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Qc七大手法之柏拉图

Qc七大手法之柏拉图

Qc七大手法之柏拉图
Qc七大手法之柏拉图

第六章柏拉图77 第六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

一、前言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

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

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

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

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

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

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

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78 品管七大手法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

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

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

(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业条件、

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度、经验等)、

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结果分

类上著手,以便洞悉问题的所在,然后再进行原因分类,

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效的对策。将此分析

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绘制柏拉图。

步骤2: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内收集数据。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的期限(如一天、

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为期间)来收集数据。

第六章柏拉图79 例:电气不良状况记录表

期间:82年8月5日-9日

步骤3:依分类项目别,做数据整理,并做成统计表。

(1)各项目按出现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其他项排在最后一项,

并求求累积数(其他项不可大于前三项,若大于时应再细分)。

(2)求各项目数据所占比率及累计数的影响比率。

(3)其他项排在最后,若太大时,须检讨是否有其他重要项目还

需细分出来。

80 品管七大手法

不良率(%) =各项不良数÷总检查数×100

影响比例(%) =各项不良数÷总不良数×100

步骤4:记入图表用纸并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状图。

(1) 于图表用纸记入纵轴及横轴。纵轴左侧填不良数、不良率,或损失金额,纵轴右侧刻度表示累计影响度(比率);在最上方刻100%,左方则依收集数据大小做适当刻度,横轴填分类项目名称,由左至右按照所占比率大小记入,其他项则记在最右边。

(2) 横轴与纵轴应成适度比例,横轴不宜长于纵轴。

第六章 柏拉图 81

步骤5:绘累计曲线。

(1)点上累计不良数(或累计不良率)。 (2)用折线连结。

不良

170 153 136

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不良项目 收敛不良几何失真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倾斜 其他 不良

不良数

170 153 136

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步骤6:绘累计比率。

(1)纵轴右边绘折线终点为100%。

(2)将0~100%间分成10等分,把%的分度记上(即累计影响比例)。

(3)标出前三项(或四项)之累计影响比例是否>80%或接近80%。

82 品管七大手法

步骤7:记入必要的事项。 (1)标题(目的)。 (2)数据搜集期间。

(3)数据合计(总检查、不良数、不良率…等)。 (4)工程别。

(5)相关人员(包括记录者,绘图者…)。

计 影 响

比 例

(%)

不合格项目 不合格数 170 153 136 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收敛 几何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 其他 不良 失真 不良 倾斜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不合格数

不合格项目 累 计 影 响 比

例 (%)

170 153 136

119 102 85 68 51 34 17 0 收敛 几何 白平衡 敲闪 无画面 画面 其他 不良 失真 不良 倾斜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工 程:电气检查 总检查数:1450 总不合格数:170 期 间:82年8月5日~9日 检 验 者:王胜利 绘图者:李四

2.绘制柏拉图应注意事项:

(1)柏拉图的横轴是按项目别,按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其他]项

排在最后一位。

(2)柏拉图的柱形图宽度要一致,纵轴与横轴比例为3:2。

(3)纵轴最高点为总不合格数,且所表示的间距应一致。

(4)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他]项;其他项

不应大于前几项,若大于时应再分析。有时,改变层别或分类的方法,也可使分类的项目减少。通常,项目别包括其他项在内,以不要超过4-6项为原则。

第六章柏拉图83

(5)纵轴与横轴可表示下列内容:

a.纵轴:

(a)品质—不合格数、退货数、不合格率。

(b)时间—维修时间、作业时间、运转时间。

(c)金额—销货金额、损失金额、人事费用。

(d)安全—灾害件数、故障件数。

(e)其他—缺席率、提案件数。

b.横轴:

(a)现象—不合格项目别、位置别、区域别…等。

(b)时间—月、周、季、年别…等。

(c)设备—机械别、治具别…等。

(d)操作者—人别、年龄别、男女别、国别…等。

(e)其他—厂商、作业方法…等。

(6)每一不合格项目所引起的损失金额不同时,纵轴应以损失金额来

表示。

(7)改善前后的比较时:

a.改善后,横轴项目别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

b.前后比较基准应一致,且刻度应相同。

c.各项目别以颜色来区分,则更易于比较。

(8)柏拉图中,连接各项目与纵轴对应点的线,名为“柏拉曲线”,

但因各项次之数据分配并非连续分配,所以其连接线为折线而非曲线。

(9)一般而言,前三项不合格项目往往点累计影响比率的70~80%

强;如能针对前三项做改善,便可得到70%以上的成效。(10)柏拉图适用于计数值统计,而计量值则使用直方图。

84 品管七大手法

例:某电子材料检验后,以不合格数及损失金额分别计算如下:

不 合格 数 不合格项次

70 50 25

100% 80 60 40 20

累计不合格数

(%)

第六章 柏拉图 85

五、柏拉图的应用

1. 作为降低不合格的依据:想降低不合格率,先绘柏拉图看看。

(1)全体的不合格有多少? (2)各种不合格占多少?

(3)降低那些不合格,可将全体不合格降低70-80%以上? 真正影响不合格的大原因只2-3项而已,只要对2-3项主要原因把握住,整个不合格原因就减掉大半了. 2. 决定改善目标,找出问题点:

柏拉图分析并不限于 “不合规格”的不合格,任何工厂的问题都可应用柏拉图分析,例如: (1)修理件数、费用、时间。 (2)客诉件数、处理时间及费用。 (3)不合格品数及所损失金额。 (4)效率损失。

3. 确认改善效果(改善前、后的比较):

采取改善对策后,为确认其成效,需重绘一次柏拉图,如采取的对策有效,柱形图的高度会降低,且横轴的不合格项目及顺序会变动。 (1)把改善前、后的柏拉图排列在一起,即可评估其改善成效。

(2)确认改善效果时,应注意下列三点:

a. 柏拉图收集数据的期间及对象要一致。

b.对季节性的变动应列入考虑。

86 品管七大手法

c.对于对策外之要因,也应加以注意,以免疏忽。

5410 4410 3300 2200 1100

100% 80 60 40

20

4.应用于发掘现场的重要问题点。 一般数据可分为两大类:

