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总体规划方案【超级版】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总体规划方案【超级版】

乡村振兴战略下村庄总体规划方案

XX镇(乡)人民政府

X年××月

前言

科学编制村级规划,是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基础性工作。为使产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公共基础配套设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具体项目能规范实施,促进村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XX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XX省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XX市城乡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XX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XX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等相关规定,以XX镇人民政府为主体,在县规建局、县统筹办、县国土局、县新村办等部门和专家的指导下编制《XX县XX镇XX村村庄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从XX村的实际出发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充分尊重村民意愿,体现地方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符合该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力求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2

《规划》完成初稿后,委托XX县规划勘察设计研究所进行规范和技术提升,形成《规划》文本(草案),依法交由XX村进行公示,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通过县村级规划编制评审组评审,报经县人民政府批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得到县级相关部门、XX镇及XX 村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在此,对所有指导和帮助本《规划》编制的领导、专家和有关人员表示感谢。

3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目的意义 (10)

三、规划目标 (11)

四、规划定位 (12)

五、规划重点 (12)

六、规划范围 (13)

七、规划期限 (13)

八、规划原则 (13)

九、规划依据 (16)

第二章自然、经济社会现状及分析 (19)

一、自然、经济社会现状 (19)

二、发展条件辩析 (23)

三、规划主要思路 (25)

第三章产业发展规划 (26)

一、总体思路 (27)

二、发展重点 (27)

三、发展目标 (27)

四、产业布局规划 (28)

五、实现形式 (29)

第四章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31)

4

一、道路建设规划 (31)

二、水利设施建设规划 (31)

三、土地治理工程规划 (32)

四、能源工程规划 (32)

五、电讯工程规划 (34)

第五章村落民居建设规划 (35)

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5)

二、规模预测 (39)

三、布局原则 (40)

四、农民集中居住点布点体系 (41)

五、民居风貌打造 (44)

六、土地利用规划 (44)

第六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6)

一、集中居住点配套设施建设规划 (46)

二、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47)

三、给排水工程规划 (48)

四、消防设施规划 (50)

第七章社会事业发展规划 (51)

一、教育设施规划 (51)

二、社会保障规划 (51)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划 (52)

四、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52)

5

第八章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规划 (54)

一、指导思想 (54)

二、规划目标 (54)

三、村庄绿化工程规划 (55)

四、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55)

五、水环境保护规划 (56)

六、大气环境保护规划 (57)

七、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 (57)

八、减灾防灾规划 (58)

第九章新农民培育规划 (58)

一、规划目标 (58)

二、培训阵地建设 (59)

三、现代农业技术培训 (59)

四、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61)

五、思想道德培训 (63)

第十章基层党组织建设规划 (65)

一、总体目标 (65)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66)

三、村民自治建设 (71)

第十一章保障体系 (72)

一、确立规划的法律地位 (72)

二、组织机构与管理保障体系 (73)

6

三、资金筹措与投资保障体系 (74)

四、技术与实施手段保障体系 (77)

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79)

第十三章附则 (81)

7

第一章总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城乡统筹、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资源节约”的原则,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目的意义

XX镇XX村作为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根据XX 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精神,以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确保村级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有序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特编制《XX镇XX村村庄规划(2015-2020)》,力争使规划突出XX村的特色和优势,符合农民客观需要,符合XX县和XX镇区域发展总体格局和中长期发展战8

略,引导农民和业主按照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村级建设,对XX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性、可行性和前瞻性,把XX村逐步建设成为XX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村、村容村貌整治的样板村、社会文明进步的和谐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先进村。规划的编制,将有利于农村生产要素和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有利于集约节约土地和合理利用土地,有利于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农村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进程,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建设,实现XX村村级发展“五新”目标:

1、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做强自己的农产品品牌。

2、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消费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规划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争取达到11000元。

3、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9

4、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搞好乡村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努力打造成县城“后花园”。

5、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和基层组织建设,创建平安、和谐新联合。

四、规划定位

1、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庄建设规划的示范村。

2、XX市统筹城乡市级示范村。

3、特色鲜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以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为主的绿色、文明生态村。

五、规划重点

规划通过现状调研,了解村民们的关注焦点,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确定规划重点如下:

1、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优质水稻种植、加工,建立优质蚕桑、甜橙、绿色蔬菜生产基地。

2、提高村级主要道路等级和路面质量,解决出行难的问题。

3、增加基层医疗点,加大医疗投入,解决村民日常就医需要。

4、配套村民文化休闲场所,提高村民生活质量。

六、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为XX镇XX村整个行政区域范围,辖13个村民小组,详细规划见图。

