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三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三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三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高三历史选择题解题技巧

简单表述型题干中常用“表现在”“标志是”“内容是”“特点是”等提示语与选项链接。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般用直选法、排除法等即可。

程度型(或最佳型):在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他选项也没有明显错误,只有相对而言不够准确或不够全面。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准确程度和辩证思维能力,此题型理论含量较高,能力要求层次高。此类题目的题干中,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重要”“最突出”“较为全面”“较为准确”“根本”“主导”、“本质”等程度限定词。解答此类题目,可以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因果关系型:此类目一般都带有“原因”字眼,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题干为因,题肢为果;第二种形式由结果推导出原因,题干为果,题肢为因。因果关系型选择题解题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辨别出事件发生(或出现)的根本原因、重要原因和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内因和外因等概念的含义。(2)、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影响事件的各种因素。(3)、判断题干与题肢之间谁因谁果,把握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组合型:组合性选择题是将同一类的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其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1说明关系的题干。2根据题

干要求列出的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也属于题干),并以数字序号列出。3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题肢)。它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主要考查考生的归纳、比较能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学会观察和分析,重视选项组合规律,常用选基法。即首先确定一个或几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逐个排除错误选项。

否定型:(或逆向型):是一种以表述错误的选项为正确选项的选择题,题干中常用“错误”“不正确”“不是”“无”“没有”“无关”“不符合”“不包括”等词语来作为限制语。它主要考查考生能否突破思维定式的限制。解答否定型选择题时要重视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找出与题干史实相符的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也可用逆向思维直接找出答案。

比较型:比较性选择题就是给出几个事件、人物等,让考生从题肢中选出各项的相同点或不同点,主要考查比较能力。答题的最好方法是采用排除法,如比较不同点,两者都符合(即相同点)的选项肯定不选。此类型试题总体难度不大,只要掌握基础知识,注意选项和题干考虑周全,就能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做错选择题的“常见表现”

忽视题干所给时间(时期)限制,匆忙答题。

【经典例题1】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的国际背景是

A..二战处于反攻阶段

B.美苏处于“冷战”之中

C.世界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D.美苏争霸愈演愈烈

此题要审出时间“新中国成立”,再现新中国成立时间1949年可排除A;C、D项皆是发生在20世纪50中期以后的历史事件,故正确答案为B项:因美苏处于“冷战”开始于1947年。

对知识点的记忆不牢固,特别是历史时间记不准,导致错误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选项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是1949年,选项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1956年底,选项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是1949年的《共同纲领》中,正确答案为D

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

高考历史试题中,大凡较难的选择题,命题者往往在历史事件及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和时代特征上做文章。我们唯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把课本中重要概念、关键字词真正弄懂吃透,才不至于面对扑朔迷离的选项感到茫然。

【经典例题3】史学家陈寅恪在评述“武周之代李唐”的历史意义时说,此“不仅为政治之变迁,实亦社会之革命”。此处“社会之革命”是指

A.重用酷吏,实行法治

B.女皇当政,任用女官

C.扶植庶族,抑制士族

D.移风易俗,推崇佛教

解析:要准确理解“社会之革命”的内涵,“实行法治”、“任用女官”(任用女官并不普遍)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移风易俗”与武则天

关系不大,故A、B、D不选。考生易错选D。应选C,它讲的是科举制度的影响,可以称之为社会之革命。

B.它将全国所有土地实行分配

C.它是寓土地和赋税制度于一体的新型生产关系

D.它对隋唐时期我国的社会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均田制”这一历史概念内涵的理解。“均田制”不仅是一种土地分配制度,也是产品分配制度,其规定包括赋税、徭役。B项可以排除,因为均田制是将国家掌握的一部分土地加以分配,A、D两项有较强的迷惑性,只有C项的表述是全面的。

【经典例题5】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

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

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

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

D、使中央各部门权利得以相互制约

此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这个概念的理解。

此题多数学生选C项加强皇权,表现出学生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脉络及影响认识不清。此制度自秦朝建立到唐朝完善是适应封建的生产关系具有积极意义。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是在秦朝三公九卿制度基础上的发展,使中央机构更加完善,完善指的是各部门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同提高了办事效率。正确选项D.

