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技术报告[2004-9-10]

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为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呼唤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彻底改革教师机械的僵化的课堂教学,建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据此,南山双语学校中学部于2002年9月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并列入龙口市2002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经过历时两年的实验,计划于2004年12月份结题。现将该课题实验的背景、意义、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为语文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引导全体语文教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传授上存在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的教条主义。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

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的内容

在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主体的“533”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实现初中语文整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体包括:(1)五种课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单元预习课、范文读议课、迁移训练课、阅读活动课和写作训练课)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2)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三种形式的研究与实施(课堂探究性学习、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课外语文学习);(3)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测验法和学期学年报告评价法)。

2.研究的方法

(1)分工负责。总校教研室、学部领导和实验教师三个层面有机结合,分工负责。总校教研室吴国欣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实验;中学部的成世存校长具体负责实验教师的确定、实验过程的监控、实验的督导评估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中学部分管语文教学的吴志敏主任亲自任课,带领实验小组成员开展实验工作。

(2)现场调研。课题组建立三项工作制度:包括跟踪听评课制度、间周研讨制度和开放教学制度。具体通过以下渠道对实验情况进行监控:一是问卷调查。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对教师和实验的态度;二是召开座谈会。定期召开教师、学生、家长座谈会,了解实验现状和他们对实验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跟踪听课。通过跟踪听课,一起研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实验成果及时推开带动实验班级,然后再由实验班级带动全校教师。

(3)外出学习。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实验教师到莱州玉皇中学、龙口新港路中学等语文教改搞得较好的学校参观学习;组织实验教师到龙口中学现场观摩了全国特级教师、语文教改专家魏书生老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还邀请全国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的发起者,原龙口市实验小学郭淑玲校长两次来校指导我们的实验工作。

(4)收集、积累资料:主要包括用观察法了解和控制学生课堂听课、讨论、回答问题、实践操作、思维活跃程度、完成作业的态度与质量,并做好记录;用测验法检查学生学习成绩,包括当堂检测、单元检测、期中和期末测试。

(5)理论研究。任何学科的研究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过了从量变到质变,继承到发展、创新的过程。“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在总结烟台市初中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初期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的。本课题我们借鉴的理论资料还包括:一是对新课程的研究;二是对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等。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创新点

1.从源头抓起,强化实验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课题实验的直接参与者、承担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要想让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既是首要的、关键的任务,更是一项艰苦的任务。为了切实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素质,学校安排每周二上午第四节和周六上午为理论学习时间,主要内容是新课程理

论、观摩优秀课堂教学录像和相互交流研讨等。

2.确定了“五课型”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在学习和研讨过程中,我们引导实验教师就“一堂好课的标准”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借鉴相关的资料,修订和完善了《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具体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素质、学习效果等六个方面按A、B、C三个等级进行评价。评价标准的拟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有所遵循,把教师推向了实验的前沿,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实验的积极性。(《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附后)

3.构建与实施了“53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我们以“五课型”模式为主体,构建和实施了“533”初中语文教学方法与策略。其基本内容包括:以深化课内轨为主线的五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以改革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为出发点的研究性学习的三种形式的研究;以关注学生语文学习评价改革为辅助的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

⑴构建实施五种课型教学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该如何操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经过我们的努力探索,学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逐步构建起初中语文五种课型的教学模式。

单元预习课。以一个单元为单位,集中利用1个课时的时间,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生字、生词和文学常识等,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范文读议课。以基本篇目作为读议课,具体做法是:出示目标—感悟课文—讨论交流—剖析点拨—总结深化,力求使学生掌握同一类课文的写作方法、同一

类知识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形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迁移训练课。将与范文写法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自读课文或课外文章,放手让学生运用在范文读议课中获取的规律去自学,旨在“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具体做法是:交代目标—自学课文—相互交流—矫正深化。

阅读活动课。每周安排3节“自由读写课”,列入课程表。基本做法是:规定阅读书目—指导读书方法—阅读做笔记—交流点评,并做到了阅读与积累、交流、欣赏、练笔的“四个结合”。

写作训练课。主要与单元写作同步进行。具体步骤:确立写作目标—单元写法引路—搜集写作素材—独立成文—交流点评—修改文稿—书面誊清。我们还将课内的写作与课外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了欣赏乐曲、歌曲、音乐电视和电视散文写感受的写作训练,效果很好。

⑵实践三种形式的语文研究性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的重要环节,我们实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三种方式,目的在于实现学生从被动到主体地位的转变。这三种学习方式是:①课堂探究性学习。我们组织学生通过五条途径进行探究:在课堂中创设情境去探究,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去探究,在课文学习中设立主题去探究,在学科联系中开拓领域去探究,在写作训练中发展思维去探究;②课文内容拓展。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继续和补充,是课内阅读引向广阔社会的扩展与延伸。我们尝试通过四种形式做好延伸阅读:从一个作家的某篇作品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延伸,从文体上延伸,从专题上延伸,从写作技法上延伸;③课外语文学习。我们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积极创设具有多样化、特色化的、真实的、富有生

