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失独家庭调查

篇一: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研究

一.1.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1.失独群体的数量规模

虽然近年来失独现象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

界的广泛关注,但仍没有权威机构对失独群体的具体数量规模进行准确调查,根据人口普查等相关统计资料,有些学者对我国失独群体的数量、增长速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断。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在20xx年3月1日北京大学举

行的中国人口政策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失独家庭在20xx 年已达百万,而且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到2050年累计死亡10岁及以上独生子女总人数将过千万。人口学专家易富贤认为“即便不计算20xx年后新增独生子

女家庭和死亡孩子数量,到2035年也会有1000万失独家庭”。主流观点认为“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这样的发展态势,使得失独已不再是个

人和家庭问题,已经上升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备受当前国内专家学者关注的新课题,成为我们党和各级政

府亟待正视和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2.失独群体的健康状况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独生子女的死亡,独生子女的失去就意味着完整的、稳定的三角形家庭结构的缺损和瓦解。幸福生活的崩溃和毁灭,痛苦生活的开始和延续,对失独群体来说,不仅仅是外部生活的翻天覆地,还有内心世界的动荡不已。符号互动论认为,当自我概念或身份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得到肯定时,人们将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反之,自我概念或身份不能得到证明时,将会体验到消极的情感。失独群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和通常的地域范围内体验到的基本上都是消极情感。对过去,有遗憾、有怀念、有自责、有悔恨;对现实,有悲伤、有痛苦、有宿命感、有阴郁、有焦虑、有逃避、有破罐子破摔、有自残自杀;对未来,有恐惧、有失望、有绝望。同时,因独生子女的离去而引发的身体病变、经济贫困、夫妻关系紧张、未来的空巢生活压力等更让失独父母不堪承受。调查中发现,失独父母更害怕生病,怕“付不起医疗费”,怕“无人陪护”,怕“手术无人签字”,几乎所有的“失独者”都认为“不怕死,就怕老、就怕病”。对亲情缺失的悲痛、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和焦虑及对老来无依的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情绪使失独

父母长时期走不出失去子女的阴影,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绝大部分的失独者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出现自闭、

恐惧、噩梦、愤怒、内疚、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等症状。在经历了人生的大不幸之后,他们多数患了严重的生理疾病,不少人还得了绝症。总的来说,失独群体的健康状况呈现出一种不良的、令人担忧的趋势。

3.失独群体的经济状况

失独群体在经济方面的城乡差异表现明显,而且城乡失独群体内部的经济状况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城市失独群体的经济状况好于农村失独群体。城市失独群体大多数都有养老金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也有的城市失独者经济来源于工资收入,还有一小部分,依靠社会救助或低保等来维持基本生活。从农村的失独群体来看,他们的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有相当一部分人几乎没有经济来源,仅仅依靠政府的经济救济或亲朋好友的帮助来维持基本生活。然而,政府经济救助的标准偏低,亲朋好友的帮助也不经常,所以一些农村失独群体生活艰辛,甚至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由于疾病的原因而造成失独的家庭,他们的经济状况尤为贫困,有的家庭在失独前,其经济条件还是比较好的,但子女高额的医疗费用使他们家庭的经济状况急转直下,从而走向贫困的境地;还有的家庭在失独前,其经济条件本身就不好,子女高额的医疗费用对他们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失去孩子后,他们的经济生活更加贫困。再加上失独后,相当一部分失独者无心工作,从而失去经济来源,另外,大部分失独父母都患有心理

和生理疾病,有的还非常严重,这样每月就要产生一项不小的医药费开支,使得他们的生活更是步履维艰。

6.失独群体的家庭生活状况

家庭既是一种社会关系,又是一个亲属团体,这个团体主要靠婚姻、血缘和共同经济为纽带来维系。虽然我国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趋势很明显,核心家庭在独生子女家庭中所占的比例不断增大,但由于目前家庭类型还处于多样化的状态,因此,很多独生子女家庭并不属于核心家庭,而是属于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等类型中的一种。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准确把握失独群体的家庭生活状况就不仅仅要分析失独父母的生活状况,还要了解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伯、姑、舅、姨等直系亲属和近亲属成员的生活状况。事实上在访谈中也发现,一个独生子女的死亡影响到的绝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成员,而是包括几乎所有近远亲属在内的众多成员,甚至还影响到其他邻居好友的生活。由前面对失独群体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婚姻状况、社会交往状况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失独群体在物质生活质量、心态情绪愉悦度、人际交往和谐度等方面较失独前都急剧下降至极限,可以说失独摧毁了家庭幸福。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失独对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直系

亲属的影响和打击也非常大,仅次于失独父母,他们的精神、身体、人际交往等状况也都较差;对伯、叔、姑、舅、

姨等近亲属的生活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情愉悦度、人际和谐度等方面;对其他亲朋好友的影响虽然不大,但在心情愉悦度等方面却有明显体现。总之,在受失独影响的这个庞大的群体中,除失独父母受到的是致命的毁灭性的打击之外,其他成员所受的影响与他们和失独父母关系的远近相关,越亲近的成员受到的影响越大,关系较远成员受到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2.失独家庭养老问题的构建

