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符合导线平差程序(C语言版)

符合导线平差程序(C语言版)

符合导线平差程序(C语言版)
符合导线平差程序(C语言版)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PI 3.141592654

#define nam 30

#define m 1.0/2000

#define s 0.00000484813

double dms_rad(double a)

{

//提取角度

double sign=(a<0.0)?-1.0:1.0;

a=fabs(a);

int d=(int)((a+0.00001)/10000.0);

a=a-d*10000.0;

if (a<0.0)

{

d=d-1;

a=a+10000;

}

int mi=(int)((a+0.00001)/100.0);

a=a-mi*100;

if (a<0.0)

{

mi=mi-1;

a=a+100.0;

}

a=sign*(d*3600.0+mi*60.0+a)/206264.806247096363;

return a;

}

double rad_dms(double a)

{

a=a*206264.806247096363;

double sign=(a<0.0)?-1.0:1.0;

a=fabs(a);

int d=(int)(a/3600.0+0.0000001);

a=a-d*3600.0;

if(a<0.0)

{

d=d-1;

a=a+3600.0;

}

int mi=(int)(a/60.0+0.0001);

a=a-mi*60.0;

if(a<0.0)

{

mi=mi-1;

a=a+60.0;

}

a=d*10000.0+mi*100.0+a;

return a*sign;

}

double ZB_FWJ(double x1,double y1,double x2,double y2)

{

double a=0.0;

if ((x2-x1)==0)

{

return 0.0;

}

else

{

a=(y2-y1)*1.0/(x2-x1);

return acos(a);

}

}

void read_file(FILE *fp,int q,int n,double *zuox1,double *zuoy1,double *jiao1,double *bian,double *jiao)

{

if(q==2)

{

for (int i=0;i<2;i++)

{

fscanf(fp,"%lf %lf %lf",&zuox1[i],&zuoy1[i],&jiao1[i]);

jiao1[i]=dms_rad(jiao1[i]);

printf ("%lf\n",jiao1[i]);

}

}

else if(q==4)

{

for (int i=0;i<4;i++)

{

fscanf(fp,"%f %f",&zuox1[i],&zuoy1[i]);

}

}

else

{

fscanf(fp,"%f %f",&zuox1[0],&zuoy1[0]);

fscanf(fp,"%f %f",&zuox1[1],&zuoy1[1]);

fscanf(fp,"%f %f %f",&zuox1[2],&zuoy1[2],&jiao1[0]);

jiao1[0]=dms_rad(jiao1[0]);

}

for(int i=0;i

{

fscanf(fp,"%lf %lf",&jiao[i],&bian[i]);

jiao[i]=dms_rad(jiao[i]);

printf ("%lf\n",jiao[i]);

}

fscanf(fp,"%lf %lf",&jiao[i],&bian[i]);

jiao[i]=dms_rad(jiao[i]);

printf ("%lf\n",jiao[i]);

}

void GZ_gcj(FILE *wfp,double *jiao,double *jiao1,double *bian,int jdguanceshu)

{

double sum=0.0,a=0.0,fb=0.0,b=0.0;//fb为角度闭合差

for (int i=0;i

{

sum+=jiao[i];

}

/* sum=rad_dms(sum);

printf("\n%lf\n",sum);

sum=dms_rad(sum);*/

a=jiao1[0]+jdguanceshu*PI-sum;

a=rad_dms(a);

printf("\n%lf\n",a);

a=dms_rad(a);

fb=a-jiao1[1];

printf ("\n%lf\n",fb);

b=rad_dms(fb);

fprintf(wfp,"角度闭合差为\n");

fprintf(wfp,"%lf",b);

if(fabs(fb)

{

fprintf (wfp,"角度闭合差合格\n");

}

else

{

fprintf (wfp,"角度闭合差不合格\n");

}

int hb=(int)(fb*1.0/jdguanceshu);

for (i=0;i

{

jiao[i]+=hb*s;

}

hb=(int)(fb-hb*s*jdguanceshu);

double temp=0.0;

int *qa=new int[jdguanceshu];

for(i=0;i

{

temp=bian[i];

for (int j=0;j

{

if(temp>bian[j])

{

qa[i]=j;

}

}

}

for (i=0;i

{

jiao[qa[i]]+=s;

jiao[qa[i]+1]+=s;

i++;

}

}

void JS_fwj(double *jiao1,double *jiao,int jdguanceshu) {

jiao[0]=jiao1[0]-jiao[0]+PI;

for (int i=1;i

{

jiao[i]=jiao[i-1]-jiao[i]+PI;

/* jiao[i]=rad_dms(jiao[i]);

printf("\n%lf\n",jiao[i]);

jiao[i]=dms_rad(jiao[i]);*/

}

}

void JS_zbzl(FILE *wfp,double *XY,int jdguanceshu,double *bian,double *jiao,double *zuox1,double *zuoy1,int q)

{

double x=0.0,y=0.0,sum=0.0,temp1=0.0,temp2=0.0,fD=0.0;

int K=0;

for (int i=0;i

{

sum+=bian[i];

// printf("\n%lf\n",sum);

}

for (i=0;i

{

XY[i*2]=bian[i]*cos(jiao[i]);

printf("\n%lf\n",XY[i*2]);

XY[i*2+1]=bian[i]*sin(jiao[i]);

printf("\n%lf\n",XY[i*2+1]);

}

for(i=0;i<2*(jdguanceshu-1);i++)

{

x+=XY[i];

i++;

}

x=x-zuox1[q-1]+zuox1[0];

for(i=1;i<2*(jdguanceshu-1);i++)

{

y+=XY[i];

i++;

}

y=y-zuoy1[q-1]+zuoy1[0];

fprintf(wfp,"X增量为\n");

fprintf(wfp," %lf\n",x);

fprintf(wfp,"Y增量为\n");

fprintf(wfp," %f\n",y);

fD=sqrt(x*x+y*y);

fprintf(wfp,"fD为\n");

fprintf(wfp,"%lf\n",fD);