依结果的分类—将结果的数据加以分类绘柏拉图,可掌握住少

数而重要的结果。诸如:不良项目、工程别…等。

依要因的分类—将主要的结果找出后,再依特性要因图中的要

因,搜集要因数据,作成柏拉图,即可找寻或掌握住重要的要因。如此,先按结果分类,再从各类中找其要因,进而再对此要因寻求对策的话,则大部份的问题可获解决。 5.用于整理报告或记录。

若只用数据来写报告或记录,比较不容易了解问题点,若采用

柏拉图来整理报告或记录时,则可使看者一目了然。 6.可作不同条件的评价。

对于同一过程前后不同时间的表现,用柏拉图来加以分析、评

价。

7.验证或调整特性要因图。

对于凭经验或直觉绘制的特性要因图,可用柏拉图来加以验证

或调整。

8.配合特性要因图使用。

把柏拉图上的项目当作质量特性加以要因分析,再用柏拉图整

理重新分类,可以找出改善的方案。

第六章 柏拉图 87

六.应用柏拉图应注意的事项

1. 柏拉图是按所选取的项目来分析;因此,只能针对所做项目加以比较,对于项目以外的分析无能为力。

例如:某产品不合格数中A 项占85%,减低A 项不合格数只能降低该产品的不合格率,并不代表此举最合乎经济效益原则。 2. 作成的柏拉图若发现各项目分配比例相关不多时,则不符合柏拉图法则,应从其他角度再作项目分类,再重新搜集资料来

改善前 改

善后

分析。

3. 制作柏拉图依据的数据应正确无误,方不致蒙敝事实真相。

4. 柏拉图仅是管理改善的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对于数据类别重点已清楚明确的,则无必要再浪费时间作柏拉图分析。

5. 作成柏拉图后,如仍然觉得前面1~2项不够具体,无法据此采取对策时,可再做进一步之柏拉图,以便把握具体重点。

6. 柏拉图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从柏拉图中获得情报,进而设法采取对策。如果所得到的情报显示第一位的不合格项目并非本身工作岗位所能解决时,可以先避开第一位次,而从第二位次着手。

7. 先着手改善第一位次的项目,采取对策将不合格率降低;但过不久问题再出现时,则需考虑将要因重新整理分类,另作柏拉图分析。

8. [其他]项若大于最大的前面几项,则必须加对[其他]项再细分;检讨其中是否含有大的原因(以不超过前面三项为原则)。 9. 必要时,可作层别的柏拉图。对有问题的项目,再进行层别作出柏拉图,直到原因别的柏拉图为止。若想将各项目加以细分化,且表示其内容时,可画积层柏拉图(或二层柏拉图)。重覆层别展开柏拉图时,虽易寻得真正不合格原因所在,但须注意其对整修不合格的贡献率(

影响度)却变小。

88 品管七大手法

层别区分柏拉图的棒状部份,并用点线加以识别的柏拉图,称为积层柏拉图。

在柏拉图的棒状内部再设立棒状图,并画出累计折线,形成双重的柏拉图,称为二重柏拉图。 七.哪些数据可以整理成为柏拉图

1. 品质方面

(1)不合格品数、损失金额,可依不合格项目别、发生场所别、发生过程别、机械别、操作者别、原料别、作业方法别…等结果或要因区分出[重要的少数,琐细的多数]情形。 (2)消费者的抱怨项目、抱怨件数、修理件数…等。

A 2

B 2

C 2

D 2

E 2A 1B 1C 1D 1E 1A 2B 2C 2E 2D 2

A 1

B 1

C 1

D 1

E 1

2.时间方面—效率

(1)操作的效率—过程别、单位作业别…等。 (2)故障率、修理时间—机械别、设备别…等。 2. 成本方面

(1)原料、材料别的单价。 (2)规格别、商品别的单价。

(3)质量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部失败成本。 3. 营业方面

销货金额别、营业所别、商品销售别、业务员别。 4. 交通方面

(1)交通事故肇事率、违规案件类别、车种别、地区别(国家别)。

(2)高速公路超速原因别、肇事死亡原因别…….等。 5. 安全方面

灾害的件数—场所别、职务别、人体部位别。 6. 选举方面 (1)票源区域。

(2)调查活动区人数分配。

8.治安方面

(1)少年犯罪率、件数、年龄别。

(2)缉捕要犯件数、人数、地区别、分局别、时间别。

第六章 柏拉图 89

9.医学方面

(1)十大病因别、年龄别、糖尿病要因别、职业病患别。 (2)门诊病患类别、门诊科别…….等。

八.范例

1. 客户抱怨件数分析

2. 生产线报废原因分析 前三项,抱怨原因占70.1%,针对前三项问题,加以层别找出真正原因,则可消除大部份的问题。

造成报废的前三项即占了71.8%,如能针对

操作方法机械浮动及原料方面,重新分析层

别,并采取对策即可解决大部份问题。

28 14

12 8 5 10 77 件数 100% 70% 08

11 35

26

23 14

额 100% 71.8%

3. 交通肇事死亡原因分析

4. 83年死亡原因调查

90 品管七大手法

九.实例研讨

例1:某公司83年度的行政后勤费用,经统计后如附表,请把它作

成柏拉图,以了解哪项支出占第一位,以及那些项目占较大比例,并试着提出改善方案。

89 56 458

413

253 101

1370

件 数 100%

82.0%

人数 100000 恶 脑 意 心 糖 其 性 血 外 脏 尿

肿 管 事 病 病 他

瘤 意 故

外 38651 300 200

100 16.92% 15.49% 16.81%

第六章 柏拉图 91

(2)绘制柏拉图

(3)讨论:

由柏拉图可以看出:

① 交通费用占第一位,占所有费用的49.86%,几乎是全部费用的一半。 ② 第二位为交际费,第三位为电话费。 ③ 前三项费用,总计4,267,680元,占全部费用的86.58%。 ④ 对应方案:

a. 重新评估交通车辆的承载量,重新规划交通路线或停开。

b. 交际费用的批准权限重新评估。

c. 电话实行长话短说方案及员工培训,必要时对电话进行时间限制。

100% 80 60 40 20 500 交 交 电 文化 招 其

通 际 话 用品 募 它 培 训

92 品管七大手法

例2:某公司希望课长的工作重点放在工作指导及改善活动上,于8月份收集数据统计后,发现情况并不好,于是着手进行改善活

动;再于年底(12月)收集数据,请根据这些数据绘成柏拉图,并

回答下列问题:

(1)8月份课长的工作时间花在那些地方最多(占50%以上,工作

时间的项目)?

