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艺术设计美学概论笔记

艺术设计美学概论笔记

艺术设计美学概论笔记
艺术设计美学概论笔记

第一章绪论(2学时)

一、前言

二、艺术设计美学定义与学科定位

三、艺术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四、艺术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

一、前言

艺术设计美学是现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从学科性质上看,艺术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学、美学与艺术学交叉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自从近代工业设计成为独立的学科形式以来,关于艺术设计美学理论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到目前为止,系统的设计美学理论—直处在严重缺失的发展状态,许多理论依然套用传统的艺术哲学或美学体系,从而混淆了艺术与设计之间美学特征的差异。

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广泛拓展和应用,设计美学的理论指导作用显得愈发重要。

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提出过关于技术美学六大特征的理论框架;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奇用等比数列创造出优美的斐波纳奇数列形式,合理地分析了物体造型形式美的比例关系;

特别是后来的艺术大师兼科学家列奥那多·达·芬奇,更是用大量的设计作品,证实了形式美存在的数学基因;

17世纪以后,美学探索理论更是层出不穷,如英国经验主义美学代表人物洛克、德国理性主义美学莱布尼茨,都从不同角度对审美客体的美学特征作过解析,尽管当时欧洲的美学论争其理论相悖甚远,但对形式美学的研究直至今天仍然势头强劲。

二、艺术设计美学定义与学科定位

定义:设计是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科,它的研究内容和服务对象有别于传统的艺术门类,因此,设计美学也有别于传统的绘画和装饰,其研究内容自然也不能完全照搬生吞传统的美学理论。众所周知,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因素,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这诸多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艺术设计美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与生产、科技、材料、造型、审美(心理)以及经济等密切相关,它是研究造型形式、功能、经济价值等规律的一门科学。

学科定位

学科产生的基础:一是实践的基础;二是理论发展的基础。

发展:早期艺术与设计的界限比较模糊;随着机械生产、材料革命以及社会需求增加设计专门化开始显现;

伴随社会对设计的心理需求的指数增加,设计专业化成型,对设计的审美指数的要求也逐步提高。为此艺术设计美学的诞生势在必行。

学科定位:设计艺术美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又与设计学、艺术学、心理学以及美学交叉呈现的一门多元性学科。

美国国旗:红-勇敢;白-真理;蓝-正义;13条-13个殖民地;50个星-50个州

韩国国旗:底色白,象征韩国人民的纯洁和对和平的热爱。太极象征宇宙,蓝色为阴,红色为阳,万物是由阴阳所构成的;太极则是由阴阳组成,以表示宇宙调和与统一之意。4个角的卦象在左上方的是乾,右下为坤,右上为坎,左下为离,则代表天地水火,父母男女之意,也正象征民族的融合与国家的发展。

三、艺术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与分类

设计美学研究对象:

(一)、纵向对艺术设计美学史研究;

(二)、横向对艺术设计要素以及艺术设计原理研究[形式美、材料美、功能美等];

(三)、综合对艺术设计美学教育的历史与贡献研究[艺术设计美学教学的内涵、途径、方法等]。

美学与设计的要素在艺术设计中交叉呈现在设计作品中。如服饰、建筑

艺术设计美学的分类

(一)根据设计的学科门类分为:广告艺术设计美学、环境艺术设计美学、包装艺术设计美学、建筑艺术设计美学;

(二)根据设计的实施效果分为:平面艺术设计美学和三维立体设计美学;

(三)根据设计的目的分为:环境艺术设计美学、产品艺术设计美学、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美学。

四、艺术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

艺术设计美学的特点体现在:实用性、技术性、审美性、创新性、时代性与经济性等方面。

结合艺术设计美学的特点,艺术设计美学的研究方法为:

(一)美学的研究方法。美学是哲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具有高度的思辨性与多边性。

(二)设计艺术学原理与设计艺术实践结合的研究方法。

(三)历史的研究方法。师古人-师自然-师吾心。

(四)多元学科综合研究方法。如系统论、比较学、符号学、传播学等等。

课后复习与思考题

结合所学专业,思考艺术设计美学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应用。

1

知识拓展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3、李砚祖艺术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社2002年

4、文杜里著迟轲译西方艺术批评史海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5、丁枫美学浅谈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6、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7、刘燕宋方昊设计美学湖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

8、沃尔夫林(瑞士)艺术风格学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9、武星宽设计美学导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第二章艺术设计师审美创作

第一节艺术设计师

第二节艺术设计师的审美品质

第三节艺术设计师的审美创作

第一节艺术设计师

一、定义:

艺术设计师是对从事艺术设计活动人的一种泛称。通常是在某个特定的专门领域创造或提供创意、从事艺术与商业策划等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人。艺术设计师通常是利用绘画或其他各种视觉传达方式来表现他们的工作内容与艺术主张。如建筑艺术设计师、平面艺术设计师、展览艺术设计师、工业艺术设计师、服装艺术设计师等。

二、设计师的类型

横向分:

1、按工作内容分:视觉传达设计师、产品设计师和环境设计师。

2、从业方式分:驻厂设计师、自由设计师和业余设计师。

3、按设计作品空间分:平面设计师、三维立体设计师和四维设计师(时间)。

纵向分:

4、按工作内容和职责分: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设计师和助理设计师四的层次。

5、按设计师的专长分:总体策划型、分项主持型、理论指导型、技术设计型、艺术设计型、技术研制型、艺术表现型、综合型、辅助型和教育型等等。

第二节艺术设计师的审美品质

艺术设计师的个人品质水平与审美设计的作品质量有直接的关系。艺术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关键的品质:(气质、意识与个性)

一、具有良好的审美气质

艺术气质按心理学领域的分法有一下几种:

1、多血质易冲动型;

2、抑郁质超理性型;

3、胆汁质客观理性型;

4、粘液质变色龙性。

二、具有良好的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艺术设计审美活动中,艺术设计师对审美对象的能力反映。即广义的美感。美感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各个方面,是审美心理活动进入思维阶段后的意识活动。人们常通过艺术意向来研究人的审美意识。

三、具有突出的审美个性

艺术设计师的审美个性就是指艺术设计师的认识、造型、创作素质的个别性与个人性,是其在思想观念、性格、品质、意志、情感、处世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会体现他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艺术设计师都有区别于他人的审美个性,这种审美个性在艺术设计师平时的艺术创作中就会直接反应出来。

第三节艺术设计师的审美创作

对于艺术设计师来说,艺术设计是一种表达方式,他们通过线条、面积、体积、色彩、质地、光影、音效等设计语言表达出他们对社会与世界的理解和解释。

艺术设计师在审美创作中的创作动机来自主观,而审美创作表现技巧是主、客观结合在作品中的外化体现。

一、艺术设计师审美创作动机

艺术设计师审美创作动机致有以下四大动机

1、移情动机;

2、兴趣动机;

3、成就动机;

4、私欲动机(创造财富、省力省时等)。

二、艺术设计师审美创作表现技法

1、打破学科交叉表现;如流线型设计

2、主观臆造矛盾性表现;颠覆客观的设计

3、观念折中多元性表现;结构主义的设计

4、居高临下垄断性表现;如政府项目工程设计

5、发挥优势专业化表现;各类大家赛参赛作品

6、人本关怀展示性表现;如心理认同、行为认同等等。

总结

艺术设计审美创作,就是艺术设计师以个人观念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结合消费者需求与生活观

2

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创作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精神生产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纯粹的、高级形态的审美创造活动。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第三章艺术设计美学的分类

艺术设计美学的分类不能如艺术设计师或者美学理论家那样根据各自不同的观点进行分类。一般比较科学规范的艺术设计美学分类应从艺术设计的性质上分别,艺术设计的领域不同,性质也会有异,一般将艺术设计美学分为四大部分19个类别。

第一节环境艺术与景观艺术设计美学

(建筑设计美学、规划设计美学、景观设计美学、环境艺术设计美学、风景园林设计美学、室内与展示设计美学及公共艺术设计美学)

第二节工业设计美学

(汽车工业产品造型美学、机械产品造型美学、建材产品造型美学、航天产品造型美学、染织产品造型美学及服装设计美学。)

第三节动画与影视美学

(动漫设计美学、多媒体设计美学以及影视设计美学)第四节平面设计美学

(广告设计美学、视觉传达设计美学以及包装设计美学)

第一节环境艺术与景观艺术设计美学

本节涉及的具体设计美学课题是:

建筑设计美学:是艺术美学和建筑设计学的重要分支。是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建筑伴随人类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建筑美学的出现却是20世纪的事情。

建筑审美特征:实用性、地区性、技术性、总效性、公共性等基本特征。

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由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

规划设计美学:景观设计美学、环境艺术设计美学、风景园林设计美学、室内与展示设计美学及公共艺术设计美学。

筑的审美法则

两千多年前的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就提出:适用、坚固、美观这建筑的三要素。而现代建筑设计在审美规则上要求:

1形式审美法则:统一美、均衡美、比例美、尺度美和韵律美等等。

2风格审美法则:如高技风格、古典主义风格等等,这从建筑的文化内涵中可以体现出来。

3造型与结构审美法则:建筑的目的在于创造合理的内部空间和符合视觉审美规律的外部结构空间。

4色彩审美法则: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其外观色彩对于整体环境的协调是十分重要的。古典的、现代的建筑都不例外。

