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活着读书笔记加原文

活着读书笔记加原文

活着读书笔记加原文

【篇一: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余华《活着》读书笔记

一位走过历史的普通老人娓娓从容地到来他的一生,《活着》里的故事便在老人平淡的声音里,像是静静的河水般流淌出来,没有哀泣,也没有呜咽。讲述者老人没有刻意煽情,可是波澜无惊的语言里蕴含的故事震动了读者的心,不禁对老人的曲折不幸一生满怀同情。老人在经历了诸多亲人离世,只余孤单的自己凄凉在世后,还能安然平静的向他人讲着自己的亲人如何一个个离开,他最终会做到这样的超然心态,又说明了他经受了人世间极大的痛苦,物极必反,痛苦的不能再痛苦了,只有平平淡淡的活着。

《活着》里讲故事的老人叫福贵,他本是个地主的儿子,有土地,有房产,有身份,有地位,是个堂堂大少爷。可他偏偏是个好赌的败家子,很快就把家里的财产输个精光。他的不争气气死了老子,赔着全家人过起了贫穷老百姓的苦日子。好在万贯家产的消失换来了浪子回头,福贵从此改过自新,勤勤恳恳,本本分分的当起了农民,真好地为这个潦倒的家担起了责任。没过多久,福贵被国民党抓去做壮丁,当兵期间认识了春生,两年后福贵被共产党俘虏,这才有机会重回到家里。福贵不在家的两年里,他的老母过世,妻子含辛茹苦带着两个孩子艰难地讨生活,凤霞有庆都张大了不少,凤霞因为发烧变成了聋哑人。共产党解放了全中国,进行土地革命,实行大跃进,人民公社。熬过了这之后的苦日子后,眼看着好日子是苦尽甘来,命里安排的却是福贵一生厄运的真正开始。钱财散尽方可豁达一笑,因为身边还有亲人的支撑,那么失去了亲人,就是没有了支撑,粉碎了希望。福贵的接下来的后半生,就是在不断地忍受着死神无情的双手将他的至亲从他的身边一个个的夺走,忍受着每次燃起的希望又一次次被掐灭。儿子,女儿,妻子,女婿,外孙——都死去了,只留下孤孤单单,凄凉独活的老人……

在我读完《活着》后的第一想法是很不理解为什么徐福贵到最后还要好好地活着?他不止一次地面对着至亲至爱从他身边相继离去,又不止一次的希望遭到破灭,这样的不幸接连不断的砸向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情感的肉身,饶是任何一个平常人陷入这般精神打击的连环套中,都可能扛不住如此巨大的折磨,将会濒临精神崩溃。我曾怀疑是不是生活的压力,亲人离别带给他的痛苦,早已超

越了他的心理承受极限;怀疑心灵的抑郁已将他压迫的麻木,冷淡,他的心已被吹向茫茫沙漠,干涸到绝望地苟延残喘余生。

仔细回想考虑之后,我发现福贵最终变成一个孤独的老人,心态淡

然的活着,是有其中的理由的。人是情感动物,往往对痛苦的记忆

比较敏感,而且痛苦的经历总让人印象深刻,一旦沉溺便不容易自拔。所以在读《活着》时,情感就在无形当中被福贵的悲惨经历所

笼罩,

那么痛苦也就越放越大,因而当我们只将关注点放在福贵的痛苦上时,就忽略了福贵人生里更为美好的东西,比如福贵儿女孝顺懂事;妻子善良贤惠,不离不弃;女婿踏实肯干;小小孙儿也似乎理解大

人的苦恼,乖巧听话。这些都是福贵一生最朴实最真挚的收获,是

他回忆里值得欣慰的地方。福贵能够活着的力量一方面除了对生活

的坚忍之外,另一方面还有亲情的心理支撑。

一、活着是对苦难生活的坚忍。

作者余华这样解释“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

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

平庸。”

