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历史: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高中历史: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高中历史: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

高中历史:英国代议制演变过程的特点及趋势1.特点

(1)连续性:近代英国的主要政治制度和国家机构几乎都是从中世纪继承下来的,从《大宪章》到《权利法案》,从英国的内阁到责任内阁制,都体现了连续性特点。

(2)渐进性:英国政治制度发展变化是渐进式的。英国君主立宪制在17世纪末形成,以后逐渐发展完善,实现了全面的民主化。

(3)创新性:如内阁本是国王召集的咨询行政机构,光荣革命后内阁作为国王的私人会议的成分减弱,内阁逐渐独立行事,于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责任内阁制。

2.趋势

(1)立法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行政权力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权力逐渐削弱,议会权力不断增强。

(2)政治权利由贵族民主转移到工业资产阶级民主,并下移到公民民主。

第1 页共1 页

英国代议制的形成与完善

我参与我成功我展示我快乐 班级:高一(4、5、 6 )班组别:姓名:编号: 高一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主备人:邱名武审核人:签发者课型:预习+展示课 学习内容课题: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导学案 老师寄语 Don’t be shy,Just https://www.sodocs.net/doc/7e13236775.html,e on! 不要害羞,试 一试。加油! 学习目标1、我知道《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的制定,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重 点);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职责。(难点) 时间 预设 导入2?自学6?组学8?展示19?检测5? 课堂学习过程一、【自主区】 1、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政治的基本特点: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3、1)内战时期: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联合起来,反对以为首的封建 势力,1649年1月30日国王送上断头台; 4、独裁时期(1649—1658): 掌握军事实权,实行独裁统治 5、什么是光荣革命? 6、《权利法案》的内容及其分别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7、内阁制的形成及其与国王和议会的关系(内阁的形成,内阁与国王的关系;内阁与议会的关系) 8、1832年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的原因,内容,意义和局限性。 9、19世纪末英国的政治趋向 10、内阁权利膨胀的表现: 二、【合作、探究区】 1、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不同? 2、2003年春英国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①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②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英国会不会为此而撤兵?为什么? ③议会中大多数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3、什么是君主立宪制,其什么样的特点? 4、英国责任内阁制下首相与内阁,内阁与议会的关系如何? 三、拓展延伸区: 1、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同时也是国家元首么? 2、角色体验:英国国王(说明你是怎样成为英国国王的和出席伦敦奥运会说明你的权利是什 么?)和英国首相(说明你上台程序、与内阁的关系以及行使权力对谁负责) (左边几个 环节灵活应 用) 知识链接:1、 “光荣革命”, 推翻了封建专 制统治,实现 了革命最初的 既定目标,确 保了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的既 得利益,标志 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完成。英 国资产阶级革 命保留了国 王,大大削弱 了王权,这是 资产阶级和新 贵族妥协的产 物,是与当时 英国国情及革 命领导力量的 构成相适应 的,是切合而 且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的。 2、1)条件: 光荣革命后,资 产阶级和新贵 族利用当时有 利形势,尽量扩 大自己的政治 经济实力,利用 所控制的议会, 通过一系列法 案限制王权. (2)法案规 定:①国王无 权废止; ——限制了 国王的立法 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的特点。”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繁荣,要求打破封建王权的束缚,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这一过程中,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异常激烈。英国是近代议会制的发源地,以去《权利法案》的颁布为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对其他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教材分析 教材用“光荣革命”、“限制王权的法案”、小密室的演变”、“议会选择规则的制定”、“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五个子目叙述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即英国代议制确立完善的过程。五个子目的逻辑关系是:第一目“光荣革命力讲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背景;第二目讲述了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标志就是《权利法案》的颁布;第三目阐述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第四目与第五目是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五个子目一脉相承,展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完善过程。 ●学情分析 此部分内容学生虽然在初中接触过,但是涉及大量相对抽象政治术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另外,本课涉及内容时间跨度大,纵向的历史逻辑不是很明显。这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解决。 ●教学建议 1.教法:问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结合问题思考讨论,形成一定答案,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目标 1.掌握“光荣革命力”、《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等基本史实。 2.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 3.了解英国议会改革及相应选举规则的制定,形成对英国民主政治“大厦”的结构及内部运行的初步了解。 4.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特征;认识君主立宪制发挥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和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以及选举程序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2.学生在学习中还要充分运用比较法和实践模拟法。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和国会之间的关系与1688年后以及今天的英国国王、国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模拟,在比较和活动的参与中加深对英国代议制度的整体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代议制度的确立是人权对抗神权和王权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2.君主立宪制较封建君主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掌握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理解英国

