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高中化学衔接课教案

篇一: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初、高中化学衔接课和学案·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3)H、H2、H+、H- 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它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课堂练习】(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⑦氦原子⑧氩原子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 3.离子(1)某些原子通过得、失电子生成简单阴、阳离子,又称单核离子,如Na+ 、Cl-等;复杂离子又称多核离子,如OH- 、SO42- 、NH4+ 、CO32-等等,它们是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的带电荷的原子团,相对比较稳定,常常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化学反应。【课堂练习】画出下列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①氯离子、②镁离子、③硫离子、④钠离子、(2)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构成的化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含钾、钙、钠、镁的化合物及铵盐等属于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不存在单个的小分子。 4.分子如: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多原子分子,小分子、分子聚集体、高分子等。(1)共价化合物: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除NH4Cl等铵盐外都是共价化合物,但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

物。(2)共价化合物中有的以分子存在,如:水、二氧化碳等;有的并不存在分子,如二氧化硅等直接由原子构成。【小结】从宏观上看,物质由元素组成;微观上看,有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有的物质则是由离子构成。在自然界,有的元素以单质存在,称为游离态,有的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称为化合态,有的则既以游离态存在,又以化合态存在。 1.指出下列元素符号周围阿拉伯数字2的涵义: -1①2H② H2③Mg2+④SO42- ⑤H2O2 2.用化学符号表示:①3个氧原子;②5个碳酸根离子;③4个铵根;④+3价的铁元素;⑤2个二氧化碳分子3.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水分子由1个氧元素和2个氢元素构成()(2)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干冰晶体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4)食盐由氯化钠分子构成()(5)硫酸中含有3种元素() 4.下列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有,属于阴离子的有。【答案】 1.2个氢原子;1个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 1个镁离子带有2个正电荷;1个硫酸根离子带有2个负电荷;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 2.3O 5CO32-4NH4+Fe2CO2 二、物质的分类分类思想: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对于数以千万计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分类法的作用几乎是无可替代的。分类方法:单一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树状分类法(用树状形式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分类标准(依据):物质的存在、组成(元素组成、阳离子、阴离子等)、颜色、状态、结构、性质(溶解性、导电性、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挥发性、腐蚀性等等) 1.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且彼此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混合物一般组成不定,故没有固定熔沸点。如、、 2.纯净物仅由一种物质组成。 3.单质。单质又可分为和两大类。4.化合物 .化合物的种类很多,我们可从不同角度对化合物进行再分类(1)从结构角度化合物分为化合物和化合物。(2)从导电性角度①电解质。酸、碱、盐都是电解质(或电解质溶液)。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受水分子作用,自身能电离

