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

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

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
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

第七章力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道力的定义及力的单位,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画力的示意图。

2、知道什么弹力,理解拉了越大弹簧伸得越长,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知道什么是重力,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及其应用。

重点:弹力与重力的概念与力的三要素的理解。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点

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画出放在斜面上重5牛长方体物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3、什么叫弹性、塑性、脆性、什么教弹力?

4、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有什么关系?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观察什么,正确使用注意事项)。

5、什么是重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方向是怎样的?有什么应用?

6、什么是重心,重心和物体的稳定程度有什么关系?

二、我检测我提高: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改变、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的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有关。

2、运动员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这时也受到球的作用力;人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痛,这是因为。

3、如图(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图(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有关;

5、如图14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6、一质量为0.2kg的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N,方向总

是。(g取10N/kg)

7、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

A.一定要相互接触

B.可以不接触

C.互相接触,并要发生形变

D.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C. 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D.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各图解释错误的是

(A)甲图是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乙图是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

(C)丙图是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D)丁图是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12、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13、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 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A.4. 2 N B.3.8 N C. 4 N D.无法判断

14、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1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6、假如地球上没有重力,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小学生单手举起卡车 B.黄河水照样奔流不息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抛出去的石头会落回地面

1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19、图10是一吊灯挂在天花板的示意图,在该图中画出吊灯受力的示意图。

20、画出足球被踢出后,所受的力的示意图。(忽略空气阻力)

21.(1)如图11(b )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N ,它的1大格表示_________N ,每1小格表示________N 。经过调零后测量,从图中指针的位置可知它受到向下的拉力是_______N 。 (2)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 刻线位置。若不在此处,应请老师调节后再使用。

22、小罗同学做探究弹簧长度与所受拉力关系的实验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分析表中数据,找出其中规律,并用恰当的物理语言加以表达: 。 (2)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了弹簧测力计,那么这个弹簧测力计称量的有效范围是:_______,此时弹簧的伸长量△L 与所受拉力F 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F=k △L ,其中的k=_______.

23、小李在课外探究弹簧的长度跟外力的变化关系,利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记录了相应实验数据如下:

(1)这项研究在实际中的应用是 ; (2)分析实验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 ;

(3)该弹簧原长是 cm ,若用该弹簧制作一只弹簧测力计,其量程为 N 。

A B C D

(4)小李作出了下图所示的三个图像,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第七章运动和力复习教案(沪粤版)

《运动和力》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4、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5、知道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6、通过构建知识框架和网络,使学生牢记基础知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过程和方法 经历知识的归纳整理过程,体会知识总结归纳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归纳知识的方法和乐趣,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参照物的概念 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4、二力平衡及其条件的应用. 5、正确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展示本章知识结构图

二、新课教学 (一)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参照物 2、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1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发射升空,并成功实施了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如图2宇航员出舱后在舱外停留的那一刻() A.以地球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B.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C.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静止的 D.以月球为参照物,宇航员和飞船都是静止的 答案:C (二)运动的快慢 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2、速度的定义、物理意义 3、速度的单位及换算 4、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例2 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m跑”的成绩是8s,则他跑50m的速度是m/s 答案:6.25 (三)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①“一切物体”说明对于所有物体都是适用的;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是一种理想化的情况,实际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等效于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作用效果。③“或”表示两者居一,即原来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例3 不明同学让乒乓球竖直落到水平面上又竖直弹起,当乒乓球到达最高点时,若它所受的外力全部消失了,那么它将: A、匀速上升 B、保持静止 C、匀速下落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答案:B (四)惯性 1、惯性的概念及意义。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是否受力无关。惯性不是力。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作用或受到惯性力。 2、应用物体的惯性解释现象:①明确被研究物体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②当外界条件变化时物体由于惯性仍要保持这种状态③所以物体的运动状态应该是怎样的。 例4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选手王潆一人获得三枚金牌, 并打破世界纪录,如图4所示,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王濛到达终点线后,还继续向前滑行是由于惯性的原因 B.只有当她滑行以后她才具有惯性 C.在滑行过程中她用力蹬地是为了增加惯性 D.王濛在领奖台上站立时已没有惯性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力》复习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一、题组训练一(问题习题化) 1、守门员把飞向球门的球踢回去,此时施力物,受力物;守门员的脚也感觉疼,是因为;踢球的力改变了足球的运动;踢足球时,所用力的大小、、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能产生力,这个力叫做、拉力、压力都属于、右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 N,分度值为 N。 3、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 ______________、如果此重锤的质量为200g,则它受到的重力为N。 二、知识点梳理 1、力、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理解) 2、弹性、塑性、弹力的概念、弹力大小的影响因素(了解) 3、重力的概念、方向、作用点重力的大小: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G=mg(掌握) 三、题组训练二(知识网络化)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只能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B、有受力物体,就必有施力物体 C、施力物体施力在先,受力物体受力在后 D、力是一个物体就能产生的,而并不得要其他物体的存在 2、关于形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发生形变,一定是受到力的作用 B、用力压桌子,桌子是坚硬物体不会发生形变 C、物体发生的形变只有弹性形变 D、橡皮泥受到挤压后变形,它的弹性很好 3、端午节赛龙舟是我国民间传统习俗、小丽和她的同学一起在公园人工湖上举行龙舟比赛,使龙舟向前行驶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A、船浆 B、湖水 C、同学 D、龙舟 4、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是 A、篮球从篮筐中落下 B、火箭发射升空 C、月球绕地球转动 D、火车在平直铁轨上匀速行驶 5、如果没有重力,下列哪些现象不会出现:

