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3篇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3篇

产品调研报告范文3篇

内容提要

第一部分: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简述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自1978年以来恢复、发展和规范的历程;目前市场构成、格局、设施档次方面新的变化;市场在当前农副产品流通体系中地位和作用以及市场立法和管理的情况。

第二部分:目前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存在的几大难点问题。提出并分析了农副产品市场在规划、布局、建设落实中的问题,着重就市民"隐性吃菜难"的问题;同时对管理中存在的商品渠道不清、市场与环境、交通的矛盾、市场管理体制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 农副产品市场工作的设想和管理对策。在提高对农副产品市场的认识、加强领导;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构建新的首都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加强市场管理,根据新时期特点探索新的市场监管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设想和对策。

一、北京市农副产品市场现状和特点

(一)农副产品市场数量和交易规模经过10多年的大发展后进入稳定期。

1978年到1989年是北京市市场的恢复发展阶段。1978年底,北京市仅有集贸市场40个,而且只分布在农村。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首都的商品交易市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家工商局推广武汉汉正街市场经验,要求全国各地开放市场,开放商品,价格实行双轨制。经过XX年的发展,到1990年全市各类市场的数量已增至730个。农副产品成交量亿公斤,成交额亿元。

1990年到1995年是市场的全面快速发展阶段。进入90年代,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原来的商业流通体系难以满足市民对农副产品的需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的吃菜难问题,在全市统筹规划建设市场,加大了政府投资力度。特别在邓--同志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后,掀起了市场建设的一个高潮。产地市场、大型集散市场多种类型市场全面发展,市场开办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到1995年全市总数达1125个,其中经营农副产品的综合或专业市场928个,达到历史峰值。

1995年至今,进入市场的规范发展阶段。1995年后,结合建设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开始了"三边"(河边、墙边、路边)市场退路进厅工作,工商部门不再审批马路市场,政府对市场实行总量控制,市场数量进入了稳定期,并略有减少。1999年底,农副产品市场数量为734个。

近年来由于农产品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市场升级改造工程的实施,市场经营规模继续扩大,交易环境得到了改善,交易规模连年扩大。1998年农副产品综合市场数量为840个,数量虽然只是1990年倍,但农副产品成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