《活着》里的徐福贵不正是在忍受着现实给他的幸福与苦难,无聊

和平庸吗?处于社会底层的贫苦农民没有很高的觉悟,尤其像福贵

所处的经济落后的年代,广大农民一生当中都在为生计奔波忙碌着。他们起早贪黑,不计劳累,拼命苦干,只是简单为了养家糊口,养

儿育女。活着的最高追求就是过上衣食无忧,家人平安的好日子。

像徐福贵一样的农民都把亲人和粮食看做他们生命里最重要的部分,他们追求的很简单,眼光和思想也停留于此处,自我意识很低,因

而当他们的粮食受到威胁,亲人遭遇厄难时,他们不会抱怨社会谴

责老天,只是逆来顺受,接受现实的打击,去忍受生命赋予他们的

责任,等到亲人离世,再没有亲人可以让他负责任时,就剩下他对

自己负责任了——活着。

其实这何尝不是对生命的一种坚忍,对生活的一种坚忍。悲剧就是

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福贵的一生多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后,

却又变成山重水复又无路。他从心底高兴每次似乎已来的幸福,这

种平淡的幸福给乐安知足的福贵带来了令人欣喜的希望,可是命运

恰恰就像是逮住了他不放,不断地给他开着玩笑。生活带给他的希望,在他还没来得及憧憬时,便毫不留情地夺走他的至亲,将他希

望的小火苗生生浇灭,一次次打入绝望的深渊。对福贵这些平凡人

而言,没有伟大的人生追求,他们从来没有逃离过生存的底线,也

许在他们的精神深处有着对生命本源的留恋和执着。

但是活着不容易,活人追忆死去的人又是很痛苦的。福贵的亲人大

都又是不愿死去的,无论生活多么困苦艰难,一家人每天在一起也

是开心的。即便亲人一个个离他而去,带给他超越身体伤痛的近乎

使人精神崩溃的精神打击和折磨,他依然挺了过来。余华说:“我见

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比别人多很多死去

的理由,可是他活着。这个人就是福贵”。“活着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再回首,一切化作夕

