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第九章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节矿井内因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矿井概况及事故发生经过

(一)矿井概况

事故矿井于1983年12月移交投产,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瓦斯突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4.7m3\t,煤自燃发火期3个月~6个月。中央并列单一对角混合式通风。

(二)事故发生经过

x x年12月23日5时许,该矿东翼胶带机巷一540m~一530m上山段过C13煤层高冒区严重自燃发火,经过紧张的抢险,于12月25日早班稳定了火情,中班恢复了生产。

事故发生的东翼胶带机巷一540m~一530m上山段过C13煤层高冒区.该运输巷设计走向长900m,主体是平巷,平均标高一540m。其中变坡点至煤仓(缓冲仓)斜长约200m,安装4号胶带机。缓冲仓上标高为--480m。东翼胶带机巷主要用于东部出煤运输,于199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在东一该大巷过C13槽煤层,煤层平均厚度4.8m,煤层倾角6°~8°,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过煤层施工大巷过程中大量顶煤高冒,冒顶高度达5m,长度约10余米。采用木垛接顶,金属网、水泥背板腰帮过顶,U型纲支护,并进行喷浆处理。

5时45分救护队闻警后迅速达到现场进行侦察。侦察结果为:通风(行人)联络巷以上胶带机道浓烟弥漫,能见度小于1m,联络巷口向上70m巷顶部观察到木垛已被引燃。巷内CO浓度为2200ppm、CH4为0.3%、C02为0.1%。第一救护小队首先在第1个高温点处(如图9-1所示)用水管直接灭火,试图减火势,效果不理想。虽然火区存在范围广、烟雾大、能见度低、CO浓度高等困难,但也具备上山运输,水、风、电完好,CH4浓度小等有利条件。灭火指挥组经认真研究后,慎重作出以下综合灭火方案:

(1)喷浆堵塞,初步隔绝供氧,控制烟雾。

(2)寻找高温点,采用直接打钻注水法,密集钻孔,吸热降温。

(3)火势得到控制后,利用双液注浆泵向高冒区注入凝胶,进行彻底隔离灭火

(4)在综合灭火同时,矿方准备封闭材料,以备灭火无效时,实施封闭。

2.灭火方案的实施

1)喷浆

由于火区煤壁温度高,喷浆难度大,且救护队无此专业人员。经研究决定,首先由救护队对矿方抽出的喷浆技术较高的专业人员进行短时间氧气呼吸器佩用培训,然后指派专职人员佩用呼吸器进入灾区,进行喷浆设备安装和材料提交。23日10时,开始喷浆。喷浆覆盖东翼胶带机巷过C13煤层及其前后10m的范围。由于环境恶劣,喷浆返弹率较大,工作十分困难,需补喷2遍一3遍.至24日8时50分,CO由喷浆前2200ppm降至800ppm。10时40分又降至500ppm,烟雾也逐渐消退。15时,过C1煤层段喷浆完毕。’2)打钻注水

24日上午,在喷浆的同时,附近煤矿来协助火区处理。首先由救护队用红外测温仪探明3处高温点(如图9—1所示,其中第2个高温点温度最高。喷浆表面对高温度达155℃)。用煤电钻向高冒处高温点打了第一个钻空(孔深7m,此钻空在第2个高温点上3m处)。17时,救护队又利用快速防火墙在高冒发火区域内,对冒烟严重处和支架边缝进行堵漏,效果比较理想。

高冒发火区剖面图

图9-1某矿东翼胶带机高冒发火区示意图

因考虑到注水时可能存在的水煤气爆炸,人员撤至联络巷下口东一副石门.18时,开始注水。18时15分,救护队进行侦察,发现从支架边缝窜出蓝火,顶板未见淋水出来。人员撒下来汇报情况后,分析注水后产生水煤气发生燃烧.10min后,再进行侦察,未发现蓝火,项板开始淋水,出水温度80°C。18时50分,CO降至300ppm,烟雾减少.夜班时,又在火点区域打了16个钻孔(见高冒发火区刨面图。这16个钻孔也布置在高冒发火区内,其中1个报废)。因水量不够,临时把压气管又改成水管,加强注水。至25日6时,CO降至20ppm,钻孔出水温度35°C,巷温22°C,CH4为0.25%,CO2为0.05%,无烟雾和水蒸汽。火情基本得以控制。

3)注凝胶

为了对事故区域进行彻底处理,灭火指挥组提出了进一步处理意见。主要是:①继续对高温区打钻注水:②对整个过煤段继续喷浆堵漏;⑧从25日早班开始安装双液注浆泵注凝胶,对火点彻底隔离。至25日Il时20分,测得CO无,CH4为0.1%,C02为0.05%,钻孔出水温度30'C,巷道气温22'C。18时,胶带机清理工作完毕后,矿方恢复生产。其间,凝胶注入量为755kG。

二、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一)事故原因分析

(1)因冒高处漏风,造成煤自燃并引燃支护木垛.,过煤段高冒区处理时采用木垛接顶,未用不燃性材料充填,为火势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

(2)受1152(3)回采矿压影响,过煤段附近浆皮脱落,产生裂缝,同时过煤段高冒区与采空区裂隙沟通,形成漏风通道。另外,又是下行风,进而造成有适合自燃的连续供氧条件。

(3)因是冬季,通风眼被人为堵上,造成胶带机道处于微风状态。高冒区氧化热量不能迅速带走,从而形成了良好的蓄热条件。

(4)由于缺乏对C,3过煤段高冒区原高温点(1992年曾出现良燃征兆)的早期预测预报工作,造成火灾扩大,转为明火阶段。

(二)防范对策

(1)设计部门在设计巷道过程中,不仅要考虑采掘布置合理性,还要从通风、防火等安全角度统筹考虑,尽量使设计的巷道不穿过煤层。

(2)在遇过煤段,应及时调整掘进工艺和加强支护,尽量保护好巷道顶板的完整性,防止形成高冒区。

(3)加强火灾预测工作,对可能产生火源的空间位置及其发火的危险程度,进行火灾危险性评价,尤其要对高冒,巷道过煤段加强预测。

(4)已造成高冒区后,要认真预防,及时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或喷浆堵漏,注速凝材料等。

(5)做好火灾的预报工作。高冒区埋设观测管,这样可在煤的自燃发展过程中,利用先进的仪器(CO便测仪、红外测温仪以及取样化验分析等手段)采集火灾信息,及时预报火情。

(6)加强通风系统管理,建立稳定合理的通风系统,对于所有的通风巷道,特别是煤巷、半煤巷、穿煤巷道的经过风量必须满足《规程》规定的风速要求。不得随意改变通风状态,以免造成自然的蓄热条件。

三、事故处理经验和体会

(一)经验

(1)本次事故处理整体方案制定正确,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经济损失.因该胶带机担负该矿东一、东二采区出煤任务,日出煤量3000余吨。如对该巷实施封闭,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救护队现场侦察情况,指挥组快速果断采取喷浆注水后在注凝胶的综合灭火方案,仅用2天时间就控制了火情,整体方案正确起了关键作用。

(2)此次灭火期间,因抢险人员始终处于烟流回风侧,烟雾大,影响抢险作业。有人提议开缓冲仓门,调风减小烟雾,但指挥组认为增风后虽能减少烟雾,但同时将造成火情扩大,故始终保持原状通风,对火情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3)此次事故在指挥组统一指挥下,采用救护队和矿方联合作战,在救护队实施保护下,非救护人员佩带氧气呼吸器进入灾区施工作业,开创了抢险救灾工作的先例,提高了事故处理的速度和有效性,是一种管理上的创新。但这种做法是有前提的,即非救护人员必须掌握呼吸器的使用技能。同时该处相对较为安全:一是作业人员大都距新鲜风只有70多米;二是CO浓度不算非常高;三是无爆炸危险。