【经典例题6】(2009年海南单科4题)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

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民权

B.社会保障

C.人权

D.君主立宪

人权是人生来就有的权利,是“天赋”的,如生存权,自由,平等、财产和反抗压迫的权利。西方最初提出“人权”是针对教会宣扬的“神权”的。“民权”是公民才有的权利,如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产阶级最初提出“民权”是相对于“君权”的,即提出“主权在民”。

【经典例题8】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理解,这一体制下议会是权力中心。粗粗一看,四个选项好像都没有什么问题,此题尤其易误选A,因为考生可能对“光荣革命”很敏感(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加上本题材料介绍了“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更让人确信就选A。殊不知,此乃现象层面,忽略了题目要求的是“本质特点”。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其特点是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程度型选择题不会选择最佳选项。

程度型选择题也称最佳选择题,这种题型要求在备选项中,通过比较程度,找出最符合题目指向要求的叙述。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题干中往往出现“根本的”、“最突出的”、“主

要表明”、“最主要的”、“直接”等限定词。它是高考选择题中思维含量最高,难度最大的一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辨别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前因后果及其发展趋势的能力。

解题方法: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地方(如不符合史实,概念表述错误等),表述不够严密,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

比较分析法,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更能反映本质的选项,不能入选的选项通常有以下的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绝对性的表述”

善于从题目中找到题眼,每一道历史选择题都会有一个“题眼”,也就是命题考查的核心问题。“题眼”是题中那些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如特殊的知识点、各种限定词和特定的称谓等,它是解题的钥匙。一般说来,命题人在命题时会确定这道题要考查哪一个知识点或哪一种能力。我们在解答题时首先就是要审明试题的具体要求,要不惜多花时间阅读和提炼出题目的“题眼”。做到火眼金金,这是保证和提高正确率的必要前提。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题眼是“道家无为”,也就是要体现道家代表人物的的观念。先用排除法,再比较。B,D是荀子的话,是儒家,B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D强调自然运行的规律性,马上排除。C的话出自《道德经》它的意思是天地没有仁受是无私的,在天地看

来,万物都是一样的,跟猪狗一样没什么区别,强调天的态度,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思是:不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者去影响自然,干扰天道。所以选A.

【经典例题10】《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答这道题关键是在理解材料意思的基础上找到题眼,本题的题眼是“《春秋》”,是一部儒家经典。公孙弘因为研究儒家经典《春秋》被汉武帝封为平津侯,引得天下学子纷纷效仿,与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相一致。这里先排除C和B,C的表述“开始”两字错误,D与材料无关,然后再从A、D两项进行比较,哪个最符合题意。显然是D。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主要是用排除法和比较法,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工业还是农业受危机影响都在减少。B项和C项分别是针对农业和工业的,不符合题目要求。D主要是解决民生问题与题目无关。A项整顿财政金融是罗斯新政的首要环节,在这项措施中授权联邦银行增发钞票,可以促进产品价格回升,通过整顿银行,也为国家给农家提供财政补贴创造了条件。所以选A。

【经典例题12】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1978年我国城市数量为193个,1997年为668个,其中以中小城市的增长最为迅速。这主要是由于

A.经济特区的设立

B.乡镇企业的崛起与发展

C.沿海港口城市的开放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解题的关键又是找题眼,此题的题眼是“中小城市”

通过材料中数据的变化可知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特别是中小城市的增长,而城市化就是农村经济转化为城市化大生产的过程,再利用时间信息“1978年至1997年”可排除A和C;综合分析以上信息可知,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城市化进程加速的主要推动力,故B符合题意。D与题干材料无关。

不要纠缠太偏太怪的题目

放稳心态,坚持背书,回归课本。(时间表、知识点对比表)

限定语突破法

做组合题,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这是解题的关键。因此我要求学生解答组合题时,要像语文划分句子成分那样,抓住题干中的每一个字,尤其要抓准限定答题要求的字词,从而明确题目的时空限定以及特殊的解题要求,并以此作为解题突破口,排除错误选项原得正确的选项。

背景切入法

对于原因类多选题,我教给学生一个基本的解题思路:把历史事件放在发生前的特定历史背景中去,从中找到根本原因、具体原因、

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等。

参照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多形成了正向思维的习惯,因此解答某些题目时可以充分发挥这一优势。这些题目往往是完整的问句或叙述句,选项是答语。因此,可以要求学生按照题干要求,先想一下正确的答案以及与之有关的史学界权威观点,把它标注一旁,但不盲从于权威,再以之为参照,对比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两种思路结合法

