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伤口愈合不良指伤口愈合的3个生物学阶段出现明显的停滞或延迟而导致伤口

长时间不愈合甚至伤口范围扩大,伤口床有明显的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渗出,伴或不伴坏死组织;另一种情况是I型胶原肉芽过道增殖而致瘢痕过度增生、挛缩。

一、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

既往认为,伤口愈合的快慢与好坏取决于病人的体质(如贫血、体质虚弱者,其伤口愈合将会延迟)、病因及特定的伤口环境。现代研究发现,除上述因素外,营养因素、心理因素及伤口护理的操作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炎症反应期延迟,伤口易感染;营养素缺乏,组织增生受抑制,伤口增殖期停滞,因而营养因素影响者伤口愈合的全过程。心理状态因影响病人的食欲、睡眠和免疫力而影响伤口愈合,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有利于伤口愈合,而消极、悲观、抑郁等负面心理则会延迟伤口愈合。任何增加病人不适感的伤口护理操作或不利于营造伤口愈合理想环境的操作都会延迟伤口愈合。

二、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

因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伤口愈合不良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清创过程停滞、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或延迟、无上皮再生伴典型的术后并发症(血清肿、血肿、伤口裂开和瘢痕过度形成)以及伤口感染等,上述表现均可引起更炎症的伤口愈合不良。

三、伤口愈合不良的类型与处理

(一)血清肿

1.基本概念:血清肿是指血清渗液集中渗入伤口空隙中,引起局部肿胀。

2.产生原因:可能于伤口边缘的刺激有关,如异物、凝固的坏死物、大团的结扎线、伤口张力过大(缝合过紧、创缘错位)等。

3.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因血清肿系高蛋白渗出液,富含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淤滞在伤口空隙中可能成为良好的培养基,使细菌易于生长而致感染。

(二)伤口血肿

1.基本概念:伤口血肿是指血液渗入伤口裂隙中,外观见伤口周围肿胀,有片状红色淤血,若继发性出血明显,病人还可出现呼吸、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2.产生原因:伤口血肿产生的原因有:① 伤口血管止血不充分或结扎血管的缝线脱落;② 术后血压升高和塌陷的血管再灌注;③ 活动过度引起出血;

④ 抗凝治疗引起凝血障碍,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肝素或华法令抗凝治疗;

⑤ 凝血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第VIII因子缺乏)等。

3.可能的并发症:血肿可引起局部张力过大,伤口缝合断裂、裂开,

严重的出血还可引起出血性休克。

4.处理:小血肿形成72h内可用冰块冷敷和吸引。大血肿需开放伤口,清除血凝块,用林格液冲洗后插入引流管并封闭伤口。严格卧床休息,严密监测血压及出血征象。按医嘱给予止血药物,观察出血、凝血时间。

(三)软组织坏死

1.基本概念:当损伤或淤血引起伤口边缘或软组织缺血缺氧时会发生软组织坏死。在伤口愈合早期,软组织坏死表现为皮肤苍白或紫绀逐渐变成棕褐色,伤口范围变大,组织生长不良,易并发感染。

2.产生原因:软组织坏死产生的原因有:① 伤口切开引流不充分;② 严重的皮肤创伤,如脱套式皮肤撕脱伤、贯通伤等;③ 移植皮瓣血供不良或游离皮瓣出现“血管危象”,即指吻合血管的组织移植后发生该吻合血管的痉挛、栓塞危及移植皮瓣存活的一组症候群。

3.处理

(1)及早报告医师,给予药物改善循环,如654-2和凯时(前列地尔)。

(2)急诊处理脱套式撕脱伤和贯通伤伤口(清创缝合)。

(3)坏死的表皮尽可能保持完整,如烫伤小泡在伤口上皮形成未成熟时不应去除,因其又屏障作用。早在1958年Odland就发现皮肤水疱的完整性有利于伤口愈合,即水疱完整的创面比水疱破溃的创面愈合速度要快,其原理就是保持皮肤完好的屏障作用。但如果是湿性坏死应立即去除,以免形成深部脓肿。

(四)伤口裂开

1.基本概念:伤口裂开是指尽管进行了正确的缝合,但仍有部分伤口表面部相连,并因此成为周围组织的边界。伤口裂开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候,腹壁切口裂开发生率一般为0。5%~3%,国外统计发生率为2。2%~2。58%,腹壁切口裂开的死亡率为20%。死亡原因与病人的年龄、全身状况及原发病密切相关。 2.伤口裂开的产生原因

(1)年老体弱、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C缺乏、肥胖或有慢性内科疾病如肾炎、糖尿病、黄疸以及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此类病人组织再生能力较弱,伤口愈合速度慢且容易裂开。在此人群中,男性发生率占3。63%,女性占1。37%,主要与男性用腹式呼吸致腹壁活动度较大,而女性用胸式呼吸且大多数腹壁松弛有关。

(2)腹内原发病:①胃肠道肿瘤发生切口裂开的机会最多,如有出血、梗阻则对全身影响更大;②腹水外溢也直接影响伤口愈合;③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也有较高的切口裂开率,因其术后腹胀较严重,渗出液中含有消化酶,对伤口有不良影响;④腹内化脓性疾病也易诱发伤口裂开,如腹腔脓肿、盆腔脓肿。

(3)伤口内有细菌产生的毒素存在,妨碍伤口愈合而裂开。

(4)原发病做急诊或择期手术处理,其手术后伤口裂开发生率显著不同,急诊手术伤口裂开率约6。7%,择期手术仅为1。5%。

(5)切口的位置和方向:上腹部切口较下腹部切口容易裂开;纵切口包括正中切口和正中旁切口因受侧方腹肌拉力的影响嘴容易裂开;而横切口所受这种拉力仅为纵切口的1/30,故很少裂开。据统计,纵切口裂开率较横切口多20倍,肋缘下切口可切断多根血管和神经,单伤口裂开发生率仅为0。6%,低于各型切口裂开发生率的平均值,由此可见,伤口裂开与所承受的拉力关系最大。

(6)操作技术:无菌操作技术不良,术中组织损伤过多,止血不善引起血肿,组织层次对合欠佳形成死腔,缝线过细易于断裂,缝线过松、过紧及引流物自切口穿出均为伤口裂开的促成因素。

(7)术后腹内压增高:如腹胀、、呕吐、呃逆、咳嗽、喷嚏及用力排便等,均能引起腹内压增高而使伤口裂开。若病人原有营养不良或切口感染而致组织愈合欠佳,一旦有腹内压升高,则更容易发生切口裂开。

3.表现与诊断

(1)腹部手术后伤口裂开有完全裂开(累及全层)、不完全裂开(腹膜完整)及隐匿性裂开(皮肤缝合仍完好,但皮下有裂开)。

(2)伤口裂开最多发生在拆线后1~2天,即手术后8~10天,但手术后2~14天皆可发生。

(3)依裂开速度可分为急性裂开与慢性裂开两种。①急性裂开:几乎没有前驱症状,病人在起床、用力大小便或咳嗽、呕吐等突然腹肌用力时自觉切口崩裂,坚持可发现敷料染有淡红色血性液体。揭开敷料后如为完全性裂开,可见伤口多层哆开,有肠管或网膜脱出;如系部分裂开则皮肤外观愈合尚可,但皮下松软,有肿物隆起,有时可件肠蠕动波,在缝线处可见血性液体渗出。②慢性裂开:多发生在伤口化脓病例,腹壁脓肿切开引流后,切口内各层组织分离,但由于炎症过程引起肠管和网膜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故一般不发生在内脏脱出。

