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展示设计浙江美术馆

展示设计浙江美术馆

展示设计浙江美术馆
展示设计浙江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展示设计考察)

浙江美术馆是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一座美术馆,2009年8月9日正式开馆。美术馆分为四层,二三层是主要的展厅,四层主要是吕霞光的收藏展。

“看的场所,看不见的设计,让室内设计消失在建筑空间和艺术展示之间”

——陈耀光美术馆、艺术馆和博物馆是看的场所,人来到美术馆主要是欣赏展品,室内的装饰以如何更好地展示展品为出发点,建立低调的姿态、平静的形态,一种较为克制的设计理念。“内敛、含蓄、克制”是浙江美术馆室内设计的一个理念。从始至终以展品、艺术品为主角的主导地位,让空间内展品的载体、室内的装饰或者设施都消失在建筑空间和艺术展示之间。这是一个为人们提供感性交流的理性场所。

整个美术馆大面积的室内墙面、地面铺

设以乡村绿的大理石,室外的墙面地面也是

一个色调的灰。室内外几乎是一种材料、一

种肌理、一种色彩,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的交

界。空间立面和平面也采用相同的手法,整

个美术馆给人的感觉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的,但是,低调如此却不失气场。

展厅内的室内装饰极为简洁。顶部采用

钢架结构,排列着聚光灯。这样的结构有利于美术馆被灵活的运用,既可以清空场地,展出大体量、大尺度的作品,也可以増用可拆卸的隔断,展出较多的小体量的作品。同时,这种钢结构也可以满足悬挂投影仪的需要,依照布展的规划,能在任意角落安装投影仪。展厅的空间是灵活可变的。

顶和地面统一为黑色,墙体的颜色一律使用乳白色(纸张的颜色)。黑色,容易在灯光的控制下消隐于空间内;乳白色,与纸张、宣纸或者油画布的颜色接近,最能纯净地衬托展品本身的颜色,与大多数作品的载体融为一体,同样极易淡出观者的注意力。这样的组合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设计,让室内设计消失在了建筑空间和艺术展示之间。

在美术馆展示这一主要功能上,灯光起着去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术馆整体建筑采用玻璃顶的优质采光,馆内的光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愉快。展厅内的灯光布臵则是纯功能性的,灯光的作用是将展品的形状,色调和质感充分展现出来,使观者集中注意力来欣赏展品,并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蔡国强个展《春》

2012年4月21日,由浙江美术馆主办的蔡国强大型个展《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了23件作品,分三个展厅。

四号展厅展出的是较大幅的作品。走

进四号展厅,幽暗空旷的展厅空间让你的

目光瞬间聚焦在墙上的作品上。整个展厅

内没有任何多余的物体,连一张供人观看

视频的座椅也没有。本身设定的参观路线

是顺时针沿墙体一周观看,一进门左手边

是王寅和馆长马锋辉对个展写的序,然后

依次是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是一个引导的

阶段,埋伏笔的阶段,走过两面墙之后是这个展厅的高潮—《观潮图》,最后是蔡国强先生的作品的制作过程的视频。这样一个参观路线是符合人的习惯的。但是,由于《观潮图》篇幅占据了一整面墙,而且作品本身的一个气场是很强大的,加上其所处的位子是一进门就看到的墙面。如此,体量与本身作品的气场和位臵导致了观者走进四号展厅是径直穿过空间去欣赏《观潮图》,然后带着为之震撼的感觉和对作品的好奇心,或站立或席地而坐,观看在其右手边播放着的视频,一解心头的疑惑。当完成这些之后,反过来再从序开始沿路线走一圈,对整个主题有一个完整深刻认识。

《观潮图》篇幅很大,作品气势磅礴。展厅内只开了沿墙面打在作品上的灯光,内部空间是幽暗的,这种幽暗让观者忽略了展厅中间实际存在的柱子,制造了完整的空间感觉,这样的布臵是有作品本身决定的。《春》较普通的书画展来说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展览,是火药与纸本及丝绸的混搭。《观潮图》的尺寸意味着人(观者)必须离作品有足够的距离,才能全面完整的感受作品中钱江潮水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室内只在作品上部打顶光,让你的眼睛其他事物光线的干扰,只是纯粹的欣赏作品,安静的品味与思考。展厅空间中存在一种对比,室内环境的宁静与作品中潮水的汹涌

形成对比。在这样的一个氛围中,仿佛臵身

于钱塘江边,潮水翻滚而来。在游走的过程

中,人的思想、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作品本身,

而忽略作品的载体以及展厅的室内装饰。艺

术爱好者多会在该空间中停留较久,仔细的

咀嚼作品带给他们的思考。

另一个类似的展厅展出的是较小幅的

作品。由于张幅较小,展厅内部使用隔断,

形成甬道式的展览空间,运用线性陈列法将展品沿途陈列,留足够的观展距离,以达到最佳的展示效果。在这个展厅中各处一个小空间,专门放映所有的拍摄影像,内臵座椅数张。一方面考虑到观者的体力,在此可以做停留和休息,观看影像适当的放松,同时也是展览的需要,两者兼顾。

个展的第三个展厅较前两个有很大的

不同。整个展厅展出的是一个作品,光线十

分明亮。整个空间除去顶部,四周和地面都

满铺蔡国强先生关于西湖的这个作品。该作

品是以丝绸为载体的,从高处柔顺的垂下来,

充满诗意的西湖山水风光泻在展厅的四壁

上,把丝绸的质感利用并且表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更好的展现整个作品的意境,在作品外

面附上一层白色的薄纱,山的飘渺间更多了一种云雾缭绕之感。并且薄纱柔化了火药燃后产生的僵硬的黑白色差与质感。展厅用木栈道作为游步道形成一条游览路线,犹如臵身于山水之间,欣赏云雾缭绕的山间美景,忘乎所以。

敞亮的灯光可能更多是出于安全的考虑。一是观者在走游步道时的安全,二是作品的安全。如果观者行走过程中不小心踩空就会破坏到作品。丛美的展示上来说,白色柔和的灯光与白纱相衬,宛如仙境。

为让人更真实的感受作品营造的气氛,步道只做50cm左右的宽度,只能单人单向行走。在进门时,管理人员会告知,须逆时针沿步道行走参观,不允许拍照,展厅最多容纳40人。从布局上,当观者站在一边的游道上,它要展示的是人对面的画面。这一用意显而易见,布展者已精心为观者调整了最完美的欣赏距离。步道是贴着立面的,进入这一空间时已站立在

