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摩擦力的分析思路及其应用

摩擦力的分析思路及其应用

摩擦力的分析思路及其应用
摩擦力的分析思路及其应用

摩擦力的分析思路及其应用

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它们均需要满足四个条件:两物体相互接触;接触面粗糙;存在相互作用的弹力;有相

对滑动或相对滑动趋势。

1.关于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存在与否较静摩擦力简单一些.在前三个条件

=mg,则

⑴思路1——根据静摩擦力的定义,通过判断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来得到静摩擦力的方向.具体操作程序是:假设接触面光滑,先判断被研究物体在光滑条件下的相对滑动方向,这个方向即在实际情况下的相对滑动趋势方向,则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趋

势方向相反.

例2.如图所示,长木板A与铁块B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试分析A,B所受摩擦力的方向.设水平面

光滑.

分析:因为A,B一起做加速运动,运动状态在不断改变,说明B一定受静摩擦力作用,假设A、B接触面光滑,则B物体相对于A向左滑动,此即B物体在实际情况下的相对滑动趋势方向,

图⑴中的传送带匀速运动,则物体随传送带匀速运动。物块运动状态不变化,水平方向无其他拉力或推力,所以,物体不受静摩

擦力作用;

图⑵中如果传送带顺时针加速转动,物体相对传送带静止。由于物体向右加速运动,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根据“力是改变物

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可知,物体向右加速的原因只能

是静摩擦力,所以,物体受到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作用;

图⑶中如果传送带顺时针减速转动,物体相对传送带静止,物体向右做减速运动,显然受到阻力作用,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这个阻力只能是静摩擦力,所以,物体受到水平向左的

静摩擦力作用.

水平地

摩擦力方向.

解析:先以棒为分析对象,棒受四个力:重力mg,地面支持力F N,地面对棒A端的静摩擦力f,细线对棒的拉力T..如图所示.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细线对棒的拉力斜向左上方,有水平向左的效果,重力和支持力均在竖直方向,根据平衡条件,在水平

方向必然要有水平向右的力来平衡,只有地面对棒的静摩擦力f,所以f水平向右.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规律可知,棒对地面的摩擦力f′与f等大反向,f′作用在地面上,方向水平向左.

⑸思路5——根据杠杆平衡原理或力矩平衡条件分析静摩擦

例5.如图所示的球处于静止状态,竖直方向的外力F作用

F N2,这

f应以

程?

分析:⑴由公式Fμ=μF N=μmg可知:在本题的条件下,滑动摩擦力只跟μ和m有关,而跟物体与水平面的接触面积无关,也跟物体运动的状态无关,只要上述两个因素不变,不管物体是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或减速运动.所以,三种情况下物体受到

的滑动摩擦力都一样大.

变式练习:如图所示,一根质量为m,长度为L的均匀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水平力F推木板,当木板有L/3离开桌面时,桌子对木板的摩擦力有

多大?

分析:木板的重心在中点,木板对桌子的压力仍为mg,大小

.请画

出图⑸⑹物体在外力F作用下沿粗糙的竖直墙壁或天花板运动时

如果物体静止在粗糙斜面上,它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否存就要看其

它外力的方向及大小关系如何.

例7.用一个沿斜面向上的推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物体质量为m,斜面倾角为θ.试分析斜面对物体

的静摩擦力.

解析:由于m、θ、F三者的大小关系不确定,所以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有以下三种可能:

⑴若F=mg sinθ,无运动趋势,静摩擦力f=0;

⑵若F<mg sinθ,有向下运动趋,静摩擦力f沿斜面向上,

且有F+f=mg sinθ

⑶若F>mg sinθ,有向上运动趋,静摩擦力f沿斜面向下,

F增

的大小变化是先减小后增大。

注意点:当外力变化使静摩擦力改变方向,摩擦力的大小不能突变,所以,只能先减小后增大。

⑶如果沿水平方向推物体而不动,则要分析Fcosθ与mgsinθ的大小关系才能确定静摩擦力的存在与否或具体方向。

例8.皮带轮或传送带所受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的皮带传送装置,如果右边的皮带轮是主动轮,左边的是从动轮,则传送带上的P点受摩擦力方向如何,从动轮上

的Q点受摩擦力方向如何?

解析:主动轮是由电动机带动,主动轮通过静摩擦力力带动皮带运动,所以,主动轮对皮带的摩擦力是动力,而皮带对主动

N是不

一直线的情况.

