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探析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探析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探析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探析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探析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对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通过总结笔者发现,在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武术课程设置比例、师资队伍建设、武术教学内容等因素是阻碍武术在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研究方案,以期为武术在学校的发展与传承顺利进行。

关键词武术教学现状探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浪潮,因此武术学科、武术项目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武术在学校能否生存、能否得到应有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想使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有立身之地,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为基准,坚决深入的贯彻执行。同时加大武术教师的师资队伍,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重新进行定位思考,这样武术才能在中学这片肥厚的沃土上真正发展壮大,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的实践重地。

一、目前学校武术教学开展现状

(一)武术占体育课的比例严重失衡

自1993年《中学体育教育大纲》颁布实施以来,先后修订过几次,但对于武术教学的课时要求从来没有减少过,而在中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武术课所占的比例却是严重失衡。王静等在对聊城市中学开设的体育课程调查中发现:在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身操、体育游戏等课程中,课程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田径、篮球、健身操,而武术课程所占的比例仅有8.73%[1]。由此看出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受到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重视。

(二)武术专业师资匮乏,武术教学堪忧

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师中,田径和球类项目的师资所占比重是最大的,武术师资就相对不足。李小果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洛阳市15所中学的88名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的教师仅有6人,占6.8%,远远低于田径专业的39%、篮球专业的26%和足球专业的13%[2]。武术作为一项技术性强,且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对教师的水平就要求更高,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没有受过专业学习或培训的情况下是无法直接进行武术教学的。学校武术专业教师的匮乏,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无法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武术运动,使武术在中学教育中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三)武术教学内容单一,形式化太强

学校体育教材无论是何种版本,都有适量的武术内容,而且遵循由易到难,由基本功到基本动作再到基础套路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编写,是科学合理的。但就其内容来说,都是五步拳、少年拳、初级三路长拳、24式简化太极拳、长拳类器械套路等内容。长期以来武术教学内容单一老套,且形式化太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法单一,主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注重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的练习,直接进入套路教学,武术教学的形式化太强,过分强调共性,忽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造成学生跟随老师依葫芦画瓢、老师教完学生忘光的窘境,武术教学质量难于保证。

二、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学校领导对武术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要求领导思想解放,必须抛弃对学生进行武术教学会产生负面影响的消极观念,自身也应了解武术有关知识,关心武术大事,充分认识到进行武术教学不仅是很好的身体练习,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在行动上应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解决教师在教学中所碰到的困难。另外也应对武术教学进行检查,督促他们保质保量完成武术教学。

(二)改革学校武术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针对中学生这个教育群体,武术教学应当从生理和心

中国武术发展史

中国武术的发展现状及战略 一.武术的价值取向体现在三个方面 1.传统性 传统文化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几千年社会实践的产物。它最大的价值就是已经失去生存土壤濒临灭亡的“过去时”,它与科学技术以“创新”为生命力,呈价值取向的反向几何级放大。中国武术的价值的珍贵正在于它是一种非物质的文化“遗产”。它的珍贵还表现在它是古代人生活行为在今天活的展示,因此极为脆弱。如果有一天传统武术真的实现了“现代化”,它的价值也将荡然无存。 2.搏击性 搏击是人类最原始的生存手段,获取猎物征服对手的胜利的愉悦,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主题。“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人类文明产生之后,用某种规则予以限制,或以某种形式予以嫁接,在规则之下表现出来的人的能力,就是现代体育产生的根由。对抗双方震撼人心的宣泄,野性的回归,不仅存在于搏击性项目,例如足球比赛就是演绎了古代战阵的对抗。无论是对于运动员还是观众,体验对抗都是走进体育场最直接的目的,它是一种精神上、体能上原始对抗能力在现代社会不发生退化的锻炼,是一个民族必须培养的品质,是作为体育竞技最直接的价值取向。 武术比赛的本质应该是让选手、也让现场的观众同步体验胜利与失败和这个充满悬念的过程。恢复武术产生的土壤和环境,让武术“打”回原形,这也是让武术在与之相适应的产生它的环境里自我矫正、自我检验,“顺其自然”地优胜劣汰。最大的意义还在于让我们冷落已久的技击方法在实战中打上中国武术的烙印,完成迟到的“专利注册”。这是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最高的价值取向。 3,独特性 中国武术对于人类的最大的贡献是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儒、道、佛家学说的精髓,突破了搏击中力量决定胜负的传统观念,突破了主要由四肢作为攻击手段极限的搏击术,蕴涵着一种东方古典的礼仪道德和修养,是一种阳刚阴柔完美结合的美学理念,它体现了一种武学中完美的艺术性,它从一个更高的境界上符合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的精神。传统武术以技击为立身之本,他们的魅力决不局限于赛场之上,传统的武德要求习武者在生活中谦谦如君子,上场如猛虎,相交无小人,尊师重道,对为师者提出了极高的道德要求,反过来也成为一种群体的道德约束。在今天提倡的“和谐社会”中更显其存在的价值。 二.中国武术传承推广的现状 目前至少有三种不同评判标准的武术比赛。 第一.专业运动队。为了把武术推入奥运正式比赛,在全运会以及国际正式比赛上推出自选套路竞赛项目。它割断了武术的技击和另外的价值取向: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割断了武术的群众基础,而追求服装艳丽、动作高难、音乐震撼,其价值取向在戏剧、舞蹈、体操已有完美的演绎,是一种价值取向的重复和模仿。这条路线已经由唐代公孙大娘到中国戏剧完成过一个极高水准的循环。

