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

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

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
三次印巴战争及历次冲突

三次印巴战争及近年冲突回顾

南亚政区图克什米尔战争(1947年印巴战争、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战争,也被称为1947年印巴战争、第一次克什米尔战争或第一次印巴战争,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就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问题于1947年到1949年爆发的一场战争。它是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三场大规模战争中的第一场。

1947年,印度士兵在准备战斗在英国殖民时期,克什米尔实际由名义上独立的英国保护国克什米尔-查谟土邦所统治。英国从印度撤军以后,从英属印度独立出来的两个国家印度和巴基斯坦都要求克什米尔加入。该邦上层王公贵族大都属印度教希望加入印度;而下层平民百姓大都属伊斯兰教希望加入巴基斯坦。(邦主)哈里·辛格则希望能保持克什米尔的独立地位,因此推迟对这个问题的决定。英国撤军以后一支由亲巴基斯坦的部落和巴基斯坦士兵组成的军队从巴基斯坦西北边省入侵克什米尔。辛格仓促逃离克什米尔,逃往印度,印度借此机会也进军克什米尔,由此导致克什米尔战争的爆发。入侵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力量称自己为"克什米尔解放军",它是一支受巴基斯坦帮助的地方军,它在战争中有一定的优势:战前克什米尔本土的军队分散在整个地区来维持当地的秩序,它的部署不适宜抵抗全面入侵;一些克什米尔本土军队后来加入了印度军队;克什米尔解放军不断受到巴基斯坦正规军的支持,而且随着战争的持续越来越多巴基斯坦正规军士兵加入克什米尔解放军;有可能英国军官帮助计划巴基斯坦的入侵。因此克什米尔的正规军很快就被入侵的克什米尔解放军击溃。但是入侵军未能尽快利用其优势,印度使用空军加强克什米尔的抵抗。1947年底巴基斯坦的入侵受阻,除喜马拉雅山脉高地地区外入侵军未能继续进军。1948年6月在喜马拉雅山地巴基斯坦入侵军在列城外郊也被击退。1948年内双方未能取得更多的战略优势,战线固化。1948年12月31日双方达成停火协议。印军在此次战争积累了大量的军事经验。武器使用:印军在两个阶段里使用了少量轻坦克和装甲车,这些装甲车和坦克在这两个阶段起了

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线的变化:在军队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战线的变化非常小,往往只是占据一个村庄或者山头,但是在军队密度小的地方战线的推进速度可以非常快。军队部署:克什米尔正规军分布在边境各地,因此无法面对正规进攻,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印度使用类似的战术来支援东巴基斯坦。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克什米尔丧失了其独立,1948年的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分裂线,印巴两国沿斯利那加停火线瓜分克什米尔;分别瓜分得3/5及2/5的领土,成为日后亲印的查谟-克什米尔及亲巴的自由克什米尔。

克什米尔局势图第二次印巴战争(1965年印巴战争、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第二次印巴战争,也被称为1965年印巴战争或第二次克什米尔战争,是1965年4月至1965年9月间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战争。为期五个月的战争造成双方数千人伤亡。大部分的战争由两国陆军在克什米尔沿两国边界的地方展开。这场战争的细节,仍然有许多争议的地方。1966年1月,在联合国斡旋下,印巴双方停火并签署《塔什干宣言》。宣言声称双方将恢复两国间的正常关系,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但是在关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宣言》仅仅表明双方都陈述了各自的立场。至于公民投票、军事人员的活动范围等关键问题均未提及。1971年印巴战争(第三次印巴战争)1971年印巴战争,也被称为第三次印巴战争,是1971年12月,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之间的战争。该战争与孟加拉国独立战争密切相关。印度、孟加拉及国际上一般认为巴基斯坦在1971年12月3日空袭11个印度空军基地的"成吉思汗行动"是这次战争的开始。战争期间,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军队在东部和西部战场交战。当东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国)的巴基斯坦军队在1971年12月16日投降时,战争在实质上结束,东巴基斯坦亦脱离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在东巴基斯坦,约9万名巴国武装部队人员,包括准军事人员成为战俘。这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冲突由孟加拉国独立战争引发。1971年3月27日,巴基斯坦军队一名少校齐亚·拉赫曼以谢赫·穆吉布·拉赫曼的名义宣布孟加拉独立。4月,孟加拉国人民联盟领导人在梅黑尔布尔县成立一个临时政府。东

巴基斯坦步枪队变节支持叛乱者。由正规军及游击队组成的孟加拉部队"解放军"成立。巴基斯坦军队在东巴基斯坦进行针对孟加拉族的屠杀,特别是印度教徒少数族裔,引致约1000万人从东巴基斯坦逃入印度避难。这股难民潮在经济上对印度构成沉重负担。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在1971年3月27日表示她的政府全力支持东巴基斯坦人民的独立斗争。流亡的东巴基斯坦军官及印度情报人员开始在难民营招募及训练解放军游击队员。本次战争导致孟加拉国脱离巴基斯坦独立。印度接受巴基斯坦提出的联合国军停战方案。

孟加拉国独立近年冲突2016年2016年7月,印度军警击毙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一支重要反印武装的指挥官伯汉·瓦尼,他的死亡随即引发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骚乱,此起彼伏的抗议随后升级为暴力冲突。至9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冲突已导致近百人死亡,18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印军基地遭袭,导致17名印度士兵死亡、30人受伤,此次袭击是26年来印度陆军在恐袭事件中伤亡最惨重的一次。印方认定巴基斯坦政府是幕后主使,并在联合国大会上谴责巴基斯坦为“恐怖主义国家”。10月7日,印度宣布,将在2018年12月前“完全封闭”印巴两国3323公里长的边界。27日,印度军方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对巴方进行炮击,造成至少6名巴基斯坦平民死亡,另有22人受伤。2017年2017年7月8日,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哨站和村庄发生激烈交火,造成7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对巴基斯坦夫妇。事后两国互相指责。9日,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再度发生交火。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方摧毁了2处印军哨所,并打死4名印度士兵。而印度方面也进行了回击。13日,巴基斯坦外交部发言人扎卡里亚表示,今年以来,印度军队不断在克什米尔实际控制线附近制造事端,截至目前,印度已违反双边停火协议达542次之多。16日,巴基斯坦军方称,印度军方当天在克什米尔地区巴印实际控制线附近朝巴方一辆军车开火,造成巴4名士兵身亡。18日,印军称巴基斯坦“违反”停火协议,使用狙击手击杀一名印军士兵。印度军队向印巴实际控制线附近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开火,并进行炮击,造成2