初中升高中化学(通用)衔接教材(2017)全套精品

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教材(2017) 第1讲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教材分析 初中教材要求 高中教材要求 在初中化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 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是由原子 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以及相对原 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 意义。 在高中化学中,要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掌握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性质。学会计算原子、原子团的电子数。 1.原子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τομοζ(atomos ,“不可切分的”)转化而来。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 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原子表现为电中性。如果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同,就成为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目前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并拨动单个原子,下图为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图为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结构,右图为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拨动49个铁原子排列在钢表面上形成的一个圆形栅栏。 2.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原子、分子和离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等。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子是由原子结合而成的,如:He 、O 2、O 3、H 2O 、CO 2、H 2SO 4等。 原子可以通过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氯化钠就是由Na +和Cl - 构成的。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化学知识点衔接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初中概念 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 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2)酸+ 活泼金属→盐+ 氢气H2SO4 + Zn = ZnSO4 + H2↑ (3)酸+ 碱性氧化物→盐+ 水6HCl + Fe2O3 = 2FeCl3 + 3H2O (4)酸+ 碱→盐+ 水H2SO4 + Cu(OH)2 = CuSO4 + H2O (5)酸+ 盐→新盐+ 新酸2HCl + CaCO3 = CaCl2 + CO2↑+ H2O (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 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2)碱+ 酸性氧化物→盐+ 水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碱+ 酸→盐+ 水Ba(OH)2 + H2SO4 = BaSO4↓+ 2H2O (4)碱(可溶)+ 盐(可溶)→新盐+ 新碱Ca(OH)2+ Na2CO3 = CaCO3↓+ 2NaOH △ (另:不溶性的碱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和水Cu(OH)2CuO + H2O) (Al(OH)3叫氢氧化铝.当金属有两种价态,把低价的金属形成碱命名为“氢氧化亚某”.例如:Fe(OH) 2叫氢氧化亚铁.。 NaOH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有吸水性,易潮解(作干燥剂)有强腐蚀性。 Ca(OH)2俗名熟石灰、消石灰,白色固体,微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有强腐蚀性。)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a.正盐:电离时不生成H+和OH-的盐,可看成酸、碱完全中和时的产物,如,Na2CO3、Na2SO4等。 b.酸式盐:电离时生成H+的盐. 可看成酸碱中和时,酸过量、碱不足,酸中的氢部分被中和,还剩余部分氢。如:NaHCO3、Ca(HCO3)3、Ca(H2PO4)2、CaHPO4等等。 盐的通性 (1)盐+ 活泼金属→新盐+ 新金属CuSO4 + Fe = FeSO4 + Cu (2)盐+ 酸→新盐+ 新酸BaCl2 + H2SO4 = BaSO4↓+ 2HCl (3)盐(可溶)+ 碱(可溶)→新盐+ 新碱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及初高中衔接教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法,分类标准 (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 它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内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中通常内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 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教案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专题一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课时初高中化学课本的衔接 教学目标 1.了解高中化学的课程结构和教科书的栏目与功能。 2.明确初高中化学学习要求的不同。 3.举例初步学习钢铁的腐蚀。 教学过程 初高中化学所学的化学内容都是非常基础的,在整个化学的世界里,其实是九牛一毛。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这一点上,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都是自成体系的,研究的都是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用途,主要学的都是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物质、化学变化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如果说化学是一个螺旋的环,初中化学是下面的一个小环,高中化学就是上面的一个大环,这两个环是相连的,但又是不同的,主要是在层次和高度上不同。在学习高中课程之前,首先应该了解高中化学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的不同。 初中化学用一年的时间学了两本书,上册和下册;高中化学将用一年的时间学习必修1和必修2,后面可以再选修一门或者几门化学模块。化学选修有六个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实验化学。化学与生活主要是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化学与技术主要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物质结构与性质主要是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反应原理主要是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有机化学基础主要是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了解有机化学对现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贡献。实验化学要求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高中化学本身就有两个层次,必修部分与初中化学密切衔接。初中的第一章,我们学习过开启化学之门,高中变成了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初中学了我们身边的物质,有自然界的水,自然界含量最丰富的水是海水,高中就要从海水中获得一些化学物质;初中学了金属和矿物,知道怎样从矿物中冶炼金属,到了高中,就要知道如何把这些矿物变成日常生产生活中应用的材料。初中还学习了燃料和燃烧,知道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了很多含氮、含硫的化合物污染了我们的环境,高中就要研究这些含氮、含硫的化合物,并做到可持续发展。这些是必修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必修2与初中化学的衔接也很密切。初中学过物质构成的奥秘,高中会进一步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初中学习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高中就深入研究这些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初中学过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高中就要求知道如何获得和应用有机化合物;初中的最后一章是化学与社会发展,必修2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只是进行了一些提升。再看选修的6个模块,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提升,并大学学习的化学进行衔接,这里不做重点介绍,高考想考化学的专业的同学到文理分班的时候就会知道的。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学会利用教科书中不同功能的栏目。课前要弄明白“你知道吗?”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案82584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关键词:宏观组成,微观组成与结构,关于组成与结构的化学用语,分类思想,分类方 法,分类标准(依据)与示例,分类应用 一、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最基本的成份“化学元素”组成。虽然物质种类繁多(达3千多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化学元素只有100多种(现行元素周期表中排有112种元素)。这些元素又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简称“微粒”或“粒子”)形态存在于自然界,按不同的方式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宏观物质世界。 1.元素概念 。 【课堂练习】 (1)写出1-18号元素名称、符号 (2)元素符号的意义 (3)H、H2、H+、H-的共同点是什么? 2.原子 。 它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带正电荷,不带电,核所有电荷总数称为“核电荷数”,同种元素可能有多种原子,但这些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属于同类原子。把不同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排序,所得序号数称为“原子序数”,即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核外电子带负电荷,其负电荷总数等于核电荷数,故原子呈电中性。 思考: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核外电子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离核越近能量越,越稳定,离核越远,能量越越不稳定。最外层电子能量最,故化学变化常层电子不发生变化,改变的往往是最外层电子(最外层电子也称为“价电子”)。 【课堂练习】 (1)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个电子;②最外层不超过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电子。③当最外层电子达到个时,达到稳定结构。 (2)画出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氢原子②氧原子③硅原子 ④氯原子⑤钾原子⑥镁原子 ⑦氦原子⑧氩原子 (3)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叉“×”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 ①氢原子②钙原子③铝原子 ④碳原子⑤氮原子⑥氧原子⑦氯原子

