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说课稿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说课稿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说课稿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说课稿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 说教材

本文出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一篇消息。介绍了诺贝尔奖设立的宗旨,首届获奖者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就,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及奖金来源。

2、 说学生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消息已经没有障碍,但是分析消息,掌握消息的结构,概括主要内容,以及品析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仍有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5、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6、 教学准备:PPT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

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 )挪威( )

遗嘱( ) 渗透( )

炸药( ) 仲裁( )

卓有成就( )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

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五、品读课文

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那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六、精读课文

(一)、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简单概括了新闻所报道的主要内容及诺贝尔奖的由来。

第一部分:第2-4自然段 报道了当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有关诺贝尔奖的知识。

(二)、分析第一部分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

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 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 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导语作用分析法。 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二)、分析第二部分

1、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2. 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答案】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三)研读探究

【手法探究】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

么好处?

【答案】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 领域 成就

伦琴 物理学 发现X射线

霍夫 化学 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 生理学或医学奖 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 文学 诗歌创作

邓南特 和平 红十字会

帕西 和平 法国国际仲裁会科学 进步 和平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一 一、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新闻的六要素,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培养学生朗读技巧,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性、准确性。 3、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六要素,掌握新闻文体特点。 难点:提高朗读技巧。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012年,中国文学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

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那些人才可以获得诺贝尔奖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2、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在诺贝尔奖颁发史上,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年5月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二:▲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精品教案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上的主要特点。 2.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一、导入新课 在世界范围内,有一种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在中国,只有莫言、屠呦呦等这些在某个领域有相当突出成就的人才能获此殊荣。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奖?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则消息来了解它。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消息导语和主体部分,思考:导语部分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目标导学二:熟读课文,探究新闻内容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段中一一列举了此次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4.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认识和了解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目标导学三:探究“倒金字塔结构” 探究: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请你做简要分析。 概念释义:“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来写。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明确:本文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信息自然是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导语简介颁发地点、时间后,获奖者信息应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说完谁获奖,按照读者关注的,自然是再写颁奖机构、何时何地颁奖,这些内容不太重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消息)