(2)8月份课长花在工作指导及改善活动的时间,各占全部时间的

多少?

(3)12月份课长花在那些地方最多(占50%以上工作时间的项

目) ?

(4)12月份课长花在工作指导与改善活动的时间占其全部时间

的多少?与8月份相比较,进步了多少?

第六章柏拉图93

解:

8月份统计表

12月份统计表

94 品管七大手法

8月份(改善前)与12月份(改善后)的柏拉图

100% 68.1% 480

时间

(小时)

结论:

(1)8月份课长的工作时间花在催料,不合格处理对策,以及生产规

划等三项为最多,占总时间的68.1%。

(2)8月份课长花在工作指导及改善活动方面的时间并不多,仅占总

时间的14.6%。

(3)经过重新调整工作方式后,在12月份课长的工作时间花在工作

指导、改善活动以及生产规划等三项最多,占总时间的64.2%。

(4)12月份课长花在工作指导及改善活动方面的时间,占全部时间

的47.3%,为8月份的3.24倍,显而易见课长已走入现场实际了解问题,并改善问题。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C七大手法考试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共20题) 1、QC七大手法包括查检表、层别法、直方图、柏拉图、特性要因图、管制图、散布图。 2、特性要因图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3、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4、应用到80:20原理的是QC七大手法中的___柏拉图____。~" S 5、造成产品变异的原因可分为异常原因、偶然原因。 6、查检表按用途分可分为记录用、查核用。 7、特性要因图,又称为鱼骨图、因果图。 8、制作特性要因图时,须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 二、判断题(共30分) 1、散布图适用于计数型数据。(×) 2、排列图是寻找引发结果原因的管理图形工具。(×)3 m; `; q0 X 3、产品合格率、产品外观尺寸、时间等数据是属于计数值数据。(×) 4、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5、[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6、制作直方图时,所收集数据的数量应大于50以上。(√) 7、偶然原因,本质上是局部的,很少或没有,可避免的。(×) 8、计量型管制图,当每小组的样本10个或10个以上时,应采用Xbar-S管制图。(√) 9、当有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以外,即可判断该点对应的产品已不合格。(×) 10、不合格数图C-CHART属于计量型管制图。(×) 三.简答题/计算题(共50分) 1、简述制作特性要因图的五步骤,举例并画一个鱼骨图。(30分) 答:①决定问题特性;②决定大要因;③决定中小要因;④圈出最主要的原因;⑤填上制作项目、日期、制作者等资料。 2、简述5W2H。(20分)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QC七大手法之控制图

品管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五、散布图 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别描绘在X-Y轴坐标系上,以掌握两个变量之间是否相关及相关的程度如何,这种图形叫做“散布图”,也称为“相关图”。 1、分类 1)正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也增大; 2)负相关:当变量X增大时,另一个变量Y却减小; 3)不相关:变量X(或Y)变化时,另一个变量并不改变; 4)曲线相关:变量X开始增大时,Y也随着增大,但达到某一值后,则当X值增大时,Y反而减小。 2、实施步骤 1)确定要调查的两个变量,收集相关的最新数据,至少30组以上; 2)找出两个变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将两个变量描入X轴与Y轴; 3)将相应的两个变量,以点的形式标上坐标系; 4)计入图名、制作者、制作时间等项目; 5)判读散布图的相关性与相关程度。 3、应用要点及注意事项 1)两组变量的对应数至少在30组以上,最好50组至100组,数据太少时,容易造成误判; 2)通常横坐标用来表示原因或自变量,纵坐标表示效果或因变量; 3)由于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5M1E的变化,导致数据的相关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对数据获得的条件进行层别,否则散布图不能真实地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当有异常点出现时,应立即查找原因,而不能把异常点删除; 5)当散布图的相关性与技术经验不符时,应进一步检讨是否有什么原因造成假象。 七、控制图 1、控制图法的涵义

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很多,有静态因素也有动态因素,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即时监控产品的生产过程、及时发现质量隐患,以便改善生产过程,减少废品和次品的产出?控制图法就是这样一种以预防为主的质量控制方法,它利用现场收集到的质量特征值,绘制成控制图,通过观察图形来判断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质量状况。控制图可以提供很多有用的信息,是质量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 控制图又叫管理图,它是一种带控制界限的质量管理图表。运用控制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观察控制图上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状况,分析和判断生产过程是否发生了异常,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消除,使生产过程恢复稳定状态。也可以应用控制图来使生产过程达到统计控制的状态。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布是一种统计分布.因此,绘制控制图需要应用概率论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控制图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量的数值点。中心线是所控制的统计量的平均值,上下控制界限与中心线相距数倍标准差。多数的制造业应用三倍标准差控制界限,如果有充分的证据也可以使用其它控制界限。 常用的控制图有计量值和记数值两大类,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生产过程;每类又可细分为具体的控制图,如计量值控制图可具体分为均值——极差控制图、单值一移动极差控制图等。 2、控制图的绘制 控制图的基本式样如图所示,制作控制图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①按规定的抽样间隔和样本大小抽取样本; ②测量样本的质量特性值,计算其统计量数值; ③在控制图上描点; ④判断生产过程是否有并行。 控制图为管理者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生产过程信息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根据工序的质量情况,合理地选择管理点。管理点一般是指关键部位、关健尺寸、工艺本身有特殊要求、对下工存有影响的关键点,如可以选质量不稳定、出现不良品较多的部位为管理点; ②根据管理点上的质量问题,合理选择控制图的种类: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食品论坛 2018-05-13 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 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 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 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 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3排列图

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 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 ——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 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5控制图 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这种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7相关图法

