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年-2021年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要点

2020年-2021年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要点

2020年-2021年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要点
2020年-2021年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要点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要点

公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要点

公文,全称公务文书,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产生的,按照严格的、法定的生效程序和规范的格式制定的

具有传递信息和记录作用的载体。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公

共基础知识公文写作要点,欢迎阅读。

一、眉首部分

眉首部分又称文头部分在行政机关公文首页,置于红色

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眉首。眉首部分通常由公文份数序

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

字号、签发人等要素构成。

1.公文份数序号

将同一文稿印刷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如需标

识公文份数序号,用阿拉伯数码顶格标识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一般适用于比较重要的公文。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秘密文件要注明密级,不涉及保密内容的普通文件,没

有这个项目。公文需要标识秘密等级,用3号黑体字,顶格

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

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

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3.紧急程度

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时间的限度。公文如需标

识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两字之间空1字;如需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

右上角第2行。

4.发文机关标识

发文机关标识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

对一些特定的公文可只标识发文机

组成。如“××**政府文件”;

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有

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

缘为80mm。发文机关标识推荐使用小标宋体字,用红色标

识。字号由发文机关以醒目美观为原则酌定,但最大不能等

于或大于22mm×15mm。联合行文时应使用主办机关名称在

前,“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如联合行文机关过多,必须保证公文首页显示正文。

5.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又称公文编号,是发文机关同一年度公文排列

的顺序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如国务院文

件“国发[2004]3号”中,“国发”是发文机关代字,“2004”是发文年份,“3号”为文件序号,表明这份文件是国务院在2004年度制发的第3号文件。如果一个机关的文件数量较多,还

可以在发文字号中加上一个类别标志,反映文件的业务内容

或归宿。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只注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即

可。发文字号应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2行,用3号仿宋体字,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

六角括号“〔〕”插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

6.签发人

签发人是指代表机关签发公文意见的领导人姓名。上报

的公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

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

人姓名。

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

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

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二、主体部分

主体部分又称行文部分,这一部分是指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主题词(不含)之间各要素的统称。主体部分由公文标

题、主送机关、公文正文、附件、成文时间、公文生效标识、

附注等要素组成。

1.标题

公文标题一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它位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公文标题除法规、规章名称等可加书名号外,一

般不用标点符号。在撰写公文标题时,发文机关名称要写全

称或规范化简称,如果文件首页有发文机关标识,其标题可

省略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是标题的主题部分,应准确、简炼

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文种是公文的种类名称,用以概括

揭示公文的性质与制发的目的。

公文的标题通常有四种形式:一是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三个要素全部具备的公文标题。二是事由和文种两个要

素构成的公文标题。三是发文机关名称和公文文种两个要素

构成的公文标题。四是只标明文种的公文标题。

2.主送机关

主送机关是负有公文主要处理责任的受文机关。主送机

关名称应当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上行文一般只写

一个主送机关,如需要同时报送另一上级机关,可用抄送形

式。下行文可以有若干机关。有些公文,如周知性公文可以

省略此项。

主送机关的书写位置是:标题下空1行,左侧顶格用3号仿宋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

角冒号。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而使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

时,应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中的主题词之下,抄送之上,标识方法同抄送。

3.正文

正文是公文的核心部分,用来表达公文的具体内容,体

现发文机关的意图。

正文的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开头

部分用简洁的语言写明发文的依据、目的或原因等。主体部

分是正文的核心,主要写明公文的内容或事项,做到重点突

出,意见具体、明确,叙述有条理。结尾部分根据文种和行

文关系的不同有不同的写法。这一部分后面将结合具体文例

加以介绍。公文正文的书写位置是:主送机关名称下一行,

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能回行。

4.附件

附件是公文的附属材料。有的附件是一些文字材料,有

的附件是实物如照片、图表等,应当注明所附材料的名称,

件数。附件是为了避免正文过长的内容隔裂而附,对正文起

说明、注释、补充、证明和参考作用。有的公文,附件是文

件的主体内容,正文仅起批准、发布和按语的作用。许多法

规性文件就是这样。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一行左空2字

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

附件名称后不加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

标点符号。附件应与公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

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5.成文日期

公文成文日期一般以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法规、规章类公文以依法批准的时间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的签发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要用汉字标注,并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O”。

6.公文生效标识

公章是公文生效的标志。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

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成文时间右空4字;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4㎜,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