(4)救护队在事故处理中,使用正在呼吸器与井下救护通风系统组合,解决绞车信号问题:快速防火墙封堵喷浆缝隙效果明显,红外涮温仪寻找高温点,提供打钻注水方位。这些新材料、新装备的投入运用,提高了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

(5)在使用注水法之前,为防止水煤气燃烧或爆炸,人员撤离现场,为以后类似事故处理方法,积累了经验。

(二)体会

(1)4号胶带机头无行人安全通道,若发生胶带机着火事故,看胶带机头的人员处于危险境界,无安全通道逃生。另外高冒区着火后,抢险人员始终处于火区回风侧,救灾环境恶劣,建议增设胶带机头的行人安全通道的安设主胶带烟雾保护装置。

(2)用水管直接灭火,在发火初期对控制火灾扩大,消除火灾危害有极为重要作用。

但当火源处于巷道顶部且范围较大,水源不十分充足的情况下,使用水管直接灭火,一般无显著效果,且操作中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3)救护队在抢险中对煤矿专业特殊工种操作技术掌握较少,开绞车,喷浆等无法独立操作,由矿方佩用仪器作业,埋下一定安全隐患。.救护队在以后要增加对专业工种技术操竹技术学习,努力向一专多能方向转化。

第二节矿井外因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某矿“11.1”胶带机暗斜井重大恶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矿井概况及事故发生经过

(一)事故概述

x x年11月1口凌晨5时10分左右,某矿胶带机暗斜井第二部胶带机头以下200m 左右处,因胶带摩擦起火,造成16人死亡,18人受伤的重大恶性事故。直接经济损失200多万。

该矿于1958年建井,1964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多水平开拓,共分4个水平,现生产水平为;三、四水平。主提升为箕斗提升,三、四水平之间为带式输送机提升。该矿井1969年被鉴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煤层自燃发火期为1

个月~3个月。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通风。该矿暗斜井外因火灾事故示意图如图9-2所示。

图9.2 事故示意图

(二)事故经过

x x年11月1日凌晨5时40分,矿运转区调度员向矿调度员汇报,井下二水平胶带暗斜井第二部胶带机中部着火。该暗斜井全长780m,倾角为160,共安装SD-250X型胶带机两台,第一部安装长度400m,第二部安装长度370m,SGW--44型刮板运输机一台长10m,该井筒及安装的设备于1983年投入使用至今。

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汇报后,立即通知矿总值班的副总工程师以及有关矿领导和局调度室。同时矿总值班员及调度员立即布置运转区现场人员进行直接灭火,切断胶带暗斜井的所有电源,并通知井下各采掘作业点所有人员撤离现场进行自救。

5时42分,矿总值班员接到长命令后,立即带领运转区支部书记、副区长及工人等12人下井到现场进行直接灭火,当时已有50多米胶带被烧,火势很猛,且上山木垛已在燃烧。灭火器和防尘水均无法控制火势,现场救灾指挥又派运转区工人到二水平中央变电所及泵房将所有灭火器运到火区灭火,约6时矿总工程师赶到调度室后再次命令井下除现场灭火人员外,井下全部撒人。

7时13分,现场救灾指挥在井下向矿长汇报,现场灭火效果差,控制不了火势,:要立即组织接水管到火区,用防尘水进行灭火.局领导及救护大队队员先后到达矿上进行现场指挥和井下进行直接灭火。因现场火势猛,采取直接灭火无效后。指挥部决定撒出二水平灭火人员,实施反风。

二水平灭火人员全部撒出后,8时15分总指挥命令东西立风井同时进行反风,全矿井下高、低压电源全部切断。8时20分、8时21分东西立风井先后反风。

由于受灾范围大,抢险情况复杂,先后调动了邻近煤矿共6个救护小队参加救灾。至11月2日23时,火区明火被扑灭,11月14日6时,最后一名遇难者升井。11月4日14时,恢复正常通风。

二、事故原因分析

(1)这次火灾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胶带机中部着火,即由于托辊不转,胶带与托辊滑动摩擦造成高温而引燃附近可燃物。

(2)管理不严,致使胶带暗斜井第二部胶带局部地段存在余煤余碴等可燃物,职工违反劳动纪律,提前下班,是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

(3)井下使用非阻燃胶带,胶带巷消防设施不齐全,三水平材料库垮通胶带暗斜井,垮通区用可燃性材料支护且封闭不严,是造成事故扩大的重要原因。

(4)井下压风自救系统不完善,没有自救器,是造成事故人员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经调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

一、事故教训

(1)胶带机巷是易发火巷,往往位于进风巷,由于胶带燃烧产生比C哺性大10倍的剧毒HCI,且比CO出现更早,HCI因顺风蔓延对下风侧生产区域人员生命的威胁提前。所以,胶带机巷,特别是位于主要进风巷的胶带机火灾韵及时发现,是直接灭火能否成功、能否避

免剧毒烟流进入采掘工作面的关键.为此,在火灾预防处理计划’中必须具体规定和落实各部胶带机报警人员,’如何组织井下人局立即直接灭火,如何通知井上下人员,可能采取的控风措施和采用的通讯设备,是否斟断胶带减少火灾蔓延危险等槽施.

(2)劳动纪律松懈,提前下班,不遵守岗位责任制不仅对生产造成巨大影响,也形成巨大安全隐患。本事故充分说明劳动纪律松懈对火警及时扑灭和发现造成重大影响,因提前出班造成的安全事故有时发生,说明安全管理、劳动纪律和岗位责任制与安全生产的联系。

(3)主要进风巷或进风井发生火灾,立即指挥全矿反风已成为救灾的基本规律之一.反风本身是比较容易执行的措施,但本寒例从知道进风暗斜井火灾发生到采取反风措施,中间相隔3h,说明反风的影响是非常复杂的+育可能造成新的危险而使救灾指挥者决策困难.正确估计反风效果和负面影响,;是抢险救灾决策能否顺利贯彻,能否把火灾损失减少到最小所必须全面考虑的.因此要求:

①在平时要加强对反风设施的雄修,保证灾变时能及时运行,要通过反风演习了解反风后的有效性和风门的开唐袁况,;蘑实主要风门牙启伪责任人。在有条件的矿蜘;应设置井下可遥控或由地面监控系统中心控制的自动风门.并且要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在撤退时,对于反风时风向的改变有思想准备,正确应对。

②要制定并落实可操作性强的原进风区人员撤退计划,如反风时井底车场人员,暗斜井绞车工的撤退计划等,尽量减少反风后人员损失.

⑧各矿制定的灾变时期人员撤退路线往往是根据正常风向考虑的,并通过安全教育让井下人员所熟知。但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或反风盾必然对人员撤退路线造成重大影响,所以人员撤退路线必须根据反风可能性,作出具体应对规定.在救灾指挥作出反风决定时,应立即通知井下人员按反风撤退路线撤退.因此反风决定应尽早作出,并且必须在通知井下人员撤退之前,否则人员撤退时无法通知反风,只能靠撤退人员自己判断,会耽误时间.

