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对立统一原理及典型题

对立统一原理及典型题

对立统一原理及典型题
对立统一原理及典型题

对立统一关系原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

1.矛盾

矛盾即对立统一,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1)区别:

①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渗透、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②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联系:

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对立,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例题1】

都说人生的苦难是财富,但全国道德模范、笑对人生的坚强母亲田秀英说,经历苦难并不是财富,人生只有战胜了苦难,苦难才能成为财富。从哲学角度看,田妈妈强调的是()

A.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

【例题2】漫画蕴含的哲理是

A.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相互转化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矛盾的同一性贯穿矛盾发展过程的始终

D.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例题3】(2014·重庆卷,14)目前,中俄关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深化。中国和俄罗斯是邻国,在历史上两国关系错综复杂,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运用对立统一关系原理,说明如何看待中俄关系的发展。

答案:

①矛盾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中俄双方在经济上互补,政治上合作,文化上交融,具有同一性;中俄双方作为主权独立的大国,有各自的国家利益,具有斗争性。

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中俄两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合作以彼此的差异

和对立为前提,没有差异和对立就没有合作;中俄两国在合作之中要维护各自的利益。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俄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共同推动了中俄关系发展。

【例题4】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关系错综复杂,各国具有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但是,各国又是有着共同利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这种复杂关系为中国与沿线各国制订方针政策提出更高要求。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知识说明中国与沿线各国的关系。

答案: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中国与沿线各国具有不同的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中国与沿线各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中国与沿线各国复杂关系促进了各国决策水平的提高。

【例题5】卢湾区是上海中心城区,城区中有商业化的淮海路也有一大会址等历史文化遗产,在发展中面临着商业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局。

请运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卢湾区的“商业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答案:卢湾城区中的“商业化”与“文化遗产保护”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分)

②二者具有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1分)片面追求商业化会对历史文化遗产造成破坏;只强调文化遗产保护而不发展商业,就无法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物质基础。(1分)

③二者具有同一性,在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2分)合理发展商业化能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经济支持;文化遗产保护则是商业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1分)

④要善于在对立统一中把握统一。卢湾区城区建设,既要符合现代生活和工作的需求,又要保护其历史文化特色,处理好商业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1分)

【原理运用归纳】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通常是一对反义词或者具有对立关系的事物)

答题模式: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②一方面, A与B存在一定的同一性,------

另一方面, A与B也具有斗争性-----

③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A和B的关系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处理好A和B的关系促进……发展

【方法论】

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要善于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发展与环境问题

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发展与环境问题 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解决环境问题,以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社会的发展已不再是单纯地追求经济的增长,而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学,来研究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指导我们解决其在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唯物辩证法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矛盾双方又同时存在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环境与发展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互相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在我们当今发展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作为一对矛盾体,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密不可分的。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必是以特定的环境因素作为物质的依托,因为任何与经济发展有关的行为都不可能凭空进行;而另一方面,保护和改善环境也需要经济支持,经济发展大可以为环境的保护提供所必须的资金和更为先进的技术,不然我们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便不会有太大的作为。 同时,矛盾双方之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相互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既要反对离开重点谈两点的均衡论,又要反对离开两点谈重点的一点论。这就要求我们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还可以相互转化,即环境因素可以促进或阻滞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行为也可以优化或恶化我们的环境。所以我们要抓住环境问题中的主要方面,将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中的不好的方面向好的方面转化。 另外,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中存在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双方总有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在这里,发展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如今,就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这对矛盾来说,发展的确在这当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小平同志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也就是说,只有当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才能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环境质量才能改善。我们要运用马克思矛盾的主次方面关系原理,来解决发展与环境问题的相统一。 总而言之,矛盾是事物内部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一分为二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的一点论。就如同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了环境问题,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类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环境与发展是矛盾统一体,“发展”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环境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最终得到解决。而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我们应遵循客观规律,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相统一,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以环境保护制约经济发展中不文明问题的出现,做到在保护环境中大力发展经济,创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国家。

