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博罗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5年)

博罗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5年)

博罗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5年)
博罗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6-2035年)

2014年全国村庄规划镇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名单

附件 2014年全国村庄规划、 镇规划和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名单 村庄规划示范(14个): 北京市延庆县四海镇南湾村村庄规划 天津市滨海新区寨上街大神堂村发展规划 天津市蓟县下营镇郭家沟村庄建设规划 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黄北坪乡黄北坪村村庄规划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张马村村庄规划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天池村堰头自然村村庄规划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五龙乡田岙村建设规划 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下屏峰村村庄规划 江西省赣州市瑞金市黄柏镇向阳村村庄规划 河南省登封市大冶镇朝阳沟村美丽乡村规划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建设规划 重庆市秀山县清溪场镇大寨村村庄规划 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仁布县康雄乡茶村村庄规划 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东峡乡下脖项村村庄规划 镇规划示范(19个): 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马村镇总体规划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区大林镇总体规划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王台镇总体规划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蒋巷镇总体规划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上冶镇总体规划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陈庄镇总体规划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双龙镇总体规划 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新沟镇镇规划 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热水镇镇规划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镇规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武篆镇总体规划 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演丰镇总体规划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镇总体规划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镇规划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站街镇总体规划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幸福镇总体规划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淡村镇总体规划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总寨镇总体规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三营镇总体规划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示范(7个):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湖北省荆门市京山县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村寨体系布局规划 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

《太谷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0)》公示

《太谷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0)》 公示 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太谷县域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协调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分类推进乡村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构建乡村振兴的新格局,特编制《太谷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8-2030)》。 本次规划范围为太谷县域,共1050平方公里,涉及198个行政村、310个自然村。 一、乡村体系规划 1.县域乡村分区规划 太谷县域乡村按照地形地貌分为三个一级片区:平川区、丘陵区和山地区。 平川区的二级分区为重点城镇建设区和现代农业发展区,重点城镇建设区指中心城区和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地; 丘陵区的二级分区为丘陵田园聚落区和丘陵河谷聚落区; 山地区的二级分区为咸阳河生态涵养区、乌马河生态涵养区、象峪河生态涵养区。

2.平川区分区规划指引 平川区范围包括明星镇、水秀乡、胡村镇的全部,北洸乡、侯城乡、阳邑乡的北部。 (1)城镇重点建设区 功能定位:县域人口、经济和公共服务的集聚区,县域城镇建设和人口转移主要承接区域,县域工业化集中发展区域。 人口规模:到2030年,总人口25万人。其中县城中心城区户籍17万人,县城流动人口3万人,太谷经济技术开发区5 万人。 设施配套:县城级别的公共服务设施,县文化馆、体育馆、福利院、养老院、综合医院、图书馆、大型商业设施,高级中学、职业教育。 (2)现代农业发展区 功能定位:山西农谷主体功能区域,农谷科技创新城、特色农产品加工交易区域,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区域。 人口规模:到2030年,总人口6.6万人。北洸乡0.5万人,侯城乡0.5万人,阳邑乡0.5万人。其他村庄总计1.4万人。 设施配套:乡镇级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幼儿园、乡卫生院、养老院,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便民超市等。

《铜陵市郊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

《铜陵市郊区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XX-2030)》 简介 一、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XX—2030年,其中近期为20XX—2020年. 二、规划范围:规划范围:郊区全境现辖6个乡、镇、办事处:分别是桥南办事处、大通镇、普济圩社区、灰河乡、铜山镇和铜陵市郊区安庆矿区办事处,区域面积约266.72平方公里。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重点研究范围:中心城区范围之外的乡村地区。 三、规划目标:山水乡村、文化胜地、滨江农业体验基地。 四、镇村体系与居民点划分 1、镇村体系建立:根据各乡镇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和上位规划要求,郊区镇村体系划分为:重点镇(大通镇)—一般乡镇(灰河乡、铜山镇、安庆矿区办事、普济圩社区)——中心村——基层村。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2、乡村居民点划分 结合各居民点发展现状和优势条件,对所有居民点进行扁平化管理,将区域内居民点按照实际情况划分为: 2.1、新村社区:位于城区、镇区附近、老乡政府所在地、村民比较认可的老街道周边的村庄或是因搬迁而集中安置的村庄,逐步建设成为集生产、生活和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村社区;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2.2、旅游型居民点:随着山水自然风光及民俗文化古迹等旅游载体的挖掘和重现,形成以休闲度假、旅游观光为主导的居民点;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 2.3、混合型居民点:以周边村庄服务为基本单元的居住、服务均衡发展的居民点。即村庄规划中公共服务中心所在的中心村。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 2.4、生活型居民点:以现代农业、畜牧养殖业为主要特征的村庄,或是交通条件较差、产业支撑一般的村庄。 五、乡村整治 将郊区乡村居民点整治划分为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型、环境整治型、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型三种类型。 1、基本生活条件保障型 特点:严重空心化、居民再建意愿低、发展潜力小的居民点,或未来将进行搬迁的居民点。 整治方向:以基本生活保障及安全为宗旨,完善安全给水设施、安全道路设施、安全电力设施、消防设施等及实现危房加固。謀荞抟箧飆鐸怼类蒋薔。 2、环境整治型 特点:具有一定集聚规模,村民生活氛围浓厚,但个别基础设施较为欠缺,或处于生态敏感区域内的居民点。 整治方向:以优化环境、治理污染、便捷服务、塑造最天然的乡土气息为宗旨,在实现给水设施、道路设施、电力设施等基本生活设施安全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加强完善农村环卫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电信网络设施等建设,及沟塘水系、公共空间与环境、污染防治等的综合整治,同时,加强农房建设的管控与引导。厦礴恳蹒骈時盡继價骚。 3、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型 特点:综合发展实力强、具有较强的人口集聚吸引力,或有鲜明的产业、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越的居民点。 整治方向:在实现环境整治型村庄的各项措施基础上,选择性加强村庄特色风貌的提练与塑造,村庄人居环境的示范性提升,主要设施的先进性试点等。同时,引导新建农房的建筑风格引导、空间布局肌理引导等。茕桢广鳓鯡选块网羈泪。

