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浣溪沙(晏殊) 教学设计

浣溪沙(晏殊) 教学设计

浣溪沙(晏殊) 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体会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说明: 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太平宰相,在他的词中多以表现“闲愁”为主题。但本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赋予深刻的哲理,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去思索宇宙及人生的问题,这和 作者其它的“闲适”词有所不同。同时,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 现得十分含蓄,而这些深邃的思考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中学学生来说,他们很难有深刻的体会, 故学习本文的过程中,老师指导学生加强对本词语言的体味和欣赏,在对语言的感悟中引导学生 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在读读背背中感受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2、难点:理解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 说明: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而对本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因认知程度即他们的知识结构、人生阅历、对生活认识的深度等比较有限,所以在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尤其是本词所表现出的对人生、对宇宙的深邃认识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故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本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交流导入,激发 兴趣1、在你们积累的古诗词中, 你还记得哪些?能背给大家 听听吗? 2、记得李白有诗《黄鹤楼》, 其中有一句是“黄鹤一去不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 的古诗词。 2、引导学生对《黄鹤 楼》中“黄鹤一去不复 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1、从学生积累的古诗 词入手,意在引导学生 对本词学习的兴趣。 2、由学生小学时即积 累过的《黄鹤楼》中慨

浣溪沙晏殊优质教案

浣溪沙晏殊优质教案 浣溪沙 , 原为唐代教坊曲名, 《金奁集》 入“黄钟宫”, 《张子野词》 入“中吕宫”。 以下是小编带来浣溪沙晏殊优质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浣溪沙晏殊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3、 背诵全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苏轼图片、古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展示“学习目标” (出示 PPT): 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 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背景介绍(出示 PPT):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 PPT 出示:三词客、八大家 分别是—— 三、教师范读全词,出示 PPT 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出示 PPT):正确的读音和节奏。 1、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 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 廷”被贬官至黄州。 2、 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4、 教师由此发问: “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教师用 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 四、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 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出示 PPT): 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 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 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 词人的心情。 下面请大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 走进这幅画面, 身临其境地去感受, 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3、 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 (投影) : 反复诵读、 抓住特征、 调动感官、 联想想象。 六、学生听曲赏画,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 也可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画面。 学生老师共 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七、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1、教师提问: “一个人在什么样的心情下, 笔下的景物才会如此清淡幽静?” 学生讨论后答:“平静、宁静。” 2、 教师紧跟着问:“苏轼面对挫折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这体现了他什么 样的人生态度?” 学生答:“旷达乐观。” 3、 教师再设置疑点:“那么苏轼会不会就此放弃世俗的一切,不再执着于 自己的理想了呢?” 学生可在老师的提示下,看词的下片,从而得出否定的答案。 教师补充:“事实上,苏轼在屡遭贬谪的晚年仍敢怒敢骂,可见他的坚毅执 着。” 八、朗读下片,理解含义。 1、 学生自由畅谈对下片的理解或所首启发。 2、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 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 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勇往直前。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同 学们,你们说对吗?” 3、补充资料(出示 PPT 节选+印发的补充阅读材料) 余秋雨 :《黄州突围》《苏东坡突围》 九、全词小结:

浣溪沙 晏殊 教案

浣溪沙晏殊教案 浣溪沙晏殊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古诗词,了解苏轼有关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炼,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养成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变故和挫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难点:学习即景抒怀的写作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反复吟诵,让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进入词的意境,细细品味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问答法。在梳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词作内容。 讨论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对词蕴含的思想感情,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1.课前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复习词这种体裁 2.读词牌名,猜词牌名,引出《浣溪沙》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沙”或作“纱”。相传是由西施浣纱的故事而得名,此调有平仄两体,分上下两阕。 3.复习朗读学过的晏殊的两首《浣溪沙》,感受词中的淡淡哀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词牌名,初步了解“浣溪沙”这一词牌名的朗读基调) 二、提出朗读要求,初读全词 1.指导书写作者“苏轼”。 2.交流有关苏轼的生平资料。 3.根据朗读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4.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借助注释了解大意。提示学生把小注读进去,从小注中猜一猜词的写作背景。通过朗读,感受词的上阕和下阕的不同之处。并用朗读体现出来。 5.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朗读是诗歌教学的基础。出示朗读要求,学生可以循序渐进,逐步读出韵味。) 三、想象激情,再现诗情画意 1. 读读词的上阙,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了什么呢?好,那么请你把看到的听到的,简要地写下来吧。 生个别展示:用自己的话翻译景色描写。 2. 如果我们嗅一下呢?你闻到了什么? (花香,清新的空气,还有水的味道,兰芽,松脂等) 3. 那就读一读把,多么美丽的景色啊。 四、拓展补充,深入诗人内心 1. 引入背景:当你们看到这样的景致时,你的心情是?那苏轼呢?他看到这样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心情呢? 拓展,课件补充:“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后,生活孤单凄苦,没有亲友问候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2. 苏轼有没有被这种美丽的哀愁淹没呢?读一读下阕,你读懂了吗? 生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感受苏轼的老当益壮,奋发进取。