高二上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

高二上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及 答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上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具体内容: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考试试卷的练习是我们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下面是有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高二上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高二...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考试试卷的练习是我们的重要学习方式,我们应该认真地对待每一份试卷!下面是有学习啦我为你整理的高二上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高二上册政治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练习题 1.早就有人做比喻,说人的事业、爱情等都是0,健康是1,没有了1,全是0,有了健康,则是1 000 000......才能丰盛无限。由此可见 A.主要矛盾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B.关键部分功能不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 D.人的事业、爱情不重要 2.我国目前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这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事物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B.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只是短期存在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非公有制经济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3.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截至2010年3月17日15时,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共5 10 4.9万人因旱受灾,饮水困难人口1 609万人。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扎实的作风投入抗旱保民生、促春耕工作。各受灾省区市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看体现了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C.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关系 D.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4.(2010江苏南通通州区回归课本)在2010年央视315晚会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食品流通监督管理司司长刘俊臣发布食品安全8项监管制度。食品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主要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抓重点、抓主要矛盾 C.实践决定认识 D.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5.(2010浙江慈溪中学期中)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社会财富这个蛋糕,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温有关"蛋糕"的生动比喻告诉我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要

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分析中美关系

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原理分析中美关系 某年某月某日《马哲》课程论文作业 对立统一原理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下面用矛盾分析法来分析中美关系问题。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统一分别体现了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 中美关系自建交以来,一直是缓和—紧张—缓和循环的周期性局面,但是这其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走向缓和,和平共处,因此,要乐观地对待要认识到这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不可调和的矛盾造成的发展道路上得曲折,但总趋势是向着双方共同利益——和平发展的因此,对中美关系应该辩证的方法,坚持用两点论来看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下条件下相互转化。中美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如双方在贸易往来、国际反恐、人员交流、技术合作等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不断地加以巩固和加强,尤其是现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以及美国深深地陷入了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不能自拔的情况下,美国更需要跟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 然而,中美双方也有很多差别和斗争,中美双方在经济利益、政治体制和人权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台湾问题关系到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的问题上更是深深地影响了中美双方的关系。而最近因为贸易摩擦,对台军售,谷歌威胁退出中国,人发币汇率等问题更是使中美关系陷入了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的最低点。这就是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享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一直以来,美国看待中国的想法,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冷战时,美国既想拉拢中国来对抗前苏联,来缓解苏联对美国巨大的安全威胁,又担心中国的强大影响美国的战略利益。因此,当苏联一解体,美国马上对中国下黑手,对中国实施种种制裁,中美关系也因此由“蜜月期”迅速滑落到自中美建交的低谷。一方面美国乐见中国的强大,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摘要:“世间万物都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同时也具备着无数的对立面和统一面。而对立统一及时一个整体又是一对截然不同的关系。他们普遍的存在事物的内部,同时也普遍存在于事物与事物之间。 关键词:对立和统一,规律,阴阳,发展,绝对性,相对性。 什么是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对立和统一分别表示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同时也可称对立属性为斗争性,统一属性称为统一性。而两个对立面之间也存在着自己的统一于斗争。举个简单的例子,两个人是同事,他们之间在工作上存在一件分歧,这也可以算作一个对立,虽然是很小的矛盾,但它必然是存在的。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他们所作的都是为了公司的运营,整体公司的利益。从这一角度看来他们之间又存在着统一的关系 所谓的对立面我们可以理解为竞争,统一面我们可以理解为条件或者整个竞争的过程。一个客观存在的规律。当然不论对立还是统一都能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竞争必然能推动事物发展,这是大家普遍认知的。同时一件事有统一固定的规律可循,这不也是推动事物发展的一个过程吗? 谈及对立与统一,我们不妨从中国古人的思想中去理解。对立与统一也可意象理解为天地阴阳。阴阳,阴气与阳气的合称,事物普遍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种属性,阴阳相反相成是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根源。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案:这是从宇宙起源角度谈到了阴阳,但不是对“阴阳”一词本身进行定义或解说。道者,导也。导者,向也。当混沌水汽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就等于车辆上了正道,开始向目的地前进了。这种在正道上的有序运动导致了太极的诞生。太极就是“一”,它诞生于混沌从无序运动转向有序运动的那一时刻。太极一诞生,随后而来的就是天地的出现。天地就是“二”。天气下降、地气蒸腾,二气相合,其结果就是人的诞生。人就是“三”。“三”也包含万物生灵,人是万物生灵中最灵者,是它们的总代表。随后世界万物在阴阳交互作用中世代交替,保持种群和数量的平衡。“负阴而抱阳”表示出了“阴”为“阳”的基础或前提的意思。 阴阳学说很直观的告诉了我们天地万物都存在阴阳的关系。如男和女,天和地。日和月等等。很明显天地日月都是相互对立的两个物体。但是他们却也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此为太极。而太极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万物本源。从现在的话解释,也就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 1 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A. 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 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C. 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 D.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哲学上两大对立的基本派别是()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5.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 A.物质范畴 B. 实践范畴 C.运动范畴 D.意识范畴 6.哲学上的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指的是() A.唯理论和经验论 B. 唯物论和唯心论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世界观和方法论 7.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科学之科学”B.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意义 C.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D.哲学是自然科学的概括 8.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是( ) 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9.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 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 10. “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1.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黑格尔的辩证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A.论前者承认可知论,后者否认可知论B.前者承认一元,后者承认二元论C.前者承认唯物论,后者承认唯心论D.前者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后者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 12. 事物发展的动力是() A.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单独性起作用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时起作用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斗争性 13. 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是指() A.事物的全局未变,局部发生了变化 B .事物的质变过程中有量的扩张C.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D.事物的本质未变,但非本质属性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就是事物矛盾运动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叫矛盾规律。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阐明了事物发展过程的实在内容。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1.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范畴 所谓矛盾,是指反映事物之间及其内部要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辩证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简而言之,既对立又统一,这就是矛盾。 2.矛盾的基本属性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矛盾的对立属性称作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作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内容。 (1)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联系。它包括两种情形: 其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这就是说,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其二,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这是矛盾同一性更重要的一层含义。矛盾的相互贯通表现为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有内在的同一性。矛盾着的每一方都包含和渗透着对方的因素和属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正因为如此,在一定条件下,对立面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转化总是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一个最广泛的哲学范畴,它在内容上有着最大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在形式上则有着无限多样性。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批评、市场上的竞争、学术上的争鸣等等,这一切都是斗争的具体表现形式,其间有对抗性斗争关系,也有非对抗性斗争关系。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区别的。从两者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来看,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和事物的稳定性相联系,斗争性同事物的变动性相联系。

