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业务级灾备

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业务级灾备

灾备介绍

灾备对于数据中心建设来说,地位十分重要,按照业内通例,依据对数据与业务的保障程度来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和业务级灾备。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灾备建设方案就是将异地应用级灾备放在首选,但这其实是灾备建设的一个误区,灾备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并不是说进行灾备建设就一定要建设应用级的,进行灾备建设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到适合自己业务系统需求的灾备建设方案,这才是灾备建设合理思路。

对于灾备的级别,可能很多人都只了解其中的一两种,但是不能够了解的比较全面,而这几种灾备之间其实是存在联系的,所以想要彻底的了解灾备,就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了解。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三个不同等级的灾备方式的关注点在哪里: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关注点都在IT信息系统本身,而业务级灾备则除了充分考虑IT系统外也关注了其他外部业务因素诸如办公环境、系统相关人员等。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上面提到的三个不同级别的灾备方式。

数据级灾备主要关注点是数据,即在灾难发生之后,可以确保用户原有数据不受到损坏。对于级别较低的数据级灾备来说,可以将需要备份的数据通过人工的方式保存到异地实现:如将备份的磁带(盘或光盘)定时运送到异地保存就是方法之一。而较高级的数据灾备方案则依靠基于网络的数据复制工具,实现生产中心不同备份设备之间或是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之间的异步/同步的数据传输,如采用基于磁盘阵列的数据复制功能。

应用级灾备是建立在数据级灾备的基础上的,对应用系统进行复制,以实现应用接管。而在异地灾备中心再构建一套应用支撑系统是应用级灾备经常采用的方式。支撑系统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备用网络系统等部分。应用级灾备能提供应用系统接管能力,即在生产中心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灾备中心便能够接管应用,从而尽量减少系统停机时间,保障业务连续性。

业务级灾备是最高级别的灾备系统。它包括除了保障IT系统业务连续性外也提供非IT系统保障,如当发生大的灾难时,用户的办公场所可能会被损坏,用户除了需要原来的数据以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在一个备份的工作场所能够正常

地开展业务。那么这时就需要业务级灾备来保障业务连续性了。实际上,业务级容灾还关注业务接入网络的备份,不仅考虑支撑系统的服务提供能力,还考虑服务使用者的接入能力、甚至备份的工作人员。

那么我们在进行灾备建设时,到底应如何选择呢?我们可以结合自身情况,从基础设施条件、灾备的目标、技术成熟度、投入产出比、数据与应用系统的重要性,业务关联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异地灾备应对的是小概率事件,需考虑投入产出比

灾难的范围很广,凡是可以导致数据或业务遭到破坏的计划外事件都属于灾难的范畴,诸如自然灾害、业务运行所依赖的服务的中断、IT系统故障、运维人员误操作、恶意攻击等。下图是权威机构对灾难的分类:

从上图可以看到,无论是面对占据灾难比重32%的硬件故障,还是占据61%比重的软件、人为、病毒故障,需要的都不是远程的灾备保护,需要的只是本地的数据保护;而剩下的7%的自然灾难和社会灾难,才真正需要异地远程灾备。也就是说,通过双机热备、本地备份、CDP技术等数据保护手段,就能解决93%的系统故障;而远程异地灾备,不论是数据级还是应用级,应对的都只是7%的小概率事件。

既然远程灾备的目标是应对小概率事件〔同城灾备是高效率的小概率事件,异地应用级是低效率的极小概率事件〕,那么灾备的投入产出比就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应用级灾备的投入会是数据级灾备投入的2-3倍,甚至更高,而且每一次从生产中心切换到异地灾备中心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回切的过程也同样复杂而耗费精力巨大。因此,相对于应用级灾备而言,数据级灾备的投入产出比更高。与其建设昂贵的异地应用级灾备,不如做好本地的数据中心

保护,再配合远程的数据级灾备。因此,在现实环境中,我们更常见的是“本地CDP+远程数据级灾备〞这种数据保护模式。

灾备建设需要考虑循序渐进,分级建设

灾备建设的投入很大,不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需要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并不冲突,数据级灾备是应用级灾备的基础,异地灾备可以先做数据级的。很多的用户在建设灾备系统时,往往就先做数据级灾备,后续再扩展成应用级灾备。这么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原因一,与异地应用级的灾备相比,异地数据级灾备的投入比较小,却可以在极端情况发生时起到作用。在出现大地震等大面积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用户其实可以接受一个相对比较长的业务恢复时间,外界也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容忍度。有了异地数据备份后,就可以用几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恢复业务,而不至于彻底瘫痪。

原因二,灾难备份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方案,而是一项系统工程,灾备中心的基础建设、IT系统需要一个逐步建设的过程,运行维护团队、技术支持力量需要长期培养锻炼才能具备理想的应急能力。因此,先做数据级灾备,积累建设经验,培养灾备队伍,具备相当的能力之后,再建设应用级灾备系统就会容易很多。

此外,在从数据级灾备向应用级灾备过渡的过程中,还要根据业务系统按需划分灾备等级,不能一刀切。即使在同一个单位或者部门内,也存在多个应用系统。这些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复杂度都各不相同,对应的灾备等级也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业务系统的实际需求来逐个确定灾备等级。一般而言,“2/8原则〞是比较常见的,也就是20%的应用是关键和核心的,需要应用级灾备,而80%的应用是非关键的,需要的只是数据级灾备。在实际的异地灾备中心建设中,这种应用级和数据级混合的建设模式是最典型的。

在应用级灾备的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它们是:

1.应用级灾备就是业务自动切换

2.应用级灾备就是数据零丢失

3.应用级灾备就是通过应用层〔服务器或者应用软件〕来做灾备

就第一个误区而言,这其实是一种追求技术的理想主义,并不适用实际环境。灾备中心的业务接管是一个管理和决策的过程,绝不是某一项具体的技术。技术

不能替代管理,技术也不能替代决策,这早已成为了业界的共识。完善的灾备预案、适时的灾备演练、专业的技术支持队伍才是保障应用级灾备发挥作用的关键。

灾备切换是一系列操作的组合,不是单一的技术动作。

不管生产中心还是灾备中心,彼此的业务之间都有逻辑的联系,服务的启动顺序也有严格的要求。比如数据库必须先启动,之后才能启动应用程序;应用服务器接管完成,才能进行网络的切换。如果应用程序先于数据库启动,结果肯定会是出错。在实际的灾备切换时,我们看到,操作员都会有一本完整的切换操作手册,上面说明了软件、硬件、服务的启动顺序,每一步的操作内容和预期的目标等等。只有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才能确保灾备的顺利切换。因此,灾备切换是一系列技术操作的过程组合,不是单一的技术动作。

灾备切换是一个决策的过程,不能依靠单一的技术实现

灾难的类型多种多样,不是每一种灾难都需要启用灾备中心。而每一次灾备中心的启用,都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因此,在发生灾难时,首要需要做的是快速判断灾难的类型、可恢复性和后果等内容,然后根据灾备预案来决定是否启用灾备中心。比如,通过本地备份只需要半小时就能在本地恢复业务,就完全不需要启用灾备中心。此外,应用级灾备的对象往往是关键的业务,越关键的业务,切换就越需要慎重,这不是单一的个人意愿,往往需要的是集体的决策。因此,灾备切换更是一个决策过程,而不是单一的技术实现。在实际案例中,99%以上的用户都不会选择自动切换。

说到第二个误区“应用级灾备就是数据零丢失〞,很多CIO都认为难以理解。应用级灾备当然要求数据零丢失,这一点通过磁盘阵列的同步镜像软件就能实现,技术上根本没有难度,为什么说这是误区呢?让我们从技术上做一些分析。

镜像并不能保证数据的完全同步

磁盘阵列具备同步镜像功能,能够实现主备磁盘阵列的完全数据同步。但是,磁盘阵列的数据同步并不意味着应用的数据也是同步的。这是因为为了提高性能,服务器一般都采用了写缓存,写缓存的数据并没有实时的真正写入到磁盘阵列上,因此,磁盘阵列上的数据和应用的数据是存在差异的。如果生产中心发生了故障,即使磁盘阵列的数据是同步的,也无法保障应用服务器的缓存数据也同步传输到了灾备中心。

镜像会降低生产中心的性能

镜像的实现机制是一个写IO要同时得到主备磁盘阵列的响应后,才能返回写OK。也就是说,对数据的一个写操作,需要主备磁盘阵列的二次写操作确认和主备站点的来回传输,时延会是普通写操作的3-5倍,甚至更高。因此,采用数据镜像后,会给生产中心带来比较明显的性能影响。此外,如果链路不稳定,出现闪断、抖动等情况,就会进一步加大生产中心的影响。

从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镜像方式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完美。那么什么机制才是比较有效的呢?一些厂家采用的准实时复制技术就是一种答案,比如H3C的自适应复制技术。如果采用这种技术,IO写入主磁盘阵列就返回OK,然后复制模块再将这个写IO采用异步复制的方式传输到灾备阵列。这种方式不会降低主磁盘阵列的性能,还能做到准实时的数据同步。如果再把自适应复制技术和快照技术相配合,还能保证灾备中心的数据一致性,从而实现灾备中心的数据丢失量最少,数据肯定可用。

第三个误区也是我们经常碰到的,主要是把数据同步和应用接管两个概念混在了一起。应用级灾备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同步和应用接管,其中数据同步是应用接管的基础,但数据同步和应用接管是两种不同的技术。

数据同步的技术多种多样,即可以基于存储阵列的复制软件实现,比如EMC MirrorView、H3C Replication等,也可以基于服务器或者应用软件实现,比如Veritas VVR、Oracle DataGuard等。但不管采用何种技术,都只是在不同的层面实现了数据的同步,要具备应用接管,还需要其他组件的配合,比如DNS域名切换解析、备用网络启用、应用服务切换等等。在现实环境中,我们最常见的应用级灾备方案是“磁盘阵列的数据复制+备用服务器〞,也就是通过磁盘阵列来实现数据同步,通过备用服务器提供业务接管能力。

数据级容灾和系统级容灾都是在IT范畴之内,然而对于正常业务而言,仅IT系统的保障还是不够的。有些用户需要构建最高级别的业务级灾备。业务级灾备的包括很多非IT系统,比如、办公地点等。当一场大的灾难发生时,用户原有的办公场所都会受到破坏,用户除了需要原有的数据、原有的应用系统,更需要工作人员在一个备份的工作场所能够正常地开展业务。实际上,业务级容灾还关注业务接入网络的备份,不仅考虑支撑系统的服务提供能力,还考虑服务使用者的接入能力、甚至备份的工作人员。

灾备选择的适用性原则

简单来说,从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到业务级灾备,业务恢复等级逐步提高,而需要的投资费用也相应增长。由于灾备所承担的是用户最关键的核心业务,其重要作用勿庸置疑。灾备涉与到众多技术以与众多厂商的各类解决方案,其复杂性也不言而喻。因此,在灾备建设中,不论是数据级灾备还是应用级灾备,适用性是构建灾备系统的一条基本准则。用户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量身打造,而在实际建设中,许多用户的灾备站点也都是经过长期积累、多次改造后形成的。

无论数据级还是应用级,都只是灾备建设的技术手段。灾备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远远超出了这个技术范畴。要想灾备系统在关键时刻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完善的灾备应急预案、定期的灾备演练、强大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机构等等都必不可少。

总结而言,数据级灾备关注于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数据级灾备是应用级灾备的基础,业务级灾备提供比应用级灾备更高级别的业务恢复能力,用户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灾备技术,建设适合自己的灾备系统!

