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小学几何题集萃

小学几何题集萃

小学几何题集萃
小学几何题集萃

小学几何题集萃(一)

初中八年级数学函数几何计算题

D C B A 函数几何计算题 1、如图7,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一个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点A (0,4)、B (2,0). (1)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把直线AB 向左平移,若平移后的直线与x 轴交于点C 且AC =BC .求点C 2. 如图9,已知矩形ABCD ,把矩形ABCD 沿直线BD 翻折,点C 落在点E 处,联结AE . (1)若AB=3,BC=6,试求四边形ABDE 的面积; (2 )记AD 与BE 的交点为P ,若AB=a ,BC =b , 试求PD 的长(用a 、b 表示). 3. 上周六,小明一家共7人从南桥出发去参观世博会。小明提议: 让爸爸载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去,自己和妈妈坐世博 41路车去,最后在地铁8号线航天博物馆站附近汇合。图中 l 1,l 2分别表示世博41路车与小轿车在行驶中的路程(千米) 与时间(分钟)的关系,试观察图像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世博41路车在途中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千米/分钟; 此次行驶的路程是____ ___千米.(2分) (2)写出小轿车在行驶过程中s 与t 的函数关系式: ________________,定义域为___________.(3分) (3)小明和妈妈乘坐的世博41路车出发 分钟后被爸爸的小轿车追上了.(3分) 4、(本题7分)如图,在梯形ABCD 中,AB ∥CD . (1)如果∠A =?50,∠B =?80,求证:AB CD BC =+. (2)如果AB CD BC =+,设∠A =?x ,∠B =?y ,那么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 5. 如图,一次函数b x y +=3 1 的图像与x 轴相交于点A (6,0)、与y 轴相交于点B , (图1) (图2) C D (第3题图) (分钟)

中考数学几何综合圆的综合大题压轴题

圆的综合大题 1.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FH是⊙O的切线,切点为F,FH∥BC,连接AF交BC于E,∠ABC的平分线BD交AF于D,连接BF. (1)证明:AF平分∠BAC; (2)证明:BF=FD; (3)若EF=4,DE=3,求AD的长. 2.如图,AB是⊙O的直径,过点B作⊙O的切线BM,点P在右半圆上移动(点P与点A,B不重合),过点P作PC⊥AB,垂足为C;点Q在射线BM上移动(点M在点B的右边),且在移动过程中保持OQ∥AP. (1)若PC,QO的延长线相交于点E,判断是否存在点P,使得点E恰好在⊙O上?若存在,求出∠APC的大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连接AQ交PC于点F,设,试问:k的值是否随点P的移动而变化?证明你的结论.

3.已知:如图1,把矩形纸片ABCD折叠,使得顶点A与边DC上的动点P重合(P不与点D,C重合),MN为折痕,点M,N分别在边BC,AD上,连接AP,MP,AM,AP与MN相交于点F.⊙O过点M,C,P. (1)请你在图1中作出⊙O(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与是否相等?请你说明理由; (3)随着点P的运动,若⊙O与AM相切于点M时,⊙O又与AD相切于点H.设AB为4,请你通过计算,画出这时的图形.(图2,3供参考) 4.在⊙O中,弦AB与弦CD相交于点G,OA⊥CD于点E,过点B作⊙O的切线BF交CD的延长线于点F. (I)如图①,若∠F=50°,求∠BGF的大小; (II)如图②,连接BD,AC,若∠F=36°,AC∥BF,求∠BDG的大小.

5.如图,在⊙O中,半径OD⊥直径AB,CD与⊙O相切于点D,连接AC交⊙O 于点E,交OD于点G,连接CB并延长交⊙于点F,连接AD,EF. (1)求证:∠ACD=∠F; (2)若tan∠F= ①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②连接DE,当⊙O的半径为3时,求DE的长. 6.如图,⊙O的直径AB为10cm,弦BC为6cm,D、E分别是∠ACB的平分线与⊙O,AB的交点,P为AB延长线上一点,且PC=PE. (1)求AC、AD的长; (2)试判断直线PC与⊙O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中考数学几何计算题