④反风决定时必须综合考虑对参与直接灭火和侦察火情人员的影响,分析正在井下直接灭火人员包括下井救灾人员韵位置,要注意反风不影响他们的安全.

(4)火灾预防处理计划和救灾决策预先尽可能考虑复杂环境条件和救灾措施的相互影响,注意救灾措施执行顺序的合理性.·本案例火灾发生在进风斜井,救灾指挥可能面临通知人员撤退、反风、组织现场人员直接灭火、命令救护人员下井救灾等救灾措施执行先后的选择.若首先通知人员撤退,后进行反风。反风的措施则不可能使井下人员了解,井下人员不可能按反风时避灾路线撤退;组织人员现场只灭火,命令救护人员下井后才进行反风,又可能因反风造成救护人员的危险:救护人员顺着暗斜井下井,面临鸡西局小恒山矿进风斜井火灾,风流逆转的同样危险。若顾回风井下井,则面临未逆转时,烟流流至回风井的直接威胁.救护人员直接灭火宜通过与胶带暗斜井并联的斜井进入侦察和直接灭火,并注意在打开两斜井联络巷防火墙时,了解风流方向,以防烟流迎面而来,造成危险.

(5)尽管推救措施及其实施顺序难有定规,不少现场人员据此认为应该在火灾发生后,实时酌情处理,而忽视预先根据各易发火区出现各类火灾选择救灾措施的重要性.火灾发生后,救灾决策和实施时间紧张,难以充分估计复杂条件影响,井上下人员联络困难,往往难以选择和实施较好的救灾方案。尽管火灾灾情变化复杂,但仍存在一定规律性;灾前预先分析并确定各类火灾救灾方案及保证实施措施,但预先应考虑措施关联性及负面影响并注意避免是十分必要的。

(6)本案例显示现场人员直接灭火并未能成功扑灭火灾。直接灭火能否凑效的关键,一方面在于能否在火灾现场就地组织人员直接灭火。外因火灾特别是胶带火灾发展迅猛,等待地面组织救护队员下井救灾往往为时已晚,火势已难以扑灭,烟流已窜入采掘工作面,扩大了受灾范围。另一方面,在于建立有效的防灭火系统,在易发火区要有充足的供水系统和灭火材料.本案例显示着火区域无充足供水,即使用防尘水也需要加接水管,影响了直接灭火的正

常进行。因此,各矿应注意在事故前制定并落实易发火区,特别是胶带机巷组织就地人员直接灭火计划,并注意设置供水充足的消防水管和器材,许多火灾直接灭火失败都是供水不足所致。

(7)从本案例事故示意图可以看出,在同一位置有的人遇难,有的人选生,说明提高灾变时期个人防护、自救能力的重要意义。应加强熟悉通风系统、避灾路线、反风、灭火措施,应变能力等安全素质的教育和培训.另外,应按规定给井下人员配备自救器.( 8)加虱机电设备检修,保证设备韵正常运行.本案例起火点在胶带机中部,意味着是因胶带机托辊卡死,胶带在托辊上滑动摩擦因高温引燃可燃物所致.

(9)应在易发火区特别是主要进风胶带机巷设置带烟雾或CO传感器的监测和自动洒水系统,:?以便及时发现火警并扑灭火灾。

(10)注意紧急情况下通讯的及时性和正确性,井下人员报告火警要清楚说明地点、时间、火情、原因,是否已进行直接灭火等情况.调度室人员要立即作好记录并复述,以防听错,贻误战机.本案例调度人员通知局救护队,错报事故矿井,拖延抢救时间。

仓库火灾事故案例

仓库火灾事故案例 一、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调查报告 8月18日,依据《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务院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调查组(以下简称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由杨焕宁同志(时任公安部常务副部长,现任安全监管总局局长)任组长,公安部、安全监管总局、监察部、交通运输部、环境保护部、全国总工会和天津市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全面负责事故调查工作。同时,邀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派员参加,并聘请爆炸、消防、刑侦、化工、环保等方面的专家参与事故调查工作。 调查认定,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火灾爆炸事故是一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一、事故基本情况 (一)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2015年8月12日22时51分46秒,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吉运二道95号的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北纬39°02′22.98″,东经117 °44′11.64″。地理方位示意图见图1)运抵区(“待申报装船出口货物运抵区”的简称,属于海关监管场所,用金属栅栏与外界隔离。由经营企业申请设立,海关批准,主要用于出口集装箱货物的运抵和报关监管)最先起火,23时34分06秒发生

第一次爆炸,23时34分37秒发生第二次更剧烈的爆炸。事故现场形成6处大火点及数十个小火点,8月14日16时40分,现场明火被扑灭。 (二)事故现场情况。 事故现场按受损程度,分为事故中心区(航拍图见图2、示意图见图3)、爆炸冲击波波及区(示意图见图4)。事故中心区为此次事故中受损最严重区域,该区域东至跃进路、西至海滨高速、南至顺安仓储有限公司、北至吉运三道,面积约为54万平方米。两次爆炸分别形成一个直径15米、深1.1米的月牙形小爆坑和一个直径97米、深2.7米的圆形大爆坑。以大爆坑为爆炸中心,150米范围内的建筑被摧毁,东侧的瑞海公司综合楼和南侧的中联建通公司办公楼只剩下钢筋混凝土框架;堆场内大量普通集装箱和罐式集装箱被掀翻、解体、炸飞,形成由南至北的3座巨大堆垛,一个罐式集装箱被抛进中联建通公司办公楼4层房间内,多个集装箱被抛到该建筑楼顶;参与救援的消防车、警车和位于爆炸中心南侧的吉运一道和北侧吉运三道附近的顺安仓储有限公司、安邦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储存的7641辆商品汽车和现场灭火的30辆消防车在事故中全部损毁,邻近中心区的贵龙实业、新东物流、港湾物流等公司的4787辆汽车受损。 爆炸冲击波波及区分为严重受损区、中度受损区。严重受损区是指建筑结构、外墙、吊顶受损的区域,受损建筑部分主体承重构件(柱、梁、楼板)的钢筋外露,失去承重能力,不再满足

2018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2018事故案例分析:某化工厂爆炸事故原因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和高出坠落类似事故的分类依据是__。 A.事故危险的严重程度 B.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C.事故类别 D.职业健康的标准 2、[2011年考题]锅炉结渣是指渣在高温下黏结于受热面、炉墙、炉排之上并越积越多的现象。结渣会使受热面吸热能力减弱,降低锅炉的出力和效率。下列措施中能预防锅炉结渣的是。 A:控制炉膛出口温度,使之不超过灰渣变形温度 B:降低煤的灰渣熔点 C:提高炉膛温度,使煤粉燃烧后的细灰呈飞腾状态 D:加大水冷壁间距 E:立即转移账户上的资金 3、某商厦1993年10月竣工投入使用。商厦共6层,其中地下2层、地上4层,耐火等级为二级,占地面积3 500平方米,建筑面积8 200平方米,高20.4米。商厦地下2层是家具商场和货物仓库。家具商场主要经营红木家具、沙发、席梦思床垫、办公桌椅等。地下1层主要经营副食品、百货等。地上1层主要经营小五金、小家电、文体用品、服装、日用品等;2层主要经营服装;3层仅有一些货架摊位;4层东侧和南侧为办公区,北侧有一间会议室,西侧为某歌舞厅KTV 包间,中部为某歌舞厅大厅。火灾当晚歌舞厅内有400余人。2008年12月25日20时许,员工王某在地下1层中部进行焊接操作时,电焊火花顺着钢板上的孔洞掉落到地下2层中部,引起楼梯上的沙发塑料泡沫等物品起火。王某等人发现起火后,用室内消火栓通过孔洞向1层浇水扑救,但火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越来越大,他就同其他职工一起逃离现场。21时35分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报警后,相继调集31辆消防车、200多名消防人员赶赴火场,随后又请调公安、武警等单位协同作战。由于这次火灾起火部位在该商厦的最底层,东北和西北两个楼梯间上下贯通,着火后形成烟囱效应,在风压的作用下,大量有毒烟雾很快扩散到整个大楼。火灾发生后,该商厦有关人员盲目采取了全楼断电措施,楼内又未设置消防应急照明灯,致使全楼漆黑一片,给扑救火灾和人员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公安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共营救遇险人员106人。22时50分将火控制,26日0时37分将火彻底扑灭。这起火灾事故造成309人死亡、7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275.3万元。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m。 A:1.00 B:1.50 C:2.00 D:2.50 E:3.00

