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

美丽乡村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

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

案例分析及开发模式探究

Br ?

内涵特征: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集中体现在“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

美”等四大基本表征。其中,“产业美”是美丽乡村的前提,“生活美”是美丽乡村的目的,“环境美”是美丽乡村的特征,“人文美”是美丽乡村的灵魂。

?创建目标:根据农业部2013年5月下发《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美丽乡村”

目标体系分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

?总体目标:以发展农业生产、改善人居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培育文明新风为途径,构建与资

源环境相协调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打造“生态宜居、生产高效、生活美好、人文和谐”的示范典型,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新农村建设内涵,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社会管理。

?分类目标:从产业发展、生活舒适、民生和谐、文化传承、支撑保障五个方面设定了20项具体

目标,并将原则性要求与约束性指标结合起来。 Village

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开发模式

Br

Village

Br 国家农业部于2013年启动了“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于2014年2月正式对外发布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为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范本和借鉴。

2014

Village

十大模式 1 2 3 4 5 6

7

8

9

10 产业发展型模式 生态保护型模式 城郊集约型模式 社会综治型模式 文化传承型模式 渔业开发型模式 草原牧场型模式 环境整治型模式 休闲旅游型模式 高效农业型模式

Br 产业发展型模式

1 概述 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

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Village

特点

Br 生态保护型模式

2 概述 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典型案例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

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Village

特点

Br 城郊集约型模式

3 概述 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典型案例

主要是在大中城市郊区

经济条件较好,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交通便捷,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高,土地产出率高,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是大中城市重要的“菜篮子”基地。

Village

特点

Br 社会综治型模式

4 分布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人数较多,规模较大,居住较集中的村镇

区位条件好,经济基础强,带动作用大,基础设施相对完善。 Village

特点

Br 文化传承型模式

5 分布 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具有特殊人文景观,包括古村落、古建筑、古民居以及传统文化的地区

乡村文化资源丰富,具有优秀民俗文化以及非物质文化,文化展示和传承的潜力大。

Village

特点

Br 渔业开发型模式

6 分布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沿海和水网地区的传统渔区

产业以渔业为主,通过发展渔业促进就业,增加渔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渔业在农业产业中占主导地位 Village

特点

Br 草原牧场型模式

7 分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查 典型案例

主要在我国牧区半牧区县(旗、市),占全国国土面积的

40%以上。

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是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Village

特点

Br 环境整治型模式

8 分布 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农村脏乱差问题突出的地区

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污染问题,当地农民群众对环境整治的呼声高、反应强烈。 Village

特点

Br 休闲旅游型模式

9 分布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典型案例

主要是在适宜发展乡村旅游的地区

旅游资源丰富,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交通便捷,距离城市较近,适合休闲度假,发展乡村旅游潜力大

Village

特点

Br 高效农业型模式

10 分布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典型案例

主要在我国的农业主产区

以发展农业作物生产为主,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农产品商品化率和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人均耕地资源丰富,农作物秸秆产量大

Village

特点

美丽乡村建设典型案例

Br

Village

Br ?广州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突破口,确定了28个创建试点村,因地制宜推进各项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

?主要措施:

?

一是村庄规划。 ?

二是农民增收。 ?三是优化环境。大力推进“七化”工程(道路通达无阻化、农村路灯亮化、供水普及化、生活排污无害化、垃圾处理规范化、卫生死角整洁化、通讯影视“光网”化),以及公共服务“五个一” 工程(一个不少于300平方米公共服务站、一个不少于200平方米文化站、一个户外休闲文体活动广场、一个不少于10平方米宣传报刊橱窗、一批合理分布的无害化公厕),加强村庄环境综合整治。 ?四是传承文化。重点加强农村文化设施、文化人才、文化场所建设,让美丽乡村既有田园风光,也有生态景观,更有文化气息、文化品位。

?

五是形成合力。广州市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统筹,明确美丽乡村建设各试点村的牵头单位、参与单位和工作要求,加强结对帮扶,合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市级财政安排每年不少于30%的涉农资金、区(县级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40%的涉农资金集中用于美丽乡村的项目建设。六是机制建设。各区(县级市)从完善领导机制、群众参与机制、市场准入机制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打造可看、可学、可用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在全市发挥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Village

广东:创造美丽乡村建设的增城模式

Br ?

浙江省委作出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重大决策,揭开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序幕。 ?2003年,浙江省委描绘了村容整洁、村美民富的浙江美丽乡村图景,开始实施“千万”工程,即“用5年时间,对全省一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并把其中一千个左右的行政村建设成全面小康示范村”。垃圾清理、污水治理、改水改厕、河道洁化等农村环境整治项目“打包”,富裕而“丑陋”的农村面貌出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村美民富,城乡融合,成就新农村建设浙江样本。截至2012年底,浙江完成2.6万个村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率达到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62.5%。2012年,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37∶1,远低于全国平均数。

?