篇二: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伊梦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目前,全国没有直接关于“失独”家庭数量的统计数据,但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估算。据统计,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数超过1.9亿人;又据《20xx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人口疾病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从以上两个数据可估算出,20xx年我国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超过

7.6万人。另据人民网报道,目前全国“失独”家庭数量已经超过百万。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失独”家庭可能日益增多,将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待解的

课题。本文就“失独”家庭的生活和养老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1、“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在我县“失独”家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84%,他们大都已步入中老年,体弱多病,劳动能力低下,

同时,在失子(中国失独家庭调查)之痛的打击下,长期精神抑郁,疾病缠身,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

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有人因长期悲伤变成了弱视、行走不便、长期卧床,有人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有人还要赡养年事已高的父母,不少“失独”家庭面临生活困境,经济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2、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在经历了“白发

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者面临着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失独家庭往往容易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无法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所以相对于物质帮扶,对于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但是,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没有,甚至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于他们的误解与歧视。正是这样一群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却面临着突然的变故,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

最难以愈合的伤痕。许多父母因为失去了“孩子的父母”这一角色,即使地位崇高、生活富足,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失独老人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失独家庭的生活秩序被打乱,

他们害怕刺激、孤独,将来无人送终,可谓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3、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三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育龄群众为此作出了贡献,但由此产生的“失独”家庭问题,却没有妥善解决,政府对“失独”家庭还缺乏有效的救助。全国人大代表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因医疗而返贫的比例高达50%。而现行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在这方面的救助力度非常有限。20xx

年,人口计生委、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在全国开展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试点工作。《通知》明确规定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后未再生育或合法收养子女的夫妻,符合相应条件的,由政府给予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和100元的扶助金,直至亡故为止。随后,各地根据地区实际制定了不同的扶助实施标准。但如今物价高涨,看病难、看病贵,面对失独者碰到的各种实际难题,每月给予200~300元的扶助金多少显得有些杯水车薪,并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失独者解决养老、医疗等重大困难。

二、关怀“失独”家庭的对策。

1.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对全国“失独”家庭总量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充分掌握“失独”家庭的工作、生活状况,并据此研究制定或完善相关政策。

2、建立“以人为本”的多重关怀机制。首先是物质帮助。有些失独者面临严峻的生活挑战,应该得到制度性的帮助。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建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及建立失独养老院,帮助失独者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深入到他们身边,了解他们的所求所需,提供更多帮助。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表示,失独问题不解决是对人民不负责任,也是对计生工作的不负责任。让失独者不孤独,考量着国家文明和国家责任。顶层设计和底层自觉互动,失独者的孤独才能得以抚慰。“失独”已经不仅仅是哪

一项政策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

使整个社会去关注、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给他们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社会环境,才能让这个悲伤的群体走出阴霾,重获阳光。同时对“失独”家庭给予精神慰藉。精神慰藉是失独家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要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特别注意。失独老人或许更在意社会对他们的看法,对他人的一言一行也会更加敏感。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保护他们的尊严,从媒体到医院、养老院等相关服务机构,必须避免造成歧视;精神慰藉对于失独老人的重要性,除了保护他们的尊严,也在于抚平他们曾经受到的伤害,作为社会个体,每个人都可能会有不幸和不测,重要的在于整个社会的氛围要温馨,人情和伦理的传统要延续,让他们平等地、温暖地生活于社会大家庭中。通过政府关注、基层组织关怀和家族

关心等方式营造氛围,使“失独”家庭的情感得到安慰,情绪得到缓释,内心感受到温暖,引导和重塑他们的生活勇气和信心。

3、对失独家庭给予精神关怀。很多失独者的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不愿意再接触社会,甚至选择自我封闭。因此,一要对基层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对失独者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比如开展心理辅导、义务巡诊、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二是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优势。从北京、大连等地的实践看,目前失独家庭的精神关怀,主要由民间自发的互助团体来承担。但这些团体的发起和延续,有一定的随机性与不稳定性。所以,各地民政部门应尽早建立失独家庭信息数据库,为失独互助组织提供必要帮

助。在没有民间救助团体的地方,慈善机构应该协助成立民间社团,在运行经费、活动场所和精神支持等方面提供社会资源;三是开展亲情抚慰活动,帮助失独者建立与社会的正常联系,特别是组织失独者与失独者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相互取暖;四是着手构建失独老人养老社会支持网络,使失独父母通过这个平台,互相开导,共同面对困难,如建立“全国失独家庭QQ聊天群”;五是建立社区老年工作室,为“失独”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钟点服务,要注重对“失独”老人的心理支持,定期上门为“失独”老人进行营养指导、疾病预防等,帮助“失独”家庭摆脱孤独,促进心智健

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失独并非少数人固有的、特殊的不幸命运,而是多数家庭都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因此,政府更有责任及时采取措施,完善社会化养老和救助机制,帮助他们在社会的关爱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从根本上逐步转变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实现真正的社会化养老。20xx年8月,中国正式出台的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也叫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其中含有相关帮扶规定,但不够完善,应针对失独父母设立专门的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承担这一特殊群体的养老和医疗问题,由政府出资送他们进入养老院和敬老院。还应该看到,城镇失独家庭的主要问题是养老缺乏保障,农村失独家庭则面临经济困难和老无所依的双重困境。因此,在救助城乡失独家庭时也应有所侧重。凡出现独生子女意外亡故的,可以根篇三:中国失独老人调查