游步道上,观者的视线被动地转向对面。整个展厅布臵全面而细腻,

为观者创造一段舒适的观赏经历。

《少年心气》摇滚摄影展

《少年心气》分两个展厅展出,大部分与前面类似,值得一提

的是播放相关视频的一个展示空间。地面铺设席子,放臵几个编织

坐垫,屏幕在吊顶上,观者需躺在席子上观看视频。这一空间独特

而具有吸引力,展现出来的是与主题相符的非主流的叛逆与另类。

年长或较传统者不会在此体验与停留,奔放的年青人多会在这里躺

一下,放松自己,感受这个独特的空间。这种独特的展示空间与主

题“摇滚摄影”想贴切。

金梅芳

200911290605

环艺0902

【建设工程合同】项目管理承包合同

项目管理承包合同 甲方:浙江省××厅 乙方:中国××公司 为顺利实现××年美术馆建成开馆的目标,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有效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项目管理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分析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各种组织实施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特点,就本工程项目采用项目管理模式问题浙江美术馆工程建设招标领导小组通过邀请议标并报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同意,省美术馆建设协调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决定中国××公司为浙江美术馆建设项目(以下称本项目)项目管理承包实施单位。为明确浙江省××厅(以下简称甲方)和中国××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本着平等互利,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双方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一、本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浙江美术馆 1.2项目地点:位于玉皇山北麓、南山路的东段、万松岭隧道的西北部。 1.3项目规模 1.3.1用地面积:××m2 1.3.2建筑面积:××m2,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平方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积××平方米。 1.3.3绿化率:×× %

二、项目管理范围及要求 1.工作模式 本项目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实施,甲方将整体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一次性委托乙方进行,乙方按合同约定成立专业的项目管理组(名单见附件一),承担项目报批、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设备及系统试运行管理、组织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的管理和控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本项目所涉及的施工、采购等招投标决策事宜包括重大合同的审定以及重大变更事项,由浙江美术馆工程建设招标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别重大的事项由招标领导小组提请省美术馆建设协调小组审定。 2.工程范围 本项目工程范围: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除二次装修及布展以外的所有建设工程(以最后审定的设计图纸为准)。 3.工作内容 3.1施工前期及施工中除项目立项、用地手续以外所有审批手续的办理。 3.2设计管理,组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管理及外部审查、修改、会审、批准等管理工作。设计的详细内容详见附件二《建设工程设计合同》。 3.3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协调设计、施工等有关单位之间的关系,并对施工质量、进度、安全、成本控制和竣工验收等工作负责。 3.4负责施工、采购的招投标组织实施工作。

展示设计浙江美术馆

浙江美术馆(展示设计考察) 浙江美术馆是现代化程度比较高的一座美术馆,2009年8月9日正式开馆。美术馆分为四层,二三层是主要的展厅,四层主要是吕霞光的收藏展。 “看的场所,看不见的设计,让室内设计消失在建筑空间和艺术展示之间” ——陈耀光美术馆、艺术馆和博物馆是看的场所,人来到美术馆主要是欣赏展品,室内的装饰以如何更好地展示展品为出发点,建立低调的姿态、平静的形态,一种较为克制的设计理念。“内敛、含蓄、克制”是浙江美术馆室内设计的一个理念。从始至终以展品、艺术品为主角的主导地位,让空间内展品的载体、室内的装饰或者设施都消失在建筑空间和艺术展示之间。这是一个为人们提供感性交流的理性场所。 整个美术馆大面积的室内墙面、地面铺 设以乡村绿的大理石,室外的墙面地面也是 一个色调的灰。室内外几乎是一种材料、一 种肌理、一种色彩,模糊室内外空间的的交 界。空间立面和平面也采用相同的手法,整 个美术馆给人的感觉是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的,但是,低调如此却不失气场。 展厅内的室内装饰极为简洁。顶部采用 钢架结构,排列着聚光灯。这样的结构有利于美术馆被灵活的运用,既可以清空场地,展出大体量、大尺度的作品,也可以増用可拆卸的隔断,展出较多的小体量的作品。同时,这种钢结构也可以满足悬挂投影仪的需要,依照布展的规划,能在任意角落安装投影仪。展厅的空间是灵活可变的。 顶和地面统一为黑色,墙体的颜色一律使用乳白色(纸张的颜色)。黑色,容易在灯光的控制下消隐于空间内;乳白色,与纸张、宣纸或者油画布的颜色接近,最能纯净地衬托展品本身的颜色,与大多数作品的载体融为一体,同样极易淡出观者的注意力。这样的组合就是一种看不见的设计,让室内设计消失在了建筑空间和艺术展示之间。 在美术馆展示这一主要功能上,灯光起着去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术馆整体建筑采用玻璃顶的优质采光,馆内的光环境使人感到舒适愉快。展厅内的灯光布臵则是纯功能性的,灯光的作用是将展品的形状,色调和质感充分展现出来,使观者集中注意力来欣赏展品,并给观者留下强烈的印象。 蔡国强个展《春》 2012年4月21日,由浙江美术馆主办的蔡国强大型个展《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共展出了23件作品,分三个展厅。 四号展厅展出的是较大幅的作品。走 进四号展厅,幽暗空旷的展厅空间让你的 目光瞬间聚焦在墙上的作品上。整个展厅 内没有任何多余的物体,连一张供人观看 视频的座椅也没有。本身设定的参观路线 是顺时针沿墙体一周观看,一进门左手边 是王寅和馆长马锋辉对个展写的序,然后 依次是一些作品,这些作品是一个引导的

