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影响(一)

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影响(一)

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影响(一)

摘要由于血乳酸在科学化训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至越来越多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开始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应用,所以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讨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作用。

关键词血乳酸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一、前言

血乳酸是运动训练中研究较早的指标,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血乳酸都作为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评定运动员身体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主要指标1]。

二、血乳酸的产生

血乳酸是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代谢尾产物,当人体运动时,体内的糖储备进行分解功能,1mol的糖完全氧化产生38-39molATP,途径是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当供氧不足时,糖代谢进入另一条途径--无氧酵解,在糖酵解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丙酮酸,丙酮酸主要的代谢途径是进入线粒体进行三羧酸循环中氧化。此外经过乳酸脱氢酶的催化转变成为乳酸,运动时肌细胞内丙酮酸生成增多,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其中必有一部分丙酮酸生成乳酸。此外,在进行较大强度运动时,糖酵解速度加快,丙酮酸生成速率大大增加,如果丙酮酸的生成速率已超过线粒体的代谢能力,大量丙酮酸必然由乳酸脱氢酶催化转化成为乳酸,这时肌细胞内乳酸生成的速率增加得相当快,而且与运动强度得增大呈正相关。产生副产品乳酸,它可导致肌肉疲劳。1mol的糖无氧酵解产生2-3molATP,只生成有限的ATP。2

三、运动与血乳酸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也是由进入血液循环中的乳酸率及乳酸的廓清率的相对值大小来决定的。运动时骨骼肌糖酵解过程增强,释放入血的乳酸量增多,但在一定范围内血乳酸的廓清速度也加快了,血乳酸的浓度并未见明显变化。

休息状态给人连续进行乳酸滴入使血乳酸浓度适度增高,可以发现,当进入血液循环中的乳酸速率增大时,血乳酸的廓清率也按比例增加。所以,在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可能仍然保持在休息水平上,但是实际上血乳酸廓清速已比休息状态快三倍。可以认为肌乳酸生成速率及进入血液中的速率也同时有了相应的增多。只不过由于血乳酸的进入速率与血乳酸的廓清速率的增高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故血乳酸浓度的绝对值不变。只有当进入血液循环的乳酸率增高相对大于血乳酸的廓清率增高时,血乳酸浓度才有可能升高。两种速率之间变化的差数越大,血乳酸浓度升高也越多。3

四、血乳酸对无氧运动的影响

无氧运动的供能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有乳酸能系统,乳酸能是指肌糖元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过程中再合成ATP,,也称无氧糖酵解系统,它是机体处于氧供不足时的主要功能系统。人体乳酸能系统功能的最大容量约为962J/kg体重。其能量输出的最大功率为29.3J/kgs。因此,依靠乳酸能系统功能支持的时间约为33s。

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专门的“无氧训练”,能提高人体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在完成同一定量工作时,有训练者的血乳酸较无训练者低,而在完成短时间的极量运动后,有训练者的血乳酸水平比无训练者高20—30%,这种现象可能与有训练者的肌中糖元含量较高,以及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了糖的动用水平有关。4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常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一、生理学指标: 1)心率(HR):是评定运动性疲劳最简易的指标,一般常用基础心率、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对疲劳进行评价. ①基础心率(晨脉):基础心率是基础状态下的心率,即清晨、清醒、起床前、静卧时的心率,一般用脉搏表示,机体机能正常时基础心率相对稳定。大运动负荷训练后,若经一夜的休息基础心率较平时增加5—10次/分以上,则认为有疲劳累积现象,若续几天持续增加,则应调整运动负荷。在选用基础心率作为评定疲劳指标时,应排除惊吓、恶梦、睡眠等其它因素的影响。 ②运动中心率:可采用遥测心率方法测定运动中的心率变化,或用运动后即刻心率代替运动中的心率。按照训练-适应理论,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运动中心率有逐渐减少的趋势.若一段时期内从事同样强度的定量负荷,运动中心率增加,则表示身体机能状态不佳。 ③运动后心率恢复:运动后心率包括运动后即刻心率和恢复期心率。恢复期心率下降越快,恢复时间越短,心血管机能越好·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心率恢复加快,提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或机能状况良好。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衡量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或者身体机能状况。运动后心率一般从第2分钟开始测6s、10s或30s的心率,用于观察运动员对运动负荷和训练强度的反应和恢复情况。通过对运动后心率的观测运用,以探求运动员取得最大化训练效果的适宜运动负荷. ①膝跳反射阈值:随着疲劳的增加,膝跳反射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引起膝跳反射所需的叩击力量增加。因此,可根据运动前后膝跳反射的敏感性评价疲劳。 ②反应时:反应时是指刺激信号(光、声音等)出现后机体迅速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分为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疲劳时反应时明显延长,特别是选择反应时延长更明显,表明大脑皮层分析机能下降。 ③血压体位反射:测定心血管系统调节机能(植物神经).受试者坐位静息5分钟后,测安静时血压,随即仰卧3分钟,然后将受试者扶成坐姿(推受试者背部,使其被动坐起),立即测血压,每30秒测一次,共测2分钟.若2分钟以内完全恢复,说明没有疲劳,恢复一半以上为轻度疲劳,完全不能恢复为重度疲劳。 4)测试感觉机能评价疲劳 ①皮肤空间阈: 皮肤空间阈,也称两点阈,是指能引起皮肤产生两点感觉的两刺激间的最小距离。运动后皮肤空间阈较安静时增加1。5-2倍为轻度疲劳, 2倍以上为重度疲劳。 ②闪光融合频率: 受试者坐位,注视频率仪的光源,直到将光调至明显断续闪光融合频率为止,即临界闪光融合频率,测三次取平均值。轻度疲劳时约减少 1.0—3.9Hz;中度疲劳时约减少4.0-7。9Hz;重度疲劳时减少8Hz以上。 5)用生物电评价疲劳

