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一、公路建设项目环评的特点

1 公路环评要求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保护部,2008年令第2号):

(2)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三级以上等级公路;1000米以上的独立隧道;主桥长度1000 米以上的独立桥梁;

(3)需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三级以下等级公路,涉及环境敏感区的;

(4)需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其他。

2 工程建设内容多

环评应包括全部工程内容(主体工程、配套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连带工程)、工程的全过程活动(设计期、施工期、运营期)、全部工程活动方式(施工方式、运行方式、管理方式),并且主要工程(点、线)清楚。

公路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包括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梁涵洞、隧道、交叉工程、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连接线、三

场(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施工便道便桥等。

(1)路基:

路基标准横断面(路基类型、单幅路基宽度、路基标准横断面图);路拱坡度(行车道和硬路肩横坡);边坡;路基排水(挖方路段路基两侧设矩形加盖板路堑边沟,填方路基坡脚设宽护坡道,护坡道外侧设梯形路堤边沟);路基防护(土质挖方路段边坡采用三维网植草、骨架护坡结合植被网种草防护;软质岩石边坡采用护面墙结合骨架植草护坡或护面墙结合锚杆框架梁植草防护;深挖路段以及可能引起边坡顺层滑移的路段采用桩板墙、锚索框架梁;硬质岩石区岩体完整采用光面爆破;堤边坡采用植草或铺草皮、三维网植草防护、拱形骨架防护)。

(2)路面:

沥青混凝土路面或水泥路面。

路面排水包括路面表面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路面表面水采用漫流形式和集中排水方式排入排水沟中;中央分隔带设置排水盲沟将中央分隔带的渗水排至路基范围之外;在路面边缘设置边缘排水系统,以排除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低填或挖方路段设置排水垫层和纵向渗沟,将路面结构内的自由水或底下渗水排出。

(3)桥梁涵洞:

桥梁总座数总长;大中小桥座数长度;涵洞总个数;大桥

的桥名、桥长、交角、是否跨水、水中设置桥墩的个数、孔数及跨径。

(4)隧道:

隧道总座数总长;各隧道的名称、起讫桩号、长度、净空、隧道面积、通风方式、洞门型式、型式。

(5)交叉:

全线设互通式立交、分离式立交处数总长;互通式立交的名称、中心桩号、形式(单喇叭形、双喇叭形、T形、菱形等)、交叉方式(下穿或上跨)、交叉公路;通道道数;天桥座数总长。

(6)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包括交通安全设施(护栏、交通标志、标线、百米桩、里程碑、界碑、防眩、防躁等)、交通管理设施(收费站、管理所)、防护设施(钢筋混凝土防撞护栏、波形梁钢板护栏等)、服务设施(停车区、服务区、加油站)、养护设施(养护工区)。

(7)连接线:

连接线起点、终点,连接道路,连接线长度,设计标准。

(8)取弃土场:

取土场个数、上路桩号、取土方量、取土场占地、道路运距、便道占地;弃土场个数、上路桩号、弃土方量、弃土场占地、渣场地形、便道占地。

(9)采石场:

采石场个数、上路桩号、石方量、采石场占地、道路运距、便道占地。

(10)施工便道便桥:

施工便道便桥位置、长度。

3 涉及行业、部门多,涉及区域广

(1)省、市、区、镇、村;

(2)政府、交通、国土、环保、规划、建设、水利、文物、农业、林业、畜牧水产、统计、旅游等。

4 敏感点分布多

(1)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城镇规划区;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

(2)生态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富营养化水域;生态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取弃土场水土流失区;植被;独特景观;

(3)饮用水源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

(4)集中居民点;

(5)学校、医院及敬老院。

5 结合全“线”与局部“点的评价

公路呈线形,通常对具有某种相似类型或相似评价参数的路段进行一般性评价,给出某种平均状态的评价,如在噪声评价中的路段噪声评价,经常按照交通量预测划分为几个路段,在路段内以路段平均路基高度、交通量值来预测说明路段的平均或一般噪声污染水平。

对具体的敏感点则采用特定或实际的数据,如噪声评价中的敏感点评价,需要逐点进行监测或相似点类比并说明可类比性。

6 不确定因素多

(1)不确定性:

国家对建设项目的审批制度进行改革后,要求工程在核准之前进行环保审批。在公路立项阶段或可研阶段,线路的精确位置和临时用地是无法确定的。因此会存在路线走向在走廊带内摆动、三场位置规模待定、服务区、停车区、加油站位置规模待定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引起工程数量、土石方量、沿线敏感点的变化。

(2)解决办法:

对走廊带走向是否适当进行明确评价;对三场、服务区、

停车区、加油站的设定位置提出原则限定要求、环保要求和运营管理要求;在初步设计阶段进行公路项目的补充评价。

二、相关规范与技术文件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200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3-9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4-200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9-200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J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G B03-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规定:“公路建筑控制区范围为从公路边沟外缘起,没有边沟的,从公路坡脚线外缘起,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在公路两侧修建永久性构筑物或设施,其建筑设施边缘与公路边沟(坡脚、护坡道、坡顶、截水沟)外缘的最小间距必须符合以上规定。” “除公路防护、养护需要的以外,禁止在公路两侧的建筑控制区内修建建筑物和地面构筑物。”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规定:“公路用地范围为公路路堤两侧排水沟外边缘(无排水沟时为路堤或护坡道坡脚)以外,或路堑坡顶截水沟外边缘(无截水沟为

坡顶)以外不小于1m范围内的土地;在有条件的地段,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不小于3m,二级公路不小于2m范围内的土地为公路用地范围。”

