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市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全市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全市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我市标准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标准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发挥,全市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全域标准体系基本健全。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市场性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新兴优势产业标准先导地位凸显,创新引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地方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标准供给更加充足。鼓励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XX项以上,制修订地方标准XX项以上,制定团体标准XX项以上,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数量达到XX项以上,基本满足XX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重要标准需求。

先进标准引领示范效益显著。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XX个以上,创建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XX个以上,实施企业标准

“领跑者”制度,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着力打造一批集标准研制、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标杆。

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完善。加强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新增省级以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X个。争取创建X个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提升技术支撑实力和服务水平。

二、主要任务

(-)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有效互动

1.以科技创新促进标准提升。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在新一轮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布局中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将标准作为重要产出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体系。鼓励优势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推动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融入标准。推动建立标准与知识产权联动工作机制,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强化标准制定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

(二)标准化助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2.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聚焦培育壮大三大千亿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三大资源型产业、提质优化三大优势产业的“3+3+3”产业格局,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节能环保、矿物宝玉石、新型建材、食品医药、通用航空九大重点工业产业链实施标准化稳链强链工程,着重在石墨新材料技术研发与检测、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农用机械技术创新等领域发挥标准化赋能增效作用,持续开展新兴优势产业工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生产各环节有效衔接。

3.完善现代服务业标准支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研发设计、智慧物流、现代金融、商务会展等服务业

标准体系建设。对标国际国内物流标准,支持重点领域大型物流企业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提升物流行业标准化水平。引导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推动文旅、健康、养老、育幼、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领域的标准化、品牌化建设。研制一批自驾游与露营地、红色旅游、跨境电子商务等重点领域标准,围绕温泉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法律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孵化服务等领域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促进标准优化升级,推进生活性服务业补短板、上水平,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4.加强数字经济标准化建设。结合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城市大脑,积极参与数字经济领域标准制定,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城市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以大力推进东江湖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全力打造华南绿色数据谷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市政务数据中心,研制一批数据安全、数据交易标准,建立健全政府数据管理与开放共享标准体系,推进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整合应用的标准体系建设,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发展,打造多元参与、成果普惠的数字治理“xx模式”。

(三)完善绿色发展标准化保障

5.全面推动低碳绿色发展。推动实施地区、行业、企业、产品等碳排放核查核算标准,推动碳汇、碳储、碳监测技术与标准同步发展。积极参与XX省重点能耗产品、节能评价等相关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严格执行能耗限额、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和配套标准,提升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能耗限额要求,扩大能耗限额

标准覆盖范围。严格执行国家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标准,推行零碳、低碳产品标准标识制度。推动节能节水、绿色采购、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绿色出行、绿色居住等绿色生活标准实施。

6.优化生态系统建设和保护。以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抓手,全面建设绿色转型示范城市,开展生态环境质量提升行动,筑牢生态底线。贯彻实施生态环境质量和风险管控标准,严格落实项目环评审批制度和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度,积极参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保护领域标准研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7.强化绿色标准引领。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绿色农业发展标准体系,落实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与标识制度。加强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包装、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标准的实施。参与矿产资源节约集约技术、绿色勘查、绿色矿山标准研制。严格执行节能低碳建筑标准,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四)加快城乡建设和社会建设标准化进程

8•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按照“一县一特”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标准体系。围绕XX>XX>XX、XX>XX等农业知名品牌建设,逐步完善特色农产品标准,推进特色品牌地理标志产品地方标准制定。以提升XX蔬菜、“XX福茶”和“XX柑桔”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大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团体标准的制定、应用与推广。以“4+2百亿产业”建设为重点,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建设,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打造高标准粤港澳大湾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有序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单位承担全国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持续推进农村公共服务、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标准的研制和实施,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利用优质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资源,推进度假休闲、乡村文化旅游、旅游民宿经济、传统村落保护等标准化建设,提升栖凤渡“鱼粉文化小镇”、菜岭“中国禾花鱼米第一村”等特色小镇品质,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我市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乡村休闲旅游首选地。

9.推动行政管理和社会治理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进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标准研制和推广,加快营商环境标准化建设。持续开展政务服务评估评价,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务服务,优化办事流程,提供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开展行政管理和政务服务、机关事务服务、社区治理等领域标准化试点。围绕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社会治理标准化水平。

10.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进程。推动党政机关、学校、医院等重点场所治安反恐防范标准的实施。围绕矿山、交通运输、特种设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工贸等涉及保障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行业领域,强化标准宣贯实施,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开展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推动标准化纳入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

“领跑者”行动,加强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实施宣贯和监督检查,加快建立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等级评价制度。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健康标准化水平。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社会救助、体育健身等领域标准研制,提高文化旅游产品与服务、消费保障、公园建设、景区管理等标准化水平。