港内作业船舶火灾原因与对策标准范本

安全管理编号:LX-FS-A53248 港内作业船舶火灾原因与对策标准 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港内作业船舶火灾原因与对策标准 范本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港内作业船舶的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由于大多数船舶的船龄较高,其电缆和电器设备日益老化,机械设备因故障修理需动火的情况也越来越频繁。因此,努力做好船舶防火工作,对保障船舶和人身安全、保障生产任务的顺利完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火灾发生的主要原因 船舶设备和生活环境都非常复杂,其防火的难度和重要性都非常高。火灾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主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 演练方案

同德公司 煤矿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山西柳林汇丰兴业同德焦煤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

煤矿火灾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为创立平安矿区,保证矿井安全,加强事故应急管理工作,检验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以及救援机制和救援队伍的反应能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经矿委会研究决定,组织开展一次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演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强化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为基础,按照“严格演练、加强战备、主动预防,积极抢救”的救援原则,经过开展应急预案演练,能够加强应急知识宣传、应急技能培训、普及应急知识、提高应急意识、提升应急救援处理能力,全面促进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管理,应急体制机制和应急队伍建设等工作的落实,防止灾变时能够及时处理,有效防范。 二、演练目的及要求 1、演练目的 经过开展矿井火灾演练活动,旨在培养全矿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遇到火灾时的自救和逃生能力,检验预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锻炼我矿救护队伍的实战能力和妥善处理事故的能力。经过实战演练,提高各部门的协调配合能力,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理技术,补充应急装备和物资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其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为灾变时期的风流调度积累宝贵经验。 2、演练要求

严密组织以假当真确保安全达到目的 三、应急演练规模及时间 1、演练规模为单项演练 2、计划演练时间: 6月21日—6月28日,在本单位组织开展一次火灾事故模拟演练。 3、计划演练地点:地面工业场地(模拟井下工作面火灾) 四、指挥机构及参演人员的主要任务职责 1、成立演练指挥部 总指挥:矿长: 副总指挥:总工程师: 安全矿长: 现场指挥:、、、、、 通讯人员:、 安检站2人、生技科2人、调度室2人、通风科4人、地测科2人、机电科3人、运输队10人、供应科2人、保卫科4人、工会1人、办公室1人、医疗人员2人,应急救援小分队一队11人,二队9人。 要求着装:蓝色工作服并佩戴能表明其身份的识别符,安全帽,矿灯,隔离式自救器。 准备工具:MF8公斤干粉灭火器、铁锹、镐、钩、斧、水管、砂、石粉、砖。

石油 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

石油、化工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及其引发原因(1) ?这里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准备阶段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粗略划分。 这里只列举部分发生在国内外石油、化工企业的已发事故(限定在生产作业期间及生产作业准备阶段发生的事故)以及个别未遂事故,并对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进行粗略划分。 1、工程设计失误 1)、设计单位对设计任务认识不深 某沿海企业在海边建设油罐,设计单位因无经验在设计中未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由于地处海边,化学腐蚀现象严重,若不对罐底外壁采取防腐措施,则油罐建成后罐底将很快被腐蚀穿透,不仅油罐将报废,若油品大量漏失,还会引发严重的次生事故(如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等)。建设单位在最后一次审查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予以纠正。 某厂在建设一套采用了新技术的装置时,由于企业技术人员没有搞清新技术到底新在什么地方,向设计单位提供了过时的物料数据(对于老技术来说,这些数据仍然可用),设计单位也没有进行认真审查。装置建成投产后,核心设备每天都处在超温工况下工作。不到一年就将该核心设备烧坏,只好再花5000多万元进行改造。 辽阳石聚乙烯新线工艺是按老线工艺照搬过来的,而多处设计错误是导致2002年2月23日发生爆炸的直接原因。A、设计单位擅自将悬浮液接收罐的安全阀开

启压力从MPa,改为MPa。视镜是在MPa时破裂后引发爆炸事故的。如果设计不改变新线安全阀的起跳压力视镜很可能不会破碎,爆炸事故也就不会发生。B、原化学工业部《压力容器视镜》设计要求规定:视镜最大直径为150mm,最大公称压力为MPa。而设计部门违反规定擅自选择直径为200mm,公称压力为MPa 非标视镜,这种视镜目前国内尚无法生产。C、厂房是封闭的,这也不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d、将沸腾床引风机的入口设置在聚合釜的上方,设计上也是错误的。 2)、工艺过程设计不合理 1982年、1993年,分属两个企业的两套催化裂化装置的中间罐先后于发生了爆炸,1993年1月1日的那次爆炸还引发大火。两次事故相隔近10年,且分别是两个设计单位作的设计。但这两个设计单位都没有处理好中间罐的工艺设计,都存在若阀门关不严,不同性质物料发生串通的可能性。结果,由于阀门关不严,造成不同性质物料的相互混合,致使中间罐压力急剧升高而发生爆炸。 某合成氨装置,设计时在原料天然气管线与压缩空气管线之间设计了一个连通阀,导致天然气窜入空气管线中,发生爆炸。 3)、总图布置设计不合理 有一个企业把乙烯装置的紧急放空口设在空分装置的上风位置,结果在乙烯装置紧急放空时,空分装置将从乙烯装置放出的烃分子吸入。经压缩后烃和纯氧在空分装置内相遇,发生剧烈氧化而爆炸。造成3人死亡、31人受伤,其中1人是被飞出200米外的一块钢板砸死。 2、由于操作人员的违规操作或各种原因造成的误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由于人员的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而发生的各类事故所占比率很高。据有关统计,在已经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由于人员“三违”引

