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溶解度(讲义)

溶解度(讲义)

溶解度(讲义)
溶解度(讲义)

溶解度(讲义)

一、知识点睛

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在______温度下,向________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

当溶质_____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

的饱和溶液;_____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不饱和溶液。

(2)转化

对大多数固体(除Ca(OH)2外)来说,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性越强。

2. 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①定义:在一定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溶剂

里达到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

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溶解度(S )的关系:ω=×100%+100 g

S S (2)气体的溶解度

①定义:该气体的_______为101 kPa 和一定_____时,在_________水

里溶解达到_______状态时的气体_______。

②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_____;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_____。

3. 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均可表示固体物质的________随

________的变化情况。

(1)溶解度曲线中的点

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_______,

对应的溶液必然是________溶液。

②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_____溶液,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______溶液

(有剩余的溶质)。

③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________。

(2)溶解度曲线中的线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曲线

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如KNO 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曲线比较

平,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曲线

坡度下降,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减小)的物质,

_______(或_______)温度,可将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④确定结晶方法

a.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

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___的物质。

b.蒸发溶剂结晶(蒸发结晶)

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___的物质。

二、精讲精练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温度一定时,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肯定不再溶解2.一定温度下,检验某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下,向一定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 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还有部

分固体未溶解;又加入10 g水,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加水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4.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不可取的是()

A.降温B.升温C.蒸发溶剂D.增加溶质

5.将一杯20℃时的氯化钾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倒掉一半溶液B.减少溶质

C.升高温度D.蒸发溶剂

6.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水中最多溶解31.6 g硝酸钾

B.20℃时,100 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5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D.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7.已知:2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40 g,4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 g。

(1)20℃时,40 g氯化铵溶解到100 g水中,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

(2)40℃时,150 g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所含氯化铵的质量为________。

(3)40℃时,150 g氯化铵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氯化铵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

8.在20℃时,将40 g某固体加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15 g固体未

溶解。

(1)所得溶液是20℃时该固体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20℃时该固体的溶解度为________。

(3)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

(4)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9.

温度/℃20 30 40 50

溶解度

/g

31.6 45.8 64.0 85.5

(1)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

(2)30℃时,将45.8 g硝酸钾放入100 g水中充分搅拌,此时溶液为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该溶液降温到20℃,看到的现象

是______________;再将该溶液升温到40℃,溶液为________(填“饱

和”或“不饱和”)溶液。

(3)4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0.下表是NaCl和

温度/℃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NH4Cl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1)从表中可得到的一条信息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40℃时,向两只分别盛有21 g NaCl和21 g NH4Cl固体的烧杯中,各加入50 g水,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其饱和溶液

的质量为________。

(3)若使(2)中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4)80℃时,上述两种物质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NH4Cl______ NaCl(填“>”、“<”或“=”)。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___(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50 g水中最多能溶解______甲物质,4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

溶液是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t2℃时,甲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4)欲使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乙物质②加入水③蒸发水

④升高温度⑤降低温度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点所示溶液为t2℃时甲物质的_______(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3)若将乙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中溶有大量的NaCl和Na2CO3(纯

碱),那里的人们“冬天捞碱,夏天晒盐”,据此你认为图

中______(填“甲”或“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与纯碱

相似。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睛

1.(1)一定一定量不能还能

2.(1)①温度100 g 饱和质量

(2)①压强温度1体积饱和体积

②越大越小

3.溶解度温度

(1)①溶解度饱和②不饱和饱和③相等

(2)①增大越大②不大③减小

(3)③升高降低

④a.较大b.不大

二、精讲精练

1. B

2.向溶液中继续加入该物质,看是否继续溶解。

3. A

4. B

5. C

6. D

7.(1)140 g (2)50 g (3)10 g

8.(1)饱和(2)25 g (3)1:4 (4)20%

9.(1)31.6 g

(2)饱和有晶体析出不饱和

(3)39.0%

10.(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任写一条即可)。

(2)NaCl 68.3 g

(3)增加溶剂(或升高温度)

(4)>

11.(1)= (2)60 g 30 g 饱和

(3)37.5% (4)①③④

12.(1)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 g

(2)不饱和

(3)蒸发结晶(或蒸发溶剂结晶)

