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对策

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对策

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加大了促进三农领域发展的力度,农业高职院校作为国家育人的重要基地,肩负起服务三农的使命和责任,有效地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农业改革。为此,以下是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一些对策。

首先,要加强三农学科建设,使其具备与农业改革相结合的学科特色和办学内容。要积极服务农业发展,不断深化学科教育,把符合农业改革需要的专业课程改革到研究生阶段,并且建立一批中、高端农业科技人才应用型培养体系,为农业改革奠定坚实的科学基础。

其次,要充分利用高等教育资源,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面对当下农业的现状,农业高职院校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开展农业技术研发项目,推动农业技术创新,加强农业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农业生产力和质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再次,要积极开展农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注重农村人口流动的研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探索农业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提供农民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支持,促进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实现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要结合当地特色,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多种方式弘扬农业文化,让更多消费者了解农产品的优质和安全,唤醒消费者对健

康有机食品的关注。同时,要加强农民基础素养和农业科技知识的普及,加大对农民知识和技能的投入,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有效提升农民经济效益。

以上,就是农业高职院校服务三农的对策简述。这些对策的服务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都可以明显地发挥着农业高职院校的重要作用,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三农的素质。只要我们能够积极服务三农,坚持“全球化、统一化、科学化”的理念,就可以真正做到为三农服务,推动农业优质发展。

对我国农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对我国农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通过分析农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农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在农村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继续教育新农村发展生产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农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应当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农业实用技术与人才培养的优势,把服务“三农”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职责,在培养新型农民、推广先进农业技术、促进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等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个方面,创新模式,大胆探索,扎实推进,走出一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教育新路子。 一、新农村建设需要农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参与 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的三大任务之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围绕这二十字方针,农业高职院校继续教育主要从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培养以及新品种推广等方面,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提高农民素质呼唤农业继续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农民素质。中国有13亿人口,将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下,整体素质不高。资料表明,全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而初中文化的仍占49%,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占38%,其中不识字的或识字很少的占7%。农村人口素质低下成为制约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建设新农村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农民收入,而“三高”农业的发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

做好三农工作的措施建议 三农工作是指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进行全面发展的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为了做好三农工作,以下是十个措施建议: 1. 提供资金支持:加大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投入,增加农业补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2. 加强土地保护和利用:加强土地整治,推行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田灌溉设施和排水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水平,提高农田的利用率和产量。 3. 发展农业科技: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研究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4.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运和销售环节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5.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6. 加强农民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农民组织,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7. 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促进农

村产业的多样化和综合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8. 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9. 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发展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农村贷款和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 10. 加强农民培训和教育: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推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以上是针对做好三农工作的十个措施建议,通过加强资金支持、土地保护和利用、农业科技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组织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民培训和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可以促进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全面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农技推广模式探索与实践

新时代农业高职院校农技推广模式探索与实践 随着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高职院校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的重要力量,农业高职院校必须不断探索和 实践新的农技推广模式,促进农业科技的运用和推广,助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农技推广面临的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逐渐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化转变,农业 技术也日新月异。但是在农村地区,人才储备不足,农民自身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和运用 水平不高,导致新技术在农村地区无法得到有效推广。现有的农技推广模式和手段也面临 着诸多问题,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技术难以普及和应用、农业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农 技推广工作亟待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二、农技推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农业高职院校是培养农业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农技推广的重要力量。农业高职 院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农技推广模式。 1.建立农技推广实训基地 农业高职院校可以在校内或者校外建立农技推广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同 时也为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提供技术咨询和培训服务。通过与地方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为农业实践提供技术支持。也可以开展农技推广培训班 和示范活动,将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提升农业从业者的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 2.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农技推广 3.开展农技合作社和农技咨询服务 三、农技推广模式的实施效果及意义 通过农业高职院校的农技推广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可以取得以下几点实施效果。 1.提升农业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 通过开展农技推广实训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专 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使其具备为农业生产服 务和推广新技术的能力。 2.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三农重点工作措施方案

