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收藏新贵连环画

收藏新贵连环画

童年,是人生最常被回味的时光。儿时的玩伴,儿时的游戏,儿时玩闹的地方,儿时的歌谣,儿时的读物,在多年之后想起,回荡在心间的总是无限的眷恋,感怀和幸福感。

连环画就是这样一种伴随了几代人成长的读物。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遍及中国的千家万户,带给男女老少的读者们精彩的故事和优美的画面。连环画是一个时代文化生活的缩影,许多中国人对于连环画都有着深深的眷恋。连环画里地道的传统故事、熟悉的人物形象都反映了中国老百姓最普遍最朴素的情感和审美趣味。

连环画渊源

连环画,也叫小人书、小画书、公仔书。是一种以多幅连续画面表现一个故事或事件发展过程的绘画形式,是一种图文并茂的通俗读物。

我国早在汉代就有了连环画的萌芽。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漆棺上发现了两组故事画——“土伯吃蛇”和“羊骑鹤”。这两组画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连环画。

在敦煌莫高窟第257窟中也有一幅长卷壁画——北魏时期创作的《鹿王本生》,壁画完整地讲述了一个被九色鹿救起的忘恩负义的小人最终受到惩罚的故事,已经具有了连环画的雏形。

到了宋代,随着印刷术的广泛运用,印本书籍开始在社会上大量流行。出版者为诠释书中的内容,增加书籍的可看性,在书中配上精美的插图吸引读者。到了明清时期,章回体小说发扬了这一传统,有些书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图,俗称“回回图”,有些还在卷首配上主要人物的画像,称作“绣像”。这些线描插图和绣像对后来连环画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

但现代意义的连环画却是在石印技术出现之后才登上历史舞台的。民国商品经济的逐渐兴起和世俗文化的日益兴旺为连环画的盛行创造了条件。

1889年,第一本石印本连环画《三国志》由上海文艺书局出版,被认为是近代最早的连环画。而《点石斋画报》和《<三国志演义>全图》(1899年由上海文益书局石印出版)是中国第一批用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文学原著内容的作品。

1925年开始,上海世界书局陆续出版了《连环图画西游记》《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岳传》《连环图画水浒》《连环图画封神榜》5部作品,第一次使用了“连环图画”的称谓,从此连环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通俗读物,风靡全中国大半个世纪之久。民国时期的连环画多以神怪武侠等荒诞内容迎合读者,绘画上参照戏曲舞台的布景、服饰、造型,较为单调和粗糙。但这种图文并茂的艺术样式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发行量急剧上升,经营出版连环画的书局不断增多,连环画的创作队伍逐渐扩大。

从风靡一时到销声匿迹

连环画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出现在上世纪50、60年代。从1957年开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组织出版了长达60册的《三国演义》连环画,成为连环画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60年代初期,贺友直创作了

《山乡巨变》连环画,标志着连环画的艺术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这一时期,连环画的创作出版空前繁荣。题材更加丰富,采纳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故事,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在以传统线描为主的基调上,素描、水墨、木刻、动画、影剧等形式都被广泛运用。画家们各施所长,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

文革开始后连环画创作陷入低潮,出版种类和质量锐减。1971年,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尽快恢复连环画的出版工作,解决下一代没有精神食粮的问题。1972年以后连环画出版开始复苏,至80年代初达到鼎盛期。当时,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几乎都有连环画专柜,许多老百姓喜爱的作品一印再印。仅1982年全国出版连环画8.6亿册,几乎人均一册。1983—1984年共出版了15亿册以上。有一阶段全国图书市场的1/ 4都是连环画,每部连环画平均印数达到几十万册,畅销的甚至达到几百万册。在创作上,老中青画家各显身手,各种艺术表现手法百花齐放,一大批优秀的连环画迅速涌现,连环画一时风光无限。

进入80年代中期以后,连环画突然盛极而衰,逐渐被卡通、漫画、电视等其他文化娱乐所取代,连环画在中国通俗阅读领域的辉煌成为明日黄花。究其原因,一方面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更加多样化,一些新颖的文化娱乐方式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尤其国外的卡通漫画通过读物、玩具、电视的综合营销抢占了少儿读物市场;另一方面,连环画自身创作上的不足也使得读者渐行渐远。在故事内容上,连环画几乎没有原创人员,全部改编自文学剧本、民间故事等,只起到传播作用,而没有自我发展。在绘画上,随着新兴艺术市场的兴起,越来越多优秀画家开始远离连环画创作。早在50年代,一幅连环画的稿酬就能达到8元钱,“三画”(年画,宣传画,连环画)工作成为那个年代画家们的主要生活手段。而80年代之后,画家的创作有了更多市场,画一幅国画可能比画一套100张连环画所得到的名和利还要多,原来由“三画”凝聚的画家开始分流到各个领域。另外,连环画创作中一些不良现象也是导致连环画衰落的原因之一。一部分画家执着于个人艺术的追求,或者为了获得一些奖项而创作,忽略了读者的欣赏习惯,使得大量新式的变形的绘画形式出现于连环画上,这些连环画浓重的个性色彩并不为大众读者所接受,使得这些连环画只能面向美术专业人员小规模发行,甚至有些在获奖之后便束之高阁,根本不出版。还有些画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多经济报酬而生产了大量粗制滥造的跑马书,这些都促使连环画读者严重流失,以致于整个连环画市场急剧萎缩,最终销声匿迹。