4.处理

(1)对急性完全性伤口裂开者,一边安慰病人消除恐惧心理,一边用大块消毒盐水纱布覆盖在脱出的肠袢上,外加腹带轻轻包扎,然后送手术室处理。切忌在床旁还纳脱出的肠管,以免增加腹内感染的机会。

(2)对急性部分伤口裂开范围较小者,涂伤迪再生膏后再用蝶形胶布加腹带加强伤口保护。如范围较大、腹胀严重,必须送手术室缝合伤口。

(3)对慢性伤口裂开者,用伤迪再生膏油纱布保护暴露的肠袢,外加干敷料和腹带包扎,每日更换2~3次,待感染控制、新生肉芽长出后,在考虑做二期缝合或用胶布牵拉等待自然愈合。

(五)增生性瘢痕的形成

1.基本概念:凡损伤累及真皮层的伤口,在愈合过程中均可能形成增生性瘢痕。

2.临床概念:瘢痕明显高于周围正常皮肤,局部增厚变硬,在早期因有毛细血管充血,瘢痕外观呈红色、潮红或紫色,痒和痛为其主要症状,甚至可因搔抓而致表面破溃。经过一段时期后,充血减轻,表面颜色变淡,瘢痕变软、变平,疼痛感减轻以至消失。此增生期的长短因人、因部位而异,儿童和青壮年增生期较长,60岁以上老年人增生期较短;血供丰富的颜面部增生期较长,血供较差的四肢末端、胫前区瘢痕增生期较短。增生性瘢痕虽可达2cm以上,淡与深部组织粘连不紧,可以推动,与周围正常皮肤有较明显的界限。因其收缩性较小,因此在非功能部位一般不引起严重的功能障碍,而在关节部位由于其厚硬的“夹板”作用可致功能障碍,如“爪形手”。

3.处理

(1)需早期预防瘢痕增生,如在瘢痕区涂抹去瘢痕膏,穿弹力衣、袜、裤,戴手套等,也可早期进行同位素照射。

(2)一旦瘢痕形成,且在功能部位,需做手术松懈。对早期瘢痕,也有文献报道用“瘢痕贴”减慢其增生。

(六)瘢痕疙瘩

1,形成和表现:瘢痕疙瘩的形成和正常的伤口愈合在早期阶段其组织病理表现相似,两者早期均呈炎性反应,随之有早期的纤维组织形成伴血管增生和血管周围单核细胞的浸润。细胞浸润的特点是中等程度的肥大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同时浸润。瘢痕疙瘩到第三周时,纤维组织形成进一步增多,被纤维母细胞紧紧包裹的结节状血管继续增大,转变为厚的结节状胶原和蛋白多糖,这种螺旋状纤维母细胞团持续性转化为玻璃样胶原是瘢痕疙瘩病理的基本表现。

2,瘢痕疙瘩好发部位

(1)据统计,瘢痕疙瘩的敏感顺序为:①第一顺序:胸骨前、上背部和上臂三角肌区,这些部位的瘢痕几乎都有可能发展为瘢痕疙瘩。② 第二顺序:有胡须的部位、耳朵、上肢前侧、胸前、头发和前额。③第三顺序:下背部、腹部、下肢、面中部、生殖器。

(2)与年龄的关系。据Ketchum统计,88%的瘢痕疙瘩发生在30岁以下,原因是:① 年轻人容易造成外伤伤口。②年轻人皮肤张力大,伤口受张力影响也大,易形成瘢痕疙瘩;而老年人皮肤缺乏弹性,松弛。③年轻人皮肤的胶原合成率高。

3.瘢痕疙瘩严重度分类:从色泽、瘢痕高度、硬度、痒和触痛5个方面区计分,5项总分10分医生者为重度瘢痕疙瘩,6~10分为中度,1~5分为轻度。

积分标准:

(1)瘢痕高度>8mm计3分,4~8mm计2分,1~4mm计1分,平坦或稍凹计0分。

(2)硬度:坚硬如软骨计3分,硬度似橡皮计2分,稍软计1分,柔软似正常皮肤计0分。

(3)痒:剧烈或持续伴抓痕计3分,时常痒但不太剧烈可忍受计2分,有时痒计1分,无痒计0分。

(4)触痛:很强烈的痛觉过敏计3分,中等强度的过敏性疼痛计2分,有时痛计1分,无痛计0分。

(5)色泽:鲜红可见到扩展的毛细血管计3分,色泽粉红且有时可见到充血的毛细血管计2分,色泽较正常皮肤稍红计1分,色泽与正常皮肤接近或一致计0分。

4.处理

(1)瘢痕疙瘩需手术切除植皮,术前先清洁皮肤,局部止痒涂止痒的膏或霜剂。

(2)有人研究了伤口方向合张力的关系,证明垂直于皮肤的松弛线切口的张力是平行于皮肤松弛线张口张力的3倍,张力大可刺激纤维组织的形成。因此手术伤口的选择对预防瘢痕增生、促使伤口愈合良好至关重要。

(3)预防瘢痕疙瘩最重要的应从伤口早期处理开始:①对早期的新鲜伤口应彻底清除血块、异物合碎片,以及失活的组织,尽可能早地闭合伤口。②

对较长时间的污染伤口,应先彻底清创,闭合伤口,放置引流。如已确定存在感染,先采取抗感染措施,待感染控制后,再二期闭合伤口。

(4)在伤口未愈合时,使用伤迪再生膏既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还可以预防疤痕增生。