八年级物理 第七章 运动和力全章教案 粤教沪版

粤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全章教案。共四节 第七章运动和力 7.1 怎样描述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l)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要判断物体是否运动泞先要选取参照物.知道运动的相对性。 (3)了解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人最生活事例的观察、讨论和分析,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培养学生初步观察能力,学习从具体现象中归纳抽象山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方法。 (2)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自然界运动形式的多样性,意识到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树立“物质是运动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人益的生活事例,认识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三、教学难点: 生活中所说的运动和静止,人都以地面为参照物,在学生的日常观念中认为人地是静止的,所以选“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克服学生头脑中前概念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关于运动的实例,比如:飞奔的骏马,绽放的烟花,哈雷彗星,‘神州五号’载人飞船,流星雨,九大行星运动,布朗运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发现从宏观到微观世界,一切物体都处于运动之中。 (二)、教授新课 1、什么是运动和静止 教师引导:组织辩论赛 辩题:火车到底动还是不动? 学生活动:正方:小明派观点--相对于站台火车不动 反方:小华派观点--相对于已开行的列车火车动

学生活动:怎样判断物体是否运动? 看图7-1,怎么判断谁运动了?学习参照物的概念 分析得出结果:要说明一个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再根据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来做出判断,小明选取站牌,小华选取已开行的列车为参照物,所以他们的判断都是正确的。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辩论得出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列举一些实例来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看图: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教材中图7-2进行研究,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正确结论,并填写课本上的相关内容。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多媒体展示: “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晋朝葛洪《抱朴子》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 是船行” ---唐无名氏《浪淘沙》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唐李白《秋浦歌》 学生活动:齐声朗诵,并对之作出分析和解释。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发现这类佳句与运动的相对性相关。再结合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归纳出“运动的相对性”的含义。 学生结合本节的STS观看播放的课件等视频资料,加深对运动的相对性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相对运动和静止。并指明参照物 3、自然界中运动的多样性 学生活动:举例说明你所知道的运动 教师引导:通过天体运动、地质运动、微观粒子运动、电磁运动、生命运动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更多形式的运动。 总结:运动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而机械运动只是其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 六、课堂小结 1、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判别。 2、运动的相对性。 3、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动能。 七、自我评价与作业: P39-40第1、2、3题 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第七章 力 复习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力的作用特点、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会画力的示意图。 3、知道弹力,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会用弹簧测力计。 4、知道重力由来,确认重力方向竖直向下,了解重力大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会画重力示意图。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阅读教材P2——5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叫做,力的作用是,发出力的物体 叫,受到力的物体叫。 2、力的作用效果有、,例如。 3、力的作用效果跟、、有关。 4、判断对错: (1)两个物体相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2)两个物体相接触,但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3)两个物体不接触,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4)两个物体不接触,也可能有力的作用;() (5)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6)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7)力的产生总涉及两个物体;() (8)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9)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10)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学习活动(二):阅读教材P6——8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等,在受力作用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 时,有恢复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 2、像面团、橡皮泥等形变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 3、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它的大小和、 有关。弹簧的伸长量是指。 4、在弹簧的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成正比。 5、测量力的工具是,实验室里用,还有。 6、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使用前想观察指针是否,不指零需要 ,还要观察、,被测的力不能超过否则损坏弹簧测力计,测力前先轻轻拉动弹簧,防止弹簧卡住,被测的 力要沿着轴线方向。 学习活动(三):阅读教材P9——12页完成下列问题并记忆。 1、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用表示,它

