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探究

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探究

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问题探究

第十章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十章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金融深化所表现的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状态是() A.良性循环 B.恶性循环 C.无序 D.频繁变动 2、经济货币化与经济商品化的关系是( ) A.反比 B.波动变化 C.无法预知 D.正比 3、金融市场落后是造成金融压制的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是() A.货币市场发育不全 B.资本市场发育不全 C.外汇市场发育不全 D.黄金市场发育不全 4、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分析的对象是()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市场经济国家 D.计划经济国家 5、政府对金融业实行过分干预和管制政策,人为压低利率和汇率并强行配给信贷而制约了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呆滞又制约了金融业的发展,金融和经济发展之间就会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状态,这种状态是() A.金融约束 B.金融风险 C.金融抑制 D.金融滞后 6、当金融业能够有效地动员和配置社会资金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的发展加大了金融需求并刺激金融业发展时,金融和经济发展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种状态是() A.金融促进 B.金融深化 C.金融抑制 D.金融约束 7、以下改革措施当中,不属于金融深化的范畴的是() A.取消利率上限,以减少通货膨胀 B.放松汇率限制以减少高估货币对出口的打击 C.统一并减少金融工具的种类 D.允许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竞争 8、下列因素中,能够造成金融抑制的成因是() A.金融市场过渡开放 B.政府对汇率和利率实行硬性行政管制 C.金融衍生工具充斥金融市场 D.政府取消金融机构的业务监管 9、在金融抑制的现象中,金融市场价格扭曲的表现是() A.金融衍生工具价格偏高 B.票据贴现利率高于市场利率 C.贷款利率被政府调高 D.存款利率被政府压低 10、在金融抑制的现象中,信贷管制的表现是() A.政府对民营企业提供优惠贷款 B.享有特权的国有企业能够得到大额贷款 C.货币当局用公开市场业务调节市场货币量 D.中央银行对再贴现率规定高限 11、以下金融抑制的表现当中,属于发展中国家金融管理方面的弊病是() A.对外汇市场的监管放松 B.金融衍生工具泛滥 C.经济上长期存在分割性 D.实行金融机构国有化 12、金融抑制论与金融深化论解释的是() A.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B.经济政策与金融政策的关系 C.金融政策与金融发展的关系 D.金融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3、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是() A.同业拆借市场 B.资本市场 C. 保险市场 D.贴现市场 14、金融监管的最基本出发点是() A.维护国家利益 B.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C.控制金融机构经营风险 D.维护金融秩序 15、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源头是() A.韩国 B.香港 C.泰国 D.马来西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请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1、金融深化对经济发展的正效应有() A.收入分配效应 B.储蓄效应 C.就业效应 D.经济增长效应 E.投资效应 2、发展中国家实现金融深化的具体措施有()

货币政策、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第21章(教材)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改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手段。 这一章主要学习: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第一节货币政策的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即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一)最终目标的内容 最终目标主要有四个: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及国际收支平衡。 1、稳定物价 鉴于通货膨胀各种负面影响,各国一般都把反通货膨胀、稳定物价作为一项基本的宏观经济政策。 2、充分就业 较高的失业率不但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很容易导致社会和政治危机,因此各国政府一般都将充分就业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 总的来说,对长期内的就业状况货币政策并不能起很大的作用,但对于周期性的失业率上升是有重要的调节作用的。 3、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对一个国家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它主要是从长期的角度来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的。 4、国际收支平衡 它是指一国对其他国家的全部货币收入和货币支出持平、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一般情况下,我们考察国际收支平衡不是考察整个国际收支的总体,而是考察其中的部分项目。 通常所说的国际收支平衡是指除了外汇储备项目以外的其它项目的收支是否平衡。 (二)最终目标相互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政策操作中,由于这四个目标并非都协调一致,相互之间往往存在矛盾,所以政策目标的选择只能是有所侧重而无法兼顾。 1、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 对两者关系最经典的描述就是菲利浦斯曲线。该曲线表明,失业率与物价变动率之间存在着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换关系。 2、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当我们以较大的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在获得较高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我们失去的是物价的稳定。 从长期来看,要想实现经济的良好增长,必须保持物价的稳定。 3、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4、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的矛盾。 由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货币政策在作目标选择时不能不有所侧重,有所取舍,难以统筹兼顾。 二、中介目标 1、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1)可测性 2)可控性 3)相关性 2、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 根据以上三个标准,经常采用的中介目标有: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量,长期利率。 1)银行信贷规模 它是指银行体系对社会大众及各经济单位的存贷款总额。 就可测性而言,通过对各个存款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进行核算就可以得到该指标。 可控性方面,控制这一指标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的信贷管制;另一种是中央银行通过该改变准备金率、贴现率及公开市场业务来间接地控制信贷规模。 相关性方面,银行信贷规模与物价、就业、国际收支、经济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银行信贷

