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精品文档【小雅为你整理的精品文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你的阅读下载。】内容如下-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必需的水资源、土壤等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农业农村的污染通过食物链、物质流等渠道广泛扩散,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农业农村污染亟须治理。

1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挑战

1.1污染企业的“上山下乡”

随着工业用地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城区环保监管加强等因素的影响,大量污染企业逐步向农村转移,特别是一些“小散乱污”的“村中厂~”,管理混乱,污染严重。一些未经处理的生产废水,直接排入田边水沟,严重污染了厂区周边土地;生产过程中还存在跑冒滴漏、危废乱堆乱放等现象,严重污染周围水源和土壤。

1.2高污染化学品的超量使用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和生产效率,我国每公顷土地化肥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3~4倍,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高污染化学品的大量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给农产品品质和安全带来很多严重问题,而且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退化,严重威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3危险废物的非法倾倒

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农村地区幅员辽阔、地广人稀的特点,将危险废物长途运输至偏远的农村地区非法倾倒。农村成为危险废物“下乡”的聚集地,危害严重。

2治理对策

农村是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的主体,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势在必行,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元共治。

2.1环保教育和激励机制推动全民共治

一是必须加强老百姓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清楚其中的利害关系.惠民程度,充分调动其参与整治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增强环保意识。

二是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主题活动。引导村民去发现破坏环境的不文明行为,并督促整改提高,通过活动让村民从中获得幸福感。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农民群众中深入浅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育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开展法治意识、国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宣传教育,提升群众的生态文明素养。

四是在学校开设生态环境保护课程,把生态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小手牵大手,共建生态农村,五是制定举报奖励措施。广大村民对身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能够最早感知,相关部门门应制定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线索。

2.2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恢复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功能退化,是农村面临的主要环境危机之一。而生态农业具备农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可以提升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

2.2.1积极推广有机肥料。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等微生物能够分解落叶、秸秆等有机物,但是常年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减少,农作物更容易患病。为此,农户不得不加量使用农药,更加导致土壤环境恶化并陷人恶性循环,农产品品质下降。因此,要全面实施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和秸秆综合利用,鼓励、引导农户使用天然有机肥料,保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健全性。

2.2.2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有效利用微生物资源,将传统的植物、动物二维农业拓展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维农业。通过在几个种养品种中安置生态互补的品种,做到一个种养品种的废弃物是另一个品种的投入品;或者利用种养业废弃物培育微生物,实现微生物资源产业化,实现畜禽养殖场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田间沟渠氮磷生态拦截,最大限度地利用水分养分微生物等资源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2.2.3降低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量。大力推广农业节水、节肥、节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全面应用测土配方施肥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积极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技术。进一步提高植保专业化服务水平,指导农户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规定必须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农业重点区域禁止使用除草剂等。

2.2.4提升农民生态种养殖水平。技术农民必将成为现代生态农业主体,政府要加大培养力度,并注重培训质量和效果,为现代生态

农业建设提供人才基础和保障;要专门下发配套资金,及时分配培训任务,并加强督促检查;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邀请高级农技人员和专家组成讲师团,统筹运用师资力量集中系统学习,或在主要农时季节组织专家和能手到田间地头现场宣传教学;充分运用手机微信等现代媒体,及时发送有关环保和生态种养技术等信息。

2.3用法律手段筑牢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屏障

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是一场攻坚战,必须拿出坚定的勇气和决心,早抓、快抓、下狠手抓。要用法律手段筑牢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屏障,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特别是污染农田和灌溉水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对于环保检查时玩“躲猫猫”的“小散乱污”作坊业主和非法倾倒危险废物者,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环保局要联合制定环境保护执法联动机制,做到依法快捕快诉,对已经停产、转产或关闭的污染企业和小作坊,要对其周围土壤、水塘进行全部清理和检测,使其各项指标控制在安全范围内,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5]。应对土壤、水塘改良给予相应的财政补助,并请相关专家就如何降低、消除环境危害提供指导措施,逐步净化保障农产品品质、安全的土壤和水源。

【小雅为您整理的文章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当前基层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精心整理 当前基层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县农业主管部门主动适应新常态、顺应新形势,坚持市场化思维、工业化理念、信息化方式、产业化路径,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分散经营 ,足。 (二)科技服务缺失。当前,农业发展对科学技术的依靠程度越来越深。随着机构改革的几经变迁,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特

