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等方面的内容。

(一)自我实现的概念

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马斯洛自我实现概念的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人格是指一个人长期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做到这种人可以称之为自我实现者。

……

从人格的角度上看,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只能出现在年龄大一些的人身上。

自我实现往往被视为终极状态,被视为远大的目标,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的人通常都有60岁以上。(是吗?不完全吧?)

(二)自我实现者的类型与特征

马斯洛基于对自己两位导师,即为特海默尔和本尼迪克特的崇拜,发现其共有的人格模式,进而选择出48位杰出人士作研究,他发现自我实现者有两种类型以及自我实现者有15种普遍特征。

1、务实型自我实现者

这种自我实现者的主要特征是务实的和能干的,他们是入世主义者,以现实的态度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他们往往是实干家,而不是思想家。马斯洛列举了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等美国总统作为这一类型的代表。

2、超越型自我实现者

这种类型的自我实现者常常意识到内在的精神价值,具有丰富的超越自我的体验,他们感受到超越自我、超越人我之间的分歧,超越人与宇宙的对立,他们是出世主义者,在哲学家、宗教家与科学家和艺术家中较为常见。

经过观察与整体分析,马斯洛概括出自我实现者的15种共同的人格特征:

1、准确地认识现实

自我实现者能够采取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周围世界,因此他们不带任何偏见去看待现实,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更能发现事实真相。这是由于自我实现者的认识主要受成长动机所驱动,这就是存在认知(being cognition),简称B——认知,而不是受确实动机所驱动,即缺失认知(deficiency cognition),简称D——认知。当我们缺少某种东西时,我们的认知活动就定向与这种东西,而难以顾及其他事物,因而不能客观的和全面地把握周围世界。相反,自我实现者主要是受求职、自我实现等存在寻药所驱动,因而能过客观地把握现实,不受主观需要的干扰。

2、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与周围世界

自我实现者能够承认和接受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事实,他们不否认任何任何事物的消极面,并且对此有较大的宽容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承认自己的不足,因而能悦纳自己。

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自我实现者坦率、自然,倾向于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行为具有自发性。他们有什么想法,就讲什么;他们有什么感情,就表达什么;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不矫揉造作,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实现者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问题为中心。他们一般不关注个人,而以工作、事业为重,能够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他们来说,工作不是为了金钱、名誉和权力,而是工作本身就是享受,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

5、具有超然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是自我决定、自我负责的自有个体,他们不依赖别人,不害怕孤独,常常主动追求独处的环境。

6、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超越环境和文化的束缚

自我实现者更多受成长动机驱动,而非受匮乏动机所驱动,因而能够摆脱对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倚赖,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目标,并实现自己的目标。(在中国,可以吗?)

7、具有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和反复欣赏的能力,在他们眼里,每一次潮阳都那么灿烂,每一个婴儿都是那么令人惊奇,每一朵花多是那么美丽馥郁。他们带着好奇、经委、喜悦和天真无邪的心理去欣赏对他人来说是陈旧的东西和例行公事的日常生活。

8、经常能够常生神秘体验或高峰体验

自我实现者通常都经验过强烈的神秘体验,一种狂喜、惊奇、敬畏以及失去时空的情绪体验,马斯洛称之为高峰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自我实现者所独有的,所有人都有享受高峰体验的潜能,但只有自我实现者才能经历更高频率、强度更大的、更充分的高峰体验。

9、对人类的认同、同情与关爱

自我实现者对所有的人多具有强烈的而深刻的认同感、同情心和次爱心。他们的关爱不仅仅限于自己的亲戚朋友,而是包括了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阶层的所有人。

10、具有深厚的个人友谊

自我实现者比一般人具有更融洽、更崇高和更深厚的朋友关系。由于交往需要占有时间,他们的朋友圈子较小,更倾向于寻找其他自我实现者作为亲密朋友。由于以共同的舰只观和共同的人格特征为基础,他们的朋友虽然不多,但感情非常深厚。(这种朋友指的是知己吧?)

