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被宽大的日本俘和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被宽大的日本俘和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被宽大的日本俘和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被宽大的日本俘和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

被宽大的日本战俘和被处决的242名国民党高级将领[转] 1062名日本战犯中,1017名分批释放,只有40名罪行严重的分别判处8—20年有期徒刑,没有一个判死刑。”

抗日战争时期对日本战俘的改造与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保障政策争取人权和实现人权,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的奋斗目标之一。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人权的法规条例,如《山东省人权保障条例》、《冀鲁豫边区保障人民权利暂行条例》、《陕甘宁边区保障人权财权条例》、《晋西北保障人权条例》等等。在中国共产党颁布的这些保障人权条例中,就人民的居住行动自由、抗日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生命财产安全等项内容都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①中国共产党不仅注重保障人民的人权,而且在对日本战俘的优待和改造方面,也体现了共产党人尊重人权的精神,这在人权史上留下了值得回顾的一章。

现在网上许多人对优待日本俘虏很不理解,甚至唧唧歪歪,这是对党思想工作不了解所致。。。

共产党的思想工作,绝对是最好的,任何人只要被俘虏,经过思想改造,党绝对可以做到使其坚定站到自己一边来,这是毫无疑问的,,,

不管是国军,伪军,还是日本鬼子。。。

在抗日时期就有日本俘虏组成的反战同盟,教授我军军事知识,甚至直接参加了对日寇的作战,许多人立下功绩,甚至献出生命。。。比如我空军军最早的飞行员就是在原日本战俘的帮助下训练的。。。

抗战结束后,共产党大约有3万日本战俘,经过改造,培养了大量的左翼力量,成为共产主义的同情者,甚至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回国后,这些人成为日本左翼中坚力量,坚决的打击日本右翼势力,培养了大量日本亲华力量。我们许多耳熟能详的日本人,都是毛泽东的粉丝。。。

使日本政府始终不敢小窥中国的影响力。。。

这些日本战俘用行动洗刷着自己的罪孽,为自己在中国所犯的不可原谅的罪行赎罪。。。。

党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的力量消灭自己人

1949年后,党进行了一场镇压反革命的运动,这些被杀、被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几乎全部参加抗日战争,其中不少高级将领都是抗日名将,民族英雄。被杀242名民国高级将领中,,其中上将与辛亥元老5名、中将 78 名、少将159名。

上将与辛亥元老

1、何海清辛亥革命元勋(1875--1950)上将 1950年处死。

2、宋鹤庚辛亥革命元勋(1883--1952)上将。1952年死刑。

3、夏之时辛亥革命元勋(1887--1950)1950年枪决。

4、邓玉麟辛亥革命元勋(1881--1951)1950年处决。

5、宋鹤庚字皋南,护法健将1883年生,1952年死刑,立即执行。”

中将

1、糜藕池(1897--1951)中将。1951年7月在镇反中被处决。

2、谢崇阶(1904--1951)中将,1951年9月10日在四川乐山被处决。

3、彭旷高(1902--1951)中将。1937年9月任第15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旋任第54军参谋长,参加淞沪会战,1938年秋任陆军通信兵学校教育处长,1939年任西南游击训练班教务处长,1943年春任第29集团军参谋长,参加常德会战,1951年9月26日处决。

4、崔世昌(1900--1953)中将。1939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1942年任第14集团军中将参谋长,1944年7月任第5战区副参谋长,1953年12月7日在河北涿县被处决。

5、倪弼(1894--1958)中将。江苏江都人。1938年任第3战区军法执行监,1941年冬调任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 1958年7月31日以反革命罪在江西赣州被处决

6、曹勖(1901--1951)中将。1938年任第98军193师副师长,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5月任第6战区鄂中游击第7纵队司令,1951年在湖北京山被处决,

7、赵世玲(1905--1949)中将。1938年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3纵队游击9团团长,1939年任山西青年决死队第3纵队197旅旅长,1940年任第2战区第2游击纵队司令,同年秋任第43军70师师长,1941年5月参加晋南会战,12月任第43军中将军长,1949年处决。

8、周址(1890--1953)中将。于1938年任广东军管区司令部兵役处长。1940年第十二集团军参谋长。1945年任陆军总司令部第十二

兵站分监。在此期间,在对日军的多次会战中出力甚大。1953年死刑。

9、林伯民(1866--1952)中将。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10、田西原(1900--1951)中将。1937年冬任第5战区第3路游击司令,1938年陆军大学教官,同年秋任第37军参谋长,后任第37军副军长,1939年任第15集团军参谋长,1940年秋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高参兼干训团教官,1941年任第39集团军参谋长,1943年任军令部中将参议兼陆军大学高级教官,1951年4月27日在湖北保康被处决

11、李强(1905--1952)中将,1939年任军政部第24补训处少将处长,1940年4月任新编第2军暂编16师师长,1941年任第29

军暂编16师师长,1942年3月任第29军中将副军长,1943年任暂编第15军副军长兼镇平师管区司令,1952年4月14日在遂川被处决。

12、马守援(1899-1951)中将,1951年处决,

13、刘晴初(1894--1951)中将,1938年参与第一次长沙会战。1951年处决。

14、潘峰名别字目屏,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一三五旅团长、旅长。1939年改任第一一三师师长,第五十一军副军长、代军长,第五战区前方指挥部副主任。参加徐州会战、鲁南会战诸役。1950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15、宋士台,抗日将领国军中将,第66军160师师长,7战区少将高参;1953年被枪决。

16、金亦吾(1904--1951)中将,1951年处决。

17、武庭麟(1892--1952)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忻口会战,1939年10月任第15军军长,曾参加豫中会战、豫西鄂北会战,1952年在河南洛阳被处决。

18、欧阳珍(1892--1950)中将。1950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19、陈光中(1897--1949)中将。号德隆,字桂山,湖南邵阳人。1937年6月任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49年在湖南邵阳被处决。

20、陈宏谟(1906--1952)中将。,1938年7月任军事委员会驻第18集团军少将参谋,1952年被判处死刑。

21、陈春霖(1901--1951)中将。1951年11月9日在镇反中被处决。

22、罗贤达(1905--1950)中将。1938年10月任第18军11师31旅62团团长,1939年3月任第18军11师31团上校团长,1940年参加枣宜会战,1941年9月任第18军11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12月任第86军67师少将师长,1945年6月任第66军13师师长,1950年11月击毙。

23、戴炳南(1905--1949)中将。号瞻衡,山东即墨人,抗战爆发后参加娘子关抗战,1938年任第30军31师91旅181团团长,参加徐州会战,1941年4月入中央训练团受训,1943年6月任第30军30师少将副师长1949年判处死刑。

24、周磐(1893--1952)中将。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25、黄镇中(1898--1950)中将。1938年4月任第3战区独立第

33旅旅长,1941年秋任第3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参议,旋赴中央训练团受训,1950年1月26日在江西宁都被处决。

26、徐经济(1897--1951)中将。抗战爆发后任陕西抗日义勇军第1纵队副司令,1938年6月任陕西省防空司令部少将副司令兼参谋长,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27、夏炯(1897--1950)中将。字斗枢,四川温江人。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1937年10月任第20军副军长,1939年1月兼任第20军133师师长,参加南昌会战、第1次长沙会战,1941年参加第2、3次长沙会战,1943年参加鄂西会战、常德会战,1950年被处决。