别是乡镇农技站多年不进人,甚至只出不进,农技人员兼业化、老年化、少量化问题突出,人才青黄不接。加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还不充分,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服务的需求。农业信息化程度不高,农业物联网、农村电子商务等发 严重,土地产出率不高,水肥药利用率不高,亟须加强整理、整合与配套。农机农艺融合需要进一步推进,在小麦油菜机播、秧苗机插、油菜玉米机收、设施农业机耕和喷滴灌等方面发展滞后。

(五)种养衔接缺扣。种养结合不紧、农牧融合不深,循环农业发展滞后,农业拼资源、拼消耗、拼投入现象没有根本改观,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不高,特别是动物养殖的排泄物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甚至造成环境污染。 工作正有序推进,但由于上下沟通不足、左右协调不够,各自为阵、各说各话问题依然存在,将不利规划的有效执行。建议加强上级对下级的指导,推动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保证规划的整

体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力推进,增强重点性。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夯实作风。对瞄准的方向、看准的重点,如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农业物联网、农产品电子商务等,就坚定信心, 避免“有钱就任性”问题的发生。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使农村金融产品更加“接地气”、更加贴近农民需求。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报告

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农村环境保护现状 (一)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农村是指相对于城镇的居住区,具有分散、以农业为主的生产生活特征的居住区。从来源上讲,农村环境污染包括两部分:一是从城市和工业转移而来的污染,二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本身产生的污染。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加快,农村和农业污染物排放量在逐渐增加,表现为部分地区农业污染加剧,畜禽养殖污染严重,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加之长期以来农村建设没有具体规划,生产生活缺乏秩序,基础设施不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低,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同时,务农人口年龄老化,不易接受新技术、新观念,缺乏环保意识,对于化肥、农药的依赖程度较高。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化学物质,导致全国约1.5亿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村居民生活污水、乡镇企业污染排放、城市工业污染转移等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农村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 (二)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控制的重点 与工业污染点源不同,农业污染通常是无序的面源式分散排放,具有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易监测性和空间异质性等特点。有机物(COD)、总氮(TN)、总磷(TP)是农村面源污染物负荷的主要来源。 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一是化肥的过度使用,加之化肥的利用率较低(一般只有30%~40%),导致大部分养

分流失进入环境,造成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污染;二是农药的大量使用(利用率只有10%~30%);三是规模化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中氮、磷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四是农膜的大量使用形成了“白色污染”。农村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包括村镇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村固体废弃物随意堆积对空气、土壤以及随暴雨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等。 农业面源已成为影响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原因。据报道,松花江、长江等流域水质已不同程度受到农药的污染;甚至在江西、河北等地的地下水中也发现了农药残留;我国富营养化较严重的滇池、太湖和巢湖,人畜粪便及生活污水全氮和全磷的贡献率达到了80%以上。 (三)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业农村环境保护面临着三方面的滞后。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城市(工业)及国民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显著的差距,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城镇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收入差距绝对数为1.48万元。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资金缺口仍然很大。按目前全国约60万个行政村,即使只有1/3的行政村得到治理,按每个行政村治理投入100万元,假设地方可以配套投资50%,也需中央财政投入至少1000亿元。2008至2011年中央农村环保专项资金共安排投入40亿元,带动地方投入近80亿元,2011-2012年中央财政还计划安排95亿元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但绝大多数县(市)农村环保投入均为空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xx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实施方案 xx人民政府,局属各单位: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优化城乡环境面貌,根据县委、县政府印发的《环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实施方案》文件要求,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化城乡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出发点,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开展资源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四大任务,推动农业健康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环县。 二、整治任务 从5月份开始,11月底结束,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推行农牧结合的生态养殖模式;加强农用地膜和尾菜的回收处理,实现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强化农产品监管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四大整治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城乡环境卫生洁净优美、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三、整治措施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促进新型能源利用。 1、大力发展有机农业。把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与发展特色优势农业结合起来,结合荞麦、豆类、向日葵等特色作物,建成全国绿色食品原料基地1处,创建面积20万亩,建成绿色农产品基地8个,种植面积25.6万亩,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和登记,做好到期产地、产品的复查换证、续展、年检及转换工作,组织申报“三品”认证6 个。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执法大队、xx

