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写作源于生活,在平时引导学生对所遇见的事,哪怕是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也要仔细观察,练习写作,除了写出事物的变化特点外,还要求写出自己的感受,不一定要多深刻,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就行,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

3 、读书笔记

学完一篇课文,读完一篇文章,都让学生谈谈体会,并把其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分门别类地摘抄到读书笔记中,并且要求把所摘抄的词句熟读背诵。日积月累,丰富词汇,积累写作素材。

通过较长时间的努力,他们在生活中开始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了自己的见闻,积累了写作的素材,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说,文章也变得真实了。

三、改革评价方式,把“批改”变为“交流”

批改作文几乎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感到痛苦的,而且要“精批细改”。从错别字到布局谋篇,教师拿着红笔,就像医生拿着手术刀,对学生的文章大动干戈,把自己改得头昏眼花,把学生改得兴趣全无。这种做法,是吃力不讨好,学生拿到改得面目全非的作文,他们的心情会是快乐的吗?他们能体会到写作的美好与成功吗?所以说,这种“精批细改”的做法,只会使教师无奈地重复枯燥的机械的劳动,只会减损学生的责任心和学会学习的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我认为,改革作文的评估方式,应把“批改”变为“交流”。教师就作文和学生平等交流,以学习的态度、发现的眼光、欣赏的心情对待学生的作文,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给出自己的建议式、商量式、比较式的评估结果,这样对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形成他们的写作个性和表述特色都有极大的帮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1、当面交流

学生的作文教上来后,有的教师往往搁置几天,才有空看。这样就错失了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想法的最好时机。我的做法是学生的作文随交随着看,即时听取学生的想法,理清学生的思路,有时当面对话,还可以避免因不了解而出现的错误。如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爷爷家门前种了一棵芙蓉树。我以为他写错了,芙蓉乃是荷花的别名,怎么能种在地上呢?我就问他,他告诉我,这是木芙蓉,和荷花不一样。并把介绍木芙蓉的书给我看。我很庆幸,和他当面交流看法,不然,白纸黑字的评语写上去,把对的批成错的,岂不是既丢面子,又打击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所以,教师不能老是自以为是,板着面孔批改学生的文章,要注意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

2、文字交流

有时不能和学生当面交流,教师可以用文字交流,这种交流和批改不同,它少了冷冰冰的挑剔、盛气凌人的指导,有的只是师生之间的对话,对文章的探讨,和教师的建议。学生会感到教师很尊重自己,会有一种成就感,从而树立信心,激发情感,使他们感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在写春游的建议时,有学生建议到校园外去,可以呼吸新鲜空气,观赏到绿树野花、可以到田间挖野菜、到小河里钓鱼、自己烧饭、野炊。我在作文后写道:“看了你的建议,老师被你笔下的乡村美景陶醉了,那真是一个春游的好地方,老师真想和你们一起去踏青赏花钓鱼呢。”并给了他五颗星。学生看到后,高兴的笑了。

3、心灵交流

文章不是无情物。即使是小学生的作文,那也是他们情感的表达。尽管有时幼稚、不成熟,但却有成人无法企及的天真和曼妙、独特和创意。教师必须用真心去感受,用童心去理解,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从他们的角度去分析,这才能破译学生心灵的密码,走进他们的世界,学生才会和教师真诚的对话,而不是编造故事,迎合教师。我曾经在生气的时候叫学

生写作文《假如我是教师》。有学生这样写:“假如我是教师,我决不对学生发火,那意味着我无能;我也决不让学生多抄课文;我不会让他们站在讲台边听课。”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反思良久,为学生的坦率震动。于是我给他写了我的感想:“老师谢谢你的真情告白,谢谢你的提醒,假如我做学生,我也会喜欢你这样的老师的。”

实践证明,对学生的作文,教师应采取宽松的、多样化的评估手段,应该蹲下来看学生的作品,平等地交流。这样才会引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才会诱导他们多写,乐写,善写。

同时,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帮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注意积累,勤于练笔,乐于交流等良好习惯,引导他们把生活体验、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形成技能,逐渐地爱写作文,会写作文,写好作文。

我相信,只要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学生对作文的浓厚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的。

作文教学七步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可是个重头戏在实际的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普遍厌烦,归根结底应该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事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的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乐于表达,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我认为新理念下的快乐作文教学应当具备以下七个环节:乐读——积累——畅说——言真——悟理——怡情——评价。

一、乐读——给一片静心的天地,让学生快乐读书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比如,每个星期我都会安排两节课来让学生阅读各种课外读物。阅读完后,我会让学生把在阅读中所遇到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然后,我们师生一起讨论,一起把问题解决,让学生把自己的看法与情感表达出来,从而真正理解课文中的深刻含义和道理。这样,学生就能在阅读中吸取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对人对事的道理。

二、积累——予一片知识的海洋,让学生积小成多

注重平时积累,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词、佳句、精彩片段等。“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好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写听到的、可写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我要求每个同学都要有一本“好词佳句集”,无论是在课本上,还是课外书上看到好词,佳句,就把它们收集到本子上。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能很好地把这些词句用在恰当的地方。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三、畅说——创一个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倾吐心声

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坚持以

“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一个自由驰骋的舞台,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这样就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次组织学生搞完一次活动,或者搞完一次大扫除,都可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记得,我刚让学生写了一篇关于父母对自己的爱,或者写发生在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人事。我先让他们说一下父母是怎样对自己好的?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去报答父母对我们的爱?这样,一直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条理性整理好,让他们尽情地说出父母与自己的事,把自己的心声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很能感动人,也充满了渲染力。

四、言真——留一席倾心的空间,让学生学写真话

叶圣陶先生说:“要敢言天下真,这也是做人的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激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产生一种学写真话的冲动和激情,即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创造新形象的美好愿望。我一向要求学生说心里话,抒真情。同学们要把内心的真实感受大胆地说出来,将感受化为文字尽情地抒发,这正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工作的真谛。

五、悟理——造一个畅谈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

《新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认真修改作文,使学生在评议中获得启发,最后再一次自觉修改自己的作文。在这样的学生自由畅谈的氛围中,学生就会通过自评、互评的方法,在选词、用词、表达、分析、比较等一系列修改活动中,不知不觉就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消除了学生对写作的畏惧心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我要求学生写完作文后,把作文本放在班级内设置的作品展示台上,而不是由我带到办公室进行逐一修改,到下次作文时再把我的“成果”返还给学生,而是要求每个同学自找时间在下次写作文之前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欣赏一遍,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评改的积极性。

六、怡情——耕一块冶情的沃土,让学生感情升华

写作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学生能够写出多么优秀的文章,而在于通过写出优秀的文章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得到升华,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造就一批现代社会所需的一带新人。因而,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就应以作文教学为载体,做到“千教万教叫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应当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我曾经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的环保意识很强。他们通过自己的了解与实地考察,把环境被污染的原因和程度很详细地写了下来。最后,他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行动,知道以后要怎样去保护环境。通过这一次的作文,很多的学生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也从自身做起,把班里还能回收的垃圾都重新利用起来。这次的写作能让学生的情操得到提高,让他们有了真确的价值观。

七、评价——给一句鼓励的评语,让学生得到希望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差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于学生有所得益。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摘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

每一位语文工作者就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起来,写上自己的、自然的作文。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

作文教学一直是大家所探究的,近几年,我也反复进行了思考,想总结出几条实用的写作方法。可是当我把两套提纲列出来之后,发现它们之间竟然有非常紧密的关联,再凝炼一下,写作方法概括出来竟然只是六个字:兴趣,积累,练笔。在写作中,有的要素虽然看起来是老生常谈,但又非常重要。我们要让孩子写好作文,就必须重视它们。

比如说,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我们大家都清楚。写作同样也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宋代教育家朱熹曾经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现在小学生一般生活环境比较稳定。上课、回家、吃饭、做作业、休息、外加一些娱乐游戏,这样的生活比较单调,所以在每次活动课时,我都充分利用活动课的时间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开展故事演讲会等活动,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参与,而后我让他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分享,讲完后在指导他们有条理地写下来,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又增添了写作的素材,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我们家长平时也要有意为孩子设置一些情境。比如,小学作文经常会有这么一个命题:《第一次。。。》家长平时就多让孩子去体验,给他创造第一次的机会。孩子生活中遇到一些大悲大喜的事,有趣难忘或其它值得纪念的事,都可以建议孩子:这么重大的事,是不是需要记录下来?平时孩子写了一些好句,好段,家长要及时地给予肯定。有时候我们会无意中到孩子写的这种题目的作文:我的爸爸或我的妈妈。看了之后,我们很多家长因为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流露成年人的感情,所以装得面无表情,或只简单指出文章写作上的一些问题就离开了。其实这个时候,大可以借机鼓励孩子:孩子,写得真好,这是你写出来的文章吗?我儿子真棒,会描写爸爸了!爸爸要努力做得更好,你也要加油哦,把爸爸写得更生动些!行吗?另外要提醒大家的是:作为家长,千万别硬性规定写作任务。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当时的情绪来引导,愿意写,家长就表现出兴致勃勃,非常期待的样子,不愿意写,可以让孩子作一个简单的记事。一句话或几句话把这件事记录下来。

其次是积累素材。这是写好作文的一个必要条件。从哪里积累,一是从阅读中。阅读是写好作文的法宝。很多人没有体会到阅读的好处时不以为然,认为读和写是两个概念。甚至认为根本不沾边,其实是这样的吗?恰恰相反。个人认为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超过了其它任何一种方法。阅读的好处实在太多了,比如可以增强语感。一句话怎么写,语句如何组织,读的多了,自然能够把握句子的基本结构。主谓宾各在什么位置,一句话写之前,在心里默念的时候,句子就已经准确成型了。还比如,可以学到文章的结构安排及写作方法。有句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道理是一样的,天天读名家文章,读的多了,即使不刻意归类总结,对常见的文章的结构安排也有一个基本的把握。写作方法更是如此,那么多精美的比喻、拟人,排比句,当你在心里暗自为它的生动叫好时,它就已经存在于你的大脑中,储存在记忆库里,等你用的时候,不用费什么劲就能调用出来。同时,书本中的材料也是生活实际的反映,在阅读中积累,是非常快捷的渠道。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