武术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武术课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对海南省普通高校武术课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目前武术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标签:武术;教学现状;对策 1 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公共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教学也经过近10年的教学改革,无论在课程设置或是教学方法改革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作为体育课内容之一的武术课也在体育课的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部分高校的武术课在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方法等方而还跟不上教学改革的形势,仍然停留在旧的教育观念中,一直沿用旧的教材、教法,以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从而收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本人通过查阅武术相关文献资料也发现目前普通高校武术教学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正如蔡仲林教授指出武术教学研究的现状总体上是三多四少。三多即:一般性经验总结多,常规的教学训练运用研究多,定性研究与教法研究多。四少即: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研究的少,纵向的系统教学效果比较研究的少,多指标实验性定量研究的少,深入研究学生学法的少。因此,本文试图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进行较为系统的、有深度的整体性研究以弥补以往研究的不足。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的选取 为了保证研究的全面性和精确性,更好的反应总体的特征和面貌,该该调查的样本设计考虑到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学校,既包括一本、二本院校,又包括高职高专类院校,以尽可能的增加样本的代表性。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考虑到研究中将教师与学生对武术课程教学现状的看法进行对比分析的需要,我们决定选取公体课任课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两类人群一类是公体课任课教师,另一类为学习武术的学生。本次调查共调查了32名教师和383名学生。 2.2 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本文所用资料主要来自实地调查所收集的定量资料。资料的收集主要是集中填答法: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依据所抽取的样本,将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集中在一起,有调查员讲明该调查的意义和要求,请求他们合作填答,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问卷。全部问卷资料均利用Spss(13.0版本)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是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及多选变量的频数分析。 3 武术教学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分析

武术课教学设计说明

武术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容分析 本课容为五步拳全套动作及部分技术动作的攻守对抗(新授),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这项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是新学教材,重点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体协调,攻中有防。为第2课次的少年拳教学作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一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五步拳基本技术及攻防要素。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法设想: 五步拳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事例动作比较的过程中得出五步拳技术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3)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比赛----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步拳动作的标准性。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六、教学流程图 热身→搏击操(音乐伴奏) 教:引导、提问、巡视、纠错。(音乐) 教材 (五步拳) 队形变化 (攻防对抗)示:用、练、编。

武术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一)课程的目的 武术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文化历史。武术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发扬民族精神。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的身体强壮,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意识,终身体育观和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今后为走向工作岗位更好的工作打下扎实的身体基础。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武术专项理论知识与武术基本技术,学会防身自卫。让学生在武术运动中体验体育的乐趣,让他们在快乐中运动,在运动中学习武术技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坚忍不拔和爱国主义等优良品质。 1.通过科学严谨的体育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武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武术基本技术及武术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基本的攻防技术,培养其武术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健身习惯,树立“终身体育”、“健康体育”的观念。 2.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以人为本,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在课堂中充分贯彻人本主义学习观。 (二)课程任务 1.掌握初级长拳、初级刀术、三十二太极拳套路,学会散手的基本技战术,了解武术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 2.学习训练中,加强武术文化教育,注重武德修养,培养团队精神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武术课中学会基本攻防格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体质。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课程内容 1、武术理论 第一章:武术运动概述 第一节:武术的概念 知识点:武术的体育属性;武术与文化,武术与搏斗 第二节:武术的特点与价值 知识点:技击特点,民族文化特点,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价值,教育与经济价值第三节:武术流派与分类 知识点:武术流派说法;武术的内容分类 第四节:武术理论的范畴武术工作的任务 知识点:武术理论知识的结构,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与现代学科 第二章:武术的形成与发展太极拳运动概述 第一节:武术的来源 知识点:原始部落与武术,古代军事技术与武术 第二节:古代武术的发展 知识点:历代武术发展情况 第三节:近代当代武术 知识点:中华新武术,社会与民间武术组织,武术的发掘与武术国际化进程 第三章:拳术 知识点:长拳,太极拳,南拳 第四章:器械 知识点:剑术,刀术,棍术,枪术,双器械,软器械