阳下淡然的身影,福贵没有表现出无限痛楚,也没有抱怨苍天或谁,这些普

通世人的品质,与淡然心态未必人人都领悟得到,福贵把活着的意

义升华了,没有自暴自弃,没有行尸走肉,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沉

溺失去亲人的痛苦中,也没有消极地放任生活放弃生命。过尽千帆,这是普通农民经历多次常人无法忍受的生死离别,白发人送黑发人

的锤心之痛后的超然,他在好好活着。

二、活着里的浓浓温情是生活里的欣慰与希望。

福贵与家珍的夫妻之情:福贵在输光家产后,家珍并没有埋怨,只

是跟他说:“只要你以后不赌就好了。”家珍没有嫌贫爱富,跟着福

贵吃苦受累无半句怨言。徐家破亡后,家珍被富商父亲强行接回家里,半年后家珍放弃家里优渥的生活条件,毅然地重返徐家跟着福

贵过平头百姓的艰苦日子,日子是好是坏,从不说什么。福贵浪子

回头,改过自新,勤劳顾家,踏实肯干。家珍和福贵在家衰败后仍

能同甘共苦,互相扶持,相濡以沫,无怨无悔,共同走完坎坷苦难

的一生也实在难得。

福贵和有庆父子之情:有庆死了,福贵在抱着他回来的路上走走停停,累了想把有庆放在背上,可心里就发慌。生怕他突然醒来他不

知道,生怕儿子不知谁背着他而害怕,所以“不能不看着他”。因为

怕妻子受不了打击,决定一个人悄悄把有庆给埋了。他用衣服把有

庆包好放在坑里,用手把土盖上去,把小石子都捡出来,因为他怕

石子烙疼有庆的身子。这浓浓的父爱,这无微不至的父亲情在此刻

显露无疑。

福贵和凤霞的父女之情:凤霞因为家穷,有庆上学没钱而被迫送人。在被领走的的那一刻,眼里充满对这个家的不舍。凤霞连夜跑回家

再被父亲背着送回养父母家时,福贵在伸手去摸她的小脸时,她也

伸手去摸福贵的脸,仿佛要将父亲那张脸深深记住似的,仿佛在对

福贵说:爹,我不怪你。福贵在那一刻便决定:“就是全家饿死,也

不送凤霞回去。”凤霞在见福贵背着她往回走一段路后突然紧紧的抱

住福贵,因为她知道她可以回家了。那一刻,凤霞是无比幸福的,

因为在孩子眼里,没什么可与父母对自己的不舍和关爱相题并论。

此外,福贵与长根的主仆情,与春生的战友情,还有与女婿二喜的

半个父子情和对外孙苦根的爷孙情,无不让人感动落泪。命运里的

不足用人与人之间淳朴的真情填满,源源无尽的苦难无法枯竭用温

暖人情哺育的精神世界。

尽管《活着》给读者展示了福贵悲惨的一生,儿子有庆遭遇意外夭折,女儿凤霞难产致死,媳妇家珍悲痛伤亡,女婿二喜死于工地事故,仅在的小外孙苦根又被撑死夺走小命。这一连串的厄遇都降在

了福贵头上,感觉他算得上人世间最不幸的人了。可是整篇小说读

来,给读者的感觉除了对主人公福贵的至亲相继离开他的同情之外,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我想这些人与人之间最为

淳朴真诚的感情是《活着》里不幸之人深感欣慰的地方。活着的人

命运是悲惨的,但他们的心灵是滋润勃发的,因为在作者给我们描

述的故事里,大多数人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们拥有善良的品质,少

去了一些作品中世态炎凉,社会黑暗,人类冷漠世故之类的丑陋真相,所以更加突出了作品里人性的温暖,增添了许多人情味,福贵

活着不再是痛苦凄凉的事。《活着》不单单是对亲人的怀念,还有

对曾经美好人性光辉和亲情温暖的缅怀。

【篇二:《活着》读书笔记】

《活着》读书笔记

前言摘抄:

前面已经说过,我和现实关系紧张,说得严重一些,我一直是以敌

对的态度看待现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内心的愤怒渐渐平息,我

开始意识到一位真正的作家所寻找的是真理,是一种排斥道德判断

的真理。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

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事物

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正

是在这样的心态下,我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歌中那位

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

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这首歌深深打动了我,我决定写下一篇

这样的小说,就是这篇《活着》,写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

乐观的态度。写作过程让我明白,人是为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

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我感到自己写下了高尚的作品。

感悟:

正因作者的前序写得与众不同而又格外深刻、真挚,激起了我极大

的阅读兴趣。“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

人们展示高尚。这里所说的高尚不是那种单纯的美好,而是对一切

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对善与恶一视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我想,在读这本书中,我会体会到社会的冰冷残酷,会体会到

人性原本的弱点,但最重要的,我想最后我一定可以像作者说的那样,如同亲历过这一切的苦难与波折,而后获得对一切事物的新理解,从而超然洒脱,达到内心的高尚。

内容简介:

地主少爷富贵嗜赌成性,终于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中富贵

的富贵因为母亲生病前去求医,没想到半路上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

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变成了聋哑人,儿子机灵

活泼??然而,真正的悲剧从此才开始渐次上演,每读一页,都让我

们止不住泪湿双眼,因为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

粉碎,只剩得老了的富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经典语句摘抄:

1,、你千万别糊涂,死人都还想活过来,你一个大活人可不能去死。

2、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3、这钢铁能造三颗炮弹,全部打到台湾去,一颗打在蒋介石床上,

一颗打在蒋介石吃饭的桌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家的羊棚里。

4、抬担架的都猫着腰,跑到我们近前找一块空地,喊一、二、三,

喊到三时将担架一翻,倒垃圾似的将伤号扔到地上就不管了。

5、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

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6、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

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7、女人啊,性子上来了什么事都干,什么话都说。

8、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坟里的烂骨头,也不会向你要饭。

9、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是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

10、一个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么也活不了。

11、从前,我们徐家的老祖宗不过是养了一只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我们徐家就是这样发起来的。

12、家珍是你的女人,不是别人的,谁也抢不走。

13、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14、喂,你知道老良在哪里?死啦妈的,他还欠我一个银元呢