的三种异地容灾备份方案

在数据容灾中最常采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案是异地容灾。这种容灾方案最有保障,因为它是把数据备份 保存在另一地方,甚至另一个国家,这样数据就会更安全。试想一下在伊拉克这样连成战争不断的国家,即使把数据保存在了本国其它地方也是不安全的,所以有许多数据存储厂商提出了全球容灾的方案。从本篇起要向大家介绍几个典型的数据存储厂商的异地容灾方案,本篇所介绍的是全球最为著名的数据存储厂商--IBM的几种异地容灾方案。 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IBM公司的异地容灾方案产品线非常丰富,各种数据备份技术和应用方案层出不穷,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它的这些容灾方案不可能全在本文中介绍清楚,所以只选三个常见的方案类型向大家介绍。 一、数据级灾备--PPRC IBM的PPRC(Peer to Peer Remote Copy,点对占点远程复制)复制技术是基于ESS企业级数据存储服务器,通过ESCON(Enterprise Systems Connection,企业管理系统连接,是一种光纤通道)通道建立配对的逻辑卷容灾技术。这是IBM的最高级别容灾方案,主要适用于大、中型和电信企业选用。它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在图中数据中心A和数据中心B可以是两相隔上百公里的网络系统,既可以单独把某个数据中心的数据备份到另一个远程数据中心中,也可以实现相互远程备份。 在标准的实时备份方案中,服务器主机通过SAN与IBM企业存储服务器ESS相连接,两台ESS之间通过ESCON通道实现同步远程拷贝。受ESCON传输距离的限制,当主、备机房的距离超过2公里时,需要加光纤延伸器。光纤延伸器可以从多个不同的厂商购得,比如IBM 2029 Fibre Saver、INRANGE的9801等。在光纤延伸器的帮助下,PPRC数据备份可达到100公里以上。

灾备方案

1.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政府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政务系统的连续性依赖于数据中心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运营环境周围,政务系统的数据中心可能正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威胁的环境下运行。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数据由于某种原因丢失,就很有可能对政府的日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核心数据丢失,将会使得某些核心功能陷入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政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1灾备解决方案原则 首先,在制定容灾系统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就是容灾系统建设对原有业务系统带来的影响。比如,采用数据复制技术对系统I/O带来的延迟,应用数据同步对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带来的压力等。因此,企业要通过周密的测试和分析来规避容灾系统建设时带来的这些风险,以保证业务系统不会因容灾系统的建设而出现在处理性能上下降的问题。 第二,数据状态要保持同步。为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业务可以成功地切换到备份中心,就必须保证容灾系统数据同步机制的可靠性。因此,建立可靠的数据同步校验机制是必须的; 同时,还要考虑建立定时的、自动的数据同步核查对比机制,以检验两个中心数据的一致性,这是数据容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容灾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尽可能轻,并能承担部分业务处理和测试的工作。容灾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容灾切换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系统建设中,就必须要考虑系统的维护管理流程。生产中心任何业务处理过程的改变都必须完整地复制到备份中心; 所有新业务系统上线时,必须通知备份中心,并在备份中心配置好数据同步机制; 对原程序的改动也必须保证两个中心同时上线。 第四,系统恢复时间要尽可能短。容灾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主中心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在规定时间切换到备份中心,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并且继续向用户提供服务。但往往在灾难发生时,主要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现场,为了顺利实现系统间的切换,应该让系统切换操作尽可能地简单; 并建立固定化的、标准化的切换流程,要求维护人员在切换演习时严格按照流程的指导步骤进行操作。 第五,可实现部分业务子系统的切换和回切。当人事变动、业务变化、IT设施变化以及其 他可能引起恢复规划文档失效的变化发生时,应及时更新各恢复规划文档,并在必要时启动模拟测试或演习,确保业务连续性系统的工作能力。 第六,技术方案选择要遵循成熟稳定、高可靠性、可扩展性、透明性的原则。目前,国际上比较成熟的容灾技术包括:SAN/NAS技术、远程镜像技术、虚拟存储、基于IP的SAN互连技术以及快照技术等。其中基于IP的SAN远程数据容灾备份技术应用比较广泛,其是利用基于IP的SAN的互连协议,将主数据中心SAN中的信息通过现有的TCP/IP网络,远程复制到备份中心的SAN中的。当备份中心存储的数据量过大时,可利用快照技术将其备份

灾备标准分级

国际标准SHARE78,这个标准将灾难恢复分成八个层次:那么从存储结构来看,SHARE78涵盖最简单的本地磁盘的备份,到将备份的磁带存储在异地,再到建立应用系统实时的切换的异地备份系统。那么从恢复的时间点角度来看,SHARE78涵盖几天级,几小时级、几分钟、几秒级,这是零数据丢失。 SHARE78它将异地灾备的定义为如下七个级别,我们国家六个级别,它是定义七级别。 第一个级别第0级容灾方案:这个时候数据仅在本地进行备份,没有在异地备份,并且没有制定灾难恢复计划,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对吧,也是最便宜的一种。 第1级容灾方案,它将关键数据备份到本地磁带介质上,然后送往异地保存。 第2级容灾方案,就是在第1级的容灾方案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一个热备中心。 那么从第0级,第1级,第2级这三种容灾方案,到目前来说,应该说对于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已经不能再用了,已经被淘汰了。被小的机构用是另外一回事。 大机构用的都是下面要介绍的3级以上的容灾方案,或者是容灾级别。 第3级,那么在这一级中,就通过网络将关键的数据进行备份,并且存放至异地,制定有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有备份中心,并且配备部分数据处理系统及其网络通信系统。 第4级的容灾方案,那么这个时候增加了备份管理软件,自动通过通信网络将部分关键数据定时的备份到异地,这么一种功能。同时还制定了相应的灾难恢复计划。 第5级的容灾方案,增加了硬件的镜像技术和软件的数据复制技术。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在应用站点与备份站点的数据多备份更新。 第6级容灾方案,这个时候利用专用的存储网络,将关键数据同步镜像至备援中心,数据不仅在本地进行确认,而且需要在异地进行确认,这个异地就是备援中心那个地方进行确认,实现零数据的丢失。 第7级也就是最高级的容灾方案。那么这个时候当一个工作中心发生灾难时,能够提供一定程度的跨站点动态负载平衡和自动系统的故障切换功能,这是最高级的,这是SHARE78的情况。

