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计网实验报告(四)

计网实验报告(四)

计网实验报告(四)
计网实验报告(四)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四)

——编程实现路由算法(一)实验目的:

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基于Dijkstra 算法的路由软件。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路由原理和路由算法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 Dijkstra 算法的路由软件。输入不同的网络拓扑和链路代价测试和验证自己的路由软件。

(三)实验原理:

Dijkstra 算法描述如下:

设:

c(i,j): 结点i 至结点j 之间链路的代价,若i,j 不直接相连,则为无穷大。

D(v): 当前从源结点至目的结点V 之间路由的代价。

p(v): 从源结点至目的结点V 之间路由中V 之前的结点

N: 已经知道最优路径的结点集合

1 Initialization:

2 N = {A}

3 for all nodes v

4 if v adjacent to A

5 then D(v) = c(A,v)

6 else D(v) = infty

7

8 Loop 9 find w not in N such that D(w) is a minimum

10 add w to N

11 update D(v) for all v adjacent to w and not in N:

12 D(v) = min( D(v), D(w) + c(w,v) )

13 /* new cost to v is either old cost to v or known

14 shortest path cost to w plus cost from w to v */

15 until all nodes in N

动态图演示:

(四)实验步骤:

在microsoft visual C++平台编写并调试迪杰特斯拉算法,画图手工计算,与程序运行结果比对。

(五)实验结果:

(1)用四边形拓扑结构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2)用三角形拓扑结构进行测试结果如下:

(六)问题总结:

1.要注意编程时逐次叠加进去的节点是与之前的所有已遍历节点最近的而非与前一个节

点距离最近的。

2.此次编程实现时实现的是有向图的最小路径的迪杰特斯拉算法,所以在进行拓扑图的测

试时要注意连线权值的方向性。

(七)附录:

C++源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struct Node { //定义表结点

int adjvex; //该边所指向的顶点的位置

int weight;// 边的权值

Node *next; //下一条边的指针

};

struct HeadNode{ // 定义头结点

int nodeName; // 顶点信息

int inDegree; // 入度

int d; //表示当前情况下起始顶点至该顶点的最短路径,初始化为无穷大

bool isKnown; //表示起始顶点至该顶点的最短路径是否已知,true表示已知,false表示未知

int parent; //表示最短路径的上一个顶点

Node *link; //指向第一条依附该顶点的边的指针

};

void createGraph(HeadNode *G, int nodeNum, int arcNum) {

cout << "开始创建图(" << nodeNum << ", " << arcNum << ")" << endl;

//初始化头结点

for (int i = 0; i < nodeNum; i++) {

G[i].nodeName = i+1; //位置0上面存储的是结点v1,依次类推

G[i].inDegree = 0; //入度为0

G[i].link = NULL;

}

for (int j = 0; j < arcNum; j++) {

int begin, end, weight;

cout << "请依次输入起始边结束边权值: ";

cin >> begin >> end >> weight;

// 创建新的结点插入链接表

Node *node = new Node;

node->adjvex = end - 1;

node->weight = weight;

++G[end-1].inDegree; //入度加1

//插入链接表的第一个位置

node->next = G[begin-1].link;

G[begin-1].link = node;

}

}

void printGraph(HeadNode *G, int nodeNum) {

for (int i = 0; i < nodeNum; i++) {

cout << "结点v" << G[i].nodeName << "的入度为";

cout << G[i].inDegree << ", 以它为起始顶点的边为: ";

Node *node = G[i].link;

while (node != NULL) {

cout << "v" << G[node->adjvex].nodeName << "(权:" << node->weight << ")" << " ";

node = node->next;

}

cout << endl;

}

}

//得到begin->end权重

int getWeight(HeadNode *G, int begin, int end) {

Node *node = G[begin-1].link;

while (node) {

if (node->adjvex == end - 1) {

return node->weight;

}

node = node->next;

}

}

//从start开始,计算其到每一个顶点的最短路径

void Dijkstra(HeadNode *G, int nodeNum, int start) {

//初始化所有结点

for (int i = 0; i < nodeNum; i++) {

G[i].d = INT_MAX; //到每一个顶点的距离初始化为无穷大G[i].isKnown = false; // 到每一个顶点的距离为未知数

}

G[start-1].d = 0; //到其本身的距离为0

G[start-1].parent = -1; //表示该结点是起始结点

while(true) {

//==== 如果所有的结点的最短距离都已知, 那么就跳出循环int k;

bool ok = true; //表示是否全部ok

for (k = 0; k < nodeNum; k++) {

//只要有一个顶点的最短路径未知,ok就设置为false

if (!G[k].isKnown) {

ok = false;

break;

}

}

if (ok) return;

//==========================================

//==== 搜索未知结点中d最小的,将其变为known

//==== 这里其实可以用最小堆来实现

int i;

int minIndex = -1;

for (i = 0; i < nodeNum; i++) {

if (!G[i].isKnown) {

if (minIndex == -1)

minIndex = i;

else if (G[minIndex].d > G[i].d)

minIndex = i;

}

}

//===========================================

cout << "当前选中的结点为: v" << (minIndex+1) << endl;