分析中考的几何计算题 几何计算题历年来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几何计算是以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与弧的长度计算、角和弧的度数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线段比值的计算以及面积、体积的计算,从图形上分类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以及圆的有关计算。解几何计算题的常用方法有:几何法、代数法、三角法等。 一、三种常用解题方法举例 例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以边AB 为直径的半圆O 恰与对边CD 相切于T ,与对角线AC 交于P , PE ⊥AB 于E ,AB=10,求PE 的长。 解法一:(几何法)连结OT,则OT ⊥CD ,且OT=2 1 AB =5,BC=OT=5,AC=25100+=55 ∵BC 是⊙O 切线,∴BC 2 =CP ·CA ∴PC=5,∴AP=CA-CP=54 ∵PE ∥BC ∴ AC AP BC PE = ,PE=5 554×5=4 说明:几何法即根据几何推理,由几何关系式进行求解的方法,推理时特别 要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 解法二:(代数法)∵PE ∥BC ,∴AB AE CB PE = ∴2 1 ==AB CB AE PE 设:PE=x ,则AE=2x ,EB=10–2x 连结PB 。 ∵AB 是直径,∴∠APB=900 在Rt △APB 中,PE ⊥AB ,∴△PBE ∽△APE ∴2 1==AE PE EP EB ∴EP=2EB ,即x=2(10–2x ) 解得x=4 ∴PE=4 说明:代数法即为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关键在于找出可供列方程的相等关系,例如:相似三角形中的线段比例式;勾股定理中的等式;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中的线段等积式,以及其他的相等关系。 解法三:(三角法)连结PB ,则BP ⊥AC 。设∠PAB=α 在Rt △APB 中,AP=10COS α 在Rt △APE 中,PE=APsin α, ∴PE=10sin αCOS α 在Rt △ABC 中, BC=5,AC=55 ∴sin α= 555 55= ,COS α=55 25 510= ∴PE=10×55255?=4 说明:在几何计算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数形结合”,多角度,全方位观察图形,挖掘隐含条件,寻找数量关系和相等关系。

重庆市一中数学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重庆市一中数学圆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矩形ABCD中,BC=8,点F是AB边上一点(不与点B重合)△BCF的外接圆交对角线BD于点E,连结CF交BD于点G. (1)求证:∠ECG=∠BDC. (2)当AB=6时,在点F的整个运动过程中. ①若BF=22时,求CE的长. ②当△CEG为等腰三角形时,求所有满足条件的BE的长. (3)过点E作△BCF外接圆的切线交AD于点P.若PE∥CF且CF=6PE,记△DEP的面积为S1,△CDE的面积为S2,请直接写出1 2 S S的值. 【答案】(1)详见解析;(2)① 182 5 ;②当BE为10, 39 5 或 44 5 时,△CEG为等腰三角形;(3) 7 24 .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BD=∠BDC,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ABD=∠ECG,即可证得结论; (2)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D=10, ①连接EF,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CEF=∠BCD=90°,∠EFC=∠CBD.即可得出sin∠EFC =sin∠CBD,得出 3 5 CE CD CF BD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CF=62CE 18 2 5 ; ②分三种情况讨论求得: 当EG=CG时,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圆周角定理即可得到∠GEC=∠GCE=∠ABD= ∠BDC,从而证得E、D重合,即可得到BE=BD=10; 当GE=CE时,过点C作CH⊥BD于点H,即可得到∠EGC=∠ECG=∠ABD=∠GDC,得到CG=CD=6.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得CH= 24 5 ,即可根据勾股定理求得GH,进而求得HE,即可求得BE=BH+HE= 39 5 ;

九年级上册数学 圆 几何综合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数学 圆 几何综合中考真题汇编[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如图,梯形ABCD 中,AD//BC ,AD 2=,AB BC CD 6===,动点P 在 射线BA 上,以BP 为半径的 P 交边BC 于点E (点E 与点C 不重合),联结PE 、 PC ,设x BP =,PC y =. (1)求证:PE //DC ; (2)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联结PD ,当PDC B ∠=∠时,以D 为圆心半径为R 的D 与P 相交,求R 的取 值范围. 【答案】(1)证明见解析;(2)2436(09)y x x x =-+<<;(3)3605 R << 【解析】 【分析】 ()1根据梯形的性质得到B DCB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 PEB ∠∠=,根据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2分别过P 、A 、D 作B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H 、F 、.G 推出四边形ADGF 是矩形, //PH AF ,求得2BF FG GC ===,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22226242AF AB BF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 223PH x = ,13BH x =,求得1 63 CH x =-,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 ()3作//EM PD 交DC 于.M 推出四边形PDME 是平行四边形.得到PE DM x ==,即 6MC x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18 655 PD EC ==-=,根据相切两圆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 1证明:梯形ABCD ,AB CD =, B DCB ∠∠∴=, PB PE =, B PEB ∠∠∴=, DCB PEB ∠∠∴=,

2016五年级几何图形计算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 一、计算题 1、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水稻田,底180厘米、高7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画图及计算) 2、一个近似于梯形的林地,上底1.5千米、下底3.9千米、高0.9千米。这个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千米?(画图及计算) 3、一个长方形的苗圃,长41米、宽19米,按每平方米育树苗5棵计算。这个苗 圃一概可以育多少棵树苗? 4、爷爷家有一块三角形的小麦地,底32米、高15米,今年一共收小麦134.4千 克。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多少千克? 5、张大伯家有一块梯形的玉米地,上地120米、下底160米、高40米。预计每 公顷可以收玉米6000千克。这块玉米地一共可以收玉米多少千克?按每千克玉米0.8元计算,玉米收入有多少元?