QC七大手法测试题答案

品管七大手法知识测(试题) 日期____ ____ 部门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工号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 所以又称、. 2.查检表常分为查检表和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管制中心线是. 分析法中的5W指、、、、,1H是指 7.绘制特性要因图一般是从4M1E分析法中的、、、及中分析得出. 8.在QC七大手法直方图中的型态分别是、、、与、六 种. 二.判断题.(20分,每小题4分) 1.柏拉图又称为ABC重点管理图. () 七大手法中层别法只能单独使用. () 3.在管制图中只有一组数据超出了管制线的上限,属於正常. () 4.新QC七大手法中的关联图是日本应庆大学千住镇雄发明的. () 5.已经有了新的QC七大手法(工具),旧的就不适用了. () 三.简答题(20分) 1. QC七大手法为哪七种(10分) 2. 请写出QC七大手法的口诀

品管七大手法知识测(答案) 日期____ ____ 部门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工号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填空题(2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鱼骨头, 所以又称鱼骨图、石川图. 2.查检表常分为记录用查检表和点检用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计数值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计量值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特性要因图. 5.管制图中,管制上限是UCL ,管制中心线是CL . 分析法中的5W指Who什么人、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方、What做什么、Why为什么做,1H是指How如何做 7.绘制特性要因图一般是从4M1E分析法中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及环境中分析得出. 8.在QC七大手法直方图中的型态分别是常态型、双峰型、高原型、绝壁型与齿距型、离 岛型六种. 二.判断题.(20分,每小题4分) 1.柏拉图又称为ABC重点管理图. (√) 七大手法中层别法只能单独使用. (Ⅹ) 3.在管制图中只有一组数据超出了管制线的上限,属於正常. (Ⅹ) 4.新QC七大手法中的关联图是日本应庆大学千住镇雄发明的. (√) 5.已经有了新的QC七大手法(工具),旧的就不适用了. (Ⅹ) 三.简答题(20分) 1. QC七大手法为哪七种(10分) 答:1查检表5散布图 2柏拉图6直方图 3特性要因图7管制图 4层别图 2.请写出QC七大手法的口诀 答:1.查检表集数据 2.层别法作解析 3.直方图看分布 4.管制图找异常 5.散布图寻相关 6.柏拉图抓重点 7.特性要因图追原因

QC七大手法是什么

QC七大手法是什么? 检查表(Data collection form) 分层法(Stratification) 散布图(Scatter) 排列图(Pareto) 直方图(Histogram) 因果图(Cause-Effect diagram) 控制图(Control Chart) 应用在哪些方面?如何运用? 1. 查检表(Check List) 以简单的数据或容易了解的方式,作成图形或表格,只要记上检查记号,并加以统计整理,作为进一步分析或核对检查用,其目的在於『现状调查』。 2. 柏拉图(Pareto Diagram) 根据所搜集之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项目别加以分类,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用以判断问题症结之所。 3. 特性要因图(Characteristic Diagram)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而成为有相互关系而且有条且有系统的图形。其主要目的在阐明因果关系,亦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图相似故又常被称作『鱼骨图』。 4.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把互相有关连的对应数据,在方格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形态,根据分析的形态未研判对应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5. 管制图(Control Chart) 一种用於调查制造程序是否在稳定状态下,或者维持制造程序在稳定状态下所用的图。管制纵轴表产品品质特性,以制程变化数据为分度;横轴代表产品的群体号码、制造曰期,依照时间顺序将点画在图上,再与管制界限比较,以判别产品品质是否安定的一种图形。 6. 直方图(Histogram) 将搜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在一定的范围横轴上加以区分成几个相等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形画出的图形。因此也叫柱形图。 7. 层别法(Stractification) 针对部门别、人别、工作方法别、设备、地点等所搜集的数据,按照它们共同特徵加以分类、统计的一种分析方法 QC七大手法 第一章概述 一、起源

新QC七大手法之一关系图法的一生

关系图法 简称: 典型对象:横向及纵向的原因分析(鱼骨图加强版)、多因素交织 定义:是指用一系列的箭线来表示影响某一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连线图。变体:关联图法、关联图、关系图 发明人: 主要发明人介绍: 早期01:事物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因果关系,包括重复交叉的因果关系,需要全盘考虑分析原因 早期02: 早期03: 早期04: 早期05: 早期06: 早期07: 发展01:影响质量的因素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因果关系,这些因果关系有的是纵向关系,有的是横向关系。纵向关系可以使用因果分析法来加以分析,但因果分折法(鱼骨图)对横向因果关系的考虑不够充分,这时关联图就大有用武之地。关联图法是根据事物之间横向因果逻辑关系找出主要问题的最合适的方法。 发展02:用来分析事物之间“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等复杂关系的一种图表,它能够帮助人们从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中,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发展03: 发展04: 发展05: 发展06: 发展07: 发展08: 概念01:关联图由圆圈(或方框)和箭头组成,其中圆圈中是文字说明部分箭头由原因指向结果,由手段指向目的。文字说明力求简短、内容确切易于理解,重点项目及要解决的问题要用双线圆圈或双线方框表示。 概念02: 概念03: 应用工具: 在绘制关联图时,将问题与原因用“○”框起,其中,要达到的目标和重点项目用“ ”圈起,箭头表示因果关系,箭头指向结果,其基本图形如下图所示。

具体绘制方法如下: ①提出认为与问题有关的所有因素。 ②用灵活的语言简明概要地表达它。 ③把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符号做出逻辑上的连接。 ④抓住全貌。 ⑤找出重点。 关联图法的使用非常简单,它先把存在的问题和因素转化为短文或语言的形式,再用圆圈或方框将它们圈起来,然后再用箭头符号表示其因果关系,借此来进行决策、解决问题 优点: 缺点:

qc七大手法——柏拉图

第六章柏拉图77 第六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 一、前言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 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 项目、不良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 类,从中寻求占最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 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 以判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

