡的孤魂,有时跟随且附着在端白身上陪伴他走下皇帝的宝座而登上江湖艺人的走索道;有时它跟随陈宝年和五龙们从村野涌入城市,以饱含忧伤的眼光观察他们的苍凉人生。《妻妾成群》中对陈家 8 4山东电大学报 2007年第2期

浅谈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精选)

男权文化中的女性生存的悲歌 ——浅谈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摘要:本文从苏童小说文本入手,细致分析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以此洞悉苏童小说中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生存状态,解读苏童小说中女性对男权的依附意识,可以看出苏童作为男性作家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反思,表现出可贵的对女性生存的探索精神。同时苏童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起源是:一方面,他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在苏童笔下,我们看到的是女性之间相互残害和女性对男性的盲目崇拜。正因为这两个特点,才使得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 关键词:苏童小说、男权文化、女性形象、女性生存的悲歌 在当代文坛,苏童是小说界的一个多面手。在80年代末他就以先锋化的写作姿态占据了文坛的一席之地,随后他笔触切入中华深厚的历史云烟之中,以其睿智的思考和天才的想象拨开历史迷雾,重建历史的想象,赢得文坛的一片喝彩。但最为令人惊叹的莫过于他对于女性的强烈关注和独特想象,创作出一系列女性为主角的小说,因此被小说界戏称为“红粉杀手”。苏童通过对女性世界的描摹与观照,来表现女性哀苦悲凉,缱绻细腻的风骚与艳情。苏童的这些小说汇聚了许多在以往当代文学创作中未曾有过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充分地表现了女性所特有的性别意识,各自不同的现实欲望与冲动以及灵魂浮出历史地表的振颤与悱侧动人,这应该是当代文坛的一大奇观。一个男性作家在文坛女性主义文学己初露锋芒,而许多男性作家的创作遭受女权主义大加讨伐的写作背景之下,却仍然义无返顾地去构筑他想象中的女性世界,这首先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同时更需要有对女性的热情关注以及独特理解。 在先锋小说家中,苏童以出色建构故事的才能,弥补了先锋文学文本艰涩难读、理念过强的弱点。苏童不仅开拓了当代文学的想象视野,还表现出超越传统写作的审美姿态,显示出他自己的写作特质。而对女性命运与生存境遇的关注,正是苏童小说的特质之一。苏童善于写女人,正如他自己所言:“我喜欢以女性形象结构小说,比如《妻妾成群》中的颂莲,《红粉》中的小萼,也许是因为女性更令人关注,也许我觉得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苏童通过对众多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绘出女性在男权社会下的悲惨命运。这些女性有电影演员、戏剧名角,有旧式家庭深居阁楼的女人,也有弄堂里活灵活现带着大蒜气味的少女,有青春萌动期的女孩,也有妓女、尼姑等,其形貌美丽,各有其动人之处。其中,经历坎坷的旧时代女性,是苏童刻画得比较成功的女性形象,她们的经历虽不尽相同,但在人生舞台上演出的均是一幕幕悲剧。颂莲、织云如愿以偿嫁入豪门,却自饮苦酒,并未享受到安逸幸福的生活;娴、芝、箫把自己的未来都寄托在男性身上,而最终又以男性对他们的背叛为悲哀结局;小萼、秋仪在新旧两

灵魂叙事在路上_苏童短篇小说述评

[收稿日期] 2011-03-25[基金项目]淮安市社科类研究项目,项目编号:C -11-20。[作者简介]马 燕(1981-),女,江苏沭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第33卷第7期2012年7月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ol.33No.7Jul.2012 [文章编号] 1004—5856(2012)07—0104—05灵魂叙事在路上 ———苏童短篇小说述评 马 燕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 [摘 要]苏童从关注人性的角度,从精神层面和灵魂的深度方面创作了一系列既具可读性又颇令 人深思的短篇小说。文章从苏童创作的源泉、内容和关注点方面入手,阐述苏童的灵魂叙事。 [关键词]苏童;短篇小说;灵魂叙事;人性[中图分类号] I207.427[文献标识码] A 读苏童的短篇小说,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 是一幅浮世绘。苏童的短篇很多, 据统计有一百二三十篇之多,并且还在源源不断的有新的作品问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苏童就有《桑园留恋》、《U 形铁》、《仪式的完成》等作品引人瞩目;90年代以来, 苏童的短篇小说收获颇丰,从《像天使一样美丽》、《回力牌球鞋》、《什么是爱情》、《樱桃》、《美人失踪》、《把你的脚捆起来》,到《表姐来到马桥镇》、《红桃Q 》、《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海滩上的一群羊 》、《巨婴》、《你丈夫是干什么的》、《奸细》、《开往瓷厂的班车》,篇篇不俗;进入21世纪,苏童又奉献给我们《白雪猪头》 、《人民的鱼》、《点心》、《骑兵》、《哭泣的耳朵》、《桥上的疯妈妈》、《手》等作品,都获得好评。 尽管如此,批评界仍然对苏童的中长篇小说关注的比较多,而没有给予他的短篇小说以足够的注意。虽说苏童的作家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的中长篇奠定的,但其实在研究苏童的创作时,他的短篇小说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苏童自己也很痴迷于短篇小说,他在《我的短 篇小说之“病”》中说 :“大学时代我曾迷恋于契诃夫、 高尔基、海明威,三人的创作风格可谓风牛马不相及,但契诃夫和海明威的短篇集使我分别领略了古典的灰暗、细腻、沉重和现代的简洁、明朗和个性化的技巧,至于高尔基的早期短篇小说, 它们的流浪者情绪其实极易俘虏文学少年的心。”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苏童对短篇的喜爱由来已久,而他从其所迷恋的大师身上也吸收了很多终身受益的养料。 几乎每年苏童都有一些短篇作品发表在各大文学刊物上。近几年来,就有《私宴》、《西瓜船》、《二重唱》、《冬露》等,从质量来说,毋庸置疑是好的,洪治纲在《小说的全面探索和再度开拓》一文中,就对苏童2004年发表的《私宴》做了很好的评价,他说:“像苏童的《私宴》,作者借助一个老同学间的春节聚会, 将成长中的内心隐痛与当下现实中的精神失衡巧妙地糅杂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异常广袤的历史空间。……苏童的独到之处在于,他选择了一个非常有效的叙事通道,将我们日常生活中频繁出现的经济霸权者的内心欲望,引入到成长记忆与

