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最新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精品

最新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精品

最新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精品
最新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精品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航母萌芽并非在美国,而是一位浪漫的法国人。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莱曼?阿德率先出版了一本名为《飞行》的专著,首次向世人描述了飞机与战舰结合的迷人梦想,并向各国海军展示了航空母舰的雏形,立即引起了海军强国的极大兴趣。20世纪初,处于急速崛起的美国海军,大力发展大型战舰,决心使用航空母舰来改变海战模式,并加快着手这方面的试验。1910年11月14日,停泊在汉普顿锚地的美国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的外形与往常显得有点异样:从舰上的舰桥开始,平缓地向前甲板倾斜安装了一条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跑道;而在跑道上一架待飞的“柯蒂斯”式飞机此时正迎风而立。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著名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在检查完各项设施后,迅速跨入座舱,启动发动机。随着螺旋桨越转越快,飞机向前急速滑去,但由于木质甲板长度太短,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结果机头直往下扎。就在围观的人们以为一场悲剧即将发生时,沉着的伊利操纵尾舵,拉起了机头,驾驶着飞机在海面上空蹒跚前进了几千米,最后安全地降落在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

两个月后,美国海军又在旧金山海湾进行了航空母舰的舰上降落试验。由于飞机在战舰甲板上降落比起飞难度更大,也更危险,因此美国海军特地选择了一艘吨位更大的重型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而且在其尾部安装了比“伯明翰”号巡洋舰起飞甲板更长、更宽的一段木质跑道:长约36米、宽约9.6米。为了能迅速减小飞机的着舰速度,还沿着甲板横向设置了22根钩索,每道钩索两端用50磅重的沙袋系住。伊利还把自行车内胎缠在身上,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1911年1月18日,这天海面风大浪涌,战舰颠簸不已,而舰长又错误地决定抛锚停航,并将舰尾迎着风向。幸亏伊利技艺高超。他关闭了发动机,降低高度,压低机尾,钩住了其中的11根拦阻索;通过一段距离的减速滑跑,飞机总算在距平台前端9米处停住。伊利先后成功地实现飞机在战舰的起飞和降落,为航空母舰的正式发展奠定了基石。此后不久,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相继开始了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很快一批包括水上飞机母舰在内的性能迥异、大小不同的航空母舰接连问世,不久便在战争中突显出它们的威力。可是因“巨舰大炮”的思想在不少国家海军领导人头脑中作祟,他们对“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方案并不以为然;武断地认为要使飞机能在军舰上起降,就必须拆除军舰上的大炮,而这将大大降低军舰的战斗力。因此,早期的海军强国并没有大力发展阿德那种在军舰甲板上起降飞机的航母设想,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即研制水上飞机及其母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水上飞机母舰开始登场亮相,并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它固有的缺点也充分显示出来:吊放与回收不方便,起降受风浪影响大等。于是,英国转而把一艘商船改装为设置全通飞行甲板和岛型舰桥的航空母舰,命名为“百眼巨人”号。这艘满载排水量1.4万余吨、最大航速20节、可搭载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成为现代常规航母的雏形。1918年英国首次专门设计建造“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海军两年后设计建造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却赶在英国人之前,于1922年提前服役,夺取了世界上首艘专门设计建造航空母舰的桂冠。到二战前夕,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建造了数量可观的航空母舰,但因“大舰巨炮”思想始终在各国海军中占主导地位,战列舰依然是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精)

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 考点2、人性的复苏 (7) 一、文艺复兴 (8) 四、宗教改革: (13) 考点3 启蒙运动 (18) ▲易错知识点 (30) 【高考题】 (32)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I、考点和要求 一、考点 (1)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要求 知道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II、基础知识梳理 一、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出现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

(此时中国为战国时期) 2、出现原因(背景): (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平民地位的提高; (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3)个人主义的成长; (4)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内容: (1)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 (2)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4、特点:(1)-(4)P90 5、主要代表:普罗塔哥拉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表现出人文主义倾向),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6、评价: (1)智者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2)是在原始宗教…… (3)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积极:智者学派强调人是客观事物的主题,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从而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局限:(1)把人的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2)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 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被马克思成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百年航母与中国航母精神90分

百年航母与中国航母精神 考试时长:60分钟考生:总分:90 及格线:50 90分 ? 1.我国的第一艘航母的编号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山东号 o B.北京号 o C.青岛号 o D.辽宁号 ? 2.奠定航空母舰的作战模式的一场战争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美日中途岛海战 o B.日本偷袭珍珠港 o C.英国空袭库克斯港 o D.英阿马岛海战 ? 3.航空母舰开始成为主力舰的标志性战役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斯大林格勒会战 o B.基辅包围战 o C.波兰闪击战 o D.塔兰托战役 ? 4.最早提出航空母舰概念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法国