浙江美术馆建制说明

浙江美术馆建制说明 地下一层临时展厅 净高为4.2m,紧邻典藏库房,便于布展,有独立的出入口,既可以与地上的展厅一起使用,也可以独立使用,是地上展厅功能的延续与补充。并且和报告厅、多功能室共用同一门厅,便于参观、学习、交流。 浙江美术馆 一层中央大厅 高度为15-20米,非凡的尺度,别致的屋顶,光影的交织,是艺术殿堂的仪式大厅,为进入陈列厅参观营造了气氛。各层展厅围绕中央大厅组织,流线更加清晰,并且在大厅里还布置了楼、电梯,也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另外还可以展览大型的装置艺术作品。 陈列厅1-1 层高8.5m,长为27m,宽为22m。大跨度,两层通高,为灵活布置创造了前提,也便于展出现代的大型艺术作品,拓宽了展览范围,二层的连廊还提供了其它参观视角的可能。这个展厅和中央大厅的空间相互渗透,过渡自然。 陈列厅1-2: 净高3.9m,长为27m,宽为18m,恒温恒湿展厅,展览尺度宜人,可以灵活划分空间布展,和其它展厅一起提供了丰富的展览空间。 陈列厅1-3,4: 净高4.2m,长为45m,宽为18m,恒温恒湿展厅,是美术馆的重要展厅之一。一侧是中央大厅,另一侧是绿化展览庭院,布展、参观方便,展览气氛良好,匀质的空间便于灵活划分空间,进行布展。 陈列厅2-1:

净高3.9m,长为27m,宽为18m,展览尺度宜人,可以灵活划分布展。 浙江美术馆 2层 陈列厅2-2: 净高4.2m,长为22m,宽为18m,预留了恒温恒湿设备,大空间展厅便于灵活划分布展。 陈列厅2-3: 净高4.2m,长为30m,宽为18m,预留了恒温恒湿设备,无墙的大空间提供了灵活划分空间布展的可能。该厅一侧是中央大厅上空,另一侧是全玻璃的休息廊,提供了人与自然与艺术的互动,让观众在愉悦的环境中欣赏、体会艺术作品。 专题陈列厅2-4: 净高3.9m,长为54m,宽为9m,一侧为绿化展览庭院,另一侧为绿化屋面,布展环境好,相对独立,是美术馆固定陈列重要艺术作品的场所。 雕塑廊: 该展览空间相对于陈列厅功能来说比较模糊,和全玻璃的休息廊融为一体,且与中央大厅的空间相互渗透,提供了另一种布展的可能。 3层 陈列厅3-1 一部分净高为3.15m,另一部分屋顶为玻璃顶,展览空间和中央大厅、玻璃屋顶相互渗透,丰富了美术馆的展览空间,为一些“另类”的艺术作品提供了展出场所。 陈列厅3-2,3: 净高3.15m,尺度宜人,和陈列厅3-1隔而不断,可以展出小型的珍品,配合三层的贵宾接待及鉴赏室,方便鉴赏与研究,并且可以通过屋顶平台俯看西湖风景,使人在自然与艺术中陶冶情操,从而提升整个美术馆的展览品质。

美术馆设计说明

美术馆设计说明2008-12-26 19:33:34来自: 路人饼 美术馆设计 一、美术馆的功能: (一) 六大综合功能: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从功能的总体把握和宣传策略上讲,可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学术功能形象,二是教育功能形象,三是休闲功能形象。一个完整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应从这三个主要功能形象上做文章。学术功能形象要求高层次高眼光,以严格的美术史态度开展工作,使学术界认同和重视;教育功能形象要求美术馆的高品位艺术品、展示方式以及美术教育手段渗透于社会大众的参与行为之中,使大众在美术馆中获得潜移默化的美育熏陶;休闲功能形象是通过美术馆典雅优美的环境和艺术气氛,以及所提供的独有的服务项目,营造一个愉悦轻松的文化休闲场所。 1. 学术功能形象 根据本馆的学术定位,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努力做得较具特点和高度。 A.以美术馆建馆目标为立足点,关注中国近现代及当代美术状态,以"史"的眼光来梳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美术现象。 B.以中西文化交汇的沿海文化为出发点,关切海外华人美术和国际美术动态,开展国际文化的多种合作、交流和收藏。 2. 教育功能和休闲功能形象 这两种功能形象即有相近和一致之处,即注重美术馆与大众的联系,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教育功能形象较重视通过高品位的藏品展品和多样化的展示方式和教育方式同大众直接发生关系,使大众在直接参与中有意识地获得美育效果;休闲功能即侧重于情趣氛围和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使公众有一个假日休闲的好去处。 因此,宣传和树立教育、休闲的美术馆形象,是使美术馆与大众拉近距离,使社会及大众关心并愿意接近美术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二、美术馆相关设施: (一) 照明设计: 1. 采光方式:

项目管理承包合同(合同示范文本)

( 合同范本 ) 甲方: 乙方: 日期:年月日 精品合同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项目管理承包合同(合同示范文 本) What the parties to the contract ultimately expect to get or achieve through the conclusion and performance of the contract

项目管理承包合同(合同示范文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乙方:__________________ 为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有效保证工程进度、质量、安全和投资效益,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根据国家建设部《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大力推进项目管理的要求,在深入调研分析政府投资公益性项目各种组织实施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项目特点,决定____________公司为建设项目(以下称本项目)项目管理承包实施单位。为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本着平等互利,公平公正,诚实守信的原则,经双方充分协商,签订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一、本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1.2 项目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 项目规模1.3.1 用地面积:____________1.3.2 建筑面积:____________,其中地下部分建筑面积____________平方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积

____________平方米。1.3.3 绿化率:____________ % 二、项目管理范围及要求1.工作模式本项目采用委托管理的方式实施,甲方将整体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一次性委托乙方进行,乙方按合同约定成立专业的项目管理组(名单见附件一),承担项目报批、招标代理、设计管理、采购管理、施工管理、设备及系统试运行管理、组织竣工验收等服务,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质量、安全、进度、费用、合同、信息等的管理和控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本项目所涉及的施工、采购等招投标决策事宜包括重大合同的审定以及重大变更事项,由浙江美术馆工程建设招标领导小组研究决定,特别重大的事项由招标领导小组提请省美术馆建设协调小组审定。2.工程范围本项目工程范围:项目建设用地范围内除二次装修及布展以外的所有建设工程(以最后审定的设计图纸为准)。3.工作内容3.1 施工前期及施工中除项目立项、用地手续以外所有审批手续的办理。3.2 设计管理,组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管理及外部审查、修改、会审、批准等管理工作。设计的详细内容详见附件二《建设工程设计合同》。3.3 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协调设计、施