G[minIndex].isKnown = true; //将其加入最短路径已知的顶点集// 将以minIndex为起始顶点的所有的d更新

Node *node = G[minIndex].link;

while (node != NULL) {

int begin = minIndex + 1;

int end = node->adjvex + 1;

int weight = getWeight(G, begin, end);

if (G[minIndex].d + weight < G[end-1].d) {

G[end-1].d = G[minIndex].d + weight;

G[end-1].parent = minIndex; //记录最短路径的上一个结点

}

node = node->next;

}

}

}

//打印到end-1的最短路径

void printPath(HeadNode *G, int end) {

if (G[end-1].parent == -1) {

cout << "v" << end;

} else if (end != 0) {

printPath(G, G[end-1].parent + 1); // 因为这里的parent表示的是下标,从0开始,所以要加1

cout << " -> v" << end;

}

}

int main() {

HeadNode *G;

int nodeNum, arcNum;

cout << "请输入顶点个数,边长个数: ";

cin >> nodeNum >> arcNum;

G = new HeadNode[nodeNum];

createGraph(G, nodeNum, arcNum);

cout << "=============================" << endl;

cout << "下面开始打印图信息..." << endl;

printGraph(G, nodeNum);

cout << "=============================" << endl;

cout << "下面开始运行dijkstra算法..." << endl;

Dijkstra(G, nodeNum, 1);

cout << "=============================" << endl;

cout << "打印从v1开始所有的最短路径" << endl;

for (int k = 2; k <= nodeNum; k++) {

cout << "v1到v" << k << "的最短路径为" << G[k-1].d << ": ";

printPath(G, k);

cout << endl;

}

}

Web网页设计实验报告

WEB系统开发 综合实验报告 题目红尘客栈网上订房页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及应用) 班级计信2班 学生蒋波涛 重庆交通大学 2013年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题目 (3) 三、结构设计 (3) 四、技术分析 (4) 五、设计过程 (7) 六、实验心得 (10) 七、实验总结 (11)

一、设计目的 在Internet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成为人们快速获取、发布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在人们政治、经济、生活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网站建设在Internet 应用上的地位显而易见,它已成为政府、企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倍受人们的重视。我们当代大学生更是离不开网络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与便利.但是,我们成天浏览的网站网页到底是如何制作的呢?我想这一点很多同学都没有去深究过.所以,这学期我选择了”web网页设计”这门课, 本课程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实践使同学们经历网页制作的全过程. 通过设计达到掌握网页设计、制作的技巧。 了解和熟悉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实现技巧。根据题目的要求,给出网页设计方案,可以按要求,利用合适图文素材设计制作符合要求的网页设计作品。 熟练掌握Photoshop cs3、Dreamweaver cs等软件的的操作和应用。增强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学会和团队配合,逐渐培养做一个完整项目的能力。 二、设计题目 《红尘客栈》 三、结构设计 选定主题,确定题目之后,在做整个网站之前对网站进行需求分析。首先,做好需求调研。调研方式主要是上网查阅资料,在图书馆里翻阅相关书籍。 然后,调研结束之后对整个网站进行功能描述,并对网站进行总体规划,接着逐步细化。 我们选做的主题是个人主页,并且选定题目为“红尘客栈”,其目的是做一个简单的网站,介绍酒店概况,提供一定的资讯信息。 四、技术分析 (一)建立布局 在这次的网页设计中用到大量的布局,所以怎么样建立布局是关键。Dreamweaver cs3是大多数人设计网页的称手兵器,也是众多入门者的捷径。特别是其在布局方面的出色表现,更受青睐。大家都知道,没有表格的帮助,很难组织出一个协调合理的页面。 1.点击“ALT+F6”键,进入布局模式,插入布局表格。建立一个大概的布局。 2.使用背景图片:选中该项,按浏览可以插入一幅准备好的图片作为表格的背景,因为图片是以平铺的形式作为表格背景,所以表格大小和图片尺寸都要控制好。 (二)网页中的图像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doc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孔板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篇二: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实验3 流量计性能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⒈了解几种常用流量计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主要特点。 ⒉掌握流量计的标定方法(例如标准流量计法)。 ⒊了解节流式流量计流量系数C随雷诺数Re的变化规律,流量系数C的确定方法。 ⒋学习合理选择坐标系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⒈通过实验室实物和图像,了解孔板、1/4园喷嘴、文丘里及涡轮流量计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⒉测定节流式流量计(孔板或1/4园喷嘴或文丘里)的流量标定曲线。 ⒊测定节流式流量计的雷诺数Re和流量系数C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 流体通过节流式流量计时在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产生压强差,它与流量的关系为: 式中: 被测流体(水)的体积流量,m3/s; 流量系数,无因次;

流量计节流孔截面积,m2; 流量计上、下游两取压口之间的压强差,Pa ; 被测流体(水)的密度,kg/m3 。 用涡轮流量计和转子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来测量流量VS。每一 个流量在压差计上都有一对应的读数,将压差计读数△P和流量Vs绘制成一条曲线,即流量标定曲线。同时用上式整理数据可进一步得到C—Re关系曲线。 四、实验装置 该实验与流体阻力测定实验、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共用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流程图。 ⒈本实验共有六套装置,流程为:A→B(C→D)→E→F→G→I 。 ⒉以精度0.5级的涡轮流量计作为标准流量计,测取被测流量计流量(小于2m3/h流量时,用转子流量计测取)。 ⒊压差测量:用第一路差压变送器直接读取。 图1 流动过程综合实验流程图 ⑴—离心泵;⑵—大流量调节阀;⑶—小流量调节阀; ⑷—被标定流量计;⑸—转子流量计;⑹—倒U管;⑺⑻⑽—数显仪表;⑼—涡轮流量计;⑾—真空表;⑿—流量计平衡阀;⒁—光滑管平衡阀;⒃—粗糙管平衡阀;⒀—回流阀;⒂—压力表;⒄—水箱;⒅—排水阀;⒆—闸阀;⒇—