印章用红色。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

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

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

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

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互不相交或相切,相

距不超过3mm。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7.附注

附注是指需要附加说明的事项。如需解释的名词术语,

或者是公文发送范围和阅读、传达对象等。公文如有附注,

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

三、版记部分

版记部分又称文尾部分,通常由主题词、抄送机关名称、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版记中的反线、版记的位置等要素组

成。

1.主题词

主题词是能够反映公文主要内容和类属的、规范化的名

词或词组。标引主题词时,顺序是先标类别词,再标类属词。在标类属词时,先标反映文件内容的词,后标反映文件形式

的词。当词表中找不出准确反映文件主题内容的类属词时,

可在类别词中选择适当的词标引。使用的主题词不得超出主

题词表的范围。每份文件的主题词,最多不超过5个词组。上报的文件,应当按照上级机关的要求标注主题词。“主题词”用3号黑体、居左顶格标识,后标全角冒号;词目用3号小标宋体字;词目之间空1字。

2.抄送机关

抄送机关是指主送机关之外需要执行或了解公文内容

的其他机关。标注抄送机关,应当使用该机关全称或规范简

称、统称。一份公文要不要抄送,抄送给什么样的机关都要

从实际需要出发,既不要滥抄滥送,也不应漏抄漏送,以免

产生不利的影响。

公文如有抄送,在主题词下一行;左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如主送机关移至主题词之下,标识方法同抄送机关。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公文的印制工作一般由发文的具体办公部门承担。印发

时间不同于发文时间,这是指公文开印的具体时间。印发机

关时间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在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

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4.版记中的反线

版记中的反线是指版记中各要素之下都要加一条反线,

相互隔开,宽度同版心。

5.版记的位置

版记应置于公文最后一页,版记的最后一个要素置于最后一行。

申论-公文写作技巧

申论-公文写作技巧 申论-公文写作技巧 公文,作为上传下达,与人直接交流沟通的载体,因此,它除了要符合申论的语言要求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准确、规范、简明和得体。 一、准确 准确就是指用词造句准确贴切,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严谨,让阅卷老师一看就能看懂,不会产生误解。具体的要求: 1.概念清楚,不会产生歧义,不能模棱两可。在公文撰写中,但凡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或词语都要限制使用,用的过程中一定要斟酌;要慎用多义词或“大约”、“也许”、“大致尚可”等这样模棱两可的词语。而我们同学写出来的公文,有时候需要带个翻译在旁边,老师经常会看不懂。这样的情况一定要避免。 2.禁止误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尤其是近义词。注意辨析近义词语的区别,在引用成语、俗语、歇后语、名言警句时必须要透彻词句的含义,严禁望文生义、俗语误用之类的错误。这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准确使用词语,要遵守语法规范和基本的语文常识,不能出现病句。病句也是我们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经常犯的毛病。 3.把握分寸,褒贬恰当。要掌握词义的轻重和感情-色彩,肯否恰当,避免过分贬义或过分褒义等语句的出现。通常,大家在写文章

的时候要以中性词为主,适当增加褒义词,但是贬义词尽量避免。 二、规范 规范是指公文的语言除了要遵守基本的语法规范外,还需要遵守公文的语言自有的一套标准。这套标准是由中共中央、国务院统一规定,必须按规撰写。具体的要求: 1.符合规范的现代汉语的书面语,禁用地方话。有些考生在写文章时,会情不自禁地将地方方言代入到文章中,那么这种情况在公文撰写中必须要避免。 2.使用规范的文字,不写错别字,不写不规范的简化字。错别字是目前大家经常出现的文字错误。现在电脑和手机的普及,大家动笔写字较少,文字有所生疏,因此经常落笔就有错别字,希望大家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多动笔写字,不要过于依赖电脑或手机。 3.使用规范的词语,尤其是专业术语,禁止半文半白、中文中夹杂着不必要的英文单词、生编硬造的词语或网络语言。随着网络的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部分考生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夹带着英文单词、网络语言或生编硬造的词语,这些都是禁止出现在公文中的。 4.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按照国家标准使用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这一点是大家最容易忽视,也是公文必须要遵守的语言规范。我们国家对标点符号的使 用、数字的使用都有明确的规定,大家在撰写公文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规范使用,尤其要注意那些与日常生活习惯有出入的规范。 三、简明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1.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由裁量行政行为。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最长诉讼时效为适用范围没有限制,诉讼时效中止。最长诉讼时效为20 年,适用范围没有限制,从权利受侵害时(开始计算,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只适用于延长)开始计算,不适用中止和中断,只适用于延长) 5.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其中零还是用阿拉伯数字0 表示) 6.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是发文中的核心程序,收文中的核心程序是承办)。 10.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是:谁是世界的本原)