命力的语文课程,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好语文,砥砺能力。我们依托南山优势,确定了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六大主题,即南山的今天和明天、南山的企业与商贸、南山旅游业、南山人与自然的关系、南山的人才与教育、南山的今天与明天。

⑶实施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

我们遵循评价功能发展性、评价内容全面性、评价方式多样性和评价主体多元性的原则,运用三种方式对学生实施评价。一是学习成长记录袋评价法。通过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语文学习成长的足迹,在记录袋内装有学生撰写的得意之作、摘录的名言佳句、各类竞赛获奖证书、自己最满意的试卷、读书笔记等,现在全校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二是测验法。在测验内容和形式上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做法,注重了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将开卷与闭卷、笔试与口试有机结合起来。试题类型分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和作文四部分,试题的编制强调应用性,以便于考查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如为联欢会写开幕词、为班会设计方案等;三是学期和学年报告法。每个学期结束时,我们都组织教师、家长和学生一起对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填写《学期学年评价表》,对学生发展的成绩、潜能和不足进行客观描述,并将《评价表》装入成长资料袋内。

四、实验取得的效果与实验体会

语文“五课型”单元教学在我校开展已经有两年多了,该实验所潜在的无穷的生命力给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

1.“双轨”教学实验提高了师生的语文文化素养,教师与学生一同成长。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说过: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给孩子一个梦,给孩子一个精神的

底子。“五课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使同学们圆了快乐的语文学习之梦,领略了“大语文的底子”带给他们的实惠:01年—04年连续四年,南山中学学生的品德达标率均为100%;通过日常观察与问卷调查,98%以上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感兴趣,乐于上语文课,乐于看课外书,92%以上的同学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把自己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大量读写”和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他们插上了想象与创新的双翼,学校“小记者团”所到之处,人们也给予高度评价;学生的读写能力大幅度提高。各年级学生在40分钟内,能写出600字以上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顺流畅的文章,在龙口市教研室组织的全国“春蕾杯”作文竞赛中,我校学生连年获奖,成绩优异。教学相长,课题实验也为教师搭建了发展的平台。我校9名语文教师中,有山东省优质课教师、烟台市优质课教师、龙口市明星骨干教师共5人,其比例在全市是最高的。

2.语文“双轨”教学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均衡发展,推动了整体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中学部在龙口市40所初中的教学工作综合评估中始终保持在全市前列,近4年来取得了三年全市第一,一年全市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今年中考中,初四82人参加高中升学考试,其中58人被录取,并有6名学生考入高中甲甲班,录取比例为全市平均数的2.5倍,高甲甲和技能考试录取分数线均为全市最高。同时,艺体特长生升学考试实现了新突破,有8名学生被录取;在今年7月份龙口市教研室统一组织的初一至初三期末抽查考试中,三个年级成绩均为全市第一,总成绩以绝对优势列全市40所学校的第一名,参考的19个学科中有14个学科及格率为全市第一名,创龙口市初中段期末考试成绩之最。

五、实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经过两年多的实验,我们也深深感到,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符合时代发展的教

学模式,彻底改革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评价方式,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我们认为目前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教师观念的问题。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教师的课堂教学很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和“换汤不换药”的倾向。追求表面上的热闹,而忘记了语文教学之根本。要彻底地转变教师的观念,把教师的教学行为真正拉到新课改的路子上来,还需要我们做很多的过细的工作,这项工作是长期的。

2.教学评估问题。现行的教学评估方式存在诸多弊端,从形式上仍然是单一的问卷答卷,从内容上以“双基”评估为主,对实践性内容和开放性题目重视不够。这样的教学评估方式,为传统教学留有生存之地,也为走传统教学路子的人提供了口实。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拟采取以下两个方面的措施。

1.继续组织教师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观念。要使教师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学校要充分利用好教研室创办的《双语教研》和《他山之石》两份学习资料,并通过组织理论学习、理论考试等多种手段转变教师的观念。

2.改革学习评价。要打破唯一通过纸笔答卷测查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拟定一些具有实践性、操作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加强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

总之,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课改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新路子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的不足。我们期望通过课题实验研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果,真正把语文课堂变成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大舞