中国失独老人调查

【媒体转载须经腾讯网及作者授权】

作者:吴家翔于维华

当年,数以亿计的中国父母响应计划生育号召,诞下唯一的孩子,将所有希望寄予其身上。然而,有超过1000万独生子女家庭遭遇丧子,造成2000万失独父母。

有失独者说,中国的老百姓活的就是孩子,没有孩子,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精选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 西南财经大学 目录 一、数据质量 (3) 1、抽样设计 (3) 2、拒访率比较 (3) 3、人口统计学特征 (4) 二、收入和储蓄 (5) 1、家庭收入 (5) 2、家庭储蓄 (5) 三、非金融资产 (6) 1、房产 (6) (1)自有住房拥有率 (6) (2)拥有住房数量 (6) (3)人均居住面积 (6) (4)住房价值 (7) (5)住房负债 (7) 2、汽车 (8) (1)汽车拥有率 (8) (2)汽车品牌分布 (8) 3、工商经营 (8) (1)工商项目拥有 (8) (2)经营负债 (8) (3)信贷约束 (8) (4)教育与创业 (9) 四、金融资产 (9) 1、金融资产总量 (9) 2、无风险资产占比高 (9) 3、炒股盈亏的“二八”法则 (10) 4、炒股盈亏的年龄效应 (10) 5、金融市场参与差异大 (11) 6、股票市场参与和风险态度成正比 (12) 7、民间金融市场参与城乡趋同 (12) 五、家庭负债 (12)

1、家庭负债值得关注 (12) 2、教育负债比例高 (13) 3、家庭支付方式多元化 (14) 4、信用卡方便交易 (14) 六、家庭财富 (15) 1、家庭财富分布不均 (15) 2、城乡家庭财富差距大 (16) 3、家庭资产分布不均 (16) 七、保险和保障 (17) 1、汽车保险的赔付率偏低 (17) 2、汽车保险的逆向选择明显 (18) 3、我国人口老年抚养比高,社会负担重。 (18) 4、医保中的道德风险 (18) 八、家庭支出 (19) 1、消费支出城乡差距大 (19) 2、远亲和近邻 (19) 3、家庭礼金支出 (20) 九、家庭教育 (20) 1、义务教育效果明显 (20) 2、大学扩招效果显著 (21) 3、教育平等 (22) 4、高等教育国际化 (23) 5、教育回报高 (23) 十、其他部分 (23) 1、性别比例 (23) 2、剩男剩女 (24) 3、中小企业与就业 (24)

最新-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最新-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 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本人整理的失独家庭的现状和帮扶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根据年初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社法委于七月上旬组织相关部门及政协委员对我市失独家庭生存现状、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就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榆林市现有总人口370万,截至20XX年6月底,全市共有失独家庭264户374人,其中农村家庭 190 户 267 人,城区居民74户107 人。 失独父母年龄,49岁以下有53 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 14.17 %,这部分人群还有收养或者再生育可能;50岁——60岁有69 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18.45 %;60岁以上有252人,占到失独人口总数的67.38 %。50岁以上的父母无法再生育,60岁以上的父母,收养孩子也成了力不从心的事情。 失独子女年龄,10岁以下死亡的26 人,占死亡人数的 9.85%;11到20岁死亡的57 人,占到21.59 %;21岁以上死亡的181 人,高达 68.56 %;独生子女死亡原因,患病占到 49.60 %,车祸等意外事故占到50.40 %;失独子女性别,女性60人,男性204人。21岁以上的人群,男性发生意外的概率增大所致。 二、存在问题 1.心理创伤难以修复。失独家庭没有了亲情滋养和天伦之乐,心理创伤极难修复。如榆阳区计生协去年委托人民医院,给89名失独家庭人员安排了健康体检并心理问卷测试,其中28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患,普遍自我封闭,隔离社会。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因为失独陷入深深的心理创伤之中,整日自我封闭,处于社会的边缘化。 2.如何养老成为心病。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我不怕死,我怕老,我怕病”的隐患。病了谁来管,老了谁来安葬,无时不在困扰着他们。这些隐形问题不是靠钱