《浣溪沙》(晏殊) 教案

《浣溪沙》教案 一、文本体式特征: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而对词中所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在理解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中应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能结合自身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进一步地去感受,在思索感受中获得不断提升感悟生活的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体会这首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学情分析 1.在诵读吟咏中感受本词的语言特色。 2.理解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法、由景入情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国古代,最喜欢作诗的皇帝有两个,一个是隋炀帝,爱诗爱到臣子有佳句者,嫉妒得要取他的性命。另一个是清朝的乾隆皇帝。历史上最有才华,最能作诗写词的一位皇帝是五代时南唐国主李煜。课前请同学们查阅了相关的资料,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作者晏殊。 一、了解作者 1、生读书下注释,画出重要信息。 2、补充介绍:晏殊,北宋初期著名词人。14岁以神童招试,赐同进士出身。当时名臣范仲淹、欧阳修等均出其门下。他工诗文,尤善词。其词擅长小令,多写春花秋月,友人离别的闲愁。意境清新,语言工巧凝练,善铸佳句。 晏殊的一生,可以说是志得意满,无忧无虑。但是,锦衣玉食的物质生活,填补不了他精神上的空虚。他的词作,在雍容华贵的气象之中,也时时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首《浣溪沙》所表现的,就是这样的感情。全词所写,就是这种惜春怀旧的思想情绪。 二、指导朗读 1、听录音 2、指导朗读:这首词首句叙事,要用较轻松的叙述语调读出来。第二句用沉思的口吻缓缓读出。第三句用疑问语气把留恋期盼之情传达出来。第四句用怀疑思考的语气来读。第六句用低沉缓慢的语调来读。 3、学生试读,齐读 三、赏析诗歌 1、这首诗融叙事、写景、抒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的所作所为。 叙事:饮酒写词徘徊孤独惆怅凄凉感伤 补充:a 亭台----旧,去年---对过去欢聚时光的回忆 为什么想到去年的?去年是怎样的场景? B 古人看到夕阳西下,暮色苍茫,常常会流露出哀伤之情,在我们已经学过的古代诗词中,你还记得另外的例子吗? 夕阳(包括斜阳、残阳等)多给人以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李商隐的《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4篇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4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晏殊《浣溪沙》教学设计篇1 一、学习目标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

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浣溪沙》优秀教案

《浣溪沙》优秀教案 《浣溪沙》优秀教案 《浣溪沙》是晏殊的名作,值得后人去品读,下面是其教案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

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 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 “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 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 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晏殊《浣溪沙》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 (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

《浣溪沙》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这首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3、理解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教学重点:在朗读背诵中感受这首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中“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所蕴含的深邃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记得以前我们学过一首诗——《黄鹤楼》,其中有一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事的变迁、人生没有永恒的感慨。那么,在曾经贵为一国宰相的晏殊笔下,会留给我们一些怎样的思考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浣溪沙》。 二、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三、学生示范朗读再全班齐读。 四、赏析诗歌。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注释 ①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溪纱》或《浣纱溪》。有平韵、仄韵两体,均为双调四十二字,后用为词牌名。 ②“去年”句:语本唐人邓谷《和知已秋日伤怀》诗“流水歌声共不回,去年天气旧池台”。 ③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④香径:花园里的小路。 二、作者介绍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人,早慧聪明,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被赐进士出身,仕途平顺,官至宰相,后病逝家中,仁宗皇帝亲临祭奠。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主要作品有《珠玉集》。 三、具体赏析