外科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

外科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及处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9-07-31T12:35:44.7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作者:陈杰 [导读] 外科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进行处理?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析。 成都新都西桥医院 610500 在临床上,外科手术患者尤其是腹部手术、手术时间≥2h、原发病≥3种,合并感染的患者其术后极易发生伤口愈合不良,影响术后恢复及后续治疗进程,给病人和家属均会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其实,伤口愈合受多种局部因素或全身因素所影响,任一项都有可能导致伤口愈合进程发生问题,出现伤口愈合不良。那么,外科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进行处理?我们一起来探讨分析。 1、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 ①清创过程停滞; ②肉芽组织延迟形成或形成不良; ③切口创面无上皮再生并伴血肿、伤口裂开、瘢痕过度增生等; ④出现伤口感染。 2、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 (1)脂肪液化:若切口有较多脂肪组织,并应用电刀进行手术操作时,电刀所产生的高温会烧伤皮下脂肪组织或使脂肪细胞变性,致使切口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此外,术后切口的脂肪组织出现无菌性坏死,也会造成脂肪组织液化,产生较多渗液,进而导致切口的愈合速度变慢。 (2)局部因素:若存在切口感染、异物、局部营养供应不良、神经支配受损等局部因素也会影响切口的愈合。切口感染或有异物极易导致局部组织化脓,影响组织的再生修复。局部营养供应不良不利于坏死物质吸收,而且神经支配受损也会导致局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影响创面组织细胞再生。 (3)全身因素:主要包括糖尿病、年老体弱、贫血、血浆蛋白低下、用药不当等。其中,年老体弱是导致伤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与青壮年相比,老年人脏器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会显著退化,再加上血管老化,均会造成血液供应明显减少,不利于切口的愈合。贫血、血浆蛋白低下等全身营养缺乏疾病均可导致切口组织细胞生长障碍、胶原纤维合成减少、肉芽组织形成不良等。此外,伤口内直接应用抗生素可影响伤口细胞增殖与上皮细胞的形成,并可减弱切口拉抗力的强度。大剂量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以抑制新生毛细血管形成,阻止成纤维细胞增生,促使胶原纤维分解,出现切口愈合不良。 (4)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高血糖是细菌等微生物病原体生长增殖的良好环境,故稍有不注意极易引起伤口感染。 3、伤口愈合不良的类型及处理措施 (1)伤口血肿:主要是指血液缓慢渗入到伤口中,并见伤口周围组织肿胀,有片状淤血出现。对于小血肿,可在其出现的72h内予以冰敷。而对于大血肿,则需切开血肿,清除血凝块,并用适量的林格液冲洗伤口,置入引流管并封闭。同时,患者注意卧床休息,密切监测其血压变化状况,并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 (2)软组织坏死:当伤口有损伤或出现淤血时就会导致伤口周围组织缺血缺氧发生组织坏死。在组织坏死早期可见软组织皮肤苍白、紫绀,并逐渐变为棕褐色,增加感染发生风险。一旦出现软组织坏死需及时报告临床医师,予以相应的药物改善循环,并可根据实际病情予以清创缝合,尽量保持坏死表皮完整。 (3)伤口裂开:主要是指即使实施了正确的创面缝合,但仍有部分伤口开裂,形成腔隙,多见于腹部手术及邻近关节部位的切口。若出现完全性伤口裂开,需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并应用含有消毒盐水的纱布覆盖伤口,采用合适的敷料轻轻加压包扎,送手术室进行伤口缝合。若仅部分伤口裂开,且裂开范围较小的,可适当涂抹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并用蝶形胶布和腹带轻轻加压包扎以保护伤口。 (4)增生性瘢痕形成:伤口的瘢痕较周围正常皮肤显著升高,局部增厚变硬,且瘢痕组织外观潮红,有瘙痒、疼痛症状等。遇到此种情况,可在瘢痕区涂抹去瘢痕膏或用瘢痕贴延缓瘢痕增生。情况严重的需进行瘢痕松懈术。 4、促进外科伤口愈合的方法 (1)合理饮食:手术伤口愈合需要有合理充足的营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锌、维生素C、维生素E等,这可为身体供能、增强免疫力,进而促进伤口愈合。①含优质蛋白质的食品有:肉(包括禽、畜、鱼)、鸡蛋、牛奶等;②富含锌的食物有:深海鱼和紫菜等海产品以及牛肉、猪肝、核桃、花生、玉米、黄豆、萝卜等;③富含维生素C食物:猕猴桃、橙子、柑橘、番茄、豆角、豆芽、草莓、茼蒿等;④富含维生素E食物:坚果(杏仁、榛子等)、压榨植物油(花生油、玉米油等)、新鲜果蔬(菠菜、芦笋、莴笋、山药、猕猴桃等)。 (2)及时正确处理伤口:保持术后伤口干燥,换药时需应用碘伏、双氧水等进行消毒处理,并需采用无菌纱布包扎,防止出现伤口感染,也可促进术后伤口早期愈合。 (3)术后及早下床活动:术后若条件允可的,鼓励患者及早下床活动走走,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 (4)保持积极良好的心态:患者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可让患者的心理、生理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助于促进伤口的愈合。反之,若患者术后情绪低落、心烦气躁的,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1.坠床,跌倒: 原因:坠床、跌倒均发生在老年病人上,护士对高龄患者未起到重视,未做到班班交接,未及时巡视,对高龄患者陪护指导不到位,患者及陪护均未掌握防跌倒措施。 措施:护士要提高对高龄患者的重视,对高龄患者及其陪护加强防跌倒宣教,告知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要求其家属24小时陪护,加强科室内的防跌倒措施,保持地面干燥,责任护士及中夜班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了解病人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 2. 用药错误、医嘱查对不到位,: 原因:查对不到,未进行三查七对,简化及违反操作流程,执行医嘱存在定势干扰,存在想当然思想,发药时未查对姓名,换瓶时未再次查对姓名,注射前未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未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后按自己理解直接执行,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病人治疗不熟悉,执行口头医嘱。未认真核对及书写唯一标识—手表带。宣教不到位,操作后未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未进行班班交接(发现特检单未预约的要查找原因,及时通知医生,并交给下一班)。交接不到位(包括液体,治疗,肌注,特检单发放)。护士工作分心(工作压力,家庭压力)。 措施: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严格遵循操作流程,执行医嘱不能存在定势干扰及想当然的思想,发药、换瓶、注射前均需再次询问姓名及过敏史。新护士对未执行过的医嘱必须认真查看说明书及询问高年资护士用法后经仔细思考推敲后再准确执行。责任护士要熟悉本组病人病情,告知患者所有的治疗项目,让患者参与到治疗中,能起到提醒及监督作用,认真查对及书写患者手腕标识带。宣教到位(对特殊物品使用要特殊交待及及时查看患者执行情况),操作后要认真清点物品,特检单要班班交接,工作不分心,不把私事、情绪带到工作中。 3.非计划性拔管,药液外渗 原因:各引流管固定不到位,放置宣教不到位,护士巡视不到位。对高龄及躁动的患者未做到有效的防范措施,有管道病人,转运过程有疏漏,未认真查看各路管道是否通畅.