2、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对历年建成的“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池进行全面排查维修,指导农户积极开展“三沼”综合利用工作,变废为宝,减少畜禽粪便造成的污染。 在设施瓜菜种植区域和畜禽养殖区,因地制宜发展“四位一体”(沼气池、厕所、棚圈、日光温室)户用沼气建设,逐步形成“畜—沼—菜”、“畜—沼—农”的良性循环模式。 责任单位:能源办、xx (二)注重农业废弃物回收,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1、加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庆阳瑞利、环县兴环、环县保利等10户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配合供销社积极组织全县64个回收网点,在农作物收获之后,及时进村入户,上门优惠收购。在春秋两季开展废旧农膜集中清理捡拾活动,对县内交通主干道及通村公路沿线、城乡结合部、田间地头堆放的废旧农膜进行集中清理,消除“视觉污染”。引导和动员广大农民主动清理残膜,积极联系交售废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8%以上。同时,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农资销售点,严防0.01毫米以下超薄地膜上市销售,从源头上减少废旧膜残留,降低回收难度。 责任单位:供销社、执法大队、xx 2、开展尾菜专项治理行动。在曲子孟家寨、木钵关营高寨等设施瓜菜种植集中区,积极引导农户对田间地头产生的尾菜采取田间堆肥、挖简易坑沤肥及直接还田等方式,开展田间处理利用,将尾菜就地消化,消除对蔬菜产地环境的不利影响;对长期以来随意弃置于村庄周围、公路沿线、田间地头、沟渠旁边等地的尾菜,开展污染专项治理,切实解决好尾菜处理不当造成的污染问题,尾菜处理利用率达到31%以上。 责任单位:农技中心、xx (三)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农药污染 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善土壤墒情检测点,定期发布土壤墒情报告,利用已建立的9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合理适时调整布局,加密监测频度,

中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现状

中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现状 1.1污染现状 中国每年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数以几十亿t计,由于污染事故与事件逐年增加,才渐渐被人们重视。农业废弃物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可利用品位不高,成分复杂,二次开发成本高、难度大,同时缺乏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投入,导致农业废弃物污染呈现出数量大、品质差、危害多的特点。农业废弃物污染主要表现在:秸秆焚烧增加了空气污染指数并影响到交通和航空运输事业;养殖场周边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及景观、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的健康,直接导致面源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兽药和重金属等残留进入土壤,一方面影响到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增加土壤微生物的耐药性;农业“白色污染”影响景观、土壤的正常功能、作物的生长以及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等等。 1.2资源潜力 农业废弃物蕴藏着巨大的资源。中国产生的农业废弃物按目前的沼气技术水平能转化成沼气3111.5亿m3,户均达1275.2m3,可解决农村的能源短缺;以农作物秸秆为例,将目前的5亿t秸秆转化为电能,以1kg秸秆产生电1kW·h计算,就有电能5亿kW·h的潜力;作为肥料可提供氮(N):2264.4万t;磷(P2O5):459.1万t;钾(K2O):2715.7万t;作为饲料,

仅玉米秸秆能提供1.9~2.2亿t。通过表1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潜力分析可见其巨大的商业开发前景。 1.3资源化现状 中国农业废弃物再利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源于中国的堆肥(composting)和沼气(bio2gas)技术在传统的生态理念指引下被广泛应用,从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收集到的370多个生态农业(ecologyagriculture)实用模式中,就有103是以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技术为纽带联结形成的高效生产模式。 近些年来,农业废弃物在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和材料化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1)能源化 农业废弃物是农村能源(ruralenergy)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农村能源短缺和农村环境污染方面有重要的价值。近年来,中国先后对禽畜粪便厌氧消化、农作物秸秆热解气化等技术进行了攻关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__了一定成绩,生物质能高新转换技术不仅满足农民富裕后对优质能源的迫切需求,也在乡镇企业等生产领域中得到应用,目前农业废弃物能源化的方向有:高效沼气和发电工程系统研究;组装式沼气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农技推广工作的建议与对策,对促进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现代农业;问题;对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生产水平相对较低,对自然因素依赖较强的情况下,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突破资源和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生产连获丰收,并不是连年风调雨顺,而是科学技术在这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确实应用于农业生产实际,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仅依靠以科研教学为主的科研部门和农业院校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主要还是依靠与农民联系密切、熟知生产实际,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加快社会卞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最有效措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尽管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农业推广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技推广投资强度(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较低。部分地方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公益性认识不到位,加之经济条件限制,自收自支、差额拨款还占相当比例、人头费尚不能保证,用于技术推广的专项经费就更少。 1.2农技推广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农业科技转化,人才是关键。但当前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员少、素质低,而且出现断层问题。据调查,有的地方在乡镇基层农技人员中,年龄在35―50岁的仅占18%,年龄结构的“断层”导致了知识结构的“断层”。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中表现尤为突出:一是农技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在位”的现象较为严重,到岗率低,在岗的农技人员也不能保证将时间全部用于本职工作中,一年中至少有1/3的时间从事乡镇分配的其它工作,技术人员改行情况非常突出。二是由于工作环境及待遇不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层农业推广部门很难吸引、留住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加上一些非专业人员的进入,造成有些地方推广队伍素质偏低。三是基层推广部门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的机会,面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许多农技人员知识储备不足,技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情况报告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情况报 告 郊区农业面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我区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要求,突出节水、减肥、减药、畜禽粪污、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深入落实《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方案》(xx发〔2018〕xx号)等件精神,多举措治理农业面污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对策做法 一是着力推广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近年,我区着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施药。一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信息公示栏宣传、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等形式,加大推广力度,使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采取科学、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施防虫网、诱虫器、杀虫灯诱杀等治虫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编印《病虫情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药污染。 二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我区按照推进生态