o B.英国 o C.美国 o D.俄国 ? 5.历史上,第一次驾驶飞机从巡洋舰上起飞的人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英国的杜克少校 o B.美国的尤金?伊利 o C.德国的埃里希?哈特曼 o D.日本的西泽广义 ? 6.历史上,首次实现飞机在军舰上降落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日本 o B.苏联 o C.美国 o D.瑞士 ?7.第一艘被击沉的航空母舰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美国的小鹰号 o B.俄国的库兹涅佐夫号 o C.英国的勇敢者号 o D.日本的翔鹤号 ?8.第一次给航空母舰下定义的文件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华盛顿海军条约》

o B.《波兹坦公告》 o C.《开罗宣言》 o D.《雅尔塔协定》 ?9.全世界的军事文化的最终目的都是要超越自身的不安全感,这份不安全感来自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疆域的大小 o B.文化的不同 o C.民族的纷争 o D.资源的匮乏 ?10.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英国的威尔士亲王号 o B.法国的戴高乐号 o C.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号 o D.日本的凤翔号 ?11.世界上各个国家发展航空母舰的技术不尽相同,下面对各个国家航母技术路线的阐述中,正确的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美国发展的航母甲板和舰艇宽大,舰载机数量多 o B.英国发展的航母追求轻量化 o C.日本发展的航母以缩小吨位追求高攻击性 o D.中国发展的航母以核动力为主 ?1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参战国中,在战争中使用航空母舰的国家有()。(多选题3分)得分:3分

最新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精品

航空母舰的起源及其发展 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航母萌芽并非在美国,而是一位浪漫的法国人。1909年,法国发明家克莱曼?阿德率先出版了一本名为《飞行》的专著,首次向世人描述了飞机与战舰结合的迷人梦想,并向各国海军展示了航空母舰的雏形,立即引起了海军强国的极大兴趣。20世纪初,处于急速崛起的美国海军,大力发展大型战舰,决心使用航空母舰来改变海战模式,并加快着手这方面的试验。1910年11月14日,停泊在汉普顿锚地的美国海军“伯明翰”号巡洋舰的外形与往常显得有点异样:从舰上的舰桥开始,平缓地向前甲板倾斜安装了一条长25.3米、宽7.3米的木质跑道;而在跑道上一架待飞的“柯蒂斯”式飞机此时正迎风而立。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著名民间飞行员尤金?伊利在检查完各项设施后,迅速跨入座舱,启动发动机。随着螺旋桨越转越快,飞机向前急速滑去,但由于木质甲板长度太短,飞机在脱离甲板的一瞬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起飞速度,结果机头直往下扎。就在围观的人们以为一场悲剧即将发生时,沉着的伊利操纵尾舵,拉起了机头,驾驶着飞机在海面上空蹒跚前进了几千米,最后安全地降落在海滩旁的一排小木屋附近。 两个月后,美国海军又在旧金山海湾进行了航空母舰的舰上降落试验。由于飞机在战舰甲板上降落比起飞难度更大,也更危险,因此美国海军特地选择了一艘吨位更大的重型巡洋舰“宾夕法尼亚”号,而且在其尾部安装了比“伯明翰”号巡洋舰起飞甲板更长、更宽的一段木质跑道:长约36米、宽约9.6米。为了能迅速减小飞机的着舰速度,还沿着甲板横向设置了22根钩索,每道钩索两端用50磅重的沙袋系住。伊利还把自行车内胎缠在身上,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1911年1月18日,这天海面风大浪涌,战舰颠簸不已,而舰长又错误地决定抛锚停航,并将舰尾迎着风向。幸亏伊利技艺高超。他关闭了发动机,降低高度,压低机尾,钩住了其中的11根拦阻索;通过一段距离的减速滑跑,飞机总算在距平台前端9米处停住。伊利先后成功地实现飞机在战舰的起飞和降落,为航空母舰的正式发展奠定了基石。此后不久,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相继开始了航空母舰的研制工作,很快一批包括水上飞机母舰在内的性能迥异、大小不同的航空母舰接连问世,不久便在战争中突显出它们的威力。可是因“巨舰大炮”的思想在不少国家海军领导人头脑中作祟,他们对“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方案并不以为然;武断地认为要使飞机能在军舰上起降,就必须拆除军舰上的大炮,而这将大大降低军舰的战斗力。因此,早期的海军强国并没有大力发展阿德那种在军舰甲板上起降飞机的航母设想,而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即研制水上飞机及其母舰。第一次世界大战,水上飞机母舰开始登场亮相,并在战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它固有的缺点也充分显示出来:吊放与回收不方便,起降受风浪影响大等。于是,英国转而把一艘商船改装为设置全通飞行甲板和岛型舰桥的航空母舰,命名为“百眼巨人”号。这艘满载排水量1.4万余吨、最大航速20节、可搭载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成为现代常规航母的雏形。1918年英国首次专门设计建造“竞技神”号航空母舰,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海军两年后设计建造的“凤翔”号航空母舰却赶在英国人之前,于1922年提前服役,夺取了世界上首艘专门设计建造航空母舰的桂冠。到二战前夕,美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已经建造了数量可观的航空母舰,但因“大舰巨炮”思想始终在各国海军中占主导地位,战列舰依然是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命题规律 该专题主要阐释了自占希腊罗马以来两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和发展的三个阶段,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单元。从内容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都是新课程高考的主要内容。从命题角度看,往往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引人人文思。人文精神的理解把握;还要注意启蒙运动对中国及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化的作用、中国民主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的比较。 2.题型推测 高考中可能会以选择题为主,其中古希腊的内容属于新加内容要被关注;建议要适量的训练材料解析题和开放性的题目。尤其关注思想史部分的纵横向比较与延伸,并与政治经济领域的内容相结合,尤其与政治制度方面的结合。 3.热点问题 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然后分清和理解人文精神发生、复兴到发展成熟的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在宏观掌握人文精神发展的线索的伺时,注意理解人文精神不断丰富、发展的内涵;认识仁人志士为实现人文思想而进行斗争的精神及对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作用。 结合现代教育所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加强、加深对人文素质的理解。 Ⅱ.重点知识再现 一、人文主义的产生 (一)、智者学派 1.历史背景: (1)、经济政治条件:前世纪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雅典成为希腊政治文化中心。 (2)、面对人在社会中日益突出的中心地位,有些学者开始把研究重点转到人本身。 2.概况:前5世纪 (1)、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 (2)、研究领域: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究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以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等。 (3)智者学派思想主张 ①普罗泰戈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至高无上。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认为的产物,其约束力也是相对的,一切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3.智者学派的影响 ①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②某些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③它关于奴隶制度不符合人性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 (二)、三大思想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苏格拉底:强调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 (1)主张:①道德上:针对时弊,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提出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时弊: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②善是人内在的灵魂,教育对德性同样重要,可以使人认识已有的美德。③政治上:反对过激民主政治,支持寡头政治。 (2)苏格拉底心中优秀个人应具有的必要素质:心地善良、知识渊博、富于教养、崇尚理性。 2、柏拉图:关注的焦点也是人类社会 他的《理想国》分成三等级:贤哲统治、武士保卫、农民手工业者生产 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3、亚里士多德(人称散步的哲学家,最博学的人)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创立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课时作业