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复习力的作用效果,用图示法表示力的三要素; 2、强化对弹力的认识,熟悉弹力的多种表现; 3、熟练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的定义及重心的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1、能从力的基础性质理解重力和弹力; 2、掌握图示法表示重力,弹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感受力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体会从表象看世界到理性看世界的过程,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概念、单位和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 2、知道弹力的概念和弹力产生的条件; 3、知道重力的概念以及重力的三要素。 教学难点: 分析解决应用问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列举实例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考点梳理: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否改变或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_____ ,简称―牛—,用—N—表示。力 的感性认识: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 N。 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 6、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 _________ 的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力: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拉弹簧时,感觉到它们对手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等,实质都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B、使用方法:“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指针调零,即要使指针指 在零刻度线上;“读”:读数=挂钩受到的力.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

第七章力复习课

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 力学在物理学科的知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八年级下物理第七章力单元在整个力学中是基础,是重点内容。学好这一章内容,对后续的学习可以打好基础,建立自信,激发兴趣。 二、学情分析 经过八年级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初步感受到了“生活即物理,物理来源于生活”的含义。2011人教版八下物理第七章以力为开篇,力的概念对于八年级学生而言仍然是抽象的,有难度的。要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物理知识,并且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物理思维与能力需要继续培养与提高。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对全章的复习,加深对力、弹力、重力的认识,会做简单的受力分析。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学会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生活问题。 3.通过探究活动,养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四、重点难点 力的基本概念及重力、弹力产生的原因及三要素是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是难点。 五、教学理念 “知识是别人经验的积累,智彗是自己经验的积累”,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创造机会使学生动手做一做,感知、分析、得出结论还原物理学科的特点,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与精神。 六、课前准备:气球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纸板,细线,图钉, 七、复习过程

1梳理全章知识点。 活动一:请大家把整理知识框架图拿出来分享一下,互相交流学习.学生投影交流本章的知识点. 活动二:请同学们用气球设计小实验,并说明现象及与什么力学知识相关.气球作为熟悉的物品,却可以做许多小实验验证第七章的力学知识.例如:两手压气球,力改变气球的形状,力还可以改变气球的运动状态,重力使气球下落,教师可以展示气球反冲实验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解决几个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1)弹簧测力计 活动三:请大家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测力计正挂钩码与倒挂钩码时读数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感受倒挂时与正挂的不同. 活动四:请大家利用弹簧测力计探究:让弹簧一端受力,两端分别往两个相反方向施力,观察弹簧的形变,并回答:一个弹簧测力计两端各用2N 的力来拉,示数是多少?(2)重力的方向 活动五:观察倾斜小屋,并计论为什么人进入倾斜小屋容易摔倒?使同学们利用重垂线找到倾斜小屋的重力的方向,通过与正常小屋的对比,明白其中道理. 活动六:讨论分析为什么在倾斜小屋内,小球会从“低”处滚向“高”处。通过大家一起讨论分析知道:小屋内的轨道以重力的作用线为参照,轨道的”低”处实则是”重力方向的”高”处,从而明白倾斜小屋内的假象.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吗? 活动七:采取分组实验探究,利用橡皮筋自制测力计,并用自制的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利用橡皮筋自制测力计,通过组装,通过学生亲自标注刻度,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及使用方法.对第七章的力学知识是一个综合的运用,同时探究得到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为后续的学习也奠定基础.

