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常识

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常识

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常识
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常识

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一)显微镜结构图:

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4.载物台:放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

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

察的物体。

5.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

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圈用来调节

光线的强弱:

6.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

时使用。

7.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

时使用。

8.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包括平面镜和凹面镜。

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

强,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

所需要的最佳光线。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9.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10.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11.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二)显微镜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置于胸前,镜筒朝前,镜臂朝后,把显微镜

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五厘米左右。

2.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然后用拇指和中指转动转换器(切忌手持物镜

移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

中心)。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睁开),

同时转动反光镜,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使视野亮度均匀合适(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

可放反),将所要观察的部位置于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4.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双手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

物镜镜头,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约2~3mm为止(注意不要让镜头与

盖玻片接触,以免损坏镜头或标本片),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

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

一直看不到物象,说明观察目标没有正对通光孔中心或者镜筒上升过

快超出观察范围,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操作。如果不清楚,可以略

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

可移动装片,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

方向是相反的)。如果视野内的亮度不合适,可通过转动遮光器调节

光圈大小来改变亮度。

5.高倍物镜的使用:一定先将要进一步观察的标本或部位调到视野的正中央,同时把物象调

节到最清晰的程度,然后转动转换器调换成高倍物镜。转换高倍镜时转

动速度要慢,并从侧面进行观察,如果高倍镜头碰到玻片,说明低倍镜

的焦距没有调好,应该重新操作。转换好高倍镜后,用左眼注视目镜,

此时视野内亮度变暗,因此一般选用较大的光圈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

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细准焦螺旋一般转动半

圈到一圈,物象就清楚了。切勿使用粗准焦螺旋)。

6.实验完毕,把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

(三)显微镜知识归纳:

1.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和体积。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例1】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1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A)A.长度和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体积放大400倍

解析:显微镜观察物像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并且放大倍数是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和体积。

2.视野及镜像亮度:视野是指一次所能观察的被测标本的范围。镜像亮度是指视野里所看到的像的亮暗程度。

3.任何需要观察的标本都要先用低倍镜观察。

原因:①低倍镜视野相对大,便于找目标;②易调节,防止镜头与装片相碰。

4.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及标本距离的关系:

【例2】如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①②③④⑤是操作显

微镜的几个步骤。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由视野(1)到视野

(2)时,操作过程的正确顺序是 ( C)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转动细准焦螺旋③调节光圈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玻片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 C.⑤④③② D.④⑤①②

解析:用低倍镜观察物像后,换用高倍镜观察时,首先要移动装片,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由于进入高倍镜的光线少,因此要调大光

圈。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以看清物像。

5.视野中物像与标本移动的关系:

视野中某观察对象位于左下方,如果要移到中央,应将装片或切片向左下方移动(同向移动)。原因是视野中物像移动的方向与切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6.放大倍数的扩大缩小与视野里细胞数量的变化。

例: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央有一排细胞共15个。若把物镜换成10X,则细胞数目为6个,因为视野中的细胞数目与放大倍数成反比。若目镜5X,物镜4X,视野中共有50个细胞,再把物镜换成10X,则视野中有8个细胞。因为视野中看到的实物的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

7.污点判断:玻片移,污点移,则污点在玻片上;物镜换,污点移,则污点在物镜上;目镜转,污点移,则污点在目镜上。

【练习】

1、物镜放大倍数越高,镜头长度就越长,与玻璃片的距离也越近。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个数越少,视野亮度将变暗(填变亮、变暗、不变)。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小,个数越多,视野亮度将变亮(填变亮、变暗、不变)。

2、P在显微镜中看到的像是d(填像的形状),如像在视野的左上方,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填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右下方)移。

3、要使显微镜视野的明暗发生变化应调节反光镜或光圈,要使视野的清晰度发生变化应调节细准焦螺旋。

4、有一台显微镜中有目镜三个分别是5×、10×、12.5×,物镜二个10×、40×,则这台显微镜的最大放大率为500倍,最小放大率为50倍。使用显微镜时一般先选用低倍镜(填高倍镜、低倍镜),然后使用高倍镜(填高倍镜、低倍镜)

视野将变暗(变亮、变暗),细胞数目变少,细胞个体变大。

5、在一台显微镜中用5×目镜和10×物镜看到如右图的细胞,如果

用10×目镜40×物镜时将会看到1个细胞。

6、显微镜的成像放大原理: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一定要透明)物镜的透镜(第一次放大成倒立的实像)镜筒目镜(再放大成虚像)眼

7、英国科学家胡克于1665年首先发现了细胞,他当时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了木栓的切片,但他看到的只是植物死细胞的细胞壁。

8、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过程中,如欲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放下,需从侧面看着物镜的目的是(C)

A.为了使显微镜对好光B.使物镜降至适当高度,以便使被观察物恰好对准物镜C.防止物镜碰到玻片,造成损坏D.使物镜降到刚好可看清物体像的高度

9、操作显微镜时,若由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不可有何动作:(B)

