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理学对我成长的启发

心理学对我成长的启发

心理学对我成长的启发

现在的我,是也算一个大学生。或许我现在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经过这几年的锻炼,一定能有属于自己一片天。因为我永远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大学生活开始以来,我相信我未来的路还有好长,或许还有更多的意想不到的挫折,或许也有很多意外等着我,所以我会以最好的心态来迎接这学期老师上的心理学课。

我班级群众基础不好,交流能也不力强,开朗活泼,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有耐心,善于观察周边的事物。我的性格是比较诚实、正直的,相对谦虚但不乏张狂,在做事情时认真勤奋责任心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事认真负责,有始有终适应环境能力的能力强,有广泛的兴趣干很多事情.但是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加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增加自己的社交范围,积极参加各种场合各项有益的活动,使自己多一份自信,人是更多的朋友,增加更多的经验。但有时不应该时,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严以律己。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我会不断改进自己,不断的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的生活,改正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优点。使自己变得更加有自信,有激情,有信心,有毅力。提高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的锻炼自我,提高自我。

在大学我还是必须努力学习,扎实的掌握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因为我知道以后的找工作的旅程将是辛苦的历程,我们必须现在抓紧为自己充电,以后才不会碰壁。回眸我的过去,我重拾我的自信,我相信我的命运是掌握在我自己的手中的。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

我觉的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不同,每种生活方式都有它自身的道理,我没有资格去批评弗兰克, 弗洛姆, 帕尔斯等心理学家和其他人的生活方式并看法要求。但是我认为我们维族人也有和他们不同的思想生活方式,这就是某种范围中的生活方式,比如:民族风俗习惯,伊斯兰教规章等。所以我从不干扰别人的生活,至多给别人一些我的想法。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随意批评别人的想法是不对的,是不尊重别人,他们的看法和想法对许多人来说很正确很重要的。这方面怕尔斯这样说“尊重别人的本来面目和生活态度与方式,决不用过份的支持与帮助为借口扮演别人生活中的上帝。否则就会削弱对方的独立性和他们对自己的责任感”。所以我从不随意批评别人的意见,而且接受他的优点,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每个人也都很容易受伤。因为我觉的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和其他人在一起可以很好的学习别人的优点,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绝对的恶人或善人,真正绝对的恶人或善人都是无法生存的。我觉的我应该好好锻炼自己判断能力。为什么别人能看到的优点我却看不到。

我的将来,我也无法想象的出来。也许我们的判断能力还不够,但我人为这件事只“安拉,真主”之外其他人都不会反断正确的,也什么都不知道未来发生的事情,最短话明天的事情,人只有能做个幻想与想象,改不了自然的有些规律,这就是我们不闭眼的事实,可能你也承认这个事实。我心理学方面的看法是发生有些事情,比如明天,未来,人的什么时候出生,什么时候死忘等有些事,我觉

得这世界上没有人知道的,也没有研究发明出来的。人的死忘有很多原因比如说:各种生病,事故等。如果你的一个亲戚和某种事故原因死忘的时候你的心里很疼的自然哭了起来,并很痛苦,那个时候你这样想如果我不让他去那个地方,要不不让他做那件事可能不会死或者他的死忘我有责任,感觉情绪低落,就是想一生责备自己,有罪过者。但对我们维族来说发生那样的事情,我们说:这就是“真主”的安排,每个人都会和某种原因死忘的,死忘是你和我反正所有人面临的,谁都跑不过去它的路上,就这样安慰调整心情。这算西方有些人看法一样,这个安慰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好处。

我一直觉的,我的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但是学这门课以后,各种问题都涌到了面前,心理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我在这短短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发现了自己原来的心理障碍。发现问题总是比憋在心里不知道,不疏导好。我在这一学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知道了该如何来发现,怕尔斯,荣格的心理学方面的看法和理论。不过我知道我还只是学了些皮毛。我还想知道些解决心理问题的实际方法和一些关于人际交流的实践性的技巧的知识。这些实践性的知识很实用,也能和理论结合。最好多点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示例来加强理解和应用。

我觉的大家能相互交流,就能加强这种疏导,大家能交个朋友,多个朋友就是加快心理健康的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而且这样大家都能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上来,让大家都受到心理健康的教育。还有就是播放一些关于心理的电影,我觉的如果课堂上能加点关于实践性的知识能更好。因为纯理论毕竟枯燥,深奥,不好理解。结合些实践的东西,能更好的提高学习的兴趣。比如放的关于实践的视频等,都是很好的选择。让心理能让自己向好的方面发展。