因地制宜,以民为本,为农村现代化集聚正能量。在改造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浙江积极探索户籍制度、农村“三资”等方面改革,城乡之间的无形之“墙”逐渐被推倒,农民富得长久、农村美留得住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

Village

浙江:“千万”工程成就万千美丽乡村

Br ?

云南以建设美丽乡村为总抓手,深入实施“八大工程”,全力开辟各族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新境界。 ?“八大工程”是:

?

一要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发展工程,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性互动、互促并进。二要加快实施特色农业壮大工程,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实现大飞跃、大发展。 ?

三要加快实施基础设施完善工程,在水利、电网、交通、信息化、流通市场等建设上多上项目、多补功课、多打基础。 ?

四要加快实施农村民生改善工程,使各族群众共建共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成果。 ?

五要加快实施扶贫开发攻坚工程,确保贫困地区发展速度超过全省平均发展水平。 ?

六要加快实施综合改革深化工程,形成有利于激发内部活力、优化外部环境的制度框架。 ?

七要加快实施森林云南建设工程,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生活水平和宜居质量。 ?八要加快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全力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Village

云南:实施八大工程建设美丽乡村

Br ?

甘肃省开展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为主要内容的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从2014年起,甘肃省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5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此行动的补助,同时市县财政也将同比例进行配套补助。 ?

甘肃省提出,到2020年,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安全饮水、通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全覆盖,60%以上的村庄实现环境整洁,建成1000个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总体目标。 ?

针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甘肃省委、省政府计划在全省的行政村普遍开展以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分层次、有重点的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

按照《城乡规划法》和甘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总体部署,到2014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需要完成村庄布局规划。其中,水路房屋建设和万村整洁的专项规划,由县级政府审批。10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规划,经征求村民活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后,由县级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初审,市州部门复审,报省级规划主管部门审定。

Village

甘肃:分层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Br ?福建省从四个方面着手,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

一是环境美化。组织发动群众改厕、改圈、改沟,开展农村住房立面景观整治,做到路面无浮土、房屋无残墙。县、乡、村三级健全“村收集、乡镇中转、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将农村垃圾处理、日常保洁等费用纳入公共财政预算,配齐垃圾处理设施,配足卫生保洁和设施管护人员。 ?

二是建房按规划。充分考虑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的要求,引导农民科学建房。 ?三是村庄绿化。组织农民在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等“四旁四地”,种植珍贵和优良乡土树种,做到村庄绿化和农民致富“双赢”。

?

四是生活优化。培育“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引导支持村级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投入能力。 Village

福建:四措施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汇报材料

凝心聚力,打造和谐美丽新** 各位领导、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 ** 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

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网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 “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资源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网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几点建议分析 美丽乡村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具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五个方面。目前,全国各地业已出台相应的文件制度,对美丽乡村建设做了进一步诠释,笔者通过赴外省学习交流的机会,对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工作有了初步了解,也切身认识到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所面临的窘境。 目前,富平县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和城乡统筹发展,打造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进行了有益探索,已制定了《富平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五年实施意见(2016-2020)》、《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办法》、《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等十四项制度和实施意见,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下面,笔者作为一名美丽乡村工作具体践行者,在总结本县美丽乡村工作的基础上,梳理了本县目前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本县美丽乡村工作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具体做法 (一)环境卫生整治方面

1. 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我县集中开展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百日行动”活动。印发了活动方案,实行了县级领导包镇(街道)、部门包村、镇村主抓工作机制,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对各镇(街道)环境卫生整治情况进行了督查,对整治不力、成效不显的镇(街道)进行了电视曝光和通报,对包联部门参与不力的实行了追责问效,有力的推动了环境整治工作。另外,我县以“卫生乡村”创建为抓手,将“百日行动”进一步延伸,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使全县所有村庄、道路达到“干净、整齐、平坦”。 2.建立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乡村”创建成果,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研究制定了《富平县农村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实施意见》,对道路、村组、集镇保洁员进行了合理设置,同时印发了《富平县治理城乡生活垃圾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富政办发﹝2016﹞96号),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申报了《富平县乡镇和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项目》。秋收期间,严防秋收期间环境卫生反弹,近期,也召开了《冬季农村工作会》对冬季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再安排再部署,下发了《关于对“卫生乡村”