A 、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调节光圈

D、使放大的部位置于中央。

10、在显微镜底下观察,若要看清被观察物的左方,请问玻片应往哪个方向移动?(A)

A、左方

B、右方

C、上方

D、下方。

XSP显微镜使用图示教程(20210203101516)

XSP系列显微镜使用图示教程 XSP02显微镜结构基础知识: 目镜 物镜转换器 粗调旋钮物镜 微调族钮调光

XSP06显微镜结构基础知识: 3乱物镜转换器 栽物台微调旋钮 可调光阑 双面反射镜 —基座 一、取镜和安放 1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显微镜放在距 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处)。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3.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4.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 (右眼睁开,便于以后同时画图)。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 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三、观察 5.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 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6.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 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 本)。 .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 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 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注意事项:实验完毕,把显微镜的外表擦拭干净。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进镜箱里,送回原处。 显微镜使用常犯的错误 王建宏 显微镜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的重要工具。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据调查,很多初中生甚至高中生不能正确使用显微镜。现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学生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1)显微镜安放位置不当,有碍操作 显微镜安放不是靠前就是靠后,或位置靠右,甚至把镜筒向着自己。 显微镜应安放在离桌边缘5 cm镜筒向前,并讲清显微镜位置稍靠左 侧的道理(两眼同时睁开观察,眼不易疲劳,便于绘图。) (2)对光顾此失彼

显微镜知识点及习题

练习使用显微镜 1、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 目镜:放大物像(无螺纹,目长低)—靠近眼睛 镜筒:放置目镜 转换器:转换镜头,调换物镜 物镜:放大物像(有螺纹,物长高)—靠近被观察物体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 压片夹:固定玻片 通光孔:光线通过 遮光器:有大小不一的光圈,可调节光线强弱。 (光弱—大光圈,光强—小光圈,首先使用大光圈) 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弱—凹面,光强—平面)粗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调节焦距,幅度大 细准焦螺旋:调节镜筒升降,调节焦距,幅度小,可使物像更清晰。 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焦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放大物像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使用显微镜 取镜安放,对光观察(三转一看)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一看转动遮光器,使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转动反光镜,使凹面将光线反射 看物像,调节粗、细准焦螺旋 想一想,为什么对光时要用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3、显微镜中的物像 显微镜中的物像和实物是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 显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物的移动方向是相反的。 如果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点,这个污点有可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要将显微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动到视野的“中央”,应将载玻片() A.向左上方移动 B.向左下方移动 C.向右下方 移动 D.向右上方有移动 2)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暗淡且偏左上方,则能使它明亮并位于视野中央的操作是() A.换用小光圈,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B.换用小光圈,玻片向左上方移动 C.换用大光圈,玻片

《扫描探针显微镜》讲义

《扫描探针显微镜》讲义 2007/11/13 丁喜冬 目次 一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概述 二扫描力显微镜(SFM)概述 三SFM中的力及其检测技术 四几种常见的SPM 五商品化的SPM仪器的例子 六SPM的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1)白春礼、田芳、罗克著,扫描力显微术,科学出版社,2000 (2)白春礼编著,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 (3)G..Binning,C.F.Quate,Ch.Gerber. Phys.Rev.Lett 56,930(1986) (4)J. K. H. Ho¨rber1 and M. J. Miles,Scanning Probe Evolution in Biology,Volume302, Science, 7.Nov 2003 (5)Werner A.Hofer, Adam S.Foster, Alexander L.Shluger, Theories of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 at the atomic scale, 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V olume75, October 2003.

一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概述 1、发展背景 1982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苏黎世实验室的宾尼(Binning)和罗雷尔(Rohrer)及其同事们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新型的表面分析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ing Microscope, STM)。宾尼和罗雷尔因此而获得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它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的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国际科技界公认为80年代十大科技成就之一。随后,STM仪器本身及其相关仪器获得了蓬勃发展,诞生了一系列在工作模式、组成模式及主要性能与STM相似的显微仪器,用来获取STM无法获取的各种信息。这些仪器目前统称为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SPM)。这些仪器的共同特点是:采用尖锐的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的方法来获取样品表面的一些性质。不同的扫描探针显微镜主要是针尖特性及相应针尖-样品相互作用的不同。这些仪器的发明,使人们跨入了原子和分子世界,成为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有力工具,在科技和工业方面已经、并且必将继续产生深刻的影响,在材料科学、微电子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SPM的种类 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家族中目前有近20个成员。由于其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之中,所以其成员将继续增加。按照工作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与隧道效应有关的显微镜、扫描力显微镜、扫描离子电导显微镜、扫描热显微镜等几类。与隧道效应有关的显微镜是基于量子隧道效应工作的。STM是SPM家族的第一个成员,也是与隧道效应有关的显微镜的典型代表。其成员还包括扫描噪声显微镜(SNM)、扫描隧道电位仪(STP)、弹道电子发射显微镜(BEEM)、光子扫描隧道显微镜(PSTM)等。扫描力显微镜(Scanning Force Microscope,SFM)通过检测探针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而成像,除了宾尼等人于1986年发明的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外,应用较广的还有:磁力显微镜(MFM)、静电力显微镜(EFM)、摩擦力显微镜(LFM)、化学力显微镜(CFM)等。 3、SPM的工作原理 扫描探针显微镜采用尖锐的探针在样品表面扫描的方法来获取样品表面的电、磁、声、光、热等物理的或化学的性质。不同的扫描探针显微镜主要是针尖特性及相应针尖-样品相互作用的不同,即各种扫描探针显微镜除了探针部分外,工作原理是基本一样的。 4、SPM的应用前景 SPM具有的原子和分子尺度上的探测材料性质的能力,因此,SPM无论在基础项目研究还是在技术领域的应用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目前,SPM已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科研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并推动着这些学科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系列新的交叉学科。另外,扫描探针显微镜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研究方面,它已迅速向工业应用领域扩展。 图1-1 SPM的分类 图1-2 SPM的工作原理