试述武术的发展现状

试述武术的发展现状 摘要:在武术普及化、国际化的推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异化现象,另外武术市场的不规范也使得人们对武术产生了不应有的误解。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如何善待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并将它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庞大的课题。 关键词:武术发展现状 1前言 目前,在武术普及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异化现象,使一些学者和武林老前辈痛心于传统武术精华不断丧失,国内学者为此而展开了几次大讨论。在新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下,如何善待武术,并将它发扬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拟从武术的功能和特性的角度试述当前武术的推广,为武术的健康发展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2. 对武术的技术体系及其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的探讨 攻防技击武术、艺术表现武术、健身养生武术因为其性质和表现功能的不同,能分别满足人们的不同需要,将逐渐向不同的方向发展,进而形成比较独立的体系,成为武术未来发展的三大方向。 2.1攻防技击武术 攻防技击武术在历史上一直是中国武术的主体,它一直作为个体和集团的防卫手段而存在发展,在当今社会它虽然作为集团防卫的功能已不复存在,但作为个体防卫的手段,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有资料表明现在各种行凶、抢劫的犯罪中,持枪作案仍占小比例,更多的是持刀械或徒手。所以,攻防技击类武术仍是人们防身自卫的首选方式。另外,武术对抗的竞技赛场也是广大青壮年朋友发泄各种原始形式的攻击性的替代物,它将攻击性引向有益的渠道,并不是从肉体上消灭同类,而是通过公平竞争使对手心悦诚服地接受获胜者体力、智力及技术上的优势。攻防技击类武术的技术与训练理论已经比较完备,所以应充分继承中国武术传统的训练模式,在此基础上,再借鉴创新。我们采用现代先进的训练方法,不是打破技击武术环环相扣的训练体系,而是缩短每一环节所用的时间,我们决不能急功近利,忽视技击套路对搏斗的基础作用。温力教授在武术传统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的形成一文中论述了在古代历史上武术的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文中说:武术的套路练习和对抗性练习,以及围绕它们而存在的功法构成了武术传统技术体系;而一系列由套路至单势散用,切合实用的训练过程构成了武术传统的训练体系。文中还对此做了详细论述:中国武术的传统训练往往以基本功为基础,先学套路,待熟练后老师逐步讲解每个技击方法的攻法、防法及各种变化,把套路拆为散势,此过程叫做拆手;然后两人按固定动作反复进行攻防练习,称为递手或喂手;在此基础上再过渡到随意使用方法的对抗性练习,以近一步提高练习者的攻防实战练习的能力击术。 对技击武术的发展,可以两条路并行,一方面可对中国武术按拳种分门别类,使各拳种按其传统技术体系和训练体系进行发展;另一方面,在充分习练各拳种的基础上,将各拳种的技击精髓及外来技击术(拳击、跆拳道、摔跤等)的精华融为一体,使其既蕴涵中国武术的奥妙,又具有时代特色。对攻防技击武术的比赛,也可按两条路进行,一是进行各主要拳种的单项比赛,二是进行综合技击武术比赛。在比赛中,我们可效仿民国时期的国术国考,采用先预赛后决赛的方式,预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4412882828.html, 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李晓红 来源:《青年时代》2017年第28期 摘要:武术是高校体育教学的课程之一,也是我国最为传统的运动项目之一,甚至被称 为“国术”,在中国文化和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高校武术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身心,还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前,我国的高校武术教学面临进入新时期的挑战,本文主要探讨我国高校武术教学现状,并寻找解决对策。 关键词:跆拳道;体能训练;武术教学 一、前言 武术是一种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的运动,以套路和散打为主要形式,有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古代哲学理念的背景,注重内外兼修,在中国历史上有过灿烂的一页。当前,武术在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中有着重要地位,是代表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体育项目。 武术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演进、推陈出新,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武术的产生是农耕文明在原始时期与野兽对抗中逐渐形成的,后来在实踐中不断分门别类,形成了种类繁多、丰富异常的武术分支。中国武术除了实用性、技击性之外,更有根植于深厚历史文化土壤的包容性、尚德性,武德至上、大义为先的理念在中国武术中有根深蒂固的地位。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科技和传媒的发达,让世界更多的国家和人们了解了神奇的东方武术,高等教育体系中也有了武术的一席之地,青少年有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学习武术。但由于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高校武术教学并非一帆风顺,现阶段仍存在大量问题亟待解决,武术在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仍然有待提高。 二、高校武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面临转型 随着高校体育改革的进行,武术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体系内逐渐从普修走向了专修。大多数高校开设了不同种类的武术专项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不同的武术项目,散打、长拳、太极拳等都成为了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同时,武术教学也走向专业化,理论教学和技能教学都有了长足进步。教学内容也相应地从单一化迈向了多元化,长期以来单一化的初级长拳教学虽然有良好的效果,但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武术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当前,武术教学模式所面临的转型正是基于这一现实,教学内容的丰富能够有效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武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武术运动是一项具有独特风格和民族特点的体育运动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近代自1913年进入现代学校以来,已有百年历史。在学校领域已形成一种学校领域的武术。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攻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武术的技能形式包括了攻法、套路、格斗三种形式,内容包括了踢、打、摔、拿、击、刺、劈、砍等众多内容。它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竞技比赛、表演娱乐等功能,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武术运动对人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同时对培养勇敢、顽强、遵守纪律、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等具有良好作用。 本课程以武术运动中的基本功、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动作及基本理论知识为主要教材。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扎实地掌握武术基本功、徒手套路、器械套路、对练动作及基本理论知识,同时教育培养学生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并把此项运动作为锻炼身体的有效手段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掌握和运用武术运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终身锻炼的有效手段。 2、能通过习武活动调节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3、发展并保持与本专项有关的体能。 4、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顽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合作精神,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武术基本功、熟练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 2、掌握套路的全套动作,领悟其技击原理。 3、发展专项素质,提高专项动作质量。 难点:1、武术基本素质的柔韧性练习。 2、套路全套动作的熟练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形式和时数分配