二、首届诺贝热奖颁发(消息) 1、易读错的字 颁(bān)发挪(nuó)威遗嘱(zhǔ)渗(shèn)透 卓(zhuó)有颇(pō)有帕(pà)西仲(zhòng)裁 联盟(méng)拨(bō)款授(shòu)奖仪(yí)式 逝(shì)世奥(ào)斯陆巨额(é)拥(yōng)有 2、多音字 fā(颁发) yí(遗嘱) yā(渗透压) xuè(血清)发遗压血 fà(理发) wèi(以遗陛下) yà(压根儿) xiě(出血) lù(奥斯陆) zhǒng(多种) hé(和平)huó(和面) 陆种和 hè(附和)和 liù(陆仟元)z hòng(种田)hú(和牌)huò(和药)3、形近字 挪nuó(挪威)伦lún(伦琴)纶guān(纶巾)渗shèn(渗透)哪nǎ(哪里)轮lún(轮换)抡lūn (抡起) 娜nà(娜娜)沦lún(沦陷)论lùn (议论)掺chān(掺和)姆mǔ(保姆)侮wǔ(侮辱)帕pà(帕西)柏bó(柏林)(普吕多姆)悔huǐ(悔恨)怕pà(害怕)伯bó(伯伯)拇mǔ(拇指)晦huì(晦气)拍pāi (拍打)泊pō(水泊)仲zhòng(仲裁)肿zhǒng(肿胀)拨bō(拨款)拥yōng(拥有)冲chōng(冲刺)种zhǒng(种子) 忡chōng(忧心忡忡)钟zhōng(钟表)拔bá(拔牙)佣yōng(佣兵)颁bān(颁发)嘱zhǔ(遗嘱)资zī(资金) 颀qí(颀长)姿zī(姿态) 硕shuò(硕果)瞩zhǔ(举世瞩目)恣zì(恣睢suī) 4、解词 巨额:非常大的数量(多指钱财)。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渗透: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 建树:表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或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仲裁:由当事人以外的第三者对民事、经济等争议作出裁决。 遗嘱:死者生前依法处理遗产或其他事务并于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5、读一读,写一写 颁发遗嘱建树仲裁巨额渗透逝世卓有6、辨析词义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的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2.难点:补叙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挪威() 遗嘱()渗透() 炸药()仲裁() 卓有成就()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五)品读课文 1.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作者这样写,意在表明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表达作者对诺贝尔的敬意,期待诺贝尔奖在人类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首届诺贝尔奖》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部编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内容来源:第一单元第二课 主题:新闻资讯 课型:新授课 课时设计:2课时 设计者:张旭花/巩义市米河镇第一初中 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材分析: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这篇课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学情分析: 新闻报道是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上常见的一种应用文体,但学生因为成长经历、认识体验、兴趣爱好等原因可能不太关注,也不甚了解。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先行收集有关新闻知识,同时联系旧知,简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等知识,引导学生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把握课文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品味语言,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4、重点把握通过概述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归结诺贝尔宽广胸怀。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补叙作用 评价任务: 1、通过活动1活动2达成学习目标1。 2、通过活动3达成学习目标2。 3、通过活动4达成学习目标3。 4、通过活动5达成学习目标4。 评价标准 1、能准确找出消息的六要素,正确标出消息的导语和主体 2、能够结合消息内容的安排说出倒金字塔式的特点 3、能够概述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说出对人物品质的归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世界范围内,有一种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在中国,只有莫言、屠呦呦等这些在某个领域有相当突出成就的人才能获此殊荣。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奖?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则消息来了解它。 二、积累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在诺贝尔奖颁发史上,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练习题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时训练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颁.发()挪.威()渗.透() 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遗嘱瑞典仲裁基金 B.射线卓越贡献协会 C.机构拔款授奖逝世 D.图案评定粉碎安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美联社的这则消息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B.科学家应该用专业的知识去传播科学性的精髓,让科学获得最广泛公众的支持和理解,这是科学家的责任,也是一种担当。 C.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或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D.5月21日,临沂厉家寨樱桃节大山景区登山活动如期举行。看到初夏临港新城的壮美景色,让游客们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 4.根据下面新闻内容,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15个字) 重庆商报讯在山水环抱的重庆,每个人都摆脱不了江河印记。5月20日,“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在武隆正式启动。作为来访首站的武隆迎来了国内近百名知名专家和摄影爱好者。据悉,该系列活动还将走访重庆各个区县,用镜头寻美重庆江河。只要是以重庆江河为拍摄对象,具备自然美,人文类的作品到组委会,评选结果将于今年9月15日在媒体上公布,主办方强调,这项活动能唤起人们对江河的记忆和感情,激发人们保护生态的热情。 5.请从下面这则新闻中提取主要信息。(不超过15个字)

据新华社专电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不时飞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已经寂静了40多亿年。2018年,月球永远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将首次迎来人类的着陆探测器——嫦娥四号。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透露,中国计划于2018年5月底或6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点的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课时训练答案 1.bān nuóshèn 2.C 3.C 4.示例:“寻美重庆江河”摄影大赛启动 5.示例:嫦娥四号将去月球南极。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设计 (1)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养成阅读消息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重点: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教学难点:养成阅读消息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二、预习检测 读准字音 遗嘱(zhǔ)渗透(shèn)卓有成效(zhuó) 仲裁(zhòng)拨款(bō)逝世(shì)颁发(bān) 重点词语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身后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三、作者介绍 诺贝尔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杰出的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企业家。 他一生共获得技术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以硝化甘油制作炸药的发明最为闻名,他不仅从事研究发明,而且进行工业实践,兴办实业,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诺贝尔奖介绍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四、朗读感知 1.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待了哪些内容? 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学习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 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难点: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梳理新闻“六要素”,从“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等角度全面把握课文的内容。 2、倒金字塔结构是按照新闻价值的大小,即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新鲜程度,以及读者感兴趣的程度等,依次将新闻事实写出的一种结构形式。由于这种结构格局前边重、后边轻,上头大、下头小,所以称之为“倒金字塔”。学生分析标题、导语、主体部分的新闻要素,体会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通过新闻事实传达出的观点。2、理清课文的新闻要素,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了解消息在写作方式和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导入新课 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次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他就是诺贝尔。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想知道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一:速读课文,自主解决文章生字生词。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诺贝尔生平及诺贝尔奖的相关资料。 2、初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多媒体展示PPT) A、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颁.发(bān)仲.裁(zhòng) 遗嘱.(zhǔ) 渗.透(shèn) 联盟.(méng) 巨额.(é) 卓.有成效(zhuó) B、理解下面的词语含义。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遗嘱: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建树:成就;功绩。 联盟:指个人、集体或阶级的联合体。 仲裁: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人教版初中语文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精品教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一、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他是一个破产者的儿子,但成了百万富翁;他是一个科学家却热爱文学,一个实业家竟然还是一个理想家。他发了财但过着简朴的生活;和客人在一起他虽然兴致勃勃,可是私下里却经常郁郁寡欢。 这样一个矛盾体的人,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33,233,792瑞典克朗,约920万美元)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 而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交流点拨】我获取的信息有:首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及所获奖项;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是分离的。