名巴平民死亡,另有6人受伤。巴方进行谴责。19日,印军在克什米尔地区巴印实际控制线附近对巴方一侧的军事据点和平民进行炮击,造成1名巴士兵死亡、2名士兵受伤,平民中有2人死亡、5人受伤。巴军方对印军的袭击进行了回击。巴外交部召见印度驻巴副高级专员,就印方违反停火协议并造成巴方人员伤亡表示抗议。

2019年2019年2月26日,印空军出动12架“幻影2000”多功能歼击机对巴控克什米尔地区武装分子实施空袭行动,印度亚洲国际新闻通讯社26日称,战机投放了数枚单重1吨的制导炸弹,巴基斯坦外交部对此回应称,巴基斯坦武装力量已经做好反击任何侵略的准备。

《两伊战争》教案最全版

《两伊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了解两伊战争,分析两伊战争的原因和教训。 重点:两伊矛盾及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难点:宗教教派分歧与战争的起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1、本课主要介绍了两伊战争的起因、经过以及它带来的教训与产生的影响。总结与前面的四次战争的异同,从深层次上认识两伊战争的特殊性。 2、从领土、宗教、民族、资源及现实等方面综合分析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3、联系历史和现实问题,认识“冷战”期间和两极格局结束后中东局势的复杂性与和平的艰巨性。 4、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导入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实叙述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启导分析,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知识结构:

在中东伊斯兰国家中,根据宗教和教派情况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其中逊尼派和什叶派据重要地位。伊朗、伊拉克是同属于什叶派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在历史上伊朗和伊拉克都曾经是历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为什么同属于一个教派的两个国家会在20世纪80年代发生一场长达8年的战争呢?它给我们留下了值得思考的问题 1、两伊矛盾从何而来? 2、两伊战争的经过如何? 3、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是什么? 一、背景(领土纠纷、教派分歧、境内少数民族问题、国际因素;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外交环境。) 1.领土(石油)争端: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 领土争端的两个问题: 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复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权。

另一领土争端问题是间接的。伊拉克要求伊朗将其在1971年英国实行撤出苏伊士以东政策时被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3岛归还给阿拉伯国家。由于两国所处的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和盛产石油资源,长期以来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这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2.宗教矛盾: ①宗教观点: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 ②个人恩怨:萨达姆与霍梅尼的个人恩怨 伊朗输出“伊斯兰革命”对伊拉克政权的威胁 两国相互帮助对方的反政府武装; 3.库尔德人问题: 两国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4.地区霸权政策:萨达姆奉行地区霸权主义; 5.大国力量介入:两伊盛产石油,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也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1979年对两伊来说都是重要的一年。年初,伊朗爆发了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成立了伊朗伊斯兰共 和国,霍梅尼成为最高精神领袖,是实际的国家领导者。年中,萨达姆出任伊拉克总统,开始了长期的铁腕 统治。霍梅尼掌握政权后,提出要建立高于世俗政权的宗教统治,严格按照古兰经教义行事,对外抵制西方 的一切影响。霍梅尼主张对外输出这种“伊斯兰革命”,在中东各国什叶派穆斯林中造成强烈影响,伊拉克的什 叶派穆斯林首次公开要求实行社会革命,改变政治制度,这给伊拉克政府增添了巨大压力。萨达姆上台后, 更是视“伊斯兰革命”为国家安全的威胁,一方面对国内的什叶派进行严厉打击,另一方面,要利用伊朗革命后政局尚不稳定的时机,先发制人,对伊朗给予打击。 交战双方各自有哪些有利条件? 伊朗石油资源丰富,石油出口大国;兵力和武器与伊拉克不相上下;可以得到苏联的帮助;国内民族成 分和宗教信仰比较单一,霍梅尼新政权鼓动起宗教狂热。 伊拉克经济实力略占优势;兵力较强;得到美国支持帮助,在领土问题上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支持 二、战争过程:(三个阶段) ①时间:1980年9月—1988年8月 ②概况: 战争三阶段: 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袭船战” 、“袭城城”、 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 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使用化学武器