6、爷爷家的一块长120米、宽30米的地,按照每平方米收稻谷0.92千克计算。 今年这块地收稻谷多少千克?收的稻谷的质量是小麦的2.4倍,今年收小麦多少千克? 7、一块三角形的果园,面积是0.84公顷,已知底是25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选择题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那么现在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相比,周长(),面积() A 、变大B、变小C、没变D、无法比较 2、一个三角形底不变,高扩大6倍,面积() A、不变B扩大6倍C、扩大3倍D、缩小3倍 3、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0厘米,高是20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A 、4平方分米 B 400平方分米C、8平方分米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在6与7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B、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C 、生活中,一般把盈利用正数表示D、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形面积也一定不相等 5、图中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相比( A、面积相等,周长相等 B、面积不等,周长相等。 C、面积相等,周长不等。 D、无法比较。 三、求下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平面几何习题集大全

平面几何习题大全 下面的平面几何习题均是我两年来收集的,属竞赛围。共分为五种类型,1,几何计算;2,几何证明;3,共点线与共线点;4,几何不等式;5,经典几何。 几何计算-1 命题设点D是Rt△ABC斜边AB上的一点,DE⊥BC于点E,DF⊥AC于点F。若AF=15,BE=10,则四边形DECF的面积是多少? 解:设DF=CE=x,DE=CF=y. ∵Rt△BED∽Rt△DFA, ∴BE/DE=DF/AF <==> 10/y=x/15 <==> xy=150. 所以,矩形DECF的面积150. 几何证明-1 命题在圆接四边形ABCD中,O为圆心,己知∠AOB+∠COD=180.求证:由O向四边形ABCD所作的垂线段之和等于四边形ABCD的周长的一半。 证明(一) 连OA,OB,OC,OD,过圆心O点分别作AB,BC,CD,DA的垂线,垂足依次为P,Q,R,S。 易证ΔAPO≌ΔORD,所以DR=OP,AP=OR, 故OP+OR=DR+AP=(CD+AB)/2。 同理可得:OQ+OS=(DA+BC)/2。 因此有OP+OQ+OR+OS=(AB+BC+CD+DA)/2。

证明(二) 连OA,OB,OC,OD,因为∠AOB+∠COD=180°,OA=OD,所以易证 RtΔAPO≌RtΔORD,故得DR=OP,AP=OR, 即OP+OR=DR+AP=(CD+AB)/2。 同理可得:OQ+OS=(DA+BC)/2。 因此有OP+OQ+OR+OS=(AB+BC+CD+DA)/2。 几何不等式-1 命题设P是正△ABC任意一点,△DEF是P点关于正△ABC的接三角形[AP,BP,CP延长分别交BC,CA,AB于D,E,F],记面积为S1;△KNM是P点关于正△ABC的垂足三角形[过P 点分别作BC,CA,AB垂线交于K,N,M],记面积为S2。求证:S2≥S1 。 证明设P点关于正△ABC的重心坐标为P(x,y,z),a为正△ABC的边长,则正△ABC的面积为S=(a^2√3)/4。 由三角形重心坐标定义易求得: AD=za/(y+z),CD=ya/(y+z),CE=xa/(z+x),AE=za/(z+x),AF=ya/(x+y),BF=xa/(x+y). 故得: △AEF的面积X=AE*AF*sin60°/2=Syz/(z+x)(x+y); △BFD的面积Y=BF*BD*sin60°/2=Szx/(x+y)(y+z); △CDE的面积Z=CD*CE*sin60°/2=Sxy/(y+z)(z+x). 从而有S1=S-X-Y-Z=2xyzS/(y+z)(z+x)(x+y)。 因为P点是△KNM的费马点,从而易求得:

九年级圆 几何综合易错题(Word版 含答案)(1)

九年级圆几何综合易错题(Word版含答案)(1) 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在圆O中,C是弦AB上的一点,联结OC并延长,交劣弧AB 于点D,联结AO、BO、AD、BD.已知圆O的半径长为5,弦AB的长为8. (1)如图1,当点D是弧AB的中点时,求CD的长; (2)如图2,设AC=x,ACO OBD S S=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若四边形AOBD是梯形,求AD的长. 【答案】(1)2;(2) 2825 x x x -+ (0<x<8);(3)AD= 14 5 或6. 【解析】 【分析】 (1)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可求出OC的长. (2)分别作OH⊥AB,DG⊥AB,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ACO和△BOD的面积,便可得出函数解析式. (3)分OB∥AD和OA∥BD两种情况讨论. 【详解】 解:(1)∵OD过圆心,点D是弧AB的中点,AB=8, ∴OD⊥AB,AC= 1 2 AB=4, 在Rt△AOC中,∵∠ACO=90°,AO=5, ∴22 AO AC -, ∴OD=5, ∴CD=OD﹣OC=2; (2)如图2,过点O作OH⊥AB,垂足为点H, 则由(1)可得AH=4,OH=3, ∵AC=x, ∴CH=|x﹣4|, 在Rt△HOC中,∵∠CHO=90°,AO=5, ∴22 HO HC +22 3|x4| +-2825 x x -+