4.强化练习题

41.如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A重G=100N,左侧用轻质绳系在墙上,此时张力为零,右侧连着一轻质弹簧,已知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弹簧的劲度系数k=25N/cm.在弹簧

的右端加一水平拉力F,则:

(1)当弹簧伸长1cm时,物体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各为多大

(2)当弹簧伸长2cm时,物体受哪几个力的作用,各为多大

42.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到水平地板上,用一轻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物体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了3cm,当拉着物体前进时,弹簧伸长2cm,己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200N/m,(g=10N/kg)求:

F、

手执

G的

的弹力和摩擦力。

47.重为40N的物体与竖直墙壁的动摩擦因数为0.4,若用斜向上与水平面成θ=53°的推力F=50N托住物体。物体处于静止,如图所示。这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少?要使物体能匀速下滑,推力F的大小应变为多大?

48.如图1-24(原图1-38)所示,质量为m=5kg的物体,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块上,用一平行于斜面的大小为30N的力推物体,使其沿斜面向上匀速运动.求地面对斜面块M

的静摩擦力是多少?

49.质量为0.8kg的物块静止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若用平行于斜面沿水平方向大小等于3N的力推物块,物块仍保持静止,

A N

25N

40N

43

F cos

F sin

F sin?)

47题答案:物体处于静止

F sinθ=50×0.8=40N=G摩擦力是0

匀速下滑F'sinθ+μF'cosθ=GF'=38.5N

48解答把M、m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1-25 所示,

根据水平方向的平衡条件可得

f=F cosθ,

其中F=30N,θ=30°,代入可得f=15N。

所以地面对斜面M的静摩擦力为15N。

49

f

受力情况分析

受力情况分析 1、如图所示,物体沿粗糙斜面减速上滑,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的作用 B 、物体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及向上的冲力的作用 C 、物体受到重力、对斜面的压力、摩擦力的作用 D 、物体受到重力、弹力、摩擦力和使物体下滑的力的作用 2、体育课上,小明匀速爬杆,小刚匀速爬绳。有关他们受到的摩擦力,下面 说法正确的是( ) A 、因为爬杆时手握杆的压力大,所以小明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B 、因为绳子粗糙,所以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C 、小明和小刚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相等 D 、若小明的体重大,则他受到的摩擦力一定大。 3、如图11物体A 在水平力F 作用下,静止在竖直墙壁上。当水平力减小为F/2时,物体A 恰好沿竖直墙壁匀速下滑,此时物体A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A 、减为原来的1/2; B 、和原来一样; C 、增大为原来的2倍; D 、无法判断。 4、如图5所示,试分析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 作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情况。 5、如图6所示,物体放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如果传送带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画出物体所受力的示意图。) 6、如图7,一小球静止在竖直的墙壁之间,请画出小球所受力的示意图。 7、 如 图8 所 示,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受到分别为5牛和3牛的两个力F1、F2的作用后仍处于静止状态,则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桌面对此物体的摩擦力大小为 ,方向为 。 8、一个小球重3牛顿,当它以0.5米/秒的速度在光滑的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加在小球上的水平推力是( ) A 、0牛顿 B 、1.5牛顿 C 、3牛顿 D 、无法判断。 9.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 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 A 、 B 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 所受的摩擦力为 N ;若将A 、B 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2推A 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4-4乙所示),则推力F2= N 。

摩擦力-优质获奖教案

摩擦力 重/难点 重点: 1.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产学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这些内容不可能在我们这一节课就能完全解释清楚,让学生全部了解,应该让学生先熟悉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然后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因为摩擦力不止一次地将会出现在将来的学习中。 难点分析:摩擦力是物理教学中的难点,这节课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利用我们身边随手可见的例子和简单的学生实验来进行的,一定要注意避免的是把知识点强加给学生,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体会。 突破策略

一、静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学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学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师:(举身边的例子,用水平推力推课桌时,课桌没有运动)当我用力推课桌时,课桌为什么没有运动?因为课桌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这种摩擦力发学生在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我们把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同学们思考一下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 两个接触面不光滑的物体间有弹力并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师: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一下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实验探究](参考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地拉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逐渐增大拉力,直到木块运动为止。观察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在木块上增加砝码,重复上述实验,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 多媒体投影学生的表格设计(参考表格)