11、具有强烈的民主精神

自我实现者具有民主思想的行为风格,他们尊重一切人,不管他们的种族、地位、宗教、阶级和教育的不同。他们能平等待人,极少偏见,组冲别人的意见,随时倾听别人的说话,虚心向别人学习。

12、具有强烈的道德感

自我实现者有明确的道德观念,能够明辨是非,遵循自己认可的内在道德标准行事,只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

13、具有哲理和善意的幽默感

自我实现者具有很强的幽默感,他们通常会开一些有哲理性的玩笑,但不愿意开一些庸俗和伤害人的玩笑。他们可以取笑自己,甚至可以取消人类的愚蠢。

14、富于创造性

自我实现者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他们的创造性与儿童天真的、异想天开的创造潜力是一脉相承的。我们一般人在社会适应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这种与生俱来的潜力,而自我实现者却能够保持开放、新鲜、纯粹和率直的眼光看待生活于世界,一而能够破除陈规,使自己在生活、工作各方面显示出创意和独特性。

15、具有抵制和批评现存社会文化的精神

自我实现者不墨守成规、不随波逐流,他们自主独立,能够抵制和批判现存不合理和不完善的社会文化,突破这些社会文化的限制与包围,其思想和行为遵循自己内心的价值与规范。

自我实现者也并非十全十美的完人,他们也会厌烦、激动、固执己见,甚至也不能摆脱肤浅的虚荣、骄傲,发脾气也并不少见,偶尔还会表现出令人吃惊的冷酷。也就是说,自我

实现者有时也会表现出非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原文选自《人格心理学》作者:华南师范大学郑雪)

马斯洛的心理健康标准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的心理是健康的,这实际上是一种缺乏常识的错觉。事实上,无论在那一个国家,达到真正健康标准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不少人错误地把能保持心理平衡看作是心理健康。其实,真正的心理健康代表着一种心理发展的水平或层次,代表着一种高水平的、高协调的心理动态过程。在心理学范畴内,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核心是人格健全,或叫人格成熟。

世界上关于健康人格的判断标准很多,但被公认的是由H·马斯洛、W·库姆斯、R·罗杰斯等一批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研究并揭示的健康人格判断标准。这种类型的人被H·马洛斯称为“自我实现型人格”或“自我实现者”。

依照H·马斯洛的观点,心理充分健康的应具备15个方面的特质:

1、对现实有卓越的洞察力并能和现实保持适宜的关系。

2、对自我、他人和客观事物表现出最大限度的认可和接纳。

3、行为方式自然真实地流露,表现出朴实、纯真的美德。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视野宽阔,常常关注各种社会问题。

5、具有超然独立的特性和离群独处的需要。

6、意志自由,不受文化和环境的限制、约束。

7、具有清新不逊的鉴赏力。

8、能够产生某种神圣意义上的神秘体验和高峰经验。

9、更多地具有全人类的共性,爱人类并认同自己是全人类的一员。

10、拥有持久而精粹的人际关系。

11、具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观念,绝不为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不择手段。

13、具有良好的发展性的非敌意的幽默感。

14、具有创造革新的思想和能力。

15、能够抵抗消极的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具有苏世独立的内在品质。

那么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达到这一标准的呢?H·马斯洛曾在美国布兰代斯大学作了一次调查,结果他在3300名大学生中才发现一名大学生达到了完全的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人多多少少都带有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倾向,这种倾向并不一定发展成严重的心理疾病,但它却能够阻碍人向完美的方向发展,导致人在诸多方面失败。所以,一个人只有选择向充分健康水平发展才是最明智最完美的人生选择。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健康人格观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1908-1970)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复杂的(如自我实现)。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如下: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协,预防危险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需要是人类内在的、天生的、下意识存在的,而且是按先后顺序发展的,满足了的需要不再是激励因素等。

几乎所有的介绍马斯洛的书籍都这样介绍他的需要层次论,但是,这实际上存在一定的不完整。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对需要层次论作了更多的探讨。首先,除了广为人知的以上五种需要外,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是他也说明,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层次之中。

二、马斯洛的健康人格观

马斯洛(Abraham Maslow,1908-1970)是哲学博士、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倡导者和发展者。他不同意精神分析学派在人格研究中的将人视为被动的思想,而且在研究方法在或研究对象上大多来自变态心理的精神治疗的研究。他主张要发现人类固有的善良的价值,并提出了著名的自我实现理论。他不仅在动机理论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的构思,而且在心理健康方面的论述更是提出许多受人重视的观点,其中“自我实现的人”更为众多学者所引用。

马斯洛通过从他的朋友、名人传记或名人自传中,通过对当代社会和历史人物以及三千名大学生的随机挑选进行对比研究“自我发现的人”,从中归纳出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的基本品质。