K=(int)(sum/fD);

printf ("\n%d\n",K);

fprintf(wfp,"相对闭合差为\n");

fprintf(wfp,"1/%d\n",K);

if (K>m)

fprintf (wfp,"相对闭合差合格\n");

else

fprintf (wfp,"相对闭合差不合格\n");

for (i=0;i

{

XY[i*2]+=bian[i]/sum*x;

XY[i*2+1]+=bian[i]/sum*y;

}

}

void JS_zb(FILE *wfp,double *XY,double *zuox1,double *zuoy1,int jdguanceshu)

{

XY[0]+=zuox1[0];

XY[1]+=zuoy1[0];

for (int i=1;i

{

XY[i*2]+=XY[i*2-2];

XY[i*2+1]+=XY[i*2-1];

}

fprintf(wfp,"1 %f %f\n",zuox1[0],zuoy1[0]);

for (i=0;i

{

fprintf(wfp,"%d %lf %lf\n",i+2,XY[i*2],XY[i*2+1]);

}

fprintf(wfp,"%d %lf %lf\n",jdguanceshu,zuox1[1],zuoy1[1]); }

void main()

{

int n,q;

// char s[30]={0},D[30]={0};

// char *file;

printf ("请输入文件地址:");

// scanf("%s",s);

// file=s;

FILE *fp=fopen("D:\\datx.txt","r");

if (fp==NULL)

{

printf("打开文件失败!");

exit(1);

}

fscanf(fp,"%d %d",&q,&n);

printf("%d %d ",q,n);

double *zuox1=new double[q];

double *zuoy1=new double[q];

double *bian=new double[n-1];

double *jiao1=new double[4-q];

double *jiao=new double[n];

double *XY=new double[2*n-2];

read_file(fp,q,n,zuox1,zuoy1,jiao1,bian,jiao);

fclose(fp);

printf ("请输入文件地址:");

// scanf("%s",D);

// file=D;

FILE *wfp=fopen("D:\\daty.txt","w");

if (wfp==NULL)

{

printf("打开文件失败!");

exit(1);

}

GZ_gcj(wfp,jiao,jiao1,bian,n);

JS_fwj(jiao1,jiao,n);

JS_zbzl(wfp,XY,n,bian,jiao,zuox1,zuoy1,q);

JS_zb(wfp,XY,zuox1,zuoy1,n);

fclose (wfp);

}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闭合差: (2)计算限差:(图根级) (3)若在限差内,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 K<1/2000 (图根级),则将、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 例题 ]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1) 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h f =∑h ,若h f ≤容h f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i h i i h i L L f V n n f V ·· ∑-= ∑-= 或 各段改正高差: i i i V h h +=改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附合导线按条件平差算例

§9.4 附合导线按条件平差算例 9.4.1附合导线的条件平差方程式 如图9-6所示,符合在已知),(A A y x A ,),(C C y x C 之间的单一符合导线有n 条AB α与CD α是已知方位角。 设观测角为 β、β、… …、β,测角中误差为 ,观测边长为s 、s 、… …、s , 故t 1为v 1=i i BA CD 01 1 =+∑+=a i n i v ω (9-2) 式中a ω—方位角条件的不符值,按 180)1(?1 1+-∑+-=+=n i n i CD BA a βααω (9-3) 若导线的A 点与C 点重合,则形成一闭合导线,由此坐标方位角条件就成了多边形的图形闭合条件。 2、纵、横坐标条件 设以1?x ?、2?x ?、…、n x ??表示图中各导线边的纵坐标增量之平差值;1?y ?、2y ?、…、n y ??表示图中各导线边的横坐标增量之平差值;由图可写出以坐标增量平差值表示的纵、横坐标条件。 ??? ????∑+?∑+=?∑+=∑+?∑+=?∑+=??yi n i n A i n A C xi n i n A i n A C v y y y y y v x x x x x 1111 11?? (9-4) βσ

令 ??? ?? ??--?∑=--?∑=)()(11 A C i n y A C i n x y y y x x x ωω (9-5) 则 ??? ? ? ?? =+∑=+∑??0011y yi n x xi n v v ωω (9-6) 以微分量代替改正数,则有 )()()(211n xi n x d x d x d v ?++?+?=∑? {}ρ α1 23121 1 )()()(cos v y y y y y y v v n C si i n xi n -'++-+--∑=∑? 将上式代入式9-6得纵坐标条件式,且同理已可得横坐标的条件式即 ??? ? ??? =+-'∑+∑=+-'∑- ∑====0)(1sin 0)(1 cos 1111y i i C n i si i n i x i i C n i si i n i v x x v v y y v ωραωρα (9-7) 上式就是单一符合导线的纵、横坐标条件方程x ω、y ω为条件式的不符值,按 ??? ???? -'=-?∑+=-'=-?∑+=C C C i n A y C C C i n A x y y y y y x x x x x 11 ωω (9-8) 式中i x 、i y 是由观测值计算的各导线点的近似坐标。 计算时一般i v 以秒为单位,si v 、x ω、y ω以cm 为单位;若x 、y 以m 为单位,则65.2062100206265==''ρ,从而使全式单位统一。若单一导线的A 与C 点重合形成闭合导 线,则纵、横坐标条件成为多边形各边的坐标增量闭合条件,以增量平差值表示为 (9-9) 9.4.2符合导线的精度评定 ???????=?∑=?∑0?0?11 i n i n y x {}ρ ρn n C n C v y y v y y y y y y )()()()(23423-'---'++-+--