计网实验报告(三) (4500字)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三) ——编程实现可靠数据传输原理 go-back-n (一)实验目的: 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基于go-back-n 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可靠数据传输原理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 (1).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go-back-n 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2).在实际网络环境或模拟不可靠网络环境中测试和验证自己的可靠数据传输软件。 (三)实验原理: 1.gbn协议含义:go-back-n arq 中文翻译为后退n式arq、回退n式arq。该协议对传统的自动重传请求 (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进行了改进,从而实现了在接收到ack之前能够连续发送多个数据包。 在go-back-n arq中,发送端不需要在接收到上一个数据包的ack后才发送下一个数据包,而是可以连续发送数据包。在发送端发送数据包的过程中,如果接收到对应已发送的某个数据包的nack,则发送端将nack对应的某个数据包进行重发,然后再将该数据包之后的数据包依次进行重发。 后退n帧arq的图例: 后退n帧arq就是从出错处重发已发出过的n个帧。 2.go-back-n 的有限状态机模型表示如图所示: (a) (b) 图3.1 go-back-n 的有限状态机模型(a)发送端 (b)接受端 (四)实验步骤: 在eclipse平台编写并调试gbn模拟java程序,观察三组以上实验结果,验证程序可以正确模拟gbn的发送规则。 (五)实验结果: 以下为随机数模拟的某次发送情况: 接收方开始接收分组数据! 发送方开始发送分组数据! 发送方现在开始第一次发送序号为0的数据分组 当前窗口内的分组情况为: 第0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1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第1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2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第2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3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接收方收到了序号为0的分组! 该数据分组正是接收方所期待的,接收方接受了它并准备回送对应的ack!发送方收到了ack,序号为0并且开始加以确认! 发送方现在开始第一次发送序号为1的数据分组 当前窗口内的分组情况为: 第0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2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第1号窗口里面存放的是序号为3的马上待发送的数据分组!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记录(1)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记录(1)

————————————————————————————————作者:————————————————————————————————日期:

计算机网络模拟器实验报告 学院:学号:姓名: 实验名称:计算机网络模拟器试验 实验说明:共5个实验,其中前3个必做,后2个选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模拟器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配置PC、交换机、路由器的方法; 3、掌握为交换机设置VLAN,为端口设置TRUNK的 方法。 二、实验环境(请注意关闭杀毒软件) WinXP/WIN7、HW-RouteSim 2.2(软件请到BB 课程资源下载,下载后直接解压缩运行;下载前请 关闭杀毒软件) 三、实验步骤及结果 实验一:计算机和交换机基本设置 添加一个交换机,两个计算机,连接A电脑到交换机3号端口,B电脑到6号端口,双击交换机,进入终端配置:

system password: [Quidway]sysname S3026 ;交换机重命名为S3026 [S3026]super password 111 ;设置特权密码为111 [S3026]quit sys password:111 [S3026]display currect-config ;查看当前所有配置[S3026]display vlan all ;查看当前VLAN设置观察此时所有交换机端口都在同一个vlan1内。 双击小电脑A: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 ? ;输入?号查看命令提示[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1 netmask 255.255.0.0 双击小电脑B: login:root password:linux [root@PCAroot]#ifconfig eth0 10.65.1.2 netmask 255.255.0.0 点击A电脑做测试: [root@PCA root]#ping 10.65.1.2

计网实验报告

电气工程学院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姓名:彭思琦 学号:15291191 指导教师:张洪和 实验日期:2017-12-09 18:00-22:00

一、计算机信息 计算机的 IP 地址:192.168.0.5 子网掩码:255.225.255.0 默认网关:无 二、 报告内容 1 ) 画出实验室的网络拓扑图, 将每个网络用 CIDR 记法进行表示, 并注明你用的电脑处在哪一个网络。 实验室的网络拓扑图: 1. 由机房电脑组成的网络中,用 CIDR 记法要写成: 192.168.0.0/24 WAN LAN:10.10.10.1 LAN:192.168.1.1

2. TCPIP_1 CIDR 记法为:10.10.10.1/24 TCPIP_2 CIDR 记法为: 192.168.1.1/24 1 . 实验一任务一 2)在你的电脑上打开cmd 窗口,ping 一下192.1 68.0.0 网络的任何一台在线的主机,将实际运行结果进行图片保存,粘贴到实验报告上。 PING 本机 PING 百度(此部分在寝室完成)

3)在ping 的过程中,利用wireshark 捕捉包含对应ICMP 报文的MAC 帧,将此MAC 帧的各个控制字段,以及此MAC 帧中包含的IP 数据报的各个控制字段,进行标注或者用文字列出。本机IP:172.27.69.177 目的地址:74:1f:4a:9b:a1:67 源地址:30:10:b3:b8:bd:a3 类型:协议类型ipv4(8000) 版本:4 首部长度:5 首部长度5*4=20 字节 区分服务:00