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78 品管七大手法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 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 1.柏拉图的制作方法 步骤1:决定数据的分类项目。 分类的方式有: (1)结果的分类包括不良项目别、场所别、时间别、工 程别。 (2)原因的分类包括材料别(厂商、成份等)、方式别(作 业条件、程序、方法、环境等)、人员别(年龄、熟练 度、经验等)、设备别(机械、工具等)等。 分类的项目必须合乎问题的症结,一般的分类先从 结果分类上著手,以便洞悉问题的所在,然后再进 行原因分类,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采取有 效的对策。将此分析的结果,依其结果与原因分别 绘制柏拉图。 步骤2:决定收集数据的期间,并按分类项目,在期间 内收集数据。考虑发生问题的状况,从中选择恰当 的期限(如一天、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为期间) 来收集数据。

Qc七大手法之层别法

第四章层别法57 第四章层别法(Stratification) 一、前言: 为区别我们所收集的数据中,因各种不同的特点而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而以个别特征加以分类、统计;此类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法(或分层法)。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发现产品质量因人、时、料、机台??等不同时,会有差异性存在。如能针对上述各种可以明显区分的因素,在数据收集时,加以适当标注分类;如有不合格品发生时,很可能只是其中一种因素(原料或人或机台)有问题,便可快速寻找症结的所在。同样质量较优时,也可从分层数据,获得其状况而寻求其他因素或条件的改善。 由以上简述可知,如数据未能适当分层,则当有异常时,往往在调查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有时甚至最终还是无法寻找到真正原因。所以,平时的数据收集如能适当分层,就可避免上述情形,而发挥分层法的最主要功能——透过各种分层收集数据以寻求不合格原因或最佳相关条件,以作为改善质量的有利手法。 二、层别的分类: 1. 部门层别、单位层别:生产部门、维修部门、测试部门、采购部门、 研究部门、资材部门??等。 2. 过程区域层别: 下料区、裁剪区、折弯区、加工区、焊接区、涂装区、组装区??等。 3. 操作员层别:班别、线别、组别、熟练度类别、操作法类别、年龄 别、性别、教育程度分类??等。 4. 机械、设备的层别: 58 机品台管分七类大、手场法所分类、机型分类、年份分类、制造厂分类、工具 分类、新旧分类、编号分类、速度分类?等。 5. 作业条件的层别: 温度类别、湿度类别、压力类别、天气类别、作业时 间类别、作

业方法类别、人工与自动类别、顺序类别、人工与机器类别?等. 6. 时间的层别: 小时类别、日期类别、周类别、旬类别、月类别,上、下 午类别、日夜类别、季节类别??等。 7. 原材料的层别:供应商类别、群体批类别、材质类别、产地类别、大小 类别、成分类别、储存时间类别??等。 8. 测量的层别:测量人员类别、测量方法类别、测量设备类别、测量环境 类别??等。 9. 检查的层别:检查员分类、检查方法分类、检查场所分类??等。 10. 环境、气候的层别:气温类别、湿度类别、晴或雨类别、照明类别、 潮湿或干燥类别??等。 11. 地区的层别:海岸与内陆类别、国内外类别、东区与西区类别、南区 与北区类别??等。 12. 制品的层别:新旧品类别、标准品与特殊品类别、制造类别??等。 13. 其他: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类别、包装类别、搬运方法类别??等。 三、层别法的实施步骤: 1. 先选定调查的对象。 2. 设计收集资料所使用的表单。第四章层别法59 3. 设定资料的收集点并培训员工如何填写表单。 4. 记录及观察所得的数值。 5. 整理资料、分类绘制应有的图表。 6. 比较分析与最终推论。 四、层别法使用的注意事项: 1. 实施前,首先确定分层的目的——不合格率分析?效率的提高?作业条 件确认???。 2. 检查表的设计应针对所怀疑的对象而设计。

Q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Q C七大手法试题及答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QC七大手法考试试题 姓名:部门:得分: 一、填空题(共20题) 1、QC七大手法包括查检表、层别法、直方图、柏拉图、特性要因图、 管制图、散布图。 2、特性要因图是当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的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系统的图形。 3、散布图根据变量的相关性,可分为正相关、负相关、不相关。 4、应用到80:20原理的是QC七大手法中的___柏拉图____。 5、造成产品变异的原因可分为异常原因、偶然原因。 6、查检表按用途分可分为记录用、查核用。 7、特性要因图,又称为鱼骨图、因果图。 8、制作特性要因图时,须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可运用脑力激荡原则。 二、判断题(共30分) 1、散布图适用于计数型数据。(×) 2、排列图是寻找引发结果原因的管理图形工具。(×) 3、产品合格率、产品外观尺寸、时间等数据是属于计数值数据。(×) 4、在解决日常问题时,在收集数据之前就应使用层别法(√) 5、[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6、制作直方图时,所收集数据的数量应大于50以上。(√) 7、偶然原因,本质上是局部的,很少或没有,可避免的。(×)

8、计量型管制图,当每小组的样本10个或10个以上时,应采用Xbar-S管制图。(√) 9、当有点出现在控制图A区以外,即可判断该点对应的产品已不合格。(×) 10、不合格数图C-CHART属于计量型管制图。(×) 三.简答题/计算题(共50分) 1、简述制作特性要因图的五步骤,举例并画一个鱼骨图。(30分) 答:①决定问题特性;②决定大要因;③决定中小要因;④圈出最主要的原因;⑤填上制作项目、日期、制作者等资料。 2、简述5W2H。(20分)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HOW——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7)HOW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Qc七大手法之柏拉图