附合闭合导线平差DOC

测量班冬季培训复习题纲 一.填空(每空0分,共计0分) 1.水准仪的结构是由(望远镜、水准器、基座)构成的。 2. 测量工作中常用(方位角)来表示直线的方向。 3. 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叫(绝对高程). 4. 经纬仪导线外业测量工作的主要内容是(选点并设立标志,距离测量,角度测量)。 5. 水准测量中,水准尺的竖立应( 垂直) 6. 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高程为35.712m,后视读数为0.983 m ,前视读数为1.149 m ,则 A.B两点的高差是(—0.166 m ). 7. 在测区内,选定一些具有控制意义和作用的点子称为(控制点). 8. 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传递(高程)的作用. 9. 距离测量的基本单位是(米). 10. 方位角的角值范围是(0°--360°). 11.将经纬仪安置在O点,盘左照准左测目标A点,水平盘读数为0°01′30″,顺时针方向瞄准B点,水平盘读数为68°07′12″,则水平夹角为(68°05′42″) 12.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由坐标和高程决定的. 13.水准测量的检核方法有测站检核和路线长度检核等. 14. 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测角、测边、测高差)。 15. 水准仪的粗略整平是通过调节(脚螺旋)来实现的. 16. 竖直角的角值范围是(0°--90°). 17. 在调节水准仪粗平时,要求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大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相同). 18.控制导线的布设形式一般为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 19.水准测量测站校核的方法有改变仪器高法、双面尺法。 20.调节目镜螺旋,可以调节十字丝清晰。 21.从基本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方位角) 22.经纬仪导线最终计算的目的是得到控制点的(坐标) 23.水准仪的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表明仪器达到粗平,长水准管气泡居中,表明仪器达到精平。 24.地面上一条直线的正反方位角之间相差( 180 )度。 25.测量地面两点高差时,尺垫安置在(转点)上。 26.从一个已知的水准点出发,沿途经过各点,最后到达另一个已知的水准点上,这样的水准路线是(附合水准路线) 27.当已知两点的坐标,求两点的平距和方位角的方法称为(坐标反算问题) 28.用经纬仪测定水平角时,应尽量瞄准目标的(底部) 29.水准面的特性是(处处与铅垂线相垂直) 30.我国常用的两个大地坐标系是(1954年北京坐标系)和(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31.测量工作在实地要测量的三个基本要素都是:(距离,)( 角度,) ( 高程) 32.测量工作必须遵循的第一条基本原则是(“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33.进行高程测量的主要方法有(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34.常用的导线的形式(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支导线) 二.简答题(共计0分) 1.水准测量的原理是什么?(0分) 答: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借助于水准尺来测定地面点的高差,然后再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去推求待定点的高程. 2.在测定地面上两点高差时,为何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地面两点的中点处? 在测定地面上两点高差时,将水准仪安置在地面两点的中点处,可以消除水准管轴与视准轴不平行的

5800导线平差程序

5800计算器导线平差程序 一、程序用途及使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一般导线复测平差计算,利用左角复测复合导线、闭合导线的平差时可直接使用。复合导线平差时输入起始和终止边两个方位角,如果将终止边方位角输入为0,程序会自动转入闭合导线平差界面。如果想用观测右角平差时,只需将程序中带下划线的地方按使用说明稍加改动即可。 二、源程序清单:1、JDPCA(文件名称) 0→M:0→I:0→K:“AFWJ”?A:“BFWJ”?B:“CZS”?→N:“JDRXBHCA”:24√ˉ(N)→P◣“∑(ZJ)”?→C:If B≠0 Then A-B-180N+C→D: EIseC-180(N-2)→D:IfEnd: “JDBHCA.f=”:D ?DMS◣PGoto 4:“JDGZ=”:-D÷N→F:F?DMS◣LbI 1:“CJ”?→P:B=0 And P=0=>Goto3:“JGH=”:P+F→J:J?DMS ◣A+J-180→E:If E>0 And E<360:ThenE:IfEnd:If E>360:ThenE-360→E:IfEnd: :If E<360:ThenE+360→E:IfEnd: “FWJ=”:E?DMS◣“L”?→L:L=0 And B≠0=>Goto3:“XO=”:Lcos(E)→X◣“YO=”:Lsin(E)→Y◣M+L→M:I+X→I:K+Y→K:E→A:Goto1:LbI3:“∑(L)=”:M◣“∑(XO)=”:I◣“∑(YO)=”:K◣Prog“DXPCA”:LbI4 DXPCA(文件名称,可单独运行) “AX”?→A:“A Y”?→Z:If B≠0:Then “BX”?→C:“BY”?→D:“FX=”:I-C+A→F◣“FY=”:K-D+Z→W◣EIse “FX=”:I

实验三-利用matlab程序设计语言完成某工程导线网平差计算

实验三利用matlab程序设计语言完成某工 程导线网平差计算 实验数据; 某工程项目按城市测量规范(CJJ8-99)不设一个二级导线网作为首级平面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为:平均边长200cm,测角中误差±8,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1/10000,最弱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经过测量得到观测数据,设角度为等精度观测值、测角中误差为m=±8秒,鞭长光电测距、测距中误差为m=±0.8√smm,根据所学的‘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提出一个最佳的平差方案,利用matlab完成该网的严密平差级精度评定计算; 平差程序设计思路: 1采用间接平差方法,12个点的坐标的平差值作为参数.利用matlab进行坐标反算,求出已知坐标方位角;根据已知图形各观测方向方位角; 2计算各待定点的近似坐标,然后反算出近似方位角,近似边.计算各边坐标方位角改正数系数; 3确定角和边的权,角度权Pj=1;边长权Ps=100/S; 4计算角度和边长的误差方程系数和常数项,列出误差方程系数矩阵B,算出Nbb=B’PB,W=B’Pl,参数改正数x=inv(Nbb)*W;角