历数中外历史上的那些大文豪,没有一位是不喜欢阅读的,没有一位是不经过大量阅读而能写出长篇巨著的。所以,我建议家长今天开始做的一件事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孩子约好,每天读一篇或几篇,做一个专门的读书记录本,打出规范的表格,里面可以设

以下几格,一是时间,二是文章题目或书名,三是读书效果,四是家长签字。作为一项家庭作业来完成。这种方法经过我们许多老师使用,事实证明效果是非常好的。

2、是从生活中积累。深入生活,获得体验,积累素材。

我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前我们的孩子们普遍害怕写作文,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东西可写。小学的孩子们从记事起,最多有不超过五六年的成长记忆。在这五六年当中,又有多少课外时间是被我们家长剥夺了的呢?现在想想,我们孩子的生活是不是有些过于苍白单调?我们常见一些大作家在写文章时,会到乡下或基层去体验生活。我们的孩子同样要体验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家长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业余活动,如春游、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唱歌、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要特别注重让孩子深入大自然,在阳光的沐浴下,感受外部世界,体验生活,积累经验,体会美。孩子每次完成一项活动,家长可以询问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愿意,不妨鼓励孩子写日记,把生活点滴用文字记录下来,积累素材,不但积累语言、还要适当积累一些科学知识,这样逐渐就会形成一个大而全的写作素材库,到作文时就不愁没有写作素材了。有时候,我们常常看到孩子坐在桌前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的情景,其实到了小学高段,孩子已经掌握了作文的基本写法,是可以不费什么力气就写出一篇文章来的,那为什么写不出来呢?关键是孩子没有体验。闭门造车,是造不出来的。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一点,多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多给他一些自由与人交往的机会,多给他设置一些活动,让他增加生活经验,有了经历,经历中有了切身感受,还愁写不出一篇作文来吗?总之,做生活的有心人,就是孩子作文成功的基石。

3、就是要让孩子从书本中积累素材。我们刚才提到的大量阅读,不限制孩子读什么作品,只要是内容健康向上的,他喜欢读的都可以拿来读。从课外书中积累,无论是学习写作方法,还是培养语感,或者从书中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出来,都是积累。除此之外,也要让孩子重视课本中的积累。我们现在的小学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是国家经过精心设计编攥而成的。比如说前一个单元是关于读书的,后一个单元选编的几篇文章就都是关于热爱家乡的。再后面一个单元就是描写军事体裁的。每个单元后面都有读读写写、读读记记和日积月累这几部分内容。里面是本单元所过的好词和需要拓展的课外知识。家长可以翻看一下孩子的课本,每一课的好词,单元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日积月累里面的内容都是必须掌握的。可以让孩子把它专门写在积累本上,并且可以让孩子发挥一下,比如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说话,或选择其中的几个词写成一篇短文。孩子如果不愿意额外再写,能说出来也行。说话训练同样重要。

三、勤动笔写用好素材

有了素材,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勤能补拙,练能生巧。素材丰富了,就要引导学生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学生冥思苦想,肯定达不到理想效果。指导学生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法,日记可以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内容不拘,可长可短,非常灵活。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当然,引导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了。学生习惯了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丰富了,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到那时,无论写人、记事或写景的记叙文,都会有血有肉,生动具体。还可以坚持写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又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

捷径。总之,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勤写多练,在练中用好素材,同时也会促进学生不断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

下面是各年级的作文写作侧重:

一二年级:重在说话练习。能够独立地写一些句子。能够长短句子变换,在一句话的基础上可以拓展至一段。我们家长平时在家里要做的是:和孩子交流。利用一切机会煅炼他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不仅是在煅炼孩子的口才,同时也是在为写作打基础。会说,就意味着能写出来。如果连说也说不好,那写出来的可能性很小。同时,可以在家里帮助孩子进行写话练习。一句话,比如:我有一只小猫。家长可以试着让孩子添加内容。什么样的小猫?孩子会说:可爱。家长可以再问,还可以是什么样的?孩子想了一会儿,可能会说:淘气。试着让孩子变换词语形容同一样事物,这为他今后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词语打下了基础。这是一,词语变换练习。二是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深入,围绕猫来思考,进行写话训练。你口气很轻松地追问:小猫哪里可爱?孩子就会歪着小脑袋想想以后说:“它会捉老鼠。”“它的眼晴还会变呢!”这时候你可以指导孩子把它写出来。那么原本的一句话就慢慢地在孩子笔下成为一段了。家长引导的次数多了,孩子的写作思路就形成了,以后再写就知道怎么下笔了。

三四年级:这个学段,孩子就必须要重视并加强阅读了。写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孩子可以开始写日记。学校老师会要求写。除此之外,家长可以专门给孩子准备一个日记本。这个日记本专门用来写孩子真实发生的事。不强迫每天写,但和孩子约定,一些生活中较大的事一定要写下来。他的喜怒哀乐也尽可以写下来。平时为了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要求字数。平时去外面玩,学校组织什么活动,可以建议孩子写出来。征求孩子同意以后,和孩子一起欣赏他的作文。哪个词用得恰当,哪句话写得生动,家长及时地进行鼓励,发自内心地赞美,让孩子获得成就感,满足感,这样孩子才会热爱写作,永葆写作热情。遇到不通顺的句子,也没关系。家长给孩子提建议,这个词你觉得换成什么什么合适吗?以讨论的口气,研究的态度,孩子会接受的。

五六年级:这个学段的孩子必须要大量阅读。每天有量的要求。读完之后和家长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他的体会。每天要求大声读最少一篇文章,每学期要读几本名著。这是最起码的读书量。要注意积累。有专门的摘抄本。要分门别类进行摘录。好词、好句、好段、读书体会等等。对文章的要求也高了。家长要指导的时候可以从文章结构上来指导。比如作文有这样的讲究:凤头、猪肚,豹尾。什么是凤头?凤头很漂亮。也就是文章的开头就要吸引人。引人入胜,才有读下去的欲望。猪肚指文章的主体部分,要重点来写。要花大量的笔墨来具体完整地描写。这个学段的孩子要能够把一件事写具体清楚了。要能够突出文章的主题了。豹尾指结尾。像豹子的尾巴那样,让人回味无穷,留下足够的空间给人思考。除了这种要求之外,如果孩子现在的作文水平较低,可以专门练习一下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的描写。开头开不好,抽个时间专门和孩子研究开头怎么写。主体部分写不清楚,可以专门训练一下。把孩子文章拿过来,看哪里还缺什么内容,通常写事的文章,结合记叙文六要素,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分别让孩子写出来。写人的文章,外貌,性格特点,具体事例来体现,对人物的印象或评价。看看缺哪些就补哪些。孩子知道问题所在,以后就不会再出现这种情况。

写作指导的方法有很多,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有侧重地进行指导,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就

并不困难。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难点就我们教师感到头痛所在。《新课标》建议: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综合体现语文素养的表现。新课标对小学生学习的目标要求,就是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乐于动笔、快乐习作,培养学生对习作的自信心,鼓励他们把心中所想的,口中要说得用文字写下来,写出心中的快乐,写出心中的喜悦,消除心中的困惑与烦恼。

但是,现实不像我们所想的那样,没有兴趣的习作是乏味的,甚至更有学生一提作文就头疼。写作对于小学生普遍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怕写作文,讨厌作文。它成为当前新课程作文教学课时多,效力低的重要原因。本人就有关写作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体会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小学生写作惧怕的原因

为什么小学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厌烦作文的心理呢?其原因是有多方面,也是多层次的,总体说学生有自身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环境的因素。

(一)自身主观的因素

1、教材中,教师规定写作的内容与要求甚多,许多内容远离学生实际生活。使学生难以动笔,而心中不知写一些什么?

2、教师指导作文先规定写作提纲与方法,将学生写作范围框死,而作文批改、评定全是教师说了算,这样只限于师生间单项交流,使学生写出来的作文,大同小异,没有新颖,这种“应试而生”的写作教学,致使写作教学中也教得过细,过死。

3、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大多数作文教学都是先讲明写作要求与内容,再范文宣读与讲解,接着学生尝试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再次修改,最后誊抄……如此的过程几乎一成不变,毫无新意,而且枯燥乏味。

(二)客观环境的因素

1、从现代学生的生活优越感看,由于现代大多是独生子女为主,父母和长辈的百倍宠爱,衣食无忧。在家里父母总认为孩子小,不让做任何事情,他们缺少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对写作内容生活缺少生活积累与生活感情,平时学生将一些有趣的事放过,视而不见。提笔没有东西可写,无话可说了。

2、从学生的知识面上找。学生知识面窄,获取知识也就单一。这原因是什么呢?就拿课外读物来说吧,家长们除了课本,就是作文集、优秀作文选,很少家长为孩子订一份报纸及有益的杂志。在他们家里找不到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除了课本还是作文书。

3、从学生的写作兴趣上找。写作处于被动地位,在学校除了教材与老师硬性要求学生写作外,学生也就不会主动去写一写身边的事,就是日记也像流水账似的为完成任务而写,因此学生缺乏写作主动愿望。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写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人作如下的探讨:

二、兴趣是学生写作动力

(一)联系生活是积累写作的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我们的学生都喜欢动手,而且动手的能力很强,为此家长或教师多要在动手方面着手。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春天我在课余时间带孩子到小溪边、看小鱼、小蝌蚪的嬉戏。上山采杜鹃,挑野菜,拔笋子,特别是对竹笋怎么拔?当孩子听到这个问题时个个都大笑,认为太简单了,他们拔来的都是一点点笋尖,真正的笋还在泥里呢。原来大家平日里看