1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17.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 18.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经济过热),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

常用公文写作及公文写作要求

常用公文写作及公文写作要求 常用公文写作 1、通知 (1)特点:应用范围的广泛性;较强的时效性;告知性;写作内容的灵活性。 (2)通知的类别和协作要领 a.发布性通知: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规范性文件、下达计划和印发领导讲话等。标题有“发布”或“印发”字样。 b.指示性通知:指示性通知用于向下级机关做指示,部署工作等。 c.知照性通知:知照性通知用于一些不需直接执行或办理的事项。 d.转发性通知: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或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或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 2、通告 (1)特点:广泛性、规定性、专业性 (2)结构和写作要领 a.标题:使用发文机关名称、事由、文种的标题。 b.正文:由通告原有、通告事项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c.落款日期。 3、报告 (1)报告特点:沟通性、陈述性、单向性

(2)类别: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呈送报告 4、请示 (1)特点:单一性、期复性、时效性 (2)请示结构: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和日期组成 5、批复 (1)批复特点:法定的权威性、执行性、行文的被动性 (2)批复的写作要求:针对性要强;观点要明确;表达要准确;批复应讲究实效,及时作出答复 6、通报 (1)特点:教育性;说理性;时效性 (2)类别: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 7、函 (1)特点:行文方向的多样性;使用的广泛性;写作的灵活简便性 (2)函的类别:商洽函;询问答复函;求批复函 8、纪要 (1)纪要特点:反映会议情况与传达贯彻会议的议定事项;具有约束执行效用 (2)纪要结构:标题、时间、正文、结尾 9、倡议书 结构:标题、正文、落款 10、调查报告

经典:公文写作技巧

经典:公文写作技巧 公文写作技巧 培训目的:使受训人员了解公文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格式,掌握常用快速的写作方法及其变化提高日常公文的写作能力。 培训内容: 1、公文的概念 2、日常公文的分类 3、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4、电子公文 5、公文范例 6、尝试写作 课程长度:6时 培训方式:讲解法+范文欣赏+模拟练习 教材内容: 引言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快步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公文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写作也正在从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什么是公文? 所谓公文,它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在各类企业中,所指的公文一般为商务公文,主要分为介绍报告、请示、会议纪要、工作计划要点、公司及产品介绍、信函、讲话稿、可行性报告、工作总结、市场调查报告、说明等。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大体同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式相似,但是由于公文在性质、作用上及其写作要求上的不同,拟写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公文的拟写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 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

公文写作常用词汇

1、常用排比 最常用的三字词:可概括为性、感、多、点,不、化、新、力。 A、XX性:重要性、紧迫性、自觉性、主动性、坚定性、民族性、时代性、实践性、针对性、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积极性、创造性、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讲性、鼓动性、计划性、敏 锐性、有效性; B、XX感:责任感、紧迫感、压力感、危机感、认同感、荣誉感、成就感; C、多XX:多层次、多方面、多途径、多渠道、多措施、多力量、多元素。 D、XX点:出发点、切入点、突破点、落脚点、着眼点、结合点、关键点、着重点、着力点、根本点、支撑点; E、不XX:不松劲、不懈怠、不折腾、不退缩、不畏难、不罢手、不动摇、不放弃、不改变、不妥协、不收兵; E、XX化: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集约化、军事化、正常化、有序化、智能化、优质化、常态化、科学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信 息化、城镇化; F、新XX:新水平、新境界、新举措、新发展、新突破、新成绩、新成效、新方法、新成果、新形势、新要求、新期待、新关系、新体制、新机制、新知识、新本领、新进展、新实践、新风貌、新 事物、新高度; G、XX力:活动力、控制力、影响力、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感染力、亲活力; 意识:政治意识、组织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廉洁意识、学习意识、上进意识、管理意识; 点:找准出发点、把握切入点、明确落脚点、找准落脚点、抓住切入点、把握着重点、找准切入点、把握着力点、抓好落脚点; 新:当前工作要有新水平、队伍建设要有新面貌、廉政建设要有新举措、自身建设要有新发展、内 部管理要有新突破。 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感情认同; 历史的必然、现实的选择、未来的方向。 激发巨大热情,凝聚无穷力量,催生丰硕成果,展现全新魅力。 2、常用短语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自觉按规律办事 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勇敢顺潮流而为 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找准切入点实施 全面推进,统筹兼顾,综合治理,融入其中,贯穿始终,切实抓好,扎实推进,加快发展,持续增收,积极稳妥,狠抓落实,从严控制,严格执行,坚决制止,明确职责,高举旗帜,坚定不移,牢 牢把握,积极争取,深入开展,注重强化,规范程序,改进作风,积极发展,努力建设,依法实行,良性互动,优势互补,率先发展,互惠互利,做深、做细、做实、全面分析,全面贯彻,持续推进,全面落实、全面实施,逐步扭转,基本形成,普遍增加,基本建立,更加完备,逐步完善,明显提