(完整版)摩擦力及受力分析

摩擦力及受力分析学案 知识精解 一,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其中的F N 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2、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 m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 N 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 N 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 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 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 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如“A 相对于B”,则必须以B 为参照物,而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 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二,受力分析 一,受力分析 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是研究力学问题的重要方法、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 N F f μ=μ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附答案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做功问题的讨论 【学习目标】 1.理解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2.理解摩擦生热及其计算。 【回顾摩擦力和功的概念】 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或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αcos Fs W =(其中F 为力的大小, s 为物体位移的大小,α为力和位移的夹角)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讨论】 1、静摩擦力做功情况: 模型1:如图,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静止在地面上,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和地面所受的摩擦力f ’的做功是多少? 模型2:如图,物体A 、B 相对静止,在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向前滑行了S 的位移,求A 所受的摩擦力f 和B 所受的摩擦力f ’的做功是多少? 综上所述:静摩擦力做功情况: (1)静摩擦力可以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2)相互作用的一对静摩擦力做功的代数和总等于零。 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情况: (3)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只有机械能的相互转移(静摩擦力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W f = 0 W f’ = 0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0 W f = fs W f’ = -fs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0

2、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 模型3:如图,一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 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S 的距离,求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 和地面所受的摩擦力f ’的做功是多少? 模型4:如图,木板B 长为L ,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小物体A 以速度v 0滑上B 的左端,当A 恰好滑到B 的右端时恰好相对B 静止,此时物体B 运动 了S 的位移,试判断A 、B 间摩擦力的做功情况。 模型5:光滑水平面上静止有两物体A 、B ,B 板长度为L ,现给A 加上一水平向右的力F 1,给B 加上水平向左的力F 2,如图所示,两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 直到两物体分离,试分析A 、B 间摩擦力的做功情况。 综上所述:滑动摩擦力做功情况: ①滑动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②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的功总为负值,其绝对值等于滑动摩擦力与相对位移的乘积,且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一对滑动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情况: -③一对滑动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有两种情况:一是相互摩擦的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二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摩擦生热:Q=fs 相对)。 滑动摩擦力、空气阻力等,在曲线运动或者往返运动时所做的功等于力和路程(不是位移)的乘积。 W f = -fs W f’ = 0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fs B 对A 的摩擦力:W f = -f(s+L) A 对B 的摩擦力:W f’ = fs 这一对静摩擦力对系统做功总和为: -fL V 0 V 对A 的摩擦力:W f = -FL 1 对B 的摩擦力:W f’ = -fL 2 为: -f(L 1 +L 2)=-fL

摩擦力教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一、本节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探究实验: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3.科学世界:摩擦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 二、本节教材的内容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探究性,虽然摩擦现象我们并不陌生,但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我们却并不熟悉,这留给我们一定的探究空间。二是实用性,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三、在讲述摩擦力时,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在教学中可以作适当的补充,使学生有 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学生现状分析】 一、通过八年级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及物理研究方法。 二、学生已掌握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有关知识。 三、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有关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设计理念】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探究,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并通过具体事例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一些常见的摩擦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及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初步体会如何合理的进行科学猜想,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完整版)教科版五年级上《运动与摩擦力》优秀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发展识别控制变量、采集、记录、分析数据进行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进而得出结论。 四、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塑料盒、钩码、条形盒测力计、桌布、光滑的桌面、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新一旧两双鞋,如果你要去参加拔河比赛并且想取胜,你会选哪双鞋?为什么?(预设:学生说新鞋,漂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以。摩擦大) 2、其实啊,我们选择新鞋还是旧鞋是和鞋与地面的摩擦有关的,同学们想知道这位同学选的对不对吗?(生:想),嗯,那接下来我们可要跟随老师一起认真探究本节课的内容《运动与摩擦力》,板书课题。 3、你听说过摩擦吗?谁试着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现象?

