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范文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范文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范文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范文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 以各自拥有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开发、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界、学术界、技术开发领域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而形成的合作交流活动。产学研合作是基于创新而进行的合作, 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融合。

基于产学研创新的分析,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所采取的不同合作方式、合作类型的标识。显然这种标识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一个复杂系统, 也是产学研结合研究中的一种范式。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是直接参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动性因素, 即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参与者。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是产学研结合中不可或缺的3 类主体, 这3 类主体的角色各不相同: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创新知识的源泉和人才的主要输出者, 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者; 企业是科技的主要输入者, 是技术创新的的主体,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现者。但由于以上3 类主体的目标存在着不一致, 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充当推动、沟通、调和和监督的角色, 这样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就包括: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和政府。

产学研结合的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之环境系统中的诸要素。它包括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等。

产学研结合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就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言, 科技的进步, 教育的变革, 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就主体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言,产学研联合是一个开放系统, 一方面, 主体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另一方面, 主体要素结合的方式, 结合的紧密程度, 结合的持久性, 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从产学研结合系统结构中, 能清晰看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 如图1所示。

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模式

虽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研究有很多, 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科学分类,按照不同视角, 对产学研创新模式进行区别和划分,确立产学研不同模式的组织建制与实施方略, 对于促进产学研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产学研合作的阶段划分

确定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 对产学研合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是必要的。按照产学研合作时间、方式、核心内容可将产学研合作划分为6 个

主要环节与5个主要阶段, 其详细过程如图2 所示。

由图 2 不难看出, 在产学研结合的不同阶段, 产学研合作模式有所不同, 在科研选题、科研成果形成阶段主要产品没有形成, 难以进行实体合作, 因此, 合作方主要采取市场需求牵引模式中的 4 种类型; 在产品成型阶段主要采取基地模式中的两种类型; 在企业初创阶段、企业成长阶段主要采取实体模式、园区模式中的5 种类型。所以, 产学研合作的模式选择与产学研合作的各阶段有密切的关联。总体上看, 产学研结合中需求牵引模式是产学研合作的基础, 基地模式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和扩展, 实体模式、科技园区模式是产学研合作的最终成果的体现, 虚拟模式是网络环境下产学研合作再现。总之, 产学研合作需要根据产学研合作主体的参与程度、产学研合作的环境选择不同的合作类型。3.2 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

3.2.1 产学研合作的实体模式

实体型是指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围绕共同目标, 将各参与主体出资组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各主体以其出资额形成的股权对企业承担义务并享有权利。实体形式能够使各合作主体将各自的部分人力、物力和财力集中起来统筹规划, 统一管理, 统一使用, 并能够在创造的

财富共同分享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长期稳定的实体性合作创新形式。如南海市金沙镇企业与国内模具设计方面具有技术领先优势的华中科技大学“联姻”, 组建了“南海华中科大模具研发制造有限公司”, 承担模具的研究设计与制造, 模具新材料的推广和相关设计, 软件的开发与销售, 技术培训与创新的任务, 共建产学研基地, 生产出的五金产品占了广东市场的40%和国内市场的20%, 产品50%出口欧美、东南亚、中东、是继纺织、建陶、铝型材之后南海又一支柱产业, 为推动当地模具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根据产学研合作中各主体参与程度的不同, 实体型模式可区分为高校主体型、企业主体型与科研院所主体型3 种。

( 1) 实体模式企业主建型。企业主建型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 是指在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 由企业来实现科技活动与经济活动的有机结合。企业主建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特征: 企业同时作为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新者,企业既是研究的主体又是生产的主体。在企业主建型中, 学校和科研机构通常扮演的角色就是向企业提供各种技术转让。国腾通讯公司就是企业主建型的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其成功与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合作, 电子科技大学向其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而国腾专注于做好技术的开发与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这使双方获得利益,产学研合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 2) 实体模式高校主建型。高校主建型产学研结合模式[ 3] , 是指大学自办生产企业, 使大学在自己的直接组织和调控下实现科学技术的产品化、商品化和产业化。

目前, 世界各国对这一模式都很重视, 并且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予以扶持。大学创办经济实体是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大学创办经济实

体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大学通过自己创办科技产业或建立实验基

地,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实现产学研结合。这是一种较早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既是一个教学实体, 又是一个科研实体, 一个产业实体。大学创办经济实体这种产学研结合模式, 把高校和市场、社会紧密联系起来。学校主动出击, 把成熟的技术和设备提供给企业, 更受欢迎, 易被接受。典型的实例如北大方正、清华同方、东大阿尔派、复旦复华以及江中制药等一批著名校办高科技企业( 集团)

( 3) 实体模式科研机构主建型。以科研机构为主建的合作方式虽然相对较少, 但成都地奥集团的成功例子却证明了其存在及其可行性。1998 年,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以自己的科技成果为依托, 由李伯刚等7名科技人员贷60 万元起家, 创办了科技企业——成都地奥制药公司。随后大胆营运资本, 联合十余家有特色的公司( 厂) , 形成高技术产业群, 以现代化管理、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创造出最佳经济效益, 实现了资本的增殖, 被列入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及国家中成药工业国有重点企业50 强。