三农重点工作措施方案 一、引导农民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1.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农业科技水平。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开展农业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学习和应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2.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制定农业发展规划,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适应当地条件的优势农作物和特色农产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推动农业机械化:加大对农机具的投入,鼓励农民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同时,加强农机维修和技术培训,提升农民对农机使用和维护的能力。 4. 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制度:推动农业保险制度改革,提高保险覆盖面和农民参保率。加大对重要农作物的保险补贴力度,减轻农民的生产风险,增加他们的收入保障。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 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公路网,提高农民出行便利性和交通安全性。修建和改造农村道路,解决农民运输农产品的难题。 2. 提升农村供水条件: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建立完善的农村供水体系,解决农民的饮水问题。加大对农村自来水工程的投入,提高农民自来水供应率。

3. 加强电力供应保障:改善农村电力供应条件,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村电力设施升级。提升农村用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农民日常生产和生活的电力需求。 4. 建设现代农村信息网络: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络覆盖率。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产品电商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三、支持农村产业发展 1.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投资建设农产品加工厂,并提供相关政策扶持。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农产品的保鲜期,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2. 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规模经营。鼓励企业和农民合作成立农业合作社,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一体化。 3. 加强农业品牌建设:鼓励农产品品牌创建,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支持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示范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推广农业产业的有机化、绿色化和品牌化。 4. 扩大农民就业渠道:发展农村非农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农民。支持农民转型发展农业产业,培训农民从事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加工等职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四、加强农村社会建设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食品专业创新创业人才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作者:薛友林张佳慧 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20年第05期 摘要:培养食品专业人才对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和社会聚焦“三农”问题的背景下,以辽宁大学啖食果蔬脆团队为案例,从教学、科研、实践、运营和网络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培养食品专业双创人才和助力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食品专业;“三农”问题;啖食果蔬脆团队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20)05-0088-03 食品学科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培养食品专业人才是顺应时代步伐、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解决农业痛点的重要方法。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方兴未艾。通过课题研究,聚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整合有效创新模式,培养优势创业团队,用双创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智慧探索更适宜的乡村建设模式,把年轻人的力量、科技的力量、时代的力量辐射到广阔的田野乡村,使之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和价值。本课题以辽宁大学啖食果蔬脆创新创业团队为案例,总结实际创业过程中取得的初步成效,探索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的突破口和新路径。 1 国内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要求从2015年起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

育改革,到2017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到2020年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由中国人民大学牵头,30余家高校、企业和社会组织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已经取得喜人的成绩,各地各高校整体性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健全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创业文化氛围浓厚的高校创业生态系统已经基本形成,超七成创业者在本科期间便开始创业实践,大学生创业意愿持续高涨。但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仍然存在不平衡和不充分的情况,如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低端或营销领域居多、与学科专业知识融合不多、优秀的创业指导课程和指导教师缺乏、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率低、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机制和考核体系不健全等。由于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间不长,推进其向纵深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综合性人才仍有漫长的路要走。 国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源较早,可追溯至60多a以前。最早开展创业课程的国家是美国,其政策保障健全,应用评价体系完善,注重创新创业师资建设的培养和完善。据统计,美国前50强高科技公司中有近半数的创业项目出自美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同样,以色列在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建立了服务初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服务与政策保障体系,极大程度地降低了大学生创业风险。总之,改革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地区各高校培养大學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2 基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食品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方案 食品专业是一个多学科相互交叉融合的应用型专业,兼具工学和农学的学科特点。农业发展与食品息息相关,培养食品专业双创人才对于绿色兴农、质量兴农、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辽宁大学啖食果蔬脆团队成立于2016年,在培养高校食品专业双创人才、探索“三农”问题解决对策方面积累了一些有借鉴价值的经验。 2.1 以教学为首要,搭建“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食品专业“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是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从专业知识、双创技能和时政导向三方面教育入手,培养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知农爱农的“创客”人才。通过不断更新完善食品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吸纳国内外先进教学经验,从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检测、营养健康等方面将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训融合并贯穿于食品专业本科教育,为食品工业发展储备更多专业知识人才。另外,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和时政导向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培养思想解放、思路开拓的创新驱动型人才,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素质和把握时代脉搏的青春力量深入融合,成为助力食品工业和农业产业的重要力量。把贯彻落实“三位一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作为专业教育的重点,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食品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技能发展再上新台阶。啖食果蔬脆团队依托食品专业科学的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手段,顺应政策导向,研发出多项创新型果蔬干制专利技术,于2019年3月成立了沈阳啖食科技有限公司,以研发和销售果蔬脆片产品为主,与农村合作社和经销