化工企业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化工企业火灾典型案例分析 源自课本:化工企业火灾防护 一、化纤厂化纤布存放不当引起的火灾事故 1995年2月14日,新乡市某化纤纺织厂存放的约40万m化纤坯布突然起火,因为发现火情早,扑救 及时,未造成重大损失。 (一)事故经过 1995年春节前,新乡市某化纤纺织厂在停用的整经车间,临时存放两垛未打包的约40万m化纤坯布。一垛直接堆放在车间中间的地面上,另一垛约7万m堆放在车间东北角,由于怕墙角潮湿和遭鼠害,在地面上加设了20 cm高的垫木,又铺上一层塑料布,布堆上方盖了一层破化纤布。 2月14日13时20分左右,车间东北角的这堆化纤布突然起火,火焰顺着布堆南侧向西侧及平面盖布上蔓延,人们对此一无所知。一直到浓烟顺着排气扇孔窜到室外时才被人发现。由于正是上班工作时间,人们听到“救火”的喊声从四面八方赶来扑救,并向市消防队报警。14时10分左右火被扑灭。 (二)事故分析 事故发生后,市消防支队及该厂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对事故现场进行了调查分析。该临时仓库原是整经车间,电源和暖气管均被切断,不存在电火花和受热的自燃因素;库房周围无明火作业,事发前门窗关闭较严,不存在飘落火源;事故当日晴天无雷,化纤布吸湿性差,堆垛不大,下有垫木,通风良好,不存在雷击或其他自燃因素,而且也无人为纵火痕迹。调查组根据着火的迹象、存布时间、堆放方式和化纤布的特性等又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化纤本身吸潮性差,在纺织整个过程中由于设备工艺的高速摩擦,在纱支和布面上积累了很高的静电荷,很不易导除,职工在落布或推布时经常受到电击。经测试,有些布面的静电荷高达数千伏甚至上万伏,在存放这些带静电荷的布匹时,人们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性,为防霉烂和遭鼠害,在地板上加设了20 cm高的垫木,垫木上又铺了一层塑料布,致使布匹与地面形成绝缘,布匹上积存的静电荷无法导除。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所积累的静电能点燃布边和布面上吸附的细小飞絮和纤维绒毛。经现场调查分析和模拟试验,确认造成这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带静电荷布堆表面出现很高的电荷密度,又由于中午人静,老鼠出入活动频繁,接触布堆时发生强大的刷形放电,从而引燃布堆 浮层(由罩静电作用吸附)的细小短绒飞絮。 (三)事故教训与防范措施 这起化纤布火灾事故,最后确认是由静电原因导致的。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静电。静电的特点,一是电压高,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静电,电量虽然不大,但由于带电体的电容变化很大,

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分析(优.选)

第九章矿井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第一节矿井内因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矿井概况及事故发生经过 (一)矿井概况 事故矿井于1983年12月移交投产,该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瓦斯突出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14.7m3\t,煤自燃发火期3个月~6个月。中央并列单一对角混合式通风。 (二)事故发生经过 x x年12月23日5时许,该矿东翼胶带机巷一540m~一530m上山段过C13煤层高冒区严重自燃发火,经过紧张的抢险,于12月25日早班稳定了火情,中班恢复了生产。 事故发生的东翼胶带机巷一540m~一530m上山段过C13煤层高冒区.该运输巷设计走向长900m,主体是平巷,平均标高一540m。其中变坡点至煤仓(缓冲仓)斜长约200m,安装4号胶带机。缓冲仓上标高为--480m。东翼胶带机巷主要用于东部出煤运输,于1999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在东一该大巷过C13槽煤层,煤层平均厚度4.8m,煤层倾角6°~8°,直接顶为砂质泥岩。过煤层施工大巷过程中大量顶煤高冒,冒顶高度达5m,长度约10余米。采用木垛接顶,金属网、水泥背板腰帮过顶,U型纲支护,并进行喷浆处理。 5时45分救护队闻警后迅速达到现场进行侦察。侦察结果为:通风(行人)联络巷以上胶带机道浓烟弥漫,能见度小于1m,联络巷口向上70m巷顶部观察到木垛已被引燃。巷内CO浓度为2200ppm、CH4为0.3%、C02为0.1%。第一救护小队首先在第1个高温点处(如图9-1所示)用水管直接灭火,试图减火势,效果不理想。虽然火区存在范围广、烟雾大、能见度低、CO浓度高等困难,但也具备上山运输,水、风、电完好,CH4浓度小等有利条件。灭火指挥组经认真研究后,慎重作出以下综合灭火方案: (1)喷浆堵塞,初步隔绝供氧,控制烟雾。 (2)寻找高温点,采用直接打钻注水法,密集钻孔,吸热降温。 (3)火势得到控制后,利用双液注浆泵向高冒区注入凝胶,进行彻底隔离灭火 (4)在综合灭火同时,矿方准备封闭材料,以备灭火无效时,实施封闭。 2.灭火方案的实施 1)喷浆 由于火区煤壁温度高,喷浆难度大,且救护队无此专业人员。经研究决定,首先由救护队对矿方抽出的喷浆技术较高的专业人员进行短时间氧气呼吸器佩用培训,然后指派专职人员佩用呼吸器进入灾区,进行喷浆设备安装和材料提交。23日10时,开始喷浆。喷浆覆盖东翼胶带机巷过C13煤层及其前后10m的范围。由于环境恶劣,喷浆返弹率较大,工作十分困难,需补喷2遍一3遍.至24日8时50分,CO由喷浆前2200ppm降至800ppm。10时40分又降至500ppm,烟雾也逐渐消退。15时,过C1煤层段喷浆完毕。’2)打钻注水 24日上午,在喷浆的同时,附近煤矿来协助火区处理。首先由救护队用红外测温仪探明3处高温点(如图9—1所示,其中第2个高温点温度最高。喷浆表面对高温度达155℃)。用煤电钻向高冒处高温点打了第一个钻空(孔深7m,此钻空在第2个高温点上3m处)。17时,救护队又利用快速防火墙在高冒发火区域内,对冒烟严重处和支架边缝进行堵漏,效果比较理想。

大庆石化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大庆石化火灾事故案例 分析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事故经过 2005年3月3日,大庆石化分公司炼油厂装运车间3名员工进行污油回收作业,操作过程是:将污油桶内的污油,回收到汽车槽车,然后倒入直径4.2米、罐体切线高度4.73米、容积60立方米的Z-4污油罐。10时05分,操作人员在四栈桥站台西侧从汽车槽车向Z-4污油罐倒装污油时,Z-4污油罐突然发生爆燃,此后,汽车槽车后部爆裂烧毁,相邻的Z-3罐也发生爆炸。污油流入装车栈桥地沟,引起地沟着火。事故发生后,我公司立即启动了事故应急预案并立即向总部汇报,在消防部门、铁路部门的配合下,及时将火场附近已装满油品的45节罐车牵引到安全地带,用泡沫对地沟进行控制封堵,防止事故扩大。10时45分火被扑灭。在这次事故中,汽车槽车司机及在Z-4罐顶作业的操作工当场死亡,另一名操作工烧伤,直接经济损失249791元。 二、事故原因 经现场勘查和目击者取证,排除了衣物静电、汽车静电和手机信号等引爆因素。现场实测,检测油孔距离罐底高度为5米,槽车至Z-4污油罐罐壁最近距离为1.5米,检测油孔距离罐顶为0.3米,距离罐壁

为0.9米,罐顶护栏高度为1.3米。根据伤者刘春江叙述,确认从泵出口到Z-4罐共接了两根软胶管,总长10米。经计算,输油管口距离罐底为2.22米,此时Z-4罐内液位低于2.22米。即,输油管口没有插入罐底,也没有插入液面以下。 (一)事故的直接原因 经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调查组确认,这起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作业人员违反国家《防止静电事故通用条例》、大庆石化公司《防雷、防静电安全管理规定》和车间《汽车油罐车收/倒油工作指导卡》的要求,在用车载泵向污油罐倒污油时,倒油胶管出口未插入污油罐液面,就喷溅卸油,导致污油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引燃罐内气体,发生爆炸。 (二)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起事故暴露出大庆石化分公司部分基层单位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特别是辅助生产环节在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执行