4、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例子,我们发现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现在我们的手和桌面是两个物体,伸出你的手放在空中,感觉到摩擦吗?(没有)那怎样才行?(接触)。也就是说得与物体接触,现在把手放在桌面静止不动有摩擦吗?(没有)那得怎么办?(动)得运动。所以说要想产生摩擦需要几个物体(两个),而且物体必须要(接触)?还得(运动)?这个过程中摩擦在哪产生的?(接触面)。接下来,我们的手在桌面上用力向前推,再在空气中向前推,对比,哪个用力大?这说明手与桌面摩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力,这种力是帮助我们运动还是阻碍我们运动的?这个阻碍我们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5、我们一起来看看摩擦和摩擦力的概念,哪位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摩擦力的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因此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5、提问:现在知道了摩擦力,那么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我们先来研究如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我们知道,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使用测力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呢?(用之前首先调零,读数时眼睛要与指针相平,不要超过测力计的最大量程。)摩擦力可以用它来测量吗? 2、我这里有个盒子,那我怎么使用测力计测量它的摩擦力呢?(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测量摩擦力的方法。)测量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定要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同时注意测力计一定要与被测物体相平。) 3、各小组尝试测身边物体运动时的摩擦力。 3、小组汇报。

摩擦力-教学案例分析

摩擦力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摩擦力作为高中物理中**大的力中,对力的相关习题中的解释起很大作用。【学情分析】同学们学习了弹力的相关知识,对于摩擦力抽象概念的理解可以更简单一些,【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摩擦力的定义,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掌握摩擦力的公式运算,掌握各符号的意义,学会判定摩擦力的方向。 3、运用摩擦力知识解决相关题目,能够解释生活中的摩擦力的减少和应用现象。 过程与方法 用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感知分析,将抽象概念具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与思维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力相关知识的学习,明确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并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利弊,增强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1、摩擦力概念的确立和静摩擦动摩擦的区分 2、掌握摩擦力公式和摩擦力影响因素。 3、应用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分析生活现象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摩擦力影响因素的确立和用摩擦力知识准确分析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激发同学们对实验现象的科学探索精神。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考创新能力。 讲授法:高效率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指导】 【教具准备】弹簧测力计、木板、木块、毛巾 【课时安排】两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在上课的时候我要带领大家做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木块,此实验包括静动和在同种接触面下的控制变量,研究压力大小跟摩擦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可以看到弹簧测力计有了示数,那么根据大家之前学到的二力平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那么在弹簧测力计产生拉力的相反方向会不会也受到一个力呢? 师: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对,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那么同学们想一下,这个力是哪产生的呢? 师:摩擦力没错!摩擦力就是大家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推进新课 师:这是大家初中的时候就接触到的物理概念,那么高中阶段它的定义是什么呢? 师: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止摩擦力,那么有哪位同学可以解释一下呢?(引导同学们探究),顾名思义静摩擦力就是受力物体静止时所受到的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就是物体滑动的时候受到的摩擦力,并且根据之前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的实验也可以看出,静摩擦力会 >滑 相对于滑动摩擦力要大一些;即: 静

《摩擦力》》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 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 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 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三节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及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知道摩擦力的利弊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关摩擦现象。 (2)经历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 (3)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4)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及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具:木板、物理小车、棉布、手巾、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自行车在水平道路上滑行时,无论道路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为什么?(受地面摩擦力)讨论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接触、不光滑、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日常生活中知道:推箱子,箱子越重,用的推力越大。地面越粗糙,用的推力越大。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1)接触面所受的压力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接触面面积的大小……可用下面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方法:控制变量法。 原理:二力平衡条件:f=F(转换法), 表格设计: 实验次 数压力大小(N)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f(N)(弹簧测力计 示数) 1 2 3 (三)图甲和图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并且,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图甲和图丙实验表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四)摩擦的利与弊: 利的方面:例如,鞋(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 弊的方面:例如,机器部件间的摩擦。 (五)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六)、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加润滑油。3.安装滚动轴承(滚代替动)。4.压缩空气或电磁场使接触面分离(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三.小结。 四.练习:一课一练的练习A 五.作业:课本P63 1、2。 六.教学后记: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讨论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讨论 一、滑动摩擦力 当两物体直接接触,接触面上有弹力出现,接触面不光滑,两物体接触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二者相互向对方施加阻碍相对运动的滑动摩擦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做功情况如何? 1.滑动摩擦力一定做功吗? 由以上对滑动摩擦力的描述,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滑动摩擦力一定做功。其实这个结论是错误的。尽管出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肯定有相对运动发生,但计算功的公 式中的s是受力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但两物体不一定全都相对地面有位移发生。 如图1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用细绳将A物体拴接于竖直墙上,两物体间、B与地面的接触处均不光滑,现用水平拉力将物体B匀速拉出,在拉出B物体的过程中,B对A的滑动摩擦力是水平向右的,而A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移却是零,所以B对A的滑动摩擦力对A不做功。 判断滑动摩擦力是否做功,首先要搞清是哪个力对那个物体做不做功,关键是看这个物体在摩擦力的方向上相对地面的位移是不是零。 2.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吗? 由于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如两物体中甲对乙的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与乙相对甲的运动方向对反,这也很容易得出滑动摩擦力一定做负功的错误结论。 判断滑动摩擦力是做负功还是做正功,首先还得搞清是判断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做功,关键是判断该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它相对地面的位移方向间的夹角是大于、等于还是小于90o,与此分别对应的是做负功、不做功、做正功。 如图2所示,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静置一表面不光滑的长木板B,现有一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A以水平初速度v o从长木板的左端滑向右端。如图3、图4所示,在A未离开B前,A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f AB水平向左,A相对地面的位移s A方向向右,所以滑动摩擦力f AB对A做负功;B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f BA方向向右,相对地面的位移s B方向向右,滑动摩擦力f BA对B做正功。 3.一对滑动摩擦力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吗?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两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也不例外,如图2中的A、B两物体间,A对B施加滑动摩擦力f BA的同时也受到了作为此力的反作用力的B对A的滑动摩擦力f AB,由牛顿第三定律知,这两个力大小相等,设它们的大小为f,则上述过程中,这两个 力的功分别为:,。由于|s A|>|s B|,所以,W A+W B≠0。