山东省美术馆建筑设计方案

山东省美术馆建筑设计方案 山东——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齐鲁大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璀璨的历史文化、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蓬勃跃动的时代旋律交相辉映,构成了今日山东独具魅力的时代画卷。作为传统的美术大省,山东在中国美术界占有重要地位。山东省美术馆正是在山东从经济强省向文化强省迈进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的收藏和展示优秀艺术作品,深度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激扬开拓创新精神而采取的重大举措。 总体设计:资源共享 空间整合 山东文博中心是济南城市向东发展的重要空间节点,规划定位是未来的城市公共活动中心。我们通过调研发现,尽管文博中心包含了博物馆、档案馆、美术馆等各类重要的文化设施,但由于各地块划分相对独立,还不足以形成功能整合、资源集约共享的特色片区,迫切需要建设多功能复合的城市建筑集群以引领文博中心的进一步发展。 整体空间优化: 美术馆建设用地为梯形,如果南向组织主入口将会非常局促,并且会增加对南侧经十路的交通压力。经过分析,我们对现有的地块划分进行了优化:将博物馆与东侧美术馆以及西侧文化建筑之间的现状道路改造为步行广场,与博物馆前广场连成整体,在区域内创建安全、连续的步行空间。这样,博物馆与美术馆将通过共同的广场组织主要人流集散,强化了文博中心区域内部的空间整合。 交通系统重组: 与空间整合相适应,文博中心区域的交通体系也作出相应调整。在博物馆入口平台下形成应急交通环道,并在步行区域外围组织机动车停靠点。同时,强化了博物馆广场地下空间联系东、西地块的枢纽作用,将其商业、停车空间作为区域共享资源。 建筑设计概念:山 . 城相依 泉. 城相映 基本形体的产生: 如何妥善处理美术馆建筑形体与博物馆、档案馆等已建成项目的群体关系?一方面,要与博物馆、档案馆的方整体量以及轴线关系取得呼应,形成品字型格局。另一方面又要与博物馆共同围合馆前广场,形成一定长度的广场界面。这样的分析基本确立了美术馆主体四层、局部六层的体型特征。那么,如何处理主体四层、局部六层的形体关系?场地周边的基本地形特征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发:南部的泰山余脉在此与城市平缓交接,构成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重要地理特征。于是,确立了以山、城相依为主题,从四层的山形自然过渡到六层的方形体量的基本构思。 空间组织与建筑造型: 近200米长的建筑场地隐含着人流穿越的内在要求,山东美术馆需要提供一个城市意义上可供人自由穿越的公共大厅。同时,从博物馆前广场过来的大量人流,经过下沉庭园、地下商业街后引入美术馆的南侧地下空间,与地面人流一起形成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作用力。在考虑多种人流布局的整合之后,我们很自然地组织了从场地西侧穿越公共大厅的公共流线。此外,地下商业空间通过弧形边庭与地面层的艺术品经营、餐饮、咖啡店融为一体,极大地活跃了建筑的边缘空间。这一切,改变了美术馆空间的常规模式,通过无所不在的视线

“现代美术馆”建筑外观设计说明

“现代美术馆”建筑外观设计说明 长期以来,美术馆的工作一直是致力于系统整理并收集现当代国内外艺术作品,并用科学的方法加以保存管理,同时进行分类整理,为今后的研究和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作为社会的文化传递媒介,美术馆应该依据社会的需要去提高公众文化艺术修养、协助艺术教育、为艺术家创作活动提供交流、借鉴的机会和资料的信息。如果从建筑学的角度上讲,它则不再单是储存和传输信息的地方,而是建在特殊点上的建筑物,其定义也不再是简单的参观者场所,而成了表现其内在特质的一种手段,将功能和形式统一起来,这才是作为建筑应该有的特性。本方案是对某文化地区美术馆的外观进行设计,该馆占地面积2500㎡,总占地面积13500㎡。通过对建筑体结构的外在表达,材质色彩对比等手段将功能与艺术形式联系起来,使得建筑形式与城市空间得到完美的结合。 一、美术馆的发展简史 在中国,美术馆的定义一直都不是很清晰。美术馆经常会被简单的看作文化宫、展览馆甚至画廊,而完全没有被作为博物馆来看待。而艺术博物馆的传统模式是人围绕藏品在服务,是一种以物为中心的模式。现在新理念要求美术馆人来换位思考,这种换位思维导出了公共美术馆的真正价值在于观众,观众从美术馆中到底获得了什么,获得了多少,成为衡量一个美术馆有无成效的唯一标准。当明确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后美术馆的一系列工作活动都必须更加的人性化,更加个性化,更加多元化,也才会更有成效。美术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是新办馆理念的核心,它辑射到美术馆的全部工作。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内兴起了一拨公立美术馆建立热潮。中国的美术馆建设进入了复苏阶段,进而成为不少较发达地区的阶段性文化命题。美术馆的发展应该在政策体制的健全过程同步进行的同时,自身也需要时间完善,更需要有美术馆自身独特的标志。 二、“现代美术馆”的方案设计理念 美术馆建筑的设计理念,在于追求美术与城市空间的协调性,使得建筑形式能得到完美的诠释。对现代建筑来说,美术馆并不只是建筑物,而是兼顾形式与功能上的需求,随之才能进一步追求更深的精神性与更高更美的世界的创作品。美国当代建筑美学家哈姆林说过,“纯物质的功能主义决不能创造出完全令人满意的建筑物。”当然美的形式必须同好的功能有机的结合,从而构建富有创意的美学空间环境。同样本案也没有简单的考虑其形式,而是巧妙的使结构与功能依据对比与统一,重复与韵律、比例与尺度等美学法则使其相结合,参照了斑马纹进行仿生设计。利用斑马纹的变形使其成为建筑的主要支撑结构,

浙江美术馆展览协议书

浙江美术馆展览协议书 甲方:浙江美术馆 乙方: 第一条展览项目要点: 1、展览名称: 2、展览场地: 3、展览面积: 4、展览类别:个展□联展□外展□其它□ 5、作品件数: 6、主办单位: 7、承办单位: 8、双方承诺展品内容及宣传方式必须尊重中国国情并符合中国法律有关规定。 第二条展览时间 展期共天,甲方从年月日起将展览场地交付乙方使用,至年月日收回。 乙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终止协议、收回场地: 1、乙方擅自将场地转租、转让或转借的; 2、乙方利用甲方场地进行非法活动,损害公共利益的; 3、乙方有损坏展览场地行为的; 4、乙方未在展览前支付展览实施费的。 展期满后,应按时撤展。如乙方逾期不撤出展品,甲方有权代为撤展并存放相应仓库,并收取滞留代管费用。期间展品若有损耗,甲方不负任何责任。 第三条项目申报 1、需要申报的展览项目,乙方应先向文化主管部门申报批准后方可