5环境审美法则:建筑营造环境,建筑为环境的要素,而要素就要服从并与环境协调并存,这样才能使建筑环境优美和谐存在。

定义环境艺术设计美学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艺术再创造设计活动。

环境艺术设计美学是环境艺术设计师有目的对人类生存空间通过艺术表现手法使之最大化达到符合人类生存以及情感需求的个性化审美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协调各个审美对象之间的和谐关系,并使之趋于协调与自然。

定义景观设计美学

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与栖居地。

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师通过人造的工艺元素放大或缩小自然,再进行科学组合构建出能被公众理解的虚拟物质系统的智慧创造活动。

景观设计美学是景观设计师根据审美法则对景观设计领域有待解决的审美问题进行的社会、历史、伦理、道德、价值、比例、节奏、形态、实用等的审美性设计理论研究。

第二节工业设计美学

工业设计美学研究实际是工业品造型美学的研究。

工业设计是运用美学的观念,以设计师创造性思维增进产品的亲和力及可用性的一种应用艺术活动。它是满足人类物质需求和心理欲望的富于想象力的开发活动。

工业设计美学研究的领域包括很广,其关乎大众的一切消费领域,因此工业设计的审美法则趋于大众化、普及化、多元化和系统化的发展趋势。

工业设计价值

工业产品设计的价值有三:使用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

从社会意义讲,产品设计的作用也有三:

一、使产品的造型、功能、结构科学合理富于美感,

3

符合使用需要。

二、降低产品成本,创造更新产品,增强产品的竞争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富于价格美。

三、提高产品造型的艺术性,满足人们的审美心理需要。

第三节动画与影视美学

动画美学与影视美学是一种运用尖端科技的表现手法,多方位、广角度完成的全新创意产业成果。它是从国际化审美标准进行全新的艺术审美设计活动。

动画与影视是具有高科技含量和具有相对独立技术要求的学科,作为设计领域中新兴的产业,在设计创意、审美构思、审美表现以及目标定位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属于朝阳产业。

由于技术的迅速更新,这两个审美学术领域也面临着迅速消亡问题。

动画与影视设计美学评价标准具有时代性、文化性、娱乐性以及经济性等等。

第四节平面设计美学

平面艺术设计是设计师利用视觉符号和形式语言按照审美法则的基本规律进行的艺术设计的审美表达性活动。

平面艺术设计美学理论研究,是按着审美法则对一切平面艺术设计作品以及设计现象进行确立的审美评价体系学术活动。

具体讲,平面设计美学关照的内容有:视觉传达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图案设计、商标徽章插图设计、ci与vi等设计。

第四章艺术设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重要的艺术批评家格林伯格在《艺术与文化》中悖论性地将西方马克思主义观点与前卫艺术理论交织起来,提出了他的现代主义艺术理念——一种自主艺术。亦即以自身为主置的艺术。在美国现代艺术的进程中,格林伯格不仅为我们清晰地勾勒了欧美现代艺术的基本路线圈,而且为我们揭示了现代主义的真正本质与秘密核心是:以规矩的特有方式反对规矩本身。艺术设计活动是有人来行为的,而人的行为又与文化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一、艺术与艺术品

设计属于艺术的范畴。因此,无论中西,定义艺术设计都与“技”、“艺”有关。或者说,艺术设计是人类的一种制作活动,这种活动以设计所生产的产品作为最终智慧与情感满足为终极诉求,艺术设计品也是艺术品。艺术品的三个基础条件是:

1、它是人的技艺的制作物而不是自然物;

2、它是诉诸人类高级情感的;

3、它是要达到极高水准又能引发人类审美联想的。

一、艺术与艺术品

设计属于艺术的范畴。因此,无论中西,定义艺术设计都与“技”、“艺”有关。或者说,艺术设计是人类的一种制作活动,这种活动以设计所生产的产品作为最终智慧与情感满足为终极诉求,艺术设计品也是艺术品。

艺术品的三个基础条件是:

1、它是人的技艺的制作物而不是自然物;

2、它是诉诸人类高级情感的;

3、它是要达到极高水准又能引发人类审美联想的。

设计艺术的定义

设计艺术美是实用艺术,它以艺术为设计的要求和要素。在人造物系统中,广泛的涉及人的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人造物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艺术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设计品类呈现不同的艺术形态。其本质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具有物质和非物质两个层面,在物质层面,它是人造物的艺术方式,它创建了艺术质的人造物系统。在非物质层面上,它同样采用艺术设计方式,对事物进行筹划、安排。如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等。

设计艺术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在一般美学原理的基础上研究设计艺术美的基本规律。

二、艺术美与文化

(一)艺术美是指各种艺术作品所显现的审美意义。

艺术设计作品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它是设计艺术家智慧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家的创作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活动,从本质上说,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定向化活动。因此,艺术设计美也就是人的本质力量在设计艺术作品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性显现。是指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家按照一定的审美目标、审美实践要求和审美理想的指引,根据美的规律所创造的一种综合美。

(二)文化的定义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而艺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为满足主观与情感的需求,亦文是日常生活进行娱乐的特殊方式。其根本在于不断创造新兴之美,借此宣泄内心的欲望与情绪,属浓缩化和夸张化的生活。文字、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或事物,皆属艺术。

文化通常分为:雅文化、俗文化与市井文化。

从综合视角看文化的基本类型

文化的基本类型有四个层次:

4

1、物质文化;

2、制度文化;

3、行为文化;

4、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生产工具以及乡村、城市等,是文化要素或者文化景观的物质表现方面。与“非物质文化”相对。物质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具有一定的色彩和形态。它的组成极为广泛,泛指人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每一个领域。人类首先是创造物质文化,再此基础上生出非物质文化。它也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制度文化

是人类为了自身生存、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创制出来的有组织的规范体系。主要包括国家的行政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选拔制度、法律制度和民间的礼仪俗规等内容。是文化层次理论要素之一。所谓文化层次理论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准则等,都是制度文化的反映。

行为文化

是指人们在生活、工作之中所贡献的,有价值的,促进文明、文化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及创造性活动。行为文化是文化层次理论结构要素之一。如在企业管理行为中,就会产生出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企业对内部成员的责任、企业经营者同企业所有者之间的责任、企业在各种具体经营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等问题。承担这些责任就必须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加以保证。

精神文化

是人类在从事物质文化基础生产上产生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是人类各种意识观念形态的集合。精神文化的优越性在于一是具人类文化基因的继承性,还有在实践当中可以不断丰富完善的待完成性。这也是人类文化精神不断推进物质文化的内在动力。由于精神文化是物质文明的观念意识体现,在不同的领域,其具体文化精神有不同的表现和含义。这就给艺术设计活动拓展了很大的观念空间。

三、艺术美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研究美(审美)的问题,艺术学择研究艺术。

2、艺术美是一门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艺术规律和艺术价值的具体学科,它既可以是艺术创作经验的总结,也可以是针对艺术作品所做的分析和某种动态调查,也可能是对“艺术”本身做的历史考察和定性的定量分析。

3、美学虽然也要研究艺术,但主要是围绕该“艺术品”

是否“美”是否调动起人们的审美情感展开。美学属于精神性的、抽象的人文学科,他主要借助于哲学思辨手段有你就没的问题。

4、按宗白华先生的观点,美学是研究美的问题的;艺

术是创造美的技能。

第五章影响艺术设计的中国美学思想

学习目的

了解影响中国艺术设计的儒家美学、道家美学思想与境界,并能用一系列的作品理解“任何一部设计史都是一部物化的文化史”。

学习重点

了解影响中国古代设计的儒家美学思想以及意境说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学习难点

理解礼制性的中国古代艺术设计。

教学时数:4学时

第23届华交会,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兼带工贸易和合资、合作等多种贸易洽谈。诚邀境内外客商参展、参观、洽谈。

参展产品展区分类:

服装:含各类服装成衣、服装面料、时装饰品、成衣配件等;

家用纺织品展区:含床上用品、居室用纺织品、卫浴用纺织品、餐厨用纺织品、纺织原料面料、纱线、抽纱品等;

装饰礼品展区:含各类礼品、工艺品、装饰品、编织品、园艺用品、宠物用品等;

日用消费品展区(下设三个专区):

1.家居用品专区:含各类日用类(清洁用品、洗浴用具、护理用具、一般家庭用品、家具类、陶瓷、器皿及餐厨用品、各类箱包、各类灯具灯饰、钟表眼镜等;

2.电子消费品专区:含各类家用电器、电子及信息产品(音像视听产品、计算机及配

件、计算机软件、网络设备、通讯产品、商务自动化设备、电子安全设备、电子电工产

品)等

3.其他日用消费品专区:含各类体育用品、休闲用品、办公文具用品、各类玩具及玩

具零配件、各类鞋类、帽类等。

第一节儒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的审美源于中国传统美学,传统美学源于礼乐-传统的儒家美学,并在发展中逐渐与老庄、玄学、佛禅等美学思想相融合,形成有别于西

5

方美学体系的中国式美学思想模式。

一、尽善尽美观

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就是主张美与善的高度统一。他认为,艺术必须符合于政治教化、倡导高尚道德的目的,否则,不管艺术上多么完美也是具有欠缺的。好的设计应当是不偏不倚的。

