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最新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如何做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作为社会上最富有朝气、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着社会民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在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当代大学生要具有先进的思想理念和较高的道德素质,要不断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关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早已经被胡锦涛总书记非常清晰并更加强调地表述为: “面对当今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重要因素的新形势,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文化自觉的概念最早是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首次提出的,目的是为了应对全球一体化的势必发展,而提出了解决人与人关系的方法。 费先生曾说: “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联合在一起的,是充分理解了自己的文化后产生的发自内心的信仰,如同一个人的自信心深入骨髓。 自鸦片战争后,外来文化借助武力强势进入中国,既带给中华民族深重的精神苦痛,也客观上给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痛苦的民族屈辱和全新的文化学习机会相互缠绕和复杂矛盾的交织之间,中华民族获得了巨大的新的发展动力和文化“扩容”机遇。

中国文化也在近代以来的巨大的外力推动中,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型的路口。 特别是在经历了争取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的艰苦奋争取得胜利后,中国的当代文化更是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在今天迅速推进的全球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更大的激励和发展推动力。 据统计高校的图书馆借阅榜上的借阅最多的也是金庸的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或者现在,在各种电视剧热播时,也是这些剧本的借阅数量最多。 并不是借阅量可以代表大学生的文化取向,但我相信书是提升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我们生活在这个大环境里,也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正如费先生所说,我们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外来文化同样如此。 在了解了国内外文化,古今文化,结合中国目前的国情和对祖国未来的期望。 大学生提升文化自觉于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问过很多同年人,他们很多都胸怀抱负却无处施展,亦觉得无力施展。 也许是过于强调GDP的增长,我们许久以来忽略了文化教育。 我们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也许已和世界大国相差不多,但是谈到让人民的文化教养,我们也许还是有一些差距。 面对如今的局面,看到国家也意识到文化、信仰的重要,我们在这个转折点,我们应该看清自己的位置,尽自己的一切努力实现文化强国。 这要求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多读书,多实践,多思考。 从小事锻炼自己,从日常的行为中培养出自己的高尚人格。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人是要寻求进步的,这个进步又不单单指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素质,由哪些方面组成呢?素质最直接的应该是文化,一个有文化的人和一个文化稍低的人,在社会上受到的待遇显而易见。那我们在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自觉和自信的问题。 自觉,是自发的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有种向往和求知欲,而自信,则表示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发言权和可以使之运用广泛,两者结合可以弘扬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标志,表现在每个人身上则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自觉使我们博览诗书,知识渊博,继而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心,遇人即可侃侃而谈,口吐白莲,使我们散发温润如玉的气质。 很多当代大学生常常抱怨大学的学习体制,觉得四年什么都没有学到,殊不知这只是在为自己的懒惰颓废找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当你在日上三竿之时依然懒散在软绵绵的床上,当你在夜深人静之时仍然沉迷于各种网络游戏和泡沫剧,当你在本该认真听讲汲取精神营养的课堂上低头玩手机或是呼呼大睡时,,,,,,时间在不知不觉地溜走,你也离文化自觉这种精神越来越远了,既然没有静下心来给自己的头脑充电,腹无诗书又何来的文化自信呢? 有时候我们说,很多经济产业都是靠大量的劳动力支撑,我们并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在手里,所以常常“听命”于拥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这就表明我们需要弘扬和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所谓文化自信,小而言之,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知识、能力、品质的肯定与自信,相信他能以他的聪明才智和人格魅力来面对一切未来不确定的挑战;大而言之,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一个人若是对自己不够自信,妄自菲薄,做事畏畏缩缩,则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中,必定不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永远只能望其项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甚至妄自菲薄,极有可能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浪潮中永远被发达国家甩在身后。 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着文化自身的振兴与繁荣,更关系到我们个人的发展、前途,关系着整个名族国家的命运,知识改变命运,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个全民阅读的时代,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我们必须始终保持对文化作用、地位的高度认同,树立文化自觉、文化建设、文化传播与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心。 12级经管创新(2)班 王思琪 1210800522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一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考点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涵(是什么,作为背景了解即可) 所谓文化强国,是指这个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这种力量既表现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也表现为发达的文化产业,还表现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确立这个宏伟目标依据(新书P96)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这个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 2、意义:文化的一般作用中去思考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路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关键: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5、内容、要求: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体措施)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体措施P113) 6、可以从一、二、三单元思考怎么做。具体看问题和材料 考点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什么)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新书P96) 如何判定:站在时代前列,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就是先进文化。 我国的先进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新民主主义主义时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 二、为什么: 1、当前各种各样的文化有吸纳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旧书P93)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作用地位(旧书P93) (1)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思想还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地位: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 来源:《红旗文稿》15至17期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分析总结这些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回顾近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每逢重要历史关头,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顺应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当代中国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新的目标迈进。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个高度自觉,即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规律把握上高度自觉、责任担当上高度自觉。 1. 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文化最大的特质,就是具有极强的渗透性、持久性,像空气一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能够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着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深刻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产生活。改革开放以来,对于文化地位和作用的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时代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文化自?X 和自信,保持清醒的头脑;要有责任担当,认清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要有宽广视野,掌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一、实现文化强国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的文化历史、文化表现、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肯定,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发展未来前景的信心和希望。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实现文化强国必须坚持文化自信。中国文化自信步履的从容来自于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传统,系于文化复兴蓝图的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5000 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民族有着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和精神脉络。文化自信来自于革命、建