2020年工作总结-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总结

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总结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1 一是领导重视,齐心协力。为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发挥好财政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巨大作用,我镇成立了由书记和镇长同时任组长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镇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设立了美好乡村建设财务资金管理和项目工程质量管理等专职办公室。从财政、农经、纪检、国土和城建单位或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随时研究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和项目申报管理工作,把上级的决策部署迅速贯彻落实,切实发挥好公共服务体系奖补资金支持美好乡村建设应有的作用。 二是科学安排,规矩办事。为把美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奖补资金这一有限财力用在刀刃上,我镇根据双圩中心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强化项目的申报与管理,把资金安排在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用电、公共服务配套等敏感部位,并严格按照申报程序,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及时研究上报,强化项目实施的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无论是深水井和污水处理项目,还是强电接入和公共配套项目,从工程的立项申报、规划预算、招标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到决算审计,我镇做到一个环节不少,按规矩推进。强化资金的使用,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于资金的使用与拨付,由镇财政分局安排专人,严格履行专项资金的报账手续,步步把关、步步到位,确保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三是发挥效益、彰显成果。有限的财政专项资金在美好乡村建设资金体量中,虽然份额较小,但却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污水处理设施的建成使用,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村洁净美的一个污染源;深水井的钻探出水,不仅保障了农村居民的日常饮用水水源,而且达到了安全饮用水;强电的接入,减轻了群众负担,给中心村村民带来了光明;公共服务配套项目的兴建,给村民文化生活提供了场地和平台,日益改变了农村旧的习俗,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内容。 四是抢抓机遇,再接再厉。在今后的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我镇将以这次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奖补资金绩效评价为契机,管好用好公共服务体系奖补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报告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日期: 2

关于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作者: 来源:西湖区人大常委会日期:2013-12-02 为配合西湖区人大常委会视察工作,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兴根带领部分农工委委员,先后赴区农业局、区风景旅游局、转塘街道、双浦镇等9个单位,通过听取汇报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评价 近年来,根据省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统一部署,在西湖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按照“强统筹、强特色、强推进”的要求,抓规划、排项目、定资金、明措施,有序有力实施各项建设计划任务,自2011年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以下几方面工作值得充分肯定:(一)突出特色,强化规划引领。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色,编制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2011年-2015年)》,确立了“最美西湖·风情乡村”战略定位,提出了三墩平原湿地水乡、转塘龙坞和双浦湖埠山地茶乡、双浦东南部沿江渔乡等三大片区的村庄肌理规划理念,明确了转塘、双浦、三墩、留下所辖35个创建村社的相应整治模式和初步目标,以及环境改善、产业提升、特色培育和公共服务配套为重点的实施内容。二是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坚持“一村一方案”,根据各村实际,因村制宜制定每个村的整治规划方案,切实增强整治方案的可操作性。三是编制美丽乡村建设村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设置目录指南,提出了13个大项、46个分项、157个子项的村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分级配置的内容和标准,在国内第一次全面系统地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进行规范化定义,为乡村整治提供了有效借鉴,也为后续单村整治规划的编制和项目设计提供了指导。 (二)落实保障,强化政策支撑。一是按照全方位全覆盖高标准推进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要求,出台了《关于推进西湖区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西湖区分类推进村庄整治争创美丽示范乡村工程实施方案》这两个“龙头”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整治目标和原则、模式和标准、申报程序、实施步骤、保障措施,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激励作用。二是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制定了《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西湖区创建美丽乡村整治类项目以奖代补管理办法》,2011年-2015年区(含之江)财政将共计安排3亿元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环境整治、功能提升、生态保护、产业扶持、文明创建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大力整合支农项目,将各类建设项目、资金优先安排于创建村,积极助推美丽乡村建设。三是配套出台了《西湖区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西湖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验收实施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西湖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指导组(现场办)及分组方案》等一系列的规范性制度,强化制度的约束保障作用,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三)注重结合,强化统筹推进。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注重与“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都市农业精品区、休闲旅游示范区、文创产业示范区打造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统筹推进。一是狠抓项目推进。整合力量,突出重点,加强协调,扎实推进整治项目建设,两年来,西湖区72个美丽乡村建设计划项目中,已完工37个,正在建设7个。二是加快产业升级。结合无公害茶叶精品园区、渔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以及休闲观光设施农业园建设,带动东江嘴村、灵山村、华联村等创建村的特色产业培育。发挥中国美院得天独厚的文创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外桐坞村文创产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3篇)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3篇)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第一篇: 望海镇地处界首市沙南中部,镇域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5.5万,辖12个村委会。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美丽办的业务指导下,望海镇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群策群力,提前谋划,科学施工,先后筹资630余万元,扎实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现就我镇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夯实建设基础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为我镇中心工作来抓。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担任常务副组长,土地、财政、城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及时分解任务,各司其职,同抓共管。市委徐书记和相关部门领导多次莅临望海镇陆集村调研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对我镇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等提出指导意见。我镇按照“科学规划,分期建设”的原则,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二)整合项目,形成建设合力