显微镜基础知识

显微镜基础知识 第一章:显微镜简史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需要观察微观世界,显微镜正是这样的设备,它突破了人类的视觉极限,使之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 显微镜是从十五世纪开始发展起来。从简单的放大镜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单透镜显微镜,到1847年德国蔡司研制的结构复杂的复式显微镜,以及相差,荧光,偏光,显微观察方式的出现,使之更广范地应用于金属材料,生物学,化工等领域。 第二章显微镜的基本光学原理 一.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中,两点之间以直线传播,当通过不同密度介质的透明物体时,则发生折射现像,这是由于光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造成的。当与透明物面不垂直的光线由空气射入透明物体(如玻璃)时,光线在其介面改变了方向,并和法线构成折射角。 二.透镜的性能 透镜是组成显微镜光学系统的最基本的光学元件,物镜、目镜及聚光镜等部件均由单个和多个透镜组成。依其外形的不同,可分为凸透镜(正透镜)和凹透镜(负透镜)两大类。 当一束平行于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相交于一点,这个点称“焦点”,通过交点并垂直光轴的平面,称“焦平面”。焦点有两个,在物方空间的焦点,称“物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物方焦平面”;反之,在像方空间的焦点,称“像方焦点”,该处的焦平面,称“像方焦平面”。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三.影响成像的关键因素—像差 由于客观条件,任何光学系统都不能生成理论上理想的像,各种像差的存在影响了成像质量。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各种像差。 1.色差(Chromatic aberration) 色差是透镜成像的一个严重缺陷,发生在多色光为光源的情况下,单色光不产生色

认识显微镜的结构及其功能教学设计01

第2单元第3章细胞 第1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协能 第一课时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普通显微镜主要构件的名称和用途; 2、练习使用显微镜,学会规范的操作方法; 3、尝试使用低倍镜观察生物玻片标本;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表达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实验操作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掌握观察的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载玻片、纱布、擦镜纸。 学生:对照课本p32的图,认识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1、前面我们已经了解生物多样性,它们所表现的生命特征大同小异,如生长、繁殖等,原来,除病毒外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要想看到细胞,必须要认识显微镜 1、听教师讲解,回顾旧知识。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理清脉络 构建框架 (知识积累) 1、组织学生学习室验室规则; 2、用实物来逐一介绍显微镜的各个结构及其用途; 3、教师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认真听讲,了解室验室的相关规则; 2、边听教师介绍边结合p32图3?—2,来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3、认真听讲和观察教师的操作方法; 1、为以后有一个好的室验纪律打基础; 2、完成知识目标,为以后的实验打好基础; 3、完成知识目标,为后面的操作奠定基础; 学以致用 (知识运用) 1、要求学生开始进行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点拨; 1、根据刚才所学到的知识,变理论为实践,动手做实验; 2、有问题的举手请教教师;通过亲自操作加深对显微镜各部分的认识,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方法,完成三维目标;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1、引导学生完成p34讨论的1、2、3题;

显微镜基础知识及主要参数说明

第一章:显微镜的几个重要光学技术参数 在镜检时,人们总是希望能清晰而明亮的理想图象,这就需要显微镜的各项光学技术参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并且要求在使用时,必须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各参数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显微镜应有的性能,得到满意的镜检效果。 显微镜的光学技术参数包括:数值孔径、分辨率、放大率、焦深、视场宽度、工作距离、覆盖差等。这些参数并不都是越高越好,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在使用时,应根据镜检的目的和实际情况来协调参数间的关系,但应以保证分辨率为准。 1.数值孔径:(Numerical aperture)简写NA 数值孔径是判断物镜性能(分辨率,焦深和亮度)的关键要素,计算公式如下: N.A.=n×Sin(u/2) n = 试样与物镜之间介质的折射率(空气:n=1、油:n=1.515) u:孔径角又称“镜口角”,是物镜光轴上的物体点与物镜前透镜的有效直径所形成的角度,也是光轴与离物镜中心最远折射光形成的角度。孔径角越大,进入物镜的光通亮就越大,它与物镜的有效直径成正比,与焦点的距离成反比。 空气的折射率为n=1,孔径角最大不能超过180度,否则会因为物镜工作距离等于零而