小人书成为大收藏

正因为连环画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曾经产生过那么广泛的影响,正因为曾经有过那么多精美的连环画作品,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连环画在收藏领域异军突起也就成为一个并不意外的必然。

起初连环画只是混迹于旧书市场,被一些怀旧者或者家长们买来看,价格一般也只有几毛钱到几块钱。随着收藏爱好者的不断加入,连环画的价格缓慢攀升,销售也很顺畅。收藏爱好者和摊主往往都能形成长期的交易关系,慢慢的这个专门收藏连环画的群体被称为“连友”。

90年代中期以后,连环画收藏市场逐渐形成,专门从事连环画交易的书商日渐增多,许多城市的收藏市场都出现了专门经营连环画的小店。连友也形成了稳定的有一定规模的群体。1998年,上海率先举办了中国首届连环画拍卖会,开启了连环画民间交流会的先河。这一次活动对连环画收藏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连环画的交易量迅速扩大。之后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一些连环画交流会,使天南地北的连友会聚一堂,既交流藏品又沟通感情。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连环画网上交流也渐成气候。连友们通过网络论坛交流连识,购买喜欢的连环画都更加方便,交易成本也比参加交流会低廉,认识的朋友也更广泛。尤其到了2004年之后,连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各地书源开始枯竭,参加实地交流会往往难有所获,而网络交流却因聚集了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连友而更加火爆。

连环画收藏也吸引了媒体和出版商的目光。众多的连环画爱好者,令人瞠目结舌的成交价格,使得媒体对连环画收藏的报道也迅速增多,并将连环画列为继瓷器、书画、邮票、钱币之后的第五大收藏品。而各大出版社更是大量再版早期的连环画,来满足人们重温经典的渴望。

怎样收藏连环画

连环画作为一项大众收藏门类,相对于古玩、字画更易于入门。首先在鉴别真伪方面更为容易。尽管由于连环画价格暴涨,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盗版书,但连友只要通过纸张(每个年代的纸张都会有所区别)、印刷(线条是否多断线、画面是否模糊)、气味(新印的书有明显油墨味)以及关注市场上出现过哪些种类的盗版书,多对照,多了解,一般都能分辨。

收藏和爱好也是不同的,如果只是出于怀旧或者喜欢,那么对书的品相可以不必苛求,但作为收藏来说,品相是非常重要的,其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价格差距巨大。举例来说,一本沪美77年版《渡江侦察记》,10品市价约1500元,9.5品约500元,9品则只要200元左右,而到了8品以下则只能作为资料参考了。品相对于每本书的价格影响并不完全一样,但大致上可以以品相降半品,价格降一半作为参考。

套书收藏是连藏的重点。套书规模大,影响大,题材一般也比较受欢迎,而且富有集藏乐趣。而套书由于各种原因,常常出现各分册印数有多有少,这样印数(准确地说应该是存世量,有一些书虽然印量小,但由于当年销路不好而留下库存,造成市场上并不少)少的分册成为配套的瓶颈,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便显现出来,这些连册被称作“缺本”或者“筋书”。套书中缺本和常见普本价格落差巨大,如天津版《宋史》,该套书中《靖康之乱》和《王安石变法》两册印量各只有1万册,而其他分册大多都在20万册左右,所以这两册非常紧俏,全品市价约3000元一册,其他分册大多只要30元左右,这两册缺本几乎占了全套价格的近90%。

出版年代虽然也是判断连环画市场价格的依据之一,但并非只是越早越好这么简单,而应该结合绘画、版次、纸张等因素综合考虑。圈内一般把解放前民国时期的连册称为民国版,新中国成立后至1966年称为老版,1966—1976年为文革版,之后为新版。民国连环画虽然年代早,但因为整体绘画水平较差,同类题

