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加几教材解读

9加几教材解读

“9加几”教材解读

“9加几”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6~87页第十二单元《加法》的起始课,是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理解以及10加几的基础上实行教学,也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创设情境实行问题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2、在尊重学生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讨论等,让学生体验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掌握“凑十法”的思考及计算过程。

通过9加几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学会“凑10”的思路与方法。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愿望,主动搜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教师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激活已有经验。协助学生收集操作材料。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方法、经验按某种策略有序地组织起来,算出结果。

教材第86~87页教学9加几,一共八道题。例题和“试一试”各教学一道,其他题都在“想想做做”第1~3题里教学。八道题的计算思路是相同的,教学方法是有变化的。

(1)例题着力把学生引上“凑10”思路。先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凸显认知矛盾,再让学生探索得出一共多少个桃的方法,然后形成9+4的计算思路。

①学生能在图中很快看到13个桃,但是,他们不会注意得出13个桃的方法,这是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例题的目的不是得数,是算法。所以,组织学生交流前,要安排他们想一想,13个桃是怎么知道的,理清楚自己“数”或“移”的过程。还能够与同桌相互说说,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②“能够这样算”不是教给学生一种新的算法,是引导他们对各种方法实行数学化思考。

“凑10”是计算进位加的策略,是各种方法的共性。把盒子外面的1个桃移到盒子里面是“凑10”;一个一个地数,也要先数满1 0个,再接着往下数。找出各种方法中“凑10”的共同点,能突出“凑10”策略,有利于学生数学地思考。

怎样“凑10”是技巧,要让学生理解把4分成1和3的原因,才可能把这样的思路迁移到其他9加几的计算中去。

(2)让学生应用例题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其他题,逐步提升“凑10”的水平。

①“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2题,都先圈出10个(或看出10个),再用“凑10”的方法算。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实行抽象思考,积累“凑10”经验。学生往往在圈10个的时候就看到了得数,不再经历计算过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求他们填算式下面的方框,体会“凑10”的算法。这种形式在初学进位加法的时候有组织思路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填数的次序,绝不能颠倒和混乱。

②“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借助题组体会,计算9加几的过程能够看作连加的过程,“9+1”是连加的第一步。从而对“凑1 0”有更清楚的体验,计算思路超越填方框那样的模型,显得有条理和比较顺畅。

③通过整理九道9加几的算式,进一步加深理解凑十法的解题策略。教学时能够:先计算9+1,再依次计算9+2、9+3……9+9,学生能有很多体会。如9加几的进位加都能够通过9+1+计算。又如,加号前面的数都是9,加号后面的数大1,得数也大1。这些体会能使计算思路简捷、灵活。

《9加几》教材说明

《9加几》教材说明 本节教材开始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教材分两段进行编排,第一段是9加几的口算方法,第二段是“用数学”。 1.9加几的口算。 例1(第96~97页)用开运动会的场景图,生动地描绘了学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情景。画面上有跑步、跳绳、踢毽、跳远等项比赛,还有观战的学生等,为学习计算9加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画面最左边看台上放有一箱多饮料,箱内有9盒,箱外有4盒,看台几个小学生围绕“还有多少盒”的问题,发表着自己的想法。画面以对话形式,呈现了解决“还有多少盒”这一问题的三种方法:①点数,一盒一盒数出结果:“1,2,3,…,12,13,一共有13盒”;②接着数,箱内有9盒,从9起接着数,数出结果:“9、10、11、12、13,一共有13盒”;③“凑十法”,箱内有9盒,“放进1盒凑成10,10+3得13”。画面上一个小学生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体现了允许学生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的编写意图。 画面右下,一位小学生提出“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的计算问题。画中踢毽的是9人,跳远的是6人。这两个数据需要学生从画中收集。之后,再探讨9+6的计算方法。 画面中还蕴含有其他9加几的问题。比如“踢毽的和赛跑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等等,为学生在计算“9+4”、“9+6”的基础上,自己发现和提出新的计算问题,进一步探讨9加几的计算方法准备了丰富的材料。 例2(第98页)强化用“凑十法”口算9加几的方法,要求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教材利用小棒(9根黄色的、3根绿色的)和花(9朵黄花、7朵红花)的实物图显示了凑十和口算的过程,这里要求学生用小棒和花(图片)摆相加的过程,来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教材中还配合图在9+3、9+7算式的下面注出了凑十的过程,把具体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对应起来。这样,便于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凑十法”,也为学生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基础。 例2之后的“做一做”(第98页)中,安排了3道巩固练习题。第1题给出实物图和相应的算式,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意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熟悉凑十的过程。第2题,给出实物图和算式,算式中缺第二个加数,即9+□=□,这就需要学生先根据实物图填上第二个加数,同时需要学生借助动手操作在头脑中形成的“凑十”的表象算出得数。第3题不按顺序出全了9加几得数是十几的式题,要求学生不依靠实物想一想该怎样算,通过思考口算出得数,及时给学生一个练习巩固9加几口算方法的机会。 由例题到“做一做”的编排,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既为学生创设了计算9加几的问题情境,又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的设计,有利于在9加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也会很有帮助。 练习十七中安排了7道练习题。 第1题,看图填算式。这种形式和前面的看图列式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要先根据图意填写两个加数,再算出得数,其内容变成了9加几的进位加法。 第2题,在巩固9加几的同时,渗透函数思想。 第3题,与第1题的形式相同。让学生根据图意在“□”中填写加数,形成