台。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9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附答案9 阅读理解历来是学生考试的一大失分点,通过针对训练,多读、多做、多反思、多总结,是可以提高解题能力,本系列通过文言文、现代文两大部分,为一线优秀教师、学生提供参考,大家一定会获益匪浅。 一、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①2002年6月,一家知名电视台的记者对世界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进行专访。记者问:“我感觉您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有明确的选择……一个人怎么能够每一次选择都这么坚定和正确呢?”丁肇中回答:“我不知道。可能比较侥幸吧!”记者又追问:“在这里面没有必然吗?”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记者还是不甘心:“怎么能让自己今天的选择,日后想起来不后悔?”丁肇中依然回答:“我不知道。因为我还没有后悔过,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记者无奈:“我发现咱们谈话过程中,您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知道’。”丁肇中这次作了肯定回答:“是!确实这是事实。不知道的,我绝对不能说知道。” ②我相信,每一个听说过这个故事的人,都会被丁肇中草药先生的诚实所打动。在这个世界上,诚实是一束阳光,能照亮一个人的心灵;诚实是一座桥梁,能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诚实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的魅力在于不说假话、大话,以诚待人,以心感人。诚实不需要华丽的词藻来修饰,不需要甜言蜜语来遮掩,它是生命的原汁原味,它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本真和自然。 ④1986年,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曾做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调查,他将550个描写人的形容词列成一张表,让大学生们从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品质和最厌恶的德行。结果显示,评价最高的品质是“真诚”,最厌恶的确良德行是“撒谎”、“虚伪”、“不老实”。 ⑤如今有些人,总是特别害怕别人说自己不深刻,因此总是千方百计地伪装自己、表演自己。固然,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 ⑥诚实看起来是简单的,实际上是深刻的。对人生而言,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 1、给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 ①侥.()幸②词藻.() 2、仿照文章第②段画线部分,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诚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⑤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 4、你怎样理解“诚实更是一个人一生中必须不断进修的课程”这句话的含义? 5、请你为文章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1e10274885.html, “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初探 作者:苏秉文 来源:《学生之友·创新教育》2019年第01期 摘要:“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全新亮相,新教材的“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活动·探究”单元就是以往各版本教材都没有的全新的单元形式。这种全新的单元组织形式改变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给初中语文课堂刮来一股飓风。笔者结合“活动·探究”单元的教 学实际,从三个方面来论述对“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看法与思考。 关键词:统编版;初中语文;活动·探究;新课标 “统编版”在单元组织形式上,出现了全新的面孔——“活动·探究”单元。“活动·探究”单元这种全新单元组织形式是“统编版”最大的亮点之一。“活动·探究”单元包括八年级上册的学习新闻单元、八年级下册的演讲单元、九年级上册的现代诗单元和九年级下册的戏剧单元。那么“活动·探究”单元应该如何教学呢?笔者结合平实的教学实践,从三个论述“活动·探究”单元如何教学这一问题。 一、以阅读为基础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1] 每个活动探究单元以学习任务的形式编排,其基本模式是:课文学习—实践活动—写作表達。课文学习是单元学习的第一步。而“活动·探究”单元的课文学习区别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传授、学生被动学 习的方式。学生在任务的带领下,自主阅读和探究课文,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一)自主阅读与探究课文 “活动·探究”单元最前面设置了本单元的活动任务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阅读任务单, 明确自己在本单元的学习任务。如八年级下册的演讲单元设计以下任务单: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任务二:撰写演讲稿,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学生阅读任务一,完成对《最后一次讲演》、《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人一生中的重要抉择》、《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阅读任务。任务是学生自主阅读为主,教学引导为辅。“活动·探究”单元不能用传统精读课那样仔细地分析,而是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带着学习任务去阅读。如学生阅读《最后一次讲演》完成以下任务:1.作者观点是什么?2.作者的带着什么情感态度演讲的?3.这一篇演讲词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初1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型初探 ———以“与大师对话”主题活动课为例 密山市裴德中学李政军 随着前几年的课改声浪, 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做得轰轰烈烈,但大家很快就发现:流于形式的东西太多,课堂热闹非凡,而学生实际收效甚微.我一直在琢磨,这一理念本身应该是非常好的,是我们教学设计或者过程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带着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与大师对话”名著阅读专题尝试性教学。 一.教学设计 依据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年级的阅读作如下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 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依据二:《语文课程标准》对综合性学习作如下建议:“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 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有 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和研究的过程。” 依据三: 初二,学生进入青春期,人生观、世界观也正在形成。他们渴望有更多的关注——既希望关注外界,又希望得到外界的关注,由于其视野的狭窄,他们往往只注重自己的 内心世界,自我意识膨胀导致逆反心理加重,进而影响对外界的客观认识和评价。 综上所述,我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设计了“与大师对话”主题系列活动,让学生欣赏 文学大师们的作品,了解大师品格性情,洞察社会百态,从而达到拓展他们的视野,提高他 们的语文素养,内化心灵,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目标。 (二).目标: .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学生的阅读思维。(见“依据一”).训练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见“依据二”)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人格,完善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三).阶段设计: 活动分为上、下两期,从初三上学期开始,至初三下学期结束。 “上期”——与中国大师对话:苏轼、鲁迅、余秋雨。 理由: 苏轼:代表古代文人、古典文学,以诗词著称; 鲁迅:代表现代志士、现代文学,以小说和杂文著称; 余秋雨:代表当代文人,关注古今中外文化,思索文化,传承文化,以散文著称。 “下期”——与外国大师对话:莎士比亚、巴尔扎克 理由: 莎士比亚:代表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戏剧著称; 巴尔扎克:代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以小说著称。 (四).方式及过程: 依据: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运 用。因此,在选题中,必须把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学什么”和“怎么学”都有学生来决定,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主选择研究的专题。只有这样,才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首先每学期让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选定一位作家,由此分成三组或两组,选定组长,由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3篇.doc