病理学理论指导:创伤愈合基本过程

最轻度的创伤仅限于皮肤表皮层,稍重者有皮肤和皮下组织断裂,并出现伤口;严重的创伤可有肌肉、肌腱、神经的断裂及骨折。下述有伤口的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 伤口的早期变化伤口局部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血管断裂出血,数小时内便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充血、浆液渗出及白细胞游击,故局部红肿。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3天后转为以巨噬细胞为主。伤口中的血液和渗出液中的纤维蛋白原很快凝固形成凝块,有的凝块表面干燥形成痂皮,凝块及痂皮起着保护伤口的作用。 伤口收缩2~3天后伤口边缘的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于是伤口迅速缩小,直到14天左右停止。伤口收缩的意义在于缩小创面。实验证明,伤口甚至可缩小80%,不过在各种具体情况下伤口缩小的程度因动物种类、伤口部位、伤口大小及形状而不同。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纤维母细胞的牵拉作用引起的,而与胶原无关。因为伤口收缩的时间正好是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的时间。5-HT、血管紧张素及去甲肾上腺素能促进伤口收缩,糖皮质激素及平滑肌拮抗药则能抑制伤口收缩。抑制胶原形成则对伤口收缩没有影响,植皮可使伤口收缩停止。 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大约从第3天开始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肉芽组织,填平伤口。毛细血管大约以每日延长0.1~0.6mm的速度增长,其方向大都垂直于创面,并呈袢状弯曲。肉芽组织中没有神经,故无感觉。第5~6天起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胶原纤维形成甚为活跃,以后逐渐缓慢下来。随着胶原纤维越来越多,出现瘢痕形成过程,大约在伤后一个月瘢痕完全形成。可能由于局部张力的作用,瘢痕中的胶原纤维最终与皮肤表面平行。 瘢痕可使创缘比较牢固地结合。伤口局部抗拉力的强度于伤后不久就开始增加,在第3~5周抗拉力强度增加迅速,然后缓慢下来,至3个月左右抗拉力强度达到顶点不再增加。但这时仍然只达到正常皮肤强度的70%~80%.伤口抗拉力的强度可能主要由胶原纤维的量及其排列状态决定,此外,还与一些其它组织成分有关。腹壁切口愈合后,如果瘢痕形成薄弱,抗拉强度较低,加之瘢痕组织本身缺乏弹性,故腹腔内压的作用有时可使愈合口逐渐向外膨出,形成腹壁疝。类似情况还见于心肌及动脉壁较大的瘢痕处,可形成室壁瘤及动脉瘤。 表皮及其它组织再生创伤发生24小时以内,伤口边缘的表皮基底增生,并在凝块下面向伤口中心移动,形成单层上皮,覆盖于肉芽组织的表面,当这些细胞彼此相遇时,则停止前进,并增生、分化成为鳞状上皮。健康的肉芽组织对表皮再生十分重要,因为它可提供上皮再生所需的营养及生长因子,如果肉芽组织长时间不能将伤口填平,并形成瘢痕,则上皮再生将延缓;在另一种情况下,由于异物及感染等刺激而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高出于皮肤表面,也会阻止表皮再生,因此临床常需将其切除。若伤口过大(一般认为直径超过20cm时),则再生表皮很难将伤口完全覆盖,往往需要植皮。 皮肤附属器(毛囊、汗腺及皮脂腺)如遭完全破坏,则不能完全再生,而出现瘢痕修复。肌腱断裂后,初期也是瘢痕修复,但随着功能锻炼而不断改建,胶原纤维可按原来肌腱纤维方向排列,达到完全再生。

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

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探讨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接受侧剪产分娩后出现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现象的8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分析愈合不良的原因和护理效果。结果:造成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包括原有阴道炎症、伤口缝合技术不当、过早拆线、产后出血等。观察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种因素均会引起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引入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降低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并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标签: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护理干预 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会阴侧剪或自然裂伤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妇产科伤口,而近年来随着巨大儿、早产儿等现象的增多,产妇会阴伤口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而在临床治疗中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则会对产妇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从而降低产妇预后。为此,分析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是降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接受侧剪产分娩后出现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现象的86例产妇,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医师确诊为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所有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生殖器疾病、恶性肿瘤、患有免疫性疾病等情况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年龄20.5~35.5岁、均值(27.0±1。2)岁,初产妇31名、经产妇12名;对照组年龄20.2~34.9岁、均值为(27.1±1.2)岁,初产妇30名、经产妇13名。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首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参与本次研究的86名产妇进行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原因分析,通过医师会诊讨论、与患者交谈确定最终原因。 其次,对两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包括: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用药护理、会阴卫生护理、饮食指导、基础心理护理、药物镇痛治疗护理、口头宣教日常自我护理注意事项。观察组则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1)产后定期监测:在产后护理人员定期对患者的会阴伤口进行检查,做好会阴伤口周围皮肤的换药、清洁、消毒工作;指导产妇做出正确的卧姿防止对伤口产生压迫。2)心理健康教育:会阴伤口愈合不良会导致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生改变,对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患者而言,由于疾病的存在,自己的工作、生活

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是护理管理工作的重点。随着医学 科技的进步,大量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新技术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康复途径时,也间接增大了护理管理工作的难度。如何通过对安全护理工作的预防性管理,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减少甚至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成为医院护理部高度关注的问题。该研究从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出发,分析与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标签:临床;护理管理;不良事件;原因;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出现护理差错或者是护理事故,包括在临床护理中实现未预计到或者是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仅对病患及家属带来损失,造成医院声誉下降,影响医院发展。同时,随着护理队伍的年轻化趋势加强,其自身存在着经验不足、技能不足等缺陷,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升。因此,开展临床常见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解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 临床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分析 1.1 人员因素 1.1.1 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护理工作繁忙近年来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护理水平得到提升,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49.7万人。根据世卫组织相关标准,每千人拥有护士需要满足2人以上。但是,我国直至2013年才终于满足每千人拥有护士数量达到2人的相关标准,而美国和日本分别为9.8人和11.49人。相比之下,我国在世界范围内横向对比绝对算得上是严重短缺。在部分医院,护理人数上的严重不足,导致护理人员工作十分繁忙,工作量上增加,工作失误率上升,间接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增大了患者发生安全隐患的风险[1]。同时,由于社会传统观念对男护士工作偏见,导致男护士严重短缺,在个别护理工作上,众多女护士显得力不从心,安全隐患增多,风险规避较为困难,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几率。 1.1.2 护理人员素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护理队伍正在朝着年轻化与高学历发展。为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众多医院与高校达成合作,将具有高学历的护理人才引进医院,快速提升了医院工作的护理质量。但是,由于护理人员在校学习主要以理论课程为主,缺乏长期的有效实践,在校生或者是毕业生在实习、入职中,临床经验匮乏,应急能力不足,随机处置能力不足,尚未建立起高度的风险意识,对工作职能认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同时,部分护理人员由于自身定位不清晰,职业态度不端正,违反操作规程,未按要求进行巡视病房,成为护理差错事件的高发人群。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出组织协调能力,通过加强合作,提升整个护理队伍的护理质量。但是,由于护理工作的繁忙,在团队建设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