实施展览。 2、如由甲方申报,乙方须于年月日前向甲方提供作品 清单、图像资料及相关文字材料(展览背景、展览图片、艺术家简介)。 3、如乙方自行申报,有关材料需交甲方备案。 4、乙方要确保展出作品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条展品运输 原则上由乙方自行解决,如乙方要求甲方代为解决的,费用由乙方承担。乙方需于展期结束之日将展品运离甲方。展品运输途中的安全由乙方负责。 第五条展品保险 甲方在展览期限内对展览作品的安全负责。运输途中及展览期间保险由乙方负责。参展作品如遇人力不可抗力或保险契约项目外之事而导致损坏者,甲方不负赔偿责任。 第六条设计制作与布展、撤展 1、乙方委托甲方负责该展览的请柬、图录、展标、展签、广告、吊 旗的设计制作,费用由乙方承担,乙方须于年月日前提供制作资料。乙方若自行制作,须于年月日前提交样稿由甲方审查后实施; 2、该展展品于年月日起进场布展,闭幕后于年 月日前完成撤展; 3、乙方将派遣名工作人员监督展品开箱、布展、撤展和装箱工 作,甲方将提供必要的人力协助和技术条件,以确保上述工作的顺利进行; 4、乙方须确保展品及相关内容均与申报材料一致,不作任何变更。 如有特殊的技术要求,须在本协议签署前向甲方声明并完成协商。

美术馆类建筑的室内设计分析 王欣

美术馆类建筑的室内设计分析王欣 发表时间:2019-06-24T15:26:26.79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10月上作者:王欣 [导读] 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其规划工作有效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加城市规划技术含量,全面提升规划水平,需要对海绵城市理论有所了解,并对这种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加以思考,完善城市规划方案同时满足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文章将对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进行系统阐述,以便为现代城市规划工作高效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菏泽市城市规划技术服务中心,山东省菏泽市 274000) 摘要:新时期我国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及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其规划工作有效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为了增加城市规划技术含量,全面提升规划水平,需要对海绵城市理论有所了解,并对这种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加以思考,完善城市规划方案同时满足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文章将对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进行系统阐述,以便为现代城市规划工作高效开展提供参考信息。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规划 引言 海绵城市理念是体现城市弹性适应的重要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将城市的水资源存放起来,并对污染水资源进行净化,确保水资源能够循环利用。从而使得城市能够适应水资源短缺的情况,改善城市的整体的服务能力。基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引导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展开研究,分析具体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研究海绵城市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原则,探析海绵城市理念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详细内容如下。 1海绵城市理念的重要性 城市在正常服务中会受到气候、资源等问题的影响,干扰城市的服务质量。海绵城市理念是通过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建设措施,促进城市具备海绵的弹性适应能力,进而使得城市能够雨季涵养水资源,并在干旱季节实现对雨水的利用,还可实现城市污水的净化处置,最终保障城市的抗旱和排涝能力,达到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能够减少气候、水资源等对城市服务的负面作用。此外,海绵城市还拥有良好的灾害应对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气候情况,能够构建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社会公众更加追求城市的整体美观、舒适和健康等特性。这样也就为海绵城市理念的适用提供了基础。目前,我国海绵城市试点城市均取得了良好的成就,为海绵城市理论引领下的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支持。在具体的海绵城市理论中,其主要目的是提升城市的弹性适应能力,应对当前城市环境破坏,绿地、湖泊等减少所致的自然灾害频发问题,保障城市的整体环境。而且,海绵城市理念中,还与低碳理念具有联系,借助构建绿地、花园等,实现对城市内部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吸收,保护城市原有生态平衡。海绵城市理念强调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达到建筑节能环保的效果。综上所述,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合理的对海绵城市理念进行运用,可综合提升城市的弹性适应能力,确保城市的整体服务能力,为城市居民构建良好的生活空间。 2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原则 建设以及使用海绵城市,主要是为了有效解决城市中的水体问题。对于城市中存在的水资源问题,可以借助生态系统中特有的良性循环的功能来予以解决。同时,将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工作中,能够有效地改善城市中的水系统。因此,这就需要在开展城市规划工作时高效地运用海绵城市理念。1.重视应用规划引领的作用如今,对于雨水管理工作,我国并没有制定出对应的制度,因此,雨水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的漏洞。为了实现雨水系统的建设目标,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对应的制度,以此来完善和规范雨水系统管理工作。2.重视应用适宜的建设方法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之前,应该和城市所在的当地政府、道路规划以及建设部门做好协调工作,并且需要研究总结建设方法,最终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从而有效保障城市中的园林以及湿地等自然空间有着较高的绿地利用率,同时,还应该运用绿色雨水设施,用灰色设施辅助绿色雨水设施来对雨水系统加以完善。3.重视应用适宜的构建途径海绵城市的建设应该遵循“渗”“滞”“通”的原则。其中“渗”,主要是以绿色屋顶以及渗透路面为方向,来开展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滞”主要将受保护的湿地位置作为主要对象;“通”,是建设旧城区中的雨污分流管网系统。 3海绵城市理论的实践 3.1注重城市道路的科学规划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应用,应注重城市道路科学规划,减少地区气候变化中对城市交通影响,为海绵城市有效建设提供支持。具体表现为:(1)城市大部分道路绿化带的平式改为下凹式,以此减少城市道路上路面雨水径流量面积,减慢雨水径流量速度,改善城市雨水径流量的质量,促使城市规划中外来水资源质量得以提高;(2)在海绵城市理论的支持下,城市规划初期可通过对透水路面、街道树池等要素的考虑,实现对雨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在优化城市道路安全性能的同时保持外来水资源在城市发展中良好的利用状况;(3)注重城市道路规划中绿化形式的不断优化,并在绿化带底部设置好水流暗道,促使城市水系统运行中能够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水系统的高效运行提供保障。同时,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运用海绵城市理论时,需要规划人员能够加深对该理论内容的理解,针对性地开展城市道路规划工作,强化道路规划中雨水资源科学利用及管理方面的意识,并对其规划过程进行科学控制,从而增强海绵城市理论作用下的城市道路规划效果。 3.2城市规划中建设水系统 在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中,应构建水系统,进而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和再次利用。对于水系统的建立,可大致分为两种方案:1)结合河流等湿地完成水系统构建;2)建立绿地广场,并利用天然储水和净水场所。水系统的建设,可配合河流湖泊、绿地等,在实现水资源储备的基础上,满足排涝的目的,并完成水资源的净化。具体的水系统建设中,需要结合城市实际湿地情况,确保水系统符合实际需求。 3.3水系湿地 如果城市中的水面率为5.14%,同时在道路的两侧位置处预留出宽为30m的绿化带,如此一来就能够给植被缓冲带、雨水滞留塘以及河滨湿地等系统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前提条件。要想实现这一效果,就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1)对目前水系的湿地力度进行强化,尤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以杭州为例