高中教育化学人教版必修1 郑洪开微课教案

专题四离子反应 [考纲要求] 1.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2.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在离子共存问题上,常常设置一些“陷阱”,做题时应引起注意。 1.警惕“颜色陷阱” 若限定溶液无色,则Cu2+、Fe3+、Fe2+、CrO2-4、MnO-4等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在。 2.警惕溶液酸、碱性的几种表示方法 (1)表示酸性溶液的是①pH<7或c(H+)>c(OH-)或c(OH-)=10-(8~14)mol·L-1(25 ℃);②能使pH试纸显红色的溶液;③能使甲基橙显红色或橙色的溶液;④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的溶液。 (2)表示碱性溶液的是①pH>7或c(H+)7加酸或加碱抑制水的电离);③与NH4HCO3或(NH4)2CO3等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 3.警惕几种隐含情况 (1)含有大量Fe3+的溶液,隐含是酸性溶液,并具有强氧化性。 (2)含有大量NO-3的溶液,隐含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3)含有大量AlO-2的溶液,隐含是碱性溶液。 (4)含有大量S2-、SO2-3的溶液,隐含不是酸性溶液。 4.警惕相互促进水解的几种情况 (1)NH+4与CH3COO-、CO2-3,Mg2+与HCO-3等组合中,虽然存在相互促进水解情况,但水解程度较小,在溶液中仍然能大量共存。 (2)Al3+与CO2-3、HCO-3、AlO-2、HS-、S2-,Fe3+与CO2-3、HCO-3、AlO-2相互促进水解,生成沉淀或气体,不能大量共存。 5.警惕几种说法 (1)HCO-3可存在弱碱性环境中,HSO-3可存在弱酸性环境中。 (2)Al3+、Fe3+在中性条件下不能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也可能不存在。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化学知识储备匮乏是高中新生的最大特点,有效做好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有助于高一学生提高学习兴趣,降低学习难点,尽快适应高中化学学习。 【关键词】化学适应衔接 初中科学是兼有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综合性学科,所以学生对化学并没有进行过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储备量很匮乏的初中生刚进入高中的化学课堂时,显得很无力。其大多表现为“老师讲的时候好像听得懂,但自己做作业的时候速度很慢,正确率不高”。出现了初、高中化学教学就会出现严重的脱节现象。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分析 1.初高中教学内容之间存在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有些内容初中已经学过,但高中须进一步加深、完善。如氧化还原的概念,初中是建立在得氧失和氧基础上的,是狭义的概念,而高中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得失观点即从本质上来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第二,新课标删去的部分初中老教材内容,在高中教学却又要用到。如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物质的溶解过程、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电离的概念以及溶液导电性及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初高中学生学习习惯的差异问题。一些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作业都有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的时间,并往往造成了学习的“恶性循环”。所以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课前自学预习、上课做笔记、课后自觉复习、独立完成作业、总结梳理评估来加深理解,通过思考和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初、高中学生心理差异问题。初中生要适应高中学习和要求,心理必然要面临一个衔接过渡的阶段。这需要老师耐心教导,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逐步建立自信,顺利完成过渡。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探究 1.专研初、高中教材,做好初高中“知识内容”上的衔接。我认为作为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的化学教师,光研究高中教材是不够的,还必须找出初中和高中教学中出现的重复、交错、衔接不到位的知识,并做到查漏补缺。如初中的复分解反应条件为:要有气体、沉淀和水生成,而到了高中随着学生知识面的拓展条件改为:要有气体、沉淀和弱电解质生成。但反应Na2CO3 + HCl → NaCl + NaHCO3无沉淀、气体或弱电解质生成,为什么能进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最终可以从离子反应的角度来理解,那就是反应朝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系列微课