(五)提升标准化对外开放水平

I1深化标准化交流合作。探索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RCEP 成员国、对非合作国家在标准领域的对接合作机制,畅通标准国际化渠道,深化国际标准化合作。支持企业、社会团体、科研机构等积极参与、建设各类专业标准组织,鼓励我市专家和机构担任各级标准化技术组织职务或承担秘书处工作。支持国际国内标准化技术机构落户XXo

12.推动区域标准化协同发展。依托中国(XX)自由贸易试验区XX片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放合作先行区、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在绿色金融、自驾游与露营地、红色旅游、家政和物流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同推进标准研制,持续推进大湾区九城与XX(9+1)自驾旅游标准化战略合作联盟的工作力度,支持与粤港澳三地认证机构组建认证联盟,开展“湾区认证”工作。促进内外贸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互衔接,推进同线同标同质,完善协同发展标准体系。

(六)全面深化标准化改革创新

13.优化标准供给结构。推进地方标准制定和实施,释放市场主

体标准活力,扩大市场自主制定标准比重。大力发展团体标准,推进团体标准应用示范,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作用,引导社会团体制定原创性、高质量标准。

14.强化标准应用。推动在法规和政策文件制定及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活动中积极应用先进标准。推动以标准为依据开展宏观调控、产业推进、行业管理、市场准入和质量监管。

15.加强标准实施和监督。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对标达标工作机制,实施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有效实施团体标准、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开展标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对自我声明公开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确立标准对质量的“硬约束”。

三、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标准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标准化议事协调机制,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对县级人民政府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完善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体制,强化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各县级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要将本行动计划主要任务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同步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重大事项及时向市委、市政府请示报告。

(二)完善政策配套。强化财政、金融、信用、人才等政策支持,促进科技、产业、贸易等政策协同。各县级人民政府要完善标准化工作配套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按照有关规定开展表扬奖励。鼓励企业与

职业院校共同开展标准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多层次多渠道培养标准化人才。推动建立标准化专家库,为标准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加强引导宣传。加强人民群众密切关注领域的标准化宣传推广,广泛传播标准化理念,提升全社会标准化意识,推动标准化成为政府管理、社会治理、法人治理的重要工具。

全市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全市标准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全面加强标准化建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我市标准供给结构不断优化,政府主导制定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标准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标准体系基本形成,标准化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发挥,全市标准化总体水平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全域标准体系基本健全。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标准全覆盖,强制性标准守底线、推荐性标准保基本、市场性标准强质量的作用充分发挥,新兴优势产业标准先导地位凸显,创新引领、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地方标准体系基本建立。 标准供给更加充足。鼓励参与国际标准的研制,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XX项以上,制修订地方标准XX项以上,制定团体标准XX项以上,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数量达到XX项以上,基本满足XX经济社会发展相关领域重要标准需求。 先进标准引领示范效益显著。新增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XX个以上,创建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XX个以上,实施企业标准 “领跑者”制度,争创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着力打造一批集标准研制、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标准化标杆。

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完善。加强专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新增省级以上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X个。争取创建X个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提升技术支撑实力和服务水平。 二、主要任务 (-)加强标准化与科技创新有效互动 1.以科技创新促进标准提升。建立重大科技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在新一轮国家科技计划任务布局中加强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将标准作为重要产出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体系。鼓励优势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推动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融入标准。推动建立标准与知识产权联动工作机制,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制度,强化标准制定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 (二)标准化助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 2.提升工业标准化水平。聚焦培育壮大三大千亿新兴产业、转型升级三大资源型产业、提质优化三大优势产业的“3+3+3”产业格局,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有色金属、节能环保、矿物宝玉石、新型建材、食品医药、通用航空九大重点工业产业链实施标准化稳链强链工程,着重在石墨新材料技术研发与检测、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农用机械技术创新等领域发挥标准化赋能增效作用,持续开展新兴优势产业工业标准化试点工作,推动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的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应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生产各环节有效衔接。 3.完善现代服务业标准支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研发设计、智慧物流、现代金融、商务会展等服务业

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动党支部建设全面提速、全面过硬,根据市直工委《关于推进市直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局机关党委《关于印发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支部实际,制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域推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围绕全面提速、全面过硬的目标要求,根据市直工委统一部署和局机关党委工作安排,结合支部实际,实施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域推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推动XX特色发展、错位发展、高端发展,奋力争当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的排头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实施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域推进、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是推进党建工作全面提速、全面过硬作出的重要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组织建设的基本遵循和工作重点,力争通过3年左右时间,使党支部实现“组织体系设置、班子队伍设置、党员教育管理、党内组织生活、工作载体建设、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运行机制和基本工作保障”标准化的目标,并努力建设示范性党组织。