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学业达标] 1.(2018·湖南师范大学附中期中)恩格斯说:“意大利人是现代欧洲各个民族中间的长子,是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这主要是指意大利( ) A.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B.率先开辟了新航路 C.首先倡导复兴人文主义 D.最先开展宗教改革 答案 C 解析依据“西方现代文化转型中最先觉醒的民族”并结合所学可知,意大利是文艺复兴最先兴起的城市,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使得意大利的思想文化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故选C 项。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和西北欧的尼德兰等城市几乎同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所以意大利在这方面没有独创性,排除A项。率先开辟新航路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进行宗教改革的主要国家是德意志,排除B、D两项。 2.(2018·新疆乌鲁木齐一中月考)历史课上,同学们针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展开讨论,最后认定其实质就体现在“兴”上。“兴”的含义是( )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神学文化的复兴 C.封建文化的重新兴盛 D.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答案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名义下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所以“兴”的含义应为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故D项正确,排除A项。神学、封建文化是文艺复兴运动抨击的对象,故排除B、C两项。 3.(2018·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薄伽丘《十日谈》中有个《裁判官的故事》。故事描述了一个财主因为亵渎耶稣被宗教裁判所判处火刑。后来他通过送礼疏通关系,被释放回家。该故事意在( ) A.提倡人在现世生活的享受 B.揭露教会腐败 C.鼓动人们去反对天主教会 D.反对禁欲苦行 答案 B