高职土建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实践路径研究

高职土建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实践 路径研究 随着中国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各方力量开始介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也要做出贡献。土建类专业是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一环,因此怎样为乡村振兴服务,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与服务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将就高职土建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实践路径做一些探讨。 一、认识乡村振兴与高职土建类专业服务的关系 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主要有“三农”(农村、农民、农业)和“三产”(工业、服务业、农业),特别是要深入发挥农业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而土建类专业就是提供农业发展必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技术和服务的一类专业。因此,高职土建类专业的发展也与乡村振兴的实现密切相关。 二、高职土建类专业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 1.合作社建设

近年来,合作社成为了农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随着众多城市人士重视健康和回归本真,食品安全成了社会关注的话题。因而,合作社也成为了一个比较受欢迎的项目。土建类专业可以与农业专业合作开设合作社建设课程,使学生在课程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乡村农民搭建合作社平台,共同打造区域品牌,推广优质土特产品。 2.村庄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的实现,需要土地、资金、建设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其中规划设计尤为关键。土建类专业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和实践培训等方式,掌握和应用现代建筑与规划原理,为乡村规划、建筑设计和风貌营造提供专业服务。例如设计农村住宅和公共建筑,改善村庄道路交通,改造污水处理设施等,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水平。 3.智慧农业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农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创新驱动力。土建类专业可以通过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等科技手段,为农民提供农作物精准农药喷雾、智能浇水、农产品追溯等服务,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同时,也可以通过合理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浅析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1

浅析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向以特色经济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农业的转变,由一般粮食品种向优质、专用品种转变,由单一粮食种植向多种经营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提高效益转变。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以及在边境地区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农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农业职业教育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推广的重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现代化农业服务,农业职业教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三农服务。农业高职院校农业人才集中、资源丰富在技术援助方面,它可以做到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攻关,也可同县市农业局、教科所、农技站等联合,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和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力量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及时解决农民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带去他们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一、我国农业、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农村教育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需要 我国农村还有约20%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约8%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巩固扫盲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只有88万,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就占了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 (二)农村教育结构不尽合理 农村职业教育还很薄弱,农村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只有29%,比全国城乡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还很突出。 (三)农业和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普通中小学差距较大,薄弱学校占有相当比例;职业学校教学设施普遍不足,实验实习条件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国家财政至今没

三农重点工作措施方案

三农重点工作措施方案 一、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 农业生产是三农工作的基础,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需要加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力量。加大对农业科技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的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科技进步。 2. 加强农业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农民培训班和示范基地建设,提供农业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 推广优质种子。加强对优质种子生产和推广的管理,优先培育和推广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质稻谷、小麦、玉米等作物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4. 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加强对农民施肥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和肥料利用率提高的方法,减少对土地和环境的污染。 5. 加强病虫害防治。提供病虫害监测和防治技术服务,加强病虫害防控的组织和管理,减少农业生产中的损失。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改善农村交通、水利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条件,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修建和改造农村公路,提高农村道路网的密度和通行能力,改善农民的交通条件。 2. 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投入,提高农田灌溉和排水能力,改善农田的水分状况,增加农田灌溉面积,提高农作物产量。 3. 加强农村电力建设。推动农村电网的改造和扩建,提高农民用电的质量和稳定性,促进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 4. 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推动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提供农业信息服务,促进农民的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5. 加强农村教育和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和医疗卫生院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和健康水平的提升。 三、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力度 农业环境保护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健康的重要举措,为了减少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需要加大农业环境保护力度,具体措施如下: 1.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面源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策略