英国部分英美概况汇总题库

The United Kingdom I. Multiple Choice 1. The was “the greatest progressive revolution that mankind had so far experienced, a time which called for giants and produced giants—giants in power of thought, passion, and character, in universality and learning”(Engels). a. Renaissance b. Industrial Revolution c. Reformation d. Bourgeois Revolution 2. is regarded as the first English Prime Minster. a.D uke of Willington b.William Gladstone c.Benjamin Disraeli d.Sir Robert Walpole 3. The official head of Parliament is . a. the Prime Minister b. the Monarch c. the Speaker d. the Chancellor 4. The present sovereign of Britain is . a. Elizabeth I b. Elizabeth II

c. Elizabeth III d. Edward II 5. is a day to commemorate the crucifixion of Jesus Christ. a. Christmas b. Good Friday c. Easter Monday d. Boxing Day 6. published his book 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which caused a stir in Victorian times. a. Adam Smith b. Charles Darwin c. Thomas More d. Francis Bacon 7. The largest section of Great Britain is . a. Scotland b. Wales c. England d. Northern Ireland 8. The Lake District is well known for . a. its wild and beautiful scenery b. its varied lakes c. the Lake Poets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 现代西方政党是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产物和工具,是同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维护其阶级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政党政治的普及,政党便同宪法所确立的宪政体制不可分离,构成国家宪政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法国政党制度与其政体演变的关系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 政党产生的前提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确立。法国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以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政体的最终确立和巩固为前提条件。法国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在第三共和建立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法国曾先后于&(’&年’月至&(’!年.月,&.&#年#月至&.%"年(月和&.%"年(月至&.#.年!月三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于&."#年*月至&.&*年,月和&.*!年&!月至&.("年’月两次建立帝制;于&(’!年至&."#年,&.#.年至&.*!年推行共和制政体。也就是说,在第三共和(&.(*—&’#")成立之前,法国政体尚未最终确立,政治体制处于经常的变换之中,一旦王朝复辟或恢复帝制,就要实行专制独裁,取缔和禁止政治团体组织。如列·霞白利法禁止公民结社和&.%#年的法律对结社进行了镇压。第三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法国民主制度的最终确立,实行议会制和普选制,政党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政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才有其土壤。第三共和国议会制的健全和发展,普选制的扩大,为政党活动提供了广阔的政治舞台,受议会左翼多数议员支持的“保卫共和国”政府为限制和打击保皇派和教权派

等右翼保守势力,于&.,&年(月颁布了一项关于结社的法律,允许自由建立政治党派和民间团体(但宗教团体必须得到当局的批准)。法国各政治派别由此纷纷组成政党,如激进党、共和民主联盟等。法国社会党和法兰西社会党于&’"*年按第二国际的要求合并为统一的社会党。统一后的社会党发展很快。&’"%年组成了以温和派为主的共和同盟。在&’"!年选出的众议院中,各个政党按其对共和民主制度的观点和立场初步划分为左、右翼两大阵营。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洗礼,法国政党重新分化组合,出现了许多新政党。其中多数为左翼政党,一些为中间政党,少数为右翼政党。另外,由于第三共和国不断变化的选举制度,尤其是采用比例代表制的计票方法,使中、小政党有可能获得议席,在议会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从而使中、小政党得以生存和发展。正是在这些政党和处在变换中的选举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了第三共和国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的突出特__点是政党林立、软弱涣散、变化无常。同时这也是这一时期政党制度的弊端,它最终导致第三共和的灭亡。第四共和国时期仍然实行这种多党制。此间,第三共和国政党制度的弊端不仅没有克服,反而使这种弊端更加严重。林立的各政党因大小不同,在议会中所占有的席位各异,没有一个政党能够在议会中保持绝对多数。因此,往往由几个政党结成政党联盟,共同组织政府,联合执政。 第五共和国与第三、四共和国相比,虽然其政体并没有改变共和制的面貌,但从微观层面上看,其共和制政体在权力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从议会制过渡到半总统半议会制。法国政体在微观层