七、规划期限

10

本规划期限与“十二五”规划期限保持一致,分为近期与远期规划:

近期规划:2015-2020年,具有可操作性、指导性。

远期规划:2021-2025年,具有展望性。

八、规划原则

1、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特别注意水体的保护,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生活质量。

2、农民自愿、尊重民意的原则

在村级规划建设中,在强调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自始至终突出农民在规划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搞大包大揽。要按照农民意愿和需要进行规划,增加农民对村级建设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广泛征求农民的意愿,以农民满意和不满意作为规划编制的衡量标准,反映农民的要求,保护农民的利益。

3、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

针对XX村的经济水平、文化素质等情况,实事求是,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充分利用资源和现有基础改造原有产业,发展优势产业。在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整治上,既要规划旧房改造,又要规划集中居民点;既要按需要新建公共设施,又要注重原有设施的维护和利用,完善服务功能。

11

4、有利发展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

规划要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同时体现人性化,通过精心组织,合理布局,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5、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保护基本农田的原则

XX村农民人均耕地较少,必须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合理利用建设用地,利用荒山荒地。大力实施宅基地旧址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增加农业用地。统筹建设规划应与新农村土地利用规划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相对集中”的农村建设基本方针。

6、突出地方特色的原则

统筹建设不能把当地传统的建筑文化丢掉。规划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适当兼顾民风习俗。

7、区域协调发展的原则

统筹建设要协调XX总规、XX县土地利用规划、XX县城总体性详规、XX镇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和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等在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安排、环境保护等方面协调统一。

8、整体性原则

从环境与村域空间的整体性出发,统筹布局建筑、道路、绿化等空间,塑造富于特色的农民新村整体形象。

9、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

规划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的原则进行,尤其要以生12

态经济理论为指导,力求经济、环境、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以良好的开发效益创造可持续建设的条件,以优美、超前的环境建设奠定可持续开发的基础。

10、具体实在、操作性强

规划必须落实到项目、布局到具体地点、落实到所需资金上。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明确建设目标、建设标准和内容。

九、规划依据

1、国家颁布的《城乡规划法》、《镇规划标准》、《村庄规划标准》(GB50188-93)、《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第116号令);

2、建设部关于发布《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的通知》(建村[2000]36号);

3、XX省制定的《XX省村镇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及其补充规定、《XX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05年修改);《XX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标准》、《XX省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工作指导意见》、《XX省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编制评审基本要求》;

4、XX省执行的《XX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5、XX省试行的《XX省村庄建设(治理)规划编制试行办法》;

13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7、《XX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8、XX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意见》、《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9、《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XX 市统筹城乡改革实施意见》;

10、《XX县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XX县城镇体系规划》、《XX县城市总体规划》、《XX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见》;

11、《XX镇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

14

第二章自然、经济社会现状及分析

一、自然、经济社会现状

XX镇XX村位于县城东北面,东临XX,北与XX交界,……,距县城8公里,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辖13个农业社,总户数671户,总人口2578人,耕地面积2545亩,林地812亩,以农业生产为主,属省十年规划的贫困村。通过近几年的建设,有2条村级水泥公路贯穿全村,主要院落通便民路。近年来,境内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突出,“一村一品”具有特色,有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和潜力;农民积极性高;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境北部属……大断裂的西南延伸余脉,为东北—西南走向,以……规模较大,以……等断层为突出的断裂构造。境内沉积岩层

15

较厚,褶皱舒缓,构造剥蚀作用强烈。在构造体系上属……构造。……。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丘陵多为泥岩和页岩覆盖,丘坡平缓,土层较厚。海拔多在300~350米之间。平坝多分布在…江、…河两岸。地表丘陵错综起伏,沟谷纵横切割。沟谷为……组成,坳谷谷形开敝,谷底平坦,基本无沟蚀作用;为水田主要分布区;…沟则具有中等浸蚀作用。…江河沿岸以一级阶地分布较广,二、三级阶地狭窄,分布零星,全境以低丘、中丘为主。

2、土壤气候

XX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地貌属红层丘陵(浅丘),近水平状的砂、夜岩丘陵区。丘陵构造多为湖相紫色岩石,风化碎屑残积、破积物组成。另有新生代…江近代冲积物等,都是土壤生成的基础。经过长期的生物、气候、地貌、物质和时间等自然因素和人为的耕种活动,促进了土壤的生成与发育。具有本地特点的丘坡上层为旱地,下部冲、沟、坳、谷多为水田,上薄下厚,上砂下粘、上干下湿、上瘦下肥的土壤特点。水稻土类广泛分布在海拔400米以下的低、中、高丘的冲、沟、坳、谷和河谷低地平坝,丘陵平面及台坡地段。水源条件较好,土壤深厚的地区,因长期种植水稻而发育成水稻土,占农业土壤的48%。冲击土类分布于…江及…河沿岸低地冲积坝上,仅灰紫色潮土1个土层。自然肥力较高,物质为新冲积层,占农业土壤的2.88%。紫色土类广泛分布于低丘、中丘地带,占农业土壤面积的45.55%。……的土壤,矿质养料丰富,16