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策略 作者:苏冰 来源:《新农业》2021年第04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相关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方针的实施,关键点集中在如何培养三农人才,这就需要借助教育活动来实现。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三农人才最关键的衔接纽带,不仅仅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有责任和义务来完成好三农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因此,处于全新阶段的高职院校应该在第一时间调整人才培养计划,立足于三农人才的培养,完善教学体系和机制改革与创新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组建爱农村、爱农业和懂农业技术的优秀人才,以下是笔者针对高职扩招背景下,职业院校服务于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问题给予的相关分析和建议。 在乡村振兴方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高校按照自身发展倾向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优惠策略,明确多类型人才培养模式。比如工学结合、校企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等,目的是强化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可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上依旧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并未按照区域市場的真实需求来实现。目前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出现结合不紧密的问题,使高职院校毕业学生无法找到与本专业高度契合的工作。专业同质化也导致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就业矛盾。 (二)高职院校保障技术性人才培养条件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是现有的办学条件仍然较为薄弱,与国家要求的高职院校应当培养专业的技术性人才有着很大的差距。中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环节上无法满足国家提出的实践要求,严重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场地以及相关的设施,促使整个实践教学环节依然是停留在简单的技能训练方面,无论是实践、训练还是设备都无法满足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实践训练要求。 (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导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出现“轻农”的偏向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差异,城市资源从很多角度都要优于农村资源,整体上差距比较明显。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主导的教育教学工作基本上是以技术型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标,由于产业大部分都集中在城市地区,高职院校则是将提升毕业生实际就业率作为核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三农工作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 民三个方面。农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问题涉及到社会稳定和农民生活质量,而农民则是农村工作的主 体和农业生产的基础。然而,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农业现代化进程相对滞后是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虽然我国 农业生产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 平和装备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对 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 养和引进。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科技和设备,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效率 和品质,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村产业结构单一是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农村主要依赖于农业生产和传统工业,缺乏多元化发展的产业结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积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发展农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和技术 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第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是制约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

前,我国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 资源配置,完善农村交通网络,提供稳定可靠的水利和电力供应。只 有建立起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在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权益 保障。土地是农民的重要生产资料,保障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是确保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关键。为了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可以进一 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保障农民的 土地权益。加强对农民权益的保护,建立健全的农民合法权益保障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三农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农业现代化滞后、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以及农民权益保障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我们可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积极推 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加大对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加强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和农民权益保障,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条件。 通过采取这些对策,相信我们能够有效解决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推 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不断向前发展。(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与农 业科技研发的加大投入 为了解决农业现代化滞后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研发的投

浅议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

浅议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 一、引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和农业空心化的日益严重,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农业生产力不断下降,农村经济基础更加薄弱。为了扭转这种趋势,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国家逐渐加大了对三农事业的投入力度。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就是一种重要的途径,既能培养农村人口更强的专业能力,又能满足当地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大。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例如《国务院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的意见》、《教育部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为其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支持。 同时,职业教育服务三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很多企业和社会组织纷纷加入到这一工作中来,通过捐赠资金、设立奖学金等方式,为农村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帮助。 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的不同,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发展存在着差异。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发展面临着资金、师资、教材等方面的不足。

三、如何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质量 1. 加强资金投入 职业教育服务三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是其发展过程中不可或 缺的一环。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支持力度,同时各个 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通过捐赠资金的方式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帮助。 2. 增加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为了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应当加强对高水平师资团队和教 学资源的引进和建设。 3. 实施特色化和品牌化战略 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发展需要具备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各地区应当 根据自身的地方特点和经济基础,实施特色化和品牌化战略,结合本 地的产业、文化和人才需求,推出一系列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项目,从而把自己培养成为一流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示范区。 4. 加强对学生的社会实践 职业教育不仅注重理论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农村职 业教育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探索和学习,鼓励学生到企业、社 会组织中进行实习,尽量让学生接触到各类职业岗位,培养学生的专 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能力提升与改进策略研究