(三)品味语言,感受魅力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状态的过程。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四)精读课文,深层探究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交流点拨】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是表明新闻事实的翔实;还因为“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和所做贡献”是新闻的重点,所以要详写。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交流点拨】主体部分写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情况,略写了颁奖机构,时间和地点,还略写了资金来源和两权分离。 因为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这些情况是整篇新闻要报道的重点,能更好地突出中心,所以要一一列举,进行详写;而其他方面,如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和资金来源不是新闻的重点,只需交代清楚无需详写,这样安排详略能更好地突出中心。 3.最后一段交代新闻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作者特别说明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有什么用意? 【交流点拨】进一步介绍颁奖资金来源,目的是让我们读者更清楚明白地了解,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学案答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师生共用导学案 备课:徐春红备课时间:9月10日学习时间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 【学习目标】 1. 了解诺贝尔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评价。(重点)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品析简洁语言。(难点) 3?感触伟学家的伟大之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激发自信心。 【资料链接】 诺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现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经济学六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预习导学】 1?朗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颁()发仲.()裁挪()威遗zh u)bo ( 2?朗读感知①读完文章,你对诺贝尔奖有了哪些了解? ②诺贝尔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你如何评价他? 【合作学习】1?文章开头一段交代了哪些信息?有什么作用? 2.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3.第三自然段,作者交代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4.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样写法有什么好处? 【总结】这则消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报道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奖的相关信息以及诺贝尔奖的有关知识,表达出了作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对人类贡献的高度赞美。 【教(学)反思】

答案一、课堂导入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合作学习】 1.首句为新闻的导语部分,交代了事件的几个要素:人物、时间、事件,总括了新闻的内容,简洁明了,让读者一下子就明白了新闻所报道的具体内容。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及其具体分类和获奖条件,为读者普及了相关知识,便于读者更有效地读懂和了解新闻内容。 2.语段中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语段明确了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颁奖地点,使所报道的内容简洁明了,便于读者了解和掌握。 4.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课文原文及教案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 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 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 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贡献的人。” 1901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 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 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 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 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动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 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 奥斯陆举行。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 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 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 奖评委会。 【篇二】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 案 教学目标: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及新闻立场。 2.学习消息的语言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教学重点: 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教学难点: 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教学创意: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延伸拓展、比较阅读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一)ppt展示莫言和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照片,问:图片上的这两个人同学们理解吗?他们获得了什么荣誉? 学生回答。明确:莫言和屠呦呦,他们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追问激趣:莫言和屠呦呦因为诺贝尔奖可谓是家喻户晓, 诺贝尔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同学们了解诺贝尔奖吗? 教师补充:诺贝尔奖是世界各类奖项中地位的奖项,截止2021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 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性。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外国消息二则》名师教案 (一)教学建议 1.注意体裁特点,依体教学。 本课是两则短消息,虽短小,但消息的体裁特点鲜明。第一则《诺贝尔奖颁发》从标题、电头、导语到主体清晰明确,消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客观性突出,消息的结构电头、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导语交代了诺奖颁发的主要事实,主体叙述了诺奖颁发的背景、原因、经过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第二则《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虽有别于传统消息的表述方式,导语、主体等风格也迥异于前一则,但消息的体裁特点仍很鲜明,教学时要依照消息的这一体裁特点进行。 2.紧扣单元目标,系统设计。 本课是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单元以“活动探究”为主线,以“变化着的社会”为主题,以“阅读新闻类文章,获取主要信息,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为阅读策略,以活动任务单为载体,以任务驱动为路径,依照新闻的体裁特点,按照“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设计了三个任务。教学中要紧扣单元目标,系统设计,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局限于单篇单文孤立设计。 3.围绕双线主题,文道融合。 教学中,要围绕人文主题与语文素养立意这一双线主题,既让学生在“变化着的社会”中了解诺贝尔奖设立的价值意义、了解钞票图案设计的文化意义,培育学生的科学创新、珍爱和平、努力为人类进步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意识,又要让学生懂得消息体截特点及相关知识,懂得消息的阅读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拟写消息标题和写作消息。 4.注重比较阅读,同体辨异。 本课虽同是两则外国消息,体裁相同,但在消息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迥然有异。《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无论是标题、导语还是语言风格都与《诺贝尔奖颁发》有较大差异,可以通过比较阅读与鉴赏,让学生了消息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和写作风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无答案):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第二课时