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学科分类号: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专科生毕业论文 题目(中文):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女性自我意识的沉沦和泯灭学生姓名:凌鑫学号09313206 系部:中文系 专业年级:语文教育09级 指导教师:王向阳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专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关于苏童小说中的女性 (2) (一)下面我们且看苏童的《妻妾成群》 (3) (二)我们再来看苏童的另一篇小说《妇女生活》 (5) 二、苏童小说的独特创作建构来分析 (7) (一)苏童的小说中独特的环境建构 (7) (二)关于苏童小说的独特建构对于女性自我意识悲剧性的作用 (7) 三、我的感慨 (8) 注释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悲剧 ——女性自我意识的沉沦和泯灭 摘要:苏童被视为“先锋派”代表作者之一,先锋派的作品一般都具有文本艰涩难读、理念过强的弱点。然而苏童却凭借着他的出色建构故事的才能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点。纵观苏童诸多作品,他用细腻而又尖锐的笔尖建构那腐朽的年代,在这独特建构的背后突显的是一群不幸的女人,她们在腐朽的时代中或自甘堕落或妄图自我救赎,却最终免不了悲剧收场。其中自甘堕落的女性必然是悲哀的,但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也终究逃不过这结局。在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下的女性的自我意识是不被社会所允许的,不被夫权所认可的,因而也能是被“沉沦”和“泯灭”的。 关键词:女性;自我意识;社会;沉沦;泯灭;悲剧 在中国传统的以男权为中心的家族文化对女性的最大束缚便是限制个性自由的自我发展。从穿衣戴饰、女红技艺、幼齿缠足、轻声柔气,到贞洁烈女、孀居守寡、为夫殉身,这些独为女性而设定的所有“规范”,无不指向男权中心,无不服从于宗法家族的利益,无不满足于男性的赏玩欲望,无不是女性自我意识的枷锁。“在中国古代‘三从四德'、《女书》、《女戒》等一整套东西牢牢束缚着中国妇女,有古语云:“妇者,伏也,伏于人也”,仿佛从人类有文明之始女性就不被允许有自我,有平等,有追求。正因此,民间社会才建立起一整套所谓的伦理规范,数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男尊女卑”的不变法则,从而在此基础上实现长幼、尊卑的等级社会控制。当女性像子女恭孝父辈一样服帖男性时,她就被戴以贤慧、柔顺、善良的神冠,成为“贞女、烈女、孝妇”;当她冲破男权制订的家族伦理规范,追寻自我理想与爱欲时,就会被视为“妓女、淫妇、荡妇”。正是在这种封建伦理的压抑和束缚下,女性正常的爱欲需要才逐渐萎顿甚至扭曲变态。所以,当许多现代作家将所谓的“妓女、淫妇、荡妇”形象提升到审美的高度时,无论这种写作是否带有男权的偏见或者女权主义的执着,都是对女性生存空间与心理空间的认知和观照,都具有重要的审美意义。“这些女性