∴CD=OD ﹣OC=5 过点DG ⊥AB 于G , ∵OH ⊥AB , ∴DG ∥OH , ∴△OCH ∽△DCG , ∴ OH OC DG CD =, ∴DG=OH CD OC ? 35, ∴S △ACO = 12AC ×OH=12x ×3=32 x , S △BOD =12BC (OH +DG )=12(8﹣ x )×(3 35)=3 2 (8﹣ x ) ∴y= ACO OBD S S = ()32 3582x x - (0<x <8) (3)①当OB ∥AD 时,如图3, 过点A 作AE ⊥OB 交BO 延长线于点E ,过点O 作OF ⊥AD ,垂足为点F , 则OF=AE , ∴S=12AB?OH=1 2 OB?AE , AE= AB OH OB ?=24 5 =OF , 在Rt △AOF 中,∠AFO=90°, AO=5, ∴75 ∵OF 过圆心,OF ⊥AD , ∴AD=2AF=14 5 . ②当OA ∥BD 时,如图4,过点B 作BM ⊥OA 交AO 延长线于点M ,过点D 作DG ⊥AO ,垂足为点G , 则由①的方法可得DG=BM= 245 , 在Rt △GOD 中,∠DGO=90°,DO=5,

郴州数学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郴州数学圆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DC=90°,DE⊥AB,垂足为点E,DE的锯长线交⊙O于点F,DC的延长线与F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如图1,求证:GD=GF; (2)如图2,过点B作BH⊥AD,垂足为点M,B交DF于点P,连接OG,若点P在线段OG上,且PB=PH,求∠ADF的大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M是PH的中点,点K在BC上,连接DK,PC,D交PC点N,连接MN,若AB=122,HM+CN=MN,求DK的长. 【答案】(1)见解析;(2)∠ADF=45°;(3)1810 . 【解析】 【分析】 (1)利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GFD,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GDF,等量代换得∠GDF=∠GFD,根据“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得GD=GF;(2)连接OD、OF,由△DPH≌△FPB可得:∠GBH=90°,由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G=90°,即可得:∠ADF=45°;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H=BH=12,DF=AB=12,由四边形ABCD内接于⊙O,可得:∠BCG=45°=∠CBG,GC=GB,可证四边形CDHP是矩形,令CN=m,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m=2,过点N作NS⊥DP于S,连接AF,FK,过点F作FQ⊥AD于点Q,过点F 作FR⊥DK交DK的延长线于点R,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球得DK.【详解】 解:(1)证明:∵DE⊥AB ∴∠BED=90° ∴∠A+∠ADE=90° ∵∠ADC=90° ∴∠GDF+∠ADE=90° ∴∠A=∠GDF ∵BD BD ∴∠A=∠GFD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word版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word 版 一、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在直角体系中,直线AB 交x 轴于点A(5,0),交y 轴于点B,AO 是⊙M 的直径,其半圆交AB 于点C,且AC=3.取BO 的中点D,连接CD 、MD 和OC . (1)求证:CD 是⊙M 的切线; (2)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D 、M 、A,其对称轴上有一动点P,连接PD 、PM,求△PDM 的周长最小时点P 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当△PDM 的周长最小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 ,使S △PDM =6S △QAM ?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证明:连接CM , ∵OA 为⊙M 直径,∴∠OCA=90°.∴∠OCB=90°. ∵D 为OB 中点,∴DC=DO .∴∠DCO=∠DOC . ∵MO=MC ,∴∠MCO=∠MOC . ∴ . 又∵点C 在⊙M 上,∴DC 是⊙M 的切线. (2)∵A 点坐标(5,0),AC=3 ∴在Rt △ACO 中,. ∴545(x )x 5)12152- =--(,∴,解得10 OD 3 = . 又∵D 为OB 中点,∴ 1552 4 +∴D 点坐标为(0,154). 连接AD ,设直线AD 的解析式为y=kx+b ,则有

解得. ∴直线AD 为 . ∵二次函数的图象过M (5 6 ,0)、A(5,0), ∴抛物线对称轴x= 154 . ∵点M 、A 关于直线x=154对称,设直线AD 与直线x=15 4 交于点P , ∴PD+PM 为最小. 又∵DM 为定长,∴满足条件的点P 为直线AD 与直线x=15 4 的交点. 当x= 15 4时,45y (x )x 5)152 = --(. ∴P 点的坐标为(15 4,56 ). (3)存在. ∵ ,5 y a(x )x 5)2 =--( 又由(2)知D (0,154),P (15 4,56 ), ∴由 ,得 ,解得y Q =± 103 . ∵二次函数的图像过M(0,5 6 )、A(5,0), ∴设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又∵该图象过点D (0,15 4 ),∴,解得a= 512 .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 又∵Q 点在抛物线上,且y Q =±103 . ∴当y Q =103 时,,解得x= 1552-或x=1552 +; 当y Q =5 12 - 时,,解得x= 15 4 .