1、能正确对待自己,有一种积极的自我意识,将自己看作一个有能力而受欢迎的人,并生活在一个自己能发挥积极作用的社会上。

2、能够对待任何人,无论对方是男或是女,都将一视同仁。

3、能够与他人保持深刻的人际关系,很容易并乐意与他人交往,对人仁慈有耐心有着强烈的同情心。

4、能够细微观察现实世界做到实事求是,并能够根据正确的信息进行周密地思考。

5、具有常在的欣赏力。“自我实现的人”有着奇特而经久不衰的欣赏能力,具有新鲜、纯正,还有敬畏、快乐甚至达到狂喜程度的人生的基本品质。

6、具有独立的主见与自信。

7、具有创造性。即是指性格上的品质,强调的是人格,而不是一个人的成就。

8、具有民主的品质结构,即做到行为的一贯性。

除此之外,“自我实现的人”还应具有“深厚的友谊情感”、“幽默的同情心”、“强烈的道德感”以及“个人独处的需要”,只有这样才是心理健康的人。

马斯洛在《动机与人格》一书中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成长和自我完成的趋向。就动机状态看,健康人在安全、爱、尊重等基本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就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如果缺乏这些基本需要就可能导致精神病。

根据上述的特征,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三种发展可能:(1)健康的人可以增长着对自我实现的需要;(2)健康的人能够在朝着指向个人目标的一个确定方向前进;(3)健康的人

将主动向外在的实现成就的目标前进,因为生活目标就是一个人实现他自己信仰的某种价值,这种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自主过程,通过个人的努力可以使人更道德、更健康。而追求价值则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根本信念之一。

马斯洛研究了49名他认为是心理健康榜样的著名人物,结果发现,这些被认为心理健康水平真正优秀、人格真正健全的自我实现者具有以下13个优秀的品质。1、良好的现实知觉。他们对周围社会的知觉是客观的,能够如实地看待社会,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欲望和需要看待周围社会。2、接纳自然、他人、与自己。自我实现者能够接受别人、自身及自然的不足和缺憾,而不会为这些缺憾所困扰。他们能按照事物的自然规律接受这些不足,对人性的所有方面都没有排斥情绪。他们对自己的不足和失败也不会感到羞耻或内疚。3、自发、坦率、真实。心理健康者完全不存在装假的情况。他们的行为自然、坦诚,没有隐藏或伪装自己情绪情感的企图,除非这些情感的表现会伤害别人。一般来说,他们都有足够的自信心和安全感,足以使他们只去真实地表现自己。4、以自身以外的问题为中心。他们每个人都有其所专注的某种引人入胜的工作,这是心理健康的基本保证。他们热爱自己的工作,工作对他们来说并非真正的劳苦,更多是从事工作所带来的快乐。5、有独处和自立需要。心理健康者不依赖于别人来求得安全感和满足,他们首先依赖自己。6、功能发挥自主。心理健康者在社会环境和物理环境中,有自主地发挥功能的需要和能力。他们的满足是来自自身的内部,是来自自己的智慧和潜能。7、常新的愉快体验。心理健康者对每一件事的体验都是愉快的,他们不会因为体验的重复而烦恼。8、有神秘高峰的体验。高峰体验可使人们体验到强烈的醉心、狂喜和敬畏的情绪。心理健康者能从中体验到强烈的力量、自信和决断的意识。此时,没有他们不能做的事,没有他们达不到的目的。9、有社会兴趣。10、人际关系深刻。自我实现者可以对他人有更强烈、更深刻的友谊和更崇高的爱,他们能够象关心自己一样关心他人的成长与发展。11、有民主的性格结构。心理健康者完全没有偏见。对他们来说,社会阶层、教育水平、宗教、种族或肤色都毫不重要。12、有创造性。自我实现者都有独创、发明和革新的特点。13、抗拒遵从。具有自主特征的人是自我定向的。虽然他们并不有意识地轻视社会习俗和规范,但仍能够走自己的路,能够抗拒遵从他人观念、行为和价值观的压力。关于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核心内容,马斯洛在《存在心理学探索》一书中概括为两方面:(1)承认并表述了内部核心或自我的实现,即那些天赋能力、潜能、“完善的机能”、人类和个人实质有效性的现实化;(2)极少出现不健康、神经症、精神病、人类和个人基本能力的缩减或丧失。“真实的自我”则是人格的核心。

马斯洛的健康人格思想中,无论是需要观点,还是理想的自我观,既有其理论的合理性,同时也充满了理想的成分。尤其是他的理想的“自我实现者”“取样”本身就具有特殊性,是一些被视为成熟的少数人的成功。所以,以此为标准是很难做到普遍性的说明。正像马斯洛自己所说的那样,“就我自己进行的研究来说,它们大多是在可以说已经取得'成功的’成人身上进行的。我只有很少有关不成功的、掉队的人的资料。”他接着又说“虽然他们在数量上很少,然而我们从直接研究这些高度发展的、最成熟的、心理最健康的个体中,能够学到有关价值的大量知识。这是因为他们是最完美的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马斯洛人类需求五层次理论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有何借鉴意义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内容及有何借鉴意义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 (5)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基本观点】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座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科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乐观的、振奋的的。他更关注人格的意识方面,把人看作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总是在不断寻找既适合自己、又是个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初始动机。 他认为把人的需要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就是说,必须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马斯洛把这些需要排了五个层次,尽管有例外,但我们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高层次的需要。 第一,生理需求应用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第二,安全需求应用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