关于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案例

关于探究摩擦力大小的教学案例 发表时间:2009-12-10T15:53:20.793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2009年第45期供稿作者:杨平虎山西省侯马市建工路学校[导读] 通过观察和实验说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一、案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说出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释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3.通过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物体运动的相对性的道理。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的方法。 2.逐步培养学生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物理实验中的重要方法“控制变量法”。 2.鼓励学生在一定的实验事实基础上大胆探索与创新。 二、重点及落实方案 重点: 1.渗透二力平衡和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落实方案: 1.让学生提前预习教材,熟悉本节内容。 2.引导学生复习以前所学内容,二力平衡条件,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3.探究演示实验,分析原因,重点落实。 三、难点及突破策略 难点: 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二力平衡条件。 3.运动的相对性原理。 突破策略: 1.学生阅读教材复习熟悉教材对三个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通过探究实验,师生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四、教具准备 木板、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投影仪等。 五、学法指导 教师提前让学生复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实验过程,复习二力平衡条件,及运动的相对性的有关知识。 教师讲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进行听课并能结合教师的启发、引导、分析提出问题,使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六、案例教学的思路

(完整版)摩擦力公开课教案

第三节摩擦力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动量、能量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学生对该内容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许多力学问题的解决。本节课的重点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本人在设计中对教材进行了有意识和有针对性的选择和处理。首先,把教材中一课时内容分为二课时,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基本概念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上一课时,这样学生会有充足的时间去科学探究;另一课时为习题练习及深理解;其次,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结合。 二、学生情况简单分析 我校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在初中已初步了解和掌握了摩擦力的基本概念,只是对摩擦力的方向及大小的计算并不了解;并且初步具备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习惯。通过开学二个月的教学,本人基本了解了所教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潜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教学侧重点,使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具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正确区别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会判定静摩擦力方向。 2.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4.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 2.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点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教具和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弹簧测力计、木块、钩码,学生身边的物品等。 四、教学方法:实验法、分析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件、弹簧秤、毛刷、交叉的书等。 教学过程