江西省南昌市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江西师大附中使用)高三理科数学分析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二、亮点试题分析 1.【试卷原题】11.已知,,A B C 是单位圆上互不相同的三点,且满足AB AC → → =,则A BA C →→ ?的最小值为( ) A .1 4- B .12- C .34- D .1-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分析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标志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微课作为一种新型在线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通过微课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比分析研究了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使用及现实意义,阐述了微课未来的发展前景,同时分析了微课在教学应用中的实践引起的思考。 关键词:微课化学教学实际应用 微课是“微型视频课例”的简称,微课的主要呈现方式是以与教学相关的视频,以“微视频”的提供形式结合教学中的习题、例题、问题、难点和相关知识点,提供“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学课件和课例为核心,所以传统教学方式具有单一性,灵活性不高。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微课是在其基础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兴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知识点突出、资源容量少的特点。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实践为例,研究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的应用与思考。 1.微课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深度 每个人理解能力和接受新信息的能力不一样,老师很

难让每位学生都理解教学难点,所以教学难点是让教师很头疼的一点。但借助微课这个线上学习平台,每位教师都能贡献出自己对教学难度的理解方式和解决方式,微课会给学生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角度。例如在微课上,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其对相关概念、方程式、氧化性与还原性的理解都有不止一种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微课更深入细致多方面地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达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难点的效果,从而顺利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根据科学研究,人们在五分钟到十分钟之内的学习效率是最佳的,人们的注意力保持非常集中,思考能力和记忆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对于一个化学知识点的讲解只需要不超过十分钟,通过这个最佳时间段进行授课,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点。微课对于学生来说不会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化学的特点就是有繁多的知识点,通过微课分散的知识点更能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教学难点不容易理解,微课上会提供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来自不同地方的优秀教师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解答,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教学难点,甚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更加有效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2.微课帮助学生培养实验能力和科学精神 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是实验教学,虽然实验教学受到师生的重视,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或者没有足够的学时,教师会舍弃实验教学选择教学录像或者直接口述讲解实验部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徐州三十五中学王澍 2008年12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如何进一步落实新课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教师要直接面对的问题。一段时期以来,高中化学难教难学己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不仅仅是教学层面上知识的增补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转变的实践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初高中化学衔接期的教学中有着明显的“台阶效应”存在。我们注意到,学生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存在学习内容脱节和学习方法滞后的现象,学生在刚刚开始高一化学时往往不知所措,很难在较短时间适应高中化学学习,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成绩两极分化现象严重。 在现阶段开展初高中衔接期化学教学的课例研究,旨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缩短高一学生化学学习适应期,消除化学学业成绩的两极分化严重现象。 二、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衔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事物相连接”。在《新华词典》中对衔接的释义是:后一事物与前一事物相连接。 所谓初高中衔接期是指学生进入高一后逐步适应高中教学的过渡期。对于不同的学生,衔接期的长度不一,一般认为是从进入高一开始至高一下学期期中前后。初高中化学衔接期教学的课例研究以高一化学衔接期的课堂教学为实践基础,运用新课程理论,对在高一衔接期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和建议。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概况 通过对国内有关的学术刊物(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课程·教材·教法》、《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教育网站(如“中国化学课程网”、“中学化学资源网”等)和国内有关学术论文进行查阅后的分析。本人把检索到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认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这一问题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即新课程改革前对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这一阶段研究数量少,研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强调衔接教学主要以知识衔接和教法衔接为主,学法衔接却很少涉及,衔接对策的重点是高中化学起始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领域与初中的衔接问题;第二,这一时期的研究,多数是强调重视高中该如何做,而忽略初中教学对教学衔接所起的作用。 2003年至2007年前后,新课程改革实施初期(或过渡时期),也是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研究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受到新课程实施的导向作