陆集村是2016年省级中心村,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的办法,积极开辟筹资渠道,全力保障建设投入,通过召开会议、现场办公、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力量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农业产业化、危房改造、扶贫道路、水利兴修等项目等建设项目结合起来,对美丽乡村试点村陆集村予以重点倾斜。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目前陆集村共整合各类资金600余万元,集中打捆投入,有效拓宽了建设活动的资金投入渠道,为提高建设效果提供了项目和资金保障。 (三)发动群众,形成共建氛围。通过制定“村规民约”,采取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在建设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另一方面,采取“面对面”交流、分户走访动员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观望户”、“钉子户”、“无人户”的思想发动,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共引导群众投工投劳200余人次,落实群众自筹资金5余万元。 (四)整治环境,美化村容村貌。拆除旧房及乱打乱建20多处,面积5000多平方米。在全村新建1个垃圾中转站、投放垃圾桶500个,投资16万元深挖疏浚东沟、西沟1800米。每年以18万元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对全村主要路段、公共场所进行日常保洁,实现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切实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武城村行政隶属于湖北省鄂州市葛店经济开发区。位于开发区的东南部,东望鄂州,西望武昌。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越。全村辖2个自然湾,14个村民小组,590户,均为姓胡,人口1728人,国土面积3.45平方公里。2017年,打造宜居葛店,武城村在规划中建设美丽古村武城,立足本村村情实际,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为着力点,紧密结合精准扶贫、依托自然生态,突出村庄建设的风格和品位,科学规划、开拓创新、推进厕所革命、“散乱污”畜禽养殖清零行动、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污水港清淤工程、清洁乡村美化家园五件实事,确保美丽乡村建设扎实开展,确保实效。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一、工作进展情况 1、厕所革命 我村紧紧围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以农村环境整治为抓手,扎实推进“厕所革命”,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农村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目前已成立“厕所革命”工作专班,全面动员,强化宣传,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厕所革命”工程已全面铺开,计划拆除厕所363座,已成功拆除102座,后续将继续加大力度,争取完成目标任务。 2、“散乱污”畜禽养殖清零行动 深化畜禽养殖专项整治,开展“散乱污”畜禽养殖清零专项行动我村12户养殖户已处理9户,还有3户正在处理中。

3、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村庄的污水因为没有收集处理设施只能就地排放,破坏生态环境。我村已启动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工程,将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成后生活污水不再向河道排放。 4、污水港清淤工程 为改善水源环境、农业灌溉条件、涵养水生态,污水港清淤工程还在计划中,计划整改东西湖港,“东西湖港治理将着眼长远,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今年实现水质改善”,下阶段,我村将把污水管网建设摆在首位,加快污染源头整治,同步开展河道保洁。 5、清洁乡村美化家园 为了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整治乡村文明,我村加大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我村开展了“清洁乡村,美化家园”的行动,在环境治理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人员定期清理垃圾,健全了“村收集、镇转运、统一处理”的垃圾收运体系,清理农村存量垃圾,建立农村垃圾长效保洁机制。 二、存在的问题 1、建设资金不足。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量大、投入大、难度大,由于村财力有限,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量小,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建设的实施存在较大资金缺口。 2、缺乏积极性。由于美丽乡村的建设资金缺乏,有的存在观、靠、等的思想,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存在畏难情绪,强调客观的多,工作较被动。

美丽乡村建设总结

美丽乡村建设总结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我们的新中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这些日新月异的发展中,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农村问题开始慢慢成为国家民生的焦点。 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加大农村地区经济收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统筹做好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切实提高广大农村地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成为现代建设者的奋斗目标。 一、关于中国乡村现状的调研报告 1、人口流失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年轻的人逐渐外出拼搏,村子里的青春朝气越来越少,所到之处,尽显暮气暗沉。老幼相守的村子,缺少了希望的气息。留守的老人们,即使对于冷清的村落千般无可奈何但出于对故土的留恋还是不愿意弃村离去。外出的年轻人,大多除了偶尔回家过节外,衣锦还乡,已渐渐不在。 2、农田荒芜 因为劳力限制,村庄里的耕种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变。水田当旱地种,田地退化,土质板结。偶尔在村前的空地上看到种上茶叶或苗木的,也仅表示这田地还有主人。与其说是种植经济作物,不如说是一种占田的办法。