计划类公文写作要点

计划类公文写作要点 计划类公文包括:规划、设想、计划、要点、方案、安排等。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用到“工作计划”这种公文。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从计划的具体分类来讲,比较长远、宏大的为“规划”,比较切近、具体的为“安排”,比较繁杂、全面的为“方案”,比较简明、概括的为“要点”,比较深入、细致的为“计划”,比较粗略、雏形的为“设想”,无论如何都是计划文种的范畴。不管其如何分类,计划内容的范围都是“做什么”、“怎么做”和“做到何种程度”三大项。 (一)各种工作计划特征和写作特点 1、规划 规划是计划中最宏大的一种:从时间上说,一般都要在三五年以上;从范围上说,大都是全局性工作或涉及面较广的重要工作项目;从内容和写法上说,往往是粗线条的,比较概括,如《××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省工业结构调整规划》等。规划是为了对全局或长远工作作出统筹部署,以便明确方向,激发干劲,鼓舞斗志;相对其它计划类公文而言,规划带有方向性、战略性、指导性,因而其内容往往要更具有严肃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就要求写作者必须首先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周密的测算,在掌握大量可靠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党、国家和具体单位的发展方针确定发展远景和总体目标,然后充分吸收有关意见,以科学的态度,反复经过多种方案的比较、研究和选择,确定各项指标和措施。

规划的具体写法:规划因具有严肃性,所以一般都是通过“指示性通知”来转发的,其格式都是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一般不必再落款,也不用写成文时间。规划的标题是“四要素”写法:单位名称+时间期限+内容范围+“规划”二字。如《××省“八五”期间经济发展规划》。规划的正文一般都比较长,大致有以下几方面内容:(1)前言,即有关的背景材料,也就是制定规划的起因和缘由。这是制定规划的依据,因此不能简单地罗列事实,而应把诸多有关情况以过认真地综合、分析,找出其有得因素和不得因素。这样才会使人相信下面所提的规划目标言之有据,有可靠性。(2)指导方针和目标要求。这是规划的纲领和原则,是在前言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既要写得鼓舞人心,又要写得坚定有力,要用精炼的语言,概要地阐述出来。(3)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这是规划的主体和核心,是解决“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因此任务要提得明确,措施要提得概括有力。这部分写作通常有两种结构:对于全面规划或任务项目较多的规划,因其各项任务比较独立,没有多少共同的完成措施,一般采用以任务为主线的“并列式结构”(措施都在各自的任务之后分别提出);对于专题规划或任务较单一的规划,因其任务项目较少而其项目之间的联系又较大,一般采用任务、措施分说的“分列式结构”。(4)结尾,即远景展望和号召。这部分要写得简短、有力、富有号召力。 2、设想 设想是计划中最粗略的一种:在内容上是初步的,多是不太成熟的想法;在写法上是概括地、粗线条地勾勒。但时间不一定都是远的,范围也不一定都是宏大的。一般说来,时间长远些的称“设想”;范围较广泛的称为“构想”;时间不太长、范围也不太大的则称为“思路”或“打算”。设想是为制定某些规划、计划作出准备的,是一些初步想法。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doc

《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了解哲学、世界观、方法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等基本概念,正确认识哲学与世界观、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内涵和实际意义。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2.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及其意义。 3?懂得以科学的求实态度,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理解并掌握列宁提出的物质概念及其哲学意义,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2?掌握运动的涵义,理解并掌握运动和物质的不可分割性;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互关系及其实际意义;了解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相互关系。3?掌握规律的涵义及其特点,正确认识人和规律的关系。第二节意识的本质 1 ?理解意识的本质。 2?掌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对于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 3?深刻理解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