《关于加强公路规划和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7〕184号)规定:“严格公路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公路项目的主要控制点发生重大变化、路线的长度调整30%以上、服务区数量和选址调整,需要重新报批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防止生态环境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可能造成环境影响向不利方面变化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开工建设前依法重新报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新建公路项目,应当避免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等依法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的环境敏感区。因工程条件和自然因素限制,确需穿越自然保护区实验区、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以外范围、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或准保护区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得有关机关同意。”“可能对国家或者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

利影响的公路项目,应当采取生物技术和工程技术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的生境条件。可能阻断野生动物迁徙通道的,应当根据动物迁徙规律、生态习性设置通道或通行桥,避免造成生境岛屿化。可能影响野生植物和古树名木的,应优先采取工程避让措施,必要时进行异地保护。”“经过噪

声敏感建筑物集中的路段,应通过优化路线设计方案、使用低噪路面结构等进行源头控制,采取搬迁、建筑物功能置换、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加强交通管控等措施进行防治,减轻公路交通噪声污染影响,确保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严格控制公路两侧噪声敏感建筑物的规划和建设,防止产生新的噪声超标问题。”“公路建设应特别重视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路线设计时,应尽量绕避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防范危险化学品运输带来的环境风险,对跨越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准保护区和二类以上水体的桥梁,在确保安全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应在桥梁上设置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并在桥梁两侧设置沉淀池,对发生污染事故后的桥面径流进行处理,确保饮用水安全。”

三、环评技术要点

1 前期工作

(1)收集项目工可报告及图集;

(2)初步了解工程建设内容(长度、规模、等级、桥梁隧道、交叉、服务区、三场、连接线等);

(3)收集项目所在区域的市、县、镇行政图(包含市界、县界、镇界、村界),初步了解路线经过沿线行政单位(市、县、镇、村);

(4)收集区域内的主要路网结构,了解建设项目与现有路网的关系;

(5)初步了解沿线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森林公园、水域、市县镇水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等情况;

(6)拟定资料清单、现场踏勘工作计划。

2 资料收集

由交通部门或政府办组织,联系各职能部门,进行资料收集和专访,进一步核实项目涉及区域的基本情况。

(1)政府:行政区划图;市志县志。

(2)交通:区域路网;交通规划。

(3)国土: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土壤类型图;沿线乡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农用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农业用地,未利用地,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项目沿线耕地资源和基本农田(耕地面积、水田、旱地、人均耕地面积、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位置、基本农田保护率)。

(4)环保:近3年环境质量报告书;常规监测点的位置;各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分布;各乡镇的环境功能区划;沿线居民饮用水来源;水源保护区的位置及集

中式饮用水源取水口位置;风向频率玫瑰图,主导风向、风速、静风频率、大气稳定度。

(5)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文本和图;乡镇规划文本及图;交通规划。

(6)建设: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的概况(级别、规模、范围)和总体规划。

(7)水利:水系图;各乡镇的水利和防洪设施、水土保持规划;跨越主要河流、水库水环境功能、基本情况;线路附近河流、水库水环境功能、基本情况、与路线的相对距离。

(8)文物:沿线文物分布情况(文物类别、名称、年代、座落地点、保护范围、与拟建工程的位置关系)。

(9)农业:农业植被播种面积及产量。

(10)林业:沿线林地资源(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圃地、迹地);生态公益林情况(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路林、环境保护林);沿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情况;古树名木数量及分布。

(11)畜牧水产:产卵场、洄游场;浮游生物、鱼类、底栖动物种类。

(12)统计:近三年统计年鉴;农业产业结构状况(农、林、牧和渔业所占的比重);经济状况(总人口、GDP、人均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3)旅游: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3 现场踏勘

(1)路线踏勘:

踏勘路线走向,调查沿线村庄;

调查区域路网,踏勘与建设项目相关的道路;

踏勘工程控制点(起点、终点等);

踏勘大型工程(跨水桥梁桥址、大桥拟建桥址、隧道出入口、互通式立交等);

踏勘服务区、停车区、加油区建设地点周边环境情况;

踏勘项目取土场、弃渣场、采石场周边环境情况;

踏勘连接线。

(2)敏感点调查:

社会环境保护目标:城镇规划区;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

生态保护目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名称、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与路线的相对距离;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名称、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离;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位置、级别、与路线的相关距

离;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生态公益林位置、类别;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类别、级别;植被分布、类别;独特景观;

饮用水水源地:水源保护区分级、范围,取水口位置,与路线的相对方位、距离;

集中居民点: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户数、人口数;与路线距离100米内的户数分布,房屋结构,朝向。

学校、医院及敬老院:学校名称,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学生数、年级,教职工人数,住校人数,临近路线侧的教学楼分布,房屋结构,朝向;医院名称,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医生人数、门诊量、住院部床位数,临近路线侧的建筑物分布,房屋结构,朝向;敬老院名称,与路线距离、高差、相对位置,人数,临近路线侧的建筑物分布,房屋结构,朝向。

(3)生态样方调查:

GPS地面类型取样:在对评价区域范围内历年来生物资源的调查资料的分析基础上,确定样方调查地点。记录取样点的海拔值、经纬度、植被类型,以群系为单位,同时记录坡向、坡度、地形;记录样点的优势植物以及观察动物的活动情况;拍摄典型植被外貌和结构特征。

群落调查: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确定典型的群落地段,采用法瑞学派样地记录法进行群落调查,乔木群落样方面积为20×20m2,灌木样方面积为10×10m2,草木样方面积为1

×1m2,记录样地的所有种类,并按Braun-Blanquet多优度-群聚度记分,利用GPS确定样方位置。

4 报告书编制

(1)工程选线和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可行性分析

规划协调:是否与城镇规划一致;