浅论苏童笔下红粉们悲剧人生的根源

浅论苏童笔下红粉们悲剧人生的根源 摘要:当代天才作家苏童,以他的细腻笔法刻画了一群红颜薄命的悲剧女子。这些女子在苏童的“红粉小说”系列里演绎着悲惨绝望的人生。笔者认为苏童的用意不是在宣扬他的男人主义,本文将通过《妻妾成群》、《红粉》、《另一种妇女生活》和《米》来分析苏童小说中塑造的与众不同的女性,探索红粉们的生存意识和爱恨交织的情感纠葛和人生悲剧的根源。 关键词:红粉悲剧根源男权主义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同的一个观点:与男性作家相比,女性作家似乎在刻画女性形象,描写女性心理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如张爱玲,譬如王安忆。但在新时期文学中,苏童是不能被忽视的名字,在描写女性作品中,他能让人过目不忘。《红粉》、《妻妾成群》等被称为苏童创作的“红粉小说”系列。“红粉”成了苏童笔下女性的代名词。他以细腻而冷漠的笔调,描述了红粉们的悲剧人生:或疯,或死,或被抛弃。笔者试图从红粉的生存意识开始探索深藏在她们内心的想法,揭开红粉们的神秘面纱,浅论造成她们悲人生的根源。 一、爱恨交织——红粉的悲剧人生 红粉们几乎都有着饱满的生命情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欲望,都热切地渴盼幸福和爱情,渴盼人间真情和温暖,但她们这些欲望不是通过自己的奋斗、努力,与他人建立在平等、独立的基础上,而是在损害、侵犯另一个女人的生存权利下进行的。于是她们的争风吃醋就像战争一样,充满了血腥。苏童就是这样让他的红粉们为了负心的男人,为了虚荣的生活争斗不休,爱恨交织。 (一)相随相伴,形影不离,本是同根生;互帮互助,相知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颂莲和梅珊迅速成为好朋友,一方面因为彼此的命运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是她们都有对男性的依附意识。因而她们的互帮互助在旁人看来不过是为了取得男人的欢心。表面看来,苏童似乎是在向我们重述一个千百年来封建大家族妻妾争斗的故事。然而联想她们各自的出身,一个大学生与一名戏子,因一个日渐衰退的男人与另一个女人明争暗斗,让人感到有点不可思议。苏童就是描写这样匪夷所思的故事,让读者去猜测他的用意。但我们不难看出陈宅这么地道的封建家庭里要取得生存的机会就得按老办法——依靠男人,惟有他们的宠爱、他们的赋予,女性才有了生存的依靠,而作为女性可以说已丧失求生的能力。她们的情谊似乎只是一时的情感冲动,而无所谓天长地久。正因此,长期的互相倾轧,封建压制,加上矛盾的冲突、理想的消亡……结果导致自己的人格失落、精神失常而走向“死亡”。她们不同于王安忆笔下的王绮瑶和蒋莉莉,最初是为了追求两个人的共同梦想,她们最初因为男人,最后也因为男人,梅珊私通被投井,颂莲“兔死狐悲”疯掉了。 《红粉》里的情如金兰的秋仪、小萼姐妹,她们十多岁就当了妓女,受尽男人和整个社会的欺凌歧视。相似的命运让她们姐妹情深。旧社会消亡后,她们失去了生存的依托,但她们的情谊经历风雨后依然没有改变。相对梅珊和颂莲为了男人结盟,秋仪和小萼的情谊更多是建立在同时见证命运变迁的基础上。苏童并没有让他的红粉们折射出时代的生活,她们所展示的大多是人物本身的本性内涵。她们一起经历苦难,这样的情况在今天甚至今后同样会出现。人生难得好姐妹,几世的情缘也未必能修得今生的情同手足。另一对简家酱园姐妹,相濡以沫在一起度过了大半辈子光阴,很小的时候她们就父母双亡了,一直都是姐姐简少贞在照顾妹妹简少芬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但是姐妹俩彼此间的依附也达到了一种病态的程度。妹妹在姐姐的控制之下无法获得正常的婚姻生活,由于无父的缺失状态姐姐为了保护妹妹,不允许她相信任何人,简少贞认为只有她才能够给妹妹一个安全的依靠。她们之间同时处处充满着矛盾,她们自相戕害似乎不需要任何外力,就足以造成心灵世界的百孔千疮。 (二)男权主义,使她们彼此伤得体无完肤。 红粉们爱的不多,恨的却不少。她们有对社会的恨,有对无情男人的恨,更有对彼此化不开的恨。世人都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此话一点也不假。卓云为排除异己,教唆下人暗地里用恶毒的方法诅咒颂莲,费尽心机抓住梅珊私通的事实,她恨所有跟自己分享丈夫的女人。娴与母亲相互贬贱对方,“谁是贱货?你也是贱货。卖了家业在楼上藏男人,你才是不要脸的贱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文学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苏童《婚姻即景》中男性形象研究一、选题意义 苏童作为当代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在文坛上被戏称为“红 粉杀手”,他用阴郁凄冷的笔调在《婚姻即景》中塑造了很多的 女性形象,并引来很多学者对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在中国期 刊WTT搜索,共有约六十篇期刊文献。为了不落窠臼,笔者选择 其婚姻小说中的男性作为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本分析 法、辅以比较研究法,力求弥补前人对苏童婚姻小说中男性研究 的空缺。 苏童《婚姻即景》中对男性形象的塑造有很强的时代或历史 意义,其中男性形象的塑造既对推动小说情节起着重要作用,同 时也对女性形象的刻画、人性和两性关系的揭示上都有着极其重 要的意义。通过对苏童笔下男性形象的研究,可以引起读者对苏 童婚姻小说的研究的重视,进一步认识男性命运的悲剧与社会历史、家庭及自身内在的关系,启发读者对人性丑恶面的正视与深思。 二、预期成果完成一篇不少于8000字的专业学位论文。 三、写作提纲(一)男性的生存状态及悲剧命运 1.逃 无可逃,继续堕落 2.一逃再逃,远离家庭 3.逃无可逃, 以死解脱(二)男性悲剧命运的多重原因 1.社会原因 2.家庭原因 3.自身原因(三)男性悲剧命运的深刻意义 1.