28、胡栋成(1901--1950)中将。又名栋臣,号立中,广西修仁人。黄埔军校第1期、1938年任第93军少将参谋长,1939年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2年12月任第93军副军长,1944年参加桂柳会战,1945年1月兼任新编8师师长,4月任第46军副军长,1950年1月被处决。

29、柏辉章(1901---1952)中将。号建儒,贵州遵义人。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武汉会战,1939年3月参加南昌会战,7月任第4军副军长兼102师师长,9月参加第1次长沙会战,1943年5月兼任赣南师管区司令,1944年调任第88军副军长,。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30、钟祖培(1890--1951)中将,1951年2月27日在桂林被枪决。

31、高倬之(1903--1952)中将。号昭汉,山西天镇人。抗战爆

发后参加忻口会战,1938年在绥南参加抗战,后任第35军73师参谋长,1940年3月任第23军73师少将师长,1943年12月任第34军军长,1952年12月在太原被处决。

32、黄祖埙(1900--1951)中将。抗战爆发后任第17军21师副师长,参加忻口会战,1938年11月任第27军46师师长,1939年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1年参加晋南会战,1942年1月任第27军副军长,1943年4月改任第76军副军长,1951年9月在重庆被处决。

33、黄质胜(1882--1951)中将。字佚文,广西灵山人。1938年末任灵山县抗日自卫统率委员会主任委员,1939年11月任广东南路第3游击区司令,1951年11月12日在灵山被处决。

34、宋天才(1880--1951)中将。1951年7月22日在嵩县被处决。

35、李本一(1903--1951)中将。1951年3月5日在合肥被处决。

36、李继龙(1898--1955)中将。1955年处决。

37、李楚瀛(1905--1950)中将。抗战爆发后在津浦路阻击日军,1938年参加武汉会战,战后升任第85军23师师长,1940年11月任第85军军长,1943年1月任第15集团军中将副总司令,10月改任第31集团军副总司令,先后参加随枣、豫南、豫中会战,1950年11月14日在广东韶关被处决。

38、杨垕(1894--1953)中将。1950 处决。

39、杨永清(1886--1950)中将。1950年处决。

40、何大熙(1904--1951)中将。1951年在肃反中被处决。

41、张卓(1891--1951)中将。1939年兼任遵义警备司令,1942年4月任第1军中将军长兼任渭潼警备司令部司令,1944年参加豫中会战,1945年1月任第29集团军副总司,1951年被处决。

42、杨清海(1916--1951)中将。1951年8月正法。

43、张乃葳(1891~1950)中将。1937年8月,张率部参加淞沪会战,扼守吴淞。三万士卒伤亡殆尽,张之左耳亦因之失聪。后改任第一战区预备军总参谋长兼陕南师管区司令,1950年3月被成都市军管会处决。

44、张占魁(1897--1954)中将。号伟勋,河南上蔡人。抗战爆发后在平汉路北段参加抗战,1941年5月任骑兵第3军骑兵9师师长,1943年6月任第36军中将副军长,并兼任资简师管区司令,1945年任第1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1954年在河南上蔡被处决。

45、张国勋(1894--1951)中将。贵州绥阳人。1939年任第92军82师246旅少将旅长,后任第6战区司令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兼第26集团军联络主任,1951年被处决。

46、余安民(1889--1950)中将。四川崇庆人。1938年调任四川省第8区(酉阳)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0年秋任川康绥靖公署中将高参,1950年12月被处决。

47、张经武(1909--1955)中将。原名整军,湖北宜城人。1942年5月任第5战区司令长官部少将高参,6月任暂编1师副师长,1953年被判处死刑。

48、陆荫楫(1888--1951)中将。号西川,贵州盘县人。1939年

1月任第16集团军少将参谋长,1941年任第21集团军参谋长,1944年任军训部总务厅中将厅长,1951年在贵州被处决。

49、习自强(1894--1952)中将。1937年任国民政府宪政委员会研究委员,同年任立法委员,1945年10月任云南省政府顾问,1952年7月6日在丽江被处决

50、王春晖(1900--1950)中将。湖南湘乡人。1937年任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巡警总队总队长,1938年3月任忠义救国军教导2团团长,1940年任忠义救国军第1团团长,1944年任忠义救国军少将副总指挥,1950年4月6日被处决。

51、王继祥(1904--1950)中将。1938年任驻闽绥靖公署新编20师少将师长,1939年初任第100军80师师长,1940年7月任军政部第1补训处处长,抗战胜利后任暂编独立第13总队总队长,1950年再次被捕后处决。

52、王慧生(1899--1950)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慧生时任国民革命军五十二师少将师长,先后率部参加徐州会战、长沙会战等战役,重创日军主力,击毙日军六师团联队长山村治雄,因战功卓著于1939年升任杜聿明新编第五军中将付军长,蒋介石委员长并亲授中正剑,率部参加广西昆仑关战役,重创日军主力,并击毙日军第五师团长中村正雄。1950年9月被处决,

53、邓子超(1899--1951)中将。1951年1月被处决。

54、甘芳(1895--1951)中将。1951年3月9日在镇反中被处决。

55、石毓灵(1890--1951)中将。1937年任湖北省第3区行政督

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39年兼任第5战区第1游击纵队司令,同年11月任鄂豫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主任兼鄂中抗日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1951年12月26日在黄安被判处死刑。

56、田载龙(1894--1950)中将。1950年处决。

57、包善一(1877--1950)中将。1950年3月3日科右左旗被处决。

58、汤毅生(1905--1953)中将。1953年6月在镇反中被处决。

59、刘进(1906--1950)中将。1938年第27军45师师长,1940年任第27军副军长,1942年1月升任第27军中将军长,1943年初任第24集团军副总司令,1950年初在武汉被处决。

60、刘召东(1905--1951)中将。字建中,湖南华容人。1938年初任第87军少将高参兼199师参谋长,在安徽参加抗战,同年秋任第20集团军总部少将高参,1939年春任第20集团军滨湖游击总指挥部副总司令兼参谋长,1943年2月任第20集团军少将参谋长,参加缅北对日反攻作战,抗战胜利后任军政部中将参议,1951年5月9日被处决。

61、刘孟廉(?--1950)中将1939年7月任中央军校第7分校上校教官,1940年3月任第16军109师327团团长,1942年9月调任第90军28师副师长,1943年6月调任第96军177师少将副师长,1950年被处决。

62、刘邦俊(1891--1950)中将。名存沉,号肇乾,四川简阳人。1950年被俘获后在简阳被处决。

63、刘秉哲(1905--1950)中将。1939年底任第25军52师师长,1940年兼任第3战区第2游击区副总指挥,1941年率部参与制造皖南事变,1943年任江南苏皖边区绥靖指挥部指挥官,1950年11月7日在苏州因于关押中逃跑被处决。

64、刘培绪(1894--1954)中将。1954年在北平被处决。

65、危宿钟(1888---1951)中将。1951年被处决。

66、阮齐(1902--1951)中将。1938年1月任湖北省政府保安处副处长,7月任湖北省政府保安处处长,1941年5月任第99军197

师师长,1943年任第86军暂编32师师长,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67、颜仁毅(1892--1952)中将。1937年10月任第21集团军中将高参,1938年11月任皖北行署主任兼第5战区游击第12纵队司令,1952年3月被判处死刑。

68、廖卓如(1894~1951)中将。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69、廖士翘(1892--1951)中将。字卓如,江西修水人。1938年兼任鄱阳湖警备司令部司令,参加武汉会战,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70、廖泽(1890--1952)中将,1952年被处决。