失独家庭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c56167091.html, 失独家庭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作者:姜珊李婉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08期 摘要我国现在存在着大量的失独家庭,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失独家庭目前面临生活物质收入少,精神压力大,养老困难的巨大问题。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入手分析失独家庭,认为失独家庭的问题应该通过政府、社区、社会机构、社会工作者的联合作用才能解决。 关键词失独家庭社会工作养老 作者简介:姜珊、李婉,大连财经学院。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https://www.sodocs.net/doc/c56167091.html,ki.1009-0592.2017.03.235 一、失独家庭的界定与现状 (一)失独家庭概念界定 在现有的学界研究中,并没有失独家庭的明确定义,从我国各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来看,也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我们根据国内学者王秀银以及政府2001年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的相关界定与推进完善,大概总结出失独家庭是指,那些独生子女家庭中,唯一的子女因事故或者意外、疾病等原因不幸离世,只留下父母独自在世生活的家庭,而父母又因为步入中年而不能再生育或者领养孩子的这部分家庭。 (二)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 1.失独家庭数量多,增长快: 自独生子女政策实施至今,独生子女家庭作为一种普遍的家庭结构数量不断增长,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一旦伤亡,独生子女家庭受到的打击绝对是毁灭性的。根据相关调查发现,1990年累计失独家庭数目就达到了103万户,2015年这一年就产生了将近10万的失独家庭。而根据这个数据推算,在2050年,中国失独家庭的数量将达到超过1100万。这些惊人的数据都向人们诉说着,失独家庭的问题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2.失独父母生理心理影响巨大: 与大多欧美国家不同的是,我国自古以来独有的社会文化传统决定了子女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孩子的离世带给家庭的毁灭性的打击。失去孩子的他们,孩子曾经的点点滴滴也将成为他们不能触碰的记忆。他们害怕提起孩子,也不愿意听他人谈起孩子。因为失去孩子,失独老人很多每天白天过的浑浑噩噩,只因当夜晚到来时,他们大多都在为自己的儿女哭泣。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参考

2018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参考 1、调查设计 (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中城镇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比例为181:139),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2)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电话)回访。 (3)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4)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XX年chfs数据按户口计算为0、36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0、513,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不是户籍概念)。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5)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arls)。 pps(probabilityproportionatetosizesampling):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pps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

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 (1)20xx年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2、94人。少儿(15周岁以下)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3:100,劳动年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100,老年(60周岁以上)人口的男女性别小于1、 (2)无论是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1(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根据chfs我国XX年该数据为16、34%)还是指标2(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我国为10、65%)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高于农村。 (3)根据chfs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63、58%,年龄组越低的人群高学历的比例越高。 (4)根据chfs我国城市剩男、剩女(30周岁以上的未婚男女)的比例41:62,农村为59:38、 (5)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62%,其中38、44%在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作,大力发展工商业可能是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大力支持私营或个体企业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将可能得到缓解。 (6)具有博士学历职工的工资收入低于硕士学历职工的工资,在这个阶段教育收入回报为负。

工作报告【失独老人】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失独老人】失独家庭调研报告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XX、XX副主席的带领下,深入XX县、XX 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意见建议综合如下: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二、我市失独家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主要问题 ⑴经济收入偏低。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失独家庭收入达不到当地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农村失独家庭没有任何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赖计划生育特别扶助金、政府救助(城乡低保、五保供给)等方面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城镇失独家庭除部分领取退休金的有较为固定的经济收入外,其他失独家庭的经济状况跟农村失独家庭相似。独生子女因病去世的家庭经济困难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家庭在支付大量医药费后陷入经济困难,占到所有返贫家庭的50%以上。 ⑵精神创伤极大。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来源于内在创伤。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后,失独老人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心理变得脆弱和敏感,容易陷入精神抑郁,甚至导致更加严重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来源于外来创伤。一些人把失独者视为不祥之人,他们所给的东西也被视为不祥之物,这种来自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平对待无疑更刺痛了失独老人的心。因此,相对于物质帮扶而言,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为迫在眉睫。 ⑶养老就医极难。调查显示,失独家庭普遍存在患病率较咼、生活资源缺乏、养老困难等特点。“我不怕死,只怕老,只怕病。”这是我们走访调研时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如何养老就医是他们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在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下,那些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经济条件不好的失独家庭,尤其是这一类的农村失独家庭,养老就医更是个大难题。医疗开支让他们原本贫困的生活雪上加霜,他们还常常面临无人办理正常医疗住院手续和术后无人照料等问题。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doc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如何破解失独家庭的养老困境?在多界别提案中,政协委员向政府提出多项建议,农工党中央建议政府统计失独家庭,并定期发布数据。民进中央和农工党中央均建议成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针对失独群体问题的存在以及其严重性,建议在国家、政府层面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正视失独问题的存在,全中国要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字,并定期发布,便于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更多关于失独家庭的调查报告内容,请看下文。 一、我市失独家庭的现状 1、基本情况。截至20**年3月,我市只有一个子女的育龄妇女数为628345人,其中小孩年龄在14周岁以下的育龄妇女数为437619人;现已确认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2184人,其中独生子女死亡的扶助对象1436人(因为我市目前还没有做过失独家庭情况的统计工作,所以这个数字仅指女方年满49周岁领取独生子女死亡特殊补贴的家庭成员数)。以走访调研的**县为例,49周岁以下的独生子女家庭达74286户,占家庭总户数的15.5%,其中独生子女意外死亡**1人(女方年满49周岁),占独生子女家庭户数的1.76。目前出现的这群失独者大多出生在上世纪50-60年代,恰逢我国80年代独生子女政策严格执行的年代。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失独家庭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2、经济状况。丧子之痛让他们生活无望,也失去了创造生活的积极性。他们中大部分生活贫苦,有极个别甚至居无定所,借