急性尿潴留的药物治疗

急性尿潴留的药物治疗 发表时间:2013-07-19T10:14:45.2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5期供稿作者:高中喜陈海琳[导读] 用药1次自行排尿者17例,用药2次自行排尿者3例,1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无效,给予保留导尿处理,总有效率95%。高中喜陈海琳(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心卫生院江苏淮安 223231) 【摘要】急性尿潴留是常见的临床急症,而在尿潴留病因中又以前列腺增生症为主,传统以导尿解除尿潴留,近几年来排尿生理研究提示,排尿障碍与a受体有关系,急性尿潴留有“机械性”和“动力性”两种因素,所以本人试用具有a受体阻滞等多种药理作用的氯丙嗪,联合具有兴奋膀胱平滑肌作用的新斯的明治疗共21例尿潴留,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尿潴留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347-01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文21例患者,均是本人近几年来收治病人,年龄为23~83岁,平均56岁,其中前列腺增生症15例,(按88版本科教材的诊断标准),有硬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3例,产后尿潴留2例,因肠炎腹痛大剂量使用654-2〈20mg〉1例,尿潴留时间最长的达20小时,最短的6小时。 1.2方法:首次以氯丙嗪50mg、新斯的明1mg分别肌肉注射,卧床休息15~20分钟后排尿,如果用药后90内不能自行排尿的,可以再用上药半量,超过2小时仍不能排尿的,即行导尿处理。为防止再次尿潴留发生,每晚睡觉前服用氯丙嗪25mg连服一个星期。重度前列腺增生症伴尿路感染的要积极治疗原发病。用药前后观察血压、心律集呼吸变化,并卧床休息加强排尿意识,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反应,有尿道结石嵌顿、先天性阴道畸形处女膜闭锁阴道积血所致尿潴留、心绞痛、机械性肠梗阻、哮喘及心动过缓者忌用。 2 结果 用药1次自行排尿者17例,用药2次自行排尿者3例,1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无效,给予保留导尿处理,总有效率95%。用药后最快20分钟排尿,最慢者105分钟排尿,平均55分钟,21例中4例收缩压下降0.5-1Kpa,舒张压下降0.4-0.6Kpa,心率、呼吸均有相应下降,有1例诉口干,其余无特殊不适。 3 讨论 急性尿潴留是临床常见急症,而在尿潴留的病因中又以前列腺增生症为主,许多研究表明,前列腺纤维肌肉间质、包膜及膀胱颈部含有丰富的a受体,a受体兴奋增加平滑肌收缩、压迫前列腺尿道致膀胱出口阻力增加及尿道闭合内压增高,引起排尿梗阻,有人将这机制尿潴留“动力性成分”,将腺体增生肥大称为“机械性成分”,a受体阻滞剂能选择性的抑制膀胱出口阻力,降低尿道闭合内压而不减弱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因而能消除尿潴留的“动力性”因素,使梗阻解除。 氯丙嗪具有多种药理效应,治疗尿潴留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其较强的a受体阻滞作用和中枢安定镇静有密切关系,由于膀胱颈部、前列腺及包膜有丰富的a受体,氯丙嗪的a受体阻滞作用,可以引起膀胱颈部平滑肌松弛,膀胱出口阻力和尿道闭合内压下降,有利于尿液排出。尿潴留时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患者出现紧张烦躁不安情绪,中枢安定镇静作用起到协同作用。另外有人报导氯丙嗪能松弛尿道内括约肌同时还影响中枢生物胺介质系统。由此看来,其多种药理协同作用效应,使其比其它a受体阻滞剂具有更多的优越性。新斯的明能增加膀胱收缩力与氯丙嗪联合使用更有利于潴留尿液的排出。本人通过21 例患者使用观察认为该疗法安全经济简便,能减少因导尿而带来的诸多麻烦及痛苦,适合于各级医疗单位的使用,但是临床病例尚不多,需要更多病例证实。

伤口愈合的常识

伤口愈合的常识 病人需要手术治疗的时候,病人本人和家属,自然会想到与手术有关的事情。比如,伤口多大?开刀疼不疼?什么时候伤口才能长好?怎样能让伤口愈合得更好一些?这篇文章就说一说与伤口有关的常识。 1.手术刀口开多大好? 患者得了急性阑尾炎,医生就要给他把阑尾切掉。阑尾长在腹腔里,必须切开腹壁才能进行手术。切完发炎的阑尾,还要把腹壁重新缝合起来。切口越大,对病人的损失可能就越大,将来的疤痕也越长。所以医生在设计手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刀口尽量要切得小一些。 还有一些手术,例如,作甲状腺手术,在脖子上开刀,刀口就要隐蔽一些,否则将来在明处露着一条疤,样子不好看,于是医生把切口尽量往下一点,将来用衣服领子一遮就挡住了。 从病人着想,当然手术是刀口越小越好,缝针也越少越好。有时候,病人就以“刀口大小”,衡量医生的技术高低。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完全对的。因为切口大小,首先要从病人的病情考虑,在手术过程中,要看得清楚,操作方便,病人安全才是。 还以阑尾炎手术为例。刀口太小,医生看不清楚腹腔里的病变,翻来覆去,损伤就多,将来还会加重腹腔的粘连,病人经常要肚子痛。如果哪一个出血点没有发现,病人手术后出血多,就有生命危险。所以,第一是手术安全,保证手术成功,第二位的才是切口要小、要隐蔽。这样说来,一味追求手术切口小,就是不足取的一件事了。 2.伤口怎样愈合 开刀以后,如果刀口长得“天衣无缝”,与原来的皮肤没有两样,该有多好啊!实际上又不可能。 开了刀以后,在伤口处就要结疤痕。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疤痕会越来越软,但是,那些地方的弹性总是不如开刀以前。 3.伤口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是清洁伤口。 比如,甲状腺部分切除手术,或者疝气修补手术,手术以前,病人需要手术的那一块皮肤,是完整健康的;手术的时候,医生还要给开刀的皮肤附近反复清洗消毒,医生自己的手,还有手术用的器械,都要认真消毒。这样的刀口,不应当有细菌污染。将来愈合也应当又快又好。 第二类是污染伤口。 比如,阑尾炎切除手术、胃部分切除手术的伤口,虽然手术前皮肤完整,也充分消了毒。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切开胃或肠壁,其中下消化道寄生的细菌,即可污染伤口。阴囊和会阴部的手术,因为靠近肛门,皮肤的消毒灭菌不易彻底,也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是感染伤口。 这类伤口的组织,靠近或直接暴露于严重污染的部分。比如,阑尾穿孔时,脓液流入腹腔,很容易污染伤口,就属于这一类。 4.一般将伤口愈合情况分为甲、乙、丙三级

不良事件报告及根本原因分析制度

1目的 鼓励医院工作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信息,医院利用报告系统进行研究、分析,获得安全警示信息和改进建议,增强识别、处理安全隐患和预防不良事件发生的能力,从而实现医院安全目标。 2范围 全院各部门、各科室 3职责 3.1工作人员 发生或发现不良事件立即处理,同时报告上一级直接主管,登录医院内网,填写不良事件 报告单,上报给相关职能部门。 3.2各科室负责人 3.2.1确保不良事件得到及时正确处理,将事件损害降低到最小。 3.2.2将警训事件上报主管职能科室,督导科室内人员上报各类不良事件与临界差错。 3.2.3积极组织改进工作,及时反馈给职能部门。 3.3医务科、护理部、设备科、总务科、院感科、保卫科、药剂科、输血科等职能部门 接到各科室报来的不良事件与近似错误信息,将警讯事件或SAC=1、2级不良事件上报 至分管院长,积极处理降低损害并及时组织调查、分析、讨论,提出整改意见,及时登录医 院内网填写处理意见和改进措施,并适时进行追踪检查评价,对本部门分管的警训事件和严 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件及时组织根本原因分析(RCA),形成分析报告, 呈报分管院长.每季度将不良事件的趋势分析与处理情况形成报表,报至质管办。 3.4质管办 接收全院不良事件,对跨部门的警训事件和严重度评估分级(SAC)1级、2级的不良事 件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反馈至相关职能部门,并督促改进。每季度整合各部 门不良事件报表,对全院不良事件做整理、分析,每季度或半年汇报至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 委员会。 3.4院领导:分管院长在接到事件报告后及时呈报院长;院长指派分管副院长,在明确事件 性质的48小时内,启动RCA。 4 定义 4.1不良事件 指在医疗机构中发生的、任何预料之外的,不期望的可能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 的痛苦和负担的事件,以及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按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分为四类:

尿潴留

尿潴留 尿潴留是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正常排出。按其病史、特点分急性尿潴留和慢性尿潴留两类。急性尿潴留起病急骤,膀胱内突然充满尿液不能排出,病人十分痛苦。常需急诊处理;慢性尿潴留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下腹部可触及充满尿液的膀胱,但病人不能排空膀胱,由于疾病的长期存在和适应痛苦反而不重。 病因 常见原因是由于各种器质性病变造成尿道或膀胱出口的机械性梗阻,如尿道病变有炎症、异物、结石、肿瘤、损伤、狭窄以及先天性尿道畸形等; 膀胱颈梗阻性病变有膀胱颈挛缩、纤维化、肿瘤、急性前列腺炎或脓肿、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肿瘤等;此外,盆腔肿瘤、妊娠的子宫等也可引起尿潴留。 还有由于排尿动力障碍所致的动力性梗阻,常见原因为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病变,如脊髓或马尾损伤、肿瘤,盆腔手术损伤支配膀胱的神经以及糖尿病等,造成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还有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东莨菪碱等松弛平滑肌的药物偶尔可引起尿潴留。 临床表现 急性尿潴留发病突然,膀胱内充满尿液不能排出,胀痛难忍,辗转不安,有时从尿道溢出部分尿液,但不能减轻下腹部疼痛。 慢性尿潴留多表现为排尿不畅、尿频,常有尿不尽感,有时有尿失禁。 少数病人虽无明显慢性尿潴留梗阻症状,但往往已有明显上尿路扩张、肾积水,甚至出现尿毒症症状,如身体虚弱、贫血、呼吸有尿臭味、食欲缺乏、恶心呕吐、贫血、血清肌酐和尿素氮升高等。 必须指出的是,病人没有排尿不等于就是尿潴留。 检查 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人,可作B超检查。 鉴别诊断 尿潴留应与无尿鉴别。有些人出现无尿的症状,并不是尿潴留,往往是由于肾功能衰竭、肾脏不能产生足够的尿液的缘故。对诊断不明确的病人,

可作B超检查。如果膀胱内没有尿液,可能因为肾功能受损造成的,应对其积极治疗,尽快恢复肾脏的功能。 治疗 1.急性尿潴留 治疗原则是解除病因,恢复排尿。如病因不明或梗阻一时难以解除,应先做导尿或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膀胱尿液解除病痛,然后做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若经耻骨上膀胱区热敷或针刺等治疗仍不能排尿,可行导尿术,尿潴留短时间不能恢复者,应留置导尿管持续导尿,视情况拔除。急性尿潴留病人在不能插入导尿管时,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若无膀胱穿刺针,可手术行耻骨上膀胱造口术。如果梗阻病因无法解除,可永久引流尿液,定期更换造瘘管。 急性尿潴留放置导尿管或膀胱穿刺造瘘引流尿液时,应间歇缓慢放出尿液,每次500~800ml,避免快速排空膀胱,膀胱内压骤然降低而引起膀胱内大量出血。 2.慢性尿潴留 若为机械性梗阻病变引起,有上尿路扩张肾积水、肾功能损害者,应先行膀胱尿液引流,待肾积水缓解、肾功能改善后,针对病因解除梗阻。如系动力性梗阻引起,多数病人需留置导尿管,定期更换;上尿路积水严重者,可做耻骨上膀胱造口术或肾造瘘等尿流改道术。 根据病情,治疗原发病,解除梗阻。如前列腺增生症病人可行前列腺摘除术;不能耐受前列腺摘除手术者,可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对膀胱颈部梗阻者应行经尿道膀胱颈部电切术或膀胱颈成型术。对尿道狭窄者,可行尿道扩张术或经尿道镜窥视下冷刀内切开术。膀胱结石应去除结石。膀胱肿瘤应作相应处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和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可先用药物治疗,若无效需行膀胱造瘘术。 尿潴留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尿潴留往往是在排尿困难的基础 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而来。 尿液完全不能排出者,称为完全性尿潴留;若排尿后膀胱内仍留存尿液者,称为部分性 尿潴留。各种尿潴留,均属于病态,并且极易并发尿路感染;长期尿潴留还可引起膀胱过度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 影响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有: (1)脂肪液化。特别是切口处脂肪较多并采用电刀手术时,其发生机制可能是由于电刀所产生的高温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的浅表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因热损伤发生变性, 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凝固作用而栓塞, 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 术后脂肪组织发生无菌性坏死, 形成较多渗液, 影响切口愈合。 (2)无菌性毒性反应。切口暴露时间较长, 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很易发生氧化分解反应, 引起无菌性毒性反应, 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细菌毒力的大小, 伤口内有无血肿开口异物、局部组织和机体抵抗力的强弱、灭菌操作是否严格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 另外,切口脂肪液化处理不当亦可造成感染。 (3)全身性因素。全身状态主要包括年老体弱、恶性疾病、糖尿病、血浆蛋白低下、贫血、肝肾功能不全、围手术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等, 均可影响切口的愈合。 ◎年龄老化:衰老是引起创伤愈合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各组织细胞本身的再生能力已显著减弱,加之血管老化导致血液供应减少。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组织的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周期明显延长,致使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对伤口的机械性强化的过程也显著迟缓。◎营养低下:严重的蛋白质缺乏可使组织细胞再生不良或缓慢,尤其当含硫氨酸(如蛋氨酸)缺乏时,常导致伤口组织细胞生长障碍,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成纤维细胞无法成熟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的合成减少。维生素缺乏的影响更大,如维生素C缺乏虽不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但使其合成胶原的功能发生障碍(包括脯氨酸的羟化障碍),且影响其转化为纤维细胞,使其瘢痕形成少,抗拉力强度弱;维生素A1 、B2和B6的缺乏则导致纤维化不良;全身和局部锌含量降低也致愈合迟缓。 ◎用药不当: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能明显抑制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并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致使愈合不良;青霉胺也有类似作用,并减弱其抗拉力强度,系因其能与胶原a-肽链上的醛基结合,干扰胶原分子内和分子间的交联形成,致使胶原纤维失去稳定性,加速胶原纤维的分解吸收。 (4)局部因素:局部因素主要有感染及异物,局部血循环不良(局部营养供应不良)及神经支配受损,这些产生的根本原因跟医生无菌操作技术、术中缝合技术、止血不彻底、电刀使用不当等有关。 ◎感染与异物:伤口感染十分多见,并易致化脓,据称仅需100个细菌就足以造成皮下脓肿。感染后深出物很多,可加大伤口局部张力,每致伤口哆开甚至破裂(包括正在愈合及已缝合的伤口),尤其化脓菌产生的一些霉素及酶类可引起细胞坏死,胶原纤维和胶原溶解,从而加重组织损伤,防碍愈合。 ◎局部血循环不良:良好的局部血液循环既保证所需的营养和氧,也有利于坏死物质的吸收、运输和控制局部感染。反之,则影响组织细胞再生修复,延滞愈合,特别对于一些特殊部位的刀口,药物作用及营养输送很难到过伤口。 ◎神经支配受损:植物神经受损时可致局部血液供应发生障碍,影响组织细胞再生。麻风性皮肤溃疡长期不愈,即系因神经受累所致。