71、喻英奇(1907~1950年)中将,抗日战争爆发后,喻英奇作为六十六军一六○师揪五六团团长,北上抗日,参加了淞沪保卫战两个月,因作战英勇,升任六十六军一六○师四七八旅少将旅长,接著又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并于12月5日首先与日寇在南京外围汤山交火,打响了南京保卫战的第一枪。南京保卫战后,蒋中正在武汉召见喻英奇,询问作战负伤经过,并颁一万银元慰恤,喻英奇后将这笔钱在保

靖创办了“英奇小学”,并请余佑任题写校名。之后喻英奇调任独立旅少将旅长,又在江西南寻线和广东宝安一线抗击日寇。1950年汕头枪决。

72、粟廷勋(1891--1950)中将。1939年任第84军173师副师长,1940年5月任第84军173师师长,1942年4月该师改隶第7军,1943年8月任第84军中将副军长兼邕龙师管区司令,1948年任广西省第8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50年被处决。

73、韩起功(?--1951)中将。青海省循化县人,1951年3月,死刑。

74、韩步洲(?--1954)中将。1940年任第2战区独立第3旅少将旅长,1942年4月任第43军暂编46师师长,1943年4月任第2

战区游击第2纵队司令,1944年6月任第43军副军长,1954年在北京被处决。

75、蒋在珍(1896--1952)中将。抗战爆发后率部在河南对日作战,1939年9月任第93军中将副军长,后辞职回乡,1952年因组织叛乱被处决。

76、段树华(1888--1953)中将。1937年10月任第61军72师师长,参加忻口抗战,1938年7月因伤改任第2战区司令长官部中将高参,9月任军事委员会第2战区点验委员,1943年任第2战区军粮督运处中将主任,1953年4月在山西陵川被处决。

77、梁顺德,陆军总司令部重炮兵训练班副主任1952被镇压,

78、陈应龙,字美山,中将。抗战爆发后参加凇沪会战、徐州会

战、武汉会战,1938年5月升任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九师师长。以后又率部参加桂南会战、鄂西枣宜会战。1951年在镇反中被捕处死。

少将

1.裴元俊(1914--1951)少将。号侯生,四川成都人。中央军校第9期炮科、陆军大学第16期毕业。1942年任第47军125师373团团长,后任国防部第2厅1处处长,1949年2月任第47军125师少将师长,12月21日在四川什邡参加起义。1951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2.谢灵石(1902--0952)少将。别号云根,四川简阳人。抗战胜利后任新疆迪化警备司令部少将高参。1949年参加新疆和平起义,后返乡定居。1952年在镇反中被处决。

3.鲁坚(1910--1951)少将。湖北枝江人。1942年任湖北省训练委员会秘书处3科科长,1951年8月被处决,

4.褚怀里(1897--1951)少将。字燮亚,河南南召人。1944年2月任河南省第6区(南阳)行政度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7年任暂编第1军1师少将师长,1948年10月任第13绥靖区16纵队司令,1949年春任湘鄂川边区绥靖公署少将高参,8月任第19兵团少将高参兼河南省军政干部训练班副主任,12月26日在四川巴中参加起义。1951年3月在河南南阳被处决。

5.蔡洪范(1901--1951)少将。字敬贤,河南虞

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位国民党将领上将人中将人,少将 精选人

抗日战争中牺牲殉职的271位国民党将领(上将19人,中将 81人,少将171人) 中国抗日战争,是20世纪中期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全面战争。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拉开了全面抗日战争的序幕。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大量军队以遏制日军的进攻;随后交战双方即转入相持阶段。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中国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国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对中国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战争过程中民众的国家观念得到了增强,战争的胜利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附:抗战中牺牲殉职的国民党将领名单,共271人国军上将(19人)=========1、佟麟阁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2、赵登禹上将,1937年7月于北平南苑阵亡3、郝梦龄上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4、饶国华上将,1937年11月于安徽广德自戕殉国5、刘湘上将,1938年1月于湖北汉口因病殉职6、王铭章上将,1938年3月于徐州会战中阵亡7、蒋方震上将,1938年11月于广西宜山因病殉职8、张谞行上将,1939年3月于陕西西安遇敌机轰炸殉职9、陈安宝上将,1939年5

月于南昌会战中阵亡10、廖磊上将,1939年10月于安徽因病殉职11、宋哲元上将,1940年4月于四川绵阳因病殉职12、张自忠上将,1940年5月于枣宜会战中阵亡13、唐淮源上将,1941年5月于中条山会战中自戕殉国14、周复上将,1943年2月于山东城顶山阵亡15、李家钰上将,1944年5月于豫湘桂会战中阵亡16、陈训泳上将,1944年因病殉职17、邹洪上将,1945年4月因伤殉国18、方振武上将,1941年遭暗杀殉职(另一说法:1945年因病殉职)19、陈季良上将,1945年于重庆因伤病殉职国军中将(81人)==========1、王凤阁中将,1937年4月于吉林通化被俘殉国2、黄梅兴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3、蔡炳炎中将,1937年8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4、姜玉贞中将,1937年10月于山西崞县阵亡5、刘家麒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6、郑廷珍中将,1937年10月于忻口会战中阵亡7、庞汉桢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8、秦霖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9、朱耀华中将,1937年10月于淞沪会战中自戕殉国10、吴克仁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1、吴继光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2、夏国璋中将,1937年11月于淞沪会战中阵亡13、吴国璋中将,1937年11月26日于

打入国民党高层的卧底

打入国民党高层的卧底 一、李克农 李克农于1898年生于安徽巢县(今巢湖市)。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化名李泽田以应考方式考入了上海无线电管理局。该局负责人徐恩曾对李克农观察一段时间后,对李克农产生信任。不久,李克农便升任特务股股长。虽然徐恩曾对李克农很信任,但一个专供国民党高级官员相互发电报使用的密码本,绝不外传。每次外出,徐恩曾都将其放在贴身口袋里。一次,好色的徐恩曾从南京到上海开会时,李克农见其急着去找上海滩的美女,就用手指指其胸口,说:“不行!不行!徐主任,您带着这个怎么行?”徐恩曾觉得言之有理,当即从小褂里掏出密码本交给李克农,并嘱咐他小心保管。徐恩曾走后,李克农立即将密码本复制收藏。后来,就是用这个复制的密码本,在关键时刻,帮助破译了国民党的绝密情报,保卫了中共中央的安全。1931年4月25日深夜,李克农收到钱壮飞派人从南京送来的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投敌的密信后,急忙与党中央取得联系。可这天不是与陈赓接头的日子。于是,在夜幕下,李克农行色匆匆,找了一处又一处,最后终于找到了陈赓。接着,两人又一起找到了周恩来,迅即对有关人员进行了转移。此后不久,李克农离开上海