具体目标:2018年底前,达到标准化要求;2019年底前,积极争当示范型党组织;2020年底前,构建长效化、常态化制度机制。 三、实施步骤 根据市直工委的统一部署和局机关党委具体安排,按照时间节点,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推进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具体安排是: (一)谋划部署阶段(2018年9月-10月)。坚持问题导向、成效导向,科学谋划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域推进、全面提升”工作。一是开展“动员部署行动”。X月X日,党支部召开全体党员大会,对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域推进、全面提升”工作作出动员部署。二是开展“党建工作自查”,对照市直工委《关于推进市直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局机关党委《关于印发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逐条对照检查,逐项研究分析,开展党建工作自查,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至局机关党委。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8年11月-12月)。一是开展“对标创建行动”。对照《机关(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标准(试行)》和“党建体检单”,认真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查漏补缺、补好短板,逐一实行销号管理,逐项整改落实。二是开展“达标规范行动”。集中开展党支

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济南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3)18号)、《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鲁发(2023)19号)等文件精神,积极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形成新能源开发利用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我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结合实际,特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和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以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总牵引,以实现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主线,以新能源项目建设为主要抓手,以创新发展方式、壮大产业装备为主要支撑,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努力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市碳达峰碳中和。 (二)基本原则 1系统谋划,统筹兼顾。充分考虑我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生态与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依据不同能源品种出力特性,实现多种能源综合开发。 2.优化结构,保障安全。以光伏为引领,同步发展生物质、储能、氢能等,优化能

源结构。积极推动灵活性电源建设,加强电网架构建设,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接纳能力,保障能源供应安全。 3.集约高效,绿色发展。采用新发展理念及先进技术,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新能源,推动多种能源形式综合互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新能源发展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能源转型紧密结合。 4.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以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驱动,不断提升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充分利用现有社会资源,创新模式,统筹推动新能源与其他领域融合发展。 (三)行动目标 1总量目标。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30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达到280万千瓦,风电装机达到106.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达到42万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力争达到74亿千瓦时。全市新能源供热面积达到1000万平方米。 5.结构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全市电力总装机比重提高至32%左右;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市总发电量比重提高至16%左右;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o 新能源发展三年行动主要指标

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2023年全国标准化工作要点 一、加强新兴技术领域标准研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 1. 制定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互动发展指导性文件,建立重大科技计划项目与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在科技研究中强化标准核心技术指标研究,及时将先进适用科技创新成果融入标准。 2. 健全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的评价机制和服务体系,推动建设科技成果标准化服务平台,加强标准制定过程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应用。 3. 瞄准重要领域和交叉领域的关键技术突破,加快工业母机、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新材料、新型储能、核心元器件等领域标准制定。 4. 整合优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上下游产业健康发展。 5. 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高技术船舶、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标准体系。 二、提升产业标准化水平,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 6.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标准化行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壤质量及监测评价、农业投入品管控、种子种畜禽、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分级、农产品包装储藏及流通、智慧农业等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7. 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建设。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治理、新型城镇化等领域标准研制,推进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 8. 制定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标准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9. 大力开展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 10. 制定一批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的关键核心标准。 11. 实施高端装备制造标准化强基工程,加大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标准研制力度,部署一批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12. 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加强航空航天、增材制造等关键技术领域标准研究,推动重要基础领域标准国内国际同步制定。 13. 推进标准化助力重点产业稳链工程,在工业母机、农机装备、稀土等重点行业分析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长株潭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现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行动目标 加快构建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协同高效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配套率;推动形成联环成网的综合交通体系和便捷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促进公共服务同城共享,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逐步推动教育、医疗等领域优质资源延伸覆盖,推进政务服务政策协同、数据共享、业务通办;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使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到2025年,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万亿元,常住人口达到1750万,城镇化率达到80虬千亿产业集群总数突破15个,基本实现“一小时通勤圈”,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低于13%,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6.4%以上,湘江干流长株潭段水质稳定在11类,绿心核心区域森林覆盖率明显提升,形成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二、行动举措 (一)实施产业创新协力协同行动