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运用这一方法会取得好效果。首先,读懂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其次,联系学过的与材料有关的史实或选项所及的有关知识分析选项,排除错误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看看网友们都有什么想法

网友

历史是一个记忆性很强的科目,大家往往会发现很难把所学的知识都一一记住,甚至记了几遍后,隔了不久便会遗忘。其实,想要把历史知识记住,是有规律可循的。例如,学习古代史,可分解为政治特征、经济特征、民族关系、对外交往、文化五大方块进行记忆。而对于世界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则要注重理解,因为许多历史事件是相互交织、脉脉相承的,这样就组成了一个较庞大的记忆网络,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这就需要理解的帮助,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就较容易将此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理清楚。

对于历史科的复习,由于个人情况不同,侧重点也会有差异。我个人认为,考前应注重书本和笔记上的基础知识,因为30题选择题占据半壁江山,而选择题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对于材料题,是需要靠平时积累的,如老师要求我们每星期三题,就算真的不想做,也应该把材料阅读后,对照一下答案,对材料有一个大概印象,因为材料题往往会涉及到我们没有接触过或书本没有详细说明的问题,做材料题可以扩大我们的知识面。

大家都知道,历史是一个不需要很高思维能力的科目,但注重思维的严谨,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能马马虎虎、得过且过,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只要树立信心,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那么在高考考场上就无往不利了。

路就在脚下,我们一定可以走好;只要我们把握了学习的方法,我们要过就不会是有很多人害怕的独木桥,而是上面的这座可以畅通无阻的桥。

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2、认真审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

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环境优美B、交通便利C、知识技术D、市场广阔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A、热带沙漠气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的类型 历史选择题的类型有:表述型、否定型、因果型、比较型、组合型、排序型、材料型。对选择题的解答既要了解题型,还需要掌握科学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二、各种选择题型的解题技巧 1.表述型选择题:这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也称肯定型选择题。特征是:题干中常用“是”、“表现在”、“反映出”、“标志是”、“开始于”、“容是”、“性质是”、“特点有”等提示语。这种类型的题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实际及再认、再现能力的考查,一般难度不会太大。 【解题技巧】:每一道选择题题干中都会有时间、地点、主语、关键词、限定项等,考生做题时一定先找出时空的限制项,其次抓住题干中的主语和关键词,最后看限定项的容,若能准确找准这三个条件,再结合给出的选项,运用排除法很容易找到正确答案。 2.否定型选择题:又叫逆向选择题,要求学生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这种题型的提示词有“错误”、“不正确”、“没

有”、“不是”、“不包括”、“无关系”、“不属于”等词语。这种题型是对学生基本功扎实程度的考查,对一般学生来说难度不大,只要心细,逆向选择就可以。 【解题技巧】:遇到这种类型选择题时,学生在审题时首先将不正确三个字用笔划出来,提醒自己这道题是否定型选择题,在找答案时一定格外小心;其次,在选择做题的方法时,学生可根据自己对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来作答。基础知识好的学生可采用直选法,建议一般学生采用排除法较好。 3.因果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题干中常常出现的词语有“原因是”、“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目的”、“是为了”等。这种类型的题是对学生分析原因问题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解题技巧】:因果型选择题要求学生要分清原因有: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和根本原因等,考生应学会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关系是因果关系,用迁移的知识,判断出正确答案。在平时做题过程中,考生一定要积累一些经验,例如:根本原因、主要原因一定是因,不能选择外因;根本原因如果是政治问题,落脚点一定放在经济上,如果是经济问题,落脚点一定放在政治上等。

2020高考历史 解题技巧01 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说明、体现类选择题 《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在进行财产交易时,当事人要说出规定的套语,至于这种套语 的言辞是否反映了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法律不予过问,只要交易的仪式符合要求,即使当事人的交易协议是在受欺骗情况下达成的,也不影响法律效力。这说明当时罗马 A.公民法具有形式主义的特征 B.经济领域容易出现法律漏洞 C.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影响司法公正 D.公民法不重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答案】A 一、题型特点 根据材料观点得出正确结论或与材料内容相符的选项。 二、设问方式 显性设问说明了……