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第三、社交需求应用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第四、尊重需求应用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应用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找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当努力用满足这类需求来激励下属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人们为报酬而工作,主要关于收入、舒适等等,所以激励时试图利用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来激励员工。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满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他们就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

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工作不满及情绪低落。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当社交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取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共事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尊重需求: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有尊重需求的人希望别人按照他们的实际形象来接受他们,并认为他们有能力,能胜任工作。他们关心的是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这是由于别人认识到他们的才能而得到的。当他们得到这些时,不仅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同时就其内心因对自己价值的满足而充满自信。不能满足这类需求,就会使他们感到沮丧。如果别人给予的荣誉不是根据其真才实学,而是徒有虚名,也会对他们的心理构成威胁。在激励员工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手段都可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是自我实现,或是发挥潜能。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结合自身看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摘要:马斯洛对于人性的看法非常乐观、极富人道主义味道,他对于人性有很多假设,其中最重要的是,他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是好的、端正的、仁爱的,每个人都有对美、真理、正义等的本能需求。而且至少是中性的,不是生来就坏的。但马斯洛也指出:人的这种天性没有动物的本能那样强而有力,而是非常娇弱的、容易受到习惯、社会风俗、文化压力或者不恰当态度的抑制,容易受到学习的影响。但是,无论在什么人身上,这种天性都很少会消失,即使这种天性被忽略了,它也会不断地努力发展。 关键词:马斯洛需要自我实现 马斯洛强调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需要引起的,而不是由性本能引起的。他从个人生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动机理论,也叫做需要的层次理论。他认为人类是有一系列具有生命意义的和满足内在的需求所驱动。动机理论是马斯洛人格理论的核心,他的动机论事以他对人类基本需要的理解为基础的,这些需求使人处于不满足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人是可以长期满足的:一种需求获得满足之后,另一种需求就接着要求被满足。马斯洛认为人格出现病态而最重要原因是因为基本需要受到挫折,得不到满足而造成的。 一、需要的种类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两种:一、基本需要也叫缺失性需要。如果缺失,可引起匮乏性动机,为人和动物所共有;如果得到满足,紧张就会消除,兴奋就会降低,便失去了动机,它与人的本能相联系。二、心理需要也叫成长性需要,可以产生成长性动机,是一种超越了生存需要之后,所产生的发自内心的希望发展和实现自身潜能的需要,它不受本能的支配,为人类所特有。满足了这种需要,人就会产生出强烈、深刻的幸福感,这就是马斯洛所描述的高峰体验。 这里的基本需要也就是生存的基本需要,当我自己一个人在家里的时候,下午早上可能没什么,但是临近中饭晚饭时,产生了饥饿感,就会对目前所做的事产生懈怠,比如在上网玩游戏或者看书,感到精神不能集中,就会逐渐失去对这些的兴趣,丧失继续的动机,产生满足我这一自身需要吃饭的动机,当我肚子填饱后,饥饿的感觉消失,便丧失了吃饭的动机,重新产生了做些什么事的动机。而成长性需要,当我独自在家解决了自身饥饿的问题后,我这些玩游戏、上网浏览论坛、看各学科的书便可归类为这一需要,这是在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后自然而然产生的需要、动机。当我通过一个下午的看书掌握了某种理论或者背完一定量的单词后,会感到自我感觉良好,满心的满足,感觉时间安排合理,生活充裕。 二、需要的层次 马斯洛最初将需要分为七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后来,他把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归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形成最终的五层次说。 <1>生理需要,是与有机体生存、繁衍有关的需要,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这点就相当于我上文提到的当我饥饿的时候所产生的需要。 <2>安全需要,指生命对于稳定、安全感、以来、秩序、法律、界限、避免痛苦和恐吓、受保护的需要等等。记得我小学年级的时候,我父母将我放在大姑家里玩几天,白天玩了好好的,晚上我就哭着闹着要回家,原来回想也不知道什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之现实生活篇