我认为在大学里先学作人,其次是作学问。也在大学生活中体会和实践着这句话。逐渐的发现一个人对生活的价值,于是不断鞭策自己,完善和提高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我觉得自己还有许多当面还需要加强,①坚持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与伟大的灵魂对话,从而使个人修养得到提高。终身学习确定自己的目标。②学会取舍,宽容他人,③完善人格,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于心理课,我觉得基本上每一节心理课的主题都能贴近我们大学生生活的实际进行展开,对处在迷茫摸索期的我们有一定的指引作用。每一次听完后都有一些感触,能感受到进步的动力和方向,能引起一些对自我的思考荣格的个体化“意识与自我,个人无意识,情结,集体无意识,原型”。但是我认为所不足的地方,是有些话题涉及到时有点晚了,比如老师讲荣格的“个人无意识主要由各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情结”构成”。使得同学能得到更及时的启发,恋爱话题的可以适当放到后面讲,效果会更好的。这是我心理课大体上的感受。

我觉得发现自己,努力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有人说能发现自己的教师,才能发现学生。有些教育家认为富有情感本位能力的人是最适应做教师的。因为这样的教师最具有创造性的潜能。而教师的创造观应该是以促进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为目的的。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知识隐藏在其背后的人们。其实很高兴在大学里初识了心理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大学生活已走过了一半,回头却看不到神秘沿途的风景,只留下时间的脚印。

虽然我学到的不是很多,我修饰了课堂,在修饰课堂的同时,我也修饰了文

字,修饰了我的人格,学会了以心理时代之笔来冷静的分析自我,分析我们所处的生活。我相信经历两年大学的洗礼,我会变得更有自信,我将会以最美丽的微笑来面对我所面临的每一个挫折。自信是我最强有力的盾牌。加油,我的未来不是梦。不管你现在是否长大,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总有一些人或者一句话曾经深深的影响了我的人生轨迹,那么现在就请你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写下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个人或一句话,或许它也会改变很多人。

提醒:

如果语法错误请原谅,自己改一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新疆班的学员:阿布拉

2012年6月4日

副资料

宗教人士的宗教信仰情操

关于宗教情操, 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关于宗教心理结构及其发展的研究中曾指出, 情操是指“直接向着某些可限定的价值对象的思想和情感的组织”, 一种成熟的宗教情操“能大体独立于它的起源, 即成为机能自主性的”。宗教人士信仰伊斯兰教后的心理状态伊斯兰教法的内容几乎包括了穆斯林宗教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全部行为, 涉及信仰、礼仪、饮食、节日、婚姻、遗产、家庭等诸多方面。它不仅有明文规定, 而且有种种伦理规范, 作为穆斯林日常生活中应予遵循的行为准则。信仰伊斯兰教后, 这种宗教心理会在宗教人士的日常生活行为中体现出来, 会影响甚至制约其价值观、人格的形成和选择。因此, 通过对宗教人士日常生活行为表现的调查来呈现其宗教心理的状态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宗教人士对经济活动的态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 宗教人士也不例外,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认识, 这种途径的选择反映出宗教人士的一种心理状态。文化水平来改善生活是宗教人士的共识。

小结

1,宗教人士最初接触宗教信仰的内在意愿较高, 同时接触宗教信仰的积极主动性也较高, 也就是说多数宗教人士有了解、接触伊斯兰教信仰的内在愿望, 同时也有寻求宗教信仰的自觉行动。不同地域的宗教人士接触伊斯兰教信仰的动机不太一致, 城镇的宗教人士最初接触伊斯兰教大多是为了继承民族传统, 认为只要是维吾尔族就应该是穆斯林, 而农村的宗教人士最初接触伊斯兰教信仰的内在意愿明显高于城镇, 他们信仰的动机主要是为了寻求心灵寄托和寻求真理与智慧。因此,在信教途径上, 城镇宗教人士主要是因为受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宗教书籍的影响, 而农村宗教人士则主要是受宗教书籍的影响。

2,宗教人士在对待伊斯兰教信仰的心理状态上呈现出较高的宗教参与、单一的宗教信仰认同、一定的宗教情操和较高的宣传教义的热情。大多数宗教人士在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信条、仪式、教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所以他们在信仰伊斯兰教后, 从未祭拜过其他神灵, 也不曾发生过宗教信仰的转移。

3,宗教人士的宗教心理不仅表现出对伊斯兰教信仰的虔敬行为, 而且渗透到日常生活成为其在一定范围内个人行为的依据。宗教人士的宗教心理在其日常生活层面得到较充分的彰显, 所信仰宗教的基本精神与理念不仅成为宗教人士日常行为的准则, 而且成为他们家庭生活和家庭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有些宗教人士在用自己的信仰来影响和教育子女, 希望其将来也能成为宗教人士。对于大多数宗教人士而言, 宗教决不仅仅是作为其社会认同的标识, 只代表某种群体成员的资格或身份, 同时, 宗教信仰的理念和精神也逐渐渗透到宗教人士的价值和行为系统之中, 逐渐成为塑造宗教人士心理与人格的新的力量, 而随着信仰发展所形成的新的自我认同又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宗教人士的宗教信仰认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