《英美概况》教学大纲

《英美概况》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307058 课程名称:英美概况 学时分配:36学时,2-19 学分:2分 考核方式:考查,闭卷 课程类别:专业限选课 面向对象:外事二年级学生 一、课程的任务和目的: 《英美概况》是介绍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的一门课程。开设本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内容庞杂、信息量大。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有关英美等国问题的能力,并能以正确的眼光看待世界上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又能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致力为祖国的繁荣、发达而努力的人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 同时,通过课文的学习和各种练习的实践,达到提高英语水平的目的。通过比较学习不同文化中具有特殊文化涵义的词语与表达式,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一些特殊词语的深层次意义,是对词汇的学习以及翻译水平的提高的有益补充;通过开展中外文化的比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成功的交际仅有语言是远远不够的,文化方面的因素有时所起的作用远远大于语言本身,必将为英语学习者成功地参与国际商务活动,更有效地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要求熟悉英语国家的地理、历史、发展现状、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三、课程的主要内容: 主要包括英美两国的地理、历史、政体制度、教育、新闻媒体、风俗习惯等内容,目的在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并注意借鉴最新研究成果,合理吸收最新知识,进一步增强其实用性。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美国简况(国家的组成、国土等)(2学时) 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美国地理简况:国家的基本组成,国土等。以及美国国家形成的基本历史发展过程。 教学重点:美国国家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几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教学难点:分析并了解American Revolution产生的原因。

英国政治制度专题

第一节中世纪英国的分权君主制 一、英吉利王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不列颠初期的历史演变 1.英格兰的由来 2.盎格鲁·撒克逊人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制度 ①自由农村公社(马尔克):一种新的关系,土地分封 ②固定的中央行政制度:国王和贤士会 ③地方行政制度:郡、百户区、村社 行政、司法合一的地方权力机构 (二)威廉征服与王权的强化 1.威廉征服 2.强化王权的四点措施 占有1/7的土地/封地分散/向国王宣誓效忠/地方统治沿袭分郡制度 三、中世纪英国财政与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 1.12、13世纪英国财政改革 2.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 3.改革意义 二、英国等级君主制时期的政治制度 (一)大宪章的签署及其对王权的限制 1.签署大宪章的背景 ①君主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改变 ②斗争的焦点:直接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约翰与教会的冲突/约翰与平民、贵族的冲突 2.大宪章的基本内容 ①肯定教会和贵族的特权 ②国王不能向封臣征收额外捐税 ③不经法院判决,任何人不能被逮捕、监禁或处以罚金

3.监督国王机构的成立:25名男爵 4.《大宪章》的历史意义 ①明文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 ②维护了封建领主的司法裁判权 ③确立了国王依法办事的原则 ④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斗争的一种新新式 ⑤大宪章是英国第一个成文的宪法性文件,是贵族限制王权的产物。 (二)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 1.议会的演变 2.议会的演变与英国大贵族密切相关 3.地方代表 4.议会分为上、下两院:14世纪中叶 (三)英国早期的检察制度和地方司法、地方自治制度 参考教材第85页,学生自学 三、都铎王朝时期的议会与国王(1485—1603年) (一)都铎时期王权的强化 1.政府机构进一步完备 2.宗教改革 3.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二)都铎时期议会与国王的关系 1.议案制开始取代请愿制;议案委员会出现;三读制逐渐形成;骑士成为下院的主体2.都铎时期,议会驯服,很少发生议会与王权的尖锐对立,其原因有: ①王权与中产阶层联盟 ②当时的大政方针符合英国国家利益 ③国王成为议会的一部分 (三)都铎时期议会的地位 1.议会不是可有可无,国王为了取得议会的支持,其手段必须符合程序和制度 2.议会机构自我意识强化

英国政体的演变

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封建君主制 时间:449——1215 内容:1、封臣对封君的义务:“效忠”、“帮助”、“劝告”; 2、封君对封臣的义务:“保护”和维持“封臣”。 特征:“义务性”、“直属性”、“权力分散性”、“世袭性”。二、等级君主制 形成:1215年,《大宪章》的颁布,维护封君封臣的既定原则,维护教俗封建贵族的特权。 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 标志着英国等级君主制 的初步形成。 时间:1215——1485 内容:1、司法和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渐渐集中到中央; 2、等级代表会议则主要掌控国家赋税的批准权和 分摊权。 特征:君主的权力相对受到约束。 作用: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 一步发展。 三、专制君主制 时间:1485——1649 内容:统治者君主(皇帝或国王王)拥有统治国家和公民自

由的所有权力而没有法律或法定程序的制约。 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作用: 四、共和制 时间:1649——1653 内容:共和制国家最高权掌握在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国家机关或公职人员手中的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的不同,分为议会制共和制和总统制共和制。 民主制是相对于集权制而言的,区别在于:权力的行使必须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和利益。 而共和制是相对于君主制而言的,区别在于: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是由选举产生还是世袭 五、君主立宪制 时间:1689——至今 确立: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发展: 1、责任内阁制: 起源:16——18世纪,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化而来。当时即有内阁之称,但性质是封建君主的咨询机构。 形成:18世纪早期,英王退出内阁,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 完善:19世纪上半期,两党制度建立而完善。