到街上卖的竹笋都是一把把嫩得可爱,还有这样大的学问,我从他们眼里看到虚心,认真。从中也掌握拔竹笋的小巧门,个个高兴不已,我告诉他们不仅拔竹笋要技术,剥笋也有技巧,如何剥开竹笋还真是难,我们开始层层地剥,没剥几个就喊手痛,我让大家动脑筋、想办法,怎么才能又快又好,张力同学说:“我看到邻居奶奶用刀在笋尖上一削,再用手一绞,笋就剥好了。大家试着剥,果然又快又好。还有的说在竹笋身上划一下,就好剥了,只要开动脑筋就会有收获。我们还认识许多野菜,知道它们的味道,性能。秋天到田野看金黄的稻谷,农舍屋前屋后火红的柿子。真实记下秀丽的风景,孩子的快乐。跃然于孩子们的笔下,随心所欲有话可说,符合写作的最基本要求,将自己看到的,体验到的,想到的,体现在学生的充分自由。写出他们真情实感。

(二)阅读是写作兴趣的基础

阅读是写作的借鉴,大量的阅读可以间接地帮助学生认识生活,学会生活。在阅读过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产生的情感,这些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除了新授课本知识以外,还得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是新课标要求,它明确规定学生必须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我班成立了“小小阅览”俱乐部,学校给每个班配了各类书,学生自己所拥有的课外读物都捐献出来,成了班内所有同学的公共读物,让学生尽可能涉猎多方面的知识。

(三)仿写是学生写作的手杖

学习写作离不开模仿,从单纯的模仿到逐步摆脱模仿而进入创造是有一定的过程。我们在教学《我的家乡》一文是我让学生认真仔细阅读,体会作者是如何赞美自己的家乡的,运用什么手法来描绘的。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作者用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向读者展示了家乡的美丽,在写作的过程中,作者由近及远的写作顺序,有条理说出家乡的新貌。学完这课后,我布置这样一道题,写写我们这里的景色——《美丽的牛头山》。让大家说说我们这里那里美?大家说开了,有的说:山坡上种着桃树,春天粉红桃花像火红的朝霞很美的。山坡下有个大水库,水面平静得像面镜子,倒映着山;倒映着岸上的煤矸子山、竹林、小树、农舍。倒映着蓝天、白云。这是一副天然的画卷。有的说:秋天更美。田野一片金黄,农家屋前屋后的柿树上,结满了火红的柿子,远远望去像一盏盏小灯笼,篱笆边爬满了紫色的喇叭花,……大家说的真美,我们也要像作者一样写下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牛头山好吗?同学的兴趣很高,纷纷动手写。第二天,同学都完成了,而且写的很好,模仿就是习作训练的过程。仿写就是习作训练的一种形式。仿写便于把读和写结合起来,为初学写作大基础,培养起写作的兴趣。我们要把眼前那扇通往大自然的迷人美丽大门打开,让他们听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听到冰雪融化时水滴的丁冬响,听到云雀的婉转鸣唱了。看到溪流小鱼在水里嬉戏,看到小树在风中摇摆,看到他们就不会整天背诵关于所有这些美好事物的一些枯燥乏味的语句。

(四)评语是写作兴趣的调味剂

批改是了解学生作文,老师经过认真的批改,并及时发还给学生的目的是,是让学生知道自己作文中的优点,得到启发和鼓励,树立信心,从而也认识到自己习作的不足,将如何进行改进。分数对学生来说固然是很重要的。每次发下作文学生首先看的就是等级,然后再去看评语,评语是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评语是学生信任的桥梁,评语更是提高学生习作兴趣的催化剂。他们在看评语时,会仔细地揣摩一番,再去细读你那段精美评价语。可见教师的评语对学生作文起着主导作用。新课程要求:以多表扬少批评为原则,以富有启发性为总的方向。是以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为最终目的,而不要用简单一个‘阅’了

事,批评时也得语气婉转;不要用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表扬要发自内心真情,要不惜笔墨。如:这段文字真优美,写得真感人。老师被你的语句深深感动。如果将这个词换上动词就更妙了,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等。教师的一句由衷的赞美,可以让学生写作信心百倍。

总之,加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小学生掌握语言的提升,从基础的教学出发开展兴趣写作,以阅读为主,广泛开展写作的训练,以仿写和评语为副,使写作练习有效地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

作文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然而,许多小学生一谈起作文,便长吁短叹,眉头紧皱,大有难于上青天之感。难道作文真的那么难吗?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如果弄清出什么是作文,掌握作文开窍的“钥匙”,作文就不难,就一定会好写。当然,这要靠教师对学生的辅导和培养,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呢?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写好作文,兴趣是关键,只有学生产生“我要写”的内在要求,作文才有可能写好。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培养观察能力,捕捉写作素材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作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例如,春天,组织学生去郊游,一路上,指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风光美景;冬天,雪后,带领学生到野外领略一番粉妆玉砌的世界;课余时间,让学生做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学生在对人、事、物、景的接触过程中,便产生了真实的感觉,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见闻与感受就自然成了写作素材。学生作文时何患无话可说?

三、以课本为依据,进行写作训练

课本是一课之“本”。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无论从词句的表达,文章的层次,段落结构,还是人物的描写,景色的渲染,开头结构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特点,都体现着本单元的写作训练重点,所以,在课堂上,应结合课文的学习内容,训练学生的写作“悟性”,以读促写,读写结合,从而顺利地完成从读到写的过渡。

四、拓宽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

小学生活阅历浅,知识面窄,往往提笔不知从何说起,为此,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角度的作文信息网络,扩大学生信息源。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参加访问,接触社会生活实际,指导学生观察分析,不仅能提供大量的素材,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事物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受到教育,增长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快速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兴趣是关键,观察是基础,读写相济是渠道。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均安排有作文训练内容,只是作文要求有所区别罢了。写作能力,指学生谴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写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反映。它包括思想认识、知识积累、观察分析、表达技巧、思维创新等能力。因此重点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大量阅读的积极性。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要从培养学生积累、观察、听话、说话等能力着手,来进行指导性地训练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从而收到较好的成效。

对于语文科目来说,如果作文训练达不到好的效果,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质是没有进步的。既然没有一定的作文素质,就写不出高素质的文章。也可以说语文教学不算是成功的。那么如何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素质教育?怎样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我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作文能力的培养:

一、养学生主动反映日常生活,表达情感的兴趣。

学生感到作文难的原因之一在于学生的写作过程是被动的,是老师要求他们去观察去写作的。因而,学生没有写作兴趣。为使学生的写作过程变为主动,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引导学生写日记。

日记的内容不限,形式可多样,篇幅可长可短,只要便于记录日常生活见闻,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课间,我喜欢常和学生聊天,他们簇拥在我周围,有说不完的新鲜话。比如我家买了个小狗是什么颜色的,多大,有什么特征……他们滔滔不绝,说的有声有色。每当此时,我都鼓励他们如果把这些事都写在日记里该多好啊!渐渐地,学生知道了日记中应该写什么,并且懂得了,在日记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一个小女生她的父母是后组合的,所以继母对她总是挑三拣四的,她很委屈,在日记中写到我狠她,不喜欢她,希望她早点离开我家。从以上事例看,学生已把日记当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方式,不再是负担了。

(二)我在班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如“成语接龙”、“故事大赛”、“演讲比赛”等。每星期举办一次课外阅读欣赏课,鉴赏和评析中外名家精品。寒暑假要求学生至少读一本中外名著,写出读书心得,开学后互相交流心得。我还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摘抄本,随时摘抄精悍的短文、精采的片断和精练的句子或好词好句等。使学生有事可写,有情可抒,通过描写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抒发不同情感,从而达到解决学生的作文难写的目的。

(三)及时批改,重视课评。

学生完成习作后,特别急想知道老师对自己作文的评价,这正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要肯定作文的优点,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当然,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从字、词、句到标点符号格式等,都要提出严格要求,使学生努力去做。重要的是老师讲评之后,要引导学生及时修改作文,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

二、利用解题,指导学生审题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写好作文,都得审好题.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弄清题目的意思,分析作者是怎样立意,怎样紧扣题目来写的,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如在教学《一幅震惊中外的画》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 1 课题的关键字眼是什么?2 文章的重点内容又应该围绕什么来写?通过分析解题,得出结论,审题时要抓信题目中的关键词语,这样既让学生学会了解题,又学会了审题,课文就成了学生学习的范文。

三、理解内容,指导学生选材

学生要观察的事物很多,有人、动物、植物、建筑物,只要是能映入眼帘的事物均可以作为观察能力的对象。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性、随意性和无意识几个方面去培养。有目的性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就是将一件物体在学生面前展示,指导学生从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动静等各方面去观察。比如,要指导学生写一篇状物文章,题目是《我的文具盒》。这就要求学生各自拿出独具特色的文具盒,或者教师展示出一个特别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文具盒,然后按文具盒的特征提示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这个文具盒总体形状怎样?有多高?有多宽?有多长?面上有哪些图案?用了什么颜色?内部结构有几层?每一层是怎样的?各层有什么用?这个文具盒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等等。如果要观察人,要着重观察人物的外貌、行动,仔细听其语言,体会其心理活动;观察事物,要重点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果;观察环境,要重点观察一定环境中的各种陈设、建筑位置、轮廓构造;观察景物,要重点观察景物的特征,如颜色、状态、大小和变化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不论观察什么东西,都要要求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还要用自己独特的看法去欣赏,用不同的叙述顺序进行描写。教师只提供必需的材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尽情发挥,以便写出

文章的新面貌、新风格、新形象。

除此之外,还要向学生讲清、强调:观察生活不能单纯依靠感觉,还需要思维活动的介入。这就要求学生还要做到有随意性和无意识地观察。要“观”而且要“察”;既要有感官的索取,又要有心灵的伴随。这样,经过不断地训练,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得到有效培养,其素质也会得到逐步提高。作文内容也充实了,选材也精当了。

四、体会段落关系,指导衔接过渡

在学生的作文中,往往出现层闪脱节或过渡不自然现象,主要原因是不会使用过渡句和过渡段。这个困难同样可以通过分析课文来解决。例如:我们在讲解《赵州桥》时,有这样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就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使文章很自然的过渡到下一段。就借助这篇课文来教学生怎样体会段与段的关系,从而指导学生如何衔接过渡。