度和边长改正数V=Bx-l; 6 建立法方程和解算x,计算坐标平差值, 精度计算;程序代码以及说明: s10=238.619;s20=170.759; s30=217.869;s40=318.173; s50=245.635;s60=215.514; s70=273.829;s80=241.560; s90=224.996;s100=261.826; s110=279.840;s120=346.443; s130=312.109;s140=197.637; %已知点间距离 Xa=5256.953;Ya=4520.068; Xb=5163.752;Yb=4281.277; Xc=3659.371;Yc=3621.210; Xd=4119.879;Yd=3891.607; Xe=4581.150;Ye=5345.292; Xf=4851.554;Yf=5316.953; %已知点坐标值 a0=atand((Yb-Ya)/(Xb-Xa))+180; d0=atand((Yd-Yc)/(Xd-Xc)); f0=atand((Yf-Ye)/(Xf-Xe))+360; %坐标反算方位角a1=a0+(163+45/60+4/3600)-180 a2=a1+(64+58/60+37/3600)-180; a3=a2+(250+18/60+11/3600)-180;

导线平差计算

导线平差计算 1 简介 闭合导线和附合导线是长输管道站场和穿跨越测量常用的控制手段,其优点是可以同时完成平面和高程控制测量。导线平差原理请查阅相关文献。不同平差软件的平差方法步骤基本相同,本文件基于南方平差易软件平台介绍导线(闭合导线、附合导线是最简单的导线控制网)平差的操作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长距离输油输气管道测量规范》(SY/T 0055-2003)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 操作步骤 (1)录入数据 录入数据是将导线测量数据录入平差软件。可以采用手工或文件方式录入(建议采用后者,选菜单“文件/打开”)。其数据格式如下: [NET] 控制网信息 [PARA] 控制网参数 [STATION]坐标和高程信息(11表示高程已知,如果无坐标则无法在平差易中看到和输出地图)[OBSER] 观测的转角、平距、高差等信息 下图为导入数据窗口: 图3-1 导入数据窗口 (2)坐标推算(F3)

选菜单“平差/推算坐标”,根据已知条件(测站点信息和观测信息)推算出待测点的近似坐标。为构建动态网图和导线平差作基础。 (3)概算 选菜单“平差/选择概算”→配置概算参数→输出概算结果。下图为“选择概算”的配置参数窗口: 图3-2 配置概算参数 (4)调整观测数据 将概算结果调整到输入的观测数据中,重新导入。 (5)计算方案的选择 对于同时包含了平面数据和高程数据的导线, 一般处理过程应为:先进行平面处理, 然后在高程处理时软件会使用已经较为准确的平面数据(如距离等)来处理高程数据。对精度要求很高的平面高程混合平差,您也可以在平面和高程处理间多次切换,迭代出精确的结果(但建议平面和高程分开了平差)。 针对导线平差,需要设置中误差及仪器参数、高程平差参数、限差及等级内容。 选菜单“平差/平差方案”即可进行参数的设置,如下图:

附合导线平差教程

附合导线导线平差步骤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种类较多,有GPS网、三角网、边角组合网和导线网,其中导线网按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本文以附合导线的内业数据处理为例,说明控制点坐标平差处理的方法。 导线的内业计算,就是根据起始点的坐标和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以及所观测的导线边长和转折角,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计算的目的除了求得各导线点的坐标外,还有就是检核导线外业测量成果的精度。 在转入内业计算之前,应整理并全面检查外业测量的基础资料,检查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有记录错误和计算错误,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绘制相应导线的平面草图,并将相关数据标示于草图的对应部位。 如图2-21所示的附合导线,观测转折角为左角,计算的步骤如下: (1)填表。 计算之前,首先将示意图中各观测数据(观测角和边长)和已知数据(起始边和附合边的坐标方位角,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坐标)填入相应表格之中,如表2-19所示。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如图2-20所示的附合导线,观测转折角为左角,根据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可以依次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αA1=αBA+βA-180° α12=αA1+β1-180° α2C=α12+180°+β 2 +)α CD ′=α 2C +180°+β C αCD′=αBA+∑β测左-4×180°计算终边坐标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 α 终边′=α 始边 +∑β 测左 -n·180°(2-5) 式中n为导线观测角个数。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f β测 =α终边′(实测)-α终边(理论)(2-6)

图2-21 附合导线计算示意图 角度闭合差f β的大小,表明测角精度的高低。对于不同等级的导线,有不同的限差(即f β容)要求,例如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为: f β容=±60″n (2-7) f β容=±10″n (一级导线角度闭合差) 式中n 为多边形内角的个数。这一步计算见辅助计算栏,f β测=+41″, f β 容 =±120″。 若f β测≤f β容,说明测角精度符合要求,此时需要进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调整是应注意:当用左角计算α终边 ′时,改正数的符号与f β测符号相反;当用右 角计算α 终边 ′时,改正数的符号与f β测符号相同。可将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 配给各观测角,而得出改正角: β=β测-f β测/n (2-8) 式中n 为多边形内角的个数。按(-f β测/n )式计算的改正数,取位至秒,填入表格第3列。 当f β测>f β容时,则说明测角误差超限,应停止计算,重新检测角度。 (3)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根据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及改正角,用(2-5)式依次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填入第5列。为了检核,最后应重新推算结束边的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已知数值相等。否则,应重新推算。例如 α CD ′ =α 2C +180°+βC =139°50′18″+180°+49°02′38″=8°52′ 55″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闭合差调整 坐标增量计算,就是根据已经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

附合导线平差程序设计报告

《测量平差程序》课程设计 (报告) 学生姓名:罗正材 学号:1108030128 专业:2011级测绘工程 指导教师:肖东升

目录 一、前言 (3) 二、平差程序的基本要求 (3) 三、平差程序模块化 (3)