计网实验报告(一)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一) ——Windows环境下用java实现web服务器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HTTP协议的技术细节以及WEB服务器的实现原理并了解java提供的支持TCP协议的借口和类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处理一个http请求 (2)接收并解析http请求 (3)从服务器文件系统中获得被请求的文件 (4)创建一个包括被请求的文件的http响应信息 (5)直接发送该信息到客户端 (三)实验原理: HTTP协议的作用原理: WWW是以Internet作为传输媒介的一个应用系统,WWW网上最基本的传输单位是Web网页。WWW的工作基于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型,由Web 浏览器(客户机)和Web服务器(服务器)构成,两者之间采用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进行通信。HTTP协议是基于TCP/IP 协议之上的协议,是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的应用层协议,是通用的、无状态的、面向对象的协议。HTTP协议的作用原理包括四个步骤: (1) 连接: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打开一个称为socket(套接字)的虚拟文件,此文件的建立标志着连接建立成功。 (2) 请求:Web浏览器通过socket向Web服务器提交请求。HTTP的请求一般是GET或POST命令(POST用于FORM参数的传递)。GET命令的格式为: GET 路径/文件名HTTP/1.0 文件名指出所访问的文件,HTTP/1.0指出Web浏览器使用的HTTP版本。

(3) 应答:Web浏览器提交请求后,通过HTTP协议传送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接到后,进行事务处理,处理结果又通过HTTP传回给Web浏览器,从而在Web浏览器上显示出所请求的页面。 原理示意图如下: (四)实验步骤: 考虑利用java提供给TCP的端口和系统定义类进行传输实现,大致分为以下几步: (1) 创建ServerSocket类对象,监听端口7977。这是为了区别于HTTP的标准TCP/IP 端口80而取的; (2) 等待、接受客户机连接到端口7977,得到与客户机连接的socket; (3) 创建与socket字相关联的输入流instream和输出流outstream; (4) 从与socket关联的输入流instream中读取一行客户机提交的请求信息,请求信息的格式为:GET 路径/文件名HTTP/1.0 (5) 从请求信息中获取请求类型。如果请求类型是GET,则从请求信息中获取所访问的HTML文件名index.html。 (6) 如果HTML文件存在,则打开HTML文件,把HTTP头信息和HTML文件内容通过socket传回给Web浏览器,然后关闭文件。否则发送错误信息给Web浏览器; (7) 关闭与相应Web浏览器连接的socket字。

计网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 实验名称:RIP和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及协议流程 姓名:苑博 学号:08211575/06 指导教师:张海旸 实验日期:2011年4月15日 实验报告日期:2011年4月26日

目录 一、环境 (3) 二、实验目的 (3) 三、实验内容 (3) 四、实验步骤 (4) 1、绘制网络拓扑 (4) (1)网络拓扑图 (4) (2).net文件 (4) 2、启动实验环境 (6) 3、配置路由器和主机(路由器模拟)各端口的IP地址 (6) 4、RIP路由协议配置及流程 (6) (1)配置命令简介 (6) (2)路由器向外发送RIP包 (7) (3)路由器接收RIP包 (8) (4)距离矢量算法 (8) (5)水平分割法测试 (10) 5、OSPF路由协议配置及流程 (12) (1)配置命令简介 (12) (2)利用Debug ip ospf events分析OSPF (12) (3)将所有路由器配上OSPF (13) (4)OSPF检查邻机故障 (14) (5)debug ip ospf neighbor命令的使用 (15) 五、实验中的问题及心得 (15) 1、Dynamips服务器自动关闭即CPU占用率100%的问题 (15) 2、OSPF端口信息配置错误 (16) 3、RIP无法解决三角环路问题 (17) 六、实验思考 (18)

一、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xp ●网络平台:宿舍有线局域网(校园网) ●实验时机器IP地址:118.229.130.203 二、实验目的 通过自己建立网络拓扑结构,并分别赋予路由器RIP和OSPF协议。通过两协议完成路由器IP地址表的自动配置。通过DEBUG命令观察协议实现的过程并作出相应分析,通过Shutdown某些路由器观察路由器重新获取信息的方式并作出相应分析和比较。 本实验旨在让我们了解RIP和OSPF在获取路由表时的工作原理,熟悉Dynamips模拟器关于这方面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 ?在上一次实验的基础上实现RIP和OSPF路由协议 ?自己设计网络物理拓扑和逻辑网段,并在其上实现RIP和OSPF协议 ?通过debug信息详细描述RIP和OSPF协议的工作过程。 ?RIP协议中观察没有配置水平分割和配置水平分割后协议的工作流程;