矛盾观主观题典型例题培训资料

矛盾观主观题典型例 题

矛盾观主观题典型例题 1.(2012茂名一模) 材料二:近年我国的民间借贷市场迅速膨胀。专家称,一方面,民间借贷可以暂时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同时也使部分私人资金得到有效利用,获得更多收益,但另一方面高额利息重压之下,一旦企业无力还本付息,将导致大量的民间借贷资金血本无归,进而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 材料三: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九条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有: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在规范管理、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加大对小微型企业税收扶持力度等。 结合材料二、三,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性原理谈谈你对民间借贷的作用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这要求我们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的观点和一点论。(4分) ②对于民间借贷既要看到其有积极的作用的一面,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提高资金利用率;(2分) 但也要看到其如果不加以规范管理,会出现很大的风险,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及社会稳定的一面。(2分) 2.(2012深圳一模37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精粹、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然而,近年频频爆出的关于“扶不起”(面对摔倒的路人,不肯、不敢上前搀扶等现象)种种负面新闻, 人们开始怀疑我们这个社会是否正遭遇“道德寒冬”。面对这一窘境,深圳市的做法是:大力宣传中华传统美德,加强舆论的正面引导作用;深入挖掘人们内心深处向善的因素,树立助人为乐的道德典范;率先制定《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救助行为保护条例》,让那些主动去“扶”去“助”之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使“扶得起”变成人人欲为的德行,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2011年12月20日,年近七旬的范伯伯晨练摔倒受伤,众路人接力救援令其热泪盈眶,感叹说“深圳不缺好心人”。 请运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分析由“不扶”到“扶”的道德风尚的变化。(6分) 参考答案: ①“扶”与“不扶”作为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良好的道德风尚,实现由“不扶”到“扶”的变化。(3分)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由“不扶”到“扶”,使“扶得起”变成良好的社会风尚。(3分) 3.(2012汕头一模37)