文化特性与城市建筑——杭州案例研究 现代城市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更是文化、城市形象等软实力的竞争。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三千多年的城市建设史,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因为飞速的经济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面貌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在现代化建设中失去了可识别的身份,众多城市的历史街区和古老建筑在现代化进程的滚滚潮流中轰然倒地。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在城市营造者的眼中沦丧。而城市居民内心深处的欲望和危机感与日俱增,缺乏地域文化的城市也使得居民缺乏城市认同感。如何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保持和发扬建筑的文化特性,是值得城市居民和城市营造者深思的。 一、当代中国建筑文化的缺失 1.1传统建筑文化的缺失 任何建筑都和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紧密相关。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精神的体现,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以及阴阳有序的环境观一直作为基本的建筑理念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建筑的发展,使中国建筑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理性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建筑中理应得到继承与发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想的强势冲击,加上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精神缺乏正确的认识和理解,没有正确的应对策略,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在一种截然相反的文化冲击下变为了弱势。中国当下建筑,大都沿袭西方建筑的模式,摩天大楼、欧陆风情随处可见,一些标志性建筑以其新颖和现代的造型刺激着人们的眼球,然而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内涵却缺失了。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我国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资源也极为丰富,几乎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它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也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如何保存城市的历史面貌,延续城市的历史生命,对当下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令人遗憾的是,在我国现有的城市建设中,这方面的工作却做得不够。当年梁思成谈北京城的规划与建筑时,曾感叹“伟大的北京城墙”被人们所忽视,他说,北京城墙的产生、变动,“充满了历史意义,是一个历史现象辩证的发展的卓越标本”,“至于它的朴实雄厚的壁垒,宏丽的城门楼、箭楼、角楼也正是北京体形环境中不可分离的艺术构成部分”。北京城墙的消失,令人惋惜,而今天,比北京城墙更大的历史遗迹毁坏现象却在普遍发生。如作为我国的七大古都之一,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杭州,在近几年旧城改造和西湖沿线改造工程的启动中,不少散落在西子湖畔、街市中间的名人故居在人们的视线中被损毁,乃至消失。而在北京,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扩大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成片的灰砖灰瓦胡同和四合院被拆毁和迁址,得以幸免的也被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所淹没。据统计,近年来随着北京旧城改造速度的加快,北京的胡同正在以每年600条的速度消失。上海的石库门、云南丽江古城,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在今天的中国,许多城市建设,都毫不顾及这个城市与历史的联系,一个全新的城市建设,常常就意味着这个城市的历史文脉的切断,意味着这个城市历史内涵的消失。而这一点,与欧洲的许多城市建设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对历史文脉的延续相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2.2地域文化特征的缺失 地域文化常常反映一个城市最真实的面貌。中国传统的城市建筑大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如北京位于平原地区,是几代封建王朝的都城,古代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自然的河湖水面、人工堆筑的山丘,并把它与宫殿、庭院、城楼、塔楼建筑结合起来,形成错落有致、有皇家气派的建筑群落和空间,同时又不失自然的美丽和地域风情。又如古代苏州、杭州等城市的建设,也是在充分考虑吴越文化特色和江南秀山美水的地域特色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今天,这种体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建设却日见稀少。如浙江绍兴原是一个规模并不大、河网纵横、保存得也相当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苏州分庭抗礼,分别是越文化与吴文化的代表,而如今大拆大改,建大高楼、广场、草地等,使绍兴失去了原有的地域特色和

美术馆空间语境与展览模式研究

美术馆空间语境与展览模式研究 美术论文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为你整理整合的一些关于美术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1.1缘起 美术馆大多数情况下被理解为一种建筑类型,在近两个世纪的发展演变中,美术馆走下圣坛,从精英阶级走向公众,以对话互动的姿态引发思考、提出问题。与之相对应,美术馆的空间观念也在传承和转变,从前的美术馆被形容为模仿神庙或者寺院,之后是被称为中性的庇护空间的“容器”和仪式性场所的观点,美术馆的空间功能逐渐从单纯的陈列地载体转化为知识生产的场所,场所本身也成为美术馆文化展示的一部分。美术馆走向多元,实际上也是美术馆的价值取向的博弈。美术馆的场所精神和建筑的空间语境,既给其知识生产文化展示提供了实体环境,也为其展示策略、美术馆运营机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近些年来新型艺术博物馆理念的发展,引发了我们对美术馆空间与展览模式关系的重新思考。 1.2.2美术馆建筑 吉百??豪森的“建筑即博物馆”观点认为,博物馆建筑是定义了社会制度的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建筑类型。它不仅神圣而且现代,又富有教育意义,同时昭示其外部形象和内部功能。它从观念和物质形态上限定了参观展览的条件。它从基地选择,建筑风格、语言、体量上