笫三章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笫一节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理解并掌握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发展观的基本要点;了解事物的联系引起事物的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牛:。笫二节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1 ?掌握质、量、度、量变、质变等基本概念;理解质量互变规律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对立统…规律的内容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正确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实际意义,能够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理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别与联系,懂得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能够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决反对形而上学。 笫四章实践、认识、真理 笫一节认识和实践 1.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着重理解和掌握实践及其特点、实践的基本形式以及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3.理解并掌握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及其意义,了解认识的辩证发展规律。 笫二节认识和真理 1 ?掌握真理概念,理解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相互关系。 2.理解并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及意义。 3?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学会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常用公文写作要点.doc

常用公文写作要点 一、通知 (二)总体结构 (1)标题。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与文种。 (三)颁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 这三种通知的正文都比较简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指出谁,经谁批准,为何原因,根据什么,制定了一个什么公文,现将公文发(转发)给谁,怎样执行(或从何时开始施行)。 稍复杂一点的就是在上述简单形式的基础上,对被印发、转发的公文或其所针对的事物进行评价分析,说明意义,指出执行中需注意的事项,或者对这些公文中的规定、要求等提出补充性意见。 注意事项 ?在撰拟颁发(或印发)公文的通知时应注意,必须认真交代这一规范性公文的有效生成过程,特别是在当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法定的情况下。 ?在撰拟转发公文的通知时应注意,评价被转发的公文时不得随意发表批评性意见。 ?在撰拟批转公文的通知时应注意,通知本身就是一个批示,可以对批转对象提出包括批评性意见在内的各种评价意见。 颁发(或印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都以颁发、转发、批转对象作为附件,都有对这些公文的执行要求。在“执行”二字之前往往都有一些限定修饰成份,应注意精确恰当地选择词语,根据实际需要正确使用“认真遵照”“切实遵照”“参照”“参考”“研究”“参酌”“酌情”等含义有显著差别的字句,以保证公文的有效性。 (四)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指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共同执行的事项的通知。这种通知的发送对象虽不只是下级机关,但因其内容为更高层次机关的指示精神,因而仍具指示性。 ?指示性通知的正文一般包括:行文的依据(客观情况、上级要求等)或目的意义;上级指示的精神及其具体化,如政策规定,工作任务及安排;执行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步骤、方法、时间要求、政策界限、报告执行情况的方式与期限等。 ?后两部分内容常需以分条列项目的方式表达,每条的开端大都以简短文字对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主题句),其后再予阐述发挥使之具体化、明确化。 撰拟指示性通知时应注意: ?必须在文中指明行文依据,指明公文中的政策、规则、要求是上级的指示; ?语气应肯定; ?内容应具体明确,应使受文者通过阅读公文能对:做什么工作,为何要做,具体怎样做,依照何种要求和标准,以何种方法去做等获得明确的认识,要拿过来就能干,就能有效果; ?避免一刀切、绝对化的提法,注意给其留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处置问题的余地。 (五)知照性通知 知照性通知指用于转达要求各有关方面周知(只需要知晓而不要求直接执行)的事项的通知。这种通知的发送对象更为广泛,级别方面的限制也不严格,对下级对平级,甚至对一部分上级均可发送。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总结(共220个)

2020年公务员遴选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要点精髓整理 总结(共220个) 1.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2. 合法有效的行政执法行为具有确定力、约束力、执行力 3. 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的制裁包括判处徒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 4. 公民在请求国家赔偿时,可以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在行政诉讼中一并提出;在行政复议中一并提出 5. 物权的客体是物;物权和权利主体是特定的;物权是一种排他的权利反映了物权的法律特征 6. 《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7. 工作报告的标题应包括的内容是发文机关、针对时间、内容、文种 8. 区别正文各层次的标注方法,常见的有用数量词标示、用小标题标示、用惯用语标法 9. 应在调查报告正文的开头部分撰写的有概述调查对象的情况,给读者以概貌的认识;告诉读者写作背景的有关情况;给读者展示前景,发出号召;以议论、提问的方式揭示全文主题 10. 条例的制发权属于国务院、党的中央组织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

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 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31. 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提出申诉和控告 32. 公务员若对降职处理不服,申请复议或申诉必须在接到降职决定之日起30 日之内