往后的发展,年轻人也许都不会种地,自然和人争夺土地会以自然的胜利而告终。人退林进,于环境来言也未必不是好事,可是人们吃什么?中国泱泱大国要如何自给? 3、孤寡老幼 改革开放后,实行责任制初期的一代人,为自己的那个富裕梦想而竭尽全力,最辛苦、最勤劳的一代人,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留守在故土的这代人。辛劳了一辈子,劳作已经成为了习惯,只要有能力劳动依旧不会贪图享福的老人们,却又一次充当了父辈,惦记着地里的菜又放心不下城里的娃,奔波劳碌,寒来暑往的,依旧没能颐养天年。 精力、生命有限,这一代人开始逐渐逝去。他们劳碌了一辈子,最终发现后继无人;田地,正被繁茂的树木吞噬;家园,后辈们不再眷顾。甚至有的连坟头都找不到了。 4、想要返乡的第一代外出者 这是一批处于临界状态的人,正在回家还是继续打工之间徘徊,两边都感觉是鸡肋。这正是第一代打工者的最终结局,年龄在四十到五十五岁之间,这一辈回归乡村,传统的耕作收益甚微,种田缺乏激情;继续留在城市,由于年纪的问题也失去了核心的竞争力;子女们又多数刚步入社会,赡养能力有限。这代人把自己的青春留在了城市,但是钢精水泥的世界里却将他们慢慢的边缘化。这是一个令人伤感的结局。 5、夹缝中的第二代外出者

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3篇

2016年度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报告3篇20xx年,在市委、县委的坚强领导下,xx“美丽乡村”文明行动扎实推进。半年来,我县狠抓环境整治、加大基础设施投入、营造良好氛围、提升服务意识,做到了措施有力、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全县镇、村寨人居环境的极大改观,干部职工政务服务意识明显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开创了自2006年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以来取得成绩的新局面。 总结半年来的工作,我们卓有成效地抓好抓实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三管齐下”,切实加强了“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的组织领导。 今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切实加强“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的组织领导。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省、市会议召开后,县委专门召开县委常委会议,对省、市会议精神进行了传达和学习,及时成立了以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县人民政府县长为常务副组长,县委、人大、县人民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对全面开展“美丽乡村”文明行动工作作了细致、周密的安排和部署。在该次县委常委会议上,县委同意从乡镇、机关、学校抽调x名优秀党员充实调整到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把“美丽乡村”文明行动与招商引资、计划生育工作一道列为年度绩效目标单独考核,同意把“美丽乡村”文明行动作为乡镇、部门主要领导述职重要内容和干部提拔使用重要依据。县人民政府也多次召开政府常务会议、办公