前往中央苏区。后曾任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红军工作部部长等职。长征到陕北后,曾任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央社会部部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外交部副部长、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是中共八届中央委员。李克农这位中共情报、保卫战线上的卓越领导人,虽然不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但却可以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曾这样评价李克农:“李克农是中国的大特务,只不过是共产党的大特务。”1955年,这位从没带兵打过仗的开国功臣,被授予上将军衔。1962年2月 9日病逝于北京。 二、钱壮飞 1896年生于浙江吴兴(今湖州市)。本名钱北秋,又名钱潮。早年就读于湖州中学,后考入北京医专。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上海考入国民党特务头子徐恩曾主办的上海无线电训练班后,日益得到徐的信任。1928年秋,徐恩曾被蒋介石任命为上海无线电管理局局长后,就将钱壮飞留在身边,担任该局秘书。后任徐恩曾的私人秘书。所谓无线电训练班和无线电管理局,实际上是国民党的特务机构。1929年12月,徐恩曾正式出任南京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中统前身)主任。就任前,他特意把原在上海无线电管理局的私人秘书钱壮飞也一块儿带了过去,并任命钱壮飞为机要秘书。1931年4月,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被捕叛变,国民党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和特务机关连续向蒋介石、徐恩曾发出顾顺章叛变的电报,但均被钱壮飞截获。钱壮飞立即派人赶到上海向中共中央报警。周恩来、陈云等领导采取紧急措施,才使得中共中央领导

广东籍贯民国高级将领

许崇智(1886—1965),字汝为,广州人。中国国民党早期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 李福林(1874~1952),广州市海珠区大塘乡(原番禺县) 徐景唐(1895—1967),原名协和,字庚陶、赓陶,广东东莞附城鳌峙塘村人。 张发奎(1896—1980),字向华,广东韶关,客家人,始兴 薛岳(1896年12月27日-1998年5月3日),男,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市九峰镇小坪 邓演达(1895年3月1日-1931年11月29日),字择生,1895年生于广东惠阳永湖乡(今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原籍广东梅县丙村镇(今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 李扬敬(1894-1988)字钦甫,广东东莞城区县后坊人,李章达族弟,陆军中将。广州市市长 余汉谋(1896—1981),字幄奇,汉族,广东高要人。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陆军一级上将 黄镇球,(1898年5月28日~1979年7月5日)号剑灵,陆军一级上将,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人。朱晖日,字步云,1893年出生。广东台山人。早年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 蔡廷锴(1892—1968),字贤初,汉族,广东罗定广府人 罗卓英(1896—1961),字尤青,国民党陆军上将。1896年3月19日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侯镇。蒋光鼐(1888—1967),字憬然,广东东莞虎门人。祖籍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南栅村 黄珍吾(1901-1969)中将,军长。字静山,原名宝循,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人 缪培南,字经成,号育群,广东梅州市五华县周江镇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吴奇伟(1891-1953),字晴云,号梧生。广东大埔县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黄琪翔(1898年9月2日-1970年12月10日),字御行,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 姚雨平:广东平远人。1912年1月15日临时大总统令任陆军左将军加大将军 衔。 何瀚澜(1892-1944),广东南海人。1910年冬广东黄埔水师学堂第十二届驾驶班毕业,后入海军南京军官学校深造 邓仲元(1886—1922),原名邓士元,别名邓铿。广东惠阳淡水人,原籍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金盘堡, 张民达,1885年11月9日(光绪十一年十月初三日) 出生于梅县 黄慕松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邹洪陆军上将:广东五华人 黄百韬陆军上将:广东梅州人。 陈章陆军上将:广东罗定人 何世礼陆军二级上将:广东深圳人

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的八路军将领名单

国民政府授予将军军衔的八路军将领名单 上将:朱德1937.9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 中将:周恩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 郭沫若1937.9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 叶剑英1937.9第十八集团军参谋长云南讲武堂 贺龙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师长。 刘伯承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师长。 叶挺1938年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 宣侠父1937.9第十八集团军总参议。(1938年于陕西西安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彭德怀1937.9第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 林彪1937.9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师长。 萧克1937.9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副师长。 少将:左权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参谋长。 聂荣臻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副师长。 周昆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参谋长。 陈光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 周建屏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 徐海东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旅长。 黄克诚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15师344旅副旅长。 周士第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参谋长。 卢冬生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张宗逊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副旅长、旅长。

彭绍辉1938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 陈伯钧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旅长, 129师385旅副旅长。王震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0师359旅副旅长。 徐向前1937.9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副师长。 倪志亮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参谋长。 王宏坤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5旅旅长。 王维舟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5旅副旅长。 陈赓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旅长。 陈锡联1937.9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129师386旅副旅长、385旅旅长。 项英1938年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副军长。

国民党政权的腐朽没落

国民党政权的腐朽没落 国民党政权的腐朽没落 前言: 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抗战后期,国民党当局拒绝实行“宪政”的民主要求,从多方面加强一党专政。蒋介石试图通过个人集权来控制国民党,再通过国民党一党专政来控制全国。这在抗战的非常时期,对于军事指挥作战方面集中力量、提高战斗力有一些收效,但其副作用远大于正作用,集权和一党专政导致各种腐败现象不断滋生和蔓延,社会风气败坏,使国民党渐渐失去民心,统治基础越来越脆弱。 行政官员的权力漫无边际,除非环境所迫,他可以为所欲为。为了推卸责任,官员可以昧着良心,伤天害理。能控制他的只有两种力量:一是他的上司,二是百姓造反。介于两者之间,他可以肆无忌惮。除非为恶已甚,泄露天机,或有可能受到追究。高层官员一味争权夺利、玩弄权术,没有一个全盘发展计划,唯一的选择只能是靠暴力来维持现状。国民政府不愿意让人民在政治上发挥作用,用武力威胁来保持它在政治上的最高权力。 作为执政党,其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它组织经济和发展工业的能力。 日本侵略严重破坏了中国经济,军费开支浩大。为了应付庞大的开支,政府滥发钞票、扩增捐税和举措内外债,这对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起了重要作用,但加剧了通货膨胀,人民的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甚至连社会上最稳定的教授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在老百姓因通货膨胀而生活窘迫的同时,国民党高级官员们却“携带衣着华丽的女士,坐在汽车里,穿越燃料短缺的重庆街头奔驰;他们购买走私进来的香水、香烟等奢侈品;他们在豪华、丰盛的宴会上用餐。” 在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方面,孙中山早年提出过“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为基石的土地改革。1930年国民政府也颁布了以此精神为指导的土地法,但国民党政权并未履行对农民的承诺。退至重庆以后,四川地主取代上海银行家成为国民政府最有影响的支持者,国民党代表着农村的地主和富翁,蒋介石并未进行有效的农村改革。 国民党对知识分子采取漠视和镇压的态度。1946年夏,著名学者闻一多和李公朴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政府反复用暴力来对付知识分子,镇压学生,大量的知识分子背离了政府。知识分子的态度是民意的晴雨表,他们的思想和言论有着不可低估的能量。 在言论自由方面,国民党政权也不鼓励开展批评。在中国,批评不是什么好事。人们的批评总要涉及到个人关系的背景,而个人关系又正是组成社会结构的主要成分,因此批评往往不会被看作是对事物表示不同意见,而是进行个人攻击。这种现象就涉及到一个复杂的所谓“面子”问题。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某些人的信任,很快也会失去一大批人的信任。在中国,许多位置都是靠信任来维持的。如果你要开展批评,那么很快会出现麻烦——你是否还值得信任。一位对中国问题提出批评的外国记者,很可能会立即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在对外宣传方面,进行美化宣传,没有一个官员敢于承认自己部门的失败和过失,官员们彼此嫉妒竞争,如果承认有失败、缺点,无疑给人以攻击的把柄。任何一层政府都不会承认国内有罪恶问题。 国民政府的自私自利使广大民众丧失了对他们的拥护和支持,国民政府未能动员人民,并且不愿让民众在政治上发挥有意义的作用,它依然是一种精英统治。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