住在村里的公房(如仓库)或亲戚闲置的旧房。农村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117-**5元/月的农村低保、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家庭普遍较为微薄的劳动所得。城镇失独家庭的生活来源主要依赖于270-350元/月的城镇低保金、235元/月的生育特别扶助金和个人劳动所得。相对而言,农村失独家庭的经济更拮据,面临的生存挑战更严峻,对经济帮扶的需求更大。 3、精神状况。失独家庭成员因丧子打击失去了精神依靠和寄托,常常选择自我封闭,拒绝与社会接触,内心孤寂,处于社会的边缘化。这个群体的年龄大部分在50岁左右,女人的这个年龄基本上很难再生育,而男人再生育的机会相对大一些。因此,相对而言失独家庭中女性受到的伤害更大、更深。同时我们发现有原配偶陪伴的失独者的精神状况明显好过丧偶尤其是离婚失独者的精神状况,而再婚重组家庭的失独者精神状况相对又有所好转。相对而言城镇失独家庭的精神创伤更大,对精神帮扶的需求更迫切。 4、帮扶状况。我市从20**年起按照省里的政策给予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特别扶助金每人每月50元。20**年起我市执行国家出台的一项针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的特别扶助制度,扶助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100元。20**年起我市执行标准随国家标准提高,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每人每月**5元。随着物价上涨,我市从20**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特别扶助金在国家标准上增至每人每月235元。部分县市区根据各自情况制定了扶助标准。如**区从20**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15元。**区从20**年1月起对失独家庭的扶助金增至每人每月300元。**区**乡在20**年6月设立失独家庭关怀基金,7户失独家庭每年领取3000元到5000元的帮扶基金。南岳区从20**年起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伊梦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遭意外亡故或严重伤残的家庭。目前, 全国没有直接关于“失独”家庭数量的统计数据,但可根据相关资料进行估算。据统计,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数超过1.9亿人;又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人口疾病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从以上两个数据可估算出,2010年我国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超过7.6万人。另据人民网报道,目前全国“失独”家庭数量已经超过百万。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失独”家庭可能日益增多,将可能引发一系列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有效的帮助,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待解的课题。本文就“失独”家庭的生活和养老问题谈几点思考。 一、目前“失独”家庭的现状。 1、“失独”家庭群体生活贫困。在我县“失独”家庭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84%,他们大都已步入中老年,体弱多病,劳动能力低下,同时,在失子之痛的打击下,长期精神抑郁,疾病缠身,身体健康状况受影响。这些人员普遍显得苍老,因长期

悲伤影响了视力、肢体运动功能、心脏等主要器官功能受损。有人因长期悲伤变成了弱视、行走不便、长期卧床,有人因病导致生活更加贫困,有人还要赡养年事已高的父母,不少“失独”家庭面临生活困境 ,经济状况将进一步恶化。 2、缺乏精神慰藉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在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楚,步入老年的失独者面临着生活和心理上的负担,失独家庭往往容易丧失对生活的信心,无法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去。所以相对于物质帮扶,对于失独老人的精神慰藉更是迫在眉睫。但是,目前中国社会对于失独群体的心理救助机制几乎没有,甚至社会上还存在一些对于他们的误解与歧视。正是这样一群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却面临着突然的变故,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最难以愈合的伤痕。许多父母因为失去了“孩子的父母”这一角色,即使地位崇高、生活富足,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失独老人是非常敏感和脆弱的,失独家庭的生活秩序被打乱,他们害怕刺激、孤独,将来无人送终,可谓悲痛欲绝、痛不欲生,对生活失去了希望。 3、缺乏有力、有效的医疗保障和社会养老保障。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国策三十多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许多育龄群众为此作出了贡献,但由此产生的“失独”家庭问题,却没有妥善解决,政府对“失独”家庭还缺乏有效的救助。全国人大代表在调查中发现,独生子女伤残的家庭因医疗而返贫的比例高达50%。而现行的计划生育特别扶助政策在这方面的救助力度非常有限。2007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范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1、调查设计 (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中城镇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比例为181:139),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2)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电话)回访。 (3)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4)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2011年CHFS数据按户口计算为0、36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0、513,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不是户籍概念)。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

(5)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ARLS)。 PPS(probabilityproportionatetosizesampling):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PPS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 (1)20XX年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2、94人。少儿(15周岁以下)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3:100,劳动年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100,老年(60周岁以上)人口的男女性别小于1、 (2)无论是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1(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根据CHFS我国2011年该数据为16、34%)还是指标2(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我国为10、65%)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高于农村。 (3)根据CHFS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63、58%,年龄组越低的人群高学历的比例越高。 (4)根据CHFS我国城市剩男、剩女(30周岁以上的未婚男女)