1.、赏析词的上阕: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写对酒听曲的现境。“一曲新词酒一杯”从这看出,词人在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是很潇洒安闲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经历类似情境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亭台楼阁,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觉到有的东西已经起了难以逆转的变化,这便是流逝的岁月和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人和事。于是词人不由得从心底发出这样的感叹:“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西下,是眼前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人或事的回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希望。这是触景生情,但所感者实际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和事,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生,其中不仅有感性活动,还包含着某种哲理性的沉思。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它的再次升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 问题:“一曲新词酒一杯”到“去年天气旧亭台”,诗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词人怀着喜悦、轻松的心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对酒听曲,但在边听边饮时,不期而然地触发了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回忆,于是产生一种岁月流逝、时光不再的感慨,由喜悦变成了淡淡的忧伤。 2、赏析词的下阕: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方面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被称为千古奇偶。还有值得回味的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蕴: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即使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像是去年曾于此处安巢的旧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 这首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富有哲理,启发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时间、人生的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却表现得十分含蓄。 回过头来再看一下这首词,作者在回忆旧时的美好生活,可是,夕阳西下,光阴似箭,那昔日的情景何时能再现?花儿飘落,更引发词人年华流逝的无可奈何之感;似曾相识的燕子去年飞走今年或许还会归来,而过去的岁月却一去不复返了。

《浣溪沙》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 晏殊 一.教材分析: 北宋词人晏殊的《浣溪沙》是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当中的一首。在明媚的春光里,词人聆听新曲,品尝美酒,过着优雅的生活。但是,面对眼前美景,一种由光阴流转、物是人非带来的感慨和惆怅也轻轻袭来。在感叹繁华逝去的同时,也传达出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和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作者在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感悟出某种生活的哲理。最后词人独自徘徊,似赏景,亦似沉思。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的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 二.学情分析: 在《浣溪沙》这首词中,词人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感悟出生活的哲理,但表现得十分含蓄委婉,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在课堂上,应通过反复诵读,在学生已有的阅读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传达的情思。 三.教学目标: 1.诵读全词,从意象的入手理解这首词。 2.知人论世,解读词人要表达的情感和感悟出的人生哲理。 3.在读懂词和词人的同时,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重难点: 1.从意象入手,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这首词。 2.知人论世,解读词人要表达的情感和感悟出的人生哲理。 五.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准备:ppt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四季轮回,美好的春天已经悄然离去,古代很多文人的诗词中都写到春,那么宋代词人晏殊笔下的春如何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浣溪沙》(板书) (二).初读,读懂词 1.词的常识 (1)词牌名:浣溪沙,是词牌名,每个词牌名代表一支曲子,词人根据这个曲子来填不同的词。浣溪沙这个词牌名典出“西施浣纱”,相传春秋战国时期,越国一个叫西施的女子,粉色桃花,楚楚动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鱼儿看见倒影,忘了游水,渐渐沉到河底。历史上以“沉鱼”代称西施。传说西施浣纱处在今天绍兴的若耶溪,该溪因此得名“浣沙溪“。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 (2)词的分类:词按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这首词篇幅短小,属于词中的小令。 (大屏幕展示)读词三境界:读懂词,读懂词人,读出自我。 2.初读,读懂词: (1)自由读: 要求: a.请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声情并茂地大声诵读全词三遍。 b.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浣溪沙》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 浣溪沙这是晏殊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字面上明白如话,但历来人们对其内容的理解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表现年华易逝的伤感,有的说是抒发故旧之情。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浣溪沙》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一、学习目标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

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晏殊《浣溪沙》教案

晏殊《浣溪沙》教案(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晏殊《浣溪沙》教案 晏殊《浣溪沙》教案 《浣溪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下面是诗文教案,欢迎参考! 晏殊《浣溪沙》 教案 一、学习目标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 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阕(也叫上下两片),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晏殊《浣溪沙》教学方案

晏殊《浣溪沙》教学方案 晏殊《浣溪沙》教学方案 引言: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其中的代表作就有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如何在教学上引导学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晏殊《浣溪沙》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的学习有帮助。 一、学习目标 1、在吟诵背诵中感受本词语言清丽自然的特色。 2、体会本词的意境,感悟词人所表达的深刻感受。 二、学法指导 学生先在查阅资料和借助书下注释的基础上理解本词的大意,再通过重点字词和关键句子的讲解,引导学生去不断地挖掘本词的深刻内蕴,多角度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预习内容 1、根据前一节课中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回答这首词从字数和结构上分类分别属于和。 2、你对作者晏殊了解多少?他在写这首词时的境况和心情是怎样的? 晏殊是时期的词人,《浣溪沙》是词的,它选自。 3、学有潜力的同学还可以思考下一部分中出现的问题。 四、课堂学习重点内容(1课时完成) 1、作者和词作的简介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十三岁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他是北宋前期较早的词家,作品大多反映富贵悠闲的生活,但他的词艺术成就较高,能以疏淡闲雅的语言写出较深的含义,音韵和谐,意境清新。这首词选自《珠玉词》。《浣溪沙》是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浣溪沙》是一首小令,其格式是分上下两片(也叫上下两阕),各有三个七字句,一、二、三、五、六句押同一个平声韵。这首词写作者在暮春时节的思绪,表现了年华易逝的伤感。其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传诵名句。