(4)甲

溶解度的应用(讲义)

溶解度的应用(讲义) ?知识点睛 1.溶解度数据表的应用 提取表中数据信息,确定物质的溶解度,然后结合溶解度的含义解决问题。 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表示溶解度 曲线上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_________,多条曲线的交点 表示几种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________。 ②表示溶液 曲线上和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________溶液,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___________溶液。 (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改变温度,判断不同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的能力。 ④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减小)的物质,_______(或_______ ⑤确定结晶方法 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的物质,如制备KNO3晶体。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的物质, 如海水中提取NaCl。 【拓展】溶解度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如KNO3; 曲线越平,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小,如NaCl。 ?精讲精练 1. (1)表中“36.0”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上两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知,NaCl和NH4Cl在某一温度时溶解度相等,这个温度所属范围是___________。 (4)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19 g NaCl和19 g NH4Cl的烧杯中,各加入50 g 水,充分溶解后,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溶液,所得饱和溶液的质 量是_________。 2.已知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1)该物质的下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 A.40℃的饱和溶液B.40℃的不饱和溶液 C.50℃的饱和溶液D.50℃的不饱和溶液 (2)要配制该物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溶液200 g,需要水______g,此时溶液的温度应为______℃。 (3)将20℃时115.3 g 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至少要加入_____g 该物质才能达到饱和状态,若该饱和溶液从20℃降温至0℃,析出晶 体的质量为______g。 3.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2.6% B.20℃时,100 g 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5.3 g C.若要配制质量分数为20.0%的M的溶液,对应温度可以是40℃ D.80℃时,将138.2 g 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小于20.0 g 4.20℃时,向质量均为50 g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加入 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见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17 g B.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5 g C.实验2中x的值为60 D.实验4和实验5中所得溶液的浓度相等 5.20℃时,取甲、乙、丙、丁四种纯净物各20 g,分别加入到四个分别盛有50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其应用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与应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 来分析。 1.点 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 解度。即曲线上的任意一点都对应有相应的温度和溶解度。温度在横坐标上可以找到,溶解度在纵坐标上可以 找到。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 (3)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 2.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 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 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 (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2)根据溶解 度曲线,比较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物质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

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 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一定量的溶剂。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 溶解度相同,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 相同。 例题(98年广西区)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右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别将X、Y、Z的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 ℃降低到t ℃,只有Z无晶体析出 (B) t℃时,用l00克水配制相同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X、Y、Z的溶液,所需溶质质量最多不超过S (C)当X中含有少量Y时,可用结晶法提纯X (D) t℃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Z 解析这是一道难度较大的综合选择题,它综合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蒸发结晶、物质的提纯及质量分数与 溶解度的换算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看懂溶解度曲线图 并明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初中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解析

1. A. 10℃时,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2. B. 3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60% 3. C. 20℃时,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得到60g溶液 4. D. 从混有少量乙的甲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甲,最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法 答案 B 解析 分析:A、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据此计算解答; B、根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分析解答; C、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D、据甲、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分析提纯甲的方法. 解答:A、1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B、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0%<60%,故错误; C、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20g,所以将1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可完全溶解,得到60g不饱和溶液,正确;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此混有少量乙的甲中提取交纯净的甲,适宜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知识的运用,能较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 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2. B. 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 C.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 D. 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 答案 C 解析 分析:A、根据某一温度时物质溶解度的比较方法考虑;B、根据曲线中交点的含义考虑;C、根据溶解度曲线观察即可;D、根据20℃时甲的溶解度进行计算即可.解答:A、从40℃向上做垂线,与曲线的交点在上面的溶解度就大,所以4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说法正确; B、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2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B说法正确; C、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C说法错误; D、20℃时甲的溶解度是2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5g甲物质,所以20℃时,把3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剂25g,所以溶液是饱和溶液,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含义,知道溶解度大小的比较方法,知道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质量需要根据溶解度进行分析.