农村金融服务调查问卷

农户调查问卷 一、基本情况 1、您的住址定西市县(区)乡(镇)村 2、您家家庭人数人,外出打工人数人 3、您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①种植业②畜牧业③养殖业④工资收入⑤个体经营⑥打工⑦其他,请注明 二、农村金融服务情况 (一)存款服务 1、离您家最近的是哪家银行 ①农业银行②信用社③工商银行④其他银行,请注明 2、距离您家最近的银行机构有多远 ①1公里以内②3公里以内③5公里以内④5公里以外 3、您的家庭存款选择哪家机构机构 ①农业银行②信用社③工商银行④其他银行,请注明 (二)贷款服务 1、您有没有从银行贷过款 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2、您有没有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贷过款 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3、您有没有从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贷过款 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4、您有没有从政府及财政部门获得过支农资金 ①获得过②没有获得过 5、您有没有从亲戚朋友处借过款 ①借过款②没有借过款 6、您有没有从其他私人高息贷过款 ①贷过款②没有贷过款 7、如果您有借款和贷款,数量是多少 ①1万元以内②1万-5万元③5万元-10万元④10万元以上 8、您借款和贷款主要用于: ①用于生产②用于建房③小孩上学④治病⑤其他,请注明 (三)服务需求 1、您认为当前在金融机构办理存贷款业务方不方便 ①很方便②比较方便③不太方便④很不方便 2、如果您认为当前存取款业务不方便,主要困难和问题是 ①服务网点太少②存取款金融机构太远③服务态度不好④存款利息太低⑤没有私人借款方便 3、如果您认为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主要困难和原因是 ①放款数量太少,不够用②手续太复杂,不方便③贷款利息比较高,受不了④没有抵押的财产,贷不了⑤没有关系,贷不到⑥自身信用问题 4、为了贷款您认为是够应该允许用自己承包经营的土地来抵押 ①应该②不应该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金融创新与监管问题研究 一、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来自不同的金融主体,金融机构推出新的管理制度,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是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和技术发展的要求,或是为了避免风险,逃避监管,达到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提高金融密集效益的目的。 金融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以维护金融秩序为目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体系变革的过程中,将向金融监管提出新的课题,带来新的制度和规范,和推动金融监管水平不断的提高。而新的监管因为金融创新提供新的动力和更为广阔的空间。正是金融创新和监管创新共同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下,金融运行效率不断得到提高,金融系统的安全性不断得到增强。此处,有效的金融监管既要给予金融创新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还要保证金融体系的安全运行,也就是说金融监管一方面要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活动,防止出现因为管得过死,统得过紧,不利于金融企业的创新,另一方面要消除和防范金融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迎接伴随金融创新而来的日益复杂的金融环境和金融风险的挑战。因为每次创新它都是在旧规则上突破,在旧监管手段的突破,如果创新很多,突破的速度过于快,整个市场风险,整个监管的盲点就会增加。因此,监管的环境就越发复杂,监管的手段也就越来越困难。 二、传统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与监管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政府的政策性干预,自主创新能力差,业务类型单一,主要充当的是政府的政策执行职能。在那个时候金融机构的主要业务主要集中在国家的大型重点项目和重点扶持项目上,为国家重点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个人储蓄业务是当时主要的吸收存款业务,也是针对个人的核心业务,其它理财业务很少。保险业、证券业还处于萌芽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先后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后来随着国内各小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成立,大大增强了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同时也增强了彼此间的竟争,以往的以国家政策扶持的国有商业银行的老大地位已一去不返。自主经营,自谋出路,自我创新就成了各金融机构的工作核心。这个时期,保险业、证券业也得了飞速的发展,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健全。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更是加快的金融体系的发展,保险业、证券业、银行业,三业同进,更是互相竟争,为了应对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对外开放,我国的金融机构必须增强自身实力。 三、现代金融体系对金融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为了兑现我们当年加入WTO时的承诺,五年内逐步开放银行市场,到时候面对管理经验丰富,服务质量优越,机构发展成熟的外国金融机构,我们将何去何存,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头等大事。 为了应对这一天的到来,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应对,努力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法律体制更加健全,金融业经营更加规范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难及对策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发展直接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近年来,一些银行积极创新农村特色金融产品,改进金融服务,在破解农村“新三难”(存款难、取款难、贷款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尝试并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繁荣农村经济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整体功能依然跟不上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其旺盛的服务需求存在着差距。 困难与问题 一、“三农”资金供求渠道狭窄,矛盾突出。 在农村正规金融体系中,有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邮政储蓄和村镇银行等机构。近年来,一些扎根农村的金融机构没有很好地服务“三农”,“偏农离农脱农”,把本不丰富的农村资金源源不断地“抽”往城市和其他回报率更高的领域,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如农业银行的存款在缴存准备金和保底支付结算后基本上存,货款只局限于有一定规模和信誉的农业企业,每年净增额度很小。农村邮政储蓄网点吸收的资金全部上存,从农村流向了城市,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农村资金流向城市的“流水线”。村镇银行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网点少、功能弱,加上尚处在发展初期,无论是基础运营系统,还是在政策环境以及人才队伍等方面都面临不少制约。从而影响其吸收存款能力。只有农信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一家才是真正和农民有直接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是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中为农民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机构。例如,我市农商行现有各项存