《9加几》说课稿

《9加几》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88,89页。 二、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该节课在本单元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理解掌握“凑十法”是学生后续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以及多位数计算的重要基础,也为以后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作了铺垫。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其中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为本节课的难点,而突破本节课重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为此,我在整合教材后,设计了“说一说,摆一摆,圈一圈,算一算”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初步体会“转化”的思想,并且在探究交流和总结中渗透了函数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数感和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10以内加减法和10加几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对于9加几学生可通过讨论,操作,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方法,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应作为重点。教学时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从课堂效果观察,学生课堂练习能独立完成,能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课上积极举手,组内,同桌间主动发言,认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课堂气氛活跃,学习积极性高,愉快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从实际情境里理解计算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让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初步掌握“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算法多样化,树立创新的意识,追求思维的灵活性。 3、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方法:发现法,合作交流法,演示法,实验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小棒2捆(10根1捆),答题卡,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复习旧知。(听音乐引孙悟空,闯三关去花果山) 第一关,钻山洞(数的组成)。 第二关,过小河(复习10加几)。师:你有什么方法可以算

9加几的教学设计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9 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 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 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 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 加几的思想方法是 “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 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 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 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 ................ ,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 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 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 9 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 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 【设计特色】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 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 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 加几 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 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材分析

《9加几》教材分析 例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9加4等于多少”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多种计算方法。如:有学生可能一个一个地数;有的学生可能用小棒帮着凑十来计算;有的学生可能用带点的小方块来帮助计算,也是凑十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用计数器来帮助计算;有的学生可能先把9看成10计算,再减去1等。在教学中要对各种计算方法进行沟通,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共通之处。 通过小天使的话,引导学生观察,根据这幅图还可以列式4+9=□ 通过“你想怎样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这个题目的方法如:可以给4凑十,也可以给9凑十。有的同学还可能会想:因为9+4=13,所以4+9=13等。 “试一试”的题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9+2和9+7。学生借助小跳棋跳格子的活动来得到结果。9+2就是从9开始跳2个格子,结果就是11。9+7就是小跳棋从9开始跳7个格子,就是在16那个格子,即结果是16。 “练二练”:

第1题,学生借助直观的图片,容易得到问题的答案。9只蜗牛和6只蜗牛合起来是多少只,借助图片容易数出来或借助图片将10只蜗牛圈起来凑十。 第2题,引导学生看算式思考凑十的过程,掌握计算的方法。 第3题,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到9加几的规律。无论是9加几,都可以先算9加1得到一个十,再加上其余的部分。不要求学生都能看到规律。 练习五巩固9加几和几加9的知识,共有8个习题和1个思考题。 第1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明确凑十的道理和方法。使学生加深为什么要凑十和怎样凑十的感受。 第2题,看图列式计算。练习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题目的意思,再列式计算。让学生感受到是将两个部分合并起来。

9加几教材解读

“9加几”教材解读 “9加几”是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6~87页第十二单元《加法》的起始课,是教学一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理解以及10加几的基础上实行教学,也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通过创设情境实行问题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2、在尊重学生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讨论等,让学生体验较简单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掌握“凑十法”的思考及计算过程。 通过9加几的教学,使学生基本学会“凑10”的思路与方法。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计算愿望,主动搜索并提取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教师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激活已有经验。协助学生收集操作材料。学生把相关的知识、方法、经验按某种策略有序地组织起来,算出结果。 教材第86~87页教学9加几,一共八道题。例题和“试一试”各教学一道,其他题都在“想想做做”第1~3题里教学。八道题的计算思路是相同的,教学方法是有变化的。 (1)例题着力把学生引上“凑10”思路。先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列出算式,凸显认知矛盾,再让学生探索得出一共多少个桃的方法,然后形成9+4的计算思路。