计网实验报告

实验一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计算机学院三楼机房实验时间: 一、实验室名称:计算机学院机房 二、实验项目名称: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三、实验学时:4 四、实验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 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 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全局性 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模式,对交换 机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全局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 配置。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 ●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 ●End命令是指用户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交换机命令行支持获取帮助信息、命令的简写、命令的自动补齐、快捷键功能。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和配置交换机的描述信息必须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 ●Hostname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 ●当用户登录交换机时,你可能需要告诉用户一些必要的信息。你可以通过设置标 题来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创建两种类型的标题:每日通知和登录标题。 ?Banner motd配置交换机每日提示信息motd message of the day。 ?Banner login配置交换机登录提示信息,位于每日提示信息之后。 ●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命令要在特权模式下执行。 a)Show version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可以查看到交换机的硬件版本信息和软件版 本信息,用于进行交换机操作系统升级时的依据。 b)Show mac-address-table查看交换机当前的MAC地址表信息。 Show running-config查看交换机当前生效的配置信息。 五、实验目的: 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六、实验内容: 假设是某公司新进的网管,公司要求你熟悉网络产品,公司采用全系列锐捷网络产品,首先要求你登录交换机,了解、掌握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技巧,以及如何使用一些基本命令进行配置。 需要在交换机上熟悉各种不同的配置模式以及如何在配置模式间切换,使用命令进行基本的配置,并熟悉命令行界面的操作技巧。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三层交换机1台 八、实验步骤: 第一步: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第二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基本功能 第三步:配置交换机的名称和每日提示信息 第四步:配置接口状态 第五步: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 第六步:保存配置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计网实验报告

局域网网络结构及VLAN划分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局域网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命令; 2.了解Vlan的概念及应用; 3.了解交换机的接口类型; 4.了解Vlan标签协议802.1Q; 5.了解Vlan的实际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局域网中的基本概念 (1)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局域网常用的拓扑结构有星形网,环形网,总线网和数形网。(2)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媒质 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媒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信道。无论用何种媒质,局域网对信道的占用分为共享信道和独占信道来完成的。共享信道:带宽的分配主要采用的是动态分配。 独占信道:带宽的分配通过划分VLAN实现。 (3)共享信道的接入技术 共享信道的接入技术主要分为两类:随机接入和受控接入。 受控接入又分为两大类: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集中控制用到的主要技术为轮询方式;分散控制用到的主要技术为令牌方式。随机接入又分为两大类:载波监听多址接入和ALOHA。 (4)局域网的分层体系结构 局域网的分层体系结构由IEEE的802委员会制定。局域网一

般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以及高层。 (5)以太网—最常见的局域网 IEEE的802.3协议主要定义的是以太网标准。我们的工作网络也是在以太网环境里。媒质接入控制采用的是CSMA/CD,物理媒质采用的是双绞线,网络的拓扑结构为星形网,所有的主机通过两台交换机连在一起。 (6)网络操作系统 常用的网络操作系统有Windows NT,WINDOWS 2000,NOVELL,window XP等。包括WINDOWS 98也能提供常用的网络协议。我们的实验主要通过对WINDOWS 98的网上邻居进行协议的配置。 IPconfig命令可以设置和检查各种网络接口的配置值,可以利用它为每个接口设置IP地址,子网掩码和广播地址。 PING主要用来测试网络的连通性。它使用了ICMP回送请求与回送回答报文。 2.VLAN概述 VLAN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的而不是物理的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技术。划分VLAN的主要作用是隔离广播域。在共享式的以太网上,每个设备都处于一个广播域中。广播帧会传播到网络中的每台主机,并且对每台主机的CPU造成负担。 ARP请求:建立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计网实验报告 -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计网实验报告 -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学号:2012141461157 姓名:戚晓峰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5班第 7 周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实验课时 2 实验项目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实验时间 2014.10.16 掌握交换机命令行各种操作模式的区别,能够使用各种帮助信息,以及用命实验目的令进行基本的配置。 安装有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一台、锐捷三层交换机一实验环境台、LIMP实验环境。 一、实验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 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接口,其特点是需要使用配置线缆,近距离配置。第一次配置交换机时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用户模式、特权模式、全局配置模式、端口模式等几种。 1、用户模式进入交换机后得到的第一个操作模式,该模式下可以简单查看交换机的软、硬件版本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测试。用户模式提示符为switch> 2、特权模式由用户模式进入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进行管理,查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进行网络的测试和调试等。特权模实验内容式提示符为switch# (算法、程 3、全局配置模式属于特权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配置交换机的序、步骤和全局性参数(如主机名、登录信息等)。在该模式下可以进入下一级的配置方法) 模式,对交换机具体的功能进行配置。全局模式提示符为

switch(config)# 4、端口模式属于全局模式的下一级模式,该模式下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参数配置。端口模式提示符为switch(config-if)# 交换机的基本操作命令包括: 1、Exit命令是退回到上一级操作模式。 2、End命令是指用户从特权模式以下级别直接返回到特权模式。 3、交换机命令行支持获取帮助信息、命令的简写、命令的自动补齐、快捷键功能。 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和配置交换机的描述信息必须在全局配置模式下执行。 4、Hostname配置交换机的设备名称。 5、当用户登录交换机时,你可能需要告诉用户一些必要的信息。你可以通过设置标题来达到这个目的。你可以创建两种类型的标题:每日通知和登录标题。 Banner motd配置交换机每日提示信息motd message of the day。 Banner login配置交换机登录提示信息,位于每日提示信息之后。 6、查看交换机的系统和配置信息命令要在特权模式下执行。 a) Show version查看交换机的版本信息,可以查看到交换机的硬件版本信息和软件版本信息,用于进行交换机操作系统升级时的依据。 b) Show mac-address-table查看交换机当前的MAC地址表信息。 c) Show running-config查看交换机当前生效的配置信息。二、实验拓扑 三、实验步骤 第一步:交换机各个操作模式直接的切换 Swtich>enable ~使用enable命令从用户模式进入特权模式