乳酸阈在训练中的应用

乳酸阈在训练中的应用 乳酸阈是指在高强度运动中,乳酸在血液中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肌肉疲劳感开始显现的阈值。乳酸阈的概念在训练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帮助运动员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节奏,提高训练效果,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乳酸阈的测定通常通过血乳酸浓度来进行。在低强度运动或休息状态下,乳酸的生成与清除保持平衡,血液中的乳酸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然而,当运动强度逐渐增大,肌肉开始无氧代谢,乳酸的生成速度超过了清除速度,导致血液中乳酸浓度升高。当乳酸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人体会感到肌肉酸痛、疲劳,这就是乳酸阈的表现。 乳酸阈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训练强度和心率控制上。通过准确测定个体的乳酸阈,可以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足。一般来说,乳酸阈的百分比在80%左右,这意味着在训练过程中,心率应该控制在乳酸阈心率的80%左右。这样可以保证训练强度适中,既能够有效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又不会导致过度疲劳和受伤。 在有氧运动训练中,乳酸阈的应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根据自身的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根据乳酸阈心率,可以制定不同强度和时长的训练计划,有效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在长时间低强度运动中,乳酸阈心率的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燃烧能力,增加运动的持久力。而在

中高强度的训练中,乳酸阈心率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提高比赛成绩。 在无氧运动训练中,乳酸阈的应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控制训练强度和恢复时间,避免过度疲劳和受伤。通过控制乳酸阈心率,可以确保训练在无氧代谢状态下进行,刺激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提高。同时,也要注意适度休息,给肌肉足够的时间排除乳酸和废物,促进快速恢复和生长。 除了训练强度和心率控制,乳酸阈的应用还可以帮助运动员评估自身的训练状态和进步。通过定期测试乳酸阈,可以了解自己的乳酸耐受能力和训练进展。如果乳酸阈提高,意味着肌肉的耐力和代谢能力有所增强,训练效果显著。相反,如果乳酸阈下降或没有改变,可能是训练负荷不足或超过了身体的承受能力,需要及时调整训练计划。 乳酸阈在训练中的应用可以帮助运动员合理安排训练强度和节奏,提高训练效果,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通过测定乳酸阈,制定合理的训练目标和计划,控制心率和训练强度,在有氧和无氧运动中都能够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此外,定期测试乳酸阈,可以评估训练状态和进步,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保持训练的持续性和适应性。因此,了解乳酸阈的概念和应用,对于运动员和训练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影响(一)

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影响(一) 摘要由于血乳酸在科学化训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至越来越多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开始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应用,所以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影响意义重大,本文旨在探讨血乳酸对有氧、无氧运动的作用。 关键词血乳酸有氧运动无氧运动 一、前言 血乳酸是运动训练中研究较早的指标,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血乳酸都作为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评定运动员身体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主要指标1]。 二、血乳酸的产生 血乳酸是乳酸能系统供能时的代谢尾产物,当人体运动时,体内的糖储备进行分解功能,1mol的糖完全氧化产生38-39molATP,途径是进入三羧酸循环,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当供氧不足时,糖代谢进入另一条途径--无氧酵解,在糖酵解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丙酮酸,丙酮酸主要的代谢途径是进入线粒体进行三羧酸循环中氧化。此外经过乳酸脱氢酶的催化转变成为乳酸,运动时肌细胞内丙酮酸生成增多,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其中必有一部分丙酮酸生成乳酸。此外,在进行较大强度运动时,糖酵解速度加快,丙酮酸生成速率大大增加,如果丙酮酸的生成速率已超过线粒体的代谢能力,大量丙酮酸必然由乳酸脱氢酶催化转化成为乳酸,这时肌细胞内乳酸生成的速率增加得相当快,而且与运动强度得增大呈正相关。产生副产品乳酸,它可导致肌肉疲劳。1mol的糖无氧酵解产生2-3molATP,只生成有限的ATP。2 三、运动与血乳酸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的变化也是由进入血液循环中的乳酸率及乳酸的廓清率的相对值大小来决定的。运动时骨骼肌糖酵解过程增强,释放入血的乳酸量增多,但在一定范围内血乳酸的廓清速度也加快了,血乳酸的浓度并未见明显变化。 休息状态给人连续进行乳酸滴入使血乳酸浓度适度增高,可以发现,当进入血液循环中的乳酸速率增大时,血乳酸的廓清率也按比例增加。所以,在进行长时间耐力运动过程中,血乳酸浓度可能仍然保持在休息水平上,但是实际上血乳酸廓清速已比休息状态快三倍。可以认为肌乳酸生成速率及进入血液中的速率也同时有了相应的增多。只不过由于血乳酸的进入速率与血乳酸的廓清速率的增高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故血乳酸浓度的绝对值不变。只有当进入血液循环的乳酸率增高相对大于血乳酸的廓清率增高时,血乳酸浓度才有可能升高。两种速率之间变化的差数越大,血乳酸浓度升高也越多。3 四、血乳酸对无氧运动的影响 无氧运动的供能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有乳酸能系统,乳酸能是指肌糖元或葡萄糖在无氧分解过程中再合成ATP,,也称无氧糖酵解系统,它是机体处于氧供不足时的主要功能系统。人体乳酸能系统功能的最大容量约为962J/kg体重。其能量输出的最大功率为29.3J/kgs。因此,依靠乳酸能系统功能支持的时间约为33s。 血乳酸水平是衡量乳酸能系统能力的最常用的指标,专门的“无氧训练”,能提高人体乳酸能系统供能能力。在完成同一定量工作时,有训练者的血乳酸较无训练者低,而在完成短时间的极量运动后,有训练者的血乳酸水平比无训练者高20—30%,这种现象可能与有训练者的肌中糖元含量较高,以及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了糖的动用水平有关。4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塑身的作用