会议,研究解决工作经费问题、增加保洁员问题、城镇绿化亮化问题,把开展“美丽乡村”文明行动纳入年度预算,划拨x万元用于开展工作。二是管建并重,确保创建质量。今年以来,我县总投资x亿元的大道建设工程已接近完工,投资x余万元的丹霞公园建设项目以交付使用,投资x余万元的“天网建设工程”已投入使用,投资x万元的桃源大道已实现通车,总计投入x万元的两座公厕已全部投入使用并实行免费开放。在市政基础设施投入上,政府投入x余万元在城区所有高层建筑安装了霓虹灯,城区实现了全城亮化;投入x万元为城市管理部门增添了一台高智能洒水车,城区主次干道实现全天候保洁和冲洗;投入x余万元对城区所有破损路面、公用设施进行了维修;投入x余万元,用于干道绿化和小区园林建设,城区的x个高档住宅小区实现了“人在林中、城在景中”生活环境高端化。我县还在管理上下功夫,严格实行网格管理、媒体监督、督查通报与专项整治相结合,推进了城市管理常态化。三是注重城乡并重,确保创建工作实现全面覆盖。今年,县委要求不仅要建好城市,管好城市,还要管好广大农村,让广大农村老百姓一道享受创建成果。在创建工作中,我们在城镇实行无缝管理,保洁实行无缝对接;在乡村严格实行“一对一”帮扶制、“一对一”奖惩制,即每个县领导要负责联系1个美丽乡村示范点的创建工作,每个单位要负责创建1个美丽乡村,每个县部门要明确1名工作人员长期指导创建工作。县委县人民政府还出台规定,凡在创建季度考核中排列全县倒数后三位的,全部实行“对号处罚”,即是县领导的处2x元、部门领导处x元、驻村干部处x元,乡镇领导处x元。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为了能够把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取得更好的成绩,我 们的工作总结都是重要的,下面是搜集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汇报,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汇报 *****美丽乡村位于*****南部,紧邻104国道,村内主要安置 ******村少数民族、偏远山区的农业人口126户,512人,已安置104户,416人,已建房屋78座。 20XX年以来,*****村按照省、市的部署,在区、镇二级的坚 强领导和各级部门精心指导下,扎实开展工作,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现将工作汇报如下: 一、创新工作机制,整合资源的合理配置 我镇在******新村建设的过程中,采取“政府引导,农民参与,部门合力,整体推进”的新型工作机制,既发挥了一事一议的财政奖补的工作机制的优势,又发挥镇区二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将省级造福工程专项资金及财政专项建设资金和美丽乡村建设资金进行整合,共投入280万元。同时我镇还大力引导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格局,集中力量办大事。其中,部分****村周边环境整治及美化工作就是由*****有限公司投入完成的。 二、成立领导小组,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我镇成立了*****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亲自挂帅,分管副书记直接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财政、村健、土地等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统筹推进机制,切实解决在实施项目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美丽乡村一事一议建设项目的全部内容,把*******打造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三、因地制宜规划,有序推进项目的建设 20XX年,我镇邀请省住建厅的专家对*******村进行优化设计,引入联体基础、联体墙的设计新理念。根据***镇总体规划,制定了《******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及实施方案,并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建设。截至目前,共投入28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小区内填方、路面硬化4600m?、下水道铺设960m、干砌挡土墙一条50*5*2.5=625m?、浆砌挡土墙一条150*5*1.5=1125m?、主干道护坡建设、主干道拓宽、美化绿化、景观工程及立面装修等工程。 四、取得的成绩 在省、市的部署,区、镇二级的坚强领导和各级部门精心指导下,结合社会主义新型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我村现已完成了主村村道拓宽硬化工程及华盛新村内填方、下水道铺设、路面硬化、主干道护坡建设、主干道拓宽、美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和立面装修等景观建设工程。把昔日荒芜的小山村变成如今具有田园风味的美丽小乡村,达到了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要求。五、存在问题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和典型案例 自2013年全国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以来,各地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涌现出一大批各具特色的典型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例。 每种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分别代表了某一类型乡村在各自的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发展特点以及民俗文化传承等条件下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功路径和有益启示。 1.产业发展型模式 主要在东部沿海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其特点是产业优势和特色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发展基础好,产业化水平高,初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实现了农业生产聚集、农业规模经营,农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典型案例:省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永联村是省乡村发展最具代表的乡村之一,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村,地处江南,长江之滨,隶属于省家港市南丰镇。 永联曾被称为"华夏第一钢村",曾是家港市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经济最落后的村。改革开放期间,村领导组织村民挖塘养鱼、开办企业,陆续办起了水泥预制品厂、家具厂、枕套厂等七八个小工厂以及村集体轧钢厂,收益颇丰。在村集体的共同努力下永联村不仅完全脱贫,还跨入全县十大富裕村的行列。永联村是以企带村发展起来的,村集体有了经济实力,就可以为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加油扩能"。 近十年来,永联村投入数亿元用于新农村建设,村里的基础设施及社会公共事业建设都得到快速发展。此外,为解决数量过万的村民的就业问题,村党委还利用永钢集团的产业优势,创办了制钉厂等劳动密集型企业,有效吸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村里还开辟40亩地建设个私工业园,统造生产厂房,廉价租给本

村个私业主。另外,还利用本村多达两万人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条件,鼓励和引 导村民发展餐饮、娱乐、房屋出租等服务业。 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壮大,永联村不断以工业反哺农业,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村里投巨资于"富民福民工程",成立了"永联苗木公司",将全村4700亩可耕地全部实行流转,对土地进行集约化经营。这一举措,不仅获得巨大的 经济效益,同时大面积的苗木成为永钢集团的绿色防护林和村庄的"绿肺",带 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目前,永联村正在规划建设3000亩高效农业示区,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并提供农业项目启动资金,对发展特色养殖业予以补助,促进高 效农业加快发展。 近年来,永联村先后共投入2.5亿元,积极发展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 休闲、自然景观、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以江南农耕文化园、鲜切花基地、苗木公司、现代粮食基地、特种水产养殖基地、垂钓中心为 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链,休闲观光农业年收入7573.7万元。村里建设的" 江南农耕文化园"为家港唯一一家四星级乡村旅游区。 2.生态保护型模式 主要是在生态优美、环境污染少的地区,其特点是自然条件优越,水资源和森 林资源丰富,具有传统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特色,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生态环 境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潜力大,适宜发展生态旅游。 典型案例: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高家堂村位于全国首个环境优美乡——山川乡境,全村区域面积7平方公里, 其林面积9729亩,水田面积386亩,是一个竹林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保护良好的浙北山区村。高家堂是安吉生态建设的一个缩影,以生态建设为载体,进一 步提升了环境品位。 高家堂村将自然生态与美丽乡村完美结合,围绕"生态立村——生态经济村"这 一核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 为经济优势。现如今,高家堂村生态经济快速发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 特色的生态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全村已形成竹产业生态、生态型观光型 高效竹林基地、竹林鸡养殖规模,富有浓厚乡村气息的农家生态旅游等生态经