计网实验报告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题目计算机网络实验 学生姓名梁云华 班级学号0909082311 行政班级计算机0806 指导教师刘丽敏 设计时间2010年12月

实验一: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实现 1.1实验目的 本实验是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性锻炼环节。通过实验,模拟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路由表交换过程,演示每轮交换后路由表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通信协议的实现技术,锻炼学生应用高级编程语言完成通信编程的能力,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协议本质的理解,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1.2实验内容 模拟距离向量路由算法的路由表交换过程,演示每轮交换后路由表的变化。 1.3实验原理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Bellman-Ford Routing Algorithm),也叫做最大流量演算法(Ford-Fulkerson Algorithm), 其被距离向量协议作为一个算法,如RIP, BGP, ISO IDRP, NOVELL IPX。使用这个算法的路由器必须掌握这个距离表(它是一个一维排列-“一个向量”),它告诉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最远和最近距离。在距离表中的这个信息是根据临近接点信息的改变而时时更新的。表中数据的量和在网络中的所有的接点(除了它自己本身)是等同的。这个表中的列代表直接和它相连的邻居,行代表在网络中的所有目的地。每个数据包括传送数据包到每个在网上的目的地的路径和距离/或时间在那个路径上来传输(我们叫这个为“成本”)。这个在那个算法中的度量公式是跳跃的次数,等待时间,流出数据包的数量,等等。 在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相邻路由器之间周期性地相互交换各自的路由表备份。当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器之间也将及时地相互通知有关变更信息。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使用这个算法的路由器必须掌握这个距离表(它是一个一维排列,即一个向量),它告诉在网络中每个节点的最远和最近距离。在距离表中的这个信息是根据临近接点信息的改变而时时更新的。表中数据的量和在网络中的所有的接点(除了它自己本身)是等同的。这个表中的列代表直接和它相连的邻居,行代表在网络中的所有目的地。每个数据包括传送数据包到每个在网上的目的地的路径和距离/时间在那个路径上来传输(我们叫这个为“成本”)。这个在那个算法中的度量公式是跳跃的次数,等待时间,流出数据包的数量等等。

计网实验报告(四)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四) ——编程实现路由算法(一)实验目的: 运用各种编程语言实现基于Dijkstra 算法的路由软件。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对路由原理和路由算法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验内容: 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编程实现基于 Dijkstra 算法的路由软件。输入不同的网络拓扑和链路代价测试和验证自己的路由软件。 (三)实验原理: Dijkstra 算法描述如下: 设: c(i,j): 结点i 至结点j 之间链路的代价,若i,j 不直接相连,则为无穷大。 D(v): 当前从源结点至目的结点V 之间路由的代价。 p(v): 从源结点至目的结点V 之间路由中V 之前的结点 N: 已经知道最优路径的结点集合 1 Initialization: 2 N = {A} 3 for all nodes v 4 if v adjacent to A 5 then D(v) = c(A,v) 6 else D(v) = infty 7 8 Loop 9 find w not in N such that D(w) is a minimum 10 add w to N 11 update D(v) for all v adjacent to w and not in N: 12 D(v) = min( D(v), D(w) + c(w,v) ) 13 /* new cost to v is either old cost to v or known 14 shortest path cost to w plus cost from w to v */ 15 until all nodes in N 动态图演示:

计网试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院系名称:国际高等技术学院专业班级:国计专 1002 班 学生姓名:孟繁强学号: 201038940207

实验一网线的制作与测试 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使用场合 直通线(straight-through cable) :不同类型设备连接使用直通线,如网卡到交换机、网卡到ADSL modem、交换机到路由器等。 交叉线(crossover cable) :相同类型设备连接使用交叉线,如两台电脑的网卡,交换机与交换机、交换机与集线器等。 双绞线内部线对是按照不同的松紧度绞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干扰。使用标准线序也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干扰。不使用标准线序的网线虽然能够连通,但可能干扰较严重,不稳定,无法判断问题。所以不能使用非标准的线序。 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的构成 直通线(straight-through cable) :一根网线,两端的线序相同叫直通线,即两端线序相同,都是568B标准。 交叉线(crossover cable) ::一根网线,一段为568B线序,另一端为568A线序,即1-3,2-6对调。 制作直通双绞线和交叉双绞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是,568B标准与RJ-45的对应关系,但因为双绞线只要保证相对标准即可。所以我们采取了RJ-45卡扣向下的方向。 我们遇到的第二个问题是:8根线不能自如的按照顺序插入线槽中。但是在我们经过老师指导并多次尝试并熟练了理线的步骤以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在压线过后无法将水晶头取出压线钳,在仔细阅读报告之后得知是压线步骤不到位造成的。最后我们在用力压线完整完成压线步骤后解决了该问题。