敏感目标:是否影响法定的或科学评价认定的重要保护目标;

生态影响:是否经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区或对其影响,是否会造成重大生态分割或对生态敏感目标的严重影响;

安全性:是否置于环境风险大的点、段上,是否影响饮用水源保护区或取水口;

资源影响:是否影响重要资源或造成重大的资源损失;

景观影响:是否置于敏感景观点,影响重要景观;

其他:是否会加剧沿线区域现有环境问题等。

(2)评价工作等级、范围、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

(3)环境敏感目标的合理性和具体化

(4)社会环境专题

主要社会要素:社区发展(人口结构,经济发展,通行阻隔),居民生活质量(居民生活收入、公共卫生、文化设施),

房屋拆迁,基础设施(交通、通讯、水利排灌、电力基础设施),资源利用(土地、矿产、旅游、文物古迹)。

社会敏感区:城镇规划区、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古迹。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调查走访,现场踏勘。

(5)生态环境专题

主要生态要素:耕地、基本农田,植被,生态公益林,动物,保护野生动植物,古树名木,水生生物,景观,生态完整性。

生态敏感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生态公益林;保护野生动植物;植被;独特景观;古树名木。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调查走访,现场踏勘,生态样方调查,景观多因子评价,遥感解译。

(6)声环境专题

声敏感点: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敬老院。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模型预测(没有进行背景噪声叠加情况下的公路两侧距离路中心线200m范围内交通噪声预测值;根据声功能区划限值计算公路两侧主要交通噪声值达标距离情况;敏感点各预测年噪声值;各敏感点纵面等声级线图;特殊路段近期平面等声级线图)。

噪声防治措施:声屏障,隔声窗,绿化带,环保拆迁。

(7)水环境专题

水敏感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取水口。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单因子指数评价。

废水治理措施:地埋式污水系统,二级生化处理系统,人工快速渗滤系统,土壤深层处理技术。

(8)大气环境专题

大气敏感点:集中居民点,学校,医院,敬老院。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现场调查监测,模型预测(公路两侧NO2和CO浓度分布;隧道内、隧道出口处污染物浓度分布和达标情况),单因子指数评价。

(9)公众参与

信息公布:报纸,上网,张贴公示。

意见征求:发放个体调查表,访谈沿线乡镇学校等,走访职能部门,专访。

(10)风险评价

风险关注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他水域。

分析方法:资料收集,模型预测(一定时间内污染物的扩散距离,污染物的扩散浓度值)。

防范措施:桥面径流水收集系统,沉淀池。

(11)水土保持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现状、流失量预测、土石方平

衡、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及投资情况摘自项目水土保持专项报告书。

环评对三场(取土场、弃土场、采石场)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是否影响重要资源,应不破坏基本农田、特产地等,尽量选择旱地、林地等,少占良田;是否置于敏感景观点;是否置于环境风险地段,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泄洪道、大风通道等环境不稳定处;是否影响环境敏感目标;是否易于恢复利用;运输道路是否穿越不宜穿越地区等,如城区、集中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

(12)路线比选

环境比选要素:社会经济,路网结构与规划,占地,土石方,植被,野生保护动植物,地形地貌,敏感点数量,受影响人数,受影响程度,跨越河流数,水体敏感程度。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保护论文导读: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美国是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我国对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以 1987 年西安公路大学编写的《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标志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日以被重视并发展1996 年交通部颁发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使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化。通过对公路建设所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以提出合适的清除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环境保护是指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的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关键词:公路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保护措施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环境的定义是: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野生植物、水生生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活居住区等。按照环境的自然和社会属性分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近年来我国公路总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

有量持续增加公路在国民经济综合运输体系中的位置愈来愈重要。伴随着公路的高速发展公路污染、公路对周边环境影响等问题也大量凸现出来。如何面对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如何按照现阶段我国实际情况分析评价公路建设各阶段对环境的作用与影响采取何种措施减少或杜绝公路环境污染、恢复路域生态损失。这是摆在我们广大公路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1.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是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美国是第一个把环境影响评价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国家。我国对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以 1987 年西安公路大学编写的《西安至临潼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为标志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日以被重视并发展1996 年交通部颁发了《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使我国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规范化。 1.1 环境的影响环境是指人们的开发行动可能引起的物理、化学、生物、文化、社会环境系统的任何改变或新的环境条件的形成。公路建设产生的环境问题是指环境中出现的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公路建设必然影响环境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其施工、营运期造成的环境问题会更严重。公路建设将造成如下环境问题:

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

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xx公路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xx村民组 项目责任单位:**乡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村民组位于**乡东南部,东北与宁国市及本县家朋乡相接,东南毗邻浙江临安市马啸乡。该村民组现有农户103户,人口383人,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森林及地势山貌得到很多专家及旅游开发商的青睐。具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该地森林覆盖达到97%,木材储藏量。再是上核桃年产量25吨,人均1000多公斤。新种的山核桃约500多亩,产量将逐年攀升。

xx公路的建成将成为以**乡通道为主干线,与全乡54个村民组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络。是实现县委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战略目标,加快当地农村奔小康步伐,切实摆脱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现实需要。当地群众改路修路积极性很高,愿意集资、投劳。建设xx公路极大改善该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深山地区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三、项目建设综合条件评价 1、地形 项目区属山丘区,四面崇山峻岭中间地势平缓,是典型的盘地形状。整个项目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820m以上。 拟建路线与**公路相衔接,地形标高在610m至820m之间,全长公里,路基宽,行车道宽。 2、水文、气候、地质 溪流两边居住农户,溪水汇入**河流入浙江省属钱塘江流域。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四季