善具有功利性,美具有愉悦性,二者关联密切,缺一不可。如“文质彬彬”。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是什么意思?,“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人缺少文化修养,就会像原始人一样粗野,落后。“文胜质则史”就是指文化过于发达后人类失去了原来朴素的本质,显得虚浮而没有根基。所以要“文质彬彬”,文化的发展要与人类的本质相适应协调发展。

艺术设计活动是一项与人、人文文化以及社会、自然关联十分密切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文”与“质”的发展只有均衡才会创造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设计作品。二、突出礼制文化

儒家是以仁与礼为思想中心的。仁,是寻求人伦关系的规范化,礼是寻求社会有序化。治国以礼,行为以德,德行而至物善二后美,儒家的这一审美法则在城市规划、建筑、服饰以及器物设计上都有突出的体现。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中主次分明、秩序井然的位序观就是儒家伦理道德中善的集中体现。

三、中和之美

中,的本质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庸,是儒家重要的哲学思想和判断事物的标准。

和,意思为调和,孔子提出“执两用中”的处世原则。中和之美,指的是在艺术设计中避免走极端和片面的表现,从功能、形式、经济与艺术表现等多视觉入手进行设计,使艺术设计作品趋于完美化。如家具设计的样式、择材、用色等等。

四、天人合一、天人同构

儒家和道家都讲天人合一的理论,但统一名称下意义有些不同。道家的天人合一指的是脱离人事与自然合而为一;儒家的天人合一,有天人同构的意思,指的是用自然来比拟人事与服从人事。儒家认为,人可以情感、思想、气势与宇宙万物相呼应,在美学观上,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相合相生。比如古代的服饰设计中,冠冕、衣裳以及相关的配饰设计,都表现出儒家的审美法则。

花翎,用孔雀翎毛制成,有一眼、二眼、三眼之分。所谓“眼”,就是指翎毛尾梢的彩色斑纹。孔雀翎中,又以三眼最贵,故对应职位也高。

第二节道家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道家思想由老子所创立,老子的《道德经》也叫《老

子》。是老子用韵文写成的一部哲理诗。它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也是研究老子哲学思想的直接材料。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希望回到人类的源出状态。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学说理念,成为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发展了老子的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我”的主观产物。

老子的美学思想

老子提出的美学观点:道、气、象、味、妙、虚静、玄鉴、自然等。

一、以“自然”为美

《老子》第二十五章中有经典之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生万物呈现的第一大特征,顺应自然就是“无为”。就如“天籁”比“人籁”更美。

道家美学观根本特点体现在:尊重自然、崇尚自然和效法自然。

以“自然”为美的道,营造天成效果于作品中,呈现出自然而然、平淡而意味深远的艺术精神。如古代园林设计、元代的青花瓷艺术、明代家居设计等等。

虚静:我国古代文论概念。“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端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

玄鉴:意为“深奥微妙”、“可以为鉴”之意。犹明镜,喻高明的见解。在葛洪《抱朴子·行品》中意为明察、洞察。

二、以“平淡”为美

中国艺术设计以“天真、自然”为美学评价标准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道家“贵真”的审美思想追求。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认为未加修饰的才是真美。因此,“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就成为中国艺术的最理想的奋斗目标。如明代家具以天然材质原色取胜;宋代哥窑陶瓷的自然纹理美等。

第三节意境对中国古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一、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与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具有虚实相生、意与境谐、深邃幽远的审美特征,能使人产生溢美想象与联想。意境是一种情景交融的诗意空间。

意境的组成:实境与虚境。艺术设计中中实境与虚境完美结合会营造出至高意境。如古典园林设计中的曲径通幽。

第四节意境对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

形象易得,意境难求。意境是艺术作品的灵魂。追求艺术设计中的意境也是现代设计不可回避的问题。意境作为传统美学精髓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具体表现

6

在:

一、意境文化的追求上。如联通标志、中行标志、2008奥运标志设计等。

二、意境精神的借鉴上。如从中国画的空灵意境到现代广告设计的负空间、虚拟形与简约含蓄的语言形式。这显示出“空则有,有责空”的含蓄美最高境界。

我国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从80年代开始,设计开始成为一种个人生活方式的表现,一种地位的象征、一种时尚,也更加热衷于个性的审美追求。设计美学的多元化发展、设计语言与设计哲学的系统化共建、极多主义与极少主义等风格并存、新技术与新媒介除了舒适性与美观性以外,设计师更为产品注入了新的内涵。比如性的隐喻、宇宙的幻想等等。这些表现当归属中国式后现代文化思潮下的艺术设计。

第六章设计的形式美与功能美

前言

设计的形式美感是一种审美感受。形式美感是艺术作品审美的本源之一,是艺术作品语言的组合方式,广泛存在于各种艺术门类中。

“形式美感的现代转换”,是变革时代绘画所面对的整体性课题。在当代,几乎所有勤于思考、勇于追求的画家,无不思索着自己的艺术选择与取向,他们的焦虑在于传统绘画“形式美感的现代转换”,他们的自信亦在于传统绘画“形式美感的现代转换”,事实上,“形式美感的现代转换”,已成为检验当代画家及其作品的不可回避的艺术准则,每位画家都在这一命题面前经受考验。

第六章影响艺术设计的西方美学思想

学习目的

了解影响西方古代设计的形式美思想与模仿说等美学主张,并可以实际设计作品为例理解这些美学思想。学习重点

掌握西方古代设计的形式美主张以及西方学术界关于审美心理过程的三个主要学说。

教学难点:理解中世纪美学思想的特点。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影响西方艺术设计的形式观念

在西方艺术设计历史中,形式美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有一下几个学派观点值得关注:

1、毕达戈勒斯学派;

2、亚里士多德;

3、维特鲁威;

4、达·芬奇;

综上,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从数的角度来探索和谐,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的适度关系。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艺术家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黑格尔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和谐等形式美法则做了抽象概括。具有普遍性的形式美法则直接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等。

整齐一律

整齐一律,是形式美法则之一。主要表现于对等、对称、均衡、反覆等因素中,它们构成事物之间、形式因素之间的相似性、整一性,给人以整齐、匀称、稳定、庄重的审美感受。如基础设计学习中的平面、色彩构成特异图形课程训练。

一、毕达哥拉斯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也叫“南意大利学派”是一个集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于一体的组织。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前5世纪被迫解散,其成员大多是数学家、天文学家、音乐家。

它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探讨美的本质的学派。毕氏学派认为,对几何形式和数字关系的沉思能达到精神上的解脱,而音乐却被看作是净化灵魂从而达到解脱的手段。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当代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人的美学和社会归正问题上。

毕达哥拉斯学派与波利克里托斯

波利克里托斯是受毕达哥拉斯学派影响较深的雕塑家。具体表现在:

1、在他所擅长表现的青年运动员形象中就7:1的比例

关系可见其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美”体现在合理与理想数量关系的影响痕迹。

2、从波利克里托斯所著的《法则》一书中专论人体比

例关系看

就艺术物象比例问题至今仍然被作为艺术表现的关键问题探索。

二、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一)简介: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到322年。

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欧洲美学思想奠基人,被誉称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着,在哲学、心理学、物理学、政治学和美学领域都有巨大贡献。著作有《诗学》、《修辞学》、《形而上学》等。

他认为美主要是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及“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感,强调事物的整一性,秩序是指时间上的整一,匀称是指空间上的整一,明确是指整一性所造成的感官印象。

希腊建古筑柱式的匀称美

7

古希腊柱式,如从比例与规范来看,多利克柱式一般柱高为底径的4—6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1.2—1.5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

爱奥尼克柱式,柱高一般为底径的9—10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

(二)美学观点:

1、认为模仿为艺术的共性,模仿与否成为艺术与非艺术的评价标准,模仿具有再现与创造的双重含义。

2、亚里士多德主张从客观的现实世界本身寻求美誉艺术的本质。

3、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不是简单的再现,而是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所以艺术比生活更真实、更具有美感。

4、他在肯定艺术作用的同时也肯定了艺术的审美价值与作用。人类借助艺术活动中的模仿行为的同时也满足自身审美需求。

三、维特鲁威

维特鲁威(Marcus Vitruvius Pollio)是公元前1世纪初一位罗马工程师。他所著的《建筑十书》,包括罗马的城市规划、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等内容。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凝聚了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建筑美学思想的精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影响深远,成为欧洲古典建筑设计的理论依据。

建筑外观比例和谐,在建筑设计中追求人文精神,是维特鲁威美学思想的核心。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由于当时在建筑上没有统一的丈量标准,维特鲁威在此书中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他说,当建筑的“外观既优美又令人愉悦,各构成部分被正确地计算而达到对称时,我们就获得了美”。

四、达·芬奇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科学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

人们一般认为,艺术不是科学。但是按照达·芬奇的界定,艺术,尤其绘画,不但是一种科学,而且是“所有科学之后”。达·芬奇既能发现事物表面迷人的美感,又不丧失物理学者与解剖学者的理性。他既具有科学家的观察力Y又拥有艺术家的表现力,是艺术史上第一位对人体和动物的比例做过系统研究的艺术家。他研究解剖长达40年之久,还亲自解剖了三十几具各种年龄的尸体。他不但熟悉人体外部的比例,而且了解