化学反应限度微课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限度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化学平衡的概念 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1、按从熟悉到陌生、从形象到抽象认知规律理解化学反应限度概念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按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以教学中引导学生从量变角度(C 、υ)理解化学平衡状态。使抽象知识图表化。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对规律的推断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化学平衡的学习让学生懂得大自然是很奇妙的,让学生是体验化学之美科学之美。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科学的探究精神。 重点 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理解 难点 理解化学平衡概念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Ⅰ、导入展示拔河比赛的图片 教师讲解拔河比赛的规则和比赛时的发生的情况引出化学反应限度 [思考1][投影] 在一定条件下把3摩尔氢气和1摩尔氮气置于容积为1升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N 2、H 2、NH 3浓度变化情况填入下表,最终能生成2摩尔NH 3? [分析] [投影] 你能以N 2 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为例作出可逆反应进行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各自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吗? 开始:正反应速率 =最大 逆反应速率 =O 过程:v (正)减小 v(逆)限度:v (正) = v(逆) 图示: 2、化学平衡 (1)定义:[教师] 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v(正)= v(逆),各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一定的状态(限度),这种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记忆)[教师帮助学生多角度理解、分析并得出化学平衡特征] (2) 化学平衡特征:逆、等、动、定、变 例题N 2+3H 22NH 3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 2和H 2不再化合 B. N 2、H 2、NH 3浓度相等 C.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

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 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是从六个方面阐述的,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学习内容是从五个方面阐述,高三年级的学习内容是从八个方面阐述的。具体见下表: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二)物质的反应类型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例1】从上述反应:Fe 2O 3+3CO 2Fe+3CO 2。 (1)从Fe 2O 3→Fe 变化来看,Fe 元素化合价从 价降低到 价,发生 反应,从CO →CO 2变化来看,C 元素化合价从 价升高到 价,发生 反应,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属于 反应。 (2)从电子得失来看,0 323Fe O Fe ?→?+,化合价降低, (得到、失去)电子,在反应中 电子的反应,叫 反应;,222O C O C ++?→?,化合价升高, (得到、失去)电 子,在反应中 电子的反应,叫 反应,因此在化学反应中有电子得失的反应属于 反应。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有机地贯通,对氧化还原反应加深理解,还必须归纳如下: (三)化学反应规律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四)物质结构知识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五)化学实验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六)化学计算方法的继承与延伸点的衔接

