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更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最近,我校的思品课教学出现如下问题:上课时教师勤勤恳恳地讲“道理”,交待知识要点,复习时学生辛辛苦苦背要点,考试时力争一字不差地复制要点,虽然兼顾了能力,却使得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教条,甚至觉得所学的知识和现实是相矛盾的,是无用的东西。于是在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课堂变成了只有老师的课堂,学生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显然与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背道而驰的。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应该优化课堂结构,实施教学改革,力求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上下功夫。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教学的前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首先,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一般,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优点,知识面广,责任心强,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博得学生的喜爱,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如七年级新生的入学教育,可以从学生进校后的第一印象和最初感受谈起,然后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观察、了解整个学校,帮助学生怎么样去适应新的环境等等。逐渐培养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兴趣。这样为以后的学习就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例如:在学习九年级“走向小康”时,教师讲授第一个问题:“感受小康”,就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自己的家乡(家庭)近几年发生的变化,这样一来学生通过讨论,直观形象的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认识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同时,使学生发挥了在思品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赢得了主动权,也就提高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除了利用课本自身设计的问题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兴趣和生活相关的话题。如: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准备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正确面对考试?如果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我该怎么办?我能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课时学生的热情往往相当高,大家踊跃发言。针对具体问题学生各抒己见,课堂上充满了掌声、笑声,直到下课同学们仍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三、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麻秀芬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麻秀芬 发表时间:2012-10-24T15:50:25.34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10月总第68期供稿作者:麻秀芬 [导读]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经常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麻秀芬内蒙古乌海市第二中学016000 在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人们经常思考一个重要的问题,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论什么样的课程,不论进行怎样的改革,有效性应该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看到的是,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必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陷入空泛教学境地,过于追求形式的新颖,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学生的价值观培养浮浅,难以适应发展的需要,华而不实成了目前课改存在的顽疾。 一、忽视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显得浮躁 任何学科都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已有知识上的发展和提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也是如此。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将情感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这些知识不仅是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他们技能的重要途径。我们以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为例进行解说。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并非轻视“双基”,在处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和落实“双基”目标的关系上,不能顾此失彼,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感到迷茫和困惑,自然无所收获。 笔者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做到以下几点。 1.优化教学资源。教学时应改变课程内容难、涩、偏等现状,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无时无处不在。 2.注重生活实践。教师要引导学生练习和分析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事例和生活中,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品德价值要求。 3.注重知识的呈现过程。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知识是他们学习不可缺少的知识内容。 4.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过于追求形式和新颖,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内容和形式的结合体,也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为了能够体现“新理念、新思维”的教学模式,大胆使用合作探究等教学模式,让人们觉得确实耳目一新。不过一旦过多了,难免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 我们发现有的课从表面上看学生是动起来了,小组合作学习也发展了,课堂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实际对学生的思维没有多大触动,教学效果自然就收效甚微。 笔者认为,教学的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1.注意教学目标和时效性,围绕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而设计,做到“有的放矢”;2.注意思维的拓展性,有思才有得,没有激发学生思考的互动,是无效的活动;3.注意教学思维模式发展的创新性,让学生能够有所收获和发展创新。 三、价值观培养浮浅,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我们知道新课程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让学生在“明辨知理”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教育和感化,让他们的精神受到震撼、心灵得到洗礼。新课程下的教学过程堪称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种过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要方法,一旦偏离了这样的方向,肯定难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笔者认为,当前教学中的价值观培养肤浅,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一方面,容易让学生觉得思想品德可有可无,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不能从中得到真正所需要的知识。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内化。正确的价值观只有在平等的、开放的和安全的气氛下才能逐渐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体味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 笔者认为,走出价值观培养肤浅的误区,以下几方面不可忽视: 1.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教学生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走好人生之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不等于不加引导地让学生“乱说”,教师要适当地加以纠正和评价。 2.鼓励学生积极辩论。让他们在辩论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提升,让他们懂得“实践是评价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真正内涵。 3.鼓励课堂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鼓励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思维模式来进行有效的互动生成,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4.发挥生活教科书的作用。利用现实社会中的高尚任务和事例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感受社会的真、善、美,从而提高自身的品行修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新课程教学所需要的,更是学生适应未来发展所需要的。 综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要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有效激励和引导学生掌握基本行为准则,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之教学方法