设、改革时期文化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等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5000 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文化自信还来自于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今天世界秩序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启示,对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我们强调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故步自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更有生命力;只有秉持包容精神,才会实现文明和谐,消除“文明冲突”。 二、实现文化强国必须牢记文化使命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等重大论断,阐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新的历史使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写入党章,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把握得更加准确,对党的性质的认识更加全 面一一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作为一个执政党而存在,还担负着重要 的文化使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军事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浅谈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点滴体会 金良铸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其中之一。 什么是文化自觉与自信。“文化自觉”是费孝通先生晚年一个重要的思想贡献。其核心有两点:一是正确认识自己的文化;二是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决议》中说,“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理解,所谓的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所谓的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我们要有什么样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做到文化自觉,就是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自觉地认识到文化作为社会经济重要支撑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自觉地提高文化对历史进步,社会前行,人民幸福的时代担当和重要职责。做到文化自信,就是要对民族优秀的

传统文化充分自信。对党领导的、人民创造的文化充分自信。同时要对我们坚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化多样性、对与时惧进的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建设的一元化指导作用要充分自信。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防止的一些倾向。《决定》强调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强调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强调文化要与时俱进。这就是说,我们对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要抱正确的态度。如果对外来文化一律兼容并包、全盘西化,或抵制拒绝引入,对传统文化逆向解构、颠覆、拆缷、那就叫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要放眼世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既要充分认识和坚守自己的文化,又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文化。“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对传统文化首要的是学习和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怎样去爱国、怎样去爱家乡、怎样去爱他人。其次是对传统文化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毛泽东同志说:“文学艺术对于古人和外国人的毫无批判的硬搬和模仿,乃是最没有出息的最害人的文学教条主义和艺术教条主义”。另外,要给文化创新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即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决定》有五个闪光的关键词:文化强国、文化体制改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意义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人是要寻求进步的,这个进步又不单单指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素质上的素质,由哪些方面组成呢?我想最直接的应该是文化吧,一个有文化的人和一个文化稍低的人,在社会上受到的待遇显而易见。那我们在学习文化感受文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自觉和自信的问题。自觉,我认为是自发的对自己感兴趣的文化有种向往和求知欲,而自信,则表示对自己擅长的领域有发言权和可以使之运用广泛,两者结合可以弘扬好的文化传统和发展新兴的文化产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振兴的标志,表现在每个人身上。有时候我们说,很多经济产业都是靠大量的劳动力支撑,我们并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在手里,所以常常“听命”于拥有核心价值的企业,干着吃力不讨好的活这就表明我们需要弘扬和提高文化自觉和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所谓文化自信,主要是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历史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建设文化强国,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对自己的文化缺乏自信甚至妄自菲薄,建设文化强国就无从谈起。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应深刻认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始终具有重要战略地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再次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标志着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对自身依托的文化及其特点的理性认同,文化自信是指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与自豪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心理成熟的标志。