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节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

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图1-3 外鼻静脉与海绵窦的关系

二、鼻腔

鼻腔(nasal cavity)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同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

(一)鼻前庭(nasal vestibule)

位于鼻腔最前部,由皮肤复盖,富有皮脂腺和汗腺,并长有鼻毛,鼻前庭皮肤与固有鼻腔粘膜交界处称为鼻阈。

(二)固有鼻腔

通称鼻腔,有内、外、顶、底四壁。

1.内壁:即鼻中隔(nasal septum),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筛骨正中板,又称筛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of ethmoid bone)及犁骨(vomer)组成(图1-4)。

图1-4 鼻中隔支架

软骨膜及骨膜外复有粘膜,鼻中隔前下部粘膜内血管丰富,由鼻腭、筛前、上唇及腭大动脉支密切吻合形成毛细血管网称为利特尔区(Littlr’s area)。此处粘膜较薄,血管表浅,粘膜与软骨膜相接紧密,血管破裂后不易收缩,且位置又靠前,易受外界刺激,是鼻出血最易发生的部位。

2.外壁:鼻腔外壁表现极不规则,有突出于鼻腔的三个骨质鼻甲(conchae turbinate),分别称上、中、下鼻甲。各鼻甲下方的空隙称为鼻道,即上、中下鼻道。各鼻甲内侧面和鼻中隔之间的空隙称为总鼻道(common meatus)。上、中两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嗅裂或嗅沟(olfactory sulcus)(图1-5、1-6)。

图1-5 鼻腔外侧壁

(1)上鼻甲(superior turbinate):位于鼻腔外壁的后上部,位置最高、最小,因前下方有中鼻甲遮挡,前鼻镜检查不易窥见。上鼻甲后上方为蝶筛隐窝(sphenoethmoid recess),蝶窦开口于此。

图1-6鼻腔外侧壁(上、中、下鼻甲部分去除)

(2)上鼻道(superior meatus):内有后组筛窦开口。

(3)中鼻甲(middle turbinate):系筛骨的突出部,中鼻甲中常有筛窦气房生长,使鼻腔上部显著缩窄。中鼻甲前端外上方的鼻腔侧壁有小丘状隆起称为鼻丘,是三叉神经、嗅神经所形成的丰富的反射区。

(4)中鼻道(middle meatus):外壁上有两个隆起,后上方为筛窦的大气房名筛泡(ethmoid bulla ),筛泡前下方有一弧形嵴状隆起名钩突(uncinate process),筛泡钩突之间有一半月形裂隙,称为半月裂孔(semilunar hiatus),其外方有一弧形沟称筛漏斗(ethmoid infundibulum),额窦多开口于半月裂孔的前上部,其后为前组筛窦开口,最后为上颌窦开口。

(5)下鼻甲(inferior turbinate):为一独立骨片,附着于上颌骨内壁,前端距前鼻孔约2cm后端距咽鼓管口约1cm,为鼻甲中最大者,约与鼻底同长,故下鼻甲肿大时易致鼻塞或影响鼓管的通气引流。

(6)下鼻道(imferior meatus):前上方有鼻泪管开口,其外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壁较薄,是上颌窦穿刺的最佳进针部位(图1-7)。

图1-7 右鼻腔

3.顶壁:呈狭小的拱形,前部为额骨鼻突及鼻骨构成。中部是分隔颅前窝与鼻腔的筛骨水平板(cribriform plate),此板薄而脆,并有多数细孔,呈筛状,嗅神经经此穿过进入颅前窝。外伤或手术时易骨折致脑脊液鼻漏,成为感染入颅的途径。

4.底壁:即硬腭,与口腔相隔,前3/4由上颌骨腭突,后1/4由腭骨水平部构成,两侧部于中线相接,形成上颌骨鼻嵴,与犁骨下缘相接,底壁前方近鼻中隔处,两机时各有一切牙管开口,腭大动、静脉及腭前神经由此通过。