款余额33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0亿元,存贷款总量连续多年居武穴市各金融机构首位,对“三农”的支持度和贡献度均保持全市同行业第一。但仅仅靠农信社(商业银行、合作银行)是根本无法满足所有农民、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因此,农村企业和农民的信贷要求不得不从“地下银行”高息拆借,民间借贷活动频繁,有的人为牟取暴利,对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民进行高利贷的发放。 二、金融机构分布不均衡,农村金融服务出现“盲区”。 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撤并整合进城,农村金融机构营业网点收缩现象比较突出。如今的城市,银行网点遍布大街小巷。生活在城市的人们或许不会想到许多偏远地区的农民想取钱、存款、汇钱,到最近的金融网点要花掉二、三十元的车费和半天时间,“存款难、取款难、贷款难”被称为“新三难”。虽然农村金融机构多,但真正服务“三农”的供给主体少。有资料显示,全国银行业机构网点约17.5万个,平均每万人1.34个,而农村银行网点仅2.7万个,平均每万人0.36个。全国平均每万人金融服务人数城市为43人,而县及县以下仅为11人,行政村平均不到1人。 我市情况也不容乐观,目前,农信社、邮政储蓄所、农业银行在行政村设置分社或储蓄所的更是微乎其微。以前,农信社的分支机构覆盖了广袤的农村,在下面设有分社和储蓄所,村村还设有代办点,那时农民办理业务真方便,因而被农民称为“家门口的银行”。但是随着乡镇合并,农信社出于自身经营成本核算、安全防范等因素的考虑,将下面的分社和代办点都撤完了,只剩下几个孤零零的乡镇服务

第十六章 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

第四模块对外金融关系 第十六章金融深化和金融抑制 本章共计5个考点 考点1. 金融创新概述(备考指数:★) 1、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之间实行新的组合。 1)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金融工具的创新。以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首次推出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为典型标志。 2)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 2、金融创新的动因 金融管制的放松 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利润最大化的驱动 科学技术的进步 3、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1)金融创新的分类: 按创新的主体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 按创新的动因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逃避管制型、规避风险型、技术推动型和理财型等 按创新的内容来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工具创新。 2)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 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的大量新变化 金融业务的创新(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金融工具的创新 【历年真题】 【多选题】按创新的主体划分,金融创新可以分为()等类型。 A.市场主导型 B.政府主导型 C.客户主导型 D.企业主导型 E.银行主导型 答案:AB 【单选题】金融制度的创新是指()。 A.与国际惯例接轨 B.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的转变 C.金融体系与金融结构的新变化 D.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分类管理 答案:C