关于初中思想品德之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对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模式等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与探讨。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方法探讨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下面就从如何贯彻新课标,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旧的思想品德教材内容,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站在教师“教”的角度来编写,因此,其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较强,往往导致了教师“照本宣科”而忽视了生活实际让学生死记硬背。殊不知,这不仅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而且扼杀了学生亲近生活,探究生活、感悟生活、提炼生活的能力。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陶先生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强调的是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校管理的开放性,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在生活中学习。我们的思品课堂教学虽然不是每节课都让学生走出教室置身社会,但是我们可以想方设法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桥梁。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开放教学内容,加强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不断丰富、充实和完善教材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是教育的背景,强调在生活中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知识的更新使仅局限于课本内容的教学再也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开放式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采取多种措施开放教学内容,让学生尽可能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信息,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解放思想,打破教材的束缚,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扩展或删减,也可重新组合教学内容,教材上学生都知道的东西,可以把课时缩短,大量增加活动与实践内容,突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活动课,强调课堂内容的新颖化。在教学中,教师可将最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不断擴大学生的视野,不断用新知识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课堂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开放,设计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如八年级《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节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去开放教学内容,并且要努力做到课内向课外的扩展和延伸,使课内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学内容的开放,加强了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空间,在这样的良好氛围中,优等生的才能得到发挥,中等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后等生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 三、注重构建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教学课堂 (1)语言表达要生动幽默。教师语言表达切忌平铺直叙。 (2)理论分析可借助例证名言。有利于加深对理性概念的理解和扩展。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中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3-03-14T14:50:22.857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21期供稿作者:盖玉顺 [导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 山东省东营市陈庄镇中学盖玉顺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意义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学习结构就是学习事物是怎样相互关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心理学认为“由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观念在包摄和概括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因而新知识与旧知识所构成的这种类属关系又可称为下位关系,这种学习便称为下位学习.”当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再去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就属于下位学习了.下位学习所学知识“具有足够的稳定性,有利于牢固地固定新学习的意义,”即使新知识能够较顺利地纳 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生学习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有利于记忆.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学习基本原理的目的,就在于保证记忆的丧失不是全部丧失,而遗留下来的东西将使我们在需要的时候得以把一件件事情重新构思起来.高明的理论不仅是现在用以理解现象的工具,而且也是明天用以回忆那个现象的工具.”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在数学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无怪乎有人认为,对于中学生“不管他们将来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却随时随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第三,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布鲁纳认为,“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曹才翰教授也认为,“如果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较高抽象、概括水平的观念,对于新学习是有利的,”“只有概括的、巩固的和清晰的知识才能实现迁移.”美国心理学家贾德通过实验证明,“学习迁移的发生应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需先掌握原理,形成类比,才能迁移到具体的类似学习中.”学生学习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实现学习迁移,特别是原理和态度的迁移,从而可以较快地提高学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2.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层次 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称为表层知识,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表层知识包括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深层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表层知识是深层知识的基础,是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材中明确给出的,以及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知识.学生只有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在掌握和理解了一定的表层知识后,才能进一步的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深层知识蕴含于表层知识之中,是数学的精髓,它支撑和统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关的深层知识,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才能使学生的表层知识达到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使数学教学超脱“题海”之苦,使其更富有朝气和创造性.那种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不完备的教学,它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知识水平永远停留在一个初级阶段,难以提高;反之,如果单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忽略表层知识的教学,就会使教学流于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也难以领略到深层知识的真谛.因此,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应与整个表层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 3.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由于中学生认知能力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限制,只能将部分重要的数学思想落实到数学教学过程中,而对有些数学思想不宜要求过高.我们认为,在中学数学中应予以重视的数学思想主要有三个:集合思想、化归思想和对应思想.其理由是: (1)这三个思想几乎包摄了全部中学数学内容; (2)符合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掌握;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些思想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机会比较多; 4.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模式 数学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教学中的辩证统一性.基于上述认识,我们给出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一个教学模式: 操作——掌握——领悟。对此模式作如下说明: (1)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要求教师较好地掌握有关的深层知识,以保证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的; (2)“操作”是指表层知识教学,即基本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操作”是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基础; (3)“掌握”是指在表层知识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层知识的掌握.学生掌握了一定量的数学表层知识,是学生能够接受相关深层知识的前提; (4)“领悟”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掌握的有关表层知识的认识深化,即对蕴于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所悟,有所体会;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高手著]