丰富的社会含义 2.人性的丑恶面 3.丰富的美学意味 四、时间安排XX.10.1-XX.10.31 与指导老师联系,确定论文题目和论文提纲,填写选题审批表; XX.11.1-XX.2.25 学生外出调研或收集相关资料,阅读参考文献,填写任务书,撰写研究 综述和开题报告; XX.2.26-XX.4.20 指导老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每周至少见面2次,修改论文4稿以上,迎接学院论文中期 检查; XX.4.21-XX.5.20 完成论文修改工作,指导老师填写有关审阅意见表; XX.5.21-XX.5.31 提交论文定稿,准备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1]颜芳艳.论苏童笔下的下层男性形象[j].大众文艺,XX(5). [2]郭放彩.品味婚姻中孤独者的语言--读 苏童小说集《婚姻即景》[j].安顺学院学报,XX(1). [3]王蓓.丧失诗意的知识分子:苏童小说知识分子形象解读[j].浙江树人 大学学报,XX(11). [4]黄雪玲.在女性夹缝中挣扎生存的男性--浅析苏童《妻妾成群》男性生存的悲剧[j].九江学院学报. XX(4). [5]吴雪丽.“启蒙”视野之外的人性诗学--试论苏童 小说中的性别书写[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4). [6]卢顽梅.绝世的苍凉--以《已婚男人杨泊》和《离婚指南》为 例评苏童的婚姻小说[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XX(3). [7]李永新.孤独的灵魂孤独的歌--论苏童小说的生存意识[j].当代文学,XX(5). [8]蔡河明.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命运的类型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XX(1). [9]张好.读苏童小说中的孤独与