,需要处理好以下几重关系: 一要从当代中国文化的现状出发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与多元文化现状的关系,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建设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新文化。 文化自觉的前提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现状的深切了解和准确判断。进入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社会与全球化时代的影响,打破了传统文化单一、相对封闭的局面,当代中国文化也进入了多元文化板块并存的复杂格局。当代中国文化实际存在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外来文化和当下新文化四大板块。从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看,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会长期存在,单一的大一统的文化格局难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尽管存在文化多元格局,但文化自觉的实质是文化主体的自觉。当代中国的文化主体就是有着悠久而光荣的历史传统的,同时不断创造与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文化的中华民族,而不是别的什么人群。无论当代文化怎样多元与多样,文化自觉只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而只有立足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和传统,才能确立文化自信。建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新文化,就成为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和前提。 二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形成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依据和追求。 文化自觉的标志是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有了核心价值观,文化才可能自成体系,才能与其它文化相区别,才能有自身的理想境界。中国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有两个文化渊源,一是从国外传入的马克思主义,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的理想境界。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相继认识到浪漫主义的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试验的虚妄与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体制的悖谬,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中国之前,搞社会主义的没有承认市场经济的,搞市场经济的绝对不搞社会主义。所以,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结合到一起,是一个旷世创举。社会主义是目的,它代表社会发展的理想与进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市场经济则是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的有效手段。目的的实现不仅需要自身的正确性,还更需要手段的有效性。因此,只有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调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才能为社会提供普遍的文化理想、正义追求和行为准则,为普遍的文化自觉创造坚实的基础。 三要处理好当代文化中理想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和不断完善新时期的文化理想,为社会提供正确行为导向,促进文化自觉。 中国共产党已经成功地实现了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变。因此,我们需要在坚持务实主义发展理念的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逐步形成以现实主义态度为基础的新的社会发展理想。理想主义本身没有错,文化本身就是理想主义的。文化是人突破自然状态的存在状态,是人的自我超越。理想是人自我超越的文化追求。理想的价值有三:一是为人们提供正确的有效的行为目标;二是为人们提供不断升华与自我超越的向上动力;三是为人们提供行为选择的价值底线,形成最基本的道德自律。因此,理想对社会是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如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主要是指我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都是永恒的。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 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坚持以文化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试题 90分以上

一、判断题(10 道) 1. 要开发资源,首先是珍爱资源。 正确 错误 2. 重点发展观的发展思想是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国计民生的突出问题和迫切需要而产生的。 正确 错误 3. 科学发展观空前地突出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 正确 错误 4. 建国以后,党和政府一直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国家建设。 正确 错误 5. 文化发展要立足创意,瞄准市场,拒绝盲目克隆。 正确 错误 6.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划分,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成果。 正确 错误 7. 人类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没有把人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正确 错误 8. 抓文化发展不能只凭主观愿望而不顾客观条件。 正确 错误

9. 创意、设计、构思等文化创新,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基础资源。 正确 错误 10. “十年动乱”把我国国民经济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文化与民生幸福的关系表现是()。 A. 直接关系 B. 间接关系 C. 无关系 D. 无法衡量 2. 我国文化建设新成就十分显著,下列选项中对此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国内日报的发行量现已稳居世界首位 B. 在世界报业协会公布的日报100强中,中国占了25席 C. 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D. 全国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居世界首位 3.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A. 胡锦涛 B. 吴邦国 C. 贾庆林 D. 李长春 4. 历史、传统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 A. 基础资源 B. 重要支点