数据库灾备方案

数据库灾备方案 1. 简介 数据库是企业重要的数据存储和管理工具,在面临灾难的情况下,如硬件故障、自然灾害或人为错误等,数据库的可用性可能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企业需要制定数据库灾备方案,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 灾备概念 灾备(Disaster Recovery,DR)是一套用于保护企业数据和应用的策略和技术,旨在在灾难发生时,能够迅速恢复到正常操作状态。数据库灾备是其中的一部分,主要关注数据库的可用性和灾难恢复方面。 3. 数据库灾备方案的重要性 数据库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其数据丢失或不可用将对业务产生严重影响。数据 库灾备方案有以下重要性: 3.1 数据保护 数据库灾备方案通过备份和复制数据库数据,确保数据的备份副本可供恢复使用。这样即使在灾难发生时,企业也能够轻松地恢复到最近的可用数据状态。 3.2 业务连续性 数据库灾备方案帮助企业实现业务的连续性。当主数据库不可用时,灾备数据 库能够接替主数据库,并保持业务运行,最大程度地减少业务中断时间,降低对用户的影响。 3.3 数据完整性 数据库灾备方案保障了数据的完整性。通过实时或定期将数据从主数据库复制 到灾备数据库,可以确保当主数据库发生故障时,灾备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最新的。 4. 数据库灾备方案的常用方法 4.1 冷备份 冷备份是最基本的数据库灾备方法之一。它是通过停止数据库服务,将数据库 文件复制到备份服务器上。由于在备份过程中数据库是停止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对数据库的可用性要求较低的情况。在灾难发生时,需要手动恢复数据库,并将服务切换到备份服务器上。

4.2 热备份 热备份是指在数据库运行时进行备份。通过使用数据库备份工具,可以在数据库运行时将数据复制到备份服务器上。热备份保证了数据库的连续可用性,但备份过程可能会对数据库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4.3 数据复制 数据复制是通过将主数据库的数据复制到一个或多个灾备数据库来实现灾备。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数据的实时同步。当主数据库不可用时,可以快速切换到灾备数据库来提供服务。常用的数据复制方法有主-主复制和主-从复制。 4.4 虚拟化 虚拟化技术可以将一台物理服务器虚拟化为多个虚拟服务器,每个虚拟服务器都运行着独立的数据库实例。在灾难发生时,可以通过在灾备位置启动虚拟服务器来保证数据库的连续性。 5. 数据库灾备方案的实施步骤 实施数据库灾备方案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5.1 灾备需求分析 首先,需要明确灾备方案的需求和目标。基于企业的业务需求和容忍度,确定数据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数据损失容忍度(RPO)。 5.2 灾备策略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合适的灾备策略。选择合适的数据库灾备方法,如冷备份、热备份、数据复制或虚拟化。 5.3 硬件和网络规划 评估灾备环境所需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确保备用设备和网络能够满足业务的需求,并保证数据的同步和安全传输。 5.4 数据备份与恢复测试 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和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测试包括将备份数据恢复到备用服务器,并验证数据的正确性。 5.5 灾难演练 定期进行灾难演练,模拟实际的灾难情景,检验灾备方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演练中需要测试数据库切换和恢复的时间,以及业务中断期间对业务的影响。

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

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 云灾备服务是采用当前最先进、安全、可靠的数据备份和数据复制技术,建设可管理、可运营的灾备服务,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提供不同等级的同城或异地灾备服务,以保证在灾难发生后能够快速、准确的恢复客户的业务数据和关键应用系统,保障客户业务的连续运行。此外,灾备服务可进一步降低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成本,并为政府层面监督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平台和工具支撑。 目前云灾备服务主要有: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 数据级灾备 数据级灾备的关注点在于数据,即灾难发生后,灾备服务平台依靠基于网络的数据复制工具,实现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之间的异步/同步的数据传输,可以确保客户原有的业务数据不遭破坏。 应用级灾备 在数据级灾备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级灾备系统,具备应用系统接管能力,即在异地灾备中心再构建一套支撑系统、备用网络系统等部分。当生产环境发生故障时,灾备中心可以接管应用继续运行,减少系统宕机时间,保证业务连续性。 云灾备服务具有以下特色: 1、系统架构和环境安全可靠 2、内、外网络都可以满足要求 3、兼容异构存储的备份策略 4、物理环境可视,环保节能 5、提供1—6级全方位容灾 6、自主服务流程、服务可视 1、建设机制:从建设简化为采购 2、业务实现难易度:按需采购,即购即用,系统可靠运行 3、可升级和可迁移性:按需调整,随时可以升级或迁移,随着企业的发展设备可以方便的降级重复利用,大大节约系统升级费。

4、成本问题:购买即可使用,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而且有运营商和厂商的服务保障。 5、任何用户都可采用。 云灾备服务优势分析 天灾、人祸,信息系统安全会有可能遭到危机和损毁。云灾备服务统筹规划面向企业事业单位部门提供不同等级的同城或异地云灾备服务,避免了像:在美国911事件中,将数据灾备系统设置在双子星大楼的企业数据毁于一旦。中国台湾汐止东帝士大楼大火,让受灾企业的资料全部付之一炬等由于各种原因的造成的数据损失。 云灾备服务独有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高扩展性、易维护性、责任风险低以及高性价比的服务特色,为企业和政府数据信息系统"保驾护航。

数据灾备建设方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1.1 数据连续性面临挑战 1.2 需求分析 二、技术方案................................................................................................................. 2.1 方案一.数据集中保护建设方案 2.1.1 方案设计 2.1.2 方案说明 2.2 方案二.业务系统应用容灾及集中保护平台建设方案 2.2.1 方案设计 2.2.2 方案说明 三、方案优势及技术说明........................................................................................... 3.1 方案优势 3.1.1 契合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的建设 3.1.2 业务连续性保障 3.1.3 成本可控 3.1.4 混合 IT 数据保护 3.1.5 降低成本投入&最大化提高投资回报率 3.1.6 极简化的数据保护系统 3.2 爱数备份柜数据保护技术 3.2.1 源端重复数据删除技术 3.2.2 虚拟化平台备份 3.2.3 LAN-free 备份 3.2.4 远程复制(D2D2R) 3.2.5 Oracle 多通道备份等高级备份功能 3.2.6 操作系统备份与恢复 一、需求分析 1.1 数据连续性面临挑战 如何保证计算机系统连续不断的运行,保护企业中最珍贵的数据资产,成为其稳定发展的关键。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济康