无法工作。Sin(180/2)=1,所以空气介质的NA值小于1。 显微镜观察时,若想增大NA值,孔径角是无法增大的,唯一的办法是增大介质的折射率n值。基于这一原理,就产生了水浸系物镜和油浸物镜,因介质的折射率n值大于1,NA 值就能大于1。 数值孔径最大值为1.4,这个数值在理论上和技术上都达到了极限。目前,有用折射率高的溴萘作介质,溴萘的折射率为1.66,所以NA值可大于1.4。 这里必须指出,为了充分发挥物镜数值孔径的作用,在观察时,聚光镜的NA值应等于或略大于物镜的NA值,数值孔径与其他技术参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几乎决定和影响着其他各项技术参数。它与分辨率成正比,与放大率成正比,与焦深成反比,NA值增大,视场宽度与工作距离都会相应地变小。 2.分辨率(Resolving power)

显微镜的知识总结及常考知识点

生物科学:显微镜的知识总结 有关显微镜的知识在生物学中非常重要,也多次考过,现将有关知识总结如下: 1、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 2、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3、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4、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5、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6、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7、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8、如何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核和液泡?一般来说,细胞核透光性不好,是深色的,液泡是浅色的。 此外仔细观察,液泡中液体是流动的,细胞核里面的结构是固定的,看起来有杂质的样子。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短,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长。 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答案:B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物镜

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

显微镜有关知识总结 一、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 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与安放 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保持镜身直立,放在自己身体的左前方。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 2)转动遮光器,使一个较大的光圈正对通光孔; 3)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用手转动反光镜,对向光源,直至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低倍镜的使用

1)放置装片 升高镜筒,把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中央,用压片夹压住。 2)调焦 两眼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让镜筒徐徐下降,直至物镜距玻片2-5mm处,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3)低倍镜下观察 4、高倍镜的使用 在低倍物镜下将需要放大观察的标本部位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将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正中央,直接调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 5、使用后的整理 观察结束,应先将镜筒升高,再取下切片,然后转动转换器,使物镜与通光孔错开,做好清洁工作。再下降镜筒,使两个物镜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两侧,呈八字形。放回镜箱。 三、几个重要知识点: 1、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指的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例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B.表面积C.像的面积D.长度或宽度

【答案:D】 例2.如果使用10倍的目镜和10倍的物镜,在视野中央观察到一个细胞。在只换40倍物镜的情况下,该细胞的物象比原先观察到的细胞直径放大了() A.4倍B.16倍C.100倍D.400倍 【答案:A】 2、掌握目镜和物镜的结构特点以及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目镜是无螺纹的,物镜是有螺纹的;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物镜越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小;物镜越短,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就越大。例1.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内有2个镜头,甲的一端有螺纹,乙无螺纹,甲乙分别为() A.目镜、物镜B.物镜、目镜 C.均为物镜D.均为目镜 【答案:B】 例2.显微镜头盒中的4个镜头。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丙、丁皆无螺纹。甲镜头长3厘米,乙镜头长5厘米,丙镜头长3厘米,丁镜头长6厘米。请问:使用上述镜头观察某装片,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装片之间距离最近的是;在同样的光源条件下,视野中光线最暗的一组镜头是。 解析:根据显微镜的结构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有螺纹,为物镜。丙、丁无螺纹,为目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工作距离越短,即与