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对塑身的作用 有氧锻炼也叫有氧代谢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坚持3到5次。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酵解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步行、慢跑、滑冰、游泳、骑自行车、打太极拳、跳健身舞、做韵律操等等。 无氧运动,是指肌肉在“缺氧”的状态下高速剧烈运动。比方说赛跑、举重、投掷、跳高、跳远、拔河、肌力训练等。由于速度过快和爆发力过猛,人体内的糖分来不及经过氧气分解,而不得不依靠“无氧供能”。这种运动会在体内产生过多的乳酸,导致肌肉疲劳不能持久,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呼吸急促,想让自己的身体更强壮一些,可以到健身房去参加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AEROBIC EXERCISE),简单来说,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75%至85%)。 有氧运动的目的在于增强心肺耐力。在运动时,由于肌肉收缩而需要大量养分和氧气,心脏的收缩次数便增加,而且每次压送出的血液量也较平常为多,同时,氧气的需求量亦增加,呼吸次数比正常为多,肺部的收张程度也较大。所以当运动持续,肌肉长时间收缩,心肺就必须努力地供应氧气分给肌肉,以及运走肌肉中的废物。而这持续性的需求,可提高心肺的耐力。当心肺耐力增加了,身体就可从事更长时间或更高强度的运动,而且较不易疲劳。有氧运动可使人体吸入比平常多十几倍的氧气,多吸入氧可使体内血红蛋白数量增多,肌体营养物质充足,肌体免疫细胞防御病原体能力明显增强;有氧运动还能加快体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并将体内的铅、铝、苯、酚等致癌物质和其他有害毒素排出,从而大大地减少体内的致癌、致病因子。 有氧运动能明显提高大脑皮层和心肺系统的机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保持充沛的活力,并且使体内一些具有抗衰老的物质(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数量增多,有助于延缓肌体组织衰退和老化的进程。 适宜的有氧运动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颇有裨益。实践证明,长期从事有氧运动锻炼的人,其体内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下降45%左右,运动时射血量是安静时的3倍以上,肌体的脂肪含量明显减少。这是由于有氧代谢运动,不仅能明显改善心脏的营养和脂质代谢,使动脉壁保持一定的弹性,而且能使体内血液产生较多的具有抗动脉硬化的物质——高密度脂蛋白(HDL)。该物质可有效防止脉管壁上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所以,通过有氧代谢提供能量的低中强度运动称为有氧代谢运动(有氧运动);由无氧代谢提供能量的高、超强度运动则称为无氧代谢运动(无氧运动)。 什么叫有氧运动,什么叫无氧运动?大多数健美运动员和健美爱好者只解其表,不解其

运动生理学

运动生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磷酸原供能系统:由A TP、CP组成供能系统。时间短、供能量少、能量输出功率大、不需要氧,无乳酸的产生。是高功率项目的物质基础,可以通过其功率输出评定运动能力。 2、糖酵解供能系统: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成乳酸过程中再合成ATP的供能系统。总量较多、时间较短、功率较大、不需要氧、最终产物是乳酸。血乳酸水平是衡量指标,是1min 以内要求高功率能量输出项目的物质基础。 3、有氧氧化供能系统:制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再合成ATP的能量系统。 4、基础代谢率: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5、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P24 ①能量对无氧运动的反应:急性运动开始的能量主要来自ATP、CP的分解,但供能总量低,仅能维持持续数秒钟的极大强度运动。运动如果要大强度维持,则需糖酵解供能的参与,虽功率输出较系磷酸原系统低,但功能总量较之高,因而维持运动的时间延长。由于产生乳酸,不能长时间运动。 ②能量对有氧运动的反应:低、中强度运动中,机体可以满足运动氧的需要,从而有氧代谢主要提供能量供应。但在运动开始后时,由于呼吸反射迟缓以及氧的运输滞后,导致短时间内一无氧代谢为主。随着呼吸、循环的动员,能够满足运动氧的需要,有氧代谢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③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6、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P26 大强度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体力活动的基本器官肌肉对能量的需求。一般来讲,依运动模式、运动持续时间和强度不同,三种供能系统都参与能量供应,只不过各自占据的比例不同。 7、试述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P27 ①慢性运动可上调其主要能量代谢功能系统的酶活性,使急性运动对神经激素的调节更加敏感,内环境变化使器官功能更加协调,同时加速能源物质以及各代谢调节系统的恢复,促进疲劳消除,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②慢性运动可导致运动或能量节省化。即当机体在同等负荷运动下能达到更大的功率输出或更高的摄氧量水平,表明机体的运动节省化程度提高。运动的节省化较最大摄氧量具有更高的可训练性。 ③大强度运动中,各能量代谢系统对能量供应的参与并非以顺序出现,而是相互整合、协调,共同满足机体的能量需求。 第二章 1、兴奋性:生物体具有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2、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①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②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③肌浆网(即纵管系统)对Ca2+释放和再聚积。 3、缩短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股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4、拉长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的收缩形式。 5、等长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

有氧、无氧运动

简单地说: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形式是有氧运动;以无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形式是无氧运动;以有氧代谢、无氧代谢混合供能为主的运动形式是混合氧运动。 有氧运动 顾名思义就是在有氧代谢状态下做运动,通过运动达到消耗机体多余的脂肪,达到减肥瘦身的目的。许多人的有氧运动的锻炼根本不是在有氧状态下健身运动,所以也就失去了有氧运动原本减肥瘦身的作用。 人体预存的ATP能量只能维持15秒,跑完100米后就全部用完,跑200米时后面的100米,必须由血糖在无氧状态下迅速合成新的热能物质ATP来提供能量,其副产品是乳酸。跑200米或400米、100米游泳、网球和足球等运动,是利用血糖无氧分解所提供的能量,故运动后肌肉里累积大量乳酸,乳酸是运动后引起肌肉痛的物质。这类运动所需的血糖由淀粉提供,故也烧不到脂肪,对减肥无益。 血糖(淀粉)无氧分解所提供的能量,只能维持40秒,跑完400米后就全部用完。跑800米时,后面的400米,必须由血糖、血脂肪酸和血氨基酸在有氧状态下合成新的热能物质ATP来提供能量。而血糖由淀粉分解后供应,血脂肪酸由脂肪分解后供应,血氨基酸由蛋白质分解后供应,这整个过程需要氧气供给,也就是靠氧气燃烧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来生产热能物质ATP,供应后段运动所需的热量,这后段的运动就是有氧运动。 跑800米或1500米、200和400米游泳、拳击等运动,都需要开始利用氧气燃烧淀粉、脂肪和蛋白质,故此类运动的后段都是有氧运动,作为有氧运动,心率一般在130次/分为最佳。运动的前段大约5分钟先烧淀粉,运动持续越久会烧掉越多的脂肪,只要持续半小时至一小时,所消耗热量的五成就由燃烧脂肪来供应,如不节食,即使一小时的有氧运动,只能烧掉食物里的淀粉和脂肪,烧不到人体内积存的脂肪,对减肥仍然无益;节食后,一小时的有氧运动才有机会烧到体内的肥油。 总之,节食后做有氧运动,有氧运动后节食,减肥才能奏效。 有氧代谢、无氧代谢 这要从能量的来源上说起。人体肌肉细胞的细胞质中有一种细胞器,叫“线粒体”,线粒体内部有许多高低不平的突起,使其有很大的表面积。在这些高低不平的突起表面,附着有许多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人体的能量物质之一:葡萄糖,被氧化分解,并释放出一种叫ATP(三磷酸腺苷)的能量物质(葡萄糖中的能量被转化到了ATP中),而ATP正是肌肉纤维收缩运动时所直接能够利用的能源物质。这就是细胞中的能量代谢。 在葡萄糖的分解过程中,有两个步骤。 第一步是:葡萄糖分子在没有氧参与的条件下直接断裂,分解成两个丙酮酸分子,并释放出少量的ATP。由于这一过程没有氧的参与,所以被称之为“无氧代谢”。 第二步是:丙酮酸分子在氧的参与下继续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并释放出大量的ATP。由于这一过程需要有氧的参与,所以被称之为“有氧代谢”。