数据中心灾备方案设计

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之灾备方案设计 1.数据中心容灾备份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政府日常工作越来越依赖于数据处理来进行,政务系统的连续性依赖于数据中心系统的稳定运行。然而,灾难就像灰尘一样伏击在运营环境周围,政务系统的数据中心可能正在一个充满风险和威胁的环境下运行。如果不能对这些风险采取有效治理,一旦数据由于某种原因丢失,就很有可能对政府的日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如果核心数据丢失,将会使得某些核心功能陷入瘫痪,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保证政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高可靠性和可用性,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在数据中心建设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1.1灾备解决方案原则 首先,在制定容灾系统方案的过程中要考虑的就是容灾系统建设对原有业务系统带来的影响。比如,采用数据复制技术对系统I/O带来的延迟,应用数据同步对日常业务处理系统带来的压力等。因此,企业要通过周密的测试和分析来规避容灾系统建设时带来的这些风险,以保证业务系统不会因容灾系统的建设而出现在处理性能上下降的问题。 第二,数据状态要保持同步。为保证在灾难发生时,业务可以成功地切换到备份中心,就必须保证容灾系统数据同步机制的可靠性。因此,建立可靠的数据同步校验机制是必须的; 同时,还要考虑建立定时的、自动的数据同步核查对比机制,以检验两个中心数据的一致性,这是数据容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容灾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要尽可能轻,并能承担部分业务处理和测试的工作。容灾系统的维护和管理是容灾切换成功的重要保证,在系统建设中,就必须要考虑系统的维护管理流程。生产中心任何业务处理过程的改变都必须完整地复制到备份中心; 所有新业务系统上线时,必须通知备份中心,并在备份中心配置好数据同步机制; 对原程序的改动也必须保证两个中心同时上线。 第四,系统恢复时间要尽可能短。容灾系统主要是为了实现在主中心系统发生灾难时,可以在规定时间切换到备份中心,保证数据不会丢失,并且继续向用户提

数据灾备方案

数据灾备方案 一、背景介绍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由于自然灾害、人为错误、硬件故障等原因,数据丢失或者损坏的风险始终存在。为了保障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制定一个完善的数据灾备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和原则 1. 目标: - 最小化数据丢失风险: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时,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最小化业务中断时间:减少业务中断时间,提高业务连续性。 - 降低灾备成本: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灾备所需的成本。 2. 原则: - 高可用性:确保数据在任何时间都能被访问和使用。 - 容灾性:在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份数据中心。 - 数据一致性:保证主数据中心和备份数据中心的数据一致性。 - 安全性:采取措施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三、方案概述 1. 主备数据中心架构: - 主数据中心:承担企业日常运营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任务。 - 备份数据中心:存储主数据中心的备份数据,在主数据中心发生故障时提供数据恢复和业务连续性支持。

2. 数据同步方式: - 实时同步:通过使用复制技术,将主数据中心的数据实时同步到备份数据中心,确保数据的一致性。 - 定期备份:定期将主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备份,并将备份数据传输到备份数据中心,以满足较低的恢复时间目标。 3. 数据恢复策略: - 灾难发生时,首先通过监测系统自动切换到备份数据中心,实现业务连续性。 - 在备份数据中心恢复数据后,将业务切换回主数据中心。 4. 安全性保障: - 数据加密:对数据进行加密,保障数据的机密性。 - 访问控制: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只允许授权人员访问数据。 五、测试和演练计划 为了验证数据灾备方案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定期的测试和演练。测试和演练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1. 定期测试数据同步的准确性和速度。 2. 摹拟主数据中心故障,验证备份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数据恢复能力。 3. 摹拟网络故障,验证数据同步和业务切换的可靠性。 4. 定期培训员工,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5. 定期审查和更新数据灾备方案,确保其与业务需求的一致性。 六、总结

数据灾备方案

数据灾备方案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而随着数据量的不 断增加和数据安全问题的日益严峻,数据灾备方案变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数据灾备方案进行详细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数据灾备问题。 一、数据灾备方案的定义和重要性 1.1 数据灾备方案是指为了应对数据灾难而制定的一套数据备份和恢复方案。 1.2 数据灾备方案的重要性在于可以保障企业的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避免 因数据丢失或损坏而导致的重大损失。 1.3 数据灾备方案也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企业信息系统 安全的重要保障。 二、数据灾备方案的分类 2.1 本地备份:将数据备份到本地存储介质,如硬盘、光盘等,便于快速恢复。 2.2 远程备份:将数据备份到远程服务器或云存储,避免因本地灾难而导致数 据丢失。 2.3 虚拟备份:利用虚拟化技术对数据进行备份,提高备份效率和灵活性。 三、数据灾备方案的实施步骤 3.1 制定数据备份策略:根据数据重要性和业务需求确定备份频率和备份介质。 3.2 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根据企业规模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备份软件或服务。 3.3 定期测试和验证备份数据:确保备份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及时发现 问题并进行修复。

四、数据灾备方案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4.1 数据备份速度慢:可以采用增量备份或差异备份等方式提高备份效率。 4.2 数据恢复困难:建立完善的数据恢复流程和应急预案,提高数据恢复的速度和成功率。 4.3 数据备份不可靠:定期检查备份设备和备份数据,确保备份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数据灾备方案的未来趋势 5.1 自动化备份:利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实现数据备份的自动化管理,减少人为错误和提高备份效率。 5.2 多地备份:将数据备份到多个地点,提高备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5.3 弹性备份:根据数据的变化和需求调整备份策略,实现备份的弹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数据灾备方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保障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至关重要。通过合理制定备份策略、选择合适的备份工具和定期测试备份数据,可以有效应对数据灾难,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灾备方案也将不断更新和完善,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和强大的数据保护方案。