几何计算题选讲

几何计算题选讲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江苏地区中考数学复习几何计算题选讲 几何计算题历年来是中考的热点问题。几何计算是以推理为基础的几何量的计算,主要有线段 与弧的长度计算、角和弧的度数计算、三角函数值的计算、线段比值的计算以及面积、体积的计算,从图形上分类有: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以及圆的有关计算。解几何计算题的常用方法有:几何法、代数法、三角法等。 一、三种常用解题方法举例 例1. 如图,在矩形ABCD 中,以边AB 为直径的半圆O 恰与对边CD 相切于T , 与对角线AC 交于P ,PE ⊥AB 于E ,AB=10,求PE 的长. 解法一:(几何法)连结OT ,则OT ⊥CD ,且OT=21 AB =5 BC=OT=5,AC=25100+=55 ∵BC 是⊙O 切线,∴BC 2 =CP ·CA. ∴PC=5,∴AP=CA-CP=54. ∵PE ∥BC ∴ AC AP BC PE = ,PE=5 55 4×5=4. 说明:几何法即根据几何推理,由几何关系式进行求解的方法,推理时特别要 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 解法二:(代数法) ∵PE ∥BC ,∴AB AE CB PE =. ∴2 1 ==AB CB AE PE . 设:PE=x ,则AE=2 x ,EB=10–2 x . 连结PB. ∵AB 是直径,∴∠APB=900. 在Rt △APB 中,PE ⊥AB ,∴△PBE ∽△APE . ∴21==AE PE EP EB .∴EP=2EB ,即x=2(10–2x ). 解得x =4. ∴PE=4. 说明:代数法即为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关键在于找出可供列方程的相等关系,例如:相似三角形中的线段比例式;勾股定理中的等式;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中的线段等积式,以及其他的相等关系. 解法三:(三角法) 连结PB ,则BP ⊥AC.设∠PAB=α 在Rt △APB 中,AP=10COS α, 在Rt △APE 中,PE=APsin α, ∴PE=10sin αCOS α. 在Rt △ABC 中, BC=5,AC=55.∴sin α= 5 55 55= , COS α= 5 5 25 510= .∴PE=10×55255?=4.

九年级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圆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DC=90°,DE⊥AB,垂足为点E,DE的锯长线交⊙O于点F,DC的延长线与F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如图1,求证:GD=GF; (2)如图2,过点B作BH⊥AD,垂足为点M,B交DF于点P,连接OG,若点P在线段OG上,且PB=PH,求∠ADF的大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M是PH的中点,点K在BC上,连接DK,PC,D交PC点N,连接MN,若AB=122,HM+CN=MN,求DK的长. 【答案】(1)见解析;(2)∠ADF=45°;(3)1810 . 【解析】 【分析】 (1)利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GFD,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GDF,等量代换得∠GDF=∠GFD,根据“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得GD=GF;(2)连接OD、OF,由△DPH≌△FPB可得:∠GBH=90°,由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G=90°,即可得:∠ADF=45°;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H=BH=12,DF=AB=12,由四边形ABCD内接于⊙O,可得:∠BCG=45°=∠CBG,GC=GB,可证四边形CDHP是矩形,令CN=m,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m=2,过点N作NS⊥DP于S,连接AF,FK,过点F作FQ⊥AD于点Q,过点F 作FR⊥DK交DK的延长线于点R,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球得DK.【详解】 解:(1)证明:∵DE⊥AB ∴∠BED=90° ∴∠A+∠ADE=90° ∵∠ADC=90° ∴∠GDF+∠ADE=90° ∴∠A=∠GDF ∵BD BD ∴∠A=∠GFD