图1 四、平差中的重要函数 (一)、角度制与弧度制的相互转化 C/C++程序设计中,关于角度的计算以弧度制为单位,而在测量以及具体工作中我们通常习惯以角度制为单位。这样,在数据处理中,经常需要在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进行相互转化。这里,我们利用C/C++数学函数库math.h中的相关函数完成这两种功能。 这里,我们使用double类型数据表示角度制数和弧度制数。例如:123度44分58.445秒,用double类型表示为123.4458445,其中分、秒根据小数位确定。 在角度制与弧度制的转化中,涉及如下图2所示的两个环节。 度.分秒度弧度 图2 1.角度化弧度函数 double d_h(double angle) //角度化弧度 { double a,b; angle=modf(angle,&a);//a为提取的度值(int类型),angle为分秒值(小数) angle=modf(angle*100.0,&b); // b为提取的分值(int类型),angle为秒值(小数) return (a+b/60.0+angle/36.0)*(PI+3.0E-16)/180.0; } 2.弧度化角度函数 double h_d(double angle) //弧度化角度

{ double a,b,c; angle=modf(angle*180.0/(PI-3.0E-16),&a); angle=modf(angle*60.0,&b); angle=modf(angle*60.0,&c); return a+b*0.01+c*0.0001+angle*0.0001; } 其中,函数modf(angle,&a)为C语言数学库函数,返回值有两个,以引用类型定义的a 返回angle的整数部分,函数直接返回值为angle的小数部分。 (二)近似坐标计算 在平面网间接平差计算中,近似坐标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近似坐标是否计算成功是间接平差是否可以进行的必要条件。 1.两方向交会 已知条件:两个点的近似坐标,这两个点到未知点的方位角,如图3所示 图3两方向交会 根据图4.2,设 1 1 α tg k=, 2 2 α tg k=,则很容易写出 ? ? ? ? ? ? - = - - = B P B P A P A P y y k x x y y k 2 1 整理该式,得两方向交会的的计算公式 ?? ? ? ? ? - - = ?? ? ? ? ? ?? ? ? ? ? - - B B A A P P y x k y x k y x k k 2 1 2 1 1 1 (4.1)对(4.1)式计算,即可得到未知点的近似坐标。应用中需要注意的是,若两方向值相同或相反,则该式无解。 程序中,定义该问题的函数为:int xy0ang(obser &a1,obser &a2) 2.三边交会 如图4所示,为排除两边长交会的二义性,给出如下三边交会的模型,已知条件:三个

闭合导线平差公式

闭合导线坐标计算 闭合导线计算式根据外业观测的边长、夹角和方位角以及其中一个导线点的坐标,结合平差计算,来推算其余各导线点的坐标。 设对闭合导线n 个内角分别进行了观测,各个符号精度要求的观测值为β i 测,并对 闭合多边形的n 个边长分别进行了测量,各个符号精度要求的观测值为L i ;其中一个导 线点的坐标为 x i y i ;确定其余各个导线点的坐标x x i 1 +,y i 1 + 1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也调整 (1)实测角度闭合差的计算 闭合导线n 个实测内角的和∑ 测 β不等于其理论值(n-2)*180,其差称为角度闭合差以 f β 表示: ?--=∑180*2)(测 n f β β (2)实测角度闭合差检核 角度闭合差校核是将实测角度闭合差也同级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 f 容 β ,按各级导线测 量主要技术要求比较,以确定角度综合限差是否满足要求。这里角度综合限差采用图根导线数据,即 f 容β =40 ' 'n 。 (3)角度闭合差的调整 若 f β≤ f 容β ,则可以进行角度闭合的调整,否则,应分析情况重测。角度闭 合差的调整原则是,将 f β 以相反的符号平均分配到各个观测角中,即各点改正数为式 v β= f β/n 计算时,根据角度的取位的要求,改正数可凑整到1″、6″、10″.若不能均分,一般情况 下,因短边角引起的误差较大,因此给短边角的夹角多分配一点,使各角改正数的总和也反号的闭合差相等,即 f v β β-=∑ 2、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目的是为了计算坐标增量。推算方法根据起始方位角及改正后的

转折角,按式依次推算出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或 βα α右 -+=+1801 i i 1801 -+=+βα α左 i i 式中:αi ----------第i 条边的正方位角 α1 -i ---------第i+1条的正方位角 ββ右 左 --------分别为第i-1条边与第i 条边间所夹的左右角。 在推算过程中,如果算出 αi >360°,则应减去360°如果算出的α i <0°,则应加 上360° 为了发现推算过程中的差错,最后必须推算至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看其是否与已知值相等,以此作为计算校核。 3 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 (1)计算实测各边的坐标增量 设第i 条实测边的终、横坐标增量分别为 α i i i L X cos .=?测 αi i i L Y sin .=?测 (2)确定理论纵、横坐标增量∑△Xi 理、∑△Yi 理 闭合导线的纵横坐标增量总和的理论值应为零,则有 ∑△Xi 理=0 ∑△Yi 理=0 (3)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fx.fy 由于测量误差,改正后的角度仍有残余误差,坐标增量总和的测量计算值∑△X 测与∑△Y 测一般都不为零,其值称为坐标增量闭合差,fx.fy 表示,则 fx=∑△Xi 测-∑△Xi 理=∑△Xi 测 fy=∑△Yi 测-∑△Yi 理=∑△Yi 测 (4)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f 并检核全长相对闭合差K 因计算的闭合导线并不闭合,而存在一个缺口,这个缺口的长度称为导线闭合差f fy fx f 2 2 + = 导线越长,全长闭合差也越大。通常用相对闭合差来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导线的全长相对