我们语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十分重视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努力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这才能很好地体现出教为主导与学为主体的关系。学是在教之下学,教是为学而教。 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不仅应该系统地总结语文学习方法,而且要认真地去研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艺术,也就是说既要设法寻找学习语文的"钥匙",还要去研究如何教会学生使用这把语文学习的"钥匙"。当然这里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不同年级、不同特点的学生,怎样对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语文学习方法,怎样采取不同的授受途径,等等。此外,还要从"学" 的方面,认真注意教法的改革,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一定的意义讲,教师的教法,往往成为学生学习方法的模式。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就接受了教师通过教学展示出来的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要他们改变笨拙的不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转变学生养成的不良习惯是困难的,要改变它需要一定的毅力,摸索掌握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个过程。因而,一开始由于学生的不适应,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上会有一段暂时停顿时期。教师应向学生指出:不要被暂时的现象蒙住眼睛,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方法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巨大作用。 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不能在知识的真空里进行,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正如赞科夫指出的,学习能力发展总是与情感、意志、注意、兴趣互相联系。所以,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不能孤立进行,要与语文知识的传授结合,又要与思想教育、感情培养结合。 学生进入中学阶段,在语文的知识和能力方面,储备了一定的词汇量,积累了一些文章,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为学生全面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心理学上分析,学生智力发展高峰在初、高中阶段。而智力正是构成学习基础的能力,中学阶段确实是掌握学习方法的最好时期。另外初中阶段又处于从孩子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一个独特的时期,学生在心理上具有像钟摆一样强烈的动摇特征。因此,在这时期里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他们就容易接受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1 结合初中数学大纲 就初中数学教材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研究,要通过对教材完整的分析和研究,理清和把握教材的体系和脉络,统揽教材全局,高屋建瓴。然后,建立各类概念、知识点或知识单元之间的界面关系,归纳和揭示其特殊性质和内在的一般规律。例如,在“因式分解”这一章中,我们接触到许多数学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这是学习这一章知识的重点,只要我们学会了这些方法,按知识──方法──思想的顺序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就能运用它们去解决成千上万分解多项式因式的问题。又如:结合初中代数的消元、降次、配方、换元方法,以及分类、变换、归纳、抽象和数形结合等方法性思想,进一步确定数学知识与其思想方法之间的结合点,建立一整套丰富的教学范例或模型,最终形成一个活动的知识与思想互联网络。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2 以数学知识为载体 将数学思想方法有机地渗透入教学计划和教案内容之中教学计划的制订应体现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综合考虑,要明确每一阶段的载体内容、教学目标、展开步骤、教学程序和操作要点。数学教案则要就每一节课的概念、命题、公式、法则以至单元结构等教学过程进行渗透思想方法的具体设计。要求通过目标设计、

创设情境、程序演化、归纳总结等关键环节,在知识的发生和运用过程中贯彻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思想的一体化。 应充分利用数学的现实原型作为反映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问题解决或构建所做的整体性考虑,它来源于现实原型又高于现实原型,往往借助现实原型使数学思想方法得以生动地表现,有利于对其深人理解和把握。例如: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始终贯穿于整个数学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所讨论的对象进行合理分类(分类时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标准统一、分层不越级),然后逐类讨论(即对各类问题详细讨论、逐步解决),最后归纳总结。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好分类的方法原则,形成分类思想。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灌输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初中教师数学教学方法3 重视课堂教学实践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8415488262.html,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变化 作者:黄毅 来源:《当代教育》2010年第01期 目前,我国正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不仅在教育观念、教材编排、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做了重大调整,而且也猛烈地冲击着当前的课堂教学及教学方式,给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思想品德课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也发生了诸多变化,只有抓住思 想政治课的这些变化特点,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才能顺应时代发展与要求。因此,如何理解、把握思想品德课的变化特点,成为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所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在教 学中,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新教材发生的变化,就谈谈新教材的这些变化吧。 (1)教材名称的变化。新教材的名称由原来的《思想政治》改为《思想品德》,这说明新教材在知识框架上更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等内容有机整合,通过生活模块的方式,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2)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变化。从内容上看,有两点变化:①新教材力改老教材概念多、理论深的弊端,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感悟和体会;②新教材淡化了学科倾向,成为多种学科知识综合的载体,这也成为新教材打破旧教材的一个突破口。 从教学目标上看,新教材有总目标,有七个分类目标。但这些目标不是具体规定在某一课,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特点,灵活选择。新课标来源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 教师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自由选择每一课的落脚点,这就使教材的弹性很大,教师有了充分发挥的空间。 (3)教师在教学中地位的变化。现代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传承知识的载体,更是引领学生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创造者。因此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者,其地位和学生是平等的,双方应在友好、亲切、平等的交流中,共同探讨知识,这样更容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学生是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只有在地位平等的交流中才能显现出来。例如,我上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课“珍爱生命”第二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在处理“每个人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知识点时,没有采用开门见山直接提出的方法,而是启发学生思考:“世界上有没有两个完全一样 的人?”