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即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简单来说,有氧运动是指任何富韵律性的运动,其运动时间较长(约15分钟或以上),运动强度在中等或中上的程度(最大心率之75%至85%)。 ★有氧运动衡量:是不是“有氧运动”,衡量的标准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的运动量为有氧运动,因为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要求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40分钟——1小时,每周坚持3到5次。这种锻炼,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所以说,如果体重超标,要想通过运动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建议选择有氧运动,像慢跑、骑自行车、步行、快走、滑冰、长距离游泳、打太极拳、跳健身舞、跳绳/做韵律操、球类运动如篮球、足球等等。 ★有氧运动和减肥 减肥大概是一个让全世界头痛的问题。有氧运动被公认为是最好的健康减肥的方法。有氧运动并非仅指各种有氧操,还有跑步,骑自行车,游泳,跳绳等耐力性运动项目,听起来都挺无聊的,可能你都实行过,也许因为效果不如你所期望的或有条件、时间的限制,最后

都没有坚持。结果呢,还是胖! 并非这些有氧运动没有效果或不适合你,一般来说除非有特别的疾病,有氧运动对每个人改善心肺功能和减脂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关键在于:要基于自己原有的体能条件,以及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来选择有氧运动的种类,以及要注意有氧减肥的几个要点,为自己设计一个有氧运动处方,因为身体只有自己最了解。 1、心率 这是测定有氧运动效果和强度的最直接指标。 那么运动时达到多少心率或者说强度才能有效减肥呢? 先介绍几个参数: 最大心率:MHR为220-你的年龄; 最低心率:一般在早晨测试。 保留心率:就是最大心率-最低心率 减肥心率:也就是有氧运动的心率范围应该是最低心率+保留心率×50%——60% 锻炼耐力的心率范围:最低心率+保留心率× 60%——70% 。由

血糖、血乳酸代谢

人体在不同的生理状况下物质代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1)人体在禁食安静条件下,三种物质含量变化如图。据图描述血糖和血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并分析血游离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2)根据所学血糖来源和去路的知识,写出图中血糖在AB段水平时,血糖的主要来源和去路。 (3)对血糖含量变化起调节作用的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禁食初期,血糖含量基本保持不变。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糖含量下降之后,保持在较低水平随着禁食时间延长,血游离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加。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2)来源:肝糖元的分解、非糖物质转化;去路:氧化分解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一、乳酸的代谢 乳酸代谢包括乳酸的生成及消除。一般来说,乳酸是糖酵解的终产物。而乳酸的消除却有多条途径。了解和掌握乳酸的代谢途径,将有助于深入研究和应用乳酸。 (一)安静时乳酸的生成及生成量 在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肌细胞内糖原或葡萄糖酵解过程生成丙酮酸和还原型辅酶I(NADH+H+)。其中大部分丙酮酸和NADH能进入线粒体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只有少量丙酮酸和NADH在细胞质内的乳酸脱氢酶(肌型LDH5)催化下,生成乳酸再生的NAD+重新参加糖酵解过程。所以,安静时,正常人体内肌乳酸含量约为1毫摩尔/千克湿肌。 在安静条件下,还有一些组织和细胞,仍能进行糖无氧代谢以获得部分或大部分能量,如皮肤上皮细胞、视网膜、睾丸、肾上腺髓质、成熟红细胞,白细胞等均进行强烈的糖酵解,其中尤以皮肤中的糖酵解速度最快。而成熟红细胞几乎全靠糖酵解获得能量。这些组织,细胞以及上面所提到的骨骼肌内的乳酸,均可迅速进入血液,成为血乳酸,所以,在安静状态下,血乳酸总是保持一定的水平。据文献报告:正常人在空腹、休息时动脉血乳酸值为0.4~0.8毫摩尔/升;空腹、休息时静脉血乳酸为0.45—1.30毫摩尔/升,全血和血浆中乳酸的浓度也不同,红细胞液中的乳酸浓度为血浆浓度的73%。红细胞占细胞容积的2/3,即血细胞比容值正常时,全血乳酸浓度比血浆乳酸浓度约低33%。 (二)乳酸生成过程及调节因素 早在1920年Meyerhof和1924年Hill就详细说明运动产生乳酸。多年来一直认为:在激烈运动时,由于肌肉组织缺氧,肌糖原通过无氧代谢——糖酵解分解为乳酸,并释放能量以维持运动的需要。乳酸是运动时在骨骼肌中生成,是肌糖原或葡萄糖的无氧代谢产物,肌肉在氧供应充足时不生成乳酸,已经成为一个较牢固的概念。 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供氧不足能引起肌肉糖酵解而生成乳酸,但并不说明乳酸生成必然要肌肉缺氧。即在人体安静时,或运动强度不大时,氧供应充足,肌肉不缺氧时也有乳酸的生成。如人体安静时,肌肉中乳酸浓度为1毫摩尔/千克湿重,说明在氧充足时,确实存在糖酵解过程。为了解决这个问提,我们应先了解糖酵解生成乳酸过程的调节因素: (1)肌糖原降解的第一个步骤是在磷酸化酶催化下,降解为l-磷酸葡萄糖,当肌肉开始收缩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随后激活这一反应。 (2)从磷酸葡萄糖生成丙酮酸是一个复杂的反应体系,它几乎随磷酸化酶和磷酸增加而立即被激活,这阶段反应的结果,丙酮酸和NADH在细胞内以极快的速度生成。