(三)鼻腔粘膜

按其组织学构造和生理机能的不同,分为嗅区粘膜和呼吸区粘膜两部分。

1.嗅区粘膜:分布于上鼻甲及部分中鼻甲内侧面及相对应的鼻中隔部分,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由嗅细胞、支持细胞、基底细胞组成。其固有层内含分泌浆液的嗅腺,以溶解有气味物质微粒,产生嗅觉。嗅细胞为双极神经细胞,其中央轴突汇集多数嗅细胞嗅丝,穿过筛板达嗅球,周围轴突突出上皮表面,成为细长的嗅毛(图1-8)。

图1-8 嗅神经

2.呼吸区粘膜:除嗅区外,鼻腔各处均由呼吸区粘膜覆盖,该区粘膜属复层或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其纤毛的运动主要由前向后朝鼻咽部。粘膜内含有丰富的浆液腺、粘液腺和杯状细胞,能产生大量分泌物,使粘膜表面复有一层随纤毛运动不断向后移动的粘液毯(mucous blanket)。粘膜内有丰富的静脉丛,构成海绵状组织,具有灵活的舒缩性,能迅速改变其充血状态,为调节空气温度与湿度的主要部分。下鼻甲上的粘膜最厚,对鼻腔的生理功能甚为重要,故手术时不宜过多去除。

三、鼻窦

鼻窦(nasal sinuses)为鼻腔周围颅骨含气空腔,按其所在颅骨命名为额窦、筛窦、上颌及蝶窦,共四对。各鼻窦的发育进度不一致,初生儿只有上颌窦和筛窦,到三岁时额窦和蝶窦才开始出现,各鼻窦形状,大小随着年龄、性别和发育状况而有所不同(图1-9)。

图1-9 鼻窦面部的投影

临床上按其解剖部位及窦口所在位置,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前组筛窦和额窦,其窦口均在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和蝶窦,前者窦口在上鼻道,后者窦口在蝶筛隐窝。

(一)上颌窦(maxillary sinus)

在上颌骨体内,为鼻窦中最大者,容积约15~30ml,形似横置的锥体,锥体之底即上颌窦内侧壁,锥体尖部在上颌骨颧突处,15岁时窦的大小几与成人相同。

顶壁:即眶底,故眶内与窦内疾病可相互影响。顶壁有眶下神经及血管的骨管通过。

前壁:中央最薄并略凹陷称“尖牙窝”,上颌窦手术多经此进入,尖牙窝上方有眶下孔,为眶下神经及血管通过之处。

后外壁:与翼腭窝相隔,上颌窦肿瘤破坏此壁侵入及翼内肌时可致张口困难。

内壁:为鼻腔外侧壁的一部分,后上方有上颌窦窦口通入中鼻道,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薄,经此行上颌窦穿刺术。

底壁:为牙槽突,常低于鼻腔底部,与上颌第二前磨牙及第一、二磨牙根部以菲薄骨板相隔,有的磨牙的牙根直接埋藏于窦内粘膜下,故牙根感染可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反之,上颌窦炎症或肿瘤的侵犯亦常引起牙痛、牙松动等症状。

(二)筛窦(ethmoid sinus)

位于鼻腔外上方和眼眶内壁之间的筛骨内,呈蜂房状小气房,每侧10个左右,气房大小、排列及伸展范围极不规则,两侧常不对称,有筛迷路(ethmoid labyrinth)之称。筛窦以中鼻甲附着缘为界,位于其前下者为前组筛窦(anterior ethmoid sinus),开口于中鼻道。中鼻甲后上者为后组筛窦(posterior ethmoid sinus),开口于上鼻道,实际上前、后组筛窦很难截然分开(图1-10)。

图1-10 各鼻窦相互关系

筛窦顶壁位于筛板之外侧,为颅前窝底部。底壁前部是上颌窦上壁的内侧缘,后部是腭骨的眶突。外壁菲薄如纸,为眶内侧壁的纸样板(lamina papyracea),故筛窦或眼眶炎症可相互感染。