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区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瓜果、蔬菜、优质稻米和特种水产等主要特色产业,以建设无公害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创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牌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到2018年,全区培育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永兴岛甲鱼、西红柿、小麦);绿色农产品认证4个(普济圩稻米、白鱀豚食用油、添秀葡萄、佘家贡姜),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媒鸭)。成功创建了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三是积极推行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通过科学采用粉碎还田、深耕翻耕轮作等方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对秸秆还田机具进行补助。以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五化利用为抓手,着力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普济圩农场建成一处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年底正式投产使用。2018年全区农作物秸秆总量约6.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5.74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8.2%。 四是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2016年7月,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郊区畜禽养殖区划定方案的通知》(xx办〔2016〕xx号),对我区畜禽禁养区进行了划定。2018年区政府制定了《郊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x办〔2018〕30号)和《郊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xx办〔2018〕xx号)。深入推进全区畜禽养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

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及应对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农药、化肥的废弃物,稻草秸杆,畜禽粪便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河道、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面源污染的时空范围广、不确定性大,成份、过程复杂,难以控制。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但面源污染由来已久,尤其是近几年呈现出逾来逾烈的态势,严重制约生态农业建设和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一、XXX乡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 (一)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形式。 农业面源污染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化肥、农药过量施用。目前,农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总体水平普遍较高,部份田块每亩使用量甚至达到200多公斤化肥和20公斤农药,折纯氮400公斤,超出全国平均化肥施用水平。究其原因是部份农户贪图省时省力,不按农技部门提供的配方量,超剂量使用农药、化肥,特别是部分杀虫剂,个别农户超剂量达到配方量的2—3倍,对土壤、水体造成严重危害,并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二是人、畜、禽粪便无序排放。由于当前新农村建设以及居民点建设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规划,造成农村的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尚处在起步阶段,农户畜禽圈舍布局不合理,甚至部分规模养殖场都没有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或处理不当,粪便中有害成份直接排入沟渠河道,直接影响公共卫生,也对环境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农业面源污染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村民群众关注的焦点。 三是农业废弃物的污染。农业生产产生的稻草秸杆等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不到40%左右,大部份农户采取焚烧的方式,既浪费资源又影响大气环境,同时还会造成严重的交通隐患和火灾隐患。 (二)农业面源污染带来的危害。 1、对人体健康带来影响。大气质量降低,粪便垃圾未能及时清理,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累积于河道水体中的残留化肥、农药,通过饮用水、农副产品等方式进入人体,给人体带来一定的直接或间接危害。 2、对人居环境带来危害。农业废弃物焚烧、养殖场排放的粪便,农田化肥、农药等排入河道后,大量的含氮、磷有机物,毒素、碳氢化合物进入自然水体、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综述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综述 一、前言 农业废弃物包括植物类废弃物(农林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动物类废弃物(牧、渔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加工类废弃物(农林牧渔业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和农村城镇生活垃圾等四大类。通常农业废弃物主要指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从资源经济学上讲,农业废弃物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农业资源,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将其加工转化不仅对合理利用农业生产和生活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且对能源日 益枯竭的今天具有重大意义1 。 二、途径 我们可以从这些农业废弃物产生的来源与发展现状出发,探讨出具体的处理与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对现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将废弃物作用到农业上来。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下,家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作为天然农家肥的使用越来越少,反而被当做废弃物堆放产生环境污染问题。若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眼光来看,这些农业废弃物 可以转化为传统的各种堆肥、沤肥等,以此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2]。 (2)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法规,提高全民对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识。从以上发展现状可知,目前我国对这方面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农民对于处理废弃物的的意识也不够高,在这种情况下,以政策法规进行引导很有必要。 (3)加大对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完善相应的基础配套设施。面对农村对农业废弃物处理技术较为低下和落后的现状,必须要从技术上予以支持,从资金上予以帮助。 三、应用 1肥料化 农业废弃物肥料化利用是一种非常传统的用方式,分为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直接利用是一种最直接最省事的方法,在土壤中通过微生物作用,缓慢分解,释放出其中的矿物质养分,供作物吸收利用,分解成的有机质、腐殖质为土壤中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从而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培育地力、增进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但自然分解速度较慢, 尤其是秸秆类废弃物腐熟慢,发酵过程中有可能损害作物根部[3] 。间接利用是指废弃物通过 堆沤腐解(堆肥)、烧灰、过腹、菇渣、沼渣、或生产有机生物复合肥等方式还田。堆沤腐解还田是数千年来农民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方式,传统的堆沤腐解具有占用的空间大,处理时间较长等缺点,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利用催腐剂、速腐剂、酵素菌等经机械翻抛,高温堆腐、生物发酵等过程能够将其高值转化为优质的有机肥,具有流水线生成作业、周期短、产量高、无环境污染、肥效高、宜运输等优点;烧灰还田主要指秸秆通过作为燃料、田间直接焚烧的 方式,由于田间直接焚烧损失肥力、污染空气、浪费能源、影响交通等缺点[4] , 现政府已出台 相关禁止焚烧的法律法规;过腹还田具有悠久历史,是一种效益很高的方式,是适当处理的废弃物经饲喂后变为粪肥还田,对保持与促进农牧业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有积极作用;菇渣