15、老子就是啃你家祖坟里的烂骨头,也不会向你要饭。

16、俗话说是笨鸟先飞,我还得笨鸟多飞。

17、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18、我知道他不会和我拼命了,可他说的话就像是一把钝刀子在割我的脖子,脑袋掉不下来,倒是疼得死去活来。

19、你的命是爹娘给的,你不要命了也得先去问问他们。

20、人啊,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

21、福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喜欢回想过去,喜欢讲述自己,似乎这样一来,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

22、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23、女人都是一个心眼,她认准的事谁也不能让她变。

24、那时候最多的就是子弹了,往哪里躺都硌得身体疼。

25、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

26、那件绸衣我往身上一穿就赶紧脱了下来,那个难受啊,滑溜溜

的像是穿上了鼻涕做的衣服。

27、那些热衷于描述自己隐私的,其实不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是

在表达自己的内分泌。一个作家一生写下了众多的人物,这些人物

可能都是他自己。当他离世而去后,我想水至说得好,“我们应该从

他身上看到还在的人。”

28、可是我再也没遇到一个像福贵这样令我难忘的人了,对自己的

经历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讲述自己。他是那种能够看到自己

过去模样的人,他可以准确地看到自己年轻时走路的姿态,甚至可

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这样的老人在乡间实在难以遇上,也许

是困苦的生活损坏了他们的记忆,面对往事他们通常显得木讷,常

常以不知所措的微笑搪塞过去。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缺乏热情,仿佛

是道听途说般地只记得零星几点,即便是这零星几点也都是自身之

外的记忆,用一、两句话表达了他们所认为的一切。

29、这钢铁能造三颗炮弹,全部打到台湾去,一颗打在蒋介石床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吃饭的桌上,一颗打在蒋介石家的羊棚里。

30、一个人对世界基本的图像就是在童年时建立起来的,以后长大

成人和历经生活后逐渐老去,所能做的只是对这基本图像做一些局

部修改,而它的根本是无法改动的。当然有些人修改的多一些,另

一些人会修改的少一些。

读后感:

整本书简短精悍,读起来很流畅,读后让人感到沉重。那种只有阖

上书本才会感到的隐隐不快,并不是由作品提供的故事的残酷造成的。毕竟,作品中的亡家,丧妻,失女以及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

故事并不具备轰动性。同时,余华也不是一个具有很强煽动能力的

作家,实际上,渲染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余华一直所不屑的。余华所

崇尚的只是叙述,用一种近乎冰冷的笔调娓娓叙说一些其实并不正

常的故事。而所有的情绪就是在这种娓娓叙说的过程中中悄悄侵入

读者的阅读。这样说来,《活着》以一种渗透的表现手法完成了一

次对生命意义的哲学追问。

我觉得《活着》是一部超越个体情感而站在人类关怀的高度进行的

创作。人的一生都不会风平浪静,会经历无数坎坷风雨,但人就是

要默默得为了活着而忍受。这个看似荒唐的理由却充满了对生命价

值的肯定和人文价值的关怀,任何理由都不是人放弃生命的理由和

借口,这个简单却又充满思辩色彩的道理被余华用小说的形式进行

了活生生地诠释。“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

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去掘藏,老年做和尚。” 书的最后似乎没有忘

记又留下讲述者自己在慢慢降临下来的夜幕中说的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知道黄昏正在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了。我看到广阔的土

地袒露着结实的胸膛,那是召唤的姿态,就像女人召唤着她们的儿女,土地召唤着黑夜来临。”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个被播种的

苦难都会成长为一个希望。他们就是我们自己的驭手,不管身上承

受着什么不管脖子上套着什么,不管肩上负载着什么。

【篇三:活着读书笔记】

《活着》读书笔记

书名:《活着》

作者:余华

内容简介:《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

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

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

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

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

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

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

有的事。

徐福贵出生富贵,却是个地道的败家子,从小到大干尽了荒唐事,嫖娼,

赌博生生让自己从一个阔少爷变成了个穷光蛋.这期间,他唯一做对的

事就是娶了家珍做老婆.这个同样出生富贵的富家千金没有一句怨言

的包容了迷途丈夫,撑起了日后苦难的天空.