数据灾备技术与应用

数据灾备技术与应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数据在企业运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数据灾备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数据灾备技术应运而生,为企业提供了一种保护数据免受灾害的方法。 数据灾备是一种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的应急措施,旨在确保企业在遭受自然灾害、人为错误或硬件故障等情况下仍能够恢复数据并继续正常运营。数据灾备技术通常包括备份、复制和恢复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备份是数据灾备的关键步骤之一。备份是指将数据复制到另一个存储介质中,以防止原始数据丢失或损坏。备份可以定期进行,例如每天、每周或每月,以确保数据的最新版本得以保留。备份可以在本地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将数据复制到远程位置,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复制是数据灾备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复制是指将数据从一个存储设备复制到另一个存储设备,以确保数据的冗余性和可用性。复制可以在本地进行,例如将数据从一台服务器复制到另一台服务器,也可以通过网络将数据复制到远程位置,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复制可以实时进行,以确保数据的同步性和一致性。

恢复是数据灾备的最终目标。当数据丢失或损坏时,恢复是将数据从备份或复制中恢复到原始状态的过程。恢复可以是全面的,即将整个数据集恢复到原始状态,也可以是部分的,即只恢复丢失或损坏的部分数据。恢复可以在本地进行,也可以通过网络从远程位置恢复数据。 除了备份、复制和恢复,数据灾备技术还包括高可用性和灾备演练等方面。高可用性是指系统或服务能够在灾难事件发生时继续提供服务的能力。为了实现高可用性,可以使用冗余设备或集群技术,以确保在主设备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备用设备。灾备演练是指定期进行的模拟灾难事件的训练,以测试数据灾备计划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数据灾备技术的应用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行业和领域。在金融行业,数据灾备至关重要,因为金融机构处理大量敏感数据,任何数据丢失或损坏都可能导致巨大的损失。在医疗行业,数据灾备可以确保患者的医疗记录和信息得到保护,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在电子商务行业,数据灾备可以保护客户的订单和支付信息,以确保在线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数据灾备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数据保护措施,为企业提供了应对灾难的方法。备份、复制和恢复是数据灾备的核心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高可用性和灾备演练等方面也是

数据级灾备方案

数据级灾备方案 简介 数据级灾备方案是指为了确保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能够快速恢复数据的计划和策略。本文将介绍数据级灾备方案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常见的数据级灾备解决方案。 重要性 随着企业数据的不断增长和对数据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数据级灾备方案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是几个数据级灾备方案的重要性: 保护数据安全性 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对于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在发生自然灾害、人为错误或恶意攻击等情况时,如果没有有效的数据级灾备方案,企业可能会面临数据丢失、信息泄露等严重后果。 提升业务连续性 当企业面临服务器故障、硬件损坏或网络中断时,数据级灾备方案可以确保业务能够快速恢复并持续运行,减少业务中断对企业的影响。

遵守合规要求 许多行业有法规和合规要求,要求企业必须有数据备份和恢复的计划。通过实施数据级灾备方案,企业可以满足这些要求,避免因未能遵守合规要求而面临法律风险。 常见的数据级灾备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级灾备解决方案: 数据备份与还原 数据备份与还原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数据级灾备解决方案。企业可以定期将数据备份到本地服务器、云存储或磁带等介质中,以防止数据丢失。当发生灾难性事件时,可以通过还原备份数据来快速恢复业务。 离线数据存储 离线数据存储是指将关键数据存储在远离生产环境的物理位置。这种方案可以提供额外的保护,以防止一些在本地环境中无法预料的事故导致数据丢失。 远程复制 远程复制是通过将数据实时复制到远程位置,以实现数据灾备的方案。这种方案可以保证在本地位置发生故障时,可以迅速切换到远程复制的数据,并实现快速恢复。