引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阐述了人们的需求层次是从生理需要到自我实现需要逐层递进的。其中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七个层次。在管理学中主要提及生理、安全、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我们与人相处,常常感觉力不从心,为什么我很真诚的对待对方却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其实把人作一个理性的分析,人的需要即使马斯洛所陈述的七个层次。如果你的为人处事没有针对性,使很容易被别人所忽视,甚至遭到反感。 一。满足对方的生理需要。 吃饭是人们最基本的需要之一,食欲和性欲是人与生俱来的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我认为在为人处事方面包括衣、食、住、行。在对方有这方面需要的时候如果你能够满足他,那你的为人处事时成功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其需求程度,在一个人很饱的时候给他一客鲍鱼和在他很饿得时候给他各面包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尽量学会抓住你的朋友的…最?需要。比如,一个大学同学来你所在的城市玩,你邀请他来你家住下,解决了他住的问题,大大节省了他的住宿成本,这件事很有可能他就记一辈子。 二。满足对方的安全需要。 女人找男朋友时,很喜欢说要找个有安全感的,其实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她的基本需要。想象在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到处枪林弹雨;没有任何依靠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在对方面临安全危机的时候,他的需求程度会迅速膨胀,抓住这个机会,他会成为你的至交。 三。满足对方的归属感与爱的需要。 想家的感觉是很难受而又值得回味的。这种感觉就是归属感的需要在作怪。在一个班级里面如果大家都不理你,做任何事情都把你排挤到一边,你会是什么感觉:没有归属感,没有爱。但是这时如果有个人来和你玩,没有任何同情的意思,你会感谢他吗?答案是肯定的。 为人处事业要有创意。什么事随大流是没有用的。 四。满足对方被尊重的需要。 这点很简单,在中国是很讲究辈分的,对长辈的尊重时人之常情。如果一个儿子对老子呼来唤去,老子肯定不好受。 当你的朋友在某种场合很需要人尊重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予尊重,这对他来说是莫大的恩惠。 五。满足对方认知需要。 高考的时候大家都把自己的题目藏起来,生怕其他人知道,我认为这个就是求知的需要但是求知往往是更广泛的需要,在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感觉到对方的求知需求,如果你能的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1、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认为人性是乐观的、振奋的的。他更关注人格的意识方面,把人看作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体,总是在不断寻找既适合自己、又是个社会要求的方式,来满足他们的初始动机。 他认为把人的需要以一种渐进的层次表达出来。就是说,必须满足某些需要,才能满足另一些需要。马斯洛把这些需要排了五个层次,尽管有例外,但我们总是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才关注高层次的需要。 第一,生理需求应用 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称级别最低、最具优势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气、性欲、健康。 未满足生理需求的特征:什么都不想,只想让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观明显变得脆弱。例如:当一个人极需要食物时,会不择手段地抢夺食物。 第二,安全需求应用 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样属于低级别的需求,其中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 缺乏安全感的特征:感到自己对身边的事物受到威胁,觉得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险的。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危险的、而变的紧张、彷徨不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恶”的。例如:。一个成人,工作不顺利,薪水微薄,养不起家人,而变的自暴自弃,每天利用喝酒,吸烟来寻找短暂的安逸感。

第三、社交需求应用 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 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征:因为没有感受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譬如说:青少年为了让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帮别人做牛做马,甚至吸烟,恶作剧等。 第四、尊重需求应用 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对成就或自我价值的个人感觉,也包括他人对自己的认可与尊重。 无法满足尊重需求的特征:变的很爱面子,或是很积极地用行动来让别人认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虚荣所吸引。例如:努力读书让自己成为医生、律师来证明自己在这社会的存在和价值。 第五、自我实现需求应用 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针对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项需求都能满足,最高层次的需求方能相继产生,是一种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实现,发挥潜能等。 缺乏自我实现需求的特征:觉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虚感给推动着,要自己去做一些身为一个“人”应该在这世上做的事,极需要有让他能更充实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让一个人深刻的体验到自己没有白活在这世界上的事物。。例如:一个真心为了帮助他人而捐款的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员工激励方面的应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员工激励方面的应用 先提出人本管理思想的确立及其内涵,然后论证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核心,在这部分综合对比一下关于人性的“X”理论和“Y”理论,以及“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 的假设,讨论一下它们的适用范围及相互联系,为下面讨论激励的实施做准备。重点讨论激励的五种方式:目标激励,期望激励,责任激励,危机激励,奖励激励。最后指出建立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激励机制得以保持的关键。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美国着名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在1943年所着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他将人的多种需求由低到高归纳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并阐明了它们的内在联系。 马斯洛认为,以上五个层次的需求就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在高层次的需求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求必须要得到适当的满足。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一次系统阐述人类的需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认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动态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从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1)需求由于受经济条件、文化环境、受教育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们对物质、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2)最高层次的需求是精神需求,即人的终极需求。精神需求的实现程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目标的实现。这一理论对加强组织激励机制建设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一、人本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 在农业文明时代,土地是第一生产要素,谁拥有了大片的土地,谁就占据了生产链的最高端,支配着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分配。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到了机器大生产时代,农业文明式微,资本成为生产的关键因素。而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知识的爆炸式发展,知识技术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应用者,成为现代化生产中最具创造力,最活跃,最有革命性,也是最有战略意义的资源。可以毫不夸张的说,21世纪谁拥有了一流的人才,谁能让一流的人才产生超一流的效益,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只胜出。 国外许多大企业都十分重视人才的作用。IBM前总裁华生曾说:“你可以接收我的工厂,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住我的人,我就能再造IBM。”比尔盖茨也有类似看法。有记者曾问他:“比尔盖茨先生,假如你今天白手起家,你还能再创造出一个微软吗”盖茨略一思索后回答:“可以,只要让我挑选100个人带走。”当今美国之所以能雄踞世界一极,并且在很多研究领域都远远领先对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从世界各地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 没有人哪个领导者再怀疑人才的重要性,但不是每个管理者都明白如何才能留住人才,并能让他们快快乐乐,尽心尽力地为公司效力。更少的管理者知道如何让每个员工都变成人才——在自己本职岗位上做出卓越的贡献。 看一下古典管理理论和泰勒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工人被看作是可以尽力压榨的生产工具。他们被视为生物机器,管理者很少从人性,人的情绪,感情,意志等心理因素方面来有效的管理和激发他们。