现实生活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现实生活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道德经典》有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每个人都在矛盾中生活,作为一个大学生,当我们毕业会面临去就业还是去考研,这我们就矛盾了,内心交战不已:矛说:“去就业,读了那么多书不就是为了报答父母吗?不就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吗?不就是想早点出人头地吗?知识已经足够你去实践了,你需要更多社会上打拼的时间和机会,何况考研未必能考得上。”盾说:“考研是人生一次富有意义的经历,而且研究生在社会上更受欢迎,就业的层次会更高,待遇也会更好。”于是我们就成了一个矛盾体。但不论就业还是读研,最终都会使自身得到发展,这就是同一。 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挑战,困难和挑战本身与我们是对立的,它要压倒我们,可我们会乖乖的等着被压垮吗?不会!我们会奋起反抗,发奋图强,这样困难成了我们激发自身潜力的动力,让我们变得更优秀。事物本身的斗争性是事物改变的动力,因为一方要压倒另一方,只有自己变得更强大,正如马克思所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钞票的制造能有这样精美吗?” 何所谓“良药苦口”?药好,可以很快的治愈我们的疾病,可药有很苦,我们是不愿意喝的,但因为想要治病不得不喝。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矛盾的相互排斥,否定促成旧的矛盾统一破裂和新的矛盾统一产生,矛盾的斗争性和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盾双方的平衡被打破,即失衡了,那么便会生成一个新格局,人们说自然灾害和战争会阻碍人类发展,但如果没有那些天灾人祸,人类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吗?遇到问题然后找到解决办法,然后又出现新的问题,再去解决······如此往复,逐渐进步,更加发展。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练习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第2课时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P51 一、选择题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指出,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解决民生问题中,要善于抓重点,着力解决诸如房价、物价、食品安全、药品监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这体现了我们办事情要善于抓( ) A.主要矛盾 B.次要矛盾 C.矛盾的主要方面 D.矛盾的次要方面 答案 A 解析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主要矛盾,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抓重点、抓主要矛盾,故A符合题意;B、C、D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 2. 某小组进行了课题为《生活中的哲学》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在小组合作学习《生活中的矛盾》知识的时候,学生小赵根据自己对知识和生活的感悟,画了一幅漫画,你认为下列选项中对这幅漫画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 A.甲为普遍性,乙为特殊性 B.甲为斗争性,丙为同一性 C.甲为主要方面,乙为次要方面 D.甲为主要矛盾,乙、丙为次要矛盾 答案 D 解析从漫画中可以看出,甲、乙、丙是存在于复杂事物中的诸多矛盾,其中,甲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因此乙、丙是次要矛盾。故该题答案选D。其他选项与题意无关。 3.帐篷理论说明的是帐篷的容量不仅取决于篷布的大小,还要看到支撑帐篷

的竹竿高度。帐篷的中心支柱伸长时,该支柱附近的篷布才会跟着升高;但如果只有一个支柱,整个帐篷只能撑起支柱中心点周围。要将帐篷下的空间伸展到最大,必须用多个支柱使帐篷伸展在空中。该理论揭示了( ) A.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B.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解决矛盾 C.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 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答案 D 解析帐篷的中心支柱伸长时,该支柱附近的篷布才会跟着升高表明了要抓住主要矛盾,要将帐篷下的空间伸展到最大,必须用多个支柱使帐篷伸展在空中,揭示了也要抓住次要矛盾,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D项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没有体现事物的性质,A项不符合题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B项观点错误;材料主旨是主次矛盾相互影响,C项观点属于重点论,忽视了两点论,不合题意。答案选D。 4.“十三五”期间,发展环境复杂,发展任务繁重,发展难题较多,工作千头万绪。因此,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这是因为( ) A.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事物的性质 C.在复杂事物的发展中存在许多矛盾 D.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答案 A 解析根据题目的表述,在发展的过程中,工作千头万绪,因此,要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了这一点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即抓主要矛盾,这表明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故A正确,入选。B说法正确但题目未涉及;C不符合题目的主旨;D在题目中未体现。故本题答案为A。 5.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必须看主流识大局,在报道中弘扬主旋律、释放正能量。这是因为( ) ①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①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易经》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老子》提出“反者通之动”这一命题,概括了矛盾的存在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后世的哲学家常用分合、两一、参两、相反相成等概念表达事物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思想。在欧洲,古希腊米利都学派关于“始基”的思想中已包含有对立统一的思想,赫拉克立特提出“相反者相成:对立的统一”,亚里士多德则讨论了一系列范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在近代,黑格尔第一次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指出“一切事物本身都自在地是矛盾的”,“矛盾则是一切运动和生命力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也创立了对立统一规律的科学形态。其后,列宁第一次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对对立统一规律进行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并提出了一系列在具体工作中分析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