法国政体的演变

在法国,总统和议会都由全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理一职由议会的多数派出任。由于过去实行的是总统7年制、议会5年制,不同的选举时间,总统和议会多数派就可能不是来自同一阵营,因而造成总统和总理二人一个来自左派,一个来自右派,形成“左右共治”的局面。这也是法国政坛独特的现象。 半议会半总统制 在1946~1958年的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时期,法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即全民选举国民议会议员,由国民议会中占席位最多的党派出面组阁。那时候总理大权在握,总统只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没有任何实权。由于议会内党派众多,而且议会有弹劾政府的权力,因此一不小心,多数派联盟便会分裂,造成政府倒台。在第四共和国存在的短短12年间,共更换了20届内阁!政府的频繁更迭造成政局不稳,国家动荡。 1958年,曾因反对议会制而退出政坛的戴高乐上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他重返政坛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宪法,制定总统制。出于稳定政局的目的,他继承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总统任期7年的传统。他一方面削弱了议会的权利,剥夺了议会任命总理和批准政府组成的大权;另一方面大大增强了总统的职权,甚至赋予总统在“非常时期”可以解散议会、进行全民公决等权利。1962年他宣布法国总统应由全民直选产生,并于1965年当选为第五共和国第一位直接选举出来的总统。 然而,第五共和国的政体并非绝对的总统制,议会对总统仍有制约,主要是:议会可以弹劾政府,迫使其下台;对议会通过的法律,总统须在15天内签署,最多只能让议会复议一次;总统不得在一年之内两次解散议会。 “左右共治” 在这样的政体下,总统只有得到议会多数派支持时,才能充分行使权利,反之,只能与反对派分享权利,把总理一职和组阁权交给政治对手。 实行半议会半总统制政体的初期,反对党势单力薄,总统的执政地位稳定,长达7年的总统任期又使其能够充分施展手脚,总统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活跃在法国政坛上的主要政党是右翼的保卫共和联盟和法国民主联盟以及左翼的社会 党和共产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法国左翼力量迅速上升,形成左右两大派旗鼓相当的局面。此时,一个新的问题显现出来:由于总统和议会任期不一致,因此无论是总统选举还是议会选举后,都有可能出现总统与议会的多数派分属不同派别。 1986年,前总统、来自左翼社会党的密特朗执政时,由议会多数派产生的政府属于右翼阵营,法国从此出现了“左右共治”的局面。自1997年以来,国民议会一直被若斯潘总理所属的左翼势力所控制,而希拉克总统则属于右翼政党保卫共和联盟。 总统任期改革 自1986年以来,法国已历经3次“共治”。“共治”期间总理、总统相互牵制,难以放手施政,严重影响效率。2000年6月,法国议会以绝对多数通过政府提出的关于“总统任期5年”的修宪法案。同年9月举行的全民公决中,赞成票占了73.2%。呼吁多年的法总

英美概况---澳大利亚政体

英国女王是澳大利亚的国家元首,由女王任命的总督为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总督由总理提名,由女王任命。 澳大利亚总督代表英国女王行使在澳大利亚联邦内的职权。总督有权任免官员、统辖军队、召开和解散议会以及审批议会议案等,但在行使这些权力时须征得联邦总理同意。在联邦行政会议的咨询下执掌联邦政府的行政权,为法定的最高行政长官。 【议会】联邦议会是澳的最高立法机构,成立于1901年,由女王(澳总督为其代表)、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1992年12月17日,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内阁会议决定,澳大利亚的新公民不再向英国女王及其继承人宣誓效忠。 议会实行普选。众院有150名议员,按人口比例选举产生,任期3年。参院有76名议员,6个州每州12名,2个地区各2名。各州参议员任期6年,每3年改选一半,各地区参议员任期3年。2007年11月24日,澳举行联邦大选,产生新一届众议院,工党占83席、自由党55席、国家党10席、独立人士2席。 【政府】联邦政府由众议院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成,该党领袖任总理,各部部长由总理任命。政府一般任期3年。2007年11月,工党在联邦大选中击败自由党-国家党联盟,新一届工党政府于12月3日正式就职,工党领袖陆克文出任总理。 【司法机构】最高司法机构是联邦高等法院。它对其他各级法院具有上诉管辖权,并对涉及宪法解释的案件做出决定,由1名首席大法官和6名大法官组成。各州设最高法院、区法院和地方法院。首都地区和北领地区只设最高法院和地方法院。