如何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如何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魏小平 (岷县二中,甘肃岷县748400) [摘要] 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之一,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正确与否,对解决力学问题至关重要。 [关键词] 摩擦力;条件;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高中物理学当中,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之一,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是物体受力分析中不可缺少的一个因素;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的正确与否,对解决力学问题至关重要。因此要正确把握分析物体所受的摩擦力。 一、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弹力且具有相互运动的趋势 (1)两物体间存在弹力是产生摩擦力必要前提 (2)接触面“光滑”是指不存在摩擦,两接触面粗糙不一定存在摩擦力,要看它们间是否存在弹力,存在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二、摩擦力的分类:摩擦力可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暂不研究) 三、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静止的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一看物体之间是否存在弹力,二看物体之间是否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若具备弹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则物体之间具有静摩擦力。(以下研究物体,接触面不光滑) 例1 静摩擦力分析; A物体:A与B物体之间具有弹力存在,A物体在F作用下具有F方向运动的趋势,必有B物体对A物体与F相反方向的静摩擦力存在f BA,图示: B物体:B物体具备了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1.受到A物体对B物体的静摩擦力f AB,它与f BA方向相反。2.B物体在f AB作用下具有此方向运动的趋势,必受到地面对它的静摩擦力f地,f地与f AB方向相反。图示: 静摩擦力分析: A物体:A与B之间虽有弹力存在,但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A不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B物体:B与C之间具有弹力,且物体B具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必受C物体对B 物体向右的静摩擦力f CB,图示: A B

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

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 授课班级学生人数 课题《摩擦力》课型新授 授课日期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目标设置的依据 1.提出问题的能力: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2.猜想与假设的能力 (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2)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3)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1)明确探究目的和已知条件,经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2)尝试选择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的器材。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4)认识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收集证据。 (2)能通过公共信息资料收集证据。

(3)尝试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 (4)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说明书操作。(5)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6)认识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5.分析与论证 (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 (2)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6)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6.评估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3)能注意探究活动中未解决的矛盾,发现新的问题。(3)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4)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5)认识评估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7.交流与合作 (1)能写出简单的探究报告。 (2)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3)在合作中注意即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学设计

《认识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 教学分析 1.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摩擦力与弹力 地位等同。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故应对该节内容的教学引起高度的重视。本节教材从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发生的先后顺序考虑出发,从静摩擦力入手,然后介绍滑动摩擦力。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实验认识摩擦力的规律,使学生认识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学情分析: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表现出“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理解。因此教师要高度重视,在生活经验和课堂实验的双重引导下,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摩擦力的规律。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N F F μ=。 过程与方法: 1) 会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 会运用公式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知道生产和生活中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实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意识。 4.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 认识静摩擦力,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 掌握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难点: 1) 理解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 利用二力平衡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利用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二、 教学策略分析 1. 教学方法设计 首先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让同学们思考讨论,引出摩擦力。接着通过实验演示或学生实验认识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以及最大静摩擦力的关系,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 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学方式:多媒体展示,教师现场实验,学生自己实验

拔河问题中的摩擦力分析和研究

拔河问题中的摩擦力分析和研究 拔河比赛是大家比较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许多人认为:在拔河比赛中,力气大的一方一定能获胜。这种想法是否正确呢?通常情况下是这样分析的: 首先,对参加拔河的甲、乙双方进行一下受力分析。如图:在水平方向上,甲方受绳子的拉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乙方同时也受绳子的拉力和地面的静摩擦力。在拔河过程中,甲方拉乙方的力和乙方拉甲方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论双方谁的力气大,只要绳子拉紧,两个力就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甲乙双方的力气大小不是决定胜负的因素。 下面,单独分析甲方的受力情况。甲方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这是一对平衡力;在水平方向上受绳子的拉力F和地面的静摩擦力f,这两个力不一定能保持平衡。如果甲方正处于静止状态,当f > F时,甲方向f方向移动,拔河胜利;若当f < F时,甲方向F方向移动,拔河失败。乙方的受力情况分析同甲。 因人所受地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成正比,即: f = yN,而正 压力与人的体重相等。由此可见,拔河的输赢不取决于某方力气的大小,而取决于某方的体重以及某方脚与地面的摩擦情况。体重大,摩擦因数大,这一方就能获胜。 但是,以上的分析过程是片面的! 其片面的根源是:它认为甲方拉乙方的力和乙方拉甲方的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因为在拔河过程中,甲方与乙方都没有直接相接触,他们是通过绳子来互相用力的。因此,甲方拉绳子的力与绳子拉甲方的力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理,乙方拉绳子的力与绳子拉乙方的力才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而甲方拉绳子的力与乙方拉绳子的力都作用在绳子上,它们不是相互作用的力,这两个力的大小决定了绳子的移动方向。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几类情况分析