矿井火灾事故及防治

矿井火灾事故及防治 矿井火灾也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工程和设备的破坏,导致生产中断,而且更严重的是会直接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还往往会造成瓦斯、煤尘爆炸,使灾害程度和范围扩大。据统计,全国煤矿矿井火灾事故以死亡计算,火灾占1.52%,排在各类灾害最后,但在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中,以死亡数计算,火灾事故却占3.72%,仅次于顶板、瓦斯、水害之后,位居第四。 一、矿井火灾的定义 矿井火灾: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如地面井口房,通风机房失火或井下胶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 (一)造成火灾的原因 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可燃物的存在、有引火热源、空气供给。 (二)矿井火灾事故的危害 井下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火风压;产生再生火源。 1、火灾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严重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2、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内,处理火灾过程中易诱发爆炸事故,扩大灾情及伤亡。

3、产生火风压。火风压是指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流流经有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火风压常造成风流紊乱,使某些井巷的风流方向产生逆转现象,扩大受灾范围,容易使灭火人员陷入火区。 4、产生再生火源。炽热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接巷道新鲜风流交汇后燃烧,使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煤炭资源大量被烧毁,损坏机械设备。 二、矿井火灾的分类 矿井火灾按引火热源不同,一般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1、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指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火势凶猛、可防性差,可能发生在井下任何地点,但多数发生在井口房、井筒、机电硐室、火药库以及安装有机电设备的巷道或工作面内,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往往可能酿成特大事故。 2、内因火灾 内因火灾又称自燃火灾。由于煤炭或其它易燃物自身氧化积热,发生燃烧引起的火灾。其特点是发生在有限的条件下,有预兆、燃烧过程较为缓慢,伴生有害气体,不易早期发现,且火源隐蔽,有些发火地点很难接近,灭火难度大,时间长。 三、矿井火灾的特点及危害 1、井下火灾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特别是煤炭的自燃往往发生在采空区或煤柱里,燃烧过程缓慢,没有较大的火焰,外部征兆不明显,难以觉察。火灾延续时间长,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灭火工作困难,易造成巨大的资源损失。

2019年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精选:火灾案例(二)

2019年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精选:火灾案例(二) 第五篇火灾案例分析 案例:成庄矿3·22电缆爆炸燃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 成庄矿位于沁水煤田南翼,跨泽州和沁水两县。于1989年12月 20日开工建设,1997年9月19日正式验收移交投产。原设计生产水 平400万1/年,设计服务年限94年。因小煤窑乱采滥挖,安全生产 受到极大威胁。当前主要采取综合措施实行防治。 二、起火简要经过及初起火灾的处置情况 成庄矿3307综放工作面因村庄煤柱,需实行一次搬家倒面。技术 室安排矿服务公司队(以下简称公司队)实行3214顺槽巷支护材料回收。因该巷瓦斯涌出量较大,原安装的一台28kW风机不能有效稀释巷内瓦斯,通风区于3月20日安排公司队加装一台2×26kW对旋式风机。 公司队接受任务后,于3月21日将安装风机所需设备、材料运到 指定地点,并向机电室申请停电接火。机电室业务人员对负荷核算后,告知风机专用移变负荷已满,不能再接。 该巷共有三趟电缆,其中一趟为风机专用线,一趟是U3×70的动力线,一趟是U3×16动力线,因为必须马上使用风机,经考虑后同意接在 U3×70动力电源上,并指示公司队重新打停电接火报告。公司队人员 在没有重新履行停电接火手续的情况下,值班干部于21日夜班安排电 工曹某下井接火,因电缆不够长,电工曹某便将风机电源线就近接入11.4kW小绞车开关电源侧,于22日上午10点起动风机。因为开关故障,当时对旋式风机只有一台电机运转。公司队随即又派电工王某带 着配件下井处理,约14时处理完毕,2×26kW风机全部投入运转,王 某随即离开现场上井。15时50分左右,在旧工作面作业的安装队人员张某、庞某两人从旧工作面途经3214巷下班,经过该巷口时,发现巷

矿井电火灾事故及其预防措施

矿井电火灾事故及其预防措施 矿井作业环境恶劣,很容易发生电气设备及电缆间短路、漏电和由其引起电火灾、瓦斯和煤尘爆炸、触电等事故,影响生产危及生命安全。 标签:矿井;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前言 井下供电安全主要是指供电应保证人身、矿井和设备的安全。由于矿井作业环境恶劣,很容易发生电气设备及电缆间短路、漏电和由其引起电火灾、瓦斯和煤尘爆炸、触电等事故,影响生产危及生命安全。 1 事故案例分析 1.1 短路电流引发电火灾 1.1.1 某矿使用的一台25KW内齿轮绞车开关负荷侧地线搭在电源中相接线柱上,负荷侧右相接线柱绝缘损坏接地,在按操纵按钮时,开关吸合造成两相接地短路,低压馈电开关整定值过大,线路出现两相短路时未跳闸。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接线端子压接处紧固程度不够而产生电弧火花,引起该处弧光短路,产生强大电流高温,低压侧瓷头炸碎,接线柱落架接触变压器外壳再次造成短路,使变压器油和压力急剧上升,在强烈的高温下点燃油气着火。高温将另两台变压器,四台高压开关油气化,助燃了火势,并顺风冲向皮带运输上山,引燃第二部皮带。 1.1.2 某矿检修期间,电工违章带电打开变压器盖,上盖时不慎将封口耐油胶垫推入变压器内,造成高压三相短路,电弧引起变压器油燃烧。 1.2 过负荷引发电火灾 1.2.1 某矿变电所变压器长期超负荷运行,导致电缆加速老化、绝缘性能下降、温度升高,因变压器低压侧接线错误,导致距接线端子500mm、距地板100mm 的橡套电缆短路产生电弧火花;变电所无人值班,未能及时发现因变电所高压配电箱油箱油堵松动,绝缘油流尽的问题;未及时清除渗漏在地板上的变压器油渍,导致火灾事故的发生。 1.2.2 某矿绞车超载提升,导致自制配电盘打火。溅出的火花引燃绞车房内的可燃物,进而点燃非阻燃风筒布的围帘,引起绞车房木支护棚架着火,造成火灾。 1.3 导线、元器件基础不良,接触电阻过大引发电火灾 1.3.1 某矿井下临时变电所变压器低压侧接线盒内电缆与接线柱采用不正确

特种作业与事故案例分析

特种作业与事故案例分析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制冷与空调作业、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等。特种作业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潜在的危险性很大,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给作业人员自身的生命安全造成危害,而且也容易给其他从业人员以至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2000年河南洛阳东都商厦大火,烧死309人的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和上海2010年11月15日教师公寓大火,烧死58人、直接损失1.58亿元的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都是电焊违章作业造成的)。因此,对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必须严格要求。《安全生产法》第23条明确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职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如果违反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一、特种作业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于2010年5月24日发布《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安监总局令第30号令)中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安全知识、操作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才能持证上岗。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为6年,每3年复审1次。