中国航母的发展及对今后发展的影响

中国航母的发展及对今后发展的影响 相比英美俄等国家,中国的海上战斗力一直以来并不是很突出,虽然中国的潜艇可圈可点,其海上防御系统足够保证国家的安全,但是一直以来并没有对周边国家产生足够的震慑,正如今年在南海发生的一些领土资源争端问题和钓鱼岛等问题,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海军来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中国的航母也就呼之欲出。 其实中国的航母梦起步比不算晚。据资料得,早在1928年民国时期国民党海军署长陈绍宽便在呈文中首次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舰。这离英国人建成世界上第一艘具有全通式飞行甲板的“竞技神”号航母仅差十年。而第一次提出建立航母计划是在1930年,海军部提出了一份包含航空母舰、装甲巡洋舰、潜水艇的庞大六年造舰计划。不过事实上当时内战不断,政府的财政极度困难,这份空中楼阁式的造舰计划根本就没有执行的可能。而这种延滞间接地导致了当时被外强所侵略。也导致了中国航母的起步比较晚。 中国为了加快更强大海军力量的建成,中国进行有计划的购买航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功买进4艘航母,其中一艘被拆,2艘当作娱乐设施,还有一艘被搞糟使用。四艘航母分别是从澳大利亚买的“墨尔本”号,从苏联买的“明斯克”号、“基辅”号、从乌克兰买的“瓦良格”号。值得一提的是乌克兰,作为苏联解体后第二大继承前苏联的军事实力,对我们研制航母的路上给以很大的帮助,“瓦良格”号(即“辽宁”号的前身)在1998年转给中国,并且在2002年正式落户于大连造船厂,通过中国人的智慧将这艘航母摇身一变,成了中国第一艘的航空母舰,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创造。其中有我国的R0110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和投入使用,作为航母的动力来源,是航母的心脏。 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首次试航并在同月14号返回大连进行各种数据分析和改进,在2011年12月21日第三次高调出场试航,在2012年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 正式交接入列。 这一刻军迷们为 此振奋,全国人 民为此振奋! 中国的航母 出现的原因是什 么呢?而且出现 在2012年,而不 是更早或者更晚 呢? 首先,我认为中国近几年在海上收到的威胁有关。南海的争端问题在近几年闹得很凶,虽说中国的海上军事已经足以能和菲律宾、越南等国的实力抗衡并且还有过之无不及,为什么还会发生这种领土争端问题呢?因为资源太诱人,而且还时不时地美国插一腿,同时我们奉行“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求稳定求发展的现状让我们不能用军事首先干涉这个南海问题,这让我们处于被动状态。而与日本“钓鱼岛”争端问题也是这种情况,日本靠着背后的美国(这也是一种隐性关系)靠着那“安保条约”和中国抬杠,而这些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还不够硬,试想如果我们有美国、俄罗斯那种军事实力的话,他们还会在那里叫嚣吗?中国航母的诞生也就顺利成章了,只有发展壮大自己的海上实力,邻国就会有所忌惮,争端才会变少。其次是中国近近几年的技术也逐渐成熟。航母的动力问题,航母的飞机航道系统等等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

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 时间:2012-09-11 08:43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2年第3期 王加丰 一、现代化理论的产生和演变 现代化理论,现在通常叫发展理论。它的本义,或者说从狭义上看,指研究第三世界或后进国家如何发展的理论。其产生可以追溯到18世纪后期,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就是当时发展理论的代表作,在这部书中,他探讨了诸如中国、印度等为什么不发展起资本主义的问题。美国建国初期的财政部长汉密尔顿,19世纪上半叶的一些经济学家,如德国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专门讨论过后进国家如何进行工业化的问题。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中期,关于发展理论的研究大体停滞,或者说没有引起应有重视,因为这时的发达国家都忙于解决因为工业化而引发的一系列国内国外的迫切问题,无暇顾及第三世界的发展。 二次大战结束后,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获得了独立,它们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变得非常尖锐。当时正处于冷战的气氛中,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竭力想缩小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影响,殚精竭虑的要把这些刚刚开始主宰自己命运的国家拉入自己的怀抱,设立专门机构,探讨这些国家的发展问题,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化理论由此开始。 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所谓的“第四点计划”(即对落后国家提供经济援助的计划),用大量美援来争取第三世界国家,为此需要研究这些国家如何使用这些援助的问题,这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现代化理论产生的契机。可想而知,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现代化研究带有三个特点:反共色彩浓厚;企图为第三世界国家找到一条模仿西方模式的发展道路;由于把西方的发展道路作为楷模,所以又有必要对西方的发展道路进行新概括。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华·惠·罗斯托(Walt Whitman Rostow,1916-2003)。 罗斯托原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从经济史入手研究现代经济增长理论。1960年肯尼迪上台后任命罗斯托为国家安全事务副特别助理、国务院顾问等职务。 1960年罗斯托出版了《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该书的副标题是《非共产党宣言》。这一方面表现了他的反共特点,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的自命不凡:他要用这本书来取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另外,从学术探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还有一个特点:把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研究与对发达国家现代化道路的概括结合起来。这为后来的现代化研究提出了一种方向,即一方面研究第三世界的发展,另一方面研究西方国家资本主义的起源问题。罗斯托在这本书中把现代化过程分为五个阶段:传统社会,为起飞创造前提条件,起飞,向成熟推进,大众高消费。后来,他又提出第六阶段:追求生活质量。 罗斯托的理论是从反共出发的,但不是说他书中的观点一无是处,否则今天可能没有人再读他的这本书了。他把现代经济增长分成若干阶段的做法是一种创新,尽管你可以不同意他的六个阶段的分法。书中的一些具体结论也很有说服力或有一定的预见性。比如,他认为苏联的发展模式能较容易进入工业成熟阶段,但很难进入大众高消费阶段;如果进入了高消费阶段,其发展模式也“很可能会萎谢”。他在1990年写的《第三版序言》中还这样讲到中国:“包括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巨人国家”在内的很多国家现在已超过了起飞而向技术成熟阶段前进,这就避免了德国、日本和俄罗斯在20世纪进入该阶段时出现过的“世界悲剧”。 [1]这里的意思是,一个国家在起飞阶段最具侵略性,过了这个阶段就可能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从他的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来看“中国威胁论”或诸如此类的理论的。