①学生能在图中很快看到13个桃,但是,他们不会注意得出13个桃的方法,这是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学例题的目的不是得数,是算法。所以,组织学生交流前,要安排他们想一想,13个桃是怎么知道的,理清楚自己“数”或“移”的过程。还能够与同桌相互说说,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②“能够这样算”不是教给学生一种新的算法,是引导他们对各种方法实行数学化思考。 “凑10”是计算进位加的策略,是各种方法的共性。把盒子外面的1个桃移到盒子里面是“凑10”;一个一个地数,也要先数满1 0个,再接着往下数。找出各种方法中“凑10”的共同点,能突出“凑10”策略,有利于学生数学地思考。 怎样“凑10”是技巧,要让学生理解把4分成1和3的原因,才可能把这样的思路迁移到其他9加几的计算中去。 (2)让学生应用例题的方法计算9加几的其他题,逐步提升“凑10”的水平。 ①“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2题,都先圈出10个(或看出10个),再用“凑10”的方法算。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实行抽象思考,积累“凑10”经验。学生往往在圈10个的时候就看到了得数,不再经历计算过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要求他们填算式下面的方框,体会“凑10”的算法。这种形式在初学进位加法的时候有组织思路的作用,要注意学生填数的次序,绝不能颠倒和混乱。

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分析】 《9加几》是苏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十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对10以内加减法已经熟练掌握以及对20以内的两位数充分认识,并且已经学习了《10加几》,充分体会到10加几的简便,所有的这些都为在数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发现——理解——强化”“凑十法”奠定了基础。 9加几的学习是一年级学生对加法学习的延伸,也是一次飞跃。9加几的思想方法是“凑十法”,是学生思维方法的扩展。9加几第一次也进位加法的学习,为进位加法建立起一个“模型”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以后任何进位加法计算都是其扩展。所以,掌握9加几的思维方法——凑十法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并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本节课是为学生建立进位加法的数学模型,即:凑十法。 数学课堂是活动的课堂,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揭示凑十法之前,让学生充分参与生动丰富的数学活动,并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创造9加几的计算方法,获得数学探索的经验,即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探索出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方法多样化的体现,但不是所有的方法都是有价值的,所谓“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这里“有价值的数学”即对学生进一步学习有帮助的数学以及优化的数学方法,即方法的最优化。方法最优化需要教师对学生有价值的引领。掌握最优化的“9加几”方法(凑十法),正是本节课的最终目标。 数学课堂承认个体差异,但是也可以让部分认知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动其他一些相对落后的学生,做到所有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根据这样的理念,这节课以活动——练习为主,在初步活动中部分学生能够发现9加几的相应最优化的算法(凑十法),再返回活动,让其他学生也得到相应的经验,最终理解“凑十法”,最后通过练习让学生的经验得到强化。【设计特色】 情景交融,动手操作,充分参与 学生自主和教师引领相结合,最终完成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目标】 一、基础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2、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二、发展性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9加几的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关于9加几,教材首先借助“牛奶图”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9加几的问题,再通过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学习除了必须让学生“能够正确计算9加几,找到规律并运用规律快速口算”以外,还能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哪些结构支撑呢?本节课的育人价值是什么?又如何体现?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的第一课时,依据“新基础教育”“长程两段”的设计理念,这节课的定位是“教结构”。“教”什么结构?我们首先必须对整个单元的内容结构进行剖析:9加几、8加几、7加几……的学习都要经历“写算式、探究方法一一排算式、寻找规律一一用规律、快速口算”的过程,学习的内容具有相同的“学习过程结构”。9加几的算法,同样也是8加几、7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位加具有相通的“知识的方法结构”。9加几、8加几、7加几……的算式,都存在着类同的“纵向”与“横向”的规律和相同的发展规律的方法结构。 基于以上认识,9加几的学习必须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必须落实,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提供“知识的方法结构”;二是要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体悟发现规律的“方法结构”;三是提炼本节课的学习过程结构,使学生不断掌握知识的方法结构,体验发现规律的思考策略,感悟学习的方法结构,从而逐步形成主动学习的能力,能独立策划并自主学习同一类知识,并不断“加速”的方法学习8加几、7加几……等内容 ★学生情况分析 在本节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数的分与和,加减法以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0加几及相应的加减法。学生“记录思考过程”、“与同桌交流”、“有序思考”、“完整的表达”等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新的课堂常规的形成为核心过程的推进提供了保障。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学前教育的差异,导致学生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能够“脱口而出”报出得数,但不知得数从何而来,不明白是如何计算的;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思考。如何关注差异,形成方法和结构是一个挑战。本节课在突破如何计算的过程中有以下困难:1.个例探究借助圈小棒把9加4转化为10加几过程中不知道如何圈和用算式记录计算过程。2.观察9加几横向规律·。 为了突破学生的困难点,我们重点修改了点拨语:

小学数学教案:《9加几》人教课标版

小学数学教案:《9加几》人教课标版 教材分析:9加几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能熟练计算了10以内的加法和10加几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以后学生学习各种进位加法的基础。教材采用的是“凑十法”来进行加法计算。 重点:让学生理解凑十法的算理。 难点:让学生掌握凑十法。 关键:让学生掌握凑十法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练习。 学习目标: 1.让学生了解9加几加法的算理,经历9加几加法的计算研究过程; 2.使学生能正确的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并选择自已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综合等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4.在发现加法算式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的思维能力,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一、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的歌声真动听,老师想看到你们漂亮的坐姿。哪个漂亮的小朋友给老师介绍一下你们在下课时间玩的游戏,说说当时的心情。好,那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数学世界。

二、师生问好:小朋友,你们好! 三、创设情景,发现并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师:猜猜今天老师来我们一(2)班是干什么?其实我是带来一个难题想让咱们班小朋友帮帮忙,愿意吗? 2.秋游活动,老师买了一些饮料,小朋友帮老师看看?提取数学问题。 要求:四人小组讨论,我们可以用小棒当饮料,把每个人的想法说给小组长听,在派一名代表汇报。(通过小组合作,能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折射出更多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表现给予相应的评价) 3.汇报 生1:一个一个地数; 生2:从9接着数; 生3:凑十法(9+4=13生一边说师一边演示课件) …(多个小组汇报) 4、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从而优化算法。 四、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师:刚刚美猴王一直关注着我们小朋友,觉得学习很有趣,他也要与我们一起研究数学问题。瞧!你想到 数学问题了吗?(出示9个桃子,8个苹果,6个梨的图片)。1)生:桃子和梨一共有多少? 梨和苹果一共有多少个?

《9加几》说课稿 冀教版

《9加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在10以内数的加减法、十加几及十几加几的(不进位不退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为后继其它的20以内进位加法的学习做铺垫,在一年级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喜欢的“鹅”场景为题材,使学生能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数学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与基本计算能力二者的结合学习,所以我认为在教这部分内容时,应教会学生如何用数学的发展眼光对待问题,并在实际操作中形成个性化的数学思想,探索并总结出合理、简便的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开学以来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十加几以及十几加几的加法的计算,并在学习初期学生就已经经历了利用摆花片动手操作来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经常用到9加几的计算,例如很多学生经常自己买文具,买零食等,甚至有的学生已经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但是因为没有经过系统学习和训练,在方法上还不够成熟。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注重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用发展眼光看待数学问题的学习惯,形成个性化数学思想。同时结合我们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并易学。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问题情境,经历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计算、交流个性化算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了解“凑十”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体验算法多样化。(2)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计算9加几。 难点:理解“凑十法”。 四、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着眼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了课堂的有效、高效。 五、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六、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口算: 9+( )=10 10+1= 10+2= 10+3= 10+4= 10+5= 2. 数的分解。 口算练习是每节数学课的必做功课,在这里除了作为常规数学课练习外,主要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顺利将10加几的简便性应用到9加几的学习上。 3. 再从日常生活情景导入,让学生通过看图寻找数学信息,并提出

九加几说课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加几》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定位 《九加几》内容安排在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等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加减混合计算之后,是上述知识的自然延伸和综合应用。本节课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为下几节学习8加几﹑7加几等后继学习服务的,也是以后多位数加﹑减一位数或两位数的基础。因而作为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在本单元甚至小学整个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科书《9加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九加几的过程,并能正确进行9加几的口算。 能力目标:在探索9加几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四)教学重点 掌握九加几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口算 (五)教学难点 精品资料