乳酸测试的临床意义与应用场景

乳酸测试的临床意义与应用场景 摘要:乳酸是体内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也是无氧氧化的最终产物。在某些病 理情况或机体供氧情况不同时,如机体活动增加引起组织需氧增多或因呼吸循环 功能障碍导致组织供氧不足,葡萄糖只分解到乳酸阶段,导致体内乳酸含量快速 身高,进而引起乳酸中毒。检查血乳酸水平,可评估身体在运动时的状态及提示 机体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乳酸、乳酸测试、运动、乳酸临床应用 1.乳酸 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最多的营养物质,也是三大营养物质之一,其为生命活 动提供了大量的热能。在人体的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的供能物质为——葡萄糖。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可以通过有氧氧化释放大量热能,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时将会 发生无氧氧化释放少量能量。无氧氧化的意义是在特殊生理或病理情况下为细胞 迅速提供能量,例如机体缺氧、伤口愈合、癌细胞增殖等。 正常的生理状态下,人体每天的乳酸生成量约为1.8g/kg,主要在能量消耗 较高的组织产生,包括肌肉、皮肤、大脑、红细胞和肠道等。血乳酸含量的正常 范围为0.5~1.7 mmol/L,激烈运动和愈合伤口的组织可达到15 mmol/L,而在某 些肿瘤组织中可达到30 mmol/L[1]。 2.乳酸增多的原因 (1)生理性原因:主要为激烈运动时,人体内短时间需要大量的能量,导 致体内氧气大量消耗而供应不足,进而使葡萄糖发生无氧氧化紧急供能,最终在 组织中积累大量乳酸,这也就是激烈运动后身体酸痛的主要原因。 (2)疾病原因:某些疾病可导致机体无氧氧化增多,从而使乳酸含量升高,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循环

系统疾病,各种血液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等。其机理主要是这些疾 病会消耗体内氧气,影响葡萄糖的有氧氧化,最终导致乳酸含量升高。 (3)药物因素:如苯乙双胍,可促进外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和葡萄糖向乳 酸转变,故可导致乳酸偏高。 3、乳酸偏高危害 乳酸偏高可以导致乳酸酸中毒,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急性疾病,对人体可造成 严重的损伤甚至死亡,例如: (1)消化系统:可以导致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严重时导致意识丧失,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等。 (2)呼吸系统:导致呼吸系统受到抑制,早期表现为呼吸深大,晚期表现 为呼吸衰竭; (3)心血管系统: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跳骤停,乳酸累积以后,会加重肾 脏负担,肾脏出现功能衰竭; (4)其他系统:造成多脏器功能的衰竭,诱发患者死亡。乳酸堆积过多的 时候,微循环出现障碍,患者的体内含氧量降低,对组织的氧灌流造成很大影响。乳酸酸中毒常见于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的时候,糖尿病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 或者误食大量的二甲双胍导致乳酸酸中毒。肿瘤末期以及慢性疾病晚期的患者, 也容易出现乳酸酸中毒。 4.乳酸测试的临床意义 (1)用于运动监测。在运动员的日常锻炼过程中,机体也会发生无氧氧化 和有氧氧化,也就是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运动员可以通过检测血乳酸含量来判 定运动的实际状态,进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锻炼和优化[2-3]。 (2)用于乳酸酸中毒的诊断。在急诊和ICU,可以通过血气分析的方法检测 机体的乳酸含量,如果乳酸水平升高,反映组织的血流灌注水平低和缺氧的程度 较高,死亡率较高,一定要积极抢救。一般情况下,如果血乳酸含量大于5

血浆乳酸测定意义

全血乳酸(LA)测定在临床中的应用 急诊科苏中杰 【概况】:乳酸(Lactic acid, LA)是糖无氧氧化(糖酵解)的代谢终产物。主要由葡萄糖通过糖酵解途径在细胞浆中由丙酮酸代谢生成,乳酸/丙酮酸的比例大约为20∶1。乳酸产生于骨胳,肌肉,脑和红细胞。经肝脏代谢后由肾脏分泌排泄。血乳酸测定可反映组织氧供和代谢状态以及灌注量是否不足。另外,肌乳酸的产生量与肌纤维收缩的强度、大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运动后测定乳酸浓度可以对运动强度的大小作出相应的鉴定。乳酸的分子量只有90,是葡萄糖分子量的一半,是一种低分子化合物,从肌细胞中可以较顺利地弥散到血液中。各种不同强度的运动后3—12分钟,血乳酸可达到最高值,耐力运动后即刻血乳酸已经达到最高值。强度越大的,运动后血乳酸达到最高值的时间也越长。血乳酸的最高值是与肌乳酸的最高值成正比。因此,测定血乳酸的浓度也同样可以对运动强度的大小作出相应的鉴定。为此血乳酸测定也用于体育科研中。 乳酸水平的生理性增高可见于剧烈运动所致的肌肉痉挛等,但病理性增高则最常见于乳酸性酸中毒等多种临床疾病,而与呼吸性碱中毒也有关联。 –A型乳酸酸中毒:严重组织缺氧时发生,任何原因引起的组织缺氧将导致A 型乳酸酸中毒发生。常见于休克、严重哮喘、一氧化碳中毒、心衰、局域性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缺氧)。 –B型乳酸酸中毒:组织缺氧存在但并不明显。 §药物引起者有:酒精中毒、阿斯匹林、氰化物、双呱类(糖尿病药物)。 §疾病引起者有:糖尿病、恶性肿瘤、肝脏疾病、甲基丙二酸血症(由于甲基丙二酸在血中的 堆积,导致严重到可引起死亡的代谢性酸中毒和酮症的一类先天性代谢性疾