十大国民党起义将领 【导读】: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 1955年9月24日《人民日报》公布了共和国第一批将帅名单,在这份长长的名单中,人们注意到不仅有在烽烟战火中叱咤风云、运筹帷幄的中共将帅,而且还有原国民党起义将领陈明仁、曾泽生、廖运周等人。他们当中有的曾被蒋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有的曾是国民党管辖一方的警备总司令,有的曾任国民党中将军长,还有的曾直接和解放军部队正面交锋过…… 一、高树勋: 高树勋,字建侯,河北省盐山县人,原系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抗战胜利后,高树勋任国民党军新八军军长。1945年10月,孙连仲率高树勋、马法五、鲁崇志等三个军沿平汉路北上。大军走到邯郸、磁县一带,被我军围阻,我军发起了平汉战役。我军区参谋长李达冒险穿过火线亲自到高树勋军营面谈,这使高树勋很感动,终于下定了决心起义。高树勋率新八军及河北民军万余人,在马头镇正式宣布火线起义,声明脱离国民党阵营。在毛主席的提议下,高部改称为民主建国军。1945年11月10日,民主建国军成立大会在武安县伯延镇隆重举行,任命高树勋为民主建国军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高树勋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终年74岁。 二、潘朔端: 潘朔端,云南威信县人,黄埔军校毕业。抗战胜利后,潘朔端调任60军184师师长,从越南海防海运八昼夜到辽宁葫芦岛登陆,驻防海城、鞍山、营口等铁路沿线。1946年5月27日,民主联军逼近海城一线,潘朔端抓住机会,在海城宣布起义,184师光荣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1军”,潘任军长。同年10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任嫩江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8月调任四野十二兵团副参谋长,为策动长春城内60军的起义作了大量工作。1949年底,潘朔端调随宋任穷、周保中南下云南,接管昆明,转入地方。1950年3月2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成立,潘朔端被任命为市长,后又被选任市长直至1968年。十年“文化大革命”中,潘朔端受到不公正对待,但仍对党赤胆忠心。

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分析

国民党最终走向失败的原因分析 简介:刘统,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军事史研究。著有《中原解放战争纪实》、《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中国的1948年:两种命运的决战》等。 背景:1948年是中国两种命运的决战之年。毛泽东指挥的解放军在这一年举行了三大战役,彻底消灭了蒋介石的国民党军主力。从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中,可以看出他们对当年的失败耿耿于怀。受过西方正规训练、肩章闪耀的国民党将军,怎么会败在土里土气的共军手里呢?我们不能简单归咎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须知在战场上面临生死的时刻,谁也不会掉以轻心,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那么,共产党和解放军必定有致命的谋略,使国民党军无法抗拒。 共产党和解放军为什么能够大踏步进退,集中优势兵力不断吃掉国民党军主力。国民党军既然拥有优势的兵力和武器,为什么不能集中力量和解放军进行真正的决战? 短短几年,解放军和国民党军的实力转化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解放军从原来的劣势转变为兵力占多数的优势。解放军是怎么改造和转化国民党俘虏兵为自己作战的?国民党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 国民党军队拥有先进的通讯工具,为什么得不到解放军的情

报和消息,以至盲目应战?共产党为什么能钻进国民党内部,搞情报,制造起义和策反,把国民党军队搅得一塌糊涂,不战自乱? 国民党是有权力的政府,为什么不能动员民众为其进行战争,而共产党是怎样动员解放区的一切人力物力支援前线,从组织和政策上有什么办法和技巧? 主讲人将通过一些真实的故事解释这些疑问。战争虽然过去了半个世纪,但是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他与蒋介石的斗智斗勇,依然能给人留下许多思考和启示。 演讲:刚才来的时候有读者问我,你写的书每一本都是既没有前言也没有后记,你的书是怎么写出来的?我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原来是文革时候的老三届,我是老初二,以后赶上文革,成了黑五类,文化大革命中在工厂当了九年工人,当到三级工。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考本科,结果我家政审还没有落实政策,没有被录取。接着1978年第一届招考研究生,我就考到山东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魏晋南北 朝隋唐史,我的第一位硕士导师是王仲荦先生。毕业以后我留在山东大学历史系,当时王先生主张我再开拓一下眼界,继续深造,于是我1985年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跟谭其骧先生学中国古代历史地理。人一辈子如果能够碰上一位名师就是很大的幸运,而我碰到了两位名师,非常幸运。毕业的时候想回北京,当时正好中国军事科学院需要研究人员,就把我招去当兵了。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 张自忠:第一名将。国军第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当选第一名将首先是由战绩决定的,他曾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同时还因为他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李家钰牺牲得晚于张)。但最主要的,是因为人们对张自忠悲剧经历的同情,这样一位正直的、人格高尚的爱国者却曾被误认为汉奸而人人喊打,简直是奇耻大辱。最后张自忠为这件耻辱主动选择了牺牲,以生命的代价表达自己的清白,真正是悲剧英雄。 李宗仁:第二名将。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有点类似中共抗日名将第二名的林彪,先打出里程碑的一战,然后销声匿迹。台儿庄战役共歼敌两万余人,是抗战开始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战役规模的大捷,而且对手是日本的王牌师团,在国际上也被称为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台儿庄战役后,李虽然又参加了武汉、随枣、豫南等会战,但没出什么彩。后来,干脆被蒋介石高吊了起来,和冯玉祥、李济深等一样,位高权轻。不过,只凭台儿庄一战,李宗仁也可以无愧于抗日名将的称号。 杜聿明:第三名将。第5军军长。参加过古北口长城抗战和八一