关爱失独家庭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惠民、爱民政策,特别是“失独家庭”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感受到有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宽慰。以“失独家庭”主要为对象,通过形色多样的捐赠、帮助、自助、互助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和心理阴影。 二、项目背景 独生子女因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称之为“失独家庭”。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目前农村失独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较大,个别家庭因为孩子病发时高额的医药费使他们还背负较大的外债。而精神的孤独、自卑、封闭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无法逾越的鸿沟。目前,失独父母们最担心最惧怕的,不是死而是生病,特别是那些单身失独父亲或母亲。而农村失独家庭困境更加严重,经济的来源只是城市的十分之一,贫困加精神上的创伤更需社会加以关注。 通过我们爱心志愿联盟前期的走访调查认为:目前,我们爱心志愿联盟最应该为他们做的是:一是分类实施心灵抚慰;二是搭建他们走向社会的平台,使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走向社会;三是需要志愿者为失独家庭提供定期的访问、关爱和问候,组织一定的活动,让他们极早融入社会。 三、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及早的从丧子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更健康地生活。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二)具体目标: 1.摆脱失独家庭的孤独和自我封闭现状,让这个特殊的群体首先从颓废、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 2.接受现实,找到知音,找到兴趣相同的同伴,互帮互助。 3.建立融洽家庭关系。 4.整合、链接多方社会资源,提供各类服务。 四、项目实施流程 我们打算通过一对一的走访、交谈、倾听、疏导、电话问候、志愿者服务、相互介绍认识等形式,为失独家庭设计走向社会的平台,逐步解除孤独自卑,慰藉心灵,重塑阳光、快乐、健康的生活氛围。全年节假日问候关心不少于8次(包括上门、邮寄贺卡(贺信)、短消息等),电话问候每周1次,志愿者医疗服务每月2次,全年服务总人次不少于600人次。 搭建组织架构 实行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法,根据失独家庭的数量,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开展服务。 (二)个案服务 1.走访:了解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1、子女姓名、出生年月、死亡原因;2、家 庭经济保障情况;3、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个人爱好状况;4、目前家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需求;5、对今后养老问题的设想以及愿景。 2.预估及建档:预估他们内心对失子之痛的创伤程度、愈合程度、接受程度以及对自己今后生活的态度,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建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导读:范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范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1、调查设计 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城镇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回访。 拒访率: 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 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 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 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

PPS: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 PPS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 20XX年 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 2、94 人。少儿人口男女性别比为 123: 100,劳动年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 100、5: 100,老年人口的男女性别小于 1、 无论是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 1 还是指标 2 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高于农村。 根据 CHFS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 63、58%,年 龄组越低的人群高学历的比例越高 根据 CHFS我国城市剩男、剩女的比例 41: 62,农村为 59:38、 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 62%,其中 38、 44%在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作,大力发展工商业可能是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

关爱失独家庭方案

关爱失独家庭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富民、惠民、爱民政策,特别是“失独家庭”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感受到有社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的晚年生活在精神和物质上得到宽慰。以“失独家庭”主要为对象,通过形色多样的捐赠、帮助、自助、互助活动,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和心理阴影。 二、项目背景 独生子女因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称之为“失独家庭”。 从相关资料中了解到:目前农村失独家庭经济上的压力较大,个别家庭因为孩子病发时高额的医药费使他们还背负较大的外债。而精神的孤独、自卑、封闭是他们目前最大的无法逾越的鸿沟。目前,失独父母们最担心最惧怕的,不是死而是生病,特别是那些单身失独父亲或母亲。而农村失独家庭困境更加严重,经济的来源只是城市的十分之一,贫困加精神上的创伤更需社会加以关注。 通过我们爱心志愿联盟前期的走访调查认为:目前,我们爱心志愿联盟最应该为他们做的是:一是分类实施心灵抚慰;二是搭建他们走向社会的平台,使他们从被动转为主动走向社会;三是需要志愿者为失独家庭提供定期的访问、关爱和问候,组织一定的活动,让他们极早融入社会。 三、项目目标

(一)总目标:及早的从丧子的痛苦中摆脱出来,更健康地生活。积极主动地融入社会。 (二)具体目标: 1.摆脱失独家庭的孤独和自我封闭现状,让这个特殊的群体首先从颓废、自我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 2.接受现实,找到知音,找到兴趣相同的同伴,互帮互助。 3.建立融洽家庭关系。 4.整合、链接多方社会资源,提供各类服务。 四、项目实施流程 我们打算通过一对一的走访、交谈、倾听、疏导、电话问候、志愿者服务、相互介绍认识等形式,为失独家庭设计走向社会的平台,逐步解除孤独自卑,慰藉心灵,重塑阳光、快乐、健康的生活氛围。全年节假日问候关心不少于8次(包括上门、邮寄贺卡(贺信)、短消息等),电话问候每周1次,志愿者医疗服务每月2次,全年服务总人次不少于600人次。 搭建组织架构 实行项目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方法,根据失独家庭的数量,成立志愿者服务小组,开展服务。 (二)个案服务 1.走访:了解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包括1、子女姓名、出生年月、死亡原因;2、家庭经济保障情况;3、身体状况、心理状况以及个人爱好状况;4、目前家庭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需求;5、对今后