五.解中心句,指导作文点题

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都有中心句。如《蚂蚁搬食》开头就点题,《养花》结尾点题,《伟大的友谊》中间点题,别了《我爱的中国》则多次点题。这样写文章的中心就比较突出,教学中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同样是指导作文点题的良好时机,学生了解了中心句的点题作用以及不同的点题方式,并在作文中慢慢尝试,作文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另外,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中课文的开头,结尾的写法,倏方法的运用等,从中也能学习表达的技巧。

总而言之,根据我们的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能够很好地、持之以恒地做到对学生多角度的观察能力、多途径的积累能力、多方面的说话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地让更多基础的东西充实到小学生的“作文材料仓库”里,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综合素质在多写多练中感悟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才能为“下笔有神”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有效推进我们小学写作能力的提高与改进。

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

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小学生不喜欢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提不起兴趣,总觉得无话可说。迫于师命,写不出又不能不写,无奈就拿起《作文选》这块敲门砖,搞移花接木,改头换面,以一当十。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墨守成规,没有真才实学,没有开拓精神,难以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如何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培养具有创造精神的一代新人,近年来我们做了一些尝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以下是我们在实践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积累材料,快乐入门。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努力引导学生做好写作前的材料积累,即阅读积累和观察积累,它不但是写作入门的重要前提,还能有效地提高其作文水平。

阅读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所以感到作文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缺“米”是主要的。针对这一实际,我在语文教学中,总是要求自己把课文讲得生动些,开放些,尽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资料,帮助学生找“米”下锅。我充分利用每周安排的课外阅读课,指导他们阅读课外读物,学生从《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选》、《优秀作文》、《小学生学习报》、《小学生周报》等书刊中,摘录下好的词、句,记录了写作思路、技巧等。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看方能博采众长,才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阅读积累中,我让学生把认为比较好的词语、段落收集记录下来后,还定期召开阅读演讲会,让他们说说自己近日来积累了哪些材料。例如,一个学生作文题目是《课堂之外》,他写道:“我的课外生活是读书,读书使我认识了黄世仁的凶残,王熙凤的刁钻泼辣,读书开阔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精神

生活和学习生活。”可见,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的确利于学生积累材料。

观察积累。自然界和社会现象是千变万化的,学生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便引导学生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向大自然、向社会实践活动要素材。如到野外游玩;欣赏公园美景;参加义务劳动;参观商店、工厂;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观察一个人的表情,两个人的对话等。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从而增强了学生发现、捕捉生活的能力,把学生锻炼成为一个小观察家,并且及时记下来,写作的材料就能源源不断。

二、培养兴趣,轻松写作。

兴趣是最好的心理医生,是鼓舞和推动学习的中坚力量。因此,从激发兴趣入手,是调动学生积极写作文的关键。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首先讲明道理,引起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作文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离不开作文。如学校要评选“文明少年”,我就在班内开展了评选活动,选出文明少年,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他为什么是“文明少年”?最后我提出一个作文题目:记一名“文明少年”。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了,也觉得写文章是实际生活的需要,就有了作文的兴趣和自觉性。

观察生活,激发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丰富作文内容,让学生多接触千姿百态的自然,多接触丰富多彩的杜会。并让他们做个有心人,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脑筋去想。让学生把自己新鲜的风闻、特殊的感受说给大家听,老师再因势利导,提供表达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我班有一位同学,她从小在爷爷怀抱中长大,对爷爷有着很深的感情,后来,爷爷患癌症去世,这是她有生以来遭受的最沉重的打击。一次,我结合课文,要求学生写篇《一次沉痛的打击》,她就马上想到了爷爷,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在滚滚的泪水中,完成了这篇作文,把自己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事实证明,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学生只有把生活实践中印象最深的内容写下来,才会感到作文是一件既有意义、也很有乐趣的事,学生才能乐于写作文,写好作文不断提高作文水平。

命好题目,做好引路人。学生作文首先接触到的是题目,一个具体鲜明、富有吸引力的题目,能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迅速打开作文思路。今年是纪念长征七十周年,我镇举行小学生爱国主义读书演讲比赛,要求每班选出一名代表参加。这个消息一宣布,同学们沸腾了,特别是那些平时爱好文学的同学,都希望自己成为班级代表。于是,我抓住了他们的这种心理,让他们每个准备一篇演讲稿,争取参加比赛。几天过去了,比赛名单还没有确定,学生急了,猜测着,询问着……我想,如果让他们将近几天的想法写下来,一定很具体、真实。于是我要求大家以《赛前》为题目作文。一篇篇短文交上来,虽不尽人意,但语句流畅、朴实,胜过以往的任何一次作文。

开展活动,培养兴趣。小学生好奇心强,乐于表现自己,因此,经常开展师生共同参加的有关本次习作内容的实践活动,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作适当地现场指导,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话对场面加以描绘,同时对学生在观察时容易忽视的重点“镜头”作以提示点拨,活动结束后,再回到教室进行写作。如,今天春天我们进行了一次题目为《记一次ΧΧ活动》的习作训练,作文前,我引导学生亲自参加了“做花灯”的实践活动。由于这次活动给学生的印象深刻,加上我亲临现场指导,所以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习作,而且多数学生的文章内容具体,重点突出。

尝到成功的甜头,激发兴趣。心理学认为成功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流失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应及时鼓励、表扬学生作文中的优点,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对于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更要看到他们的进步,哪怕是点滴进步,比如有一词用得很恰当,或者一个句子写得非常生动,也要在改中加以表扬,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愿意进一步努力。我班有一位同学怕写作,并且和同学之间关系相处不好,在《伟大的友谊》一文中写出了自己的苦恼,在结尾写道:“同学们,你们理解吗?”我就在讲评时,特地选读

了它。当读到结尾一句时,同学们大声地说起来;“理解!理解!”这位同学后来对我说:“那时我心里热乎乎的,看着老师和同学的微笑,觉得是作文给我和同学带来了沟通和理解。”从此,他提高了写作文的积极性,并主动要求担任班级的通讯员,写作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

三、授予技巧,广开思路。

学生有了煮饭的米和水,并且已经生起了熊熊的篝火,接下来的重点是如何把这锅饭煮好。这就是方法与技巧的问题。说到写作的技巧,其核心就是作文的构思问题。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巧妙的作文构思呢?我们就列举以下几类常见文类构思示范(授以渔的方式)来谈一谈。

第一类:观察作文---以夕阳为例。对同一人或事物,因观察者的着眼点不同,所见所闻所感就不一样。比如对“太阳就要落山了”这一情景,古人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革命老人叶剑英有诗“老夫爱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例如:《好个夕阳》(景物片断描写)。先确立情调(喜爱、赞美),然后描绘①夕阳的形状、色彩及诸多变化。②景物衬映(青山绿水……)。③作者感受。又如例:《夕阳魂》(散文)。①描绘(形、色、质)。②联想古今人物对夕阳的态度。③人或事物对人类的最后贡献。④赞颂。再例如:《夕阳红》(记叙文)。“夕阳”为喻。以“夕阳”为背景,写一老人为社会做有益的事。如①义务修路。②捡破烂。③临死把钱用于社会有益事。

第二类:命题作文---我的祖国。祖国的历史悠久而辉煌,有旷世奇迹和发明,也有奇耻大辱。中国人民勇敢而勤劳,可歌可泣,可记可议,可赞可说。应具体。例如:《给香港小学生的一封信》(书信)。内容:一、香港小学生与我们心连心(知识竞赛)的故事。二、历史上青少年业绩(共同抗击外敌)。三、现在香港回归事。

第三类:半命题作文---使我____的一件事。先应将题目补充完整,选择最能表达实际内容或情感的词语,诸如“激动”、“悔恨”……例如:《使我激动的一件事》。发生(学校组织升旗,来人查看并录像,四个旗手只需三个而我特别想去,怎么办)。发展(他借口不舒服回教室,我放下心)。高潮(他在教室向国旗行礼,我感激流下热泪)。结束(我在国旗下讲述了这个故事,录像机对准了他)。

第四类:看图作文---论文自拟题。首先应看清图画内容,然后分析、理解图意,抓住主要观点,最后构思。图画内容:两扇大门上写着“课外作业”,一群小学生背上压着各科作业,用力把大门推开一条缝,门外是灿烂的阳光,喊着:“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画面分析:作者批评“传统教育”的封闭性,尽管小学生呼唤“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渴望走向美丽的大自然和广阔的社会,但超量的课外作业把小学生卡住了。命题参考:①《让我们到精彩的世界去生活》②《我们需要自由》;论据参考:①李时珍、徐霞客等在社会生活大自然中实践,取得了成就。②爱因斯坦、爱迪生无不是从实践中创造出了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前进的奇迹。③毛泽东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取得了革命胜利。④古今死读书,读死书的危害。⑤应试教育对人才的压抑现象。

第五类:材料作文。有很多材料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提出不同结论。要弄清说什么内容,意思是什么,从哪一方面说的。议论文自命题,(构思举例)材料:砖是用泥巴做成坯,烧炼后就坚硬了。人们用它垒地基,建造高楼。分析:①从原料(泥巴)立论:伟大出自平凡。②从质地(烧炼而成)立论:经受炼狱苦寒方成才。③从个性(坚硬、有棱角)立论:正气凛然,有铮铮铁骨。④从特征(放在那里就守在那里)立论:坚守岗位。⑤从用途(块块相接垒成墙)立论:团结就是力量。一例:《梅花香自苦寒来》。论点:经受苦寒方成才。论据:①司马迁经受狱中凌辱,终成《史记》。②奥斯特洛夫斯基历尽艰辛和疾病折磨,写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③乌鲁木齐孙学敏与丈夫一道养了两年鱼,喂了八年鸡,用积攒的资金在627. 5亩荒山上栽树,第一年3000棵几乎全军覆没,第二年又栽3000棵,成活很少,经历千难万苦,终于有了一片绿色。

总之,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老师要因人制宜,采用多种形式,对症下药,鼓励学生自己沿着“自然入门(积累)---想写(兴趣)---自由写(技巧与技能)——成功地写(创作)”的路线前进。

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作文

[导读] 奠定良好的作文基础是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摘要】小学生因为知识有限,普遍感到写作的难度较大。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同时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将阅读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这样学生对写作就不感到困难了。