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20mm,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12℃,无霜期180天。 项目区沿线大量分布花岗岩、石灰岩、平板岩与泥土混合工程地质条件好,就地取材简易。 3、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石料可采用路段边开采边利用,一举两得。间砂可在**河开采筛选。所需间砂、水泥、钢筋等材料以农用车运输为主,直接送往工程工地。 四、项目建设标准、规模 根据当地具体地理位置,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再结合资金、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主线采用乡村公路建设标准,路线全长,路面宽(弯道5—6m),最大纵坡7%。 五、工程概算 人工工资:根据我乡相继几条公路建设惯例和当地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人工粗工工资不作编制说明,主要实行自愿投劳施工。技术工资根据基本

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道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S308桃江两型区段道路建设项目 (二)项目地址:原有桃益一级公路(S308)桃江两型区段。 (三)项目性质 增建 (四)项目实施进度 2011年完成前期工作,2012年初启动建设。 (五)项目计划总投资 约1.5亿元人民币,实际按设计施工图预算为准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S308桃江两型区段道路拓宽建设项目是桃江对接益阳,完善未来融城益阳的主干道,拓展新园区,搭建新平台,辐射益阳高新区,构建城市重要路网框架工程的情况下提出的,建设该条道路能加快桃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形象、缓解城区货运交通压力,搭建城市新平台,建设意义重大。 (二)项目投资人概况 桃花江“两型社会”实践区于2010年10月正式成立,是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和建设绿色桃江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速推进融入环长株潭城市群的迫切需要。桃花江“两型社会”实践区不同于单一的经济开发园区,也

不是单独做成一个城市,而是通过规划统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新型竹产业、现代农业和生态文化等产业形态,打造成为一个立体的、多元的“非城非乡、亦城亦乡”的城乡统筹示范区、高新技术集聚区、商旅休闲度假区、文化宜居生态区和绿色桃江样板区。 桃花江“两型社会”实践区东起桃花江镇行政边界,西至桃花江,南至益马高速,北至资江南岸,地理面积79.78 km2,人口3.2万人。其中核心区为桃益公路沿线3个村,建设区域近5km2。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一)项目定位 城市交通主干道,两型区园区主干道,搭建两型区企业入驻平台主干道。 (二)项目选址 原有桃益一级公路(S308)桃江两型区段。 (三)项目投资的必要性 项目可实现两型新区主干道,缓解桃江城区通往益阳市区交通压力,完善融城道路骨架,有效激活两型区工业及商住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为两型产业园园搭建平台,实现两侧有效土地资源利用率,变土地资本为资源,实现土地转化增值。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

附件7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试行)第一条本原则适用于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 第二条项目符合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符合相关公路网规划、规划环评及审查意见要求。 第三条项目选址选线及施工布置不得占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等依法划定禁止开发建设的环境敏感区。 第四条项目经过声环境敏感目标路段,优化线位,分情况采取降噪措施,有效控制噪声影响。 施工期应合理安排施工时段,选用低噪声施工机械以及隔声降噪措施,避免噪声扰民。 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合理工程形式,采取低噪声路面技术、设置减速禁鸣标志等措施降低噪声源强。对预测超标的声环境敏感目标采取设置声屏障、安装隔声窗、搬迁或功能置换等措施。

声环境质量达标的,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原则上仍须达标;声环境质量不达标的,须强化噪声防治措施,确保项目实施后声环境质量不恶化。 项目经过规划的居民住宅、教育科研、医疗卫生等噪声敏感建筑物用地路段,预留声屏障等噪声治理措施实施条件。结合噪声预测结果,对后续规划控制提出建议。 第五条项目经过耕地、林地集中路段,结合工程技术经济条件采取增大桥隧比、降低路基、收缩边坡等措施。合理控制取弃土场数量。对取弃土场、临时施工场地、施工便道等采取防治水土流失和生态恢复措施,有效减缓生态影响。 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湿地等生态敏感区的,应优化线位、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结合生态敏感区的类型、保护对象及保护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减缓不利环境影响。 对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重要生境、迁徙行为造成影响的,采取优化工程形式和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设置野生动物通道、运营期灯光及噪声控制以及栖息地恢复、生态补偿等措施;对古树名木、重点保护及珍稀濒危植物造成影响的,采取避让、工