考点2. 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备考指数:★) 1、1973年由罗纳德.I.麦金农(美)和爱德华.S.肖(美)提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抑制论。 2、金融深化指随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其金融中介、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场不断进行创新,市场可以运用的资金潜力不断被挖掘,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不断走向专业化和复杂化的过程。它既包括金融机构产品的创新,又包括金融制度和技术的创新;既包含数量的增加,又包含质量的提高。 3、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 货币化程度:货币交易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货币化程度越高,经济的市场化、金融化程度越高 4、金融深化与金融发展的区别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资产规模与金融机构数量的扩张,或金融产品的复杂化——质量和数量上的扩张; 金融发展不单指数量或质量上的变化,更主要是指金融效率的提高,体现金融为经济发展的贡献。 没有发展的金融深化是危险的。 5、金融深化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指交易的一方对交易的另一方的信息掌握不充分而无法做出准确决策的现象。信息不对称会降低市场的运作效率 信息不对称容易导致“逆向选择”与“道德危害” 逆向选择是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前出现的问题。如贷款中的逆向选择,会造成“劣胜优汰”。 道德危害又称道德风险,一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常常在交易发生后出现的问题。如借款人获得贷款后,更倾向于投向贷款人不愿看到的高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都会导致金融交易的减少。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措施:金融中介,金融深化。 从本质上讲,所有形式的金融深化,其内容都是某种意义上有关信息的交易。 (2)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指完成交易所需的全部成本。 规模经济可以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规模经济是指通过增大交易规模来降低每一元钱的交易成本。 金融深化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金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6.金融深化的表现 金融深化最直接的表现为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分工的专业化程度加深,金融资产的总规模增长,经济活动对金融的依赖程度加深,金融交易方式多样、方便、有效,金融监管效率更高,金融运行的法律环境更加完善等 重要的表现: (1)专业生产和销售信息机构的建立。——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收集、生产信息的成本。 (2)政府出面进行管理。——既是金融深化的要求和条件,又是金融深化的标志和内容。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四种策略 发展经济学理论证明:金融是经济的命脉,资金是经济的血液,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金融的核心作用。传统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由于制度设计的不合理性——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失灵和非正规金融制度安排的缺失,导致金融服务功能弱化、农村资金外流严重以及金融供给与金融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双重失衡。新农村需要新金融,创新的根本路径在于打破传统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体制密码,重塑农村金融服务体制的核心“DNA”,实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全面“再造”。 “再造”就是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因此也叫自我更新的机制。 完善机构体系 组织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功能载体,有效的组织设计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高效的重要机构保障。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体系,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以及其它金融组织的作用,形成定位准确、层次分明、相得益彰的有效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合力,必须解决三个关键性问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创新农村金融组织的产权制度安排。产权实质上是一套激励和约 束机制。有效率的产权应该是竞争性的,政府应因势利导地逐步建立起适应农村经济发展内在需要的多元化产权结构的农村金融组织形式。在金融创新的方式上需要从过去政府供给主导型方式逐步过渡到需求诱发型方式,即鼓励农民群众和农村金融组织自发进行制度创新,以求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相一致,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和金融的发展。 重新定位农村金融组织的服务功能。政策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发展银行要适应新形势,转换经营机制,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支持农产品专业化、现代化、产业化生产,并延伸到相关农产品的加工与进出口业务;商业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业银行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信贷支农力度,重点支持优质农业规模化经营、农业科技型产业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突出支持龙头企业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实现农村逐步由分散经营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合作性金融组织主要是农村信用社要在坚持“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适应农村经济特点和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金融服务产品。 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民间金融组织。面对农村金融供需的巨大缺口,农村非正规金融机构应该是弥补缺口的途径之一。因此,组织再造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新划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重新定位政府角 色与市场力量,形成正规金融机构与民间金融组织协同共振的效应。 腹有诗书气自华