影响并定义了美术馆,也在结构、空间秩序上限定其展览模式,从而塑造观者的经验。 1.2.3艺术展览与空间语境 博物馆理论家解释道,“展览是有特权的舞台,展示着自我与“他者”的意象。”展览通过“他者”的构建,使自我显得合理化。这种合理化使得原本和艺术品不在同一?r间空间上的美术馆形成文化,并构建起自己的价值观。艺术展览作为媒介是对文化和价值观的构建,是构筑展品呈现的语境。语境通过展品与空间、环境的关系来呈现,观众则通过视觉体验、感官经验获得。美术馆展品与空间、空间与观众的双向交织,指明展览与其他媒介的区别在于,它所特有的空间属性。艺术家布莱恩?奥多尔提出“现代主义的历史被那个空间(展示空间)塑造着;或者说现代艺术的历史和那个空间(展示空间)与我们看它的方式的转变互为因果。我们现在看到的不是艺术,而是空间。” 空间是构建展览的基础,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架上绘画,雕塑,还是装置、行为、新媒体艺术都需要依托于一定的空间条件。传统借助于墙面来展示的方式已经渐渐让位,从而引发了从空间设计者到艺术品创作者,再到观者不同层面上的重新思考。当代的美术馆的发展,其展览模式及展览策划除了跟美术馆的收藏及研究体系相关外,也与美术馆的空间语境紧密相关。空间语境的特殊性对美术馆自身的定位至关重要。要在“容器”建筑空间和“内容”艺术品、艺术观念及理论等之间取得平衡。 2.美术馆的展览模式

美术馆布展讲课教案

美术馆布展

美术馆布展 每个展览都是一项系列工程:选件、定件、运输、拆包装、装裱、展示、撤展、退件,等等,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在近年来美术馆布展实务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个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布展过程缺乏系统性的工作程序。整个布展工程往往处在一种非专业化、非程序化和非规范化的运作中。因此,加强美术馆布展工作的研究,建立一套美术馆布展系统的程序和规范,是当前美术馆布展工作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示的呈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静态过程,但是展示形成的过程却是一个动态的决策过程。所以,展览的系统化建构中应该把展品的确定、展示方式的确定、展示方式的实现和展览的宣传评价作为不可偏废的四个方面。 本文注重展览流程中展示方式的确定和展示方式的实现两个方面的探讨,并以美术馆展览为主要探讨范畴。目的是为了确定新时代背景下,美术馆展览中布展环节的重要性地位。 一、展览流程中的布展系统 根据美术馆展示设计与布展系统内在的关系,一个美术馆展览设计与布展系统的对应程序宜为:选题研究→工程立项→内容设计→建筑空间规划→形式设计→工程委托与招标→制作与施工→布展→监理→验收。选题研究是指确立展览的主题,为此必须研究展览的动机、社会需求、收藏基础、学术基础等,在这些基础上确立展览的主题。工程立项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起草立项报告、编制经费预算、工程进度表、效益分析表、经费筹措方案和建立展览组织的意见。内容设计、建筑空间规划、形式设计三个方面不能孤立的考虑,把三者与展览的主题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提出多个备选方案以便于选择。工程委托与招标和制作与施工一般情况下是由美术馆的内部相应的部门承接完成,当然也不排除与外界合作完成的可能,特别是国际性的一些展览合作中,这两个阶段主要是针对空间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改造,所以造价和回报在经费预算中要重点考虑。布展在这里是较为狭义的概念,主要是指如何布置艺术品的问题,但是也是整个布展系统中的核心问题。监理和验收则是针对展览布置的符合度进行的判断过程。 布展系统是将这一项项计划付诸行动,保证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静态展览的一系列动作,是对前一系列策划活动某种意义上的总结。归结起来,布展系统是动态的过程和静态体现的重合。 二、展览主题与展示方式的确定 美术馆的展品陈列与商场里的商品陈设,从本质上来讲并不一样。如果说商场陈设商品的目标是促使销售,如何摆设是为了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那么美术馆则并不相同,这里展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艺术家的灵魂描述,它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而每一位观众都有自己的相应感受与阐释。因此,美术馆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在一个公共空间里,以相对个性化的手段打造出相对个人化的展示领地,以完成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交流。作为展览重要环节的布展实务,也是紧紧围绕这一目的进行的。 如何更好的确立展览主题和理解展览主题,一个不可忽视的基础就是了解艺术家和正确的理解作品。每个展览都有自己的主题,尽管不同展览的主题或名或暗,但是明确展览主题是抓住展览脉搏的关键。作品是最为直接展现展览

中国美术馆设计介绍

中国美术馆设计介绍 首都的中国美术馆胜利地落成了。今年五、六月间,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在这里举办了全国美术展览会。 美术馆的建造,主要是为了经常展出我国自五四运动以来,在美术方面的各种优秀作品,包括绘画、雕塑、版面、工艺美术作品和民间艺术品等;同时,将来国内或国外来我国的临时性美术展览会,也可以来这里举行。并有一部分面积辟作中国美术家协会办公和美术家们集会交谊等活动之用。全馆建筑面积约16,000平方米,其中展出的面积有7,000平方米。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成,仅馆外的庭园绿化工程和馆内某些装修和设备工程,还有待以后逐步实现。 建筑内容和平面布局 根据使用的性质来分析,美术馆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个比较主要的部分: 一、展览部分包括大小展厅共17个,这是美术馆最主要的部分。 二、供应服务部分包括装帧、裱画、展品修补和木工车间,还有?藏展品和?藏各种器材的仓库等,他们是为展览部分服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是展厅的“后台”。 三、办公部分包括管理用房和美术家协会办公用法等。 四、公共活动部分包括美术家们集会用的大厅——美术家之家——和国际交谊活动用的接待厅、贵宾休息室等。 五、其他包括通风机房、变电所等附属房屋。 以上这些部分,各自有其不同的使用特点,因此在平面布局中,就必须根据这些特点来安排。例如,展览厅是直接供广大观众观赏美术品的场所,是美术馆最主要的部分,因此都布置在整个平面中最显要的位置,以便于观众参观。其次如接待厅和“美术家之家”等公共活动的场所,也适当布置在显要位置上。办公部分则和全馆其他部分既要有一定的联系,又需要自成一个“天地”,以避免观众的干扰,这里就把它集中布置在建筑物的西端,有西边大门可供出入。供应部分布置在全馆的后部,连接后院,并右后门为器材出入之用。展品仓库则分设在各展览层和夹层里面。地下水主要作为通风机房,一小部分用作器材仓库。 以上是从内部的使用要求来分析平面布局的情况。从基地周围的环境来分析,建筑物南边临猪市大街,这是横贯北京东西向的一条主要干道。因此,在平面布局上,这两个面部都应当加以适当的重视。由于这一情况,设计中把南面正中作为建筑物的主要入口,东西两边各设次要入口。从南边主要入口进门,有一个作为交通中?的中央大厅,从这里直通中间的综合展览厅、侧展厅和楼上各展厅。从东西入口进门,则各有侧门直达侧展厅和四角展厅(西门兼做美术家协会办公的出入口)。各展厅除内部互相联系外,正门入口的两边还有长廊从外面直接沟通正门和角展厅的联系。东西两边和三层的廊子则作为观众休息只用(图1)。