自然肥力较高,温光条件好,宜种性广,农业产出率较高,但由于过度垦殖,覆盖率低,水土冲刷加剧,薄土面积增加。……组砖红色砂岩风化发育的土壤先天性水化淋浴,又处高丘窄谷,自然植被和光热条件差,土壤具有酸、冷、砂、瘦的特点,适宜林木生长和种植花生、萝卜、地瓜、生姜和梨等。

XX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地区,境内气候温和,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光照较充足,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年平均气温17.9oC,极端最高温度39.6oC,极端最低温度-2.1oC,春秋气温基本一致,但变幅较大;冬夏变化较小,春季回暖快,但不稳定,秋季气温下降快。地表温度平均为20oC。常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天。夏半年(5~10月)常年雨量占总雨量的85%,冬半年(11~4月)雨量占总雨量的15%,常年雨日为150~160天,无霜期350天以上。境内年平均日照率为27%,日照时数1275小时,太阳年总辐射常年平均87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辐射44.45千卡/平方厘米。

3、河流水系

境内主要有…江和…河。…江由北部入境,顺流而下至…,水资源丰富。

4、自然灾害

XX县又是地震多发区,XX、…、…组成的三角区内发生的地震烈度影响较大,历史上有记载的大于4.7级的地震有7次之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气象灾害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冰雹等。

17

(二)人口与资源

1、人口

据统计,2013年底,XX村村域总户数671户,总人口2578人,人口密度平均781人/平方公里,劳动力人数1419人,占总人口的55.04%。

2、土地资源

村域内自然资源丰富,全村幅员面积3.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共计2545亩,其中田1540亩,土1005亩,人均占有土地(含耕地和林地)0.99亩。

3、水资源

XX村水资源丰富,紧靠…江河,现有山平塘22口,提灌站2座,渠道3300米。

4、经济类型

XX村属农业村,以种养业为主。水稻、小麦、玉米为粮食主产。201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916万元,其中家庭经营收入1652万元,农民人均收纯收入4745元,粮食总产量2200吨。

(三)基础设施

2010-2014年,XX村分别实施了新村扶贫、村道扶贫和产业扶贫项目,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有村道2条2.5公里,全部硬化为水泥路,有便民路10.5公里、组道3.2公里。…电站座落在本村组,…路直通县城。

(四)公共服务设施

18

村内有村小1所、农村医疗点1个、农资农家商店2个,建有村级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

二、发展条件辩析

(一)优势

1、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离县城8公里,有县5路公交车直接县城。村级公路通达率100%。集中区硬化便民道80%,电视电话综合覆盖率90%以上。村级办公条件好,建有村级办公室和党员活动室。

2、产业基础较好,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现有笋竹基地646亩,小桑园100亩,蔬菜100亩,山平塘22口,稻田养鱼200亩,养猪大户5户,养鹅大户1户已养种鹅2000只,养鸭大户5户,养牛大户1户肉牛20头。按“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为打造生猪养殖基地、蔬菜基地、稻田养鱼,加强生产技术标准的宣传和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培训、指导,建立无公害产品的运销网络,生猪养殖、蔬菜种植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3、村级组织建设保障有力。村级班子战斗力强,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号召力。

(二)劣势

1、产业结构有待优化。长期以“粮食+生猪”的经营模式为主,蔬菜等经济价值高的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化、产业化程度低,非农产业缺乏,产业基础薄弱,资源利用和效益发挥都不够充分。

2、农民综合素质不高。思想观念较为落后,科技意识较为淡薄。

19

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已经外出务工,从事农林牧渔的劳动力素质较低,接受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能力低。外出务工的劳动力由于缺乏专长和技能,工资收入低。

3、引导资金少,地方配套困难。村内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政府对项目资金投资小,农户自筹资金比例高,给农户带来了较大压力。城乡统筹建设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能及时到位。

4、认识问题。对统筹城乡建设,部分农民认为是政府的事,“等、靠、要”意识强,农民主体意识和地位不明确,尤其表现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点建设方面。

5、基层农技服务需要加强。XX镇现有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要进行品种、技术培训、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服务工作。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在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

6、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农民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三、规划主要思路

本次规划通过对村级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入手,充分了解和认识村级规划的基本要求和内涵,明确村级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