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由于是低年龄段的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还不久,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在课堂的注意力仅仅只能够保持十几分钟,并且大部分学生在上幼儿园的时候都已经学习过简单的加减法,都会接数法,会在一个数的后面接着数算出来结果,所以这节课如果想要孩子保持较高的注意力,必须要创设具体情境,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抓住孩子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去学习,愿意去学习,并从学习中主动发现“凑十法",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9加几的计算过程,并初步掌握9加几的算式。 三、学法和教法 (一)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的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①采用快乐教学法,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心切的特点,在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②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情境教学法,并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辅助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中,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逐步感知算理。 (二)教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交流、合作比较中灵活地掌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此外,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我特做了以森林联欢会为背景的讲解。四、教学过程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9加几

9加几 教材分析: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通过比较,体验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个题目,看谁算得又快又好。 出示:10+4,接着教师陆续出示:10+8,10+3… 卡片按顺序贴:10+1 10+2 … 10+8 师:为什么能这么快算出这些加法题?

生:因为10加几就等于十几。 师:是的,看来这些难不倒大家。老师相信咱们一一班的小朋友接下来的知识一定能学得特别好,有没有信心。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好了,你们知道谭老师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吗?(苹果) 这么了解我,你们看,我本来有9个苹果,坐得直直的张昕瑞同学又送给我4个,请问,老师现在一共有几个苹果?怎么列算式? 生:9+4 师:同意吗?9+4到底等于几呢?注意了,同桌一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两人合作,互相说说。 1.探究算法,优化方法 师:刚刚老师在下面的时候,发现很多小组都说得特别好,谁来和大家分享下,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方法: ○1数数法:1、2、3、4……12、13,一共有13个、 ○2接着数:谭老师本来有9个苹果,接着数,10、11、12、13,一共13个 ○3凑十法:从4个苹果中拿出一个与原来的9个放一起,凑成10个,10个再加上3个,一共13个。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会简单的计算,教学中应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放手给学生,让他们想出不同的方法。) 师:你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生畅所欲言,说第○2种和第○3种的都有,说喜欢第○2种的计算数上去方便,说第○3种不用数

数学《9加几》教案【优秀7篇】

数学《9加几》教案【优秀7篇】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数学《9加几》说课稿

《9加几》说课稿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例1、例2。 2、教材简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一部分内容,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有的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学好,计算时既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笔算时就会遇到很大困难。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成功的同时,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教学重点:初步掌握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 5、教学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6、教具准备:投影片。 7、学具准备:每人20根小棒,水彩色、小鱼图、题卡。

二、说教法、学法 计算不单单是一种技能或能力,它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方法和数学意识,同时也是人们应具备的数学素养之一。《9加几》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计算的开始,在教学中,我首先把计算教学放置在多种活动情境中,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比如借助数果子,让学生提出“9加几”的计算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讨计算方法。其次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特点,以及爱动、爱说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等学习活动掌握计算方法。同时,再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或画一画,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讨论、动手——解决问题”的系列学习活动,给学生以充分的观察探讨、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这样从具体到抽象,一步一步地深入到学习中去。 三、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并借助情境导入新课 1 口答 2、10+1= 10+3= 10+7=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9加几》教材分析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9加几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开始,它是学习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对以后学习8加几、7加几的进位加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三个层次,一是体现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化,突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二是通过“做一做”第一、二题的练习,借助“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凑十法”的计算方法;三是“做一做”的第三题,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主题图呈现的是学生参加运动会的场景,有跑步的(8加几)、有跳绳的,还有啦啦队(解决问题),这些素材为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感受20以内进位加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画面下面呈现了“箱子里有9盒饮料,箱子外面有4盒饮料”,一个小朋友提出“一共有多少盒”,另一个小朋友想到,可以用9+4计算,结合上面的场景,展开例1教学。一个小朋友采用接着数的方法,另一个小朋友想到“凑十法”即“先放进1盒凑成10盒,9+1=10,借助“凑十法”又回归到“10加几等于十几,10+3=13,”解决了问题。“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常用的一种方法,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它具有易于理解和计算简捷等特点,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 “做一做”的第1题,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动笔画一画、圈一圈,即将9根添上1根、9朵花添上1朵花,都是凑成10,再对照下面算式进行计算,将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理解什么是“凑十法”,初步形成“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为后面脱离实物通过思考算出得数打下基础。 “做一做”的第2题,脱离实物模型的支撑,通过上、下算式的对比,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体会“凑十法”方法的简洁,渗透“拆小数、凑大数”的方法。 “做一做”的第3题,一是巩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初步形成计算技能,二是使学生感受“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变大,和也随着变大”初步的函数思想。 小学-数学-上册-打印版