从地主到赤贫,徐福贵也不是没有恨过,恨这个,恨那个,最后恨的还是

自个,有道是自作孽不可活,怨谁他活着,接受了自己新的身份.是啊,就

如他娘所说: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活着的意义并非只是富贵. 自

从做了佃户,也许劳动是能改变一个人,不,应该说是生活,为了活着,一

家人的活着,徐福贵努力劳作,再不若从前的荒唐,活着也似乎有了目标.句段欣赏:

“日子过的又苦又累,心里反到踏实了.他想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

徐家从小鸡变成鹅,鹅变成羊,羊变成牛,慢慢的重新发起来.只是世事

难料,他被抓壮丁上了战场.在战场上历经生死,成了俘虏后面对解放军

是选择留下还是领了盘缠回家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家,那一刻,对家庭的牵挂也许是他活着的唯一理由吧.只是现在想想,如果那时他选择的是留下,也许人生会有所不一样吧,就如那同样成了俘虏选择留下参加解放军的春生”.

解放了,土地改革,买了他家所有田地的龙二被枪毙了,真当是福兮,祸兮.这一刻,主人公已经想开了,认命了.用家珍的说法就是:只要一家人

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是啊,经历过分离之苦的家人才知道团圆的真实可贵.

“活着,不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在一起.”

“日子就这样清贫而又安稳的过去了.直到?? ”

抽一点血就抽一点,医院里的人为了救县长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儿子的血就再不停了 ?? 那时有庆已经不行了,可是出来的医生说血还不够用.抽血的那个乌龟王八蛋,把我儿子的血差不多都抽干了.有庆嘴唇都青了还不住手,等到有庆的脑袋一歪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来医生,医生蹲在地上拿听筒听了听说:心跳都没了.医生也没怎么当会事,只是骂了一声抽血的:你真是胡闹.就跑到产房救县长的女人了.”

看到这里真是说不出的愤懑,一条鲜活的人命,就这样没了,怎么会如

此荒唐怎么会有如此草菅人命的事真是什么样的人心也许这就是当时社会的沉重吧.

回头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活着,因为家珍.儿子有庆死了,老婆家珍病重,好像随时会跟了有庆而去,想着往日种种,徐福贵撑了下来,跟着他受尽苦难的家珍需要他活下去.

小时候生病成了聋哑的女儿凤霞嫁人了,女婿虽然是个偏头,却是个极好的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似乎又有了奔头.凤霞的怀孕更是让这家饱经苦难的人喜极而泣,可是,这简单的幸福又终结在凤霞的分娩上.孩子生下来了,凤霞却死了.三个月不到,家珍也死了.

徐福贵和他的女婿围着他们的希望——苦根,艰难的活着.苦根,一个

古灵精怪的孩子,懂事乖巧的让人心疼.四岁的时候,苦根的父亲,徐福

贵的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成了肉酱.苦根跟着他外公到了七岁,发着高烧,帮着徐福贵在地里摘棉花.徐福贵心疼外孙,没钱买药,煮了一

大锅豆子,出门下地去了.不想回来后就发现苦根被豆子撑死了.

往后的日子我只能一个人过了,我总想着自己日子也不长了,谁知一过又过了这么些年.??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的平平常常,??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 这是主人

公的话,书看完了,很压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无所谓活着,尘世的

苦难,活着的人总得承受,在命运面前,只有忍耐,忍耐孤独,忍耐不幸,甚

至是死亡.

读后感:

《活着》并不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活着,只是在陈述活着这样一

个事实.套用徐福贵夫妇对春生的话来说:活着,好好活着.我们只能等

待被时间和命运遗弃,而没有权利抛弃生命.在命运面前,也许不能不感叹人类的无力吧.改变不了活着的事实,就改变活着的态度吧,只要活着,总有希望,态度也许至少是可以改变活着的状态,或者好,或者差.只是

在生命的尽头至少可以告诉自己,我们活过,也曾经努力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

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

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

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

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

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

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

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

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

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

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

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

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只要活着,人生就有希望。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

去实现它的价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