武术课教学设计

武术课教学设计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武术课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五步拳全套动作及部分技术动作的攻守对抗(新授),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个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是新学教材,重点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体协调,攻中有防。为第2课次的少年拳教学作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一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五步拳基本技术及攻防要素。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

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法设想: 五步拳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事例动作比较的过程中得出五步拳技术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3)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比赛----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步拳动作的标准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武术在中国国内发展现状

武术在中国国内发展现状

武术在中国国内发展现状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武术在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吸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和智慧,逐步形成传统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目前,中国武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已成为世界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怎样使武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让武术跟上时代的脚步,是一个较大的课题。 中国武术的概念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但是如果真正的给武术下一个定义“武术是什么?”那么恐怕多是众说不一的。其原因是中国武术有着几千年的纵向发展的历史演变,在经过这几千年的实践发展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而且我国的武术是一个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这么说武术的含义是随时间的变换而变化的。而且武术包含的多项价值在现代社会具体的表现平台上相互之间相容、兼容、排斥的矛盾,这也使得武术的含义并不能够成为一个统一的概念。 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运动项目,是一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具有独立体系和多种社会功能的运动项目。中国武术也是东方文化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四技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中国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体现为中华民族对攻防技击技术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等民族文化特点。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武术始终是围绕"武"的价值和规律发展的,它是一门特殊的技能和技艺,这也是它能在历史长河中屡经厄运而不断发展的生命活力所在。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近来武术运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中国武术的发展越来越偏离"武"的传统价值和规律,从而走入一条越发狭窄的小胡同,这不能不给这个吸吮了数千年文化乳汁的民族体育项目健康发展带来妨碍。同时,也引起了海内外武术界的高度关注。 中国武术的文化特征 中国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一方面跟中国的古典哲学、政治伦理、军事思想、文化艺术、医学理论、社会习俗等等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绚烂多姿的中国文化整体;另一方面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整个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探析