航母发展史

航空母舰发展史 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以飞行距离260米,滞空时间59秒飞行记录,开创了人类征服天空的新记录,也为航空母舰的诞生创造了条件。1910年11月14日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金鸟”号飞机从“伯明翰”号轻巡洋舰上起飞;两月后,伊利又一次驾驶“金鸟”号由“宾夕法尼号”巡洋舰改装而成的航空母舰上降落。这两次实验的成功,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型战舰的生存基础,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作为海空霸主的新一代武器——航空母舰,即将走上属于它的历史舞台。其实,早在一年前独具慧眼的法国人克莱门特艾德尔曾在《军事飞行》一书中率先提到了在军舰上驾驶飞机的必要性,并对飞机起降军舰上建造宽敞起降甲板等观点都做了明确的阐述,只可惜《军事飞行》一书在法国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因此法国人的舰上飞行被整整耽搁了十年之久。 早期的航空母舰是先从水上航母的研究入手,都是由巡洋舰装上木质飞行甲板改装而成,。英国的“克技神”号便是水上航母的代表之作,是世界上第一艘搭载水上飞机的航空母舰,也是第一艘服役的航空母舰。英国在航空母舰的设计和建造思想方面总是处于领先地位,1912年他们就开始有了3艘真正的航空母舰。像倾斜式飞行甲板、蒸汽动力飞机弹射器、飞机降落指挥系统,还有现代飞机的垂直/短距起落技术都是英国人首创的。而在一战中,英国也是唯一一个将水上航母应用于海战之中的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航空母舰并不是海军的主要作战武器,那时的海战还是其他战舰唱主角,航空母舰只不过是待在它们一边的飞机平台。但航空母舰的潜在威力,却已经被头脑敏锐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们发现,一战后,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迅速发展,为二战中航空母舰的精彩“演出”做好了准备。而英美日三国在发展航母的道路上展开了疯狂竞争。日本自从在1922年拥有了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开始,此后又将“赤诚”号和“加贺”号战列舰改成了航空母舰,然后又陆续建造了“苍龙”号和“飞龙”号三艘航空母舰。在全面侵华战争后,日本海军又竭尽所能建造了“翔鹤”“瑞鹤”号两艘大型航空母舰。二战爆发后,日本海军已经拥有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航空母舰战斗群,这为二战初期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横行东南亚海域提供了军事上的保障,但是日本海军并没有因此而感到丝毫满足,野心勃勃的日本人还在进行着规模庞大的航空母舰扩建计划。到1945年战败,日本总共建造了25艘航母,拥有庞大的海军舰队,然而在正义面前像日本这样的强大舰队也是不堪一击的。与此同时美国的“兰利”号、“列克星顿”号、“萨拉托加”号也相继服役。而英国是最早研制航空母舰的国家之一,因此在航空母舰的制造上,有着一定的技术优势,但一战后的数十年时间里并没有取得引人注目的成果。与日本美国有着较大差距,这也是二战初期英国处于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航空母舰立刻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理由很简单,当时普通战舰的火炮射程只有37公里,而航空母舰的飞机活动范围已经可以达到480公里。从此以后,在航空母舰战斗群中,普通战舰只能待在航空母舰的一边,充当火力支援的角色。英国奇袭塔兰托、日本偷袭珍珠港,充分证明了航空母舰的巨大威力,从此,航空母舰代替战列舰成为了海战的真正主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一共建造和改装了100多艘航空母舰。在大西洋,盟军的航空母舰负责攻击德国的潜水艇,为向欧洲战场运输兵力和物资的船队提供空中保护。在太平洋,美国航空母舰舰队和日本航空母舰舰队进行了几次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复习知识线索

第三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单元线索: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人文主义的复兴(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发展(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启蒙运动) 一、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1、自然哲学的兴起: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万物皆生于水,归于水; 2、智者学派: ①产生背景: a经济基础:古希腊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的兴起和繁荣 b政治条件:雅典奴隶制城邦形成和发展,民主政治活跃 c人才结构:各地学者云集雅典城邦,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思想主张:a讨论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b价值标准跟人的感觉、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标准具有相对性 ③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④评价:a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b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苏格拉底:① a认识你自己 b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②评价: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4、亚里士多德:――古典哲学集大成者(百科全书思想家) ①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著作:《形而上学》、《政治学》 最大哲学成就:逻辑学 ②评价:a百科全书式的学者。B使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把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的兴起 1、历史背景 ①经济因素:14、15世纪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 ②政治因素:新兴资产阶级兴起与教会、贵族产生深刻矛盾; ③基督教垄断西欧文化教育,人们缺少理性思维和人文精神; ④意大利人才众多; ⑤黑死病的蔓延促使人们的觉醒。 2、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倡导个性解放,反对盲从盲信的愚昧 思想。 3、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主要成就 1、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 2、后三杰:达芬奇:《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三)文艺复兴历史意义 1、性质: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文化兴起。是资产阶级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西方人文精 神的复兴阶段。 2 历史作用:

精益生产概述

精益生产概述 一、方法起源 精益生产(LP),也称精益制造、精良生产,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的专家,在研究日本丰田准时化生产(JIT )生产方式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被认为是目前工业界最佳的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之一。 (1)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 (2)益,即对所有经营活动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 二、方法核心 LP方式JIT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减少企业生产所占用资源,降低企业管理和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是一种理念和文化。 1、L P的本质 LP方式JIT的实质是管理过程,在过程管理中实现零浪费,具体如以下几点: (1)人事组织管理优化,精简中间管理层,实施组织扁平化,减少非直接生产人员。 (2)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柔性生产。 (3)推行生产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零不良。 (4)减少和降低任何环节上的浪费,实现零浪费。 (5)最终实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方式(JIT) 2、LP终极目标 LP终极目标是“零浪费”,具体七大目标如下: (1)零转产工时浪费:将工序品种切换与装配线转产的时间浪费将为“零”或接近为“零” (2)零库存:将加工与装配相连接流水化,消除中间库存,变市场预估生产为接单同步生产,将产品库存将为“零”。 (3)“零”浪费:消除多余生产、搬运、等待的浪费,实现“零”浪费。

(4)“零”故障:消除机械设备的故障停机,实现“零”故障 (5)“零”不良:应该在生产的源头消除不良,追求“零”不良。 (6)“零”停滞:最大限度地压缩前置时间,消除中间停滞,实现“零”停滞。 (7)“零”灾害:人、工厂、产品全面安全预防检查,实行安全巡查制度,实现“零”灾害。 三、方法体系 1、识别浪费的方法 识别浪费的方法包括质量新老七大手法、增值分析法、价值流分析法、防呆法(Fool Proof),还包括挖掘客户需求的QFD工具体系。 2、解决浪费问题所需的工具与方法 解决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的浪费问题所需要的方法工具体系如下图所示。 精益6σ(Lean Six Sigma,缩写为LLS)是精益生产与精益6σ的有机结合,其本质是消除浪费,目的是通过整合精益生产与精益6σ,吸收两种生产模式的优点,达到更佳的管理效果。 四、实施要点 LP的实际应用包含众多内容,实施程序和方法工具的角度也因企业和生产方式的差异而不同。从LP的核心思想出发,为了达到其七大终极目标,必须首先实现生产流程化、生产均衡化、资源配

(完整版)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物联网起源与发展 最初在1999年提出:即通过射频识别(RFID)(RFID+互联网)、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气体感应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 从狭义上讲,物联网家电是指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的家电产品。从广义上讲,是指能够与互联网联接,通过互联网对其进行控制、管理的家电产品,并且家电产品本身与电网、使用者、处置的物品等能够实现物物相联,通过智慧的方式,达成人们追求的低碳、健康、舒适、便捷的生活方式。 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3、要有CPU; 4、要有操作系统; 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 of Things”。 在这个网络中,物品(商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射频自动识别(RFID)技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实现物品(商品)的自动识别和信息的互联与共享。 从两化融合这个角度分析物联网的涵义: 其一:工业化的基础是自动化,自动化领域发展了近百年,理论、实践都已经非常完善了。这一角度不是本文重点不过多赘述。 其二:IT信息发展的前期其信息服务对象主要是人,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当为人服务的信息孤岛问题解决后,是要在更大范围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将物与人的信息打通。人获取了信息之后,可以根据信息判断,做出决策,从而触发下一步操作;但由于人存在个体差异,对于同样的信息,不同的人做出的决策是不同的,如何从信息中获得最优的决策?另外物获得了信息是不能做出决策的,如何让“物”在获得了信息之后具有决策能力?智能分析与优化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手段,在获得信息后,依据历史经验以及理论模型,快速做出最优决策。数据的分析与优化技术在两化融合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方面都有旺盛的需求。 , 注一:信息孤岛是指相互之间在功能上不关联互助、信息不共享互换以及信息与业务流程和应用相互脱节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孤岛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必然性。 注二: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又称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 RFID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

精做0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真题精做【含答案及解析】

精做0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真题精做【含 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 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 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 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 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 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 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 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 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 ( 2017年江苏卷)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 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 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犹太教的起源及发展