计网实验1

实验一熟悉常用的网络命令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成绩 1.实验目的: 学会使用常用ping ,ipconfig, nslookup, arp ,tracert等常用网络测试命令检测网络连通、了解网络的配置状态,跟踪路由等相关网络问题。 2实验环境: (1)运行windows 2000/2003/xp操作系统的PC一台。 (2)每台PC机具有一块网卡,通过双绞线与局域网网相连。 (3)局域网能连接Internet。 3.实验步骤: 参见实验指导手册内容。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查看本机TCP/IP协议配置,看你的计算机是通过自动获取IP还是通过手动方式设置IP地址的?写出判断的理由。 自动获取 由图可知,DHCP已启用,所以为自动获取。 (2)如果是通过手动方式获取IP地址,可以直接读出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首选DNS服务器地址。填写下表。 如果是采用动态获取IP地址,如何获取完整的TCP/IP配置信息,请写出解决步骤。并填写下表。 (3)在获取本机IP地址之后,在MS-DOS方式下运行下列Ping命令,填写实验运行结果(附截图)。 (a)ping本机IP地址

(b)ping 本机IP地址–t (c)ping 默认网关–n 6 (d)ping 本局域网内任意一台主机

(4)用nslookup命令从域名地址当中解析出IP地址,从IP地址当中解析出域名地址。 (5)利用路由跟踪命令tracert,跟踪到达某个网站(如https://www.sodocs.net/doc/717238075.html,)的路由信息。 (6)用netstat命令,显示以太网接口的统计信息,并显示所有已建立好的有效连接。

计网实验报告-五合一全集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学生实验报告 (2018 —2019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开课实验室:442 2019 年4 月17 日年级、专业、班学号姓名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组网初步指导教师缪祥华 教师评语该同学是否了解实验原理: A.了解□ B.基本了解□ C.不了解□该同学的实验能力: A.强□ B.中等□ C.差□该同学的实验是否达到要求: A.达到□ B.基本达到□ C.未达到□实验报告是否规范: A.规范□ B.基本规范□ C.不规范□实验过程是否详细记录: A.详细□ B.一般□ C.没有□ 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及内容 正确制作和识别以太网络中使用的双绞线电缆。学会为点对点网络和交换网络实施物理布线。并学会验证网络的基本连通性的工具。 二、实验原理及基本技术路线图(方框原理图或程序流程图) 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必须通过介质连接终端设备。所需的介质类型取决于要连接的设备类型。本实验的基本部分将使用双绞线电缆连接工作站与交换机。 此外,两台或多台设备要通过地址才能通信。网络层需要唯一的地址(亦称逻辑地址或IP 地址)才能使数据到达相应的目的设备。本实验将为工作站分配地址并用其实现设备之间的通信。 三、所用仪器、材料(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等或使用软件) PC机2台;交换机或集线器1台; 四、实验方法、步骤(或:程序代码或操作过程) 1.描述双绞线制作方法:描述双绞线的EIA/TIA568A和EIA/TIA568B的线序标准,描述平行线和交叉线的区别和使用场合; 2.描述双绞线制作过程 3.将工作站连接到交换机。使用正确的电缆,将电缆一端连接到工作站的网卡端口,另一端连接到交换机上的端口。描述你所使用双绞线种类; 4.为工作站分配第3 层地址。 注意:必须在每台工作站上完成这些步骤。以下说明以Windows XP 为例,如果使用其它操作系统,操作步骤稍有不同。 在计算机上单击开始,右键单击网上邻居,然后单击属性。此时应显示“网络连接”窗口,其中的

计数器实验报告精编版

实验4 计数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用集成触发器构成计数器的方法 2、掌握中规模集成计数器的使用及功能测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 计数器是一个用以实现计数功能的时序部件,它不仅可用来计脉冲数,还常用作数字系统的定时、分频和执行数字运算以及其它特定的逻辑功能。 计数器种类很多。按构成计数器中的各触发器是否使用一个时钟脉冲源来分,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根据计数制的不同,分为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根据计数的增减趋势,又分为加法、减法和可逆计数器。还有可预置数和可编程序功能计数器等等。目前,无论是TTL还是CMOS集成电路,都有品种较齐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器。使用者只要借助于器件手册提供的功能表和工作波形图以及引出端的排列,就能正确地运用这些器件。 1、中规模十进制计数器 CC40192是同步十进制可逆计数器,具有双时钟输入,并具有清除和置数等功能,其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如图5-9-1所示。 图5-9-1 CC40192引脚排列及逻辑符号 图中LD—置数端 CP U—加计数端 CP D—减计数端 CO—非同步进位输出端BO—非同步借位输出端 D0、D1、D2、D3—计数器输入端 Q0、Q1、Q2、Q3—数据输出端 CR—清除端