1.引导产业差异化布局。推动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格局。长沙,持续提升工程机械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国家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力争产值过两千亿元;加快推动先进储能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产业争创国家级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音视频产业集群,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株洲,推动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跃升;发展壮大中小航空发动机国家级产业集群,力争产值过千亿元;积极争取先进硬质材料及工具、先进陶瓷等产业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加快北斗应用、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高分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湘潭,推动精品钢材及新材料、先进电传动及风电装备产业创建国家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汽车及零部件、能源装备、海洋装备、军工等特色产业。加快推动其他市州优势特色产业与长株潭产业联动发展。 2.促进产业配套协作。以产业园区为空间载体,引导构建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紧密协作的产业协同体系。提升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主导产业集聚度,依托龙头企业、链主企业组建优势特色产业联盟,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增强产业带动力。 支持宁乡高新区、醴陵经开区、湘潭天易经开区等园区提升对主导产业的配套能力,推广雨花经开区(韶山)智能制造产业园模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建设儿童友好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城市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面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依据《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和社区手册》以及相关文件精神,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儿童优先发展,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儿童需求为导向,以儿童更好成长为目标,践行儿童友好理念,将儿童友好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营造良好的儿童发展环境,提升儿童宜居健康生态环境水平,拓展儿童友好城市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建设体现儿童视角,推动儿童全方位参与融入城市社会生活,发动全社会力量共同致力儿童发展,使儿童友好成为全社会的共同理念、行动、责任和事业。 二、目标任务 围绕“社会政策友好”“公共服务友好”“权力保障友好”“成长空间友好”“发展环境友好”,着力实施儿童友好政策设计、儿童友好政策研究、儿童参与实践、实事项目促进、儿童福利提升、服务人才培育、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城市生态环境优化、文化教育等行动,落实具体任务,促进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权利的实现,全面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到2025年,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权益得到全面保障,丰富儿童友好的文化体验,儿童享有更加美好

的生活,建成全国先行示范的儿童友好典范城市。 (一)构建系统完备的政策体系 1、儿童友好政策设计行动 (1)编制儿童友好城市规划、儿童发展规划,推动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纳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三年行动计划以及市“十四五”基本公共服务均等专项规划,制定出台促进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残疾儿童福利保障等政策,完善儿童权利保障体系,对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各方面作出系统性指导。 (2)编制儿童友好空间建设指引。具体包括:编制儿童友好社区、儿童友好学校、儿童友好医院、儿童友好公园、儿童友好图书馆、儿童友好交通等市各领域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指引等,指导全市儿童友好公共空间建设。 2、儿童友好政策研究行动 (3)开展儿童发展状况和需求常态化课题研究。针对儿童发展中的重难点问题和发展瓶颈,建立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研究院,针对儿童发展现状、发展需求、存在问题,每年组织2—3个重点课题研究,为相关部门行动决策提供依据。 (4)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督导与监测评价。研究制定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督导评价体系,围绕儿童发展纲要规划监测指标,开展数据采集系统建设需求调研和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督导评价,创新建立儿

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3年—2025年)

XXXX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3年一 2025年) XXXX中学于2010年合并南逮中学后,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已连续12年获得XX市教学工作先进单位称号,各项工作基本进入优秀行列。为打造XX名校,在区域内有重大影响,办学特色鲜明的一流学校,XXXX中学特制订《XXXX中学三年发展规划(2023年9月―2025年8月)》。 本规划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阐述 第三部分:学校发展目标 第四部分:领域目标 第一部分学校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整体状况 XXXX镇XXXX中学创建于1968年8月,座落在美丽的凤凰山下,鲤龙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人杰地灵。学校占地31831肝(近48亩),其中学校建筑用地面积4948m2,体育用地面积1026811Λ绿化用地面积14135而。学校现有教学楼一座、功能室楼一座、宿舍餐厅楼一座,校舍建筑面积10852肝。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各功能室配备齐全,固定资产总值1833万

二、学校发展优势分析 (一)外部条件分析 1.周边环境良好,外部关系氛围和谐 学校地处XXXX镇政府驻地,交通方便,学校与周围社区在社区活动、敬老爱老、场地支援等方面交往频繁,与友邻单位关系融洽,互动良好,为学校长远发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生源状况总体良好 学校近几年生源比较稳定,学生外流现象逐渐减少。从总体来看,生源逐年递增的速度十分之快,学校师资压力加大。 办学条件趋于一流 随着学校省规范化学校验收,学校基本重建,教学硬件设施比较好。 (二)内部条件分析 1.学校管理科学高效 学校规章制度健全,落实到位,规范、有序、民主的管理方式体现依法治校的教育思想,在德育管理、师资队伍管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科研管理、课程管理等方面建立体现以人为本、追寻校本、讲究成本和精细管理的管理制度。 (1)德育管理方面。学校坚持“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德育功能,系统构建“三位一体”幸福德育工作网络,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

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3—2025年)