关于摩擦力做功的问题 不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既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对物体做负功,还可能不对物体做功。力做功是要看哪个力对哪个物体在哪个过程中做的功,而不是由力的性质来决定的。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要看这个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也可能与位移方向垂直。 滑动摩擦力对物体做负功——物体克服滑动摩擦力做功,这是比较常见的情形。滑动摩擦力可以做正功,如上图所示,平板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右端放一小木块,用力F拉平 板车,结果木块在平板上滑动,这时平板给木块的滑动摩擦力 f水平向右,木块的位移也向右,滑动摩擦力f对木块做正 功。滑动摩擦力不做功的情况如右图所示。A、B叠放在水平 面上,B用一水平绳与墙相连,现用水平力F将A拉出,物 体A对B的滑动摩擦力f水平向右,B的位移为零,所以,滑动摩擦力f对B不做功。 静摩擦力做功的情况可用上图所示的装置来说明。若用水平力F拉平板车,木块与平 板车保持相对静止,而一起向右做加速运动,则平板车将给木块水平向右的静摩擦力f(用来产生加速度),在木块运动过程中,此力对木块做正功。根据牛顿 第三定律,木块也将给平板车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f而平板车的位移 水平向右,故木块给平板车的静摩擦力对平板车做负功。如果放在水 平地面上的物体,用一水平力去拉但没拉动,此时物体受的静摩 擦力与水平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物体位移为零,所以静摩擦力 不做功。如果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位移不为零,静摩擦力做功也可能为零,如右图所示,匀速向右行驶的车厢内,用力将物块m压在左壁上,物块相对车厢静止,由力的平衡知, 车厢壁对物块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f,位移方向水平向右,故f与位移方向垂直,静摩擦力对物块不做功。

高中物理新课程《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摩擦力》教学案例与教学策略分析 高密一中孙洲元 一、教学理念: (1)立足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多元学习方式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生活、社会与物理的关系。 (3)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4)重视物理与科技前沿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5)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二、教学过程设计与策略分析: 1. 导入课题讨论与交流 教师提问与指导:摩擦力是我们常见的一种力,生活中,摩擦力无处不在, 你能说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摩擦力和防止摩擦力的例子吗?下面请同学们讨 论交流这一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典型例子,教 师又给学生举出更多的关于摩擦的实例,如我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在返回地球的过程中要经过大气层,和大气层的摩擦使船体外层达到二千多度的高温)。 教学策略分析: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与交流,把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的问题在课堂上展现出来,真正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的学习从已有的经验入手,从自己的感性认识开始,又通过教师的帮助了解现代科技中的相关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而且也调动了学生思维积极性。学生的讨论与交流即是自主的又是合作的,把学生的学习从被动的接受转变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2. 新课教学实验与探究、讨论与交流 (1)摩擦力的分类 教师提问与指导:你们想到了这么多有关摩擦力的问题,从其产生的角度来看,大家觉得这些摩擦力有什么不同?我们能不能把这些摩擦力分为几类呢?(这个问题难度较大,教师对照学生回答的例子,做进一步的引导、帮助与提示,让学生充分讨论与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前面板书的例子分为不同类别并标注出来,然后告诉学生这些摩擦分别称为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教师提问与指导:我们在这里主要研究滑动摩擦和静摩擦,这两种摩擦有什么不同?什么条件下产生滑动摩擦力,什么条件下产生

摩擦力及受力分析习题

专题一 摩擦力及受力分析 【典型例题】 【例1】 指明物体A 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①物体A 静止于斜面上,如图5甲所示; ②物体A 受到水平拉力F 作用仍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乙所示; ③物体A 放在车上,在刹车过程中,A 相对于车厢静止,如图丙所示; ④物体A 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匀速转动,如图丁所示. 【例2】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将物体无处速度放到传送带上,分析以下三种情况下所受摩擦力的情况。 【例3】2010·安徽高考)L 型木板P (上表面光滑)放在固定斜面上,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木板上,另一端与置于木板上表面的滑块Q 相连,如图所示.若P 、Q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不计空气阻力.则木板P 的受力个数为( ) A .3 B .4 C .5 D .6 【例4】 如图4所示,物体A 靠在竖直墙面上,在力F 的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物体A 的受力个数为( ) A .2 B .3 C .4 D .5 【能力训练】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 B .两物体间有摩擦力,则其间必有弹力 C .摩擦力力的方向不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但一定在一条直线上。 D .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用手握住一个油瓶(油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瓶中油的质量增大时,手握瓶的力必须增大 B .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 .不论手握得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 .摩擦力等于油瓶与油的总重力 3.如图2所示,在μ=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 ,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 N 的拉力F 作用, 则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为(g 取10 N /kg )( ) A .10 N ,水平向右 B .10 N ,水平向左 C .20 N ,水平向右 D .20 N ,水平向左 4.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 作用在B 上,三个物体仍然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受到 B 摩擦力的作用 B .B 受到A 、 C 摩擦力的作用 C .B 只受C 摩擦力的作用 D .C 只受地面摩擦力的作用 5.如图所示,物体A 置于倾斜的传送带上,它能随传送带一起向上或向下做匀速运动,下列关于物体A 在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受力描述,正确的是( ) A .物体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运动时,A 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B .物体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 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 C .物体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下运动时,A 不受摩擦力作用 D .无论物体A 随传送带一起向上还是向下运动,传送带对物体A 的作用力均相同 6.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 ,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块Q 相连,从滑轮到P 和Q 的两段绳都是水平的.已知Q 与P 之间以及P 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两物块的质量都是m ,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若用一水平向右的力F 拉P 使它做匀速运动,则F 的大小为 ( ) A .4μmg B .3μmg C .2μmg D .μmg F θ