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重点常识重点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可以表述为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第二个是思维与存在、精神与物质是否具有同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二、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独立于人类与自然界之外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这种客观精神本体的派生物;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意识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世界万物都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三、物质和意识 列宁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正确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的甚至荒诞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四、质量互变规律 质是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本质所固有的可以用数量形式表示的规定性,包括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构成事物诸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方式等。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幅度、范围,是和事物的质相统一的量的区间。量变是事物的量的规定性在度的范围内发生的微小的、不显著的变化,是事物原有发展过程的延续和渐进。质变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事物延续和渐进过程的中断。事物的变化有没有超出度的范围,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五、对立统一规律 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方面之间及各事物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着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事物的变化、发展,既离不开事物的内部矛盾,也离不开事物的外部矛盾。 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公文写作技巧

公文写作技巧 .培训目的:使受训人员了解公文的基本特点和一般格式,掌握常用快速的写作方法及其变化提高日常公文的写作能力。.培训内容: 1、公文的概念 2、日常公文的分类 3、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4、电子公文 5、公文范例 6、尝试写作 .课程长度:6时 .培训方式:讲解法+范文欣赏+模拟练习 .教材内容: 引言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人类社会快步走向信息时代的今天,公文在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实施领导、处理公务、沟通信息、联系事务、传达企业决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文的写作也正在从旧模式中解放出来,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什么是公文? 所谓公文,它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它是国家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处理公务而按规定格式制作的书面材料。公文的种类主要包

括:命令、议案、决定、公告、通告、通报、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在各类企业中,所指的公文一般为商务公文,主要分为介绍报告、请示、会议纪要、工作计划要点、公司及产品介绍、信函、讲话稿、可行性报告、工作总结、市场调查报告、说明等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 公文拟写的步骤与方法大体同一般文章的写作方式相似,但是由于公文在性质、作用上及其写作要求上的不同,拟写时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公文的拟写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明确发文主旨 任何一份公文都是根据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来拟写的。因此,在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发文的主旨,即发文的主题与目的,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文件的中心内容是什么?比如相关工作的改善,主要提出目前情况怎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方式、需协助事项;再如请求事项,拟请上级机关答复或解决问题等。 2、根据文件内容,准备采用什么文种?比如,汇报工作情况,是写专题报告还是写情况简报;针对下级来文所反映的问题,是写一个指示或复函,还是一个带规定性质的通知等。 3、明确文件发送范围和阅读对象。比如,向上级汇报工作,还是向有关单位推广、介绍经验;是给领导、有关部门人员阅读,

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部分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要点精髓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 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 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 发。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 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 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 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 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这 成为

公文写作公文的写作要点

(公文写作)公文的写作要 点

第三章常用公文的写作要点 第壹节规范性公文的撰写 壹、规范性公文的特点 规范性公文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于公务活动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系的公文,是为管理和开展各项行政工作而制订的,带有规章制度性,它为行政工作提供了标准和范式。和其他类型公文相比,规范性公文具有如下特点:(1)内容的强制性。规范性公文内容是作者单方面意志的表示,其规范作用的成立和实现不以对方是否同意为前提,具有极强的约束力。(2)所针对问题的普遍性。规范性公文所针对的问题是反复多次适用的,涉及多数的而非特定人的壹般的普遍性的问题。(3)生效程序的严格性。规范性公文于审批和正式公布程序方面非常严格,审批过程的参加人数多、次数多。大多以会议的形式正式确认,公布也需于壹定范围内正式公布。(4)语言运用的规范性。(5)效用的独立性。规范性公文于效用方面均实行“不溯既往”和“后法推翻前法”的原则。 二、规范性公文的结构 1.总体结构 从总体结构上见,规范性公文壹般均包括:文件标题、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章题(必要时仍有节题)、正文。文件标题壹般由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发布或通过或批准的日期即公文经权威性机构或组织审议通过或批准生效的时间,需将这壹段时间标注于标题之下且用圆括号括入。章题只需确切概括反映章内的内容,正文即文件的主体部分,规范的具体内容均于此表达。 2.正文结构 规范性公文的正文壹般包括:制定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主管部门、具体规范、奖惩办法、施行日期、施行程式和方式、有关说明等。