麦金农:“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麦金农:“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什么迟缓?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经济学家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简单明了,而且几乎众口一词,将其归结为“资本匮乏”。因此,发展中国家若要实现经济腾飞,要么提高储蓄率,要么引进外资,加速资本形成。在著名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资本积累被看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以提出“二元经济结构论”而闻名的刘易斯也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资本形成率。但是,这些学界权威的理论,一当用于解释实践,似乎又显得有些力不从心。1973年,发展经济学家麦金农提出了一个开创性的观点,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不仅在于资本的稀缺,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场的扭曲造成了资本利用效率低下,抑制了经济增长。由此出发,他另起炉灶,建立了一套关于“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的理论。《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就是集中 表达他这一理论的力作。 麦金农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被条块分割,相互隔绝,是“不完全”的。这种“不 完全”体现在各个领域,而金融市场尤甚,其中一个重要现象,就是大量中小企业和居民,一直被拒之门外。这些中小企业,虽然“个头”不大,“貌”不惊人,但能量却不可小视。它们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可是,这些功莫大焉的企业,在政府眼里,只是“杂牌部队”,政策上被冷眼相看。尽管这些企业不是“癞蛤蟆”,但对金融市场这块“天鹅肉”,它们却可望不可即,处境很有几分凄凉。当它们扩大规模、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时,需要大量资本,却由于无法跨入金融市场门槛,只能“自力更生”,依靠内部积累。尽管与外部融资相比,这种方式的效率差了一大截,但也是万般无奈中的选择。 企业的内部积累,可以采取实物形式,但这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如农民贮藏粮食有损 耗、存放的固定资产要折旧等,所以不如持有货币(广义的货币M2,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俗话说,“赔本生意无人干”,要使企业和个人愿意以持有货币 形式积累,就必须保证他们有利可图。这个“利”就是存款的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差,也就是实际利率。实际利率越高,人们越会为利所动,乐于持有货币,储蓄和投资越活跃。反之则相反。 麦金农指出,发展中国家之所以欠发达,就在于实际利率太低,甚至为负数。这可能 是由于政府执行了错误的政策,人为地压低利率;也可能是由于通货膨胀,或者二者兼而有之。对储蓄者而言,由于低利率缺乏吸引力,不愿将剩余资金存入金融体系。金融市场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从历史看来,一个世纪的金融创新都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金融创新也存在金融风险。如果金融创新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演变成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是金融主管部门依法利用其行政权利,对金融机构和金融活动实施管制和约束,以控制金融业整体风险,限制金融业过度竞争,促进金融业依法健康稳定运行。 金融创新指新的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和新的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出现并被社会广泛接受。 金融创新的总趋势是证券化和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 即将信贷流量从银行放款转为可上市买卖的债务证券。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是宏观经济发展、金融管制放松、金融技术进步和金融工具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整个链条看来,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利于金融效率的提高和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同时,金融创新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于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会导致金融脆弱性,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流动。 我们必须要承认,金融监管体系构建的初衷并非是要限制金融创新,而是维护社会信用秩序的完好和保证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充分发挥金融的经济助推作用,其实质是介入金融体系的政府活动,目的是促进经济与金融的健康发展。 监管对创新的无意识强制性推进和创新引起的监管手段或体系的被动调整完善,决定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即没有金触监管,就没有金融创新,没有金翮创新,也就没有金翮监管的逐步完善。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矛盾对立,形成了“监管——创新——再监管——再创新”的良性动态循环博弈发展过程。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创新,而放弃金融监管,就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甚至导致金融危机,金融效益就无法继续;如果单纯地强调金融监管,而放弃金融创新,就会抹杀金融的活力甚至遏制金融发展;只有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掌握好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平衡点,在监管中创新,在创新中监管,才能共同发挥两者的效用。 适度进行金融创新。实施有效的风险监管,防范金融危机 必须首先从立法上对风险监管进行规范因此,深刻认识金融创新带来的负面影响,建议从商业银行、金融控股公司、保险业、证券交易所调研不同金融创新的,行为并进行法律规范,保障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的合法性和安全性,防范金融风险; 其次要完善我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提升监管效率,随着金融创新进程加快,金融业务交叉增多,不可避免出现监管真空和重复监管,造成监管成本过高和监管效率降低。建议央行、银监局、保监局、证监会统一联合成立一个金融服务局,专门从事金融创新的风险监管,加大监管的透明度,加深监管程度,推行以目标为导向的监管规则,提升监管效率; 第三要约束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稳步推进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在金融创新的过程中,应对国有金融控股集团的高管们进行管制,对投资复杂金融衍生品进行严格限制,要进行预算硬约束,约束高管们的冒险投机行为,预防道德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最后是要建立金融创新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系统性风险评估。我们应采取不同的系列指标,根据预防货币危机预警系统的理论框架,建立一个风险评估体系,确定一个临界范围,有效管理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风险,监督金融市场各方面的投资战略、投资领域、投资信誉等多个方面情况,形成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胡庆康《现代货币银行学教程》教材配套题库(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课后习题))【圣才出品】

第六章金融抑制、深化和创新 1.金融抑制的常见手段有哪些? 答:常见的金融抑制手段有以下几种: (1)利率上限 由于惧怕高利率会引发高通胀,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采取了规定存贷款利率上限的做法。这种僵硬的名义利率往往低于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储蓄的实际利率为负,当然资金供给不足;而另一方面,较低的贷款利率又剌激了借款人的强烈的借款需求。资金需求远远大于供给,于是纷纷转向非组织的金融市场。这种游离于金融体系之外的融资反过来又加剧了金融管制的盛行,政府会更加坚定地认为“市场机制会带来无效和混乱”,并采取诸如信贷配给的办法来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本,消除总需求缺口。可事实上,配给制带来的只是腐败,并末便急需资金的企业获得足够的动力。 (2)高估本币 在外汇市场上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由于本国经济的长期落后,有相当数量的产品需要依赖进口,于是政府常常高估本币。然而能够以官方汇率获得外汇的只是那些持有进口许可证的特权机构,结果造成了腐败和外汇黑市交易。这一方面导致外汇市场发育缓慢;另一方面,对出口来说也是一个灾难性的打击,并造成经济上的长期依赖和落后。 (3)金融管理 除了以上所述的利率和汇率控制之外,发展中国家在金融管理方面还有许多弊病。例如政府部门高度集权,管理机构重复设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互相矛盾等。以财政政策为例,为了扶植本国的“新兴产业”,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不惜用财政补贴的办法来增加投资,并给予那些“先进企业”以税收优惠,优先提供外汇用以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然而,先进的技