对立统一规律三大系列八大原理

对立统一规律三大系列八大原理: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一系列:矛盾的表达既对立又统一。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内容: (一):相互区别 1:矛盾的同一性 a内涵:矛盾双方的一致性所造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以及相互转化的性质和倾向。 b特点:相对的,有条件的。 2:矛盾的斗争性 a定义:矛盾双方的对立所造成的相互排斥,否定,离异的性质和倾向。 b特点:绝对的,无条件的。 (二):相互联系 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矛盾的斗争性,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矛盾的同一性。 (三):方法论意义 1:任何的关系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在和平发展的全球化中我们要学会求同求异(和为贵),取长补短,双赢共赢,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 二: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动力和原因原理 1: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a矛盾是事物存在发展中的作用 b促使矛盾双方相互吸收有利于自我的因素,促使矛盾事物的发展 2矛盾斗争性作用 a在量变阶段促使矛盾事物发展 b(最显著地作用)在事物的质变阶段,促使旧事物瓦解、新事物产生。 3方法论意义:正是由于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与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斗争性相连接共同起作用,从而决定了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以矛盾是事物的动力、原因、源泉。第二系列:当认识矛盾时矛盾具有普遍性、特殊性 三: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1:定义 A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事有矛盾 B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自始至终——事事有矛盾 2:特点:反映了事物的共性,是绝对的。 3:方法论意义:面对任何事物,实质是面对矛盾去分析、解决矛盾、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四: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1:定义:事事、时时的矛盾不同,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同。 A一方克服另一方。 B相互融合形成新事物。 C双方同归于尽。 2特点:反映了事物的个性是相对的。 3方法论意义 A他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前提,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殊矛盾,才能把握事物的质,从而把握事物。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又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等领域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 基本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包含以下基本内容: ①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 ④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表现在: 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科学地解释了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问题。 ②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就是事物之间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扬弃旧事物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启示

