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天津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

天津大学硕士生指导教师名单

导师概况

余贻鑫(1936.11.6 -)电力系统分析、规划与仿真专家。出生于北京市密云县。1963 年毕业于天津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教授、日本九州工业大学首席客座教授。现任天津大学教授。

长期结合电力系统工程实际进行深入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理论研究,特别是在电力大系统安全监视、防御与控制中域的方法学方面,取得了开创性的国际先进成果,并在世界上首次把该成果用于实际电力大系统。在城市电网优化规划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模型与算法,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能完整和国内应用最为广泛的城市电网规划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这一技术领域工作的科学化。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一等奖3项。在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SCI 收录和EI检索的计110篇。出版《电力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和《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理论与方法》等著作4部。所培养的博士生中,一人已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一人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成山,1962年11月生,天津市人,198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92年、1996年被天津大学聘为副教授、教授;1994年-1996年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作博士后研究,2001年-2002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做访问教授;2005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现任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教育部电力系统仿真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天津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届、第十一届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际大电网会议(CIGRE)中国国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安全性分析、城市电力系统规划、分布式发电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出版专著1部,获美国专利2项,发表Ei和Sci检索论文70余篇。。

基本信息:博士研究生导师

姓名:房大中性别:男

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天津大学

所在院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职称:教授

行政职务:招生专业: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研究领域:稳定性分析、稳定性控制是否兼职:否指导博士生总数: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1970年北京机械学院自动化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毕业,本科;1981年天津大学自动化系毕业,硕士;1995年香港理工大学电机系毕业,博士; 1997-1998年香港理工大学电机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研究员);1995-1999年天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0年至今天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2004年受聘于香港理工大学电机系担任高级研究员。目前在天津大学从事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所从事的研究包括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电力系统安全预防控制、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阻尼控制器设计。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构造新概念暂态能量函数开发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新算法”(2000-2002),项目编号:59977015。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基于系统轨迹灵敏度的电力市场下最佳安全运行算法研究”(2004-2006),项目编号:50377028。近几年来承担完成的项目参看下文简表。申请人主持开发的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安全软件已用于河南省、华北、天津市电网和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的运行方式安全计算,并在华北、华中、华东、华南和川渝电网上获得充分的计算检验,获得了200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天津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和2002年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本人目前为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天津市电力协会理事、高级会员;受聘为国际学术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论文评审人;“IEE Proceedings-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论文评审人;“Electric Power System Research”论文评审人;第13、14、15届国际大电力系统计算会议(Power System Computation Conference)论文评审人;香港2000及2003年APSCOM国际会议顾问及专题会议主持人等职务。申请人和香港理工大学电机系的K.P. Wong和T.S.Chung教授保持着密切的学术联系,在电力系统稳定性算法、电力系统仿真、电力系统优化及电力系统稳定性控制等诸方面进行合作研究,彼此交流学术信息,联合发表学术论文。

获得奖项

2002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天津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河南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研究生导师详细查询

基本信息:博士研究生导师

姓名:李林川性别:男

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天津大学

所在院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职称:教授

行政职务:招生专业: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研究领域:电力系统优化、电力市场、人工智

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是否兼职:否

指导博士生总数: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主要经历

1981年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硕士

主要社会兼职: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主任;

天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电力及自动化工程研究所所长;

天津电力学会理事、电力系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编委。

研究方向

电力系统优化;电力市场;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的应用。

获得奖项

曾被评为天津市九·五立功受奖人员。

著作及论文

著作

编写出版了“电力系统最优运行”著作一本

代表论文

发表学术论文 40 余篇,其中EI 检索的越为20余篇。

代表论文:

[1]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优化规划.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力市场环境下的无功优化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3] 分段竟价电力市场的出清算法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

[4] 基于停电区域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一种新模型,电网技术

[5] 基于统一边际电价结算的电力市场下考虑消除阻塞费用最小的竟价算法,电网技术

[6] 基于实际报价结算的电力市场下考虑消除阻塞费用最小的竞价算法,电网技术

[7]基于暂态能量裕度灵敏度计及暂态稳定约束的优化潮流计算电网技术;25

(15);2005;28-33;EI:0536*******.

[8]考虑联络线暂态稳定性约束的最优潮流计算;李林川等;电网技术;29(11);2005;25-29 EI:05269186069

承担项目

近年承担和完成了各类科研项目十多项,完成了国家基金项目“交流柔性输电稳定性与保护系统的研究” , 目前主持在研的项目有“考虑暂态稳定约束的电力市场下优化运行算法研究”(基金项目)和天津、河北、内蒙等电力公司的横向项目。

研究生导师详细查询

基本信息:博士研究生导师

姓名:张艳霞性别:女

出生年月:工作单位:天津大学

所在院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职称:教授

行政职务:招生专业:08080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研究领域:电力系统是否兼职:否指导博士生总数: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主要经历