重点知识梳理 一、标出下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 N.2、N.H3、N.H4Cl、N.O、N.O2、N.2O4、HN.O3;H2S.、S.O2、S.O3、H2S.O4、BaS.O4; C.l2、NaC.l、HC.l、HC.lO、HC.lO4、HC.lO3、KC.lO3;C.H4、C.O、C.O2、H2C.O3、NaHC.O3、CaC.O3; 在下列化合物中根(原子团)下方划一短线,并标出根的化合价 ①KOH ②Na2CO3③BaSO4④NH4Cl ⑤AgNO3 ⑥KMnO4⑦NH4NO3⑧Cu2(OH)2CO3⑨KClO3⑩K2MnO4 二、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碳酸______、碳酸钠______、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碳酸氢钙_____________;氯化氢_________、氯气________、氯化钾___________、二氯化锰___________、氯酸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二氧化氯___________、氧化二氯___________;硝酸___________、硝酸钾___________、硝酸钡___________、硝酸铵___________、硝酸铜___________、硝酸汞___________、硝酸银___________;硫酸___________、硫酸铵___________、硫酸氢铵___________、硫酸钡___________、硫酸铝___________、硫酸铁___________、硫酸亚铁___________;磷酸___________、磷酸钠___________、磷酸氢钠___________、磷酸氢二钠___________、磷酸氢铵___________、磷酸钙___________、磷酸二氢铵___________;氮气、硫磺、白磷、金刚石、氦气、二氧化硅、氖气、二氧化氮、氩气、氧化铁、氧化铝;氢氧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铵根离子。 三、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三氧化硫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 __ 2.氧化钙和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碳酸钙高温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 5.碳和二氧化碳高温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铁和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氧化铁和CO加热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有O2生成的三个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高中化学衔接课程综合复习精选练习(5套)

初高中化学衔接课程训练 综合复习精选练习 练习一 700-800℃ 1.对于反应:TiCl4+4Na=======4NaCl+T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说明钠是强还原剂,可用于冶炼金属 B.该反应条件是TiCl4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 C.Ti是氧化产物 D.TiCl4是还原剂 2.下列各组溶液中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H+、Ca2+、NO3-、CO32-B.K+、Na+、Br-、NO3- C.Ag+、Na+、Cl-、K+D.NH4+、K+、NO3-、SO42- 3.能正确表示下列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氢氧化钡溶液与盐酸的反应OH-+H+=H2O B.澄清的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Ca(OH)2+2H+=Ca2++2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Ag+=Cu2++Ag D.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4.将一定质量的Mg、Zn、Al混合物与足量稀H2SO4反应,生成H20.125mol,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g B.6g C. 10g D. 5g 5.(1)下列物质:①水②醋酸③盐酸④烧碱⑤硝酸钾⑥酒精⑦汽油⑧蔗糖(用编号回答):其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有;属于强电解质的 有;强电解质在水中电离。 (2)试判断下面每组反应能否用同一个离子方程式表示,若能,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若不能,简要说明理由。 ①CaCO3、Na2CO3分别跟盐酸反应 ②CuO分别跟稀硫酸、稀盐酸反应

③H2SO4、K2SO4溶液分别跟Ba(OH)2反应 (3)钙和氢气在一定温度下可反应生成一种灰白色的化合物。该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取少量A投放水中剧烈反应放出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并形成一种碱溶液。 ①钙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其中H2作剂。 ②化合物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其中A作剂。 6、从100ml某种待测浓度的Na2CO3溶液中取出50ml,加入含HCl0.4mol的盐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试求: (1)生成CO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待测Na2CO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7、用KMnO4氧化密度为1.19g/cm3,溶质质量为36.5%的HCl.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 +16HCl =2KCl +2MnCl 2+5Cl 2↑+8H2O。试计算: (1)15.8g KMnO4能使多少克HCl发生上述反应?有多少克HCl被氧化? (2)若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3.17g/L,则产生的Cl 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多少?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注重初高中化学衔接搞好高中化学教学——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学习的衔接课讲座 株洲县五中刘福初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学教材有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初高中教学的分离,教学衔接问题,是影响中学化学教学效果的因素。本人针对如何理解初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的不同及特点;如何从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与盲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差异进行剖析;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和做法。 一、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及知识体系的差别 1.教学目标的差别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 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会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知识体系的差别 从上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一定有着很大差别。准确把握初中化学知识体系和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将有利于高中化学的学习。 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 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我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进行很好的衔接,但是也发现存在一些盲点区。 二、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一)物质分类方法的初高中盲点区与延伸点的衔接