术却常常因吸收能力有限而被闲置;大量的投资和补贴助长了企业的依赖思想,生产效益仍旧停留于低水平上;相当一部分生产投入转化成消费资金,增大了通胀压力。这种财政补贴做法实质上违背了政府榨制货币数量的初衷,低效、显失公平的分配手段取代了高效、公平的金融导管作用,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也抑制了经济的发展。 2.金融抑制的负面效应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负面效应有四个方面: (1)负收入效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里,大都存在着较严重的通胀,名义利率却受到严格限制,为了逃避通胀,自然会减少以货币形式保有的储蓄,从而导致投资来源枯竭,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 (2)负储蓄效应。许多发展中国家试图用规定名义利率上限的做法来控制货币数量。而在通胀率很高的情况下,较低的名义利率只能造就更低的实际利率,人们储蓄倾向降低,并以购买物质财富,增加消费支出和向国外转移资金的办法来回避风险:即便有储蓄意愿,也因金融资产单调、流通变现困难等原因而受挫。 (3)负投资效应。发展中国家常常将有限的资金投向那些高技术的新型产业,无形中限制了向其传统部门(尤其是农业)的投资,使得本国不得不增加对粮食和原材料的进口。对于农业和小规模生产行业的资金歧视,又严重地影响了出口的增长。而在那些“新型产业”中,不熟练的生产技术和过剩的生产能力又降低了投资的实际产出,造成资金的浪费。 (4)负就业效应。金融抑制战略对传统经济部门的限制迫使大量劳动力涌向城市,而城市工业的规划者们常常热衷于建立资本密集型的工厂和企业。这些企业只能吸纳很小部分的闲散劳动力,那些末被吸纳的劳动力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城市贫民阶层”,并且伴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失业现象会更加普遍,社会成员间的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

农村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农村金融服务调研报告 一、****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市现有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426个,其中工商银行51个,农业银行60个,中国银行16个,建设银行26个,政策性银行5个,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37个,邮政储蓄131个。位于乡镇的机构116家,占全市机构务现状的总数的27.23%。其中农业银行21家,农村信用社48家,邮储47家。农业银行机构乡镇覆盖率42.86%,农村 信用社机构乡镇覆盖率97.99%,邮储机构乡镇覆盖率95.92%。 乡(镇)所在地具有贷款功能的机构43家,占乡镇机构总数的37.08%。其中农业银行17家,农村信用社36家。 目前,****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提供的金融服务仅限于 存款和贷款业务。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农民提供了信贷支持。到20****年末,全市农业贷款余额111024万元,较年初减少17155万元。主要原因是农业银行农业贷款锐减,****市农业发展银行充分发展政策性银行优势,积极向粮食收购企业、加工企业、产业龙头企业等行业发放贷款,全年新发放贷款88264万元。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网点为农民提供便利的存款业务。特别是邮政储蓄机构利用网络优势还能为农民提供全村国通存通兑业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民。**** 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为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在全市农村地区开展了“一证通”业务。共在32个基层社、34个行政村进行了“一证通”试点,评定“一证通”农户1792户,授信总额3860万元,有718户