人体的内部构造,因此笔下人物的比例、结构、动态都十分准确,无懈可击。

综述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罗马时期的维特鲁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律一、平衡对称、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了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这种美学思想—直顽强地统治了欧洲几千年之久,对整个西方文明的结构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一切科学和艺术,它们的道路都被这种理念确定了命运。它不仅支配着建筑、绘画、雕刻等视觉艺术,而且对音乐、诗歌等听觉艺术也有很大的影响。

西方建筑之美典范

翻开西方的建筑史,不难发现,西方建筑美的构形意识其实就是几何形体:雅典帕提侬神庙的外形“控制线”为两个正方形;从罗马万神庙的穹顶到地面,恰好可以嵌进一个直径43.3米的圆球;米兰大教堂的“控制线”是一个正三角形,巴黎凯旋门的立面是一个正方形,其中央拱门和“控制线”则是两个整圆。

第二节影响西方古代设计艺术的模仿说

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建筑中不同柱式建筑就是模仿不同性别的人体美。

如多利克柱式,因为了解到男子的脚长是身长的六分之一,所以就把同样的情形搬用到柱子上来,而以柱身下部粗细尺寸的6倍举起作为包括柱头在内的柱子的高度。“这样,多利克柱子就在建筑物上开始显出男子身体比例的刚劲和优美。”

为了显得更高一些,建筑师把柱子的粗细做成高度的八分之一,这样也就成了爱奥尼克柱式。《建筑十书》指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一种是没有装饰的赤裸裸的男性姿态,另一种是窈窕而有装饰的均衡的女性姿态。”

再后来高宽比进一步拓展,就造成了象征少女的科林斯柱式的出现。科林斯柱式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柱式相似。

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欧洲的中世纪,指的是

8

公元476年至1453年。一般来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文艺复兴之前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属于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的艺术家有—种新的追求-回避表现真实世界的本来面貌与古典时期的表现正确的人体比例、解剖结构和真实空间感。中世纪的一些美学家认为美来自神,上帝是一种纯粹精神,当神性被想象为一种抽象的本体时,对它的现实主义的表现就从根本上予以否定了。这一时期设计作品的意图是传达基督教教义的精神要旨,神权高于一切,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布局形式。哥特式建筑是这一时期“美来自神”的思想的最好代表。

中西美学观的差异

从模仿说的角度看,相比较而言,欧洲人讲求逼真,依仗论证,在艺术构思中强调具象以及模拟几何图案美。中国人则重视人的内心世界对外部事物的领悟、感受和把握,以及如何艺术地体现出这种心智的领悟和内心的感受,具有很强的写意性。它是一种抽象美的概括与感悟,是某种有形实景与它所象征的无限虚景的结合或者融会,所追求的是“得意忘象”的意境。中国人也讲究逼真、论证,但须以写意性的“传神”为前提,且形似逊于身似。

第三节影响西方古代设计艺术的宗教观念

欧洲的中世纪,指的是公元476年至1453年。一般来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文艺复兴之前一千年左右的时间里都属于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的艺术家有—种新的追求-回避表现真实世界的本来面貌与古典时期的表现正确的人体比例、解剖结构和真实空间感。中世纪的一些美学家认为美来自神,上帝是一种纯粹精神,当神性被想象为一种抽象的本体时,对它的现实主义的表现就从根本上予以否定了。这一时期设计作品的意图是传达基督教教义的精神要旨,神权高于一切,因此有了以教堂为中心的城市和乡村布局形式。哥特式建筑是这一时期“美来自神”的思想的最好代表。

?德国哥特式建筑起步较晚。

?德国哥特式教堂特点: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高塔建筑产生出强烈的飞腾升华,超脱尘世的

效果,使人叹为观止。

?其中最为壮观的乃是始建于1248年的科隆大教堂。

中世纪美学观-美是精神的外化

中世纪艺术不同于古代艺术的是观念上更注重精神层面的表现。而此后,黑格尔也以哥特式艺术为例说明了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认为这种建筑符合基督教崇拜的目的,而建筑形体、

结构又与基督教的内在精神协调一致。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学讲演录》一书中,这是他整个哲学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学体系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表现。“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成为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理念就是绝对精神,就是概念,他又称作“神”、“普遍力量”、“意蕴”,实际上就是指艺术的思想内容。黑格尔在书中这样描述到:“方柱下大上小,其高一眼不能尽顶,眼睛必须向上翻动,自由巡望,方可勉强看见。—直等看到两股拱相交,才能安息下来,就像心灵在虔诚的修持中先动荡不安,然后再超凡脱俗—样——是神把自己提升到安息的位置。”

第四节审美心理的探索

“审美活动”构成的几个关键要素:

1、参与审美活动的人,即“审美主体”;

2、具有美的特征的事物,即“审美客体”;

3、主体与客体彼此之间互联互动的特定审美活动情境

本身,即“审美情境”。

“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和“审美情境”这三者构成了“审美活动”。

这几个要素贯穿审美心理的整个过程,现代西方学界对这—过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形成几个主要的学说:1.移情说

“移情说”是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同时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移情作为理论问题,最早由德国美学家费希尔(Friedrich Theodor Vischer)父子提出,见于儿子罗伯特·费希尔(Robert Visher)的文章《视觉的形式感》。移情说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心理错觉。人在观察事物时,会将自身的情感移置、投射到事物身上去,把原来没有人格的事物看成是有人格、生命、情感、思想、意志和活动的。同时,人自己也会受到这种错觉的影响,同事物发生共鸣,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物我同一”的精神境界。

2.心理距离说;

3.完形说;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籍德裔著名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他著有《视觉思维》、《走向艺术心理学》、《艺术与视知觉》等,格式塔心理学内容较为复杂,立论较为严整,是在当今有着广泛影响的心理学的美学流派。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意为“完形”。“形”

是指人在知觉经验中形成的一种意象组织和结构。“完形”是指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在心理活动中,人会在知觉中赋予现实中纷乱的事物以秩序感。“形”

9

的整体性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而是知觉活动中所组成的经验整体,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构建的结果。

例如,当我们们看到右图时,会感觉正中间存在一个白色的三角形,覆盖在另一个由线条构成的倒三角形和其他三个圆形之上。其实这个“白色的三角形”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我们的视知觉建构的。视知觉并不低级,也不单纯是一种被动接受式的感觉,它本身就包括了对刺激物的复杂而又灵巧的改造、加工和概括活动,因而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

完形的特征有两点表现:1、完形是一种力的样式;2、完形是自发地追求着一种平衡。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艺术作品拥有自己的结构,具有内在的动力、独特的运动趋势和客观的美。人们通过自己的视知觉去感知这种力的样式。

如图,当我们把眼睛盯在正中间的点上,然后,时远时近地来回运动时,就会感到外面的两个环在运动。

第七章艺术设计形式美

第一节艺术设计形式美的概述

从古希腊大哲苏格拉底到文艺复兴三杰直至今天的艺术设计诸多精英,对于形式美感问题的探索始终未有停歇。物态组配的形式欲求产生美感,需按相关审美法则行为。与人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问题是现代艺术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形式美是指生活、自然中各种事物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声音等)的有规律、符合审美要求的组合形式。形式美和事物的美的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何理解形式美

形式美应该这样理解:

(1)形式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这是设计的本质的需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产品,既要求有用,又要求美观。这里所说的内容是指事物的全部组成部分,是其特征、内部过程、联系、矛盾运动和发展的统一。形式是指内容的外部的表现形式,是为人的直觉感官可以感知到的。

(2)形式美是构成事物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的有规律的组合所表现出的美。任何事物都是由一定的物质材料,如形状、色彩、线条等以一定的规律组合,使之产生形式上的美感。这些规律包括了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3)形式美是独立存在的审美对象,有独立的审美特性。如某产品,它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形态、独特的结构、独有的色彩,对于这个产品来说是专有的、是独立的,像可口可乐、夏利轿车、不老林、双喜压力锅等。因而,形式美的审美对象是独立的,审美对象有专有的审美特性。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形式美法则

形式美法则是艺术设计主体在审美创作活动中对大量的具有对称、平衡、动静、冷暖等特征的事物的概括性形态反映。如平面广告艺术设计中,高质量应用形式美法则,既可使广告显现艺术性,又可使广告标的回报效果最大化。依据黑格尔的观点,美的要素分为:内在美,即为内容;外在美,即内容借以表现出意蕴和特征的外在形式,即作品的形式。表现广告的诉求主题内容是形式美的出发点,这就是形式美在广告设计中的一种表现,广告作品的形式美,能使人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享受美的信息,产生引人注目的引导作用。

艺术设计形式美的法则可总结为:

(1)变化与统一。这一法则体现了自然和人类的生存原则;

(2)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变化与统一的具体化。

对比是变化的一种方式,调和是形的类似,是形体趋于一致的表现。对比强调的是各个部分的对立性,它使得各部分的特性更加突出,而调和是对比的一种内在的制约;

(3)对称与均衡。对称和均衡是自然力和物自律的综合体现。对称,是一种等量等形的组合形式,体现出一种稳重端庄的美。均衡,是一种等量却不等形的组合形式,是一种视觉力度所能够达到的平衡;