河北保定市(15份合集)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word文档可编辑共129

河北保定市(15份合集)初高中化学衔接教材word 文档可编辑共129 第1讲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初中教材要求在初中化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教材分析的一种微粒,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和意义。高中教材要求在高中化学中,要加深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掌握原子、电子、质子、中子之间的定量关系,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能用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来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点,推断元素性质。学会计算原子、原子团的电子数。 1.原子 原子的英文名(Atom)是从?τομοζ(atomos,“不可切分的”)转化而来。很早以前,希腊和印度的哲学家就提出了原子的不可切分的概念。17和18世纪时,化学家发现了物理学的依据:对于某些物质,不能通过化学手段将其继续的分解。19世纪晚期和20世纪早期,物理学家发现了亚原子粒子以及原子的内部结构,由此证明原子并不是不能进一步切分。原子是一种元素能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单位,一个原子包含有一个致密的原子核及若干围绕在原子核周围带负电的电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组成。在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原子表现为电中性。如果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相同,就成为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离子。根据质子和中子数量的不同,原子的类型也不同,质子数决定了该原子属于哪一种元素。原子是一个极小的物体,其质量也很微小,原子的99.9%的重量集中在原子核,其中的质子和中子有着相近的质量,目前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并拨动单个原子,下图为超高真空多功能扫描隧道显微镜,中图为显微镜下的硅原子结构,右图为在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科学家拨动49个铁

浅谈高中化学微课的注意事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943056413.html, 浅谈高中化学微课的注意事项 作者:钟东华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年第19期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什么是微课。虽然我们经常谈论微课,相信很多老师都不是很清楚微课具体指的是什么。首屆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认为,微课是“微型视频课程”的简称,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①。还有认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用于解释知识点的核心概念或内容、方法演示、知识应用讲解,时间长度一般在5~10分钟。除了视频,微课还包括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等辅助材料。微课短小精悍、生动灵活,不能采用课堂教学过程再现的实录方式或剪辑课堂实录的方式制作②。由此可见,微课有以下一些特征:微课是一个简短视频,围绕某一个知识点或疑难问题展开,不系统具有碎片化的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手段进行。在我看来,微课就是以视频为载体,以帮助学生理解或掌握某个知识点、解决某个问题为目标,采用多媒体技术为辅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故而,我们认为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有注意以下几点: 一、尽可能突出碎片化知识在整个学科知识中的位置 我们前面提到了,微课的知识是碎片化的,比较零碎,不是很系统。我们教师在微课中讲解某个知识点的时候中,要顺带提一下这个知识点在本学科知识中的位置,即前后之间的联系;同时不要忘了告诉学生该知识应用在什么地方。很多学生不知道某个解题方法在什么地方运用。比如:当我们制作有关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等微课时,必须让学生知道这种知识是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内容。 二、以学生为中心 我们教师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或掌握某个知识点。因此,微课的对象必须是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共包含几个方面的意思: 1.以学生的视觉拍摄视频,用学生的耳朵听声音。这个主要是指在拍摄动手性和操作性比较强的微课时,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视觉来拍摄微课。也就是说,在拍摄视频时,要从方便学生观察、模仿的角度进行拍摄;需要采用俯拍、同侧拍摄等方式进行画面制作。在录制声音的时候也要方便学生听,尤其要让学生听清楚;背景音乐不能影响学生听教师讲解的声音。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我们尤其要注意拍摄角度,以便学生观察。 2.要让学生方便接受微课的内容。故此,我们不需要录制全部的教学过程;也不需要把教师个人的形象加到微课中,更不需要把自己的授课的样子贯穿整个视频的始终;课堂调动学生