最佳项目建议书范文

项目建议书范文正文: 范文一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xx道路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xx村民组 项目责任单位:xx乡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村民组位于xx乡东南部,东北与宁国市及本县家朋乡相接,东南毗邻浙江临安市马啸乡。该村民组现有农户103户,人口383人,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森林及地势山貌得到很多专家及旅游开发商的青睐。具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该地森林覆盖达到97%,木材储藏量 3.1m3。再是上核桃年产量25吨,人均1000多公斤。新种的山核桃约500多亩,产量将逐年攀升。 xx道路的建成将成为以xx乡通道为主干线,与全乡xx个村民组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实现县委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战略目标,加快当地农村奔小康步伐,切实摆脱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现实需要。当地群众改路修路积极性很高,愿意集资、投劳。建设xx道路极大改善该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深山地区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三、项目建设综合条件评价 1、地形 项目区属山丘区,四面崇山峻岭中间地势平缓,是典型的盘地形状。整个项目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820m以上。 拟建路线与xx道路相衔接,地形标高在610m至820m之间,全长2.2公里,路基宽4.5m,行车道宽3.5m。 2、水文、气候、地质 溪流两边居住农户,溪水汇入xx河流入浙江省属钱塘江流域。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820mm,平均气温12℃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12℃,无霜期180天。 项目区沿线大量分布花岗岩、石灰岩、平板岩与泥土混合工程地质条件好,就地取材简易。 3、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石料可采用路段边开采边利用,一举两得。间砂可在xx河开采筛选。所需间砂、水泥、钢筋等材料以农用车运输为主,直接送往工程工地。 四、项目建设标准、规模 根据当地具体地理位置,发挥的作用和功能及经济发展的需要,再结合资金、施工技术等因素确定主线采用乡村道路建设标准,路线全长2.2km,路面宽4.5m(弯道5—6m),最大纵坡7%。 五、工程概算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运营期噪声源强计算方法使用的研究王英伟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4T o tal N o.274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中运营期噪声源强计算方法使用的研究 王英伟,王 钊 (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 要:通过介绍我国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包括1996年和2006年规范)及环保部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声环境》中噪声源强的计算方法,并对双城市堡旭大道的噪声源强进行预测分析,认为2006年《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的噪声源强计算比较合理、科学。根据该公式计算得到的各型车车速及车辆噪声源强符合实际情况,且适用范围较广,因此建议在公路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中运用2006年规范中的车辆噪声源强计算公式。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运营期;噪声源强;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031—05 1 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公路环境影响是指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后,对公路周边可能影响到的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指居民的日常生活、健康状况和生存空间等方面。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公路项目完成后所产生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如噪音、振动和废气等。对道路交通环境影响分析的目的在于利用物理或数学经验模型,对公路环境的影响进行定性分析鉴定具体的影响因子进而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确定污染需要进行处理的程度,以研究能避免、减少并弥补不良影响的措施,为公路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指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预测和估计,目前我国所做的工作并不完全,只对建设项目及区域开发计划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价[1]。对于公路建设项目来说,公路是一种人工的、特殊的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带状建筑物。由于其具有区域广、影响的范围大等特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及项目完成后对周围区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深刻的,且难于预测和弥补。要根据公路具体的工程概况,如车流量、车型比及车速等分析拟建道路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对策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根据公路特点及环评的定义可抽象概括出公路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通过对道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和运营期中可能造成的对社会经济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行识别、预测和评价,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减缓或避免负面环境影响的措施和对策。 由于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本身路线长、影响范围广泛的特点,公路环评一般采用敏感点与全线路结合,并突出环境敏感点的评价方法,利用调查分析法对水体环境、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对声环境,大气环境则利用以往经验采用类比分析法和数学模式计算法[2]。 国内现有的公路环评方法主要由我国环境保护部和交通部两个部门制定,其中环境保护部制定的称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T echnical Guidelines f or No ise Im pact Assessment),交通部制定的称为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pecif icat io ns f 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 ent of Hig hway s)。交通部曾在1996年7月发布环评规范,并于1997年1月1日起开始试行,为环评工作提供了规范化的模式。但是随着公路环评工作的普遍开展,有关技术、资料的积累使得环评技术也不断提高,为促进公路建设项目的环保工作的实施和环评工作的质量,提高其有效性,交通部于2006年2月8日发布了新的规范,其中对公路工程项目环评的内容、标准及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2 噪声源强确定的意义 公路交通环境噪声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对声源强度大小的影响,例如车辆类型、行车速度、各型车辆的交通量、路面本身的特质以及道路的纵坡坡度、宽度等; 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因子,如声源和预测点之间的距离、地形状况和周边的植被条件等; 噪声预测点的空间位置,如预测点与公交站点和路口之间的距离、预测点对声源视角的角度等[3]。其中,噪声源强大小的确定是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会影响到环境敏感点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目前,我国常用的噪声预测模型中车辆辐射源强的计算大都是早些时候通过测试研究并经过数据统计回归得到的,已不符合我国现阶段车辆的现实情况。最近几年,我国公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公路等级不断提高,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车辆的类型、性能和以前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变,这势必会改变车辆行驶过程中噪声源强强度的大小。因此,有必要对噪声源强的经验公式进行分析归纳,进而预测和计算公路交通环境噪声,并依据结果进行适当防护,以减少环境噪声对人们健康的不良 ? 31 ? 收稿日期:2012-09-18

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a17600446.html, 公路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作者:董芳金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7年第07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项目对环境的影响问题 越来越凸显,其中生态环境影响是人们的重点关注之一。基于此,论文以花山隧道为例,分析公路项目建设期及运营期对生态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highway and other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he impact of highway projects on the environ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Among them, the impac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one of the key concern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akes Huashan tunnel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impact of highway project construction period and operation period may hav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related fields.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Keywords】highway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fluence assessment 【中图分类号】TU71;X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7-0063-02 1 引言 随着人类对自然生态美的推崇与渴求,公路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关注,在环境评价段及时发现公路项目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避免生态破坏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公路建设运营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发展,从而发挥公路建设事业的正面积极作用。 2 环评概念中的生态影响 生态系统简称ECO,是ecosystem的缩写,指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19-2011)对生态影响进行了定义:生态影响是指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根

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乡村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 篇一:村级道路硬化项目建议书 **镇**村道路硬化工程 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村道路硬化工程 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村委会 4、项目负责人: 5、项目建设内容:本项目为村组硬化道路,长1.0公里。 6、项目概述:**镇**村硬化道路位于**村委会南侧,由于等级低、线形差、路面窄,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十分不便,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硬化***道路,是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然要求。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完善路网,满足交通运输,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位于**镇**村,原道路均为七八十年代修建村组道路,线路等级低、线形差、路面窄,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项目的实施将大大完善路网结构,提高道路等级,改善人居环境,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2、项目的建设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该道路比较狭窄,每遇大雨天气,道路泥泞,学生上学难,群众行路难,车辆出行不便,严重影响了该村村民农业生产资料及农副产品运销,制约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了彻底解决该村群众行路难、发展难等问题,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硬化**村道路势在必行。 3、项目的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本项目位于**镇境内,项目的建设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沿线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呼声。 三、项目地址、建设条件和技术标准 1、项目地址:项目位于**镇**村境内。 2、建设条件:该项目沿线海拔在2360m,无明显软基,地基承载力较高,适宜于乡村道路建设。 本项目是利用老路进行改造项目,项目的建设只需要路基扩建和路面的硬化,不需要进行拆迁。 沿线砂石材料丰富,工程用土可就近掘取。 3、技术标准:本项目技术等级为四级水泥路标准,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混凝土面层厚20厘米,砼标号C30,设计行车速度20公里/小时。 四、建设规模及建设主要内容 1、建设规模:改建四级水泥路长1.0公里。