(4)节奏与韵律。这是任何物体的诸元素成系统重复的一种属性,而这些元素之间,具有可以认识的逻辑关系。节奏,是画面中同一种元素运动所形成的运动感;韵律,是有规律的节奏经过扩展和变化所产生的流动的美。节奏与韵律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首先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

第三节形式美在艺术设计中的意义

形式美的法则是人类在创造美的形式、关的过程中对关的形式规律的经验总结和抽象概括。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念。形式美在艺术设计中其意义深远:

10

1、从市场学视角,形式美可以高指数美感引导消费;

2、从心理学视角,形式美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调和人

的情绪;

3、从文化学视角,形式美可以传承不同历史、不同民

族的文化。等等~

11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作业(复习题) 1、美的本质和人的本质是什么关系?50、51页,两点。 2、自由创造这种特性为什么是最珍贵的?53页,三点。 3、真善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6 4、65页 4、怎样理解美和丑的辩证关系?70---72页 5、美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说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1)从78页开始。(2) 78页中间一段中。 6、社会美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人物形象的美侧重于内容?(1)100页,104页,两点。(2)104-----106页。 7、自然美的根源是什么?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美是否已经存在?(1)自然美的根源是社会实践。 (2)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自然界是自在之物,无所谓美丑,因为自然的美丑对人才有意义。一方面一切自然不能自觉为美,另一方面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体存在,所以那时自然美是不存在的。人类社会出现之后,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把人类和自然联系在一起,自然美才得以产生和发展、扩大。 8、自然美在审美中有什么积极意义? 自然美的审美意义是多重的。社会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美的审美需求越强烈,越从功利的人向审美的人转化。例如现代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加强了,各国都纷纷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将许多著名的自然美景点列为人类文化遗产,如我国的黄山、张家界等。对自然美的欣赏有着独特的情趣。自然美的审美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欣赏祖国大自然的美,可以激发人们热爱祖国的情感 (2)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 (4)对自然美的欣赏,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

9、什么是形式美?怎样理解形式美的根源及其相对独立性? (1)136页 (2)形式美的根源是社会实践。因为形式美的法则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对现实中许多美的事物的形式特征的概括和总结。形式美体现了人的自由创造的事物的外部形式,是人们对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美的事物的外部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自觉运用的结果。所以说形式美的根源是生活实践。 形势美有相对独立性。它不是具体的美的客观事物的形式,他不直接具体的美的内容。它是依靠形式本身引起人的美感的,实在任命长期的审美实践和创造美的实践过程中高度抽象概括出来的形式特征。他远离了美的具体内容,形成了形式本身的特定抽象意义。 10、从艺术美的内容看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艺术作为审美对象为什么又是客观的? 因为客观的现实生活是艺术家进行创造的前提、基础。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创作素材都来自现实生活。现实生活是艺术家创造性想象活动的土壤,现实生活孕育了艺术家的激情,而且现实生活推动艺术家技巧的发展。离开了现实生活,艺术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艺术创造,不可能有艺术美。所以,我们说艺术美作为审美对象,它是客观的。 11、什么是意境?怎样理解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 意境是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意境中情与景的关系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情是主观范畴,景是客观范畴,景是产生情的基础,情是由特定生活条件下的景物所引起的;情在意境中是主导,意境中的景是在特定情感支配下,经过艺术家提炼取舍所创造的。见景生情,再缘情取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相互作用,互为前提,最终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12、什么是传神?怎样理解神和形的辨证关系?在传神中怎样体现主

高考志愿女生专业大学排名和大学名单,最有优势十大高考专业_1.doc

2019年高考志愿女生专业大学排名和大学名单,最有优势十大高考专业 高考志愿女生专业大学排名和大学名单,最有优势十大高考专业(四) 更新:2018-11-02 10:25:32 填志愿选择专业是比学校选择更为重要的战略环节。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高考填志愿其实就是入行的又一个起点。男女有别,这个别除了生理上的不同之外,在性格、学习、思考等诸多方面都有其较大的差异性。一般情况下,绝不能选择自己没有优势、没有擅长及兴趣的专业。要想将来自己更好的就业,高考女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不得不认清自己性别,提前做好规划,做好有备无患,我们特别为大家盘点女生就业最有优势10大高考专业。 NO.5播音与主持艺术 适合指数:★★★★★ 十多年前,播音与主持还是少数专业人士熟知的名词,而今,却是成千上万的少男少女报考的热门专业,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在电视普及之前,这个专业叫“播音”,培养的对象是广播电台的播音员。自从人们能从电视里看见播音的“人影”后,就出现了“主持”一说。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是最早开设“播音与主持”专业的高校。

顾名思义,该专业是研究播音创作和主持艺术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播音主持创作活动这一个动态系统,因为这个创作系统涉及许多学科,也决定了本学科的综合性和边缘性。 这个专业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四项:一是语言,包含文学和朗读、发声训练等;二是新闻,包含新闻理论和业务知识;三是艺术,包含艺术欣赏、美学概论等;四是技术,即要学会熟练地操作播音、音响等设备。 该专业在高校设置速度十分惊人,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从原来只有“北广”一家高校扩招到现在百余所高校。 主持人在国内外都是一个热门职业。就我国而言,每年报考人数居高不小,在所有艺术类专业中,除了美术考生以外,它是第二个报考大户。 十多年前,中国传媒大学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很多都进了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根本就轮不到进人的份。而现在,大部分毕业生只能进省级台工作,有的甚至“下嫁”到地市级台。至于其他院校培养的该专业毕业生,能进到地市级广电系统就不错了。而且,多数人在工作了数年之后,还是个“聘用人员”,根本就入不了正规编制。 于是,一些人在社会上闯荡了一番后,改行到了其他部门,如广告公司、录音公司、配音公司等。不过,随着互联网这一全新媒体的诞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位——网络节目主持人。这对学播音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主要课程 播音发声、播音创作基础、广播播音主持、电视播音主持、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学概论、新闻学概论、新闻采编、广播电视

浙江财经大学选课老师大全

章华:《计算机实用技术》上课认真,几乎每节课有作业,点名。要是想混学分的不建议修。期末开卷,允许你上网允许你翻书,90+ 李显根:《中国旅游文化》基本不点名,期中作业,期末开卷,水课。90+很轻松。《应用写作》期末考试多写字,可以学到知识,认真点给分很高。 吴智斌:《中国旅游文化》基本不点名,期中作业,期末开卷,水课,给分蛮高。85+ 《港台文学专题》期末卷子来自ppt可能要记下笔记(也可以复印),80-90+ 崔霞:幽默和善,不点名,90+考试以论文为主,期中会要求做ppt,给分高,老师人超好叶宁:财政学,老师很好。 陈朝霞:《美学概论》水课,作业艺术作品,期末论文 《影视文化欣赏》平时期中影评,多写加分,期末论文90+,点名签到 《乐理知识与欣赏》《艺术概论》《音乐鉴赏》…都很好。点名是签到,可找人代签。 朝霞姐姐还有一些给人文艺术的课,当做任选去上很不错。 颜涛:《商务谈判》 李欣:《公共关系学》基本不点名,期末作业做策划,小组完成,老师不错。85+ 蒋铁初:《浙江文化概览》不点名,水课,85+。《经济法》没期中考,期末范围小。 胡文才:《创造学》点名,给分可以,老师幽默。 董黎明:《网络会计》给分90+。老师也很好啊,给分超高,基本都是90+了,相比之下贵哥就略显严厉了。《Excel在财会中的高级应用》不错的,上课水,给分高,只要你考试ok就行。 郭德贵:《网络会计》比董黎明给分略严。《中财》期中自己打分,期末成绩看考试,严格。罗照华:课略水,给分不错《中财》作业多,基本不点名。《基础会计》同理 何运信:《金融学》期末好过,给分可以,中间小组做ppt,偶尔点名,期末背诵多。已经是这门课呼声最高的了。 徐敏:《国际金融学》期中小组ppt,基本不点名,给分可以。《跨国银行管理》(PS:不知道还在不在校) 郑恒:《宏观经济学》不点名,给分可以80+ 纪云东:行为经济学,80+ 武鑫:人格魅力大,给分可以,幽默,鲜少点名 操世元:给分可以,上课也还行。有人不喜欢他的风格。 曲凌夫:《工程技术基础》不点名,偶尔让来的人写名字加分,给分高。有人期中在寝室睡觉没考,给84。 吴俊英:《基础会计》上课一定要到,期末给分不错,平时严。 吴诗启:《商品学》点名2次,期末短论文,偶尔自修 赵敏:只要上课,90保证《基础会计》 张慧芳:幽默 戴娟萍:讲课生动《财务管理》不错,有案例。 吴霖:《中国税制》不错 杨春玲:《中国税制》。上课比较仔细讲的也不错 周慧文:社保 唐云峰:行管,激进分子,上课最好带字典 唐春晖:《管理沟通》上课互动,小组作业,期末90左右,组长高1-3分,点名 毛宁:《美术鉴赏》期末论文,基本90+,点名3次。,作业就期末一篇3000的作文。《中外