3.2.2 产学研合作的基地模式

产学研合作基地是指合作方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所建立的以研发、培训、研习、交流为目标的合作平台。这一平台的特点是非实体型,更多是以人才培养、实训、交流与研发合作为目的。

目前基地模式也大致分为3 种类型。即基地模式高校主体型、企业主体型、科研院所主体型。

( 1) 基地模式高校主体型。①合作成立工程研究中心。合作研究中心一般由大型公司与大学或科研机构联合组建。发达国家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十分重视与大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合作, 这种“产学研”合作的科研

方式, 一方面使大学直接接触到生产领域中存在的各类科学技术问题, 从而使科研更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 大学可借此机会获得充足的科研经费, 加快科研进程。如我国小天鹅集团与东南大学等6 家单位共建东南大学无锡应用科学和工程研究院就是典型。②合作成立实训、实习基地。根据学生实习与实训要求,在学校原实验体系基础上与企业合作建立各类实训实习基地, 弥补学生实习环节中由于经费困难等所形成的实践阶段的缺陷与不足。

( 2) 基地模式企业主体型。以企业为主在企业形成联合培养地基地, 学生在老师带领下, 以合作研究项目为依托, 形成研究、培养、实践、就业为一体的人才培养基地。基地主体设立在企业, 由企业与高校共同进行规划与管理。

3.2.3 产学研合作的科技园区模式

( 1) 科技园区模式大学科技园类型[ 4] 。大学科技园与一般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不同, 一般主要是由高校发起, 联合多家企业和政府参与,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成果的转化等, 各方以产权为纽带, 实行资本运行, 以期获得高收益、高回报。如我国第一个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科技园, 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 推动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特别是软件, 目前已成为“国家火炬软件产业基地”。科技园区的近年来形成的创业园也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亮点之一。各高校创建的创业园为学生开展创业、创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如电子科技大学与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合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基地”一体型合作模式, 是近年来四川高校人才培养与地方人才需求缩短距离的重大举措。一方面, 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为电子科技大学提供优越的基地条件, 建筑面积5000m2, 创业基金100 万元; 另一方面, 电子科技大学与绵阳经济技

术开发区一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在基地开展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活动, 为绵阳孵化有潜力的高新技术成果, 为地方培养和输送人才, 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 2) 科技园区模式的孵化器类型。孵化器是一种过渡转化的组织模式[ 5] 。其能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商品化、产品化提供研究开发的场地、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共享设施, 提供系统的人员培训、市场推广、政策咨询、法律援助、融资支持等服务的经济组织。1987年我国第一家企业孵化器——东湖创业中心成立, 到目前我国已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00 多家, 成为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的摇篮, 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学校, 联络产学研的纽带。

3.2.4 产学研合作的市场需求牵引模式[ 6]

市场需求牵引合作模式是指产学研合作各方受自身的生存或发展等内在因素的牵引, 而产生的对技术与经济结合的需求所形成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按照技术流通和服务的形态分类, 市场需求牵引型合作模

式主要有以下4 种:

( 1) 技术转让型。技术转让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即由合作方对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非专利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在充分评估其市场前景! 技术经济指标和产业化风险的基础上,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协议( 合同) 书来确立双方的合作关系, 并遵循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和互利有偿的原则, 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及技术交付的验收标准、价款支付方式和违约责任的承担等约定。

( 2) 技术开发型。技术开发是产学研合作的又一种重要形式。即由合作方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及其系统等所进行的开发性研究合作, 其中,包括委托技术开发和合作技术开发。

( 3) 技术咨询型。技术咨询是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普遍形式“即由合作方为特定的技术项目( 或工程)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评价分析以及知识传授等所进行的咨询性合作, 其中包括技术

培训等。从技术咨询的合作标的来看, 这种合作又称“软性”合作。只要合同约定合适, 合作的成功率极高。

( 4) 技术服务型。技术服务是产学研合作的又一种普遍形式, 即由合作方为改进产品结构、改良工艺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节约资源能耗、保护资源环境、实现安全操作、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问题所进行的服务性合作, 其中包括技改工程的承包服务等。

3.2.5 产学研合作的虚拟模式

虚拟型( Virtual model) 是指渗透于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的一种产学研合作组织新模式, 是指围绕指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通讯工具, 将有能力、有愿望参与产品开发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连接起来的柔性组织。如1999 年9 月10日创办的深圳虚拟大学园, 现有驻园单位38 所, 其中包括两院院士活动基地,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家211 重点院校、香港及国内其他地区重点院校。此外,还有18 所国际知名院校以网络的形式加盟。深圳虚拟大学园达成与名校互动发展, 是官、产、学、研、资相结合的新模式。

4 结语

产学研合作是产业界与学术界的结合和融合; 是产、学、研三方或两方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整体利益联合起来, 按照市场经济机制, 采取多种方式方法所进行的科研开发、生产营销、咨询服务等经济合作活

动; 是科研、教育、生产不同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 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耦合。产学研合作是科技

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和重要模式。产学研合作实质上是科技与经济的统一, 是科技经济一体化在现实中的运用。产学研合作的复杂性决定了应以多层次的产学研运作模式为基础, 来探讨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并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内外部条件, 分析机遇与挑战, 努力创造现实条件, 促进产学研结合创新。