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次。特种作业操作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参加必要的安全培训并考试合格。安全培训时间不少于8个学时,主要培训法律、法规、标准、事故案例和有关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等知识。 二、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安全管理的规定 1、电焊工在电焊作业时,必须穿戴好绝缘手套和绝缘鞋,不准裸露身体,以防止烫伤和触电。 2、焊工进行焊接作业前,应仔细检查各种工具,如电焊钳握把与电缆的联接是否牢固、可靠,焊把线皮是否有破损,确认一切正常后才能施焊(案例一)。 夏季高温期间电焊工触电事故案例 一、事故经过 2009年7月22日上午9时30分左右,某化工厂设备部电焊工张某爬上移动登高架拟对漏水管道进行电焊补漏,另一起重工江某则在登高架上负责监护。9时40分左右,江某听到张某猛叫了一声,见张某拿着电焊钳的手在颤抖,江某上前去拉电焊钳的电线,没拉开,于是迅速爬下移动登高架,关掉电焊机电源,张某随即从移动登高架上掉落下来。后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该医院诊断:张某死于严重颅脑伤和电击伤。

火 灾 事 故 案 例

火灾事故案例 ◆河南洛阳东都商厦“12.25”特大火灾事故(2000年12月25日特大火灾) ◆焦作“3.29”特大火灾事故 (2000年3月28日夜至29日凌晨3时火灾) ◆佳木斯市华联商厦特大火灾事故(一) (1998年1月31日凌晨2时零5分特大火灾)◆佳木斯市华联商厦特大火灾事故(二) (1998年1月31日凌晨2时零5分特大火灾) ◆广西柳州市白云食品批发市场“9·19”特大火灾事故 (1997年9月19日特大火灾直接经济损失1900万元) ◆油气超标通风差引起着火死伤两(1987年7月23日9时火灾) ◆哄抢原油丢了命 (2001年7月8日火灾) ◆深圳市葵涌镇致丽工艺制品厂“11.19”特大火灾事故 (1993年11月19日13时25分火灾) (一) ◆深圳市葵涌镇致丽工艺制品厂“11.19”特大火灾事故 (1993年11月19日13时25分火灾) (二) ◆金陵石化公司炼油厂储油罐爆炸起火 (1993年10月21日火灾) ◆江苏武进横林化工助剂厂火灾 (1993年5月18日火灾) ◆威海市环翠化塑制品厂火灾重大责任事故 (1993年4月6日火灾) ◆白城市造纸厂苇场火灾重大责任事故 (1993年3月6日火灾) ◆唐山林西百货大楼特大火灾事故(一) (1993年2月14日火灾) ◆唐山市林西百货大楼“2.14”特大火灾事故(二) (1993年2月14日特大火灾) ◆哈尔滨旅游城火灾 (1993年1月13日火灾) ◆深圳信封厂特大火灾事故 (1992年12月13日火灾) ◆江苏省南通市电视机厂“5.11”特大火灾 (1992年5月11日13时5分火灾) ◆天津乒乓球厂火灾玩忽职守案 (1992年3月22日火灾)

矿井灾害与预防及事故案例分析

矿井灾害与预防及事故案例分析 授课班级:测量工培训班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2015年6月 授课题目:矿井灾害与预防及事故案例分析 授课人:刘芋宏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煤矿五大自然灾害发生事故前 的预兆及发生事故现场处理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出现灾害事故如何进行安全撤离 2、出现灾害事故现场如何进行处理 矿井灾害与预防及事故案例分析 煤矿的五大灾害是瓦斯、煤尘、水、火和顶板灾害。 1.瓦斯是指井下各种有毒、易燃易爆的气体; 2.煤尘是指能爆炸的煤尘和浓度达到可以导致尘肺的煤尘; 3.水是指可以导致煤矿淹井或出现人员伤亡的涌水或透水; 4.火是泛指井下发生的各种火灾; 5.顶板灾害是指煤矿巷道或采区顶上的岩层发生的各种垮塌或冒落事故。 一:瓦斯灾害 (一)瓦斯爆炸的条件是:有一定浓度的瓦斯、高温火源的存在和充足的氧气。 1、瓦斯浓度

瓦斯爆炸有一定的浓度范围,我们把在空气中瓦斯遇火后能引起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瓦斯爆炸界限。瓦斯爆炸界限为5%~16%。 当瓦斯浓度低于5%时,遇火不爆炸,但能在火焰外围形成燃烧层,当瓦斯浓度为9.5%时,其爆炸威力最大(氧和瓦斯完全反应);瓦斯浓度在16%以上时,失去其爆炸性,但在空气中遇火仍会燃烧。 瓦斯爆炸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还受温度、压力以及煤尘、其它可燃性气体、惰性气体的混入等因素的影响。 2、引火温度 瓦斯的引火温度,即点燃瓦斯的最低温度。一般认为,瓦斯的引火温度为650℃~750℃。但因受瓦斯的浓度、火源的性质及混合气体的压力等因素影响而变化。当瓦斯含量在7%一8%时,最易引燃;当混合气体的压力增高时,引燃温度即降低;在引火温度相同时,火源面积越大、点火时间越长,越易引燃瓦斯。 3、氧的浓度 实践证明,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低时,瓦斯爆炸界限随之缩小,当氧气浓度减少到12%以下时,瓦斯混合气体即失去爆炸性。这一性质对井下密闭的火区有很大影响,在密闭的火区内往往积存大量瓦斯,且有火源存在,但因氧的浓度低,并不会发生爆炸。如果有新鲜空气进入,氧气浓度达到12%以上,就可能发生爆炸。因此,对火区应严加管理,在启封火区时更应格外慎重,必须在火熄灭后才能启封 (二)瓦斯喷出预兆

矿井火灾事故及防治(最新版)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矿井火灾事故及防治(最新版)

矿井火灾事故及防治(最新版)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矿井火灾也是煤矿生产的主要灾害之一,一旦井下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工程和设备的破坏,导致生产中断,而且更严重的是会直接威胁到矿工的生命安全。还往往会造成瓦斯、煤尘爆炸,使灾害程度和范围扩大。据统计,全国煤矿矿井火灾事故以死亡计算,火灾占1.52%,排在各类灾害最后,但在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中,以死亡数计算,火灾事故却占3.72%,仅次于顶板、瓦斯、水害之后,位居第四。 一、矿井火灾的定义 矿井火灾:凡是发生在矿井、井下或地面威胁到井下安全生产,造成损失的非控制燃烧均称为矿井火灾。如地面井口房,通风机房失火或井下胶带着火、煤炭自燃等都是非控制燃烧,均属矿井火灾。 (一)造成火灾的原因 造成火灾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可燃物的存在、有引火热源、空气供给。

(二)矿井火灾事故的危害 井下发生火灾后,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火风压;产生再生火源。 1、火灾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氮、二氧化硫等,严重威胁人员的生命安全。 2、引起瓦斯、煤尘爆炸。在有瓦斯、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内,处理火灾过程中易诱发爆炸事故,扩大灾情及伤亡。 3、产生火风压。火风压是指火灾产生的高温烟流流经有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火风压常造成风流紊乱,使某些井巷的风流方向产生逆转现象,扩大受灾范围,容易使灭火人员陷入火区。 4、产生再生火源。炽热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接巷道新鲜风流交汇后燃烧,使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若干再生火源。煤炭资源大量被烧毁,损坏机械设备。 二、矿井火灾的分类 矿井火灾按引火热源不同,一般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1、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指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其特点是突然发生、火势凶猛、可防性差,可能发生在井下任何地点,但多数发生在井口房、井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