容灾数据中心 建立容灾数据中心是企业实现数据级灾备的一种常见方式。容灾数据中心通常位于远离生产环境的地理位置,运用高可用性的硬件设备和冗余网络连接,以确保在发生灾难性事件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容灾数据中心并继续运行业务。 灾备演练和监控 为了确保数据级灾备方案的可用性,企业应定期进行灾备演练和监控。通过模拟灾难情景和监测数据备份和恢复的性能,可以发现潜在问题并及时解决。 结论 在今天的数字化时代,数据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保护和恢复数据是保障企业业务连续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通过实施数据级灾备方案,企业可以有效降低数据丢失和业务中断的风险,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 以上是数据级灾备方案的重要性和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选择合适的数据级灾备方案应根据业务需求和预算来制定。最佳的数据级灾备方案应该是全面、可靠且经济高效的。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根据数据中心的安全要求,应对灾难恢复系统采用的技术路线做出全面的考虑。 1.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 按照容灾系统对应用系统的保护程度可以分为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业务级容灾的大部分内容是非IT系统。 数据级容灾系统只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但提供实时服务的请求在灾难中会中断。应用级容灾系统能够提供不间断的应用服务,让服务请求能够透明(在灾难发生时毫无觉察)地继续运行,保证数据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整、可靠、安全。因此对服务中断不太敏感的部分可以选择数据级容灾,以便节省成本,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构建应用级容灾系统,保证实时服务不间断运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1)数据级容灾。通过在异地建立一份数据复制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数据级容灾是容灾的基础形式,由于只需要考虑数据的复制和存放,不需要考虑备用系统,实现起来相对简单,投资也较少。数据级容灾需要考虑三方面问题:在线模式与离线模式问题;远程数据复制技术问题;同步与异步容灾问题。 (2)应用级容灾。应用级容灾能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在数据级容灾的基础上,建立备份的应用系统环境,当本地工作系统出现不可恢复的物理故障时,容灾系统提供可用的数据和应用系统。 应用级容灾系统是建立在数据级容灾系统基础上的,同时能完成数据和应用系统环境的复制存放和管理。为实现发生灾难时的应用切换,容灾中心需要配置与工作系统同构和相同功能的业务网络、应用服务器、应用软件等。 应用级容灾还需要考虑数据复制的完全性、数据的一致性、数据的完整性、网络的通畅性、容灾切换的性能影响、应用软件的适应性改造等问题,以及为保证业务运行的所需设备、环境、人员及其相应的管理。 2.灾难恢复系统的在线/离线模式 (l)在线模式。在线灾难恢复系统要求工作系统与灾难备份系统通过网络线路连接,数据通过网络实时或定时从工作系统传输到灾难备份系统。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高,对业务连续性要求高,就需要采用在线模式。 (2)离线模式。离线灾难备份系统的数据通过存储介质(磁带、光盘等,搬运到异地保存起来实现数据的保护。离线模式适合于对数据保护的实时性要求不高的场合,离线模式设备比较简单,投资较少。 3.数据备份技术 正常情况下系统的各种应用在数据中心运行,数据存放在数据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两地保存。当灾难发生时,使用备份数据对工作系统进行恢复或将应用切换到备份中心。灾难备份系统中数据备份技术的选择应符合数据恢复时间或系统切换时间满足业务连续性的要求。目前数据备份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磁带备份。 (2)基于应用程序的备份。通过应用程序或者中间件产品,将数据中心的数据复制到灾难备份中心。在正常情况下,数据中心的应用程序在将数据写入本地存储系统的同时将数据发送到灾难备份中心,灾难备份中心只在后台处理数据,当数据中心瘫痪时,由于灾难备份中心也存有生产数据,所以可以迅速接管业务。这种备份方式往往需要应用程序的修改,工作量比较大。另外,由应用程序本身来处理数据的复制任务,对应用系统的性能影响较大。 (3)数据库的远程数据复制。基本原理是将数据中心的数据库日志传送到远程灾难备份中心的数据库中,通过日志同步两端的数据库。这种方式需要数据库软件的支持。由于数据库方式只是传送数据库日志,与应用没有直接关系,因此无须对应用程序做大量修改。这种灾难备份方式比较适合于只对数据库有远程灾难备份需求,传输距离较长且网络传输带宽不大的用户环境。 (4)服务器逻辑卷的远程数据复制。这种方式在服务器操作系统逻辑卷管理软件基础上实现,通过IP网络将逻辑卷操作传输到异地主机,在异地主机执行同样的逻辑卷操作,保证本地和远端逻辑卷的一致性。这种灾难备份方式适合文件、数据库等多种数据的远程复制要求,并且对应用系统和数据库是透明的,但需要数据中心和灾难备份中心主机同构。 (5)基于存储备份软件实现的远程数据复制。数据的复制和同步通过存储备份软件实现,系统的灵活性很强,完全不依赖主机系统和存储系统,也不影响本地应用的响应速度,数据可以从任何存储设备上镜像到任何地点的任何存储设备上。 (6)基于智能存储设备的远程数据复制。由智能存储设备自身管理软件实现数据的远程复制,即智能存储设备将系统中的存储操作指令发送到远端的智能存储设备上,在远端智能存储设备中重做存储操作指令,实现数据远程复制。这种灾难备份方式要求数据中心和灾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中心在现代企业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数据中心不仅承载着大量的业务数据和应用程序,还负 责保护和存储这些数据。然而,自然灾害、人为错误或硬件故障等不 可预见的状况可能会导致数据中心的中断,给企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因此,数据中心的灾备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以确保数据中心在灾难 发生时能够持续运作。 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主要基于它们的可用性和恢复时间目标。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中心灾备系统分类。 1. 离线备份灾备系统 离线备份灾备系统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离数据 中心物理位置较远的地方。一旦发生灾难,数据中心可以使用这些离 线备份进行数据恢复,以保证业务的持续运行。这种系统的优点是备 份相对简单,成本较低。然而,由于备份数据是定期进行的,灾难发 生时会有一定的数据丢失,并且恢复时间较长。 2. 热备份灾备系统 热备份灾备系统通过实时同步数据来保证数据中心的高可用性。它 将生产环境的数据实时复制到备份数据中心,以便在主数据中心发生 灾难时,备份数据中心能够立即接管运行。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恢复时 间较短,数据丢失较小。然而,热备份灾备系统的成本较高,需要建 立并维护两个数据中心以及数据同步的网络连接。

3. 冷备份灾备系统 冷备份灾备系统在备份数据中心中准备好基础设施和系统环境,但 不实时同步数据。当灾难发生时,备份数据中心需要手动进行数据恢复,并恢复成为新的生产环境。这种系统的优点是相对成本较低,且 备份数据中心可以用于其他用途,节省资源。然而,冷备份灾备系统 的恢复时间相对较长,且数据丢失较大。 4. 高可用性集群灾备系统 高可用性集群灾备系统通过在生产环境和备份数据中心之间建立集群,确保数据中心在灾难发生时可以无缝切换。它使用心跳检测和故 障切换机制来实现自动切换。这种系统的优点是恢复时间非常短,几 乎没有数据丢失。然而,高可用性集群灾备系统的实施和维护成本相 对较高。 在选择数据中心灾备系统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需求、数据价值、预算以及恢复时间目标等因素。不同的灾备系统分类适用于不同 的企业环境和业务要求。有些企业可能需要高可用性和实时数据同步,而有些企业可能更注重成本和数据恢复时间。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灾备系统的分类主要根据可用性和恢复时间目 标来划分。离线备份、热备份、冷备份和高可用性集群是常见的分类。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灾备系统对于确保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持续运营 至关重要。

商业银行应用级灾备规划和建设经验

商业银行应用级灾备规划和建设经验 1 、灾备定义 灾备顾名思义,就是灾难备份,对于银行业来说,无论是监管机构的规定,还是出于银行重要业务的可靠性要求,都是一件必须要考虑的事情。银行业的灾备建设,从原始的灾难备份要求,逐渐演变为灾难快速响应及快速切换要求。通俗来讲,就是从数据级灾备过渡到应用级灾备的需求。灾备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数据: 无论是哪种灾备建设要求,都是基于数据出发的,数据保护是灾备建设的基本。数据级灾备是要求灾备数据的存在性,当然,还需要定期的验证计划来保证这部分数据时可用的。应用级灾备就要求在保证数据存在前提下,向灾备数据持续可用性转变的过程。相对地对系统建设的要求和成本,也就要高很多。 数据同步: 保证数据同步的一致性和实时性才能使灾备应用的接管有效。目前主要的数据同步方式有两种,应用层同步和存储阵列同步。考虑到目前城商行规模和实际场景,大部分都已经实现了共享的开放平台存储,所以基本上都采用了各存储厂商提供的数据复制技术来实现(同步异步可选),如 EMC 的 SRDF、IBM 的 metro mirror、HDS 的true copy 等,使用下来可以说同步复制技术几乎没有差别,都是基于一致性写实现的;异步复制技术区别也不大。