【关键词】仿写;阅读;素材;观察

如何让小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奠定良好的作文基础是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学生及家长积极关注和寻求解决的问题,这里浅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从“仿”起步,引导写作

我们首先可以通过让学生仿照课文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来练习写作,在课内给予点拨,课外阅读中给予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仿写,使学生掌握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开头结尾的呼应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环境描写的衬托等知识;其次我们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逐步引导从机械仿写过渡到变通仿写,最后发展成创造性仿写,在“仿”中求“创”,“仿”中求“活”,“仿”中求“新”,以提高写作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拓宽阅读,积累素材

对小学生而言,作文难,怕作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将阅读变成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在班内开展读书活动,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让学生把优美的词句、精彩的段落抄到读书笔记上,养成读书必动笔的习惯;同时还要求学生挤时间背下来并写下心得体会,从而为作文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写作材料,为写好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通过搞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

3.观察生活,开掘源泉

学生通过广泛阅读,积累了大量素材,但是我们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否则,学生还会出现作文提笔难、内容空泛的问题。

小学生智能发展还处于低级阶段,“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意志的内控力弱,我们要根据儿童“情绪性”的特点,先指导定向观察,把学生带进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并创造性表达的欲望。例如教学生作文《春天的发现》,在习作前,安排学生到田野、村庄、校园等地方观察和体会春天的变化,并组织学生春游,到实地欣赏春天的景观。春游前,提出观察要求:注意观察山水草木、游人、飞鸟等特点,并把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及时地记下来,为描写春天的美景作好准备。观察时,教师给予导向观察指导,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在观察时便会有的放矢,充满兴趣,从而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当学生写出了一篇描写细致、富有真实感的作文时,教师可在其习作成功之处,写下醒目赞语,当众宣读,表示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动力。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机观察,随时注意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捕捉生活素材的能力会不断地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

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文课上,有大部分学生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训练“说”的能力

写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即“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诵读佳作,培养语感。我经常让学生熟读那些写得较好的文章,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们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并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形成新的信息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但是,熟读成诵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提高诵读的效果。

2、复述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将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对话。经常进行对话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人物语言的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两人对话,讲什么内容,另一方必须仔细思量如何回答,做到对答如流,词能达意。训练形式可采用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

4、即兴演讲。平时,我特别注意结合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提出命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讲,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同一个题材,可以让多名同学轮流上台演讲,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然后再给予点拨、评议、总结。这样不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二、积极发掘写作题材

1、从丰富的农村生活中寻找题材。农村的孩子在课余常常开展一些具有乡村特点的游戏活动。如捉迷藏、捉知了、捉鱼等。也常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农务劳动,比如放牛、种菜、砍柴等,这些就是作文的好题材。

2、从自然现象中发现题材。农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大自然密切相关。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家畜、日出日落、山川河流等,会因时因地发生变化,如果小学生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能留心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善于积累,这些也是作文的好题材。

3、从典型事件中抓住题材。学生可以从学校、社会上每天都发生着许多有典型、有教育意义的事件。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挖掘主题。

三、用心体验生活

好的习作题材来自生活的孕育和对生活的热爱。可是很多学生苦于不知写什么才好,认为作文很难,原因是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差,不善于通过认识和捕捉生活中最本质的事例,不懂得怎样去表达,对身边的许多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所以,我们应该在教学中要积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身边事、身边人、身边物、心中情,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皆文章,只要留心生活、细心观察、勤做记录、善于积累,就会拥有永远写不完的素材,说不定信手拈来的就是一篇原汁原味的好文章。

综上所述,只是我从事作文教学几年来的几点看法,我深深认识到:不管是应试教育的昨天,还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学习语文,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想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都要把作文教学渗透到整个语文教学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如何写好写景文?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千变万化,我们经历着四季的更迭。我们生活的环境,时而鸟语

花香、桃红柳绿、清新自然,时而也会狂风暴雨、严寒酷暑、雷电交加……这便是我们的生活,多姿而又多彩。在所有类型的文章中,写景的文章是很多同学望而却步的,写什么景呢?从哪些角度去写景呢?怎样才能写好景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探讨。

一、留心观察,及时积累

留心观察是第一步,平日里要留心身边的景物变化,可以写一些观察日记,及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所得,这样到写的时候就有素材了。可以从景物的形态、颜色、声音、变化等角度去细致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写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而已。每个人的视角不一样,他写出的文章也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希望你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二、巧用修辞,适当想象

写景作文其实就像我们画画那样,需要有和谐的色彩、精巧的构图、大胆的想象、还要适当地营造意境。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巧妙地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会使景物更加的可感可触,仿佛就展现在眼前一样。当然,如果在你的作文里适当地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那样你的文章会更加出彩,景色就会像人那样会思考、有情感了,文章也会显得特别有气势。除了巧妙地使用修辞手法外,我们还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想象。想象的魅力是巨大的,它能让有限的空间变得无限大,会使你描写的景物变得更加立体些。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不要害怕,拿起你的笔把你的想象尽情地写下来吧!

三、夹叙夹议,情景交融

在我们描写景物的时候,除了直接描写所见的景色外,可以在描写的过程中,适当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这样的写法叫作夹叙夹议,这样写可以增强文章的互动性,让读者了解你的想法。文章中除了描写景色、表达观点之外,还可以穿插自己的情感抒发,这样的写法可以让情景交融,可以使文章更有意境。景中含情,情中融景。不同的人看同样的景色,他的心情和感觉一定不一样。自由表达你对景色的情感吧!这份情感一定会通过文字传递到每一个读者的心中……

求真、求趣:游记写作有窍门

游记,是小学生感到最难写的一类作文,因为随着游程的行进,耳闻目睹的情景不胜枚举,很难将材料组织得当,往往写成流水账。如何将自己的游程清清楚楚、有详有略的记叙?如何避免将游记写成景点介绍?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

国庆长假你是否游历了祖国的名山大川?是否踏访了华夏的文明古迹?是否流连于桂林的山水中?是否沉醉在丽江的灯影里……旅游,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当我们结束愉快的旅程后,烦恼接踵而来。父母和老师往往不会让我们“白”游一场,写篇作文当做“总结”与“汇报”常常成了旅游的“附件”。

最让大家头疼的是旅游涉及的时间长,景点多,如何才能写得不像流水账,又有自己的特点呢?

首先是“舍”。只有学会舍弃,才能有重点的描写。景点太多,一一赘述很难做到详细、具体。只有突出最有特色的地方才能写出特点,写清游历的情况。例如,你到云南旅游,一路走来,昆明的石林、大理的洱海、丽江的古城,还有玉龙雪山,处处皆景。你必须忍痛割爱,选择其中的一个作为写作的重点,其他最多用一两句话带过。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游历的情况说清楚。

其次是“短”。这个“短”,不是指的篇幅短,而是指文章涉及到的时间跨度要短。不要从出发开始写,一直写到全天的游程结束。这样无端生出的枝节会很多,烦扰了自己的思路。就从你到达这个景点写起,写到景点游览结束。时间的集中会有助于你更好的组织材料,突出景点的特色。

再次是“真”。这一点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也是最能体现写作水平的。很多人以为写游记就是把景点的情况告诉别人。其实不然。游记,就是游历的记录,更强调了自己独特的游览感受。游览同一个地方,大人和孩子的感受会不同,男生和女生游览的感觉也有差异。怎样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呢?那就是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发现”写出来。这些发现可以是“摸一摸”“闻一闻”“听一听”“找一找”,甚至是“猜一猜”,也就是把你游览时的所见、所做、所闻、所思写下来。游记最忌讳的就是通篇景物描写,有了自己的活动出现在游览的过程中那才是属于你自己的游览经历。

最后是“趣”。旅游之所以能吸引人,首先就是有趣味。那么,你的游记也要把你在游历过程中感受到的趣味表达出来。这种“趣味”的内涵很广:可以是放肆的玩耍,可以是悠闲的漫步,可以是滑稽的场面,亦可以是别样的风俗……只要是觉得有意思的就不妨多写两笔,把自己的快乐和大家分享!

掌握了以上“四字”要诀,估计再提笔写游记你就有了一些头绪了吧?

最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要交代:任何游记,对于景点的环境描写是必不可少的部分,这里可要写得细致生动哦!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研究及策略 卞庄街道中心小学 邢广美 【论文摘要】 作文就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怕写作文,获取材料就是基础,把握方法就是桥梁,形成能力就是目的。而学生能力的形成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与学生自己的反复实践。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 体验生活写好日记积累材料流露真情 【正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就是说话,为了生活上的种种需要,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出来;不过不就是口头说话,而就是笔头说。因此,写作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然而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一提起作文就胆战心惊,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就是千篇一律,落入俗套,毫无新意。这种现象恰与新课标对学生的写作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缺乏合理想象,缺乏写作兴趣所致。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兴趣,这就是十分必要的。 一、指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观察与体验生活

就是写作的基本功。要写好作文,就必须获得写作素材,写作素材就就是文章的内容,这些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于小学生而言她们的生活就是丰富多彩的,可就是在作文时却感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原因就在于平时没有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没有积累写作必须的材料。必要把学生从狭窄的校园空间引入到自然环境,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勤于观察,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做到心灵相触,情感相融。激发其产生丰富的联想,构思出具体生动的情节,达到丰富表达的效果。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写起作文就会有话可说、言之有物,才会得心应手,笔下的人物也就会栩栩如生。此举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为这类文章的写作提供了真实的个性体验过程,避免了学生无内容可写、无法下笔的现象的发生。 二、指导学生写好日记 写日记就是一种比较简便的提高写作能力的方法,尤其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从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就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就是智慧的主要能源。”学生学会了观察,在观察中积累素材,写作文就不会觉得无话可说。教师要教会学生什么叫日记、日记的格式、如何选择内容等,指导学生写简短的日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的习惯,这样学生就能经常仔细地观察周围的事物,认真地分析、判断自己的所见所闻,然后将自己所观察、思考的写成日记,从而不断地积累素材,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指导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在小学习作教学中,不少教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作文课上,有大部分学生陷入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甚至不少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也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向导。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以趣激趣。作文命题应开放,出宽题,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他们周围的人或事、景或物作为内容,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欲望。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我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后进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