失独家庭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失独家庭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群体,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了家庭失去了儿女就会导致一个家庭后继无人。所以失去子女对一个家庭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所以失独家庭也面临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我国失独家庭往往却被人遗忘在了角落,导致了失独家庭的问题愈加的严重。而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对于失独家庭中问题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转机,有效地对失独家庭开展社会工作会大大帮助失独家庭走出困境,帮助失独父母重获新生,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失独家庭小组工作 一、失独家庭的现状与问题 “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养子女的家庭。失独者年龄大都在50开外,经历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之后,已失去再生育能力。 2月27日,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我国空巢老年人口规模继续上升,2012年为0.99亿人,2013年突破1亿人大关。在空巢家庭中,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年人开始增多,由于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代陆续开始进入老年期,加上子女风险事件的发生等因素,无子女老年人越来越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个的数量持续增加。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卫生部发布的《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也显示,中国现有独生子女2.18亿,15—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至少为40人/10万人,每年的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有7.6万人,由此带来的是每年增加7.6万个失独家庭。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则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首先是高龄老年人口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人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其次是失能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从2012年的360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3750万人。 根据致公党发布的调查报告,目前我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1.9亿,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我国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94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完 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完整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1.调查设计 (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中城镇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比例为181:139),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2)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电话)回访。 (3)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621-75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失独家庭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什么是失独家庭?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意外灾祸 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 家庭。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在我国,失独家庭每年 以7.6万个的速度增长,现在我国已有超过100万失 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数“独自”承受失 独之痛,独自面对养老、基本生活照顾和精神痛苦等 问题。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失独家庭的生存状况、面 临的困难及生活诉求,更好地推动政府和社会力量共 同参与,关爱失独家庭。7月份,市政协妇联界别委员 联合市计生委、市妇联,在市政协**、**副主席的带 领下,深入**县、**区及相关部门,通过听取情况汇 报、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座谈讨论等形式,对 我市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原因进

2015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2015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第1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 1、调查设计 (1)CHFS抽样设计:经济富裕地区(东部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市县中东中西部省份的比例为32:27:21,全国为34:27:38),城镇地区(相对于农村地区)的样本比重相对较大(样本中城镇居委会与农村村委会比例为181:139),城镇富裕家庭占比较大,样本的地理分布比较均匀。 (2)数据核查:事后对所有受访者进行(电话)回访。 (3)拒访率:CHFS的拒访率低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调查的拒访率。 (4)数据代表性:人口统计学方面,CHFS调查数据在家庭规模、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方面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比较一致,其中城市人口比例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有差异(2015年CHFS数据按户口计算为0、369,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为0、513,但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人口是指居住在城镇范围内的全部常住人口,不是户籍概念)。在居民收入总额上,CHFS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居民收入总额、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总额、人均收入方面比较一致,在农村和城市人均收入内部构成上二者差距比较大。 (5)国内有影响力的家庭调查数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CHIP),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中国健康与养老跟踪调查(CHARLS)。 PPS(probabilityproportionatetosizesampling):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抽样,它是一种使用辅助信息,从而使每个单位均有按其规模大小成比例的被抽中概率的一种抽样方式。PPS抽样是指在多阶段抽样中,尤其是二阶段抽样中,初级抽样单位被抽中的机率取决于其初级抽样单位的规模大小,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大,被抽中的机会就越大,初级抽样单位规模越小,被抽中的机率就越小。 2、家庭人口和工作特征 (1)20XX年CHFS样本数据显示平均家庭规模为2、94人。少儿(15周岁以下)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23:100,劳动年龄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0、5:100,老年(60周岁以上)人口的男女性别小于1、 (2)无论是根据人口老龄化指标1(60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0%,根据CHFS 我国2015年该数据为16、34%)还是指标2(65周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7%,我国为10、65%)都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少儿抚养比低于老年抚养比,且城市人口老龄化趋势高于农村。 (3)根据CHFS数据,我国初中及以下学历的比例高达63、58%,年龄组越低的人群高学历的比例越高。 (4)根据CHFS我国城市剩男、剩女(30周岁以上的未婚男女)的比例41:62,农村为59:38、 (5)企业雇佣的劳动力占从业人员的比例高达62%,其中38、44%在私营或个体企业工作,大力发展工商业可能是解决中国劳动力就业的主要途径,大力支持私营或个体企业的发展,中国劳动力就业压力将可能得到缓解。 (6)具有博士学历职工的工资收入低于硕士学历职工的工资,在这个阶段教育收入回报为负。 (7)随着人口年龄降低,初中学历以下人口比例显著降低,义务教育效果明显。 3、家庭非金融资产 (1)从土地的闲置率上看,在被征收土地归为农用土地的假设下,限制土地的占比也有9、97%。(这一数据与我观察到的家乡的情况正好相反,由于种粮补贴及苹果价格上

失独家庭妇女晚年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失独家庭妇女晚年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失独家庭(指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严重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家庭)已逐渐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特殊群体。为进一步了解摸清我市失独妇女的生存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基本情况,加大对失独妇女的关注关爱力度,**市妇联于XX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对我市失独妇女进行了专题摸底调研。 一、失独妇女的基本情况 1、人员数量。三县六区妇联初步统计,**市失独妇女家庭316户,其中夫妻双方健在的243户,丧偶失独妇女73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困难失独妇女家庭(低保及大病等低保边缘困难户)180户,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其中,城镇失独妇女247户、农村失独妇女69户,分别占失独妇女家庭总数的%、%。 2、年龄分布结构。49岁(计生特扶年龄标准)以下的76户,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49—55岁的86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55—70岁的125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70岁以上的29户,占失独妇女总数的%。 3、文化程度。从全市总体来看,失独妇女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204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高中99人,占失独妇女总数的%,高中以上13人,占失独妇女总数