篇一:初中语文教学反思案例(1582字) 长久以来,语文课堂充斥着浅薄,低级,呆板,滥情。给人的感觉是语文课堂就是思想品德课,说到基础知识,就是字词句;语文老师犹如豆腐娘、犹如疱丁大劫八块,作文教学就是样板戏;语文课改,如同”脑筋急转弯“;语文要审美性,那就朗读一下,最好再来点眼泪,到处是滥情……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 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我常常不把课本当回事,一本语文课本说不定我一个学期只上其中几篇自认为美文的文章,而对自己喜欢的文章说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个个把星期。我上过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过离别诗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对那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文章坚决不上,对那些说教意味甚浓的文章坚决不上,对自己认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坚决不上的。现行课改课本,每单元都是同一题材的文章,教学目标基本相同,我就上一节课就差不多了,关键是要让学生举一反三自学。语文课每课不一定要有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目标为什么不可以是一单元的教学目标呢?如第八册第六整个单元都是讲爱的教育这个主题,主题雷同不说,文章题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课后,还真想不出来上后面三个课文的理由。有人说让他们阅读,看书,其实在小学语文课中,知识和情感储备都还不丰富的学生对单纯的诵读以及大量阅读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接下来,不神聊,不瞎扯还能玩什么呢?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

初中语文各种课型模式初探(修改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效率,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中学语文的课型教学,这是对语文教学“备课”和“上课”的进一步规范。 一、课型特征最能反映中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质 1、课型及课型的分类 课的类型简称课型。它是教学过程的基本形态,一般是根据教学任务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课型可以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活动方式的不同、师生双方作用的不同等来对课型进行命名。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课主要可以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以中学语文的新授课为例,按内容的不同可分为:阅读课、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写作课。其中,阅读课按师生教学活动的特征可再分为:讲读课、半独立阅读课、自读课;按文章的体裁又可分为:古诗词阅读课、说明文阅读课、记叙文阅读课等。 2、课型与教学模式的关系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策略体系。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运用要依据和反应课型的特征,使教学活动更贴近教学规律。课型是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但课型与教学模式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而且一种课型可以选择多种不同教学模式表征,一种模式可应用于多种课型。 3、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在哪里体现?毫无疑问,在课堂上。怎样体现?起码的一点,就是课堂教学中找准文体类型和基本课型的坐标,即上出文体特征,上出课型特征。 文体特征就是要按照不同的文体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如散文要理清行文线索、抓住情感流露,训练动情朗读;小说要欣赏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主题思想;议论文要从中心论点出发,分清论据的侧重,知晓论证的方式,体会语言的严密。文言文要在扫清字词障碍,直译文言句段,落实特殊句式的基础上理解文意,知晓文理。 二、课型的分类,因基点选择不同而有所区别。 课型一般按教学任务作为课的分类基点,主要划分为: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课型特征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各自的教学特征,分清课型,不含混在两三种课型之中,搞成四不象。 新授课的课型模式及基本要求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活动课也逐渐兴起,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很单调的读课文,学生在下面不知所谓的听老师讲。而语文活动课的兴起就很好的解决了语文课传统教学方式的缺点,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活动,在活动中更好的吸收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活动课探索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兴起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部分,是语文课程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知识来源于实践,通过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成功的快乐。本文主要从语文活动课的目的、活动课的内容以及语文活动课要想取得更好效果必须要解决的几个问题这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开办语文活动课的目的 开办语文活动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构建语文学科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语文知识被广泛应用,增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共同学习。改变语文教学模式传统单一的缺点,把语文课程转变为