显微镜常识

金像显微镜常见知识点和疑问解答 Q:什么是数值孔径NA? 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是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数值孔径越高,分边率越高,焦深则越小。 Q:是否可以在无限远光学系统上使用有限远筒长的物镜?A:您可能能够将物镜拧上物镜转盘,但由于无限远光学系统光路上的结像透镜的关系,使用有限远系统的物镜不能得到最佳的图像。 Q:是否可以在有限远筒长的显微镜上使用无限远系统的物镜? A:不能。因为像有限远光学系统不包含可使平行光路聚焦在目镜光栏面的结透镜。 Q:相差物镜是否可以用于其他观察方法? A:是的,可以。仅需移动相差聚光镜到“0”位置同时使用柯勒照明。相差物镜在其后焦平面上有相板,但是大部分光不受这个相板的影响。因此,对图像质量仅有轻微的影响,对明场图像依然有用。Olympus 制造的相差物镜还可应用于荧光观察。 Q:相差物镜上标记的Ph1、Ph2、Ph3是什么意思? A:相差物镜要配合安装在聚光镜的环状光阑来使用。光阑的直径要与物镜的NA值相匹配。Olympus UIS 的物镜,Ph1表示物镜的NA值不超过0.50;Ph2表示NA值在0.55至1.0之间;Ph3表示NA值大于1.0(油镜)。长工作距离的物镜使用专用的相差环。 Q:是否可以为视频显微方法选择高NA值的物镜观察微小标本的细节? A:是的,可以。当您通过目镜观察时眩光可能图像的细节变暗,但必要的信息往往包含在其中,那么视频增强技术可以处理这些信息并且获得极好的视频图像。 Q:是否应该购买我所能买得起的最好的物镜? A:通常是这样的,但不总是。如果你所观察的标本的厚度有几个微米,平场消色差或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就很好了,因为比起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有更好的焦深。如果用于彩色照相,平场半复消色差比平场消色差物镜得到的图像要好。平场复消色差物镜在微小细节上可以得到极好的观察和照相的效果,但往往要花费比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高几倍的价格。 Q:如何避免在滴油时损伤40倍的干式物镜? A:如果您经常使用100倍的油镜,您可能想用50倍的油镜来替换掉40倍的干镜。50倍的平场消色差油镜(NA0.90)比标准的40倍平场消色差或消色差干镜(NA 0.65)得到更加明亮的图像,更好的清晰度。 Q:如何减少在40倍干镜上沾上香柏油? A:当您在转换40倍干镜和100倍油镜时,尽量避免40倍的干镜浸到油上。实验室经常将这两款物镜装在相对的方向上。 Q:为什么有时候40倍的物镜成象效果比20倍差? A:当标本的厚度大于标准厚度0.17MM,或在盖玻片上有其他物质。为了改善成象效果,您可以用带校正环干式物镜,或用40倍和50倍的油镜来取代40倍的干式物镜,因为油浸物镜对盖玻片厚度变化的敏感性较小。 Q:如何在荧光观察中使用平场校色差物镜? A:平场校色差物镜适用于蓝和绿激发波长,平场校色差物镜的玻璃张力可以激发到近紫外。因此,平场校色差物镜,它的数值孔径比平场半复或平场复校色差物镜低,所以它需要一个调光器。 Q:“干式”物镜(物镜前透镜与盖玻片之间以空气为介质)的数值孔径最大能达到多少? A:干式物镜的数值孔径可达到0.95,但观察盖玻片时需要校正环。 Q:为什么“干式”20倍、40倍和60倍物镜有校正环? A:旋转校正环可以使物镜内的透镜组的距离,这样校正由于盖玻片过厚所带来的球差。在正置显微镜中,校正环的校正盖玻片范围是0.11mm到0.22mm。倒置显微镜中,校正范围0到2mm。 Q:为什么20倍的物镜或更高倍率的物镜有弹簧或装配可伸缩的前端透镜?

光学显微镜的历史及基础知识

光学显微镜的历史及基础知识

光学显微镜的历史及基础知识 光学显微镜 optical microscope 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简史早在公元前 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J.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17世纪中叶,英国的R.胡克和荷兰的 A.van列文

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 年G.B.阿米奇第一个采用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E.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R.科赫、L.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F.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显微镜知识总结

显微镜知识总结 (一)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显微镜的成像: 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放大倍数是指物体的长度或宽度或直径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 5.调节视野亮度的方法: ①增强或减弱光源亮度;②增大或缩小光圈;③反光镜使用平面镜或凹面镜 (二)使用低倍镜观察的步骤: .取镜与安放:(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同时睁开。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 3.低倍镜观察: (1)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防止两者相撞);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 .操作步骤: (1)低倍镜观察(先对光,后调焦)(2)移动玻片,将要放大的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 (3)转动转换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4)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5)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2.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约0.5cm)时或者粗准焦螺

材料分析技术说课材料

材料分析技术

材料分析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 一、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V 225.1=λ,电子波长由加速电压V 决定。 电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①二次电子:从距样品表面100埃左右深度范围内激发出来的低能电子,能量较低。因此二次电子的反射区域与入射电子束轰击的区域重合度很好,故成像分辨率很高。表面形貌信息的主要来源,也可以观测磁性材料和半导体材料。 ②背散射电子:除了可以显示表面形貌外,还可以显示元素分布状态和相轮廓。 ③吸收电子:这部分电子在试样和地之间形成的电流等于入射电子流和反射电子流的差额,可以用来显示样品元素表面分布状态和试样表面形貌。

④X 射线:进行微区元素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就是通过电子枪发射高能量的电子束,与样品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各种电子和射线,并将其收集转换成信号。分辨本领:几十到一百埃。 二、所得图像 二次电子像 产生的二次电子被旁边的正电位收集极经转换后变成图像信号。二次电子的反射量主要取决于样品表面的起伏状况,如果电子束垂直于表面入射,则二次电子反射量很小。且二次电子像是一种无影像。表面电位会影响二次电子量的变化,因此可以利用电压发差效应研究半导体器件的工作状态。 背散射电子像 收集极电位为零,不经加速,因此背散射电子像是一种有影像。背散射电子发射量还与样品的原子序数有关,原子序数越大,散射量越大,因此还可以反映样品表面平均原子序数分布。但背散射电子像分辨本领较差。 吸收电流像 研究晶体管或集成电路的PN 结性能与晶体缺陷和杂质的关系。 X 射线及X 射线显微分析 当具有一定能量的入射电子束激发杨平时,样品中的不同元素将受激发射特征X 射线。各种元素特征X 射线波长与其原子序数Z 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以用莫赛莱定律表示:()σν-=Z K 。能量色散法(EDX )