我国学校武术教学发展现状与探析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 摘要本文主要运用文献法对我国学校武术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回顾和分析,通过总结笔者发现,在我国学校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武术课程设置比例、师资队伍建设、武术教学内容等因素是阻碍武术在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障碍。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研究方案,以期为武术在学校的发展与传承顺利进行。 关键词武术教学现状探析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出台,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浪潮,因此武术学科、武术项目如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是武术在学校能否生存、能否得到应有地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要想使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有立身之地,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就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为基准,坚决深入的贯彻执行。同时加大武术教师的师资队伍,并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重新进行定位思考,这样武术才能在中学这片肥厚的沃土上真正发展壮大,成为增强学生体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尊心的实践重地。 一、目前学校武术教学开展现状

(一)武术占体育课的比例严重失衡 自1993年《中学体育教育大纲》颁布实施以来,先后修订过几次,但对于武术教学的课时要求从来没有减少过,而在中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武术课所占的比例却是严重失衡。王静等在对聊城市中学开设的体育课程调查中发现:在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健身操、体育游戏等课程中,课程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田径、篮球、健身操,而武术课程所占的比例仅有8.73%[1]。由此看出武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仍处于劣势地位,并没有真正受到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重视。 (二)武术专业师资匮乏,武术教学堪忧 笔者发现,目前我国学校体育教师中,田径和球类项目的师资所占比重是最大的,武术师资就相对不足。李小果的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洛阳市15所中学的88名体育教师中,武术专业的教师仅有6人,占6.8%,远远低于田径专业的39%、篮球专业的26%和足球专业的13%[2]。武术作为一项技术性强,且对身体素质要求相对较高的运动,对教师的水平就要求更高,大多数体育教师在没有受过专业学习或培训的情况下是无法直接进行武术教学的。学校武术专业教师的匮乏,也就进一步导致了学生上课缺少兴趣,无法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武术运动,使武术在中学教育中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武术优质课教案

武术“五步拳”教学设计 龙城街道爱联小学周文明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以期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的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转化;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能力过程:从理解知识原理到掌握技能技巧的转化。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次课选择武术基本动作作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它动作简单明快、造型优美、有较强的健身性和观赏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本次课是武术学习的起始课。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本课以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为基础,通过五步拳的学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手型和步型的基础上有效的将手型和步型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练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指导学生练习武术的基本动作和自学五步拳,使7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基本步型和手型的动作技术。 3.克服武术练习中怕苦、怕累的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乐于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特点与组织 1.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2.注重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3.在学习武术的几种基本步型和手型时,将基本步法进行了分解,将手型动作进行组合,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4.在主教材的教学中,分配任务、分组学练等组织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集体学习五步拳动作时,把攻防含义贯穿在五步拳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6.在集体演练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动作,体现武术“精、气、神”的方法之一:发声,即喊口令,为下一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生身心状况预测 1.心理状况预计 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自主练习,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使每个同学都得到了成功的体验。 2.生理状况预计 本次课的练习密度:45-50%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

学校武术的现状与对策

阻碍武术在学校推广的因素与对策 吕峰 武术是中华民族的隗宝,也是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尽管国家早就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增加了武术内容,可是看看武术目前在学校的推广情况,其效果仍是微乎其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武术在学校难推广的原因与对策有以下几方面。 一、原因 1、学校领导不够重视,对武术的认识不够。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提了好多年了,受社会上升学、考试的排名影响,但人们仍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一心一意抓教学质量,忽视音体美教学与训练。更不用说武术了,甚至有不少领导认为练武术的孩子好争强好胜,易滋事生非,现在安全那么重要,怕出事,不提倡。 2、家长不支持 有不少家长认为练武术影响文化课学习,家长怕学武术耽误学习成绩,所以不支持孩子学武术。我就曾遇到过这样的例子,本来有一学生素质不错,本人也喜欢,可家长不同意,以前我都是放学后把学生留下练一会,有次那位学生的家长直接找到了学校,当着我的面非不让孩子学,弄得我也很尴尬。现在由于利益驱使,各类文化课补习班到处都有,忽悠家长,孩子不上补习班成绩跟不上,现在大部分家长关心的只是学习成绩。 3、学生学武术的兴趣不高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传统的武术基本功单调,尤其柔韧性练习动作,身体要有很大的毅力,有些学生吃不消,况且练武术是要长期坚持不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出效果的,有些人看不到成就,练着练着就放弃了。 4、武术教师队伍匮乏 武术教学有较强的专业性,要想教好学生,自己首先会武术、懂武术,目前专业的武术教师很少,体育教师又缺少武术方面的培训,所以体育教师怕教不好,不如其他项目简单,所以一般都不敢教。 5、缺乏健全的比赛、激励机制 像乒乓球、篮球等项目为什么在学校容易开展,因为每年上级都要举办比赛,并且记入学校成绩,通过比赛优秀运动员还会被选拔到上一级学校,家长认可,领导重视工作就好开展。武术则不同,中小学的武术比赛几乎没有,这也是阻碍武术在学校推广的主要因素。 一、对策 1、领导重视,广泛宣传 国家就武术进校园已在一些地区开展,目前正在推进,其效果 不大,宣传力度不够,要把弘扬、推广中华武术当成一项政治 任务,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宣传,强我中国梦,少年强,则中 国强。就像当年的一部《少林寺》掀起了一阵武术热。