第6课 两伊战争

第6课两伊战争(教学素材) 【自我测评】以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为例,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 1.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 ①领土(能源)争端,这往往是最主要的原因; ②民族矛盾,这主要出现在以某个民族为主体、多民族杂居的国家; ③宗教矛盾,这出现在那些排他性非常严重的宗教和教派之间; ④国家领导人的霸权政策; ⑤殖民主义政策的产物 ○6国际势力的干预。 2.地区冲突产生的教训: ①残酷的战争不仅制约本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世界经济; ②战争给交战国人民心灵投下了阴影,不利于世界和平; ③地区冲突为大国插手地区事务创造了条件,往往加剧冲突升级; ④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影响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 因此,任何争端应该首先并尽量坚持诉诸和平的谈判与协商,而不应轻易发动战争。 【解析与探究】在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中,有哪些相同的因素?这种因素对整个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响? ①相同因素:上面两则材料反映了印度和伊拉克领导人的关于本国发展战略的一些想法和个人性格。领导人的霸权思想是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同时,还可以看出民族问题也是两次战争的重要原因。 ②影响:霸权主义是实现世界和平的严重障碍,不消除这一主义,大国就很难平等、公正地对待小国、弱国,和平就只能是掩饰实力和武力较量的幌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历史上两伊宿怨很深。两国边界南段以阿拉伯河为界,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两国的重要石油基地和油港都集中于此。……在阿拉伯河伊朗一侧的胡齐斯坦省居住着200多万阿拉伯人,他们争取民族平等和自治的斗争受到伊拉克的支持。而在伊拉克一侧与伊朗交界的各省聚居着什叶派穆斯林,他1 们又受到伊朗的支持。在北部地区,两伊境内都有库尔德人,他们的反政府活动又分别受到对方政府的支持…… 材料二在双方“袭船战”中,航行于海湾的各国油轮共546艘被击中,420名船员丧生。战争……推迟了中东地区主要热点问题——阿以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刺激了中东地区各国对新式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追求,引起新的军备竞赛。伊拉克……很快忘却战争教训,停火两年后贸然武装入侵科威特,酿成规模空前、给伊拉克带来灾难性打击的海湾战争。 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提供的数字,日本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占其国内石油消费量的64%,法国占35%,美国占21%,意大利占32%,英国占14%,德国占15%。两伊战争开始后,世界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美国一些报刊曾发表评论说,如果战争再拖下去,“纽约夜晚的灯火将不会那么明亮”。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 酉阳三中王海波 一、教材分析 《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是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三专题五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第三节,本课主要分两个子目讲述的现代战争——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尤其是海湾战争。第一子目惨烈空前的两伊战争中,则主要讲述了,伊拉克和伊朗两大海湾强国,在民族、宗教信仰、国家利益以及领土划分等等方面的矛盾冲突,在石油问题和两国政府领导人政策上的冲突,加剧了矛盾。两国在20世纪80年代爆发了长达八年之久的两伊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同时给中东地区的和平带来的威胁。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和伊朗都有使用高科技武器,但是真正大规模使用高科技武器并且对海湾影响深远的还是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这次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是在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对世界影响尤其是海湾地区的影响至为深远,而海湾战争所体现的高科技对战争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本课所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更是学生理解现代海湾地区国际关系复杂化的一个窗口,学习好本课,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现在美国等大国关注海湾、中东地区的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代国际政治风云的变幻,以及中国乃至联合国对于和平和解决海湾国家之间的冲突所作出的努力。 二、教学目标 本课在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明确要求是:“了解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了解海湾战争,认识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影响。”,课标这样明确的要求,将两伊战争划归为地区冲突,而海湾战争则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现代战争,是有其道理的。然而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将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归为一课,标题定为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也是出于编者的考虑,其中两伊战争属于海湾地区的地区冲突,而海湾战争是属于海湾地区的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同属一地区的战争,年代相差不大,归为一课,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海湾地区的矛盾、冲突。并且两伊战争也使用过高科技武器,也应属于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的一例,知识没有海湾战争那么典型。同时将两伊战争列为《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中的第一子目,则更有利于第二节频繁的地区冲突和第三节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的衔接。基于上述分析,现将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基本史实(时间、地点、参与国、结果等等); 分析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并了解两次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教训; 了解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的特点,能分析出现代高科技与现代战争之间 的关系;明白联合国和中国等世界和平力量在现代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大致了解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基本史实;通过学生材料及教材,分析两伊战争及海湾战争爆发的原因及战争给人类带来 的教训;通过展示大量的有关海湾战争的图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以及教师 的讲解,使学生全面掌握现代高科技战争的特点;通过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及 教材,让学生明白在海湾危机后,中美的态度、国际不同的关注以及联合国 所做的努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战争给战争双方带来的危害以及给世界和平带来的威胁,同时使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条件下的现代战争的各种特点,

锡金被印度吞并始末

锡金被印度吞并前曾向全世界宣告加入中国 1974年6月20日凌晨5时32分,锡金国家大会党向锡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议会不迟于当日中午12时进行表决。这项修正案的主体内容,一是承认锡金国民议会议长和行政机构首脑由印度派驻锡金的首席行政官担任;二是解散王室卫队,制订关于锡金主权问题的全民公投时间表。如果此项提案获得通过,就意味着印度对锡金的占领,从法理上得到确认,并将为印度一贯主张的“印锡合并”扫清障碍。这样的结果,是锡金左翼政党“民族党”及其支持者所不能接受的。 “民族党”的前身,是创建于19世纪70年代的“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这个联盟的宗旨,是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它的成员来自原锡金社会的各个阶层,以提斯塔河上游的城市贫民为主,同时包括部分土着贵族及原王室成员,甚至还有提斯塔河谷地以东的部分不丹复国主义者。联盟名称中的“雷布查”,是锡金纳穆加尔王朝建立前,当地土着居民的称谓。在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时代,锡金人民经常以“雷布查人”自称,借以表达对独立的向往。1918年,英国当局承认锡金独立后,“雷布查独立运动联盟”分裂为拥护那穆加尔国王的右派,和主张“共和制”的作派。此后,两派彼此争论,渐行渐远,最终分道扬镳。右派与那穆加尔王室合作,组建“皇家统一党”;左派则吸收了部分青年激进分子,成立“民族党”。“民族党”自建党之日起,对内主张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对外致力于废除以《中英藏印条约》及其续约为主的不平等条约,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尤其反对英属印度当局对锡金内政的干涉。 在20世纪的前三十年,“民族党”的主张与亚洲殖民地国家要求国家独立的潮流相吻合,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支持。1929年3月,“民族党”接受“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的邀请,参加于中国广州举行的“亚洲人民反对殖民主义大会”。中国国民党作为此次大会的实际筹办者,向与会各方详细讲述了中国自推翻帝制以来的政治、军事形势,表达了中国致力于废除西方国家在华租界和领事裁判权的决心,同时阐明中国人民支持亚洲各国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谋求国家独立的正义行动。会后,由中国国民党直接掌控的“亚细亚独立解放联盟”宣布,向与会各方提供经济、军事援助,其中向以“民族党”为主体的锡金独立运动组织提供约合7万英镑的现金援助和制式枪械300余支。这笔援助,成为锡金独立运动开展以来,获得的最大规模外援。与会期间,“民族党”领导人拜访了国民政府负责亚洲事务的官员,现场观摩了中华革命军在冯水演武场的实弹演练,并专程花费一个月时间,走访了国民政府于1927年收回的汉口英租界。“民族党”尤其对国民政府于上年发起的“改订新约”运动特别重视,鉴于英属印度当局在锡金保留了完整的治外法权和经济专属权,“民族党”急切可望在国内也发起同样的运动。 这次大会,对锡金“民族党”而言,是收获非凡的。首先,它获得了急需的政治、经济、军事援助;第二,在初步了解了中国国民政府的组织结构和运作模式后,“民族党”找到了可供参考的执政模版;第三,中国反帝制反列强的经历,深深吸引了“民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14:第6课 两伊战争练习