对立统一规律的内容及启示 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明确提出对立统一规律为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阐述了统一物之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易逝的,而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对列宁的论述的理解,必须结合列宁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列宁对对立统一规律的阐释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了“对立”、“统一”及其相互间的转化关系,试图更加忠于列宁的阐述本意。 标签:对立面;统一;斗争 一、列宁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核心的理论来源 在黑格尔看来,概念是事物的本质,辩证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把事物及其概念看成对立面的统一,内在矛盾是一切运动的源泉。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摘录了很多黑格尔论述矛盾的言论,并自己做了不少的标注。但是黑尔格认为矛盾的原则不是最根本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才是辩证法的核心,是“精神的运动”。列宁在读黑格尔的《逻辑学》时,是带着对其进行唯物主义改造的出发点去读的,列宁一方面吸收了黑格尔对矛盾论述的合理之处,另一方面也注意剔除了黑格尔本末倒置的出发点。另外,列宁还认真研读了马克思所著的《资本论》,而《资本论》正是马克思用对立统一规律写作的典范,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也曾指出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辩证运动的实质”,但这一思想后来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论述。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说过:“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生命”、“思维”也都是“矛盾”。对立面的互相渗透和互相转化,是“辩证法自然观的核心”[1]。列宁在阐述对立统一规律之前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都是很清楚的,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二、列宁提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核心的背景 与黑格尔、马克思、恩格斯不同的是,列宁不仅仅是一位思想家、理论家,更是一位政治家和革命家,而且可以说他首先是一位革命家、政治家,并被广泛认同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革命导师和领袖”。他研究理论、阐发理论都是为了进行革命的需要,为了寻找人民解放的出路,对立统一规律的阐发也一样。列宁1915年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谈判,1914年7月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彻底揭开其面具,在战争一开始就公然投向资产阶级怀抱,在“保护祖国”的幌子下支持本国政府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列宁的老师普列汉诺夫作为支持俄国进行对外战争的一方,还主张调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普列汉诺夫还经常以辩证法来自我标榜,大谈对立面的相互转化,但是普列汉诺夫实质上是不敢正视矛盾,揭露矛盾,而是回避矛盾,调和矛盾,其在谈论矛盾规律的时候只是满足于举出一些实例。列宁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顶逆流,战恶浪,深刻剖析修正主义的实质和普列汉诺夫阐述辩证法的偏颇,将矛盾的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并具体阐述矛盾双方的斗争是绝对的,为结合俄国实际进行革命做好理论基础,提出“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口号,并最终领导俄国人民取得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高中政治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专题22对立统一新人教版

【挑战高考】2013高中政治难点突破+典型例题错误分析专题22 对 立统一新人教版 难点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性斗争性 区别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 性、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 趋势 特点 相对的 有条件的 绝对的 无条件的 联系①二者相互联系、不可分离:a.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b.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②矛 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特别提醒】认为事物自身不包含对立面,事物没有矛盾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反,脱离统一的对立,是绝对的对立,也是形而上学的观点,都是错误的。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看到统一。 2.注意区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和哲学上的矛盾 (1)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与哲学意义上的“矛盾”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2)日常用语中的“矛盾”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些冲突和分歧,如邻里之间的争吵、同学之间的口角等。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3)日常生活中“矛盾”只是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哲学

意义上讲的矛盾的“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可见,哲学意义上讲的“矛盾”包含了日常生活用语中的“矛盾”,但决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 3.注意区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1)哲学上讲的矛盾是辩证矛盾。辩证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辩证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存在的,需要人们正确认识。 (2)逻辑矛盾是指人们在叙述问题时违背同一律而出现的首尾不一、互相“打架”的现象。逻辑矛盾是思维混乱的表现,应该尽量避免。 例1、(2011·高考天津卷)“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鱼”(见下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难点二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理解矛盾普遍性应注意的问题 (1)“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的矛盾。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统一体中时,才能构成矛盾关系。

对立统一原理的运用

对立统一原理的运用 兴隆一中骆秀静 “对立统一观点”在近两年高考中多有涉及,选择题和主观题的频率都很高,下面以主观题为例探讨一下该知识点的具体运用及其思路技巧。 考点: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矛盾具有普遍性,所以要坚持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这就是“对立统一观点”。 例一:(2004年全国文综卷)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的“蓝色国土”,这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的可靠保障。 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全面实行休渔制度,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渔获量增加,渔民的经济效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②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11分) 其答案是: ①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 ②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无渔可捞,就会丧失眼前利益。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休渔,能取得更大的长远利益。 ③运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辨证法,实施休渔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例二:(2005年的天津卷)在我国煤炭生产中,每年产生的有毒废料——煤矸石高达1亿多吨,严重危害环境。为此,利用煤矸石制砖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某煤矿利用该项科研成果,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了两条生产线,年产1亿块标准砖,可消耗煤矸石40万吨。由于煤矸石砖成本较高,销路不畅,