武术开题报告

本科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
论 文 题 目:边疆民族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研究
报 告 人 姓 名:
学 科 专 业:

级:
指 导 教 师:
所 在学院 (所 ):
年月日

填表说明与要求
1.文献综述一般应包括与论文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的进展、现状、问题与发展 趋势等。可以加页。 2.参考文献格式参照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格式。 3.开题报告通过后,由学院留存并作为毕业审核材料之一。 4.开题报告中的字体均用宋体五号字,行距 1.25,用 A4 纸打印,于左侧装订成 册。

一、研究问题与文献综述(研究背景与问题、相关文献综述、主要参考文献)
我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国内学术界对民族传统体育和民族团结研究较多,陈科宁《对民族传统体 育的研究与探讨》[J].2009.一文中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及未来的发展。徐彩《民族传统体育现 代化发展方向和策略的探析》[J].2007.中论述了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发展方向。张瑛《浅谈我国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C].2009. 一文中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发展现状不平衡性,缺乏 理论科学支持,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重视不够。王德靖《继续促进民族团结合力实现共同发展》 [N].2009.中谈到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必须以民族政策法规作为首要任务,要高度重视涉及少数民族 矛盾纠纷的协调解决。许莉春《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红河》[N].2008.中论述了加强民族团结,要牢牢 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新时期民族工作主题。
目前 ,国外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甚少,由于受西方现代竞技体育发展的冲击,使得一些 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缓慢或逐步消失。当今世界最显著的特征莫过于全球化,体育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 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体育全球化”。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 原因使得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消失。上述文献从各个角度阐述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民族团结 问题,但就苗族传统体育斗牛的发展没有一个全面的研究,笔者从边疆民族团结的大背景出发,就苗族传 统斗牛的体育特质开发研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举措, 民族传统体育还应以体育旅游相结合,培养市场 专门人才,增强民族体育的发展后劲,加强体育文化交流。为推动我省民族团结和苗族传统斗牛与民族 体育发展相结合寻找更好的切入点。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完整word版)问卷。对我校武术教学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对我校武术教学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您好: 感谢你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问卷是为了解我校武术教学现状而设计的,不会影响师生关系。请你仔细阅读此问卷,并在合适的字母中画“√”。请结合进入初中以来所接触武术情况如实、认真答卷,便于我们更好地改进教学。在此,我们对你给予这一调研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诚挚的感谢! 年级:性别: 1、你喜欢上武术课吗?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2、你平时关注武术比赛或新闻吗?A经常B偶尔C从不关注 3、你自己对武术的重视程度如何?A重视B一般C不重视 4、如果让你选择习练一种武术,你会选择什么? A太极拳B初级套路C散打D其他 5、你课下有练习武术的习惯吗?A有B只在考试前C没有 6、你希望武术课中上哪些内容?A散打B太极拳C空手道D长拳 7、你的武术课上哪部分内容上的最多?A长拳B太极拳C器械D其他 8、你的理论课是以何种形式进行的? A单独上B结合实践课上C从不上D其他 9、你对一个套路中的动作术语知道多少?A全部知道B部分C不知道 10、老师上武术课时经常传授你们如何进行武术教学方法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11、课下,你在练习武术动作时()? A 只练习考试的 B 学过的都练习 C 都不练习 D 其他 12、在教学中,老师经常给你们讲解如何选择各种不同动作的示范面和示范位置吗? A.经常B偶尔C从不 13、你的武术课上老师经常点名吗?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4、你的武术基本功在你的考试范围内吗? A 在 B偶尔考 C 从来不考 15、你有参加武术比赛或表演吗? A 有 B 偶尔 C 没有 D 其他 16、老师每次在讲解动作时总要把攻防内容进行实战演练吗? A 是 B 否 C 偶尔 17 、老师经常给你们看武术的教学光盘或比赛录象吗? A 经常 B 偶尔 C 从不 18、你的武术课上老师经常用的教学方法是()? A 先讲解再示范 B 先示范再讲解 C 只示范 D 只讲解 E 其他 19、你认为学过武术后,对自己的防身能力有所提高吗? A 很大提高 B有一点 C 没有提高 D不确定 20 、武术教学后,你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有何改变? A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B 武术不过如此 C 教学中未体现出来 D 其他 21、你对我们学校与武术相关的器材满意吗? A 非常满意 B满意 C可以接受 D 不满意 22、你们有自己统一的武术服装吗? A 有 B 没有 C 其他 23、你的武术课在哪上的最多? A 室内场地 B 足球场 C篮球场 D 其他