三淞沪抗战。以桂南会战中取得昆仑关大捷而一举成名。虽然有人认为这次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因素,是5军作为中国第一个机械化部队,火力强于日军,但对手毕竟是号称日本钢军的坂垣师团中村旅团(薛岳万家岭战役面对的则是一个二流师团)。42年杜聿明作为远征军副司令出征缅甸,虽然戴安澜在东瓜获胜,孙立人在仁安羌也大败日军,但最终远征军还是失败了。对于这段历史,众说纷纭,功过是非很难说清,因为有些战略决策不经过亲自实践,很难判断对错。 孙立人:第四名将。新1军军长。抗战八年,孙立人在国内除了参加过淞沪会战外,基本上没打过仗,他的功勋主要是在缅甸建立的。尤其是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时,他在仁安羌一战中,以少胜多,大败日军,救出?000多英军和记者,蒋介石、罗斯福、英王乔治都给他授勋章,由此声名大振。他的得票排在第四我想也缘于此。不过,我并不认为英国人的命比中国人的命更值钱。欣赏孙立人的是他对日本俘虏的态度,对那些曾沾满中国人鲜血的禽兽,尽管成了俘虏也照样格杀勿论,此举大快人心。 薛岳:第五名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被称为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但使他名声显赫、排名靠前的主要还是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有人称薛岳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就数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中国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 “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佟麟阁(1892-1937) 佟麟阁将军原名凌阁,字捷三,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负责军事指挥,他以军部名义向全军发出命令:“命令前线官兵坚持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撤。”同时在南苑召开全军将校会议中激励将士:“中日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日寇进犯,我军首当其中,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1937年7月28日他亲临火线指挥战斗,遭日寇四面包围,突围时被敌人机枪射中腿部,又遇敌机轰炸,头部再受重创而壮烈殉国,时年45岁,将军以死报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为抗日战争中第一位为国牺牲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国民政府1937年7月31日发布褒恤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上将;毛泽东称之为“给全中国人以伟大的模范”。1979年8月,民政部发出通知,追认佟麟阁为抗日阵亡革命烈士。 “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赵登禹(1898~1937) 赵登禹,字舜诚、舜臣,山东菏泽人。1933年率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一零九旅参加长城喜峰口抗战,在潘家口战斗中毙伤日军5000余人。特别是赵登禹扬长避短,组织大刀队夜袭日军,给敌重创,用大刀砍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砍出了中华民族的骨气,也砍出一曲英雄战歌《大刀进行曲》。赵登禹因战功升任第132师师长,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北平南苑前线总指挥。7月28日晨,日军主力在数十架飞机的支援下向南苑发起猛攻,战斗中,赵登禹右臂中弹,后率部队向城南大红门转移时被日军包围,混战中胸部受伤,壮烈殉国。31日,国民政府明令褒扬,追赠为陆军上将。1946年3月,北平市政府和各界人士在八宝山忠烈祠为赵登禹等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并将西城区从崇元观往南至太平桥的一段马路更名为赵登禹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给赵登禹将军的家属颁发了由毛泽东主席签署的烈士证书。 “昌锋镝以建奇勋”──饶国华(1894-1937) 饶国华,字弼臣,四川资阳人,是奔赴抗战前线的300万川军将士中的杰出代表。1937年时任21军145师师长,11月奉命率部赴武汉,后转赴安徽坚守广德,30日与来犯日军激战时被围,寡不敌众,誓死不当俘虏而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3岁。饶国华的遗体由“民俭”轮运回四川途中,各地均举行公祭仪式。1937年12月12日,饶国华遗体运抵重庆,重庆国民政府为其隆重举行公祭,蒋介石亲自撰写挽联两副: 虏骑正披猖,闻鼓鼙而思良将;上都资捍卫,昌锋镝以建奇勋。 秉节之来,捍国卫民方倚舁;存仁而达,唁生吊死倍哀思。 重庆国民政府于同年12月追赠为国捐躯的饶国华为陆军上将。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

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最终人生结局 1921年07月的中共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议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外,在社会上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但是,由此所点燃的革命的火把,给黑夜沉沉的中国大地带来了一道光亮,中国近现代的历史也由此谱写出了灿烂的篇章。出席中共一大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共有13人,另有共产国际及远东书记处派来的两名外籍人员。中共一大代表的曲折经历,尽现了复杂离奇的社会变迁,折射出剧烈动荡的时代特点。 李达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李达,名庭芳,字永锡,号鹤鸣。1890年10月2日生, 湖南零陵(今永州)人。早年在长沙、北京等地读书。1913 年后,两次赴日留学。1920年8月回国后,与陈独秀、李汉 俊等在上海发起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11月,主编《共产党》 月刊。1921年7月出席中共一大,当选中央局宣传主任。9 月,创办人民出版社。1922年7月出席中共二大,后到长沙 任湖南自修大学学长。1923年4月,任《新时代》月刊主编。 同年,与陈独秀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激烈争论,随后离开中共 组织。1923至1926年任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学监兼教授。1927 年1月,任中央军政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代理政治总教 官。5月,任国民党湖南省党校教育长。9月回到武汉,任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1928年到上海创办昆仑书店。1930年任上海法政学院及暨南大学教授。1932年后任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教授兼经济学系主任。1938年到桂林,任广西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1941年9月后,长期困居家乡。1947年任湖南大学教授。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同年12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任北京法政大学副校长,1950年任湖南大学校长,1953年任武汉大学校长。曾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等职。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受到诬陷和迫害,同年8月24日在武汉含冤去世(1980年平反昭雪),时年76岁。 李汉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表 李汉俊,原名李书诗,号汉俊,又名人杰。1890年10月 12日生,湖北潜江人。1902年去日本读书,1918年从东京帝 国大学毕业回上海。随后,从事翻译和撰稿工作。1920年, 与陈独秀等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上海共产党早 期组织。同年8月创办《劳动界》周刊,任主编。年底陈独 秀赴广州后,负责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工作,并任《新青 年》编委。参与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作为上海组 织的代表出席中共一大。1922年,因与陈独秀的意见不一, 离开上海到武汉,在武昌中华大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执教, 10月,湖北工团联合会成立,任执行委员、教育主任委员。 1923年2月,参与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惨案后,潜居北京。6月,当选中共三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年秋返回武汉,继续在武汉高师任教。1924年中共中央鉴于他自动脱党,正式将其除名。1925年底,主持武昌大学校务工作。1926年春,任教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同年夏,参加中国国民党,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秘书。9月,任湖北省政务委员会委员,后兼任教育科长。1927年1月,任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执委。2月,任国立武昌中山大学委员,主持校务。4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厅长。7月,任改组

高华: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国民党军事失败的真正原因 高华 国民党马上失天下,中国历史在1949年由枪杆子翻开了新的一页。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华认为,尽管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的合力作用”,但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军事上的失败。作为“党国”重心,以一人领党、国、军,蒋介石对军事失败负有最大的责任。 国民党的失败是个大题目。政权能出自枪杆子,也能失自枪杆子吧。 高华:那是啊,在东方许多国家政权更迭是由枪杆子决定的,当然在枪杆子的后面有政治等因素。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原因,最全面和流行的答案是:国民党的失败乃是“历史的合力作用”,既是政治的,又是军事的,也有文化、思想的,以及教育等等因素,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导致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亡。如此说法,确实每个方面都能找到许多证据,但在我看,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军事,如果朴素地还原到基本史实,军事失败乃是最重要的失败,其他原因都是从这里派生出来的,说到底还是军事第一。 1949年3月5日,毛泽东在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说:所谓人民共和国就是人民解放军,蒋介石的亡国,就是亡了军队。他说的完全对。 抗战后,国民党的军事实力至少在账面上占很大优势。 高华:抗战胜利后,很少人想过国民党政权有可能被中共打败的问题,因为从实力对比上讲,双方悬殊太大,国民党占绝对优势。1945年底,国军数量有四百五十万(内有正规军两百万),共军只有一百二十七万(内有野战军六十一万)。在武器装备方面,国军多为美式,又接收日本和伪军武器,明显优于中共。据航委会主任周至柔报告,国军有可起飞的飞机三百四十四架,完全掌握制空权,并有海军船舰两百四十多艘。在获得外援方面,苏联在东北虽然也给共产党不少援助,但总量上大大少于美国对蒋的援助。故而蒋介石轻视共产党的思想非常严重。1945年9月23日,他说:“长江以南各重要都市接受投降大体完毕,陇海路亦已接收过半,共匪祸患已除其半矣。”而实际上中共力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实力俱在。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说,共军只是“毫无训练的老百姓”。1946年5月,四平战役国民党得手后,蒋更不把共军放在眼里,他对其内部人员说,“中共除一部分外,本属乌合之众,经此次打击,势必瓦解无疑”,“共果不就范,一年期可削平之”。6月17日,蒋还说,“共产党的战术和江西时代一样,并无多少进步……他们在东北虽然得了不少日本的武器,但并不知道运用。”“我们有空军,有海军,而且有重武器和特种兵”,“如果配合的好,运用灵活……就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 连毛泽东也没想到中共会快速战胜国民党,毛虽在1944年12月20日说过,“这次抗战,我们一定要把中国拿下来”。可在当时,那只是在党内高层表达的一种心理愿望,还看不出有实现的可能性。几年以后,毛泽东提出要敢于胜利,敢于打败蒋介石的问题,换言之,就是到那个时候,许多中共党员也没想到果真能打败国民党。 国民党恐怕是过于轻敌了。 高华:现在看,国民党在1945-1946年的骄傲是没有道理的,是虚火上升。经八年抗战,共产党生聚教训,实力早已今非昔比。国民党虽然知道这一点,但抗战以后双方毕竟没有大规模交手,而国民党在1934年江西剿共成功的经验又严重误导了国军的中高级将领,使之严重轻敌。其实,国民党历史上的几次成功是有特殊背景的:1934年逼迫红军向西突围,那是因为国军占了绝对优势,国民党又处于上升时期。抗战期间国军打日军取得许多胜利,那是因为民族主义激发了国军的抗日斗志。1946年春,国民党在东北挟抗战胜利之势,加之由善战之白崇禧督兵,致使林彪败退四平街,一直退到哈尔滨。但是1947年后国民党打中共就不行了,蒋所面临的内外矛盾进一步加剧,这一年确如金冲及所说,中国发生了历史