二、训练“说”的能力 写作文,就是把自己心里所想、口中要说的话,有中心、有条理地写下来。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有针对性地训练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能力,即“说”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1、诵读佳作,培养语感。我经常让学生熟读那些写得较好的文章,背诵文中的精彩片段,要求他们把规范的语言植入记忆仓库,并融会贯通,优化组合,形成新的信息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但是,熟读成诵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指导学生讲究方法,提高诵读的效果。 2、复述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复述课文,既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能将所感知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练习对话。经常进行对话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人物语言的能力,还能训练他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如两人对话,讲什么内容,另一方必须仔细思量如何回答,做到对答如流,词能达意。训练形式可采用教师和学生对话,也可以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 4、即兴演讲。平时,我特别注意结合作文教学创设情境,提出命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上台即兴演讲,讲述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抒发自己的情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同一个题材,可以让多名同学轮流上台演讲,在交流中取长补短,然后再给予点拨、评议、总结。这样不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而且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发掘写作题材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也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注重兴趣培养,突出主体体验,让学生乐于写作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每个健康儿童都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好奇就可以转化为学习的直接兴趣,兴趣又是学习的最佳动力,它能使人战胜困难。作文教学中的写作兴趣尤为重要,只要具有了这一点,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写出优秀的文章。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调动学生习作兴趣的方向——突出主体体验。当学生有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有了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有了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才能够提起写作的兴趣,才会“乐于表达”。环视我们周围,很多孩子恰恰缺乏对知识的自我发现和亲身体验,缺乏探究的动机、兴趣和习惯。他们失去了自我,没有张开自己观察世界的慧眼,对他们身边丰富多彩的生活视若无睹。这就需要做教师的我们,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自己主动去观察;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主动去操作;解放学生的口,让他们说自己想说的话;解放学生的头脑,让他们主动去思考……因为生活是活生生的,充满生机;生活是有情趣的,等待发现与尝试。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带领孩子在校园中找找偷偷探出头的小草,看看柳树上新长的芽苞,闻闻迎春花的味道,看着孩子小心翼翼与春天对话的情景,我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翻阅孩子的习作也是欣喜满怀。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带领学生走进校园,打雪仗、堆雪人……让欢乐的笑声传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这样的作文课孩子都喜欢上,这样的文章学生都乐于写。这样孩子会在活动、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新的感受和体验能打开他们的话匣子,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从而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二、加强语言训练,提高思维水平,让学生善于写作 美国教育家西奥多·海伯说:“要想写清楚就必须想清楚;要想写的充分,就必须想得充分;要想写的实在并富有想象力,那就必须在思想上想得实在并展开想象。一个学生要想较好地学习写作,那他就一定要更好地学习思考。这是一条规律,其它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学生习作中缺乏条理性,说话做事颠三倒四,不符合语言的规律和事物发展的规律,选材立意过于刻板。怎样才能在语言训练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呢?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老师说:“作文指导主要的功夫就是在写作前,而且主要是在阅读课上。”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课文时,不仅要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要为习作积累语言,锻炼思维,学习表达方法。 1、重视整体感悟 小学生年龄小,大多以形象思维为主,汉语言文字具有很强的模糊性,在语文教学中,直觉感悟往往比理想的逻辑思维更加重要。学习语文的最佳方法是熟读感悟熟读精思。“书忌耳传,学贵自悟”,我们应积极引导和指导学生的感悟。如《画风》一课,在交流“文中三个小朋友,你喜欢谁?”这个问题时,学生说出了“喜欢赵小艺,因为她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接着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句子“眨眨眼睛,想了想”,认真研读,相信孩子在自己的作文中也会用到这样的句子。教师在教学重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进入作者所描写的情景,达到教师、学生与作者情感和谐统一的时候,学生会产生精神上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不仅会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提高思维的深刻性,还会使学生将读书视为一种享受,帮助学生养成不断读书、终身读书的习惯。 2、重视各学科之间的交融 语文课堂上融合多种学科,学生就会处于“自然放松”而又“集中精力”的状态。如教学写景文章时,可以给学生配上音乐,请学生想想一下文章美丽的景色,美美的朗读课文。还可以让学生学学聪明的乌鸦,做做“乌鸦喝水”的小实验……语文课上充满情趣,课下学生还会感到回味无穷,这就大大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浓厚兴趣,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3、重视语言积累。 认知心理学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教师应抓住这一点,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这样学生就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会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只有在掌握了一定词语的基础上,才能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来。所以,教师就要加强词语教学,帮助学生不断积累,学会将书本语言转化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提到改作文就会觉得头疼,学生听到要写作文就害怕。学生害怕写作文无话可说,无物可写,不知从何下手,要么对作文没有兴趣,不想写。老师叫苦不迭是因为批改作文费时多、效率低,费力不讨好。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因,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首先要克服他们畏惧写作文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在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请每个学生轮流作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年龄、家庭、爱好等具体情况,还可以说说自己心中理想的语文老师的形象,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说写训练,获取系统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儿童语言的发展是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口头语言是基础,只有在切实进行口头训练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所以作文教学应当从教育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出发,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然而从每周一次的作文课中挤出一点时间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也很难实现人人参与。因此,我们必须另辟蹊径,抓住时机、创造机会进行口头作文的训练,激发学生“说”的愿望。 1 、两分钟演讲 从每天的语文课中,或者早读、晨会的时间中挤出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提供一个“两分钟演讲”的机会,每天安排2-3 人,要求中心明确、用词准确、表达完整、语句连贯。能力较差的同学允许先做一些笔头的准备。活动本身的趣味性自然会带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他们喜欢这种新颖、简短,没有多少压力的训练形式,他们期待演讲中教师欣赏的目光和同学们热情的掌声,随着活动的进行,他们想说、想写的自然就更多了,作文的兴趣也就更浓了。 2 、课外读书活动 我安排每周进行一次课外读书活动,活动中倾向一些语文知识薄弱的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他们的能力,给他们更多表现的机会,如请他们说说自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不定期展示他们的读书笔记等,以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正是通过这些努力使原本作文能力欠缺的学生有了成功的体验,找回了作文的信心,提高作文的兴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开始畅所欲言,不再将作文当作负担了,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愿意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获取写作素材 大多数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绞尽脑汁也无话可说,其原因就是缺乏写作素材。为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学生“拔河比赛”“演讲比赛”“跳绳比赛”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等。有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也变得丰富了。 我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平时能留心观察,认真思考,便会发现写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只有注重平时的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 1 、扩大阅读面 知识面狭窄,没有一定想象力和创造精神的学生是不会写出好作文的。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为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并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组织读书汇报等。采用多种训练方法丰富学生知识储备。 2 、观察日记

提高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的研究方案

《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研究》 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久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却忽略。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也就是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以致于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益低下。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人为本、民主、互动、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提出本课题,就是为了探索一条落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评价、欣赏与修改,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实验假设与理论依据 (一)实验假设 几乎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闪光点。这闪光点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一处标点甚至是格式、行文布局、字迹等等。只要学生经过了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哪怕从一个很小的方面接近或达到他的“最近发展区域”,这个“闪光点”就会显现。及时肯定学生的“闪光点”,欣赏学生并引导学生发现、欣赏自己的优点,能增强学生习作的信心,激发习作的动力与兴趣,不断促使学生向着新的“最近发展区域”迈进。每一个学生的每一次习作都可以通过修改达到更高的水平,得到更理想的成绩。在教师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的同时,更注重学生的自行修改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语文能力的培养,重在听、说、读、写等能力的训练。因此,作为语文教师,特别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训练。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活的积累是写作的源泉,就像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只有热爱生活的人,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使他们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善于找出同类事物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征。 二、培养学生的积累能力 学生写议论文,大都苦于无米下锅,找不到充足的材料来证明观点,因而对写议论文的兴趣陡然下降,但现在学生的写作若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不符合时代对学生的要求的,所以要逐步训练学生写议论文的能力。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增,自我成就的意识也会更强烈。因此,为了解决学生兴趣下降这个难题,可经常采取比赛的方式,激励

学生拓宽阅读视野,积累写作素材,为克服写作困难做好准备。 如开展我最喜爱的名言、格言、评语摘抄比赛。比赛前先动员学生广泛搜集,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进行比赛。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加强责任心,比赛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各组的每个成员逐个在小黑板写上一条自己收集的名言、警句,后续者不能重复,赛后看哪一组写得多,写得好。这样的活动有效地解除了学生写作无材料的苦恼,既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又训练了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选入课本的每一篇文章几乎都是经典,讲好每一课,让学生充分领略课文的魅力,得到美的熏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以此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羚羊木雕》开头以“那只羚羊哪去啦?”设置悬念,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忍不住往下看,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实际作文中模仿这种写法。 四、培养学生的挖掘能力 在作文教学训练的实践中,可以采取“模仿”的形式。仿写是一种综合体现语言运用要求的语言训练形式。作为一种考查形式,它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可谓是“保留节目”。而仿写几乎涉及语言运用的全部要求――规范、简明、