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3—2025年)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和地方有关科学技术和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升,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某市制定了《某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下称“本规划”),旨在全面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提高全市人民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 目标 本规划的基本目标是:到2025年,全市居民科技知识水平、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质得到显著提高,科技文化氛围得到明显改善,城市科技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建设创新型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本规划在以下方面提出重点任务: 1. 加强课程建设,改进教学方法 科学教育的核心在于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本规划将加强教育部门的协调和管理,推进科学课程的更新和完善,构建与时俱进的教育体系。教育教学档案的体系化建设和课堂教学的多样化创新是本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拓宽科普教育渠道,提升科普传播能力 科学普及是推进全民科学素质提高的关键环节。本规划将通过加强对科学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天文馆等科普教育机构的投资和管理,推广科学普及活动,提高科普传播能力和科普吸引力。 3. 培养科学家、科技人才队伍 科技人才的培养是城市科技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基石。本规划将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鼓励科技人才创新,培养高层次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才,为城市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推进科学社会主义建设 全民科学素质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要条件。本规划将围绕公众科学理念和科学规范,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和科学知识,推进城市科学社会主义建设。

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心得体会

贯彻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 (2023—2025年)》心得体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围绕6个方面重点任务,提出17项具体工作举措。《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底,行政执法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队伍素质明显提升,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切实强化,行政执法信息化、数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显著提高。 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各环节的重中之重,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历来备受各界关注。行政执法一头连着各级政府,一头连着群众切身利益。每一次执法本身,都关乎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我国法治建设的信心。这些年,随着我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等的全面推进,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已有了较大改善。但在执法尺度、水平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方面,还有优化提升的空间。 继续深化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从现实来看,行政执法牵涉主体多、范围广、数量多,行政执法人员与人民群众打交道频繁且普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行政执法程序制度不断优化,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制度体系日趋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未来,提升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需继续深化行

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行政执法各环节的制度体系,实现执法程序、自由裁量和执法行为等的规范化、标准化,推进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提升。 强化重点领域执法,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社会这个庞大机器精细运转背后,诸如食品药品、公共卫生、城市管理、交通教育等重点领域,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必须依法依规,强化执法力度,严格执法效果。同时,也要防止执法不作为、乱作为。每一次执法,都是一堂普法课。一次简单、粗暴的执法,所带来的恶果,可能数十次文明规范执法都无法追回。因此,在紧盯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基础上,更要不折不扣,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问责,妥善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执法为民”,行政执法说到底是要通过公平规范、严格精准地执法,守护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然而,网上网下会时常曝出粗暴执法、“以罚代管”、选择性执法、执法标准不统一等现象。要进一步创新和改进执法监督工作,强化行政执法监督问责。让不合法的执法行为及时得到纠偏,让不严格认真执法的人员受到监督惩处,才能确保执法的质量和效能。此外,还要建章立制,妥善解决执法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提升人民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 行政执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提升行政执法的质量和效能,就是提升各级政府部门公信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2篇学习贯彻《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心得体会

社区附近的“小修小补”又回归了,步行15分钟能买菜、健身、看病等等……身边的细微变化,成为居民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7月12日,商务部等13部门联合印发《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下称《三年行动计划》),对“圈”内的美好生活有了更详尽的规划。此前两年,多地已经开展便民圈试点建设。从“推进”变为“全面推进”,“扩圈”行动此次开启新版本。 便民服务圈如何打造?这些“圈”会不会只是些概念?和以前家门口小店小摊有什么不同?先去探探北京胡同里的便民圈吧。 胡同里的改造:菜市场不是卖菜这么简单 两年前,在北京东城区的胡同里,已经经营近20年的兆军盛菜市场,面临设施陈旧、建筑老化、功能单一等问题。在政府统筹协调和规划设计方的协助下,原有空间有了全新的采光、新风、上下水系统,让购物环境“华丽蜕变”;这里还增加了小修小补、专业改衣、理发、餐厅等项目,实现“一圈多能”,让附近居民享受到一站式生活的便利。摊主和居民们共同经历了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消费业态升级,聚起的人气让这里越来越“旺”。 “圈圈融合”,叠加起舒适幸福度 胡同里的便民圈只是各地建设的一个缩影。两年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分两批在80个试点地区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累计建设2057个便民生活圈,服务社区居民4201万人。因城施策、“因圈施策”,其实,不同地区的便民服务圈有各自的味道,充分体现个性化、多元化和特色化。 比如根据住户年龄不同的用心设计,在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井湾子街道井卷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60%,24小时服务热线、"雷锋超市”帮助居民解决修理、送米送菜等问题;江苏省常州市漫柏未来人才社区住户平均年龄仅28岁,围绕年轻住户的高频服务需求,社区设置众创空间、共享厨房、影音房、户外球场等场地设施。

2023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23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目标 安全生产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加强和规范中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制定实施《2023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本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科学、规范、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 二、主要任务 1. 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对现有安全生产标准的修订和补充,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与制定工作,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完善相关标准。 2. 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场评审,指导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推动企事业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与标准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宣传培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 3. 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提升。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与国家安全生产标准相适应的内部