显微镜基础知识问答

Q:什么是数值孔径NA? A:数值孔径是物镜和聚光镜的主要技术参数,是判断两者(尤其是对物镜而言)性能高低的重要标志。数值孔径越高,分边率越高,焦深则越小。 Q:是否可以在无限远光学系统上使用有限远筒长的物镜? A:您可能能够将物镜拧上物镜转盘,但由于无限远光学系统光路上的结像透镜的关系,使用有限远系统的物镜不能得到最佳的图像。 Q:是否可以在有限远筒长的显微镜上使用无限远系统的物镜? A:不能。因为像有限远光学系统不包含可使平行光路聚焦在目镜光栏面的结透镜。 Q:相差物镜是否可以用于其他观察方法? A:是的,可以。仅需移动相差聚光镜到“0”位置同时使用柯勒照明。相差物镜在其后焦平面上有相板,但是大部分光不受这个相板的影响。因此,对图像质量仅有轻微的影响,对明场图像依然有用。Ol ympus制造的相差物镜还可应用于荧光观察。 Q:相差物镜上标记的Ph1、Ph2、Ph3是什么意思? A:相差物镜要配合安装在聚光镜的环状光阑来使用。光阑的直径要与物镜的NA值相匹配。Olympu s UIS的物镜,Ph1表示物镜的NA值不超过0.50;Ph2表示NA值在0.55至1.0之间;Ph3表示N A值大于1.0(油镜)。长工作距离的物镜使用专用的相差环。 Q:是否可以为视频显微方法选择高NA值的物镜观察微小标本的细节? A:是的,可以。当您通过目镜观察时眩光可能图像的细节变暗,但必要的信息往往包含在其中,那么视频增强技术可以处理这些信息并且获得极好的视频图像。 Q:是否应该购买我所能买得起的最好的物镜? A:通常是这样的,但不总是。如果你所观察的标本的厚度有几个微米,平场消色差或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就很好了,因为比起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有更好的焦深。如果用于彩色照相,平场半复消色差比平场消色差物镜得到的图像要好。平场复消色差物镜在微小细节上可以得到极好的观察和照相的效果,但往往要花费比平场半复消色差物镜高几倍的价格。 Q:如何避免在滴油时损伤40倍的干式物镜? A:如果您经常使用100倍的油镜,您可能想用50倍的油镜来替换掉40倍的干镜。50倍的平场消色差油镜(NA0.90)比标准的40倍平场消色差或消色差干镜(NA 0.65)得到更加明亮的图像,更好的清晰度。 Q:如何减少在40倍干镜上沾上香柏油? A:当您在转换40倍干镜和100倍油镜时,尽量避免40倍的干镜浸到油上。实验室经常将这两款物镜装在相对的方向上 Q:为什么有时候40倍的物镜成象效果比20倍差? A:当标本的厚度大于标准厚度0.17MM,或在盖玻片上有其他物质。为了改善成象效果,您可以用带校正环干式物镜,或用40倍和50倍的油镜来取代40倍的干式物镜,因为油浸物镜对盖玻片厚度

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素材 - 显微镜的使用 教科版

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放大原理 1、两个凸透镜组合而成的简易显微镜比单个所能放大的倍数大,显微镜使人类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2、显微镜发明过程:荷兰人列文虎克把自己磨制的非常精密的两个镜片嵌在圆形金属管子的两头,中间还安上了可以调节两个镜片的距离的螺旋管,制成了世界上最早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用目镜的放大倍数乘物镜的倍数。 4、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 5、人们利用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看到所有物质都是由一些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组成的。 6、扫描隧道显微镜可实现对表面的纳米加工。 显微镜的使用操作 1、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观察细胞。 2、不论植物和动物,其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1)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必须薄而透明 (2)制作洋葱表皮装片 ①在一个干净的载玻片中间滴一滴水 ②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③用盖玻片(另一个载玻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④在盖玻片的一侧滴一滴稀释的碘酒,用吸水纸从对侧吸引,直至整个标本染色为止 ⑤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4、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 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显微镜结构,从上到下为:目镜、调节旋钮(粗细)、镜臂、物镜、载物台、反光镜、底座 5、使用注意事项: 反光镜有两面,强光用平面镜,弱光用凹面镜 所观察区域在哪个方位就往哪个方位移动 6、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洋葱表皮细胞像长方形的格子,细胞内部有不同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细胞质) 显微镜的观察