人教版初中物理《摩擦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8.3 摩擦力》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 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游戏教学。通过小游 戏,学生体验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 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设计亮点:微视频的使用 【教材分析】

【教学过程】 师:小游戏?拉不开的两本书。 二、引入新课 师:小游戏?拉不开的两本书。 不要用胶水,将两本书放在一起,学生拉不开,这是什么力呢?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初步了解摩擦力,观看微视频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感 知摩擦力:三个小活动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生: 讨论举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教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 --- 得出结论的创造学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进一步体验摩擦力:小活动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

静摩擦力做功情况剖析

静摩擦力做功情况剖析 两物体间出现静摩擦力作用时,两物体是相对静止的,但它们相对别的参考系可能是运动的,而且速度相同。静摩擦力是力学部分的难点之一,对静摩擦力的做功情况进行剖析,可以进一步深化对静摩擦力的理解。 1.静摩擦力是否做功?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从功的计算公式谈起。公式中的f就是要计算做功的那个力,s是受力物体的位移,它的大小、方向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计算某力的功时均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考系。在具体问题中,若受力物体可以简化为质点,则位移就是质点的位移,若不能简化为质点,则位移就是力的作用点的位移。公式中的是位移方向与力的方向间的夹角。公式中力f、位移s、cosα,这三个量中只要有一个量取值为零,则功为零,即不做功。谈论静摩擦力是否做功,前提就是静摩擦力必须存在,接下来就是看s和cosα了,若s为零,即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相对地面静止,静摩擦力的功就是零,即静摩擦力不做功。若s不为零,但α=90o,即静摩擦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静摩擦力也不做功。除此之外,静摩擦力的功不会为零,也就是说静摩擦力会做功。 比如我们用手指夹起钢笔,平衡掉重力使钢笔相对手指静止的力,就是手指对钢笔的静摩擦力,它的方向竖直向上,当钢笔在空中沿水平方向运动时,手指对钢笔的静摩擦力不做功;当钢笔在非

水平方向运动时,手指对钢笔的静摩擦力对钢笔做功。 在静摩擦力存在的前提下,它是否做功,关键是看s或cosα是否为零。 2.静摩擦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 在讨论了静摩擦力是否做功后,讨论这个问题就比较简单了。由公式可以看出,当静摩擦力方向与位移方向间的夹角小于90°,即α90°时,静摩擦力做负功。如上面所说的手指夹着钢笔在空中的运动,若向上运动,则静摩擦力的功是正功;如向下运动,则静摩擦力的功是负功。 静摩擦力做正功还是做负功,全在于静摩擦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间的夹角大小。 3.一对静摩擦力功的代数和是否为零?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它们总是等值、反向、共线地分别作用于两物体,静摩擦力也不例外。那么,作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一对静摩擦力,它们分别对对方做的功的代数和是否为零呢?由于静摩擦力的施力者与受力者相对静止,它们相对地面的位移相同,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作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一对静摩擦力的功的代数和一定为零。 比如,将一个物体静置于水平地面,用水平拉力f去拉物体,物体仍静止不动,这时地面对物体及物体对地面的静摩擦力大小都是f,由于物体(质点)相对地面的位移是零,物体对地面的静摩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