【政党】澳有大小政党几十个,主要政党有: (1)澳大利亚工党(Australian Labour Party):成立于1891年,为澳最大政党,同工会关系密切,工会会员多为其集体党员。自1940年以来曾11次执政。2007年11月24日,陆克文领导的反对党工党在澳联邦大选中以较大优势击败自由党-国家党执政联盟,时隔11年后重新执政。 (2)自由党(Liberal Party):1944年成立,前身是1931年成立的澳大利亚联合党。主要代表工商业主利益,曾多次执政。2007年11月24日,霍华德领导的自由党在澳联邦大选中失利,结束了其与国家党连续11年的联合执政。 (3)国家党(National Party):成立于1918年,原称乡村党,后称国家乡村党,1982年改用现名。其势力范围主要在农村地区,代表农场主利益,1996年至2007年与自由党联合执政。其他小党有澳大利亚民主党、绿党和澳大利亚共产党等。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英国政体的演变过程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给水排水工程101班 李若昭 6002210019 【摘要】英国现行的政体是议会民主制和君主立宪制,而且英国没有总统;英国的国家元首即形式上的最高领袖是国王。但是实权在内阁,内阁首相就是政府的真正首脑。内阁对议会负责是因为议会由国王,上议院和下议院组成的。本文主要探讨英国现行政体的形成过程,并分析其中重要的几次变革。【关键词】君主;议会制;首相责任制 英国的现行政体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完备的政体——议会代议制和责任内阁制。从最初建国的绝对君制,英国政体经历了长达7个多世纪的演变与改革。从而使英国以一个强国的身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大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英国政体的初步奠定——绝对君主制 公元827年,西塞克斯王爱格伯特(Egbert)统一了七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英格兰这一名称。这时的英格兰,政治上有耆老会议(全国最有势力的贵族会议),国王的一切重大政务,都要经过耆老会议的批准,由此而形成了英国贵族制约国王的传统。1066年诺曼人征服,在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征服者威廉一世建立,1066-1154),随着征服分封了众多的追随者,并由国王的直接附庸组成大议会,负责决定重大事务,提出法令建议,确定赋税征收。大议会每年召开三次,因过于庞大,开会有困难,于是又有一个较小的库里亚(御前会议), 由宫廷大臣参加,也邀请贵族、骑士参加。库里亚具有财政机关和最高法院职能。同时,诺曼王朝开始在英国推行诺曼法。诺曼法本质上是一种契约法:它不是建立在国王的单方支配和臣民的单方服从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国王和受封者之间相对的权力义务上。不管国王和受封哪一方,只要是单方面拒绝行使自己的义务,或者是寻求契约以外的权利,权益受害的一方都可以投诉于法庭获得救济。如果法律解决不了,则受害者有权解除封建契约,国王可收回领地,附庸可放弃效忠义务。显然,独立的司法,在这时已经有了苗头。 限制王权的里程碑——《大宪章》 这一时期,随着王权的强大,王权和法律的关系就成了英国人注目的重大问题。1199年登基的约翰王,仗着手中的权力,践踏封建契约,横征暴敛,残害民众,破坏了以往的封建传统,导致了国内封建领主的普遍不满。在坎特伯利大主教的支持下,封建领主领导了反约翰王的起义。值得庆幸的是,约翰王因为刚刚在对法作战中失利,没有力量同国内的封建领主抗衡,而是以契约的方式达成了与封建贵族的“和解”,并由此而产生了等级代表机构-- 国会。这个契约,就是有名的《大宪章》。《大宪章》共65条,其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国 王与领主关系规定;第二部分为国王施政方针与程序规定;第三部分为国王与领主争端处理规定。按照《大宪章》的规定,国王要保障贵族和骑士的封建继承权,不得违例向封建主征收高额捐税;不得任意逮捕、监禁、放逐自由人或没收他们的财产;承认伦敦等城市的自治权。为了保证宪章能够顺利执行,由25名男爵组成一个委员会,对国王进行监督。如果宪章遭到破坏,封建领主有权以军事手段强迫国王履约。英国以后的宪政,追根溯源即来自《大