关于《南皮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批准实施

关于《南皮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批准实施的公布 《南皮县县域乡村建设规划(2017-2030年)》于2017年11月2日经专家技术审查会审查通过,并对草案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公示。2018年3月22日经县规委会审议通过,2018年5月4日经南皮县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南皮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 2018年5月30日 第一部分规划主要内容 一、乡村建设规划目标 以宜农产业体系的建立为先导,以村庄体系的优化完善为支撑,打造田园环境优美怡人、设施服务便捷完善、风貌环境特色鲜明的村庄人居环境,争创河北省美丽宜居乡村示范区。 1、生态与文化保护目标 严格划定生态和历史文化保护空间,生态环境与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2、提高就业带动能力 从产业本土化、提高就业带动能力角度构建产业体系,提高就业带动能力。 3、构建现代城乡关系 通过构建城乡协调发展、居民点科学布局的村镇体系,达到和谐的人地关系和独特的乡土文化特色。 4、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通过整体控制县域乡村风貌与分类整治村庄相结合,使农民的人居环境得到切实可行的改善措施。 二、县域人口规模预测 2020年县域总人口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万人,城镇化率为46%。 2030年县域总人口46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8万人,城镇化率为61%。 三、县域村庄建设布局规划 1、村庄用地布局规划 2020年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至180平方米/人以下,规划村庄建设用地3654公顷;2030年村庄人均建设用地控制至150平方米/人以下,规划村庄建设用地2368公顷。至近期2020

年可整理村庄建设用地3157.5公顷;至远期2030年可整理村庄建设用地4443.5公顷。 2、空间管制规划 将县域范围内所有用地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适宜建设区,并分别提出禁止、限制、适宜建设的空间管制规定。 (1)禁止建设区 禁止建设区是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严格控制、禁止建设行为的地区。包括:河道、大浪淀水库一级保护区、文物保护区、饮水渠、高压走廊等防护绿化带、基本农田。 (2)限制建设区 南皮县限建区包括除基本农田以外的农林用地、文物保护建设控制地带、大浪淀水库二级保护区、规划迁并引导型村庄等。 (3)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是指除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地区,是城镇建设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 四、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1、城乡等级结构 至2030年,全县形成“中心城区-中心镇-一般镇(乡)-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城乡等级结构,形成“1-2-6-78-156”发展格局,即1个南皮县中心城区;乌马营(副中心)、寨子2个中心镇;冯家口镇、王寺镇、鲍官屯镇、大浪淀乡、潞灌乡、刘八里乡6个一般镇(乡);78个中心村;156个基层村。 2、村庄聚落结构 规划形成9个城镇辐射聚落,17个均衡发展聚落,45个传统等级聚落。 城镇辐射聚落:根据城镇分布与辐射能力划定的共享区域。在中心城区与镇区周边的村庄,在自身配套无法满足时,可方便地共享城镇设施,提高设施利用率。 均衡发展聚落:根据现状产业与服务设施配套情况选取发展较好的村庄区域,形成一定范围的网络区域。对于部分村庄网络而言,村庄发展互有优势,此类村庄之间设施可以共享,从而提高设施之间的互补。 传统等级聚落:在城镇辐射之外,自身能力较弱的村落所在区域。对自身与周边发展动力都较弱

安徽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安徽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精神,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要求,为指导和规范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制定《安徽省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1.2 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全省县(市、区)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1.3 编制主体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建立政府组织领导、相关部门参与、专项建设项目统筹、“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机制。 1.4 规划定位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是统筹乡村空间、产业和资源的重要手段,是实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的依据。 1.5 规划任务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结合产业发展、脱贫攻坚、特色小

镇培育、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从县域层面梳理并确定乡村适宜的发展路径与建设模式,制定乡村建设项目库,实现乡村建设发展有目标、重要建设项目有安排、生态环境有管控、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有保护、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有措施。 1.6 规划理念 绿色生态。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破坏自然环境、不破坏自然水系、不破坏村庄肌理、不破坏传统风貌,做到生态、生产、生活空间融合,营造良好的乡村地区环境。 城乡统筹。从县域整体层面谋划乡村发展,推进乡村产业特色发展,促进城镇设施向乡村延伸,构建区域功能协调、城乡功能互补、空间布局合理与支撑体系完善的城乡系统。 多规融合。贯彻多规融合的理念和方法,将规划、发改、国土、环保、交通、农林和水利等部门的规划要求和建设项目在空间上统一起来,实现乡村规划“一张图”。 彰显特色。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体现地域特点,彰显乡村特色,传承历史文化、乡风民俗、传统建筑等,展现田园风貌,塑造乡村特色风貌。 1.7 规划期限 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重点制定近期五年行动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远期展望至2030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