简论苏童与麦卡勒斯小说的南方情结

大 众 文 艺 摘要:我国南方作家苏童和美国南方作家麦卡勒斯都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学大师,在他们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具有相似的南方情结。本文围绕两位作家的典型文本进行分析,以南方情结为视点,进而理解蕴含在他们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关键词:苏童;麦卡勒斯;南方情结 苏童是当代走红的小说家之一,他自一九八五年左右登上文坛,至今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他一直笔耕不辍,为读者奉献了众多的文学盛宴。卡森?麦卡勒斯是美国南方文学一位出色的女作家,享有极高的声誉。当代美国批评家沃尔特?艾伦称她为“仅次于福克纳的南方最杰出作家”。 苏童曾经谈到过他对麦卡勒斯的偏爱:“我读到《伤心咖啡馆之歌》之时正值高中,那是文学少年最初的营养,滋润了我那个时代的阅读,可以说是我的文学启蒙。”他的小说集《少年血》中那一群弥漫着血腥味的少年,小说《红粉》和《妻妾成群》中阴柔诡异的气氛,都可以看到麦卡勒斯对他的创作的影响。 我国南方与美国南方虽然有完全不同的地域特征,但却有相似的潮湿环境;美国“南方文学”中的南方是没落贵族式的败落景象,而在中国传统文学中,江南素有“南朝自古伤心地”之称,因此可以说这两个文学地域形象有着突出的可比性。所以苏童的“南方”与麦卡勒斯的“南方”具有某些艺术的同构性,值得我们深入探索。 一、南方世界的建构与表征 1.苏童的“枫杨树村”和“香椿树街” 每个作家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文学土地,就如湘西之于沈从文,高密东北乡之于莫言,作家的创作是一种生命体验和艺术构建,而这种体验的形成通常与一片独具文化特色的土地有着密切联系。南方对于苏童来说,正是这样的一方土地。苏童以他的生花妙笔,爱恨交加的复杂情感,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艺术世界。 苏童的小说离不开南方潮湿的、散发着温熏气息、开满红色罂粟的枫杨树。《罂粟之家》中的枫杨树村是一个沿河种满了水稻和罂粟,住着各种传奇人物的村落,红罂粟如一片莽莽苍苍的红波浪鼓荡着偏僻的乡村。于是许多在毒品效应驱使下发生的暴力、凶杀等行径败坏了枫杨树的民风和人心。 当苏童文本中的人物来到“城里”,都不免要进驻城北的香椿树街。这是苏童纸上的第二故乡。《城北地带》中笼罩在南方肮脏、粘湿、腥甜空气中的香椿树街像一个巨大的酱菜缸容纳孕育着一切腌臜的东西,在漫长得蔓延全年的梅雨天气里发酵,散发出恶臭、病菌和致命的毒。 苏童的“南方”是有特色的地域,空气终日湿润宜人,树木在深宅大院和河岸两边蓬勃生长,街道与房屋紧凑而密集,有一种娇弱和柔美的韵味。他笔下的南方世界是阴冷、潮湿、糜烂、神秘的,总给人一种阴柔绮靡的感觉。虽然南方潮湿的空气孕育出许多美丽的草木,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却渲染出南方淫靡的氛围和阴郁的气息,使这个南方尽显颓靡的特征。 2.麦卡勒斯的南方小镇 “麦卡勒斯主张一个作家要反映出自己出生地的风貌,不能逃离属于那片地区的声音样子和记忆。”①所以和苏童一样,她的小说总是以她熟悉的南方为背景,很多故事发生在衰败隔绝的南方小镇。 《心是孤独的猎手》开头就写到:“小镇在南部的纵深处。夏天是漫长的,寒冷的冬天短而又短。天空总是明净耀眼的湛蓝色,太阳放荡而刺眼地燃烧着……街上行人的脸上往往是饥饿孤独的绝望表情。”②这样一段描写给人一种了无生气的感觉,也给整部小说奠定了基调。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南方是一片破败不堪的景象,这里的人们也逐渐出现了精神危机。 《伤心咖啡馆之歌》开篇写到:“小镇本身是很沉闷的;镇子里没有多少东西……每逢星期六,周围农村的佃农进城来,闲扯,做买卖,度过这一天。除开这时候,小镇是寂寞的,忧郁的,像是一处非常偏僻、与世隔绝的地方。”③作者在此处设计了一个寂寞、忧郁、非常偏僻、与世隔绝的地方,作者意在用这个环境的阴暗色彩衬托人物在这个时间的精神状态。在作者看来,这个小镇便是世界,咖啡馆便是人生表演的舞台。 麦卡勒斯从孩提时代起,每一个毛孔里就都浸透了南方的点点滴滴。正是由于对家乡的依恋,她在小说中才屡屡写到那令她魂牵梦萦的南方小镇。这样的艺术建构与苏童的小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极力营造了一种凄清萧条的氛围,南方世界的轮廓清晰可见,作家纸上的故乡因此诞生。 二、暴力与死亡的充斥 苏童和麦卡勒斯的作品中都闪现着暴力的影子,暴力是他们表达人生感悟的一种方式。暴力带来了梦魇般的死亡,因暴力导致的死亡和为逃避死亡而发生的暴力在苏童和麦卡勒斯的小说中可谓屡见不鲜。 苏童的暴力是实现欲望的一种手段,其目的不在暴力本身而在欲望的攫取。《罂粟之家》中兄弟相残、儿子弑父、父亲卖女等人间惨剧充斥在小说当中。一连串的暴力不可避免地导致刘姓家族的灭亡。一切的罪恶都像那火红的罂粟一样绽满这块苦难的土地,随时散发出鸦片的恶臭,让人窒息。 暴力亦让“香椿树街”充满了血腥气息,少年的生命因为流血而缤纷耀眼。《城北地带》中,少年红旗冲动粗鲁地将美琪强暴。李达生好勇斗狠,孤身挑衅皮匠街九少年。然而,暴力是柄锋利的双刃剑,暴力的制造者必为暴力所伤。最后李达生命丧煤场,红旗被判入狱,都没有逃脱自己酿下的苦果。所有这些暴力行为都展现出人性中的罪恶一面。 暴力情节往往是作家表现社会动荡和思想冲突比较合适的一种方式。麦卡勒斯作品里的暴力场面亦颇为多见,而且所表现的情绪力量和象征意义也强的多,她笔下的这种暴力是社会动荡和新旧观念交战的必然。 《没有指针的钟》在一年的情节之中就有六个人死亡,象征了南方种族矛盾的激烈程度,但《心是孤独的猎手》中辛格用手枪自杀则主要象征了人们相互沟通感情的幻想破灭的情况,暴力与死亡在她的不同作品中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金色眼睛的映像》中的结局也以暴力结束,班德顿上尉将自己的同性恋朋友威廉姆斯用枪打死,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性的压抑的一面充分表现了出来。 两位作家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对暴力与死亡的描写,对人生进行深度透视,对人性中的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笞。作家书写暴力的目的就在于,在一个对于暴力而麻木的气氛里,揭示暴力的本性与存在。暴力的无所不在反映了人最永恒的本性之恶,也体现了作者无力救赎的悲哀之情。 三、社会转型期的人事变迁 苏童和麦卡勒斯的创作还有一个共同点,即在作品中都表现出对社会转型期人们心理变化的关注。新的时代取代旧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旧时代虽然灭亡,但旧有的意识形态还依然制约着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新中国成立,宣告了一个旧时代的终结,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但与封建社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歧视女性的旧道德意识及女性在旧时代所形成的旧习惯、旧的生活方式依(下转221页) 简论苏童与麦卡勒斯小说的南方情结 陈春霞 (江苏省江南大学文学院 214122) 文史哲