07第七章力与运动(中考复习导学案)

1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编写人:姓名 一、复习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知道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了解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2.理解物体的惯性。知道建立惯性定律的基本方法。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二、基础知识及方法: 1.一切物体在__________的时候,总保持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 证明的。 它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 __________而抽象概括出来的,但由此推 出的结论,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____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状态的性质。我们把物体保持 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3.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都有惯性,即气体、液体、固体都有惯性;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都有惯性;物体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不受外力作用时也有惯性;运动状态改变时有惯性,不改变时也有惯性。但惯性有__________,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易改变,它保 持自己运动状态的能力大。4.如果一个力产生的作用__________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 __________,这个力就 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 组成合力的每一个力叫 __________。 5.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____,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 __________,即 12F F F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 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__________,方向跟__________相同,即1 2||F F F 。 6.一个物体,同时受到 __________个力的作用时,保持 __________或__________,那么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的这两个力称为一对 __________. 7.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_______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___,并且在__________,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即“同体、等大、反向、同线”,平衡力的合 力为_________。三、经典考题: 1.乘客之所以会在汽车突然刹车时向前倾倒,其原因是( ) A .汽车和乘客都没有惯性 B .乘客有惯性 C .汽车和乘客都有惯性 D .汽车有惯性 2.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已飞出了太阳系, 如果探测器所受外力全部消失, 那么探测器将( ) A .落回地球 B .飞向太阳 C .绕地球运动 D .做匀速直线运动 3.汽车突然刹车时,由于惯性,车上的人向(选填“前”或“后”)倾倒。航天飞 行器中处于失重状态的宇航员(选填“没有”或“有”)惯性。 四、课堂检测: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七章运动和力教案2 沪粤版

运动和力复习 1. 力、速度、惯性的区别与联系: 首先,他们的定义不同,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这过程中至少存在两个物体,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则是反映物体快慢的一个物理量,一般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而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的性质,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他的大小用物体的质量来量度。 其次,它们之间的联系。力与速度的关系: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而物体要运动并不一定需要力的作用,这正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用在物体上的力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越快。并不一定是速度越来越大,也可以使速度的方向改变。也可以使速度越来越小。速度与惯性的关系:惯性能够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到有力来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惯性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快慢没有关系。 2.“力和运动”解题思路与方法: (1)解答有关惯性现象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抓住两条规律: 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 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步,明确所研究的物体原来处在什么状态(是静止状态,还是运动状态); 第二步,指明某物体或物体的某一部分因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 第三步,指明另一物体或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而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并得出结论。 (2)解答有关平衡力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抓住两点: ① 平衡力的定义; ② 二力平衡的条件可分为两步(两步曲) 第一步,明确所研究的物体是在哪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同物体、共直线,等大小,反方向共四个条件),得到题目要求得到的有关结论。 (3)解答有关力和运动关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应该抓住力和运动的关系;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七章: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复习课)

讲授新课新 授一、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点,把空白补充完整。 1、什么是力,他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是 的,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画出放在斜面上重5牛长方体物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4、什么叫弹性、塑性、脆性、什么教弹力? 5、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有什么关系,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观察什么,正确使用注意事项)。 6、什么是重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方向是怎样的有什么应用? 7、什么是重心,重心和物体的稳定程度有什么关系? 二、我检测我提高: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 改变、 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 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 有关。 2、运动员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 ,这时 也受到球的作用力;人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痛,这是因为 。 3、如图(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 , 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 发生改变;图(C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 有关; 5、如图14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 6、一质量为0.2kg 的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 N,方向总是 。(g 取10N/kg ) 7、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 ) A.一定要相互接触 B.可以不接触 C.互相接触,并要发生形变 D.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 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C.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D.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 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 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 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 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

第七章力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复习教学案 【复习目标】 1、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知道力所产生的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和改变物体的形状。 3、知道弹力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4、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理解重力与质量的正比关系; 5、能用G=mg计算有关的问题。 【重点】 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示意图。 3、相互作用力。 4、弹力产生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 5、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难点】 1、力的示意图。 2、相互作用力。 3、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过程】 知识要点回顾 一、力 1、力是对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是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还可以使物体发生。 3、力的单位是:,符号是,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图就叫力的。 二、弹力弹簧测力计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到原来的,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塑性:物体受力后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3、弹性: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