马斯洛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马斯洛层次需求理论 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 马斯洛认为人都潜藏着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马斯洛在人生的两个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所以我们在一些书上只能看到马斯洛需要层次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具体地说,按照重要性和层次性排序,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主要指: 生理需求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位。 安全需求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需求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尊重需求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认知需要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一、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的特点 通过对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理论根源、特征及其条件的考察, 笔者认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的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 1、对人类发展前途的乐观主义 马斯洛对人的自我实现的研究实际上表达了他对于人“应该”怎样生活的一种看法:这是人有可能实现的建设性生活的图景。他相信, 对价值观完全可以作科学的研究,从而确立科学的合理的价值观;他认为自己所提出的新价值体系即以自我实现为中心的价值观体系就是建立在对人性、人的潜能和需要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以优秀的人(心理健康的人)作为研究样本,是因为这些人的价值选择将是人类追求、向往的终极价值。 强调人性中自然因素的作用。马斯洛认为“人的欲望或基本需要至少在某种可以察觉的程度上是先天给定的”,“基本需要在某种可以察觉的程度上是由体质或遗传决定的”。他认为,“人最终不是被浇铸成或塑造成人的、或教育成人的。环境的作用,最终只是容许或帮助他使自己的潜能现实化,而不是实现环境的潜能。环境并不赋予人潜能或智能;是人自身以萌芽或胚胎形态具有这潜能,正如他有胚胎形式的胳臂和腿一样。创造性、自发性、个性,真诚、关心别人、爱的能力,向往真理等,全都是胚胎形式的潜能,属于人类全体成员的,正如他的胳臂、腿、脑、眼睛一样。”把合理社会和健康文化的主要功能仅仅局限于促进人固有的先天潜能普遍地自我实现。