C#附和导线平差程序设计实习报告

前言 随着测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测量数据的处理中产生很多种平差的方法。附和导线近似平差程序是利用C#编程实现的,我们需要将导线网的已知数据信息按照特定的规则输入到.txt文本中,利用C#程序读取文本数据信息后,对其进行一系列的平差计算,最终获得平差后的结果,并以.txt文本的形式输出,这样就可为测量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平差程序的基本要求 平差程序的设计与其他程序设计相同,应满足一定要求。 1.程序逻辑结构简单,清晰易读,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要求,便于拓展; 2.运算速度快,占用内存小,内外存储之间的交换不宜过于频繁; 3.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正确且先进,计算结果精度高; 4.适用性强,便于移植,充分考虑各种可能形式,满足不同需求; 5.方便用户,操作简单,输出明了、齐全,人机交互良好。 上述要求,既体现现在平差程序的总体设计中,也贯穿于平差程序设计的各个环节中。 平差程序中的重要函数 (一)角度制与弧度制的相互转化 C#程序设计中,关于角度的计算以弧度制为单位,而在测量工作中我们通常以角度制记录数据。所以,在数据处理中,通常需要在角度制与弧度制之间进行相互转化。这里我们需要利用相关函数完成这两种功能。 1.角度化弧度函数: static public double DEG(double ang) { int fuhao = (int)(ang / Math.Abs(ang)); ang = Math.Abs(ang); int d = (int)ang; int m = ((int)(ang * 100)) - d * 100; double s = ang * 10000 - m * 100 - d * 10000; return ((d + m / 60.0 + s / 3600.0) * fuhao) / 180.0 * Math.PI; } 2.弧度化角度函数: static public double DMS(double ang) { ang += 1.0E-15;//加上一个小量,以保证进位 int fuhao = (int)(ang / Math.Abs(ang));

导线测量平差常见问答

导线测量平差常见问答 一、为何有时计算结果与其它计算有些差异? 答:a.观测角度使用的是前进方向的左角还是右角,本软件采用前进方向的左角,输入负号时表示是前进方向的右角,并转换为左角平差。 b.是否选用了概算,及概算的各选项是否正确。 c.是否使用严密平差,严密平差与近似平差计算结果是不同的。 d.严密平差是否使用迭代平差,有些软件尽管使用严密平差,但只进行单次平差,精度不高。 e.严密平差的先验误差设置是否一致,是否使用了Helmert验后方差定权,软件使用的定权方式可能不一样,导致部分差异。 f.近似平差是否选用了反算等,可以在“项目设置”中更改以适合您的需要。 g.近似平差时是否选用了角度改正前的坐标增量闭合差,这会导致坐标增量闭合差的不一致。 h.高程平差时,水准和三角高程因为定权的不同而有差异,坐标导线按三角高程计算,其它则提供了高差类型的选择。 二、如何选择严密平差或近似平差?近似平差是否需要进行方位角边长反算? 答: 《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和按近似方法评定其精度。......采用近似平差方法的导线网,应根据平差后坐标反算的方位角与边长作为成果。 因此,严密平差适用于各等级导线,而近似平差适用于较低等级导线,采用近似平差时应对方位角、角度、边长等进行反算,以便方位角、边长、角度等可以作为最终成果使用。 三、为什么软件中默认的计算表格样式与我们的习惯不一样? 答:成果表格可以自定义,计算表因方案设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这里主要是因为您使用的是近似平差且不进行反算的格式,而本软件默认是严密平差,当选择近似平差时默认也是进行反算的。可以在项目设置中选择近似平差,并且去掉“方位角、边长反算”等即可获得您所需的格式。 四、近似平差时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为什么与有些书上不一样? 答:近似平差中,计算方案里有一个选项,以让用户选择近似平差是否使用在角度闭合差分配前计算的坐标增量闭合差来反映导线精度。使用角度闭合差分配前计算的坐标增量闭合差将与严密平差一致,否则与通常的手工计算一致。 五、验后测角中误差有时相对于角度闭合差为何显得很大? 答:这主要有以下情况: a.先验误差设置不切实际,相对于测角,将测距先验误差设置过高会导致程序认为误差主要来源于角度,而对角度加以较大的改正数,使得评定的测角中误差较大。 b.测量发生错误,主要可能是边长测量错误,使得坐标增量闭合差太大。 c.已知点精度不高。 六、为什么角度闭合差不是平均分配的? 答:严密平差是按最小二乘法平差,角度闭合差不是平均分配的。 近似平差角度闭合差是平均分配的,但如果计算方案里选择了进行反算,则角度、方位角、边长等都是反算后的最终成果,并不是计算的中间成果,角度改正数也就可能有正有负。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闭合导线平差计算步骤: 1、绘制计算草图。在图上填写已知数据和观测数据。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Z 鬲-ZAe =(角 + 腐+、,+ 岗)- (〃-2)180°(1)计算闭合差:二 (2)计算限差: @二±4°扁(图根级) (3)若在限差,则按平均分配原则,计算改正数:尸 (4)计算改正后新的角值:禹=小弓 3、按新的角值,推算各边坐标方位角。 4、按坐标正算公式,计算各边坐标增量。 5、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有: 导线全长闭合差:f =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2)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 若K< 1/2000 (图根级),则将兀、5以相反符号,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到各坐标增量上去。并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6、坐标计算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经改正的新的坐标增量,来依次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例题]如图所示闭合导线,试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计算表格见下图:

(1)填写观测数据 (2) 计算高差闭合差 fh = £h,若hwh 容 时,说明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高差 闭合差的调整;否则,将重新进行观测。 (3) 调整高差闭合差 各段高差改正数: V,- 〃 或 y 乙 , XL 1 各段改正高差: 九改=h i + v i (4) 计算待定点的高程 闭合差(fh ) 水准路线中各点间高差的代数和应等于两已知水准点间的高差。若不等两者之差称为闭 合差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 fh = 22/ +2Z 知 .支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或名=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 九- £编 .闭合水准路线闭合差的计算方法其=£% 高差闭合差容许值 义£±12诚(所0 (n 为测站数,适合山地) 丁磅M±40JZ(*^)(L 为测段长度,以公里为单位,适合平地) 水准测量中,消除闭合差的原则一般按距离或测站数成正比地改正各段的观测高差 :