溶解度(讲义及答案)

溶解度(讲义) 一、知识点睛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定义 在______温度下,向________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_____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转化 对大多数固体(除Ca(OH)2外)来说,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性越强。 2.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①定义:在一定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溶剂 里达到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_______。 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溶解度(S )的关系:ω=×100%+100 g S S (2)气体的溶解度 ①定义:该气体的_______为101kPa 和一定_____时, 在_________水里溶解达到_______状态时的 气体_______。 ②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______; 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______。 3.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均可表示固体物质的________随________的变化情况。 (1)溶解度曲线中的点 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_______,对应的溶液必然是________溶液。 ②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_____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______溶液 (有剩余的溶质)。 ③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________。

(2)溶解度曲线中的线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曲线 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如K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______,曲线比较 平,如N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曲线 坡度下降,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①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减小)的物质, _______(或_______)温度,可将饱和溶液转化成 不饱和溶液。 ④确定结晶方法 a.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 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___的物质。 b.蒸发溶剂结晶(蒸发结晶) 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___的物质。 二、精讲精练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 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温度一定时,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肯定不再溶解 2.一定温度下,检验某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 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室温下,向一定量氯化钠溶液中加入10g氯化钠固体,充分 搅拌后,还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又加入10g水,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人教通用版)202x高考化学新一线大一轮复习 第一章 溶解度曲线在高考中的拓展应用讲义+精练(含解

溶解度曲线在高考中的拓展应用 [知识查补] 1.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该溶剂里的溶解度,其单位为“g ”。 固体物质溶解度(饱和溶液)S = m 溶质m 溶剂 ×100 g 。 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内因:物质本身的性质(由结构决定)。 (2)外因: ①溶剂的影响(如NaCl 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 ②温度的影响:升温,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增大,少数物质却相反,如Ca(OH)2;温度对NaCl 的溶解度影响不大。 2.溶解度曲线 (1)定义:溶解度曲线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绘制出来的曲线,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是少部分物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该变化可以用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绘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就叫做溶解度曲线。 (2)意义: ①表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 ②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比较同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则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或进行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或蒸发溶剂; ④根据溶解度曲线能进行有关的计算。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这是进行溶解度计算所要的四个重要条件。 (3)曲线举例

[增分题例] 增分点1 溶解度曲线概念的理解 【例1】(安徽高考)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B.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C.温度升高,溶液中蔗糖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解析A.由于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错误;B.给蔗糖的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再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则原来溶解在这部分溶剂中的溶质就会结晶析出,故B正确;C.如果只是单纯的温度升高,在不考虑溶剂蒸发的情况下,溶液中若没有未溶解的溶质存在,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则不发生变化,故C错误;D.由于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只能说这两个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但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故D错误。 答案 B 【例2】工业上用重铬酸钠(Na2Cr2O7)结晶后的母液(含少量杂质Fe3+)生产重铬酸钾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中考化学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专题复习 1. X 、Y 、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t2℃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 温至t1℃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第1题图 A.X>Y>Z B.Y>Z>X C.Z>Y>X D.X=Y>Z 【答案】B 2.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常将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和生石灰在水中混合,用上层清 液漂白丝帛。清液的主要成分及溶解度如图所示。 (1)t1 ℃时3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20 ℃时,向4个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钾并充 分溶解。4组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A B C D 加入氢氧化钾的质量 7 14 56 70 /g

溶液质量/g 57 64 106 106 第2题图 由上述实验数据可知: ① 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的是(填序号); ②20℃时,将C继续恒温蒸发25 g水,过滤,得到质量为 g的固体。 【答案】(1)Ca(OH2 KOH K2CO3 (2 ①AB ② 28 3.下表是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