第六章柏拉图77 第六章柏拉图(Pareto Diagram) 一、前言 由生产现场所收集到的数据,有效的加以分析、运用,才能成为有价值的数据。而将此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并作成图表,充分的掌握问题点及重要原因,则是目前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而最为现场人员广泛使用于数据管理的图表为柏拉图。 二、柏拉图的由来 意大利经济学家V.Pareto(1848-1923)在1897年分析社会经济结构时,赫然发现国民所得的大部份均集中于少数人身上,于是将所得的大小与拥有所得的关系加以整理。发现有一定的方程式可以表示,称为[柏拉图法则]。 1907年美国经济学者M.O.Lorenz使用累积分配曲线来描绘[柏拉图法则],也就是经济学所谓的劳伦兹(Lorenz)曲线。 美国品管专家J.M.Juran(朱兰博士)将劳伦兹曲线应用于品管上,同时创出[Vital Few, Trivial Many] (重要的少数,次要的多数)的见解,并借用Pareto的名字,将此现象定为[柏拉图原理]。 [柏拉图]方法,由品管圈(QCC)的创始人日本石川馨博士介绍到品管圈活动中使用,而成为品管七大手法之一。 三、柏拉图的定义 1.根据所搜集的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项目、不良 发生的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而加以整理、分类,从中寻求占最 大比率的原因、状况或位置,按其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 值的图形。 2.从柏拉图可看出那一项目有问题,其影响度如何,以判断问题 的症结所在,并针对问题点采取改善措施,故又称为ABC图。 (所谓ABC分析的重点是强调对于一切事务,依其价值的大 小而付出不同的努力,以获至效果;亦即柏拉图分析前面2-3 项重要项目的控制)。 78 品管七大手法 3.又因图的排列系按大小顺序排列,故又可称为排列图。 四、柏拉图的制作步骤

qc七大手法之关联图法

qc七大手法之关联图法 关联图法,是指用连线图来表示事物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它也叫关系图法。如图1所示,图中各种因素A、B、C、D、E、F、G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其中因素B受到因素A、C、E的影响,它本身又影响到因素F,而因素F又影着因素C和G,……这样,找出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便于统观全局、分析研究以及拟定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计划。 关联图可用于以下方面: (1)制定质量管理的目标、方针和计划。 (2)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 (3)制定质量故障的对策。 (4)规划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的展开。 (5)用户索赔对象的分析。 关联图的绘制步骤: (1)提出认为与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 (2)用简明而确切的文字或语言加以表示。

(3)把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符号做出逻辑上的连接(不表示顺序关系,而是表示一种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 (4)根据图形,进行分析讨论,检查有无不够确切或遗漏之处,复核和认可上述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5)指出重点,确定从何处入手来解决问题,并拟订措施计划。 在绘制关联图时,箭头的指向,通常是: 对于各因素的关系是原因一结果型的,则是从原因指向结果(原因→结果); 对于各因素间的关系是目的-手段型的,则是从手段指向目的(目的→手段)。 关联图的绘制形式一般有以下四种: (1) 中央集中型的关联图。它是尽量把重要的项目或要解决的问题,安排在中央位置,把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尽量排在它的周围。 (2) 单向汇集型的关联图。它是把重要的项目或要解决的问题,安排在右边(或左边),把各种因素按主要因果关系,尽呆能地从左(从右)向右(或左)排列。 (3) 关系表示型的关联图。它是以各项目间或各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为主体的关联图。 (4) 应用型的关联图。它是以上三种图型为基础而使用的图形。 日本科技联盟曾就公司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应从何入手问题的调查 恍┕ 净卮鹬刑岢隽艘韵率 鱿钅浚?/ P> (1) 确定方针、目标、计划。 (2) 思想上重视质量和质量管理。 (3) 开展质量管理教育。 (4) 定期监督检查质量与开展质量管理活动的情况。

医院品管圈七大手法之三层别法

医院品管圈七大手法之三层别法 在医院品管圈开展活动中,七大手法的应用直接影响到医院品管圈项目所取得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最常用的手法之三层别法。层别法能够准确分析出医院运营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 一什么是层别法(WHAT) 为区别各种原因对结果的影响,找出影响质量的原因,而以个别原因为主体,分别作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法(Stratification)”。层别法的用途就是“分层别类”,按照其共同特征分为一个层,并使层与层之间有明确的区分,当条件改变或有异常变动时,能依照层别的种类很快找出变动之处,进而有效掌握变异的原因,除去异常原因。 因此,层别法最主要的功能是:通过各种分层,按各层收集数据来寻找不良所在或最佳条件,作为改善质量的有效方法。质量管理活动中,“早期发现问题”是一个重要因素,确认问题后才可以利用质量改善方法找出真正的要因,确定明确可行的对策,因此“层别法”就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 层别法是一种系统概念,在于将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分门别类并归纳统计。层别法是品质管理手法中最基本、最容易的操作手法,强调用科学管理技法取代经验主义,也是其他品质管理手法的基础。 二什么时候使用层别法(WHEN) 层别法可按照使用的对象与项目进行层別:

(一)时间的层别。小时別、曰期别、周别、月别、上下午别、日夜别、季节別、操作开始/操作结束别…… (二)操作人员的层别。班別、组别、年龄别、操作法别、教育程度别、服务年资别…… (三)仪器、设备的层别。台别、场所别、机型别、年代别、机种别…… (四)操作条件的层别。温度别、湿度别、压力别、天气别、操作时间别…… (五)原材料的层别。供应者别、制造厂别、产地別、材质别、大小别…… (六)测定的层别。测定器別、测定者别、测定方法别…… (七)检查的层别。检查员別、检查场所別、检查方法別…… (八)环境、天气的层别,气温别、干湿别…… (九)地区的层别。沿海与内陆别、国内与国外别、南方与北方别…… (十)制品的层别。新旧品别、标准品与特殊品别…… (十一)其他的层别。良品与不良品别、包装别、搬运方法别…… 三层别法的实施歩骤(HOW) (一)确定使用层别法的目的 进行层別法吋,首先须了解为什么目的而进行层别。因此,须确定层别的对象及特性是什么,如收集的资料为不良件数(缺失数)、操作时间、性別、年龄、年资、疾病总类、并