于写作实践中,上述内容多以条文形式表达,每条仍可下分为款、项、目等层次。除款之外,条、项、目均冠以数字,称“第×条”等或分别以汉字或阿拉伯数字表示。其中条文以壹文件为单位排大流水号,其他则均之上壹层次为单位排小流水号。条文较多时,可设章,章内仍可再分节。 表达制定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有关定义以及具体规范中带有普遍性、共同性、原则性内容的条文大均依次排于文件的首部,壹般统称为“总则”部分。若分章表述时总则即为第壹章。 表达具体规范的各分项内容的条文接于“总则”之后,按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分类集中编排。若分章表述时,每壹类或几类为壹章。这些条文统称为“分则”。 表达奖惩办法的条文接于“分则”之后,或单独构成“罚则”或作为“分则”中最后的条文。若分章表达时,于需独立成章的情况下可直称章题为“罚则”、“法律责任”、“奖励和处罚”等。 表达施行程序和方式、施行日期、有关说明的条文接于“罚则”之后,依重要程度或其他标准逐条表述。这些条文统称为“附则”,若分章表述可直称章题为“附则”。 主管部门壹项内容可视其具体情况置于“总则”或“附则”中表述,也可于有关“分则”中表述。 三、规范性公文的撰写要求 1.维护文件的高度壹致性 壹致性是指文件内容和形式同其他文件、同作者权利均具有高度统壹的壹致关系,整个文件的所有部分具有高度的壹体性关联。 2.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 严密性指文件结构和语言表达具有周严有效的特点。

泉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泉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作者:————————————————————————————————日期:

泉州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本文详情: 更多备考资料请关注泉州中公教育官网: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常见公文写作规范、要求

常见公文写作规范 一、公文的定义及种类 1.公文定义。公文是公务文书的简称。公文是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臵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2.公文种类。为了使各种公文都能有稳定的性质、特定的用途并使更多的人都能对这些性质和用途有准确的了解,以便利于正确有效地形成和办理公文,客观上需要人们对常用的每一种公文都赋予一个能概括表明其性质、用途的统一规范的称谓,这种称谓叫文种。党政机关法定的公文有15个文种: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3.常见文种。通知、意见(如:县教育局下发的文件);报告、请示、计划、总结、简报、方案等(学校向教育局报送的材料)。 4.公文特点。 公文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 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执行。无论从事专业工作,还是 从事行政事务,都要学会通过公文来传达政令政策、处理公务,以协调各种关系,使工作正确高效地进行。 二、公文格式(适用于学校报送的计划、总结、简报、方案、请示、报告等)公文格式,即公文规格样式,是指公文中各个组成部分的

构成方式,它和文种是公文外在形式的两个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公文效用的发挥。包括公文组成、公文用纸和装订要求等。 (一)公文用纸及版面要求 1.公文用纸。指的公文用纸的幅面尺寸,一般采用A4型纸,即297mm×210mm。 2.页面。上 3.7cm,下3.5cm.左2.8cm,右2.6cm。文字资料一律纵向横排,每页22行,每行28个字,段落设臵为固定值28磅。 3.页码。插入页码时设臵为:位臵:页面底端;对齐方式:外侧;格式:数字左右各有一条一字线;选择4号宋体。这样设臵的页码单页码居右,双页码居左,适合双面打印和左侧装订。 4.文字颜色。如无特殊说明,公文中的颜色均为黑色 5.印刷和装订。双面印刷,左侧装订,一般为平订,两钉外订眼距版面上下边缘各70CM处,与书脊间的距离为3mm-5mm。 6.公文中的横排表格。表格横排时,页码位臵与公文其他页码保持一致,双面打印时,单页码表头在订口一边,双页码表头在切口一边,方便翻阅。 (二)公文格式各要素编排规则 1.标题。字体为方正小标宋简体,字号为二号,顶格居中排列。标题有三要素:发文机关、事由和文种。标题较长时多行居中排布,成梯形或菱形,不能排成上下长度一样的长方形或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形,回行时要词意完整,长短适宜。 2.主送机关。字体为仿宋GB2312,字号为三号。编排于标题下空