C. 主要构成 D. 关键所在 5. 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没有划分时,本应市场运作的却长期依赖(),造成文化发展缓慢。 A. 政府 B. 国有企业 C. 相关文化协会 D. 文化工作者 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A. 基础设施 B. 公共设施 C. 公益设施 D. 福利设施 7. “宁要社会主义的贫穷,不要资本主义的富有。”——这种思想属于()。 A. 浪漫发展观 B. 荒唐发展观 C. 重点发展观 D. 片面发展观 8. 下列选项中,符合对文化产业的正确表述的是()。 A. 事业单位为骨干 B. 繁荣文化市场 C. 基层为重点 D. 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253730055.html,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作者:范周 来源:《前线》2017年第11期 [摘要] 文化自信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全面巨大成就的根基。以文化自信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大的战略价值。我们要不断开拓文化发展路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促进文化发展提质增效,为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模式,实现多元优势资源的有效融合提供思想依据,让中华文化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形成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力量。 [关键词] 文化自信;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 [中图分类号] D610;G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29-1445(2017)11-0142-06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精辟地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对第二个百年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安排。社会主义现代化不能没有文化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步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文化建设更应坚定文化自信,开启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的新征程。 文化自信是我国文化建设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全面巨大成就的根基 从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党的十八大明确“建设文化强国”,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建设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担当,系统规划和全面铺开了新形势下的文化建设,为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性变革作出了重要贡献,文化建设与党和国家全局工作同步同向、向上向好,取得了全面巨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革。 其一,凝魂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成风化人。文化自信有着多方面的构成与表现,例如对自身文化发展历史与现实的理性思辨,对眼下文化发展的理性思考,对文化创造能力的全方位认识,对文化建设方向的准确把握,这些都是构成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而在文化自信的系统构成中更具核心意义,对文化自信的诸多内容具有统领意义的,则是价值观的自信。价值观与文化自信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文化自信是凝练、总结、弘扬价值观的前提,是价值观的重要支撑,而价值观的弘扬则是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所必须夯实的精神根基。

2017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微考点 第67练 树立文化自觉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树立文化自觉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考题组 1.(2013·安徽高考)古人以“桑梓”代表故乡,以“椿萱”代表父母,以“棠棣”代表兄弟……可见古人对自己生存的环境何等亲切,他们能够把周围的事物伦理化。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B.认识世界要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前提 C.要增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D.要发挥意识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 2.(2010·安徽高考)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 ) 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强化题组 3.中国大运河项目,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47处。大运河和丝绸之路申遗成功( ) ①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和自信②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③说明中华文化博采众长、不断创新④集中展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中,15位顶尖高手在激烈的比拼中不仅展示了中华汉字的无穷魅力,而且书写了传统文化的文明传递,让人受益良多。书写汉字可以( ) ①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③感受中华文化地域特色和融合趋势④铸造起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文化自信( ) ①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②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③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