美丽乡村案例解析报告

光砸钱造不了美丽乡村,乡村旅游开发失败案例反思!看“空心村” 如何锐变成高富帅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很多只重政绩不重运营的乡村模式面临着更加“空心化”的局面,但是也有很多实现转型,体质升级,实现旅游乡村、产业乡村,带动了乡村人口的回流和收入的大幅增加。其背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成功案例一 乡村再造不仅是乡愁 莫干山民宿如何做到年营收3.5亿元?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距上海大约两个小时车程,翠竹山坞间,民宿产业星罗棋布。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15年,莫干山镇的精品民宿有近百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当地民宿动辄千元一晚的价格俨然成为了标配,有些甚至达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的时候还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与如今的火热相比,十多年前,莫干山镇却是另一副模样。虽然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在其境内,但当地却没有享受到多少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作为水源保护地,莫干山地区所有产生污染的产业都被清退,除了小农耕作和零星的农家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2004年,南非商人高天成(Grant Horsfield)在游玩时发现,莫干山乡间的宁静非常适合都市人休闲度假,但档次偏低的农家乐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高天成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便在一个村里租下六间破败不堪的老房子,通过精心设计,改造成「洋家乐」。 高天成认为莫干山的农舍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浑然一体,通过旧物利用和空间设计,就能满足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之后,他又相继租用老屋,打造了「裸心乡」等一干既有设计美感,又保留了乡土元素的精品民宿,吸引了很多游客入住。

高天成的试验,为莫干山开启了一个新的产业,许多投资者纷纷效仿,在此打造精品民宿,曾经被空置或遗弃的破败老宅,重新焕发了生机。而近年来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兴起的「逆城市化」生活方式,则让越来越多的人拥进莫干山。 在民宿产业的带动下,莫干山农房的租金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而当地村民除了房租收入,有的还在民宿做起了服务员。此外,村民栽种的蔬菜和水果,每年都会以略微高出市场的价格供应给民宿。 在整个民宿产业发展中,当地政府也一直扮演着积极的角色。 德清县政府认定精品民宿是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方向之一,在旧屋改造上给予了相对宽松的政策。2015年五月,德清县发布全国首部县级乡村民宿地方标准规范,有规划地引导民宿差异化发展,并通过成立莫干山民宿学院,为从业者

2020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全面提升环境、产业、服务和素质“四大工程”,进一步提升了全村的新农村建设水平。以下为大家介绍美丽乡村建设,欢迎阅读。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路办事处按照全市“五城一村”建设要求,立足村情实际,以“强基础、促长效、抓绿化、促民风”为重点,扎实推进15件实事,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果 (一)饮水安全 积极争取省级帮扶资金20万元,柿庄南村、柿庄东村共打深机井2眼,实现了24小时供水。白鹅坟村争取市级拨款8万元进行了水改,共安装水表200块。 (二)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道路硬化方面,季家铺、蒋庄、郝家铺、柿庄北村等4个村根据村民实际需要,召开代表会商议,累计投资100万元硬化村内主干道3280米。柿庄北村利用津保路绕城线经过村北契机,提前安排,硬化通绕城线连村道路1200米。

在安全用电方面,柿庄南村、柿庄中村投资25万元新增变压器2台,新增变压器容量100千瓦,改造低压线路3公里,更换电表40块,地埋电缆450米,改善了因负荷过低经常出现跳闸断电问题。 在亮化方面,投入资金3万元安装路灯37个。 (三)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办事处从“百日攻坚”以后,实现了“村收集、处转运、市处理”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各村严格执行《村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制度》《保洁员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村内主街道保持了干净整洁。上半年处村共投资11。7万元清运积存垃圾、杂物18000立方米,新增美丽庭院户50个,12个村配备保洁人员43名,分片包区做好街道保洁。 (四)村庄绿化 新植环村林带40万平米,新植环村树木10万株,村内新植乔木5000株,白鹅坟村在1500米通村路两侧及游园内种植油葵27000平米,实现景观与效益的双丰收,村口道路两侧种植胸径20厘米槐树40棵,种植枫树50棵,苇茅1000棵,种植苗圃150亩。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资料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报告