美学原理 叶朗 复习提纲

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绪论 1 美学学科名称的提出 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提出Aestheica。美学史上把这一年作为鲍姆加通正式提出美学学科概念的时间。 2 我国50-60年代的美学大讨论,各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缺陷(消极作用) 1)对朱光潜的批判,有很大的片面性:否定了朱光潜对中西美学融合的有益探索,同时也全盘否定了西方近现代美学。 2)把美学纳入认识论的框框,用的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对中国美学的理论建设产生了消极作用。 3美学的研究对象: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 4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是哲学 1)美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生活的世界,包括人的意义世界和人的价值世界,这里表现了美学两个特点:美学与人生联系紧密;美学与民族文化传统联系紧密。)美学是一门理论科学“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鲍桑葵《美学史》 美学是哲学,是理论,哲学思维。美学不是一般的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3)美学是一门交叉科学 美学与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中的学科 纵观东西方的美学发展,我们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体现21世纪时代精神的、体现文化大综合、真正称得 上是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美学体现还需要建设、创造,需要国际学术界的共同努力。 第一章 柏拉图对美的定义 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绝对的美,“这种美是永恒,无始无终,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这个“美本身”就是美的“理念”,这种理念是客观的,而且先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美是理念是指: 1)美的本质不在自然事物,而在理念,理念是自存自在的,因此是永远没有变异和发展的。事物的美是由于理念的参与所形成的。 2)理念因为其所包含的内容外延不同,分成许多层次,美也有很多等级。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1] 付娜. 儿童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21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2021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7] 刘欢.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21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21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21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2021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21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文化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21

《影视美学》—彭吉象(吐血整理笔记完全版)

影视美学彭吉象 第一章经典电影美学理论 第一节早期电影美学理论 (一)电影心理学的出现 雨果·闵斯特堡(1863-1917)是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1916年,出版了《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首次从电影心理学的角度论证了电影是一门艺术。 闵斯特堡最大的贡献在于,他从电影的经验感知入手,尤其是从视知觉的生理和心理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了电影影像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并且提出机械的复制现实不可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并且通过电影和戏剧、摄影的区别,论证了电影确实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闵斯特堡指出:“我们的美学兴趣集中到这样一点,就是电影通过什么手段来影响观众的心灵。我们用这种方式来看待电影,起初就凭着这样一种纯粹心理学的兴趣,研究在我们的电影经验中,究竟是哪些本质的东西打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现在完全把戏剧理论搁置一边,因为假如从戏剧出发,去寻找电影除了作为逼真的代用品外对戏剧有些什么补充的话,我们就会走进死胡同。我们应当把电影艺术看'做是完全立足于它自身基础之上的,从而排除所有戏剧的干扰,来分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产生效力的心理进程。”正是出于这样的理论思考,闵斯特堡着重研究了观众对电影影像感知的各个方面,包括深度感、运动感、注意力、记忆和想象、情感等等。特别是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说是电影影像感知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电影(包括后来的电视)所特有的一种全新的艺术知觉形式。 闵斯特堡指出,电影银幕是二维的平面,但观众却在看电影时感受到三维的空间。"因而,如果把这种图像的平面性当作电影的基本特性,那就没有掌握住它的特性。这种平面性确实是电影技术构成的一个客观部分,但并不是我们真正看到的电影演出的特征。在看电影时,我们处在三维空间之中,影片上人物或动物的运动,都立即给予我们以强烈的深度感。"闵斯特堡强调指出,观众之所以能在二维平面的电影银幕上感受到三维立体的电影空间,除了生理上、视觉上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电影的运动,造成了观众一种独特内心体验,使得观众明明知道图像是平面的,但却不能排除对于深度的实际感受,就是因为电影画面上的各种运动使观众得到了银幕具有纵深感的印象。显然,银幕上的这种深度感并不是真实的深度,而是由电影观众独特心理体验造成的深度。闵·斯特堡进一步指出:“电影中关于深度的问题很容易被忽视,但运动的问题却迫使每一个观众都加以注意。看起来似乎电影的真正特性就在这里,而关于画面运动的解释也正是心理学家们必须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其实只是一幅幅逐格显现的静止的照片,但在电影观众的头脑中却出现了运动的感觉和印象,除了生理上的“视觉滞留”现象所造成的运动幻觉外,更是由于人的心理中有一种天生的组织原则在起作用。于是,当电影观众面对银幕时,他所看到的运动好像是真实的运动,但这种运动却是由观众自己的心理所臆造的,是由于观众心理复杂的思维活动,终于把单幅静止,的画面组织成连续运动的画面,使观众感受到了银幕上的运动。正是在这种意义上,闵斯特堡指出:“在电影世界中,深度和运动对于我们来说,都不是确定的事实,而是一种事实和象征的混合

美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美 它是美学研究的中心范畴,能引起人美感的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是内容与形式,真与善,规律性与目的性,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主观性,客观性,新颖性等属性的统一。 2. 美学 它是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中,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美,自然美,特别是对艺术美进行审创造和审美欣赏的经验总结。它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和欣赏美。 3. 美感 它是人们在接触到客观的审美对象时,所引起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感受,是一种赏心悦目和怡情的心理状态,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 4.审美素质 关于美的创造,欣赏,评价等方面的素质,也是人必须的一种文化素质,人们将它渗透到创造主体的心智中去,使之变成一种改造客观世界和完善自身的价值取向 5.审美能力 是人们在创造与欣赏活动中,发现美,感受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评价没,表现美,创造美等方面的能力。 二·单项选择 1.在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首先提出并加研究的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康德 2.提出“美是理念感性显现”的美学家是 A.柏拉图 B.黑格尔 C.休谟 D.博克 3.“美不常珍,恶不终弃”说明美的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社会性 4.弗洛伊德认为,自然风景之所以美,是人们把他当成了()的代替品 A.母亲 B.情人 C.父亲 D.自身 5.美感是下列何者的产物 A.社会实践 B.主观愿望 C.主观意志 D.生物本能 6. 马克思说“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说明 A.耳朵很重要 B.感官的重要性C把握音律很重要 D.个体美感的获得,是通过感官去感知,通过心灵去领悟 7. 美学家狄德罗说过:卢浮宫的没,不论是有人或无人,都同样存在。这说明() A.美有主观性 B.美有客观性 C.美有社会性 D.美有实践性 8.“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反映了诗人的()情绪。 A.兴奋欢乐 B.追忆 C.思恋 D.通感 9.人类的审美意识最早出现于 A.中古时代 B.近古时代 C.奴隶时代 D.远古时代 10.“美是比例与和谐“的美学理论的提出者是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毕达哥拉斯学派 D.亚里士多德 11.《欧米哀尔》的作者是 A.罗素 B.达芬奇 C.罗丹 D.米洛 12.“移情说”,美学的代表人物是 A.费希特 B.丹纳 C.克罗齐 D.立普斯13.《淮南子》中说“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而皆悦于目”它说明美具有 A.多样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相对性 14.某些原始人把上门牙敲掉而以为美,于是整个部落的人都将上门牙敲掉,这种现象说明原始人的审美活动具有 A.愚昧性 B.重复性和雷同性 C.落后性 D.跟风性 15.黄山一堆乱石头,在()的作用下,变成了“猴子观海”“猪八戒吃西瓜”4 A.直觉与感受 B.想象与联想 C.鬼斧神工 D.冰川作用 16.风景画最早诞生于 A.荷兰 B.法国 C.西班牙 D.英国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 A.以意境为主,意象辅之 B.以意象为主,意境辅之 C.意境意象并举,无主次 D.意境意象都不突出 18.“曲高和寡”“知音难求”反映了接受主体与作品之间的 A.矛盾 B.鸿沟 C.不一致 D.不协调 19.“得意而忘象,得象而忘言”这就是 A.观 B.悟 C.品 D.体 20.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体现了美育的 A.形象性 B.愉悦性 C.独创性 D.逻辑性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给人以优美感受的自然景观是 A.荷塘月色 B.电闪雷鸣 C.瀑布飞流 D.春暖花开 E.波涛汹涌 2.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 A.净化 B.升华 C.提高 D.纯化 E.美化 3.以下作品是从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是 A.果戈里的《死灵魂》 B.罗丹的《老妓》 C.米勒的《扶锄的农民》 D.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E.徐悲鸿的《奔马》 4.下列诗句所包含的意境为无我之境的有 A.“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寒波澹澹起,百鸟悠悠下”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审美教育的任务就是鼓舞人们去 A享受美 B爱美 C欣赏美 D追求美 E创造美 6.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书法家运笔必须注意的三个方面是 A笔骨 B.笔法 C.笔锋 D.笔势 E.笔力 7.下列作品表现意象感性特征的名画是 A.八大山人的《猫》 B.《向日葵》 C.《思想者》 D.《巴尔扎克》 E. 《文心雕龙》 8.以下给人优美感受的作品是 A.《蒙娜丽莎》 B.《命运交响曲》 C.《春江花月夜》 D.《蓝色多瑙 河》 E.《欧米哀尔》 9.下列说法中说明美的多样性的是 A.“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毫无感觉” B.“食必常饱,然 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C.“佳人不同体,那不同眠,而皆悦于目” D.“西施,王嫱状貌不同,世称其美好钧也” E.“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10.不可能出现在原始人所画的洞穴壁画中的是 A.山川树木 B.晨雾晚霞 C.野牛 D.绿草如茵 E.野马