得到“一证通”贷款1578万元,为支持“三农”发展开辟了一条新 的有效途径。 二、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不够。由于农业生产是以土地为中心, 农户居住较为分散,不集中。有的村偏僻,距离乡镇远则达上百公里,有的还不通汽车,遇到雨雪天气根本无法出行。****市位于乡镇的机构有116家,只占全市机构总数的27.23%。特别是近年来,国有 商业银行股改,逐渐退出了农村市场。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农村信用社力量薄弱,代办站撤并后对偏远农村地区的服务鞭长莫及,使部分农村地区长期处于无金融服务状态下,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二)农村地区缺乏担保组织机构。农户和农村私营企业由于资产 有限,大都缺乏有效的贷款抵押物,而农村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又将是否有抵押担保当作放款的必备条件,造成一些确有发展前景的农业项目因缺乏抵押担保而被-迫搁浅,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村资金没有“落地生金”。****市国有商业银行在基层的 机构只单纯吸收存款,吸收来的存款没有支持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而是上存赚取利差。20****年末,****市国有商业银行上存资金占全市国有商业银行各项存款总额的64.61%。邮政储蓄机构,以其邮政代 办点遍布乡村和通存通兑的优势,将农村地区闲散资金最大限度地吸收并上划。20****年末,****市邮政储蓄余额占全市金融机构储蓄存款总额的22%,是全市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总额的2倍还强,农村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这一学期,开了一门货币银行学,主要讲的是货币供给和需求,利率的决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宏观金融、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相应的政策建议。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掌握了很多知识。针对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都在反思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就第十三讲的内容金融创新与监管,想就此谈下自己的认识。 一、概念 1 (一)金融创新: 1 (二)金融监管: 1 (三)关系: 2 二、影响 2 (一)金融创新: 2 (二)金融监管: 2 (三)应对措施: 3 三、美国次级房贷 3 (一)危机暴露了美国监管体系存在漏洞和问题 3 (二)危机给金融监管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3 (三)危机带给中国的启示 4 四、参考书目 4 一、概念 (一)金融创新: 1、广义的金融创新。既有历史上各种货币和信用形式的创新以及所导致的货币信用制度、宏观管理制度的创新,又有金融机构组织和经营管理上的创新以及金融业结构的历次创新,也有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操作技术、服务种类以及金融市场等业务上的各种创新,还有当代以电子化为龙头的大规模全方位金融创新等等。 2、狭义的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业务创新。 3、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从目前中国的情况来谈金融创新。他指出,金融领域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下和运用现行手段无法得到这个潜在利润,因此在金融领域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这就叫金融创新。创新最重要的动力,来自于资本充足率提高的要求以及信贷扩张受到的制约。 4、包括:金融制度创新、金融组织结构创新、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创新、金融业务创新(二)金融监管: 1、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社会中介机构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2、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际法律法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的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 3、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的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行为主体进行的某种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特定内涵和特征的政府规制行为。综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无不客观地存在着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管制。 4、目标:1)一般目标。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与安全,保护公平竞争和金融效率的提高,保证中国金融业的稳健运行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2)具体目标。经营的安全性、竞争的公平性和政策的一致性。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从美国次贷危机看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之辩证关系 2008-9-5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中的深层次问题的分析,对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作者提出在进行金融创新的同时,必须加强金融监管。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创新,金融监管 一、美国次贷危机所暴露的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深层分析 美国住房次贷危机的发生,是同金融创新产品在房地产领域无节制开发、缺乏有效金融监管而畸形扩张所密切联系的。由于房地产是具有长期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双重属性的特殊产品,它的建设周期较长、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强、牵涉的经济主体较多、对金融支持的依赖性较大等特殊性质,决定了金融创新在这一产品开发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利益冲动。同时,房地产市场具有信息不对称的特点,信贷过程中的各主体,如房地产开发商、投资者、消费者以及商业银行等,他们的行为在面临利益诱惑时常常会有非理性的一面。因此,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价格的决定、如何实施有效的金融监管以及它对金融稳定的影响等问题都是极为复杂的,需要考虑的因素也很多,因而,我们在分析这一问题时,需要综合分析、辩证思考。 在房地产领域的金融创新产品之所以能得以无节制发展,主要受商品房的供求以及地价等因素影响。受供给约束下的房地产价格通常取决于市场结构和市场需求。在经济周期的上行阶段,如果市场结构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而市场需求增长却很迅速,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越明显、上涨幅度也越大。如果垄断型的市场结构与有效需求的突然释放相结合必然产生市场的非均衡性、价格上升预期的必然性和投资主体的过度进入,尤其是当金融机构为追求更大利润而肆意进行金融创新时,会使房地产极易成为泡沫的载体和金融风险的渊源。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金融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多年来,农村信用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营宗旨,为我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在“三农”问题倍受关注的背景下,农村信用社认真理清发展思路,紧密结合各地实际,积极创新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了“以农为本,服务城乡”的经营理念,持续扩大服务范围、加大信贷支农力度,成为当地“三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支持“三农”工作总结 (一)机构网点设置基本实现全覆盖 农村信用社是为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主力军。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撤并县乡机构,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市场营业网点最多,客户资源最广,业务品种最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二)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努力,我社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存、贷款余额逐年增加,显示了其资金充裕、信贷规模扩张,支持我区企业、个人的生产及消费,有效保证了当地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平稳的发展。 (三)不断加大支农资金,充分体现支农主力军地位 农村信用社作为当地支农资金的主要投入者,近年来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农村信用社的农业贷款在全区金融机构总体农业贷款中的占比已由年的.%提高到年的.%,真正成为当地支农工作的“主力军”。 二、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问题