【人民版】历史必修1学案: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知识梳理(含答案)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专题概要】 本专题以英、美、法、德四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主线,介绍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进程。 当今资本主义各国国情各异,政体亦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国家权力都掌握在经选举产生的议会手里,此即代议制度。这一制度至今仍显示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17-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专制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中土崩瓦解,英、法、美、德等一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诞生,这些国家的资产阶级为铲除封建专制,实现政治民主化,同旧势力进行了艰苦复杂的斗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 英、法、美、德等国的代议制各有特点,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资产阶级通过设立议会,把国家的立法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以此来制约君主或总统滥用行政权力,从而通过立法保障资产阶级的利益。这种政治模式有利于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促进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1787年宪法、法国的共和制度和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发展。 一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课程标准】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试说明】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权利法案》的制定、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梳理】 一、含义: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律。 二、背景:“光荣革命” 1、原因 (1)根本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和具有资产阶级倾向的新贵族形成并壮大起来,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统治。 (2)直接原因:17世纪以来,斯图亚特王朝国王宣扬“君权神授”,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终于在1640年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与新贵族 3、时间:1640~1688年 4、过程 ①第一阶段:1640年革命爆发,此后,一度建立共和国(1649~1660年),但期间曾出现克伦威尔的“护国主”军事专制独裁统治(1653~1658年)。 ②第二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国王查理二世与詹姆士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违背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意愿,丧失了人心。 ③第三阶段:结束——“光荣革命”。 1688年,议会军队邀请詹姆士二世的女婿,即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三世成为英国国王,詹姆士二世逃亡法国。这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被英国历史学家称为“光荣革命”,它标志着英

英国是什么制度-英国代议制度

英国是什么制度|英国代议制度 【教学设计】 英国代议制度 大国崛起中的典范,岛国----日不落帝国,称霸全球近两百年,为什么?英国用炮舰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思考这个问题,英国为什么这么厉害?先进的制度。学习英国代议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英国代议制度,供大家参考 一、历史渊源之《大宪章》 历史事件:13世纪,约翰王 13世纪初,英格兰出现了一位好战却又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打仗,要钱,使愤怒的贵族们联合起来,武装讨伐国王。不是砍掉国王的脑袋。刀光剑影下,逼迫其答应条件。签署了《大宪章》。

国王要想征收新税,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成为惯例。”有限王权”原则 二、资产阶级革命英国代议制度 【采用教师讲述和师生对话的方式】 查理一世,年轻君主深信:君权神授。其专制行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以议会为武器。查理一世的斯图亚特王朝,遭遇了财政危机。苏格兰人民起义。增税。英国国王在这件事上是不能随心所欲的。因为自《大宪章》签署开始,开征新税的权利就属于议会。国王要想征收新税,必须得到议会的批准。他开始不经过议会,征收新税。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激烈较量开始了。 1640年,英国革命开始。一位叫克伦威尔的议会军将领脱颖而出,在他的带领下,国王的军队被彻底击败。1649年,(公审,一票之差)。当其头颅滚落时,英国民众的心情?悲伤、恐惧、兴奋、茫然。 查理一世死后,克伦威尔执政。但是,英国人期盼的新

生活却没有来临。 克伦威尔独裁。革命的目的是推翻专制,开辟道路。革命从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以另一个人的专制结束。克伦威尔去世后,面临又一个抉择。 请回那个已经倒下的王朝。1660年复辟。查理二世从法国回来,伦敦万人空巷。很多人激动地亲吻查理二世留下的脚印。英国人的心理,过上好日子了?更苦了! 又回到专制的老路。很差劲的国王,他一意孤行,专制独裁。 处于十字路口的英国人,如何做?不能让专制皇权继续下去,会选择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反抗呢? 采取暴力革命?教训告诉他们:推翻王朝容易,建立新制度却很难。1688年的英国人,采取了一种新的方式,来结束王权专制。什么方式? 选择进口一个国王。是谁?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7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

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第一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学科:历史班级:高二一班教师:杨小霞 研究方向:全国一张卷背景下的一轮复习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 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 阅谈教材、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权利法案》及《王位继承法》等文献的具体内容,从而了解英国资严阶级革命后国王权力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君主立宪制”这一政治名词的内涵;结合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去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以及英国议会的选举规则和程序,从而加深学生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认识;了解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培养搜集史料、处理史料、运用史料辅助认识、学习历史的能力。 【方法与过程】 在一轮复习的背景下,对于专题的把握以及对欧美过渡到近代时期的时代背景的把握,备注学生整理学习线索和框架是必不可少的;学习本课还可以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为切入点,去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实现在知识的迁移中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以及选举程序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学生在学习中还要充分运用比较法和实践模拟法。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和国会之间的关系与1688年后以及今天的英国国王、国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模拟,在比较和活动的参与中加深对英国代议制度的整体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代议制度的确立是人权对抗神权和王权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君主立宪制较封建君主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是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国政体演变过程 法兰西王国(843年—1791年)〔君主专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宪制(1791年—1792.8)〕→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9月—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复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年—1852年)→ 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年—1940年)→ 维希政权(1940年—1945年)→ 临时政府(1945年—1946年)→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年—1958年)→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年—现在)。 ①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的法兰西王国实行的是波旁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在路易十四时期(1643-1661-1715年在位),法国王权空前强化,“太阳王”实行“朕即国家”的中央集权的绝对君主专制统治,此时是法国封建专制君主制的鼎盛时期;路易十五时期,法国的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封建制度开始解体,法国日益衰落;路易十六时期,法国专制制度已到了腐败透顶的程度,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人民反抗情绪与日俱增,革命一触即发。 ②1789年大革命后大资产阶级当权,保留国王同时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三级会议转变为制宪议会,取代王室成为法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为改造旧制度,创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作出了重大贡献。8月颁布著名的《人权宣言》,明确宣告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权力分立”和“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原则,实际上宣告了旧封建王权的的灭亡和一种全新的资产阶级的社会制度诞生,1791年的法国宪法就是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的。1791年制宪议会颁布了法国也是欧洲大陆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③1792年巴黎人民发动第二次起义,普选产生的国民大会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开始建立民主共和政体。1793年初宣判国王路易十六死刑,不久将其推上断头台。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中间经过吉伦特派掌权、雅各宾派专政和热月政变后的督政府的政权,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独裁体制,共和国名存实亡,但名义上仍属于共和政体。 ④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实行资产阶级的帝制。拿破仑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内革新政治,发展经济,颁布系列法典,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律体系,对外发动多次征服战争,沉重打击了法国和欧洲的封建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秩序,推动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法国政体的更替