产学研结合的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及运行机制 1 产学研协同创新概述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创新主体和要素在产学研合作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和升级。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的产业界和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政府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形成和发展,直至协同创新概念正式提出后助力其升级为产学研协同创新。2011 年4 月,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百年大会上讲话提出:“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 这是首次从国家战略高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明确要求。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并不矛盾,而是其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背景下的延伸发展,是对自主创新内涵的丰富和深化,反映了当今科技革命和技术进步的新趋势。 通过高校与其他相关单位比如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组织、金融机构以及有影响力学术组织的交流、结盟或联合,构建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研究平台,探索建立科技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最终实现国家科技实力提升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增强。当今时代,世界各国都面临一系列重大问题,协同创新要求创新主体和要素之间实现跨一级学科和研究机构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打破传统科研组织之间的壁垒,反映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在高度分化基础上实现横向联合发展的趋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动态性、多元化、融合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世界上各个科技强国的普遍重视,并逐渐向跨学科和区域化、国际和网络化方向发展。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各级各类的协同创新中心不断涌现,产学研协同创新进入了实质性发展的新阶段。 2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合作模式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产学研合作逐渐起步并缓慢推进,经历了产学研联合、产学研结合阶段后,发展成为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之相对应,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演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要求,鼓励产学研各方特别是高等学校探索建立新的协同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合作模式。 (1)从主导组织的类型可以分为政府推动、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其中政府推动型协同创新模式是指由地方政府投资主导,重视并强化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引导地方高校联合科研机构和产业部门,围绕地方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发展重大问题进行的区域性产学研协同创新;企业主导型协同创新模式是企业为了一定目的,比如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或者仅仅为解决某个技术难题,通过合作、委托开发等方式吸引高校或者科研院所参与企业研发过程,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水平,其研发活动的时间、内容、形式和范围由企业决定并支付费用;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导的协同创新模式又称为学研主导或者联合开发模式,是学研两方在地位平等基础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联合起来,建立研究实体或者形成战略联盟,共同参与研发和经营管理,风险和收益共担,利用各自优势分工协作进行研究和创新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协同创新模式。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样本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决定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可按照双方商定名额派学生在乙方进行相关专业的实习。 2.甲方可邀请乙方参与甲方专业建设及进行学术讲座。 3.甲方优先向乙方转让乙方所需的、甲方拥有的科研成果,帮助乙方解决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4.甲方根据乙方申请,安排合适时间配合乙方在甲方校园举办有关文体、宣传活动。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支持甲方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根据自身条件与甲方进行产学研教学示范合作。乙方为甲方的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场地及岗位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包括确定实习内容,指导实习学生,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实践等。 2.乙方派人员在适当时间为甲方作学术讲座。 3.同等条件下,甲方优先向乙方推荐优秀毕业生,乙方优先聘用甲方推荐的学生。 三、学术、科研合作

1.甲乙双方利用各种学术会议、行业会议和有关推广资源,推荐介绍 对方,以提高双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甲乙双方就有资源互补优势的研发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并联 合向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 3.乙方科研通过立项方式委托甲方开发软件产品或技术模块。 所开发的产品或模块,其产权归属和所涉及的费用可以另行商定。 4.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参与乙方项目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乙方根据实习学生对成果的贡献,适当给予经济补贴。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四、其他 1.首次合作时间为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期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2.本协议一式三份,乙方执一份,甲方执两份(专业学院与学校教务处各执一份),合作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 3.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新型产学研结合的共建实体模式研究

28 中国高校科技 2011?11  关键词:当前,产学研结合具有多种模式,其中共建实体是产学研结合中最高级、最紧密的模式,也是目前最重要、最有成效、合作最为成熟的模式。共建实体模式对于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意义重大。 1 共建实体模式的基本形式 1.1共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工程技术中心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技术的更新往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不断培养各类高水平工程技术人员和拥有源源不断的技术来源。而高校或科研院所积累了一批原始创新成果,需要面向市场进行产业开发和技术转移,同时,高校和科研院所又与国际交流密切,对科技发展的趋势了解透彻,对未来技术走向有清晰的判断和把握。因此高校或科研院所源源不断的技术供给能力和企业永无止境的技术进步需求需要一个合作平台,而单个、分散的临时性项目合作达不到整体的效果。因而需建立产学研合作的工程技术中心,从而加快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以及引进消化二次创新。共建企业工程中心的可持续性往往随着技术的推进和人员的变化发生很大改变,最终还是转变为以企业为主的技术部。 1.2共建为行业服务的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一个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其主要功能是针对产业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关键技术和技术工程化进行研究、开发、设计和放大试验,承担区域及行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及提升行业和产业科技水平的重要职责。共建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需要政府的强力投入和企业的密切配合,既不能办成中介机构,又不能办成研究机构,也不能办成企业的技术部,难度非常大。 1.3共建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共享实验室 企业、大学共建科技资源共享实验室,由专业孵化器公司 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代理共享实验室的运作。为企业服务所需增加的实验辅助人员由孵化器公司聘任,派往协助实验工作,由实验室的专家负责技术指导与培训。企业使用共享实验室的投入费用由孵化器公司收取。共建共享实验与工程中心的性质类似,如何不演变成企业的技术部成为主要的问题。 1.4共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园 高校或科研院所以技术入股或校企整体打包技术入股方式共建高新技术企业、共建技术创新团队,为加强人员合作交流提供平台,双方优势互补,具有强大的优势和生命力,其发展历程与双方密切相关,值得研究。 2 新型共建实体模式——公司模式 共建实体模式的形式较多,其中以共同成立独立法人的公司模式最为有效。因各方的利益等在公司注册时给予了法律的约定,所以许多共建法人实体的单位能够运行良好。共建公司模式最难协调的是原来公司和新合伙成立公司的利益分配。如果企业方能以新建公司为主要的经营运作实体,各方在利益等方面更为密切,可以针对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产业化,这种共建模式将会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途,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新型产学研结合模式。 2.1制度分析 产学研合作能否顺利地开展和进行,最主要的因素是产学研各合作主体能否通过合作,顺利得到对方的相对优势以弥补自身的相对劣势,使双方都从中得益。对于企业来讲,选择能够满足自身技术需求的科研单位并与之合作可以获得巨大的效益,这一效益包括经济收益、技术创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培养人才等。对于科研单位来讲,除了可以获得经济收益,改善人才的培养模式,以科技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外,还可以得到无形的社会效益。共建公司模式可以把产学研各方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推进。 产学研结合 共建实体 新型模式