人文性、综合性更强的一门学科,同时还要具备学科最重要的实践性,让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不论是从知识技能上、还是情感态度上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开办语文活动课是为了迎合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语文实践技能,全面加强语文文化素质。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一直处在高耗低效的状态中,所以语文教学方法必须要实现多样化、教学内容要实现开放化,学生根据实践活动积累经验自主进行语文学习。 二、语文活动课的主要内容 1. 让学生回归大自然,体验生活。为了要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学校采取开放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回归自然,体会大自然的魅力,学生把自己对大自然的体会诉诸笔端,谈自己的感受,抒自己的认识,畅所欲言。 2.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性课程。在老师的带领下,采用专题研究和考察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对拟定的专题进行研究。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各自都很努力的寻找素材,收集资料,遇到困难也会迎难而上,最终在大量资料的收集下,提出各自的见解,让自己的思维更加的开拓化,创新能力也不断的增强,自主学习探索的精神也能很好的激发出来。 3. 发挥特长,展示自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对课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也是一种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 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研究报告 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说明文是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本册的教学重点是培养说明能力。到这册书,教材采用了文体线索和学生心理特点线索双线并进的编排思路,开始强调文体的概念和文体知识的系统性。教学中,我们往往是采用逐项讲解,逐项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的,但我觉得这样教学效率低下,往往是就文学文,而忽视了文体教学的系统性。 说明文是一种旨在传播知识的文体,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懂”,知识性很鲜明,能力要求明确。因此如果在教学中梳理知识点,提出明确的能力训练点,那么说明文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有较大的提高。 (二)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得了解相应的文体知识和文体表达特点,对于说明文,就是如说明的方法,说明的顺序,说明的结构等。 (三)本校实际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薄弱,生源素质较低,学生的文化熏陶、家庭教育都与城市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带着混日子的心态踏人校门,基础差,成绩不理想,他们往往就是老师讲的就学学,不能自己总结、归纳所学的内容。是推推动动,不推不动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系统性,重在指导,促动学生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习的效率。 所以,我们确立了“提高说明文教学效率”的研究主题。 二研究过程描述 (一)确定说明文教学内容的明确内容 教学要在教学内容的研究上下功夫。说明文的学习在教材中编排了两个单元,基本是按说明内容来编排的,一个是事物说明文单元,一个是事理说明文单元,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既要学习课文的相应内容,也要学习说明文的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向大海也能要“药” 刘诗瑶 ①前不久,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和上海绿谷制药联合研发的治疗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甘露寡糖二酸”(GV—971)顺利完成临床Ⅲ期试验,在新药研制上迈过了最关键的一步。该药物是从海藻中提取的海洋寡糖类分子,其新颖的作用模式与独特的多靶作用特征,为阿尔茨海默症药物研发开辟了新路径。 ②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巨大的生物资源库。以海洋生物和海洋矿物中的有效成分为基础开发的药物就是海洋药物。据中国海洋大学、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学委会主任管华诗院士介绍,目前认识和开发的海洋药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资源。 ③人类主要生活在陆地上,所研发的药物主要来源于陆地,但使用多了,就有可能产生耐药性。于是,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浩瀚深邃的海洋。 ④除了够新,海洋药物还够“奇”。据管华诗介绍,为了适应在深海环境中的生存、繁衍、防御等活动,深海生物进化出了独特的基因,耐寒耐热耐高压等,能够产生结构奇特、活性多样显著的海洋天然产物,它们为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结构信息,是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人类重大疾病药物先导化合物发现的重要源泉。 ⑤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共有13个海洋创新药物被批准上市,其中管华诗院士1985年开发上市的我国首个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就是其中之一。进入21世纪后,海洋药物的开发和上市速度明显加快,十几年间,先后有8个海洋药物被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欧盟EMEA(欧洲药品评估局)批准上市。到2016年,海洋药物的全球市场达到86亿美元,已成为蓝色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极。 ⑥据了解,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日本及欧盟等国家纷纷制订相应计划,斥巨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药物已经成为国际医药领域竞争的热点。 ⑦但向大海要“药”,并不容易。 ⑧首先是采样难。要“药”的第一步是到海里获取海洋天然产物,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结构特异而复杂,且含量极微。这需要深海设备的支撑,这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其次是培养难,从海洋采集完生物资源,仅仅是完成了最前端步骤,还需在陆地上充分模拟海洋环境,对生物进行培养,延续研究。 ⑨“再次是研发难,从化合物到活性化合物、先导化合物、候选药物,最终通过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形成市场上的药物,链条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让新药‘夭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杨献文研究员表示,若无企业参与,单纯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很难进行新药研发。 ⑩尽管困难重重,我国科研人员和制药公司依然坚持不懈地进行海洋药物开发,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山大学等科研院所及高校都是海洋药物开发的重要力量。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近年,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我校的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 单一的课堂传授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 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措施。 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单调乏味、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 甚至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 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 的深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 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 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 的组成部分,包括课外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话说话活动、写字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 因此只有把课外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才能根本解决语文 课外活动难以落实,难以坚持的问题。 