香椿 阅读答案

香椿 张晓风 ①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②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椿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椿,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③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 ④我踮起脚来,摘那最高的尖芽。 ⑤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⑥不知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⑦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 ⑨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⑩我把香椿挟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 ? “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万物于人原来蚵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选自《意林》,未来出版社2010版) 22.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答: 23.第⑤自然段作者写到“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答: 24.第⑧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 25.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3分) 答:

浅谈苏童小说《红粉》中的女性悲剧

浅谈苏童小说《红粉》中的女性悲剧 [摘要]:苏童《红粉》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索根源,揭示了另类女性生活的悲剧性命运。女性生存的悲歌萦绕在小说氛围中,她们对生活、爱情、命运、希望和理想的追求在镜中或明或暗的留下了遗痕。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突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的主观潜意识表现;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怪圈的重要因素。红粉不再是一个团体、一个宗族乃至一种文化的的象征,也可以是一种人格的化身。 [关键词]:女性悲剧;人身依附;女性形象;文化视野局限 《红粉》是苏童“先锋小说”后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当代“新历史小说”中精致的作品之一。发表在《小说家》1991年第一期,是他以《妻妾成群》为开始的“妇女生活”系列小说的其中一篇。作品描绘的故事具有传奇色彩,选择了尘封的历史作为描写的背景,刻画出另类女性的生存境遇及悲剧命运。正如苏童自己所说的“也许是因为女性更令人关注,也许女性身上凝聚着更多的小说因素”,因此他通过各色女性形象,各式女性命运来结构故事情节,反映女性悲剧。苏童笔下的红粉不再是一个团体、一个宗族乃至一种文化的象征,也可以是一种人格的化身。王干认为:“综观苏童的小说,写得最好的,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是那些叽叽喳喳、聪明而又尖刻、美丽而又淫乱的女性形象。”[1]苏童以其优雅从容、纯净如水、细腻柔顺的笔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充斥着糜烂、腐朽、脂粉气,但又不失温情的世界。在这些美丽沉醉的女性外衣下,我们不难看出一种女性生存的悲歌。 一、《红粉》中生动鲜活的妓女形象 妓女是指“通过性去交换物质的生存条件”的女性,与其他处于家庭伦理结构中的女性——母亲/婆婆、妻子/儿媳、女儿相比,她们是一群被社会伦理道德所放逐的人,是一群活在社会为女性所制定的道德规范之外的人。[2]一直以来,妓女被社会所放逐,走在社会的边缘,甚至被社会所唾弃,就如苏童所说:“女性是美好的,哪怕是从事着最低职业的女性——妓女,她们也是美好的。她们的不幸是美所遭遇的不幸,因而其性质都是悲剧。” 苏童的《红粉》它以中国解放后妓女改造为背景,以写实的手法描写了两个

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苏童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内容摘要:家庭体现着以男女两性结合为特征的社会关系,本来最具包容性的两性关系在苏童的叙事中,其实已成孤岛,尽管这座孤岛在两性的较量中变化,却始终不能成为和谐的风景。 关键词:苏童小说两性关系孤绝与张扬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夫妻之间不是平等的同伴关系,而是尊卑有致的上下关系。在中国的夫妻关系中,占主流的是爱与性的分离,权利与义务的分离,而行使分离主动权的只能是夫而不是妻。“同一道德观念下,中国传统文化在束缚人之性情方面,更多的是将绳索套在女性头上。女性一旦稍有违背,沉重的道德鞭子就会抽到女性身上。”尽管如此,女性受到重重压抑的生命之火如受阻的江水,遇到有裂缝的大堤,就会如洪水决堤般淹没一切,沉重的道德鞭子并没有抽熄来自本能的火焰。当然,一旦女人冲突道德网罗,听命于感性生命的呼唤,悬在女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就从天而降,来取那“淫妇”的性命…… 我们在苏童的文本中可找到同样的悲剧:无论是陈佐千对于自己的妻妾们、陈文治对于自己的小妾们,还是刘老侠对于家族的女人们,都是男性对女性绝对的占有与支配,

女性被迫长期保持缄默,孤苦无告。陈家花园的守护神――井,就是高悬在女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其终极权威已经内化为女人们心头的恐惧,对于梅珊来讲,井是她最后的归宿,对颂莲而言,井是其精神毁灭的见证。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苏童文本中的两性关系发生着细微的变化。这座孤岛之形似乎还遵循着这样的变化轨迹:家庭中的男性从对女性的绝对支配到男性地位的失落到男性的光芒的隐退到男性的孤绝。与此同时,家庭中的女性则从绝对的被支配到女性意识的张扬甚至放纵。 一 五龙在米店的家中,其实也享有无尚的霸权,但在苏童构筑的个性化的家庭伦理叙事的保垒中,这只是一种表面的占有与支配。从某种意义上说,《米》应该是男性家庭地位失落的一种象征。 五龙对他和织云的婚姻实质非常清楚,冯老爷只是利用他遮掩家丑罢了,并不想让他成为冯家的一员。“是米店娶我,娶一条身强力壮传宗接代的看家狗,娶一条乡下来的大公狗。”如果说五龙的仇恨源于阿保对他的羞辱,那么米店一家人加深了这种仇恨,“他想米店里没有人真心对他好,他深知怜悯和温情就像雨后街道的水洼,浅薄而虚假,等风吹来太阳出来它们就消失了,他们谁也没把我当人看,仇恨仍然是仇恨,它像一块沉重的铁器,无论怎样锻打磨蚀,铁