中小学武术发展现状研究

中小学武术发展现状研究 通过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以泸县中小学生对武术的认识及比例、武术教育现状与分析等发展状况。分析中小学武术开展所面临的困难,对中小学武术的课程改革、武术教师师资的培养、政府支持等问题分析解决途径,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促进武术教学活动在中小学的加速发展。 1引言 武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中小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武术教育对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武术运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思想品格,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它可以培养勇敢、机智、敏捷和相互协调的精神。 2分析与结果 2.1对武术的认识及比例 从调查可见,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生对武术存在着很大的误区。泸县中小学生对武术了解的比例,调查数据显示由低到高,表现为年级越高的学生对武术了解的更多的特征,即在不同年级阶段的比例呈递增的趋势,随着年级的上升,了解武术的比例也在上升。所以说泸县中学生对武术的认识比

例呈递增的趋势。然而,武术在泸县中学生的尴尬境况与在其他学校的反差,以及其他县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呵护,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中学武术教育问题的思考与重视。 2.2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分析 现阶段武术在中小学开展的并不理想。但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有多方面①武术教材更新滞后,目前,我国中小学武术还是参考西方体育教育模式,与之配套的武术教材相对陈旧、单一,科学性和系统性不强,降低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②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问题一直是影响中小学武术正常开展的主要问题,多数中小学没有专业的武术老师,武术课是由其他的项目的老师担当,因此很多学校的武术课都不能正常开展,出现以其他代替本来很少的武术课的情况;③缺乏政策性的引导。由于“应试教育”现象的存在,而武术并没有列入学校考试范围,在学校教学中得不到重视也是在随难免的。 3开展中小学武术的对策 3.1武术教材进行改革,提高中小学学武的热情 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时,要根据中小学的身心特点,遵守内容的科学性与系统性,达到新颖易学、练习与武德并重的原则①新的武术教材要以由浅入深按中小学的学习层次分