中考数学专题1 几何计算专题

中考系列复习——几何计算专题 一、中考要求 证明与计算,是几何命题的两大核心内容。几何计算题,通常需要借助几何中的概念、定义、定理、公理等知识,求解相关几何元素的数值。在解题时,要求能准确灵活地选用有关知识,采用各种数学方法(既可以是几何方法,也可以是代数方法),加以求解。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解题,就需要在平时练习中,强化基础题,多采用一题多解、优化方案等训练方法,积累经验,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二、知识网络图 如图1所示: 图 1 三、基础知识整理 几何计算题的重点比较分散,从知识点本身来说,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具有计算题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涉及解直角三角形的试题大部分是计算题。但是,在实际命题时,更多的是圆的有关计算题和四边形的计算题,它们与其它几何知识都有密切的联系,能在主要考查一个知识点的同时,考查其他知识点。就题型而言,各种题型中都能见到几何计算题的身影,比如线与角计算题、三角形计算题、相似形计算题等等,综合性计算题则更多出现在中档解答题和压轴题中。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中考命题改革的大趋势,几何计算题的难度比以前有所下降,更突出在题目的内容、形式、解法上有所创新,所以,我们不必把重点放到一些繁难的计算题上,而应扎实学好基础知识,多分析解题使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方程与函数、分类讨论、转化构造等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 四、考点分析(所选例题均为2004年中考试题) 1、线与角计算题 所用知识主要有线段的中点、角平分线、线段或角的和差倍分、余角、补角的基本概念的定义,以及角的计量、对顶角性质、平行线性质等。难度不大,可直接利用上述定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 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如图,以A (0,3)为圆心的圆与x 轴相切于坐标原点O ,与y 轴相交于点B ,弦BD 的延长线交x 轴的负半轴于点E ,且∠BEO =60°,AD 的延长线交x 轴于点C . (1)分别求点E 、C 的坐标; (2)求经过A 、C 两点,且以过E 而平行于y 轴的直线为对称轴的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3)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AC 的交点为M ,试判断以M 点为圆心,ME 为半径的圆与⊙A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点C 的坐标为(-3,0)(2)2343333 y x x =++3)⊙M 与⊙A 外切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了A 点的坐标,即可得出圆的半径和直径,可在直角三角形BOE 中,根据∠BEO 和OB 的长求出OE 的长进而可求出E 点的坐标,同理可在直角三角形OAC 中求出C 点的坐标; (2)已知了对称轴的解析式,可据此求出C 点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的坐标,然后根据此点坐标以及C ,A 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3)两圆应该外切,由于直线DE ∥OB ,因此∠MED=∠ABD ,由于AB=AD ,那么 ∠ADB=∠ABD ,将相等的角进行置换后可得出∠MED=∠MDE ,即ME=MD ,因此两圆的圆心距AM=ME+AD ,即两圆的半径和,因此两圆外切. 试题解析:(1)在Rt△EOB 中,3 cot60232EO OB =??==, ∴点E 的坐标为(-2,0). 在Rt△COA 中,tan tan60333OC OA CAO OA =?∠=??==, ∴点C 的坐标为(-3,0). (2)∵点C 关于对称轴2x =-对称的点的坐标为F (-1,0), 点C 与点F (-1,0)都在抛物线上. 设()()13y a x x =++,用(03A ,代入得 ()()30103a =++,

几何计算题参考答案.

几何计算题 1.如图6,矩形纸片ABCD 的边长AB=4,AD=2.翻折矩形纸片,使点A 与点C 重合,折痕分别交AB 、CD 于点E 、F , (1)在图6中,用尺规作折痕EF 所在的直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并求线段EF 的长; (2)求∠EFC 的正弦值. 解:(1) 作图正确 ∵矩形ABCD , ∴90B ∠=,BC AD =. ∵在Rt △ABC 中,AB =4,AD =2 ∴由勾股定理得:AC =设EF 与AC 相交与点O , 由翻折可得 AO CO ==90AOE ∠=. ∵在Rt △ABC 中, tan 1BC AB ∠=, 在Rt △AOE 中,tan 1EO AO ∠=. ∴ EO BC AO AB = , ∴2EO =. 同理:2FO = . EF =. (2)过点E 作EH CD ⊥垂足为点H , 2EH BC == ∴sin 5EH EFC EF ∠= == 2、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BC 边上的点,AE BC =,DF AE ⊥,垂足为F ,连接DE . (1)求证:ABE △DFA ≌△; (2)如果10AD AB =,=6,求sin EDF ∠的值. D C B A D A B C E F

3、如图7,△ABC 中,AB=AC , 4 cos ∠(1) 求AB 的长; (2) 求ADC ∠的正切值. 解:(1)过点 A 作AH ⊥BC ,垂足为 ∵AC A B = ∴B C HC BH 2 1==设x CD AC AB === ∵6=BD ∴6+=x BC , 2 6+=x BH 在Rt △AHB 中,AB BH ABC =∠cos ,又5 4 cos =∠ABC ∴ 5 426 =+x x 解得:10=x ,所以10=AB (2)82 1===BC HC BH 2810=-=-=CH CD DH 在Rt △AHB 中,222AB BH AH =+,又10=AB ,∴6=AH 在Rt △AHD 中,32 6tan ===∠DH AH ADC ∴ADC ∠的正切值是3 4、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C 在⊙O 上,过点C 作⊙O 的切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已知∠D =30°. (1)求∠A 的度数; (2)若点F 在⊙O 上,CF ⊥AB ,垂足为E ,CF =34,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解:(1) 连结OC ,∵CD 切⊙O 于点C ,∴∠OCD =90°∵∠D =30°,∴∠COD =60°. ∵OA=OC ,∴∠A=∠ACO=30°. (2)∵CF ⊥直径AB , CF =34,∴CE = ∴在Rt △OCE 中,OE =2,OC =4. ∴2 BOC 6048 3603 S ππ?扇形= =,EOC 1 22 S ??=∴EOC BOC S S S π阴影扇形8=-=-3

题型2与圆有关的几何综合题(人教版含答案)