单一附合导线测量控制网平差程序

单一符合导线测量控制网平差程序 梁彩艳 (西北石油局工程服务大队,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摘要:由于全站仪(光电仪) 的不断普及,导线布网已在测量控制网中广泛应用。为了简化计算,提高平差精度,节约 平差经费,结合实际工作中的一个实例,运用PC —E500 计算器编制了单一符合导线高斯平差程序。 关键词:单一;符合导线;平差程序 1 差原理及程序框图(见图1) 2 实例 在单一符合导线(如图2) 中,已知各起始数据,观测了各折 角方向值,测量了各边长(见表1) ,观测方向中误差δr = ±5″,边长丈量中误差δsi = ±0. 5 simm ,求各导线点的坐标平差值和最弱点4 号点的点位精度(可假设单位权中误差δ0 = ±5″,则观测角权为0. 5 ,观测边权Psi = 100/ Si) 。 图2 单一符合导线示意图 表1 测量数据一览表 点号 已知坐标(m) X Y 编号 已知坐标

方位角 B 3020. 348 - 9049. 801 αAB 226°44′59″ C 3702. 437 - 10133. 399 αC D 57°59′31″ 编号观测角度编号 观测边长 (m) 1 230°32′37″ 1 204. 952 2 180°00′42″ 2 200. 130 3 170°39′22″ 3 345. 153 4 236°48′37″ 4 278. 059 5 192°14′25″ 5 451. 692 6 260°59′01″ 3 平差程序 10 :REM SUB 10 - 190 QIU DAO XIAN DIAN GAI LUE ZUO BIAO 20 :REM SHU ZU”A”WEI FANG WEI J IAO ,”B”WEI GUAN CE ZUO J IAO ,”S”WEI BIAN CHANG,”P”WEI QUAN ,”V”WEI GAI ZHENG SHU ,”MX、MY、M”WEI DAI QIU DIAN ZHONG WU CHA ,”X、Y”WEI ZUO BIAO 30 : INPUT”GUAN CE J IAO GE SHU :N = ”;N 40 :DIM A (N) ,B (N) ,S (N) ,X(2 3 N) , Y(2 3 N) , P (2 3

[管理]附合导线平差步骤

[管理]附合导线平差步骤 控制点坐标平差处理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种类较多,有GPS网、三角网、边角组合网和导线网,其中导线网按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本文以附合导线的内业数据处理为例,说明控制点坐标平差处理的方法。 导线的内业计算,就是根据起始点的坐标和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以及所观测的导线边长和转折角,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计算的目的除了求得各导线点的坐标外,还有就是检核导线外业测量成果的精度。 在转入内业计算之前,应整理并全面检查外业测量的基础资料,检查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有记录错误和计算错误,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绘制相应导线的平面草图,并将相关数据标示于草图的对应部位。 如图2-21所示的附合导线,观测转折角为左角,计算的步骤如下: (1)填表。 计算之前,首先将示意图中各观测数据(观测角和边长)和已知数据(起始边和附合边的坐标方位角,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坐标)填入相应表格之中,如表2-19所示。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如图2-20所示的附合导线,观测转折角为左角,根据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可以依次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α,α,180?,βA1BAA α,α,180?,β12A11 α,α,180?,β2C122 ′,)α,α,180?,βCD2CC

′α,α,4?180?,?βCDBA测左 计算终边坐标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 α′,α,n?180?,?β (2-5)终边始边测左 式中n为导线观测角个数。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 f,α′,α (2-6)β测终边终边 图2-21 附合导线计算示意图 角度闭合差f的大小,表明测角精度的高低。对于不同等级的导线,有不β同的限差(即f)要求,例如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为:β容 nf,?60″ (2-7)β容 ,+41″, f式中n为多边形内角的个数。这一步计算见辅助计算栏,fββ测,?120″。容 若f?f,说明测角精度符合要求,此时需要进行角度闭合差的调整。β测β容 调整是应注意:当用左角计算α′时,改正数的符号与f符号相反;当用右终边β测角计算α′时,改正数的符号与f符号相同。可将闭合差按相反符号平均分终边β测 配给各观测角,而得出改正角: β,β,f/n (2-8)测β测 式中n为多边形内角的个数。按(,f/n)式计算的改正数,取位至秒,填β测入表格第3列。

导线测量平差教程

计算方案的设置 一、导线类型: 1.闭、附合导线(图1) 2.无定向导线(图2) 3.支导线(图3) 4.特殊导线及导线网、高程网(见数据输入一节),该选项适用于所有的导线,但不计算闭合差。而且该类型不需要填写未知点数目。当点击表格最后一行时自动添加一行,计算时删除后面的空行。 5.坐标导线。指使用全站仪直接观测坐标、高程的闭、附合导线。 6.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指仅进行单面读数且仅进行往测而无返测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当数据中没有输入“中视”时可以用作五等、等外水准等的记录计算。当输入了“中视”时可以用作中平测量等的记录计算。 说明:除“单面单程水准测量记录计算”仅用于低等级的水准测量记录计算外,其它类型选项都可以进行平面及高程的平差计算,输入了平面数据则进行平面的平差,输入了高程数据则进行高程的平差,同时输入则同时平差。如果不需进行平面的平差,仅计算闭、附合高程路线,可以选择类型为“无定向导线”,或者选择类型为“闭附合导线”但表格中第一行及最后一行数据(均为定向点)不必输入,因为高程路线不需定向点。 二、概算 1.对方向、边长进行投影改化及边长的高程归化,也可以只选择其中的一项改正。 2.应选择相应的坐标系统,以及Y坐标是否包含500KM。选择了概算时,Y坐标不应包含带号。