(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Ca(OH2 和NaOH的溶解度曲线,下图中能表示NaOH溶 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第3题图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措施有(填序 号)。 ① 蒸发水② 升高温度③ 降低温度④ 加入水⑤ 加入氢氧化钙 (3)现有60 ℃时含有Ca(OH2 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4)现有20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恢复20 ℃,得到乙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关系为甲乙(填“>”、“<”或“=”)。 【答案】(1) A ( 2 ①②⑤ (3)冷却热饱和溶液(4) = 4.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和结晶,做了如下所述过程的实验: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简析 “溶解度曲线”连续几年都是山西省中考的命题热点,明确其意义并能熟练应用很有必要。下面就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应用作一个简要的概括和评析,希望能帮助初学者将抽象的问题与图像联系,更好地理解溶解度及相关概念。 溶解度S (克) 一、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确定某物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3、 可以看出改变温度析出的晶体量的多少 如右图所示,高温下溶解度为S 2,低温下为S 1的晶体为S 2-S 1(100克水中)。 4、 判断某点时的溶液是否饱和 从图中明显看出,在曲线上和曲线以上部分所含该物质已等于或大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此时溶液为饱和溶液,在曲线下则为不饱和溶液。 5、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溶解度S (克) 温度 温度 (图一) (图二) 如图一,A 点处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若要将其变为饱和溶液,只需从A 点向溶解度曲线引一横一竖两条线,即可看出转化方法:降温和增或加溶质、蒸发溶剂(可理解为相对增加溶质)。反之,从曲线上某一点(饱和)向下向右引两条直线,即可看出由饱和溶液到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图二):升温或增加溶剂(相当于相对地减少溶质)。 6、判断改变温度时,溶液的各量的变化 如上图二,若要判断从饱和溶液A 到B 时溶液中各量的变化情况,可以看由A 到B 那条线上只是改变温度,溶质、溶剂并没有增减。其它经常考查的溶液的质量、溶解度、饱和与否、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化也能做出判断,依次为不变、增大、不饱和、不变。 7、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从该温度处引一条垂直于温度轴的直线与溶解度曲线 有交点,哪个交点在上就表示哪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常常 考查的是(如右图):a 的溶解度比b 的大。但是从图上很 容易看出,因为两图像上升过程中有交点,故两物质溶解度 的大小应为三种情况,交点前一种,交点后一种,交点处二 者相等。 8、交点处的意义 交点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还可以表示在此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当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质量相同,所含溶质的质量也相同。 9、判断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 S(g)

溶解度曲线题专题(学习资料)

溶解度曲线题专题 一.选择题 1.如图为晶体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两点分别表示M物质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 或a、b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A.t2℃时,a是饱和溶液,b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t1℃时,a、b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a→b:先将a降温到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t2℃ D.从b→a:在b中加入M至刚好饱和 2.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t2℃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甲溶液仍饱和 B.两溶液仍饱和 C.溶质质量分数:甲=乙 D.溶液质量:甲=乙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A B.t1℃时,将25克物质放入100克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A C.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升高温度 D.从B溶液中结晶出B的最好方法是冷却 5.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乙>甲=丙 B.t2℃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6.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此可知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浙江省九年级科学讲义--溶解度专题

《溶液溶解度》专题 要点梳理: 一、溶液 1.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特征 (1)均一性:是制溶液各部分组成、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温度、压强等),溶剂的量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或气体。 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概念: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溶解某种绒织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意义在于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且可以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曲线 1.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解里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 (1)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 (2)温度 3.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①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②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溶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此时,溶液必定是饱和溶液。 ③两条曲线的交叉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在该温度下,这两种物质的饱和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④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⑤在溶解度曲线上方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液是该物质的过饱和溶液,也就是说,在溶液中存在未溶解的溶质。 (2)溶解度曲线变化的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一般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比较“平缓”,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的“坡度”下降,如熟石灰。 四、结晶的方法: (1)蒸发结晶(蒸发溶剂法):将固体溶质的溶液加热(或日晒,或在风力的作用下)使溶剂蒸发,使溶液又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再继续蒸发溶剂,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2)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冷却热的饱和溶液,使溶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适用范围: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氯酸钾。 精题导解: 考点1:溶液 例1: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的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C糖水的溶质是水D医用生理盐水是溶液 考点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例2:右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 ..实现M、N 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考点三: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例3: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7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初中化学考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专题五溶解度曲线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 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 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 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 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 系是乙>甲>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 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总结

溶解度曲线图试题题型 总结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正确的说法: 1、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甲、乙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升温。而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 饱和溶液,可降温。 3、t2℃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 得到溶液质量都是140g。 4、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到饱 和状态需要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 5、当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6、若要将N点的甲溶液转变为M点的甲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 发溶剂法。 7、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乙>甲>丙。 不正确的说法:

1、t3℃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2、将乙的溶液由t3℃降低到t2℃,乙溶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3、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大于乙。 4、将甲、乙、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5、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由大到小的顺 序是:甲>乙>丙。 6、t3℃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t3℃时,将47g甲完全溶于10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 8、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40%。 9、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0℃,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 10、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相等质量的水 后恢复到t3℃,析出溶质质量:丙>乙>甲。 11、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 液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乙>甲=丙。

医用基础化学讲义

医用基础化学 讲义

前言 医用基础化学为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教材,根据卫生部统一颁布的高等医药院校《医用基础化学教学大纲》编写。全书共分13章,分别介绍了溶液,电解质溶液,缓冲溶液,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速度,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分子结构,配位化合物,滴定分析法,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表面现象和胶体体系,生物无机化学等化学基本知识。各章内容编排科学、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便于教师讲授;每章后附有习题,利于学生自学。本书不仅可供医学院校各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目录第一章溶液 第一节溶液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物质的溶解度 第三节溶液的浓度 第四节稀溶液的通性 习题 第二章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强电解质溶液与弱电解质溶液 第二节酸碱理论 第三节溶液的酸度及有关计算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习题 第三章缓冲溶液 第一节缓冲溶液的概念及缓冲作用原理 第二节缓冲溶液的pH值 第三节缓冲容量 第四节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五节常用的缓冲溶液 第六节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习题 第四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方向和限度第一节热力学的几个常用术语

第二节能量守恒和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方向和推动力 第四节化学平衡 习题 第五章化学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机制 第二节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第三节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节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五节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习题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基本概念 第二节原电池 第三节电极电势 第四节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五节电势法测定溶液的pH值 第六节生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电势 习题 第七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朝律 第一节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近代概念 第二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和电子云 第三节多电子原子结构和周期系 第四节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和原子结构的关系习题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初三化学中考专题(5)溶解度曲线练习及答案 1.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b 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的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 乙>甲>丙 D.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2℃时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多选)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70g溶液 C.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5.(多选)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20℃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实验过程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A溶液和C溶液 C.实验过程中,只有B溶液和D溶液属于饱和溶液 D.实验过程中,B溶液与E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6.(多选)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100g甲溶液 B.t2℃时配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的水最少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 丙 D.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丙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7.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要使接近饱和的丙物质溶液变为饱和,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 (4)当溶液的浓度都用溶质的质量分数(m)表示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选填序号)。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种溶液浓度也相等 B.t2℃时,甲、乙、丙三种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 C.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为降至t1℃时,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 D.将t2℃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降至t1℃时,所得溶液浓度的大小顺序为m(乙)> m(甲)=m(丙) E.将t1℃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升温,其浓度可能都不发生变化 F.将t2℃的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降温,其浓度都可能发生变化

(完整)初三化学下册溶解度的应用讲义试题

一.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2.四要素: (1)温度:必须指明具体的温度,溶解性才有意义。 (2)溶剂的质量是100g。 (3)固体溶解在溶剂中,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4)溶解度的单位通常是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 (2)外因:温度一般来说,温度越高,固体的溶解度越大。 4.溶解度的相对大小:温度是20℃,并且溶剂的质量是100g。 在20℃下: (1)溶解度小于0.01g,被称为难溶(或不溶); (2)溶解度介于0.01~1g之间,被称为微溶; (3)溶解度介于1~10g之间,被称为可溶; (4)溶解度大于10g,被称为易溶。 5.有关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常见试题(见图);A、B、C代表三种物质。 (1)t3℃时A的溶解度为80g 。 (2)P点的的含义是: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3)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溶液。 (4)曲线上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饱和溶液,曲线以下的点代表对应温度的不饱和溶液。(5)加溶质相当于把点向正上方移动(但是点不能被移动到图象上方),加溶剂相当于向下竖直移动,降温相当于向左水平移动,升温相当于向右水平移动。 (6)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B>C>A 。 (7)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8)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9)t2℃ 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2018中考溶解度曲线的专题