管理制度,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形成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4.加强标准化监督和质量管理 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加强标准化考核,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成果进行评估,对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奖励。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实施方案 根据《2023年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具体任务、责任主体和时间节点。 2. 健全组织机构 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3. 完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修订和补充相关标准,提高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4. 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水平 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对企事业单位进行现场评审,指导企事业单位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宣传培训,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

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

北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2025年) 为贯彻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规定,积极推进“十四五”时期本市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美好期盼,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以健全政策体系、扩大服务供给、打造发展环境、完善监管服务为着力点,促进本市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持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坚实支撑。 二、工作目标 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托育服务需求为目标,到2025年,本市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基本健全,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体系基本建成,工作机制和投入保障机制运行良好,科技和信息化支撑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监管不断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全面推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其中普惠托位占比不少于60%。通过幼儿园开设托班、社区办园点转型等方式新增普惠托位不少于3万个;通过建设社区托育点、单位托育点和现有营利性托育机构转普惠机构等方式新增普惠托位不少于3.2万个。普惠托育服务实现中心城区、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平原新城街道(乡镇)全覆盖,生态涵养区街道(乡镇)覆盖率不低于85%。 三、工作任务 (一)健全服务规范,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 1.制定本市托育服务规范。出台本市托育机构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完善托育机构登记备案制度、信息公示和评估制度,引导托育机构规范化发展。贯彻落实《托育机构保育指导大纲(试行)》(国卫人口发〔2021〕2号)要求,指导托育机构科学制定保育计划,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市市场监管局) 2.建立托育服务质量评价机制。制定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指标要点与评分细则,从机构管理、队伍建设、照护环境、安全保障、卫生保健、与家庭和社区合作、照护活动等方面加强托育机构质量评价,指导托育机构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完善医学、教育、心理等托育服务专家库,为托育机构开展服务提供科学指导。(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教委) (二)丰富多元供给,有效满足社会托育需求 3.合理利用现有学前教育资源。在充分满足3至6岁儿童学前教育需求的基础上,鼓励和支

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

标准化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 (2023—2025年) 人才是第一资源,标准化人才是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标准化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了一支由标准科研人才、管理人才、应用人才、教育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等构成的标准化人才队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求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标准化人才。为贯彻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国家“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创新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标准化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优化标准化人才发展环境,统筹推进标准科研人才、标准化管理人才、标准应用人才、标准化教育人才、国际标准化人才等各类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标准化人才支撑。 (二)行动目标。到2025年,专业化、职业化、国际化、系统化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机制更加健全,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格局基本形成,标准化人才职业能力评价机制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国际标准化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标准化人才教育实训基地和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实训基地,各类标准化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一一标准科研人才专业水平更高。积极推广“科研团队+标准研制团队"融通发展模式,推出一批在科学研究与标准研制上都有成就的专家。标准化研究和标准制修订相关人员广泛参与标准化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评机构和出版机构取得标化相关职业证书人数显著增加。 一一标准化管理人才管理能力更强。一批大中型企业建立标准化总监制度,纳入国家企业标准化总监人才库重点培养人才达300名以上.标准化行政管理人才专业培训全面推进,实现新入职标准化行政管理人员培训全覆盖。 一一标准应用人才职业技能更优。标准化相关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岗位)序列初步形成,标准化相关职业证书持证人数持续增长,涌现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准实施和服务能手。 一一标准化教育人才业务素养更精。标准化教育师资培训机制进一步健全,相关专业国家教学标准更加完备,教师职业素养持续提高、专业能力不断增强,开设标准化工程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达15所左右。 --国际标准化人才工作基础更牢。建设国际标准化创新团队60个以上,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标准组织注册专家占比达到25%以上,标准化人才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参与度显著提高。 二、标准化人才培养制度建设 (一)健全标准化人才系统化培养机制。健全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技、工商联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标准化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建立分类分梯度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标准科研人才、标准化管理人才、标准应用人才、 标准化教育人才和国际标准化人才各具特色、相互融通的人才体系。充分发挥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促进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促进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2.10.24 •【字号】温政办〔2022〕78号 •【施行日期】2022.10.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发展规划 正文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促进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的通知 温政办〔2022〕78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 《温州市促进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温州市促进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 2. 温州市促进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2023年任务清单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0月24日 温州市促进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 2025)