1979,9-1983,6 华北电力大学读本科

1983,9-1986,3 天津大学读硕士研究生

1986,4-今天津大学自动化学院任教

1996,10-1998,3 香港理工大学访问学者

1998,9-2003,3 天津大学在职博士生

研究方向

1.电力系统微机继电保护的自适应算法、暂态特征量算法的研究。

2.中性点不接地电网单相接地故障选线理论以及方法的研究。

3.微机继电保护装置的研制和开发。

4.电力系统复故障计算和继电保护的数字仿真的研究。

获得奖项

1.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2.获天津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3.获华东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

院长:邱爱慈电话:84765024e-mail:qiuac@https://www.sodocs.net/doc/368801635.html,

常务副院长:荣命哲电话:82667981e-mail:mzrong@https://www.sodocs.net/doc/368801635.html,

书记:彭宗仁电话:82667956e-mail:zrpeng@https://www.sodocs.net/doc/368801635.html,

院办:东一楼电话:82668621e-mail:xueping@https://www.sodocs.net/doc/368801635.html,

系、所实验室研究中心进入电气工程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其前身创建于1908年,是我国高校电工学科创建最早、

电工二级学科设置最齐全的学院和师资力量雄厚、实验设备先进的电气工程学院之一。学院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一贯保持“重视基础,要求严格,注重实践”的传统学风和严谨的治学

精神,在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方面处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领先地位。先后培养出许多全国乃

至世界的杰出人物和著名的专家学者,历届毕业生中有28位成为我国两院院士。

电气工程学院下设4个系: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工程系、工业自动化系、电力工程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1个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拥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电机与电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并有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陕西省智能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

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学院是中国电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全

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所在单位。学院按电气工程、仪器科

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四个学科培养研究生和授予博士、硕士学位。

199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电气工程学科首批按一级学科培养和授予博士学位,并建有电气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电气工程学院长期以来拥有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的教授,现有教职工190人,其中院士1人、教授46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2人、“腾飞人才计划”特聘教授4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博士生导师29人)、研究员3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74人,另有双聘院士3人。目前在校本科生1 651名,各类研究生1523名。

学院在教学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优秀教材4部、国家精品课程4门、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陕西省教学成果奖24项、省部级优秀教材11部,编写出版各类教材27部。

近三年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54项、国家电网公司和国家南方电网公司有关特高压输电项目15项。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750 kV系统用主设备技术规范Q/GDW103-2003至Q/GDW108-2003等6项标准,为世界第一套高海拔750kV输变电主设备技术规范;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1000kV交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试验规范,为国际首创。

近三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奖13项。授权发明专利31项。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EI收录论文600余篇。在电工学科领域已主办的国际学术会议共2次,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学院已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荷兰、波兰、韩国、新加坡等14个国家近6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科技协作关系,在国际上已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工业自动化系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

电力工程系

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

陕西省智能化电器及CAD工程研究中心

其它科研机构

电力电子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

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

进入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

电机电器及其控制系(电机教研室、电器研究室)

(一)电机教研室

1、概况

电机教研室是“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电机电器国家重点学科”组成单位,是

西安交通大学创建最早的专业之一,是博士学位点,也是电工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组成单位。电机教研室

有一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的科研队伍。现有教授2人(博导1人)、副教授6人,讲师2人,是中

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大电机、小功率电机、永磁电机、微特电机、超导

电工、计算机专业委员会委员所在单位。

承担专业基础课《电机学》的本科生教学工作,建有设施先进的钟兆琳电机实验室。多年来在电

机及电磁装置集成设计、特种电机理论与控制、精密运动控制与磁悬浮技术、电机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

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在直线电机方面,获国家发明奖1项。目前参与国家“863”计划项目、军工基础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各一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计划等科研项目20余项,编写出版教材10余本,每年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2、研究方向

(1)电磁装置计算机数值分析与集成CAD系统

在该方向开发出电抗器、变压器、牵引电机、变频电机等CAD集成软件,并获得大量的工程应用。目前积极努力拓宽研究领域,重视对强磁场技术、高温超导磁体应用、等离子溅射场以及特高压输电系统中的换流变压器、可控电抗器等的研究。

(2)特种电机理论、运行与控制

该方向是国内最早开展直线电机研究的单位之一,曾获得多项国家级奖励。目前针对各类特种电机展开研究,特别重视对各种新概念、新原理、新材料、复杂运行环境下电机的理论、模型、控制及应用方面的研究。如正在开展高速电机、航空电源、电磁发射、电磁推进、新能源发电等的研究。

(3)电机控制技术与运动控制

该方向是传统电机学科,结合计算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而获得极大发展的研究方

向。曾研制成功各种电子运行类电机及其驱动系统,如大功率直流无刷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开关磁阻电机及其驱动系统、音圈电机驱动的高精密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等。目前正在电动