致使一条生产线闲置。而当地生产的粘土砖,虽消耗大量土地资源,却因价格低廉,产销两旺,这一现象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忧虑。 回答下列问题: (2)运用哲学常识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说明提高经济效益与保护资源环境的关系(10分) 答案: ①提高经济效益与保护环境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提高经济效益可以为保护环境提供必要的条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③保护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企业经济效益。 例三:(2004年春季全国)“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在开发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1988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黄山风景区采取了对“疲劳”景点“轮休制”等保护措施,景区的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70年代的56%提高到2002年的83。4%,植被覆盖率也达到93。6%。 请回答“ 从黄山风景区对“疲劳”景区实行“轮休制”分析黄山风景区经济开发与景区保护的辨证关系 答案: ①景区保护和经济开发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②保护是开发的前提,轮休制虽然在一定阶段内会影响经济收入,但它能保证景区的吸引力。 ③适度开发,可为景区保护提供经济支持。

对立统一原理

感悟哲学之对立统一规律 在马克思的哲学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其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而对立统一规律作为该体系的实质与核心,必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一、矛盾的统一性与斗争性 哲学上所谓的矛盾并不等同于汉语中的“矛盾”,哲学上的矛盾指的是事物本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其对立属性又称为斗争性,统一属性又称为同一性。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也有对矛盾的研究。早在《易经》里就有用阴阳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庄子在《阳则》中说“安危相易,福祸相生,缓急相摩, 聚散以成”,认为安与危,是与非,生与死,缓与急等都是对立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老子也有云:“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色相合,前后相随,恒也”大致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割裂其对立统一关系。作家茅盾曾经说过:“人生的路上,有洁白芬芳的花,也有尖利的刺,但是自爱爱人的人儿会忘记了有刺,只想着有花。”若只见其花而不见其刺,其结果必然是被刺刺伤。这个道理同样可以运用到管理中。管理心理学中讲人际知觉中的错觉中有一个典型的错觉叫“晕轮效应”,是指对一个人某特性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人们倾向于据此推论其他方面的特性,即“以偏概全”。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如果仅凭一个人的外貌或其他某一方面来对一个人做出判断,来决

定是否录用他,势必很难挑出真正的人才。要跳出“晕轮效应”,必须坚持矛盾的分析法,对应聘者做出全面的评价。 运用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原理来指导实践,还要正确的把握和谐对事物发展的重要作用。和谐是矛盾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与世无争”,一事物只有更加有利于其他事物的存在,才能有利于自己的存在。比如,员工与企业构成一对矛盾,二者相互对立,员工希望拿更多的工资,而企业在追寻最大利润的时候必然想削减成本(包括工人工资);同时二者又是相统一的,都希望企业能够发展得更好,自己的目标能够更好的实现。如果没有处理好这对矛盾,二者长期对立,必然对公司不利。因此,我们做人力资源管理的,应该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通过员工的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进而提高整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成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实现双赢。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即使对普遍性的简明概括,而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一原理告诉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所谓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材施教都是基于这一原理。例如,目前关于人力资源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都来源于西方。而事实上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全盘照搬西方学者的观点必然不能成功。西方重法制,中国讲人情,西方人喜欢独立,而中国人则更崇尚合作。我们在管理人员的时候,就得充分考虑到这种差异。根据调查,中国人最重视四样东西——面子,关系,家庭,报应。面子排在首位,的确中国人是

论对立与统一规律

论对立与统一规律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内在的矛盾性,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基本内容 一、对立面的同一和斗争。同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有的两种属性,同一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斗争性表现为对立面之间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性质。二、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是对立面双方的同一,它是以对立面之间的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斗争是统一体内部的斗争,在对立面的相互斗争中存在着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渗透。斗争的结果导致双方的相互转化,相互过渡。 三、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指它的条件性,任何矛盾统一体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矛盾的斗争性不仅存在于每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也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 四、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发展。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互相渗透,贯通为矛盾的解决准备了条件;矛盾的斗争性导致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变化,以致最终造成矛盾统一体的破裂,致使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取代。对立面的统

一和斗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初期就已具有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思想。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表现在: 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 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 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钥匙”。 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 基本实质 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理论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一、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的关系或属性。 二、要把辩证法的矛盾同形式逻辑的矛盾严格区别开来。形式逻辑的矛盾是在思维中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律而造成的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状态,是应当排除的。辩证法讲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本性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三、辩证矛盾是客观的、现实的矛盾。矛盾的客观性包括两个含义:一是指矛盾存在的客观性;二是指矛盾的性质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等具体情况也是客观的。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