病)、糖原酶缺陷(影响糖类合成的酶缺陷)、脂肪酸氧化缺陷(影响脂肪酸分 解的疾病)、脓毒血症。 血浆乳酸的正常值为1.0士0.5mmol/L, <2mmol/L均可视为正常,大于此值即可诊断为“高乳酸血症”。在危重病人,虽然低灌注和缺氧是“高乳酸血症”的重要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儿茶酚胺分泌增加和碱中毒也均可因促进糖酵解而增加乳酸含量。此外,肝功能下降导致乳酸摄取减少也会造成血乳酸增加。由此可见,血浆乳酸水平可受许多非循环因素的影响,单纯的“高乳酸血症”并不足以判断外周灌注不足和缺氧。但在上述情况下,乳酸水平一般不会很高,往往<5mmol/L,称为“中度高乳酸血症”。同时由于缓冲系统通常是正常的,一般不会伴有酸中毒。反之,如系低灌注和缺氧所致,不但乳酸水平会显著升高,而且往往伴有严重的酸中毒。因此,“高乳酸性酸中毒”是判断外周灌注不足和缺氧的重要依据,而不仅仅是“高乳酸血症”。 【参考范围】:临床医生可通过监测乳酸来评估治疗效果,乳酸水平降低说明组织氧供得到改善。 正常范围:< 2.0mmol/L 需要救治:> 4.0mmol/L 死亡率高:> 9.0mmol/L 【乳酸测定的临床应用】:乳酸测定对指导重症监护患者救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处理心肌梗塞、心功能不全、血流不足引起的组织缺氧。因此,要求通过快速反应,在30分钟内(包括抽血)提交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测结果。乳酸测定在以下科室中的检测有重要意义: ——外科手术(如冠状动脉分流术) 。

有氧和无氧运动量的测量和指标

有氧和无氧运动量的测量和指标 有氧和无氧运动是人们常见的两种运动方式,它们在运动量的测量和指标上有一些差异。本文将从测量和指标两个方面介绍有氧和无氧运动的特点。 一、有氧运动量的测量和指标 有氧运动是指通过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让身体有足够的氧气供应来提供能量。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量的测量和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心率: 有氧运动时,人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心脏会加快跳动来满足身体的需求。因此,心率是测量有氧运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有氧运动时心率应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至85%之间,这个范围被称为有氧心率区间。 2. 呼吸频率: 有氧运动时,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供应,呼吸频率也会增加。测量呼吸频率可以间接反映出有氧运动的强度和效果。一般来说,有氧运动时呼吸频率应保持在正常水平的1.5倍左右。 3. 血乳酸浓度: 有氧运动时,身体主要依靠氧气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产生的乳酸量相对较少。因此,测量血乳酸浓度可以判断运动是有氧还是无

氧。有氧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一般较低。 二、无氧运动量的测量和指标 无氧运动是指通过短时间、高强度的运动,主要依靠体内储存的能量来提供能量。常见的无氧运动包括举重、高强度间歇训练等。无氧运动量的测量和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重量: 无氧运动中,提高重量可以增加肌肉力量和耐力。因此,重量是无氧运动量测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无氧运动中,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目标来选择合适的重量。 2. 组数和次数: 无氧运动中,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可以选择合适的组数和次数。一般来说,每组的次数在8到12次之间,组数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无氧运动的效果与组数和次数的选择密切相关。 3. 休息时间: 无氧运动中,适当的休息时间可以帮助肌肉恢复,并提高下一组训练的效果。一般来说,每组训练后的休息时间应在30秒至1分钟之间。 三、有氧与无氧运动量的比较 有氧和无氧运动在运动量的测量和指标上有一些差异。有氧运动主

影响有氧能力的因素及其检测指标分析

影响有氧能力的因素及其检测指标分析 有氧能力是指身体在长时间、中等强度的运动下,消耗氧气的能力,也称为有氧代谢能力。它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身体的健康状况和运动水平,因此,了解影响有氧能力的因素及其检测指标对我们科学地开展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一、影响有氧能力的因素 1. 遗传因素 个体的内在遗传基础对有氧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一些与有氧能力密切相关的生理特征如心肺功能、肌肉功能、人体结构等都与个体基因密切相关。 2. 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会逐渐下降,主要是由于心肺代谢能力下降、心功能减弱等因素导致。 3. 性别因素 一般情况下,男性的有氧代谢能力高于女性。这主要是由于男性的心肺功能、血液循环系统和肌肉质量等方面更为优秀。 4. 运动训练因素 有氧训练是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有效方法,充分的有氧训练可以使心肺功能得到提高,同时增强肌肉的氧化能力。

5. 饮食因素 饮食对有氧代谢能力的影响也非常重要。营养摄入的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代谢,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和肌肉质量的减少。 二、影响有氧能力的检测指标 1. 最大摄氧量(VO2max) VO2max是衡量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标。它是指人体在最大强度的运动下,消耗最大的氧气量,一般表示为每分钟消耗的氧气量(mL/kg/min)。 2. 心率 心率是反映有氧能力的另外一个重要指标。正常人静息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根据心率变化来判断运动强度和锻炼效果。 3. 血乳酸浓度 运动过程中,肌肉组织会产生大量的乳酸,这反映出有氧代谢进程中的乳酸阈值。通过测定运动后的乳酸水平来推测运动状态和有氧代谢能力的强度。 4. 体重指数(BMI) BMI是通过体重和身高来计算的一个数字。计算公式为体重(kg)/身高(m)的平方。BMI主要用来判断身体是否处于健康范围内,包括体重是否过重或过轻。