结果同学们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各执己见顿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一位同学说:“双胞胎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但通过克隆技术可以有一模一样的人。”话刚说完,另一位同学已大声地反驳到:“不对,人的外表可以克隆,但人的思想、人的个性是无法克隆的,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我所没有料想到的,备课时,我完全忽略 了克隆这一现象,而我的学生想的比我更宽更广,这也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思维活跃,老师未必就强过学生。因此,老师要彻底改变高高在上的旧式教育观念,要放下架子,和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学习。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论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是中学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学为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在新的时期,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急遽而深刻的变化,这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有利条件,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薄弱环节,比如:认识不够全面,学校不够重视,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育与实践脱节等。因此,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此文将着重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 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迫切在于新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及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迫切要求。我们知道,新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对创新的强调必然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方面理应做出应有贡献,因而必须不断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时代发展。 调查发现中学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两大“差距”,也就是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学生所希望的政治课模式与教师设计的政治课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实际上,这两大差距也反映着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所存在的难以令人满意

的现状与亟需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以下几方面依然有待改善。 第一,在教学方式上,偏重于灌输式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课堂上,教师所采用的一般是灌输式教法,在理论上更多的是采用空洞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知识、讲解概念为主,以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代替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而课堂上所灌输的内容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社会现实严重脱节,加上学生个体理解能力所限,这必然导致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却完全背离培养“健全的人”这样的理念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师生关系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地位遭受忽视。单一的教学方法、僵化的教学模式的推行必然牺牲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也就被压抑甚至丧失了。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仅仅被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完成认知性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唯一目的,知识的占有与否往往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指标。学生在课堂上用心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讲解即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听众”,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公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使教学本身成为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因素。这种把人当作“客体”、把人视为一种资源进行培养的教学与“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相违背,是与教学发展的趋势不相符的。 第三,在学习方式上,不仅不能理解、掌握知识,甚至在思维训练方面也存在很大缺陷。由于长期受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而更不用说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在各门学科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通常是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学生缺乏主动性,在课堂上做了旁观者、局外人,他们被动的接受着老师的理论,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发展被压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兴趣日益淡薄,就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眉飞色舞、口干舌燥、疲惫不堪;学生却是一蹶不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整个课堂气氛沉闷、缺乏生机,效益非常低下。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低,听、说、读、写能力也越来越差。 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形势的发展,新课程已明确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的思想转入到怎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积极、有效和高质量的多向互动。也就是说,以“还”为基础,向上跨了一个台阶,达到“多向互动”;对这种互动的要求不仅是关注“积极”,更要把握住有效和高质量,高效课堂目标呼之欲出。 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一)教师转变观念,营造初中语文课堂和谐氛围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身为教师,应该尽快转变角色,走下圣坛。真诚的爱自己的学生,爱他们的优点,也爱他们

的缺点,亲近他们,与他们心心相印,尊重他们的人格,少一点审视责备的目光,多一些欣赏鼓励的热情,注意十分谨慎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不受伤害。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想方设法为学生获得成功创造条件,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最终形成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一种真诚合作的新型关系。同时,作为教书育人的领军人,语文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因为学习是促进知识更新,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一关注时事,洞察天下大事;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三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他人经验,增强教科研能力;四要学习课堂教学改革经验,提高教书育人质量。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前提,学习的动机,成才的起点。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可以利用学生愿意看小说的优点,指导学生多阅读文学书籍;可以让学生体会语文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是丰富多采的,而不是死记硬背。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仔细研究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形式要全面把握,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导入设计,适当补充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教学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一上课时播放

浅谈初中思品课教学