犹太教是世界三大一神信仰中,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犹太教的主要诫命与教义,来自托拉(托辣),即圣经的前五卷书。 一经典和教规 经典 犹太教中有三部典籍:第一部是《西伯来圣经》(又称《塔纳赫》),所有犹太人都要绝对忠诚地信奉它;《西伯来圣经》的前五卷书称为《妥拉》,是其中最重要的著作。第二部是《塔木德》,第三部是《米德拉什》。除《妥拉》外。犹太教典籍多是一些阐释与评注式著作,由于编纂年代和地域的不同,常常出现相互包容和交叉评注现象。 基本教义 基本教义以摩西·迈蒙尼德于12世纪归纳的13条为核心: 1.创造主创造并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 2.创造主为独一无二真神。 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 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 5.创造主为唯一应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敬拜之物。 6.先知一切传述皆真实无妄。 7.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 8.律法为神向摩西所传,并无更改。 9.律法不可更易。10.创造主洞察世人一切思想行为。 11.创造主予遵守律法者奖赏,对践踏律法者惩罚。12.复国救主弥赛亚必将降临,应每日盼望,永不懈怠。13.人死后将复活。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

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二起源和形成 众所周知, 中东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最早发祥地之一。在那里, 早在公元前2300年,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就达到了相当发达的程度。大约3800年前, 当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已经趋于衰败时, 一位名叫亚伯拉罕的人从两河流域南部的乌尔经巴比伦、马利、哈兰迁徙到被称作迦南的地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方), 几经辗转后定居在别是巴。据《圣经》的描述, 亚伯兰的这次迁徙乃是受上帝指使的:“耶和华对亚伯兰说, 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 叫你的名为王, 你也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 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在亚伯兰99岁时,耶和华又与他立约,令其子孙繁多,并赐迦南地为他们永久的基业。此后,亚伯兰更名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生子以撒, 以撒生子雅各。他们就是通常所说的犹太人的列祖, 也是犹太教的最早奠基人。 雅各生有12个儿子, 他们的子嗣演化为12 个部落, 并称为“以色列人”。约公元前1720年, 以色列人为逃避饥荒从迦南来到埃及, 开始了长达约430年之久的寄人篱下、受人奴役的苦难史。公元前14世纪, 一个杰出的犹太人应运而生, 他就是摩西(Moses)。摩西和他的以色列同胞不堪忍受埃及法老和统治者的奴役, 决心离开埃及, 回到他们的祖先曾经居住过的迦南, 重新开始自由的生活。约公元前1290年, 摩西率领他的同胞成功地逃脱了法老军队的追击, 出埃及,

丰田之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目录[] ? ? ? ?

丰田之精益生产 [] 起源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简称LP)是美国数位国际汽车计划组织(IMVP)的专家对日本准时化生产JIT(Just In Time)生产方式的赞誉称呼。精,即少而精,不投入多余的生产要素,只是在适当的时间生产必要数量的市场急需产品(或下道工序急需的产品);益,即所有经营活动都要有益有效,具有经济效益。源于丰田生产方式,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世界上17个国家的专家、学者,花费5年时间,耗资500万美元,以汽车工业这一开创大批量生产方式和精益生产方式JIT的典型工业为例,经理论化后总结出来的。精益生产方式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制造系统,同样也体现在产品开发、协作配套、营销网络以及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它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也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标准的全球生产体系。

精益生产方式是战后日本汽车工业遭到的“资源稀缺”和“多品种、少批量”的市场制约的产物。它是从丰田佐诘开始,经丰田喜一郎及大野耐一等人的共同努力,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步完善而形成的。 [] 定义 精益生产是通过系统结构、人员组织、运行方式和市场供求等方面的变革,使生产系统能很快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并能使生产过程中一切无用、多余的东西被精简,最终达到包括市场供销在内的生产的各方面最好的结果。与传统的大生产方式不同,其特色是“多品种”,“小批量”。 [] 核心 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它把目标确定在尽善尽美上,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精益生产把责任下放到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 [] 实质