JTJ005-96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 (JTJ005-96) 1总则 1.0.1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 1.0.2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1.0.3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 1.0.4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1。 1.0.5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2。 1.0.6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经济林带、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录A1、A2。环境要素筛选认为必要时,应增设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1.0.7对于公路建设规模较小,沿线环境状况比较简单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可只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表A3。 1.0.8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7年和第15年。 1.0.9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编制,当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后,自动替换。 2社会环境影响评述 2.1社区发展的影响 2.1.1 评述范围:应是建设项目沿线的实际影响范围。当实际影响范围难以确定时,宜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作为实际范围。 2.1.2 评述内容: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 2.1.3 社区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公路报告书4

第一章总论 1.1 评价目的 公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旨在: ⑴定性或定量地对沿线社会、经济、环境现状和未来影响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从环境保护角度对公路改造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⑵提出优化环境的、切实可行的环保措施和对策,反馈于工程设计和施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减缓工程建设造成的负面环境影响。 ⑶对该项目施工期、营运期环境管理提出实施计划,并为沿线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和环境规划提供辅助信息和科学依据。 1.2 编制依据 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⑵《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6.29);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8.29); 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8.12.27); 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 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15); ⑺《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12.29); ⑻《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10.30); ⑼《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1997.7.3); 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11.18]; ⑾《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90)交通部第17号部长令]; 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HJ/T2.4-1995,HJ/T19-1997,国家环保局]; ⒀《关于公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第一批)的通知》〖国家环

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流程,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制度,提高环境保护管理效能,特制定本办法。 二、定义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三、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建、改建、扩建、迁建项目。 四、责任单位 生产与物料控制部、规划发展部 五、环境影响评价分类 1、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详细的评价。 2、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轻度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3、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六、流程 1、规划发展部明确建设项目是否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办理营业执照。 1.1、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规划发展部应在可行性研究阶段以书面报告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2、不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项目,规划发展部应在项目开工前书面报告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1.3、需要办理营业执照的,应当在办理营业执照钱书面通知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在接到规划发展部的书面通知后,填写《四川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申报表》,并报环保局备案。 3、在征得环保局认可后,规划发展部持立项和规划文件,交生产与物料控制部,由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环 评单位)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登记表由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完成)。 4、生产与物料控制部将环境影响报告书报环保局。由环保局组织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组专家对环境影响报告(登记)书(表)进行审查。由环评单位修改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生产与物料控制部修改环境影响登记表。 5、审查通过后,生产与物料控制部持环境影响报告(登记)书(表)、专家审查意见和审批申请报环保局。 6、环保局在接到建设项目申请后,出具批复文件。(环境影

公路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流程

公路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流程 一、立项阶段 1、建设单位根据规划,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公司编制项目建议书; 2、项目建议书按项目隶属原则报发改委审批。 二、工可阶段 1、建设单位根据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委托有资质的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2、根据编制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水保、环评、压矿、地质灾害、文物、防洪、通航等调查,编制影响评价报告,同时申请项目控制性工程用地预审,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请相关主管部门审批; 3、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公司组织专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 4、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通过后,按项目隶属原则和审批权限报发改委审批。 三、勘察设计招标阶段 1、根据发改委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招标方式,建设单位自行选定招标代理公司编制勘察设计招标文件。 2、建设单位将项目法人、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行业主管部门核备; 3、招标代理发布公告,出售招标文件;建设单位报财政评审中心审核招标控制价; 4、公布招标控制价; 5、招标代理组织开标,从专家库抽取专家组织评标; 6、经建设单位同意,招标代理发布勘察设计中标公示。公示结束后建设单位将评标报告报行业主管部门核备。 四、勘察设计阶段 1、建设单位与中标勘察设计单位签订合同,开始勘察工作; 2、勘察完成,建设单位组织外业验收; 3、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工作。如采用一阶段设计方式,可根据工可直接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 4、初步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初步设计;

5、初步设计评审通过后,建设单位报财政评审中心评审概算; 6、建设单位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批初步设计; 7、勘察设计单位根据初步设计批复进行施工图设计工作。同时,建设单位向规划部门申报规划许可证,进行土地勘察定界、土地权属调查、土地权属确认,向土地主管部门申报建设用地。报建设用地批复后进行征地拆迁; 8、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咨询公司组织专家评审施工图设计; 9、初步设计评审通过后,建设单位报财政评审中心评审预算; 10、建设单位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行业主管部门审批施工图设计。 五、施工招标阶段 1、建设单位自行选定招标代理公司编制监理、施工招标文件; 2、招标文件、招标公告按项目隶属原则报行业主管部门核备; 3、招标代理发布公告,出售招标文件;建设单位报财政评审中心审核招标控制价; 4、公布招标控制价; 5、招标代理组织开标,从专家库抽取专家组织评标; 6、经建设单位同意,招标代理发布监理、施工中标公示。公示结束后建设单位将评标报告报行业部门核备。 六、开工准备阶段 1、建设单位与中标监理、施工单位签订合同。施工单位进场进行开工准备; 2、建设单位按项目隶属关系向行业主管部门所属质量监督单位申请监督; 3、建设单位按项目隶属关系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开工许可。 七、施工阶段 1、开工许可批复后,项目开工建设; 2、质监部门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 3、施工中重大、较大设计变更要报原设计审批单位审批。超过概算10%的须报原工可审批单位审批,报财政评审中心评审概预算,重新审批概预算。 4、完工后建设单位向质监部门申请交工验收前质量检测; 5、质监部门组织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doc