二、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 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式和发展, 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自终的积极性参与,强调学生在活 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入消化,吸收并 转化为能力。 三、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有独特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此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语文活动课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 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 的意境之美,可以开展配乐诗朗诵,或者是一次为诗配画的比赛。这都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 的语言这个工具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方面进一步深化。 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弊病就是不利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个体上存 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在语文活动课中,有的学生喜欢阅 读艺术体品,有的喜欢看电影和戏剧,有的喜欢写诗歌散文一,有的喜欢辩论、朗诵、演讲,而多样的语文活动性正可以提供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发挥自已的个性和特长。教师也可以 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加以锻炼。 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是一种求同思维,而语文活动课中更多要求学生发挥求异思维,从 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答案和结局。比如《皇帝的新装》课本剧的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 选择了为其加上结尾。学生们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剧本,骗子的结局各 不相同。 四、开展语文活动课中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索 近年,我省初中语文教学领域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改革热点——活动课。在一些中学,初中语文教学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参与活动为特征的语文活动课正异军突起。占据一席之地,并以其生动活泼、切实有效而得到学生的欢迎。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正是由于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沉闷,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的局限,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二、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显示出鲜明的特点和不可替代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活动,而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活动课侧重于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而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式方法,就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语文活动课则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实践。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三、语文活动课之所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其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的。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时,就不能抽象地传授学科有关的知识、法规、原则,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初中语文活动课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或”模拟”,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四、当然,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就感到必须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一、导言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到底应该如何教?是不是都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来做,读一读、背一背、理解大意就行了?我个人认为,这得依据所选文言文文本的特点来定,标准里的要求是总体要求,是基本要求,是最低要求,这不应成为语文教师从事单篇文言文文本教学的桎梏。语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思考”这面超验的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聚会”的活动,这思考拒绝以某个在先的目的的名义而结束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教学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文言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大量实践呢?最为有效的一条就是把教学的触角伸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去,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交际场中,进行场复原。这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与生活相联系是一致的。只不过,这种联系,是一种特殊的方式,我把它称之为场复原(回到原始状态)。 场复原,说简单一些,就是把教师与学生的“思考”通过时光隧道送到文本所提供的场景或文本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让这种“思考”接近更为原始的状态,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完全融合,进而让教师、学生在这种状态下进行交际,实施教学行为,实现教学目标。对《十则》的教学,若能采用这种方式,其教学必将产生特效。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所记多口语,文辞简古。其篇章虽有记事,但却简略;记言虽多,但却只是片言只语,且多为自言自语,有问语又有答语的少之又少。是不是孔门弟子的疏忽呢?在《论语》中将一句话的来龙去脉都记录下来的也有。这说明,他们是有意给后人留下空缺的。这个空缺,就是后人理解《论语》要旨的所在,也是后人思考的所在!我们知道:一个词语,如果离开了句子,就很难确定它的意义;一个句子,倘若离开了段落篇章,往往得不到正确的分析;一篇文章,要是不弄清其写作背景等特定的环境,便谈不上理解了其真正的文义。一句话,如果仅知道其字面意思,不弄清这句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什么要这样说,那对这句话的理解也仅仅是走马观花。在对《十则》的教学中,我们如果能用“场复原”的方法,把教师、学生置身于这句话产生的原生态中,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训练,是不是更有利于学生对言语的理解呢?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九年级初中语文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带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 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 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 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联结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非智能部件相互作为的产物,在他们眼里人类也是一种机器,其智能来源于许多非智能但半自主的组成大脑的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研究大脑的结构,让计算机去模仿人类的大脑,并且用某种教学模型去重建一个简化的神经元网络。行为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是机器和人类的行为相似,研究人工智能应该研究人类感知和行动的本能,而不是高级的逻辑推理,不解决基本问题就无法实现复杂的思维模拟。因而他们让计算机模仿人的行为,建立人工智能系统。 人工智能来了 如今,人工智能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计算机视觉、智能机器人、自然语言实时语音翻译、视觉内容自动识别、推荐引擎等。淘宝、京东等商城,等资讯网站,会根据你之前浏览过的商品、页面推送给你一些相关的产品或网站内容。这其实就是引擎推荐技术的一种表现。计算机视觉有着广泛的细分应用,其中包括,医疗领域成像分析、人脸识别、公关