高中化学课堂开展微课教学的意义分析

高中化学课堂开展微课教学的意义分析 发表时间:2018-10-24T10:11:48.653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5期作者:包俊波[导读] 随着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学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微课就是在这样的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产生的。 攀枝花大河中学校包俊波四川攀枝花 617000 【摘要】随着信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中学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互联网,微课就是在这样的互联互通的互联网时代产生的。微课是一种新兴的在线教学和在线授课的教学方式,在中学教学的实践中被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学生所喜爱和欢迎,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本文着重研究和分析了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作用和意义,以使同行更好地思考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意义和积极探索微课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高中化学;微课教学;意义;作用 引言 “微型视频课例”是微课的简称,其主要的授课教学方式就是以视频为表现形式,利用“微视频”这种技术形式结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归纳总结、例题等,向观看者提供微课件、微教案、微习题、微总结等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来讲,微课是在互联网飞快发展的情况下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型的教学形式。微课顾名思义就是“微小”,其特点就是播放时间短、授课内容少而精、知识点突出和明显等,这样的特点就便于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轻松地掌握一个或几个重要知识点。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背景、智力水平、接受能力等的不同,就造成了每个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的不同,特别是当学生遇到学习的重难点和疑点时,由于学生的接受程度不同,再加上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局限性,就会使的学生难以掌握,而老师往往对此也感到束手无策。对于这样的教学情况,如果我们能引入在线微课平台,就能使学生多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线微课平台使得每一个老师都能把自己的授课视频放到平台上,而每个老师对相同的重难点、疑点的讲解是不同的,对其的难度和解决方法也是不一样的,这就给学生学习重难点、疑点提供了多种思维方法和角度。氧化还原反应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上微课平台从多个方面和角度理解其有关的氧化性与还原性、方程式和概念等,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很快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在高中的化学教学中,做化学实验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是高中化学教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好化学实验课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但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由于受实验条件的影响或教学的课时不够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校的老师会选择放弃化学实验的教学,而改用口头讲解或看视频的形式进行实验课的教学,而这样的教学形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化学学习的厌恶感。在讲解了实验的步骤和安全的注意事项后,可在老师的监督下或学生的共同参与下把化学实验的过程通过手机或其他录像设备录制下来,并剪辑成微课的形式,在化学的实验课上让学生集体学习和观看。学生对于自己亲手所做的实验不但非常感兴趣,而且愿意集中精力学习,并能根据实验的现象得出相关的结论,对于不理解的地方还能共同交流和讨论。通过这种自己做实验,互相交流学习的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做实验的兴趣,更能提高他们的动手和動脑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了学习高中化学的方法和经验,那么高中化学成绩的提高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三、优化教学设计,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的学生只有从自身的角度理解和掌握了高中化学,才能从根本上学好化学,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帮助想学好化学或理解教学的重难点,那么学好高中化学是很难的。高中化学的知识非常的抽象,涉及物质的微观世界变化,如果仅仅依靠老师的口头讲解是很难能真正理解的。但如果例如电脑软件来动态的展示化学中的微观世界,展示化学反应中的电子、原子、分子等的行为,展示溶液中溶解和结晶的微观反应过程,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微观世界,帮助他们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和物质的微观结构,从而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和提高他们对化学试题的解题能力和思路。 四、促进教师发展,实现教学相长 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高中化学课堂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学生的学习需求,我们的高中化学老师只有探讨和研究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化学老师要能根据化学教材的要求和学生学习化学的实际情况,找出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和应该掌握的重难点制作成学生易于学习和理解的微课,让他们通过微课的学习真正地学好高中化学。那么加强微课制作技术的学习,加强教学的研究,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加强对课标的学习,加强对每节课的反思,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高等就成为了化学老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从以上的文章内容我们能看到微课使用的作用和意义,了解了微课适应了现代化的教学形式,满足了人们对知识精细化的掌握,同时更适应了现代化的快速生活节奏。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微课仅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在很多方面不适合运用微课的时候,不能勉强应用,要做到科学应用而不是为了用而用。 【参考文献】 [1]谷春花.高中化学“微课”实践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徐梦诗.微课应用方式与认知方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