惊动国民党高层的“济南虎狼斗”

惊动国民党高层的“济南虎狼斗” 1947 年春,国民党统治下的山东济南发生了一起空军与宪兵的大规模流血冲突,空军骄横,宪兵刁蛮,史称“济南虎狼斗”。该事件在当时影响甚大,并且惊动了南京国民党最高当局。 1947 年春天的一个夜晚,暖风阵阵,杨柳轻摇。济南大华电影院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常。一位身穿戎装的国民党空军士兵,迈着八字步,叼着烟卷,趾高气扬地走了过来。他满不在乎地瞅了瞅正在进入影院的观众,径直就往里闯。 猛然间,两个宪兵双手叉腰横在了眼前。这两位是在门口值勤的,刁蛮惯了,居然有人敢不把他们放在眼里,自然气不打一处来,怒目圆瞪把这位空军士兵挡在了门外。空军士兵也不是吃素的,仍继续往里闯。宪兵怒不可遏,对准空军士兵的腮帮子就是一记老拳。 空军士兵万万没想到宪兵居然敢来真格的,简直气炸了肺,不过一看阵势,心里又有点发毛:双拳难敌四手,猛虎还怕群狼,于是扔下句:“有种的,给我等着!”捂着脸一阵风似的逃跑了。 不到一个时辰工夫,他还真回来了,并且还带来了一个同伙——一位空军执星官。既然是有备而来,双方也用不上几句口舌就动上了手,几个回合下来空军就败了,而且空军同伙的脑袋也挂了彩。就这样,一场“虎狼斗”拉开了序幕。 平时骄横跋扈的空军执星官,何时受过这等窝囊气,当晚他就直奔济南第二绥靖区司令部而去,声言要找司令官王耀武评理。王耀武拿着“来访”空军执星官的名片,也顿感事情的棘手。原来这位气势汹汹来“拜访”的人物不是一般军官,而是空军第三大队第二十八中队的飞行员。在当时的局势下,飞行员被打,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不能坐视不管。 为平息此事,第二天王耀武就委派济南城防司令吴斌带着慰问品,去国民党空军第二军区司令部济南指挥所慰问受伤飞行员。当时指挥所的负责人苑金函接待了吴斌。苑金函是代表北平司令部指挥驻济南空军各单位的,他颐指气使,并没有把吴斌放在眼里,而是把吴斌带来的慰问品当做“炮弹”,让士兵一筐筐地从楼上抛下,砸向吴斌的小轿车。吴斌被这些从天而降的袭击吓晕了,此时也顾不得什么身份和脸面了,在随从的掩护下,仓皇爬上汽车,一溜烟跑了。“和事老”出师不利,预示着一场带有血腥的战斗就要爆发。 “欢送”走了吴大司令官,苑金函就下达了一道密令:凡驻济南空军官兵都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一律不得外出,随时听从指挥,否则军法处置;命令汽车五中队准备 10 辆卡车,涂去一切军队标志,在指挥所听候调用;命令空军济南油弹库准备 200 支步枪,10 挺轻机枪,让精挑细选出来的220 名士兵做好战前准备,每人操一支步枪,两人操一挺轻机枪;命令空军二十八中队派 10 名飞行员、10 名机械士,分别分配到卡车上,负责现场指挥,随时准备战斗。 宪兵打了飞行员,空军要报仇的对象当然是宪兵。空军中校苑金函不愧是个作战奇才,对“敌

国民党抗日将领王耀武简介

国民党抗日将领王耀武简介 王耀武(1904-1968),字佐民,汉族,山东泰安人。抗日革命家、抗日名将,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国民党抗日将领王耀武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国民党将领中很少有那种精明能干而且头脑清晰的人,有些人要么是有私心,偏袒部下;有些庸碌无为吃皇粮;有些是私生活混乱风流成性;还有一些就是贪污腐败之人,很好有人能洁身自好、以身作则,而有一个人就是例外,他既不贪污腐败,也没有私心,私生活更是严谨,在抗战时期更是为抗日事业做了不朽的贡献,这个人就是王耀武。让我们看一下王耀武简介。 王耀武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生于1904年,是山东人。王耀武二十岁的时候考进了黄埔军校。抗日战争时期,王耀武担任第五十一师师长,打了胜仗后被提拔为第七十四军的军长,1945年又升任为司令官,可谓说是战功显赫,平步青云。1946年,王耀武担任绥靖区司令官,后来又兼任指挥部主任,到了这年的十月,王耀武又兼任山东省主席、保安司令等职务。王耀武善于带兵,又很强的指挥才能,他赏罚分明,恩威并用,所以他带的兵都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王耀武的个性很强,他自信而倔强,好胜而直爽,而且私生活也很严谨,不沾花惹草。济南战役时,王耀武因为突围失败,被共产党部队抓捕,成为了共产党的俘虏。

在改造期间,王耀武的思想有很大顾虑,因为他在国民党时期曾经率兵围剿过共产党的部队,所以有思想包袱,但是毛泽东告诉他,人民会永远记住他的抗日功劳,让他放心改造。后来王耀武被特赦释放,担任全国的文史专员,1964年,他被邀担任政协委员。1968年,王耀武因病在北京去世,骨灰葬在了八宝山烈士公墓。 从王耀武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到,王耀武这个人能带兵,能打仗,也会做人,而且他为人清廉,作风严谨,是难得的军事将领。 王耀武的老婆王耀武生于1904年,是山东人。王耀武精明能干,头脑也很清晰,而且不沾花惹草,年轻时也积攒了不少的财富。然而,他因为兵败被俘之后,他的老婆和副官却带着他所有的钱财逃到了海外,不顾他的生死,也算是一种悲哀。王耀武的老婆是谁呢?他娶了几个老婆? 王耀武19岁的时候,他来到他天津的亲戚家里,在一家烟草公司做杂活工人。后来又在上海当店员。之后便做起了商人,他有很强的经商头脑,所以很快发了财。北伐战争时期,王耀武还只是个连长,那时候他跟着部队打仗,在经过福州的时候,他结识了一位叫郑宜芝的女子,之后两人结了婚,生下了七个孩子。这是王耀武的第一个老婆。北伐之后,王耀武一直得不到升迁,便利用手中扣留的一些金钱在武汉长沙等地开办工厂,这些工厂成为他的资金来源。后来四处运作,他得到了升迁的机会,加上他卓著的战功,很快他就成为了一名国民党将领。他还把自己售卖的日用品低价卖给下属和家属,所以他的手下对他很尊敬,也很听他的话。很快他的名声也传遍各地。王耀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