第6课两伊战争 1.1980~1988年,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导致这场战争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 A.领土争端 B.教派纷争 C.经济利益 D.民族问题 2.两伊战争严重损害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边界争端 B.宗教教派矛盾 C.经济利益冲突D.意识形态的矛盾 3.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防御、伊朗进攻阶段是属于第几个阶段( ) A.一 B.二 C.三 D.四 4.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向海湾地区增派部队。主要是为了( ) A.维护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定 B.保护在两伊的外国人 C.维护联合国安理会的权威 D.趁机控制海湾地区 5.下面图片最能说明( ) A.美国直接参加了两伊战争 B.美国出售武器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C.美国出售武器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D.为了石油资源,美国无偿向双方提供武器 6.伊拉克和伊朗两国的矛盾主要集中在( ) A.领土问题B.宗教问题 C.民族问题 D.意识形态问题 7.1979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表示要用武力解决领土争端的直接原因是( ) A.霍梅尼鼓动伊拉克的什叶派反对萨达姆 B.伊朗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族人进行反政府活动 C.伊朗拒绝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分界线 D.伊朗没有兑现答应补偿伊拉克的土地 8.下图是两伊战争期间,遭化学武器杀害的库尔德人的墓地,它主要揭示了( )

A.两伊战争发生的原因 B.两伊战争的持久性 C.西方大国干预两伊战争 D.两伊战争的残酷性 9.为制止两伊战争,联合国安理会1987年7月通过决议。决议通过后( ) A.伊拉克拒绝接受,继续发动进攻 B.伊朗军队再次攻入伊拉克境内 C.伊朗拒绝接受,伊拉克军队再次攻入伊朗境内 D.两伊实现停火,进行直接谈判 10.两伊战争中,两国经济最主要的支柱——石油工业遭到极大破坏,主要原因是( ) A.美苏等大国的掠夺 B.双方都把袭击和摧毁对方石油基地和设施作为主要打击手段 C.两国石油出口量急剧减少 D.战争耗费了大量石油 11.两伊战争中,两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炮火,冲进布雷区,被称为“肉弹”。这说明了伊朗少年( ) A.具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B.是一种战争狂热 C.是一种极端宗教狂热 D.爱国主义精神大发扬 12.在两伊战争中发生过举世震惊的“袭船战”,下列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①“袭船战”指两伊战争中交战双方向对方运输石油的油轮发动的袭击 ②“袭船战”影响到了非交战国的利益 ③美苏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海湾地区的控制 ④伊朗首先发动“袭船战”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海湾战争后勤研究1

第一章战争的现实 有人曾把海湾战争后勤保障的规模,比作一声令下马上把阿拉斯加州的全体居民及其个人家当全部运到大洋彼岸,或将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城整个搬家。 部队饮食问题:从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也就是在海湾战争的前期、中期、后期,在西南亚的美国陆军后勤工作人员,在第22支援司令部和第1、第2军支援司令部的组织指挥下,制定计划,组织运送,向部队供应了一亿二千二百万餐口粮,这相当于为怀俄明和佛蒙特两州所有居民供应一日三餐达40天之久。 部队运输问题:从1990年8月至1991年8月,上述支援部队提供油料13亿加仑,等于首都华盛顿同期油耗量的七倍,或约等于哥伦比亚特区,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12个月的总耗油量。 同一年内,这些后勤支援部队及其雇用的司机在战区行车近5200万英里,等于到月球往返100多次,环地球行驶2000多次,或等于从洛杉机到纽约往返10000多次。 军队是各种需求的集合体。他们所需要的东西种类繁多而复杂,而有时还相互矛盾。军队既需要训练精良、机动灵活的作战部队(军事术语称其为“牙齿”),也需要大量的支援部队(“尾巴”);既需要坦克、飞机、弹药,也需要面包师和官僚(毫无疑问,官僚也是有用的),木工和出纳员,殡葬人员及律师。 除此之外,军队还需要指引交通方向。在战争中,沿沙特公路网新树立了近500个交通标牌,帮助美国士兵及其他第三国人员在缺乏地貌特征的地形条件下找到他们的目的地。 毫无疑问,他们也需要邮政工作人员。从1990年11月到1991年4月,半年内,海湾战争的供应人员和运输人员平均每天运送邮件近500吨。他们总共处理邮件31800多吨,其数量之多足可以用6英尺高的邮件覆盖28个足球场。 这些任务及其他无数的工作,都是由后勤人员完成的。后勤是把运输、补给、仓储、维修、采办、合同、订货、自动化等项工作精心综合成一个紧密有序的整体,确保上述各项工作的最佳化,以保证和促进给定目标和任务的完成。 海湾战争中,后勤人员面临的是大量的不确定因素,他们竭尽全力逐个排除,直到消除了一切因措手不及招致工作严重损失的可能性为止。这就是我们在海湾的所做所为。 1.战争序幕 对许多远离战场,安稳度日的美国人来说,西南亚战争的爆发,来得突然,出人意料。但对伊拉克和科威特来说,这场战争的根源可追溯到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以前。科威特的国名起源于“科特”(KUT)一词即“小城堡”,令人想起了这个地区动荡的过去。 在伊拉克和科威特这两个国家中,长期比较稳定的是科威特,历时两个世纪的统治者阿拉沙巴王朝,赢得了领导温和、宽容不同政见的声誉(至少按中东标准是如此),但科威特从来没有强大到足以独立于其“贪得无厌”的四邻之中的程度。在十九世纪,当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着此地区时,科威特仅是奥斯曼帝国的一个半自治区,属巴士拉省(该省现为伊拉克的一个城市)管辖。科威特与巴士拉的这种关系早在1919年就告终结,但后来却成为伊拉克向科威特提出领土要求的依据。在20世纪初期,科威特统治者酋长穆巴拉克与英国签订了一项协定,使科威特成为英国的保护国,直到1961年科威特才争得英国同意,宣布完全独立。 与此相反,伊拉克从20世纪20年代初期以现代国家形态出现后,始终受到动乱的困扰。从1921年温斯顿·邱吉尔向英国下议院发表的一次演说中就可以窥见问题的端倪。邱吉尔在演说中阐明,英国的方针是“以对不列颠及其盟国友好的方式在巴格达古城周围建立一个能够复兴和体现阿拉伯民族古老文化和辉煌的阿拉伯国家”。但这个基础比较薄弱,在以后的37年中,巴格达政府更迭达58次。 1961年6月,科威特脱离英国获得独立6天后,伊拉克卡塞姆上将就声称科威特是伊拉克的领土。英国所显示的武力,使卡塞姆未敢实践其声明,但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威胁——有时公开,有时含蓄——后来一直持续了三十多年。例如,1981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告诉科威特一家报纸,两国的边界需要重新划分,他还具体提出伊拉克需要获得易于进入阿拉伯海湾的通路,这就要求科威特必须将沃尔拜岛和布比延岛的主权转交给伊拉克。 以后,多次威胁和敌对行动接踵而来。例如,伊拉克的极端分子卷入了一系列的阴谋活动,包括1983年对科威特一连串的炸弹爆炸事件;二年以后,劫持科威特客机事件;以及1985年暗杀科威特统治者的未遂图谋。尽管伊拉克采取了这些好战行动,但科威特的统治者则倾向于对其邻国的侵犯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因很简单,虽然他们从内心讨厌萨达姆·侯赛因政权,但更关注的是伊朗原教旨主义穆斯林政权所造成的威胁。当时,伊拉克与伊朗正在交战,正如阿拉伯谚言所说的:“我们敌人的敌人是我们的朋友。”因为当时伊朗被认为是阿拉伯地区的主要威胁,科威特欣然允许伊拉克利用其港口、公路及其他设施向伊拉克运送军用物资,并为伊拉克作战贡献出80多亿美元。 事实证明,和平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伊拉克的贪婪与不满是根深蒂固的。多亏有了石油收入,八十年代时,科