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能力提升与改进策略研究 基于专业服务能力、服务平台承载能力、农科教统筹模式服务能力和研发能力四个维度的实证分析,对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和安徽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服务农业现代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在得出基本结论基础上,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标签:涉农高职院校;农业现代化;服务能力 [2013年底至2014年初,笔者所在课题组走访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就涉农专业建设、农科教统筹模式、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科研等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安庆职业技术学院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和农业现代化能力研讨会,在对比江苏和安徽两省两所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各自优劣之处基础上,通过梳理两者在环境影响、制度设计、政府角色定位和实践举措等方面的差异性及其原因,试图探索涉农高职院校服务农业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和改进策略。 一、引言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前身是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3月通过更名,隶属于江苏省农林厅,是一所以培养畜牧兽医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院校,也是2010年确定的首批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学院以农牧专业为主,经过多年探索发展,形成一系列专业建设、服务“三农”发展的模式和做法,在全国涉农高职院校中享有极高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2003年6月,由安庆市农业学校、安庆市师范学校和安庆市财贸学校等四校合并组成,2010年被确立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项单位。学院开设有植物保护、园林技术等五个涉农专业,初步形成农林类专业建设群,其立足于区域发展,根植于农业大市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等方式,创新手段,推进服务农业现代化进程,绩效突出。 二、四个维度的实证分析与比较分析 本课题组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职研究所紧密合作,取得第一手详实资料,同时,对接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办公室、教务处、实训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教学科研单位,统计与核对有关数据。所有数据来源,源自三个渠道:公开性和经常性登记数据、有关职能部门提供的数据和进行调查统计的数据。 (一)专业服务能力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开设了52个专业(方向),涵盖了农牧产业链相关产业,约三分之一的专业为全国高职院校中最早举办,四分之一专业(方向)为全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中独有。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中央财政支持重点建设专业有畜牧兽医、动物防疫与检疫、兽药生产与营销、食品营养与检测4个专

高职精准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

高职精准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实践路径与政策建议 作者:李菲赵劲松 来源:《教育与职业(下)》2021年第11期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发展的人才瓶颈凸显。高职院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村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中具有明显优势。但现阶段地方高职院校在乡村人才培养上面临服务定位矛盾、专业结构失衡、课程内容脱节、乡村就业尴尬等问题。面对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的困境,地方高职院校应确立“精准招生—精准培养—精准就业”的乡村人才培养路径,推动面向乡村招生、就业政策的制定与完善,促进乡村高职教育保障体系的强化与建设,推进高职院校功能定位转型与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精准培养;乡村人才 [作者简介]李菲(1964- ),男,湖北枣阳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博士;赵劲松(1974- ),男,湖北宜城人,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硕士。(湖北襄阳 44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农民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DJA20030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22-0058-05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目标。同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出台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三步走战略,制定了具体指标,确立了15个工程项目,提出了“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本文以地方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支撑为切入点,以培养乡村振兴急需人才为目标,围绕“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对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培养乡村人才精准模式进行探讨。 一、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需求的价值分析 1.大力培育新型職业农民,高职教育具有比较优势。第一,高职教育能够提供农民急需的生产管理技术。面向现代农业的发展,基础教育无法使学生掌握基于职业发展的知识、技术、能力。而服务农业的高职教育,能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育和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介绍了中国目前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三农”工作中的限制因素提出了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涉及院校投入、招生政策、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水平等方面,为改善农业职业教育的现状和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职业教育;存在问题;对策 目前,中国农业职业教育现状与“三农”工作的需要已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农业职业教育必须根据“三农”工作的形势进行改革和创新。 1中国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中国已日益重视农业职业教育,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对中国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广作用。但是,农业职业教育中尚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问题。 1.1中国家财政对农业职业教育投入不足 近几年国家一再加大对农业方面的投入,主要用于农业技术的开发和对农民的直补。但是,从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投资权重看,农业投资还没有占到应有的比重,而直接用于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投入更少,大大制约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 1.2社会对农业职业教育重视不够 社会对农业、农村及农民的轻视由来已久,多年来一直成为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障碍。大多数农村青年不想务农,更不用说城市青年。农、林类高较招生困难,普通的农业职业教育更难以普及。 1.3农业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方向不明 目前农业职业院校的发展未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不少农业职业院校由于招不到农业专业的学生,只好根据社会需要,创办很多非农专业。现在已出现有些农场需要增加农业技术人员,农业职业院校却不能提供的现象。而所办农业专业也与广大农村的实际需要相差甚大,农业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方向与“三农”工作