与圆有关的几何综合题 (2019·德阳)如图,已知BC是⊙O的弦,△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M是⊙O上一点,并且∠BMC=60°. (1)求证:AB为⊙O的切线; (2)若E、F分别是AB、AC上的两个动点,且∠EDF=120°,⊙O的半径为2,试问BE+CF的值是否为定值,若是,求出这个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1)连接OB,证OB⊥AB即可;(2)取AB的中点G,连接DG,易证得△EGD≌△FCD,从而猜测出BE+DF的值是个定值,这个定值应该等于AB长的一半. 【解答】(1)证明:∵△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 ∴OD⊥BC,AO平分∠BAC.∴∠BAD=30°. ∵∠BMC=60°,∴∠BOA=∠BMC=60°. ∴∠BAD+∠BOA=90°. ∴∠ABO=90°.∴OB⊥AB. ∵OB是⊙O的半径,∴AB是⊙O的切线. (2)∵∠BAD=30°,OB⊥AB,OB=2, ∴AB=2 3. 取AB的中点G,连接DG,∴AG=BG= 3. ∵∠ABD=60°,∴△BDG是等边三角形. ∴∠DGE=60°,GD=BD. ∵∠FCD=60°,CD=BD, ∴∠FCD=∠EGD,GD=CD. ∵∠EDF=120°,∴∠FDC+∠BDE=60°. ∵∠BDG=60°,∴∠EDG+∠BDE=60°. ∴∠EDG=∠FDC. ∴△EGD≌△FCD.∴FC=EG. ∴BG=BE+EG=BE+CF= 3. 即BE+CF的值是定值,这个值是 3. 动态问题常见有两大类:动态问题中的定值和动态问题中的变值.动态问题中的定值往往包含关于角度、线段、面积等定值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搞清图形的变化过程,正确分析变量与其他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要善于探索动点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抓住图形在变化过程中不变的元素.必要时,多作出几个符合条件的草图也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1.(2019·内江)如图,在△ACE中,CA=CE,∠CAE=30°,⊙O经过点C,且圆的直径AB在线段AE上. (1)试说明CE是⊙O的切线;

九年级上册圆 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九年级上册圆几何综合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初三数学圆易错题压轴题(难) 1.已知:四边形ABCD内接于⊙O,∠ADC=90°,DE⊥AB,垂足为点E,DE的锯长线交⊙O于点F,DC的延长线与FB的延长线交于点G. (1)如图1,求证:GD=GF; (2)如图2,过点B作BH⊥AD,垂足为点M,B交DF于点P,连接OG,若点P在线段OG上,且PB=PH,求∠ADF的大小;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M是PH的中点,点K在BC上,连接DK,PC,D交PC点N,连接MN,若AB=122,HM+CN=MN,求DK的长. 【答案】(1)见解析;(2)∠ADF=45°;(3)1810 . 【解析】 【分析】 (1)利用“同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可得∠A=∠GFD,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GDF,等量代换得∠GDF=∠GFD,根据“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得GD=GF;(2)连接OD、OF,由△DPH≌△FPB可得:∠GBH=90°,由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可得:∠G=90°,即可得:∠ADF=45°; (3)由等腰直角三角形可得AH=BH=12,DF=AB=12,由四边形ABCD内接于⊙O,可得:∠BCG=45°=∠CBG,GC=GB,可证四边形CDHP是矩形,令CN=m,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m=2,过点N作NS⊥DP于S,连接AF,FK,过点F作FQ⊥AD于点Q,过点F 作FR⊥DK交DK的延长线于点R,通过构造直角三角形,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方法球得DK.【详解】 解:(1)证明:∵DE⊥AB ∴∠BED=90° ∴∠A+∠ADE=90° ∵∠ADC=90° ∴∠GDF+∠ADE=90° ∴∠A=∠GDF ∵BD BD ∴∠A=∠GFD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题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带例 题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初中几何题解题技巧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许多关于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知识。在计算几何图形面积时,除了能正确运用面积计算公式外,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一、割补法割补法是指将一些不规则的、分散的几何图形经过分割、移补,拼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例1如图1,已知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与解:如图2所示,连接正方形的对角线,可以将阴影I分割成I1和I2两部分,然后将阴影I1移至空白I1′处,将阴影I2移至空白I2′处,这样阴影部分就拼成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求出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即可,列式为:6×6÷2=18(平方厘米)。练一练1:如图3,已知AB=BC=4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二、平移法平移法是指把一些不规则的几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移动,拼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例2如图4,已知长方形的长是12厘米,宽是6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与解:如图5所示,连结长方形两条长的中点,把阴影部分分成左右两部分,然后把左边的阴影部分向右平移至空白处,这样阴影部分就转化成了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求出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列式为:6×6=36(平方厘米)。练一练2:如图6,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 三、旋转法旋转法是指把一些几何图形绕某一点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的角度,使分散的、不规则的几何图形合并成一个规则的几何图形,从而求出面积的方法。例3如图7,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AB=20厘米,D是AB的中点,扇形DAE和DBF都是圆的,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与解:如图8所示,把扇形DBF绕D点沿顺时针方向旋转180°后,扇形DBF与扇形DAE就合并成了一个半径为10厘米的半圆,两个空白三角形也合并成了一个直角边为10厘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要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只要用半圆的面积减去空白部分的面积即可,列式为:×(20÷2)2÷2-(20÷2)2÷2=107(平方厘米)。练一练3:如图9,在直角三角形ABC中有一个正方形BDEF,E点正好落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AC上,已知AE=8厘米,EC=12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四、等分法等分法是指把一个几何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图形,然后根据大图形与小图形面积之间的倍数关系进行求解的方法。例4如图10,三角形ABC的面积是48平方分米,点D、E、F与G、H、I分别是三角形ABC与三角形DEF各边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分析与解:通过作辅助线,可以将三角形ABC平均分成16个完全一样的小三角形(如图11所示),阴影部分为其中3个小三角形,即阴影部分的面积占三角形ABC 的面积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8×=9(平方分米)。练一练4:如图12所示,长方形ABCD的长是10厘米,宽是6厘米,E、F分别是AB和AD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五、轴对称法轴对称法是指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在原图上再构造一个完全相同的图形,使原图的面积扩大2倍,然后通过计算新图形的面积来求出原图面积的方法。例5如图13,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系列】几何计算题-小学数学网-学而思教育