黄芳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黄芳,赵麟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近年来,合作创新的地位日显重要,关于产学研组织行为的研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由于选择正确的合作创新模式是创新成功的关键,因此,本文从不同的角度理论综述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的分类。在此基础上,对于应用博弈论来分析产学研合作中各合作主体之间的合作、非合作或委托代理关系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创新;创新模式 一、引言 各种类型的创新带来了各国经济的巨大发展,同时也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纵观世界领先企业,正是由于它们积极的推动创新,才会长胜不衰以至走到了世界企业的前列。可以说,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技术创新可以实现产品附加价值的提高和资源耗费的降低,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力量[1]。Lassar (1996) 认为,技术能够通过共享达到价值倍增的效应,而企业技术合作创新是实现技术共享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是企业建立持续竞争优势的可靠保障将成为许多企业技术创新的一种新模式[2]。合作创新通常以合作伙伴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提,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合作期限和合作规则,合作各方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或某些环节共同投入,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共担风险,合作创新一般集中在新兴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合作进行研究开发(R&D)为主要形式[3]。当前面临知识经济和技术进步的挑战,各国纷纷致力于“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英国学者弗里曼最早提出“国家创新体系”这一概念,这是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政府组成的。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大学和科研机构是创新的源头,同时提供和培养创新人才,而中介机构是沟通、推动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的重要途径,政府则创造鼓励和引导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4]。产学研合作创新被认为是促进科技、教育和经济进步的重要手段。当前,科技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的产学研合作正呈现模式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机制更加灵活、环境更加多变的发展态势[5]。在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产学研合作效率不高甚至失败。它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合作各方对模式选择的失误。 面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探索和研究出适应目前形势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模式,对于提高产学研合作的整体实力,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具有深远的意义。鉴于此,本文尝试对产学研合作模式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梳理,并以此为基础,对选择产学研合作模式中不同主体之间的合作、非合作或委托代理关系提出了展望,并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二、创新模式的研究 在当代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创新的企业必将走向衰亡,但创新战略选择失误所导致的不良创新反过来可能会加速企业衰亡的进程。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创新战略是当代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前提。 产学研合作的宗旨是运用市场机制,推进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在风险共担、互利互惠、*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SJB630008)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XX范本)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二0一六年十一月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 乙方:**大学 为推进企业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的不断进步。**公司(以下简称甲方)、**大学材料系(以下简称乙方),双方本着服务企业,满足产业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集成各类资源,提升创新能力为目标。经过甲乙双方共同协商,一致同意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经甲乙双方友好协商,一致同意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1、落实国家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加快企业经济发展和 社会进步,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技术、人力等资源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成果,利用企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将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提升我省相关产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 2、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全面合作,共同构建产 学研联盟的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学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形成专业、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以工程中心为平台、紧密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共赢”。 二、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一)甲方的责任和义务

1、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优势和生产条件为甲方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和校外实训基地,并合作共建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乙方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 2、优先接纳乙方毕业生进行实训和就业。 3、接受乙方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乙方进行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大生产试验条件,合作完成科研任务。 4、为乙方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出建设性意见。 5、配合乙方人才培养及专业设置等项目的市场调研,及时向乙方提供行业最新的市场信息。 (二)乙方的责任和义务 1、为甲方的长远发展、战略定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技术支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2、根据甲方的需求,可协助甲方做好编制企业的发展规划,并指导企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双方领导建立定期协商机制,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存在问题,为今后的长期合作及时作出相应的决策。 3、根据甲方提出的高新技术项目需求和企业技术难题,积极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开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攻关,支持企业技术创新。 4、帮助甲方解决产业优化中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以及企业的具体技术工艺问题和管理问题,把学院的技术成果优先提供给企业进行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5、帮助甲方进行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校协同发展