浙江良渚博物院认识实习报告

建筑认识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 建筑学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建筑设计及建筑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加强学生对实际建筑空间、城市空间的亲身体验,提高学生对建筑设计内涵的了解,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使用人群的各类建筑的感受。 二.参观项目: (1)浙江良渚博物院(老师带队参观) (2)浙江良渚良渚玉鸟流苏商业街(老师带队参观) (3)浙江美术馆(老师带队参观) 三.实习时间: 12月28日 四.实习收获和总结 第一站——浙江良渚博物院 在前往良渚博物院前,大家对这所博物馆的建筑造型十分好奇,于是通过互联网我们初步的了解到良渚博物院的建筑出自英国首席设计师戴卫·奇普菲尔德之手。他算是和安藤忠雄、赫尔佐格等齐名的建筑大师,他偏爱素色主义追求“少即是多”,他设计的建筑不仅能够表达出素净的美外,还能让他的作品很好地融合至当地环境。良渚博物院可谓是他手中的经典之作。当我迈下校车,第一眼便被这座的外光深深震撼,仿佛看到的是一堵高耸的城墙屹立在此,他的外观粗犷、大气,灰白色墙面没有任何装饰,显得十分简洁而流畅,虽已入冬周边的环境不似春般美丽,但灰白色的墙面与泛黄的草地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仿佛建筑自然而然拔地而起。建筑用地地面由和建筑相同材质的石块铺成,

很好的过度了建筑与 环境的衔接。临近建筑,我们通过一座石桥 走近建筑,石桥两边以厚实 的石块围合而成,洁简而不失典雅。走近建筑大门,大门依旧以同样简洁的风格,没有任何的修饰简单的在墙体上开一长方形的门洞。却给人一种大气,浑厚的感觉。在建筑的大门口,我们看到了建筑的成体平面图,在空间上戴卫·奇普菲尔德同样没有做复杂的空间分隔,在大体上由四个长方形交错组成 ,在空间上的造诣让我得到了

美术馆调研报告

美术馆调研报告 目录 一、前言 二、资料调研 三、实地调研 四、案例调研 五、调研结果 六、附录 一、前言 调研时间:2015年5月 调研对象:美术馆及相关文化展览建筑 调研目的:通过调研、搜集资料,掌握美术馆的使用功能及其空间环境要求,树立场所设计的基本概念,进行场地功能分区,分析建筑与周围环境、室内外功能空间之间的关系。明确美术馆建筑对空间使用的要求及人流活动的规律。确定建筑所在城市特点及一定的地域特点。 二、资料调研 1、美术馆的概念 美术馆就是指保存、展示艺术作品的设施,通常就是以视觉艺术为中心。最常见的展示品就是绘画,但雕

塑、摄影作品、插画、装置艺术,以及工艺美术作品也可能会被展示。美术馆主要的目的就是提供展示空间,但有时也会用作举办其她类型的艺术活动,例如音乐会或诗歌朗诵会等。此外美术馆通常也兼具推广与文化相关的教育、研究等功能。 2、美术馆建筑设计要点 ①建筑布置要明确分区,有便捷的参观路线,避免迂回、重复、交叉。要做到可以全部开放,也可以部分开放;观众可以参观全部,也可以参观一部分或者中途退场。要便于展品的运输与拆装,须有必要的运输条件,如车道、电梯等。运输路线应不干扰参观路线。各个部分应留有扩充余地。②陈列与保存艺术品的房间,要防尘、防火、防盗、防潮、防鼠、防蛀、防有害气体与阳光直射(绘画、印刷品与纺织品只宜在人工照明下展出)。理想的环境条件就是相对湿度40~60%,温度16~24℃。热带与干燥地区要注意防止高温加速化学反应。③应有充分的通风与换气条件,并须限制展出时间与参观人数,以免空气污浊,损害珍贵展品。 3、相关规范

展厅中单位展览面积的最大使用人数宜按表4.1.3确定。 当展览建筑的主要展览空间在二层或二层以上时,应设置自动扶梯或大型客梯运送人流,并应设置货梯或货运坡道。展览建筑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展厅设计应便于展品布置,并宜采用无柱大空间。 展览建筑的前厅宜集中设置。前厅应分为外区与内区,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前厅的面积可根据其服务的展览面积计算得出,每1000m2展览面积宜设置50m2~100m2前厅; (2)前厅内外区之间应设置检票系统; (3)前厅外区应设置为展方服务的检录空间与设施,并宜在室外预留相关服务场地;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分析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建筑设计解析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是美国国家美术馆的扩建部 分,由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1978 年落成。它包 括展出艺术品的展览馆、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行政管理 机构用房。原西馆落成于1941 年,两者前后时间差长达 37 年。新老两馆的建筑风格和处理手法差异较大,但又 能相互协调统一。 东馆周围是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业主又提出许 多特殊要求。贝聿铭综合考虑了这些因素,妥善地解 决了复杂而困难的设计问题,因而蜚声世界建筑界, 并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 对于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设计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描述:建筑与周围环境,建筑空间,建筑形式。 建筑与周围环境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西隔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在接授委托案从华府回纽约的飞机上,贝氏分析基地为东馆绘出了远景的草图,首先他尊重所有既定的条件,沿着宾州大道画了一条平等线,顺着西馆的建筑线在南侧定下另一条线,困为西厅呈对称性,为了呼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 学,同时延续西馆的中轴特性,乃将原轴线向 东延伸,,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 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 梯形的对角相连,分割出一等腰三角形,一直 角三角形,前者是艺廊,后者是研究中心,在 构思阶段,贝氏拟将等腰三角形对分成两相等的空间,在第四街配置一个圆环,经再三琢磨,决定以三角形作为模矩,首先将直角三角形与等腰三角形略加分开,以彰显出个别的特殊的机能,这是贝氏忠诚表现的一贯手法,等腰三象形的三个角配置四边形的空间,作为展览室,以实践“馆中馆”的构想,艺廊与研究中心间以一个三角中庭结合,使两似分实合,而为了打破研究中心南侧朝向陌区笔直单调的立面,他用心地的设计三角的造型,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