的%,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绝大多数分布在市区失独妇女中。农村失独妇女文化偏低,从调查情况看,我市农村失独妇女(主要集中在三县及淮上区)小学及文盲54户,占农村失独妇女总数的%,初中的占%,全部为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4、享受帮扶政策。根据调查统计显示,我市女方49岁以上符合政策要求的失独家庭可申请享受计生特扶政策,独生子女死亡或三级残疾以上,独男每户135元/每月,独女145元/每月,部分特困失独妇女享受低保、残联救助、慰问金等临时性救助等。 5、经济收入情况:市区失独妇女大多为夫妻退休,文化水平、技能的限制等,退休工资或打工收入普遍偏低,经济情况大多一般。农村失独妇女及部分独生子女重度残疾的妇女家庭经济比较困难。 二、失独妇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扶助政策、形式不完善。对于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制度,停留在单一的经济抚恤层面。并且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中对伤亡、伤残独生子女年龄、失独妇女年龄等都有规定,49岁以下失独妇女等家庭不能申请扶助金,而我市49岁的失独妇女约占失独妇女总数的24%。可见,对“失独”家庭的扶助制度比较局限,不能彻底解决失独妇女目前面临的困境。 2、精神、健康状态深受影响。失独妇女遭受“白发人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研究 摘要:在中国的养老大潮中,有这样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灾祸家中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这样的家庭被称为“失独家庭”。在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中,基于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考虑,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也是精神的寄托。但是对于数量庞大的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如何安度晚年自然就成了一个越发凸显的社会问题。本文将从失独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原因和解决途径几方面来对此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失独家庭养老困境途径 一、引言 21世纪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随着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逐步进入老年,中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面对着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迫在眉睫。在这个养老大潮中,我国存在着这样一个规模可观的特殊群体:他们积极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只生育了一个孩子,然而,疾病或意外又使他们遭遇了独子早逝的厄运,这一群体被称为“失独者”,他们的家庭就是“失独家庭”①。在中国失独家庭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权威部门对他们进行过详细的数据统计,但是按照已有数据,有些机构做了样本统计:目前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这一年龄段的年死亡率为万分之四,因此每年约产生7.6万个失独家庭,按此统计,目前中国的失独家庭至少已超百万。失独的家庭变故不仅打破了他们正常的家庭结构更使家庭功能变得残缺不全,这些失独者在经历了失独的人生大悲之后只能在抱残守缺中独自承受精神无依的折磨和生活无靠的压力。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社会都要关注这一特殊群体,除给予生活支持外,还要给予他们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使他们养老有所保障,安享晚年。 二、失独家庭面临的养老困境及原因 失独父母大多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赶上年代首批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人到中年遭遇独子夭折。调查发现,这些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的“光荣一代”,除了丧失爱子的孤苦外,①杨宏伟,汪闻涛. 失独家庭的缺失与重构.重庆社会科学,2012(11):21

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研究

我国失独家庭现状及养老问题研究 一. 1.我国失独家庭的现状 1. 失独群体的数量规模 虽然近年来失独现象已经引起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仍没有权威机构对失独群体的具体数量规模进行准确调查,根据人口普查等相关统计资料,有些学者对我国失独群体的数量、增长速度、发展趋势进行了推断。中国社科院人口学者王广州在2013年3月1日北京大学举行的中国人口政策改革研讨会上指出,我国失独家庭在2010年已达百万,而且在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变的情况下,预计到2050年累计死亡10岁及以上独生子女总人数将过千万。人口学专家易富贤认为“即便不计算2010年后新增独生子女家庭和死亡孩子数量,到2035年也会有1000万…失独家庭?”。主流观点认为“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这样的发展态势,使得失独已不再是个人和家庭问题,已经上升为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成为备受当前国内专家学者关注的新课题,成为我们党和各级政府亟待正视和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 2. 失独群体的健康状况 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其中最大的风险莫过于独生子女的死亡,独生子女的失去就意味着完整的、稳定的三角形家庭结构的缺损和瓦解。幸福生活的崩溃和毁灭,痛苦生活的开始和延续,对失独群体来说,不仅仅是外部生活的翻天覆地,还有内心世界的动荡不已。符号互动论认为,当自我概念或身份能够在新的情境中得到肯定时,人们将体验到积极的情感;反之,自我概念或身份不能得到证明时,将会体验到消极的情感。失独群体在相当长的时间和通常的地域范围内体验到的基本上都是消极情感。对过去,有遗憾、有怀念、有自责、有悔恨;对现实,有悲伤、有痛苦、有宿命感、有阴郁、有焦虑、有逃避、有破罐子破摔、有自残自杀;对未来,有恐惧、有失望、有绝望。同时,因独生子女的离去而引发的身体病变、经济贫困、夫妻关系紧张、未来的空巢生活压力等更让失独父母不堪承受。调查中发现,失独父母更害怕生病,怕“付不起医疗费”,怕“无人陪护”,怕“手术无人签字”,几乎所有的“失独者”都认为“不怕死,就怕老、就怕病”。对亲情缺失的悲痛、对现实生活的无助和焦虑及对老来无依的恐惧等复杂的心理情绪使失独父母长时期走不出失去子女的阴影,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绝大部分的失独者患有不同的心理疾病,出现自闭、恐惧、噩梦、愤怒、内疚、焦虑、失眠、失忆、精神错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