初中语文五课型研究报告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技术报告[2004-9-10] 时代的发展、教育的变革,为每一位教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向每一位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课程呼唤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彻底改革教师机械的僵化的课堂教学,建立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据此,南山双语学校中学部于2002年9月确立了《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并列入龙口市2002年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经过历时两年的实验,计划于2004年12月份结题。现将该课题实验的背景、意义、方法与效果报告如下,请各位领导和专家指正。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为语文教学改革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使我们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重新进行审视和认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研讨过程中,我们引导全体语文教师对传统的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与剖析。大家认识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继承前人知识和以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传授上存在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的教条主义。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缺乏主动探究,缺乏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独特的体验。新课改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进行改革,建立生动活泼、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面的学生学习评价方

式,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研究的内容 在努力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素质的基础上,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积极探索和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以“五课型”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为主体的“533”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实现初中语文整体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具体包括:(1)五种课型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单元预习课、范文读议课、迁移训练课、阅读活动课和写作训练课)的构建与实施方法、策略的研究;(2)语文探究性学习的三种形式的研究与实施(课堂探究性学习、课文内容的拓展和课外语文学习);(3)三种语文学习评价方式的研究(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测验法和学期学年报告评价法)。 2.研究的方法 (1)分工负责。总校教研室、学部领导和实验教师三个层面有机结合,分工负责。总校教研室吴国欣主任担任课题组组长,全面负责本课题的实验;中学部的成世存校长具体负责实验教师的确定、实验过程的监控、实验的督导评估及实验结果的总结;中学部分管语文教学的吴志敏主任亲自任课,带领实验小组成员开展实验工作。 (2)现场调研。课题组建立三项工作制度:包括跟踪听评课制度、间周研讨制度和开放教学制度。具体通过以下渠道对实验情况进行监控:一是问卷调查。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 中学语文课外活动计划(一) 一、课外活动学习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社会探索活动的体验,在生活中得到领悟和内化。 2、通过小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在活动中培养成员之间协作精神。 4、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以求实、认真的态度从事各项探索、钻研活动。 5、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目标的设计和问题的研究将会对行政的决策起着一定的作用。 二、课外活动的实施: (一)实施的基本要求: 1、全员参加----要求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2、任务驱动----小课题组成员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 3、形式多样性----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小课题的研究活动。 4、课内外结合----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有利时机开展活动。 (二)实施的一般程序: 1、进入问题情景阶段。目的在于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提供研究范围,诱发探究动机。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进入探究问题的状

态,形成具体研究方案。 2、实践体验阶段。在开放情景中主动搜集和加工处理信息,小组合作与各种形式的人际交往、沟通,以科学态度解决实际问题,从一定角度认识环境、认识自我。 3、表达和交流阶段。学生将自己或小组经过实践、体验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材料。成果的表达方式要多样化,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与同学们分享成果。 三、活动的评价: (一)评价的一般原则: 1、正面评价。主要对学生开展项目作业的积极态度、兴趣、动机等方面去评价。 2、重视过程。着重评价学生开展项目作业具体过程的内心感受、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3、强调应用。看重学生的项目作业的实际应用。 4、关注体验。重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的内心感受。 (二)综合实践课评价的特点: 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评价内容的丰富和灵活性:参与综合实践课活动的态度;在综合实践课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对学习和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3、评价手段和方法的多样性。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反思 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都能有意识地渗透二期课改的先进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得到广泛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环节中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交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同时还将拓展设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举一反三;教师在整个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反馈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但有些课堂,虽然授课教师也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也试图在课堂中进行教学改革,但还留有一定的遗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其原因。 一、多媒体的运用:幻灯片上的内容等同于板书? 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为语文教学改革增添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眼耳并用等特点,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优化了教学效果。 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给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如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展示音像资料,学生们可以边欣赏园林实景,边聆听课文范读,耳闻目睹,美妙自得。在此基础上,老师接下来讲解课文,学生当然会听得津津有味,可以说是如鱼得水,轻松自如。聪明的教师与学生共同制作一个课件,鼓励学生们进一步结合课文制作解说词,配合课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苏州园林。学生站在大屏幕前介绍,颇有新鲜感、成就感。教《变色龙》时,如果将描写奥楚蔑洛夫的神态的文字变为一张张图

片,将描写他的一系列动作的文字制作成一个个动画,学生就能在图片和动画的观察中更深刻地理解“变色龙”多变的性格。《活板》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对活板的制作过程进行了一步步详尽的解释、说明。但学生没有见过,因此对课文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对此,在教学中就运用了多媒体手段。在多媒体教室播放了该课的多媒体影音资料。课文中原本生涩的科学术语变成了具体、形象的多媒体信息,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对大多数内容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影响了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若利用多媒体手段,则可突破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将事物情景真实、生动的展示给学生,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在讲解《安塞腰鼓》等课文的时候,可以通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与课文有关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亲身感受一下安塞腰鼓的气势磅礴,而且还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回想当时上课的情景还是历历在目。 教师在教学中成功地运用多媒体,确实拓展了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仅靠书本、教鞭、粉笔传道授业的套路,无疑给学生提供了全方位、多渠道、最直接的听觉、视觉感受,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我们也看到了许多老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喜欢不加选择地使用多媒体,以为这才是现代教育,这才是课程改革。有些人上语文课,往往把有关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等文字资料制成幻灯片,放映到屏幕上,一般说来,这些资料文字比较多,密密麻麻,坐在后面的学生往往看不清楚。因此,还不如老师讲,学生听,这样还能培养学生的听力;并且学生还能边听边作笔记。只有那些有关作家生平、写作背景的图