2、强调人的存在的自由性 马斯洛坚决反对把人看作是一种被动的存在,反对对人的机械主义研究方法,即片面地强调环境决定作用的行为主义方法;他认为人靠内在的法则而不是外界的压力生活,健康的人有超脱周围环境的能力,人通过自觉的意识努力和行动,能够改造环境及自身。内在自由似乎比外在自由更重要。动力心理学的关键概念是:自发、释放、自然、自我认可、冲动意识、满足。 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的价值分析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既有心理学也又有价值哲学的研究价值。在马克思主义值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客体所固有不能等同于主体即人的需要,从关系范畴,是主客体关系的一种价值,既来源于客体,又取决于个体的需要和主体的实践活动。价值实践本质上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1、关于自我实现的动力 马斯洛看到了人的需要在人的价值实现中的作用,并把人的自我实现动力说成是人的价值活动的最终动力。他认为“人性按着他自己的本性有指向越来越完善的存在,越来越多地实现其人性的压力。”因为“在人的内部存在着一种向一定方向成长的趋势或需要,这个方向一般地可以概括为自我实现,或心理的健康成长。或者可以具体地概述为,向自我实现的各个方面和一切副次方面成长,也就是说,他有一种内部的压力,指向人格的统一和自发地表现,完全的个别化和同一性,指向探索真理的、成为有创造力的、成长美好的人。”人的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 自我实现是马斯洛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包含自我实现的本质、类型,自我实现者的特征,自我实现的途径等等方面的内容。 (一)自我实现的概念 我们必须清楚地区分马斯洛自我实现概念的两层含义:一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而是作为一种基本需要或动力的自我实现。人格是指一个人长期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因此作为一种人格的自我实现,只有少数人才能够做到这种人可以称之为自我实现者。 …… 从人格的角度上看,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只能出现在年龄大一些的人身上。 自我实现往往被视为终极状态,被视为远大的目标,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演变。在马斯洛看来自我实现的人通常都有60岁以上。(是吗?不完全吧?) (二)自我实现者的类型与特征 马斯洛基于对自己两位导师,即为特海默尔和本尼迪克特的崇拜,发现其共有的人格模式,进而选择出48位杰出人士作研究,他发现自我实现者有两种类型以及自我实现者有15种普遍特征。 1、务实型自我实现者 这种自我实现者的主要特征是务实的和能干的,他们是入世主义者,以现实的态度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他们往往是实干家,而不是思想家。马斯洛列举了罗斯福、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等美国总统作为这一类型的代表。 2、超越型自我实现者 这种类型的自我实现者常常意识到内在的精神价值,具有丰富的超越自我的体验,他们感受到超越自我、超越人我之间的分歧,超越人与宇宙的对立,他们是出世主义者,在哲学家、宗教家与科学家和艺术家中较为常见。 经过观察与整体分析,马斯洛概括出自我实现者的15种共同的人格特征: 1、准确地认识现实 自我实现者能够采取客观的态度去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周围世界,因此他们不带任何偏见去看待现实,能够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认识,更能发现事实真相。这是由于自我实现者的认识主要受成长动机所驱动,这就是存在认知(being cognition),简称B——认知,而不是受确实动机所驱动,即缺失认知(deficiency cognition),简称D——认知。当我们缺少某种东西时,我们的认知活动就定向与这种东西,而难以顾及其他事物,因而不能客观的和全面地把握周围世界。相反,自我实现者主要是受求职、自我实现等存在寻药所驱动,因而能过客观地把握现实,不受主观需要的干扰。 2、宽容和悦纳自己、他人与周围世界 自我实现者能够承认和接受任何事物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事实,他们不否认任何任何事物的消极面,并且对此有较大的宽容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长处,也承认自己的不足,因而能悦纳自己。 3、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自我实现者坦率、自然,倾向于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情,行为具有自发性。他们有什么想法,就讲什么;他们有什么感情,就表达什么;他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不矫揉造作,完全按照自己的本性行事。 4、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实现者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以问题为中心。他们一般不关注个人,而以工作、事业为重,能够全力以赴解决问题,实现自己的目标。对他们来说,工作不是为了金钱、名誉和权力,而是工作本身就是享受,能够实现自己的潜能。

马斯洛需求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和,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三年后转至攻读,在著名心理学家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任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主席和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目录 1. 2. 3. 4. 5. 1. 2.

基本内容 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呼吸 水 食物 生理平衡 分泌 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资源所有性 财产所有性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范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百科名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还讨论了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与应用等。 目录 理论创始人简介 生平简介 主要著作 详细内容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论 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 需要层次的跳跃性 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概述 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 马斯洛理论的消极因素 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举例 讨论 评价 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 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与谬误

争议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需求层次论的争议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都是错误的 理论创始人简介 生平简介 主要著作 详细内容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社交需求 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结论 生理上的需求 安全上的需求 情感和归属的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另外两种需要 需要层次的跳跃性 需要层次理论的价值 概述 马斯洛理论的积极因素 马斯洛理论的消极因素 需要层次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应用举例 讨论 评价 需要层次理论的贡献 需要层次理论的不足与谬误 争议和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需求层次论的争议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主要观点都是错误的 展开 编辑本段理论创始人简介 生平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Abraham.h.maslow)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其中包括四点基本假设: 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得到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要取而代之。 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 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 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生理需求:对食物、水、空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一个人在饥饿时不会对其它任何事物感兴趣,他的主要动力是行到食物。即使在今天,还有许多人不能满足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管理人员应该明白,如