CC40192的功能如表5-9-1,说明如下: 表5-9-1 输入输出 CR LD CP U CP D D3D2D1D0Q3Q2Q1Q0 1 ×××××××0 0 0 0 0 0 ×× d c b a d c b a 0 1 ↑ 1 ××××加计数 0 1 1 ↑××××减计数 当清除端CR为高电平“1”时,计数器直接清零;CR置低电平则执行其它功能。 当CR为低电平,置数端LD也为低电平时,数据直接从置数端D0、D1、D2、D3置入计数器。 当CR为低电平,LD为高电平时,执行计数功能。执行加计数时,减计数端CP D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CP U输入;在计数脉冲上升沿进行 8421 码十进制加法计数。执行减计数时,加计数端CP U接高电平,计数脉冲由减计数端CP D输入,表5-9-2为8421码十进制加、减计数器的状态转换表。 表5-9-2 加法计数 输入脉冲数0 1 2 3 4 5 6 7 8 9 输出Q30 0 0 0 0 0 0 0 1 1 Q20 0 0 0 1 1 1 1 0 0 Q10 0 1 1 0 0 1 1 0 0 Q00 1 0 1 0 1 0 1 0 1 减计数 2、计数器的级联使用 一个十进制计数器只能表示0~9十个数,为了扩大计数器范围,常用多个十进制计数器级联使用。 同步计数器往往设有进位(或借位)输出端,故可选用其进位(或借位)输出信号驱动下一级计数器。 图5-9-2是由CC40192利用进位输出CO控制高一位的CP U端构成的加数级联图。

计网实验报告(IP)

实验:Wireshark Lab: IP 一、实验目的 1、会用wireshark分析IP协议,对IP协议有个全面的学习与了解 2、学习ip报文段的各领域。 二、实验器材 1、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主机。 2、抓包工具wreshark 和截图工具 三、实验内容实验操作实践与步骤 Capturing packets from an execution of traceroute 1、打开wireshark开始抓包. 2、启动pingpiotter,在“address to trace window”中输入“https://www.sodocs.net/doc/717238075.html,”, 在“# of time to trace”中输入3,选中”edit”选项,接着选中“advance options” —packet option输入56,按OK键,在按Trace键。 3、接着在packet option中输入2000,按OK键,在按Resume键。 4、再在packet option中输入3500,按OK键,在按Resume键。 5、停止抓包。 截图如下:

A look at the captured trace 1. Select the first ICMP Echo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your computer, and expand the Internet Protocol part of the packet in the packet details window. What is the IP address of your computer? 答:第一条ICMP回显请求报文如下: 由上图可知,我的电脑的IP地址是10.135.87.190

计算机网络-11信计-黄碧花-17-实验报告01

计算机网络-11信计-黄碧花-17-实验报告01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01 实验项目名称:(非课程名称) 实验地点实1-514 指导教师李桂森实验时间2013-09-19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了解网络IP地址相关信息 2. 注册一个邮箱并使用 3.访问厦门理工学院校园网等网站,并在网络中获得关于计算机网络新技术的资料。 4.提高查询资料和撰写书面文件的能力。 二、实验设备(环境)及要求 电脑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 1. 查询本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和DNS地址 2.(可选)邮件注册和使用。 3.访问厦门理工学院图书馆,利用电子数据库资源,从中国知网、

【摘要】该文对目前国内外对于计算机网络研究的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并针对计算机云技术的相关特征 云技术的应用做了详细的探讨分析。阐述了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典型应用。文中首现对于云技术的基本概念做了扼要的阐述,同时从商业模式的角度触犯,对于网络中云计算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深入的探讨。 (2)Shahriar Mohammadl, Vahid Alllahvakil, Mojtaba Khaghani, Effect of Network Traffic Performance, 2012-03-02 摘要:The importance of network security has grown tremendously and intrusion prevention/detection systems (IPS/IDS) have been widely developed to insure the security of network against suspicious threat. Computer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system consist of collecting traffic data, analyzing them based on detection rules and generate alerts or dropping them if necessary.

计网socket编程实验报告

计网socket编程实验报告 大学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实验项目名称: Socket 编程学院: 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报告人: 学号: 班级: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实验时间: 全文结束》》-05-10 提交时间: 全文结束》》年5月29日声明:本次实验内容由报告人和同组人独立完成,所有涉及到他人的工作均已说明。报告人和同组人均同意教师及学校为教学活动而引用本实验的内容,且无需事先征得同意和特别说明。教务处制 1、实验目的了解FTP协议的工作原理,掌握基于socket的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 2、实验要求用 Socket (WinSock)编程,实现简单的 FTP 客户端:客户端和 FTP 服务器建立 Socket 连接。 向服务器发送 USER、PASS 命令登录 FTP 服务器。

使用 PORT(或PASV)建立数据连接。 使用 NLST 进行文件列表。 使用 RETR / STOR 命令下载/上传文件。 在下载完毕后断开数据连接并发送 QUIT 命令退出。服务器:Apache Friends 中的 FileZillaFTP,或是lab:lab @ ftp、case、szu、edu、cn在整个交互的过程中,控制连接始终处于连接的状态。数据连接在每传输一个文件时先打开,传输后关闭 3、实验分析设计(1)服务端启动,等待用户连接(2)客户端启动,请求与服务端连接(3)服务端应答,与用户建立连接(4)用户输入目录操作、文件上传下载等指令,服务端接收到指令后进行解析,作出相应的响应(5)重复(4)的过程,直至用户输入quit指令要求离开,服务结束 4、核心代码说明#pragma ment(lib,"ws2_32")#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include"ftpClient、h"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ENU "Wele To The FTP Server,Please Input The mand And Enter!Such as: LIST,CWD,RETR,STOR,DELE,RMD,MKD"//定义了在ftp服务器上能进行的操作int main(){char Dir[256];memset(Dir,NULL,256);int returnNum;char ip[16];int port;char test;cha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