浅论中国航母的发展

浅论中国航母的发展 摘要:当今世界,风云变幻。美伊敌对、朝核危机、叙利亚危机、中日钓鱼岛问题等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威胁。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大有囊括吞并世界的野心,航空母舰则成了大国博弈的工具。航母的发展壮大了各国的海军力量,为大国博弈增加了筹码,各个国家都争先恐后组建自己的航母编队。以美国为首的超级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多、最先进的航母战斗群。与强大的美国相比,中国航母的发展还处于零起步阶段。面对世界复杂的局势,我国海军必须打造属于自己的航母编队,在此,笔者粗浅探讨一下我国航母发展现状。 关键词:中国航母大国博弈 一、中国航母发展历程 冷战时期,中国海军的远洋战略目标不足,其范围仅在南海和西太平洋部分海域,这些地区属于近海区。70年代西沙群岛爆发海战时,中国只是完全依靠小型舰艇作战,所幸的仅40分钟就完全结束。而岸基战斗机在交战十几分钟后才能接应,这些问题暴露了中国海军没有伴随舰队的航空兵,其中岸基防空兵难以接应并给予掩护和支援。中国的海上力量都以潜艇突击为手段,但如果没有有效的掩护潜艇的方法,那么中国反击手段就难以成功。掩护潜艇进入海域除了需要水面舰艇外还需要空中掩护。中国海军最早对航母的需求只是延伸岸基航空兵的活动范围,为此曾购买了墨尔本号航空母舰的舰壳。但墨尔本号舰壳太过老旧,很多是二战时期的技术,它的装置技术多为弹射,再辅以一定的精度装置。中国曾试图利用垂直起降,但在起降过程中出现甲板烧灼问题,配备短距起降后仍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此后中国试图回避这个问题。80年代中国的强5结构经过了加强,但前部和中部机体横肋纵没有大的改变,当着舰钩拉住阻拦锁后,冲击力主要由纵向结构承受,机体能够经受冲击的强度相当有限,尽管如此,强5仍是唯一有潜力充当舰载机的机种。 航空母舰的作战系统主要是舰载机体,而80年代的中国在这方面尤其落后。据美国情报局统计,70年代美国对中国飞行侦查频繁,甚至多次侵犯中国领空,面对挑衅,以我国当时的军事能力只能是束手无策,无奈只得被迫发展高空战斗机。国土防空技术大多是地空雷达警戒网,而且陆地机场的起降条件完善,无需辅助设备,因此设计防空战斗机无需考虑起降距离。80年代还没有能够适应航母甲板的飞机。随着空中力量的发展,强5攻击机得以发展。但强5执行防空任务的问题是机械装备不合适,其装备很简陋,除装有电台和飞行仪表外再没有任何辅助设备,最精密的是对地面攻击的综合瞄准率。强5的数量只够执行低烈度防空和对海攻击任务,在航空母舰模型上安装有远程对空警雷达,用来引导战斗机在舰队防空区作战,而强5攻击机改装的战斗轰炸机缺乏下视低空目标搜索能力,这种航母的防控体系不可靠。为了适应舰载机的发展,人们把大型舰载机装成了水上起降平台,并逐渐发展成了现代航母。在1910年11月,美国一位飞行员从伯明翰号巡洋舰首次驾机起飞成功,从那时起标志了新时代的到来。

熵的起源、历史和发展

熵的起源、历史和发展 一、熵的起源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夫·克劳修斯(Rudolf Clausius, 1822 – 1888)在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后不久,首次从宏观上提出了熵(Entropy)的概念。Entropy来自希腊词,希腊语源意为“内向”,亦即“一个系统不受外部干扰时往内部最稳定状态发展的特性”(另有一说译为“转变”,表示热转变为功的能力)。在中国被胡刚复教授(一说为清华刘先洲教授)译为“熵”,因为熵是Q除以T(温度)的商数。 他发表了《力学的热理论的主要方程之便于应用的形式》一文,在文中明确表达了“熵”的概念式——dS=(dQ/T)。熵是物质的状态函数,即状态一定时,物质的熵值也一定。也可以说熵变只和物质的初末状态有关。克劳修斯用大量的理论和事实依据严格证明,一个孤立的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For an irreversible process in an isolated system, the thermodynamic state variable known as entropy is always increasing.),此即熵增加原理。 克劳修斯提出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便可以从数学上表述为熵增加原理:△S≥0。在一个可逆的过程中,系统的熵越大,就越接近平衡状态,虽然此间能量的总量不变,但可供利用或者是转化的能量却是越来越少。 但是克劳修斯在此基础上把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应用于整个宇宙,提出了“热寂说”的观点:宇宙的熵越接近某一最大的极限值,那么它变化的可能性越小,宇宙将永远处于一种惰性的死寂状态。热寂说至今仍引发了大量争论,没有得到证明。 二、熵的发展 在克劳修斯提出熵后,19世纪,科学家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1872年奥地利科学家玻尔兹曼(L. E. Boltzmann)首次对熵给予微观的解释,他认为:在大量微粒(分子、原子、离子等)所构成的体系中,熵就代表了这些微粒之间无规律排列的程度,或者说熵代表了体系的混乱度(The degree of randomness or disorder in a thermodynamic system.)。这也称为是熵的统计学定义。 玻尔兹曼提出了著名的玻尔兹曼熵公式S=k(lnΩ),k=1.38×10^(-23) J/K,被称为玻尔兹曼常数;Ω则为该宏观状态中所包含之微观状态数量,或者说是宏观态出现的概率,一般叫做热力学概率。玻尔兹曼原理指出系统中的微观特性(Ω)与其热力学特性(S)的关系,后来这个伟大的等式被刻在他的墓碑上。 三、熵的应用 自从Clausius提出熵的概念以来,它在热学界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提及这个概念,我们往往把它与热力学定律,熵增原理,卡诺循环等联系在一起,除了热学之外,从它的宏观、微观意义出发,它还被抽象地应用到信息、生物、农业、工业、经济等领域,提出了广义熵的概念。熵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在此不再赘述,下面仅在热学领域对熵进行一个基本的探讨。 (一)、熵的定义(Definition) 1.宏观:宏观上来说,熵是系统热量变化与系统温度的商。(A macroscopic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t flow into a system and the system's change in temperature.)这个定义写成数学关系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