体现了…… ……表明了 ……反映了等 隐性设问由此可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强调的是 据此,可判定…… 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由材料可知……等等 三、解题策略 类型考虑因素 题干材料为对某一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描述时间因素;地域因素;这一历史现象或事件的影响题干材料为某一历史人物的观点该人物所生活的历史时期;该人物的阶级属性;该历 史人物的重要事迹;该历史人物对后世的影响 题干材料为古文等注意出处;判断朝代;确定所述模块(必修模块)题干材料为某项制度、政策、措施、规定等判断时间及国家地区;分析实施的主体及对象;实施 的背景及影响学科&网 二、因果型选择题 学者仲富兰在《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中写道:“唐代以后,特别是宋代市民生活的繁 荣,使一向带有神秘色彩的岁时节日逐渐世俗化,民间节日向着民众休息和娱乐的方向发展。”导致宋代节日世俗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繁荣的市民生活 B.宋词的推波助澜 C.发达的商品经济 D.宽松的文化氛围

【答案】C 因果型选择题是考查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考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知识、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因果型选择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出原因,标志性的词语是“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是因为”等;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标志性词语是“结果”“导致”等。解答此类试题时:学科@网 (1)要分清是以因求果还是以果求因(本典例为以果求因); (2)要弄清题干(结果)与备选项(原因)之间的逻辑关系; (3)要紧扣解题限定词,明确要求回答的是哪种类型的原因,如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等; (4)要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具体的解题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时序法。根据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二是理论法。运用基本原理判断因果关系,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三、史观型选择题 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 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晴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文考试由于累积了大量知识,并且某些题还要假设他们观点,使得很多人在选择题上丢分,但是从技巧的角度上说无非就是根据语义做题。抓住其中字、词、句的矛盾点,会不会引发歧义?应用对象是否明确?陈述观点有没有符合原文大意?抓住这几个要点,选择题几乎没有什么难度了,希望大家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注意从这些角度做些训练,以提高做题速度。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1、运用心理效应 运用心理效应包括做深呼吸;告诫自己,仔细审题等等。 2、要有扎实的功底 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少用绝对化的句子。 3、自己做题的方法和题型 如果基础好成绩却没有别人好,可考虑自己做题的方法,这是其一。其二,应研究几份试卷看看有没有哪种题型特别薄弱。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4、做题的方法 做语文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要方法,比如采用直接法、比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题。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不要轻易改动,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5、做选择题的办法 做对题的根本因素还是对知识的掌握,但在考试中掌握一

些方法,一些应试技巧,也有助于得分。选择题都有题干,题干当中包含内容和要求。选择题总是有正确选项和迷惑选项这么两种选项。正确选项当然是正确答案,而迷惑选项则是用来迷惑考生的,看考生能不能区别正确选项和迷惑选项。题干的后面,一般有四个选项。如果是单选题,则只选择一个选项作为答案,其余的都是迷惑项;如果是多选题,则要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作为答案。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 “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高中历史概念型选择题答题技巧及专项训练

三.概念型选择题解题技法 题型特点高度重视对历史概念的考查是近几年来高考的突出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含义是、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表现是、准确的理解是等。二是在题干给出的是阐释或现象,在选项中列出四个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反映了、目的是、实质是、性质是等’。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在平时要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学习,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解答此类型的选择题,一般采用如下的步骤: 第一步,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明确答题的方向; 第二步,阅读题干或材料,把握关键信息,联系所学知识进行界定; 第三步,除了运用排除法外,还要注意背景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史论结合法等方法的运用。 常用的几种方法: 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的背景,根据历史事件和历史空间并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选项。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 定量分析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史论结合法——运用唯物史观、辩证法的相应理论与观点对题干与备选项进行分析,再结合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印证,从而找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易错陷阱①核心概念理解不到位 例1.(2013·全国新课标卷I文综·29)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现代化”这个概念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 社会生活等方面都有内涵,我们不难排除C项和D项;剩下A项和B项,我们就来看哪个更能体现这个趋向了:“清末新政”是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目的是推翻封建专制统治,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两者比较,当然辛亥革命更符合题意了。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本题的陷阱是:对现代化理解不全面,不能理解现代化的程度,导致选项无法确定。 例2.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解析】本题是当年正答率最低的一道题,是概念型选择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材料信息是“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贵族爵位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美国反对世袭。四个选项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高中历史讲评课教案 莱西二中高一历史组 教师寄语: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讲评目的: 1.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查缺补漏 2.抓住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讲评过程: (一)整体情况 试卷总评: 本试卷涉及必修一的内容,难易适中,既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1.试题情况统计: 2,题型分析 3.答题情况统计