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18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 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应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存在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管理措施不到位。就*** 而言,虽然2018 年在*** 投资5000 多万开展了农开工程和千亿斤粮食工程,较大的改善了我镇落后的生产条件。但是,作为传统的农业乡镇,我镇依然有大部分村组农田基础设施极为落后,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加之多数基础设施存在有人修无人管,甚至荒废的现象,极大地降低了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效果。 (二)农业劳动力质量下降,抗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村大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下来务农的多是妇女及老弱病残,体力差、科技文化素质低,难以掌握现代种养技术。加之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往往等收货的时候卖不上价钱,卖粮难问题偶有发生;面对突发的灾害天气, 不能及时应对,康灾 害能力较弱,比如去年冬天的大雪对当地很多设施农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三)产业化程度较低,科技使用水平不高。目前我镇

生产主体仍以分散的农户经营为主,种植地块零碎,经营管理分散,无法大规模使用大型农业设备和先进农业技术,导致农业生产繁重,生产效率较低,不能适应市场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需要,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加之农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本身就少,大多还的参加乡里的其他工作,造成科技带动能力弱,对农业的贡献率不高。 二、建议及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科技和资金倾斜力度,改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同时在新建基础设施时,充分考虑后期的管护和维修问题,可设置设施的保质期,在保质期内由建设单位免费维修,或者在项目立项时,按照比例设立工程维修基金,交由相关部门保管,专款专用;第二,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利用好现有的农技推广站,选优配齐农技人员,完善服务功能,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科学种养水平。通过建立试验示范基地,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现代化,逐步提升科技推广水平;第三,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围绕特色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和家庭农场,引导各新型主体抱团发展,通过对生产、销售一定程度的统一,改变市场经济下的农业单打独斗的弱势地位,提高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农业保险,增强防范自然灾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一)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和无公害生态型农业、加强农业化基地管理、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本文对目前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存在着理论不完备、技术不完善、服务水平和能力建设不适应、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组织建设不足、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生态农业问题对策 目前,我国在生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示范、推广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不能否认,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生态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理论基础尚不完备生态农业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 1基础理论有待完备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一方面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方面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单一学科、单一的理论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和处理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农业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对于这一复杂系统的某些方面有一定的或者比较深入的了解,但生态农业必须要从系统的、综合性的角度进行处理和研究,要从生态的前瞻