我社在支持“三农”发展方面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三农”快速发展及自身经营存在的缺陷。主要有: (一)可用资金短缺 由于农村地区资金外流现象严重,造成我社支农资金供给不足。农村经济主体一方面需要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又将大部分资金存入其他商业银行,造成我社后续资金补给不足,且难以满足当地“三农”发展的信贷需求。 (二)信贷服务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我社支持“三农”信贷投入不断加大,基本满足了广大农民的简单生产信贷需求,但随着当地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信贷服务机制跟不上,导致新时期下当地“三农”发展的新需求未能得到满足。 三、完善服务机制的建议 (一)立足服务“三农”,积极探索服务新模式 我社市场定位为服务“三农”、服务县域、服务中小企业,并把支持“三农”工作作为强社之基、固社之本,常抓不懈;积极创新服务“三农”的业务品种,探索服务“三农”新模式,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1、通过创新服务手段、丰富业务品种等措施,有效满足农民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目前我社业务种类已达多个,如小额扶贫贷款、生源地助学贷款、抗震安居工程贷款、农村妇女自主创业和林果业、畜牧业贷款等等。并按照自治区产业结构规划和市场需求研制开

浅谈中国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5314173.html, 浅谈中国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作者:杨朝舜 来源:《时代金融》2016年第21期 【摘要】金融抑制在我国长期存在,成为制约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中国金融抑制的历史成因、在我国的表现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金融抑制实际上是政府的短期行为,长期来看并不利于金融业及本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发展需要进行金融深化,弱化政府行为对金融的干预,但需要保证国家金融安全以避免金融危机的产生。 【关键词】金融抑制金融深化金融监管配置效率 一、引言 金融抑制,即政府对金融市场采取过多的干预行为。短期上表现为政府出于执行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目的,对金融资本进行配置;政府的金融的过多干预实际上是一种短期行为,虽然可以借强行配置金融资源以保证国家宏观经济战略的实施,从长期来看,政府采取过多的干预将导致利率、汇率等金融价格被压制在市场均衡以下并长期偏离市场均衡,市场的真实资本需求得不到体现,金融市场参与者获取市场信息出现较大偏差,并不利于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金融深化,即政府减少对本国金融市场的干预行为,依靠市场自发调节对金融资本进行配置,使利率等金融价格回归市场均衡水平,真正反映金融市场对资金的需求状况与供求关系;在金融深化实现的条件下,政策性贷款发放量减少,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信用管理体系和风险经营体系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将贷款自由发放,使得金融资本可以自由流动到效率高、效益 好的部门,实现经济与金融的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中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但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金融业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的产业结构改革、调节分配结构、缩小贫富差距、进一步推进经济市场化等都有重大影响。受政府主导的影响,我国金融抑制的程度较深,但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金融抑制的现状将逐步得到改善,金融深化将不断推进,推动中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二、金融抑制在中国的表现 (一)我国名义利率受到中央银行严格管制 我国利率政策的调整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而非市场调节。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是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贴现等业务的指导性利率,商业银行无法根据市场需求对存贷款利率进行灵活定价,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需要统一参照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基准利率,且存款

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

目录 一、引言 (1)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 (二)研究的目的 (1) (三)研究的意义 (1)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理论基础 (2) (一)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涵义 (2) (二)金融与经济关系理论 (2) (三)农村金融市场风险理论 (2)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缺陷 (3)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与特点 (3) 1.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 (3) 2.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 (3) (二)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 (4) (三)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4) 1.农村金融服务为农村经济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4) 2.农村金融能够在农村建设中有着资金效率高的优势 (4) 3.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建设发挥着催化剂、助推剂和粘合剂的作用 (5) 4.农村金融是调节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杠杆 (5) (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6) 1.农村金融市场呈现垄断、缺少竞争 (6) 2.农村正式金融资金从农村地区外流问题比较严重 (6) 四、对未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建议 (6) (一)发展农业保险金融 (6) (二)发展非正式金融、促进竞争 (7) (三)创新农村金融环境 (7) 参考文献: (8)

论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性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与金融需求存在严重的不对称格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有效支持, 然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不高, 难以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现实需要。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现有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两个大的问题,一是金融垄断、缺少竞争;二是资金外流严重。最后找出适合我国农村发展的对策。 [关键字]:农村金融金融服务经济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农业是弱质产业,具有高投入、低产出、风险高的显著特征。大多数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发展农业产业化的资金严重短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资金自给能力明显不足。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农民生活有很大变化,为了发展好农村经济我们应该从发展农村金融开始。 一方面,农村金融市场潜力巨大。国家连续对三农问题的重视说明他有发展的政策优势,但是解决三农问题还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为农村金融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常住乡镇人口为64222万人,为全国人数的47. 4%,在这人口半边天的农村金融却非常的少。 另一方面,发展农村金融虽然短期回报少,但作为一项长期的投资不仅有利可图,而且能使农村繁荣昌盛,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二)研究的目的 通过对我国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的研究概括出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以及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村发展的重要性。 根据农村金融发展能力的现状分析来为我国农村金融的稳健发展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三)研究的意义 农村金融的出现有助于改善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供需矛盾状况,有助于促进农村金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