美学原理笔记 (2)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 美学: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于1750年首次提出,但西方美学历史并不是由此开始的,东西方美学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多数学者认为西方美学从柏拉图开始。 从来没有哪一个哲学家比柏拉图的涉猎范围更广,他是一个美学家、形而上学家、逻辑学家和伦理学大师——《古代美学》 美和艺术的观念第一次被引入一个伟大的哲学体系——《古代美学》 二.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轮廓 第一段近代: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最大的是(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主要是介绍德国美学,学术上成就最大的是王国维,他主要受叔本华等人的影响。蔡元培提倡美育的教育,蔡元培1975年发表题为“以美育代宗教”的演讲 第二段现代:中国现代美学史上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是(朱光潜,宗白华) 朱光潜、宗白华美学思想特点 一.西方美学从主客二分到天人合一的转变 二.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求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 朱光潜发表的影响深远的书(谈美,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两部详细介绍了叔本华、尼采等人的悲剧心理学。60年代又写了两卷西方美学史。在《诗论》这本书中,朱光潜试图用西方诗论来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后来走上诗律的道路,做了探索分析。《诗论》是一本关于诗歌意象的理论著作。 宗白华的美学立足在中国美学,认为中西形而上学分数两个体系:西洋是唯理的体系(),中国是生命的体系(本体论、价值论) 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宗白华 宗白华写了《美学散步》 丰子恺对现代美学的影响:普及工作。

第三段当代:最突出景象:两次美学热潮(一次为五六十年代:讨论美的本质问题,蔡仪主张美是客观的,吕荧、高尔太主张美是主观的,朱光潜主张没事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另一次为改革开放之后,对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反思,出现了文化热) 1956年美学大讨论的缺陷:1.对朱光潜的批判带有“左”的教条主义片面性 2.各派美学家都把美学纳入认识论框架,将审美活动等同于认识活动。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看法: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 叶朗观点: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以上五种看法都有缺陷。 国内很多人认为美学研究对象为审美活动,只要讨论两个问题:什么是审美活动;人为什么需要审美活动 四.美学的学科性质 第一,美学是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研究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从内容上来讲就是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人文学科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世界。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使个体的人提升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精神存在。——黑格尔 精神科学也是随着教化一起产生的,因为精神的存在是与教化观念本质上联系在一起的。——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美学的特点: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第二,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美与真、善是哲学的永恒课题 对美学的误解:美学是研究艺术的 美学等同于美术

北大文学理论书目(导师推荐书目)

我考文学理论方向看的一些书 北大中文系不指定参考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些书,我把我看的一些书列出来仅供大家参 考. 文学理论专业: <文学原理>董学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张少康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美学史>朱光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西方文学理论史>董学文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学导论>董学文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上、下)胡经之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张首映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文学理论>韦勒克沃伦著江苏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王一川著四川大学出版社 <文艺心理学>童庆炳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学理论讲演录>王一川著 <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申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王运熙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原人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方法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马列文论教程>王怀通编河南大学出版社 古代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学十五讲>周先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古典文学三百题>(没看完) <古代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指导>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文学作品十五讲>陈思和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学笔记整理

美学笔记整理 1. 美学的学科属性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以哲学作为价值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基础 2. 美学的诞生1775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被称为“美学之父”)命名。 基本的美学读物: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美学理式)康德《判断与批判》黑格尔:美学三卷本弗洛伊德 3. 美的产生①自然和谐说:毕达哥拉斯、达芬奇②主观决定论③移情说:立普斯 ④历史及实践决定论⑤游戏说:席勒·斯宾塞⑥关系说:狄德罗 自然美的形成、内容、渊源: 自然美的历史就是一个自然美被忽略的的边缘化的过程①鲍姆加通通过对美学的定义,从这个学科定位看出自然美是从主体角度研究;康德沿袭从主体角度建构美学的思路,将人的感性认知能力进一步具体化为审美判断能力,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对自然保持敬畏,敬畏之情的落脚点不是自然对象,而是落脚在以自然作为人的自由本性的最高证明,将自然问题置换为人的主题精神的哲学取向同样体现在黑格尔的美学中。“有生命的自然事物之所以美,既不是因为其本身或其的美产生出来的,也不是因为显现而产生出来,自然为其它对象为美,也就是为我们而美,为理解美的心灵而美。”在黑格尔看来,艺术美是由心灵美产生而再生的。康德通过自然把人的自由本性提高到合法性,黑格尔通过艺术的优先性把自然美弃置到边缘。建立在人学基础上的美学最适合的解释对象是人自身或作为人工制品的艺术,而自然因为与人的远离成对立而必然被弃置于美的边缘。 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①自然的实践化——自然美是人类世界的创造性成果,所谓自然的实践化,人类实践创造出来的人与自然的统一,在自然界的各种事物上的感性具体的表现,经过实践创造自然就成了人类学的自然,成了人的作品、人的自由的表现。 ②自然人情化——作为情感主体的审美者,把自己的情感灌注于自然对象之中,使之因为人的情感再造和改装而成为美。 自然美的内容: ①自然始终是人生活的一部分,而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们对于自然的赞美其实是赞美自然对人生活的意义,日月山水成为了人的世界; ②自然美是人的心灵的投射与创造力,是人主观心灵的投射,是心灵的创造物。例如梅兰竹菊; ③自然美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把自然美视为远离生活的形式,但形式本身是有意味的。

2014《美学概论》考试复习笔记精华

2014《美学概论》考试复习笔记精华 1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集中在《判断力批判》的上卷。 2第一部涉及美感经验形态划分的著作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3文献记录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开始思考美的。 4构成形式美的自然物质因素是行壮、色彩、声音。 5中国画多以写意为主,“神似”重于“形似”。 6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东方园林。 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8从总体来看,美可以分为现实美和艺术美两大类。 9劳动美具体体现为劳动环境的美、劳动过程的美、劳动产品的美。 10艺术美的三种高级审美要素是意蕴、意境、典型。 11 鲍姆嘉通被称为“美学之父”。 12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意识。 13现实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 14研究美学所需要的最基本方法是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法、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心里学的方法。 15西方悲剧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存在悲剧。 名词解释: 建筑艺术:指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形性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和时代感,以其功能性为特点,为标准,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 工艺美术:是指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既表现出审美价值,又有一定实用价值的造型艺术。 典型:在艺术作品中,典型是指通过鲜明独特的个性,集中地概括一定社会生活中某种人或事物的共性,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并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 社会美:是指社会生活显示的美,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经济、政治、文化、道德、科学实验以及人的衣食住行、交际往来等各方面。 现实美:是指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美,包括自然美和社会美,它遍布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美感经验:就是审美活动(包括艺术创造和艺术鉴赏)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意境:是指艺术作品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事物、景物高度和谐融合二产生的含蓄蕴藉、丰富深远、耐人寻味、能引起人无穷想象的艺术境界。 雕塑:是用可塑性材料或可雕刻的材料,塑造具有三维空间的实体性的艺术形象,以再现生活、表达情感的艺术。 形式美:是指美得对象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的美得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 表演艺术: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说唱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从而表现生活的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将客观事物固有的各种构成要素作为表现手段,在平面或 1