4、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它的伸长就。(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弹簧测力计的使用:(1)认清和;(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如果不是,则要调零;(3)轻拉挂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4)测量时力要沿着,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 三、重力 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的力。 2、重力: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重力的大小叫。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公式:。 4、重力的方向:。 5、重力的作用点(重心):形状、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问题导学 专题一、力 1、人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物体是:,同时也收到球的作用力,这一事例包含的力学知识有:。 。 2、如图所示,小强和小丽坐在滑板车上,各自握住绳子的一端,同时向 相反的方向用力拉动绳子,请你写出在此情境中涉及的两个物理知识? (1)、。 (2)、。 举一反三: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应用这些原理?并加以分析解释。 专题二、弹力 1、2011年5月,法国科学家发现行星“葛利思581D”较适合地球生命居住,且同一物体在“葛利思581D”行星表面所受重力大小是在地球表面的两倍,设想宇航员从地球携带标有“100g”字样的方便面、天平和弹簧测力计飞至行星表面,测得方便面的示数是() A、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N B、天平示数为100g,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N

运动和力(复习教案)

力与运动(2、3、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能运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 (3)会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学会通过理性分析以及科学的推理获得规律。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建立如何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认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出发,探求科学真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运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题。 教学难点: 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 例1、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而伽得略则认为: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到底谁说得对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明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要探究运动到底需不需要力来维持,只需研究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所以小明让一辆运动的小车在不同的阻力作用下研究它的速度如何变化。小明在实验中是如何让小车受到不同阻力的?(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⑵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我们应该保持小车受不同阻力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小明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从同一高度自由下滑) ⑶请将小明在本实验中的结论填写完全: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⑷根据小明的结论,你能推理出若小车不受阻力,将做什么运动吗?(匀速直线运动) 教师指出:这就有名的伽利略斜面实验,他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⑴牛顿对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又加以总结,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牛顿第一定律得出: ①牛顿第一定律是一条经验定律,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 ②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单元复习导学案

第七章力 NO:4 第七章《力》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概念;会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质量与重力关系式,并会用公式G=mg进行计算 (3)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知识梳理】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一个力的产生有且仅有个物体。其中一个叫,另一个叫。 2.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也可以使用物体的发生改变。 3.脚踢足球,球滚动了。这个过程中施力物体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脚感觉到了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这说明了。 4.力的、和并称力的三要素。 5.我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二、《弹力》 1.手压气球,气球会发生。说明。松开手后,气球会自动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叫做。这种形变叫做。手同时也感觉到了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

2.弹性限度: 3.测量力的工具是。其工作原理是。 4.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构:、、、。 5.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注意项: (1)要注意观察、和。 (2)如果指针不在“0”刻度线上,要先。 (3)使用时要保持弹簧伸长的方向和力的方向在。这是防止而产生较大的偏差。 (4)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7.势能包括和。 三、《重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所以说物体的重力是由而产生的,因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通常用符号表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其比值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重力的方向是的。就是应用了这个知识。4.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对规则均匀的物体而言,重心一般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法来确定。不倒翁为什么能不倒主要是因为它的,重心越越稳。

力-知识点复习教案

【课前十分钟】 1、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A、a B、b、d C、c D、a、b、c、d 2、在使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梦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能在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如果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调,此时在光屏上。(填“成缩小的像”、“成放大的像”或“不成像”) 3、完成下列透镜的光路。 4、近视镜是,远视镜是。(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5、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它的而改变。