血乳酸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血乳酸对运动训练的影响 一、乳酸是常用分析指标 血乳酸是运动训练中研究较早的指标,也是现代运动训练科学化应用最广泛的指标之一。血乳酸都作为制定训练方法,掌握适宜的运动强度,评定运动员身体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的主要指标。由于血乳酸在科学化训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至越来越多的教练员,科研人员开始在训练过程中进行应用,国外有些教练员把血乳酸分析仪作为“分析助手”。 人体在运动时,肌肉收缩直接供能物质是ATP,而肌肉中的ATP储存量很少,每千克肌肉约为4.7~4.8毫mol ,骨骼肌在单独由ATP供能做无氧运动时,维持时间不到3秒,若再加上磷酸肌酸供能,能维持最大功率运动时间不超过10秒,必须由糖酵解成乳酸的代谢过程继续提供ATP。在超过数秒的无氧运动时,随着ATP和CP的耗竭,肌肉细胞内肌乳酸等物质含量逐渐增多,能够激活肌糖原分解;使糖酵解速度加快,肌肉内ATP再合成的能量由许多能量物质和连续系统互相协调的代谢过程所完成的。乳酸是这一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产物,随着糖酵解速度不断加快,肌肉中乳酸含量不断增多。 二、原理 运动持续时间在10秒以上且强度很大时,机体所需的能量已远超出磷酸原系统所能供给的,同时机体的供氧量也远远满足不了需要。这时运动所需ATP 再合成在能量就主要靠糖原酵解来提供了。糖酵解以肌糖原为原料,在把葡萄糖分解成乳酸的过程中生成ATP。所产生的乳酸在氧供应充足时,一部分在线粒体中被氧化生能,一部分合成为肝和糖原等。乳酸是一种强酸,在体内积聚过多会破坏内环境的酸碱平衡,使肌肉工作能力下降,造成肌肉暂时性疲劳。因此,依靠糖原无氧酵解供能也只能使肌肉工作持续几十秒钟。无氧酵解供能时,不需要氧,但产生乳酸,故称乳酸能系统。乳酸能系统的重要意义是在缺氧情况下仍能产生能量,以供体内急需。 虽然人体中磷酸原系统供能的绝对值不大,能维持的时间很短,但其主要作用在于能量的快速可用性。短距离疾跑、跳、投、冲刺、举重等需要在几种钟内完成的运动,全部靠该系统的贮备为主要能源。 乳酸能系统的能量来自肌糖原的无氧酵解,酵解的最终产物为乳酸,放出的能量由ADP接受,再合成ATP,它是机体处于缺氧情况下的主要能量来源。无

有氧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论文

有氧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论文有氧运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论文 1有氧运动对物质能量代谢的影响 有氧运动的代谢主要依靠有氧代谢,即在有氧情况,糖、脂肪、蛋白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代过程释放能量合成ATP, 构成骨骼肌肉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糠、脂肪和蛋白质称作细胞燃料。 其中糖是人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占人体能量来源的70%之多,以糖元的形式存在。有氧运动时首先消耗肌糖元,当肌糖元 不足时由血糖补充,肝糖元又不断补充血糖。长时间锻炼能改善运 动时血流分配,使肝血流量增大,流经肝脏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 被代谢用的机率也相应升高。 细胞燃料中脂肪是体内最大的能源贮备,也是运动中补充能量的一个重要来源。在较长时间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中脂肪氧化供能超过 糖的供能。在运动的开始阶段,有部分糖酵解供能,因而血乳酸浓 度稍有上升,随着进一步运动,呼吸循环系统供氧能力和线粒体利 用率的能力提高后,血乳酸逐渐恢复到安静时或稍高于安静时水平,同时脂肪酸供能的相对比例随运动时间延长而增长。这一过程从一 个角度来讲,可以有效防止脂肪在体内过多贮存。 耐力训练适应后,有氧运动可使脂肪酸供能的比例提高,例如经12周耐力训练的人,运动中脂肪酸供能比例(53%)明显比对 照者(40%)高。这引起运动肌吸收和利用血糖的比例降低,使 运动保持较高水平的血糖。这种适应性变化的意义在于提高维持血 糖正常水平的能力,有利于保持长时间运动能力和抵御血糖症的发 生和发展。 另外,有研究证明:有氧代谢运动可以促进胆固醇的代谢与分解。低强度耐力运动时,由脂肪氧化供能约占肌肉能量来源的60%,

同时还能提高体内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含有甘油三胎的浮靡和L DL(低密度脂蛋白,可大块沉积在血管壁上)分解,这样就降低 了血脂总量,而使HDL量升高。HDL是高密度脂蛋白,重要功 能是薄薄地附在动脉管壁上起保护作用,还能清除其他脂类物质在 血管壁上沉积。因此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积极的作用。 2有氧运动对习血管系统的影响 耐力性有氧运动对心脏的作用大致有两种:一是可以改善心率变化;二是可加强心肌力量。心率是反映心脏功能强弱的标志,运动 带给心脏功能的影响可通过心率的变化来判断。人体运动对,循环 功能的主要变化是心输出量的增加,各组织器官的血流量重新分配,特别是骨骼肌的血流量迅速增加,以满足其代谢增强时的能量供给。心脏具有一定的储备力,平日心输出最大约只有最大输出量的1/4。有氧运动可增大这种力量,即增大心肌力量,进而增加心输出量,从而提高人体活动能力。 2.1运动时的心率变化 健康成年人的'心率为:男65—75次/次,女70—80次 /分。长期坚持锻炼的人,安静状态下心率可比正常入略低一些, 田径运动员的心率大多为50次/次左右,马拉松运动员心率只有 40次/分左右。也就是说长年坚持有氧运动能使心率保持低水平(安静状态下心率低时,说明,心脏功能强、潜力大)。原因之一 是控制心服活动能力的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原 因之二是心脏容积增大,心脏收缩力加强,使每搏输出量增多的结果。因此,同时出现心搏量增多和减少是心脏功能的重要标志。用 这种心率与一般人作比较,可以发现运动员心脏负担比较小,因为 它每分钟要少跳20—30次,每天可少跳2—3万次。这说明心 脏工作的效率高且节约能量,心脏每次收缩后有一个较长时间的舒 张期,从而心脏得到充分休息,有效地防止心脏过度疲劳,形成一 种自然防御机制。2.2心搏出量 每搏输出量与心率的关系: 每分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