法国政体的更替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末,法国的政体出现了多次的改变,反反复复,令人眼花缭乱,在大革命爆发之前,是封建性的绝对君主制,革命考试后,先是在1789年建立的君主立宪制,1792年的共和制,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9年,雾月政变后,共和制名存实亡,波拿巴将军在共和国的旗帜下,实行的是军事独裁体制,1804年拿破仑正式该制称帝,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帝国垮台后,1814 1815年两次复辟才得以稳住的波旁王朝重建了王国,1830年复辟的王朝在七月革命中被推翻,资产阶级再次执掌了政权,奥尔良王朝,作为金融贵族的王朝统治法国达18年之久。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历史上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这个共和国寿命很短,1848年二月成立,12月总统选举时,拿破仑的侄儿路易波拿巴以超过其余四名候选人的得票数总和的绝对票数当选为总统,此人一心想继承其伯父的皇统,重建波拿巴王朝,显然,总统本身就是共和制度的隐患,另外,在议会选举中,有各类君主派组成的秩序党占用了优势,这也是对共和制的严重威胁,1851年波拿巴政变后,共和国已经是名存实亡,一年后,波拿巴称帝,共和国变成了法兰西第二帝国,帝国维持了18年,与1870年9月在普法战争中被巴黎人民革命推翻,随后建立的政体在形式上是共和主义,但在官方文件中没有明确的规定。1875年宪法勉强定下了共和政体,总算是有了官方结论。但是不久共和制又发生了危机,秩序党曾猖狂一时。直到1879年共和制才真正稳定地确立下来。此后又有了第四共和国和第五共和国,那已是现代史的事情了。 在这个政体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看似混乱,但仍是有规律可循的,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789到1830年是第一阶段,要解决的是摧毁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问题,因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只能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制度,1830到1870年是第二阶段,主要解决顺应工业革命的发展问题,共和运动的兴起,1848年二月革命都是实力强大的现实,共和派在第二共和国又承袭了18世纪大革命的传统,一味的坚持单独掌权,结果是政局大乱,这才造成了不得不以第二帝国的独裁统治的形式来稳定局势,并用强制的办法进行某些改革,是工业革命得以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进入了第三发展阶段,即1870年以后的时期,此时要解决的是按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一自由主义的方法治国,就像英国和美国那样,所以共和制度得以确立,一系列政治民主的决策颁布起来,诸如保障人权,新闻自由,政教分离,结社自由,政党政治,更加健全的议会民主制等等。 从上述情况来看,法国政体的演变,正好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至少可以从中领悟到一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那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程度起决定作用,有什么样的生产力水平,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经济基础,而经济基础有决定了上层建筑的状况。这是历史的辩证法。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_)