的需要已出现严重的脱节。 1.4在校学生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就业定位不准 农业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大多数不愿意到农村基层工作,更不愿意到一线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经营等工作。 2“三农”工作的形势和问题 2.1“三农”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2004年中央下发的有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充分说明了“三农”工作在我国经济工作中的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当前,必须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不断开拓增加农业综合效益的空间。必须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根据当地资源特点,继续调整农业区域布局、农产品市场和加工布局;必须加强技术推广和质量安全检验等服务体系的建设,研究、开发质量安全高效农业生产模式;必须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场、科技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建立跨区域、专业性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组织;必须支持农业大中专院校参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和调整,繁荣小城镇经济。 2.2“三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限制因素 中国农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农业生产水平与发达国家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为:广大农村生产规模小,生产条件差,劳动效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慢、效率低;农产品产量不能充分满足国内人口消费的需求,农产品的质量不能适应消费发展的要求,农产品价格低,最终造成广大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很低。产生此问题的限制因素,除了农业生产基础差和因人口无节制增长而造成的人均资源少这个既成事实外,主要限制因素为以下5个方面。 (1)农村劳动力素质低。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身体强壮、文化素质较高的农村劳动力大量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务工;留在农村从事生产的大部分是文化水平较低的老、弱、妇、孥。劳动力的基本素质不符合“三农”工作的需要。

陕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

陕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赵国锋 来源:《教育与职业(上)》2021年第08期 [摘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战略之一,制约陕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要因素是以“人”为核心的劳动力资源。职业教育是培养乡村人才,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通过梳理职业教育在服务陕西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包括:调整人才培养面向,在服务乡村振兴中主动融入、积极作为;依据需求供给人才,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推动人才精准培养,为

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强化人才支撑;多方协同加强制度建设,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关键词]职业教育;乡村振兴;乡村人才;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赵国锋(1975- ),男,陕西宝鸡人,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陕西西安 710089) [基金项目]本文系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课题“职业院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H20Z051,项目主持人:赵国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15-0019-07 纵观世界范围内乡村和城市的发展历程,城市繁荣和乡村凋敝伴随而生,劳动力、生产资料等在城乡间流动,乡村衰退和农业萎缩成为普遍现象。乡村现代化转型和蜕变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抉择。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是通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五个振兴”,全面推动“三农”工作提质升级,主要着眼点是破解以“乡村人才”为核心的人力资源制约。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是以“人”为中心的乡村振兴。面对乡村劳动力“离农、去农、脱农”率不断攀升,资源要素城镇化集聚,土地非农化趋势加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須以乡村人才为抓手,带动乡村产业壮大、环境改善、文化传承和组织善治,提升农民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8年以来,中央连续在“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面向乡村振兴发展职业教育,以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升乡村人才素质,破解乡村发展关键难题。在乡村振兴视域下,职业教育服务陕西乡村振兴既是破解陕西乡村人才凋敝、农技滞后、文化匮乏和组织涣散等发展困境的重要抓手,又是调整陕西职业教育以城市为中心、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 一、陕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 职业教育是一种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相对普通教育而言,职业教育重视学生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更有利于提升学生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的效度和水平。陕西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提升乡村人才素质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振兴,通过乡村人才素质提升,提供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一直以来,陕西城镇化虹吸效应使乡村人才城镇流向加剧,乡村人才日益稀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从业人员以老人、妇女为主,年龄普遍偏大,文化层次不高,思维意识守旧,耕作方法传统;同时,缺乏专业的基层管理人员,乡村治理日益“内卷