国共双方公认的二十二名国军抗日名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战场的英雄们,我们已经比较熟悉,同样怀着对抗日英雄们的崇敬,burrjiang整理了一个国民革命军的抗日名将名单,根据以下三个名单的综和 一、抗战期间军衔最低为国军少将(对不起副团长谢晋元了,谢晋元牺牲后才被追晋为陆军步兵少将) 二、CCTV抗日英雄谱(或CCTV抗战纪念馆)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的国军将领,人民网在登载新闻时冠与“抗日名将”的国军将领孙立人、张发奎、孙元良 三、生还且获得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或美国总统二战抗战勋章的国军将领和牺牲于战场后被国军追晋军衔的国军将领 入围名单:薛岳、李宗仁、张自忠、卫立煌、孙立人、傅作义、戴安澜、冯玉祥、张发奎、宋哲元、马占山、李家钰、蒋光鼐、杜聿明、蔡廷锴、郑洞国、孙元良、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王铭章、郝梦龄 第一节:薛岳、李宗仁、卫立煌 薛岳、李宗仁和卫立煌三名战区司令长官不但是国共双方公认的抗战名将,也是民间公认的抗战名将,都曾获得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勋章;也都被大陆CCTV抗日英雄谱和人民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收录为抗日名将。

1、抗日战神---薛岳 1896-1998,广东,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抗战时曾任国民党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湖南省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薛岳公认为抗日战争中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指挥其部先后歼敌十四万.1938年秋时任第九战区第一兵团总司令的薛岳指挥抗战最大的战役--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全歼日军一个师团,是抗战八年绝无仅有的,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1941年冬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薛岳指挥第三次长沙会战歼敌五万六,被称为是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盟军方面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并因此获得青天白日勋章,被网民称为中国抗日第一战将,时有抗日战神之称,张治中将军曾称其为百战名将。 2、台儿庄大捷的指挥官----李宗仁 1891-1969,广西,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一级上将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抗战时曾任国民党五、六届中央监察委员,国民政府委员,军委委员,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军委汉中行营主任(负责指挥第一、第五、第十战区) 抗战初期,1938年3月时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的李宗仁以及国军参谋次长兼军训部长白崇禧指挥的徐州会战之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自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3、忻口战役中立下大功的民族英雄----卫立煌 1897-1960,安徽,抗战时为国军陆军二级上将 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金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

国民党高级将领名单大全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15名将领高举起义,坚决叛逃,这直接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实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1.陈明仁,湖南Li陵县人。陈明仁曾任国民党第一军团司令,是蒋介石最喜欢的学生。 2.程谦来自湖南省Li陵县。在北伐战争期间,他是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的指挥官和抗战时期第一战区的指挥官。 3.陶志月,湖南宁乡县人。1911年,陶之月参加了1911年的革命,并因其杰出的成就而晋升为国民革命军少将。 4.董其武是山西河津人。1946年后,任国民党遂远省政府主席兼安全司令,西北军区总督中将兼副处长。 5.高树勋来自河北省燕山县。抗日战争胜利后,高树勋被任命为国民党新八军司令。 6.潘硕端来自云南省微信县。抗日战争胜利后,潘硕端被调任第60集团军第184师。 7.吴华文来自山东省叶县。起义前夕,吴华文被任命为第96军司令和第84师司令。 8.曾泽生,云南永山人。辽沉战役期间,曾泽生任国民党第60军司令。 9.廖云洲,安徽淮安人,毕业于黄埔军校。他于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大革命失败后,他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秘密指示,并长期隐瞒在国民党军队中。起义前,廖云洲是

第110师的司令。 10.孔从洲是土生土长的杨虎城的下属,陕西西安人。1946年,孔从洲被任命为国民党第38国民军副司令。同年,他领导了河南巩县起义的55个师。 11.何继峰来自河北省Gao城市县。贺继峰曾任国民党军副司令,最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4军司令。淮海战役开始两天后,11月8日,何继峰和张克霞带领23,000多名官兵在嘉旺和台儿庄地区起义。 12.张克霞来自河北省西安县。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克霞被任命为第三靖地区的副司令员。 13.傅作义是山西省临沂人。1947年底,傅作义成为华北“土匪”总司令。服役三十年的傅作义在北平控制中国北方。他领导了四个团,十二个军队和六十万重型部队,在华北的五个省和两个城市行使了党,政府和军队的统一领导。 14.陆涵来自云南昭通。起义前,卢汉曾任云南省政府主席。 15.邓兆祥来自广东省肇庆市。1949年2月25日,在当时最大的国民党海军军舰重庆巡洋舰上,邓兆祥和爱国官兵举行了起义重庆,在吴口震惊了中外。

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书评

浅评《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 自民国以来,派系冲突就成为中国政治进程中最主要的一种组织形式。特别是国民党的派系活动,影响着民国时期的政治发展。 我们大致可以将国民党内复杂的派系分为两类:一类是指以地域为基础的政治军事集团诸如冯玉祥的西北军、张学良的东北军、晋系阎锡山、桂系李宗仁,以及四川的刘湘、云南的龙云等等。他们多是地方实力派,他们与南京政府的分合多取决于自身实力是否受到南京政府侵犯;第二类派系则是指在长期追随孙中山革命过程中,特别是在国民党改组前后已拥有一定政治地位的党内领袖同其追随者之间形成的政治派系。它大致可分为蒋介石派、胡汉民派、汪精卫派、西山会议派、太子派等等。这类派系的活动范围虽然不仅仅局限于国民党内,而且经常会超越这一范围,并同某些不满于中央的地方实力派联合,挑战中央的合法性。但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获得国民党的正统性,以便控制部分或全部中央政权。 社科院金以林先生《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政治》新近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研究国民党高层人物派系斗争的一部力作。笔者翻阅数遍,收获良多。 本书主线明确,它围绕着党内高层蒋、汪、胡三派势力在党内斗争中的权力消长,特别是通过蒋介石的第二次下野与再起,探寻三人间分和的内在规律,借借以揭示各派联合统治确立的内在因素。为我们讲述了蒋介石是如何利用军权及其纵横捭阖的政治手腕确立起在国民党内的最高领袖地位的。作者以蒋介石为中心,利用详尽的史料为我们分析了蒋在1931年主要事件中的心理斗争、解决策略等等。 本书内容丰富,作者主要回顾了1931年之前的蒋汪胡的合作与分裂。孙中山去世后,通过廖仲恺案,汪蒋合作排胡出洋。随后发生的中山舰事件,蒋又排挤出汪,大权独握。随着北伐的进行,蒋与中共与一些地方实力派之间矛盾升级最终演化成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宁汉对峙的局面。汉方元老打出“迎汪拒蒋”的旗号,同时由于宁方新桂系势力的逼迫,蒋介石被迫第一次下野。通过蒋汪合作,实现了蒋的再次上台。蒋介石想借党权打击军权,因此形成了蒋桂战争以及中原大战期间的蒋胡合作,随着战争胜利结束,蒋胡的权力之争随着“约法”问题而日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