美学笔记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 2、鲍姆加登对美学的定义:1、美学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的学科;2、美学是自由艺术的理论。 3、美如何成“学”? 答:美是怎么成为“学”的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西方文化特殊的思维方式产生了美学;二是西方文化的全球化是美学成为世界性的学问。可以说是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一,西方文化如何使美成为“学”的;其二,各非西方文化是如何在由分散的世界史向统一世界史的全球演进中,具体的接受西方学科体系而从现代文学结构中产生美学的;其三,各非西方文化在承认了美学,把美学作为学科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后,以现在的美学框架,按图索骥的在自己的历史中把相关的资料汇集起来,构成本文化的“美学史” 4、西方美学是如何产生的? 答:西方美学的产生,源于三个基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基础一:对事物的本质追求。 美学的产生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哲学追问。古希腊人认为在千差万别的具体事物后面必然有一个共相,一个本质。把握住了这个本质,就能够说明一切具体的东西。而且他们相信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明晰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也就是西方追求本质的西方模式。 基础二:对心理知、情、意的明晰划分。 美学是研究情感或感性知识的完善的。(注:古希腊人比较较真,首先他们对知、情、意划分的很清楚,而且他们还要一一对应,知对应逻辑学;意对应伦理学;那么,情也应当对应一门学科,譬如“美学”)。 基础三:对各艺术门类的统一定义。 在古希腊时期,艺术和技术是不分的,,但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雕刻、绘画、音乐、舞蹈、戏剧、诗歌开始与技术和科学分离开来,成为美的艺术。而它们既然都叫美的艺术,那么就应该有统一的性质,这就是追求美,由此就形成了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美学,又称为艺术哲学。 5、中国为什么没有产生美学呢? 答:其一,中国人虽然经常谈到美,却绝不是关于美的本质的定义。中国人从来不去追问美的本质是什么,因为中国人并不认为事物的本质是可以用语言明晰地表达的。中国人主张的是“言不尽物”“言不尽意”。因此中国人对美的把握和体验不表现为对美的本质的追求,不在语言、公理、定义的把我和表达上下功夫,从而也没有对美的本质为核心来建立美学。其二,中国人对主体心理的划分不像西方人的几何划分,而是把它当做一个整体去分析,所谓知情意三者在中国文化看来是可以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所以也就不可能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其三,中国的各门类艺术从来没有被统一的论述过,因为在中国文化看来,各门艺术的地位本就是不平等的,具体表现为诗文最高的理论,导致了古代中国虽然有诗学、有建筑学、音乐学等等,却从来没有一个统一的艺术学,从而在艺术方面也没有一个范围确定的领域来建立美学。 三、美作为“学”的历史(西方) 第一阶段:柏拉图的美学,一是体现了古代社会的静态结构,美的本质直接与美的现象相对应;二是体现了人在审美中不断的提升自己:首先面对美的形体,接着进入心灵美,进而行为制度的美,再进一步,各种知识学问的美,最后达到美的理式。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自身与他人关系的科学。《社会心理学》读书笔记是本人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因为我知道很多社会心理学的道理,却在生活中束手无策,不会应用。这真的非常契合那句:“知道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几年”的人生哲理。现在把它的主要内容列举出来,舒坦我自己,也供大家玩味。 下面的文章是由当时的读书笔记生成的,基本内容没有变化,因为是读书笔记,所以是按章节排序的,如果你对某一部分感兴趣,可以购买这本书,仔细阅读。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导论 1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 2 事后聪明式偏见(俗语:事后诸葛亮)常导致人们对自己的判断或预测做出过高评价。 3 说话的方式决定好多事儿的成败。 第二章社会中的自我 1 实际注意到我们的人,比我们认为的少。我们所受的折磨,别人不太可能会注意到,还可能很快忘记。 2 自我概念的基础,你对界定自我的特殊信念,是你的自我图式。例如:如果体育运动是你的自我概念的核心成分(假如成为一名运动员是你的自我图式的一部分),你就会特别注意别人的身体和技巧。 3 我们可以更好回忆与自我有关的事情。 4 全力以赴并取得成功会使人感到更加自信有力。 5 文化不同,自我效能不同。例如:对于日本学生来说,高兴是伴随着积极的社会交往而来的——亲密感、友好和尊敬。而对于美国学生来说,这种情绪通常伴随着解脱的情绪——效能感、出众和骄傲。 6 人们都矢口否认媒体对自己的影响,但是承认媒体会对其它人产生影响。 7 人们预测别人的行动比预测自己行动更准确。 8 有意的自我控制会耗尽我们有限的意志力储备。 9 在很大程度上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免疫系统令我们比自己预期得更容易适应残疾、恋爱关系终止、失去职位与团队的失败。 10 当某个人对别人说谎后,他便开始觉得其他人也是不诚实的。 11 自我服务偏见:我们并不是客观的看待事物,而是总是从我们的角度看待事物。 第三章社会信念与判断 1 内因(性格)和外因(情境)的界限通常是很模糊的,因为外部的环境因素会影响个体内部的改变。 2 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会低估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高估个人特质和态度所造成的影响。 3 当归因涉及到我们自己的个人利益时,基本归因错误会表现得更为明显。 4 所有人都知道考官是占优势的,但考生和旁观者都会错误地认为那些考官确实比自己懂得更多。 5 当我们解释他人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会犯基本的归因错误。而对于我们

美学原理笔记

绪论: 美学研究对象:美、艺术、美和艺术、审美关系、审美经验、审美活动(叶朗) 美学学科性质: 1.人文学科(人的精神、文化世界即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的学科,功用:教化) 美学特点:和人生有紧密联系,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紧密联系 2.理论学科 哲学的永恒课题:美、真、善 美学不是审美意识,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审美意识 哲学是表现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心理学美学取代哲学美学是不利的(叶朗) 3.交叉学科(美学和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不能把美学全部归结为语义分析)、人类学、神话学(生命体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 4.发展中的学科 现代形态美学体系:文化大中和(中西文化,19、20世纪文化精神),当代西方美学体系没有综合中国以及东方文化 为什么学习美学: 1.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审美活动是一种体验活动(精神活动?) 2.完善自身理论修养 3.对于人文工作者,还有一种人文和技术层面的关系(技要上升为道) 中国戏曲的特点:虚拟,但不等于写意,京剧是角儿的艺术 学习美学的必要性由美学学科的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人是超越个体生命有限存在的动物) 美学学习方法: 立足中国文化;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注意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开放的心态,注意吸收国内外学术界新的研究成果 第一章 美的本质: 狭义的美:审美范畴中讨论的优美,一种、完整、和谐的美,古希腊式的美 广义的美:包括一切审美对象,不仅包括优美,也包括崇高、悲剧、荒诞、丑、沉郁、飘逸、空灵等各种审美形式 美和美感谁是第一性(主观的的还是客观的)--50年代美学大讨论 李泽厚(辩证唯物论):美学科学的哲学基本问题是认识论的问题,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蔡仪:美是客观的(事物的典型性) 高尔太(美和美感是统一的)、吕荧: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客观美和艺术美的统一,对美的社会性做了合理的

自考美学听课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 1.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柏拉图 2.是研究艺术的学科黑格尔 3.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审美经验: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审美 心理:弗洛伊德、布洛、阿恩海姆 4.是研究人和现实之间审美关系的学科蒋孔阳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 1、美学的研究对象:审美现象 2、审美现象: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中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3、艺术中的审美现象,即艺术美自然界中的审美现象,即自然美 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即科技美-----杨振宁 4、审美:“审”的主体是人【我】,所以审美现象和活动的前提是人与现实世界发生审美关系。 也就是说先有审美关系,再有美或者不美(不美工丑),最后有审美的人。所以,美学研究的对象既不是客体的美,也不是主体的美感,而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三、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 1、审美现象:美学的研究对象 2、综合:跨三门学科,汉语言、哲学、艺术 3、人文学科:相对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主观性) 四、美学的研究方法 诞生于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后虽独立,但从来没有脱离哲学。 核心研究方法:哲学的研究方法 小结:美学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以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为研究对象,美学的核心研究方法是哲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 一、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 (一)审美意识:是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初级的审美意识(原始陶器等如人面鱼纹彩陶盆)高级审美意识(神话、悲剧等)如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人的命运与生俱来,受神控制,不可抗拒,无法改变。 中国古代的悲剧观《庄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匆然而已。.... :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 中西悲剧观的不同之处:

浅谈美学概论之收获

浅谈美学概论之收获 ——万千世界,美如此之多,总有一幕令你为之动容,让你一见倾心。 在大三的第一学期里,我们进行了《美学概论》的课程学习。在将近一学期的学习后,我对“美”的定义已经有了更为广阔的认识,以前一直觉得漂亮的好看的就是美,对美的事物也一直局限于一些直观可以看到的现象,却从没想过原来“美”还分几种形态。却也从没想过原来“美”不仅仅是感性的触动,还可以理性的进行分析。现在的我发现原来感受“美”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这、叹美 记得书中有这么一个解说:“美作为一种语言的,经验的和存在的现象为美学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基础。但是这两者还具有一定的差异。一种关于现实存在的美的经验和言说还不是关于美的思考。”不可否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甚至是人的最高追求。人们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但这不代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美学。美学不仅是对于审美现象的思考,而且是作为一种专门化的哲学形态或者是思想形态。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言语出来的美,多是出自我们眼睛直接对事物的感官。看着心里舒服,看着心里开心愉悦,那么我们就会自主的发出“哇,好漂亮,好美啊”的感叹!这是那些事物直观带给我们的感觉。在美学原理中提过这是事物带给了人们心理上的“快感”,让我们觉得很美。原来“美”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心灵的享受的。可以让我们心情变好。以后在遇到不开心的时刻,我们可以找些漂亮的图片或者看些唯美的插画,轻快的歌曲等等这些都可以愉悦我们的心情。让我们放松。 这、审美 除了知道美可以让人愉悦,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外,书中还提到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惟一的见证。《美学概论》对审美经验的见证作了描述:美是属于人的现象,没有人便没有美,美的现象只存在于人与对象发生审美关系的那一刻,即产生于审美经验之中。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惟一见证。其一,如果没有审美经验,我们就不能断定美的现象是否存在,美的现象只能出现在审美经验之中。所以,它是“惟一的见证”。其二,如果一个事物与人没有发生审美经验关系,我们便无法断定它美或者不美。一朵花、一幅画,如果不出现在审美经验中,它仍是一件物理体。你不阅读《红楼梦》,不与它发生审美关系,它只是置于书架上纸制品。至于它的内容是否美,你是不知道的,是无法断定的。审美经验是美的现象的见证。其三,审美经验出于何处?只能出现于人的活动中。只有人才有审美经验,其它任何事物都没有审美经验,这正是美的现象属于人的根据所在。或许是的,人具有独立的意识,可以进行思考,对美的东西进行判断,进行感性的或者理性的分析,从而得到美的体验。人懂得什么是美,跟人类积累的审美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一块玉,如果不是专家,那么我们只能看着它的外表,做出我们最直观的反应。但是专家却能根据玉的成色,玉的纹理来进行评判这块玉是否“美”“美”在哪里,不同的审美经验面对事物时会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效果。或许也一方面也说明了,审美经验对于“美”的见证的重要性吧。 美、如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