显微镜的STM原理与AFM基本原理介绍

显微镜的STM原理与AFM基本原理介绍 STM概述 1982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苏黎世实验室的G..Binnig和HeinrichRohrer 及其同事们共同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新型的表面分析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简称STM)。STM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研究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八十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为表彰STM的发明者们对科学研究的杰出贡献,1986年宾尼和罗雷尔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STM是继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场离子显微镜之后,第三种在原子尺度观察物质表面结构的显微镜,其分辨率在水平方向可达0.1nm,垂直方向可达 0.01nm,它的出现标志着纳米技术研究的一个最重大的转折,甚至可以标志着纳米技术研究的正式起步,这是因为STM具有原子和纳米尺度的分析和加工的能力。使用STM,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可用于研究原子之间的微小结合能,制造人造分子;在生物学领域,可用于研究生物细胞和染色体内的单个蛋白质和DNA 分子的结构,进行分子切割和组装手术;在材料学领域,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晶格和原子结构,考察晶体中原子尺度上的缺陷;在微电子领域,则可以用于加工小至原子尺度的新型量子器件。 STM的工作原理 STM是利用量子隧道效应工作的。若以金属针尖为一电极,被测固体样品为另一电极,当他们之间的距离小到1nm左右时,就会出现隧道效应,电子从一个电极穿过空间势垒到达另一电极形成电流。且其中Ub:偏置电压;k:常数,约等于1,Φ1/2:平均功函数,S:距离。 从上式可知,隧道电流与针尖样品间距S成负指数关系。对于间距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当针尖在被测样品表面做平面扫描时,即使表面仅有原子尺度的起伏,也会导致隧道电流的非常显著的、甚至接近数量级的变化。这样就可以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来反应表面上原子尺度的起伏,如下图右边所示。这就是STM 的基本工作原理,这种运行模式称为恒高模式(保持针尖高度恒定)。 STM还有另外一种工作模式,称为恒流模式,如下图左边。此时,针尖扫描过程中,通过电子反馈回路保持隧道电流不变。为维持恒定的电流,针尖随样品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动,从而记录下针尖上下运动的轨迹,即可给出样品表面的形貌。 恒流模式是STM常用的工作模式,而恒高模式仅适于对表面起伏不大的样品进行成像。当样品表面起伏较大时,由于针尖离样品表面非常近,采用恒高模式扫描容易造成针尖与样品表面相撞,导致针尖与样品表面的破坏。

高中生物。显微镜知识点精析

一、显微镜的构造 很多老师对于显微镜的构造的介绍可能只是把显微镜从镜箱拿出来放在讲台上让同学们看各部分的构造。在这里我个人觉得在介绍显微镜构造时应着重介绍以下几点: ①从目镜筒中抽出目镜,从转换器上拧下物镜,这样使学生知道目镜无螺纹,而物镜有螺纹。 ②把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和物镜放在同一桌面上,能让学生直观看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并且可以比较一下物镜的通光孔径,放大倍数越大的,通光孔径越小。 ③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节范围的大小。 ④遮光器的位置及怎样调节。 二、显微镜成像的原理 很多老师在讲课时只给学生强调出显微镜成像的结论,对于成像的原理很少介绍,这样很多同学对于这点就比较模糊,因此,应把显微镜成像的原理图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显微镜成像的具体过程。下图是显微镜成像原理示意图。

通过此图学生很清晰的看到物体被放大了两次,这样就很容易得出: 结论一: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X物镜的放大倍数, 结论二:显微镜成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像的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 例1、如果一个细小的物体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面积 D、长度或宽度 解析:显微镜放大的物体的实质为长度或宽度,而不是面积。面积大约被放大了2500倍左右。所以,答案为D。 例2、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母“b”,那么在视野中看到的是() A、b B、d C、p D、q 解析:答案为D。 方法1:根据显微镜放大的为上下、左右和实物都相反的虚像,先把“b”左右相反得到“d”,再把“d”上下相反得到“q”。 方法2:最快捷的方法,把“b”旋转180°即可得到答案。 三、低、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原子力显微镜AFM实验报告