性、协调性、地域性、层次性、稳定性、持久性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需要跨学科,多界面的专家人士来参与,利用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各要素之间的耦合、结构优化、科学分类、科学评价,发掘各个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生态农业存在的更多关系来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理论体系。 2技术体系要不断完善 技术体系不够完善在一个生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这些成分之间具有非常复杂的关系。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子,就要考虑鸭子的饲养数量,而鸭子的数量将受到水的交换速度、水塘容积、水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水温、鸭子的年龄和大小等众多条件的制约。在一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一复合系统进行科学的设计,而简单地照搬另一个地方的经验,也是非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但目前在生态农业的实践中,还缺乏技术措施的研究,既包括传统技术如何发展,也包括高新技术如何引进等问题。 未来的生态农业将结合现代科技及应用技术装备起崭新生态体系。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并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关系,解决这一复杂的关系需要利用传统技术的发展和引进高新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采取“低投资可持续农业”生产方式是一项重要的途径,具体措施:①将固氮技术和生物防治方法充分运用到农业生产中;②减少使用化肥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情况汇报 **街道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以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境质量、改善环境为核心,以“建设美丽**”为目标,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为主,积极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职责明确 为确保全街道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街道党工委十分重视,一是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认真分析研究**街道的农村面源污染现状,并对**街道的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结合本街道实际,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的任务和职责进行明确,实行目标管理,狠抓落实,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三是严格考核,使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四是将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与林业、社区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村镇规划建设及土地、水利等工作结合起来,注重环境因素、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二、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街道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和途径加大环保知识和文明精神的宣传,扩大公众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一是利用会议、简报、标语、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向广大群众进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保知识等宣传;二是通过开展“美化南盘江,保护母亲河”、“学习雷锋、爱我家园、净化环境”等活动,以实际行动进行宣传;三是借助“环境保护日”,印发环保宣传资料,开展环保知识咨询活动;四是开展环保宣传进学校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真正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家喻户晓。 三、狠抓工作落实 (一)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街道多次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以城郊结合部、农村为整治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大清理、大整治。各社区严格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在各挂钩部门的紧密配合下以环境卫生大整治、大清理、大扫除为主要内容,集中整治农村生活环境,清理房前屋后、道路两侧垃圾杂物和白色污染,疏通和密闭污水排泄沟渠,清理畜禽圈舍和粪便,消除“五乱”(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跑)现象;同时组织力量,对公共场所、境内各沟渠及新老盘江两岸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重点治理,对各区域内的垃圾、污物、杂草和白色垃圾及河道内淤积的垃圾污物和河面漂浮物进行了清除。自2016年以来共开展环境整治5次,出动车辆40余台次,人员850余人次,清除垃圾150余吨,其中打捞河面垃圾15吨,死猪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我县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农村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区畜牧业、林果业、特色产业在大农业和人均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过低,南部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方式落后,尤其是传统畜牧业仍然占主导地位。二是农民的传统农业的生产观念和生产模式根深蒂固,习惯于小而全、多而杂和粗放的农业生产方式,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机械化水平较低。三是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农业科技人员数量少,服务机制僵化,科技服务水平不高,良种程度、单产水平还明显低于周边团场,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困难;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农村缺乏能够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不大,产业链条短,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有些产业还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工业反哺农业和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弱,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十分紧密,多数合作经济组织运作不规范,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牵引作用发挥不充分。五是以水利为主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管养滞后,农业抗风险机制不健全,致使农业抗御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能力较差,农业生产盲目性、短期性、脆弱性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六是土地流转机制建设滞后,土地难以向优势产业和大户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规模集约发展。七是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还不完善,外销平台建设滞后,农产品品牌意识不