存储: 简单来说,存储是所有数据的载体,是现在灾备建设基础设备。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有建设同城灾备甚至两地三中心需求的机构,尽量能够采用各型存储中的高端型号,避免在中端存储的复制稳定性和 license 限制上受局限。 网络: 网络环境是灾备建设最底层的需求。灾备网络需要满足这么几个要点:生产隔离+网络联通性,网络对称性+适量冗余,安全访问+自动分发。 2 、灾备建设原则 2.1、数据一致性。实时检验数据复制的状态,保证数据传输链路的稳定。并建立应用校验机制,定期验证数据的一致性 2.2、完善的流程。建设灾备,就必须同步建设相应的灾备切换流程和应用同步流程,这有助于降低日常灾备维护压力,提高灾备中心规范化同步,保证双中心的系统能够同步上线。 2.3、标准化文档。标准化文档管理为了保障系统灾备切换时间能够降到最低。因为双中心距离一般会在 30-50km 之间,在主要技术负责人紧急的情况下,维护人员能够按照标准的流程操作,完成切换,降低切换成本。

应用级灾备的实现方法

应用级灾备的实现方法 当前,灾备系统建设主要分为数据级灾备和应用级灾备两大类;数据级灾备关注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是应用级灾备的基础和前提;而应用级灾备则在数据级之上,进一步提供业务接管和恢复能力; 应用级灾备包括两个方面:数据同步和应用接管;数据同步是应用接管的前提;在保证数据同步基础上,要实现应用接管,还要能实现灾难发生时的网络切换和应用切换; 本文将从数据同步和应用接管这两个方面来讨论应用级灾备的实现方法; 1 数据同步 数据的同步是应用接管的基础,保障数据同步的完整性和实时有效性才能使得应用的接管有意义;数据的同步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基于磁盘阵列的复制软件实现,比如EMC MirrorView镜像功能、H3C ReplicationIP复制功能等,第二类是基于服务器或者应用软件应用层实现,比如Oracle DataGuard组件、GoldenGate数据库复制软件、Veritas VVR软件等;不管采用何种技术,都只是在不同的层面实现了数据的同步,要达到应用接管的目的,还需要实现网络切换和应用切换;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应用层的数据同步和应用级灾备是有区别的,这也是经常会被混淆的地方; 在现实环境中,我们最常见的应用级灾备方案是“磁盘阵列的数据复制+备用服务器”,也就是通过磁盘阵列来实现数据同步,通过备用服务器提供业务接管能力; 磁盘阵列同步有以下主要特点: ➢可以实现对所有数据的灾备,支持所有的数据类型,是最全面的灾备保护方式; ➢基于存储设备进行灾备,可以有效的解决对数据库服务器和各种应用服务器的计算资源的占用问题; ➢部署简单,无需更改原来的文件系统;维护也更加简单,维护好存储灾备系统就可以; 基于服务器或应用软件的灾备,例如VVR主机复制方式,有以下特点: ➢对原系统改动巨大,需要重建原系统的数据和文件系统,对原有数据造成破坏,需要提前做好大量的数据迁移工作; ➢对软件要求较高,生产中心和灾备中心的每一台服务器上都要安装专门的软件,部署成本较高,在服务器扩展的时候,成本会直线上升;

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业务级灾备

灾备介绍 灾备对于数据中心建设来说,地位十分重要,按照业内通例,依据对数据与业务的保障程度来说,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和业务级灾备.我们经常听到有关灾备建设方案就是将异地应用级灾备放在首选,但这其实是灾备建设的一个误区,灾备虽然十分重要,但是并不是说进行灾备建设就一定要建设应用级的,进行灾备建设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找到适合自己业务系统需求的灾备建设方案,这才是灾备建设合理思路. 对于灾备的级别,可能很多人都只了解其中的一两种,但是不能够了解的比较全面,而这几种灾备之间其实是存在联系的,所以想要彻底的了解灾备,就需要进行多方面的了解.那么首先我们来看三个不同等级的灾备方式的关注点在哪里:数据级灾备、应用级灾备关注点都在IT信息系统本身,而业务级灾备则除了充分考虑IT系统外也关注了其他外部业务因素诸如办公环境、系统相关人员等.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上面提到的三个不同级别的灾备方式. 数据级灾备主要关注点是数据,即在灾难发生之后,可以确保用户原有数据不受到损坏.对于级别较低的数据级灾备来说,可以将需要备份的数据通过人工的方式保存到异地实现:如将备份的磁带<盘或光盘>定时运送到异地保存就是方法之一.而较高级的数据灾备方案则依靠基于网络的数据复制工具,实现生产中心不同备份设备之间或是生产中心与灾备中心之间的异步/同步的数据传输,如采用基于磁盘阵列的数据复制功能. 应用级灾备是建立在数据级灾备的基础上的,对应用系统进行复制,以实现应用接管.而在异地灾备中心再构建一套应用支撑系统是应用级灾备经常采用的方式.支撑系统包括数据备份系统、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备用网络系统等部分.应用级灾备能提供应用系统接管能力,即在生产中心发生故障的情况下,灾备中心便能够接管应用,从而尽量减少系统停机时间,保障业务连续性. 业务级灾备是最高级别的灾备系统.它包括除了保障IT系统业务连续性外也提供非IT系统保障,如当发生大的灾难时,用户的办公场所可能会被损坏,用户除了需要原来的数据以外,还需要工作人员在一个备份的工作场所能够正常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