(二)错因归类 1.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查找病因。 (1)因审题不清造成的错误是:选择题 (2)因知识遗忘而造成错误的是:选择题 (3)答题思路不正确的是:材料分析题。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试分析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黑板展示: 小组合作探讨中共性错误,由学生提出,并在黑板展示其出错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类归因分析,明确答案。 4典型错题分析: 特别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者提示语。 牢固掌握基本的历史结论, 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查缺补漏,为二次过关做准备 6.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跟踪题目,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规律,做二次过关试题 (三)自我纠正,反思小结,整理错题本 (四)课堂小结: 作为我们升入高中以来历史学科第一次过关测试,同学们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考试时纪律良好,答题时字迹工整,回答也比较到位,成绩相当不错。但是,通过测试,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不少同学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丢题落题,特别表现在选择题上;其次呢,就是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很多记忆性的简单题目不

(完整版)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解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有些题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还要研究解答选择题的一些技巧.总的来说,选择题属小题,解题的原则是:小题巧解,小题不能大做. 方法一 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从题干给出的条件出发,进行演绎推理,直接得出结论.这种策略多用于一些定性的问题,是解选择题最常用的策略.这类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相应的选择. 例1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 =1 3,且对任意正整数m 、n ,都有a m +n =a m ·a n ,若S n

必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平时练习中应不断提高用直接法解选择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目的特点.用简便的方法巧解选择题,是建立在扎实掌握“三基”的基础上的,否则一味求快则会快中出错. 将函数y =sin 2x (x ∈R )的图象分别向左平移 m (m >0)个单位、向右平移n (n >0)个单位所得到的图象都与函数y =sin(2x +π 3)(x ∈R )的图象重 合,则|m -n |的最小值为( ) A.π6 B.5π6 C.π 3 D.2π 3 解析 函数y =sin 2x (x ∈R )的图象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可得y =sin 2(x +m )=sin(2x +2m )的图象,向右平移n (n >0)个单位可得y =sin 2(x -n )=sin(2x -2n )的图象.若两图象都与函数 y =sin(2x +π 3)(x ∈R )的图象重合,则??? 2m =π 3+2k 1π, 2n =-π 3 +2k 2 π,(k 1 ,k 2 ∈Z )即??? m =π 6+k 1 π, n =-π 6+k 2 π. (k 1, k 2∈Z )所以|m -n |=|π3+(k 1-k 2)π|(k 1,k 2∈Z ),当k 1=k 2时,|m -n |min =π 3 .故选C . 方法二 特例法 特例检验(也称特例法或特殊值法)是用特殊值(或特殊图形、特殊位置)代替题设普遍条件,得出特殊结论,再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常用的特例有特殊数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 特例检验是解答选择题的最佳方法之一,适用于解答“对某一集合的所有元素、某种关系恒成立”,这样以全称判断形式出现的题目,其原理是“结论若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利用“小题小做”或“小题巧做”的解题策略.

反映 说明 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反映说明表明类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推理型选择题指以考查推理能力为主的、兼有考查记忆、提取信息、比较等能力的综合性选择题,其题干的提问项一般是说明、反映、表明或证明等字眼。这类题型具有较强的考查功能,近年来出现频繁,值得探讨。笔者不揣浅陋,试对该题型略作初浅分析,以就正于方家。 依据前提与结论的连接项所表明的关系是否充分,推理型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充分条件型和非充分条件型。举例分析如下: 一、充分条件型 该类型提问项一般为“足以说明(证明)”等,表明题干所涉及的信息与题支(结论)必须构成充分条件,结论往往是必然的。 【例一】(2006年天津文综卷)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魁奈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足以证明, A.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 B.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C.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D.中国文化在欧洲启蒙思想家中产生过影响 简析:题支A:大前提:治理最好意味着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治理最好的国家”。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大前提:欧洲属于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结论:伏尔泰认为,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其他国家优越。 依据前提,题支A与结论不符合,所以不能入选。 题支B:大前提: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这句话是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 小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认”。 结论:所以,伏尔泰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 依据前提无法推出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评价表达了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看法。 如果要结论正确,那么它的充分条件至少有两个: 1、欧洲启蒙思想家都对中国文化进行了高度评价。 2、伏尔泰是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杰出代表。 题支C:大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推崇理性的最低要求。 小前提:启蒙思想推崇理性。 结论:所以,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 大前提:伏尔泰认为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 小前提:没有侮辱理性是启蒙思想最低要求 结论:伏尔泰认为中国人对代理性的态度与启蒙思想最低要求一致。 依据前提,无法推出儒学和欧洲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相同 假定论题正确,其充分条件至少要包括: 1、启蒙思想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立宪) 2、儒学主要内容是推崇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提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三权分立、君主