【小学数学一题多解系列】几何计算题-小学数学网-学而思 教育 例116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恰好拼成了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0平方厘米.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改拼成一个大长方体,那么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北京市西城区) 【分析1】因为正方体有6个相等的面,所以每个面的面积是30÷6=5平方厘米.拼成一个大长方体要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同时增加两个面的面积.由此可求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解法1】30-30÷6+30÷6×2 =30-5+10=35(平方厘米). 或:30+30÷6×(2-1) =30+5=35(平方厘米). 【分析2】因为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先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同时又增加两个面的面积,实际上增加了一个面的面积. 【解法2】30+30÷6=30+5=35(平方厘米). 【分析3】把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看作“1”.先求出增加的一个面是原来正方体表面积的几分之几,再运

用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法求大长方体的表面积. 【分析4】因为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拼成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所以可先求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再求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解法4】30÷6×(6+1) =30÷6×7=35(平方厘米). 答: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5平方厘米. 【评注】比较以上四种解法,解法2和解法3是本题较好的解法. 例117 大正方体棱长是小正方体棱长的2倍,大正方体体积比小正方体的体积多21立方分米,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北京市东城区) 【分析1】把小正方体的体积看作“1倍”,那么大正方体的体积是小正方体的2×2×2=8(倍),比小正方体多8-1=7(倍).由此本题可解. 【解法1】21÷(2×2×2-1) =21÷7=3(立方分米). 【分析2】把小正方体的棱长看作“ 1”,

九年级数学几何图形圆的练习题

A A A B C C 2 B 1 图6 l 圆练习题 姓名: 一、精心选一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命题:①长度相等的弧是等弧 ②任意三点确定一个圆 ③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④外心在三角形的一条边上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其中真命题共有( )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同一平面内两圆的半径是R 和r ,圆心距是d ,若以R 、r 、d 为边长,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则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A .外离 B .相切 C .相交 D .内含 3、如图1,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若它的一个外角∠DCE=70°,则∠BOD=( ) A .35° ° C .110° ° 4、如图2,⊙O 的直径为10,弦AB 的长为8,M 是弦AB 上的动点,则OM 的长的取值 范围( ) A .3≤OM ≤5 B .4≤OM ≤5 C .3<OM <5 D .4<OM <5 5、如图3,⊙O 的直径AB 与弦CD 的延长线交于点E ,若DE=OB, ∠AOC=84°,则∠E 等于( ) A .42 ° B .28° C .21° D .20° 图1 图 2 图3 6、如图4,△ABC 内接于⊙O ,AD ⊥BC 于点D ,AD=2cm ,AB=4cm ,AC=3cm ,则⊙ O 的直径是( ) A 、2cm B 、4cm C 、6cm D 、8cm 7、如图5,圆心角都是90°的扇形OAB 与扇形OCD 叠放在一起,OA =3,OC =1,分别连结AC 、BD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12π B. π C. 2π D. 4π 8、已知⊙O 1与⊙O 2外切于点A ,⊙O 1的半径R =2,⊙O 2的半径r =1, 若半径为4的⊙C 与⊙O 1、⊙O 2都相切,则满足条件的⊙C 有( ) A 、2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9、设⊙O 的半径为2,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OP =m ,且m 使得关于x 的方程 012222=-+-m x x 有实数根,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为( ) A 、相离或相切 B 、相切或相交 C 、相离或相交 D 、无法确定 10、如图6,把直角△ABC 的斜边AC 放在定直线l 上,按顺 时针的方向在直线l 上转动两次,使它转到△A 2B 2C 2的位置,设AB=3, BC=1,则顶点A 运动到点A 2的位置时,点A 所经过的路线为( ) A B C D E 图4 B A M O · 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