2、学生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本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 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3、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词中关键词句所蕴涵的哲理和感情。 (1) “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二字把今昔两幅相同的画面重叠在一起了,问题一:你知道作者经历了怎样的人生变故吗?故地重临,怀旧自不可免,文中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仔细体会思考“夕阳西下几时回?”这句话的含义。 (思路点拨: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清歌美酒,但人事却和去年大不相同了。“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它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更,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出的`似乎是一种期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细腻心态。) (2)问题二:怎样体会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中的“无可奈何“和“似曾相识”?从“花落去”到“燕归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感情? (思路点拨:“花落去”、“燕归来”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但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有机组合,普通的花和燕就不普通了,而变为某种美好、熟悉的事物或感情的象征。) 五、作业布置和练习拓展 (一)回家作业:

《浣溪沙》(晏殊)教案1(初中语文精品教案)

《浣溪沙》教案1 教学目标: 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自然的风格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通过本词表现的对生活的哲思 课文: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与置身于社会底层,潦倒不得志的柳永截然不同,晏殊身为宰相,生活是安逸的。不同的主人公,同样是面对春色,同样是登高饮酒,晏殊抒发的情怀会与柳永有什么不同呢? 二、品读语言理解内容 1、朗读这首词,说一说这首词上下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疏通这首词的大意 2、圈划这首词中作者所见的景物,说说随着所见景物的不同,诗人的心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 3、体会这首词中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落花”“归燕”分别象征什么?“去年天气”,“旧亭台”——生命之中看似不变的事物、 “夕阳”——时光的一去不回 “落花”——生活中消逝的美好 “归燕”——似曾相识的新的美好 4、品读下片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中“无可奈何”、“似曾相识”两个词包含了怎样的情感?诗人面对“花落去”“燕归来”的眼前之景,悟到了什么哲理?生活之水向前流淌,其间会有失去,但新的美好也会以新的方式再次出现,虽然花开花落,每年的花朵都是不同的,但是生活之树常青。 三、比较迁移、深入把握 1、从思想内容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都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失去时光的不舍与怀念,且两者对生活都充满热爱,以平静乐观的心态看待生命之中的得失。 不同之处:晏殊体认到了生命之中的美好会以不同方式再次出现;崔护以审美的生命态度,将逝去的美好化作浪漫的记忆珍藏心间。 2、从语言风格上看,晏殊的这首《浣溪沙》与柳永的《蝶恋花》有哪些异同? 相同之处:婉约含蓄 不同之处:《浣溪沙》更为清丽自然,圆通晓畅

《浣溪沙.晏殊》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 檀永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准句读,准确理解词意。 2.品味赏析,体会词的意境美,领会作者的情感、哲思。 二、学情分析 2000多年前,孔子站在大河边长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百年来,惜时这一主题是古诗词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七年级学生对文言诗词的理解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根据此词和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诗词的方法,安排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通过三个问题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情趣,充分利用语文课,对他们进行民族文化的熏陶。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准句读,准确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品味赏析,体会诗的意境美,领会作者的情思。 四、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浣溪沙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词《浣溪沙》,这首词的作者被称为“北宋政坛教坛词坛的先驱者”,他的名字是?齐读第一段。解题,出示目标,学生朗读。 活动2【活动】朗读---音乐美 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1)听诗词朗读录音,听清字的读音,词句的节拍及重音。 (2)体会朗读节拍,练习朗读,小组互查。 (3)配乐朗读,鼓励学生展示风采。 (4)学生齐读一遍。 活动3【活动】研读---词意美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可以和小组交流。小组活动,质疑,解答。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或指出重点字词,共同解答。 3、投影出示词句,回答红色字词的含义。 4、用自己的话讲出词意。 活动4【活动】赏读---境界美 巧妙引导,体会境界美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我们要根据词句联想再现词中画面,进一步体会词的意境,通过三个问题来加深理解,体会词人的情思。 投影出示: 问题一:词人生活中有什么?(由“象”入“境”) 1、晏殊在他的词中告诉我们:他在此时此地的生活中有什么?词中具体有些什么呢?(比如,从“一曲新词酒一杯”中,我发现晏殊的生活中有“酒”,对酒听歌。从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轻松喜悦的感情,潇洒安闲的状态。)学生回答,教师点评:这些都是词人.所见之景,悠然自在如此美妙的生活不是人人都能体会得到,那么拥有何等心境才能体会其中高雅情趣呢?出示第二个问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2、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3、背诵全词。 教学手段: 多媒体设备、苏轼、古曲。 教学步骤: 一、导入,并展示“学习目标” (投影): 一首词的意境往往是由画面构成的,我们要学会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每一首词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今天要体会的是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二、苏轼及背景介绍;教师范读全词: 1、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先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 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诗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 2、教师问:“这样的情形如果放在一般人身上,他们心里会怎样” 引导学生答:“愤懑、抑郁、凄凉。” 4、教师由此发问:“然而苏轼是用何种心态去面对这种艰难处境的呢”