历史试卷讲评课教案

历史试卷讲评课教案 课题:九年级 7、8、9 班历史学科试卷讲评学案主备人:王兴华 学习目标: 掌握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做题技巧,训练学生的审题和答题能力,培养 学生正确的考试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他们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挫折面前不气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习流程 一、自主改错: 要求:针对自己的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是知识缺陷造成的,还是能力不 足造成的,还是不良习惯造成的,还是心理素质造成的。用不同颜色的笔将错题彻底改正,能自己改的自己改,自己不能改的在小组内部寻找帮助,改错后仍然感到困惑的题目要特别标识,以便集体展示时寻求解决。力争在5分钟之内将所有错题改正并理解记住。出错较少的同学改完错后则重点研究一下与所考题目相 关的其他知识点,试着自己出题考考自己,过一会儿也可以拿出来考考组内其他 同学。 二、错因分析: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给材料选择题、归纳型、比较型选择题材料 3.对于材料题分析思考问题角度不全,步骤不清晰。表述不完善,最后的表达式写法混乱。 4.审题不细心,书写有时出错。 三、分组研究、准备 要求:进行小组分工,然后分组进行课堂研究并做好展示准备。 需展示的题目:选择题11、12、13、18、19 材料题29、31 提醒:一定要研究说出解答该问题时应注意的问题及解答该题目的关键、技巧, 说出该题的解题思路,解题规范要求,并要联系由该题目所想到的其他相关知识。四、交流、展示 要求:1、现在我们一起将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集体交流,看看哪一个 小组的成果让大家受益最大 2、提醒大家要注意倾听,找准机会可以质疑、补充 (一)1、由于知识掌握不牢固出错而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1.《辛丑条约》的内容维新变法的历史地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2.工业革命的具体表现 3.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师生共同归纳做题思路: (二)选择题的答题思路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丘吉尔)等。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 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

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卷分析报告

2018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3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 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 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4分 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4分 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分 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4分 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分 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分 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4分 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分 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4分 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4分 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4分 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分 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分 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分

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分 46 20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15分 必做题部分(85分)。中国史占58分左右,世界史占27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 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 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

中考历史九类选择题答题技巧

中考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最佳选择题 此类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整体、准确理解能力。其特点是选项和题干隐含着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其他选项虽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符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答案。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能”“最符合”“最准确”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难度较大的试题。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所给的材料和最××)的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的理论的指导下,确定最佳的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进行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 特别注意:谨防以偏概全,一点概面,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近三年来我省的中考题: 例1(2012·陕西)13.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开凿了大运河 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2013·陕西)13.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得以长存的最好社会条件。”以下最符合该论断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闭关锁国政策 例2 (2014年) 16.对下面一组图片所拟定的主题最准确 ...的是 30年代的日本毒计中国军队 1945年日本 取得台儿庄大捷向中国政府投降

A.多行不义必自毙 B.蓄谋已久的日本侵华 C.国共应合作抗日 D.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例3(2015年)17. 【】 ①日本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②对德国的军备实行严格控制③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被战胜国瓜分④阿尔萨斯和洛林归于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二、因果选择题 此类试题旨在考察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 考察角度有两方面:一是由结果推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 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的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 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近三年来我省的中考题: (2012·陕西)17.《共产党宣言》之所有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主要原因是() A.由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起草 B.确立了无产阶级必须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的方针 C.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张 D.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014年)年6月,美国政府官员提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带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

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非常经典]