2018年中考复习溶解度曲线的专题 中考溶解度曲线的常见题型: 1、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出某一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 练习: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 2、 利用溶解度,求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练习:t1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t3时B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t3时A 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根据溶解度曲线找出溶解度,结合溶解度的意义进行判断和计算 练习:t1 时,25g 水中加入20g 的A 物质,充分搅拌后,是否完全溶解,是否达到饱和,溶质 g,溶剂 g,溶液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若A 物质完全溶解还至少需要加入 g 的水。 4、说出交点的具体意义;(某温度时,某物质与另一某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练习:交点M 的意义为: 。 可变形为:某温度时,某物质与另一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练习:请判断下列说法正误:t2时,A 物质与C 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t2时,A 物质与C 物质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1)氯化钠与氯化铵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 ℃ 之间。 (2)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铵和氯化钠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 ,则x 的 取值范围是 g 。 (3) 由上表可推出氯化铵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 5、比较某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注意要求是:由大至小或由小至大), 练习:t1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小至大为 。 t2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大至小为 。 t3时A 、B 、C 物质的溶解度由小至大为 。 可变形为:某一温度时,不同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 练习:t1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t2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t3时,A 、B 、C 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 判断正误: t3时,A 、B 、C 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A >B >C 。( ) 6、根据溶解度曲线说出不同物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练习:A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A 的饱和溶液转化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C 的不饱和溶液转化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C 的饱和溶液转化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哪些方法: 。 7、饱和溶液经过升温或降温引起溶解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1)饱和溶液中不含末溶物质时,升温或降温的变化 练习:t1时A 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3,溶解度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t1时C 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3,溶解度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2)饱和溶液中含末溶物质时,升温或降温的变化 练习:右图,t1时A 的饱和溶液中仍有末溶解的A ,C 的饱和 溶液中仍有末溶解的C ,均升温至t3:A 中溶解度 ,固体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C 中溶解度 ,固体 溶液的中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3)比较析出结晶的多少 练习1:t3时,等质量的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其中析出晶体的是 ,没有析出晶体的是 。 练习2:t 3℃时,将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8、根据溶解度曲线说出不同物质的结晶方法: 蒸发溶剂结晶:适用所有溶液的结晶 冷却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降温结晶):只适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 练习:(1)氯化钠溶液中析出氯化钠晶体 。(2)硝酸钾溶液中析出硝酸钾晶体 。 *若溶液中有两种溶质。采用什么方法结晶,这要根据所得晶体的溶解度特点决定。 例如:(1)从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得到硝酸钾。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过滤 (2)从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溶液中得到氯化钠。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结晶(不能蒸干)→趁热过滤 练习:1.现有操作步骤:①溶解;②过滤;③降温结晶;④加热浓缩。若A 固体中含有少量B ,则提纯A 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汇总

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1.溶解度曲线上每一点表示该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在该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是多少克。 3.不同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交点处,表示不同物质在相对应的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相同。 4.溶解度曲线上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已超过该物质的溶解度,溶液是过饱和的;溶解度曲线下方的一点,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溶液中溶质质量还没有达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饱和的。 5.溶解度曲线的特征是: (1)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左低右高,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较平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食盐;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 6.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l)由已知温度查某物质对应的溶解度; (2)由物质的溶解度查该物质所处的温度; (3)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4)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例如提纯NaCl可用蒸发溶剂法,分离NaCl 和NaNO3可用降温结晶法。 下面举一例来说明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 (1)t1℃时,a、b、c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______。 (2)m点表示在t3℃下,a溶液是______溶液,b溶液是______溶液,c溶液是______ 溶液。 (3)n点表示在t2℃时,______和______物质的______相同。 (4)在t3℃时,a、b、c分别在50g水里达到饱和,冷却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5)从a的热饱和溶液中提取a最好的方法是______;要从c溶液中提取c最好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6)为了从混有少量的c物质的a物质的溶液中提取纯净的a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溶解度练习题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溶解度/g t/℃ 21O m 3 m 4 m 1 m 2 B c a b A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C B A O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丙 D.丙>甲=乙 4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