全国范围石化企业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汇总讲解案例一: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液化气爆炸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88年10月22日凌晨,上海某石油化工公司炼油厂小凉山球罐区发生液化气爆燃事故,死亡25人,烧伤17人,直接经济损失9.8万余元。 10月21日23时40分,该厂在三区14号球罐开阀放水,违反操作规程,没切换开关,阀门全部打开,致使液化气随水外溢达9.7吨,通过污水池扩散到罐区西墙外,与工棚明火相遇,在连续沉闷的爆炸声中,南北350米、东西250米的地带燃起熊熊大火。毗邻球罐区的10多间简易工棚代为灰烬,围墙内建筑受到破坏,变压器、电缆、电讯仪表等严重损坏,变电室房顶开裂,一扇铁门飞出60多米远。 二、事故原因分析 这是一起违章操作,纪律松驰,管理混乱,领导上的官僚主义引起的重大责任事故。班长在接到门岗保安人员发现异常气味的报告后麻痹大意,保安队书记、保卫科、值班室等接到门岗电话后不及时处理,贻误了时机。当班的7个工人中,3个拨葱做饭,后又有2人关门睡觉。球罐区民工安炉灶,各级领导熟视无睹,无人制止。 案例二: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储油罐爆炸起火 一、事故概况及经过

1993年10月21日18时15分,南京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罐区发生爆炸,引起310号油罐燃烧,造成2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约39万元。 1993年10月21日13时许,某石化公司炼油厂油品分厂半成品车间工人黄某某在当班期间,发现310号油罐油面高度已达14.21米,接近警戒高度14.30米,黄马上向该厂总调度进行了报告,并向总调度请示310号油罐汽油调合量。根据总调度的指示,黄某某进入罐区将油切换至304号油罐。13时30分许,黄在给31O号油罐作汽油调合流程准备时,本应打开310号罐D400出口阀门,却误开了311号油罐D400出口阀门。15时许,黄开启11A号泵欲对310号油罐进行自循环调合,由于错开了311号B400出口阀门,实际上此时310号油罐不是在自循环,而是将311号罐中的汽油抽入310号油罐。15时40分,仪表工陈某某从计算机显示屏上发现310号油罐油面不断上升,随后计算机开始“高位报警”,陈当即让黄到罐区去核实一下310号罐的油面高度,黄却误认为是计算机不准确,没去核实也未采取其他措施。16时,在交班时违反规定,没有在油罐现场进行交接班,也未核实油罐流程。17时50分,310号油罐的汽油开始外冒,部分汽油挥发,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18时15分,江苏省洪泽县第二建筑公司工人吕某某驾驶手扶拖拉机路过罐区11号路时,排气管排出的火星遇空气中的爆炸混合气体发生起火爆炸,吕某某被当场烧死,当班工人被严重烧伤抢救无效死亡。310号油罐当即燃烧,17小时后被扑灭。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案例一:广东梅州市某县石油公司违章动火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1998年7月29日,广东省梅州市某县石油公司库站合一的加油站罐室油罐发生爆炸,当场炸伤1人,炸死2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7月29日上午,该油库主任陈某兼站长带领两名社会上的修理工,对装过90#汽油的1号卧式罐扶梯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陈某和雇来的焊工一人当场炸死,另一人重伤。 事故原因: 1、罐室内存在油蒸气,且达到爆炸极限; 2、在动火前没有按规定检测油蒸气浓度; 3、罐室内的扶梯松动,在进行焊接时引燃油蒸气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 1、这次事故是站领导不懂安全常识,违规在爆炸危险区域动用明火造成的,它充分说明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2、在规范中罐室储油明令禁止,该站就是在违背国家规范而埋下了事故隐患,不可避免地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黄岛油库火灾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1989年8月21日,东营—黄岛输油管线某站油库一座2.3万m3的非金属油罐(5号罐)爆炸起火,2号和3号罐也随之爆炸起火,流出的油火,使整个

库区成为一片火海,过火面积达15万㎡。这场大火共燃烧了104h(5天4夜),在事故中有19人牺牲,78人受伤,共烧毁原油3.6万t,烧毁大型油罐五座及全部辅助设施,损失5000万元。 事故原因: 1、由于该地区遭受雷击,罐内产生感应火花引爆油气是造成这次事故直接原因; 2、黄岛油库在建设和管理上的不完善和油罐自身缺陷,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 3、防雷设施不符合要求,长年锈蚀失去应有的防雷作用; 4、非金属油罐有容易因雷电感应产生火花的先天性缺陷; 5、黄岛油库总体规划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是事故扩大,损失加大的原因。 事故教训: 1、非金属容器储油,无法将静电导出,在加油过程中严禁向非金属容器中直接加油; 2、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建议,加强防雷、防静电设施完善的检查、检测工作,保证完好; 3、加油站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站内设施符合防火规范,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 4、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落实制度建设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案例三:贵州省息峰县某加油站爆燃事故 事故经过: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精选:火灾案例(二)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精选:火灾案例(二) 第五篇火灾案例分析 案例:成庄矿3·22电缆爆炸燃烧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一、起火单位基本情况 成庄矿位于沁水煤田南翼,跨泽州和沁水两县。于1989年12月20日开工建设,1997年9月19日正式验收移交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400万1/年,设计服务年限94年。因小煤窑乱采滥挖,安全生产受到极大威胁。目前主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二、起火简要经过及初起火灾的处置情况 成庄矿3307综放工作面因村庄煤柱,需进行一次搬家倒面。技术室安排矿服务公司队(以下简称公司队)进行3214顺槽巷支护材料回收。因该巷瓦斯涌出量较大,原安装的一台28kW风机不能有效稀释巷内瓦斯,通风区于3月20日安排公司队加装一台2×26kW对旋式风机。 公司队接受任务后,于3月21日将安装风机所需设备、材料运到指定地点,并向机电室申请停电接火。机电室业务人员对负荷核算后,告知风机专用移变负荷已满,不能再接。 该巷共有三趟电缆,其中一趟为风机专用线,一趟是U3×70的动力线,一趟是U3×16动力线,由于必须马上使用风机,经考虑后同意接在U3×70动力电源上,并指示公司队重新打停电接火报告。公司队人员在没有重新履行停电接火手续的情况下,值班干部于21日夜班安排电工曹某下井接火,因电缆不够长,电工曹某便将风机电源

线就近接入11.4kW小绞车开关电源侧,于22日上午10点起动风机。由于开关故障,当时对旋式风机只有一台电机运转。公司队随即又派电工王某带着配件下井处理,约14时处理完毕,2×26kW风机全部投入运转,王某随即离开现场上井。15时50分左右,在旧工作面作业的安装队人员张某、庞某两人从旧工作面途经3214巷下班,经过该巷口时,发现巷口11.4kW绞车地上盘着的电缆冒烟,同时看见前方50m左右处电缆着火,便急忙用电话向矿调度室进行了汇报。调度室接到汇报后,立即安排三盘区变电所停电,并通知三盘区所有队组将现场人员撤出,同时向矿领导作了汇报。成庄矿及时组织通风、机电、安检及局救护队等部门,立即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于18时15分处理完毕。 三、火灾伤亡及损失情况 由于处理及时,未造成严重后果。经过现场勘察,发现原11.4kW 绞车电缆有13处爆炸,并有烧过痕迹。 四、火灾成因分析及主要教训 1.火灾成因 (1)公司队没有履行停电接火手续,擅自盲目接线,电工素质差,使U3×16电缆在原11.4kW绞车负荷情况下又增加了2×26kW对旋式风机,电源电缆超负荷运行,最终导致电缆绝缘下降,相间击穿短路,这是造成此次电缆爆炸着火事故的直接原因。 (2)馈电开关整定不合格,动作不灵敏,未及时切断故障点电源,导致电缆连续爆炸,引起着火,是造成事故扩大的主要原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