建设美丽乡村工作报告 一、基本情况 **乡地处皖浙交界,与****接壤,面积 ** 平方公里,辖**村**社区,人口**万余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村位于我乡南部,是一个竹产业支撑型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3405人。近年来,我乡始终坚持以“争创省级新农村示范乡、打造最宜居住乡村”统揽全局,立足于乡域特色,认真谋划新农村建设总体思路,把握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扎实有序地在全乡各村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村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三新一带动”,即全村竹产业新发展,农民生活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扶持、指导和规范,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组,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并驻村指导组织实施;二是从政府各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了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服务;三是明确了村两委人员的工作职责,建立了村组户三级络。现我乡已初步建立“政府指导,村组主导,全民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机制。

(二)明晰思路,科学规划 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发展要求,结合**村的村情,通过多次会议讨论和调查研究,并带领经充分论证后明确** “争创全省一流,打造4A旅游景区”,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 并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来抓。二是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依托**村文化生态的优势,先后编制了三个层次的规划:首先聘请专家编制了高起点的《**村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尔后聘请专家编制了具体的景观节点开发、建设及保护性规划;围绕打造“三A”旅游景区目标,组织编制《**村旅游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同时,我们十分注重规划的权威性,严格按规划办事,将规划落到实处。 (三)完善机制,开拓创新 一是完善垃圾收集络体系。建造垃圾焚烧炉和垃圾中转站,聘请十名卫生保洁员和一名垃圾清运员,购置150个垃圾桶和十辆垃圾车,清运主要道路沿线和村庄内垃圾,购置200个小垃圾桶、10000多个垃圾袋,发放农户家中,与农户签订门前“包扫、包集、包整洁”的三包责任制,实行垃圾袋装化,形成垃圾“户集村收村运村处理”的垃圾收集体系,达到村庄整齐整洁效果。二是加大庭院整治力度。建设“美丽乡村”农民群众是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村民发放倡议书,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号召村民主动参

【美丽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2017年3月) 今年,在美丽乡村建设实施元年,AA镇BB村被县统筹办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为此,我镇积极响应,主动作为,积极配合县统筹办及有关部门,按照“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产业结构合理、生活文明幸福”的美丽乡村建设总要求,紧紧围绕镇党委提出的“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得到新提高,乡风民俗展示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的目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入到美丽乡村建设浪潮中去。经过近半年的实施,村容村貌发生了质的变化,老百姓对这一惠民举措赞不绝口,幸福之情溢于言表。下面,我就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些经验与看法和各位领导进行交流探讨、互相学习,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强领导,重机制,突出“活”字营造建设氛围 我镇BB村确定为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部署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并由我亲自担任组长,镇包片领导担任副组长,片长、包村干部及各村负责人为成员,建立了镇、村、组、户四级网络构架,确保此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起初,由于工作刚铺开,群众对此项工作还有顾虑,总担心政府是在搞面子工程,对村子起不到什么实质效果。但通过镇领导先后几次到村召开了全体村民大会、党员群众代表会,结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

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向广大党员群众讲清了有关政策,讲明了工作思路,描绘了今年将打造出的效果后,村民的思想才真正得到统一。同时,我们还大力向村内走出去的党员干部、能人富人宣传政策,打消群众的疑虑。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思想高度统一,村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建设的氛围十分浓厚。 二、广动员,明责任,围绕“干”字开展环卫整治 建设美丽乡村,环境卫生整治是关键。长期以来,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的卫生意识十分淡薄。一些民居,院落坍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村子周边,规划无序,乱搭乱建,杂序无章。为此,我镇专门指派一名副镇长、一名包村干部驻村指导,我和镇党委书记每两天轮流检查一次工作卫生清理情况。同时,我们将镇环卫所的推土机、挖沟机、垃圾车全部派到村中进行垃圾清运。群众看到镇党委、政府对此项工作的重视度,村内男女老少、外出务工的群众争先投工投劳,纷纷加入到清洁家园的大会战中,共同清理沟渠杂物,互相帮忙铺院垒墙。集中利用了一个月时间将村内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无人问津的垃圾全部清理干净,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下一步,我们将着手探索制定村级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一方面聘请环卫保洁工人,实行合同制,一年一签,工资按时兑现,具体交由所在村管理,政府和村内老党员、离退休在家人员实施监督;另一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评比制度,包村干部不定期的对卫生环境进行督查,镇领导每个月到村考核一次,确保卫生状况不反弹、常态化。 三、筹资金,配设施,强化“新”字提升标准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xx镇葵坑村、xx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