初中语文活动课案例及分析

初中语文活动课案例及分析发表时间:2009-09-25T15:16:27.467Z 来源:《教育前沿与探索》2009年8月第4期供稿作者:吴桂清(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丹麻初中811603) [导读] 该单元就以“名人”为主题设计活动,课题是:我也“追星”。 本学期七年级(下)第三单元安排了《邓稼先》、《音乐巨人贝多芬》、《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几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邓稼先、贝多芬、闻一多、福楼拜等人的动人故事。 该单元就以“名人”为主题设计活动,课题是:我也“追星”。根据综合活动的要求,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题目:爱迪生(或其他著名人物)的故事;我了解的名人;我心中的名人。要求自己搜集喜欢、崇拜的名人的资料,了解名人的故事,同时我也推荐印发有关名人的资料,如:中外历史上的名人、中外名人传记、十大元帅的故事、体育影视名人故事等,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供学生参阅。活动三选一:(1)名人故事大家讲;(2)最近我在读——;(3)瑕瑜互见说名人。 学生在进行上述活动时,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安排时间,有的是个人搜集,有的是分工合作,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筛选、梳理,工作一般是分小组进行……当学生津津有味地谈着一个个名人的故事时,头头是道地从爱迪生火谈到杨振宁的时候,你会惊异地发现,一个个“爱迪生”、“小盖茨”诞生了…… 当他们谈到自己所读的名人传记时,口悬若河地从林肯谈到毛泽东的时候,会让人感到我们的学生离名人越来越近,名人在伴随着他们一起成长;当他们谈到名人的优、缺点时,也能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评价。通过活动让学生树立了健康、高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前学生学语文由开始的被动学转为主动、散漫转为合作、满足转为探究,学语文的兴趣也浓厚起来了。 案例分析:这样的语文实践性学习,体现了开放性原则。让学生探究的触角伸到历史、未来,延伸到文学、科学,延伸到地理、生物,延伸到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践性学习,不但在内容上与阅读有着紧密联系,而且以课文学习为生长点,是课文的一种延伸和拓展。 反思: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首先,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相信和依赖学生,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把课堂还给学生。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现在新知识的出现速度越来越快,教材编制的软件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教学传播的网络化正向我们逼进,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我们教师必须从“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

浅谈初中语文活动课探究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探究 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课程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措施。 一、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单调乏味、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讨厌语文,害怕语文,甚至渐渐远离语文。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正是由于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注入式,学生缺乏自主的实践,才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的深闷,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语文教学质量适应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特别要注重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地进行语文学习实践。 语文课外活动的开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条充满希望的途径。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包括课外的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话说话活动、写字活动和参观访问活动。因此只有把课外活动列入语文课程,给予教学目标、内容和进程的规定,才能根本解决语文课外活动难以落实,难以坚持的问题。 二、从教育学看,学科教学的任务和目的在于促使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迁移,只有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而任何一种能力的形式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语文活动课强调活动过程中学生自始自终的积极性参与,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自我设计,自我活动和自我感受、体会,从某种意义上讲,活动课可以说是可行性强、操作过程具体的实践应用课,它将有力地促进学生把学过的语文知识进入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三、语文活动课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相比,有独特的优势。 语文活动课的“活动”,主要指学生的学习活动。主要侧重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因此活动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与传统的必修课课堂教学有明显的区别。 语文活动课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可以开展配乐诗朗诵,或者是一次为诗配画的比赛。这都需要学生在了解诗歌的语言这个工具的基础上,从人文精神方面进一步深化。 课堂教学的一个明显弊病就是不利于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别情况进行教学。学生在个体上存在着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所指向的对象是各不相同的,在语文活动课中,有的学生喜欢阅读艺术体品,有的喜欢看电影和戏剧,有的喜欢写诗歌散文一,有的喜欢辩论、朗诵、演讲,而多样的语文活动性正可以提供他们一个选择的机会,发挥自已的个性和特长。教师也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以及知识能力缺陷有目的加以锻炼。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是一种求同思维,而语文活动课中更多要求学生发挥求异思维,从各个角度出发,寻求多种答案和结局。比如《皇帝的新装》课本剧的写作过程中,有的学生选择了为其加上结尾。学生们在大胆想象的基础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剧本,骗子的结局各不相同。 四、开展语文活动课中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1、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课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但返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后结束的总结,点评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心血和汗水。 2、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与语文活动。 3、必须使语文活动既生动活泼又切实有效。语文活动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一定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