小学数学_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信息窗1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1》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从整体上看一年级学生都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上课基本上能够跟上教师讲课的思路,教师上课组织课堂纪律并不难,而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容易调动。但每个班都有个别的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我行我素。 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能力对学生解决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甚至很多学生都是建立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加强学生的实际感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把握数的意义和运算的意义,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扩大学生的信息贮备,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生活情景,给学生机会在实际情景中感知、操作、认识数学知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 《第七单元小小运动会 信息窗1》学习效果分析 本课达标练习共设计了四个习题,侧重了学生基本知识、技能检测,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既有动手直观思维能力的训练,又有说说解题思路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总体较好,大部分学生能够做到全对,有部分学生出现知识点的错误。下面将进行逐题分析: 第一题:“我会算:看图写结果。”全班30名学生参与答题。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做,再

小学数学_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加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教科书88-8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 2.在探索9加几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10加几的转化思维,培养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凑十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课前研究单、作业纸和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反馈前置性研究 1.复习 师:出示口算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让学生快速说出答案(开火车的方式) 10+1 =11 10+4 =14 10+3 =13 10+9=19 10+7=17 10+5=15

师:你们算的还真是又快又准,说一说是怎么计算的呢? 2.前置小研究反馈 师:如果不是10加几,又该如何计算呢?请拿出课前研究单,看一看这些题你们是如何计算的。 1+9+8=?1+9+7=? 5+1+9=? 师:这些算式里没有10,你们怎么也算得这么快啊?是怎样想的?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你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真棒! 师:看来10真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它,计算就能又快又准确。如果在算式中找不到两个加数相加得10,我们又该怎么计算呢?请看研究单上的第二题:9+2=? 师:(指生说答案:9+2=11) 师:同意吗? 师:谁能勇敢地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9+2=11的?(指生说方法)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说的非常好。 师: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例子可以用9+2来表示? 师:小结,刚才大家用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计算出了9+2=11,并且举出了生活中可以用9+2来表示的例子,你们的表现棒极了。 (来,掌声鼓励一下最棒的自己!) 【设计意图】回顾已学的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进一步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_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一9加几》 【教材分析】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进一步学习其他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基础,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继续学习口算和笔算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本节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所以,让学生体会“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是教学重点。根据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的思维特点,以及爱说,爱动的特性,注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想、动口说等学习活动探索口算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注重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在交流碰撞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地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观察、思考、准确表达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应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初步感受运动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情景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思维过程。 (一)、复习铺垫(5分钟) 过关练习一 2 5 4 7 1 ( ) 1 ( ) 1 ( ) 1 () 8 9 1 ( ) 1 ( ) 过关练习二: 9+()=10 9+1+1=() 过关练习三: 10+1= 10+3= 10+7= 10+4= 10+9= 10+10=【设计理念】口算练习是每节数学课的必做功课,在这里除了作为常规数学课练习外,主要对旧知进行了复习,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使学生能够顺利将10加几的简便性应用到9加几的学习上。(二)、探究新知(15分钟) 【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_9加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9加几》教学设计与意图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年级上册)》93~94页。 【教材分析】 “你说我讲”中共有1个红点和一个绿点。红点问题是学习“9加几”及相应的“9加几”的进位加法。绿点问题是巩固“9加几”的口算方法。 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教材呈现了用“点数法”、“凑十法”的算法,并用方块展示了“凑十法”的算理;还通过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对“6加9”的算法研究。 绿点标示的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名志愿者?”教材没有呈现探索过程,意在放手让学生自己解决。 【教学目标】 1.借助学具操作,自主探究“9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经历探索“9加儿”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学习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过算法多样化,初步学会有个性地学习。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质疑、交流和倾听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井掌握“9加

儿”的笔算法。 【教学难点】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初步理解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板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大家喜欢运动吗?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一年级二班的同学正在忙着报名呢,看,这是报名参加赛跑的运动员,这是报名参加投沙包的运动员,请仔细观察,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找信息。 预设:赛跑的有9名同学,投沙包的有6名同学 谈话: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吗? 预设: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运动会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结合算式,体会加法的含义 谈话:同学们,那要求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应该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算式? 预设:9+6 6+9 谈话: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预设:要把赛跑运动员和投沙包的运动员合起来,所以要用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