强,市场竞争力弱。 二、加快推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一是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实施沃土工程,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突出灌区配套建设、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结合项目建设,引导和鼓励农民通过“一事一议”,搞好投入资金少、建设周期短、见效受益快的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的抗灾防灾能力。二是抓好农村道路建设。积极争取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充分调动农民修路积极性,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切实改善农业农村生产公路交通条件,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加速推进乡村清洁工程,推广普及沼气等洁净能源,搞好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的综合治理和转化利用。四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生态公益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有效保护农业农村生态环境,防止水土质量退化恶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突出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水平。一是建设特色基地,夯实产业基础。在稳定粮食生产基础上,围绕棉花、番茄、辣椒、无公害蔬菜、设施农业、经济林果等农业特色产业,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沿国道经济区主要依托区位交通优势,扩大番茄、辣椒、蔬菜、林果种植,大力发展牛羊育肥、奶牛养殖业;老沙湾经济区主要依托水土光热资源,着力建设棉花生产、加工、转化基地;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b9974968.html, 浅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 作者:梁勇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04期 近年来,农用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由于施肥技术落后,化肥平均利用率为30%~40%,大量流失进入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由于氨的挥发和反硝化脱氮对大气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还导致营养失调。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瓶颈。所谓农业面源污染,是指由沉积物、农药、废料、致病菌等分散污染源引起的对水层、湖泊、河岸、大气等生态系统的污染。因此,我們必须提出有效措施,抑制一切导致面源污染的因素,加重环境污染的源头。面源污染具有分布面广、排放量多、随机性强的特点,治理难度较大。若不对面源污染进行有效的控制,将会对整个农业、特别是对南水北调流域水环境质量造成较大影响和威胁。同时,控制面源污染是一项长期性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削减面源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加强思想教育,扩大宣传力度 采用多种方式宣传农药管理使用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科学用药新技术,借助科技下乡,向农民群众讲解农药科学的施用技术,发放农业科技资料。通过宣传培训,让农户对农药污染危害性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扩大了宣传力度。 二、加大市场检查,严控污染源头 为了加强市场控制,严控违法农药和农资,控制农业投入品的源头污染,要大力开展高毒及假劣农药整治工作,由执法大队牵头,植保站协同,对辖区内农药经营商、种植专业户经营使用农药情况进行检查,严格查处违禁农药,逐步理顺规范农药经营市场,规范台账记录制度。从投入品源头上控制农药的面源污染。推广科学配方施肥、精确施肥和平衡施肥技术。通过土壤养分的测定,在确定合理的化肥施用量的基础上,结合施肥技术和土壤养分、植物营养供求诊断技术,增加作物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微肥的施用量,实行配方施肥或平衡施肥,不断优化用肥结构。 三、大力推广新技术,控制作物病虫害 减少中高毒化学农药的使用是控制农药面源污染的有效举措。开展专业化学防治,按照有组织的统一防治,通过病虫监测科学确定防治对象和防治时间,通过统一配药、统一时间施药,大面积推广使用杀虫灯、性诱剂等以及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避免高毒农药的施用,既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又减少了农药的施用次数和施用量。 四、实现结构转变,发展高效农业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改革开放后,我国为了发展经济,吸引外来资金投资,引进了大量的污染企业;为了发展经济,我们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增长;为了发展经济,对资源不合理的开采,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了发展经济,过度放牧导致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严重,还有在云贵高原地区,由于植被的砍伐,导致石漠化严重等等。以上这些都说明了我国环境的严重。特别是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存在很多问题,所以下面将介绍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一些对策。 一、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环境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 1、水土流失严重。据调查,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5. 5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 42%,每年流失表层土在50亿吨以上,丧失的肥力高出全国化肥的产量,这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使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肥力愈来愈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据科学家研究推算,土壤流失的速度比土壤形成的速度快120~ 400倍。从50年代以来,由于水土流失而失去的耕地267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每年6. 7万平方公里以上。 2、土地沙化的面积增大。土地沙化有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等原因,但主要是不适当的人为活动引起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盲目开垦,50年代到70年代末,西北地区三次大规模毁牧、毁林开垦,破坏草地667万平方公里,毁林18. 7万平方公里,其结果是开垦一块沙化一块,农牧林三者皆伤。二是过度放牧。解放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 只)增加到9000万( 只),而草地面积却减少了6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草牧超载率达50% ~ 120%,有些地方甚至高达300%。三是滥采滥伐。沙化地区燃料匮乏,加剧了对沙生植被的破坏,同时滥挖沙生植物,如甘草、麻黄、发菜等。据测算,每挖1kg甘草就要破坏8~ 10亩土地,仅甘肃省每年因这样破坏的草地面积就达90万亩。四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少地方拦蓄河水,造成下游土地沙化严重。 3、土地荒漠化加剧。我国天然草原近40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40%,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天然生态系统,也是环绕东北、华北、西部最大的绿色屏障。但是草原在严重退化和沙化,目前我国沙化草原168.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 6%,其中有116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是在目前技术和财力条件下难以治理的,有52.9万平方公里的沙化土地经过努力是有可能恢复其原貌的。另外,还有9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处于明显的沙化过程之中,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也会逐步变成荒漠。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现代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延寿瑶族乡 一、发展情况 延寿瑶族乡辖1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3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7.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70公顷,其中水田面积580.5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04公顷。XX年降雨量1680毫米,最高气温为39℃,最低气温0℃,年末总人口16512人,其中农业人口15106,少数民族人口13802人,占总人口的83.5%,是郴州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XX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59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元,比上年增长5%,养殖业产值620万元,出栏生猪19856头,出售家禽51748羽。粮食产量11045吨,瓜果产量168吨,境内农产品加工企业6家,年产值560万元,形成了5000亩楠竹,2万亩小水果、3000亩订单蔬菜三大主导农业产业基地。XX年完成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4227余人,新建沼气科技示范户240户,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39万元,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67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5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产业化经营水平欠佳。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主