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在中考中,选择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又快又准确地找到解题的答案,我们共同探讨选择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和技巧。 1.标准化试题的漏洞 除了用了知识点之外,用选择题本身固有漏洞做题。大家记住一点,所有选择题,题目或者答案必然存在做题暗示点。因为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这题能做,只要题能做,必须要有暗示。 1)有选项。利用选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判断答案是选或不选。如两个选项意思完全相反,则必有正确答案。 2)答案只有一个。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当时不明白什么道理,但是看到答案就能明白。由此选项将产生暗示 3)题目暗示。选择题的题目必须得说清楚。大家在审题过程中,是必须要用到有效的讯息的,题目本身就给出了暗示。 4)利用干扰选项做题。选择题除了正确答案外,其他的都是干扰选项,除非是乱出的选项,否则都是可以利用选项的干扰性做题。一般出题者不会随意出个选项,总是和正确答案有点关系,或者是可能出错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命题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 5)选择题只管结果,不管中间过程,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大胆的简化中间过程。 6)选择题必须考察课本知识,做题过程中,可以判断和课本哪个知识相关?那个选项与这个知识点无关的可立即排除。因此联系课本知识点做题。 7)选择题必须保证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做出来的,因此当大家花很多时间想不对的时候,说明思路错了。选择题必须是由一个简单的思路构成的。 专题精讲: 选择题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它具有考查面宽、解法灵活、评分客观等特点.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没)和选择支(选项)组成.如果题干不是完全陈述句,那么题干加上正确的选择支,就构成了一个真命题;而题干加上错误的选择支,构成的是假命题,错误的选择支也叫干扰支,解选择题的过程就是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用除干扰支,得出正确选项的过程. 选择题的解法一般有七种: 1.直接求解对照法:直接根据选择题的题设,通过计算、推理、判断得出正确选项. 2.排除法:有些选择题可以根据题设条件和有关知识,从4个答案中,排除3个答案,根据答案的唯一性,从而确定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也称为剔除法或淘汰法或筛选法. 3.特殊值法:根据命题条件.’选择题中所研究的量可以在某个范围内任意取值,这时可以取满足条件的一个或若干特殊值代人进行检验,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作图法:有的选择题可通过命题条件的函数关系或几何意义,作出函数的图象或几何图形,借助于图象或图形的直观性从中找出正确答案.这种应用“数形结合”来解数学选择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作图法”.5.验证法:直接将各选择支中的结论代人题设条件进行检验,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6.定义法:运用相关的定义、概念、定理、公理等内容,作出正确选择的一种方法. 7.综合法:为了对选择题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解选择题的原则是既要注意题目特点,充分应用供选择的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又要有效地排除错误答案可能造成的于抗,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认真审题;(2)要大胆猜想;(3)要小心验证;(4)先易后难,先简后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高中历史讲评课教案 莱西二中高一历史组 教师寄语: 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讲评目的: 1.认真分析错题原因,查缺补漏 2.抓住典型题目,引导学生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能力 讲评过程: (一)整体情况 试卷总评: 本试卷涉及必修一的内容,难易适中,既重视对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好地体现了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 1.试题情况统计: 2,题型分析

3.答题情况统计 (二)错因归类 1.自我分析,自我评价,查找病因。 (1)因审题不清造成的错误是:选择题 (2)因知识遗忘而造成错误的是:选择题 (3)答题思路不正确的是:材料分析题。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试分析原因及解决的方法。 3.黑板展示: 小组合作探讨中共性错误,由学生提出,并在黑板展示其出错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归类归因分析,明确答案。 4典型错题分析: 特别关注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者提示语。 牢固掌握基本的历史结论, 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 5.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查缺补漏,为二次过关做准备 6.学生自主完成老师布置的跟踪题目,学生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规律,做二次过关试题 (三)自我纠正,反思小结,整理错题本

(四)课堂小结: 作为我们升入高中以来历史学科第一次过关测试,同学们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考试时纪律良好,答题时字迹工整,回答也比较到位,成绩相当不错。但是,通过测试,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首先是一个态度问题,不少同学审题不清,粗心大意,丢题落题,特别表现在选择题上;其次呢,就是部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是很熟练,很多记忆性的简单题目不会做;第三,大部分同学对做题的方法掌握的不是很多,不会做试卷。希望通过这次的测试及讲评,同学们可以查缺补漏,“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会学习跟答题的方法,争取下次测试我们大家都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五)作业布置: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集锦