论苏童小说的生命叙事

文章编号:1671-1653(2010)04-0077-04 论苏童小说的生命叙事 王发奎, 刘玉平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2) 摘 要:苏童在打破固有叙事模式,力求全新的叙述话语和方式的 先锋 性的同时,努力在想象和现实之间寻找一种关涉人类生存的契合点。苏童不遗余力地挖掘普遍人群所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境遇,写出了人类的生活里潜藏的荒谬、无奈、美的幻灭、命运的强势压迫等一系列质素,使他的作品真正触及人类生活的暗影。孤独、荒诞以及叙事伦理意义上的苦难书写构成了他一贯的生命叙事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苏童小说;生命叙事;孤独;荒诞;叙事伦理;苦难书写 中图分类号:I 20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1 1653.2010.04.015 On the Life Narration of S u Tong 's Novel WANG Fa kui,LIU Yu ping (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 chong 637002,Chin a) Abstract:Su Tong broke the inher ent narrativ e pattern and made a g reat effort to get the brand new narratio n w or ds and w ay pioneer ing,and at the same time,he tr ied hard to find the m eeting points of human existence betw een reality and imagination.H e spared no effort to excavate the survival circum stances that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ad to face,and w rote a hum an life w hich included the underlying ridiculous,helpless,beauty,and the strong co mpr ession fate disillusionment in or der to really touch the shadow of hum an life in his w orks.Loneliness,absurdity as w ell as the suffering narrative w riting in his usual life constitute the chief feature of his life narration. Key words:Su To ng 's nov els;life narration;longliness;absurdity;narrativ e ethics;suffering narrative w riting 王德威说: 苏童天生是个说故事的好手。 [1]诚然,作为一名打破固有叙事模式,力求全新的叙述话语和方式的 先锋 性(此 先锋 更多意义是指写作上的自由和匠心)作家,苏童的小说很好地将书中故事架设在某种有组织的形式之上,以雾岚一般迷离的语调讲出来,却使得他的虚构天然地产生了一种吸引力和说服力。一个作家的成功定有其内在的审美追求,尤其是具有创作生命力的作家!!!在保持其艺术手法不断创新的同时, 还必须探询一种真实的人性和存在。正如米兰?昆德拉所言: 小说惟一的存在的理由是说出惟有小说才能说出的东西。 [2] 苏童在强调作为一门艺术的小说所应独有的丰富的使主题和境界得以拉开的 形式感 的同时,也一再重申小说精神诉求的重要性。应该看到,在苏童的小说文本中,对于人类生存境况的沉溺式描写,对于生存暗影下显出的人的无奈和无助的细腻刻画,构成了苏童一以贯之的精神涉入和生命叙事。笔者承认,苏童 收稿日期:2010-10-16 作者简介:王发奎(1986-),男,河北邯郸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0年12月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D ec.2010 第10卷第4期 Jo urnal of H ebei U niv 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lo gy (So cial Sciences) V ol.10No.4