尿潴留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尿潴留的相关知识及护理 尿潴留是指尿液潴留在充盈的膀胱内而不能自行排出。尿潴留往往是在排尿困难的基础上,病情进一步加重发展而来。 尿液完全不能排出者,称为完全性尿潴留;若排尿后膀胱内仍留存尿液者,称为部分性尿潴留。各种尿潴留,均属于病态,并且极易并发尿路感染;长期尿潴留还可引起膀胱过度膨胀,压力增高,发生输尿管返流,双侧输尿管及肾积水,最终可导致肾功能受损。急性尿潴留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情况紧急,需要及时处理。 病因与发生机制 正常人膀胱容量为300~500ml。当膀胱内的容量达到200~400ml时,产生的压力被膀胱内壁压力感受器感知,冲动沿盆神经的传入纤维到达骶髓的低级排尿中枢,并同时传到脑干和大脑皮质的高级排尿中枢,产生尿意,大脑皮质对脊髓排尿中枢起着抑制和调节作用,如果时机和环境不适合,将抑制低级中枢的活动从而暂不发生排尿;反之排尿中枢发放冲动沿盆神经的纤维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和尿道括约肌舒张,这样完成了一系列的排尿活动。这一生理活动是膀胱与神经相互作用协调的结果,是较为复杂的生理过程,脊髓反射弧或大脑皮质功能障碍、尿液排出通路受阻,逼尿肌和括约肌功能的异常等原因均可导致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常见病因如下: 1.机械性最常见,任何原因引起的尿道阻塞、尿道狭窄都可导致尿道机械性梗阻,使尿液无法顺利排出。如尿道炎症性水肿、结石或肿瘤、前列腺增生、尿道损伤或狭窄等,此外,直肠肿瘤、妇科肿瘤的压迫以及女性膀胱颈部梗阻也可引起。 2.神经源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病变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正常排尿的神经生理反射,也是导致尿潴留的常见原因,如糖尿病、单纯疱疹、广泛的盆腔手术影响膀胱的运动和感觉神经,腰麻后膀胱过度膨胀、会阴部手术、疼痛等所致尿道括约肌痉挛。 3.药物性很多药物都可引起尿潴留,如中枢神经抑制药可抑制大脑皮质及脑干的自主排尿控制功能、抗胆碱类药物如阿托品、普鲁本辛可使逼尿肌松弛、α肾上腺素类药物可使括约肌收缩,其他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钙通道阻断药、抗组胺药以及某些抗抑郁药都有引起尿潴留的报道。 4.其他原因如果逼尿肌收缩与膀胱颈或括约肌弛张的协同发生失调,就可导致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神经源性膀胱可出现协同失调;此外,醛固酮增多症、长期腹泻或应用利尿药等致低血钾,可使膀胱逼尿肌无力;急性尿潴留也可见于高热、昏迷病人;精神因素、不习惯卧位排尿也是导致尿潴留的原因。 临床表现 尿潴留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不同类型的尿潴留病人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急性尿潴留也称为完全性尿潴留,为突然发生的短时间内膀胱充盈,尿液不能排出,膀胱迅速膨胀而成为无张力性膀胱。下腹胀满并膨隆,尿意急迫而不能自行排出,病人感到尿胀难忍,辗转不安,十分痛苦。在触诊或叩诊膨胀的膀胱区时,有尿意感。常见于尿道损伤、尿道结石嵌顿、前列腺增生。

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伤口愈合不良的常见原因及治疗方法 伤口愈合不良指伤口愈合的3个生物学阶段出现明显的停滞或延迟而导致伤口 长时间不愈合甚至伤口范围扩大,伤口床有明显的感染性或非感染性渗出,伴或不伴坏死组织;另一种情况是I型胶原肉芽过道增殖而致瘢痕过度增生、挛缩。 一、伤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 既往认为,伤口愈合的快慢与好坏取决于病人的体质(如贫血、体质虚弱者,其伤口愈合将会延迟)、病因及特定的伤口环境。现代研究发现,除上述因素外,营养因素、心理因素及伤口护理的操作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营养不良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炎症反应期延迟,伤口易感染;营养素缺乏,组织增生受抑制,伤口增殖期停滞,因而营养因素影响者伤口愈合的全过程。心理状态因影响病人的食欲、睡眠和免疫力而影响伤口愈合,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有利于伤口愈合,而消极、悲观、抑郁等负面心理则会延迟伤口愈合。任何增加病人不适感的伤口护理操作或不利于营造伤口愈合理想环境的操作都会延迟伤口愈合。 二、伤口愈合不良的临床表现 因一种或多种因素的影响,伤口愈合不良可有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清创过程停滞、肉芽组织形成不良或延迟、无上皮再生伴典型的术后并发症(血清肿、血肿、伤口裂开和瘢痕过度形成)以及伤口感染等,上述表现均可引起更炎症的伤口愈合不良。 三、伤口愈合不良的类型与处理 (一)血清肿 1.基本概念:血清肿是指血清渗液集中渗入伤口空隙中,引起局部肿胀。 2.产生原因:可能于伤口边缘的刺激有关,如异物、凝固的坏死物、大团的结扎线、伤口张力过大(缝合过紧、创缘错位)等。 3.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因血清肿系高蛋白渗出液,富含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淤滞在伤口空隙中可能成为良好的培养基,使细菌易于生长而致感染。 (二)伤口血肿 1.基本概念:伤口血肿是指血液渗入伤口裂隙中,外观见伤口周围肿胀,有片状红色淤血,若继发性出血明显,病人还可出现呼吸、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 2.产生原因:伤口血肿产生的原因有:① 伤口血管止血不充分或结扎血管的缝线脱落;② 术后血压升高和塌陷的血管再灌注;③ 活动过度引起出血; ④ 抗凝治疗引起凝血障碍,如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肝素或华法令抗凝治疗; ⑤ 凝血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第VIII因子缺乏)等。 3.可能的并发症:血肿可引起局部张力过大,伤口缝合断裂、裂开,