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集锦 本资料对高考化学选择题的一些最常见的题型的基本技巧作了个简单总结,而化学键和晶体结构,化学实验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提纯,以及其它杂题一般更偏向于对概念的记忆,这里就不再总结了。 还是要特别强调:理综考试中拿下选择题也就拿下了一半的胜利,六分一道的选择题是绝对不能随意对待的! 1.离子共存 (1)Fe2+、S2-、I-、SO32-与H+和NO3-不共存 (2)HCO3-、HS-、HPO42-、H2PO4-等弱酸的酸式盐离子在酸碱性情况下都不大量存在。HCO3-不能存在、水电离出的c(H+)或c(OH-)小于10-7 mol/L、与铝片反应放出气体都表示溶液可能未酸性也可能为碱性。 (3)强酸性条件下弱酸的酸根如CH3COO-、HCOO-、C2O42-、F-、ClO-、CN-、CO32-、SO32-、PO43-、S2-、S2O32-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4)Ag+只能与NO3-、F-共存,CO32-、SiO32-、PO43-、SO32-、S2-只能与K+、Na+、NH4+共存 2. 离子方程式书写 判断的注意事项:(1)生成物之间是否还能继续发生反应,如HClO 能氧化CaSO3。 (2)反应物的用量问题,如NaHCO3+Ca(OH)2、Ca(HCO3)2+NaOH、

NaHSO4+Ba(OH)2、 KAl(SO4)2+Ba(OH)2的反应物用量不同时的不同方程式(NaHCO3+Ca(OH)2的反应可以简记为“小苏打多则水多”,即NaHCO3过量时生成的H2O更多),以及溶液滴加、气体通入时的过量问题(如过量CO2通入溶液会溶解碳酸盐沉淀)。 (3)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如Cl2与FeI2、FeBr2的反应。(4)反应的本质是否有误,如电荷不平、该拆者不拆、不拆者拆开、反应本身无法发生(如常温下Fe、Al不与浓硝酸反应)。 3. 元素周期律 (1)解题时可以用实际情况去代替题中的字母,如An+可以直接用Na+代替,AB2可以用CO2、NO2、MgCl2等代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判断。 (2)多借助实际的例子,如HF很稳定(氢化物稳定性),HClO4是最强的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F的原子半径最小(原子半径),卤素单质常温下的状态由气体(F2、Cl2)到液体(Br2)再到固体(I2)及N、O、F易形成氢键(沸点)。 (3)明确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一般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大,同种元素的离子的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半径Fe2+>Fe3+),金属晶体与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越大的熔点越低。 4.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1)熟记一些常用的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情况和它们被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

2020高考历史选择题答题技巧汇总 1.最佳型(程度型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题肢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最突出”、“根本”、“主导”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 解题方法: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2.因果型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综合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泪的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 解题方法: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在解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

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3.否定型(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 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

1、超详细的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汇总

考研名师教你正确的政治选择题刷题姿势 超详细的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汇总 政治是所有科目里,最容易得高分的一门,但如何才能得高分?考研政治主要分为选择和分析题,分析题主要靠预测和背诵,那要如何保证选择题拿高分呢? 一、考研政治选择题题型介绍 考研政治选择题的题号和知识点本身相对应: ①单选题的1-4题和多选题第17-21题为马原; ②单选题5-8题和多选题22-26题为毛中特; ③单选题9-10题和多选题27-30位史纲; ④单选题11-14题和多选题第31题为思修与法基; ⑤单选题15-16题和多选题32-33题为当代与形策; 二、选择题的重要性 选择题又称为客观题,能够真实的体现个人水平。 单选题至少要答对12道,多选题至少要答对9道,目标分数为30分。 主观题考察较多为语句中是否有关键性必备得分语句,得分与否无法掌控。 所以十一月份之前需要着重练习选择题,选择题是复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三、题型分布 1、送分题:正确率高达70%以上,占试卷比重为19%; 例如:【2016.10】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民主和政治制度 B、教育和人才培养 C、军事和科学技术 D、宗教和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C 2、较容易题:正确率为50%到70%,占试卷比重为64%; 3、较难题:正确率为30%到50%,占试卷比重为12%;

4、难题:正确率小于30%,占试卷比重为5%; 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C、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正确答案】:ABD 【分析】70.6%选择了ABCD,C选项是为错误选项。 四、解题技巧 不懂技巧,狂刷题,就是浪费时间!赶快记下这些独家解题技巧,高效刷题! 1、学会审题:在阅读题干的时候,对题干加以分类,提升解题的针对性、正确性。 例如:同样考察“名人名言”但,类型却不尽相同,具体分为: (1)名言无用题 例如:“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正确答案】B 【分析】题干要点为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前面名句不影响结果,选项B为正确选项。 (2)名言有用题:需要加以揣摩的名人名言,名人为重要领导人或思想家。 例如: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正确答案】C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