广东省高等学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学习体会 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校协同发展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党委书记关志强 2012年8月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积极贡献。胡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对我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教育部、财政部实施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也提出,要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促进高校参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是党和国家在战略高度上对高等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与新期待。2012 年5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第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通过实施“应用型,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战略、“错位竞争,差异化发展”的学科发展战略、“服务地方,服务行业”的“双服务”战略、“社会化,国际化”的开放办学战略,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其核心思想就是以协同创新为引领推动学校协同发展。 一、协同创新是具有行业背景的地方性院校协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一所具有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地方性院校。由中国石化总公司划转广东省管理之前,一直由国家石油化工主管部门

或由行业集团公司管理。在长期服务于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主要围绕石油化工产业链进行专业群设置,逐渐形成了与石油化工产业链对接的较为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鲜明的行业背景、行业特色、行业声誉和行业资源,在深入开展面向石油化工产业的协同创新中拥有行业办学积聚形成的先天优势。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发生了改变,由国家部门(行业集团)划转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两校合并升格为本科院校。体制划转克服了传统体制下的“条块分割”的弊端,学校也面临着体制划转后的转型定位问题。19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现代化是与高等教育的区域化、地方化发展趋势同步进行的。行业划转地方的高校与地方经济、科技、文化的并行发展与协同互动,是学校获得最佳发展的必要条件。显然,体制划转和合并升本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既是具有行业背景和特色的学校,也是地方性院校,推动学校与石油化工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是学校必然的战略选择。当前,广东省打造世界级华南石油化工产业带,茂名市打造世界级石油化工产业基地,不言而喻,学校服务地方与服务行业两者的定位是一致的。基于上述背景,学校的办学定位应是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在继续发扬服务石油化工行业传统的基础上,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拓展发展空间,正确处理好发挥行业特色优势与满足区域经济建设需求之间的关系,谋求两者的统一。因此,学校党代会提出的服务地方和服务行业的“双服务”战略定位是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这是学校参与和开展面向行业和面向区域协同创新的先决条件。

产学研协同(效应)综述

产学研协同(效应)综述 【摘要】本文在梳理主流学派的文献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效应的产生类型,认为协同效应的过程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效应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组织形态、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方式等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跨组织联合体的合作随着组织形式的出现而增多。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我国20多年的产学研合作实践证明,产学研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作用巨大,并逐渐向跨区域化、国际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在科技全球化日益深入的新形势下,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协同是全面创新管理的的关键特性。协同创新过程中各创新要素的有效全面协同是提高协同创新绩效的关键。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为建立产学研结合新机制进行了不少探索,但主要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因、机理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产学研协同效应的研究仍是我国科技发展的薄弱环节和主要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协同论的视角对产学研协同展开研究,也对产学研协同效应提出了迫切要求。 一、相关研究综述 (一)协同定义及其效应 “协同”源于自然科学。“协同”在哲学意义上是一个与“合作” 不同的过程,协同的预期结果是相对明确的,未来回报的分配可以事先协商,而合作各方则是以自身利益为基础开展活动。协同的概念源自系统科学中的协同学理论,许国志(2000)认为协同作用是指在复杂大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协同行为产生出的超越各要素自身的单独作用,从而形成整个系统的统一作用和联合作用。然而,今天竞争环境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复杂性水平和变化,使得单元化的创新方式变得越来越困难,并为跨企业、行业和国家的新创意的产生与知识的共享创造了机会。协同创新是通过思想、知识、专门技术和机会的共享创造跨越组织边界的创新,是保持个体组织(企业)的持续创新,增补其创新力量的一种手段,能够使企业弥合已有创新水平和所需创新水平之间的差距。然而协同效应是协同创新成功的关键。波特(1985)通过“价值链”方法研究了业务单元之间的彼此关联,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了协同,即所谓“协同”通俗的讲就是“1+1=3”,是“企业在业务单元间共享资源的活动”。通过协同所获得的收益大于协同增加的成本,从而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产学研协同创新 鲁若愚(2002)认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合作各方以资源共享或优势互补为前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模板WORD版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二O一六年十月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杭州全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乙方: 为更好地使高校教学科研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更好地利用高等学校和企业单位的人才资源、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优势,促进企业单位技术创新、进步,以及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杭州全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方)与(以下简称乙方)本着互利互惠的原则,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决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技术咨询、人员培训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特达成以下协议: 一.合作原则 本着“真诚合作,资源共享,讲究实效,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的新体系,建立产学研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企业与高校的全面技术合作,努力实现“校企合作、产学双赢”。 二.合作方式 1.发挥双方在生产和科研中的联合科技优势,双方应积极组织、协调双方力量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对国家和地方重点工程项目、重大科技项目和高技术产品进行联合投标、联合攻关、联合开发。 2.双方应加强相互的信息沟通和有效合作,乙方在制定中长期科技、产业发展规划时,根据需要优先邀请甲方有关专家参加,并向甲方通报企业的有关信息和存在问题(需要保密的除外);甲方及时向乙方传递有关部门最新信息和参加国内外重大科技交流和学术活动的有关信息,双方定期或不定