QC(旧)七大手法之六——散布图

QC(旧)七大手法之六——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第一小节散布图的观察分析 一.定义 散布图,也称散点图、相关图,散布图法又称为相关图法,QC要掌握的是平面散布图,是指通过分析研究两种因素的数据(成对出现)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的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图示技术)。 散布图是研究成对出现的两组数据之间关系的图示技术。在生产实际中,往往是一些变量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有些变量之间存在着确定性的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如圆的面积S=πr2,有些变量之间却存在相关关系(即统计关系),即这些变量之间既有关系,但又不能由一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数值,如钢铁材料强度与含碳量之间的关系,车间的照明度与IPQC的测量误差之间的关系,人的身高与体重之间的关系等,这种统计关系只能用统计技术去研究,即将这两种有关的数据列出,用点子打在坐标图上,然后观察这两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图就是散布图或相关图,对散布图的分析称为相关分析。散布图中所分析的两种数据之间的关系,一般有三种:可以是特性与原因的关系,即特性——原因(结果——原因);也可以是某一特性与另一特性的关系,即特性——特性(结果——结果);还可以是同一特性的两个原因之间的关系,即原因——原因。 散布图分析法,是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只要生产或试验中,存在着一些变量共处于一个共同体中,并且它们的关系又是不能用函数表示的非确定性关系,就可以运用散布图法来分析其是否具有相关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密切程度(即相关系数大小)。 若同时存在的不只是两个变量,而是多个变量,则可以两两分别作散布图来加以分析。当然,也可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来对多变量(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求得它们之间的最优配合。 注:用相关图法,可以应用相关系数r、回归分析等进行定量的分析处理,确定各种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如果两个数据之间的相关程度很大,那么可以通过一个变量的控制来间接控制另外一个变量。 一般两组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有函数关系、相关关系和不相关三种情况。相关关系是普通存在的,而函数关系仅是相关关系的特例。 质量是一种随机现象,在产品实现的过程中,存在两类因素影响产品质量的特性,其一是随机性因素(偶然性因素),其二是系统性因素(非随机性因素即确定性因素)。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随机性因素是不可观测和不可控无须控制的因素,在这种因素作用下产品质量特性的变化不会超出允许的界限(公差),产品质量符合要求。而系统性因素是确定性因素,是构成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可观测可控制,发生异常变化,产品质量特性则会超出允许的界限,产品质量将不会符合要求。因此,在质量管理中,观测和控制这些决定产品质量特性是否符合要求的系统性因素,是一项重要的控制活动。 产品质量特性与影响因素的关系,可能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但却具有某种关联,即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如何确定影响产品质量特性的因素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能否通过控制相关因素达到控制产品质量的目的?这就是散布图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二.散布图的作图过程 第一步:将需要研究是否有关系的两种数据收集30组或对(至少30对)以上,并一一对应地填入数据表:

QC七大手法和九大步骤

QC七人手法和九人步骤 食品论坛 2018-05-13 QC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 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 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为真实反映质量 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 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 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 3排列图 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一一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 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 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 ――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 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5控制图 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这种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 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7相关图法 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的常用方法。相关图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图表,它根据影响质量特性因素的各对数据,用小点表示填列在直角坐标图上,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新七种” 1系统图 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 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树状图形(倒立逻辑关 系因果图)。 2关联图 把几个问题及涉及这些问题的关系极为复杂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的图形。 3KJ法一一亲和图 KJ法(川喜田二郎KawakitaJiko )----- 利用卡片对语言资料进行归纳整理的方法。KJ法的主体方法,把收集到的大量有关特定主题的意见、观点、想法等语言文字资料,按它们相互亲近的程度用图形加以归纳、汇总。 4矩阵图 从作为问题的事项中,找出成对的因素群,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在其交点上表示成对因素间相关程度的图形。 方法--- 多元思考。 5PDPC过程决策程序图

新旧QC七大手法区别(1)

新旧QC七大手法/区别 新QC七大手法1. 关联图法--TQM推行, 方针管理, 质量管制改善, 生产方式, 生产管理改善 2.KJ法--开发, TQM推行, QCC推行, 质量改善 3. 系统图法--开发, 质量保证, 质量改善 4.矩阵图法--开发, 质量改善, 质量保证 5.矩阵开数据解析法--企划, 开发, 工程解析 6. PDPC法--企划, 质量保证, 安全管理, 试作评价, 生产量管理 改善, 设备管理改善 7. 箭法图解法--质量设计, 开发, 质量改善 老七种工具:调查表、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分层法、直方图、控制图。 新七种工具:关联图、亲亲和图(KJ法、A型图解)、系统图(树图)、矩阵图、网络图、PDPC法、过程决策图法)、矩阵数据解析法。 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作用。这里篇幅有限,我就简单说下鱼骨图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实企业中发布会用的最多的就是鱼骨图(因果图)了,直观明了,我们公司常做发布会,用的都是这方法。一般会结合5w2h分析方法使用。这里不能贴上来图,其他的你就百度里就有一堆鱼骨图了。鱼的几个刺一般都用来代表人、机、料、法、环。之后从几个刺下面细分出来一些其他的原因,逐条分析、去掉非要因。最终剩下来的就是影响问题的要因了。其实做过一次后就会很简单了。至于图嘛,这里不能粘上来。给你个链接吧,里面PPT介绍的很详细。图也很丰富。最后我想说的是,哥们,俺说了很多很累。请给分吧 第一章概述 一、起源 新旧七种工具都是由日本人总结出来的。日本人在提出旧七种工具推行并获得成功之后,1979年又提出新七种工具。之所以称之为“七种工具”,是因为日本古代武士在出阵作战时,经常携带有七种武器,所谓七种工具就是沿用了七种武器。 有用的质量统计管理工具当然不止七种。除了新旧七种工具以外,常用的工具还有实验设计、分布图、推移图等。 本次课程,主要讲的是QC七大手法,而SPC(管制图)是QC七大手法的核心部分,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二、旧七种工具 QC旧七大手法指的是:检查表、层别法、柏拉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管制图。旧七种工具是我们本次课程的内容,也是我们将要大力推行的管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推行QC七大手法的情况,一定程度上表明了公司管理的先进程度。这些手法的应用之成败,将成为公司升级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几乎所有的OEM客户,都会把统计技术应用情况作为审核的重要方面,例如TDI、MOTOROLA等。 三、新七种工具 QC新七大手法指的是:关系图法、KJ法、系统图法、矩阵图法、矩阵数据分析法、PDPC 法、网络图法。