有氧耐力相关知识点

定义:有氧耐力即机体长时间有氧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心肺功能:肺功能的改善为运动时氧的供给提供了先决条件;血液的载氧能力和心脏的泵血功能与有氧耐力密切相关;心输出量是决定最大摄氧量的中枢机制,心脏的泵血机能是限制最大有氧能力提高的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 骨骼肌特点: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及其本身的特点是决定最大摄氧量的外周机制。 神经调节能力:神经调节能力的改善可以提高肌肉活动的机械效率,节省能量消耗,从而保持长时间的肌肉活动。 能量供应特点: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与有氧耐力素质密切相关。 持续训练法:指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且不间歇地进行训练的方法。训练强度应控制在本人50%VO2max。练习时问要在5分钟以上,甚至可持续20~ 30分钟以上。用于锻炼心肺功能和发展有氧耐力。 乳酸阈强度训练法:个体乳酸阈足发展有氧耐力训练的最佳强度。有氧能力提高的标志之一是个体乳酸阈提高。具体应用时,常采用乳酸阈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 间歇训练法:指在两次练习之间有适当的间歇,并在间歇期进行强度较低的练习,而不是完全休息。要根据不同年龄、训练水平及项目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练习的距离、强度和间歇时间。其特点为完成工作的总量大,对心肺机能的影响大。 高原训练法:在高原训练时,利用高原缺氧和运动缺氧对机体的刺激来提高机体的有氧能力。 定义:无氧耐力即在无氧条件下长时间工作和抗疲劳能力 无氧工作能力定义:指运动中人体通过无氧代谢途径提供能量进行运动的能力。包括ATP-CP分解供能(非乳酸能)和糖元酵解供能(乳酸能) 工作能力的生理基础。 1.能源物质的贮备 ATP和CP的含量:人体在运动中A TP和CP的供能能力主要取决于A TP和CP含量,以及 通过CP再合成A TP的能力。极限强度运动中,肌肉中的ATP和CP在10秒内就几乎耗竭。短跑运动员的ATP和CP供能能力高于马拉松运动员和一般人;在完成相同负荷的无氧运动时,运动员血乳酸积累的出现较一般人迟,表明运动员能通过A TP和CP供能完成更多的工作。 糖原含量及其酵解酶活性:这是糖无氧酵解能力的物质基础。通过训练可使机体糖酵解能力 提高。 2.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及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 代谢过程的调节能力包括参与代谢过程的酶活性、神经与激素对代谢的调节、内环境变化时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各器官活动的协调等。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包括运动后恢复过程的代谢能力以及血液缓冲系统对酸性代谢产物的缓冲能力。糖酵解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对血液pH值产生影响,超过一定程度会使工作能力下降。 3.最大氧亏积累 剧烈运动时,需氧量大大超过摄氧量,最大氧亏积累是指人体从事极限强度运动时,完成该

有氧无氧训练对血乳酸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有氧无氧训练对血乳酸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闻捷;徐玉莲;李国强;惠小阳;张建荣;孙鸿雁 【期刊名称】《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年(卷),期】2004(010)006 【摘要】目的探讨中长跑有氧与无氧训练对血乳酸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上海市及上海体院田径队中长跑运动员,根据个人运动专长,安排相应专项训练;12名进行有氧训练,14名进行无氧训练,分别在训练前及运动后即刻抽静脉血,检测血乳酸等生化指标及血常规指标.结果①有氧及无氧两组运动员训练后即刻,血乳酸(LD)、白蛋白(ALB)及金属钠离子(Na+)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明显下降(p<0.01).②两组运动员训练后,CO2CP及淋巴细胞绝对计数(LYM)与LD水平密切相关(p<0.01);ALB含量、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与LD水平亦呈相关(p<0.05).③有氧组训练后,LD水平与金属钾离子(K+)浓度升高相关(p<0.05);无氧组训练后LD水平与金属钠离子(Na+)浓度升高显著相关(p<0.01),但训练后K+浓度呈下降趋势.结论①有氧及无氧训练方式对血乳酸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②除用血乳酸水平控制训练方式及强度外,还需注意与乳酸改变密切相关的生化及血常规指标的改变;③无氧训练后血钾浓度下降,与运动疲劳有关,应及时补充钾离子及含HCO3-成分的饮料. 【总页数】3页(P471-473) 【作者】李闻捷;徐玉莲;李国强;惠小阳;张建荣;孙鸿雁 【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中心实验室,上海,200433;上海体育学院,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

提高糖无氧酵解能力的训练方法-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

提高糖无氧酵解能力的训练方法-运动生物化学论文-体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在运动训练中,短时间、高强度的无氧耐力运动主要由糖的无氧酵解供能,因此,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的运动训练,成为提高运动员无氧耐力的关键。物质代谢是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是生命活动最基本特征之一。运动时,能量的供需增加,物质代谢变化是激烈的。由于运动训练时的负荷强度、负荷量不同,对物质代谢的影响也不同。糖是机体三大能源物质之一,在运动的过程中通过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为机体提供能量,在无氧运动项目中,糖酵解是机体的主要供能方式。 1 糖酵解基本过程 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最后生成乳酸和ATP(三磷酸腺苷)的过程称之为糖酵解。在人类、动

物、植物、微生物等许多生物机体内,糖的无氧酵解几乎都按完全相同的过程进行。人体肌肉组织中的肌糖原在缺氧条件下,首先与磷酸化合而分解,经过己糖磷酸酯、丙糖磷酸酯、丙酮酸等一系列中间产物,最后生成乳酸。 糖无氧酵解可将整个过程分为4 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或糖原磷酸化为果糖-1,6-二磷酸葡萄糖,该阶段的反应主要为葡萄糖磷酸化,起始物是糖原和葡萄糖;第二阶段,丙糖磷酸酯的生成和互变,此反应在磷酸己糖异构酶催化下进行,是一个醛-酮异构变化;第三阶段,丙酮酸的生成,该阶段的反应是释放能量;第四阶段,乳酸的生成。 乳酸是运动过程中糖酵解的最终产物,也是体内葡萄糖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运动时,骨骼肌是乳酸生成的重要场所,乳酸生产量与收缩肌的肌纤维类型、运动强度及持续时间有关。短时间、极量运动时乳酸生成增多,这是由于运动对收缩肌的能量需求超过有氧代谢的最大能力,必须由糖酵解代谢提供能量的结果。这时,乳酸生成能力越强,速度耐力能力发挥越好。长时间、亚极量运动时,乳酸生成主要是在运动开始阶段和达到稳定氧耗速率以前;运动中和运动后,乳酸的消除则体现在有氧氧化能力的高低。但若要获得好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