课题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发课时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内容 补充 自主学习(15分钟)学 习 目 标 1.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2.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重 点 难 点 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课 前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知 识 链 接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自 主 探 究 本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称新闻佳作,那语言自然富有表现力。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揣摩括号里字的含义。 1 .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 2.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 3.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合作探究(15分钟) 展 示 反 馈 1.【交流点拨】卓有成就指贝林在血清疗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很突出,用在这里 表明对贝林在医学方面取得成就的认可和肯定。 2.【交流点拨】颇有建树的“颇”在这里指“很,相当”的意思,在文中指普吕 多姆在诗歌创作方面造诣很深,成果丰硕,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理所应当的。 3.【交流点拨】发现是已有的事物、现象从隐藏不为人知的状态到为众人所知的 状态的过程。而X线波长是介于紫外线和Y射线之间的一种电磁辐射,它是本来就存在的。所以此处用“发现”,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点 拔 归 纳 1.课文主体部分为什么要一一列举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呢? 2.课文的主体部分详写了什么内容,略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训 练 达 标 (15分钟 )拓 展 延 伸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核心素养教案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学习目标 1.学习新闻的基本结构与基本要素。 2.学习通过新闻的基本要素和结构快速提取新闻事实,读懂消息。 学习过程 活动一略读文章,概括大意 检测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略读、浏览等方法阅读实用性文体,每分钟500字。本文510字,如果了解新闻的文体特征,1分钟完全足够。教师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逐步引出新闻的文体知识。 活动二限时阅读,凝练语言 限时3分钟,熟悉消息内容,尝试用短句或短语概括消息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新闻标题和导语具有高度概括新闻事件,吸引读者注意的作用。同时明确导语的位置,了解这种高度概括性的表述通常是由何人、何时、何地、何事构成。 活动三精读文章,概括段意 分别概述文章每一段的内容,思考标题和内容、内容和内容的关系,并用简单的图示标明 第1段交代颁发机构、时间以及颁发对象;第2、3段详细介绍了获奖人物及颁奖的机构、时间和地点;第4段进一步介绍资金来源及资金管理权和评奖权的分离。 明确新闻主体和背景部分,理清主体和导语的关系,明确主体部分通常解释“为何、如何”的问题;明白背景的补白作用。 活动四自我总结,掌握结构