(三)额窦(frontal sinus)

位于额骨内,出生时尚未形成,一般至三岁开始出现,成年后才告完成,但其大小、形状极不一致,有时可一侧或两侧未发育。额窦的前壁为额骨外

板,较坚厚,内含骨髓,后壁为额骨内板,较薄,与额叶硬脑膜相邻,有导血管穿过此壁入硬脑膜下腔,故额窦感染可经此引起鼻源性颅内并发症。底壁为眶顶及前组筛窦之顶,其内侧相当于眶顶的内上角,骨质甚薄,急性额窦炎时该处有明显压痛,额窦囊肿破坏此壁可使眼球向外、向下方移位。额窦开口于窦底内侧,经鼻额管(nasofrontal duct)通入中鼻道前端。内壁为分隔两侧额窦的额窦中隔,上段常偏曲。

(四)蝶窦(sphenoid sinus)

位于蝶骨体内,一般三岁才出现,成年发育完成,形状大小不一。由蝶窦中隔分为左右两侧,两侧常不对称。顶壁与颅前窝及颅中窝相隔,顶壁凹陷形成蝶鞍底部,故可通过蝶窦行垂体肿瘤摘除术。外侧壁有视神经压迹和颈内动脉及三叉神经上颌动脉及三叉神经上颌支压迹。后壁为蝶骨体。前壁与筛骨垂直板及犁骨后缘相接。下壁即后鼻孔与鼻咽顶。蝶窦开口位于前壁的上方,通过蝶筛隐窝。

四、鼻及鼻窦的血管及神经

(一)动脉:主要来自颈内动脉的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及颈外动脉的上颌动脉(internal maxillary artery),其行径分布如下:

(2)眶下动脉:经眶下孔→鼻腔外壁前段、上颌窦。

(3)腭大动脉:出腭大孔经硬腭向前入切牙管→鼻中隔前下部。

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中隔支、上唇动脉、腭大动脉、鼻腭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构成丰富的动脉丛为鼻出血的好发部位(图1-11)

图1-11 鼻中隔动脉分布

(二)静脉

鼻腔下部静脉汇集成蝶腭静脉,进入上颌静脉,最后汇入颈外静脉。前部静脉导入面前静脉,鼻腔上中静脉则沿筛前和筛后静脉导入眼静脉,最后引流于海绵窦。

(三)神经

1.嗅神经由鼻腔嗅区粘膜内的嗅细胞神经纤维集合而成,通过筛板而达嗅球,嗅神经由管状鞘膜所包围,此管状鞘膜与硬脑膜相连,因此嗅粘膜受到损伤和感染,细菌即可经嗅神经鞘膜感染到颅内,引起鼻源性颅内并发症。

2.感觉神经主要来自三叉神经的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的分支。

眼神经经鼻睫神经分出筛前神经,分布于鼻中隔和鼻腔外侧壁的前部。

上颌神经在翼腭窝形成蝶腭神经节,分出鼻后上神经和鼻后下神经,前者分布于鼻中甲以上部分的鼻腔及鼻窦,后者分布于中鼻道以下的鼻腔(图1-12)。

图1-12 鼻腔神经分布

上颌神经还分出上牙槽神经后支及眶下神经,前者分布于上颌窦及牙槽;后者分布于鼻前庭、鼻底及下鼻道前段。

3.植物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交感神经纤维使鼻粘膜血管收缩,分泌液减少,由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的岩深神经、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分布于鼻腔内的血管和分泌腺。

(2)副交感神经纤维使鼻粘膜血管扩张,分泌液增多,由来自面神经分出的岩浅大神经和翼管神经到蝶腭神经节,节后纤维再分布到鼻腔内。

五、鼻及鼻窦的生理

(一)鼻的生理功能

鼻腔主要有呼吸、嗅觉、共鸣及反射机能。

1.呼吸功能:鼻腔为呼吸空气的通道,有调节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滤过和清洁作用,以保护下呼吸道粘膜适应生理要求,有利于肺泡内氧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1)通道作用由于鼻腔解剖的特殊,吸气时气流呈抛物线经中鼻甲内侧之鼻腔顶,再折向下方经后鼻孔入咽腔。呼气时部分气流则以抛物线经前鼻孔呼