印巴冲突

印巴冲突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高教出版社选修三历史的第五单元第五课。本课介绍了二战后印度与巴基斯坦发生的三次战争,分析引发这些战争的原因。它们与殖民统治者的政策,以及在实行分别独立国时对一些地区和不同宗教、民族之间矛盾的处理失误有直接关系,印巴双方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的纠纷和战争,造成双方的巨大损失,但并没有解决问题。在本书中占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淮北实验中学的高三学生,由于学生的历史的基础总体很好,但是存在不少学生对历史缺乏兴趣,所以我将运用生动的教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并且加强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识记,理解:“蒙巴方案”与印巴分立原因;了解三次印巴战争,引发印巴冲突的主要原因从宗教、边界和领土、大国插手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情感态度价值观:在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不同的居民中,出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但单靠战争这种方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流,印巴之间从战争走向和平符合时代潮流。 重点:了解印巴战争,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教训 难点:印巴战争的原因、教训 四教学方法

通过讲述、设问、归纳概括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并注重多媒体教学,搞高课堂知识容量;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环境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运用电脑和投影仪等设备进行PPT放映,在加以板书的讲解,这就也要运用黑板和粉笔。 六教学过程 导入(3分钟左右) 西天取经”的故事家喻户晓,那么请问大家:西天在哪里?(学生齐答:印度)印度不确切,要称古印度才对,当时名叫天竺,古代印度曾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是三大宗教——佛教的起源地,中国所取之经正是佛经。新航路开辟以来,印度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侵略,到18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了英国殖民地。直到二战结束,中国曾取经的地方才完全摆脱殖民地位,好不容易实现了独立,但却在一地出现了两个矛盾重重的新国家,看来这里人们的苦难还没有结束,今天,我们一起把目光投向这一片阴霾重的古代天国。 讲述内容 一、“蒙巴顿方案”与印巴分立(15分钟)

三次印巴战争的介绍_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

三次印巴战争的介绍_三次印巴战争的结 果 印巴战争,印巴分治后印巴之间发生的3次战争。1947年10月,印度与巴基斯坦两国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发生武装冲突,战火延续15个月。下面是分享的三次印巴战争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次印巴战争第一次印巴战争其实是发生于1947年,这场战争的交火,标志着印度与巴基斯坦开始正式争夺克什米尔。所以说克什米尔的归属权问题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的焦点,双方都认为克什米尔是自己的领土,出于捍卫自己领土的完整,所以他们两国才开始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而很多学者都认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英国惹的祸,英国很喜欢欺负人,那时候他总把印巴做为自己家的后院,从他们那里予取予求。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之后,英国人不甘心就这样离开呀,所以他就使了个坏,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却偏偏就中计了,为了能够让自己领土更大一些,他们就开始不断地发对战争,以此来争夺克什米尔这样的士邦。 两个国家都是不惜牺牲重大的财力、人力,也要争取把自己的领土扩大,这就使得战争处于一种胶着的状态,以至于其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双方都不能够取得任何进展。所以联合车就出面了,最后第一

次印巴战争就在联合国的干预下终于才得以消停了。而在这场战争中死亡的救死亡的士兵则有1500名之多。 第一次印巴战争最后的赢家到底是谁呢?其实在这一点上也很难下定论,总之到了这个时候,克什米尔已经彻底的丧失了独立的机会,经过了这场战争克什米尔被一分为二,其中大部分繁华而富饶的地方都被划给了印度,但巴基斯坦也取得了一小部分。 第二次印巴战争两个人一旦结下了仇恨,那么就难免会看各自都不顺眼,如果遇到合适的机会,报仇可能就会再所难免,而国家与国家也是这个样子的。第二次印巴战争虽然从表面上看与第一次的印巴战争毫无关联,但倘若不是有旧恨的话,也许新仇就不会被种下。 1956年印度突然对巴基斯坦控制的一处盐碱沼泽库奇兰恩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出手想要一举把它拿下。但是巴基斯坦人不干了,本来是自己的领土,你现在居然横刀夺爱,就算他是一片破盐碱,就算他再怎么不毛之地,那也不能你说抢去就抢去啊,巴国多没面子啊!所以说第二次印巴战争就这样展开了。 这时候英国的首相出来劝和了,双方经过考虑也都同意了,并且签订了停火协议,但是印度内政长在停火当天却对外宣称,说克什米尔是印度的,这一点谁也不能否认,这样一来,巴基斯坦又不干了,所以就开始了大满贯行动,旨在夺回克什米尔,并且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印度政府却不容许这样的情况出现,所以他们就绕过克什米尔,开始直接攻打巴基斯坦。 为了保卫家园,巴基斯坦方面的士兵也是拼尽了全力,加之在空