武术优质课教案讲解学习

武术优质课教案

武术“五步拳”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体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的教学组织过程,以期实现认知过程: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思维过程:由被动的模仿到主动善思会学的转化;心理过程:从“要我学”向“我要学”和“我爱学”的转化;能力过程:从理解知识原理到掌握技能技巧的转化。 二、教材、学情分析 本次课选择武术基本动作作为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它动作简单明快、造型优美、有较强的健身性和观赏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心理需求。本次课是武术学习的起始课。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本课以基本手型和基本步型为基础,通过五步拳的学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手型和步型的基础上有效的将手型和步型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练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武术学习的兴趣,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指导学生练习武术的基本动作和自学五步拳,使7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基本步型和手型的动作技术。 3.克服武术练习中怕苦、怕累的思想,培养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学习、乐于合作的精神。 四、教学特点与组织 1.教法学法上采用启发引导、自主合作、交流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满足学生求知、求乐、求成功的欲望,达到愉悦身心、发展能力的目的。 2.注重发挥学生体育骨干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3.在学习武术的几种基本步型和手型时,将基本步法进行了分解,将手型动作进行组合,可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 4.在主教材的教学中,分配任务、分组学练等组织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团体合作性,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集体学习五步拳动作时,把攻防含义贯穿在五步拳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在理解动作含义的基础上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6.在集体演练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动作,体现武术“精、气、神”的方法之一:发声,即喊口令,为下一阶段学习奠定基础。 四、学生身心状况预测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中国武术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武术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1.中国武术特征 表中国武术特征 中国武术特征动作特征略,举其要而用功少,为略。 派生文韬武略领略谋略方略策略简略 释义止戈为武。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武,重在执行自己的核心思想和内在观念。 对象人 行为自保、精进、自我超越 方向对内,了解自己,提升自己。 中国武术,延衍流长,流传迄今可考证史实有4200年的中华文明史,文武相承相传。然当今武门外人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大部分局限在将武术定义为观赏性与竞技性范围内,而忽略武术的核心价值,导致对中国传统武术的误解,不利于真正中国武术的修习和传播。中国武术不仅涵盖了西方体育的多种运动形式,而且,还拥有独特的东方传统运动形式、深邃的思想和厚重的文化。 2.管理体制 2.1管理机构 表中国武术管理体制一览表 行政主管部门专业武术团体全国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 中国武术协会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协会 省省体委武术主管部门省武术协会 省武术专业队 省武术院

体育院系武术系科 单项拳种组织市(地)市政府武术主管部门市(地)武术协会 市体校武术队 单项拳种组织 武术院馆俱乐部 武术辅导站区县政府武术主管部门武术协会 体校武术班 单项拳种组织 武术院馆俱乐部 武术辅导站 街道办事处武术协会 武术俱乐部 单项拳种协会 武术辅导站 如上表所示,可以看出中国武术管理机构主要分为两类,分别是政府管理和社会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类管理机构所采用的运营方式仍然是以政府管理为主,呈现出集中管理模式。 2.2管理职责

图中国武术管理职责分布示意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中国武术运动项目的全面管理工作皆由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武术运动管理中心负责,带有行政功能,对中国武术进行规范管理。 2.3武术的政策演变 表中国武术政策演变一览表 中国武术政策演变 第一阶段建国初期 制定政策制定模式自上而下的垂直模式 价值取向注重军事功能、政治功能 武术方针促使军人武术的普及化,民间组 织遭到打压 指导思想国家本位 性质应对式经验主义、现实主义 政策执行主要执行机构体育行政机关、各级组织单位、 各工会组织 执行手段刚性 政策评估反馈渠道反馈渠道缺乏、反馈速度慢、单 一化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

武术课教学设计

武术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为五步拳全套动作及部分技术动作的攻守对抗(新授),选自体育与健康一书武术项目实践部分中的第二部分五步拳。这项内容既有着重上肢手型的练习,又有着重下肢步型的练习,而且均要求全身各部分的协调性,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符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五步拳是本次课的新授教材,它是武术运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合动作,五步拳是后面武术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前面所学手型和步型技术的综合运用,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连接各种技术动作和实际对抗能力。武术基本功组合拳共4 个课次,本课为第1课次,是新学教材,重点是基本手型和步型的身体协调,攻中有防。为第2课次的少年拳教学作好准备。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一学生的体育能力现状,针对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我主要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主题式情境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 (2)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五步拳基本技术及攻防要素。 (3)情感目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高中学生身心发展已趋成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较高的基本运动能力。武术是他们所喜爱的一项运动之一,虽没有基础,但对学习对抗性练习特别感兴趣。教学中要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再认识所学知识、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教学观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挖掘能引起兴趣的因素,激发学生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既懂又会,掌握灵活的运动学习方法,提高体育教学的智育因素,为终身体育服务,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2)教法设想: 五步拳采用尝试、比较教学法,使学生在尝试中、在与事例动作比较的过程中得出五步拳技术的要点,再结合以往所学技术,自创方法,进行练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采用练习法,使学生在多次练习中掌握技术;用演示法,使学生的创造成果得到表现和肯定。整堂课采用收、放、松、紧相结合的组织方法。 (3)学法指导: 本课采用“尝试---比较---讨论----创造----练习----比赛----评价---巩固”的学练流程,同时渗透德育内容,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方法。在体验、想象、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步拳动作的标准性。难点: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能力。 六、教学流程图 热身→搏击操(音乐伴奏) 教:引导、提问、巡视、纠错。(音乐) 教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