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和进展 摘要:从原子力显微镜诞生以来,由于其在表面观测上的高分辨率以及对表面的 要求较低,这项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科研的各个领域,极大的促进了各学科的发展。由于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在其诞生之后就一直被改进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场合的需求。本文从具体原子力实验出发概述原子力显微镜的应用以及改进方案。 关键词:原子力显微镜 压电微悬臂 敲击式AFM 探针功能化 1 引言 1996年Binning 及其合作者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础上发明了AFM ,它是利用原子、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范德瓦尔斯力,价键力,表面张力,万有引力,以及静电力和磁力等)来观察物体表面微观形貌的新型实验技术。在这项表面观测技术发明以来已经被各学科所采纳、改进,以适应不同学科不同工作环境的需求。比如在生物及医学研究中要求不能对活体细胞产生太大影响,要求力更小以免对膜有破坏作用,同时也要求原子力显微镜的扫描更快,更方便以适应更多学科对它的需求,最好能实现更好的自动化,同时最好能应用于不同的环境。但现在而言原子力显微镜对环境的要求还是很高的,所以对原子力显微镜的改进也是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现在有的一个想法是对原子力显微镜的微悬臂进行改造,用压电微悬臂[4]替代,这样直接利用压电微悬臂收集数据以替代激光放大。另外,将原子力显微镜应用于生物和医学的研究,也提出了对探针进行功能化[5]的要求。 2 原子力实验简介 2.1 实验原理 AFM 探针和测试样品表面原子相互靠近时会产生原子间相互作用力,这种力使连接探针的微悬臂发生形变,而通过激光检测器和反馈系统调整样品在z 轴方向的位置,使得探针和样品间的作用力保持恒定,通过测量检测信号对应样品的扫描位置的变化,就可以得到测试样品表面形貌特征。通常原子力显微镜AFM 有几种运行模式:在斥力或接触模式中,力的量级为1∽10ev/ A (或910-∽810-N );在引力或非接触模式中,范德瓦耳斯力、交换力、静电力或磁力被检测。这些不能提供原子分辨率但可得到表面有关的重要信息。[1] 对于原子力显微镜,通用的工作模式有接触(AFM )和敲击式(tapping AFM )。在敲击模式中,一种恒定的驱使力使探针悬臂以一定的频率振动。当针尖刚接触

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常识

显微镜的使用专题 (一)显微镜结构图: 1.镜座:稳定镜身。 2.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3.镜臂:握镜的部位。 4.载物台:放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 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 察的物体。 5.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 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光圈用来调节 光线的强弱: 6.大光圈:光线强,视野亮,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 时使用。 7.小光圈:光线弱,视野暗,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 时使用。 8.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包括平面镜和凹面镜。 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当光线过强需要弱光时使用;凹面镜:反射的光线较 强,当光线过弱需要强光时使用;一般情况下,光圈和反光镜配合使用,以确保 所需要的最佳光线。光线强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光线弱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9.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10.目镜:直插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 11.物镜:螺旋式,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二)显微镜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置于胸前,镜筒朝前,镜臂朝后,把显微镜 放在自己左肩前方的实验台上,镜座后端距桌边五厘米左右。 2.对光: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然后用拇指和中指转动转换器(切忌手持物镜 移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当转动听到碰叩声时,说明物镜光轴已对准镜筒 中心)。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向目镜内注视(右眼睁开), 同时转动反光镜,将反光镜转向光源,使视野亮度均匀合适(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3.放置玻片标本: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一定使有盖玻片的一面朝上(切不 可放反),将所要观察的部位置于正对通光孔的中心,用压片夹压住。4.使用低倍物镜观察:双手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同时两眼从侧面注视 物镜镜头,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约2~3mm为止(注意不要让镜头与 盖玻片接触,以免损坏镜头或标本片),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 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如果 一直看不到物象,说明观察目标没有正对通光孔中心或者镜筒上升过 快超出观察范围,则应根据具体情况重新操作。如果不清楚,可以略 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如果物象不在视野中心, 可移动装片,将其调到中心(注意移动玻片的方向与视野物象移动的

显微镜使用知识测试题

显微镜使用知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给玻片标本染色时,最合理的操作是( ) A.先滴加染液,再盖盖玻片 B.把标本放入染液中浸泡 C.在盖玻片上滴染液 D.在玻片的一侧滴染液,在另—侧用吸水纸吸引 2.当实验室光线较暗时,显微镜的调节宜为() A.大光圈,平面镜 B.小光圈,凹面镜 C.大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3.当发现镜头上有污点时,宜用()擦拭 A.干净的纱布 B.消毒过的卫生纸 C.专门的擦镜纸 D.柔软的抹布 4.要使镜筒上升,可调节() A.转换器 B.粗准焦螺旋 C.遮光器 D.反光镜 5.当你使用的物镜为20×,目镜为10×,你所看到的物像被放大了()A.100倍 B.30倍 C.200倍 D.20倍 6.收显微镜时,对物镜位置的要求是() A.调到最高,使它远离载物台 B.调到最低,使它与载物台接近 C.调到最低,插入通光孔中 D.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到最低处7.如果在观察临片装片时,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该污点不可能存在于()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临时装片 8.科学探索中,要求() A.结果与假设一致 B.实事求是,结果与原有知识相矛盾时,也要坚持 C.实验结果与书本知识相呼应 D.重在推理、判断,实验结果并不重要9.在玻片标本压放到通光孔上后,接下来的操作是() A.用左眼观察目镜,转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 B.先降物镜到近标片标本,再用左眼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上升物镜,直到找到物像 C.左眼观察目镜,调整准焦螺旋下降物镜,直到找到物像 D.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下降镜筒,再观察找物像 10.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正确顺序是() ①滴水②净片③展平④染色⑤盖片⑥取材 A.②①③④⑤⑥ B.②①⑥③④⑤ C.②①⑥③⑤④ D.⑥②①③④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