补充三篇结构清晰的消息,让学生对四篇消息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总结消息在结构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标题——高度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呈现最关键信息。 导语——新闻的第1段或第1句话。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鲜明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新闻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 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 背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可有可无。 结语——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总结: 快速读出新闻事件——关注标题和导语 具体了解新闻事件——关注主体(有时主体中也有背景)。 活动五阅读训练 国庆节期间,十一学校初二年级成立了众多“新闻社”,各路小记者写了很多与国庆有关的消息,下面是“进取社”几名小记者写的一则消息,请阅读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进取社北京10月1日电10月1日,以“中国梦·中华魂·戏曲情”为主题的2018中国戏曲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拉开帷幕。文化部和旅游部、中国文联、北京市领导出席开幕式,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致辞并宣布开幕。 早上8点钟,园博园里游客们摩肩接踵.,翘.首以待。8点50分,“我是中国人,梅花品德日月魂。千红万紫随风去,唯有玉壶照冰心……”700多名中小学生共同演唱的戏歌《我是中国人》拉开了开幕式演出的大幕。参演同学们统一着装、统一造型,用歌声演绎中国戏曲的盛大华章,气势恢宏。 开幕式上,备受期待的花车巡游惊艳亮相。今年的花车巡游采用了国际化思维、中国式表达的理念,既彰显了民族艺术的夺目光彩,也为传统戏曲赋予当下流行元素。机械人偶的表演动作娴熟,眼神灵动,唱腔专业,唯妙唯肖;饱含戏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巩固上一课所学的消息的知识,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学习理清本课这则消息的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的消息知识阅读本课文章。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旁批,了解这则消息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世界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2.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理解其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品味消息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写作消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他就是诺贝尔。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

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想知道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自主预习 1.背景资料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为了纪念诺贝尔做出的贡献,人造元素锘(Nobelium)以诺贝尔命名。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颁.发(bān) 仲.裁(zhòng) 遗嘱.(zhǔ) 渗.透(shèn) 联盟.(méng) 巨额.(é) 卓.有成效(zhuó) (2)词语释义 颁发: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 遗嘱: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建树:成就;功绩。 联盟:指个人、集体或阶级的联合体。 仲裁: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巨额:数量很大的(钱财)。 (3)词语辨析 “颁发”和“颁布”两个词都有“公布”的意思。“颁发”另外还有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的意思。“颁布”着重指向下颁发,颁布者一般是高级领导机关或成员,内容常常是法令等。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重点) 3.认真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快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难点) 4.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注社会生活和时代变迁。 【课时计划】 1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以求有的放矢。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这位伟人就是诺贝尔。那么关于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的时间、获得者、颁发机构、地点等等,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从一则新闻《首届诺贝尔奖颁发》中寻求答案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遗嘱(yí) 渗透(shèn) 卓有成就(zhu?) 仲裁(zh?ng) 拨款(bō) 逝世(shì) 颁发(bān)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遗嘱:人在生前或临死前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嘱咐死后各事应如何处理。 颁发:授予,分发某一样东西,比如勋章,奖状等。 建树: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或表示建立不朽的功勋。 卓有成就:有突出的成绩,成就。 3.作者简介 诺贝尔(1833-1896) ,瑞典化学家,工程师。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但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他一生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因发明硝化甘油引爆剂,硝化甘油固体炸药和胶状炸药等,被誉为“炸药大王”。 4.背景介绍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取得了在许多国家生产黄色炸药的专利。发了大财,以后又发明了更安全可靠威力更大的胶质炸药,接着又研制无烟火药。因毕生从事科研和火药的研制,终身未娶、无儿无女,晚年立下遗嘱,将全部不动产进行投资,作为基金,设立诺贝尔奖金。1901年12月10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思考:导语交代了哪些内容? 【交流点拨】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2.速读主体部分,从中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说课稿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1、 说教材 本文出自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属于一篇消息。介绍了诺贝尔奖设立的宗旨,首届获奖者的基本情况及主要成就,诺贝尔奖的颁奖机构、时间、地点及奖金来源。 2、 说学生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消息已经没有障碍,但是分析消息,掌握消息的结构,概括主要内容,以及品析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仍有难度。 三、说教学目标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胸怀。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四、说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补叙作用。 5、 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教师点拨 6、 教学准备:PPT等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015年,中国医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是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一提到诺贝尔,我们马上想到代表最高荣誉的诺贝尔奖,现在,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首届诺贝尔奖设置、颁发的过程,感触诺贝尔激励后来科学研究的高尚品德。 二、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

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 (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三、字词积累 1、生字 颁发( )挪威( ) 遗嘱( ) 渗透( ) 炸药( ) 仲裁( ) 卓有成就( ) 2、词语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四、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时间:1901年12月10日; 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 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 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 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审权等消息背景。 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