增强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专题一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时事点击 热点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时事1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山东省有14个家庭获全国文明家庭殊荣,其中有来自济南市的房秋泽家庭和王克华家庭。 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着力点,以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为载体,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进一步培育和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文明家庭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他们用实际行动把家庭幸福的梦想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 时事2 2016最美孝心少年 他们是:悉心照料93岁奶奶和患病哥哥的田应志、坚持多年带着年幼弟弟妹妹上学的余虽、独自照顾奶奶日常生活的任芳芳、捐髓救母的李佳、给渐冻症舅舅带去温暖和希望的周蕊、为患病母亲唱歌进入《音乐大师课》的向小康、和继母共同撑起六口之家的坚强女孩迟凯琳、跑遍深山为爷爷采药的“小大人”张钊、替父母分忧悉心照顾年迈外婆的姜沅昊、捐髓救父的曹胤鹏。 时事3 感动中国人物 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分别是:孙家栋、王锋、支月英、秦玥飞、张超、李万君、梁益建、郭小平、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潘建伟,以及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热点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事1 中央首次以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在最具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新春佳节到来前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提出,到2025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基本形成,研究阐发、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更为坚实,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强调“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滋养文艺创作、融入生产生活”。 时事2 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广受社会关注热爱 从2013年开始,中央电视台就不断地推出这样的文化综艺类节目,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语大会》《谜语大会》等等,而且每播必火,已经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热潮,有很多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我们的中国文化,喜爱中国文化。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更是深受好评,拿到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综艺节目奖。全社会都去重温传统经典,从传统当中找回到自己的初心,有了初心才能继续前进。 热点三:弘扬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时事1 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聚焦文化改革六大目标(上) 一、名词点击 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指人们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以及对文化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和建设使命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则是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在此基础建立起来的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 二、主要内容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三)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三、内容详解 (一)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链接:2007年以来,中宣部等六部门评选表彰了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在三届评选活动中,全国累计有2.87亿人次参与评选投票,广大群众共推荐候选人11.28万名,其中90%以上是普通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学生和军人。 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例1:2011年山东高考试题 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例2:2010年山东高考试题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了又一次振奋。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 例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请你用《文化生活》中“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对上述观点的认识。 例4:为迎接建党90周年,各地开展了“我与祖国共奋进——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群众瞻仰革命遗址,参观红色旅游景点、革命博物馆和革命纪念馆,学习革命英烈的事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依据和意义。 (二)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为人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链接:2010年,小说类新书数量就有4300多部,首次发表和出版的长篇小说2000余部,长篇小说总量达到前所未有的3000余部,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国家;电影526部,票房101.72亿元;电视连续剧405部,约15000集;动画片年产量22万分钟,动漫产业总产值470.84亿元;舞台剧4000台,仅舞剧每年就达30多部,小型舞蹈作品更如井喷,演出市场总收入达108亿元。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文 稿/2010.17 三、文化自强:方向、目标与路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在国际社会中,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设计,有自己的文化力量。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更应当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以后要干什么”的问题,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真正做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同推进,尽快 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实现文化自强?就是要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课题,着眼实现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研究解决好自强之魂、自强之路、自强之本、自强之源、自强之翼等问题。1.自强之魂——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讲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云杉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 4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摘 报 22 小康 INSIGHT CHINA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6月16日出版的第12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章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章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 文章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文章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 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阅读原文请扫二维码

[校长文化自觉与教育创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区别

[校长文化自觉与教育创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区别校长如何从现实的体制和传统文化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如何从功利性目的与教育本质之间的矛盾中解脱出来?校长作为学校教育的领头人,在办学理念和行为选择上不能局限于行政力量的推动,不能屈服于世俗压力,而要集聚智慧和勇气,以文化自觉去推动教育文化转型和学校的自主发展。 校长文化自觉的主要领域是学校文化 什么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根据费先生的观点,文化自觉是对观念和行为的觉悟,是对观念和行为的扬弃与创造,是对观念和行为自主性的生成与确立。因此我认为,文化自觉的核心是对自身行为的选择在本能上的自觉性。

1.文化自觉应成为坚持“以人为本”的一种行为方式。校长文化自觉的核心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从人的需求出发,思考并选择恰当的教育行为,促进学生发展。 2.文化自觉应成为反思办学观念和教育行为的一种习惯。在文化的视角下洞察学校教育的一切,高度重视文化对教育行为的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使得在先进教育文化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成为办学的“本能”,成为规划管理、课程设计、教学实施的必然追求。 3.文化自觉应成为学校承前启后的一条通道。“自明”于“自知”。校长文化自觉首先应对学校办学传统的诞生、形成、延续的全面认识,进而由对学校传统的自知自明求得继承和扬弃的文化自觉,求得办学的自主能力与自主地位。 4.文化自觉应成为吸收世界先进教育理念的一座桥梁。在全球文化大交流的背景下,文化自觉不能囿于一国一地,应吸收别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 校长文化自觉的主要领域是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师生长期积淀下来的稳定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因此,校长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办学过程中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