出,部分则由于后鼻孔大,前鼻孔小,致全部气流不能同时呼出,而在鼻腔内形成旋涡气流渐次呼出,以使气流在鼻腔增加了与鼻腔鼻窦粘膜接触的机会(图1-13)。

图1-13 鼻腔的呼吸气流

(2)温暖作用鼻腔粘膜的面积较大,且有丰富的海绵状血管组织,具有敏感的舒缩能力,每日可放出热能约70卡,使吸入的冷空气迅速变暖,调节至30°C~33°C,再经咽、喉调节至与正常体温相近后入肺。

(3)湿润作用鼻粘膜富于腺体,需要时一昼夜可分泌水份约1000ml,用以提高空气的湿度,防止呼吸道粘膜干燥,使粘膜的纤毛运动得以维持正常的机能。

(4)滤过清洁作用鼻前庭的鼻毛对粉尘有阻挡滤过作用。较细微的尘埃和细菌进入鼻腔后,被粘膜表面的粘液毯粘住,粘液中有可溶解细菌的溶菌酶,再经纤毛运动向后送达鼻咽腔,经口腔吐出或咽下(图1-14)。因此,保护纤毛运动对维持鼻腔正常生理功能甚为重要。

图1-14鼻粘膜纤毛上皮及粘液毯的运动形式

2.嗅觉功能:含气味的气体分子随吸入气流到达鼻腔嗅沟处,与嗅粘膜接触,溶解于嗅腺的分泌物中,刺激嗅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经嗅神经到达嗅球、嗅束,再到达延髓和大脑中枢产生嗅觉。

3.共鸣:鼻腔是重要的共鸣器官,发音在喉,共鸣在鼻,以使声音洪亮而清晰。若鼻腔因炎症肿胀而闭塞时,发音则呈“闭塞性鼻音”(rhinolalia clausa)。若腭裂或软腭瘫痪时,发音时鼻咽部不能关闭,则呈“开放性鼻音”(rhinolalia aperta)。

4.反射机能:鼻腔内神经丰富,常出现一些反射现象。如喷嚏,系三叉神经或嗅神经受刺激后而引起先有深吸气,继之强呼气的一阵气流从鼻咽部经鼻腔喷出的动作,可将鼻腔内刺激物清除,为一保护性反射。

(二)鼻窦的生理功能

鼻窦对增加吸入鼻腔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增强声音共鸣作用,以及减轻头颅重量等方面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2.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所以当挤压鼻或上唇疖肿时,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上唇三角形区域称 为“危险三角区”。 3.鼻腔:包括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4.以中鼻甲游离缘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为嗅沟或 嗅裂,此部位的鼻黏膜称为嗅区黏膜。 5.鼻腔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功能、嗅觉功能、共鸣作用。 6.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个部分。 7.鼻咽:位于颅底和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 (1)腺样体:顶部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集聚,呈桔瓣状,称腺 样体; (2)咽鼓管咽口; (3)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为咽隐窝,是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8.口咽:位于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之间。 9.喉咽:上接口咽,下连食管入口。 会厌、杓会厌皱襞和杓状软骨,其所围成的入口称为喉入口; 在喉入口两侧各有一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是异物常嵌顿之处。 10.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言语形成 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11.喉软骨:单个较大的有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成对的 较小的有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为喉部最大的软骨;甲状软骨切迹是颈部中线的标志;