汽车、机车牵引、舰船推进等高品质电气驱动系统、全数字智能伺服系统、先进发电技术及

其控制等方面展开研究。

(4)磁悬浮技术与无轴承电机

该方向是较为新颖的研究领域,曾研制成功磁悬浮工作台、磁悬浮人工心脏、磁悬浮轴承等项目。目前正在结合已有研究基础,积极开展无轴承电机、高速、超高速电机、磁悬浮驱动技术等方面展开研究。

(5)电机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

该方向是国内电机专业具有特色的研究领域,曾完成大电机参数自动测试系统、导弹壳体应力测试系统、电动汽车用电机自动测试平台、等离子溅射场自动测量系统等项目。目前正积极拓宽研究领域,在电机及其系统的监控、保护、故障诊断与可靠性、及系统的在线监控与状态检修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电器教研室

电器教研室是国家第一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原电器(二级)学科第一个重点学科单位,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的电机与电器专业,是“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组成学科之一和陕西省电器智能化与CAD工程中心设置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与开关电器相关的5个专委会有3个专委会主任委员由本学科点教师担任。目前电器教研室有5位教授在国际会议学术组织中任职。

老一代著名专家王季梅、王其平等教授对我国电器学科主要研究领域的形成做出了奠基和开创性的贡献,使电器学科在我国该学科的发展进程中,学术上长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电器教研室是我国电机与电器理论研究的重要基地,电器电弧与电接触理论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地位。在电弧数学模型、电接触表面动力学、电器的CAD及仿真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并在电器智能化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研究。为适应学科和电力事业发展的要求,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已拓展了在电器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和环保与材料科学相结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通过近年的努力,学科点的学术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职工1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长江学者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名。另有外聘国外兼职教授2人。培养博士生百余名。

通过“211工程”和“985工程”的建设,建成以电磁兼容测试与仿真和专用集成电路开发系统为标志性设备的智能化电器研究基地,建成以高压大电流合成

回路及电弧等离子体测试与仿真设备为标志的开关电弧研究基地,其设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电器教研室学术交流活跃,在国内外享有重要影响。曾多次举办重要的国际会议,其中,2000年主办IEEE系列真空放电与绝缘国际会议,2006年通过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竞争成功主办“第16届气体放电及其应用国际会议”;近期主办国内学术会议及研讨会15次;本学科点每年均有10余人次教师出国培训和出席国外举办的国际会议,并多次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来本学科点讲学。

近年来,电器教研室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8 63项目、国家计委产业化示范项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特高压输电和重大电力设备安全运行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优秀年青教师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防研究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近5年,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6项,出版重要学术专著、教材12本,发表论文800余篇,其中SCI收录36篇,EI收录150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8项,出版国家十五规划教材1部。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邮编:710049

进入工业自动化系...

工业自动化系(工业自动化教研室、测控技术教研室)

(一)工业自动化教研室

工业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52年,是全国最早成立该专业的三所高校之一。国内知名学者沈尚贤教授、严晙教授

等曾是该专业的创始人或执教于该专业。严晙教授曾长期担任全国高校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主

任。创建50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毕业生,在祖国各条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科学院蒋新松院士和中国工程院

郑南宁院士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能质量控制技术、电力电子集成技术、风力发电逆变技术和计算机智能控制技术。

近年来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国家级科技成果奖一项,完成自然科

学基金重点项目二项,面上项目多项,并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863项

目等国家级重点科研项目。改革开放以来,出版的教材《电力电子技术》累计发

行量已近90万册,并于2002年获国家优秀教材一等奖,在全国影响很大。现在

校博士生近50名,硕士生近150名,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教学、实验中心。

该专业王兆安教授于2006年获国家教学名师称号,目前还担任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教学分指导委员会主任。使该专业在教学、科研和本科生、研究生培养方面继续走在国内同专业前列。

(二)测控技术教研室

测控技术教研室是国内最早从事智能仪器设计、电力设备状态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单位之一,现有教师19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生导师1人),副教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人。

通过教育部、陕西省和学校教改项目的建设,已建成“研究生电气技术创新实验室”和远程网络测控实验室,拥有能覆盖电气、生命、能动、机械、环化等各学科领域和科学工程具有共性内容的60个实验平台,为实现资源开放、共享,促进学科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

教研室现有4个研究方向:智能传感器系统、电气设备参数在线检测及故障诊断、光电检测与光纤传感技术、过

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近年来出版教材十余本,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的20余篇,教学论文20余篇;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研3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10项,申请专利近20项。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系(高电压技术教研室、电气绝缘

教研室)

(一)高电压技术教研室

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1956年春成立于上海,成立之初就定位为学科性专业。1980年西安交通大学高电压技术专业成为国内第一批硕士生培养点,1986年起成为博士生培养点和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一部分。1993年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高电压技术和电气绝缘与电缆技术合并为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我校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现为全国高校重点学科。

现在的高电压技术专业主要由高电压技术教研室组成,属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中的高电压与绝缘技术专业。主要研究方向有:电力设备绝缘结构设计与优化、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力设备绝缘诊断与状态评估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