为进一步夯实产业强市基础,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推动传统经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新电商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促进经济复苏的积极作用,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以全力打造“数字化改革先行市”为总目标,锚定“新电商新风口新赛道”,将发展新电商作为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和引领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抓手,重点加强新电商经济集聚区建设、生态体系构建、IP热点+品牌打造和要素保障体系供给,完善综合治理体系,着力打造温州特色新电商经济发展新高地,推动温州成为国内国际新电商经济领域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之一。 二、主要目标 到2023年,完成市级新电商经济核心区规划设计和一揽子政策出台;建成县(市、区)级新电商经济特色集聚区4个、新电商园区(基地)15个;引进知名新电商平台、运营中心或孵化中心2个,10亿级“头部”新电商企业1家、“网红”时尚国潮创意团队3支;培育本地新电商平台10个、新电商品牌50个、时尚国潮类自主IP20个、新电商从业人员2万名;全市新电商成交额达到1500亿元。 到2025年,基本完成市级新电商经济核心区招商、孵化和企业入驻等工作,累计实现成交额超500亿元;建成县(市、区)级新电商经济特色集聚区12个、新电商园区(基地)30个;引进知名新电商平台、运营中心或孵化中心5个,10亿级“头部”新电商企业3家、“网红”时尚国潮创意团队10支;培育本地中小新电商平台30个、新电商品牌100个、时尚国潮类自主IP50个、新电商从业人员5万名;全市新电商成交额达到300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建设新电商经济集聚区。

广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广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 划(2023—2025年) 为贯彻落实《广州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服务规定》《广州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扎实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促进广州市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幼有所育”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重要内容,以扩大服务供给、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支持措施、加强监管服务为着力点,有效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十四五”期间,持续深化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不断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普惠供给体系、管理指导体系、队伍建设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市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的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 2023年,每个区建成1个省级示范性托育机构。全市20%街(镇)建有普惠托育机构,各街(镇)20%的社区(村)设有社区托育点。全市新增11个用人单位(或产业园区)建成托育机构。全市各类幼儿园开设托班500个。全市托位总量达到7万个,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0个。 2024年,建设1个市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11个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每区至少1个)。全市70%街(镇)建有公建民营普惠托育机构,各街(镇)40%的社区(村)设有社区托育点。至少新增55个用人单位(或产业园区)建成托育机构(每区至少5个)。全市各类幼儿园开设托班700个以上。全市托位总量达到10万个,千人口托位数力争达到5.0个。

福建省加快新闽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福建省加快新闽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 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扩大新闽菜影响,持续提升新闽菜形象,把新闽菜产业打造成优势特色富民产业,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发展目标 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创新发展、务实求效”的总体思路,实施加快新闽菜创新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不断推进闽菜产业品牌化、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发展。到2025年,力争全省餐饮业限额以上企业突破2000家,力争全省餐饮业年收入超3000亿元。 (一)提升新闽菜核心竞争力。壮大新闽菜产业集群,重点培育8家全国知名龙头餐饮企业,形成一批跨省、跨境经营的闽菜连锁企业;建设15个省级预制菜产业基地,培育一批涵盖生产、冷链、仓储、流通、营销等环节的品牌企业:打造30个省级特色美食街(城),提升改造一批高品质餐饮街区。 (二)提升新闽菜"福味"内涵.宣介推广新闽菜100道名菜、100道名小吃、100家名店、100位厨星:发挥闽菜文化博物馆等平台阵地作用,建设一批具备浓郁闽味文化和菜肴特色的"闽菜馆"。 (三)提升新闽菜产学研销体系.建立完善闽菜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闽菜研究发展平台,传承创新闽菜技艺,培训闽菜厨师1万人次以上:推动市场化方式设立餐饮消费投资基金,开展八闽美食嘉年华系列展销活动,提升新闽菜市场占有率。 (四)提升新闽菜知名度和美誉度。挖掘梳理闽菜历史文化渊源,讲好美食文化故事,打造国内外知名闽菜美食IP,掀起了解新闽菜、品尝新闽菜、推崇新闽菜的美食时尚热潮,让更多闽菜精品惠及百姓生活。 二、主要任务 (一)展示闽菜新面貌 1.开展系列评选。突出“福”字当头、体现八闽风味,支持重点行业协会、权威机构开展新闽菜(名菜、名小吃、名店、厨星)系列评选活动。持续组织开展福建省美食街(城)认定工作,支持各地提升改造一批餐饮街区。围绕打造"八闽全福宴"品牌,引导各地评选一批特色菜品,开展"一县一桌菜"推广行动。 [责任单位:相商务厅、民政厅、文旅厅、人社厅、市场监管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以下有关内容均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 2.打造美食名片。支持开展新闽菜系列宣传推广活动,借助主流媒体及新媒体平台的传播渠道,全方位打造"山海融合•敢为天下鲜"闽菜名片。制作一批适合长期推广的闽菜市场营销和品牌宣传资料,包括一部闽菜宣传片、一档闽菜栏目、一本闽菜典故、一张闽菜美食地图、一套闽菜伴手礼等。支持福州市、泉州市等地申报创建"世界美食之都”。(贵任单位:相商务厅、文旅厅、广电局) 3.挖掘多元特色。引导全省重点餐饮企业和"闽菜馆"在传承闽菜风味的基础上,吸取流行菜系元素及地域特色,不断推出适合各类消费群体的新闽菜菜品,同时通过菜单设计、菜肴设计、店堂设计、形象设计等,提升新闽菜文化品味和氛围。(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市场监管局) (二)拓展闽菜新市场 4.举办展销推介活动。利用福品博览会、渔博会等展会,策划举办新闽菜展示展销