公文写作常用公文写作要点

(公文写作)常用公文写作 要点

常用公文写作要点 壹、通知 (二)总体结构 (1)标题。写明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 (三)颁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 这三种通知的正文均比较简短,最简单的形式就是指出谁,经谁批准,为何原因,根据什么,制定了壹个什么公文,现将公文发(转发)给谁,怎样执行(或从何时开始施行)。 稍复杂壹点的就是于上述简单形式的基础上,对被印发、转发的公文或其所针对的事物进行评价分析,说明意义,指出执行中需注意的事项,或者对这些公文中的规定、要求等提出补充性意见。注意事项 ?于撰拟颁发(或印发)公文的通知时应注意,必须认真交代这壹规范性公文的有效生成过程,特别是于当这壹过程本身就是法定的情况下。 ?于撰拟转发公文的通知时应注意,评价被转发的公文时不得随意发表批评性意见。 ?于撰拟批转公文的通知时应注意,通知本身就是壹个批示,能够对批转对象提出包括批评性意见于内的各种评价意见。 颁发(或印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均以颁发、转发、批转对象作为附件,均有对这些公文的执行要求。于“执行”二字之前往往均有壹些限定修饰成份,应注意精确恰当地选择词语,根据实际需要正确使用“认真遵照”“切实遵照”“参照”“参考”“研究”“参酌”“酌情”等含义有显著差别的字句,以保证公文的有效性。 (四)指示性通知 指示性通知指用于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需要共同执行的事项的通知。这种通知的发送对象虽不只是下级机关,但因其内容为更高层次机关的指示精神,因而仍具指示性。 ?指示性通知的正文壹般包括:行文的依据(客观情况、上级要求等)或目的意义;上级指示的精神及其具体化,如政策规定,工作任务及安排;执行要求及有关注意事项,如步骤、方法、时间要求、政策界限、方案执行情况的方式和期限等。 ?后俩部分内容常需以分条列项目的方式表达,每条的开端大均以简短文字对主要内容加以概括(主题句),其后再予阐述发挥使之具体化、明确化。 撰拟指示性通知时应注意: ?必须于文中指明行文依据,指明公文中的政策、规则、要求是上级的指示; ?语气应肯定; ?内容应具体明确,应使受文者通过阅读公文能对:做什么工作,为何要做,具体怎样做,依照何种要求和标准,以何种方法去做等获得明确的认识,要拿过来就能干,就能有效果; ?避免壹刀切、绝对化的提法,注意给其留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处置问题的余地。 (五)知照性通知 知照性通知指用于转达要求各有关方面周知(只需要知晓而不要求直接执行)的事项的通知。这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答题精髓

公共基础知识精髓要点总结 1. 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 2. 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的批准行为。 3. 行政行为以受法律规范拘束的程度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类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 4. 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5. 书写公文中的成文日期应使用汉字。 6. 规定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 7. 以上请示事项当否,请即批复。 8. 命令不属于规定性文件,属于规定性文件的有规定、条例、办法。 9. 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发。 10. 一切唯心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的。 11.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12. 运动的主体是物质 13.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否定是辩证的否定。 15. “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段话强调的是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6. 历史唯物主义的任务在于揭示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7.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8.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完成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 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 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强调解放思想 20. 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进行了新的论述,成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基础。 21. 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生产力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3. 当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一般不宜采取松的货币政策 24. 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资源的交易和分配的场所 25. 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资产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26. 社会主义经济在资源的配置方面,最为有效的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 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28.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方针 29. 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 30. 我国政府职能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

2016年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2016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第一部分:宪法 1、概述: 宪法特征: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内容(内容具有根本性、宏观性、全面性的特点); 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他法律合宪性、个人和组织行为准则); 制定修改和解释监督程序更复杂; 具有突出的政治特性。 宪法的修改: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人大代表提议,三分之二人大代表通过 2、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临时宪法:1949年9月29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发展:1954第一部,1975第二部,1978第三部,1982现行宪法 3、分类 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是否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大部分成文 刚性和柔性:是否具有严格的制定修改机关和程序 钦定、协定和民定:制定机关;大部分为民定 最早实行宪政的国家:英国(不成文宪法);最早颁布成文宪法的国家:美国1787宪法;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法国1791宪法;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1918苏俄宪法 4、宪法的保障和监督 保障内容:法律法规和法律性文件的合宪性; 人们行为的合宪性 监督制度: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5、国体和政体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6、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和复合制(我国是单一制) (1)普通的地方制度:各级地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本机人大产生;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原则:在中央领带下充分发挥地方主动性、积极性 (2)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自治乡不属于自治地方) (3)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不享有外交和防务权,人大对其基本法有修改权) 7、基本经济制度和政党制度 经济制度:共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础: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共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政治基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基本方针。不属于国家机构) 8、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权利的特征:法定性、目的性、相对性和可放弃性 义务的特征:法定性,强制性、利他性、不可放弃性 9、国家机构(阅读) 中央国家机关:(1)人大及(修宪、监宪、组织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决定国家大事、罢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等)其常委会(正副委员长、秘书长、委员和适当少数民族代表;解释监督宪 法、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是行使立法权的机关); (2)主席(和副主席由人大选举、年满45岁); (3)国务院(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批准区域划分) (4)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机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