浅谈初中思品课教学 德育教育关系着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旺,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担任着培养学生德育教育的 重任,是初中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素质教育内容的重要方面,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获得 提高的重要保证。那么如何搞好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呢?笔者从分析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入手,探索出了提高思品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现状 1.教学观念陈旧。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阶段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一般比较陈旧,大多 数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应试”上,没有充分认识到政治课作为德育主渠道的重要作用。 教学上主要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主宰着课堂,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求,学生的学习 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以致于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 2.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在政治教学中,教师教学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科学性、灵活性。由 于政治学科理论性较强,一般教师多采取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一本书一支粉笔,课堂上多是教师滔滔不绝地教授知识,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这 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也会使他们的思维受到抑制, 发挥不出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积极性。许多学生即使学了也是死记硬背,教师画条条框框,学生背条条框框,教学效果较差,教学目标难以得到实现。 3.教学与实践脱轨。政治这一学科与现实社会联系紧密,“学以致用”是学习政治学科的最终 目的。在如今的政治教学中,学校由于片面地追求升学率,许多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 应试的知识,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缺乏指导,这就导致教学与现实脱轨,使学生学不到 真正的本领。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对我国全体公民素质的 提高也有着长久的影响。 4.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如果教师的专业素质不高,不仅会 从根本上制约学生的学习质量,还会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现阶段仍有部分政治教师专业 素质、教学艺术不高,在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1)教师教学时语言运用技巧不够熟练,不能严谨而又准确地表达所讲内容;(2)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单调,缺乏灵活性、幽默性,因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3)教师的教学设计缺乏艺术性等。 5.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学习思想政治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学习伦理道德,知荣辱。 二、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转变教学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的主体 地位,要给他们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新课程理念下,政治课堂教学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树立“师生平等观”, 实行“以学生为中心,还学生自我”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主人。 所以,作为新形势下的政治教师,应该与时俱进,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要求,端正 态度、转变思维,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 2.巧设疑问。如在讲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内容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 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的观点,设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邓小平同志关于“两个大局”的战略思 想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两个大局”中的第个大局是否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分配的基本 原则和市场调节作用?是怎样体现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两个大局”中第二个大局又说 明什么?通过回答问题,学生不仅掌握了思想政治的基础知识,还能使学生与实践相结合,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发表时间:2010-11-18T17:00:56.39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第1期供稿作者:张常青 [导读]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 张常青(陕西省周至县哑柏镇初级中学710406) 摘要:在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想学、乐学,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关键词:新课程数学教学方法探索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应逐步转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变苦学为乐学,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目前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是人们普遍的共识。长期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着“四重四轻”,即:重知识传授,轻引导启发;重教学设计,轻学法指导;重课堂训练,轻实践应用;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因此,我们在吸取经验的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创新,以适应我国现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下面我粗浅地谈谈在数学教学方法上的一点认识。 一、明确数学教学目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目的,就是规定了数学教学应当完成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个性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任务,是根据我国教育的性质、任务和课程目标,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制定的。特别是现行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明确提出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作为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改进数学教学方法。 二、切实抓好课堂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互动过程。师生均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进入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取得教学效果的前提。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体现,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源泉。古往今来,很多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引导和利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说明了“好学”对教育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做到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总是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感情色彩,即教育的情感性。任何学生对教师的第一节课都会产生期待心情,这种期待主要表现为:①对教师外表形象的期待;②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期待;③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期待。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许多学生对于自己喜爱的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等都会表现出极大的投入性,其学习思维就会与教师的教学保持着和谐、完美的统一。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作为教师就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的这种心理倾向,并通过这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鼓舞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个严重问题,即只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而忽视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空间萎缩。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上依赖性增强,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会导致厌学情绪,致使学习效率普遍降低。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做到:①课堂上多给学生留出一些让他们自主学习和讨论的空间,使他们有机会进行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并发表各自的意见。②利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在于教学生去学,既要帮助学生学会,也要帮助学生会学。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进而不断提高数学教学效果。③运用探究式教学。教学中,要在教师的主导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真正实现主动参与。 