期召开协调会议,不断提高并改进设计研究水平,并努力解决项目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3.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合作。乙方高级专家参加甲方学院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担任兼职教授,共同研究、制定并完善学科专业的建设规划、研究方向、发展目标、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设置等。甲方电气工程专业专任教师可作为研究人员参加乙方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工程设计与管理、培训等工作。 4.双方以学校相关实验研究条件为依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共同开展科技咨询,为生产设计和技术研发服务。 5.由双方共同合作研发的科研成果、工艺及产品等皆为双方营业机密所保护,不得泄漏,不得转让第三方。 6.甲方为乙方在信息技术领域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专业技能、资质培训等各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与方便。乙方选派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阶段性地参与学校的本科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介绍工程设计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 7.双方商定的科技协作项目、实习安排和人才培训,将另行签订专项协议或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各项合作项目能顺利开展。 三、合作期限 合作期限暂定五年,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开始计算。合作过程中,未尽事宜可根据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另行协商并签定补充协议。 四、其他 1、合作期间双方共同保守合作项目和企业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2018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提质增量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模板】

附件1 2018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提质增量计划 项目申报指南 专题一、高价值专利培育及创新主体能力提升工作方向 一、项目名称 (一)广东省产学研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建设项目 (二)各类创新中心高质量专利培育项目 (三)(企业、高校、科研组织类)知识产权贯标培训项目 (四)高校科研组织知识产权贯标推进项目 二、项目目标 贯彻十九大报告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指示精神,落实《广东省建设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试点省实施方案》(粤府〔2016〕5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知识产权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粤府办〔2016〕49号)、《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粤府办〔2017〕56号)、《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年)》(粤府〔2015〕70号)精神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广东省政府高层次会商合作工作部署,推动我省知识产权质量及数量双提升,抓源头抓产出,加快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高质量专利,提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综合运用知识产权及掌握核心专利能力,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三、项目任务 (一)广东省产学研高价值专利育成中心建设项目 通过两年时间,着力推动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共同组建产学研高价值

专利育成中心,围绕我省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形成高价值专利,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构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中心要成立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议事机制,负责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专利布局、研发方向确定、创新资源投入等重大事务的决策协商,努力实现开放共享、持续发展。参与建设的企业、省内高校或科研院所,积极贯彻实施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 2.开展专利微导航,加强专利前瞻性布局。建立中心创新发展专利微导航机制,开展中心重大研发项目专利导航分析;依据专利微导航分析结果,确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策略和路径,前瞻性部署专利申请。全面采集并定期更新团队研发所属产业或技术领域全球专利信息,组织开展专利信息专业化梳理和利用,形成中心内部共享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平台。 3.强化研发全过程专利管理,建立专利申请预审机制。按照专利布局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建立研发全过程专利管理体系;定期对研发过程中新增专利申请进行分析评判,并及时调整优化研发策略及路径;建立专利申请预审机制,组织专家对研发成果市场需求、商业风险、专利授权前景等进行评估,优化专利申请方案。 4.提升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形成高质量专利。检索专利信息和科技文献,理解发明技术内容实质及创新点,优化权利要求配置,切实提高专利申请文件撰写质量,保障专利保护范围合理,专利权利稳定,将高水平创新技术用高质量专利申请加以有效保护。 5.产出若干个核心专利,形成技术专利组合。围绕所属产业或技术领域,培育产出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能够引领产业高端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发明专利申请,形成产业技术领域专利组合,助推我省企业提升竞争力,产业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本项目实施周期为2年。 (二)各类创新中心高质量专利培育项目 —255 —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样本

产学研合作协议书 甲方:山东农业大学 乙方:山东保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甲乙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促进学校教学和人才培养,决定共建产学研示范基地。经双方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甲方的权利与义务 1.甲方可按照双方商定名额派学生在乙方进行相关专业的实习。 2.甲方可邀请乙方参与甲方专业建设及进行学术讲座。 3.甲方优先向乙方转让乙方所需的、甲方拥有的科研成果,帮助乙方解决在项目开发中遇到的问题。 4.甲方根据乙方申请,安排合适时间配合乙方在甲方校园举办有关文体、宣传活动。 二、乙方的权利与义务 1.乙方支持甲方的产学研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根据自身条件与甲方进行产学研教学示范合作。乙方为甲方的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的实习场地及岗位并进行相应的指导。包括确定实习内容,指导实习学生,安排学生参加企业的项目开发和生产实践等。 2.乙方派人员在适当时间为甲方作学术讲座。 3.同等条件下,甲方优先向乙方推荐优秀毕业生,乙方优先聘用甲方推荐的学生。 三、学术、科研合作