要以家庭承包、粗放经营为主,农业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缺乏大型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农产品附加值低,现代农业基础比较薄弱。二是产品优势不优。尖辣椒、楠竹等基地虽具规模,但受技术创新等影响,产品开发慢,竞争力弱。 生产要素支撑力欠强。一是素质不高。全乡农业科技人才格局是以初级人才多、高级人才少。老、少、妇且文化程度低的“386199”部队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加上受传统经营习惯的影响,当地村民普遍存在重务工、轻农耕的思想,有个别村的个别户甚至存在土地撂荒现象,发展现代农业的思想阻力较大。二是投入不足。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数量虽增长,但与农业的高需求、大投入相比远不够。三是农用物资有价高质差现象,直接增加了农业成本,降低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 抗御风险能力欠强。一是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受石灰岩地质结构影响,我乡是灾害多发、水源缺乏的农业乡,而标准良田比例不高、水利设施少而老化、基层疾病防疫网络不健全等问题还客观存在。在去年的“7.15”、“7.26”洪灾中我乡遭受严重损失,全乡直接经济损失达2600万元,今年的“8.19”洪灾,我乡又是全县灾情最严重的乡之一,民房倒塌19间,道路冲毁3.62公里,渠道冲垮860米,输电线路冲毁2.5公里,淹没稻田1650亩,全乡直接经济损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农业面源污染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1、农业面源污染成因 农业面源污染是一种潜在的产业公害,其危害日益凸显,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我国,尽管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公众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程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欧美国家,但由于种种原因,公众关于农业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的信息知之甚少,农业面源污染还没有引起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还没有正式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缺乏系统、准确、清晰的认识,政府规制诉求不够。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各级政府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是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和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它产生的危害链可以说是很长很广,会导致土壤污染严重,耕地质量下降,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安全降低;使农产品质量下降,食物链和经济链受到影响;村落卫生环境差,危害人体健康;使污染事故发生频率增加,损失增大。就我国现在的农村而言,主要的农业面源污染有两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生产生活中的不良产物;二是畜禽养殖过程中粪便的处置不当。 2、我国农村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存在问题及特点分析 (1)农民施用肥料不科学现象存在。虽然测土配方施肥已经在我国农村进行了试验推广,但还没完全为广大农户所接受,普及使用率不高。 (2)合理施用农药有待提高。农药的施用不当是导致面源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控制农药的施用,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滥用禁止施用的农药或者假冒伪劣药品以及农民施药不当导致作物和环境的污染。 (3)秸秆利用率较低。目前我国农村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很低,绝大部分的农作物秸秆都被野外焚烧,同时还有部分农作物秸秆乱置乱堆,造成面源污染。 (4)合理使用农膜有待提高。随着农膜和塑料农具的使用量逐年加大,残膜或废弃农具随意丢弃带来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5)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虽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些农产品安全生产标准,但由于部分农民面源污染防治意识欠缺,科学施肥、施用农药等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有效的减少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环保意识。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我国农业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很严重: 1.我国虽是世界上粮食产量最多的国家,但是按12亿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占有的粮食还不足400千克,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多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增长3倍,但因人口也增长了1倍多,每年增产的粮食大部分被增加的人口所消耗,平均每人增加的粮食不多。 2.农业综合生产力尚低,抗灾能力差,农业生产率常有较大波动。 3.农业结构还不合理,农、林、牧、渔没有全面发展,林业和渔业比重太小,各地农业发展很不平衡。 4.农业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受污染的耕地达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耕地退化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为了摆脱我国农业的困境,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坚持不懈地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战略重点的首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保持农业生产率稳步增长,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这就需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在农业基础建设方面办几件大事: 1.建设一批治理大江大河大湖的水利设施和引水工程;

2.增加农田浇灌面积,同时把现有浇灌面积中的相当一部 分建成能够抵御旱涝灾害的稳产高产农田,并积极推广节水浇 灌技术; 3.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要农产品商品基地;加强农业区域 综合开发,改造一批中低产田,有步骤地开垦宜农荒地; 4.加强速生丰产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和薪炭林的建设, 改造和建设草原,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5.大力抓好科技、教育兴农,逐步把农业生产体系转移到 光进技术基础上来; 6.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 进军。 一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州在农产品的市场建设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没有按照自治州确定的特色产业发展方向来规划布局。已建的8个农产品批发市场规模小,设施不完善,仓贮条件差,辐射能力有限。随着我州香梨、葡萄、色素辣椒、西红柿酱等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已势在必行。 二是农业信息体系建设不适应当前结构调整的需要。目前我州八县一市农业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手段与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由于信息体系建设滞后,农业部门不能给农民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