学生沉思中,悠扬的古曲响起,屏幕上出现苏轼的画像及全词内容。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范读全词。 三、全体学生在乐曲声中初读全词: 四、整体感知全文: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可以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教师提醒重点(投影): 子规—布谷鸟;白发—代指老年;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哲理。 五、由苏轼的心境引入画面赏析: 1、教师提问:“大家觉得苏轼在游清泉寺时心情是怎样的” 对学生各种不完全的回答,教师随机引导。 2、教师引导:“如果我们能体会出这幅画面的意境,也许我们就能体会出词人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伴随着悠扬的乐曲,走进这幅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一会儿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3、向学生介绍画面赏析的方法(投影):反复诵读、抓住特征、调动感官、联想想象。 六、学生听曲赏画,评点词的意境。 学生口头交流所看到的画面,也可用投影展示学生所写的画面。学生老师共同评点,最后点出这首词的意境是“清淡幽静”。 七、由画面意境引出词人心情:

《浣溪沙》教学设计

《浣溪沙》教学设计(5篇) 《浣溪沙》教学设计1 1、作者作品 晏殊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 ( 长短句 ) ,尤擅小令。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历来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晏殊经常在家中招待客人,宴席之间总伴随着歌声、乐声,因此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 (1)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一首。新词:刚填好的词,意同新歌。 (2)去年天气旧亭台。去年天气:是说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气。旧亭台:曾经到过的或熟悉的亭台楼阁。 (3)夕阳西下几时回?夕阳:落日。西下:向西方地平线落下。几时回:什么时候回来。 (4)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不得已。花落去:花谢,点明节令是暮春。 (5)似曾相识:意思是好像曾经认识。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后用作成语,即出自晏殊此句。燕归来: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6)小园香径独徘徊。香径:花间小路。徘徊:来回走。 诗意对照: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 夕阳西下几时回。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小园香径独徘徊。(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3、诗词赏析 赏析上片:起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对酒听歌的现境。从复叠错综的句式、轻快流利的语调中可以体味出,词人面对现境时,开始是怀着轻松喜悦的感情,带着潇洒安闲的意态的。但边听边饮,这现境却又不期然而然地触发对“去年”所历类似境界的追忆:也是和今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也是和眼前一样的楼台亭阁,一样的暮春天气,一样的清歌美酒。然而,似乎一切依旧。 《浣溪沙》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品味诗意 ●理解词人情感主线。背诵全词 2、过程与方法: ●理清借景抒发人生哲理层次,体味描写的精妙 ●通过想象画面感受词的意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词中蕴含的人生感悟 ●培养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诵读词,进而把握词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 2、体会词的意境, 教学设想: 通过朗读、想象把无形的意境转化为有形的画面,以此来品味词的妙处;借用多媒体手段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积极鼓励学生互助学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浣溪沙教案第1篇】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一样,都是唐室宗亲,然而因为年代久远,家境已经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辜负了“欲回天地入扁舟”

(《安定城楼》)的壮志和才华,终年四十六岁。 李商隐的爱情诗成就极高,他的《无题》诗十余首,取前两字为题而实质是无题的诗又有十余首,如《锦瑟》、《碧城》、《为有》等,其他似有题而实无题的诗若干首,写缠绵悱恻的爱情,写幻想,写伤感:“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他的《锦瑟》文字锦绣华美,字面意义易于理解而内容极深,历来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称。此外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晚晴》);“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等也都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3、赏析全诗 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 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生:离别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既然是律诗,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