高中历史选修3优质学案:第6课 两伊战争

第6课两伊战争预习导引 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1.了解两伊战争。 2.分析地区冲突产生的原因和教训。1.重点:两伊战争的教训和影响。 2.难点:宗教教派分歧与战争的起因。 知识点一战争原因 1.领土争端:阿拉伯河主权之争。 2.宗教矛盾 (1)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分歧。 (2)具有宗教背景的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恩怨。 3.霸权政策:萨达姆推行地区霸权主义,谋求阿拉伯世界盟主和海湾霸主地位。4.民族纠纷 (1)波斯人(伊朗)与阿拉伯人(伊拉克)的冲突。 (2)伊拉克支持伊朗境内的部分阿拉伯人自治。 (3)两伊都支持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人自治。 5.大国介入: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大国争相控制的对象,这就增加了两伊矛盾的复杂性。 [思维导图] 印巴战争及两伊战争的异同 知识点二两伊战争的经过 1.爆发:1980年9月,伊拉克首先对伊朗的一系列目标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

争爆发。伊拉克发动大规模进攻,在短时间内占领了伊朗大片领土。 2.相持 (1)1980年底到1981年9月,双方军队在战场上进行拉锯战,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伊朗军队发动反攻,逐渐收复了失地。 (2)1982年,伊朗军队进入伊拉克境内,占领了伊拉克领土。伊拉克在多次要求停战遭拒的情况下,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并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苏美等国相继同意为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 (3)结束 ①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通过决议,要求双方立即停火。 ②伊朗拒绝接受安理会决议,之后双方对对方主要城镇发动导弹“袭城战”,伊拉克军队再度攻入伊朗境内。 ③1988年,伊朗接受联合国决议,两伊终于实现停火。 [深度点拨] 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双方战火的蔓延,曾导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海湾地区的严重对立,致使海湾局势一度空前紧张,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知识点三战争的影响 1.对两伊 (1)给双方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不仅影响两国的经济发展,而且造成了经济的全面倒退;战争使两国经济最主要的支柱——石油工业遭到极大破坏。 (2)给两国人民心灵投下的阴影,在短时间内难以抹去。 2.对中东 (1)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中东国家分成支持伊朗的国家、支持伊拉克的国家和中立国三个阵营,又形成了更为复杂的矛盾,给本来就不稳定的中东局势,增添了新的紧张因素。 (2)使有些中东国家开始谋求引入导弹、化学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导致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3)为美苏等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事务创造了条件。 [归纳总结] 两伊战争的教训

【国防教育】海湾战争-沙漠盾牌”与“沙漠风暴”

海湾战争 ——“沙漠盾牌”与“沙漠风暴” 海湾战争发生于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历时42天。它是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运用各种新式武器,对伊拉克实施的一场局部战争。在这场短暂的局部战争中,新型先进武器投入之多,空地一体协同作战配合之密切,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它标志着现代战争已经进入了一个以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主要特点的高技术战争新时期。这场战争不仅对中东乃至整个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海湾战争中的海湾系指中东的波斯湾,又称阿拉伯湾。海湾战争的起因要追溯到伊拉克队科威特的入侵。海湾地区包括8个国家: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伊拉克和伊朗。当时,伊拉克军事实力最为强大。1979年萨达姆·侯赛因上台后,曾与伊朗进行了长达8年的战争。两伊战争后,伊拉克元气大伤,国力下降。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谋取石油出口控制权,同事也为了实现其称霸海湾的野心,伊拉克以领土纠纷和科威特违反石油输出国组织的规定,大量倾销石油为借口,于1990年8月2日凌晨,以5个师德兵力对科威特发起进攻,仅3个小时即夺取了科威特的首都——科威特城,当日下午占领了科威特全境。伊拉克的侵略行径遭到了世界各国的严厉谴责。伊拉克队科威特的入侵直接威胁到了海湾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也严重损害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利益。海湾地区石油资源极其丰富,战略地位异常重要。石油藏量占世界的60%,产量占欧佩克的68%,美国19%西欧35%、日本70%的石油进口均来自这一地区。一旦海湾地区为伊拉克所控制,它将直接危及西方额经济命脉,这是美国及西方国家做决不能做视不管的。因此,以美国为首的近30个国家做成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武装干涉,从而引发了举世瞩目的海湾战争。 站前,为了进行紧急军事部署,美国制定了“沙漠盾牌”计划,这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军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全球性军事调动。这一计划8月4日制定,8月7日付诸实施。根据“沙漠盾牌”行动计划,美国在海湾地区共部署了43万兵力,作战飞机1100多架,大型水面舰只60余艘(最多时做成6个航母编队)、M1A1“艾布拉姆斯”式主战坦克1500多辆,大口径火炮2000余门,装甲运兵车2500多辆,流动战地医院120所,海水消毒与淡化厂15座。加上其他参战国的部队,多国部队总兵力达到70多万,坦克约4000辆,飞机2000架,各类舰只245艘。 与此同时,为了适应沙漠环境,美军举行了代号为“恐怖之夜”的大规模空袭演习、“正义铁拳”的地面部队大纵深突破演习、“海湾风暴”多兵种立体突袭演习和代号为“迅雷”的海军陆战队登陆演习。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于1991年1月15日基本结束。美国以1月15日为最后期限,向伊拉克发出了最后通牒。 1月17日,美国开始实施“沙漠风暴”作战行动。其基本作战指导思想是以极少代价为前提迅速取得战争的胜利。最占行动重点包括:1.首先以突然地、大规模的战略空袭一举摧毁伊拉克境内的生物、化学与核武器工厂、导弹基地、指挥通信中心、雷达设施和军民用机场;2.对伊、科境内的伊拉克精锐部队实施大规模轰炸,至少歼灭其50%的兵力;3.在此基础上,美国海军陆战队和空降部