三、等级与限差 1.在选择好导线类型后,再选择平面及高程的等级,以便根据《工程测量规范》自动填写限差等设置。如果填写的值不符合您所使用的规范,则再修改各项值的设置。比如现行的《公路勘测规范》的三级导线比《工程测量规范》的三级导线要求要低一些。 2.导线测量平差4.2及以前版本没有设置限差,打开4.2及以前版本时请注意重新设置限差。 四、近似平差与严密平差的选择及近似平差的方位角、边长是否反算 1.近似平差:程序先分配角度闭合差再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即分别平差法。 2.严密平差:按最小二乘法原理平差。 3.《工程测量规范》规定:一级及以上平面控制网的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法,二级及以下平面控制网,可根据需要采用严密或简化方法平差。当采用简化方法平差时,应以平差后坐标反算的角度和边长作为成果。 《城市测量规范》规定: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可采用近似平差法和按近似方法评定其精度。......采用近似平差方法的导线网,应根据平差后坐标反算的方位角与边长作为成果。 因此,严密平差适用于各种等级的控制网,而近似平差适用于较低等级。当采用近似平差时,应进行方位角、边长反算。 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勾选此项后,程序在“平面计算表”备注栏内显示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否则显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为了以示区别,角度改正前的坐标闭合差以Wx、Wy、Ws表示,角度改正后的坐标增量闭合差以fx、fy、fs表示。 五、近似平差设置 1.方位角、边长反算:根据近似平差后的坐标反算方位角、边长、角度等。反算后的方位角、边长、角度等是平差后的最终值,可以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否则仅为平差计算的中间结果,不应作为最终成果使用。反算与不反算表格形式是不一样的。注意:反算后,按最终的角度值

附合导线平差教程

. 附合导线导线平差步骤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种类较多,有GPS网、三角网、边角组合网和导线网,其中导线网按等级划分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本文以附合导线的内业数据处理为例,说明控制点坐标平差处理的方法。 导线的内业计算,就是根据起始点的坐标和起始边的坐标方位角,以及所观测的导线边长和转折角,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计算的目的除了求得各导线点的坐标外,还有就是检核导线外业测量成果的精度。 在转入内业计算之前,应整理并全面检查外业测量的基础资料,检查数据是否完整,是否有记录错误和计算错误,是否满足精度要求,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和完整,然后绘制相应导线的平面草图,并将相关数据标示于草图的对应部位。 如图2-21所示的附合导线,观测转折角为左角,计算的步骤如下: (1)填表。 计算之前,首先将示意图中各观测数据(观测角和边长)和已知数据(起始边和附合边的坐标方位角,起始点和终止点的坐标)填入相应表格之中,如表2-19所示。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如图2-20所示的附合导线,观测转折角为左角,根据坐标方位角的推算公式可以依次计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αα+β-180°= BAA1Aαα+β-180=° 12A11αα+180=°+β2 122C′αα+180+)=°+βC CD2C ′βαα°180×-=4+∑测左CDBA计算终边坐标方位角的一般公式为:nβαα 2-5)°′=+∑(-·180测左终边始边为导线观测角 个数。式中n 角度闭合差的计算公式为:αα 2-6 =f′(实测)-(理 论)()β测终边终边. . 2-21 附合导线计算示意图图 的大小,表明测角精度的高低。对于不同等级的导线,有不角度闭合差fβ f) 要求,例如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允许值为:同的限差(即β容n)(″2-7

导线网平差算例

导线网平差算例用平差易软件做控制网平差的过程 第一步:控制网数据录入 第二步:坐标推算 第三步:坐标概算 第四步:选择计算方案 第五步:闭合差计算与检核 第六步:平差计算 第七步:平差报告的生成和输出 作业流程图: 制据的录入计算与检 坐标推算 平差是否否选择计算方案概算是平差报告的生成和输出坐标概算

实例1 符合导线实例 这是一条符合导线的测量数据和简图,A、B、C和D是已知坐标点,2、3和4是待测的控制点。原始测量数据如下: 导线原始数据表 导线图如下: 导线图 第一步:录入原始数据 在平差易软件中输入以上数据,如下图“数据输入”所示:

数据输入 在测站信息区中输入A、B、C、D、2、3和4号测站点,其中A、B、C、D为已知坐标点,其属性为10,其坐标如“原始数据表”;2、3、4点为待测点,其属性为00,其它信息为空。如果要考虑温度、气压对边长的影响,就需要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条边的实际温度、气压值,然后通过概算来进行改正。 根据控制网的类型选择数据输入格式,此控制网为边角网,选择边角格式。 如下图“选择格式”所示: 选择格式 在观测信息区中输入每一个测站点的观测信息,为了节省空间只截取观测信息的部分表格示意图,如下表 B、D作为定向点,它没有设站,所以无观测信息,但在测站信息区中必须输入它们的坐标。 以A为测站点,B为定向点时(定向点的方向值必须为零),照准2号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 站A的观测信息”所示: 测站A的观测信息 以C为测站点,以4号点为定向点时,照准D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C的观测信息”所示:

测站C的观测信息 2号点作为测站点时,以A为定向点,照准3号点,如下图“测站2的观测信息”所示: 测站2的观测信息 以3号点为测站点,以2号点为定向点时,照准4号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3 的观测信息” 所示: 测站3的观测信息 以4号点为测站点,以3号点为定向点时,照准C点的数据输入如下图“测站4的观测信息” 所示: 测站4的观测信息 说明:①数据为空或前面已输入过时可以不输入(对向观测例外) ②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数据时,所有零值可以省略不输。 以上数据输入完后,点击菜单“文件\另存为”,将输入的数据保存为平差易数据格式文件(格式内容详见附录A): [STATION] (测站信息) B,10,8345.870900,5216.602100 A,10,7396.252000,5530.009000 C,10,4817.605000,9341.482000 D,10,4467.524300,8404.762400 2,00 3,00 4,00 [OBSER] (观测信息) A,B,,1000.000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