公路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 内容摘要:本文以大庆市让胡路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公路扩建工程为例,对公路建设施工期和营运期的噪声环境分阶段进行了影响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0 前言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包括施工期和运营期两部分评价内容。公路运营期的交通噪声影响是长时间而且是比较严重的,是评价的重点,应做详细的论述、分析和预测并作评价;应提出噪声污染治理的措施或建议。目前公路交通噪声影响范围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200m,噪声影响评价是通过对现有高速公路两侧噪声影响的调查,采用交通噪声预测模型,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进行预测,将交通噪声预测值与声环境背景值叠加,预测本项目公路沿线两侧代表性敏感点(居民区、学校、医院等)的噪声环境,对有可能产生声污染的路段应提出处理措施或建议。 1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1评价范围与评价标准 根据交通部 JTJ005-96《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试行)》的规定,公路施工噪声影响评价范围是指拟建公路施工场外缘l00m,料场l00m以及公路两侧和混凝土搅拌机周围 50m处。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公路施工噪声限值标准,只能参照 GB12523-90《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进行评价,该标准对不同施工阶段作业所产生的施工噪声在其施工场界的限值详见表1-1。 表1-1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单位: dB(A)

1.2 施工期噪声类比监测 公路施工期噪声虽然是暂时的、线型流动的,但也将持续几年的时间。因此公路施工期是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一个时期,公路施工可分为清理理线路、修筑路面几个时期,每个阶段使用的机械不同,产生的噪声也不一样。由于本项目尚未开始施工建设,所以施工期噪声只能采用类比监测的方式来完成。根据吉林省环保所在洮白公路环评时在洮白公路施工现场进行现场监测,具体常用施工机械设备在作业期间产生的噪声值祥见表1-2。 表1-2公路建设中各种常用施工机械噪声值一览表 表1-3 拌合场噪声监测结果单位: dB(A) 表1-4施工场地噪声监测结果单位:dB(A)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试行) JTJ005-961 总则、1.0.1 本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1.0.2 本规范适用于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公路的新建、改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0.3 为了加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管理,统一评价范围、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保证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特制定本规范。1.0.4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程序见附表 1。1.0.5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要素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宜用环境影响矩阵筛选方法,见附表 2。1.0.6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保护区、经济林带、大中城市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以及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应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和《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录 A1、A2。环境要素筛选认为必要时,应增设单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0.7 对于公路建设规模较小,沿线环境状况比较简单的二级汽车专用公路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公路,可只编制《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其格式和内容要求及印刷规格见附表 A3。1.0.8 评价分为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预测年限取公路竣工投入营运后第 7 年和第 15 年。1.0.9 本规范按现行国家标准编制,当新的国家标准颁布后,自动

替换。2 社会环境影响评述2.1 社区发展的影响2.1.1 评述范围:应是建设项目沿线的实际影响范围。当实际影响范围难以确定时,宜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所规定的直接影响区域作为实际范围。2.1.2 评述内容:社区概况、人口结构、经济发展、路线对两侧交往的阻隔等。2.1.3 社区现状调查及影响分析 2.1.3.1 调查建设项目沿线的社区划分(以县或地、市为单位)、隶属管辖、地理位置、社区面积,评述建设项目对其影响。 2.1.3.2 调查社区人口结构及影响分析 1. 调查社区内的人口分布、数量、劳力、文化结构及人口自然增长率。 2. 评述建设项目对文化结构及劳动者就业的影响。 2.1.3.3 调查社区经济发展及影响分析 1. 调查建设项目沿线工农业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年出口总额、粮食年产量等主要经济和产品指标,并计算其人均占有量,与该地区所在省(区)的人均占有量进行比较,评价其发展水平。 2. 评述建设项目对社区主要经济指标和产品产量的影响。 2.1.3.4 评价路线对两侧交往阻隔的影响 1.调查人口居住分布、土地隶属状况、交往道路状况。 2.评述路线两侧对交往阻隔的影响,提出交往通道设置建议。2.1.4 评价因路线布设对社会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应提出降低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方法和措施。2.2 居民生活质量和房屋拆迁的影响2.2.1 评述范围:同本规范2.1.1 条。2.2.2 评述内容:居民生活收入、公共卫生、文