1.甲乙双方利用各种学术会议、行业会议和有关推广资源,推荐介绍 对方,以提高双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甲乙双方就有资源互补优势的研发项目开展联合攻关,并联 合向政府各级管理部门申请相应的科学技术研究经费。 3.乙方科研通过立项方式委托甲方开发软件产品或技术模块。 所开发的产品或模块,其产权归属和所涉及的费用可以另行商定。 4.甲方学生在乙方实习期间,参与乙方项目开发所取得的成果,其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乙方根据实习学生对成果的贡献,适当给予经济补贴。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四、其他 1.首次合作时间为三年,根据双方合作意愿和实际情况,可长期合作。首期合作结束后,双方可共同商议形成新的合作意向。 2.本协议一式三份,乙方执一份,甲方执两份(专业学院与学校教务处各执一份),合作协议经双方代表签字、盖章即生效,双方应遵守有关条款。 3.未尽事宜,可由双方协商解决。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代表人签字:代表人签字: 2012年5月15日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范文

产学研结合创新模式的基本结构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为了市场需求和共同利益, 以各自拥有的资源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一系列开发、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界、学术界、技术开发领域为了共同实现创新目标而形成的合作交流活动。产学研合作是基于创新而进行的合作, 是技术创新上游、中游、下游的对接与融合。 基于产学研创新的分析,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是指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所采取的不同合作方式、合作类型的标识。显然这种标识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和功能的一个复杂系统, 也是产学研结合研究中的一种范式。 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是直接参与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能动性因素, 即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直接参与者。大学、科研机构、企业是产学研结合中不可或缺的3 类主体, 这3 类主体的角色各不相同:科研机构和高校是创新知识的源泉和人才的主要输出者, 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创造者; 企业是科技的主要输入者, 是技术创新的的主体, 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实现者。但由于以上3 类主体的目标存在着不一致, 因此需要政府出面充当推动、沟通、调和和监督的角色, 这样产学研结合的主体要素就包括:企业、科研单位、高校和政府。 产学研结合的环境要素是指构成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之环境系统中的诸要素。它包括经济体制、文化传统等。

产学研结合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就主体要素之间的关系而言, 科技的进步, 教育的变革, 必然会带来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变革。就主体系统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而言,产学研联合是一个开放系统, 一方面, 主体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另一方面, 主体要素结合的方式, 结合的紧密程度, 结合的持久性, 无时无刻不受到环境要素的影响。从产学研结合系统结构中, 能清晰看出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 , 如图1所示。 产学研结合的基本模式 虽然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理论研究有很多, 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产学研创新模式的科学分类,按照不同视角, 对产学研创新模式进行区别和划分,确立产学研不同模式的组织建制与实施方略, 对于促进产学研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1 产学研合作的阶段划分 确定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模式, 对产学研合作过程进行系统分析是必要的。按照产学研合作时间、方式、核心内容可将产学研合作划分为6 个

1.3.2-1“产学研合作教育”观测点评建情况综述

1.3.2-1汉语言文学系产学研合作教育观测点评 建情况综述 汉语言文学系在探索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过程中,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合作宗旨,努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产学研合作方式,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新机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了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学校与合作方的双赢。 一、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调研,签订产学研合作教育协议汉语言文学系制定产学研工作计划,下发了相关文件。同时,开展了产学研合作教育调研,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协议,以此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长效运行机制。 (二)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互动 鼓励本系教师为当地企事业单位进行培训活动,同时,邀请合作单位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本系的课程教学任务、学术讲座,指导毕业设计,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活动。 (三)提高办学硬件条件,加强实践性教学 汉语言文学系已经拥有苹果G5型视频/图形工作站、高清摄像机、照相机等设备,目前已投资300万建设新闻演播厅。此外,还将建成摄像实验室、平面编辑室、秘书技能实训室等。各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在20%以上,今后将进一步加强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本系教师掌握一定技能,聘请有一定资历,实务技能丰富的教师作为客座教师来共同实施该项目。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为实施产学研合作提供了人力保障,也能够为合作单位提供智力

支持。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开展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汉语言文学系在修订2011级新闻学、广告学专业过程中,邀请合作单位出席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座谈会。通过与合作单位联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制订更加严密和科学,更加符合市场人才需求。 (二)展开合作教育,合作双方互动交流频繁 产学研合作双方开始展开实施联合培养人才“互派互聘教师制”,一方面邀请合作单位相关人员来校进行讲座、授课、论文指导等。汉语言文学系教师前后18人次为16个合作单位或地方部门、团体,进行各种培训,受益人数高达897人。 (三)共建实践实习基地,实现合作就业 汉语言文学系中文师范与合作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学生实习效果良好。新闻学、广告学专业学生与厦门界面文化传播公司采用“订单式”培养,其中在2010年,新闻学专业为该公司培养员工三名,广告学专业培养员工5名。同时,本专业对外汉语与印尼的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签订教育合作交流的协议,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接受对外汉语学生任教。 (四)联合开展科研,服务地方社会经济 2011年汉语言文学系通过与实践基地合作,已启动“莆田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卓越中小学教师培养计划”。新闻学专业与莆田市科技局合作,制作了《水培花卉的栽培技术》、《鲍藻混养》、《零排放养猪技术》等科普宣传片,服务当地农村。广告学专业与厦门界面公司、海都文化传播公司联合合作,为莆田市上塘珠宝产业、山中古典家具进行市场调研,提供项目咨询,提供决策。