怎样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怎样有效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学生不愿写作文很大程度是由于学生对于作文有一种畏惧、厌烦的心理,认为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不知该怎样写。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从各方面入手,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二、感悟自然,认真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会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发我们的思考。可是,面对美丽的大自然孩子们却无动于衷,或虽感到美,却又写不出来。生活中每天发生的事情非常多,孩子们往往求大,忽略了身边值得关注的小事,所以,也造成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情况。对农村学生来说,农村的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美丽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态的动植物。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写作素材。教师利用这种优势,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使他们“见景生情”。把这种情景教育引进小学作文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根据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他们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想象的兴趣浓厚。现在的世界是多彩的世界,小学生在做作文时应该多发挥想象力,来描绘未来的世界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要努力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现实生活,以人为本,趣字当头,重视写作灵性的启发和培植,在实践中求发展求提高。罗伯特艾文斯认为,只要学生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我放纵”,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如实地写什么。熟练地掌握写作技巧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当前,小学生由于受家庭条件、生活条件、教育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导致了小学生写作语言的匮乏,表达的欠缺,以致出现了“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和“有话说不出”的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罗庆伟 【摘要】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相当严格的。不仅要有童心、爱心、耐心,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文化底蕴。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以辽阔而富有个性的精神空间,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激活思维能力,焕发创造力。同时写作也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因此,我认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是:信任学生,体验生活,适度写作,阅读与批改。 【关键词】信任阅读生活素材童情 写作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传播信息、沟通公共关系的工具。人类产生了文字,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就离不开这个工具了。特别是当今时代对新型人才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即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种人才的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必须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当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去做。但是,对写作感到轻松愉快其乐无穷的学生恐怕是凤毛麟角,而对作文感到困难艰苦忧心忡忡的学生则是成千上万。不少小学生一遇到作文课就产生害怕的心理,因此也不肯写作文。还有部分学生则认为自己以后不当作家、记者,写不写作文无所谓,因此也不肯写作文。那么如何使小学生排除这种畏惧心理呢?在此,我认为: 一、信任——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于情。”习作无非是让学生把自己心中的积蓄写出来,表达真情实感。作为教师只有把学生当成真正的朋友,课内外常和学生一起聊天,谈谈自己的童年趣事以及好的读书习惯。学生才会身受启发,努力去培养这样的习惯。同时,要倾听孩子的苦恼,分享他们的快乐,让孩子消除警戒,信任老师。这样,他们才敢在作文中展现自我。 信任的另一表现就是教师应该把写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即鼓励学生自由练笔,自由练笔是指小学生不受任何题材、体裁的限制,自由去写作。从小学生的心理上来讲,他们也许比较喜欢写些日记一类的东西,但绝不愿意让任何人看。因为很多时候,怀着希望得到老师、父母等长辈的理解、分担的心情,向他人表白一些内心的想法后,往往被长辈认为是思想走了岔道,结果不但不被人理解,还被严词教导了一番。这样的情况,试问学生还怎么敢自由的表达看法呢? 再者,小学生的玩性很强,和他们讲大道理一点用也没有,很多老师采取压制、限制他们的自由,往往没有什么好结果。我觉得正确的方法应当是在娱乐的方法上引导他们,让他们明白并自觉地接受一些较好的思想。在玩好的同时,自愿的去学一些东西,同时感受学与玩的乐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准备一本“文集”让学生自己为文集写序,每周写上一篇自由作文,写不出来的可以摘抄写好文章。老师不必细改,只须写上些鼓励的话,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喜欢写作,主动练笔了。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思维是敏感而丰富的,他们用心体会平淡的生活,把思想情感写进“文集”,与此同时观察、表达、组织能力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二、体验——是学生迸发写作灵感的原动力 蒙台梭利说过:“我们只有在儿童身上才能领悟到大自然的雄伟。”因为儿童有一颗好奇的心,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个富有想象的大脑。所以,教师要发挥他们的所长,引导他

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上) 标签: 杂谈 我们认为,阅读和写作,就像一对亲兄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必然会对他的写作有直接的帮助。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基本阅读能力都没有的学生,他的作文能写得好。 因此,可以这么说,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最终可以通过其写作水平来检验。从这个意义说,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有好多老师都说自己班级的孩子语文阅读能力差,特别说是,孩子们在考试时,阅读题扣分严重,直接影响了语文学科的考试成绩。这个问题到底有多严重呢?我曾经在期末考试后对每个年级的一个班级的期末考试卷做过抽查统计。还真是发现,相当多的孩子对于一些阅读题感到无处下手。总之,什么样的问题都有。结果丢失了很多的分。统计结果,阅读题答得比较好的同学寥寥无几,不丢分的太少了,可见,目前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的确不容乐观,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更应该找出解决的办法。 说到孩子们在语文考试时阅读题容易扣分这个问题,我认为,其中既有学生本身阅读能力(含分析判断能力)问题,也有答题的技巧问题,而这两种能力又不是靠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它需要经过一段专业而系统的训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们学语文,除了接受课本里的人文教育、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接受思想感情的熏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或叫语言表达能力)。其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考衡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的重要试金石。 孩子们阅读能力差,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根据孩子们目前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现阶段许多小学生作文,不是跑题万里的话连篇,就是写不出东西,好一点的就是老三套,无新意、无真情实感。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我们语文老师可以考虑一下几点做法,或许可以改变目前这种局势。 一、采用素描作文教学,初步解决作文无话可说。 对日常生活和各个局部,如文具盒、书包、老师、同学、教室一角进行分项素描,从说到写进行片段训练。然后逐步扩大观察范围。起初要求他们早晨从校门口到教室,在这短短的一段路上你见到了什么?本来学生每天走这段路,并没理会的、没什么可看的,在提出要求后,他们开始注意了,学生观察后让他们写下来,并告诉他们就这样作文。 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这么短短的一段路就有许多事物可以观察,而且可以用来作为作文的材料,我们周围可写的东西真是太多了,后来要求他们观察家里的、邻居的、大街上的、商店里的、公共场所见到的事物,这样学生的眼界越来越宽阔,思维越来越活跃,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积极性也就高了。 二、加强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让学生自编手抄报、为红领巾广播站写稿,“元旦”送贺年片,给同学、亲友写信,开会做记录等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提高写作能力。实践证明:作文教学是一种思想和文字的综合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中心,非一日之功。小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潜能,只要教师善于挖掘、正确引导,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紧密联系,互相促进,作文教学的成效必将更加显著。

平时注意了解学生,从日常接触中、从语文教学中、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心理,从他们喜闻乐见的事物中选择作文的内容,让他们先说再写。这样他们要说的内容就多了,有的说“捉泥鳅”、有的说“采野果”、有的说“跳家家”、有的说“捉迷藏”……引导他们把自己参加这些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让他们用“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这样贴近他们生活,他们就觉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逐步消除畏惧情绪。 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任何文章都是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产物。首先,多看多听。多看,就是经常认真地看,看明事情的来龙去脉,事物的特点、性质,人们的思想感情。多听,就是注意听懂人们的不同意见,不同反映,从听的中间开阔知识领域,了解古今中外许多事情。第二,多问多想。多问,就是把自己平时看到的某些不明白的事情向老师、同学求教,使自己了解得更多。多想就是把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在头脑中多回忆,多联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从而巩固看到和听到的成果,锻炼思维,形成深刻的印象。第三,多记多写。就是说手比较勤,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及时记下来。可以写生活日记,可以写观察日记。如果持之以恒,形成习惯,不但能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且锻炼了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受益终生。 四、加强阅读。 阅读是学生获得作文范例的基本途径,学生可以从读中学到“怎样写”。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我们开展了读书、读报活动,发动学生把他们读到的好书向全班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写作能力差是很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无数语文教师的问题,令语文界同仁们感到无比棘手。学生写作水平提高不起来,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在写作方面进行重点攻关,只有攻克难关,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现提出几点见解,与同行们共同探究。 一、乐于观察,善于观察。 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生活是海洋,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然而,学生作文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不善于观察,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因此,只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海洋里去遨游,去观察,去体验,促使学生去发现以往不曾发现的,获得新鲜的感受,以使其有浓厚的写作兴趣,这样学生就会用自己的笔描绘这个色彩绚丽的世界。 1.留心观察。 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自己身边的事物。如要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他的肖像、衣着、言谈、举止、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还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去细致深入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时,首选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然后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再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最后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2.带情观察。 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来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这样才能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二、乐于积累,善于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是文章的元素,没有它,文章无法组成。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有这样的不足:知识面窄,平时又不注意积累素材,一提到作文就皱眉头,面对作文题搜肠刮肚,无话可说,于是只好硬着头皮东拉西扯地说上一些大话、空话、套话、假话。要广积素材就必须具有广阔的视野。广阔的视野从哪里来?从阅读中来,从观察中来,从历练中来。所以必须先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从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在书中与名人交流;在书中游历山川河流;从书中感悟人生……总之,在书中我们可以积累知识,为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生活实践的积累对我们的写作也很重要。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歇。”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说出了生活与写作的密切关系。教学中要让学生积累日常生活及学习过程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和事,并把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强调学生要多思、多感、多记。一年下来,所积累的素材就相当可观了。 我们应注重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指导学生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①参于生活,融于生活。 学生并不是生活的局外人,学生写作文不仅要培养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积参与生活,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在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那么在写作文前我们要组织学生开展“夸奖他(她)”“我佩服他(她)”“他(她)真行”等即兴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

如何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

如何提升小学生写作能力 发表时间:2016-12-07T17:18:33.9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6年11月第260期作者:国龙章 [导读] 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情感、态度和目的;加强篇与段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中心明确、意思叙述完整的关键。 山东省寿光市侯镇实验小学262724 目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对学生思维训练和积极情感的培养相当缺乏,导致学生习作时无话可说、行文干涩、作文模式化等诸多症状。作为一个高年级学生来说,写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而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时期,写作是一个大难题,一是对题目吃不透,二是感到没兴趣,三是枣核解板一半锯,没的写。我们如何充分依靠并且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对学生进行观察生活、塑造形象、状物写景等训练,积极引导、促进儿童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加强字、词、句、段、篇的训练,为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 加强对字词的训练,是学生掌握和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生活实际,连词成句,丰富说话的内容;依据课文插图,结合实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情感、态度和目的;加强篇与段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中心明确、意思叙述完整的关键。 二、创造意境,积累素材,提高兴趣 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写作的内容和要求,提出不同的学案。 如写事情和人物的:可自编课本剧或其他节目,师生共同参与在室内进行现场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边看边记忆,最后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在班内再叙述一遍。 如写活动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到操场或其他活动场所,进行游戏、社区服务、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如写情景的:可进行生活现场训练。我认为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 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 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这样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实践,不但使学生积累了素材,而且还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 三、加强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不但让小学生能正确地运用与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具备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使小学生在无形之中,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并发挥了学生的智慧与思维能力,也为培养小学生今后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然而,在我们大多数的教学中,依然还存在着只重视写,却忽略了其他多元化的训练。特别是小学生朗读的训练,最容易被忽视。其中,有一部分老师,在学生的早读训练中,从不关注,特别是那几十分钟,学生们集体朗读的时候,老师们经常不在身边监督,而是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这样的话,即使学生在不停地朗读,也读不出什么结果。我认为,学生们在朗读训练的时候,若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况,老师最好不要离开教室,应不停地督促和提问。 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可爱的草塘》一文时,让学生通过阅读来体会,这样不仅为又大又美的草塘的景色所陶醉,同时又为草塘丰富的物产感到惊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家乡的美和物产丰富来,家乡的沙梨、葡萄、红枣、柿子、莲藕……在老师的引导和直接鼓励下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写一篇喜爱自己家乡的作文的欲望。只有加强朗读的训练,才能为学生们的脑海灌输更多的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改进批阅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 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写作辅导的有效途径,也是师生互相学习的极好机会。批改的目的在于启发学生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点和缺点,今后写作文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以便经过多次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领悟到文章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从而调动写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学生的作文完成后: 一是组织学生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的优点,在用帮助的眼光指出别人的缺点,并指出改进的意见和方法,这种批阅方法能使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是当面批改,这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切实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师生可以互相研究、互相学习。 三是教师分类批改,即将学生的作文按好、中、差大体分成类,同一类型的作文集中批改。 这样批改的好处是:可以集中研究分析同一类作文中存在的共同问题、特殊问题,以便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指导学生作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种方法