(2)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第一气管环之上;此软骨是喉 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如果外伤或疾病引起环状软骨缺损, 常可引起喉狭窄。 12.喉肌 (1)使声门张开的肌肉:环杓后肌; (2)使声门关闭的肌肉:环杓侧肌和杓肌; (3)使声带紧张的肌肉:环甲肌; (4)使声带松弛的肌肉:甲杓肌。 13.喉腔:喉腔上界为喉入口,下界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被声带分 隔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14.声门裂,简称声门,为喉腔最狭窄处。 15.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功能、屏气功能。 16.耳由外向内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17.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四部分组成。 18.听骨:为人体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 连而成听骨链。 19.小儿咽鼓管短而宽,又接近水平,故小儿咽部感染易引起中耳炎。 20.内耳又称迷路,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个部分。 21.耳的生理功能:听觉和平衡。 (1)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空气传导(气导)和骨传导(骨导)。(2)耳聋的分类: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耳聋。 (3)平衡功能: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维持。 22.气管 (1)气管是由软骨环、平滑肌、黏膜及结缔组织构成; 气管由10—20个马蹄形透明软骨环构成支架;

第一节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 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篇耳鼻咽喉基础 第一章耳鼻咽喉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 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第四章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五官科护理》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第四章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复习咽科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情景导入本次课 第一节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耳的应用解剖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着于头颅两侧。 外耳道始于外耳道口,止于鼓膜。 中耳包括鼓室、鼓窦、咽鼓管和乳突。 鼓室由外、内、前、后、顶、底六个壁组成。外壁为鼓膜, 鼓膜的标志有:光锥、锤骨柄、锤骨短突、脐部 咽鼓管的特点: 1.平时闭合,当打哈欠、吞咽时开放。 2.小儿的是宽、短、平直。 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 二、耳的生理 1.听觉生理声音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传入内耳,通常以空气传导为主。 2.平衡生理人类靠前庭、视觉和主体感觉三个系统的协调作用来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节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鼻的解剖 鼻分三个部分:外鼻、鼻腔、鼻窦 外鼻由骨性支架和软骨支架组成。 外鼻的标志:鼻根、鼻梁、鼻尖、鼻小柱,鼻背、鼻唇沟、鼻翼、前鼻孔。 外鼻的特点:1鼻骨下端薄而宽。2鼻尖及鼻翼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粘连紧密,含有丰富的皮脂腺、汗腺。3面部静脉缺少瓣膜。 鼻腔分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鼻前庭始于前鼻孔,止于鼻阈。 固有鼻腔习称鼻腔,始于鼻阈,止于后鼻孔。有顶、底、内、外四壁。 内壁即鼻中隔,前下方为易出血区。 外壁为鼻腔的重要部位,有三个鼻甲,三鼻道(有鼻窦开口、鼻泪管开口),鼻丘,鼻咽静脉丛。 总鼻道:指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的空隙。 嗅沟(嗅裂)中鼻甲游离缘与鼻中隔相对处之间的空隙。 鼻腔粘膜分为嗅区粘膜和呼吸区粘膜。 鼻窦共有四对,即额窦、筛窦(分前组、后组)、上颌窦、蝶窦。按开口的位置分前组鼻窦和后组鼻窦。 二、鼻及鼻窦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调温、调湿、清洁)嗅觉功能共鸣作用反射功能 第三节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咽的分部 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 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隐窝腺样体 口咽部咽峡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细胞 喉咽部梨状窝会厌谷 二、咽的筋膜间隙 咽后间隙咽旁间隙扁桃体周围间隙 三、咽的淋巴组织(咽淋巴组织极其丰富,呈滤泡状、束状、团状,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进口处,呈团状的淋巴组织称为扁桃体。) 咽扁桃体(腺样体或增殖体) 腭扁桃体(位于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舌扁桃体(位于舌根部,呈颗粒状积聚) 管扁桃体(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围) 咽淋巴内环由咽、腭、舌、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组成 咽淋巴外环由咽后、下颌角、下颌下、颏下淋巴结组成 四、咽的生理功能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篇 耳鼻咽喉基础 第一章 耳鼻咽喉的解剖及生理 第一节 鼻及鼻窦的解剖及生理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 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鼻的应用解剖学及生理学(A1型题1) 一、A1型题:(最佳单项选择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鼻疖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A.脑膜炎 B.眼蜂窝织炎 C.上唇蜂窝织炎 D.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E.软骨膜炎 正确答案:D 3.下鼻道有 ( ) A.上颌窦自然开口 B.鼻泪管开口 C.鼻囟门 D.咽鼓管的咽口 E.窦口鼻道复合体 正确答案:B 5.鼻腔后2/3的呼吸区黏膜上皮为 A.鳞状上皮 B.移行上皮 C.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 D.假复层柱状上皮 E.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正确答案:D 7.在体位直立状态下不能引流鼻窦的 ( ) A.额窦 B.筛窦 C.蝶窦 D.上颌窦 E.前筛窦 正确答案:D 9.外鼻静脉的特点中,下列哪项是错的 ( ) A.动脉血经毛细血管直接达静脉窦 B.静脉腔较大 C.静脉无瓣膜 D.静脉回流直接注入颈内静脉 E.静脉较多 正确答案:C 11.筛窦的前壁有 ( ) A.有上鼻甲和中鼻甲附着的鼻腔粘膜外侧壁上部 B.由泪管和纸样板构成的眼眶内侧壁 C.与筛板和眶顶连接的筛顶 D.额骨筛切迹、鼻骨嵴和上颌骨额突构成 E.与筛骨垂直板和眶顶连接的筛顶 正确答案:D