6、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一般情况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无关。 7、已知,冰的密度是0.9×103kg/m3, (1)、一块体积是100c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g,体积是cm3; (2)、135g水结成冰,质量是g,体积是cm3。 8、甲、乙两物体,质量比为3:2,体积比为4:5,求它们的密度比。 【知识梳理】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1、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理解: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单独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 ②不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若两个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但是没有相互推、拉、提、压等作用也不会产生力,如放在墙角、紧贴墙面的书桌与墙面之间虽然相互接触,却没有力的作用。 (3)力的单位:在物理学中,力用符号 F 表示。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 。 另: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2、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注:1.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 运动快慢(速度大小)的变化; 3.运动方向的变化;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案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与运动教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了解物理学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2.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3.经历实验过程,学会用分析与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会用自己的语言予以表述。 4.在生活中认识惯性,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危害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2.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探究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 2.探究实验的设计与数据的处理。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思考 课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实验器材:斜面、木板、玻璃、毛巾、小车、刻度尺、长方体窄木块、玻璃杯、惯性演示仪等。 教学过程: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二、新课讲授 1.激发矛盾: 课本图7-1、7-2两幅图,让学生观察,然后,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书本感受:推书本,书本就运动,撤去推力,书本停止运动。老师推小车,小车运动,撤去外力,小车逐渐停下来。 师: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启发学生比较上述事例的共同特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的作用,撤去物体受的力,物体就不会动或停止运动。 投影亚里士多德观点:要维持物体做匀速运动,就必须给物体施加一恒定的力。不受力而一直运动的现象是没有的。 师:上述是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和同学们的生活体验何其相似!可是,几百年前,著名科学家伽利略却曾通过假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投影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示意图,教师对照示意图复述伽利略的推理过程和结论。 师:伽利略的推理,也是建立在分析大量事实基础上的,孰对孰错,还是让我们一起动手探究论证吧?2.实验探究:利用课件引导提示学生明确整个实验探究内容 (1)提出问题: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如果物体不受摩擦阻力会怎么样?

第七章力复习课

第七章《力》微测试 一、填空题(每题 2分,共16分) 1 .小明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 作用. 2. 马拉车使车前进的力,施力物体是 ,受力 物体是 3. 一只小船上的人用力推开另一只小船,结果发现两只小船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该现象 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的作用是 的. 4.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 北京举行,阅读有关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可爱的福娃成了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如图 赛的情景.结合图片, 二、选择题(共20分,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第 9-12题小题,每 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每小题3分;第13.14小题是,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 小题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 4分,选择正确但不全得 1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 0分) 9. 离弦飞出的箭,在飞行 过程中,使箭继续飞行的施力物体是( ) A. 弦 B .箭 C .地球 .D.不存在的 10. 下课时,有同学用力推课桌的下部,课桌会沿地面滑动;而推课桌的上部,课桌可能 会翻到,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 A 与力的大小有关 B ?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与力的方向有关 D ?与受力面积有关 11.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人推车时,人也受到车给的推力 ;飞行中球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受到 1展示的是福娃小运动健将在进行奥运比 写出一条图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 游泳 Svnmming Rowing Volleyball 5.如图2所示,开门时,人们用力在门边沿 B 处推更容易推开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 A 处推比在门中部 有关 6. 狂风把小树吹弯了腰,把落叶吹得漫天飞舞。从力的作用效果分析, 了 ,还使落叶的 发生了改变 7. 篮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是因为受到了 而产生的。 8. 建筑工人利用悬 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墙壁是否 , 风力不仅使小树发生 它是由于篮球发生 这是利用了重力的方向总是 足球 Football

2021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复习教案 (全国通用版)

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第七章力章节复习授课类型复习 课标依据2.2.3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弹力和摩攘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例2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例3 通过实验,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2.2.4用示意图描述力。会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目标1、通过常见实例或实验,了解弹力,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用示意图描述力,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三要素;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5、能通过公式和图像,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6、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 教学 难点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能通过公式和图像,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6、会用公式G=mg计算重力或质量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作 用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间 媒体来源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 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知识梳理1、力的作用效果:物体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小实验);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包括力的示意图); 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5、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 5、重力的定义、施力物体; 6、重力的三要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期间教师用语言和小实验进行引导或学生做 小实验验证,他生补充,最后由教师板书 回顾章节知 识,搭建知识 框架 作业讲评1、书面正确表达重力的计算过程; 2、第二题应关注质量的物理意义,不能表述为质量的六分之一,不 能说数字正确就可以;这与正比例函数是在1、3象限,但G与m成 正比的图像只能在第1象限的道理是一致的。因此,在本题应抓住唯 一不变的量来进行计算,逆推可知g地=1/6g月。 或是直接按题目要求计算,直接绕开m月,但最后计算m月的难度 很大,一定不会正确。 规范书写 概念辨析 作业完成本章测试卷B 【感谢您的阅览,下载后可自由复制或修改编辑,敬请您的关注】