印度对巴基斯坦敢发动战争的可能性

印度对巴基斯坦敢发动战争的可能性 发表于 2008-12-26 08:43:59 孟买袭击案后,印度对克什米尔的巴基斯坦武装分子"虔诚军"可谓是恨之入骨。这更勾起了印度对肢解巴基斯坦未果的心病。打击巴基斯坦,称霸南亚次大陆是印度梦寐以求以求的目标。随着巴基斯坦内部力量的分裂与孟买袭击案的发生,印度似乎又看到机会来了,近期以来,各种渠道频频爆出印度即将对巴基斯坦发动袭击的情报。一时间,南亚次大陆似乎风雨欲来。 那么,印度究竟有没有胆量和资本对巴基斯坦发动武装进攻呢?从表面看,巴基斯坦十万精兵调到东线,空军战机开始在各大地市上空进行非正常巡逻,并驱逐了13日进入巴空域的印度战机。而印度也不示弱,各地机场、军用设施开始武力越境打击的战前准备。但我们从更深层次来分析这个问题,就会发现一些背后的东西。 一、印度与巴基斯坦同为有核国家,是否有胆量相互开战? 从核武器首次用于实战以来,有核国家之间,基本上未爆发过大规模的冲突,即或是有冲突那么也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得到了解决(譬如中苏珍宝岛冲突)。据此,有人判定印度不敢对巴基斯坦发动袭击,笔者认为是片面的。 首先,在具有相互毁灭的对等核能力下,敌对双方会找出第二种途径解决问题,譬如美国与俄罗斯62年的古巴危机;其次,战略核力量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强势核能力的国家会谋求优势之外的补偿,譬如美国对中国。这种情况下,处于弱势的一方通常会做出一些让步(南海撞机、99南斯拉夫大使馆);再次,战略核能力对称,常规力量不对称的情况下,拥有强势的一方会"忽视"核力量,而"强调"自己的常规力量对比,譬如印度与巴基斯坦,印度的战机可以以反恐为名打击巴基斯坦境内的"恐怖分子"。担就就目前的形式看,无论是巴基斯坦或者说印度一方,都没有胆量在战争中使用核武。那么低烈度的常规战争处于有利的印度一方,当然会谋求巴基斯坦做出相应的"补偿"。 对于巴基斯坦来讲,曾经拥有优势的空军,则近几年受到美国撕毁F-16合同的影响,几乎比印度落后了一代,否则巴基斯坦也不会急着从中国买进歼十。装甲兵力方面,印度对巴基斯坦是一马平川,从第三次印巴战争看,即使装备了85B 和"哈立德"的巴基斯坦陆军,也无能力拒敌于国门之外。唯一在手的反击利器,就是中国提供的A100远程火箭炮,可以对印度部队进行远程打击。总体上看,巴基斯坦处于明显的劣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印度谋求不到额外的"补偿",那么即使面对"有核的巴基斯坦",其军事冒险的本能是十分强烈的。 二、美国究竟持什么样的态度?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8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北师大版选修3

课时分层作业( 十八)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 ( 建议用时:35 分钟) [ 基础达标练] 1.在《蒙巴顿方案》中,英国殖民者利用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实行“分而治之”政策,这样的结果是( ) A. 有利于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B. 极易导致宗教对立与排斥 C. 可以加强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 D. 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解析】以宗教原则实行印巴分治,导致印度伊斯兰教与印度教两大教派之间矛盾尖锐,不断发生流血冲突。 【答案】B 2. 有人认为第一次印巴战争实现停火“只是暂时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 A. 没有解决克什米尔问题 B. 苏联蓄意肢解巴基斯坦 C. 巴基斯坦内部矛盾激化 D. 英国殖民统治根深蒂固 【解析】第一次印巴战争停火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成为印巴的难解之“结”,必然导致新的矛盾和战争。 【答案】A 3. 1947-1971 年间,三次印巴战争的主要相同点是( ) A. 以克什米尔问题为导火线 B. 因联合国进行调解而停火 C. 与印度肢解巴基斯坦有关 D. 没有最终解决印巴的矛盾 【解析】三次印巴战争以后,两国之间小规模的冲突依然不断,且军备竞赛不断升级, 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是第一、二次印巴战争的相同点,C项与第三次印巴战争直接相 关。 【答案】D 4. 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之间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 ) A. 越南战争 B.朝鲜战争 C.印巴战争 D.两伊战争

【解析】两伊战争持续8 年,战争的消耗是二战以来局部战争历史上罕见的。 【答案】D 5.20 世纪80 年代,两伊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 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争端 B. 伊朗推行地区霸权主义 C. 两国居民宗教教派不同 D. 两国之间民族矛盾严重 【解析】本题实质考查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伊拉克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是导致两伊冲突演变成战争的原因之一,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 两伊战争经历了四个阶段,其先后顺序依次是( ) ①伊朗反攻②伊拉克进攻③双方拉锯战④伊拉克再次进攻 A. 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解析】两伊战争耗时长达8 年之久,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伊拉克进攻;第二阶段是伊朗反攻;第三阶段是双方进入地面拉锯战和空中、海上袭击战;第四阶段是伊拉克再度攻入伊朗境内。 【答案】B [ 能力提升练] 7. 两伊战争被称为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主要是因为( ) A. 战争使交战双方两败俱伤 B. 战争最后以停火而告终 C. 战争使美苏等国从中渔利 D. 战争造成中东国家分裂 【解析】两伊战争长达八年之久,交战双方死伤惨重,经济发展受到阻碍,都蒙受了重大损失。因此,这场战争是一场没有胜者的战争。 【答案】A 8. 两伊战争对中东局势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 A. 给两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B. 中东阿拉伯国家进一步结盟 C. 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 D. 使伊朗和伊拉克长期对峙

美国逼迫中国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沿阵地

美国逼迫中国进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前沿阵地! “中新社华盛顿2011年10月13日电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表示,伊朗必须为其策划刺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付出代价,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并且“不排除任何选项”。 奥巴马当天是在白宫与到访的韩国总统李明博召开联合记者会时说这番话的。他称,这一阴谋不只是伊朗的“一个危险的升级”,它是伊朗政府“危险和鲁莽行为”模式的一部分。 奥巴马指出,在这起暗杀沙特驻美大使的阴谋中,有一个伊朗裔美国人参与其中,而伊朗政府内部的某些人和他有直接联系,并支付资金给他。 “这些事实有目共睹,除非掌握了支撑这些指控的证据,否则我们不会随便提出这样的指控。”奥巴马说,“我们已经与所有的盟友、国际社会接触,并将事实摆在他们面前。我们相信人们分析之后,对这些事实不会有争议。” 奥巴马指责伊朗的做法远远超越了可接受的国际行为准则,而这只是伊朗长期以来一系列暴力行为的一个例子而已。 奥巴马表示,美国将同其他合作伙伴和盟国一起确保伊朗为此付出代价。第一步,美国将起诉那些参与这起阴谋的个人;第二步美国将对伊朗实施“最严厉”的制裁,并继续动员国际社会进一步孤立伊朗。 “现在我们不排除任何选项来对付伊朗,但你可以预期,我们将继续对伊朗政府施加各种压力。”奥巴马说。” 现在美国借沙特的驻美的大使被害,强行说是伊朗所为,奥巴马对世界宣言将会对伊朗最严厉的制裁、和打击。看到中国微笑中解决了朝韩舰艇爆炸事件、低调处理钓鱼岛、南海菲越狂吠的挑衅、容忍了对台大量军购、容忍了强行人民币升值给中国国民带来的通货膨胀、容忍了即将对巴基斯坦动武的恐吓、现在却把矛头指向了中俄的重要伙伴---伊朗。这真是难以寻味啊,美国你到底要干啥???