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就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当努力用满足这类需求来激励下属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人们为报酬而工作,主要关于收入、舒适等等,所以激励时试图利用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等来激励员工。 安全需求:安全需求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的需求。和生理需求一样,在安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之前,人们唯一关心的就是这种需求。对许多员工而言,安全需求表现为安全而稳定以及有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退休福利等。主要受安全需求激励的人,在评估职业时,主要把它看作不致失去基本需求满足的保障。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他们就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该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距地完成工作。 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当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交需求就会突出出来,进而产生激励作用。在马斯洛需求层次中,这一层次是与前两层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层次。这些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影响员工的精神,导致高缺勤率、低生产率、对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正文)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亚布拉罕·马斯洛和他的需求层次理论 国籍:美国 民族:犹太 出生地:纽约布鲁克林 出生时间:1908年4月1日 逝世时间:1970年6月6日 职业:心理学家 信仰:人本主义 毕业院校:威斯康辛大学 主要成就:提出人本主义心理学 提出需求层次理论。 代表作品:《动机与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人类动机的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 基本内容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1)五种需要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也有种种例外情况。 (2)一般来说,某一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追求更高一层次的需要就成为驱使行为的动力。相应的,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励力量。 (3)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4)马斯洛和其他的行为心理学家都认为,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要层次结构,是同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人民受教育的程度直接相关的。在不发达国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大,而高级需要占主导的人数比例较小;在发达国家,则刚好相反。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生理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呼吸 ◆水 ◆食物 ◆睡眠 ◆生理平衡 ◆分泌 ◆性 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安全上的需求 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 ◆资源所有性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1943年,由美国著名犹太裔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马斯洛认为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并分别提出激励措施。其中底部的三种需要可称为缺乏型需要,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要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舒适。顶部的两种需要可称之为成长型需要,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显然,这种生理需要具有自我和种族保护的意义,以饥渴为主,是人类个体为了生存而必不可少的需要。当一个人存在多种需要时,例如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总是缺乏食物的饥饿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这说明当一个人为生理需要所控制时,那么其他一切需要都被推到幕后。 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具体表现在:①物质上的:如操作安全、劳动保护和保健待遇等②经济上的:如失业、意外事故、养老等③心理上的:希望解除严酷监督的威胁、希望免受不公正待遇,工作有应付能力和信心。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

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包括:①社交欲。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希望得到互爱等②归属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团体的一员,在个人有困难时能互相帮助,希望有熟识的友人能倾吐心里话、说说意见,甚至发发牢骚。而爱不单是指两性间的爱,而是广义的,体现在互相信任、深深理解和相互给予上,包括给予和接受爱。社交的需要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 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与自尊有关的,如自尊心、自信心,对独立、知识、成就、能力的需要等。尊重的需要也可以如此划分:①渴望实力、成就、适应性和面向世界的自信心、以及渴望独立与自由;②渴望名誉与声望。声望为来自别人的尊重、受人赏识、注意或欣赏。满足自我尊重的需要导致自信、价值与能力体验、力量及适应性增强等多方面的感觉,而阻挠这些需要将产生自卑感、虚弱感和无能感。基于这种需要,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希望受到别人重视,借以自我炫耀,指望有成长的机会、有出头的可能。显然,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

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自我实现者的特质

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者的特质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 现者的特质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1943年其著作《动机论》中提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它们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1.生理需要 这是人类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需要,包括饥、渴、性和其他生理机能的需要,它是推动人们行为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在生理需要基本满足之后,高一层次需要才会相继产生。 2.安全需要 当一个人生理需要得到满足后,满足安全的需要就会产生。个人寻求生命、财产等个人生活方面免于威胁、孤独、侵犯并得到保障的心理就是安全的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这是一种社会需要,包括同人往来,进行社会交际,获得伙伴之间、朋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爱,给予别人爱;并希望为团体与社会所接纳,成为其中的一员,得到相互支持与关照。 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受人尊重与自我尊重两方面:前者是希求别人的重视,获得名誉、地位;后者希求个人有价值,希望个人的能力、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5.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能力的需要,即获得精神层面的臻于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韵需要。马斯洛认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丽异的。有人希望成为一位理想的母亲,有人可以表现在体育上,还有人表现在绘画或发明创造上…简而言之,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一个人的潜能的需要。 ===自我实现者的特质===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是指个人的潜在能力、天资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实现,是使命的完成,是个人对自身的内在价值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马斯洛认为,只有充分实现个人的全部潜能,即实现人生全部价值的人,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无畏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工作,有发明,有创造,成为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人。 他通过对心理健康水平出众的人进行跟踪、观察和综合研究,提出了自我实现者的心理健康模型。这一模型现已成为人们经常引用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当然,马斯洛也认为自我实现者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完人,在他们身上也存在不少人类的缺点:如这些人有时笨拙糊涂、浪费和不细心,以及厌烦、激动和固执己见等等。但总的来说,马斯洛所描述的自我实现者的形象是十分理想的,是极端的心理健康者。 马斯洛甚至很大胆的说,自我实现者的生活方式较不美国化。他并不是说,自我实现的人是偏激份子或极端份子,而是说自我实现者超越了任何特定文化的限制。他们的人性充分地发展。马斯洛研究了若干自我实现者以后,发现他们具有以下的共同特点。知道这些自我实现者所具有的特点,可以提供我们一个使自己尽善尽美的架构。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马斯洛所提到的特质,因此可以将马斯洛的模型视为完美个体的画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