第七章 力 复习课教案

第七章力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道力的定义及力的单位,以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会画力的示意图。 2、知道什么弹力,理解拉了越大弹簧伸得越长,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知道什么是重力,理解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理解重力的方向总是向下的及其应用。 重点:弹力与重力的概念与力的三要素的理解。 难点:力的示意图的画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点 1、什么是力?力的单位是什么?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3画出放在斜面上重5牛长方体物块受到重力的示意图 3、什么叫弹性、塑性、脆性、什么教弹力? 4、弹簧的伸长与拉力有什么关系?怎样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观察什么,正确使用注意事项)。 5、什么是重力,它的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方向是怎样的?有什么应用? 6、什么是重心,重心和物体的稳定程度有什么关系? 二、我检测我提高: 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的改变、改变或它们同时改变。要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对它施加的作用。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除了与力的大小、方向有关外,还与力的有关。 2、运动员踢球时,对球施力的物体是,这时也受到球的作用力;人用手拍桌面,手会感到痛,这是因为。 3、如图(a)、(b) 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a)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发生改变;图(C),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力的大小、方向有关,还跟力的有关; 5、如图14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N。 6、一质量为0.2kg的苹果从树上下落,是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大小为N,方向总

是。(g取10N/kg) 7、两个物体间有力的作用时() A.一定要相互接触 B.可以不接触 C.互相接触,并要发生形变 D.互相接触并发生相对运动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可能有力的作用。 C. 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D.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 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0、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对各图解释错误的是 (A)甲图是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乙图是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 (C)丙图是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D)丁图是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12、甲、乙两个同学沿相反的方向拉测力计,各用力200牛.则测力计的示数为( ) A、100牛 B、200牛 C、0牛 D、400牛 13、有一把弹簧秤,秤钩上不受力时,指针不是指在零刻度位置,而是指在0.2N的位置上,此时用手拉弹簧秤的秤钩,使弹簧秤的示数为4 N,则手拉弹簧的力是() A.4. 2 N B.3.8 N C. 4 N D.无法判断 14、踢到空中的足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 A.受到脚的作用力和重力 B.受到重力的作用 C.只受到脚的作有力 D.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 15、如图所示的情景中,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6、假如地球上没有重力,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小学生单手举起卡车 B.黄河水照样奔流不息 C.熟透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抛出去的石头会落回地面 17、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关系的是()

初中物理第七章力单元复习

第七章力 第七章《力》单元复习 【学习目标】 (1)知道重力概念;会设计实验,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 (2)经历探究过程,得到物体质量与重力关系式,并会用公式G=mg进行计算 (3)能用力的示意图描述力 【知识梳理】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一个力的产生有且仅有个物体。其中一个叫,另一个叫。 2.力的作用效果表现在:力可以使物体发生,也可以使用物体的发生改变。 3.脚踢足球,球滚动了。这个过程中施力物体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时脚感觉到了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这说明了。 4.力的、和并称力的三要素。 5.我们通常用符号来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二、《弹力》 1.手压气球,气球会发生。说明。松开手后,气球会自动恢复原状,这种性质叫做。这种形变叫做。手同时也感觉到了力的作用,这个力叫做。

2.弹性限度: 3.测量力的工具是。其工作原理是。 4.弹簧测力计的主要结构:、、、。 5.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注意项: (1)要注意观察、和。 (2)如果指针不在“0”刻度线上,要先。 (3)使用时要保持弹簧伸长的方向和力的方向在。这是防止而产生较大的偏差。 (4)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 6.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这种能叫做。 7.势能包括和。 三、《重力》 1.重力的产生: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所以说物体的重力是由而产生的,因此,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通常用符号表示,物体受到重力的大小与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其比值g= ,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3.重力的方向是的。就是应用了这个知识。4.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对规则均匀的物体而言,重心一般就是它的几何中心,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法来确定。不倒翁为什么能不倒主要是因为它的,重心越越稳。

最新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力小结与复习教案

力 一、备课内容 【本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比较中学会归纳、提炼、概括、演绎 【本节重点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 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 【本次教学设计】(提要): 新课引入 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 1、学生紧握拳头。 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 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 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 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 (多媒体投影):什么是力 新课教学: 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 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 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 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

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 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 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 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 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 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 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 2、概括:(多媒体投影) 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 (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 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 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 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 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 1、学生实验: 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 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 2、(多媒体投影) ①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 ②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