3、重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数学能力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数学课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 例如:①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②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③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④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⑤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能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能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读”就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某种层面上讲,也是为今后“说”的技能打基础。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课外资料,既拓宽了知识面,又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性。“写”就是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去,它是学生学习知识、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 例如数学中的一些证明题,有很多学生都知道它的证明方法,知道其中考查的知识点,但总不能够很好地以“写”的形式将其证明过程展现出来;或者即使写了,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较为混乱,推理过程也不够严密。这些都是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某一侧面也体现了培养学生“写”的能力的重要性。“写”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他们对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决定着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圆的有关性质”后,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读、写、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新疆新源六中施洪龙 思想品德课是老师在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特别是在初中阶段,上思想品德课的老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就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的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学校德育工作的加强等等,都与老师的才能与素养的提高分不开的。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为此浅谈教学反思点滴体会。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教学中做好教学反思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真正落实好教学反思,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思品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思品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

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和汲取自己的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的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看书、浏览时事,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注重生活积累,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教与学进行深刻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自己的教学是否准确、规范、科学,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课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偶尔会拖堂,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吾日三省吾身”我尽管做不到,但我常反省自己还是能做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学大纲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法 学分: 2分 总学时: 30课时 适用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教材名称:《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了解新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以下简称“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了解当今中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掌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内容、过程、原则和方法,巩固专业思想,认清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的地位和作用,为做一名优秀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作准备。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中学政治课的历史沿革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了解该课程的发展历程,掌握中学政治课程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学政治课程设置的理论基础 一、哲学基础

二、心理学基础 三、社会学基础 第二节中学政治课的发展历程 一、革命战争时期的中学政治课程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学政治课程 第三节中学政治课发展的规律与启示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 二、坚持党的教育方针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四、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 五、处理好坚持和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任务 [3学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正确认识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纠正对中学思想政治课地位和作用的错误认识。 教学内容: 第一节课程的性质 一、认清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二、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历史考察 三、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性质的当代阐释 第二节课程的任务 一、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目标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任务的历史考察 三、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程任务的当代阐释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题目: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 作者: 地址: 联系电话: 邮编: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摘要:“语文是百科之母”路以体现语文的重要性,它作为基础工具学科,必须有一套重要的教学方法。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既要从理论上掌握教学方法,又应在实践中灵活地运用,善于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究,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着手,作综合研究,这是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 ㈠教学方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办法和措施。教学,在任何时时候都是双边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是教师发出信息和学生接受信息的途径,是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在引导和激发学生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教学方法有它独特的特点:其一,具有相对性。 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应是:第一,坚持启发式。启发式是教学方

法使用的基本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激发其思维活动,主动探求知识,增强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启发式不是具体的教学方式或方法,而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原则。教学方式方法千变万化,种类繁多,但其本质都应是具有“启发性”的。坚持启发式原则的关键在于既要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防止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既要尊重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又不放任自流。第二,坚持最佳组合。现代教学方法一般认为教学任务包括三个方面: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这种高度概括的教学任务对选择教学方法具有方向性的意义。对教学方法的优选和组合应注意它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实践性和迁移性。第三,坚持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的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㈡语文教学方法种类繁多,如果将它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可以将众多的教学方法从三个方面加以归纳:以教为主的方法系统,以学为主的方法系统;教学兼重的方法系统,这三个分系统体现着各自的特点,发挥各自不同的特点。 第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系统,它主要惟语言为媒体,传递知识信息,靠教师讲述和讲解,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