浅谈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

浅谈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策略 摘要文章介绍了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遍现状及问题,从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创新培育人材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内容、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创新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投入机制等五个方面介绍了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对策。 关键词:三农职业教育服务。 一、当前职业教育服务“三农”的普遍现状及问题。 一、职业教育服务“三农”超级薄弱,且发展严重滞后。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太短时间培训的占20%,接受太低级职业教育或培训的占%,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占%,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行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个技术人员。这与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很不适应。我省平均每千名农村劳动力仅拥出名农业技术人员,农业技术型人材培育的数量、质量、结构等,与实现跨越的人材需求不相适应。 二、有些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简陋。

最近几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可是投入方向主要还在国家级、省级重点职业学校,有些地方的职业教育在学校办学经费、教学实训设施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成为制约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尤其是农字开头的学校与专业。 3、专业设置、人材培育与新农村建设需求脱节。 前些年,一些学校没有找准自己的办学方向和定位,不在服务本地支柱、特色产业上下功夫,而是不顾自身条件的限制,大量设置同本地经济的主导产业脱节的“趋城化”“、趋工化”和“趋同化”专业。在围绕新农村建设需求方面,对农人短时间技术培训方面为零,这与本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适应,也严重影响了学校优势的发挥和发展。 4、涉农专业师资缺乏,水平偏低。 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高,有的教师不能适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要求。据有关资统计,2008年,农林类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万人,生师比约38:1,和国家制定的高中阶段教育生师比16:1标准相较差距庞大。这与中等职业教育人材培育模式的要求也不适应。且学校待遇较低,优质师资也留不住。

高校为地方3农服务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情况汇报工作汇报完整篇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情况汇报_工 作汇报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以就业为导向专业建ﻭ 我院在多年的办学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先后在绿色食品、制药技术、管理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在培养特色高职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都进行了相应的,专业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学院现设有管理、财经、计算机、养殖、绿色食品、制药、机电等 7大专业群体,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一个,省级教试点专业两个. 一、发挥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地方,设置农科类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ﻭ 学院领导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了面向“三农”、服务地方,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省委省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和黑**农业主辅换位的战略,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教育优势,设置了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园林花卉、园艺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既培养了高职学生,也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新“三农”特色。

(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 以化经营方式建立校内农科专业实训,依托科技优势在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现代农业技术,使教学效果、经济效果和效果同步提高。学院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建立起了集良种繁育区、设施农业区、农科教综合实训楼、畜牧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区。提子及蟠桃在我院温室栽培引种成功,棚室无公害蔬菜、新奇特蔬菜生产吸引了周边农民前来学习参观。花卉、园林绿化苗木、果树苗生产等除为学院绿化提供苗木外,每年还可以为提供大量的绿化苗木。农科教综合实训楼,内有保鲜库,可进行**种果蔬的贮藏保鲜,进行反季节销售,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组织培养室,进行马铃薯脱毒薯生产和草莓、蝴蝶兰组织培养等生产项目,每年可向提供马铃薯脱毒薯10万公斤,并为周边提供大量的草莓脱毒苗.畜牧养殖,包括奶牛尝种蜂尝畜牧兽医指导站.奶牛场有奶牛40头,每天提供鲜奶500公斤。种蜂场除满足教学需要外,在**市地区还起到了养蜂技术示范作用,提高了**市400多养蜂户共4万多箱蜂的管理技术,使经济效益每年增加20多万元。畜牧兽医指导站除为教学提供实训外,更多地为提供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服务,使周边10多个大型养殖场和近百家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近2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项生产技术水平完全适应目前农村的现实,农民学得来、用得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二)送科技下乡,传授实用技术,带领农民干,吸引农村生源 坚持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宗旨,组织教师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