浅谈苏童小说中女性形象

浅谈苏童小说中女性形象 楚雄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二班秦海云 摘要:苏童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群体,呈现出阴郁、颓废的审美特征,在他笔下,女性依赖男性存在,为生存而人格扭曲;而另一方面,女性又无法摆脱这种由生理和社会而决定的悲剧命运。苏童在颠覆和重写女性传统形象创作上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苏童小说、女性形象、悲剧、颠覆 苏童的小说以其个体化语态、结构、故事、人物和近乎完美的和谐叙述,营造了一个令人痴迷的形象世界。苏童不仅开拓了当代文学想象的视野,还表现出超越传统写作的审美姿态与气度,带给人们极其新鲜的感受,也使读者感受到苏童小说对叙事语言和生活、历史整体性的独特审美认识。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笔下所描绘的鲜活的女性形象以及他在颠覆和重写女性传统形象创作上的实践意义。 一、扭曲的人性与不能摆脱的悲剧命运 在苏童的观念里,女人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始终是处于附属地位的,因此永远是被压迫的。苏童认为,即使再反抗,女人的最终命运也是依靠男人。因此,在苏童的小说世界里,女人永远摆脱不了做男人附庸的悲剧命运。 《妻妾成群》和以往的争宠故事不同,这个故事所表现出来的战争更加的血腥,男人(陈作千)从不介入几个女人之间的纷争,我们看到的是一场女人之间的不见刀枪的厮杀,是女人之间的较量。在这场战争之中,我们也看到了女性生命中的劣根性和原始欲望。四个女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各自展现了自己残忍、阴毒、冷酷的一面,与她们外表的温婉、高贵、善良大相径庭。但是,这种扭曲的人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迫于生存所不得不掌握的,是环境把她们逼上绝路。在这场战争中,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故事就有了不是结局的结局:三太太死了,四太太疯了;陈作千又娶了五太太,争斗必将继续上演。女人首先也是人,也具有普遍的人性,苏童赤裸裸地揭出了这种残酷竞争下人性的扭曲,而女性以其弱者的地位,较之于男性,人格扭曲得更加彻底。 《红粉》中的小萼是一个处于新旧之交的女性形象,她是旧中国时期的一个妓女,在新时期妓女改造中她没有被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妇女,而是继续依附男人。在从改造营出来后,匆匆傍上从前姐妹的男人,妄图能够安身立命。为了能过上物质丰足的生活,她间接地把她的男人逼上了绝路。到最后抛下自己的孩子跟着北方男人移居也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生活。表面看来,她是一个不愿自食其力的、没有被改造好的妓女,实质上,她只是被社会深深烙上了女人就要从属男人的印记。依靠男人是她的本能,她的心里只有女人就是要靠男人

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抗争

论苏童小说中的女性抗争 ——以其“妇女系列”小说为例(陈飞龙2008040978 汉语言文学3班) 摘要:苏童一直被看作是一位“先锋派”的代表性作家,先锋派的作品一般都具有文本艰涩难读、理念过强的弱点。然而苏童却凭借着他的出色建构故事的才能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点。苏童不仅开拓了当代文学的想像视野,还表现出超越传统写作的具有其独创特点的审美姿态,显示出他自己的写作特质。而对女性命运与生存境遇的关注,正是苏童小说的特质之一。苏童笔下的女人大多是不够安分的,他们大多都是生活在不断的斗争状态之中。这些斗争又有着不同的类型,其中包括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斗争、女人与封建的思想观念的斗争、女人与自身悲剧命运的斗争等。 关键词:苏童女性抗争欲望 苏童从八十年代开始逐渐活跃于中国的文坛,一直被认为是“先锋派”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先后发表了《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城北地带》、《刺青时代》等一大批带有先锋色彩的作品。然而渐渐地作家的锋芒似乎有所收敛,转而去关注那隐藏于人心之内的人性,并且以他独特的视角和锋利的笔法向我们展示了人性中的种种荒诞和畸形。他的笔下塑造了诸如富家子弟、市井草民、军队战士等形形色色的人物。然而他关注最多的却是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各类女性,正如王干曾说的“综观苏童的小说.写的最好的,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是那些叽叽喳喳。聪敏而又尖刻,美丽而又淫乱的女性形象”①。如《妻妾成群》中的封建家庭卫道士毓如、卓云及封建家庭叛逆者梅珊、颂莲,《妇女生活》中的命运相似的四代女人:娴的母亲、娴、芝、萧,《另一种妇女生活》中的相依为命的简氏姐妹,三个整日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而叽叽喳喳,勾心斗角的女人粟美仙、杭素玉、顾雅仙,《红粉》中的妓女出生并且不为社会接受的苦命女子秋仪和小萼。 这些女子无疑都是些悲剧式的女子,她们有的因为被男子抛弃而悲苦一生,有的出身卑微从而招至这个社会的唾弃,有的整日斗来斗去然而最后却是伤到了自己。然而无论结局是怎么样,她们的命运悲剧其实是由来已久的,她们在社会生活中没有独立的经济能力,也没有独立的人格。她们只是男权社会中一个被物化的符号,是男性的附庸,任男性的把玩。她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为家族生儿育女以延续这个家族的香火。因此,在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她们就会有两种不同的选择和最终结局:一个就是顺从地、软弱地苟活于男权社会中,默默终老;而另外一种就是进行一些自觉不自觉的抗争。而苏童笔下的这些女人正是在做着一些这样那样的抗争,而且她们抗争的对象方式各不相同,其中有的进行着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斗争、有的进行着与封建的思想观念的斗争、有的进行着和自身悲剧命运的斗争等。一、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斗争 一般而言,女子总会给人以柔美,善良,贤淑之感。谈到女子,我们总会在心底里浮起像杜十娘那样能够为爱献身的纯情女性,像刘兰芝那样识大体、知大理的好媳妇的美好形象②。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作为被压迫者,是与男性社会对立的,女性之间本该属于同盟军,女性与女性理所当然地应该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为维护女性这个整体的利益而共同斗争。正如一首歌中所说的:女人何苦为难女人!在传统的小说中,女性的对立面是男性,她们会相互协助,相互同情,共同与男性展开斗争。这是传统的女性与男性的对抗模式。但是在苏童的小说中,女性之间的关系却进入了一种相互仇视、相互伤害的关系。而且他笔下的那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