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如何 2016-12-05 来源:武林网 因为各种宗教和党派利益冲突,印巴两国发生了三次战争。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克什米尔丧失独立,巴基斯坦占据其五分之二,印度则是五分之三,东巴脱离了巴基斯坦,独立后建国为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印巴战争照片 第一次和第二次印巴战争主要是两国围绕克什米尔地区的主权争夺战争,战场主要集中在克什米尔地区,战火总共延续了15个月。第一次战争,印度稍占上风,双方阵亡士兵共达1500名,但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还是通过其全民公决来解决。第二次战争中,巴基斯坦凭借先进的空军装备越战越勇,力压印度,结果是印巴两方同意撤退到1965年8月5日前所在地区,这次双方伤亡情况比第一次战争严重,而且印度还被击毁近百辆坦克。只是两次印巴战争被第三方调停

后,在巴基斯坦内部动乱的环境下,印巴之间的第三次战争还是爆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是准备充分的印方获胜,因为巴基斯坦扛不住印度军队的强大兵力,顽强抵抗下,无论是东巴还是西巴战场仍节节败退。印度成功夺占东巴后,东巴因此得以独立建国。 对于巴基斯坦,历经三次印巴战争的结果损失较大,一方面是兵力的削弱,另一方面是国土的分裂,主权被分割去一部分。而冤家对头印度则利用其内部矛盾,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作战,最终还是占了巴基斯坦的便宜。 印巴战争最终谁赢 印巴战争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以后两个国家之间发生的三次战争,第一次发生时间是1947年10月21日开始到1948年12月31日结束,战争延续了15个月,第二次是1965年,第三次是1971年,因此关于印巴战争谁赢的问题需要分三次分析。 印巴战争照片

第一次印巴战争是发生在秋季,克什米尔地区,这次印巴战争的显著结果就是印度半岛脱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分别建立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独立的国家,但是两个国家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却没有协商一致,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第二次印巴战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第二次克什米尔地区战争”。印度和克什米尔的军队在原先设定的停火线上开始交战。1965年8月14日巴基斯坦也开始参与斗争。斗争结果为继印巴战争陷入僵局后,经联合国从中调理,印巴战争停火。 关于印巴战争谁赢这个问题,在第三次印巴战争后落下帷幕。1971年,印度向巴基斯坦地区发起进攻战争在巴基斯坦东部和西部两个战争发生。印度在东巴地区取得了胜利,西巴主要两方进行了空战,双方都没有什么战果。巴基斯坦也接受了印度的停战协议。这时的东巴自己形成了孟加拉共和国。三次印巴战争后,克什米尔失去了它的独立性,被巴基斯坦和印度划分。以上便是印尼战争谁赢的问题。 引起印巴战争原因是什么 印巴战争原因起源于英国政府的不良意图。在印度反殖民斗争火热的大环境下,英国不得不向印度人移交政权。然而英国政府人走心不死,还想要暗地里控制印度,鼓动印度各党派分而治之,削弱当地政治力量的统治权。

高中历史选修3课时作业2:5.6 两伊战争练习

第6课两伊战争 基础巩固 1.两伊战争、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均包含宗教派别问题,这说明() A.宗教派别矛盾是不可调和的 B.宗教派别问题是导致地区冲突的重要原因 C.人们不应该有宗教信仰 D.上述矛盾冲突的根源是宗教矛盾 解析宗教派别矛盾是可以协调的,A项错误;人人都有信仰自由,C项错误;宗教矛盾是矛盾产生的一个因素,领土主权的争夺激化了其他矛盾,D 项夸大了其影响。 答案 B 2.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首先发动“袭船战”的直接原因是() A.伊朗封锁了阿拉伯河的航道 B.伊朗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C.双方进入拉锯战,难以打开局面 D.伊拉克提出停战要求,遭到伊朗拒绝 解析伊朗攻入伊拉克境内后,伊拉克多次提出了停战要求,遭到拒绝后,伊拉克在发动“袭船战”的同时,在地面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 答案 D 3.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防御、伊朗进攻阶段是属于第几个阶段() A.一B.二C.三D.四 解析两伊战争经过了三个阶段,分别是: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阶段;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阶段。故选B。 答案 B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争双方来讲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是() A.两伊战争B.朝鲜战争C.越南战争D.印巴战争解析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8年的两伊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两伊战争是一场时间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伤亡人数超过朝鲜战争、经济损失超过越南战争的大规模消耗战。 答案 A 5.右面图片最能说明() A.美国直接参加了两伊战争 B.美国出售武器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C.美国出售武器加速了战争的结束 D.为了石油资源,美国无偿向双方提供武器 解析美苏两国通过对两伊战争提供武器,在大发战 争财的同时,带动了战争的升级,造成了更大的伤害,同时美苏大国借机插手中东地区的事务,使中东地区更加不稳定,选B。 答案 B 6.两伊战争之后,中东地区的形势() ①趋向稳定②形成三大阵营,局势更加紧张③有些中东国家开始了新一 轮的军备竞赛④造成了中东国家的分裂,国家内部分裂活动加剧 A.②③④B.①④C.③④D.②③ 解析两伊战争后,中东地区分裂,局势更加不稳定,但“分裂”是不团结之意,并非国家内部分裂。 答案 D 能力提升 7.两伊战争中,两方互有攻守,当伊朗进攻时,为扫清前面的地雷,伊朗成千上万的少年怀着能升入天堂的梦想,冒着伊拉克炮火,冲进布雷区,被称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