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性质分类

建设项目按管理需要的不同,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一)按建设性质划分。 1.新建项目,是指从无到有,"平地起家",新开始建设的项目。有的建设项目原有基础很小,经扩大建设规模后,其新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超过原有固定资产价值三倍以上的,也算新建项目。 2.扩建项目,是指原有企业、事业单位、为扩大原有产品生产能力(或效益),或增加新的产品生产能力,而新建主要车间或工程项目。 3.改建项目,是指原有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科技含量,采用新技术,改进产品质量,或改变新产品方向,对原有设备或工程进行改造的项目。有的企业为了平衡生产能力,增建一些附属、辅助车间或非生产性工程,也算改建项目。 4.迁建项目,是指原有企业、事业单位,由于各种原因经上级批准搬迁到另地建设的项目。迁建项目中符合新建、扩建、改建条件的,应分别作为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迁建项目不包括留在原址的部分。 5.恢复项目,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因自然灾害、战争等原因,使原有固定资产全部或部分报废,以后又投资按原有规模重新恢复起来的项目。在恢复的同时进行扩建的,应作为扩建项目。 (二)按建设规模大小划分。 基本建设项目可分为大型项目、中型项目、小型项目;更新改造项目分为限额以上项目、限额以下项目。基本建设大中小型项目是按项目的建设总规模或总投资来确定的。习惯上将大型和中型项目合称为大中型项目。新建项目按项目的全部设计规模(能力)或所需投资(总概算)计算;扩建项目按扩建新增的设计能力或扩建所需投资(扩建总概算)计算,不包括扩建以前原有的生产能力。但是,新建项目的规模是指经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规定的建设规模,而不是指远景规划所设想的长远发展规模。明确分期设计、分期建设的,应按分期规模计算。基本建设项目大中小型划分标准,是国家规定的,按总投资划分的项目,能源、交通、原材料工业项目5000万元以上,其他项目3000万元以上的为大中型项目,在此标准以下的为小型项目。 (三)按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划分。 1. 生产性项目,指直接用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的项目,主要

(建议书)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doc

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 公路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 一、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 xx 公路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 xx 村民组 项目责任单位: ** 乡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人: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村民组位于 ** 乡东南部,东北与 ____(省、市、区、县)及本县家朋乡相接, 东南毗邻浙江 ____(省、市、区、县 )马啸乡。该村民组现有农户 103 户,人口 383 人,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独特的森林及地势山貌得到 很多专家及旅游开发商的青睐。具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该地森林覆盖达到97%,木材储藏量 3.1m3。再是上核桃年产量25 吨,人均 1000 多公斤。新种的山核桃 约 500 多亩,产量将逐年攀升。 xx公路的建成将成为以 ** 乡通道为主干线,与全乡 54 个村民组形成四通八达 的交通网络。是实现县委提出的“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战略目标,加快当 地农村奔小康步伐,切实摆脱贫困村落后面貌的现实需要。当地群众改路修路积

极性很高,愿意集资、投劳。建设 xx 公路极大改善该区的交通条件,促进深山 地区农民群众的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共同富裕。 三、项目建设综合条件评价 1、地形 项目区属山丘区,四面崇山峻岭中间地势平缓,是典型的盘地形状。整个项 目区地势较高,平均海拔 820m 以上。 拟建路线与 ** 公路相衔接,地形标高在 610m 至 820m 之间,全长 2.2 公里,路基宽 4.5m,行车道宽 3.5m。 2、水文、气候、地质 溪流两边居住农户,溪水汇入** 河流入浙江省属钱塘江流域。 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 1820mm,平均气温 12℃极端最高气温 33℃,极端最低气温 -12℃,无霜期 180 天。 项目区沿线大量分布花岗岩、石灰岩、平板岩与泥土混合工程地质条件好, 就地取材简易。 3、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 石料可采用路段边开采边利用,一举两得。间砂可在** 河开采筛选。所需间砂、水泥、钢筋等材料以农用车运输为主,直接送往工程工地。

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前言 拟建*高速公路辅道工程为原国道***线***段改道工程,国道***线是贯穿东西的国家交通大动脉,是山西、***等省重要出省路线,也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对加强***与兄弟省市联系及经贸往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原***线***段全长56km,途经***、***两市县,由汽车专用公路和慢车道组成,其中汽车专用路宽9m,慢车道宽6m,分隔带宽1m。1997年平均日交通量为8833辆/日(折合中型载货汽车,下同),汽车交通量为7141辆/日。近年来由于交通量的日益增长,***线***辖段日益拥挤,交通状况恶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已直接影响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1996年底,省交通厅通过论证决定修建*高速公路,对***市辖段,利用原***线作为高速路基,同时新的国道***线作为高速的辅道和营运期的有利补充需改线建设。1998年1月,***市交通局上报建设新***线的文件,省交通厅1998年7月给予批复。现该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正式通车。 1999年11月,受***市交通局公路处的委托,我们承担了*高速公路辅道***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建设单位的配合下,对路线的全程情况及沿线主要村镇等环境敏感点进行了实地踏勘和调查、广泛收集资料,并征求了沿线有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该工程的评价大纲,并通过了省环保局主持的专家审查,省环保局以冀环管建函[2000]11号文对评价大纲进行了批复。根据评价大纲的要求和省环保局的批复意见,我们编制了本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本报告书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建设单位以及省、市环保局和***市环境监测站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表谢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环境保护部令第36号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已于2015年4月2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修订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6号)同时废止。 部长陈吉宁 2015年9月28日 附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管理办法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环评机构的资质条件 第三章资质的申请与审查 第四章环评机构的管理 第五章环评机构的监督检查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中的评价范围类别划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提高环境影响评价

工作质量,维护环境影响评价行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服务的机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环境保护部申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以下简称资质),经审查合格,取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以下简称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证书规定的资质等级和评价范围内接受建设单位委托,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简称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应当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以下简称环评机构)编制。 第三条资质等级分为甲级和乙级。评价范围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十一个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的二个类别(具体类别见附件),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类别分设甲、乙两个等级。 资质等级为甲级的环评机构(以下简称甲级机构),其评价范围应当至少包含一个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资质等级为乙级的环评机构(以下简称乙级机构),其评价范围只包含环境影响报告书乙级类别和环境影响报告表类别。 应当由具有相应环境影响报告书甲级类别评价范围的环评机构主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目录,由环境保护部另行制定。 第四条资质证书在全国范围内通用,有效期为四年,由环境保护部统一印制、颁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