XX市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XX市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粤发〔2014〕12号)和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国内外创新要素和资源集聚,加强协同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形成我市创新驱动发展强大合力,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协同创新中心是指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等独立法人单位牵头,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或产业共性需求,整合互补性资源开展协同合作的多方参与、多资源集成的创新组织。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的协同创新中心按其功能定位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面向战略新兴产业培育的研发型协同创新中心。指由企业、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牵头或政府主导,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建设,面向前沿技术开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目标,为促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创新服务和产业技术引领的公共创新平台或组织。 (二)面向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的服务型协同创新中心。指高校、科研院所、行业组织、公共创新服务平台等创新主体,为助力产业转型升级,面向我市专业镇、产业集群中小微企业的科技服务共性需求,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协同开展研发设计、成果转化、检验检测、技术咨询、人才培养、信息服务等产业创新服务的公共创新平台或组织。 (三)面向产业核心力提升的企业协同创新中心。指由行业骨干企业牵头,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需求,为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深度协同高校、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建设的高水平协同创新平台。 第四条市科技局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业务管理部门,负责协同创新中心认定申报、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认定条件 第五条协同创新中心由在我市注册成立的独立法人单位牵头申报,并具备以下条件: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产学研结合的7种主要模式 发表日期:2010年5月17日共有4260 位读者 产学研结合模式,从结合内容来划分,产学研结合模式主要包括:技术受让、技术开发、共建研发机构或实验室、创办经济实体、联合培养人才(包括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科技资源的共享(包括利用文献、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技术咨询或服务等;从结合推进的组织看,可分为大学或研究所推进型、企业推进型、政府推进型等模式;从结合功能藕合的强弱关系看,可分为政府推动、自愿组合、合同连接和共建实体等模式;从组织边界角度看,可分为内部化模式、外部化模式、半内部化模式;从结合的时间长短看,可分为临时性结合、契约型结合、一体化结合。 (1)技术转让模式。 通过签订技术转让合同,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相对成熟的技术成果,包括高校、科研机构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的专利权、专利申请权、专利实施许可权、技术秘密等。例如,上海某集团公司受让上海涂料研究所的涂料技术成果,使用其“上涂牌”及其丰富的研发人力资源和成套设备。 技术转让模式比较传统,也比较成熟,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只有约1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受让模式。其原因在于,不够成熟的技术成果,企业不会受让,而比较成熟、有市场前景的技术成果,高校、研究院所倾向于自行实施转化,或成立关联公司进行转化。 如果企业受让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成果是普通实施许可,则可能存在市场竞争激烈、附加值低的风险。例如某医药公司以普通许可方式受让一项新药品成果,投人了几百万元申请药品许可证并组织生产,因市场上同类技术产品过多,难以打开市场局面,每年的销售收入只维持在100万元,无法收回成本,亏损比较严重。 另外,在调研中还发现约20%的企业采用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的合作模式,在技术创新中获得高校、科研机构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这种模式操作比较简单。 (2)技术开发模式。 技术开发包括合作开发、委托开发,是目前产学研结合的最主要形式。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联合攻关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力资源和实验设施,攻克技术难关。其特点:一是将高校、科研机构研究开发的优势与企业的市场优势、产品化优势有效结合,实现产学研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二是开发风险较高,且主要由企业承担;三是所取得技术成果的知识产权比较明晰,一般为双方共有或由研究方享有。在技术开发中,研究方在乎发表科研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而企业比较在乎技术成果转化及其价值的市场实现,各自追求的有所不同。 技术开发模式能否成功,还取决于:一是企业有较强的经济实力,高校、科研机构有较强的研究实力;二是知识产权归属明晰,利益分配合理,风险共同承担,产学研各方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有机结合;三是合作各方有较好的合作基础,相互信任且沟通有效。 根据对上海部分科技企业的调查结果,“合作开展科技攻关”是产学研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 摘要: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中提出,“高校要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要在‘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的同时,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2012年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将“协同创新”定义为全面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作为产学研联合的新模式,协同创新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作为开放性的系统,产学研协同系统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个子系统构成,是知识与技术创新的结合。文章基于协同学理论,选取核心能力与协同文化两个序参量因素,通过战略协同、资源协同以及技术创新协同,以实现协同效应,促进产学研的协同创新。全世界的创新型国家都在引进优秀的知识型人才、管理理念等,用以大力发展具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和建立优秀的科研结构、高校机构;随着市场竞争环境和手段日益复杂多元化,企业只有通过对知识有效应用与管理才能保证其竞争优势。产学研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寻求知识创新,将知识转化成效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产研学协同学协同效应协同创新

Abstract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s speech at Tsinghua University Centennial raised, "college with the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strategic alliance,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specially research universities to 'actively enhance the original innovation, integrated innovation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and re-innovation 'at the same time, with research institutions, enterprises to develop the depth of cooperation, and actively promot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2012's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work conference", the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defined as the full implementation of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As a new model of research join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resource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novation, but also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chieve sustain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As an open system, research collaboration system consists of enterprises, universitie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ree subsystems, is a combination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rticle is based on synergetic theory, select the core competencies and collaborative culture two order parameters factors, through strategic collaboration, resource coordination and synerg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order to achieve synergy and promote collaborative research innovation. Keywords:Research Synergetics Synergie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nowledge Collaboration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