QC七大手法培训测试试题答案

QC七大手法培训测试试题 产线:姓名:分数: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成绩80分以上为合格) 一.填空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首先提出特性要因图这个概念是日本品管权威石川馨博士,因其形状类似鱼骨头,所以又称鱼骨图、石川图. 2.查检表常分为记录用查检表和点检用查检表。 3.不良率管制图归类于计数值管制图,X-R管制图归类于计量值管制图. 4.日常工作中用于分析异常问题发生之根源常用特性要因图. 5. 6. 7.Xbar-R 8. 9、管制图根据用途可分为分析用管制图、控制用管制图。 10、造成质量波动并对过程起作用的因素分为随机波动、异常波动两类。 二.选择题(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要将问题点表现出来,并呈现其相对重要性,提供改善方向的优先顺序,将使用QC七大手法中的哪一手法:( B ) A、直方图法 B、柏拉图法 C、管制图法 D、检查法 2.在现场操作中,当出现质量问题时作为品检人员通常会记录下其某事件发生的具体情况及出现次数或频率,以便后续追踪,请问这种作法是使用了QC七大手法中的哪一手法:(A ) A、检查法 B、PDPC法 C、柏拉图法 D、直方法 3.当不知道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或两个因素之间关系在认识上比较模糊而需要对这两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确认时,可以通过( A )法来确认二者之间的关系。 A、散布图 B、柏拉图 C、直方图 D、管制图法 4.使用( D )方法即可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即运用此方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A、柏拉图法 B、管制图法 C、散布图法 D、层别法 5.当一个质量问题发生时,应确定问题,再通过4M1E即人、机、料、法、互不干涉五个环节用利头进行工序顺序分类,如有必要,可再次细分至可以直接采取行动的一种方法是( C )。 A、检查法 B、管制图法 C、因果图法 D、柏拉图法 6.在现场生产过程中,当出现质量问题时,IPQC都会开出相应的不合格评审报告单,并责令现场停止生产或向上级报告,请问此作法是运用了QC七大手法的哪一手法:( B ) A、柏拉图法 B 、检查法C、因果图法D、管制图法 7.在QC工作过程中,QC人员一般会使用( C )手法来直观的比较供应商或物料,并绘制柱形图法评估或查验制程(最大值或最小值),以便直观的量测其合格供应商或物料。 A、检查法 B、柏拉图法 C、直方图法 D、管制图法 8.( A )手法是对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记录图形,图上有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并有反映按时间顺序抽取的各样本统计量的数值点。 A、管制图法 B、检查法 C、因果图法 D、柏拉图法 9.哪一项是柏拉图的错误看法: ( A )

品管七大手法之层别法

第四章层别法 57 第四章层别法(Stratification) 一、前言: 为区别我们所收集的数据中,因各种不同的特点而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而以个别特征加以分类、统计;此类统计分析的方法称为层别法(或分层法)。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发现产品质量因人、时、料、机台……等不同时,会有差异性存在。如能针对上述各种可以明显区分的因素,在数据收集时,加以适当标注分类;如有不合格品发生时,很可能只是其中一种因素(原料或人或机台)有问题,便可快速寻找症结的所在。同样质量较优时,也可从分层数据,获得其状况而寻求其他因素或条件的改善。 由以上简述可知,如数据未能适当分层,则当有异常时,往往在调查上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有时甚至最终还是无法寻找到真正原因。所以,平时的数据收集如能适当分层,就可避免上述情形,而发挥分层法的最主要功能——透过各种分层收集数据以寻求不合格原因或最佳相关条件,以作为改善质量的有利手法。 二、层别的分类: word资料

1.部门层别、单位层别: 生产部门、维修部门、测试部门、采购部门、研究部门、资材部门……等。 2.过程区域层别: 下料区、裁剪区、折弯区、加工区、焊接区、涂装区、组装区……等。 3.操作员层别: 班别、线别、组别、熟练度类别、操作法类别、年龄别、性别、教育程度分类……等。 4.机械、设备的层别: 机台分类、场所分类、机型分类、年份分类、制造厂分类、 工具 58 品管七大手法 分类、新旧分类、编号分类、速度分类…等。 5.作业条件的层别: 温度类别、湿度类别、压力类别、天气类别、作业时间类别、作业方法类别、人工与自动类别、顺序类别、人工与机器类别…等. 6.时间的层别:

qc七大手法之散布图

第九章 散布图(Scatter Diagram) 一、前言 散布图有以下的作用: ⒈能大概掌握缘故与结果之间是否有关联及关联的程度如何。 图2-1。 ⒉能检查离岛现象是否存在。图2-2。 ⒊缘故与结果关联性高时,二者可互为替代变数。关于过程参数或产品特性的掌握,可从缘故或结果中选择一较经济性的变数予以监测。同时可通过观看一变数的变化来明白另一变数的变化。 二、散布图的定义 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大概能够了解工程上那些缘故会阻碍 第九章 散布图 145 X X

产品的质量特性,散布图也是以这种因果关系的方式来表示其关连性。并将因果关系所对应变化的数据分不点绘在x—y轴坐标的象限上,以观看其中的关联性是否存在。 三、散布图的制作方法 以横轴(X轴)表示缘故,纵轴(Y轴)表示结果,作法如下: ⒈收集成对的数据(x1,y1),(x2,y2),…整理成数据表。 146 品管七大手法 ⒉找出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 ⒊以x,y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建立x—y坐标,并决定适当刻度便 于绘点。 ⒋将数据依次点于x—y坐标中,两组数据重复时以☉表示,三 组数据重复时以表示。

⒌必要时,可将相关资料注记在散布图上。 ⒍散布图的注意事项: ⑴是否有异常点: 有异常点时,不可任意删除该异常点,除非异常的缘故已确实掌握。 ⑵是否需分层: 数据的获得常常因为操作人员、方法、材料、设备或时刻等的不同,而使数据的关联性受到扭曲。 a. 全体时低度关联,分层后高度关联。 b. 全体时高度关联,分层后低度关联。 第九章 散布图 147 Y X Y X Y Y Y

⑶散布图是否与原有技术、经验相符: 散布图若与原有技术、经验不相符时,应追查缘故与结果是否受到其他因素干涉。 四、散布图的判读 依散布图的方向、形状,有以下几种关联情形: ⒈完全正(负)关联:点散布在一直线上。 X X 关 X X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