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2023)

城市标准化行动方案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是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响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应急管理部联合组织开展城市标准化行动,充分发挥标准化对城市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研究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标准化发展的重大部署,加快构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为城市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提升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到2027年,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城市治理标准供给显著增加,标准协同和国际化程度显著增强,城市标准化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标准化融入城市社会治理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更加凸显。 ——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基本建成。坚持系统思想,强化标准与城市治理深度融合,聚焦人民群众对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优化城市品质的新期待,切实增加标准供给,形成层次清晰、动态优化的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应急管理、绿色低碳、生态环境、文化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50项以上,实现城市标准化全领域覆盖、全流程控制、全手段运用。

——城市全域标准化引领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坚持创新引领,突出城市自然、经济、文化发展特色,探索开展城市标准化创新综合试点,推进标准化全域应用,深入实施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持续加强城市重点领域国际标准化创新与交流。启动新型城镇化、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国家标准的试验验证。与5个以上省份开展城市标准化省部合作,发布30个以上城市标准化典型案例,着力打造一批城市标准“全域制定”与“全域实施”标杆。 ——城市标准化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坚持国际接轨,标准制度型开放加快推进,国际标准化合作交流更加深入,积极参与制定一批城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领域国际标准,举办城市标准化高端论坛,定期发布城市标准化发展白皮书,持续推进城市间标准化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全球城市治理标准化提供中国方案。 ——城市标准化工作联动机制初步形成。坚持多元参与,充分发挥标准化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形成城市标准化工作部、省、市三级联动机制,建设城市标准化联席机制,搭建城市标准化工作协同平台、经验分享平台、国际合作平台,为统筹推进城市标准化构建协调有序、良性互动的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 二、加快建设城市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 (一)进一步完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围绕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需求,构建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统一完善、国际接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体系。研制综合管理、实施指南、评价改进、数据资源、基础设施管理等标准。建立统一普适、横向可比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库,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推动建立区域协调发展标准体系和发展路线图。落实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围绕城乡统筹发展、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探索建立区域协同发展标准体系和运行机制,制定标准化发展路线图,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共享、关

健康杭州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健康杭州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 为持续推进健康杭州行动,加速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健康城市范例"和"健康中国示范区",为"两个先行”积蓄健康动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健康浙江行动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19)29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体系,全面构建健康杭州建设新格局,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健康基础保障。 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杭州特色的健康治理体系,城市健康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在全省率先实现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康中国示范区目标基本实现。 二、主要任务 (一)普及健康生活方式。 1.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理念,引导公众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形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推进健康教育向综合整体的健康促进转变。充分发挥健康科普专家库、资源库和健康讲师团作用,持续擦亮金牌健康讲师、钱塘名医荟等健康科普品牌,持续推进健康科普基地建设。 2.合理膳食行动。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加强营养指导员队伍培训和建设,进一步推广营养餐厅(食堂),大力实施减盐减油减糖活动,加强居民营养监测。到2025年,儿童和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小,居民油盐糖摄入量较2020—2022年平均水平都

有所降低。 3.全民健身行动。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推广体育健身项目。有效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区域,推进嵌入式体育设施建设,扩大公共体育场馆、学校运动场馆等体育设施的开放,打造群众身边的“10分钟健身圈"。提高体育锻炼人群组织化程度,推动健身活动与健身指导的专业化。加强"体卫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4.控烟限酒行动。加大控烟限酒宣传教育力度,开展烟草使用流行病学调查,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和酒精制品,引导未成年人远离烟草制品和酒精制品。深入推进各类无烟单位和无烟环境创建工作,将控烟工作作为文明单位评价考核的内容之一。 5.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持续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及功能。加强对儿童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关爱,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推进心理健康诊疗服务能力建设,有效干预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进一步推广第二代长效针剂,建立健全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 (二)改善健康环境。 6.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全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空气质量全面达标,实现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03)"双控双减",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中度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高位提升,水生态功能基本恢复,地表水市控断面达到或优于HI类水比例达到100%o有效管控污染地块,防范土壤环境风险,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95%以上。加快推进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补齐环境治理能力突出短板,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7.绿色环境打造行动。全面提升城乡病媒生物防制水平,深入开展以环境卫生整治、卫生村居建设、健康村居建设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加快推进健康家庭、健康区县(市)建设。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