英美概况(英国篇5:大英帝国的兴衰 ) I. Whigs and Tories 辉格党人和托利党人 These two party names originated with the Glorious Revolution (1688). 这两个政党名称皆起源于1688年的光荣革命。 The Whig were those who opposed absolute monarchy and supported the right to religious freedom for Nonconformists. The Whig were to form a coalition with dissident Tories in the mid-19th century and become the Liberal Party. 辉格党人是指那些反对绝对王权,支持新教徒宗教自由权利的人。辉格党人在 19世纪中叶与持不同意见的托利党人组盟组成自由党。 The Tories were those who supported hereditary monarchy and were reluctant to remove kings. The Tories were the forerunners of the Conservative Party. 托利党人是指那些支持世袭王权、不愿去除国王的人。托利党是保守党的前身。 I. Agricultural Changes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18世纪末的农业革命 During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the "open-field" system ended when the Enclosure Act was passed. The movement lasted for centuries. Agricultural enclosure had good as well as bad results: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农业革命期间,随着《圈地法》的颁布,传统的"开放田地"制结束。圈地运动持续了将近一个多世纪。农业圈地运动的利弊共存: (1) Farms became bigger and bigger units as the great bought up the small; 由于大农场兼并了小农场,农场成为越来越在的生产单位; (2) More vegetables, more milk and more dairy produce were consumed, and diet became more varied; 人们消费的蔬菜,牛奶及奶制品越来越多,饮食种类愈加丰富; (3) Enclosure was a disaster for the tenants evicted from their lands by the enclosures. These peasant farmers were forced to look for work in towns. Enclosure led to mass emigration, particularly to the New World; 圈地对佃家而言是场灾难,他们被赶出土地,被迫到城镇找工作。圈地运动导致了大规模的移民,尤其是移民至新大陆。 (4) A new class hostility was introduced into rural relationships. 农村关系中产生了新的阶级对立。 II.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1780-1830) 工业革命(1780-1830) 1.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fers to the mechanization of industry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s in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in Britain in the late 18th and early 19th centuries. 工业革命指的是17世纪末、18世纪初英国工业的机械化,以及因此而导致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变化。

英国议会的历史演变

英国议会的历史演变 摘要:英文议会Parliament一词,源于法文Parler(原意为谈话),它的拉丁文形式为Parliamentum(意为会谈) 。英国议会的开端一般认为始于1263年,英王亨利三世无视大宪章,以亲信取代具有否决权的15人会议。在国王与贵族的冲突中,S.de孟福尔为首的贵族反对派在内战中获胜。1265年在威斯特敏斯特宫召集会议,出席者有僧俗贵族和每个郡两名骑士代表,每个大城镇两名市民代表,史称“孟福尔议会”.1295年,爱德华一世为筹集战费召集议会,史称“模范议会”。“模范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议会的最终诞生。中世纪的议会在国王与贵族的冲突中不断增长其限制王权的重要作用,并在日后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确立和完善自身体制。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确立议会制的国家,其制度不仅对英国自身的民主政治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美国等西方国家民主政治体系,甚至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都具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系统详细地介绍了英国议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并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其对美中两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影响。 关键词: 资本主义君主政治议会弹劾贵族 Abstract:The word “Parliament”in English came from the French word “Parler”(means conversation) and is written as “Parliamentum”(means discussion) in Latin .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the parliament was started in 1263 when Henry Ⅲ, the king ,replaced the 15 person meeting which had the veto with his trusted followers , ignoring the great completely .In the clash between the king and the aristocracy , the aristocratic opposition faction led by Simon de Monfort , won the civil war finally . A meeting , was held in Westminster Abbey palace in 1265 ,with the attendants consisting of religion aristocrats , two knights from every county and two citizens from every big town . In 1295 , a Parliament “ Model Parliament ” was called by Edward Ⅰfor collecting war funds . During the Middle Ages , the Parliament wa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restrain the power of the sovereign in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king and the aristocracy . The Parliament system was first established in Britain . It is not only meaningful to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f Britain itself , but also to some western countries , such as the system of US . And it even has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China . This thesis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origin of the British Parliament in history , and also talk briefly about its influence on the democratic political system of both US and China . Key words: capitalism monarchy parliament impeach noble 1. 引言 英国议会是资产阶级议会的鼻祖,它起源于中世纪,大约在13世纪中期,贵族在同英王亨利三世的斗争中获胜,成立议会,议会制度形成。13世纪末以后,议会经常召开,议员由贵族、市民和骑士组成,由于各个阶层的利益不同,常常不在一起开会,14世纪以后,议会逐渐分成上下两院:上议院由贵族和教会代表组成,又称贵族院;下议院由乡绅和市民代表组成,又称平民院。国王是议会的召集人。即由英王、上院和下院三部分共同构成英国的议会政体。此后,下院的权力不断扩大,并最终发展成为近代史上的代议制议会。 那么,英国议会制度是怎样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呢?它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又是怎样的呢?以及议会对当今世界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下面,我将把全文分为五节来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2、3、4节将着重分析前两个问题,第5节具体阐述第三个问题。 2. 英国议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与大多数国家一样,英国曾经有过较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和与之相伴随的封建君主制。可以说,议会就是在同封建君主不断地抗争,夺权的背景下产生的。 2.1 英国的贤人议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