13.鼻尖及鼻翼处易发生疖肿的原因是 A.鼻尖及鼻翼处皮肤含较多的汗腺和皮脂腺B.鼻尖及鼻翼处皮肤属油性皮肤 C.鼻尖及鼻翼处皮肤神经末梢敏感 D.鼻尖及鼻翼处皮肤较厚 E.鼻尖及鼻翼处皮下脂肪纤维组织较多 正确答案:D 15.视神经管的突起位于 ( ) A.蝶窦下壁外侧的翼突根部 B.蝶窦外侧壁的下部 C.蝶窦外侧壁的上部 D.蝶窦前壁上方近鼻中隔处 E.蝶窦后壁上方近鼻中隔处 对利尔系:B 18.对钩突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为筛骨的一部分 B.在筛泡的前下方 C.呈弧形嵴状隆起 D.含1~4个较大气房 E.构成筛漏斗内侧壁的上部

耳鼻咽喉应用解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1.中鼻甲解剖描述有误的是: ( E ) A 中鼻甲属筛骨结构 B 中鼻甲常见的解剖变异有中鼻甲气化和中鼻甲曲线反常 C 下、中、上鼻甲在大小上是依次递减1/3,位置上依次后退1/3 D 前后两组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 E 中鼻甲前端有鼻丘,后上方有翼腭窝 2.鼻腭动脉为哪一动脉的直接分支: ( D ) A 眼动脉 B 筛前动脉 C 上颌动脉 D 蝶腭动脉 E 眶下动 3. 最容易侵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引起出血和血栓性颈内静脉炎的是D A.扁桃体周围脓肿 B.咽后脓肿急性型 C.咽后脓肿慢性型 D.咽旁脓肿 E.脓性下颌下炎

4.出生后最有可能感染的鼻窦是: A A.上颌窦及筛窦 B.筛窦及蝶窦 C.上颌窦及蝶窦 D.筛窦及额窦 E.上颌窦及额窦 5.咽淋巴内环中最大的淋巴组织是D A.腺样体 B 咽鼓管扁桃体 C 咽侧索 D 腭扁桃体 E 舌扁桃体 6.前上型扁桃体周脓肿穿刺的正确部位是A A.脓肿最隆起处 B 悬雍垂尖端与最后磨牙连线中点 C悬雍垂底与最后磨牙连线中点上1cm D 扁桃体上窝 E 腭舌弓上缘 7.根据鼻窦炎海口会议分型分期标准,双侧蝶窦及后组筛窦炎不伴息肉属A A.1型2期 B.1型3期