材反而不如50年代一些名家作品受欢迎。许多当今的大画家如:陈逸飞、黄胄、程十发、陆俨少、徐燕荪、王叔晖、刘继卣等当年都参与了连环画的创作,还有如贺友直、钱笑呆、陈光镒、华三川、墨浪、康殷、赵三岛等许多在连环画创作领域有所建树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往往更具收藏价值。1959—1962这几年间,由于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纸张质量非常差,主要表现在纸张粗糙,甚至能看到稻梗,纸张厚薄不均匀,纸张颜色发黑,俗称“黑纸”,所以印出来的连环画观赏性也较差,同一本书应该尽量选择非黑纸印刷的。而50年代中期使用的“黄纸”则被连友普遍认为是印刷连环画的最佳纸张。版次对于连环画也很重要,有些连环画在重版重印过程中常常会对内容进行删改,如1957年沪美版三国《桃园结义》,由于一印中有原著中被认为是丑化黄巾起义的内容,在二印以后删除多达41页,故该书一印成为连友追求的完整版本,市价明显比其他版次贵得多。河北老版《牡丹亭》也是如此,大概是因为涉及到封建迷信的内容,二印比一印删了近70页,一印的《牡丹亭》成为非常珍贵的版本。

收藏连环画要走专题化的道路,连环画种类包罗万象,从民国至上世纪90年代共出版约5万种,没有人能够收集齐全。走专题化的道路能使藏品系统化,便于欣赏研究。如同题材多版本是时下比较热门的专题之一,一些比较受欢迎的故事在不同年代被不同画家创作了多个版本,将这些版本收集齐全就成为一个非常好的专题。文革连环画也是很热门的一个专题,文革连环画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文革连环画也是文革藏品的一个分支,文革专题受到许多连友的青睐。另外,我国曾经组织了几次全国性的连环画评奖,获奖的连环画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专题。其他还有收藏某一个画家的作品、某一个地方出版的连环画、某一类题材的连环画等各种专题。

连环画的市场走势

连环画是一个新兴的收藏门类,十几年来从无到有,市场日益扩大,其价格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市场层面确认了连环画由一种普通商品向收藏品的转变。尤其进入21世纪以来,收藏市场整个大环境都非常火热,连环画表现也尤为突出。

以连友必备的具有市场指针效应的《兴唐传》套书为例,90年代初期只要几十元一套,到1997年约3 00元一套,2000年突破千元,2004年达到3000元,现市价约4000元,十几年间升幅达几十倍,其市场走势基本代表了80年代古典套书的价格轨迹。

文革前的老版书价格开始两极分化,精品尤其是古典精品价格惊人。如沪美版钱笑呆绘《穆桂英》,在2004年之前只要一两千元,如今则可以达到近万元,老版古典基本都是以千元为成交单位,精品价格万元以上的也不在少数,象《三国演义》《红楼梦》《岳传》《东周列国故事》等老版套书则高达几万甚至几十万元。而一些题材不讨好品相又差的老版书价格则陷入停滞,而且成交困难。

另一个市场热点即文革版也涨势凌厉,尤其1971年之前“一片红”“一片黑”色彩浓烈的大文革更为抢手。如江西1969年出版的《支左爱民模范李文忠的故事》,1998年约400元,2000年达到千元,2004

年6000元,如今则高达1.5万元左右。1971年之后一些具有时代标杆意义的题材也很受欢迎,如样板戏连环画、批林批孔连环画、《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雁翎队》《艳阳天》《金光大道》等,这些故事在当年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自然也是怀旧的连友们的首选,市场走势都非常好。但这些连环画许多当年印数都非常大,所以品相要求会比较高,品相对价格的影响较大。

经过十几年市场的洗礼,连环画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有些连友开始担心连环画价格是否也存在泡沫,会不会火爆一时又迅速低迷,连藏市场未来将怎样发展。其实连环画作为一项朝阳收藏,连藏市场仍然还处在发展阶段,连环画价格的暴涨是在价格起点极低的基础上完成的,连藏市场仍将稳步扩大。国外漫画收藏的发展可以作为国内连环画收藏的一个参照。漫画在西方国家就像中国的连环画一样有着广泛的影响,也形成了成熟的漫画收藏市场。美国著名影星尼古拉斯凯奇曾经拍卖他珍藏的部分漫画,其中1938年版《超人》第一集以86250美元成交,1940年版《蝙蝠侠的搭档罗宾》更高达12万美元。可见这类文化怀旧收藏是人类共通的爱好。连藏其实也是中国悠久的藏书传统的一个分支门类,其市场并非只是一时炒作形成的,是其内在的文化动力和整个收藏热的大环境造就的,是可以持续发展的。

展望连环画市场的未来,各时期的精品连册将更受青睐,而长期成为连迷追逐的目标,越来越成为“贵族书”。名家经典、大文革、套书成为连藏市场的“三驾马车”,引领着连藏市场的走向。80年代的套书仍将是市场的主力品种,尽管一些套书缺本奇货可居却绘画跑马,被连友所诟病,但配套的需求仍将支撑着这些缺本的高价体系,连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适当取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