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种方法 写作能力是一种书面表达能力,它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层次和生活积累沉淀。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字、词、句、篇的整合训练。是语文水平的监测方法。写对于小学生是一件相对枯燥的事,他们刚刚褪去幼儿的外衣,好玩占据着整个心灵。没有生活的积累,观察事物只停留在表面,自然会下笔无神。况且写作对于小学生是新型的事物,是从动到静,由表及里的转变,我认为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得从兴趣开始。 小学生写作文难的普遍原因。“作文难”几乎成为每个小学生的困扰,这其中无外乎几点:1、无内容可写。当老师布置题目后,会苦于没有素材而发愁,几经周折,百思过后,素材就在身边,一阵狂喜,随后会陷入另一个困境。2、不知道该怎么写。于是“流水帐式”的作文屡见不鲜,却自感良好;3、写得不具体、不生动,不会取舍材料,语言空洞、乏味。有一部分同学是很认真地对待作文的,但由于平时积累少,练习少,使得虽用功写作文,但不得力,最终还是得不到老师的赞赏。另有一部分同学对作文毫无兴趣可言,会趋于应付,天马行空、闭门造车。因为作业是被动的,但老师布置的任务又不得不完成。写完后就可以尽情投入到玩耍中,当被父母问及时,也可以理直气壮地回应。鉴于以上种种写作文的情形,培养兴趣万事从兴趣开始,有了兴趣方可谈下一步。兴趣是指一个人对某件事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它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作文的内动力。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兴趣,就会持续地、积极主动的专研,以提高写作文的能力。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多读。小学生除了语文课本外,要大量、广泛地去阅读课外读物、厚积薄发,这个时侯不必要求范围,不必要求掌握了多少,完全是走量,从自己最感兴趣、最喜欢的科目读起,而后,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建议或推荐一些好的书籍,所谓好的书籍是指那些有着深远意义,百读不厌的,无论是思想还是精神层面有所收获的,比如: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左传等等,使学生对读课外书发生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也不要要求快,欲速则不达。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当量变引起质变时,学生自己已欲罢不能了,尝到果子的甜头,再不让他吃也就难喽。此时,再建议学生把美好的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逐渐养成写读后感的习惯。既对读物产生深刻的认识,又练习了文笔。学生再写作文时,脑子里就会不断闪现灵光,之前自己阅读过的情节会历历在目,在大脑中不断放映,现在即使自己没有亲身经历,博览群书的力量尤如身临其境各个领域,素材信手拈来就是,执笔就能投入。前期大量的阅读,使得对各种文体已大致心中有数,在写作文时,会不自觉地去模仿其前人的描写手法及布文结构。这只是其中一个方法。 第二,多观察。观察是说和写的的基础,教学生在观察中有顺序,有主次,再加以分析、整理、记录,好记心不如烂笔头。1、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每当初春、盛夏、严冬或秋收季节的来临,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多带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体味诗人、名人优美语句的描写,家长或老师要有意无意地去引导带动孩子走进那绝美的意境,体会诗人的心境。2,学校和家庭凝结起来,多组织学生参加游览活动,在游览的过程中有目的的去启发学生抒情、拟人的表达手法。3,学校校内课外活动的组织,每当活动落幕、游览结束都要求孩子去写,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都写出来,哪怕句与句,段与段,毫无联系,整文不够完整,都没有关系,只要敢写、能写,离爱写就不远了,剩下的在学生不断、反复的看、听、写的过程中自然会得到提升。对小学生而言无疑是玩与学的有机结合,事半功倍地让学生对写作文产生兴趣。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者:石丽环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3年第10期 摘要:写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对于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对于将来的考学、工作、交际、深造、发展等都有很大的帮助。而对于一些家长现在也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写作能力写作习惯写作方法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a)-0-01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我认为应该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着手。下面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略抒己见,意在抛砖引玉。 1 培养小学生写作兴趣 小学作文模仿为主,就像练字需要临帖,小学生写作文也需要有参照。当然不是抄袭别人的文章内容,而是模仿他们的结构。最好选择名家短章,太老的不合适,太新的大家接受不了,最好是宗璞这类风格的,比如她的《紫藤萝瀑布》就很好。兴趣方面有两条路:一.多说;二,多读。多说是鼓励孩子多讲话,最好是当众讲话,开始可以叫他描述一件物品,之后可以练习叙事,(不要强迫他说,要找到他的兴趣点,引导他讲话)这样的话叙述顺序,详略,语言结构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锻炼。这个年龄段需要选择些入门读物,《郑渊洁童话》不错,一般孩子一读就粘到手上了。有话说,说得出来,有阅读量积累,写作能模仿名家结构甚至语气,这样对小学生来说水平很不错。另外还要多举办些活动,评出最优秀的小记者,当然奖品要吸引人,不要拿学生用品唬人,设立的名额要够,要让每个人都觉得会有机会。 2 教师还要培养孩子们好的写作习惯 关键是多读多看,看的多、读的多,写起来自然就有话可写,有词可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运用能力也很强,所以只要辅导得当,写作水平提高很快的!“保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习惯。富于感染力的句子:在短句中使用富有感染力的动词,当然,并没有要求每一句都是这样,你需要变化。但是,多试试能够吸引人的句子。而且,你没有必要等到你要修改的时候再用,你刚开始写的时候就要考虑这个问题。好开头和结尾: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点。特别是开头。如果你不能在故事的开始就吸引读者,那他们就很难有耐心把整篇文章读完。所以投入更多的时间去考虑怎么写好开头,别人一旦对你开头感兴趣,他们会想知道得更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作文是孩子们的一大难题,学生一听到要写作文就如临大敌,无从下手。我想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注重模仿,缺少创新;关注数量,忽视质量——针对这些问题,我粗浅的谈谈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一、进行周记训练,诱发学生素材积累的兴趣 首先,我对班级的学生每周布置一篇周记,文体不限。在周记中,学生可以将日常生活中做过的事、见过的人、用过的物乃至各种感受、体会、心情记录下来;也可以在尽情地宣泄生活的酸甜苦辣中感悟人生的真谛,在自由的诉说喜怒哀乐中训练表达能力,坚持下来,那将是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也将成为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学生的周记应体现“真实”、“有趣”和“自然”的原则,为作文写作积累丰厚的素材。 为了达到每学期的作文教学目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水平,我还有意识地对写作内容和范围增加一些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将写作角度、写作目标和写作素材进行归类。如配合记叙文教学,可以安排学生写一些纪实系列、美景系列、感悟系列的文章,让学生掌握不同题材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配合说明文教学,可以安排名胜古迹、家乡风貌、居室特点等多种写作角度让学生练笔;还可以配合议论文的写作教学,安排名人名事、警句摘抄、时事评论等角度和题材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的内容、崭新的角度、灵活的形式,解决了“无米下锅”的问题,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无障碍表达”的愉快。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会把周记视为自己最亲近、最信赖的倾诉对象和一方独抒心灵的情感田园,并且在这块充满乐趣的园地里,放飞天性,在获得创作灵感的过程中培养起写作兴趣。 二、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 小学生的年龄小,阅历浅,缺少生活和语言积累,这给作文带来了一定困难。学生写作前,我常借助一些有趣的活动来激发他们的写作动机。例如,我在布置“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作文时,先给学生讲“观察”对于写作的重要,交给学生怎样进行观察,观察后怎样记录,进行积累等等。之后,我没有立即让学生动笔写,而是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带领学生做了两个有趣的活动,一个是“拔河比赛”,一个是“贴鼻子”游戏。拔河比赛时,学生们兴高采烈,群情振奋,他们的热情北充分的调动起来,他们不仅玩得开心,而且很专注地观察比赛的细节,为写作做准备。在“贴鼻子”活动中,学生看到了平时被称作调皮鬼的同学蒙上眼睛小心翼翼向前摸索的滑稽样子,笑得前仰后合。在这异常欢快的气氛中我启发学生:你们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笔把这有趣的活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我的鼓励下,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记一次有趣的活动”的写作,大部分作文写得都很真实、生动、富有情趣。 三、进行仿写训练,体验写作的兴趣 高尔基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茅盾先生说得更明确:“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可见,仿写对于提高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每个单元的课文讲授工作完成之后,我通常会要求学生模仿本单元某篇课文或某段落的写作手法和行文风格,完成一篇仿写文的写作,至于模仿哪篇文章,则由学生自己决定。有的学生在学过《背影》一课后写了自己的父母;有的学生在学过《谈骨气》之后,交上来一篇抒发志向、抱负和爱国主义情怀的文章;有的学生则在学过《故乡》之后,用饱含温情的笔触回忆了自己和一位老友久别重逢的场面……这样的训练,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体现了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又利用二者的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同过仿写训练,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把学过的写法初步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一环,为以后的写作打下了基础。每当看到自己仿写的内容被

相关主题