尿潴留综合治疗方案

尿潴留综合治疗方案 尿潴留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术后排尿不畅或不能自行排尿,尿液潴留于膀胱.男性多于女性,肛肠科术后的发病率高达52%. 1.原因 (1)心理因素:患者可因恐惧手术导致思想过度紧张,或因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条件,因条件反射而发生尿潴留。 (2)疼痛因素:由于肛门和尿道括约肌均受第2~4骶神经支配,各种原因引起的术后疼痛、括约肌痉挛也可反射性地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而致尿潴留。 (3)局部充填物过多:术后肛门直肠内填塞敷料过多、压迫过紧,或异物刺激可反射性地引起尿道括约肌痉挛出现尿潴留。 (4)粪便嵌顿:患者恐惧术后排便疼痛和排便时疼痛能引起大便秘结和粪便嵌塞,而干硬的大便压迫、剌激肛门、直肠,易导致肛门和尿道括约肌痉挛。尿潴留常发生在术后3天。 (5)麻醉影响:腰麻和骶麻后,膀胱神经功能失调,引起排尿反射障碍,出现排尿困难。 (6)手术刺激:手术粗暴,过多地结扎直肠前壁黏膜可诱发尿潴留。内痔注射硬化剂时误将药液注射在直肠前壁外或前列腺内,均可产生无菌性炎症,导致局部组织水肿,压迫尿道,产生尿潴留,出现尿急、尿痛症状。 (7)其他因素:年老体弱者,因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而出现排尿困难。患有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等泌尿系统疾病者,因手术刺激、会阴部胀痛易产生尿缩留。 2. 治疗方案 术后少量饮水,采用平时常用的排尿姿势,多数患者可自行排尿。其他方法如下。 (1)诱导方法:鼓励患者排尿,可以站立、放松、听流水声刺激,造成条件反

射增强排尿感。 (2)对疼痛引起的排尿困难,应给予镇痛药。用0.5%利多卡因20ml长强穴封闭,也可针刺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水道等穴位。 ⑶术后肛管内填塞物过多,术后10~12h以后放松敷料,可有效地防止尿潘留,但必须防止伤口渗血。 (4)有前列腺肥大等泌尿系统疾病者,针刺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透阴陵泉。对年老体弱、膀胱收缩无力者,服用金匮肾气丸;八正散对尿道炎症引发的尿潴留有良好的疗效。采用淡竹叶、灯心草各10克泡水代茶饮也有效果。此外,硝矾洗剂外用熏洗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5)术后2~3天发生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粪便嵌塞,通过指诊可明确诊断,采用38℃的生理盐水灌肠,使大肠排出,尿潴留即可缓解。 (6)对年老体弱,膀胱平滑肌收缩无力者,肌内注射新斯的明1mg,增强膀胱平滑肌收缩,可以排尿。 (7)下腹部冷热敷交替可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促进排尿。 (8)经过各种治疗无效,膀胱充盈明显或术后已超过12h的,应行导尿。但一次排尿量不宜超过1000ml,更不能一次排空,以免因膀胱减压后黏膜血管急剧扩张充血而导致膀胱黏膜广泛出血。必要时留置导尿,每6h排放一次,同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伤口不易愈合的原因

伤口不易愈合的原因 伤口不易愈合的原因 1、患者的年龄是导致伤口不愈合的常见原因之一。老年人由于自身组织细胞再生能力减弱,患者血液供应较差,从而成纤维细胞的分裂增殖周期也明显延长,细胞活性广泛降低,致使伤口愈合延迟,愈合质量下降,甚至导致不愈合的发生。 2、手术过程中或是手术后对伤口处理不当,导致伤口异物残留。由此导致伤口出现炎症反应,从而影响伤口愈合速度。 3、伤口炎症或是伤口感染没有及时处理,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容易炎症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伤口长期不愈合的症状。 4、伤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脂肪液化,伤口部位由于长期的脂肪液化影响伤口血液循环,进而导致伤口长期不愈合。 5、某些全身性疾病会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如果患者自身伴随有糖尿病、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肝衰竭以及肾功能不全等全身性疾病,影响伤口愈合的速度。 6、营养状况也是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原因。不良的饮食,可能影响组织细胞的再生能力,从而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 7、不良的心理状态,也会影响伤口的愈合,患者长期生活中在压抑、紧张的状态下,也就有可能导致伤口不愈合的症状发生。 伤口不易愈合怎么办 1、一旦患者伤口出现不易愈合的症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进

行详细的检查,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的伤口不愈合。 2、如果患者由于年龄或是脂肪液化等原因导致的伤口不愈合,这种情况下患者应该注意做好伤口的护理工作,避免伤口感染,同时搭配使用于氏收口方之类促进伤口愈合的良药进行治疗。 3、如果是由于伤口感染导致伤口不易愈合,需要做好伤口清理工作,如果有坏死组织还应该对伤口进行清创手术,伤口严重的还需要配合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进行治疗。 4、要想使伤口愈合的快一些,首先发生了伤口应该积极、正确的进行处理。保护好伤口,避免伤口感染异物,同时及时清洗伤口,做好伤口的包扎和缝合。 5、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细菌感染。伤口周围的皮肤可用生理盐水或清水清洁,定期换药并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6、适度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伤口不影响活动时,适度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功能退化,防止发生感染。 7、合理膳食,提高免疫力。摄取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鱼、肉、蛋、奶、新鲜蔬菜、水果。 吃什么可以促进伤口愈合 1、发生了伤口应该多食用一些含有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蛋白质能促进伤口愈合,减少感染机会。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有各种瘦肉、牛奶、蛋类等。 2、发生了伤口应该多吃一些含有葡萄糖丰富的食物,它们能够提供患者足够的能量以促进伤口的愈合。含有葡萄糖丰富的食物蜂蜜、龙眼肉青木瓜、猕猴桃等。 3、发生了伤口应该多食用一些含锌量丰富的食物,锌对于我

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一、护理不良事件 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为准确体现《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内涵及减少差错或事故这种命名给护理人员造成的心理负担与压力,科学合理对待护理缺陷,所以现以护理不良事件来进行表述。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或技术水平低而发生的,对病人直接或间接产生了影响。 二、护理不良事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查对制度不严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只喊床号,不喊姓名,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只看药品包装,不看药名,查药名看字头不看字尾,对药品剂量查对不严,对用法查对不严,对浓度查对不严,在临床上极易引起不良后果。 2 、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错误的医嘱,违反口头医嘱的规定,错抄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未服药到口或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2小时,错服、漏服、多服药,甚至擅自用药。有的漏做药物过敏试验或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 、药品管理混乱表现在几种药品混放,毒麻药与一般药品混放,注射药与口服药混放,内用药与外用药混放,药品瓶签与内装药品不符,药品过期,需冷藏药品未放冰箱保存等管理失误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 4 、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表现在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违反手术安全查对制度,造成器械、纱布遗忘在手术切口中;违反护理操作规程,如护士让家属给病人鼻饲造成窒息;输液时忘松止血带造成挤压综合症;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划伤多处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洗胃操作不当造成胃穿孔;给病人热敷造成烫伤或冷敷造成冻伤等。 5、护士不严于职守,责任心不强,年轻护士缺乏护理经验表现在值夜班睡觉,离岗,不及时巡视病房,对病人不负责,工作时思想不集中,而造成严重后果;另外,护士由于年轻经验不足,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和反应,出现一些不应发生的错误。 6 、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思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思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发生。 三、预防护理差错事故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