C.2型2期 D.2型3期 E.3型 8.鼻咽癌颈淋巴转移首发于D A颌下淋巴结 B 颈深淋巴结下群 C 颈深淋巴结中群 D颈深淋巴结上群 E 颏下淋巴结 9.声门上区的淋巴主要汇入D A颈深淋巴结下群 B 气管前淋巴结 C 喉前淋巴结 D颈深淋巴结上群 E 颈深淋巴结中群 10.哪项不是小儿喉解剖的特点E A位置较成人高 B 软骨较成人软 C 声门较成人小 D声带较成人短 E 结缔组织较成人多,不易发生炎性肿胀 11.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脑神经是B

鼻及鼻窦的解剖

鼻及鼻窦的解剖(一) 鼻(nose)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外鼻位于面部中央。鼻腔是位于两侧面颅之间的腔隙,其上、后、旁由左右成对的鼻窦环绕,与颅前凹、颅中凹、口腔和眼眶紧密眦邻,仅由一层薄骨板相互隔开,故严重的鼻外伤可伴发其周围结构的外伤,鼻疾病亦可向邻近器官扩散。鼻窦开口于鼻腔,两者粘膜互相移行连为一整体。 一、外鼻 外鼻(external nose)由骨、软骨构成支架,外覆软组织和皮肤,略似锥形,有鼻根(nasal root )、鼻尖(nasal apex)、鼻梁(nasal bridge)、鼻翼(nasal alae)、鼻前孔(anterior nares,nostril)、鼻小柱(nasal columella)、等几个部分(图1-1)。 图1-1 外鼻 外鼻的骨性支架:由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组成。 鼻骨左右成对,中线相接,上接额骨鼻突,两侧与上颌骨额突相连。鼻骨下缘、上颌骨额突内缘及上颌骨腭突游离缘共同构成梨状孔(pyriform aperture)。 外鼻软骨性支架: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侧鼻软骨(lateral nasal cartilage)、大、小翼软骨(alar cartilage)等组成。各软骨之间为结缔组织所联系。 大翼软骨左右各一,底面呈马蹄形,各有内外两脚,外侧脚构成鼻翼的支架,两内侧脚夹鼻中隔软骨的前下构成鼻小柱的主要支架(图1-2)。 图1-2 外鼻骨和软骨支架

鼻尖、鼻翼及鼻前庭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及软骨膜粘连紧密,并富有皮脂腺、汗腺,为粉刺、痤疮和酒渣鼻的好发部位,当疖肿炎症时,稍有肿胀,疼痛较剧。 外鼻的静脉经内眦静脉及面静脉汇入颈内、颈外静脉,内眦静脉与眼上静脉、眼下静脉相通,最后汇入颅内海绵窦。面静脉无瓣膜,血液可上下流通,当鼻或上唇(称危险三角区)患疖肿处理不当或随意挤压,则有可能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等严重颅内并发症的危险(图1-3)。 图1-3 外鼻静脉与海绵窦的关系 鼻及鼻窦的解剖(二) 二、鼻腔 鼻腔(nasal cavity)为一顶窄底宽的狭长腔隙,前起前鼻孔,后止于后鼻孔,与鼻咽部相通。同鼻中隔分隔为左右两腔,每侧鼻腔包括鼻前庭及固有鼻腔两部分。 (一)鼻前庭(nasal vestibule) 位于鼻腔最前部,由皮肤复盖,富有皮脂腺和汗腺,并长有鼻毛,鼻前庭皮肤与固有鼻腔粘膜交界处称为鼻阈。 (二)固有鼻腔 通称鼻腔,有内、外、顶、底四壁。 1.内壁:即鼻中隔(nasal septum),由鼻中隔软骨(septal cartilage)、筛骨正中板,又称筛骨垂直板(perpendicular plate of ethmoid bone)及犁骨(vomer)组成(图1-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